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世界的人口教案图文稿

世界的人口教案图文稿

世界的人口教案图文稿
世界的人口教案图文稿

世界的人口教案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第五章世界的居民

第一节世界的人口

※授课时间课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运用资料说出人口增长特点。

2.运用地图说出人口分布的特点。

3.举例说明人口问题对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影响。

能力目标

1.学会利用世界人口统计数字,绘制人口增长统计图表。

2.通过读图讨论,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分析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

德育目标

1.使学生认识世界人口问题的严重性,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教学重点

1.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的特点。

2.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3.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及分布地区。

※教学难点

1.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密度的概念。

2.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推理、比较为主的教学方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世界的人口增长和世界的人口分布

第二课时世界的人口问题

※教材及学情分析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堂启发(感动):感动是培养学生兴趣学习的动力。

方法 1 同学们,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地理环境的各个要素,如地形、气候等。那么,地球上最活跃的最重要的成员是谁呢?

(学生讨论,自由发言)对,这个成员确实就是我们人类自己。从本节课开始,我们来学习探讨这方面的基本知识,看看我们人类自己在地理环境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板书第五单元世界的居民

过渡在上个世纪下半叶地球村的居民急剧增长,以致人们惊呼“人口爆炸了”。人口问题已成为举世瞩目的全球性问题。了解世界人口的数量、增长、分布和人种等知识,树立正确的人口观,是每位中学生必需的地理知识。现在我们先学习第一节,世界的人口

板书第一节世界的人口

(展示导入)1987年7月13日《人民日报》记载:

本报萨格勒布7月11日电 7月11日上午8时35分,从南斯拉夫萨格勒布彼特洛瓦医院的产房里传出了今天第一声婴儿啼哭的声音,南斯拉夫一个新的公民,世界上第五十亿个人终于诞生在地球上。

1999年10月13日《人民日报》记载:据新华社萨格勒布10月12日电波黑时间12日凌晨零时02分,一名3.6千克重的男婴在波黑首都萨拉热窝的一家医院诞生,成为地球上的第六十亿位居民。

请同学们课本P88“世界人口日”,请回答:2011年几月几日,世界人口达到多少亿(

2011年10月30日,70亿)

板书一、世界人口增长

二、预习思考(感觉):感觉是让学生找到学习的入门。

活动 1.让学生根据他们平时的了解展开讨论。

2.根据学生讨论的情况,教师给予评价。并说明人口数据是一个动态的数据,也就是说是一个变化的数据。所以要说清楚是哪一年的,通常以最近一次人口普查公布的数据为准。如2011年,世界人口为70亿。

板书 1.人口总数:2011年达70亿

3.(看一看)投影展示课本P88图5-1-1“世界人口增长曲线”教师先给学生说明在人口增长曲线图中,曲线的倾斜程度越大,说明人口增长越快,然后引导学生分时段,边观察曲线的倾斜程度,边分析人口增

长速度的快慢,并板书。

(1)让学生观察18世纪以前的人口曲线的倾斜程度:平缓。得出这一时期世界人口增长速度的结论:十分缓慢。

(2)让学生观察18世纪至19世纪30年代(130年)人口曲线的倾斜程度:比较平缓。得出这一时期世界人口增长速度的结论:比较缓慢。

(3)让学生观察19世纪30年代至20世纪50年代(120年)人口曲线的倾斜程度:倾斜程度越来越大。得出这一时期世界人口增长速度的结论:越来越快。

(4)让学生观察20世纪50年代以后至2000年(50年)人口曲线的倾斜程度:倾斜程度更大了。得出这一时期世界人口增长速度的结论:极快。

(5)让学生观察进入21世纪人口增长的预测曲线(虚线部分)的倾斜程度:较20世纪末稍缓一些。得出未来世界人口增长速度的结论:将逐渐趋缓。

板书 2.变化趋势:缓慢→加快→更快→变慢

4.(想一想,做一做)课本及投影展示资料1、2。让学生计算世界人口从50亿到60亿,仅用了多少年?并填入表中。

资料1 地球上第五十亿个人诞生

1987年7月13日《人民日报》记者萨格勒布报道:7月11日上午8时35分,从南斯拉夫萨格勒布彼特洛瓦医院的产房里传出今天第一声婴儿啼哭的声音,南斯拉夫一个新的公民,世界上第五十亿个人终于诞生

在地球上。

资料2 地球村第六十亿位居民降生

1999年10月13日《人民日报》报道:据新华社萨格勒布10月12日电,波黑时间12日凌晨零时02分,一名3.6千克重的男婴在波黑首都萨拉热窝的一家医院降生,成为地球上的第六十亿位居民。

5.让学生依据课本P88图5-1-1“世界人口增长示意,”所提供的资料,计算出世界人口从1830年的10亿到1987年的50亿,人口每增长10亿所需要的时间,并把计算结果填入表中。

6.(定一定)投影展示下列问题,让学生根据计算所得到的数据讨论。

(1)从1830年至1999年,世界人口每增长10亿,所需的时间有何变化?

(2)这种时间的变化,说明了人口增长的速度有何变化?

7.(理一理)组织学生以学习小组进行讨论,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和印证从1830年到1999年世界人口增长的变化趋势:从1830年到1999年世界人口每增长10亿人口所需的时间越来越短,这表明在这段时间内,世界人口增长的速度越来越快。

三、问题讨论(感知):感知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基础。

提问:1.为什么人口增长越来越快?

2.人口增长的快慢用什么衡量呢?

活动 1.教师先引导启发:中国有句古话“人生七十古来稀”,说明旧中国人的寿命很短,约平均33岁。目前,我国人的平均寿命男68岁,女为71岁。旧中国婴儿死亡率很高,许多贫困家庭生育六、七个孩子中仅能成活一、二个。而现在的婴儿死亡率已降至非常低的水平。然后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引导学生认识随着现代医疗卫生技术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和提高,人的寿命延长,婴儿死亡率降低,使人口增长速度加快。为了准确表示出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增长的快慢,通常以人口自然增长率作为衡量指标。

2.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2自然段,使学生理解三者之间的关系。

板书 3.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3.教师进一步对关系式加以说明:当人口自然增长率>0时,表示人口增加,值越大,表示增加越多,也就是说人口增长快;当人口自然增长率=0时,表示人口既不增长,也不减少,也就是说人口停止了增长;当人口自然增长率<0时,表示人口减少,数值越大,表示减少越多,也就是人口减少快。

4.根据资料,计算人口自然增长率

某镇有1万人,2002年出生婴儿并成活了130个,死亡人数为30人,该镇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是多少人口是在增加、减少还是既不增加,也不减少(10‰、增加)

5.组织学生依据P90活动所提供的资料,分别计算表中四国的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并把计算所得的数据填入表中。

6.组织学生根据计算所得的数据讨论下列问题,使学生认识到不同

地区的人口增长速度是不一样的。

(1)比较表中的四个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大小。(最大的是尼日利亚,次之是巴西,第三是英国,最小的是德国)

(2)尼日利亚这个国家的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与其他三个国家相比较有何特点(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高增长率)

(3)比照尼日利亚这个国家人口变化的特点,分析其他三个国家人口变化的特点,填写下表:

(4)德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与其他三个国家相比,有何不同这意味着德国的人口是怎样变化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表明德国的人口在减少)

7.投影展示“世界各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图”,读图思考:

