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重庆大学城的发展

重庆大学城的发展

重庆大学城的发展
重庆大学城的发展

重庆大学城的发展

按照规划,重庆大学城总共占地33平方公里(包含10平方公里拓展区),自2003年6月开工建设以来,已投入80亿元,目前13所入驻大学校舍已基本完工。随着重庆大学、重庆师范大学、四川美术学院等大学陆续入驻大学城,该地区师生总人数已达15万人。

大学城初具规模,让重庆真正步入了“北扩西进”的发展时代,“西部新城”与“两江新区”一西一北双动力驱动重庆腾飞,已经成为一种现实。

西部新城、两江新区重庆动力“双引擎”

如果说,“两江新区”的成立,表明在以长江和嘉陵江为轴线的12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重庆城市的“龙形骨架”已经勾勒成形,“龙身”及其“躯干”也已经清晰地显现出来的话。那么,位于沙坪坝辖区内以大学城为核心的西部新城,则无疑是“重庆巨龙”的“龙头”和“首脑”。

西部新城

中国“硅谷”正在崛起

据了解,重庆西部新城主要由五大片区组成:重庆大学城、重庆西永微电园(西永综合保税区)、铁路物流园、重庆台资信息产业园和西部新城城市中心区,它将是主城区空间向西拓展的主要方向,是联系成渝两地和重庆都市圈与渝西经济走廊的重要节点。到2015年,其常住人口将突破60万,大学城师生和微电园IT从业人员也将达数十万。2012年之后,西部新城将造出至少3个千亿工业园,相当于3

个北部新区的实力。

去年,全球最大的个人电脑生产商惠普(HP)宣布,在重庆设立年产400万台笔记本电脑生产基地,西部新城发展与西部硅谷如影随形。随着西永微电园、台商工业园、物流园的崛起,西城将培育出至少3个上千亿产值的园区。目前,富士康、惠普,以及芯片巨头日月光等均已经进入西永微电园,中国的“硅谷”正在崛起。

两江新区

改变中国西部经济面貌

两江新区是国家战略层面的部署,与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功能类似、政策比照”,是辐射带动西部地区及广大内陆地区的综合类开发“新区”。

按照相关规划,到2020年,两江新区将建成功能现代、产业高端、总部集聚、生态宜居,具有国际影响力和我国内陆开放示范效应的新区。预计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000亿元,工业总产值实现10000亿元,分别占全市1/4以上;直接利用外资、进出口总量和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占全市1/3以上;集装箱吞吐量达到340万标箱,机场旅客吞吐能力达4500万人次,常住人口规模400万人左右。

西部新城大学城,最不重庆的“重庆城”

提起大学城,重庆市民多数已不再陌生。作为整个西部新城的教育核心,短短几年时间,重庆大学城已经建成目前国内建设规模最大、综合功能最强、入驻高校门类齐全、入住师生最多的大学城之一。

一个微电园

打造重庆第一支柱产业

整个泛大学城地区,将投入400亿元,现已投入100亿,几大工业园发展速度是其它新区的5~10倍。目前西永微电子工业园已入驻知名企业6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达10家。有关专家预计,由于西部新城丰富的产业集群的相互支撑,西永微电园、台商工业园、物流园将在几年内成为产值上千亿的园区,相当于再造一个重庆工业,同时大学城也将成为中国西部的“硅谷”,成为重庆最繁华、最富裕的新城之一。

主体商业规划面积

接近30个大都会

目前近10万师生,未来近100万人口的生活配套服务。“现在大学城的城市商业、生活和文化配套无一例外进展顺利。”重庆大学城城区建设委员会负责人告诉笔者,根据建设计划,大学城将用2万亩土地作为经营性土地,也就是商家投资,建设为大学城服务的吃住、购物、运动休闲、会展、商务公寓、星级酒店、甲级写字楼等各类型商业一应俱全。据了解,大学城规划的商业体量约为260万平方米,其商业面积相当于3个观音桥商圈,接近30个大都会,一个全新的大学城商业商务时代已于此发轫。

公园之城,宜居高地

按照规划,大学城已成为沙区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和森林城市的重头戏。“大学城的每座校园,相当于就是一座公园,市民进入校园散步和在公园里散步相比,还能感受更多的文化气氛。”大学城建委规

划处副处长谢明说,这样密集的“公园”,对住在这里的居民来说,就是一份大礼。

据了解,大学城规划的纯粹的公园,除了即将动工的大学城中央公园,另外还有木鱼石公园和大成湖公园等。木鱼石公园是一座占地约1000亩的大公园,而大成湖公园则规划了一个标准的皮划艇赛道。除此之外,金科集团也斥2亿巨资在此打造了一个面积高达27万平方米的全国首个“大学公园”。

数字西部新城,19个公园,在33平方公里的大学城土地上,共生长着大大小小19个公园。

40%绿地率,整个西部新城100平方公里,绿地率高达40%,是主城建筑密度最低的区域。

30分钟车程,距重庆中央商务区、江北机场、重庆火车北站、寸滩保税水港等均在30分钟车程内。

10条公交线,10多条公交线路连接西部新城与主城各区。

4座桥,未来将会有双碑大桥、井口大桥等4座大桥在不同节点,连通西部新城与两江新区,通达时间最多15分钟。

4条轻轨,在西部新城内,规划中的4条轻轨线纵横穿越,交通网络丰富,出行方便快捷。该区域吸纳日本轨道交通规格经验,出站即为商场、住区或工作点。

7大巨头,金科、龙湖、富力、中海、协信、华润、金融街7大开发商先后落子。

38宗,2009年主城区共成交房地产开发用地99宗,其中西部

新城地区共成交38宗,成交土地面积228万平方米。同期“三北”地区共成交39宗,成交土地面积239万平方米。两个区域相差仅11万平方米,西城势头由此可见一斑。

14所高校,重庆大学城规划面积33平方公里,目前已有14所知名高校入驻。

300亿,作为重庆市科教文化基础设施重大项目和重点工程,大学城总投资约300亿元。

金科落子大学城,先建公园后造城。

2010年,大学城最恢弘、激昂的开发乐章,由金科谱写。

作为金科集团2010年战略发展的恢弘巨作,同时也是金科10多年重庆开发历史上规模最大的项目,金科大学城项目——金科〃廊桥水乡,自拿地之时起就牵动着重庆楼市的神经。众所周知,重庆楼市已然呈现三分天下的局面,以两江新区为代表的重庆北部继续上演着“重庆向北”的不落神话;以重庆CBD名义而一路推涨的中东部地区,集结起商务、商业、金融为主体的价值力量;而厚积薄发的西部新城,凭借大学城核心教育和高新技术产业的突飞猛进,也已割据一方。

