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苹果与唯冠商标之争

苹果与唯冠商标之争

苹果与唯冠商标之争

苹果与唯冠商标之争

iPad商标权案苹果告唯冠终审开庭全记录

庭审已经开始。上诉人:苹果公司和IP申请发展有限公司,委托代理人:矫鸿彬,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律师。被上诉人:唯冠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委托代理人:肖才元,广东广和律师事务所律师,谢湘辉,国浩律师集团(深圳)事务所律师。 审判长:现在开庭。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庭今天在这里公开审理上诉人苹果公司、IP公司诉被上诉人唯冠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商标权权属纠纷上诉案。现在核对双方当事人及代理人情况。审判长宣布双方出庭人员符合法律规定,可以参加诉讼活动。上诉人和被上诉人对本案合议庭成员及书记员不申请 回避。 审判长:上诉人是否有证人出庭作证?上诉人:有。审判长:是否到庭?上诉人:到庭。证人未在审判庭内,在外等候。 审判长:由于本次庭审是二审开庭,对于一审已经查 明的事实,不再进行审理。 上诉人认为:本案的纠纷其实是源自再简单不过的事实,被上诉人收到了不当利益的驱动,唯冠的行为带有财务利益驱动的阴谋味道。由于被上诉人拒绝履行合同,使得涉案商标在中国的转让无法进行,上诉人

请求IPAD在中国的注册商标归上诉人所有。但是一身判决出乎意料,是错误的。 上诉人(苹果):第一,一审判决错误的认为涉案合同只能约束台湾唯冠,不能约束深圳唯冠。实际上,唯冠公司在交易的不同阶段做了不同处理,在初期由英国唯冠参加,后期由深圳唯冠进行,尤其是在谈判最关键的阶段,深圳唯冠与我方发生了近80封电子邮件往来。深圳唯冠的参与是不可或缺的。 上诉人(苹果):一审判决错误认为参与的所有人不能代表深圳唯冠,首先,杨荣山至少同时具有深圳唯冠法定代表人,董事长台湾唯冠唯冠负责人,唯冠集团的董事长,总负责人三重身份。一审凭什么说杨荣 山只代表台湾唯冠? 上诉人(苹果):麦世宏也具有三重身份,不仅是深圳唯冠的职员,而且同时担任该公司和台湾唯冠的法务部负责人。再次,本案的HUI YUAN,一审判决查无此人,实际上他是深圳唯冠法务部的成员,本案的交易恰恰是通过袁辉的参与完成的。杨荣山、麦世宏、袁辉均无法撇开和深圳唯冠的关系。 上诉人(苹果):一审认为台湾唯冠没有权利处分深圳唯冠的商标,因此对深圳唯冠不具有约束力是错误

ipad商标案及法律争议

IPAD商标案及法律争议 IPAD案件对于整个业界影响极大。美国苹果公司作为行业巨头,在IPAD商标被唯冠公司注册的情况下,与唯冠集团进行了关于IPAD商标的交易。交易涉及全球各个国家的IPAD 商标权。交易已经完成,苹果方以3.5万英镑的价格买入了唯冠的IPAD商标。但是为什么唯冠又提起了苹果的侵权诉讼,最终苹果方以和解方式赔偿了唯冠6千万美金。那么IPAD 商标案究竟如何? 2000年,唯冠国际旗下唯冠台北公司在多个国家与地区分别注册了IPAD商标。 2001年,唯冠国际旗下唯冠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在中国内地注册了IPAD商标的两种类别。 2009年,唯冠台北将IPAD全球商标以3.5万英镑价格转让给苹果(IP公司)。 深圳唯冠表示中国国内的两项IPAD商标并非台湾唯冠所有,台湾唯冠无权将苹果商标转让给苹果方。苹果将深圳唯冠告上法庭。苹果一方诉称:2009年12月23日,唯冠国际主席杨荣山授权麦世宏签订了相关协议,将10个商标的全部权益转让给英国IP公司,其中包括中国内地的商标转让协议。苹果方请求法院判令注册号1530557“iPad”、注册号1682310“iPad”商标专用权归原告所有。 2010年4月19日,深圳中院受理该案。同年12月,深圳中院做出一审判决:驳回苹果公司及IP公司的诉讼请求。一审判决认为:原告通过商业方式获取他人商标,应负有严格的注意义务。依照我国法律,商标权的转让,要与商标权利人订立商标转让合同,并且办理必要的商标转让手续商标权转让才生效。中国国内两项IPAD商标没有经过必要的行政转让手续,所以没有发生商标转让行为。商标转让合同系原告IP公司与唯冠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与被告之间的表见代理不成立。综上,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2011年12月,唯冠公司代理律师肖才元表示,唯冠在广东地区对苹果授权经销商提起诉讼,要求苹果经销商停止侵权——停止使用IPAD商标。深圳市福田区人民法院、惠州市中院已分别受理案件。 2012年2月10日。深圳唯冠公司起诉美国苹果公司IPAD商标侵权案一审宣判:苹果公司败诉,法院颁布苹果IPAD2禁售令。 2012年2月29日,苹果与深圳唯冠关于IPAD商标权权属纠纷案在广东高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 2012年3月末,苹果CEO蒂姆·库克低调访华。5月末,媒体报道蒂姆·库克因不明原因自愿放弃7500万美元分红。 2012年7月27日,原属深圳唯冠的两个IPAD商标正式转让到了苹果名下。 最终,这场纠缠了两年多的商标权诉讼以双方和解的方式,苹果公司最终支付给唯冠公1法律咨询:4 0 0 6 --- 2 4 5 --- 3 4 5