(1)哪个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

非洲)

(2)哪个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

欧洲)

(3)哪个洲没有人口自然增长率(南极洲)为什么(没有常住人

口)

世界各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1995~2000年平均)

8.教师对学生讨论交流的情况评价后小结:世界人口的增长,在地域上是有很大差别的。有的大洲快,有的大洲慢,有的国家快,有的国家慢,还有些国家出现了负增长。他们的经济发展水平有什么差异呢(学生讨论)

板书 4.地区差异

四、教材分析(感悟):感悟是学生对学习成果的升华。

评价学生表现、概括知识要点:世界人口数量,世界人口增长的变化趋势和地区差异。

五、课堂练习(感恩):感恩是学生对学习的掌握境界。

世界人口的增长,在时间上是逐渐加快的,在地域上是有很大差别的。人口列车是否会一直这样狂奔下去,地球村真的要“人口爆炸”吗?请阅读以下材料,并根据表中提供的数据,绘制一幅世界人口增长柱状折线图。

材料 1 根据联合国有关方面的报告和预测,2001年世界人口已增加到61亿。世界人口的迅速增长,还将持续一个时期,2050年,世界人口将达到90亿。到22世纪初,世界人口达到105亿左右时,人口将停止增长。人口最先停止的是欧洲、北美洲;最后停止增长的是非洲、亚洲南部。

材料2

六、导入

人总要居住一定的空间,人口增长在空间上的表现,即人口分布。各地的人口是怎样分布的呢为什么要这样分布这就是我们要来探讨的内容。

板书 二、世界人口的分布 [讲授]

过渡 我们要准确地了解和说明世界上各个国家、各个地区人口分布的特征,就需先知道什么是人口密度。

活动 1.让学生阅读课本P 90,写出人口密度的计算公式。 板书 1.人口密度=

)

()

(平方千米该地区的总面积人该地区的总人口数

2.指导学生根据活动1所提供的资料,计算人口密度,并把计算所得的数据填入表中。

3.投影展示下表,反馈学生对“人口密度”的理解及计算的结果。

4.投影展示“世界人口的分布”(不要文字说明),读图思考下列问题:

(1)指出图中世界人口分布的稠密地区和稀疏地区及其分布规律。

(2)分析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原因。

5.教师先说明图中人口密度在每平方千米200人以上的地区,是世界人口稠密的地区。然后引导学生在世界人口分布图上找出人口稠密地区及其分布规律。(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北美洲东部,都分布在北半球中低纬度的近海地带)并让1~2名学生上讲台指图说明。

6.教师再说明图中人口密度在每平方千米1人以下的地区,是世界人口稀疏的地区。然后引导学生先在世界人口分布图上找出人口稀疏地区,并让学生注意观察这些地区分别有哪些特殊的纬线穿过。继而让学生对照“世界地形图”,列举实例说明人口稀疏区及其分布的规律。(撤哈拉大沙漠、大洋洲西部沙漠地区——沙漠地区,亚马孙平原——雨林地区,亚洲和北美洲的北冰洋沿岸地区——高纬度地区,青藏高原——高原山区)并让1~2名学生上讲台指图说明。

7.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比较世界各地区人口密度的差别,使学生归纳出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不均匀。

板书 2.世界人口分布不均匀

8.出示下表,以世界上人口稠密地区和稀疏地区为例,从地形、气候、降水三方面引导学生边观察、边讨论、边填表,分析影响世界人口分布不均匀的自然原因。

(1)投影复合:在世界人口分布图上复合上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各人口稠密区和稀疏区的年平均气温状况,得出结论,填入表中。

(2)投影复合:将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的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各人口稠密区和稀疏地区的年降水量的状况,得出结论,填入表中

(3)引导学生对照“世界地形图”观察各人口稠密区和稀疏区的主要地形类型或地表特点,得出结论,填入表中。

(4)让学生以学习小组根据填入表中的结论,归纳出人口稠密区和稀疏区各自的自然条件的特点,并选出代表在全班交流。(人口稠密地区——平原广,气候温湿,自然条件优越;人口稀疏区——沙漠地区极端干旱,雨林地区过于潮湿,高纬度地区终年严寒,高原、山区地势高

峻,自然条件恶劣)

9.引导学生认识各地区人口分布是稠密还是稀疏不仅受自然条件的影响,还要受社会经济、历史等条件的影响。让学生阅读课本P66图4.5“世界人口的分布”的文字说明,结合自己的了解分析人口稠密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条件,各组讨论统一认识后,选出代表在全班交流。(亚洲的东部和南部这两个地区都是人类发祥地之一,这里农业发展较早,历史悠久;欧洲和北美洲东部都是工业发展较早的地区,经济发达)

10.教师对学生的发言交流评价后进行小结:世界人口分布不均匀主要是受自然条件、经济、社会、历史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形成的,其中与经济条件的关系最为密切。自然条件优越,历史悠久,经济发达的地区,人口就稠密。自然条件恶劣的干、湿、冷、高的地区,不适合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人口就稀少。

板书(1)自然条件优越、经济发达的地区人口稠密。

(2)自然条件很差的地区人口稀疏。

※活动与探究

1.阅读“世界人口的分布”图,列表比较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及其原因。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第五章世界的居民第一节世界的人口

一、世界人口的增长

1.人口总数:2011年达70亿(亚洲最多,大洋洲最少)

2.变化趋势,缓慢→加快→更快→变慢

3.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非洲最高,欧洲最低)

4.地区差异:经济发达,人口自然增长率低,增长慢;经济落后,人口自然增长率高,增长快

二、世界人口的分布 1.人口密度=

)

()

(平方千米该地区的总面积人该地区的总人口数

2.世界人口分布不均匀

(1)自然条件优越,经济发达的地区人口稠密。(四大人口稠密区: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西部、美洲东部)

(2)自然条件很差的地区人口稀疏。(四大人口稀疏地区:沙漠地区、雨林地区、高纬度地区、高原高山地区) ※教学反思

第一章 地球 第一节 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授课时间: 课 型: 教学目标:

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2、能用平均半经、赤道半径、极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3、感悟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与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能力提髙的关系。 教学重点:

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2、会用平均半经、赤道半径、极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教学难点:

能够将生活中观察到的现象与地球形状的推断联系起来,并能够正确理解古人对地球形状认识过程中某些方法的局限性和历史的超越性。教材内容和学前分析:

教学方法:

课时安排: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晴朗的白天,我们能够看到太阳像一个火红的圆球;在十五的夜晚,我们可以看到月球像明亮的圆盘。那么,我们居住的地球到底是什么样的?

(板书)第一节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一、地球的形状

(展示图片)地球卫星照片

(提问)地球是什么形状?

(引导)地球是一个球体,在今天看来已经是再简单不过的问题,

在古代却是一个难解的谜。人们对地球的认识,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引导学生观察教材提供的图片“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学生讨论学习,小组可以相互交流一下,古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天园地方→天如斗笠→麦哲伦环球航行证实球体→地球卫星照片)(提问)我们生活在地球上,根据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你能说出哪些反映地球形状的事例吗?

A、(可能出现的事例):站在海边,摇望远处驶来船只,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见船身,而目送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

B、(事例2)发生月食偏时,地球挡住一部分日光,使地球的影子投射在月面上,就像给地球照镜子,使我们看见了地球的球体形状。

C、还有地球仪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

(提问)还有什么办法可以证明地球是球形的?