金科地产再造百万级生活大社区

随着14所大专院校先后进入大学城,西永保税区的成立以及地铁一号线的提速建设,大学城正在成为一线品牌地产开发商群雄逐鹿之地。截至目前,已有龙湖、富力和金融街等上市公司扎堆进入大学城。作为一流的城市运营商,金科地产以敏锐的眼光洞察城市发展、西部新城之未来,于2009年底正式挥师大学城,以倾注12年之厚积,

打造金科里程碑之作——开发面积达1800余亩的金科〃廊桥水乡,开启金科的下一个12年辉煌。

事实上,金科从北向西,始于2005年。金科地产进入九龙园区,历5年开发建设,已形成了130万的西城金科大社区,而这一次,金科的步伐更显从容稳健,将继北部和九龙园区之后,再造一个150万平方米超大体量的大学城金科社区。据了解,金科〃廊桥水乡毗邻虎溪河畔,坐落缙云山脚,近距离接驳璧山隧道,集原生地貌与山水资源为一体,占地1800余亩,开发总量达150余万平方米,金科大学城项目首期上市物业为联排别墅,与其它现有楼盘相比,金科大学城项目规模大、定位高端,是大学城片区内难得一见的高端人文纯住区。

发言人:罗敏

动画1101如来佛组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

重庆主城区空间结构分析

重庆主城区空间结构现状问题分析 [摘要] 以重庆主城区为研究区域,根据重庆主城区空间结构的发展与现状,分析重庆主城区空间结构特点,结合重庆地形,经济发展特点,人口分布,政策等方面,了解重庆各主城区功能以及存在的问题。研究发现:高速发展的重庆出现“城市蔓延”现象,城市问题突显;不合理的城市空间结构制约工业的发展;主城区空间结构的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是非农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时还受到地形、交通、政府政策及人们环保意识提高的影响。总体来看,经济发展是城区空间结构变化的主导因素。 关键词:重庆主城区;空间结构;影响因素 Chongqing city space structure analysis [Abstract] To chongqing city as the research area, according to chongqing city space structure development and current situation of chongqing city space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 analysis, combined with the chongqing terrain, economic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the policy, understand the city of chongqing function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high speed

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2020

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 一、什么是城市总体规划 (一)城市总体规划的主要任务综合研究和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空间发展形态,统筹安排城市各项建设用地,合理配置城市各项基础设施,处理好远期发展与近期建设的关系,指导城市合理发展。 (二)城市总体规划如何制定 城市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城市规划,直辖市的城市总体规划由直辖市人民政府报国务院审批,在报请审批之前,须经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审查同意。 根据实际需要,在编制总体规划前可以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纲要。 (三)城市总体规划的期限和范围 城市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般为20年,同时对城市远景发展作出轮廓性的规划安排。总体规划中包含近期建设规划,对城市近期的发展布局和主要建设项目作出安排,近期建设规划期限一般为五年。 城市规划区范围是指城市市区、近郊区以及城市行政区域内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城市规划区的具体范围,由城市人民政府在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中划定。(四)城市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 城市性质和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和发展规模,城市主要建设标准和定额指标,城市建设用地布局、功能分区和各项建设的总体部署,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和河湖、绿地系统,各项专业规划,近期建设规划。 二、重庆历次城市总体规划概况 (一)陪都十年计划 重庆陪都建设计划委员会在1946年4月,完成了现代重庆的第一个城市规划---《陪都十年建设计划草案》,提出了疏散市区人口,降低人口密度,发展卫星城镇的设想,在渝中半岛以外规划了弹子石、沙坪坝、铜元局等12个卫星市,香国寺、杨家坪、新桥等18个卫星镇和五里店、歇台子、九龙坡等12个预备卫星市镇。 (二)重庆城市初步规划 重庆于1960年编制完成了解放后的第一个城市总体规划《重庆城市初步规划》。城市用地继续“大分散、小集中、梅花点状”的布局原则,强调将工业在更大范围内分散,规划了市中区、大杨区、大渡口区、沙磁区、中梁山区、江北工业区、弹子石工业区、南坪工业区、李家沱—道角工业区等9个片区,在外围规划了北碚、歇马、西彭和南桐4个卫星城。

