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工流产的心理护理干预

人工流产的心理护理干预

人工流产的心理护理干预

人工流产的心理护理干预

发表时间:2011-07-19T17:04:31.920Z 来源:《求医问药》2011年第3期供稿作者:闫丽[导读] 人工流产手术是避孕失败而要终止妊娠,或由于某些原因不适合继续妊娠的一种有效的补救方法。闫丽(河南省鹤壁市淇县人民医院妇产科河南鹤壁456750)【摘要】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在人工流产护理中的作用。方法:选取门诊中103例妊娠5~10周时要求终止妊娠的健康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

干预组51例,对照组52例,干预组在术前术中进行心理干预,对照组不接受心理干预。结果:人工流产综合反应发生率干预组显著比对照组低(P<0.05);疼痛程度也明显轻于对照组。结论:心理干预能降低人工流产综合症的发生率,减轻患者疼痛,说明心理干预能有效减轻患者痛苦,是一种有效的干预方法。

【关键词】人工流产;心理干预;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2523(2011)03-0080-01 人工流产手术是避孕失败而要终止妊娠,或由于某些原因不适合继续妊娠的一种有效的补救方法。由于患者的心理紧张、恐惧和手术时的刺激而出现的面色苍白、出冷汗、呕吐、头晕、胸闷、血压下降和心动过缓等临床现象,称为人流综合症。有资料显示患者在手术前有情绪障碍,术后容易发生并发症[1]。因此研究综合心理干预,减轻临床患者痛苦是十分必要的。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9年4月到2009年11月间接受过人工流产手术的妇女103例,年龄20~37岁之间,孕5~10周,初产孕妇78例,占75.7%,经产孕妇25例,占24.3%,均符合人工流产手术条件。并对这103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51例,对照组52例,两组年龄、孕产次数、孕周检验无显著差异性。

1.2 方法干预组术前、术中、术后进行综合心理干预;对照组只进行常规护理。

1.2.1 术前干预心理干预是由经过专职培训的人员来完成:①运用心理学知识了解患者心理活动,进行心理干预,包括手术过程介绍、手术过程中的安全性和手术中的正常反应,来消除患者的恐惧、紧张心理,稳定患者的情绪,尽量做到使患者能有意识的缓解控制自己的情绪。②给患者讲解情绪在病症治疗中的作用,给患者看一些过往人流的体会感受资料,使其保持积极的情绪。③对于情绪波动的孕妇进行呼吸放松训练:让孕妇保持坐姿,闭目,双手自然交叠放于胸前,深吸气慢呼气,连续数次,使其肌肉自然放松并配予放松的音乐。

1.2.2 术中干预术中干预为整个心理护理的关键,当患者进入人流室看到一些专用器械,在特定的环境下,没有亲人的陪护,失去依赖会更加紧张,因此术中干预更为关键,由合作者完成:①用鼓励和关心体贴的语言开导受术者,减轻受术者紧张情绪,获得心理支持。②采用音乐疗法,给予术中的孕妇播放轻松缓慢的音乐,并告知耐心听,使全身放松,手术很快就会好,减轻受术者的紧张情绪,减轻疼痛。

1.2.3 术后干预护理患者到观察床,让其休息半个小时,期间对术后可能发生的不适给予解释,答疑患者不明白的问题,并告知术后的应注意事项,如术后出现腹痛、发热,伴有流血量多或持续7天以上,应及时到医院检查就诊。 2干预效果评价及结果

2.1 效果评价

2.1.1人工流产综合症临床观察干预组与对照组在术前、术中术后测得血压、脉搏和观察有无恶心、呕吐、胸闷、面色苍白、出冷汗、心率变化等症状,根据人工流产综合症诊断标准[2]分类做出判断:①术中Bp降至80/50mg一下,或收缩压下降20mg以上;②术中或术后心率<60次/min,或心率下降超过20次/min,并伴有上述症状3项以上者。见下表1.

表1干预组与对照组人工流产综合反应比较

注: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

2.1.2 疼痛程度两组病人疼痛程度,按疼痛评定采取四分法,分为:0(无痛)、Ⅰ(轻度)、Ⅱ(中度)、Ⅲ(重度),通过对照比较干预组重度疼痛的为5例占9.8%,对照组为17例占32.7%,干预组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

2.2 结果人工流产综合症反应比较,对照组比干预组明显偏高,且具有显著性差异;对照组疼痛更明显。

3 讨论

3.1 心理干预在人工流产中的应用可以降低综合症的发生率通过人工流产手术前后的心理护理,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消除她们的恐惧心理,从而有效降低人工流产综合症的发生率。

子宫受盆腔神经支配,包括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和感觉神经。人工流产手术时对宫颈牵拉、扩张、吸宫或刮匙对子宫壁刺激和子宫的自身强烈收缩,可导致患者躯体上的疼痛和增加心理上的恐惧,引起神经紧张,产生心率下降、血压下降、面色苍白、恶心等一系列综合症。

从研究中发现心理干预的人工流产综合症发生率为11.8%,明显低于对照组,降低了人工流产综合症的发生率。

3.2 心理干预在人工流产中应用可以明显减轻患者流产术中疼痛程度由于组织损伤刺激引起疼痛并伴有心理和情绪的变化,这种疼痛不仅与患者生理上的变化有关,还与经验、情绪、认知、注意力等社会心理因素有关。患者的焦虑会使痛阈下降,加重疼痛又使患者更加焦虑、增加恐惧心理,形成恶性循环。而从研究中显示由于实施了心理护理,干预组重度疼痛为9.8%,较对照组低,明显减轻了患者的疼痛。由此可见,准确分析患者的心理状态,加强对她们的心理护理干预,可明显减少人工流产综合症和患者的痛苦[3]。参考文献

[1]李心天.医学心理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8:328. [2]曹泽毅.中华妇女科学(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2577—2578. [3]王艳.人工流产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学刊,2004,3:46