(小组同学可以充分的讨论,教师启发、解释。)

(总结)卫星照片准确反映地球形状。科学证明是地球。

(讨论)从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总结)任何一个真理的发现都不是轻而易举的,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甚至以生命为代价。

(承转)现代的科学技术不仅认识了地球的形状,而且精确的测量出了地球的大小。

(板书)二、地球的大小

(展示图片)“地球的大小”示意图

(学生活动)让学生读出:地球的平均半球6371千米,地球的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地球周长约4万千米。

(讲解)精确测量表明,从地心到北极的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赤道半径的长度比北极半径的长度多21千米。实际上这些差别同巨大的地球来比是微不足道的。如果把地球缩小到地球仪那样大小,这个差别就看不出来了,我们通常用平均半径来表示地球的大小。

【巩固练习】

选择题:通过精确测量发现,地球是一个 ()

A.正圆形球体

B.纺锤形球状

C.不规则球体

D.规则球体

板书设计:

教后记:

第四节地球的公转

授课时间:课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地球公转运动的基本规律。

2.知道地球公转引起昼夜长短的变化和四季的变化。

3.知道五带的界线及各自的特点。

能力目标

1.学会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公转。

2.能用图或亲身体验比较分析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说明四季的变化。

3.初步学会绘制简略的地球公转示意图,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和动手能力。

德育目标

通过地球运动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世界上的物质是运动变化的,探索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必须用科学的精神和科学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和无神论教育。

教学重点:

地球公转和四季变化、五带的划分。

教学难点:

地球公转和季节变化。

教材内容和学前分析:

教学方法:

演示、分析、写结论为主的教学方法。

教具准备:

地球仪和手电筒等。

课时安排: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我们每年都放寒暑假,都经历春夏秋冬的变化,谁能说出什么原因导致这样的变化呢?

板书:第四节地球的公转

一、公转的方向和周期

[教师演示]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并思考:地球绕什么在公转地球公转的方向是什么(太阳。自西向东)

(学生回答,教师略作归纳,并讲述公转的周期)

[教师]请同学们再观察思考:地球在公转的过程中地轴是倾斜的还是竖直的地轴指向是否发生了变化(倾斜的。没有)

板书:二、四季的变化

(教师引导学生读图1-4-1“地球公转示意“图,指导学生观察太阳直射的纬线,然后完成下表。)

[教师]地球绕太阳不停地公转,太阳的直射点就在地球表面不断地移动,这对地球表面的冷热状况产生了什么影响呢?

[提问](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常识入手,激发学生的欲望)

①一天当中,早晨、中午、晚上我们感觉什么时候最热?这与太阳光的照射有什么关

系(中午。阳光照射地面的角度越大,地面得到的热量就越多。)

②一年当中,我们这里最热是什么时候最冷是什么时候这与阳光的照射又有什么

关系( 7月,因为此时阳光照射地面角度大。1月,因为此时阳光照射地面角度小。)

(学生回答后,教师加以归纳,然后指导学生读教材图1-4-1,“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表)

[提问]南半球的季节与北半球有何不同(

相反)

[讨论](分小组)(①是生活中的地理,②是拓展知识)

①我们这里一年当中白昼时间一样长吗什么时候长,什么时候短为什么(不一

样。夏季较长,冬季较短。由于地球的公转)

②如果地球不是倾斜而是竖直的,地球表面有无四季变化(

没有)

(承转)由于地球是个巨大的球体,因此纬度不同的地方,太阳光照射的情况不同,地表获得的太阳光热有多有少,冷热就有了差别。我们根据不同纬度地区获得的太阳光热的多少,将地球表面划分为五带。

板书:三、地球上的五带

(读教材图1.19 “地球上的五带”,请各小组完成)

①在图上找出地球上的五带,并找出它们之间的分界线。

②完成下表:

世界的人口教学设计教案

第三章第一节:世界的人口教学设计 本节主要介绍世界人口的增长、分布和人口问题。重点是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世界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难点是人口的增长要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教材通过世界人口增长图,列举许多人口数据,让学生通过分析来认识世界人口的增长趋势。为了便于学生分析并把握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所给资料从1950年开始,并预测到2005年,问题设置突出世界人口达10亿整数倍的年份。课文中介绍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密度4个人口统计指标,要求学生对人口数据能够进行初步的计算和分析。“世界人口的分布”,课文与地图密切地结合起来,学生通过读图分析,可记住四大人口密集地区。在课文中,粗略介绍了这4个地区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尤其是气候、地形、水文条件,进而说明人口分布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联系,在气候湿润的临河地带,往往形成人口稠密地区。“世界的人口问题”这一部分紧靠“人地关系”的主线,通过分析一系列实例来说明人口增长应与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人口过多、过少都不利于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正常发展,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控制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性。本节教材既介绍了世界人口的地理分布,又分析了人口分布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内在联系和人口预祝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密切关联,以此来培养学生透过数字看本质问题的能力和习惯。数据一般不要求学生死记硬背。 、运用资料和地图,分析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人口分布的特点。 2、结合实例分析人口分布的地区差异及其原因。 3、运用材料和图片、引导学生分析世界人口问题的具体表现及其产生原因。 4、通过辩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运用资料和地图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比较、讨论、探究,获取新知。同时,培养学生读 图、分析、归纳、合作的能力。 2、引导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和体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开拓学生思维。 3、教学过程贯穿师生互动为主的原则,利于学生认知规律的形成。 4、教学过程中采用直观性教学原则,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2、世界人口的分布的地区差异 、各种统计图的判读 2、世界人口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3、人口分布的成因 、学生上网查找有关世界人口问题的资料、图片。 2、多媒体(辅助教学)、相关的地理景观图片、资料。 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时至今日,人们通过无数次的考察,发现在宇宙中最适合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星球惟有地球。她像天使一般精心为人类营造了一个适合于生存的空间和环境,应该说,地球是我们人类美好的家园,他为人类提供了一切生存所需要的物质条件。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生活在这个美丽星球上的特殊生命——人类的有关知识。 第一节世界的人口 一、世界人口的数量与增长 小知识:人类的起源

世界的人口教案(1)