重庆大学城介绍

建设重庆大学城,是重庆市委、市政府在高校扩招、城市化加速推进以及科教兴国战略地位日益突出的大背景下所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我市实施科教兴渝、人才强市战略的重要举措,是我市城市发展战略向西拓展、解决主城区高校办学用地困难、改善办学环境和条件、形成聚合效应、实现资源共享、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水平、确保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发展、把我市建设成为长江上游的教育中心和西部教育高地的迫切需要,在整个重庆城市的发展中具有十分突出的地位和作用。 一、重庆大学城建设规划 重庆大学城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坐落在中梁山、缙云山之间的虎溪镇和陈家桥镇,是重庆西部新城的中心区,距市中心约15公里,从沙坪坝区中心到大学城约20分钟车程。 (一)规划定位 1、规划用地面积:33平方公里,其中高校用地面积1.8万亩,其它为基础设施和开发用地。 2、规划居住人口:重庆大学城所在地区将形成总人口达50万人的重庆西部新城,其中入住高校师生、家属及其他社会服务人员30万人。 3、规划理念:现代化、生态化、园林化、网络化。 4、定位标准:西部领先、国内一流。 5、建成目标:教育城、文明城、人才城、科技城、生态城。 6、独具特色:(1)打造校园建设的五个一体化,即: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教学资源一体化,后勤生活资源一体化,文化娱乐体育等校区公共设施一体化,信息通讯系统一体化。(2)将以大学城为中心的西部新城建设形成五大功能集聚区:一是入驻高校所集聚形成的高等教育集聚区;二是形成包括铁路物流枢纽站、高速公路、城市路网及轨道交通在内的交通功能集聚区;三是建设成为重庆主城区继观音桥、南坪、三角碑、杨家坪之后的第五个商务集聚区;四是建设成为产学研结合的研发基地、高科技产业集聚区;五是建设成为生态旅游、休闲娱乐集聚区。 7、管理运行模式:资源共享、教师互聘、课程互选、学分互认、信息互通。 (二)入驻高校 重庆大学城规划入驻高校13所,即:重庆大学、重庆医科大学、重庆师范大学、四川美术学院、重庆科技学院、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重庆房地产职业学院、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重庆警官职业学院、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重庆运动技术学院、第三军医大学、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 (三)计划总投资

重庆大学城商业调查报告

重庆大学城商业调查报告 第一部分重庆大学城概况 1、重庆大学城区位 重庆大学城位于沙坪坝区虎溪镇和 陈家桥镇,地处中梁山脉与缙云山 脉之间,规划面积33平方公里, 人口50万左右,建设总投资约300 亿元,是西部新城率先启动的第一 个功能片区,以教育科研为主,是 重庆市重要科教文化基础设施项目 和重点工程。按照“五城”(教育 城、科技城、人才城、文明城、生态城)、“四化”(现代化、国际化、网络化、生态化)的理念打造西部领先、全国一流的大学城。 2、重庆大学城院校规模及人口 自2005年大学城开城以来,已有7所高校先后投入使用,目前入驻学生达到8万人,到2015年,14所高校全部建成,师生规模25万人。

3、区域交通 目前,重庆大学城已经形成了一横五纵的交通线路,区 域交通配套建设已基本完成。此外,规划中的地铁一号 线和双碑隧道已经动工,预计将在2012建成,届时, 将大大缩减大学城与主城其他区域的距离。 4、周边产业 重庆西永微电子产业园区是重庆市政府为优化和提升全市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而规划建设的电子信息产业专业化园区,是重庆市“十一五”期间实施电子信息产业的主要基地。园区总规划面积约30平方公里,其中产业区20平方公里,配套服务区(西部新城的城市中心区)10平方公里。产业区由芯片制造园、封装测试园、软件园、应用产品园、科技创新区和生活配套区组成。目前,IBM、惠普、方正等世界500强企业已经入驻西永微电产业园。按规划,到2015年,西永微电园将实现再造一个重庆工业的目标。园区产业人口也将达到8万人。 小结 大学城所在的西永组团是重庆市六大城市副中心之一,也是沙坪坝区未来房地产发展的重要区域之一。重庆大学城和西永微电园将产生带来的消费人群,拉动区域内的商品房住宅和商业的需求。同时,轨道交通和配套的逐步完善,将增加西永组团的辐射范围。 ——第一部分完——

重庆主城两江四岸沙坪坝区滨江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整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功能规模及布局 (2) 第三章土地利用控制 (3) 第四章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3) 第五章城市交通规划 (4) 第六章市政工程规划 (4) 第七章城市设计导则 (7) 第八章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8) 第九章防灾减灾规划 (9) 第十章附则 (9) 附表一土地利用汇总表 (10) 附表二公共服务配套设施规划一览表 (10)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强化对城市空间资源的管理,优化和合理配置城市空间资源,使重庆主城两江四岸沙坪坝区滨江地带双碑-井口段范围内的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有序进行,特编制《重庆主城两江四岸沙坪坝区滨江地带双碑-井口段城市设计控制性详细规划整合》(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二条本规划主要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重庆市城乡规划条例》、《重庆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重庆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技术规定》、《重庆市规划标准与准则(重庆市城乡规划导则)》、《重庆市加油(气)站布点规划(2005-2020)》、《重庆市都市区邮政设施专项规划(2008-2020)》、《重庆市城市轨道交通管理办法》、《重庆市双碑组团A、B、C、D、E、F标准分区控制性详细规划》、《重庆市沙坪坝组团A标准分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对《重庆市统筹城乡规划综合改革试验方案(纲要)》意见的函》(建规函[2008]261号)、其他相关法律法规。 第三条规划范围为:东至嘉陵江,西以遂渝铁路为界,南起磁器口古镇,北至规划井口水厂。 第四条在规划范围内开展的与城市规划有关的设计、管理及建设活动,均应执行本规划。 第五条文本中第十、十二条、十三条、十五条、十六条、三十九至四十五条及分图图则中确定的土地用途、容积率、公共绿地面积、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规定为强制性内容,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法定程序不得修改。其他一般技术性内容可根据按法定程序批准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和建筑方案设计按相关规定程序优化调整。 第二章功能规模及布局 第六条功能定位 沙坪坝中心城区的拓展区,未来新兴产业发展走廊和人文功能提升的交汇区,展现秀美嘉陵江景致的重要区段之一。以发展无污染的都市型产业为主线。 第七条规模 规划总用地面积约12.66平方公里,岸线长度约11.6公里。规划居住人口约为22.5万人。总建筑面积控制在1210万平方米。 第八条规划结构 规划区呈“一轴、三带、十二指”的总体结构。 一轴即沿渝碚路(212国道)的城市发展轴; 三带即由西向东的纵向分布的生态宜居带、综合功能带、滨江休闲带; 生态六指即楔入规划区的六条生态绿廊; 活力六指即规划能带动周边地段建设的六处相对独立的开发活动,分别是文化主题公园、产业配套服务区、井口古镇、区级体育中心、片区商贸中心和南部社区服务中心。 第九条用地布局 居住用地:规划范围内居住用地以二类居住用地为主。保留、梳理现状居住区,渝碚路以西规划建设生态住宅区,渝碚路以东建设较大规模的配套居住区,中心地带发展商住区或商务社区。规划中学6所,小学9所。 公共服务设施用地:规划保留现状井口镇政府、南溪社区公共服务中心、井口派出所;在南部规划综合的片区中心,北部规划产业配套服务区;拓展重

