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重庆大学城环境分析——西永自然环境与景观特质解析

重庆大学城环境分析——西永自然环境与景观特质解析

重庆大学城环境分析——西永自然环境与景观特质解析
重庆大学城环境分析——西永自然环境与景观特质解析

重庆大学城环境分析

——西永自然环境与景观特质解析大学城用地西临缙云山,东望中梁山。位于两山之间的槽谷浅丘地带。一条名为虎溪的小河蜿蜒流过.年平均径流量4000多万立方米。溪河两岸.间有农家,竹树萧森.充满诗情画意。用地的中北部有一座40来米高的U型丘陵,地名木鱼石。其东南面有一座1O0多米的高地,地名寨山坪。总的说来,这是一片风光优美的稻作农田区.生态环境十分优越。作为学府汇聚之地.善战!

在确立大学城的空间结构之前.我们踏勘了这里的青山绿水,得到许许多多的景观感悟和生态启示.从感情和理智上.深人体验、分析、理解和把握大学城空间结构基于自然生态法则的拓扑内涵和形态机理。如果说大学城的空间结构一方面要服从现代城市功能的共有的一般性原理.那么.为求得它在虎溪具体环境下的“特殊解”.必须找到一系列独特的约束条件远处的缙云山和中梁山、中远的寨山坪和近处的木鱼石对景.形成了有所转折变化的纵横轴线。城市的道路系统是结合地形的柔和的曲线和直线相结合。保留木鱼石和虎溪河分别作为大学城的一级生态核心(斑块)和生态廊道。这样,大学城的整体形态是对原有地形特征破坏较少的人工和自然环境要素的有机重叠。

在方案形成过程中,应用开发生态学原理对大学城地区的水资源和水体分布进行了环境生态分析.研究了预定划给各所大

学用地的微观地形地貌的生态特征.对重庆丘陵地区特有的山水耦合生态格局进行评估和筛选.确定了一些宜于保留的次级生态核心。这种山水耦合生态格局所形成的斑块是有生机、可持续的校园的绿心.它们应当成为下一层次的各校园修规中的不变因素。具体的分析方法是:在一定地形条件下.一定地段范围内,天然降雨和上游地区的径流提供的水源.可在每个校园内形成至少一个相对独立生存的的丘陵一水塘生态单元.为未来校园提供自然山水庭园景观.从而保护和继承原有的自然地貌,并把当地景观的历史记忆乃至原有的生态系统部分地保存下来,避免像开发高新区那样一律推平了事山水耦合的生态单元具有同一的拓扑结构,但却具有多样化的视觉景观。应用生态地图的概念.检验并引导大学城的空间结构.以求形成一个从宏观到微观层面生态良好的绿色空间网络。

未来的大学城应当是生态城市和生态建筑的试验和推广地。当然这对于规划设计者来说是一个很大的理念和技术的挑战。我们在90年代已经推出和成功地应用了“准生态设计”的概念及相应的技术系统。这一套系统正在我们的研究体制内继续发展.希望在今后的大学城建设中得到进一步的应用。

牟杰

动画1101如来佛组

重庆市电子工程职业学院

《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教学设计

《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教学设计 《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掌握我国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 2.说明青藏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及制约因素。 【重难点】 重点——1。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 2。青藏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及制约因素有哪些。 难点——自然条件对农业发展影响。 【自主学习】 【一、世界屋脊】 1.范围:青藏地区位于我国部、以西、以南,南至国界。 2.地形: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有“”。 “,”是青藏高原地形的显着特征。 3。气候:青藏高原具有独特的气候,、年温差,日温差。 由于海拔,空气,日照,太阳辐射。成都和拉萨都位于北纬300附近,但两地1月和7月的气温车别很大,原因是受因素的影响,拉萨位于海拔高。气候冬寒夏凉,气温年较差,但日较差,藏族的传统服装主要是为了适应青藏高原地区的气温日较差大而设计的。 4。自然保护区: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受干扰少大部分仍保持着

原始的生态, 是野生动物的天堂,生长着、、等多种高原特有动物。 5。湖泊:全国最大的咸水湖是,高原淡水湖是 6。高原之舟:高原之舟指的是,它的毛皮可以保持体温,预防寒冷、体身,可以载负重物。 【二、高寒牧区和河谷农业】 7。牧区:青藏高原是我国的牧区,主要的牲畜有、、,他们都能适应、、等特殊高原环境。 8。河谷农业区:青藏地区发展农业的不利的气候条件是气温较,有利气候条件是日照。主要的农业区有南部的谷地,东部的谷地,这些地区发展农业的好处是:气温较,土质较肥沃。适合喜温凉的、生长。 9。生活习惯:青藏地区居民的日常主食主要是,为了抵御严寒。人们都爱喝酒,民居多为。因为青藏高原土层浅薄,林木稀少当地人建造房屋时,往往就地取材,主要以石块为原料房屋墙体。 【课堂检测】 10。“高原之舟”是对()的爱称。 A。藏绵羊B。骆驼C。伊梨马D。牦牛 11。关于青藏地区的叙述不正确的() A。本区有世界面积最大的高原,自然特征是“高”和“寒” B。是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的.发源地 C。地球上超过8000米的山峰,大部分在高原的南部和西部边缘

中国区域地理——青藏地区(含答案)