唯冠与苹果商标权纠纷案

一个是全球最具品牌的电子巨头,一个是负债累累、即将破产的濒危企业。当骄傲的巨头遇上亡命的“陌路狂徒”,这场“iPad”商标抢夺战就变得精彩纷呈、结局难料,它们之间到底有着怎样的利益博弈?就让我们来一探究竟。 唯冠深陷“案中案” “iPad”之争波澜再起 IPad——苹果公司推出的平板电脑,是近几年电子产品市场上的新宠,占据了中国大陆平板电脑市场70%以上的销售份额,也是苹果公司最受欢迎的产品之一。近期,苹果和唯冠之间ipad商标纠纷又让iPad热度再升。 在这场由商标权引发的纠纷背后,隐藏着巨大的利益博弈。苹果用iPad商标向中国人展示了其领先世界的科技与创意,而中国人也将对苹果产品的信赖与认可寄托在“iPad”中。然而很少有人知道,iPad商标最初不是苹果的,而是由香港唯冠国际注册的。在2009年,苹果通过英国的IP公司用3.5万英镑购得台北唯冠的iPad全球商标。但大陆iPad商标的所有权在深圳唯冠手中,而台湾唯冠与深圳唯冠同为香港唯冠国际的子公司,并无隶属关系。为了取得中国内地的ipad商标专用权,2011年4月,苹果公司向深圳中院提起诉讼,状告唯冠,请求获得中国内地的ipad商标专用权。 由于受全球金融危机的重创,此时的唯冠已负债累累,濒临破产。其大部分资产已作为抵押被银行冻结,因其无力偿还台湾富邦债务,被富邦告上法庭并提起破产申请。为了摆脱危机、挽救企业,唯冠将

目光投向了价值巨大的“iPad”商标,迅速通过司法、行政、海关等多种手段全面展开对苹果的攻势。 一审中唯冠以压倒式优势获胜。这个商标权纠纷案堪称经典,我们无从考量,更无法预知结果,但是苹果与唯冠之间的“iPad”商标权之争折射出商标博弈利益主体的多元化,令人深思。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贸易发展带来了跨法域的商标保护新问题,而中国市场的商标权纠纷尤为突出。 中国品牌研究院调研结果显示,早在十几年前中国知名商标就已经开始在国外遭遇抢注,如“同仁堂”商标、天津著名品牌“狗不理”包子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先后被在国外的经销商抢注。近年来中国知名企业商标被海外经销商抢注呈上升趋势,如“志高”“玉林”“牡丹”等商标都纷纷遭遇国外抢注。有关数据显示,近年来国内有15%的知名商标在国外被抢注,每年的抢注案件都超过100起,总数达到2000多起。许多知名企业因品牌保护不力,出现商标在境外被抢注现象,造成每年约10亿元的无形资产流失。 众所周知,商标权保护最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法律保护。由于我国市场经济起步晚,产业结构不够完善,不仅缺乏知识产权保护经验,而且没有完善的商标权法律体系,中国企业在商标案中往往胜少败多,这让中国的跨国企业吃尽了苦头。 我国当前商标法采用注册制原则,仅注册商标能获得商标专用权的完全保护,而对未注册商标保护十分有限。这就造成恶意抢注以及间接抢注等侵权行为。在2000年,考虑到未注册商标权利人的正当权

品牌概念

品牌 广义的品牌”是具有经济价值的无形资产,用抽象化的、特有的、能识别的心智概念来表现其差异性,从而在人们的意识当中占据一定位置的综合反映。 狭义的品牌”是一种拥有对内对外两面性的标准”或规则”,是通过对理念、行为、视觉、 听觉四方面进行标准化、规则化,使之具备特有性、价值性、长期性、认知性的一种识别系统总称。这套系统我们也称之为CIS (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 )体系。[1] 现代营销学之父科特勒在《市场营销学》中的定义,品牌是销售者向购买者长期提供的一组特定的特点、利益和服务。 品牌是给拥有者带来溢价、产生增值的一种无形的资产,它的载体是用于和其他竞争者的产品或劳务相区分的名称、术语、象征、记号或者设计及其组合,增值的源泉来自于消费 者心智中形成的关于其载体的印象。 品牌承载的更多是一部分人对其产品以及服务的认可,是一种品牌商与顾客购买行为间相互磨合衍生出的产物。 定义 品牌简单地讲是指消费者对产品及产品系列的认知程度。 品牌是人们对一个企业及其产品、售后服务、文化价值的一种评价和认知,是一种信任。品牌已是一种商品综合品质的体现和代表,当人们想到某一品牌的同时总会和时尚、文化、价值联想到一起,企业在创品牌时不断地创造时尚,培育文化,随着企业的做强做大,不断从低附加值转向高附加值升级,向产品开发优势、产品质量优势、文化创新优势的高层次转 变。当品牌文化被市场认可并接受后,品牌才产生其市场价值。 品牌是制造商或经销商加在商品上的标志。它由名称、名词、符号、象征、设计或它们的组合构成。一般包括两个部分:品牌名称和品牌标志。 1.一般意义上的定义:品牌是一个名称、名词、符号或设计,或者是它们的组合,其目 的是识别某个销售者或某群销售者的产品或劳务,并使之同竞争对手的产品和劳务区别开 来。(市场营销专家菲利普科特勒博士) 2.作为品牌战略开发的定义:品牌是通过以上这些要素及一系列市场活动而表现出来的 结果所形成的一种形象认知度,感觉,品质认知,以及通过这些而表现出来的客户忠诚度,总体来讲它属于一种无形资产。所以这时候品牌是作为一种无形资产出现的。(理论来源:

苹果与唯冠的ipad商标之争

唯冠苹果iPad商标之争始末 2000年:唯冠台北公司注册iPad电脑等多种电子产品的欧洲与世界其他各地的商标。之后唯冠科技(深圳)公司先后申请注册了两项iPad中国商标。 2009年12月:IP发展与台湾唯冠签署商标转让协议,以3.5万英镑转让10个iPad 商标。而深圳唯冠(微博)表示,iPad的中国内地商标权并没有包含在此转让中。 2010年2月:IP发展公司又以10英镑的价格将上述10个iPad商标转让给苹果公司。 2010年4月:深圳市中级法院受理苹果诉唯冠商标权权属纠纷案。经过三次开庭审理,苹果一审败诉,赔偿和商标要求被驳回。2012年1月苹果向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2012年2月:唯冠科技在上海向法院提出申请,要求对苹果iPad执行禁售令。上海法院驳回唯冠要求苹果停售iPad申请。 2012年3月:苹果iPad3将发布前夕,深圳唯冠对苹果发起实质性的“阻击”行动,唯冠向海关提交相关资料,申请海关备案扣压苹果iPad系列产品。 2012年7月:苹果公司同意向深圳唯冠公司支付6000万美元就关于iPad商标权一案达成和解。 2012年5月:美国加州高级法院驳回唯冠对苹果iPad商标权诉讼。 市中院一审判苹果败诉 美国苹果公司、IP发展公司与深圳唯冠公司的iPad商标权属纠纷,于2010年5月正式诉诸深圳市中级法院。 该院一审认为,订立转让合同的台湾唯冠公司无法代表深圳唯冠公司,苹果公司也无法提供证据证明上述表见代理成立,并以此为由驳回IP发展公司、苹果公司的诉讼请求。 后两公司不服向广东省高院提起上诉。 二审双方以6000万美元达成调解 广东高院于今年2月29日公开开庭审理了此案,双方都聘请国内较为知名的律师参与庭审,庭审辩论十分激烈。 庭后,承办案件的合议庭经过认真严谨的分析合议认为,为使纠纷双方利益最大化,调解是最佳选择。据了解,深圳唯冠公司目前已负债累累,其债权人达到数百人,其最大的财产估值主要集中在iPad商标的价值上。诉讼前,涉案的iPad商标已被数个银行申请轮候查封。一旦该商标价值发生贬损的话,将会导致债权人更大损失。 为此,广东高院法官充分听取苹果公司、唯冠公司的代表意见,并创造条件让双方充分交换意见,最大限度地满足双方当事人的合理诉求。因均有调解意愿,双方确认以6000万美元一揽子解决有关iPad商标权属纠纷,并签署了调解协议。 抓住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记者从深圳沙头角保税区公布的资料中看到,唯冠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是唯冠集团最大最核心的研发生产基地,公司于1991年落户深圳,1994年进驻沙头角保税区,拥有员工5000多人,是深圳高新技术企业及中国外贸出口百强之一。 然而据唯冠公告显示,目前其流动负债净额达28.7亿元,38亿元贷款逾期未偿还,对中国银行(3.93,-0.10,-2.48%)等8家银行的负债大约为1.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1.45亿元。可以说,深圳唯冠公司目前已负债累累,其最大的财产估值主要集中在iPad商标的价值上,和苹果的诉讼,成为深圳唯冠救命的最后一根稻草。 业内人士: 苹果为iPad进入中国大陆市场扫清障碍 此前,苹果new iPad已经先后通过了国内3C认证及国内电信入网许可。这次和解一旦生效,意味着苹果公司与深圳唯冠公司iPad商标权属纠纷案彻底解决,“国行”的new iPad

浅谈苹果公司与深圳唯冠公司IPAD商标之争

浅谈苹果公司与深圳唯冠公司IPAD商标之争 10工商管理 10100920106 曹光宇 摘要:据最新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IPAD商标案目前已经进入了法院主持下的调解程序,双方均表示出了和解意愿。此前,苹果公司与深圳唯冠的“IPAD”商标之争激烈上演,历时一年多的诉讼以苹果的失败告终。本文简单分析这场商战苹果败诉的原因及其对企业产品运营管理和知识产权保护的启示。 关键字:苹果公司深圳唯冠 IPAD商标商标专属权 一、案件背景: 根据本次事件涉及三个“唯冠”:在香港上市的“唯冠国际”(简称“香港唯冠”)、台湾的唯冠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台北唯冠”)以及唯冠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简称“深圳唯冠”)。 深圳唯冠是香港唯冠在中国大陆具有独立法人主体资格的子公司。早在2001年,深圳唯冠在中国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获得iPad文字商标和文字图形结合商标的商标专用权。2005年前后苹果公司策划相关产品进入欧洲市场之时,得知iPad商标归台湾唯冠所有,曾以撤销闲置不用等理由向英国商标局提出申请,希望获得iPad商标,但败诉。2009年底,台湾唯冠以3.5万英镑的对价向英国IP公司转让旗下的所有商标,包括“IPAD”商标。2010年2月,英国IP公司以10英镑为对价,将从台湾唯冠获得的所有商标转让给苹果公司。9月17日,苹果公司iPad产品挺进中国市场,认为深圳唯冠拒不履行其转让涉案商标的义务,2010年6月将深圳唯冠告上法庭,但最终宣告苹果败诉,二审结果仍然是苹果败诉。

二、支持唯冠胜诉的原因: 根据所学到的有限法律知识,以及文献资料查阅,支持唯冠胜诉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 第一,我国公司法的规定,经核准注册成立的公司,独立经营、独立承担法律后果,具有独立的法律人格。 虽然深圳唯冠与台湾唯冠存在一定的关联关系,但两者均作为唯冠国际的子公司,两者均具有独立的法人人格,独立处理公司一切事务,独立承担其行为的法律后果。深圳唯冠的经营行为不受台湾唯冠的干涉,台湾唯冠对外经营行为,对深圳唯冠不产生法律效果,台湾唯冠只能对拥有所有权的产权享有处分权。 第二,合同法的基本原则之一是,当事人不能通过合同对第三人创设权利义务。 2009年底,英国IP公司与台湾唯冠签署了商标转让协议,该协议的主体是英国IP公司与台湾唯冠,不论英国IP公司与台湾唯冠的协议内容如何,两者均不得对第三人深圳唯冠创设权利义务。协议中有关深圳唯冠的权利义务内容对深圳唯冠不具有法律效力。 第三,根据我国商标法的规定,我国采用先注册原则。 早在2001年,深圳唯冠已经获得“IPAD”商标的注册商标专有权。而苹果公司IPAD产品进入中国市场的时间远远晚于深圳唯冠获得“IPAD”商标的时间。虽然“IPAD”商标的知名度与苹果公司的杰出贡献不无关系,但这不能从法律角度改变“IPAD”商标的归属。 第四,商标具有地域性,超出核准注册的地域范围,将不受保护。 知识产权保护具有地域性,商标作为知识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具有地域性。几经转手,苹果公司获得了原归属于台湾唯冠的商标权,包括在其他地区的“I