《重庆市江津区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

第一章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规划编制目的 为了全面推进江津区域经济建设,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促进生产力合理布局,特编制《重庆市江津区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二条规划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区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加快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第三条规划原则 (一)坚持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的原则。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加强提高土地利用率,发挥土地的最大综合效益。 (二)城市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原则。深入研究江津区的发展环境和条件,合理进行产业空间布局,全方位促进江津区经济社会发展。 (三)有利于生态保护的原则。充分利用江津区的人文和自然景观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突出山水园林城市的风貌特色,营造优美的人居环境。 (四)有利于规划实施的原则。合理配置城市空间资源,优化城市用地结构,又照顾现实的发展要求和近期实施的可行性,又好又快推进城市健康发展。 第四条规划依据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三)《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四)《重庆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 (五)《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 (六)《重庆市江津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七)《江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八)《一小时经济圈江津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第五条规划期限 近期为2007—2010年,远期为2011—2020年;规划远景展望至2050年。 第六条规划范围 区域城镇体系规划范围为江津区的行政辖区,面积3219平方公里。 中心城区规划范围包括几江街道办事处、德感街道办事处、支坪街道办事处和双福镇的全部行政辖区,城市规划区总面积约343平方公里。 第七条规划适用范围 在重庆市江津区行政辖区内从事各项城市规划编制、规划管理和各种与城市规划有关的建设活动必须符合本规划。文本中带有下划线和加黑字体的内容为强制性内容. 第二章(1--5节) 第二章区域城镇体系规划 第一节规划目标及发展战略 第八条区域发展目标 至2020年使江津成为“1小时经济圈”增长极核的重要组成部分,重庆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能源基地、物流基地和“1小时经济圈”辐射川南和黔北地区的重要节点,对外实现区域协调,对内实现城乡统筹,成为经济发达、社会和谐、人居环境优良的区域性中心城市。 近期2010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万元,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基本公共服务大体健全和均衡,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就业服务、公共安全、公共

城市中心区规划设计案例分析

城市中心区规划设计案例分析——重庆西部物流城规划及中心区城市设计

概要 重庆市是长江上游最大水陆空立体交通枢纽,初步形成的公路、水运、铁路、航空综合运输体系,为重庆市现代物流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市委市政府对重庆物流发展的高度重视,重庆发展大物流产业的计划正抓紧实施,物流已经成为重庆发展规划中的重中之重。而其中,水路与铁路运输是重庆大物流发展中的重点,大力发展水铁联运是提升重庆物流能力的重要手段。 一、设计背景 重庆铁路集装箱中心站是我国十八个铁路集装箱节点站之一,同时更是铁道部所定中国五大铁路物流中心之一,它的开工建设,使西部现代物流产业园有条件成为重庆一个新的物流高地;市政府在重庆市主城区集装箱物流枢纽“一基地四港区”总体布局中,将西部现代物流产业园确立为“一基地”,在重庆物流体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在沙区城市格局“东中西西”四大板块中,西部新城是发展的重中之重,同时也是重庆市主城区向西拓展的主要城市空间。它实际上承载了沙区“一区三高地”定位中的全部三个高地,即中国西部教育高地、高新技术高地、现代物流高地。 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迫切需要,对于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改善投资环境,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把重庆建设成为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具有全局性的意义。 二、设计目的 对作为西部物流高地的现代物流产业城,在产业布局、空间形态、交通组织和风貌特色等方面进行深层次研究,提出物流城整体概念性规划构思,并对物流城产业链进行策划及规模预测,对用地进行合理布局。同时将物流功能及物流延伸出的商贸、居住功能三者有机融合,并妥善解决交通问题,使之符合现代物流高地的功能定位。 三、设计理念 物流顺畅统领商脉绿色环保生态宜居 四、设计构思 以缙云山、中梁山为绿化山体背景,物流城处于两山环抱之间,通过梁滩河水系以及一纵线、二横线、渝遂高速动脉,伸展、延伸,进而与重庆、西部、整个中国乃至世界相联系,使之成为全国中心现代物流基地。 通过打造特色的物流功能区,进而带动商贸功能、城市配套等功能,形成一个集物流、商贸、居住、服务、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现代生态综合物流城。 五、中心城区分析 5.1区位分析 重庆,位于长江、嘉陵江交汇处,是中国西南地区的工商业重镇,也是中国西部唯一的中央直辖市。也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 “一个富有三千年巴渝文化底蕴的历史名城丰姿绰约!一个中国最年轻的直辖市正在催生无尽的现代神话!一个世界最大的内陆山水城正在不断创造人间奇迹!一个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新重庆正在开发中走向世界!”

