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蜗牛教学设计

蜗牛教学设计

蜗牛教学设计
蜗牛教学设计

蜗牛教学设计

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蜗牛(一)》教学设计玉溪市易门县龙泉街道小学许辉邮政编码:651100

【科学教育理论反导】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科学课要从学生实际出发,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因此,本课让学生围绕“蜗牛”进行了探究性学习,启发学生巧妙运用身边的小动物来进行探究活动,设计游戏环节,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巩固了对蜗牛的认识。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想象思维能力。教师不再是喋喋不休的说教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与引导者,教学过程注重让学生充分自主探究,同时在活动中养成学生善于倾听他人意见,与他人平等交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与良好的行为习惯。

【生命科学领域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梳理】

《蜗牛(一)》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的内容,属于动物单元。本课是该单元的第二课,从本课开始,学生将对四种小动物进行细致地观察。这些观察活动,将指导学生学习观察的方法,引导学生在获得观察结果的过程中了解动物的共同特征,建立起生命体的概念。本课是观察蜗牛的第一课时,教材的设计意途主要是通过组织学生对蜗牛身体、运动的观察,让学生经历从整体到局部的观察、描述过程,学会按顺序观察、细节观察、动态观察,达到课程标准所制定的用感官直接感知小动物,借助简单的工具对事物进行更细致的观察和进行简单记录的要求。对于蜗牛,三年级的孩子很感兴趣,并从课外书上了解到很多关于蜗牛的知识,同时在植物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观察方法,所以他们对本课活动有着浓厚的兴趣和一定的观察基础。但由于三年级的学生观察方法才刚刚建立,所以观察项目不宜过多,而应重在“少、实、深”。本课将通过学生对蜗牛身体、运动的观察,让他们经历观察、描述的过程,使其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这才是本课乃至本单元教学的终极目标。

在整个教学过程设计方面,遵循儿童科学认识活动的规律,以简单明了的科学探究活动来展开整个的教学过程:提出问题——讨论研究方法——实验验证——交流研究成果——课后延伸。

【学情分析】

1、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三年级学生仍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观察品质尚处于形成的初级阶段,尤其是观察的目的性、有序性不强,而且语言概括表达能力较

弱,这些都是学习本课的障碍,但蜗牛是日常见的小动物,学生对于其生活环境、活动方式有所了解,容易激发对本课有浓厚的学习兴趣。

2、学生学习本课的准备知识:已学习过植物单元和寻访小动物等知识,具备观察物体和小动物的初步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了解蜗牛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和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能够到大自然中去捉蜗牛和能够饲养蜗牛。能够观察、比较、描述蜗牛。能通过画图和文字表述,交流观察结果。能提出关于蜗牛的问题,并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研究。通过收集、阅读资料来提高对蜗牛的认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2、鼓励学生亲近和关注周围的小动物,对学生进行爱护小动物,珍爱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

【教学重点】

1、重点:认识蜗牛的外形特征。

2、难点:对蜗牛运动方式的观察与研究。

【教学准备】

1、老师:蜗牛实物、实物投影仪、放大镜、培养皿、手电筒、青菜、苹果、青瓜、蛋糕、肉片、鸡蛋、碟多媒体课件等。

2、学生:蜗牛、记录单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请大家猜个谜:说牛不是牛,背着房子走。(打一动物)

2、从今天开始,我们一起来研究蜗牛(板书)。

二、探究新知

(一)了解蜗牛的生活环境和初步认识各种各样的蜗牛。

1、学生汇报找蜗牛的情况。结合学生的汇报,实物投影仪显示各种各样的蜗牛。

2、教师注意启发学生归纳出蜗牛喜欢生活在潮湿的地方。

(二)学生自己制定学习目标。

老师:今天让我们来做一个小科学家,研究一下蜗牛,好不好我的小科学家们,你们想了解蜗牛的什么问题

学生:(答略)[教师对学生想知道的知识点概括地板书]

(板书:外形、运动、吃)

老师:同学们的积极性很高,蜗牛有很多问题值得我们去研究,我们今天先了解蜗牛的外形、运动、喜欢吃什么东西(食性)这三个问题。

(三)学生认识蜗牛的外形特征。

1、学生选择研究蜗牛外形的方法。

(1)老师:我们现在先研究第一个问题。小科学家,你们可以通过什么方法知道蜗牛的外形特征

(2)学生说出研究的方法,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归纳出研究蜗牛外形的方法:(板书)

①用眼睛观察。(学生演示放大镜的操作方法。)

②用手触摸。(老师强调观察的顺序:整体→局部、外→内、前→后)

2、学生分组观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3、学生代表汇报观察结果,教师根据学生的描述画出蜗牛的外形图。