第五章世界的居民 第一节世界的人口 ※授课时间课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运用资料说出人口增长特点。 2.运用地图说出人口分布的特点。 3.举例说明人口问题对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影响。 能力目标 1.学会利用世界人口统计数字,绘制人口增长统计图表。 2.通过读图讨论,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分析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德育目标 1.使学生认识世界人口问题的严重性,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教学重点 1.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的特点。 2.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3.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及分布地区。 ※教学难点 1.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密度的概念。 2.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 。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推理、比较为主的教学方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世界的人口增长和世界的人口分布 第二课时世界的人口问题 ※教材及学情分析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堂启发(感动):感动是培养学生兴趣学习的动力。 方法1 同学们,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地理环境的各个要素,如地形、气候等。那么,地球上最活跃的最重要的成员是谁呢? (学生讨论,自由发言)对,这个成员确实就是我们人类自己。从本节课开始,我们来学习探讨这方面的基本知识,看看我们人类自己在地理环境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板书第五单元世界的居民 过渡在上个世纪下半叶地球村的居民急剧增长,以致人们惊呼“人口爆炸了”。人口问题已成为举世瞩目的全球性问题。了解世界人口的数量、增长、分布和人种等知识,树立正确的人口观,是每位中学生必需的地理知识。现在我们先学习第一节,世界的人口板书第一节世界的人口 (展示导入)1987年7月13日《人民日报》记载: 本报萨格勒布7月11日电7月11日上午8时35分,从南斯拉夫萨格勒布彼特洛瓦医院的产房里传出了今天第一声婴儿啼哭的声音,南斯拉夫一个新的公民,世界上第五十亿个人终于诞生在地球上。 1999年10月13日《人民日报》记载:据新华社萨格勒布10月12日电波黑时间12日凌晨零时02分,一名3.6千克重的男婴在波黑首都萨拉热窝的一家医院诞生,成为地球上的第六十亿位居民。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88“世界人口日”,请回答:2011年几月几日,世界人口达到多少亿?(2011年10月30日,70亿) 板书一、世界人口增长https://www.doczj.com/doc/4115796070.html, 二、预习思考(感觉):感觉是让学生找到学习的入门。 活动 1.让学生根据他们平时的了解展开讨论。 2.根据学生讨论的情况,教师给予评价。并说明人口数据是一个动态的数据,也就是说是一个变化的数据。所以要说清楚是哪一年的,通常以最近一次人口普查公布的数据为准。如2011年,世界人口为70亿。 板书 1.人口总数:2011年达70亿 3.(看一看)投影展示课本P88图5-1-1“世界人口增长曲线”教师先给学生说明在人口增长曲线图中,曲线的倾斜程度越大,说明人口增长越快,然后引导学生分时段,边观察曲线的倾斜程度,边分析人口增长速度的快慢,并板书。 (1)让学生观察18世纪以前的人口曲线的倾斜程度:平缓。得出这一时期世界人口增长速度的结论:十分缓慢。 (2)让学生观察18世纪至19世纪30年代(130年)人口曲线的倾斜程度:比较平缓。得出这一时期世界人口增长速度的结论:比较缓慢。 (3)让学生观察19世纪30年代至20世纪50年代(120年)人口曲线的倾斜程度:倾斜程度越来越大。得出这一时期世界人口增长速度的结论:越来越快。 (4)让学生观察20世纪50年代以后至2000年(50年)人口曲线的倾斜程度:倾斜程度更大了。得出这一时期世界人口增长速度的结论:极快。 (5)让学生观察进入21世纪人口增长的预测曲线(虚线部分)的倾斜程度:较20世纪末稍缓一些。得出未来世界人口增长速度的结论:将逐渐趋缓。 板书 2.变化趋势:缓慢→加快→更快→变慢 4.(想一想,做一做)课本及投影展示资料1、2。让学生计算世界人口从50亿到60

七年级地理上册5.1世界的人口教案粤教版

第一节世界的人口 一、教材分析 “世界人口的数量和人口的增长”的教材分析 人口问题是当今世界人们共同关心的问题。人是自然的产物,人类活动不断改造自然; 人是社会的产物,人口的发展受社会政治、经济的制约,同时它对社会发展起促进和延缓的作用。本节中讲述了人口地理中最基本的知识:人口的增长、人口的分布和人口问题。人 口增长是认识人口数量动态的重要指标,人口增长的快慢直接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塑造着人口分布的面貌;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密度是为了定量说明热口增长状况和人口分布情况。 人口的增长,教材先点明世界的人口数量。再用“世界人口的增长示意图”显示,每增加10亿人所用的时间。使学生通过阅读这个示意图明确,世界人口每增加10亿人,所用 的时间越来越短,也就是说,人口的增长速度是逐渐加快的。然后提出人口增长是如何算出 来的,提出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是出生率减去死亡率,最后用“世界各大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各大洲的柱状图,说明人口的增长速度在世界各洲的差异,非洲最高,拉丁美洲次之, 欧洲的人口增长速度最慢。用“读一读”的形式,说明世界人口增长的趋势和极限。 “人口密度”和“世界人口的分布”的教材分析 世界的人口的分布的情况,主要是通过阅读世界的人口分布图获得。从图中可以看出,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以及北美东部地区人口最稠密,进一步参考“世界地形图”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人口集中分布在这些地方,这些地区从自然条件上和社会经济发展上有什么特点?从而得出,世界人口的分布是受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开发时间长短等综合作用的 结果,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所以不能用迁移人口的办法使世界人口平均分布。 关于人口的密度问题,首先,教材引出人口密度的概念,再算出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密度。使学生对人口密度分布的差异之大有了更深的认识。为学习世界人口分布图,理解图 例上的人口密度打下良好的基础。 “世界人口问题”的教材分析 人口问题是当今世界各国共同关心的问题之一,人口的增长直接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 产生影响。这个问题假如处理的好,就会使得人类与自然、社会和谐发展,反之,就会产生一系列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 本节主要讲了两个问题,一是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二是人口向城市的迁移及产生的问题。人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人类要生存发展,就必须从环境中取得资源、能源来满足 各种需要。同时,人类还要在生产、生活中不断把废弃物(废水、废气、垃圾等)输送到环境里,人和环境时刻都在发生着密切的联系。这部分内容是熟悉人口增长带来的问题的另一个知识预备。明确了人和环境关系,使学生可以更好的理解人口问题的核心,以及由人口问题所引起的连锁的环境、资源、水、土地等问题。 教材用具体的例子说明人口数量增长过快,环境一时难以供给足够的资源所产生的问 题。并用漫画“苦难的母亲”,来说明地球现已难以承载如此众多的人口。此漫画形象、生 动,极富感染力。教材进而点出:人类必须控制自己,做到计划生育,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并要提高人口素质,使人类社会进入一个良性循环。 城市人口增加的主要源泉是农村人口大量迁往城市,教材用示意图表示流向城市的原 因,其结果城市发展过快。在授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列举在自己城市生活所看到种种问题 , 分析了城市人口数量增加的正面和负面影响。这个环节应该通过师生共同讨论,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概括总结完成。这样既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运用所学

3.1 世界的人口 教案(湘教版七年级上册) (1)

世界的人口 教材分析 本节主要介绍世界人口的增长、分布和人口问题。重点是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世界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难点是人口的增长要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教材通过世界人口增长图,列举许多人口数据,让学生通过分析来认识世界人口的增长趋势。为了便于学生分析并把握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所给资料从1950年开始,并预测到2005年,问题设置突出世界人口达10亿整数倍的年份。课文中介绍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密度4个人口统计指标,要求学生对人口数据能够进行初步的计算和分析。“世界人口的分布”,课文与地图密切地结合起来,学生通过读图分析,可记住四大人口密集地区。在课文中,粗略介绍了这4个地区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尤其是气候、地形、水文条件,进而说明人口分布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联系,在气候湿润的临河地带,往往形成人口稠密地区。“世界的人口问题”这一部分紧靠“人地关系”的主线,通过分析一系列实例来说明人口增长应与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人口过多、过少都不利于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正常发展,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控制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性。本节教材既介绍了世界人口的地理分布,又分析了人口分布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内在联系和人口预祝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密切关联,以此来培养学生透过数字看本质问题的能力和习惯。数据一般不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运用资料和地图,分析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人口分布的特点。 2、结合实例分析人口分布的地区差异及其原因。 3、运用材料和图片、引导学生分析世界人口问题的具体表现及其产生原因。 4、通过辩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过程与方法: 1、运用资料和地图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比较、讨论、探究,获取新知。同时, 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归纳、合作的能力。 2、引导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和体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开拓学生思维。 3、教学过程贯穿师生互动为主的原则,利于学生认知规律的形成。 4、教学过程中采用直观性教学原则,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辨证观。 三、教学重点:1、世界人口的增长特点 2、世界人口的分布的地区差异 四、教学难点:1、各种统计图的判读 2、世界人口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3、人口分布的成因 五、教学准备:1、学生上网查找有关世界人口问题的资料、图片。 2、多媒体(辅助教学)、相关的地理景观图片、资料。 六、教学安排:2课时 七、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时至今日,人们通过无数次的考察,发现在宇宙中最适合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星球惟有地球。她像天使一般精心为人类营造了一个适合于生存的空间和环境,应该说,地球是我们人类美好的家园,他为人类提供了一切生存所需要的物质条件。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生活在这个美丽星球上的特殊生命——人类的有关知识。 第一节世界的人口