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2020)

一、规划策略 1、经济、社会、人口、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策略 2、生态空间发展策略 3、“多中心组团式”发展策略 4、集中紧凑发展策略 5、新区拓展与旧城更新相结合策略 6、交通适应及引导发展策略 二、城乡协调发展与城市空间结构 (一)城乡协调发展 构筑都市区城乡一体、协调发展的格局,加快城镇化进程,缩小城乡差异;加强郊区小城镇建设,提升小城镇对郊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和服务功能,形成聚集效应,促进土地集约利用;保护郊区生态环境,改善人居环境质量。 城镇空间布局与产业结构调整相适应,逐步形成分工合理、高效有序的网络状城镇空间结构。加强农村居民点的整合和建设,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公共服务设施水平。 (二)都市区空间层次 都市区在空间上分为主城区和郊区两个部分。主城区为集中进行城市建设的区域,范围为2737平方千米,其中,中心城区位于中梁山、铜锣山之间,是主城建设的主要区域和旧城所在地,范围为1062平方千米。郊区范围为2736平方千米。 (三)城市主要拓展方向 城市拓展的主要方向为内环线以北、中梁山以西以及铜锣山以东。 (四)城市空间结构 城市空间结构为“一城五片、多中心组团式”。 主城由中部、北部、南部、西部、东部五大片区组成。多中心包含一个城市中心和六个城市副中心。主城城市建设用地分为十六个组团和八个功能区。 三、城市规模 (一)人口规模 规划至2010年,都市区总人口73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660万人;规划至2020年,都市区总人口98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930万人。 规划至2010年,中心城区城市人口520万人;规划至2020年,城市人口635万人。 (二)用地规模 规划至2010年,都市区城镇建设总用地为580平方千米,人均城镇建设用地为88平方米;规划至2020年,城镇建设总用地为865平方千米,人均城镇建设用地为93平方米。 规划至2010年,中心城区城市建设总用地为401平方千米,人均城市建设用地为77.1平方米;规划至2020年,城市建设总用地为520平方千米,人均城市建设用地为81.89平方米。 四、城市功能布局 (一)片区 以片区为格局有机组织城市人口和功能,各片区具有相当的人口规模,城市功能完善,既相对独立,又彼此联系,相互协调发展。每个片区包含若干组团和功能区。 中部片区为中梁山以东、铜锣山以西,长江和嘉陵江环抱的区域。主要为现状建成区。重点加强和提升城市中心品质,完善各项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改善城市人居环境,逐步疏解人口和功能,调整产业结构,优化用地布局,大力发展以金融、商贸、现代物流以及都市区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以重钢搬迁为契机,提升大渡口的城市功能,分担杨家坪城市副中心的部分职能。 北部片区为嘉陵江以北,中梁山和铜锣山之间的区域。以北部新区、江北城现代商务区为重点,

重庆(主城区)游玩攻略

重庆(主城区)游玩攻略 “重庆,非去不可”

一、购物商圈 1、解放碑 简介:解放碑,原名抗战胜利纪功碑,她是全中国唯一的一座纪念中华民族抗日战争胜利的国家纪念碑,以纪念重庆对于国家的伟大贡献。 “解放碑”是解放碑中央商务区(CBD)的代名词。有“西部第一街”美誉的解放碑商贸中心区(CBD)有望跻身中国第三大商圈。 路线:248路公交——地铁一号线——地跌二号线 花费:10元(单程路费) 2、三峡广场

简介:三峡广场位于重庆沙坪坝区闹市中心,呈十字型,覆盖总面积 8 万平方米,由三峡景观园、名人雕塑园、绿色艺术园和商业步行街四部分组成。三峡景观园是三峡广场的核心组成部分,它浓缩了三峡大坝的雄伟景象,展现了三峡库区的旖旎风光,浸润着浓郁的巴渝文化。 路线:248路公交直达 花费:2元(单程路费) 3、观音桥步行街 简介:观音桥是江北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重庆北部商贸中心。地理位置优越,15分钟以内可到达江北机场、龙头寺火车站、重庆火车站、朝天门港口、重庆中央商务区江北城和寸滩国际集装箱码头,具有极强的集聚功能和交通优势。

路线:248路公交——双碑站——地铁一号线——两路口(转地铁三号线)——观音桥站花费:10元(单程路费) 4、杨家坪步行街 简介:杨家坪步行街位于重庆市九龙坡区杨家坪,面积 5.5万平方米,基础设施投入 2.5亿元,是九龙坡区历史上最大的市政项目。这是重庆至今档次最高、投资最大的步行街。步行区西以兴胜路、前进支路为界,北以九九商场、杨家坪供电局为界,东以建设一小、杨家坪横街为界,南以鹤兴路为界。从景观上看,杨家坪步行区有几处亮点:贯穿于梅堡、中心转盘、文化广场延至团结路的“绿色飘带”;梅堡公园60米宽的人造瀑布,瀑布内建造有“酒廊文化”通道;广场上有比家用地砖地板昂贵得多的花岗和木地板,广场铺木地板的确是惊世骇俗之作。 路线:248路公交——双碑站转地铁一号线——石桥铺站——823路——杨家坪站 花费:7元(单程路费) 5、南坪步行街

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

7月7日九龙坡政府便一口气推出34宗近7000亩土地 【重庆市政府网】本文网址:https://www.doczj.com/doc/411409721.html,/today/news/417076.htm 引用或转载本网站内容请明确标注“来源:重庆市政府网”。 https://www.doczj.com/doc/411409721.html,/experience05/experience05090922035_all.htm 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 2009年07月31日来源:网络 总则 (一)编制背景 1998年经国务院批准实施的《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20年)》对指导重庆城市建设,完善城市功能,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规划确定的2010年的部分发展目标已提前实现。经过直辖以来的建设,重庆已整体步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为紧紧抓住本世纪前二十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适应新世纪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引导城市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根据2004年3月建设部《关于同意修编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函》,特编制《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年)》。 (二)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市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加快富民兴渝、建设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坚持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规划,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三)规划期限 近期:2007-2010年;远期:2011-2020年;远景展望到2050年。 (四)规划范围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范围为重庆市行政辖区,面积8.24万平方千米。 都市区规划范围包括渝中区、大渡口区、江北区、南岸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北碚区、渝北区、巴南区九个行政区,面积5473平方千米。