品牌的概念

一、品牌得概念。 品牌就是市场营销发展到一定阶段得产物、品牌得基础就是产品,但品牌得核心竞争力却不就是产品。品牌之所以会有巨大威力,就是因为她与消费者建立了某种情感得联系、 二、构成品牌得要素 品牌就是一个复合概念,就是一个笼统得总名词。 (一)外显要素 品牌名称——品牌可用语言表达得,可读性得部分,就是形成品牌得第一步,就是建立品牌得基础,如“可口可乐”。 品牌标志——品牌中可识别、但不能用言语称谓得,包括符号、图案、色彩、字体。 (二)内显要素 品牌承诺-—品牌体现商品或服务个性与消费者认同感,象征生产经营者得信誉。品牌就是一种货真价实得标志,就是一种产品持续一致得保证。 可口可乐——新鲜 INTEL——高速处理器 宝洁——一直得好品质 品牌个性——品牌不同于商标,不仅就是一种符号,更就是一种个性、用人作比喻很容易使消费者接受品牌、 万宝路:阳刚、硬汉 品牌体验-—消费者得体验直接影响了品牌印象,特别就是第一次得消费体验若就是不好,则以后需要花费较大精力去改变消费者已经先入为主得观念,这种体验与售后服务也有关系。可口可乐:清凉,酷体验 戴尔:无条件上门服务 品牌文化——文化就是品牌之间最有力得连接、长久得品牌之所以存在就是植根于品牌之后得文化力量。 可口可乐:美国文化,乐观积极 茅台酒:国酒 三、品牌得分类 根据品牌知晓度得辐射区域分:当地品牌,,地区品牌,国内品牌,国际品牌 根据产品经营环节不同分:制造商品牌:长虹彩电、联想电脑 销售商品牌:耐克、沃尔玛、华润集团 根据产品得用途不同分:资本品品牌,日用品品牌,享乐品品牌 根据品牌与消费者得关系分:功能型品牌:海飞丝飘柔潘婷 个性型品牌:曼妮芬 开拓型品牌:瑞士手表斯沃琪 族群型品牌:可口可乐 四、品牌得定位 定位就是指公司设计出自己得产品与形象,从而在目标顾客心中确立与众不同得地位,定位要求企业能确定向目标顾客推销得差别数目及具体差别。 五、品牌得核心价值。 所谓“品牌核心价值”,就是指一个品牌承诺并兑现给消费者得最主要、最具差异性与持续性得理性价值、感性价值或象征性价值,它就是一个品牌最中心、最独一无二、最不具时间性得要素。 六、品牌个性 品牌个性就是产品或品牌特性得传播以及在此基础上消费者对这些特性得感知,就是品牌管

深圳唯冠与苹果公司ipad商标权纠纷案二审庭审实录

深圳唯冠与苹果公司ipad商标权纠纷案二审庭审 实录 上诉人:苹果公司和IP申请发展有限公司,委托代理人:矫鸿彬,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律师。被上诉人:唯冠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委托代理人:肖才元,广东广和律师事务所律师,谢湘辉,国浩律师集团(深圳)事务所律师。 审判长:现在开庭。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庭今天在这里公开审理上诉人苹果公司、IP公司诉被上诉人唯冠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商标权权属纠纷上诉案。现在核对双方当事人及代理人情况。审判长宣布双方出庭人员符合法律规定,可以参加诉讼活动。 上诉人和被上诉人对本案合议庭成员及书记员不申请回避。 审判长:上诉人是否有证人出庭作证?上诉人:有。审判长:是否到庭?上诉人:到庭。证人未在审判庭内,在外等候。 审判长:由于本次庭审是二审开庭,对于一审已经查明的事实,不再进行审理。 上诉人认为:本案的纠纷其实是源自再简单不过的事实,被上诉人收到了不当利益的驱动,唯冠的行为带有财务利益驱动的阴谋味道。由于被上诉人拒绝履行合同,使得涉案商标在中国的转让无法进行,上诉人请求IPAD在中国的注册商标归上诉人所有。但是一身判决出乎意料,是错误的。 上诉人(苹果):第一,一审判决错误的认为涉案合同只能约束台湾唯冠,不能约束深圳唯冠。实际上,唯冠公司在交易的不同阶段做了不同处理,在初期由英国唯冠参加,后期由深圳唯冠进行,尤其是在谈判最关键的阶段,深圳唯冠与我方发生了近80封电子邮件往来。深圳唯冠的参与是不可或缺的。 上诉人(苹果):一审判决错误认为参与的所有人不能代表深圳唯冠,首先,杨荣山至少同时具有深圳唯冠法定代表人,董事长台湾唯冠唯冠负责人,唯冠集团的董事长,总负责人三重身份。一审凭什么说杨荣山只代表台湾唯冠? 上诉人(苹果):麦世宏也具有三重身份,不仅是深圳唯冠的职员,而且同时担任该公司和台湾唯冠的法务部负责人。再次,本案的HUI YUAN,一审判决查无此人,实际上他是深圳唯冠法务部的成员,本案的交易恰恰是通过袁辉的参与完成的。杨荣山、麦世宏、袁辉均无法撇开和深圳唯冠的关系。 上诉人(苹果):一审认为台湾唯冠没有权利处分深圳唯冠的商标,因此对深圳唯冠不具有约束力是错误的。既然唯冠要卖的是涉及到多个国家、地区的商标,唯冠必然要以集团的形式来完成,台湾唯冠和深圳唯冠在人员职务安排、商标管理等都存在混同,怎么能说深圳唯冠没有授权呢?