老师:你观察到蜗牛的外形有什么特征

4、学生看图小结:蜗牛身体外面有一个螺旋形的贝壳,(很硬,有保护身体的作用)身体柔软,头部有两对触角,前面一对较短,后面一对较长,顶端有一对小眼。

(板书:贝壳、触角、身体)

5、学生自己说说研究蜗牛外形的方法。(小组讨论)

(四)认识蜗牛的运动。

1、选择研究方法。

(1)老师:请同学们带着以下两个问题观察蜗牛是怎样运动的

学生齐读问题。(投影显示)

①蜗牛是靠身体的哪个部位运动

②它是怎样运动运动的速度怎样

(2)老师:经过刚才的实验,同学们已经知道研究蜗牛外形的一些方法,除了用观察的方法以外,我们还可以设计一些小实验来了解蜗牛的运动。你可以设计哪些小实验来研究蜗牛的运动呢

(3)老师:同学们提出的方法都很好,也可以尝试设计了一些小实验。

2、学生实验、观察、教师巡回指导。

3、汇报实验结果;

(1)学生按老师提出的两个问题汇报观察结果。(板书:爬行)

(2)教师注意提醒学生观察蜗牛爬过的地方留下的痕迹。

(五)认识蜗牛的食性。

1、老师:现在我们研究最后一个问题:蜗牛到底喜欢吃什么东西老师课前准备了一些物品让你们独立研究,可不可以

2、学生分组做蜗牛观察食性的实验。

3、学生汇报蜗牛观察食性的实验结果并由实验小结蜗牛的食性。

(板书:植物的茎、叶)

4、认识蜗牛是危害农作物的动物,学会化害为利。

(1)学生简答。

(2)教师通过课件显示,讲述人们利用蜗牛为生活服务,人们学会对蜗牛化害为利民。

三、巩固深化

1、通过本课学习,你学到什么新知识

2、老师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用手触摸、用眼睛观察和通过做小实验学习了蜗牛的外形(触角、外壳)、运动、吃食等三个问题,还学到一些研究小动物的方法,同学们课后可以继续观察研究蜗牛,你们会发现许多更有趣的问题,活动课时我们比一比谁做得最好。

【教学评价设计】

本课教学设计没有按照课本的设计步骤,亦步亦趋地让学生根据课本的要求来认识蜗牛、了解蜗牛,而是发挥学生是学习、研究活动的主体的作用,将学习活动整体设计为“捉蜗牛、观察蜗牛——提出有关问题,讨论研究方法——研究蜗牛——汇报——延伸活动”几个阶段,从时间方面说,学生有了捉蜗牛的时间,有了观察蜗牛的时间,有了试验验证自己的新想法的时间,还有了讨论交流的时间,还有了诸如阅读、思考、记述等多种多样活动的时间。从研究的方式方面说,让学生自己捉蜗牛、观察蜗牛,提出想研究的问题,再根据自己的研究问题自由组成研究小组进行研究,让“志趣相同”的学生围绕一定问题开展的主动观察搜集资料的过程,给了每一个学生参与探究的机会,满足了学生精神和心灵的渴望。然后再交流汇报,再根据所掌握的知识和方法进行饲养蜗牛、观察蜗牛、查阅更多关于蜗牛的资料等,所有这些都将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还给了学生,让学生在宽松、合作互助的

环境中研究、交流,既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张扬了学生的个性,又使学生在研究、交流中,在科学知识、技能、态度、情感和自主探究等方面得到了提高和发展。从学生的研究成果方面说,通过学生的对比实验、观察日记等中反映出了学生对蜗牛生活习性的了解,而不是生搬硬套地归纳几条“毫无生命力”的知识条文让学生记忆。从教师的指导方面说,教师强调学生的自主性,注意引导学生通过直接参与探究过程,并通过学生自己的反省与思考,从亲身体验中获得对探究特征的深刻认识,从而使学生的探究实践得到不断提高和完善,只是在学生需要时给予了适当的指导,而没有包办代替学生的研究活动。

【设计特色简述】

本课的设计针对了学生的身心特点和知识背景,就蜗牛的生活习性进行了螺旋式地、分阶段地开展不断的探究活动,先让学生观察、实验验证,得出了蜗牛的有关生活特点,归纳总结后,再让学生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为蜗牛设计家,饲养观察蜗牛(包括查阅有关资料),力图使学生对蜗牛有更多的了解,促进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不断升华。从学生的研究成果方面说,通过学生的对比实验、观察日记等中反映出了学生对蜗牛生活习性的了解,而不是生搬硬套地归纳几条“毫无生命力”的知识条文让学生记忆。从教师的指导方面说,教师强调学生的自主性,注意引导学生通过直接参与探究过程,并通过学生自己的反省与思考,从亲身体验中获得对探究特征的深刻认识,从而使学生的探究实践得到不断提高和完善,只是在学生需要时给予了适当的指导,而没有包办代替学生的研究活动。【板书设计】