重庆大学城的发展

重庆大学城的发展 按照规划,重庆大学城总共占地33平方公里(包含10平方公里拓展区),自2003年6月开工建设以来,已投入80亿元,目前13所入驻大学校舍已基本完工。随着重庆大学、重庆师范大学、四川美术学院等大学陆续入驻大学城,该地区师生总人数已达15万人。 大学城初具规模,让重庆真正步入了“北扩西进”的发展时代,“西部新城”与“两江新区”一西一北双动力驱动重庆腾飞,已经成为一种现实。 西部新城、两江新区重庆动力“双引擎” 如果说,“两江新区”的成立,表明在以长江和嘉陵江为轴线的12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重庆城市的“龙形骨架”已经勾勒成形,“龙身”及其“躯干”也已经清晰地显现出来的话。那么,位于沙坪坝辖区内以大学城为核心的西部新城,则无疑是“重庆巨龙”的“龙头”和“首脑”。 西部新城 中国“硅谷”正在崛起 据了解,重庆西部新城主要由五大片区组成:重庆大学城、重庆西永微电园(西永综合保税区)、铁路物流园、重庆台资信息产业园和西部新城城市中心区,它将是主城区空间向西拓展的主要方向,是联系成渝两地和重庆都市圈与渝西经济走廊的重要节点。到2015年,其常住人口将突破60万,大学城师生和微电园IT从业人员也将达数十万。2012年之后,西部新城将造出至少3个千亿工业园,相当于3

个北部新区的实力。 去年,全球最大的个人电脑生产商惠普(HP)宣布,在重庆设立年产400万台笔记本电脑生产基地,西部新城发展与西部硅谷如影随形。随着西永微电园、台商工业园、物流园的崛起,西城将培育出至少3个上千亿产值的园区。目前,富士康、惠普,以及芯片巨头日月光等均已经进入西永微电园,中国的“硅谷”正在崛起。 两江新区 改变中国西部经济面貌 两江新区是国家战略层面的部署,与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功能类似、政策比照”,是辐射带动西部地区及广大内陆地区的综合类开发“新区”。 按照相关规划,到2020年,两江新区将建成功能现代、产业高端、总部集聚、生态宜居,具有国际影响力和我国内陆开放示范效应的新区。预计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000亿元,工业总产值实现10000亿元,分别占全市1/4以上;直接利用外资、进出口总量和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占全市1/3以上;集装箱吞吐量达到340万标箱,机场旅客吞吐能力达4500万人次,常住人口规模400万人左右。 西部新城大学城,最不重庆的“重庆城” 提起大学城,重庆市民多数已不再陌生。作为整个西部新城的教育核心,短短几年时间,重庆大学城已经建成目前国内建设规模最大、综合功能最强、入驻高校门类齐全、入住师生最多的大学城之一。 一个微电园

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年)

《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年)》 总体规划 (一)编制背景 1998年经国务院批准实施的《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20年)》对指导城市建设,完善城市功能,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规划确定的2010年的部分发展目标已提前实现。经过直辖以来的建设,已整体步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为紧紧抓住本世纪前二十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适应新世纪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引导城市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根据2004年3月建设部《关于同意修编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函》,特编制《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年)》。 (二)指导思想 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市发展和对外开放,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加快富民兴渝、建设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坚持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规划,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三)规划期限 近期:2007-2010年;远期:2011-2020年;远景展望到2050年。 (四)规划围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围为市行政辖区,面积8.24万平方千米。

都市区规划围包括渝中区、大渡口区、江北区、南岸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北碚区、渝北区、巴南区九个行政区,面积5473平方千米。 (五)规划区 都市区的规划区围与都市区围一致。 都市区以外的各城市、镇、乡、村庄的规划区围由有关人民政府在组织编制的总体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中,根据城乡经济发展水平和统筹城乡发展的需要划定。

【完整版】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年)

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年) 一、总则 (一)编制背景 1998年经国务院批准实施的《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20年)》对指导重庆城市建设,完善城市功能,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规划确定的2010年的部分发展目标已提前实现。经过直辖以来的建设,重庆已整体步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为紧紧抓住本世纪前二十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适应新世纪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引导城市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根据2004年3月建设部《关于同意修编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函》,特编制《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年)》。 (二)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市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加快富民兴渝、建设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坚持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规划,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三)规划期限 近期:2007-2010年;远期:2011-2020年;远景展望到2050年。 (四)规划范围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范围为重庆市行政辖区,面积8.24万平方千米。 都市区规划范围包括渝中区、大渡口区、江北区、南岸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北碚区、渝北区、巴南区九个行政区,面积5473平方千米。 (五)规划区 都市区的规划区范围与都市区范围一致。 都市区以外的各城市、镇、乡、村庄的规划区范围由有关人民政府在组织编制的总体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中,根据城乡经济发展水平和统筹城乡发展的需要划定。 二、城市性质、发展目标 (一)城市性质

重庆大都市区规划方案

重庆大都市区规划方案 重庆大都市区是以都市功能核心区和都市功能拓展区构成的主城区为核心,与城市发展新区各区的城区共同构成的城市区域,是重庆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功能载体,是国家“两横三纵”城镇化战略格局中成渝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就是说,主城区加上涪陵、长寿、江津、合川、永川、南川、綦江、大足、璧山、铜梁、潼南、荣昌这12个区,成为我市规划的大都市区。 地图中显示,大都市区一共28673平方公里,占我市全部面积约35%。同时,地图中统计,截至目前大都市区通车高速公路共1007公里。县道及以上道路9154公里,运营轨道202公里,在建轨道152公里。《重庆大都市区规划》根据功能优化组合的需要,将城市发展新区分为五大板块。 城市发展新区五大板块 铜梁—潼南板块 重点打造特色产业基地,承接主城区传统工业转移,发展电子配套、汽摩零部件、机械制造等产业,培育商贸物流、生态文化旅游等功能。 永川—大足—荣昌板块 重点增强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力,培育完善商贸服务、综合物流、职教研发等区域性服务功能,培育消费品、汽车、装备、电子等产业集群。 江津—合川—璧山板块 重点实现与主城区融合发展,承接主城区外溢的区域性服务、物流及科教研发功能,布局国家级产业开发平台,发展电子配套、汽车零部件、机械装备等产业。 涪陵—长寿板块 重点打造综合产业基地,引导化工、钢铁、装备、材料、汽车等产业集群发展。