关于品牌与商标的相关概念

关于品牌与商标的相关概念 一、品牌的概念及内涵 品牌(Brand)是一种识别标志、一种精神象征、一种价值理念,是品质优异的核心体现。品牌经营的基本战略类型主要包括单一品牌和多元化品牌战略等。 (一)、单一品牌经营战略 单一品牌经营战略就是指企业在其所生产经营的产品上冠以一个相同的品牌名称,企业用同一品牌传递企业统一的经营理念,进行市场竞争。在实践中,它有两种行之有效的操作方式: 一是采用企业名称作为品牌。如“诺基亚”。 二是另创一个与企业品牌相关联的产品品牌。如“脑白金”。(二)、多元化品牌经营战略 多元化品牌经营战略是指企业在共同的经营理念指导下,通过市场细分和市场定位,赋予不同细分市场的产品不同的品牌,并依一定的目标确立合理的品牌结构,进行合理的品牌组合,以便企业规范有序地参与市场竞争的品牌经营模式。 1.独立产品品牌组合架构。 这种方式要求企业在进行市场细分的基础上,赋予不同市场定位的每一种产品各自独立的品牌,最大限度地形成品牌的差异化和个性化,进而占领特定的细分市场。这种品牌构架在我国日化品、家电行业尤为常见。

例如,“宝洁”旗下由“海飞丝”、“飘柔”、“潘婷”、“沙宣”、“舒肤佳”“汰渍”、“碧浪”、“帮宝适”等日用品品牌共同组成;而“联合利华”旗下日用消费品品牌有力士、夏士莲、凡士林、中华、奥妙、和路雪、旁氏、老蔡、力顿、阳光、家乐、四季宝、好乐门、CK香水等;再如“通用”旗下则有“凯迪拉克”、“别克”、“奥斯摩比尔”、“雪佛莱”、“庞蒂克”等著名汽车品牌。 具体如下图所示: 2.分类品牌组合架构。 企业在对自己所经营的产品按照某一特征进行分类的基础上,分别给各类产品赋予不同的品牌,即向消费者给予一个具有相同能力水平或性质的产品大类以一个单独的名称和承诺。这样的组合方式,能有效地防范企业单一品牌经营模式因其覆盖的产品过多而可能导致的品牌定位模糊,弱化其竞争能力的缺点;还能有效地克服独立品牌组合因品牌过多而可能出现的宣传传播成本高,难于管理,难于形成合力的不足。它被广泛地采用于食品部门、化妆品、服饰、厨房用具、零配件和工业品上,不同类别指一个范围较宽的组别,包含数条产品线。

品牌的相关概念

2.1 品牌的相关概念 2.1.1 品牌的定义与内涵 中外理论界关于品牌的定义有很多种说法,不同的说法反映了对品牌理解的倾向性。以下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观点。 美国营销学会(AMA)对品牌的定义为:品牌是一种名称、术语、标记、符号或者设计,或是它们的组合运用,其目的是借以辨认某个销售者或某群销售者的产品或服务,并使之同竞争对手的产品和服务区别开来。[1]这一定义强调品牌的标识、区别功能,例如人们看到汽车上的宝马的标志就知道这是宝马汽车。 广告大师大卫·奥格威认为:品牌是在消费者的心目中建立的产品与消费者之间的一种关系和纽带,品牌所囊括的内容包罗万象、错综复杂——品牌的属性、名称、包装、历史、声誉、价值、广告风格、文化、个性等无形组合构成了品牌。消费者自身的知识,体验和购买及使用经验,也会影响品牌在他们心目中的地位。 [2]奥格威的定义强调的是品牌的形象功能,包括产品的形象以及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形象。 戴维·阿克(DavidAAaker)认为,品牌是一种无形资产,是一系列与品牌、品牌名称、标识物相联系的资产和负债,它能增加或减少提供给公司或其顾客的产品或服务的价值。[3]例如,法国达能集团以2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欧洲纳比斯公司,相当于其资产的27倍。 关于品牌的定义还有很多,一些人认为品牌是一种值得信赖的、可靠的产品或服务,并且使用这些产品或服务能够带来预期的结果和经验。这也是将品牌与产品或服务相联系,消费者看到品牌就能联想起,该品牌所代表的产品或服务的品质。有一些人认为,品牌代表了一种理想或者是想要得到的满意,比如沃尔沃汽车就意味着安全。还有一些人认为品牌是一个公司对消费者作出的承诺。 这些品牌的说法都代表了品牌的某一个重要的方面,我们所说的品牌就是由所有这些要素构成的多面性实体。但是我们不能忽略品牌的一个重要因素:即客户和销售者之间的联系。品牌的建设不能仅仅以达成交易为目的,还应该以顾客忠诚度、满意度等作为品牌管理的衡量指标。刘威在《品牌战略管理》一书中也谈到品牌是企业或产品在顾客或关系群体心目中、形成的认知、态度和行为倾向的关系综合体。它来源于企业或产品在顾客或关系群体的每个接触点上的信息交流,以及顾客或关系群体自身的特征和购买行为产生的经验。[2]因此本文对品牌定义的理解也以客户和销售者之间的联系为中心。 本文认为品牌应该包括几个重要的因素:

苹果侵权案

定义 “iPad商标侵权案”指的美国苹果公司和IP申请发展有限公司(简称IP公司)起诉唯冠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简称唯冠科技或唯冠深圳),不履行IPAD转让商标义务。该案件经过三次开庭,最终判定苹果败诉。2012年2月,唯冠要求在上海地区禁售iPad的听证会结束,苹果提请驳回禁售令。2012年6月,广东省高院通报,苹果支付6000万美元一揽子解决IPAD商标纠纷。 事件详情 2000年,当时苹果并未推出iPad平板电脑,唯冠旗下的唯冠台北公司在多个国家与地区分别注册了iPad商标。2001年,唯冠国际旗下深圳唯冠科技公司又在中国内地注册了iPad 商标的两种类别。 2009年12月23日,唯冠国际CEO和主席杨荣山授权麦世宏签署了相关协议,将10个商标的全部权益转让给英国IP申请发展有限公司,其中包括中国内地的商标转让协议。协议签署之后,英国IP公司向唯冠台北公司支付了3.5万英镑购买所有的iPad商标,然后英国IP公司以10万英镑的价格,将上述10个iPad商标所有权转让给了“苹果”。 2012年02月17日,惠州市中级法院已经判当地苹果经销商构成侵权,禁止其销售苹果iPad 相关产品。这是国内法院首次认定苹果商标侵权。深圳唯冠起诉深圳国美的案子也正在等待判决结果。[3] 2012年2月29日,二审开庭,当庭并未宣判结 [关键词]母公司;子公司;商标权;知识产权权利冲突;诚实信用原则 一、争夺案的由来和发展 (一)2000年,当时苹果公司尚未推出iPad平板电脑,唯冠国际旗下的唯冠台北公司在多个国家与地区分别注册了iPad商标。2001年,唯冠国际旗下深圳唯冠科技有限公司又在中国内地注册了iPad商标的两种类别。上述唯冠国际和深圳唯冠科技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和总经理、董事长都是杨荣山。 (二)2009年8月,苹果在英国聘请一家律所成立IP申请发展公司(IPADL)向唯冠英国公司发出收购唯冠在全球的“iPad”商标的询问,并于2009年12月23日与被唯冠国际CEO 和主席杨荣山授权的麦世宏签署了相关协议,将10个商标的全部收益转让给英国IP申请发展有限公司,同时英国IP公司向其支付了3.5万英镑的转让费用。之后IP公司又以10万英镑的价格将这些商标转让给了苹果公司。 (三)2010年底,苹果公司诉请确认“iPad”商标权属,2011年11月17日,深圳中院一审判决驳回苹果诉讼请求,商标归属深圳唯冠。2012年2月17日,惠州市中级法院已经判当地苹果经销商构成侵权,禁止其销售苹果iPad相关产品。这是国内法院首次认定苹果商标侵权。 (四)经过长时间的诉讼历程,苹果与唯冠最终达成和解,苹果支付给唯冠6000万美元,同时获得在中国注册的“iPad”商标。 二、案件争议焦点分析 (一)唯冠国际是否能对iPad商标进行处分没有疑问的是,在中国大陆注册“ipad”商