蜗牛的观察记录

能把你们观察到的蜗牛画一画好吗

我们的观察发现

(可以写,也可以画一画):

新版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小蜗牛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

小蜗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规范书写4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好久”等词语的意思 3.能说出四季特定的景象,感受故事中“反复”表达。 教学重难点: 重点:准确识记12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难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模仿运用故事中的“反复”表达。 教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谜语导入 1.导入语: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大家瞧:(PPT出示谜语)“没 有脚,没有手,背上房子到处走,有谁把它碰一碰,赶紧躲进房里头。(打一动物)”(师举手示意,让生举手回答)对啦,就是这可爱的小蜗牛(PPT出示小蜗牛图片)。 2.板书课题《小蜗牛》 师板书“小牛”(出示蜗牛图片)看图识字“蜗”(口述:一只……的小虫子(写“虫”旁);没有脚,没有手,背上房子到处走(写“口”);有谁把它碰一碰,赶紧躲进房里头(写“内”)读准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今天,我们就和小蜗牛一起去感受一年四季的变化。 1.阅读《小蜗牛》绘本 (一)自学 2.过渡:同学们,想和蜗牛一起玩吗?那就跟随蜗牛一起走进课文吧!请同学们看自学要求(幻灯片出示自学要求) 1.大声朗读课文 2.标注自然段 3.圈画生字词

(二)自学检测 1.明确自然段(小组长快速检查小组成员标注情况) 2.个别生接力读课文(师相机纠正,引导) 3.齐读(注意停顿) (三)群学 过渡:同学们,初读了课文,你知道蜗牛带我们走了那几个季节吗?(春夏秋冬)小蜗牛还要给同学们介绍新的生字朋友,同学们想交朋友吗?那现在就和蜗牛一起去认识吧!同学们看群学要求:(PPT出示要求) 1.组长抽生领读生字 2.男女生分别领读文中生字词 3.对学互考生字,给自己认错的生字做上标记,再请人教读几遍。 (四)群学检测 1.自读带音生字,数出自己能认读的个数。 2.小组展示读带音生字 3.齐读带音生字 4.生生提醒(学生自己提醒所认生字当中应该注意的地方) 5.去音齐读 6.个别生挑战读 7.开火车(摘苹果)游戏巩固 (五)拓展巩固迁移 1.认读生字词语 ①齐读词语 ②选自己最喜欢词说话 ③走迷宫游戏巩固 2.选词填空“孩子玩具回来” 3.认识新偏旁“子”“王” 4.看图识字(课后练习题) 三.齐读课文,整体感知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全班齐读课文。

《蜗牛》教学设计

《蜗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内容,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和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作者认真、细致地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 4、掌握本课会认字、会写字和词语。 教学重点:弄清作者为什么开始嘲笑蜗牛是胆小鬼,后来又敬佩它,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自由、投入地读课文,尽力读懂课文。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一、观图导入,揭题: 你们见过蜗牛吗?它长什么样儿?(生描述)就这样儿——「展示课件第一屏」(播放有关蜗牛的短片或图片供学生观看)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动物朋友——蜗牛。(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具体的动物形象最能打动孩子们,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学习体验,进而激起探究的欲望。 二、情感朗读,感悟: (一)、请大家自由、投入地朗读这篇课文,通过文字和作者对话,和小蜗牛对话。 1、师:读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什么障碍?(生质疑,师生共同解疑答惑) 2、这篇文章的哪些段落特别吸引你?(三、四自然段)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尽情地读读这些描写吧,去享受美好的文字带给你的精神盛宴。(生自主读文) (二)、师:此时此刻,你一定想说些什么吧,把你心里的话写在课文旁边的空白处,写完读给我们听听。 【设计意图】:教师作为组织者、引领者应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在读中生疑,读中自悟,只有当该“出手时”再“出手”。 三、回顾学法,识字: 1、师:在学习《山雀》一课的生字时我们一起来回顾、总结了学习生字的好方法—— 「展示课件第二屏」出示生字的学法 2、好的学习方法就像是勇士手中得力的武器,可以所向披靡。那么,小勇士们还等什么呢?开始学生字。 (1)、同桌合作试讲。 (2)、学生依座位顺序讲生字,每人一个,其他同学可补充。 (3)、师重点讲解、范写“袋、继、熟”三字。