綦江(万盛)—南川板块 重点打造资源深加工基地和重要能源基地,承接主城区外溢的商贸物流、现代制造功能,培育休闲旅游与文化交往功能,完善材料工业、能源工业和城郊休闲旅游业。 青山埋白骨,绿水吊忠魂。

重庆大学城概况

大学城主要大学的概况1.重庆大学(大学城主要是26个学院) 重庆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 重庆大学物理学院 重庆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重庆大学生物医学工程联合学院 重庆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重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重庆大学外国语学院 重庆大学艺术学院 重庆大学新闻学院 重庆大学体育学院 重庆大学美视电影学院 重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重庆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制造工程研究所 风力发电技术及装备研究所 现代机械基础技术研究所 工业工程研究所 车辆工程研究所 机电工程研究所 机械设计制造研究所 重庆大学动力工程学院 重庆大学资源及环境科学学院

重庆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重庆大学航空航天学院 建筑学部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重庆大学城市建设与环境工程学院 重庆大学建设管理与房地产学院 重庆大学光电工程学院 重庆大学通信工程学院 重庆大学计算机学院 重庆大学软件学院 重庆大学法学院 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重庆大学弘深学院 重庆大学国际学院 集成电路与信息工程学院 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独立学院) 电气信息学院土木工程学院 建筑管理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 人文学院 艺术设计学院 重庆大学博雅学院文理学部 体育学院

体育教育 新闻学院 外国语学院 公共管理学院 数学与统计学院 物理学院 化学化工学院 生物工程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 动力工程学院 弘深学院 2.重庆师范大学(大学城主要是16个学院) 重庆师范大学政治学院 重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重庆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重庆师范大学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 重庆师范大学化学学院 小学教育、艺术教育、艺术设计(珠宝首饰设计)、教育科学(师范)、艺术教育(书法)重庆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

沙坪坝区土地市场分析

第二部分 沙坪坝区土地市场分析 一、 沙坪坝区近年土地市场情况 1、土地成交量 沙坪坝区近几年来的房地产相关用地成交都集中在2006年,从2007年开始出让的房地产相关用地宗数虽多面积却相对较小。2009年和2010年相对有所增加,但在2011年,由于市场萧条,土地成交量较小,上半年出现房地产相关用地出让为零的情况,到8月份才有土地的出让,截至目前为止,出让土地3宗,总计9.6975万平方米。 2006年沙区成交房地产相关用地虽只有18宗,成交土地面积却达到446万平方米,其中富力、龙湖和融汇的三宗分别为3800亩、1281亩和1244亩的土地均在当年取得。2007年开始沙区成交的房地产相关用地宗数虽多却都为小面积土地,最大的一宗仅200余亩。2008年则区内成交的房地产相关用地仅3宗,均位于沙区中心位置。2009年区内土地市场恢复,龙湖、金科均大学城有882和1022亩的土地成交,但沙区的房地产相关用地成交量也仅有2006年的一半左右。2010年土地出让量和2009年相当,为15宗,面积约为179万平方米 图一:沙坪坝区2006-2010年房地产相关用地出让面积 数据来源:重庆市土地交易中心 2、土地成交价格 200 400 600 800 1000 1200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土地面积(万平方米) 可建建筑面积(万平方米)

房地产市场行情好时,沙坪坝区的西永大学城则均有大面积的低价土地成交,行情稍差时,沙坪坝中心位置的小面积高价土地则更受欢迎,造成了沙坪坝区近年来房产相关用地的成交价格与成交量几近成反比:成交量最大的2006年价格最低的,每亩仅53万元;成交量最小的2008年的土地价格却是历史最高,达到每亩436万元。2009年2010,由于房地产市场没有受到宏观调控的冲击,地价持续增涨 图2:沙坪坝区2006-2010年房地产相关用地出让地价 单位:万元/亩 数据来源:重庆市土地交易中心 图3:沙坪坝区2006-2010年房地产相关用地出让楼面地价 单位:元/平方米 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400 450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地价(万元/亩)

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

《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年)》 总体规划 (一)编制背景 1998年经国务院批准实施的《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20年)》对指导重庆城市建设,完善城市功能,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规划确定的2010年的部分发展目标已提前实现。经过直辖以来的建设,重庆已整体步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为紧紧抓住本世纪前二十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适应新世纪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引导城市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根据2004年3月建设部《关于同意修编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函》,特编制《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年)》。 (二)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市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加快富民兴渝、建设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坚持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规划,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三)规划期限 近期:2007-2010年;远期:2011-2020年;远景展望到2050年。

(四)规划范围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范围为重庆市行政辖区,面积8.24万平方千米。 都市区规划范围包括渝中区、大渡口区、江北区、南岸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北碚区、渝北区、巴南区九个行政区,面积5473平方千米。 (五)规划区 都市区的规划区范围与都市区范围一致。 都市区以外的各城市、镇、乡、村庄的规划区范围由有关人民政府在组织编制的总体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中,根据城乡经济发展水平和统筹城乡发展的需要划定。