世界人口教学设计

课题世界的人口课型 新 授 课 总课时 2 主备人牛峰 授课日期 主讲人 审核人崔锁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运用资料和地图,分析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人口分布的特点。 2、结合实例分析人口分布的地区差异及其原因。 3、运用材料和图片、引导学生分析世界人口问题的具体表现及其产生原因。 4、通过辩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过程与方法: 1、运用资料和地图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比较、讨论、探究,获取新知。同时,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归纳、合作的能力。 2、引导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和体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开拓学生思维。 3、教学过程贯穿师生互动为主的原则,利于学生认知规律的形成。 4、教学过程中采用直观性教学原则,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辨证观。 教学重点:1、世界人口的增长特点 2、世界人口的分布的地区差异 教学难点:1、各种统计图的判读 2、世界人口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3、人口分布的成因 教学过程个案补充 一、导入新课 时至今日,人们通过无数次的考察,发现在宇宙中最适合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星球惟有地球。她像天使一般精心为人类营造了一个适合于生存的空间和环境,应该说,地球是我们人类美好的家园,他为人类提供了一切生存所需要的物质条件。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生活在这个美丽星球上的特殊生命——人类的有关知识。 二、合作探究 (一)世界人口的数量与增长 人类作为一个物种从其它动物中分化出来,已有千万年的历史。根据人类进化史的研究得知,约在2600万年前长臂猿从猿类中分化出来;约在1800万年以前,猩猩从猿类中分化出来;约在1200万年以前,人类同大猩猩和黑猩猩中分化出来。现在发现最早的人科化石属

七年级地理教案《世界的人口问题》

七年级地理教案《世界的人口问题》 教学目标.通过计算图表中人口增长的速度,讨论漫画苦难的母亲,使学生认识到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一系列问题,理解人口无计划增长带来的危害。 认识到人类必须控制自己,做到计划生育,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通过阅读世界城市人口的增长和农村人口迁往城市的原因的示意图,使学生初步认识城市人口比重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的标志。 通过城市问题的示意图,使学生了解城市迅速扩张所产生的问题。 .联系社会现象,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阅读世界城市人口的增长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地理图表的能力。 .通过对人口问题的读图分析讨论,使学生初步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和环境观,初步认识计划生育的必要性。 教学建议关于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的教材分析人口问题是当今世界各国共同关心的问题之一,人口的增长直接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产生影响。 这个问题如果处理的好,就会使得人类与自然社会和谐发展,反之,就会产生一系列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 本节主要讲了两个问题,一是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二是人

口向城市的迁移及产生的问题。 教材首先在做一做算一下自己家的家庭收入和人均收入,并用图表显示-年世界人口增长的情况,给出触目惊心的数字。 这种直观鲜明的对材料的引入,使学生印象深刻,又超出了学生原来的想象,为学生下一步认识人口增长过快产生的问题作了很好的心理铺垫。 接着,教材叙述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人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 人类要生存发展,就必须从环境中取得资源能源来满足各种需要。 同时,人类还要在生产生活中不断把废弃物(废水废气垃圾等)输送到环境里,人和环境时刻都在发生着密切的联系。 这部分内容是认识人口增长带来的问题的另一个知识准备。 明确了人和环境关系,使学生可以更好的理解人口问题的核心,以及由人口问题所引起的连锁的环境资源水土地等问题。 教材用具体的例子说明人口数量增长过快,环境一时难以供应足够的资源所产生的问题。 并用漫画苦难的母亲,来说明地球现已难以承载如此众多的人口。 此漫画形象生动,极富感染力。 教材进而点出:人类必须控制自己,做到计划生育,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并要提高人口素质,使人类社会进入一个良性循环。

世界人口教案

第三章世界的居民 【教学目标】第一课时: 1、了解当前世界人口总数,世界人口持续增长的情况,能说出世界人口的地理 分布,初步懂得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原因。 2、学会阅读人口增长柱状图和世界人口分布图,了解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学 会计算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密度。 3、学会从生活体验和感受出发,结合所见所闻,去分析地理现象和地理问题。【重点】世界人口数量和增长情况、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 【难点】学会分析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反而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 【教学突破】 世界人口的分布,是一个重难点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对学生读图能力、用图能力的培养;并且利用四人小组讨论形式,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引导学生学习过程中如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方法】图表分析法、讨论法、谈话法、比较法 【教学媒体】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由一幅图片引入。“同学们,当你看到这幅图片时,你有什么感受?” 说明世界人口数量多。引出本节的课题。 世界人口的数量和增长 1、教师向学生讲述这是一幅有关不同年代人口数量的柱状统计图。横坐标 表示年份,纵坐标表示人口数。 2、师生共同找出1650、1800、1999年的人口数,并启发学生分析世界人 口呈现增长趋势。并结合红色折线的变化来说明。 3、计算:1800年前后人口增长的对比,分别说明增长缓慢和迅速。 4、并以此图为例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和分析曲线图或柱状图等,并学会绘制 简单的曲线图或柱状图。 5、“人口爆炸”,发表自己的看法。 〖承转〗目前世界人口的增长速度如何呢? 〖阅读材料〗世界人口增长速度 1、计算:一节课的时间,全球大约会增加多少人?6200人! 2、联系本学校的学生实际人数,让学生体验会增加3个多朝阳中学,从而 感受人口的增长速度之快。 〖承转〗人口增长的快慢怎样定量分析?引出三率。

世界的人口教案(1)

世界的人口教案(1)

(学生讨论,自由发言)对,这个成员确实就是我们人类自己。从本节课开始,我们来学习探讨这方面的基本知识,看看我们人类自己在地理环境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板书第五单元世界的居民 过渡在上个世纪下半叶地球村的居民急剧增长,以致人们惊呼“人口爆炸了”。人口问题已成为举世瞩目的全球性问题。了解世界人口的数量、增长、分布和人种等知识,树立正确的人口观,是每位中学生必需的地理知识。现在我们先学习第一节,世界的人口 板书第一节世界的人口 (展示导入)1987年7月13日《人民日报》记载: 本报萨格勒布7月11日电7月11日上午8时35分,从南斯拉夫萨格勒布彼特洛瓦医院的产房里传出了今天第一声婴儿啼哭的声音,南斯拉夫一个新的公民,世界上第五十亿个人终于诞生在地球上。 1999年10月13日《人民日报》记载:据新华社萨格勒布10月12日电波黑时间12日凌晨零时02分,一名3.6千克重的男婴在波黑