2 观察蜗牛的反应教学设计

第二课观察蜗牛的反应 一、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知道蜗牛的身体主要由头、腹足和外壳构成,头部有长短不同的2对触角,长触角的顶端长有眼。蜗牛对不同气味有嗅觉反应。蜗牛对声音变化无明显反应。初步了解蜗牛的生活环境,初步了解蜗牛喜欢吃的食物。 2.科学探究 通过观察蜗牛,初步形成提出问题的能力;在教师的辅导下,初步学习利用对比的思路设计实验的能力;发展观察、比较、描述能力。 3.科学态度、STSE 对观察小动物充满兴趣,认真细致、乐于记录;乐于将发现的动物反应主动与他人分享;乐于饲养小动物。 二、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材料:蜗牛,棉棒2支,小玻璃瓶2个,分别装少量白醋和糖水; 透明长尺子、棉线绳、木头铅笔;放大镜。 学生准备材料:课前寻找并饲养的蜗牛。 教师准备材料:蜗牛身体组成部分的PPT;饲养蜗牛塑料盒(内放湿沙子、 菜叶、黄瓜,放养多只蜗牛) 三、教学时间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这节课,我们将观察蜗牛的身体特征和蜗牛的反应,大家在哪里找到的蜗牛?它们生活在什么地方? (二)新课学习 1.认识蜗牛 (1)出示蜗牛。 (2)从整体到局部、按照一定顺序观察蜗牛的外形。

(3)组内交流之后再全班交流。 (4)画一画:把蜗牛的样子画下来,并标注出蜗牛的身体外形结构及感官。 2.探究蜗牛对气味的反应 (1)明确问题:蜗牛到底有没有鼻子,会不会闻味道? (2)讨论:面对不同气味的食物,怎样让蜗牛在看不见的前提下观察它的行为? (引导学生可迁移上一课的方法:将不同气味的食物放在黑色袋子中,观察蜗牛的反应。) (3)完善实验方案。例如将同一只蜗牛放在桌子上,用分别蘸取了糖水和醋的两根白色棉棒吸引蜗牛,观察蜗牛的反应。(蜗牛会爬向蘸取了糖水的棉棒;遇到蘸取了醋的棉棒,蜗牛将身子缩回到硬壳内。) (4)学生实验,实验之后汇报交流。 3.探究蜗牛对声音的反应(可与上一活动分组并行开展) (1)讨论:蜗牛对声音有什么反应? (2)将同一只蜗牛放在桌子上,并依次对它大声喊和鼓掌。 (3)观察到什么现象?说一说我们的发现和想法。 4.观察蜗牛的爬行 (1)想一想:蜗牛靠什么行走,怎样行走呢? (2)将蜗牛放在有色透明塑料板上,观察蜗牛行走的方式和轨迹。 (3)提问:蜗牛遇到不同的“路况”,会怎么行进? (4)将蜗牛分别放在细线、木棍和直尺上,观察蜗牛是怎样行进的。 (5)继续观察蜗牛,记录你的新发现。 (三)整理,下课。

蜗牛教学设计[国家一等奖]

蜗牛(一)教学设计 一、理论指导: 新课标指出:“科学课程应具有开放性”。这种开放性表现在时间、空间、过程、内容、资源等多方面,它给教师、学生提供了选择的机会和创新的空间,使课程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满足不同地区、不同经验背景的学生学习科学的需要。科学课的探究活动不应局限在学校课堂内,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利用课余到大自然中去观察、研究,也是实施开放式科学探究的必由之路。所以,蜗牛(一)一课的设计中,我打算花两周的时间布置学生先去观察大自然中的蜗牛,并且先尝试着饲养蜗牛,让孩子们课堂以外先去观察蜗牛、饲养蜗牛。 二、教材分析: 本课是三年级科学动物单元的第二课,从这一课开始,学生将对四种小动物进行细致的观察。所以本课观察活动的开展,将指导学生学习观察的方法,引导学生在获得观察结果的过程中了解动物的特征,逐步建立起生命体的概念。 蜗牛是学生非常喜爱的小动物,它行动缓慢,易于观察研究。本节课重点在于观察了解蜗牛的身体构造、运动方式等特点。同时在学生经历的观察中还会发现蜗牛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如触角伸缩,身体缩进壳内来躲避危险等。教材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我所知道的蜗牛;第二部分,观察蜗牛的身体;第三部分,观察蜗牛的运动;第四部分,饲养蜗牛的方法。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培养学生经历有目的、按一定顺序观察和描述小动物的活动过程,经历初步在观察活动中提出问题,发现更多可观察的内容,以此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的情感。 三、教学方法梳理: 儿童对神奇的生命世界表现出来的好奇和神秘是与生俱来的,科学课就是要使他们对生命世界的好奇心得以细心呵护,促使他们从对生命现象和事物的表面认识向本质认识发展,积极引导他们关注生命,关注环境,关注生命科学的发展。因此,教学行为上,应确立“注重经历、体验和发现”的教学观念,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动手的机会,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激发孩子潜意识中学习科学的本能和欲望,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学习科学的最佳状态。