中国区域地理第八章青藏地区 主备人:胡露茹 班级学号使用时间; 一、学习目标: 1.掌握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能准确定位。主要矿产地及能源分布。 2.熟悉青藏地区的气候、地形特征,能分析青藏地区的高寒气候的形成原因。 3.了解自然资源(如主要矿产、能源)的分布 4.了解青藏地区的特色农业地域类型,能分析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因素对青藏地区的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其特点。 5.了解青藏地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理解青藏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6.认识青藏地区的主要城市及其分布的区位。 二、重点难点: 1.青藏地区的生态环境的形成原因及保护措施 2.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区位对工农业发展的影响。 三、复习材料:《区域地理》P157-163;《图文详解》P199-200 四、学习过程 第一部分自主学习 【知识点一】青藏地区概况 一、概况 (一)面积和人口:面积占全国25%、人口占全国1%,具有的特点。 (二)民族与宗教: 1、民族:主要聚居区 2、:青藏地区除青海省东北部汉族人较多外,大部分地区人口以藏族为主.藏族人民多信奉藏传佛教(俗称教).位于拉萨市中部的是著名的藏传佛教圣地. (三)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1、位置和范围: (1)青藏地区位于山脉以西、山脉以北、山-- 山脉—山脉以南。区内大体可以分为、、 、四个分区 (2)经纬度位置:大约位于N——N,属于纬度的高原; 位于E——E之间, (3)相对位置: 青藏地区西部和南部依次与、、、、、、等国接壤。

利:青藏地区是我国与亚、亚地区的交往的新通道,是我国通往西亚的陆上咽喉要道,将来可能成为我国从西亚进口石油的重要通道。地处我国中巴经济走 廊、中缅经济走廊的起点区。 弊:①与印度存在土地争议,国防压力大。 2、地形、地质 【测一测】读图完成填空(青藏地区) (1)地形区:a______ _ _山脉、 b. 山脉、c 山脉。 (2)、河流:d 、e________、 f________。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三江” 是指、、。 (3)城市:g 、h________、i西宁。 (4)在图中填上:柴达木盆地、青海湖、羊八井、雅鲁江布江;用铁路符号绘画出青藏铁路、兰青铁路。 (1)地形特征: 以、为主,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位于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 是世界上最高、最年轻的大高原,连绵、广布。由于海拔,空气,大气的作用和作用很,使青藏地区①紫外线特别;②光照,作物或花卉的色彩特别;③昼夜温差,作物;④空气,气压较,缺,易产生反应。根据青藏地区这种环境特点,如果各位青藏地区旅游,必需准备用品有:。 由于海拔,昼长比同纬度地区;加上四周高大山脉的,青藏地区降水,晴天,日照时间,所以青藏地区是我国(能源)最丰富的地区。 由于海拔,气候,不足,种植业集中分布在北部的和南部的,被称为(农业地域类型名称)。 ●雅鲁藏布大峡谷、横断山区:是板块、板块碰撞形成的一系列 山脉,自西向东依次与、、形成“三江并流”景观。 利:①区内山谷,地形落差,蕴藏丰富的(能源); ②垂直地带性,物种,适宜发展农业; 弊:地形起伏,坡度,且多活动,岩层,多灾害,易发生流失。 ●藏北地区(即青海高原):海拔超过4500米,地表波状起伏;是我国地势最高的 内陆大盆地,蕴藏丰富的、石油、煤和,是西气东输的重要气源供应地。 (2)地质特点: 青藏高原南面是山脉与横断山脉,地处火山-地震带上,是板块与板块碰撞地带(交界处),地壳活动活跃,多活动和断裂带。 利:(能源)资源特别丰富,拉萨附近有中国最大的地热能发电站。

比较德国与法国,德国与俄罗斯自然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情况

比较德国与法国,德国与俄罗斯自然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情况 一、德国与俄罗斯自然环境以及社会发展情况 答:(一)○1俄罗斯联邦地质构造复杂,矿产资源丰富,如煤、石油、天然气、泥炭、铁、锰、铜、铅、锌、镍、钴、钒、钛、铬的储量均名列世界前茅。 只有锡、钨、汞等金属资源储量较少,不能自给。主要资源分布集中,有些大型 能源资源、矿物原料的分布相互接近,但是,资源分布很不平衡:其中大部分 集中在国土的北部和东部地区;而急需燃料、原料的西部(欧洲部分)地区却 感到资源不足、品种欠缺;矿产资源丰富、品种也较齐全的乌拉尔地区,由于长 期开采已造成资源不足,开采难度愈来愈大。上述情况势必造成远距离运输, 给交通部门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每年由东部地区运往西部地区的燃料都达几亿标 准吨以上,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俄罗斯联邦经济发展和生产力的合理分布。 俄罗斯自然资源的丰富还表现在:它拥有原苏联90%以上的森林面积和水能资 惊,70%的煤炭,80%的天然气,100%的磷灰石,60%的钾盐和大部分铁矿 石。西伯利亚和远东是全世界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这里的森林面积达5.03 亿公顷,木材积蓄量达600多亿立方米。还有大量的各种金属矿藏,如铁、铜、 镍、锌、锡、铝、霞石、金刚石、水银、镁、云母、铝、钨、金、银等。西伯 利亚拥有大量的各种珍贵皮毛动物和价值较高的药用植物。远东海域生物资源丰 富,总量为2850万吨,其中鱼类资源2300万吨。 ○2德国自然资源贫乏,除硬煤、褐煤和盐的储量丰富之外,在原料供应和能源方面很大程度上依赖进口,矿物原料(钢、铝土矿、锰、磷酸、钨和锡)对外国的依赖特别大。德国拥有少量铁矿和石油, 天然气需求量的三分之一可以由国内满足,2/3的初级能源需要进口。德国的工业以重工业为主,汽车、机械制造、化工、电气等占全部工业产值的40%以上。食品、纺织与服装、钢铁加工、采矿、精密仪器、光学以及航空与航天工业也很发达。中小企业多,工业结构布局均衡。农业发达,机械化程度很高。农业用地约占德国国土面积的一半。产品可满足本