首都萨拉热窝的一家医院诞生,成为地球上的第六十亿位居民。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88“世界人口日”,请回答:2011年几月几日,世界人口达到多少亿?(2011年10月30日,70亿) 板书一、世界人口增长 二、预习思考(感觉):感觉是让学生找到学习的入门。 活动 1.让学生根据他们平时的了解展开讨论。 2.根据学生讨论的情况,教师给予评价。并说明人口数据是一个动态的数据,也就是说是一个变化的数据。所以要说清楚是哪一年的,通常以最近一次人口普查公布的数据为准。如2011年,世界人口为70亿。 板书 1.人口总数:2011年达70亿 3.(看一看)投影展示课本P88图5-1-1“世界人口增长曲线”教师先给学生说明在人口增长曲线图中,曲线的倾斜程度越大,说明人口增长越快,然后引导学生分时段,边观察曲线的倾斜程度,边分析人口增长速度的快慢,并板书。 (1)让学生观察18世纪以前的人口曲线的倾斜程度:平缓。得出这一时期世界人口增长速

世界的人口教案

世界的人口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各种示意图、图表,记住当前世界人口总数,了解当前世界人口有不断加快的趋势,掌握人口 增长的地区差别;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口迁移的 三种主要形式;学会计算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密度;掌握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 2.通过读《世界个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图》、《世界人口增长曲线图》、《世界人口分布图》和《世界地形图》等地图培养学生分析地理图表的能力,初步学会从图表上获得地理信息的能力。 3.通过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密度的计算,培养计算能力。 4.提高对本节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树立科学的人口观和人地观。 教学建议 “人口密度”和“世界人口的分布”的教材分析关于人口的密度问题,首先,教材给出一道计算题,甲、乙两城市,面积2000平方千米。甲城市人口500万,乙市人口250万,要学生算出甲、乙两市平均每平方千 米各多少人?引出人口密度的概念,即算出两城市的人

口密度。配上甲乙两城市的人口密度比较图,有助于学 生深刻、直观的理解人口密度的概念。通过列表计算中 国和加拿大两国的人口密度,使学生对人口密度分布的 差异之大有了更深的认识。为学习世界人口分布图,理 解图例上的人口密度打下良好的基础。 世界的人口的分布的情况,主要是通过阅读世界的 人口分布图获得。从图中可以看出,亚洲东部和南部、 欧洲以及北美东部地区人口最稠密,进一步参考“世界 地形图”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人口集中分布在这些地方,这些地区从自然条件上和社会经济发展上有什么特点? 从而得出,世界人口的分布是受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开发时间长短等综合作用的结果,是不以人的意志 为转移的,所以不能用迁移人口的办法使世界人口平均 分布。 “世界人口的迁移”的教材分析 人口的迁移,主要从三方面讲述,一、人口为什么会 迁移?(为了生存和发展)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世界的主要人口迁移方向?(美洲大陆发现之前,古希腊和古罗马征服并移民欧洲和地中海;阿拉伯人移民北非;美 洲大陆发现后,主要从欧洲向美洲、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移民;非洲向美洲移民和亚洲向外移民)三、第二次大战后,人口迁移的三种形式?技术移民、劳动力输出、国

世界的人口教案(沪教版六下)

4.1《世界的人口》教学设计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章是在第三章《天气与气候》这一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关系非常密切的自然地理之后,第二节以世界的的人种和宗教之前,起承前启后的作用。本节课主要学习世界人口的增长和世界人口的分布,对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口观,树立自然与经济相互联系的地理观念有重要作用。《世界的人口》是世界的居民中的最基本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再学习人种、宗教等后面的内容,因此需要学生扎实掌握。 二学生情况分析及教法、学法: 学生在第三章学习了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对用这两种图来反映地理事物的发展变化有一定的基础,本节采用小组合作法,学习人口的增长,一个组完成一个任务,通过学生自己阅读分析人口增长曲线图、柱状图等进一步加强学生用地理图表反映地理事物的能力和意识。人口的分布是本节的难点,采用问题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根据地图分析人口分布的特点和原因,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习惯和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了解当前世界人口总数2、识记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3、学会计算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密度 过程与方法:1、学会计算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密度,并能运用各种资料,比较不同国家和地区人口增长的快慢。 2、学会阅读世界人口分布图,说出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并简单分析其成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世界人口增长与分布的学习,初步认识世界人口问题,理解人口过多或者过少带来的问题,树立控制人口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和世界人口增长的差异 【教学难点】人口的增长要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教学过程】导入:展示资料见幻灯片你知道现在地球上有多少人吗?地球上的人口是怎样变化的 一、世界人口的数量与增长 1 世界人口的数量和增长 读“世界人口增长图” 问题:1)1575—1830年世界人口增长如何?(2)1830—1930年世界人口增长如何?(3)1930年以后世界人口的增长是怎样? 读图:世界人口增长表每增加10亿人口,所用时间越来越(),说明人口的增长速度逐渐()。 联合国预测报告:2050年世界人口数量将增至91亿;发展中国家出现人口猛增的现象;发达国家的人口数量将保持在12亿左右,将基本维持在目前的水准 让学生感受人口增长的快慢,让学生自学这一框题。

湘教版七上第一节《世界的人口》word教案

第三章第一节:世界的人口 一、教材分析 关于世界的人口在迅速增长的这个结论,学生已经了解,但是如何准确、科学的表述从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人口的增长速度的变化及其带来的影响?人口分布的不平衡,分析为什么存在这么大的差异?学生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和理解,还远远不够,本章从人地关系的角度,阐述了有关人口地理方面最基本的一些知识,为今后学生参加生产实践和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人口的增长、分布及人口问题是人口地理中最基本的知识,也是学习本章各部分知识的基础。 《世界的人口》包括世界人口的数量与增长、世界人口的分布以及世界人口问题共三部分内容。重点是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世界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难点是人口的增长要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人口问题可以按照课程标准分解为由于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人口问题以及由于人口分布不均带来的问题。本节教材既介绍了世界人口的地理分布,又分析了人口分布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内在联系和人口状况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密切关联,以此来培养学生透过数字看本质问题的能力和习惯。 二、学情分析 学生第一次接触人文方面的知识,有可能激发学习兴趣,也有可能根本不入门。人口问题是现在社会上出现频率较高的话题,各国、社会各界对人口问题的关注有助于学生的理解,积极运用辩论的形式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运用资料和地图分析当前世界人口总数以及人口增长的特点和人口分布的特点。。 2、能理解并计算人口自然增长率,学会绘制人口增长折线图,学会归纳世界人口增长特征。结合实例分析人口分布的地区差异及其原因 3、运用材料和图片、引导学生分析世界人口问题的具体表现及其产生原因。 4、通过辩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过程与方法: 1、运用资料和地图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比较、讨论、探究,获取新知。同时,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归纳、合作的能力。 2、引导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和体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开拓学生思维。 3、教学过程贯穿师生互动为主的原则,利于学生认知规律的形成。 4、教学过程中采用直观性教学原则,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树立控制人口和可持续发展的正确的人口观、辨证观。 四、教学重点: 1、世界人口的增长特点 2、世界人口的分布的地区差异 五、教学难点:1、各种统计图的判读 2、人口分布的成因 3、世界人口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六、教学及学习方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相关的地理景观图片、资料。自学法、读图分析法 七、教学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时至今日,人们通过无数次的考察,发现在宇宙中最适合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星球唯有地