常用的危机干预技术与方法

常用的危机干预技术与方法 (一)、心理危机快速干预ABC法 1、心理急救,稳定情绪; 2、行为调整,放松训练,晤谈技术(CISD),快速建立信任关系; 3、认知调整,情绪减压和哀伤辅导。 (二)、放松训练 一般是在安静的环境中按一定要求完成特定的动作程序,通过反复的练习,使人学会有意识地控制自身的心理生理活动,以达到降低机体唤醒水平,增强适应能力,调整因过度紧张而造成的生理心理功能失调,起到预防及治疗作用。 1、深呼吸放松法 又称为腹式呼吸法。在感觉压力时,试着调整呼吸。深度把手放在肚子上,慢慢地用鼻子吸气,让腹部用力,感受气息从鼻子进入腹腔,肚子慢慢鼓起来。然后再专注地让腹部慢慢回落,吐出这口气,慢慢地让自己呼吸的时间拉长。每次10分钟左右,可以帮助有效放松。 2、冥想放松法 不管有什么样的想法,不去评判他,只是体验;耐心,我们不必以每时每刻的运动来填充自己的生命。让事物按自己的时间展现出来;不要对自己下一刻会发生什么有什么期待。只是时时刻刻对自己开放;信任,相信自己的感觉和直觉;

无为,不想努力获得什么或到达什么地方;接纳,不要担心结果,只集中注意力接纳此刻发生的事情,即便出现了分心也要接纳,只要再重新把注意力集中到呼吸或那个词汇上就好了;放任,如果出现了评判想法,那么就放任并去观察这种想法。 3、音乐放松法 音乐可以通过听觉,直接作用于我们的大脑,让脑细胞随着音乐的节奏改变放电频率,从而影响神经递质和激素分泌,改变我们的心率、脉搏、血压、体温、皮肤电导率和肌肉紧张程度等指标,起到改变个体情感、情绪、认知以及行为的作用。 三、如果你被隔离,应该如何调适自己? “隔离”对普通人而言并不寻常。面对一个陌生而且不确定的处境,我们常因自我环境控制力被限制产生不满情绪,又因空间封闭,孤立无援的恐惧感容易扩大。 1)突然到来的人身自由限制,可能会造成暂时的慌张、不知所措。这是很自然的反应,不必过分强求自己保持镇定。压抑情绪,反而会影响后续的抗压能力; 2)可能会出现抱怨、愤怒。这时候,你需要给自己找一个适当的发泄口,比如:打电话给朋友倾诉,或者写日记记录自己的情绪;

最新护理心理学试题

《护理心理学》作业 学习中心:湘潭学习中心 专业:护理学 学号:080340108070053 姓名:沈亚辉

作业练习一 一、单选题 1.我国护理心理学发展的标志性特征是.(C ) A.研究成果显著B.临床应用实效性强 C.教材的编写和出版D.增加心理学课程设置 E.护理心理学理论和技术的广泛应用 2.在临床中对心理护理效果的研究常采用(D ) A.个案研究B.抽样研究 C.回顾性研究D.临床实验研究 E.以上均不是 3. 于人的心理的实质,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E ) A.心理是脑的机能 B.心理是人脑对现实的反映 B.心理是人脑对现实主观的反映 D.心理是人脑对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E.有了人的大脑就一定会产生人的心理现象 4.”杯弓蛇影”是一种(C) A.幻觉 B.病理性错觉 C.生理性错觉 D.情绪 E.感觉 5. 发明创造所凭借的最主要的心理活动过程是D A.无意想象 B.有意想象 C.再造想象 D.创造想象 E.幻想 6. “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是指(E) A.悲哀 B.愤怒 C.情感 D.情操 E.心境 7. 人格的核心是(B) A.能力 B.性格 C.智力 D.气质 E.理想 8. 按照希波克拉底对气质的分类,不属于气质类型的是( D )

A.多血质 B.粘液质 C.胆汁质 D.神经质 E.抑郁质 9. “酸葡萄心理”所属的防御机制是(A) A.合理化 B.升华 C.反向 D.代偿 E.幻想 10. 研究发现,LCU一年累计超过300者,则次年患病可能性高达C A.50% B.60% C.70% D.80% E.90% 11.“护士角色人格”概念区别于“角色人格”概念的关键词是 C A.相似性 B.特异性 C.职业性 D.灵活性 E.适应性 12.护士最暗淡的历史形象主要发生在 B A.15~19世纪 B.16~19世纪 C.16~18世纪 D.15~18世纪 E.15~16世纪 13.将特质区分为3个交叉重叠层次的心理学家是 C A.霍莱 B.卡特尔 C.奥尔波特 D.艾森克 E.弗洛伊德 14.属于护士角色人格内涵的词汇是 A A.忠于职守 B.崇高 C.坦诚 D.无私奉献 E.善良 15.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护士的人际能力及其 D A.权威性 B.主动性 C.变通性 D.主导性 E.灵活性 16.应激行为反应所涉及到的方面不包括 D A.放松 B.与他人交流思想和感情C.寻求信息 D.恐惧

心理危机干预的基本步骤与技术

心理危机干预的基本步骤与技术 心理危机干预就是对处于心理危机状态者采取明确有效的措施,使症状得到缓解,使心理功能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并获得新的应对技能,以预防将来心理危机的发生。危机干预的主要目标是降低急性、剧烈的心理危机和创伤的风险,稳定和减少危机或创伤情境的直接严重后果,促进个体从危机和创伤事件中恢复或康复,帮助的及时性、迅速性是其突出特点,有效的行动是危机干预成败的关键。 1、危机干预的步骤 在大学校园内,当我们发现学生面临心理危机时,可使用心理学家总结的“六步干预法”进行危机干预: (1)确定问题。 危机干预的第一步是从求助者的立场出发,确定和理解求助者的问题。干预人员使用积极的倾听技术:同感、理解、真诚、接纳以及尊重。包括使用开放式问题。既注意求助者的语言信息,也注意其非语言信息。 (2)保证求助者安全。 在危机干预过程中,干预人员应该将保证当事人安全作为首要目标。这里的安全是指对自我和对他人的生理和心理的危险性降低到最小的可能性。在干预人员的检查评估、倾听和制订行动策略的过程中,安全问题都必须给以同等的、足够的关注。 (3)给予支持和帮助。