青藏地区区域特征教学设计

青藏地区 第一节区域特征 学情分析: 这节内容是星球版八年级下册第九章《青藏地区》的第一节。通过本节知识的学习,学生应初步明确学习区域的方法和步骤,了解各区域特征的形成是自然地理各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即人类生产、生活与当地自然环境息息相关。 通过对之前区域地理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已掌握其学习方法及内容,但由于初中地理已学到后期,学生学习能力方面的差别也较明显。如何在课堂中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乐学,是本节教学任务完美完成的关键点。本课时继续加强引导学习学生读图,分析图的能力,可让学生在学习地理的能力、方法等方面更上一层楼。 设计思路: 根据“先学后教”这一教学思路,充分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先由学生按教师的要求自主学习,了解本节知识的大致内容,再针对本节的重难点,小组内进行合作讨论,并展示讨论探究结果,然后教师对其进行精讲点拔,主要结合板书、板图帮助学生梳理各知识间的关系、构建地理知识的网络。教学过程中应用大量青藏地区的图片、音频、视频材料等来丰富课堂内容,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更好地参与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在地图上指出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说出主要地形组成。 3、掌握青藏地区高寒的环境特点,认识高寒环境下的农牧业生产特点及对当地人民生活产生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结合地图分析青藏地区自然地理特征,运用地图和资料引导学生分析了解高寒环境下的农牧业特点及对当地生活、生产的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增强其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教学重点: 1、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 2、青藏地区独有的农牧业生产特点

教学难点:“高”“寒”环境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启发式教学法、读图分析法 课时:一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揭示目标 导入:播放歌曲《青藏高原》,并展示青藏地区的一些景观图片。(聆听了来自青藏高原动听的声音,目睹了青藏高原迷人的景色,你们想进一步了解该区的自然景观、风土人情吗? 课件展示学习目标,学生齐读。 二、自主学习:学生按要求,结合图文资料,完成导学案内容 1.青藏地区位于我国_______部,被_________山、___________山、___________山、___________山、 ___________山环抱。 2.青藏地区主要包括的省级行政区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青藏地区面积占全国的________,人口却只占了________,是一个____________的地区。 4.青藏地区地形以______、_______为主,青藏高原平均海拔________米以上,有____________之称。 5.喜马拉雅山位于______与______交界,世界第一高峰____________位于此地,海拔______________。 6.青藏地区气候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其显著的自然环境特征的______________。 7.青藏高原是我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河流的发源地,还有我国第一大咸水湖: _________。 8.西藏首府拉萨有“__________”之称。 9.青藏地区有我国两大牧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主要畜种有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中,__________有“高原之舟”之称。 10.青藏地区种植业主要分布在水热条件较好的_____地区,如_______谷地和_____谷地,称为______农业。 主要农作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展示交流 针对自主学习的内容,小组内针对疑点、难点展开讨论,并派代表发言,在课件上指图展示所完成导学案内容,教师针对学生的展示作点评并补充相关知识点。 四、合作探究 将全班分为4个小组,每个小组内分别讨论以下4个问题,看看哪个小组率先完成任务,率先完成的可以一起完成另外3个问题。 1.分析思考为何7月拉萨的平均气温比同纬度的成都气温低? 2.青藏地区为何成为众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 3.青藏地区“高寒”的自然环境对农牧业生产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论地理环境对俄罗斯民族性格的影响

2001年1月第28卷 第1期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Philos ophy and S ocial Science )Jan.,2001 V ol.28.N o.1 论地理环境对俄罗斯民族性格的影响 宋瑞芝,宋佳红 (湖北大学人文学院,湖北武汉430062) [摘 要]俄罗斯的自然地理环境在其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的形成中,虽不是唯一的因素,但却是一个极 为重要的特殊因素。它铸就了俄罗斯民族性格及精神的二律背反:美德与缺点;奴性与集体主义精神;极端与包容;肃穆与感伤。 [关键词]地理环境;民族性格;二律背反 [中图分类号]K 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799(2001)01-0082-04 [收稿日期]1999-12-17 [作者简介]宋瑞芝(1942—  ),女,北京人,湖北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主要从事世界历史研究。 世界各个民族的性格,都是由其地理环境与 其长期社会历史的原因铸就的。俄罗斯地理环境和历史发展的特殊性,造就了俄罗斯民族的特殊性格。俄罗斯民族的性格,既不同于东方民族,也不同于西方民族,可以说它包容着东、西方民族性格的某些特征,即有着民族性格上的二重性:既是世界上最无国家组织的民族,也是最崇尚专制国家的民族;既是最富有自由、漫游本性的民族,也是最富集体主义的民族;既是勤奋坚强的民族,也是最有依赖性和惰性的民族。这种民族性格上的矛盾性、二律背反,除了社会历史的诸种原因外,地理环境也对它的这种性格的形成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一、空间的广延性:利弊双刃 俄罗斯人的祖先东斯拉夫人来自喀尔巴阡山以北、维斯杜拉河和第聂伯河之间的沼泽地。公元6世纪以后,东斯拉夫人分布在第聂伯河、伏尔加河上游及德维纳河和伊尔缅湖的广阔土地上,直到16世纪中叶,以莫斯科公国为核心的俄罗斯中央集权国家仍以伏尔加河以西为其主要的活动舞台。沙皇伊凡四世时期,开始向东征服西伯利亚,到17世纪中叶,不到一个世纪,俄罗斯的疆域迅速扩大到了亚洲的东部。19世纪时,俄罗斯的疆域已北达北冰洋沿岸,西至波罗的海,南到高加索、黑海、里海、中亚,东临太平洋西岸,形成一个东西跨度达15000公里,南北跨度达5000公里的 横跨欧亚大陆的世界第一大国。 辽阔的国土,给了俄罗斯民族一无际涯的空间。这种土地的无界性,给了俄罗斯民族一切美德,同时也给它带来了许多缺点。俄罗斯民族胸怀的宽广性,就来自于这巨大的空间。凡到过俄罗斯的人,都会看到俄罗斯人无论男女,均给人以高大粗壮的感觉,他们的建筑和日用品也像人一样,给人以厚重、宏大的印象。俄罗斯人的温顺与牺牲精神,也是无边的空间造就的。辽阔的大地给俄罗斯人一种安全感。他们身处俄罗斯的中心,周围都是自己的国土,相信俄罗斯大地母亲会帮助他、保护他,不会感到任何的恐惧。他们在俄罗斯妈妈面前,是那么地依赖、那么地温顺,他们像对待圣母那样地对待大地母亲,为她可以牺牲自己的一切。然而,也正是这个巨大的空间,却又造就了俄罗斯人的惰性,如满不在乎、责任心不强。俄罗斯人生活在这块广袤无垠的沃野上,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人们无需积极进取、努力创造财富,也无需精打细算地过日子,可以自由自在地安排自己的生活。然而,辽阔的田地,却需要有序机构的管理,需要建立起一个强而有力的集权国家,这无疑对具有天然自由习性的俄罗斯人来说,是一种难以接受的压抑,从而又造成了俄罗斯人性格上的极其浮躁,个人的、集团的、阶级的首创精神的发展也受到限制。 俄罗斯大地母亲有无限宽广的胸怀,有流淌不尽的乳汁,可以养育和拯救所有的俄罗斯人,因 ? 28?