品牌概念

一、品牌的概念(1) <一>、品牌的界定 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品牌的重要性,品牌意识已深入人心,那么究竟什么是品牌呢?对品牌的定义有多种,广告专家约翰·菲利普·琼斯(J.P.Jones,1999)对品牌的界定是:品牌,指能为顾客提供其认为值得购买的功能利益及附加价值的产品。哈金森和柯金(Hankison、Cowking,1993)从下述六大方面阐述了品牌的定义:视觉印象和效果;可感知性;市场定位;附加价值;形象;个性化。美国市场营销学会对品牌的定义是:品牌是一种名称、术语、标记、符号或设计,或是它们的组合运用,其目的是藉以辨认某个销售者,或某群销售者的产品及服务,并使之与竞争对手的产品和服务区别开来。 我们把这些创造品牌的名称、术语、标记、符号或设计,或它们的组合称为品牌元素。品牌名称常常预示出产品的定位,比如“太太口服液”中“太太”这一名称就直接表明了这种口服液的消费者是那些“太太”们。“可口可乐”、“舒服佳”则把消费者在消费这种产品功能特质时能够期待产生的心理和生理感受作为品牌命名的起点,从而使命名本身就具备明确而有力的定位营销力量。品牌名称还可以定位于产品情感形象上,“娃哈哈”这个品牌命名除了其通俗、准确的反映了消费者外,最关键一点是将一种祝愿,一种希望,一种消费的情感效应结合儿童的天性作为品牌命名的核心。另外还有把名牌名称定位于消费观念上的,如“孔府家酒”。定位于产品形式,状态的品牌名称也比比皆是如“白加黑”、“大大”泡泡糖等。品牌的标记则更形象地传递信息,以小汽车为例,消费者能从各种轿车的标识上识别出桑塔纳、丰田,奥迪、奔驰、富康等品牌。 <二> 品牌内容 品牌从本质上说,是传递一种信息,一个品牌能表达六层意思。 1.属性。一个品牌首先给人带来特定的属性。例如“海尔”表现出的质量可靠、服务上乘、“一流的产品,完善的服务”奠定了海尔中国家电第一品牌的成功基础。 2.利益。一个品牌绝不仅仅限于一组属性,消费者购买利益而不是购买属性。属性需要转换成功能和情感利益。“质量可靠”会减少消费者维修费用,给消费者提供节约维修成本的利益,“服务上乘”则节约了消费者时间,精减成本,方便了消费者。 3.价值。品牌能提供一定的价值。“高标准、精细化、零缺陷”是“海尔”体现的服务价值。 4.文化。品牌可能附加和象征了一种文化,“海尔”体现了一种文化,即高效率、高品质。 5.个性。品牌还能代表一定的个性,“海尔”广告词“真诚到永远”一想到“海尔”就会想到其广告词和其“品牌标记”,两个永远快乐小伙伴。

苹果诉唯冠商标权属纷争案

苹果诉唯冠商标权属纷争案制作人:余清影,许婷,苏秀丽

苹果诉唯冠商标权属纷争案 目录 一、案件背景 (3) 二、相关简介 (3) 三、案情介绍: (3) 附:案情关系图 (6) 四、案情发展 (7) 五、案例中涉及的商标 (8) 六、案情分析 (11) 七、庭审辩护阶段 (13) 八、判决结果 (14) 九、判决影响 (15) 十、苹果诉唯冠权属纷争启示 (15) 十一、小组总结 (16)

一、案件背景 “iPAD”商标的争议由来已久。从2000年开始,唯冠旗下的唯冠台北公司在多个国家与地区分别注册了iPad商标,2001年,唯冠国际旗下唯冠科技(深圳)公司(以下简称“深圳唯冠”)又在中国内地注册了iPad商标的两种类别。而当时苹果公司并未推出iPad 平板电脑产品。 二、相关简介 苹果公司:原称苹果电脑公司,是全球第一大手机生产商,是全球最大的PC厂商,也是世界上市值最大的上市公司,其核心业务是电子科技产品。苹果的Apple II于1970年代助长了个人电脑革命,其后的Macintosh接力于1980年代持续发展。最知名的产品是其出品的Apple II、Macintosh电脑、iPod音乐播放器、iTunes商店、iMac一体机、iPhone手机和iPad平板电脑等。在高科技企业中以创新而闻名。2012年2月底,苹果市值在派息预期的刺激下大涨,一举突破5000亿美元关口。 唯冠公司:成立于1989年,是全球四大显示器生产商之一。提供显示类产品,产品在超过50个国家上市,世界各地均设有业务人员。由于资金问题,唯冠股份于2010年8月2日停牌。 2001年6月和12月,唯冠国际控股有限公司(简称“唯冠控股”)旗下子公司唯冠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简称“深圳唯冠”)分别在中国商标国际分类号第9类(即电子产品)上获得了"IPAD"文字商标和文字图形结合商标的商标专用权,并将该商标使用在其自主研发的液晶显示器等电子产品上。 三、案情介绍:

唯冠苹果ipad商标争议案例分析

现代商业竞争中商标权利的冲突及解决 ——以唯冠、苹果“iPad”商标争夺案为例 王斯维 1261班 12101601044 [摘要]苹果公司最终以向深圳唯冠支付6000万美金的代价结束了这场旷日持久的商标争夺案,苹果的“一着不慎”使其终尝知识产权争端的苦果。本文对唯冠与苹果的“ipad”商标争夺案进行一个梳理,并对其中的争论问题发表观点。 [关键词]母公司;子公司;商标权;知识产权权利冲突;诚实信用原则 一、争夺案的由来和发展 (一)2000年,当时苹果公司尚未推出iPad平板电脑,唯冠国际旗下的唯冠台北公司在多个国家与地区分别注册了iPad商标。2001年,唯冠国际旗下深圳唯冠科技有限公司又在中国内地注册了iPad商标的两种类别。上述唯冠国际和深圳唯冠科技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和总经理、董事长都是杨荣山。 (二)2009年8月,苹果在英国聘请一家律所成立IP申请发展公司(IPADL)向唯冠英国公司发出收购唯冠在全球的“iPad”商标的询问,并于2009年12月23日与被唯冠国际CEO和主席杨荣山授权的麦世宏签署了相关协议,将10个商标的全部收益转让给英国IP 申请发展有限公司,同时英国IP公司向其支付了3.5万英镑的转让费用。之后IP公司又以10万英镑的价格将这些商标转让给了苹果公司。 (三)2010年底,苹果公司诉请确认“iPad”商标权属,2011年11月17日,深圳中院一审判决驳回苹果诉讼请求,商标归属深圳唯冠。2012年2月17日,惠州市中级法院已经判当地苹果经销商构成侵权,禁止其销售苹果iPad相关产品。这是国内法院首次认定苹果商标侵权。 (四)经过长时间的诉讼历程,苹果与唯冠最终达成和解,苹果支付给唯冠6000万美元,同时获得在中国注册的“iPad”商标。 二、案件争议焦点分析 (一)唯冠国际是否能对iPad商标进行处分 没有疑问的是,在中国大陆注册“ipad”商标的注册人是唯冠科技(深圳)有限公司①,是独立法人,而作为其母公司的唯冠国际显然是不能对深圳唯冠的资产进行直接处分的。但需要提到的是,唯冠国际作为深圳唯冠的控股股东,且深圳唯冠及唯冠国际的法定代表人、董事长都为杨荣山同一人,也就是说,唯冠国际及杨荣山实际上是能够做到对ipad商标进行事实处分的。这样的话,就可能与要谈到的在IP公司收购其商标时是否构成表见代理发生关联。 在本案中,台湾唯冠与IP公司签订的协议是购买唯冠控股及其子公司的所有IPAD商标上,唯冠方的签署人是杨荣山的授权代理人麦世宏②,而同时确实没有来自深圳唯冠的授权或证明表示深圳唯冠的商标资产一同被转让。也就是说,单单这份转让协议确实没有让唯冠国际有处分中国大陆ipad商标权的权利。 ①注册号为1590557的商标注册申请书 ②(2010)深中法民三初字第208、233号民事判决书

品牌概念的意义

品牌概念的意义 品牌(brand)一词来源于古挪威文字brandr,意思是“烙印”,他的原始含义是指在牲畜身上烙上标记,以起到识别和证明的作用。它非常形象地表达了品牌的真谛——“如何在消费者心中留下烙印”。品牌是一个综合、复杂的概念,他是商标、符号、包装、价格、声誉、广告风格乃至历史、文化、民族等方面留给受众印象的总和。 关于品牌的定义有很多,不同的代,不同的人对品牌有不同的理解。 著名的广告大师奥格威认为,品牌是一种错综复杂的象征,它是产品属性、名称、包装、价格、历史、声誉、广告风格的整体组合。品牌同时也因消费者对其使用的印象及自身的经验而有所界定。 菲利普·科特勒认为,品牌是一种名称、术语、标记、符号或图案,或是它们的组合,用以识别某个销售者或某群消费者的产品或服务,并使之与竞争对手的产品或服务相区别。 广告专家约翰·菲利普·琼斯为品牌所下的定义是:能为顾客提供其认为值得购买的功能利益及附加价值的产品。 美国市场营销协会(AMA)在1960年出版的《营销术语词典》中把“品牌”定义为:用以识别一个或一群产品或劳务的名称、术语、象征、记号或设计及其组合,以和其他竞争者的产品或劳务相区别。 品牌来自社会化生产,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它具有社会性和客观性。不同的历史时期,品牌有不完全相同的含义。历史在发展,品牌的内涵也随之更新,因此品牌具有历史性。不同的人,出于不同的认识和经验,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品牌加以解释,这说明,品牌也具有一定的主观性。 品牌是产品整体的重要构件和有机组成部分。企业在制定经营战略特别是营销战略时必然会遇到品牌问题。所以,品牌问题是一个重要问题,品牌研究是一个重要课题。一方面,品牌的创建需要长期的积累,需要大量投资。如可口可乐公司每年把其销售收入的12%用于广告促销。百事可乐公司在改换一次包装后,为了告知消费者,花掉2亿多美元。海尔品牌的建立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从创立品牌名称到品牌延伸再到品牌国际化,自1984年开始,历时20余年。现在,海尔产品已获得国际认可,成为我国最先打人国际市场的国际品牌之一。另一方面,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渐渐认识到品牌的价值和意义,增强了品牌意识。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指出,拥有品牌就拥有市场,与外商合作,别的什么都可以谈,只有一条不用谈,那就是必须用海尔品牌。湖北沙市的活力28本来是崭露头角的品牌,通过大量的广告宣传活动,在国内已享有较高的知名度;但与外商合资