危机干预强调与当事人沟通和交流,通过语言、语调和躯体语言让求助者认识到危机干预人员是能够给予其关心帮助的人,让求助者相信“这里有确实很关心你的人”。 (4)提出应对的方式。 帮助当事人探索可以利用的替代解决方法,促使当事人积极地搜索可以获得的环境支持、可资利用的应付方式,启发其思维方式。当事人知道有哪些人现在或过去能关心自己,有许多可变通的应对方式可供选择。 (5)制订行动计划。 帮助当事人做出现实的短期计划,包括另外的资源的提供应付方式,确定当事人理解的自愿的行动步骤。计划应该根据当事人应付能力,着重于切实可行和系统地帮助当事人解决问题。计划的制订应该与当事人合作,让其感到这是他自己的计划。制订计划的关键在于让求助者感到没有剥夺他们的权力、独立和自尊。 (6)得到当事人的承诺。 帮助当事人向自己承诺采取确定的、积极的行动步骤,这些行动步骤必须是当事人自己的,从现实的角度是可以完成的。如果制订计划完成得较好的话,则得到承诺是比较容易。在结束危机干预前,危机干预工作者应该从求助者那里得到诚实、直接和适当的承诺。 除以上六步之外,还应该启动社会支持系统。社会支持系统主要包括:来自于父母及其他亲人、来自于老师和同学、来自于其他方面如朋友和社区志愿者的支持等。这种支持不仅包括心理和情感的支持,

心理危机干预要点

卫生部发布地震灾区《心理危机干预》要点 一、心理危机干预队伍的组建 急性期心理危机干预队伍的组建应当以受灾当地的精神卫生机构的精神科医生为主,精神科护士、心理咨询师、社会工作者为辅。组成心理危机干预队进行紧急培训后,可即刻投入抗震救灾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 没有精神专科机构的地区应及时向卫生行政部门请求援助。 非灾区的其它精神卫生专科机构应该积极组织后备医疗队,及时培训,随时准备支援灾区的急性期心理救援和恢复期的心理健康重建工作。 心理危机干预医疗队应该在卫生行政部门的指挥下,服从统一的指挥,承担相应的职责。 心理危机干预医疗队应该配队长一名,队员根据灾情配置,例如儿童精神科医生或老年精神科医生。有灾难危机干预的成员优先入选。有条件的单位建议指派一名联络员,负责团队后勤保障和与各方面的联系。医疗队至少两人,尽量避免单人行动。 二、心理危机干预队出发前的准备 1、了解灾区基本情况。灾难类型,伤亡人数、包括道路、天气、通讯和物资供应等;了解目前政府救援计划和实施情况等。 2、复习本次灾难引起的主要躯体损伤的基本医疗救护知识和技术,例如骨折伤员的制动搬运、创伤止血等。 3、确定干预地点,准备交通地图。 4、初步估计干预对象及其分布和数量。 5、制定初步心理危机干预实施计划。 6、编制、印刷心理危机干预评估工具和相关宣传资料 7、联络、了解需要干预的社区、医院以及住院受伤人员、死难者及家属分布和安置情况,制定具体的干预流程和路线。 8、干预团队食宿安排,干预队员自用物品,常用药品的准备等。 9、外援的医疗队在到达灾区之后,最好与当地的精神卫生工作人员进行联合工作,对没有危机干预经验的当地精神科人员进行紧急的危机干预知识培训,扩大人力资源。

温医护本《护理心理学》名词解释及简答

护理心理学名词解释 D 动机冲突:当多个动机同时存在,有时可表现 为相互矛盾的状态。也称心理冲突。 G 感觉: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 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G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的过程。 H 护理心理学:是护理学和心理学相结合,研究护 理领域中个体心理现象和心理活动规律的一门应用性学科。 H 护士角色人格要素特质:在护士角色人格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起决定作用H 护士角色人格:特指从事护士执业的群体共同具备并能形成相似的角色适应性行为的 心理特征总和。 H 护患关系:是护士与患者在特定环境中交往互动所形成的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 H 患者角色:又称病人身份。当一个人被宣布患病 之后,他就获得了患者角色,其原有的社会 角色,就部分或全部地被患者角色所代替。J 记忆:从信息加工的观点看,记忆就是人脑对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过程。 L 临床心理评估:应用多种方法获得信息,对个体某一心理现象作全面、系统和深入的客观描述,这一过程称为心理评估。 N 能力:成功地完成某项活动所必须的心理特征。Q 气质:是一个人心理活动稳定的动力特征。与人的生物学素质有关。 R 人格:又称个性,是一个人整个的心理面貌,是决定一个人适应环境的独特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方式,是具有一定倾向性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S 首因效应: 是人与人第一次交往中给人留下的印象,在对方的头脑中形成并占据着主导地位 的效应. S 社会认知: 研究人们如何选择、解释、识记和运用社会信息来做出判断和决定。 S 思维: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概括的反映。X 心理评估:心理评估应用多种方法所获得的信息,对个体某一心理现象作全面、系统和深入 的客观描述,这一过程称为心理评估 X 信度:测验或量表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程度。 X 效度:测验结果的有效性。 X 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是心理咨询师协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的过程。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将心理咨询解释为:通过与个体持续的、直接的接触,向其提供心理帮助并力图促使其行为、态度发生变化的过程。 X 需要: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它反映某种客观的要求和必要性并成为个体活动积极性的源泉。 X 心理治疗:以心理学理论体系,以治疗者与来访者得关系为桥梁,由经过专业训练的治疗者运用相关的理论和技术,对来访者进行帮助的过程。 X 心理防御机制:个体在应对心理压力或挫折和适应环境时无意识采用的心理策略。 X 心身疾病: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 X 性格: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具有核心意义的心理特征。 X 心理测验:指依据一定的心理学理论指依据一定的心理学理论指依据一定的心理学理论指依据一定的心理学理论,,,,使用一定的操作程序使用一定的操作程序使用一定的操作程序使用一定的操作程序,,,,给人的行为确定出一种数量化的价给人的行为确定出一种数量化的价给人的行为确定出一种数量化的价给人的行为确定出一种数量化的价值。 Y 应激:是一种刺激物于集体无相作用的反应过程。 Y 应激源:指能引起个体产生应激反应的各种因素。 Z 再认: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再度出现时仍能确认叫做再认。