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

第九章青藏地区 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利用青藏地区地形图找出青藏地区的范围,并说出青藏地区的主要地形组成; 2. 掌握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高寒,理解青藏地区高寒带来的影响; 3. 了解青藏地区受高寒的影响,农牧业生产和生活的特色。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的能力,获取图文信息的能力; 2.培养学生学会运用地图和资料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 3.通过课堂活动、练习等,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锻炼学生学习区域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以及拓宽视野,增强学习地理的兴趣以及运用知识的能力。活动式的课堂设计,目的引导学生认识区域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因地制宜,做到人地协调发展,从而帮助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 1. 理解青藏地区自然地理特征; 2. 掌握青藏地区受高寒影响下农牧业的生产和生活特色。 ※教学难点 青藏地区自然环境特征对农牧业的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学方法 讨论法、问题法、启发式讲述法等多种方法相结合。 ※教具准备 多媒体展示台、图片等。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歌曲视频引入:播放歌曲视频《天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展示青藏地区景观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及对青藏地区形成初步的感性认识。[讲授新课] 展示: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引导学生找出青藏地区与其他三大区域的界限,并找出学生代表上台画出界限,掌握相关的地理事物。了解青藏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上,是世界海拨最高的高原(海拨在4000米以上),被称为“世界屋脊”板书:一、世界屋脊 展示:青藏地区的地形图并提问:青藏地区有哪些主要的山脉和河流以及气候类型。

俄罗斯自然地理

俄罗斯自然地理 一地理位置 俄罗斯联邦是世界上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领土面积1707.54万平方公里,占地球陆地面积的11.4%,是原苏联总面积的76.3%。它位于欧亚大陆的北部,北纬41到北纬8149之间,横跨11个时区。领土略呈长方形,包括欧洲的东半部和亚洲的北部,从最东端白令海峡的杰日尼奥夫角到最西端加里宁格勒州的波罗的海海岸,长约1万公里。俄罗斯北部领土36%在北极圈内。 俄罗斯拥有漫长的疆界线, 边界的东、北部是海疆,西、南部主要是陆界。总长度超过6万公里,其中海疆占2/3,海岸线长4.3万公里,共与12个海相邻:北临北冰洋的巴伦支海、白海、喀拉海、拉普捷夫海、东西伯利亚海和楚科奇海,东濒太平洋的白令海、鄂霍茨克海和日本海,西滨大西洋的波罗的海、黑海和亚速海。俄罗斯的陆路边界占其疆界的1/3,共与14个国家接壤:挪威、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兰、白俄罗斯、乌克兰、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哈萨克、外蒙古、中国和朝鲜。此外,在东部还同日本和美国的阿拉斯加隔海相望。 俄罗斯联邦边界线总长度为60932.8公里,其中海界38807.5公里, 陆界14509.3公里,江河界7141公里,湖泊界475公里。中俄边界线长达4300多公里,其中东部边界4280公里,西部边界54公里。