小学三年级科学 观察蜗牛教学设计

《观察蜗牛》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思想 我以“以人为本,关注发展”的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重视学生的参与过程,让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让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建立对蜗牛的认识。 二、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是三年级学生,他们对蜗牛有一些模糊地认识,他们好奇心强,喜欢动手。本课是他们开始观察动物的第一课,他们能积极参与到观察活动,但观察比较随意,缺乏目的性。 三、教材内容 选自教科版小学科学第六册第二单元第二课的内容。本课是在学生历经观察植物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通过本课的教学,主要使学生认识蜗牛身体的特点,经历细心地有目的的观察活动,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组织和指导学生在有结构的观察活动中,获得关于动物的观察特征。 2、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经历初步的按一定的顺序观察、细节观察的过程,培养学生在观察中不断生成一些新的问题的能力,进行一些猜测和推测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研究蜗牛以及身边的小动物的兴趣。 五、教学重点: 在有序观察活动的基础上建立对蜗牛身体特征的进一步认识。 六、教学难点: 学生在观察过程中对蜗牛的态度及对观察到的信息的整理。 七、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每组2-3只蜗牛、放大镜、培养皿、观察记录纸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水、新鲜蔬菜 八、教法学法 本节课我以“注重经历、体验和发现”的教学理念为指导,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教学,以“猜想—合作观察—交流发现—总结”为主线,结合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 九、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引入 1、课件出示谜题 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可要考考你们:说它是头牛,不会拉犁走,说它力气小,背着房子走,打一小动物,猜猜看。揭谜底蜗牛 2、你们仔细观察过蜗牛吗?对蜗牛的身体你都知道吗? 3、这节课我们一起观察蜗牛,好吗? 揭题观察蜗牛 二、蜗牛身体的观察 1、观察蜗牛之前老师有一个问题:在观察蜗牛的过程中你估计你会遇到怎样的困难?怎么解决? (蜗牛躲在壳里不出来、想观察蜗牛的腹部看不清楚、蜗牛太小看不清楚) 2、现在你准备怎样观察蜗牛的身体?(用放大镜,看蜗牛的头部、腹部、尾部等是怎么样?) 3、观察蜗牛可以从蜗牛软的一部分开始,你打算用怎么样的顺序进行呢? (指导学生按头、腹、尾的顺序进行观察,了解有序观察是一种科学的观察,可以帮助我们观察得更多,更仔细。) 4、出示观察要求 (1)小组合作,可用放大镜观察 (2)依次观察蜗牛的头部、腹部、尾部,仔细观察蜗牛的头部有什么? (3)及时记录观察到的内容 5、观察要求有了,观察目标有了,我们的观察活动可以开始了。 6、学生分组观察蜗牛,教师下组为学生提供帮助和指导,并参与学生的讨论,了解学生的观察收获。 7、完成的小组用玻璃盖把蜗牛暂时盖住。 8、汇报交流 (1)、通过观察,蜗牛身体的特征你们发现了没有? (2)、请几个小组上台汇报一下?发现了几条就汇报几条,汇报的时候,我们比哪一组的同学听的最认真。(学生汇报) (3)、别的小组有新的发现继续展示。 三、蜗牛壳的观察 1、根据小组汇报情况引申出来蜗牛还有一个壳。

人教鄂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8《蜗牛》教案

教学过程(表格描述) 教学阶段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设置 意图 创设情境 一、谜语,激发兴趣 1.出示谜语:没有脚,没有手,背 上房子到处走,有谁把它碰一碰,赶紧 躲进房里头。 2.提问:你是怎样猜出谜底是蜗牛 的? 3.提问:你对蜗牛有哪些了解? 学生读谜语、猜谜 语。 学生说说自己的 想法。 创设情境,激 发学生研究 蜗牛的兴趣。 通过谜语初 步了解学生 对蜗牛的认 识。 观察一:蜗牛的外形特征 二、观察蜗牛的外部形态 1.谈话:看来同学们对蜗牛已经有 很多的认识了,你们能把观察到的蜗牛 的样子画下来吗? 2.提出观察要求 (1)先从整体上观察蜗牛,再观 察蜗牛的各个部分,边观察边画出蜗牛 的样子。 (2)仔细观察,看不清时可以借 学生根据要求和 自己的经验,在记录单 上画出蜗牛的外形。 1.培养学生 的观察能力, 巩固观察小 动物的科学