心理护理干预对双相情感障碍的护理效果观察及价值分析

心理护理干预对双相情感障碍的护理效果观察及价值分析 发表时间:2018-10-22T14:44:40.297Z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8年4期作者:曾媛 [导读] 目的:观察分析在双相情感障碍中应用心理护理干预方法的护理效果及价值。 常德市康复医院湖南常德 415000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在双相情感障碍中应用心理护理干预方法的护理效果及价值。方法:在我院选取64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按数字列表法随机分为参照组及观察组各32例,其中参照组应用普通护理及常规用药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抑郁评分,简易智力检查量表(MMSE)评分及外显冲动行为量表(MOAS)评分。结果:观察组的MOAS评分及抑郁评分均低于参照组(P<0.05);观察组的MMSE评分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在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护理中应用心理护理干预方法,在缓解患者的抑郁情绪状态方面有积极的作用,并有效的抑制了其冲动行为,提高了认知能力水平,可在临床中大力借鉴。 【关键词】双相情感障碍;心理护理干预;效果 双相情感障碍为患者兼有抑郁及轻度躁狂症状的慢性精神疾病,因患者在躁狂发作前期伴有轻微、短暂的抑郁症状发作,在诊断及治疗中极易被误诊为单项抑郁症,漏诊率较高,进而导致治疗效果不显著,疾病易反复性发作,增加了诱发躁狂症发作几率。对此本文主要就双相情感障碍护理中应用心理护理干预方法的效果进行分析,现总结汇总为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区间段为2016年10月-2017年10月,将在我院开展双相情感障碍治疗的患者64例患者纳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满足中国精神障碍分类标准(第三版)制定的关于双相情感障碍中抑郁及躁狂发作相关诊断标准;经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或者贝拉-拉范森躁狂量表评分后总分高于18分;均经外显冲动行为量表评分后结果高于4分;所有患者均对本次研究知情,排除了有严重自杀倾向患者;躯体疾病患者;药物依赖或者过敏患者。以数字列表法随机分为参照组及观察组,每组各32例患者,其中参照组中男性20例、女性12例,年龄为25-50岁,平均年龄为(37.5±3.4)岁,病程为0.5-3年,平均病程为(1.8±2.1)年;观察组中男性19例、女性13例,年龄为23-50岁,平均年龄为(36.5±3.1)岁,病程为0.5-5年,平均病程为(2.8±1.8)年。经统计学软件分析两组患者资料,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参照组应用普通护理及常规用药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心理护理干预:(一)护理评估,环境因素有慢性心理社会刺激、应激性社会生活事件、性格等,需要与患者及家属进行交谈,获取完整的患者一般资料,并对患者发病前可能存在的刺激性因素进行收集和了解,并了解患者的异常行为、发病时症状表现。(二)环境护理,对于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而言,周围环境因素极易引起情绪的波动变化,由此应重视病房环境护理,保持统一的暖色调风格,室内设备应简单,保持室内温度、湿度适中,保持较好的采光及通风。实施患者的集中管理,避免患者在抑郁发作时因极端情绪发生生命危险;对于躁狂发作患者应单独安排病房进行看护。叮嘱患者家属看望时,将身上携带的危险物品放置护士站管理处,并检查其携带的随身物品,在患者家属看望完毕后对病房实施检查,以免有危险物品如道具、绳索等在室内遗留[1]。(三)心理护理,护理工作开展应以患者为中心,针对不同患者的病因及诱发疾病产生的不同环境因素制定个性化的心理护理措施。在患者有思维迟缓、缺乏主动性、情绪低落并有自责自罪感表现时,护理人员应站立在患者及家属的角度进行思考,避免在护理中为患者带来精神及躯体上的痛苦。加强病房巡视,及时发现存在自杀动机的患者,并全程进行陪同。在护理工作中培养患者建立积极的生活态度,以充分的鼓励、支持、表扬激励患者,让其更加自愿的作出相关的改变,鼓励患者说出心里的痛苦感受,并指导其建立积极的生活方式,避免精神紧张和过度劳累[2]。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的抑郁(SDS)评分,简易智力检查量表(MMSE)评分及外显冲动行为量表(MOAS)评分,SDS评分及MOAS评分分值越低表示患者的抑郁程度及冲动行为越低;MMSE评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的认知能力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选取属性为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SDS评分、MMSE评分及MOAS评分),采用t检验,并以P<0.05表示两组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SDS评分低于参照组且MOAS评分低于参照组,MMSE评分高于参照,均存在统计学意义(<0.05),详情见表1。 表1 比较SDS评分、MOAS评分及MMSE评分(分) 3 讨论 情绪障碍作为精神疾病的一种类型,在病情程度严重时会引发患者发生自残、自杀等行为,进而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同时,患者因存在认知方面的偏差,会有不良行为的发生,情绪方面多表现出焦虑、人际关系过于敏感、强迫等问题。临床表现有持

早期先兆流产的心理护理要点及经验探析

早期先兆流产的心理护理要点及经验探析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先兆流产患者的心理护理要点,并进行经验总结。方法80例早期先兆流产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干预护理。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保胎成功率为9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焦虑程度、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护理对早期先兆流产患者效果较好,可有效提高保胎成功率及护理满意度、缓解患者负面情绪,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关键词早期先兆流产;心理护理;经验探析 早期先兆流产属于临床常见的妊娠病,是指妊娠12周前阴道出现少量流血,表现为下腹痛或腰腹痛,可由多种因素引起[1]。早期先兆流产多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易出现恐惧、焦虑等负面情绪[2]。为探讨其心理护理要点,作者对本院80例患者进行了研究,并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所收治的80例早期先兆流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早期先兆流产诊断标准。排除标准:①妊娠期合并症及并发症患者;②全身系统性疾病患者;③精神疾病患者。临床表现:阴道少量出血,下腹及腰部无明显疼痛。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年龄21~36岁,平均年龄(28.7±3.0)岁,孕周4~12周,平均孕周(8.6±1.3)周,初产妇24例,经产妇16例。观察组年龄23~35岁,平均年龄(28.6±3.1)岁,孕周4~12周,平均孕周(8.7±1.1)周,初产妇22例,经产妇18例。两组患者年龄、孕周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性护理,肌内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或黄体酮,并口服叶酸、维生素及中药等配合治疗,针对患者出现的负面情绪及时进行干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性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干预护理,具体如下。 1. 2. 1 加强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将病情告知患者,并向其讲解早期先兆流产的相关知识,使患者对自身的疾病有一定的了解,避免处于担心、迷茫、焦虑等不良心理状态;将疾病的治疗方式、预后转归及康复治疗方法等告知患者,使其掌握相关的注意事项,面对突发情况时,可以冷静面对,并及时采取必要的自救手段。 1. 2. 2 增强患者信心密切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向患者讲解过往成功治疗的案例,以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积极配合医生治疗,提高治疗效