二地形特点 俄罗斯国土面积广阔, 各种地形地貌均有。地形复杂多样,以平原为主,其中平原、低地和丘陵占国土总面积的60%,高原和山脉各占20%。俄罗斯境内地势东高西低,西部多为辽阔的平原。叶尼塞河以东大多是高原、山脉,叶尼塞河以西主要是平原。以乌拉尔山为界,大约分为东欧平原和西西伯利亚平原两部分。东部多高原和山地,主要有中西伯利亚高原、南西伯利亚山地、东西伯利亚山地和远东山地。东欧平原面积约400万平方公里,为世界著名平原, 绝大部分在俄罗斯境内。西伯利亚平原地势低平,河网密布。中西伯利亚高原面积约150万平方公里,海拔500~1500米,为世界最大高原之一。俄罗斯欧洲领土大部分为东欧平原,乌拉尔以东为西西伯利亚平原,东南是阿尔泰山脉。俄罗斯山脉大部分布在边缘地区,可分为高加索山带、东部山带和斜交山带。高加索山脉的最高峰厄尔布鲁士山峰高达5642米,是欧亚两洲分界线的一部分。西伯利亚南部和东部及远东山地海拔1000~2000米。叶尼塞河与勒拿河之间有俄罗斯著名的中西伯利亚高原,北部为北西伯利亚低地。东部山带海拔4750米的克留赤夫火山是欧亚大陆最高的火山。山体不高的斜交山脉斜着纵贯俄罗斯东半部。 俄罗斯联邦境内自北向南为北极荒漠、冷土地带、草原地带、森林冻土地带、森林地带、森林草原地带、草原地带和半荒漠地带,而整个地势如梯形排列,从西往东逐渐升高。俄罗斯联邦

自然地理环境特征(答案版)

自然地理环境特征滚动训练 一、综合题 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科威特位于阿拉伯半岛东北部、濒临波斯湾,城市化水平高达98.3%;人口396.5万(2013年),其中科威特籍人口只占总人数的38%,外籍人口中以印度人最多,其次是埃及。该国气候条件不利于农业生产,几乎全部农产品都需进口。近年来,该国重视发展多种经济,以减轻对石油的依赖程度。下图示意科威特位置和范围。 (1)简述科威特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吉首市为湘西州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位于湘、鄂、渝、黔四省市边区中心,具有肩挑南北、承接东西的区位优势。枝柳铁路纵贯南北,209、319国道相互交汇。年降水量1,440.5毫米,日照1,382.5小时,无霜期285.8天。土壤以紫色土为主。吉首山川绮丽,风情独特。南联凤凰城,北接张家界,为湖南西部旅游黄金 线的中心,已成为西南地区新兴的旅游热点。已探明有很高开发价值的磷、石灰石等矿藏50余种。 材料三 苗族服饰及其着装习惯深受所生活区域的气候、地形等自然条件的影响。上图为我国苗族聚居区之一。该区域苗族男子日常多穿着对襟短衣和裤筒较宽大的长裤,外出时打“绑腿”。 (1)根据材料一,描述图示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3.阅读材料和图,完成下列问题。 我国提出建设“一带一路”,即大力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下图为我国“一带”建设局部区域地理事物分布示意图。 (1)描述该区域主要的自然环境特征(地形、气候、河流、植被)。 4.纺锤树为原产于南美热带地区的落叶乔木,高约30米,树干粗大,但木质却非常疏松(表硬里软),根系较发达。该树种耐旱忌涝,喜热、喜光、忌寒。现我国福建与广东都有栽植,下图所示纺锤树由珠海农科所从国外引进。下面为哥伦比亚示意图与纺锤树景观图。 (3)据材料说明纺锤树适应哥伦比亚自然环境的形态及生理特征。

南方地区自然环境特征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在地图上找出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青藏地区的分界线,指出南方地区的范围。 2、掌握南方地区地形、气候、土壤等自然地理特征。 3、举例说明南方地区自然环境对农业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小组讨论、展示反馈、巩固提升等环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区域地理学习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理解南方地区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生活的影响,培养正确的人地观念,增强人们热爱自然、尊重自然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南方地区自然环境特征和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 难点:南方地区自然环境对农业的影响。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学习法、探究法 教学过程: 导入: 活动一:认识美食,展示我国各地美食图片:东坡肘子、水煮肉片、姜葱炒蟹、龙井虾仁、碳烤松茸、昆虫菜等,让学生认识美食,猜猜是哪些地方的特色菜。 新课: 活动二:探究美食 南方地区美食的形成与自然环境有怎样的关系呢? 一、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 (一)气候 1、出示南方地区景观图:江南水乡、喀斯特地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海南风 光、四川民居等,引导学生概括南方地区自然环境特点---湿热 2、自主学习:根据“成都气温变化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认识南方地区的“湿 热”程度(气候) (1)、南方地区所处的温度带是和。 (2)、南方地区年降水量为_㎜。

(3)、以成都为例,分析我国南方地区的气候特征 成都气温最高出现在_月,此时月平均气温约_℃ 成都气温最低出现在_月,此时月平均气温约_℃ 成都降水最多的月份是_月,该月降水约_㎜。 (4)南方地区气候类型是和,气候特征是:_ 4、学生展示反馈,纠错 过渡:南方地区湿热的原因是什么?(提示:可以从地理位置和地势特点分析) (二)位置和范围 1、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完成以下内容: (1)在四大地理区域分布图中填注四大地理区域的名称 (2)在南方地区轮廓图中填注秦岭、淮河、青藏高原、东海和南海的位置,并总结南方地区的位置特点 2、展示反馈 (三)地形地势 小组合作讨论并展示以下内容: 1、在南方地区轮廓图中填注出南方主要地形四川盆地、云贵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和东南丘陵的位置 2、比较南方地区的地形差异(结合地形图和46页阅读材料回答) 3、读图分析南方地区地势特点 4、总结南方地区湿热的原因 5、巩固提升:请从地形影响的角度,解释下列现象 (1)冬季,四川盆地比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平原温暖 (2)西双版纳地区不受寒潮影响,而广东却受寒潮影响 6、教师点拨总结 (四)湿热的自然环境对土壤的影响——红壤 认识红壤并分析其形成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二、重要的水田农业区 活动三:创意美食(认识南方地区发展农业的优势条件) 小组合作讨论: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二节自然环境教案