唯冠 苹果IPAD商标 香港法院中文判决

地址http://tianya.8684.cn/art201202_1_2_73586.htm 档案号:HCA739/2010 高等法院 香港特别行政区 一审判词 案件编号:2010年739号 第一原告:APPLE INC. 第二原告:IP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LIMITED 第一被告:PROVIEW INTERNATIONAL HOLDINGS LIMITED (唯冠国际控股有限公司) 第二被告:PROVIEW ELECTRONICS CO., LTD. (唯冠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第三被告:PROVIEW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唯冠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第四被告:YANG LONG-SAN, ROWEL(杨荣山) 第五被告:YOKE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唯冠光电照明(深圳)有限公司) 主审法官:Hon Poon J. 聆讯日期:2011年6月28日 裁决日期:2011年6月28日 陈述裁决理由日期:2011年7月14日 裁决理由: 1. 此乃本法官于2011年6月28日批准的非正式审讯强制令之申请,兹将裁决的理据做出陈述。 2. 做出本裁决的相关的背景资料依据,撮要如下。 A. 背景资料 A.1.有关联的各方 3. Apple(苹果公司),1977年1月在美国注册的公司,一家国际知名企业,从事设计、制造、销售各类创新产品,包括计算机、iPod媒体播放器、iPhones 和iPad等产品。IP公司,一家于2009年8月在英国注册的公司,是苹果公司特别因获得”iPad”这个商标为目标而设立的公司。他们两家公司是本案的原告。 4. 被告方全部来自于Proview Group(唯冠集团)。唯冠集团是一家显示器制造商,主要产品包括LCD显示器、CRT真空管显示器、平板数字产品等,唯冠在世界各地包括台湾、中国大陆(深圳和武汉)、香港以及欧洲拥有生产基地和办事处。该集团成员由唯冠控股(Proview Holdings)控股,唯冠控股在百慕达群岛注册登记,同时在香港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 5. 杨荣山,台湾人,是唯冠集团的创始人,他由始至终都是唯冠集团的主席

品牌的概念

一、品牌的概念。 品牌就是市场营销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品牌的基础就是产品,但品牌的核心竞争力却不就是产品。品牌之所以会有巨大威力,就是因为她与消费者建立了某种情感的联系。 二、构成品牌的要素 品牌就是一个复合概念,就是一个笼统的总名词。 (一)外显要素 品牌名称——品牌可用语言表达的,可读性的部分,就是形成品牌的第一步,就是建立品牌的基础,如“可口可乐”。 品牌标志——品牌中可识别、但不能用言语称谓的,包括符号、图案、色彩、字体。 (二)内显要素 品牌承诺——品牌体现商品或服务个性与消费者认同感,象征生产经营者的信誉。品牌就是一种货真价实的标志,就是一种产品持续一致的保证。 可口可乐——新鲜 INTEL——高速处理器 宝洁——一直的好品质 品牌个性——品牌不同于商标,不仅就是一种符号,更就是一种个性。用人作比喻很容易使消费者接受品牌。 万宝路:阳刚、硬汉 品牌体验——消费者的体验直接影响了品牌印象,特别就是第一次的消费体验若就是不好,则以后需要花费较大精力去改变消费者已经先入为主的观念,这种体验与售后服务也有关系。可口可乐:清凉,酷体验 戴尔:无条件上门服务 品牌文化——文化就是品牌之间最有力的连接。长久的品牌之所以存在就是植根于品牌之后的文化力量。 可口可乐:美国文化,乐观积极 茅台酒:国酒 三、品牌的分类 根据品牌知晓度的辐射区域分:当地品牌,,地区品牌,国内品牌,国际品牌 根据产品经营环节不同分:制造商品牌:长虹彩电、联想电脑 销售商品牌:耐克、沃尔玛、华润集团 根据产品的用途不同分:资本品品牌,日用品品牌,享乐品品牌 根据品牌与消费者的关系分:功能型品牌:海飞丝飘柔潘婷 个性型品牌:曼妮芬 开拓型品牌:瑞士手表斯沃琪 族群型品牌:可口可乐 四、品牌的定位 定位就是指公司设计出自己的产品与形象,从而在目标顾客心中确立与众不同的地位,定位要求企业能确定向目标顾客推销的差别数目及具体差别。 五、品牌的核心价值。 所谓“品牌核心价值”,就是指一个品牌承诺并兑现给消费者的最主要、最具差异性与持续性的理性价值、感性价值或象征性价值,它就是一个品牌最中心、最独一无二、最不具时间性的要素。 六、品牌个性 品牌个性就是产品或品牌特性的传播以及在此基础上消费者对这些特性的感知,就是品牌管

美国苹果公司、英国IP公司诉唯冠IPAD商标权属案代理词

美国苹果公司、英国IP公司诉唯冠IPAD商标权属案代理词 美国苹果公司、英国IP公司诉唯冠IPAD商标权属案 代理词 被告代理人肖才元 尊敬的审判长、审判员: 苹果公司(Apple Inc.)、IP申请发展有限公司诉唯冠科技(深圳)有限公司(以下亦称“深圳唯冠”)商标权属纠纷二案(208号、233号)今天开庭审理,受被告方的委托,并受广东广和律师事务所的指派,本律师出庭参与诉讼活动,发表如下代理意见: 第一部分对原告证据质证 一、原告的“核心”证据《授权书》、《协议》、35000英镑之银行汇票及所谓的电子邮件发生在原告二与本案案外人唯冠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之间(以下亦称“台湾唯冠”),与我方即本案被告无关。这些材料恰恰是原告方荒唐错误的记载。 1、《授权书》记载的授权人,明确为唯冠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加盖的公章也是该公司的印鉴。 2、《协议》即IPAD商标转让协议(以及相关配套文件),转让双方主体的记载为:唯冠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台湾台北县6/F,No.1,Pau-Sheng Pau-Sheng Road,Yung Ho City (“唯冠”);和IP申请发展有限公司。 而该转让协议将非缔约方---归我方所有的两IPAD中国注册商标(1590557号、1682310号)进行转让,显然是无权处置,不产生效力的。 3、巴克莱银行汇票,原告提供汇票的收款人为“Proview Electronics Co.,Ltd”(唯冠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与本案被告无关。 4、所谓的电子邮件发生于原告与台湾唯冠联系人之间,我方对其真实性、合法性、关联性均不予认可。并且,根据原告二与台湾唯冠之间的协议,以及台湾唯冠联系人邮件中的特别提示,电子邮件均不作为依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