心理危机干预

常见类型 心理反应 ①急性疾病时的心理反应如下: 一是焦虑,病人感到紧张、忧虑、不安。严重者感到大祸临头,伴发植物神经症状,如眩晕、心悸、多汗、震颤、恶心和大小便频繁等,并可有交感神经系统亢进的体征,如血压升高、心 率加快、面色潮红或发白、多汗、皮肤发冷、面部及其他部位肌肉紧张等。 二是恐惧,病人对自身疾病,轻者感到担心和疑虑,重者惊恐不安。 三是抑郁,因心理压力可导致情绪低落、悲观绝望,对外界事物不感兴趣,言语减少,不愿与人交往,不思饮食,严重者出现自杀观念或行为。 ②慢性疾病时的心理反应: 一是抑郁,多数心情抑郁沮丧,尤其是性格内向的病人容易产生这类心理反应。可产生悲观厌世的想法,甚至出现自杀观念或行为。 二是性格改变,如总是责怪别人、责怪医生未精心治疗,埋怨家庭未尽心照料等,故意挑剔和常因小事勃然大怒。他们对躯体方面的微小变化颇为敏感,常提出过高的治疗或照顾要求,因此导致医患关系及家庭内人际关系紧张或恶化。干预原则为积极的支持性心理治疗结合药物治疗,以最大程度减轻其痛苦,选用药物时应考虑疾病的性质、所引起的问题,以及病人的抑郁、焦虑症状。以癌症为例,如疼痛可用吗啡,抑郁用抗抑郁药,焦虑用抗焦虑药处理。 恋爱破裂 失恋可引起严重的痛苦和愤懑情绪,有的可能采取自杀行动,或者把爱变成恨,采取攻击行为,攻击恋爱对象或所谓的第三者。干预原则为与当事者充分交

谈,指出恋爱和感情不能勉强,也不值得殉情,而且肯定还有机会找到自己心爱的人。同样,对拟采取攻击行为的当事者,应防止其攻击行为。指出这种行为的犯罪性质并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因此既要防止当事者自杀,也要阻止其鲁莽攻击行为。一般持续时间不长,给予适当的帮助和劝告可使当事者顺利渡过危机期,危机期过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当事者可能认为对世界上的女人(或男人)都不可信,产生很坏的信念,但这不会严重影响其生活,而且随着时间的迁延会逐渐淡化。 婚姻障碍 夫妻的感情破裂,结局多是离婚,如果双方都能接受,不会引起危机,否则可能引起危机。 ①夫妻间暂时纠纷,如受当时情绪的影响使矛盾激化时,可能引发冲动行为,甚至凶杀。干预原则为暂时分居,等待双方冷静思考并接受适当的心理辅导后,帮助解决问题,防止以后类似问题的重演。 ②夫妻间长期纠纷,其原因包括彼此不信任、一方有外遇、受虐待、财产或经济纠纷等。这可以使双方(尤其是女方)产生头痛、失眠、食欲和体重下降、疲乏、心烦、情绪低落等,严重者出现自杀企图或行为。干预原则为尽量调解双方矛盾,否则离婚是必然结局。对有自杀企图者应预防自杀,可给予适当药物改善睡眠、焦虑和抑郁情绪。 悲伤反应 与死者关系越密切的人,产生的悲伤反应也就越严重。亲人如果是猝死或是意外死亡,如突然死于交通事故或自然灾害,引起的悲伤反应最重。 ①急性反应:在听噩耗后陷于极度痛苦。严重者情感麻木或昏厥,也可出现呼吸困难或窒息感,或痛不欲生呼天抢地地哭叫,或者处于极度的激动状态。干预原则为将昏厥者立即置于平卧位,如血压持续偏低,应静脉补液。处于情感麻木或严重激动不安者,应给予BZ使其进入睡眠。当居丧者醒后,应表示同情,营造支持性气氛,让居丧者采取符合逻辑的步骤,逐步减轻悲伤。

老年人心理护理干预论文(共2篇)

老年人心理护理干预论文(共2篇)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第1篇:提高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的措施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寿命的延长,老年人逐渐增多。现在我国已成为世界上人口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全国许多省市老年人(>60岁)超过总人口的10%。大量研究表明:老年人随着年龄增加引起一系列复杂的退行性变化,导致全身各系统的功能逐渐下降。老年期的心理变化伴随生理功能的减退而出现老化,产生很多不良的心理问题,导致心身疾病的发生。因此研究和分析老年人的心理特点及常见心理问题,釆取有效的心理护理措施,影响和改变老年人的不良心理状态和行为,促进其达到接受治疗和康复所需的最佳心态,对提高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生存质量显得尤为重要。 1老年人的心理特点 智力的变化 智力下降、反应迟钝,限定时间内加快学习速度比年轻人难,讲话变得缓慢,迟钝和啰嗦。 记忆力的变化

有意识记忆为主,无意识记忆为辅,远期记忆较好、回忆准确,但经常卡壳;近期记忆、机械记忆不如年轻人;速度记忆衰退。 思维的变化 思维的强度、速度和灵活性,不如中青年时期;思维易受打乱,缺乏连贯性,出现思维奔逸或逻辑障碍。 2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原因分析 焦虑 内心体验是害怕,如提心吊胆,忐忑不安,甚至极端惊恐或恐怖,表现为坐立不安,来回走动,甚至奔跑喊叫,也可表现为不自主的震颤或发抖。焦虑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体弱多病,行动不便,力不从心 老年人多有慢性疾病,病情较复杂,由于对自身疾病及治疗缺乏认识,普遍存在焦虑心理,少数病人甚至有恐惧心理,主要表现为:愁眉不展,心事重重,沉默少语或多语、多疑,以致食欲减退,睡眠差。 疑病性神经症 老年疑病症就是以怀疑自己患病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神经性的人格障碍。老年疑病症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缓解和治疗,在心理上就有可能从怀疑自己有病发展