第二节自然环境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对亚洲自然环境的学习,掌握认识大洲自然环境的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地图及有关资料归纳亚洲的地形、河流、气候的特点,并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亚洲自然风光图片(亚洲之最: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死海、贝加尔湖、珠穆朗玛峰、里海等),并同时播放《亚洲雄风》背景音乐。 教师:同学们,伴着歌曲,紧跟图片让我们感受到了亚洲山河的壮丽画卷,自然环境的独特韵味。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亚洲的自然环境。自然环境主要包括哪些要素呢? 学生:自然环境包括地形、气候、水系等。 教师:同学们回答的很好,下面我们将从地形、河流、气候三个方面逐一了解亚洲的自然环境 【设计意图】把学生带入到浓郁的亚洲风情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通过展示亚洲之最的景观激发了学生的自豪感,培养学生热爱亚洲、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讲授新知 活动一:亚洲之旅 教师:结合图6.8和图6.9,全班分成两组做一次亚洲之旅:沿途说出你将经过哪些国家?哪些地形区?大致海拔高度是多少?有可能见到什么样的自然景观?或哪些世界之最或亚洲之最的地形? 1.请一组同学沿东经80度,从北向南做旅行,另一组同学沿北纬30度,从东向西做旅行。(前后左右同学可“结伴而行”)请沿途记录所经国家、地形区,所见到的地貌环境和地形特征(地名、海拔、景观等)。 (组织:活动中各小组要选出同学记录所经地区的特征。) 2.每组学生依次上前指图描述所经地区名称、景观及海拔。全班对描述最全面、语言最流畅的同学予以鼓掌激励。

3.“造型活动” (教师课前准备好以上地区的名称卡片,平原、高原、山地分别采用不同的颜色,如绿色、红色、黄色) 以上同学手拿卡片依次站成南北向和东西向两排,交叉成十字。(视教室空间情况而定,也可分别在讲台前一字排开,但说明一组表示的是东西方向,另一组表示的是南北方向。)教师提出“造型要求”: 各人以膝盖处为海平面,腰部为海拔2000米,头部为4000米,请以上同学将手中的地形卡片举放在最合适的位置。 教师:从同学们的描述及演示,能否得出亚洲地形大概有什么特点? 学生:地形复杂多样,地势起伏大,中间高,四周低 引导学生阅读地形剖面图:同学们演示的地形高低起伏,即地势状况,大家一目了然。如科学的按垂直坐标和水平坐标标注在图上,就成为沿北纬30度和沿东经80度的地形剖面图。 【设计意图】通过分组活动,使得全班每个学生都得到了充分参与,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由被动学习变成主动获取知识,让学生的学习过程充满新奇、乐趣。 活动二: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第7页图6.8“亚洲的地形”,完成下列要求。 1.用笔圈出鄂毕河、叶尼塞河、黄河、长江、湄公河、恒河、印度河,并圈出它们流经的国家及流入的海洋。

青藏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

青藏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 一、课标分析 本课时内容充分体现地理学科特征——区域性与综合性,而构建学生的地理学科意识成为本课时教学的重点,也初步树立正确的人地关系。 具体课标的要求: 1、运用地图指出青藏地区的范围,比较自然地理差异; 2、说出其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二、教材分析 1、本节的作用和地位:《青藏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是鲁教版地理七年级下教材第八章第一节。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完三个地理分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各章节中的第一节设计思路与本节相同,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具有与其他三大地理区域同等的地位,是对前面所学内容的复习、巩固。本章内容,在教材知识体系中占据重要的作用。 2、本节主要内容:与前三章第一节的设计思路相同,本节是青藏地区的概述,主要讲述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以及自然环境对居民生产生活的影响。本节教学内容的安排可以分成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两大板块。教材的第一个标题为“世界屋脊”,从青藏地区的自然景观入手,介绍青藏地区自然环境的最突出特征——高寒。第二个标题为“高寒牧区和河谷农业区”,主要介绍在高寒的自然环境下,青藏地区农牧业所具有的突出特征——高寒牧区和河谷农业区比较发达。 三、学情分析

本节所教为初二学生,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基础知识,接受新知识较为快速,对新鲜地理风俗事物的兴趣浓厚。且学生已经学习完前三章节内容,学习思路与本节相同,这为本节的学习起到了的铺垫作用。也是对前面所学内容的复习、巩固。但不足的是,对于新旧知识的联系和衔接上还存在一定的缺陷,教师应特别注意将所有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并理清相关地理特征之间的关系。使学生脑海中有着学习区域地理的框架图,知道该从哪里着手分析,也为将来的高中地理学习打下基础。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在地图上识别青藏地区的主要地形类型,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青藏地区的地形特征。 2、了解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阅读图表资料进行比较分析两地区的地理特征,再充分利用以前学过的有关地形、气候、植被等方面的知识,综合分析两地区的差异,提高综合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从而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体现人地关系协调的观念。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

俄罗斯国际贸易地理环境的研究

地形地形复杂多样。境内地势东高西低,70%的土地是平坦辽阔的平原。西部多为辽阔的平原,以乌拉尔山为界,大约分为东欧平原和西西伯利亚平原两部分。东部多高原和山地,主要有中西伯利亚高原、南西伯利亚山地、东西伯利亚山地和远东山地。东欧平原面积约400万平方千米,为世界著名平原。西伯利亚平原地势低平,河网密布。中西伯利亚高原面积约150万平方千米,海拔500-1500米,为世界最大高原之一。乌拉尔山南北蜿蜒2000多千米,是欧亚两洲分界线的一部分,最高峰厄尔布鲁士山海拔5642米。