重庆大学城路线图

一.重庆交通大学,重庆工商大学 二.重庆邮电大学 路线320(七站)到海棠溪路,347(八站)到重庆邮电大学站三.重庆理工大学 地址杨家坪校区(本部)是重庆市杨家坪兴胜路4号。坐475(10站) 到团结路口站,下 车后步行13米到团结路口(杨家坪)站,坐454路(一站),到杨家坪(工学院)站,步行十五米 花溪校区(新校区,新生一般都去报到)是红光大道69号,李家沱大桥过去200米左右。 二.西南大学、 1.地址北碚区天生桥街2号邮编 400715 2.路线南坪-北碚的504路/502路高速大巴乘坐地点在长途汽车站里面(江南宾馆后头),注意不是南坪交通枢纽站哟。 3票价:¥10,售票窗口买票,上2楼候车厅,经过天桥下停车场,502/504路大巴一般停在天桥下面,颜色为红棕色。 4、开班和收班时间为:6:00---19:30 5、行径路线:南坪(长途站) - 重庆火车北站(龙头寺) - 双柏树高速路口 - 斑竹村 - 西南大学南区 - 天生桥 - 五一所 - 西南大学北区 - 北碚(重百二店〕- 北碚 三.西南政法大学,四川外语学院 1.路线:在菜园坝火车站广场坐210路(16站)到西政大学(沙区老校)站, 步行四十二米 2.重庆210路[中级]主城区公交全空调线 6:30--20:30 无人售票¥2 去程:菜园坝火车站广场 - 牛角沱[八一隧道]- 李子坝小学 - 华村[立交] - 重庆新天地(招呼站)- 化龙桥 - 红岩村 - 羊角堡(美丽山水小区)- 土湾 - 小龙坎[派出所] - 小龙坎[沙区门诊](单向) - 陈家湾[沙坪坝] - 建专[重大c 区]- 杨公桥 - 烈士墓 - 西政大学[沙区老校]- 四川外语学院 - 白公馆 (18站)

沙坪坝三峡广场商圈发展现状及对策概要

沙坪坝三峡广场商圈发展现状及对策 区2009年初任副处级领导干部培训班第三小组三峡广场商圈位于我区东部核心城区,是重庆市主城区建设最早的商圈之一。它早在2005年就荣获了中国商业联合会颁发的首批“中国特色商业街”称号,但近年来随着其他区商圈的战略调整,沙区商圈已逐步落后于其他商圈。加快三峡广场商圈发展,提升沙区城市功能品质,提振我区经济已迫在眉睫。 一、沙区商圈发展的主要矛盾及问题 1、商圈规划滞后。三峡广场商圈面积仅0.27平方公里,以过去的双巷子和渝培路两条公路为主体改造而成,周围被重师、一中、三中、八中紧紧环抱,南面被火车站所隔断,发展空间严重受限。 2、交通问题突出。三峡广场是我区物流、人流汇集的核心地区,交通出行总量大、密集度高、土地利用强度高。商业区内部及其周边地区人车混杂、交通阻塞、停车位紧缺、违章停车等现象经常发生。 3、商业规划问题 (1)商业规划滞后。商业规划往往是商业设施建成后制定,增加了规划和结构调整的难度。 (2)商业规划和城市规划脱节。商业规划的要求和内容在城市规划中未能体现,形成商业发展和城市建设各行其是的现象。

(3)商业规划的强制力不够。需要由其他政府管理部门来控制和实现,容易造成了解商业的部门无权管理和调控,而能调控的部门又不熟悉商业发展情况的问题。 (4)传统商贸比重偏大,商业业态单一。三峡广场商圈业态主要以百货商场和超市为主,百货商场营业面积总和是专业店营业面积总和的3.57倍。按照国际通行标准(商业中心百货商场与专业店的营业面积比例为1:3),商圈亟需指导业态调整,发展适应区域特色的专业店、专卖店和精品店。 (5)现代服务业比重偏低,现代商务发展滞后。三峡广场商圈内仅有1家4星级酒店,旅馆、公寓式酒店档次偏低、同质化经营、恶性竞争问题突出;广告、咨询、中介、信息等现代服务业不具规模;商圈商务环境欠佳,留不住高端消费人群,商业竞争能力较弱。 4、管理问题 三峡广场商圈自2002年底建成以来,一直由沙区建委下属的二级法人机构三峡广场管理处负责管理,2007年5月又划归沙区市政委。在管理上,虽然有一定的独立性,但由于管理职能有限,管理资金不足,在很多问题的处理和协调上力度较弱,缺乏对商圈全方位的统筹管理。 二、对策建议 1、商圈应进行规划拓展 针对商圈体量偏小,城市综合竞争能力不强的问题,应考虑商圈的拓展。可依托火车站交通换乘枢纽工程,实施火车站片区综合改

重庆市城市轨道交通总体规划

重庆市城市轨道交通总体规划 发布日期:2014-01-13 访问量:7356 为了适应重庆城市总体规划,至2050年,我市将建成18条轨道交通线路,构成轨道交通“环+放射”网络结构线网。届时,轨道交通总长约820公里,其中主城区轨道交通线路约780公里,主城区轨道交通线网密度约0.69km/k㎡。轨道交通占机动化出行比例为45%,占公交出行比例为60%。 重庆轨道交通“十七线一环”线网布局和规模为: 1号线:朝天门~两路口~沙坪坝~璧山,长约44公里; 2号线:较场口~杨家坪~大渡口~鱼洞,长约31公里; 3号线:鱼洞~南坪~观音桥~重庆北站~江北机场~空港保税区,长约66公里; 4号线:新牌坊~重庆北站~唐家沱~复盛~龙兴,长约50公里; 5号线:悦来~园博园~人和~冉家坝~石桥铺~重庆西站~跳蹬,长约48公里; 5号线支线:歇台子~杨家坪~李家沱~跳蹬~中梁山~西彭~江津,长约55公里;

6号线:茶园~解放碑~红旗河沟~冉家坝~礼嘉~蔡家~北碚,长约56公里; 6号线支线:礼嘉~水土,长约26公里; 7号线:北碚~歇马~西永~白市驿~九龙工业园~双福工业园,长约58公里; 8号线:鱼嘴~广阳岛~茶园~界石,长约51公里; 9号线:沙坪坝~红岩村~观音桥~江北城~回兴~两路,长约36公里; 10号线:兰花路~南坪~曾家岩~重庆北站~江北机场~悦来~王家庄,长约45公里; 11号线:弹子石~唐家沱~石坪,长约15公里; 12号线:鹿角~李家沱~重钢~大渡口~巴国城~重庆西站~白市驿,长约27公里,远景预留延伸至金凤的线路走廊; 13号线:大学城~西永~蔡家~国博中心,长约39公里; 14号线:水土~木耳~龙兴,长约39公里; 15号线:双碑~礼嘉~龙兴,长约44公里; 16号线:蔡家~水土,长约15公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