护理学心理学笔试答案

《护理心理学》课程复习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 1.护理心理学的主要研究任务是 [ D] A.研究心理行为的物理学基础 B.研究心理行为的化学基础 C.研究心理行为的物理化学基础 D.研究心理行为的生物学和社会学基础 E.研究心理行为的人类学基础 2.心理过程指的是以下过程 [ B ] A.感觉、知觉、记忆、理想、思维、情感意志等 B.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情感意志等 C.感觉、知觉、记忆、想象、能力、情感意志等 D.感觉、知觉、动机、想象、思维、情感意志等 E.记忆、想象、兴趣、能力、思维、情感意志等 3.按照现代心理学界的标准,四项基本情绪是 [ D ] A.忧虑、快乐、悲哀和愤怒 B.忧虑、快乐、悲哀和恐惧 C.忧虑、快乐、恐惧和愤怒 D.快乐、悲哀、恐惧和愤怒 E.以上都不对 4.在GAS模式中,机体出现各种复杂的神经生理变化,动员全身的资源抗拒应激源,此期为 [ B ] A.警觉反应期 B.抵抗期 C.衰竭期 D.稳定期 E.激发期 5.下列哪项不是标准化心理测验的基本特征? [ C ] A.标准程序 B.常模 C.大样本 D.信度 E.效度 6.某儿童按照临床记忆量表换算出的记忆商(MQ)是 125,表示该儿童记忆 [ A ] A.优秀 B.很优秀 C.中上 D.中等 E.中下 7.下列不属于护士实施心理护理职责的选项是 [ C ] A.心理护理与心理干预 B.心理护理和行为指导 C.独立开展心理治疗和行为矫正 D.心理健康教育 E.心理护理和干预效果 8.音乐疗法主要适用于 [ A ] A.心身疾病 B.精神疾病 C.感染性疾病 D.各种外伤 E.以上均不是 9.急危重症病人初入院的1-2天,最典型的心理特点是 [ A ] A.焦虑、恐惧 B.否认 C.孤独、愤怒 D.依赖 E.自我形象紊乱 10.认为个体特异的潜意识决定其特异的心理冲突,从而引起特定的心身疾病,该理论为 [ B ] A.心理生物学理论 B.心理动力理论 C.学习理论 D.行为主义理论 E.认知理论 11.某医院要了解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一般采取 [ C ] A.观察法 B.访谈法 C.问卷法 D.实验法 E.以上均不是 12.在记忆过程中不包括的环节为 [ A ] A.验证 B.保持 C.回忆 D.识记 E.再认 13.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护士的人际能力及其 [ D ] A.权威性 B.主动性 C.变通性 D.主导性 E.灵活性 14.应激行为反应所涉及到的方面不包括 [ D ] A.放松 B.与他人交流思想和感情 C.寻求信息 D.恐惧 E.逃避 15.在标准化心理测验中是否测查到所要测查内容的技术指标是 [ A ] A.效度 B.精确度 C.信度 D.灵敏度 E.标准度 16.抑郁严重度指数为 0.68,其抑郁程度属于 [ C ] A.正常 B.轻度抑郁 C.中度抑郁 D.重度抑郁 E.极重度抑郁 17.某神志清醒、正接受紧急救治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目睹医护人员镇定自若的神情和井然有序的救治,依然圆睁双目、焦躁不安。此时该病人的 最主要情绪反应可能是 [ D ] A.过度焦虑 B.严重抑郁 C.高度紧张 D.极度恐慌 E.创伤应激综合征 18.行为矫正的基本方法包括 [ E] A.强化 B.消退 C.示范 D.塑造 E.以上均是

元认识心理干预技术

1.什么是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 “元”康熙字典[爾雅·釋詁]解释道:元,始也。元认知字面理解是对认知的认知。20世纪7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弗拉维尔给元认知下了定义:元认知是一个人所具有的关于自己思维活动和学习活动的认知和监控。在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正式提出以前,人们对元认知的概念局限于此。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创始人金洪源教授打破了对这一概念理解的局限,将元认知定义为:个体对整体心理活动过程的反思认知和调控。这当中的“整体心理活动”不仅包括认知活动,还包括情绪情感、人格以及潜意识等内容。认知心理学家没有提及元认知对情绪情感及潜意识的认知,不是说人类的元认知不可以或不能对情绪情感和潜意识进行认知,而是由于认知心理学家研究任务目标和条件的限制(认知心理学实在模拟研究电子计算机的信息输入、储存提取和加工过程中,形成的以研究人类的智力为主要对象的心理学分支),决定了他们只能回答元认知能够对自身的认知进行认知和调控。 基于对元认知概念进行全新的阐释形成的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也称元认知干预技术或CEI技术)是指通过心理辅导干预,使人们对自身的潜意识心理活动进行有效地自我觉知、反思、监督、调控,以解除心理困扰和发挥潜能的心理干预操作程序及其理论体系。这里的元认知一词译自英文的“Meta-Cognition”。“元认知心理干预”即自己站在高于自身心理活 动之上进行反审认知、监督调控,以更好地实施高效心理治疗、人格修正和促进学习潜能开发等。 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这是一个系统的技术,不好解释和定义,但可以从金老师在08年心理学名师讲座的首讲中的概括中可以看出:几乎所有的心理问题、天才学习生学习状态、灵感状态都是潜意识心理活动状态;几乎所有的潜意识心理活动状态都是以条件性情绪反应为核心因素的;而条件性情绪反应是易建立也是易消除的,因此所有的心理问题都是可以治愈的。从这句话中可以得出: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干预人的以条件性情绪反应为主的潜意识心理活动状态,从而塑造积极的心理状态(认知、情绪、人格)。而干预的过程中所运用的一些概念、原理和方法是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团队重新解释和对前人经验的继续加工所得出的,在临床治疗中起到高效不复发的作用。这个体系我们称为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 这一技术体系研发至今已有20余年历史,应用于临床心理治疗效果明显,经住了实践的检验!现这一技术体系在国内已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受到社会各界一致好评!