3.1 世界的人口 教案 01(湘教版七年级上)

第三章第一节世界的人口 课型:新受 共1课时●○教学目标 ①通过阅读各种示意图、图表,记住当前世界人口总数,了解当前世界人口有不断加 快的趋势.。 ②能用实例说出人口过多、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 ③能用实例说出人口增长过慢带来的问题。 ④能结合生活实际用实例说出大批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的原因及对城市环境带来的影响。 ⑤初步树立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的科学人口观。 ⑥.通过读《世界个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图》、《世界人口增长曲线图》、《世界人口分布图》和《世界地形图》等地图培养学生分析地理图表的能力,初步学会从图表上获得地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 ①世界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 ②农村人口向城市大规模迁移的原因。 ③城市人口无计划增长带来的城市环境问题。 ●○教学难点 人口增长要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人们把地球亲切地称为“地球村”,而把自己称为“地球村的村民”。在20世纪下半叶地球村的居民急剧增长,以致于录象中喊出了“别挤了”。人口问题以成为举世瞩目的全球性问题。我们的人口现状如何?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我们将做一些探讨。今天我们来学习第四章:居民与聚落。 (导入)请同学们阅读课文,请回答:1999年几月几日,世界人口达到多少亿?(1999年10月12日,60亿) (板书)人口的数量 请同学们计算世界人口从50亿增加到60 亿用了多少年?(12年) (展示)《世界人口增长曲线图》请同学们计算世界人口每增加10亿所用的时间?

根据计算结果,提问:世界人口每增加10亿所用的时间是怎样变化的?说明了什么问题?(每增加10 亿所用的时间越来越短,说明人口增 长速度逐渐加快的。) (板书并总结)人口的增长缓慢---加快 18世纪以前,人口增长十分缓慢;18世纪以后,人口 增长的速度大大加快,特别是1930年以后,世界人口的增长速度更快。 (过渡)人口增长的速度有快有慢,应如何量化呢?用人口自然增长率表示。 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千分之多少) (展示)《世界大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柱状图》请大家把各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由高到低排列起来,(非洲、拉丁美洲、亚洲、大洋州、北美洲、欧洲)说明世界人口的增长地区差异存在 (板书)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 哪个大洲人口增长的最快?哪个大洲人口增长的最慢? (非洲是增长速度最快的大洲,欧洲是人口增长速度最慢的大洲)。 (板书)世界人口的分布 (过渡)世界人口增长有快有慢,那么世界人口的分布是否均匀呢? 1、世界人口分布最稠密的是哪些地区, 2、为什么这里的人口密度最大? 为什么这里的人口密度最小? 4、请你从自然(气候、地形、降水)、经济方面分析一下广州的人口密度。 5、活动1计算:理解人口密度的公式 人口密度=人口数/面积 6、活动2:结合图找出人口稀疏区并分析原因 (过渡)世界人口分布是不均匀的,人口过多或过少,会带来哪些问题呢? 提问请大家观看以下画面,说说它们分别反映了什么样的现象? 1.动画:人多、拥挤——有好多——1999年10月12日达到60亿,现已超过60亿。 2.“人口增长示意图”——每增加10亿所用的时间越来越短,说明人口增长越来越

世界的人口教案

《世界的人口》教学设计 山东省昌乐县朱刘街道中学王新芹【教学目标】 《世界的人口》是世界的居民中的最基本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再学习人种、宗教等后面的内容,因此需要学生扎实掌握。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当前世界人口总数 2、识记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 3、学会计算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密度 过程与方法: 1、会通过不同年代的世界人口总数,说明世界人口增长情况。 2、能运用各种资料,比较不同国家和地区人口增长的快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世界人口增长与分布的学习,初步认识世界人口问题,理解人口过多或者过少带来的问题,树立控制人口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 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和世界人口增长的差异 【教学难点】 人口的增长要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教学特色】每一框题都采用“问题解决”的方式学习。 【教学过程】 导入:展示资料见幻灯片 让学生阅读感悟,从数字上意识到人口增长速度之快,那么我们这节课来共同探讨 第一节世界的人口 一、世界人口的数量与增长 首先动态演示“世界人口增长柱状图”: 让学生感受人口增长的快慢,然后按照导学提纲,学生自学这一框题。

导学提纲如下: 1、世界人口总数已达(),在()后,人口进入迅速增长时期,目前,世界人口增长速度是怎样的?———————————— 2、人口的增长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试分析其原因? —————————————————————————————————————————————————————————————————————————————————————————— 3、学会计算:出生率、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 4、学以致用: 20XX年某省的总人口为6000万,出生率为1.12%,死亡率为0.6%,请你计算一下20XX年度该省自然增长的人口有多少? 这部分内容很简单,大部分同学都能掌握,对于个别后进生让其在自学过程中主动向同桌请教,在展示自学收获时应多给后进生发言的机会,让其感受到学习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地理的兴趣。对于组织答案偏离远的同学,让全班同学帮其解决,增强同学间的互助合作意识,锻炼学生学会评价问题的能力。 <过渡>观看图片:见幻灯片世界各大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图,让学生分析各地数据,在大脑中对整个世界人口的增长有一个整体印象,引出人口的增长会带来怎样的问题呢? 二、世界的人口问题 这个问题范围相当广,凭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根本感受不到,因此对这一框题的学习,我采用了以小见大、循序渐进的学习方式: 1、探讨你的家庭生活: 同学们,现在的你们大都是独生子女,在全家的呵护下是多么的幸福,试想一下:

《人口分布》教案

人口分布 课题 《人文地理学》第4章第2节 教学目标 1、能够运用“世界人口分布图”,分析、总结世界人口和中国人口的分布特征; 2、能够运用“世界人口分布图”,分析、理解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并总结出世界人口分布的一般规律; 3、通过分析人口稠密地区的成因,能够正确认识河南省作为全国人口大省的现象。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世界人口分布的特征及一般规律; 2、难点: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教学方法 讲授法、引导法、读图分析法、归纳总结法和案例分析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运用多媒体技术等现代化教学手段。 教学时数 1学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大家知道现在世界上人口的总数量是多少吗?是的,有70亿人口,那么这70亿人口都分布在世界的什么地方呢?他们是平均分布在世界的各个角落吗? 带着这些问题,接下来就进入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人口的分布。 [讲授新课] 一、人口分布的概念 人口分布:是指一定时间内人口在一定地区范围的空间分布状况。它是人口过程在空间上的表现形式,是人口地理学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人口分布的测度 人口密度:它反映一定地区的人口密集程度,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居住的人