力,这主要是因为: 第一,是世界上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拥有极其丰富的自然资源。俄罗斯的原料和燃料价格比较便宜,这无疑是其出口贸易的一大优势。

,2004年俄对外贸易总额2780亿美元,同比增长31.1%。其中出口1832亿美元,进口948亿美元,顺差884亿美元。 2004年俄主要贸易对象为:欧盟(45.1%),其中德国(9.3%),意大利(5.9%),荷兰(6.5%),芬兰(3.2%),法国(2.9%),瑞典(1.2%);独联体国家(18.3%),其中白俄罗斯(6.8%),乌克兰(6.6%),哈萨克斯坦(3.2%);中国(5.8%),美国(3.8%)。2004年在与非独联体国家的贸易中,俄主要出口商品是石油、天然气等能源产品(56.8%),金属及其制品(16.9%),机械设备和交通工具(7.5%),化工产品(6.6%);主要进口商品是机械设备和交通工具(40.9%),食品和农产品(18.1%),化工产品(15.9%),金属及其制品(7.9%),纺织服装类商品(4.5%)。 据俄罗斯海关委员会统计,2009年俄罗斯货物贸易进出口3891.4亿美元,较上年(下同)减少37.6%。其中,出口2339.4亿美元,减少36.4%;进口1552.1亿美元,减少39.3%;顺差787.3亿美元,减少29.7%。 2009年俄罗斯对荷兰、意大利、中国、德国和土耳其的出口额分别占俄罗斯出口总额的15.1%、8.5%、6.9%、4.9%和4.6%,为353.2亿美元、198.0亿美元、161.8亿美元、114.9亿美元和107.8亿美元;自中国、德国、美国、乌克兰和法国的进口额分别占俄罗斯进口总额的14.2%、12.3%、5.7%、5.5%和5.1%,为219.6亿美元、190.5亿美元、89.0亿美元、85.9亿美元和79.4亿美元。俄罗斯前五大顺差来源地依次是荷兰、意大利、土耳其、波兰和哈萨克斯坦,顺差分别为323.3亿美元、127.2亿美元、77.0亿美元、60.3亿美元和53.0亿美元,减少36.1%、41.1%、30.5%、41.8%和21.5%;逆差主要来自德国、中国和法国等,其中对德国和中国逆差减少40.7%和59.5%,但对法国逆差增长12.9%。

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教学目标 l、通过读东南亚政区图、马六甲海峡图并做填图练习,使学生了解东南亚的范围和国家,掌握联系两大洲和两大洋的地理位置。 2、通过读东南亚地形图、了解东南亚的地形特征。并通过分析对比上游和下游的河流特点,说明上游和下游的地形特点,对农业,人口分布,城市的影响。 3、读“新加坡各月气温与降水的分配图”、“曼谷各月气温与降水两的分配图”、“热带雨林的天气示意图”了解热带雨林和热带季风两种气候的特征和分布。 4、通过学习本节内容使学生了解东南亚的自然环境特点,认识一个地区的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人地关系相互作用的情况。培养学生从综合的角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并学会用比较的方法,分析东南亚的自然环境特征,区内差异,培养学生的区域分析能力。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教材从读图开始,首先让学生看清半岛,群岛和国家的位置特点,为下面讲述自然环境和经济特征打好基础。用“东南亚的政区图”来说明东南亚的国家组成和分布。东南亚由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大部分,共十个国家,中南半岛南部的狭长部分称为马来半岛,马来群岛因在我国南面的海洋中,我国习惯上又称之为南洋群岛。课文中出现的地名较多,但都是学习和生活中常用的知识。特别是把东南亚和刚学过的东亚的纬度位置进行比较,使学生很容易得出东南亚的纬度主要在热带,为这里盛产的热带经济作物和水稻打下了基础。 教材用一个独立的标题突出东南亚的交通位置“十字路口”,不仅指出了它是世界海运运输的枢纽之一,在历史上也有重要的作用,对于这部分内容,可以通过让学生分析日本把马六甲海峡称为“海上生命线”的原因,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关于东南亚的自然环境,教材也突出了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以及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例如,中南半岛的地形地势对河流的制约作用,形成了上游

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

9.1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 广州市花都区秀全外国语学校徐素丽 【教材分析】 把青藏地区作为一个独立的地理单元,已表明了地形是影响本区特征的主导因素,“高”和“寒”成为本区的主要特征。它直接影响青藏地区的其他环境要素,并影响居民的生产和生活。本节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阐述“高”和“寒”。“高”和“寒”是本区的主要自然特征,是引起地理环境各要素变化的主导因素。抓住了“高”和“寒”对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影响,也就抓住了各自然景观形成的根本原因。第二部分阐述了高寒环境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一年的初中学习,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读图方法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并且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掌握了一些关于中国领土的知识,在前面的章节学习中,学生已经基本了解了怎样描述一个地区的自然特征和当地自然特征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因此可以充分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索、推理、归纳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和农业。由于在生活中学生对于青藏地区了解比较少,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充分利用图片、视频等材料来增加学生的间接体验,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指导学生分析地图,主要采取看图片、视频、提问题的形式,引起学生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阅读地图、分析地图,有利于抓住事物特征。 【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 1、学生利用地图掌握青藏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2、学生通过图表资料的对比分析,知道青藏地区自然环境基本特征,了解高寒环境的主要表现。 3、学生理解青藏地区农业生产发展的优势条件和制约条件。 4、学生记住青藏地区高原农业、人口分布的主要特点。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会欣赏青藏地区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本区高寒的自然环境,以及高寒环境对农业的影响。 教学难点:理解高寒环境对农业生产发展的影响。 【教法学法】 读图分析法、讲述法、探究学习法。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青藏地区 自然特征与农业 说课稿