人工流产的心理护理干预

人工流产的心理护理干预 发表时间:2011-07-19T17:04:31.920Z 来源:《求医问药》2011年第3期供稿作者:闫丽[导读] 人工流产手术是避孕失败而要终止妊娠,或由于某些原因不适合继续妊娠的一种有效的补救方法。闫丽(河南省鹤壁市淇县人民医院妇产科河南鹤壁456750)【摘要】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在人工流产护理中的作用。方法:选取门诊中103例妊娠5~10周时要求终止妊娠的健康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 干预组51例,对照组52例,干预组在术前术中进行心理干预,对照组不接受心理干预。结果:人工流产综合反应发生率干预组显著比对照组低(P<0.05);疼痛程度也明显轻于对照组。结论:心理干预能降低人工流产综合症的发生率,减轻患者疼痛,说明心理干预能有效减轻患者痛苦,是一种有效的干预方法。 【关键词】人工流产;心理干预;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2523(2011)03-0080-01 人工流产手术是避孕失败而要终止妊娠,或由于某些原因不适合继续妊娠的一种有效的补救方法。由于患者的心理紧张、恐惧和手术时的刺激而出现的面色苍白、出冷汗、呕吐、头晕、胸闷、血压下降和心动过缓等临床现象,称为人流综合症。有资料显示患者在手术前有情绪障碍,术后容易发生并发症[1]。因此研究综合心理干预,减轻临床患者痛苦是十分必要的。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9年4月到2009年11月间接受过人工流产手术的妇女103例,年龄20~37岁之间,孕5~10周,初产孕妇78例,占75.7%,经产孕妇25例,占24.3%,均符合人工流产手术条件。并对这103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51例,对照组52例,两组年龄、孕产次数、孕周检验无显著差异性。 1.2 方法干预组术前、术中、术后进行综合心理干预;对照组只进行常规护理。 1.2.1 术前干预心理干预是由经过专职培训的人员来完成:①运用心理学知识了解患者心理活动,进行心理干预,包括手术过程介绍、手术过程中的安全性和手术中的正常反应,来消除患者的恐惧、紧张心理,稳定患者的情绪,尽量做到使患者能有意识的缓解控制自己的情绪。②给患者讲解情绪在病症治疗中的作用,给患者看一些过往人流的体会感受资料,使其保持积极的情绪。③对于情绪波动的孕妇进行呼吸放松训练:让孕妇保持坐姿,闭目,双手自然交叠放于胸前,深吸气慢呼气,连续数次,使其肌肉自然放松并配予放松的音乐。 1.2.2 术中干预术中干预为整个心理护理的关键,当患者进入人流室看到一些专用器械,在特定的环境下,没有亲人的陪护,失去依赖会更加紧张,因此术中干预更为关键,由合作者完成:①用鼓励和关心体贴的语言开导受术者,减轻受术者紧张情绪,获得心理支持。②采用音乐疗法,给予术中的孕妇播放轻松缓慢的音乐,并告知耐心听,使全身放松,手术很快就会好,减轻受术者的紧张情绪,减轻疼痛。 1.2.3 术后干预护理患者到观察床,让其休息半个小时,期间对术后可能发生的不适给予解释,答疑患者不明白的问题,并告知术后的应注意事项,如术后出现腹痛、发热,伴有流血量多或持续7天以上,应及时到医院检查就诊。 2干预效果评价及结果 2.1 效果评价 2.1.1人工流产综合症临床观察干预组与对照组在术前、术中术后测得血压、脉搏和观察有无恶心、呕吐、胸闷、面色苍白、出冷汗、心率变化等症状,根据人工流产综合症诊断标准[2]分类做出判断:①术中Bp降至80/50mg一下,或收缩压下降20mg以上;②术中或术后心率<60次/min,或心率下降超过20次/min,并伴有上述症状3项以上者。见下表1. 表1干预组与对照组人工流产综合反应比较 注: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 2.1.2 疼痛程度两组病人疼痛程度,按疼痛评定采取四分法,分为:0(无痛)、Ⅰ(轻度)、Ⅱ(中度)、Ⅲ(重度),通过对照比较干预组重度疼痛的为5例占9.8%,对照组为17例占32.7%,干预组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 2.2 结果人工流产综合症反应比较,对照组比干预组明显偏高,且具有显著性差异;对照组疼痛更明显。 3 讨论 3.1 心理干预在人工流产中的应用可以降低综合症的发生率通过人工流产手术前后的心理护理,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消除她们的恐惧心理,从而有效降低人工流产综合症的发生率。 子宫受盆腔神经支配,包括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和感觉神经。人工流产手术时对宫颈牵拉、扩张、吸宫或刮匙对子宫壁刺激和子宫的自身强烈收缩,可导致患者躯体上的疼痛和增加心理上的恐惧,引起神经紧张,产生心率下降、血压下降、面色苍白、恶心等一系列综合症。 从研究中发现心理干预的人工流产综合症发生率为11.8%,明显低于对照组,降低了人工流产综合症的发生率。 3.2 心理干预在人工流产中应用可以明显减轻患者流产术中疼痛程度由于组织损伤刺激引起疼痛并伴有心理和情绪的变化,这种疼痛不仅与患者生理上的变化有关,还与经验、情绪、认知、注意力等社会心理因素有关。患者的焦虑会使痛阈下降,加重疼痛又使患者更加焦虑、增加恐惧心理,形成恶性循环。而从研究中显示由于实施了心理护理,干预组重度疼痛为9.8%,较对照组低,明显减轻了患者的疼痛。由此可见,准确分析患者的心理状态,加强对她们的心理护理干预,可明显减少人工流产综合症和患者的痛苦[3]。参考文献 [1]李心天.医学心理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8:328. [2]曹泽毅.中华妇女科学(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2577—2578. [3]王艳.人工流产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学刊,2004,3:46