拓展提高 四、拓展提高 1.小结:这节课我们研究了蜗牛的 外形特征,蜗牛喜欢吃的食物,还知道 了蜗牛主要靠触角来感知周围的环境。 2.提问:上节课我们观察了蚂蚁, 蜗牛和蚂蚁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3.提问:除了这些,你还想研究蜗 牛的哪些问题? 3.鼓励学生课后继续饲养蜗牛,研 究蜗牛。 学生根据所学内 容,说说蚂蚁和蜗牛的 不同。 预设:身体结构不 同,吃的食物不同,运 动方式不同…… 学生针对蜗牛提 出新的问题。 预设:蜗牛是怎样 运动的?蜗牛喜欢生 活在什么样的环境 中? 1.引导学生 通过比较发 现二者的不 同之处,从而 培养学生比 较、有序描述 的能力。 2.发散思维, 鼓励学生课 后继续饲养 研究蜗牛。 板书设计 蜗牛 (教师随着学习进程,补充板画蜗牛) 口:有齿舌 喜欢吃蔬菜水果 触角:感知环境

蜗牛公开课教案

6、蜗牛 一、课时目标: 1.读懂课文内容.体会重点词语的意思和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习蜗牛那种“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的精神,使学生养成不怕困难挫折,勇于攀登的好品质。 3.学习作者认真、细致地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 物的细致。 三、教学难点: ”,体会不畏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感受 作者由嘲笑到“敬佩”的心理变化。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放童谣《蜗牛》。 2、师问:同学们会唱这首童谣吗?有机会的话让音乐老师教教你们哦。 在你们心中蜗牛长什么样? 3、板书课题:《蜗牛》。。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蜗牛》。 4、学生齐读课题。 5、师:我们一起来看看几组蜗牛的图片。(出示课件:蜗牛的图片) 二、朗读感悟。 (一)、初读课文。 1、生带着问题有感情地自由朗读课文。(出示问题) 问题1:作者开始认为蜗牛胆小,还嘲笑它。那么作者从什么地方感受 到的呢?画出相关语句。 问题2:作者后来为什么又敬佩蜗牛呢?敬佩它的什么?画出相关语句。 问题3:你从作者和蜗牛身上分别学到了什么? (二)、小组讨论。 1、小组讨论。 2、请小组代表回答问题1。 3、师引导学生分析重点词语所表达的意思。 第一句话写出了蜗牛常出现的时间和地点。 第二句话:蜗牛总是藏在圆圆的螺旋形的硬壳里不肯出来。 通过重复朗读这句话理解“总是”、“藏”、“不肯”等词。使学生 感到,蜗牛很少出来,尽管它的壳很安全了,它还是不肯出来。从而感悟到蜗 牛的胆小。“圆圆的、螺旋形的”写出了蜗牛的样子。 第3、4、5、6句话写出了作者以为蜗牛胆小的样子。课件出示词语:

“探”“东张西望”“直到”“没有一点儿”“才”“慢慢”“轻轻”“立即”,让学生仔细品读这些词语从而感受蜗牛的胆小。 4、生有感情地齐读第三段。(师指导:语气轻柔上扬诙谐,语速要慢) 5、请小组代表回答问题2。 6、分析第四段第二句话中的“坠”字。 7、边分析重点词语边板书情感线索在黑板上。 8、请小组代表回答问题3. (1)学习作者认真、细致地观察事物的方法。正因为作者平时善于观察,才能感受到蜗牛的“胆小”和“不懈”,才能把蜗牛描写得生动、具体。 (2)学习蜗牛那种“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的精神,要养成不怕 困难挫折,勇于攀登的好品质。 9、分析最后一段中的词语“惆怅”从而分析出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小结: 小小的蜗牛面对垂直向上的高墙,经过摔落的打击,却毫不退却,坚持到成功,怎能不让我们敬佩呢 四、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3遍。 2.仔细观察一种动物,仿照课文写一段话。 板书设计: 蜗牛 蜗牛我 很努力地爬不耐烦 还在不懈地爬喘了一口气,继续爬担心摔坏,以为畏惧、以为退缩又爬(挪动)开始敬佩 教学反思:

观察蜗牛教学设计

观察蜗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按照从头到尾的顺序介绍蜗牛,结合自己的观察与想象。 2. 会用总分的结构描述蜗牛的特点。 3.用上“接下来我观察的是蜗牛的”“更神奇的是”等连接语连接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题目(板书:蜗牛,书空题目,强调“内”的写法) 2.科学曹老师已经带领我们观察过蜗牛了,考考你,先来看蜗牛有哪几部分组成。(板书)你还了解有关蜗牛的哪些知识? 3.过渡: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看来蜗牛已经是大家的老朋友了,但是就这样把观察的写下来,显得很乱。 二、观察蜗牛的触角 1.我们从“头”开始,先来看它的触角。你能先说说你观察到的。 (生说,板书重点词或好词。特别是有想象部分,板书并给予表扬:是呀,观察日记不光要仔细观察,还要加进自己的想象。) 2.有一位小朋友也写了自己观察到的触角。我们来看看。 出示: 蜗牛的头上有两对触角。长长的一对上有眼睛,短短的一对用来闻气味。蜗牛爬行的时候,触角会伸缩,很有意思。 (1)生说,在PPT上加括号。 (2)生写。 (3)交流。(拿2-3个优生和1个差生,师生互评。) 下水文:蜗牛的头上有两对一长一短的触角。长的一对顶端有圆鼓鼓的小黑点,那是蜗牛的眼睛。蜗牛总是睁着它那芝麻大的眼睛,好奇地探寻着世界,好像

有千万个为什么。蜗牛向前爬行的时候,总爱摇着头,晃着两只长着眼睛的触角慢慢前进,仿佛在刺探前方的敌情。要是你用手触碰一下它的触角,它就像触电似的马上缩回它的安全屋——蜗牛壳里,老半天才慢慢地爬出来,谨慎得很!蜗牛的触角可以自由地伸缩,很有意思。像以前最古老的电视机上的天线。短的一对可以感知到气味和味道,嘿,这不就是我们的鼻子嘛! 3.要是给这段文字加上总起句,你会? 这样就是用总分的结构完整地介绍了蜗牛的触角。 三、迁移运用:观察蜗牛的其他部位和活动 1.连接语: 除了蜗牛的触角,你还想说说蜗牛的什么?(生说,师板书) 板书预:观察想象 头触角 嘴巴(进食) 腹腹足(爬行) 壳 尾 吴老师送你一个过渡句: 接下来我观察的是蜗牛的 更神奇(有意思)的是 ()也引起了我的注意。 2.生写 壳:(比较脆弱的,低圆锥形的壳,不同种类的壳有左旋或右旋的;一圈一圈螺旋形的;壳比较硬;透明的,在阳光下能看见壳里蜗牛的躯体;跟田螺的壳差不多。)背上背着重重的壳,当遇到危险时,就会钻进壳里保护自己,不让自己受到侵害。

幼儿园中班科学《蜗牛》教学设计与反思

幼儿园中班科学《蜗牛》教学设计与反思活动目标: 1. 引导幼儿观察蜗牛的外形特征及爬行方式,并了解蜗牛的生活环境。 2. 体验观察探究蜗牛的乐趣,萌发关注、喜爱蜗牛的情感。 重、难点: 观察蜗牛的外形特征及爬行方式,并了解蜗牛的生活环境。 活动准备: 蜗牛视频、关于蜗牛ppt。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小朋友,你见过蜗牛吗?你见过的蜗牛是什么样的?

谁能把你见过的蜗牛画出来,并告诉我它的身体名称吗? 我们先看个小短片,再来看看这个小朋友画的完不完整。 二、请幼儿观看视频,了解蜗牛外形特征。 观看完视频,请幼儿说说自己的发现。 教师总结:蜗牛背上有一个壳,头上有触角,眼睛长在触角上,身体是软软的,有点透明。 三、出示ppt《蜗牛》,介绍蜗牛的身体及名称。 关于蜗牛的壳,你有什么发现呢?(蜗牛壳上有旋转的线螺线) 出示蜗牛壳图片,观察(从蜗牛壳中间的螺线向右顺时针旋转的螺线叫右旋,从蜗牛壳中间的螺线向左逆时针旋转的螺线叫左旋。) 我们再来看看蜗牛的头,它有几对触角?它的眼睛在哪里?蜗牛的嘴巴在哪里?你知道它喜欢吃什么吗?(蜗牛是世界上牙齿最多的动物,它的嘴大小和针尖差不多,但是却有26000多颗牙齿。在蜗牛的

小触角中间往下一点儿的地方有一个小洞,这就是它的嘴巴,里面有一条锯齿状的舌头,科学家们称之为“齿舌”。) 蜗牛是怎样行动的?(蜗牛利用“足腺”分泌粘液,减少摩擦, 蠕动腹足移动。) 四、分享寻找蜗牛的经验,并讨论蜗牛喜欢居住在什么样的环 境中。 小朋友,你没有有抓过蜗牛?你是在什么地方找到的? 教师总结:早晨潮湿的树丛中、下雨过后的草丛或墙面、,潮湿的墙角、潮湿的的花盆下都可以找到蜗牛,看来蜗牛待在比较阴暗潮湿的地方。 最近小朋友有见到蜗牛吗?你一般都是在什么季节见到蜗牛 的?(蜗牛要冬眠和夏眠) 请幼儿观看视频,了解蜗牛是怎样冬眠、夏眠的。(蜗牛分泌一种黏膜把壳的开口封起来,此膜硬化后便形成一道保护身体躯体的膜,可防止外物侵入。这层硬膜具有轻微的透气性,使蜗牛能够呼吸而生存下去。同时,任何水分都很难经此而散失。)