青藏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板书课题)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与学法、说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谈谈我对这节课的教学设想。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这一部分内容教材侧重分析青藏高原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及对生产发展的影响,是本课时所学习的重点内容,也是第九章的重点。《青藏地区》的学习,具有与其他三大地理区域同等的地位,既是对前面所学内容的复习、巩固,又将为以后区域地理的学习奠定基础。由此可见,本课时教学内容在教材的知识体系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2.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山脉、河流等基本情况: 掌握青藏地区的地形、气候特征;主要农作物、牲畜及人文地理状况。 (2)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中提高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在探究过程中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探究与应用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与创新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青藏地区的美丽、神奇,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开发、建设边疆的雄心壮志。 3.重点、难点 重点:探究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是本课时的重点。 难点:运用所学知识,探究青藏地区的建设与发展是本课时的难点。 二、学生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八年级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地理学习,他们积累了比较

丰富的感性知识,具有一定的理性分析及探究能力,但还缺乏方法。他们的参与意识较强,思维活跃对事物充满了好奇心,新课标明确指出要求学生感知身边的地理事物,从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运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看法,在与别人交流的过程中不断反思和提高。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的这一生理特点,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说教法学法 说教法:本课时以多媒体教学为主要手段,充分发挥多媒体形象、直观以及显示地理事实材料方面的优越性,营造探究情境,突出重点、淡化难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引导学生学会抓住事物内在联系去分析、解决问题。交往合作,互动互学,自主探究,发展能力是本课时学法指导的主要特点。 说学法:这一节主要采用小组讨论、组内交流、全班交流、课前搜集等探究式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歌曲激趣,营造情境 同学们,你们知道青藏地区吗?你想领略世界屋脊的美丽,探究“雪域高原”的神奇吗?让我们在歌声中一起走进美丽、神奇的青藏地区。(多媒体播放歌曲《青藏高原》片断,然后显示雪山画面。) 意图:熟悉的旋律、动人的画面,多媒体营造探究情境,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更能表现出学习地理就是学习现实世界。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 (二)讲授新课——1.读图求知,提升兴趣(主要包括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面积及人口) 聆听了来自青藏高原动听的声音,目睹了青藏高原迷人的景色,我们进一步了解该区的自然景观、风土人情。学生通过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青藏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2)青藏地区包含那些省区? 意图:这一部分内容我主要是采取自学的方式,目的就是让学生在读教材过程中提高阅读能力和知识总结能力。

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

《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1.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 2.比较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地理差异。 3.用事例说明四大地理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目标】 1.运用青藏地区的位置、地形图,找出青藏地区与西北地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的界线,指图说出青藏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2.运用青藏地区地形图,说出青藏地区的主要地形类型,并描述青藏地区的地形特征。 3.运用地图,归纳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高寒 4.运用图片及文字资料,分析高寒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懂得地理环境中各要素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 高寒的自然环境特征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 高寒的自然地理特征 根据课标要求和知识特点,科学制定目标,准确指导学生学习方法,通过情景联想、资料搜集等感性知识的积累逐步达到分析、比较、归纳的学习目的,形成区域地理的学习策略。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查询最新网络资料,如《美丽中国之神奇高原》视频,搜集本区自然环境图片,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以小组为单位收集藏族的资料,包括图片和文字,介绍藏族主要的生活特点,并说明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以形成对青藏地区的最初认识。 【教学过程】(欣赏歌曲《青藏高原》,引出教师导语,导学案展示教学目标)。

导入:青藏地区是一片辽阔而神奇的土地,这里不仅孕育了千年的佛教文化,还有世界最高的山峰,屹立于世界之巅。那滔滔不息的雅鲁藏布江水,流淌着母亲的情怀。烟波浩渺的青海湖,让人感受高峡出平湖的壮阔。金碧辉煌的布达拉宫,又给这里增添了几分庄严和神秘。这些独特的自然景观,构成了祖国最美的画卷。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青藏地区,共同感受祖国边疆的发展与变化。 教师:大家可以猜测一下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哪个区域,大屏幕展示一组图片,请同学们先欣赏图片,之后判断。 多媒体播放图片出示思考问题: 1.根据哪些特色景观来判别青藏地区?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青藏地区,揭开她神秘的面纱。 要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首先要了解这个地区哪方面的知识?学生:位置和范围。大屏幕展示“青藏地区位置、地形图”。教师:提出问题:请简要描述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 自主学习:学生指图回答。 教师提供资料:本区有大面积的雪山和冰川覆盖,还有海拔最高的佛教圣地布达拉宫,大家能说出是为什么吗? 学生:因为青藏地区地势高。 教师:青藏地区地势高,会对哪些方面带来影响?学生:气候、河流、动植物、农业、生活…… 教师:下面请同学们自主探究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问题1:请找出青藏地区主要的山脉并用笔在图中圈出来。归纳青藏地区的地形特点。 问题2:(1)比较同纬度的成都和拉萨两地年平均气温的差异,并分析原因。(2)拉萨气温年变化有何特点?(3)青藏地区气候特点?(4)尝试概括青藏地区最主要的自然地理特点。 问题3:请找出发源于青藏地区的河流并用彩笔描出来。 追问:青藏地区为什么成为我国主要的大江大河的发源地?湖泊有何特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