早期先兆流产患者的心理问题分析及其护理干预

早期先兆流产患者的心理问题分析及其护理干预 [摘要] 目的探讨早期先兆流产患者的心理问题及具体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自2013年12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早期先兆流产患者140例,将其随机分成两组,每组70例,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均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护理工作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患者心理问题的发生率为4.2%。对照组患者心理问题的发生率为32.8%。观察组52例患者正常分娩,18例患者终止妊娠,观察组患者保胎成功率为74.3%。对照组40例患者正常分娩,30例患者终止妊娠,对照组患者保胎成功率为57.1%。观察组保胎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的保胎成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为100%。对照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为85.7%。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于早期先兆流产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显著的提高护理的效果,进一步提高保胎成功率,确保患者胎儿的安全。 [关键词] 早期先兆流产;心理问题;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 R473.7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5)11-90-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psychological problems of patients with early threatened abortion and specific measures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Methods 140 patients with early threatened abortion which were admit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2013 December to 2014 October were randomly allocated to an observation group and a control group,with 70 patients in each.The psychological problems of patients in two groups were analyzed,all of the patients were performed conventional nursing,but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given additional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he basis of this.nursing effects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ere observed with the completion of nursing. 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psychological problems of th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4.2%,while that was 32.8% in the control group.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ith 52 patients of normal delivery and 18 patients of termination of pregnancy,the success rate of keeping pregnant was 74.3%,while in the control group with 40 patients of normal delivery and 30 patients of termination of pregnancy,the success rate was 57.1%.The success rate of keeping pregnan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心理危机干预学习心得体会

心理危机干预学习心得体会 本次学习的收获: 1、通过这次在四川省第四人民医院学习,我学习了一些常用的心理危机干预理论及技术,学到了更为详实的干预知识与技巧,增强了对危机干预的计划筹备,对日后工作实务特别是个案工作有较大帮助。 2、初步了解了心理危机干预理论、评估和筛选技术,学习了简单的干预技术,了解了“简快重建法”、危机干预方案的制定。 3、今天学习过程中、,了解了心理危机的特征、影响以及如何介入、处理技巧等,收获最大在于对应急事件发生后和心理创伤者使用保险箱技术,心理危机干预的目的到底是什么等。 4、第一次系统的接受这样的学习,很有收获,同时也知道了一些具体的方法技巧,让我非常深刻地理解了这些理论方法,总之,这样的培训系统,完整,很好。 我认为在讲座中这些方面做得比较好 1、讲座方式比较合理,并贯穿有模拟练习,增强了讲座效果,实操和小组讨论能让学员得到锻炼 2、理论与实务相结合,新知识的讯息,如简快重建法,讲课与互动良好结合,小组演练,探索讨论,现场气氛调动比较好 3、完整、系统、清晰、有条理,互动,注重重点,有具体技巧练习,切身感受印象深刻,提问,现场热烈,也能得到满意的回答,很信服。 4、时间安排较合理,开讲者平易近人、语言风趣,能很好的解释社工所提出的问题,与社工的互动较多,能够很好的根据社工知识结构来讲解。 5、对演练过后社工过的疑惑给予及时的解答和互动,很好的调动了社工参与的积极性 最后,诚挚的感谢部门同事和领导在工作中对我的帮助和关心,非常感谢医院和科室领导给了我这样的机会,我将会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加努力、不断提升自身专业能力,踏踏实实工作,为医院的明天做出自己更大的贡献。 2016-3-12

心理护理干预对双相情感障碍治疗的影响分析

心理护理干预对双相情感障碍治疗的影响分析 发表时间:2018-10-09T14:05:49.290Z 来源:《心理医生》2018年9月26期作者:黄翔 [导读] 在治疗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中,使用心理护理干预具有显著的效果,明显减轻患者的抑郁、焦虑精神状态。 (安徽医科大学合肥口腔临床学院安徽合肥 230071) 【摘要】目的:对治疗双相情感障碍应用心理护理干预的实际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7年11月间社区定期随访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共168例作为研究分析对象,使用随机数字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将两组患者进行护理之后的抑郁评分、焦虑评分以及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在抑郁评分以及焦虑评分方面,护理前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治疗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中,使用心理护理干预具有显著的效果,明显减轻患者的抑郁、焦虑精神状态,同时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在临床护理中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心理护理干预;双相情感障碍;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6-0157-02 在临床上双相情感障碍属于精神性疾病,患者在临床上的主要表现为情感障碍,同时在发病的过程中会出现行为、思维的障碍,比较容易反复发作,表现为抑郁、躁狂的混合发作或者交替发作,对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极大的影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1]。本文中对治疗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应用心理护理干预的实际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旨在寻找更好的治疗方式,现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选择2015年6月—2017年11月间社区定期随访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共168例作为研究分析对象,使用随机数字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84例,男41例,女43例,年龄(21~55)岁,平均年龄(37.68±3.62)岁,对照组84例,男42例,女42例,年龄(22~56)岁,平均年龄(38.24±3.50)岁,所有患者均有知情权,并签订知情同意书,所有患者经过临床诊断均为双相情感障碍,将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进行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方式,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密切观察,保证病房的安静、舒适、指导患者用药等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具体方式如下,(1)患者入院之后,护理人员积极接待患者以及其家属,通过社会、生理、心理等方面了解患者的病情,为患者制定出具有个性化的护理方式;(2)在患者住院期间对其进行心理护理,了解并尽可能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护理人员多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以正能量、乐观的心态影响患者,同时叮嘱患者家属参与到护理过程中,给予患者更多的关爱,帮助其建立成功治疗的信心;(3)通过家庭讲座、联谊会的方式,使得患者之间能够分享各自的经验,进而促进患者建立起良好的社会关系;(4)患者出院前对其进行相关健康教育,将出院后需要注意的事项告知患者,同时叮嘱家属为其制造良好的家庭环境以及氛围[2]。 1.3 观察指标 将两组患者进行护理之后的抑郁评分、焦虑评分以及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使用抑郁自评量表对患者抑郁程度进行评估,分值在50~60分之间,表示轻度抑郁;分值在60~70分之间,表示中度抑郁;分值在70分以上,表示重度抑郁;使用焦虑自评量表对患者焦虑程度进行评估,分值在50~60分之间,表示轻度焦虑;分值在60~70分之间,表示中度焦虑;分值在70分以上,表示重度焦虑;使用本院自制问卷调查表对患者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分为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三种[3]。 1.4 统计方法 将本研究结果数据纳入SPSS19.0统计学软件中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χ2)以(%)率表示,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以平均数±标准差表示(x-±s),若(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抑郁、焦虑情况 在抑郁评分以及焦虑评分方面,护理前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3.讨论 在临床上,双相情感障碍又被称之为躁狂抑郁症,是一种患者情感异常低落或者异常高涨的精神障碍疾病,目前对该病的具体病因还不甚清楚,患者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抑郁状态或者躁狂状态,同时存在反复、间歇发作,分为可缓解性以及周期性,患者在间歇期的精神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