口数。一般被看作是衡量人口分布的主要指标。通常用每平方千米常住的平均居民数量来表示,称为人口算术密度。 [引出问题] 刚才我们提到世界人口共有70亿,那么这么庞大数量的人口到底是怎样分布的呢?请同学们看世界人口分布图,思考世界人口的分布特征。 三、世界人口的分布特征 世界上的人口分布是极其不平衡的: 1、北半球人口稠密,南半球人口稀疏; 2、中纬度地区人口稠密,低、高维度地区人口稀疏; 3、沿海地区人口稠密,内陆地区人口稀疏; 4、海拔500米以下的人口稠密,500米以上的人口稀疏; 5、城市人口密集,乡村人口稀疏; 6、欧、亚两洲人口稠密,其它各洲人口稀疏。 (用PPT展示世界人口分布图,让学生看人口分布图并结合相关地理知识分组讨论世界人口的分布特征,最后由教师进行分析、总结) 四、邦奇的人类大陆图 著名学者邦奇等曾用人类大陆图揭示世界人口分布情况,即在地图上取消陆地和海洋,仅画出人类密集的地区,面积较大的人类密集区称人类大陆。世界上共存在四个人类大陆:第一个为东亚和东南亚,第二个为南亚,第三个是欧洲,第四个是北美洲东部(特别是美国东北部)。这四个人类大陆的面积仅占世界陆地面积的14%,但却集中了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二以上。 (用PPT展示人类大陆图,让学生看图总结出世界上的四个人类大陆) [引出问题] 世界上的人口分布是不平衡的,那么我国的人口分布又存在着什么样的特点呢? 五、中国的人口分布 我国人口分布最显著的特点是:东南半壁人口高度密集(为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西北半壁人口分布极为稀疏。著名人口地理学家胡焕庸在《中国人口之分布》一文中对此进行了最早的论述,提出了自黑龙江的瑷珲(今黑河市)到云南腾冲为止的我国人口地理分界线。我国人口分布的第二个特点是:人口明显

世界的人口教案

《世界的人口与人口问题》教案 第一课时 武陟县实验中学王小霞 一、教材分析: 本节主要介绍世界人口的增长、分布和人口问题。重点是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世界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教材通过世界人口增长图,列举许多人口数据,让学生通过分析来认识世界人口的增长趋势。课文中介绍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密度4个人口统计指标,要求学生对人口数据能够进行初步的计算和分析。“世界人口的分布”,课文与地图密切地结合起来,学生通过读图分析,可记住四大人口密集地区。 二、教学目标: 1、了解世界人口增长趋势,会计算人口自然增长率,并依此来判断人口增长 情况。 2、学会识图,掌握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分析人口分布不均的原因。 3、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辩证观。 三、教学重点难点: 1.世界人口的增长特点。 2.世界人口的分布的地区差异。 四、教法与学法 1、采用“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教师点拨”的形式完成本节教学。 2、“先学后用,学用结合”两步法,让学生在“用”中学,在用中巩固,在用中 内化,在用中提升。 3、运用PPT课件来辅助完成教学,集图表于一身,变抽象为形象,让学生更易于接受。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由一幅漫画《苦难的母亲》引入话题,人口问题是当今世界人们共同关心的问题之一,今天,我们先来学习世界的人口与分布。 一、目标导学 1.明确本节学习目标与重点(以口头形式向学生明确)。 2.出示导学问题 (1)、什么是出生率?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 (2)、读图4.1,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最低的大洲? (3).读图4.3《世界人口增长》,完成学习行动1题(感受人口爆炸的内涵) (4).读图63页4.4《世界人口分布图》思考: 人口分布不均的状况主要原因是什么?

世界人口_教案教学设计

世界人口 内容:p46~48 课时:2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 2、结合实际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 1、读信息,提问题。 演示cai—1,呈现下列几组数据: 1、到1999年10月12日,世界人口总数已突破60亿大关。目前,世界人口仍以较快速度增长,按最近20年的人口增长速度,全世界平均每秒增加2.6人。 2、世界人口的分布很不均匀,我国与美国的面积差不多,而美国的人口仅有2.76亿,我国人口却是美国人口的4.6倍。 3、俄罗斯比我国人口少得多,面积却是我国的1.8倍,我国陆地国土面积是960万千米2。 读了这几组数据,你想到了哪些可以用数学解决的问题? 二、解决问题,建立小数乘法竖式计算模型。 1、板书出学生提出的问题并解决。重点研究乘法问题。 例如:全世界平均每分钟增加多少人?列式:2.6×60= 2、如果用竖式计算,你怎样列竖式?(请几个学生板书。)

3、讨论:如何列竖式,每一个乘数的数位怎样对齐? 4、师演示竖式计算。 5、学生尝试计算:3.4×211.24×1.74.47×0.723.5×28 6、集体评议。 7、总结:谈谈你这节课还有什么问题?也可谈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教材提供世界人口的数量与分布的有关信息,这些内容对学生来说都比较生疏,但通过这一途径可以扩大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读一读有关信息,提醒学生特别要关注用红色印刷的内容.然后鼓励学生讨论"平均每秒增加 2.6”是什么意思,体会平均数的意义.能根据有关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能用小数乘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并学会用竖式计算数目比较大的小数乘法。培养学生估算的习惯。 课时2 教学目标:1、进一步掌握小数乘法的竖式计算。 2、结合具体的事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3、结合事例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养成节约意识。 教学过程: 一、呈现问题: 问题1:p47的第1题 1、实物投影练一练的第一题。要求: (1)读出“世界人口统计图”上的信息。(生自由回答。) (2)独立解决(2)、(3)两题,集体订证。注意学生能否准确从图片

世界的人口教案

”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世界的人口》教学设计 山东省昌乐县朱刘街道中学 王新芹 【教学目标】 《世界的人口》是世界的居民中的最基本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再学 习人种、宗教等后面的内容,因此需要学生扎实掌握。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当前世界人口总数 2、 识记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 3、 学会计算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密度 过程与方法: 1、会通过不同年代的世界人口总数,说明世界人口增长情况。 2、能运用各种资料,比较不同国家和地区人口增长的快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世界人口增长与分布的学习,初步认识世界人口问题,理解 人口过多或者过少带来的问题,树立控制人口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 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和世界人口增长的差异 【教学难点】 人口的增长要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教学特色】每一框题都采用“问题解决”的方式学习。 【教学过程】 导入:展示资料见幻灯片 让学生阅读感悟,从数字上意识到人口增长速度之快,那么我们 这节课来共同探讨 第一节 世界的人口 一、世界人口的数量与增长 首先动态演示“世界人口增长柱状图: 让学生感受人口增长的快慢,然后按照导学提纲,学生自学这一 框题。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导学提纲如下: 1、世界人口总数已达(),在()后,人口进入迅速增长时期,目前,世界人口增长速度是怎样的?———————————— 2、人口的增长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试分析其原因? —————————————————————————————————————————————————————————————————————————————————————————— 3、学会计算:出生率、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 4、学以致用: 20XX年某省的总人口为6000万,出生率为1.12%,死亡率为0.6%,请你计算一下20XX年度该省自然增长的人口有多少? 这部分内容很简单,大部分同学都能掌握,对于个别后进生让其在自学过程中主动向同桌请教,在展示自学收获时应多给后进生发言的机会,让其感受到学习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地理的兴趣。对于组织答案偏离远的同学,让全班同学帮其解决,增强同学间的互助合作意识,锻炼学生学会评价问题的能力。 <过渡>观看图片:见幻灯片世界各大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图,让学生分析各地数据,在大脑中对整个世界人口的增长有一个整体印象,引出人口的增长会带来怎样的问题呢? 二、世界的人口问题 这个问题范围相当广,凭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根本感受不到,因此对这一框题的学习,我采用了以小见大、循序渐进的学习方式: 1、探讨你的家庭生活: 同学们,现在的你们大都是独生子女,在全家的呵护下是多么的幸福,试想一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