二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14.《观察蜗牛》 青岛版

14.《观察蜗牛》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观察蜗牛》是青岛版小学科学(六三学制)二年级下册《动物感知环境》单元的第四课时。本课以动物与生存环境的关系为线索,通过探究蜗牛的外形特征,进而将动物与环境之间建立起联系,让学生明白动物是怎样接触和感知环境的。 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活动准备,通过让学生寻找蜗牛的活动,观察蜗牛的生长环境。通过图示的形式呈现了白醋、蜂蜜、树枝等研究材料,为探究活动做好准备。第二部分活动过程,分两个大活动,活动一是“蜗牛生活在哪里?”通过对比观察蜗牛生活环境的图片,了解蜗牛的生活环境大都是阴暗潮湿的;活动二是“观察蜗牛的反应,有什么发现?”通过实验分别从蜗牛遇到食物、不同的气味、味道、光线等做出的反应进行研究实验,通过观察蜗牛的生活习性和行为方式,知道蜗牛通过嗅觉、味觉、视觉等感知周围的环境。第三部分拓展活动,“饲养蜗牛,继续观察,看看有哪些新的发现。”引导学生继续观察蜗牛,并通过画图、写日记、拍照等方式记录观察蜗牛的生活习性和行为方式。 本课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关,旨在培养学生乐于研究周围事物的兴趣和意识,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学生分析】 通过一年的科学学习,二年级的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周围事物进行观察,并用语言初步描述。蜗牛是学生非常喜爱的小动物。学生乐于在老师指导下观察探究,从而建立蜗牛的身体特点与感知环境的联系。虽然经常接触,但是科学的观察和描述蜗牛的身体特征,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困难。这个阶段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敏感期,通过思维导航或问题引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科学概念目标: 1.知道蜗牛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里。 科学探究目标: 1.在教师指导下,通过探究知道蜗牛可以通过嗅觉、味觉、视觉等感知周围的环境。 2.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蜗牛的生活习性表现出探究兴趣。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耐心观察和记录的习惯。 2.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尊重他人的情感和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珍爱生命,爱护动物。 【器材准备】 学生准备:白醋、豆浆、蜂蜜(90g)、菜叶、树枝、烧杯、盘子、蜗牛、塑料片、蜗牛实验盒(纸质)等。

蜗牛教学设计

蜗牛教学设计 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蜗牛(一)》教学设计玉溪市易门县龙泉街道小学许辉邮政编码:651100 【科学教育理论反导】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科学课要从学生实际出发,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因此,本课让学生围绕“蜗牛”进行了探究性学习,启发学生巧妙运用身边的小动物来进行探究活动,设计游戏环节,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巩固了对蜗牛的认识。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想象思维能力。教师不再是喋喋不休的说教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与引导者,教学过程注重让学生充分自主探究,同时在活动中养成学生善于倾听他人意见,与他人平等交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与良好的行为习惯。 【生命科学领域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梳理】 《蜗牛(一)》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的内容,属于动物单元。本课是该单元的第二课,从本课开始,学生将对四种小动物进行细致地观察。这些观察活动,将指导学生学习观察的方法,引导学生在获得观察结果的过程中了解动物的共同特征,建立起生命体的概念。本课是观察蜗牛的第一课时,教材的设计意途主要是通过组织学生对蜗牛身体、运动的观察,让学生经历从整体到局部的观察、描述过程,学会按顺序观察、细节观察、动态观察,达到课程标准所制定的用感官直接感知小动物,借助简单的工具对事物进行更细致的观察和进行简单记录的要求。对于蜗牛,三年级的孩子很感兴趣,并从课外书上了解到很多关于蜗牛的知识,同时在植物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观察方法,所以他们对本课活动有着浓厚的兴趣和一定的观察基础。但由于三年级的学生观察方法才刚刚建立,所以观察项目不宜过多,而应重在“少、实、深”。本课将通过学生对蜗牛身体、运动的观察,让他们经历观察、描述的过程,使其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这才是本课乃至本单元教学的终极目标。 在整个教学过程设计方面,遵循儿童科学认识活动的规律,以简单明了的科学探究活动来展开整个的教学过程:提出问题——讨论研究方法——实验验证——交流研究成果——课后延伸。 【学情分析】 1、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三年级学生仍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观察品质尚处于形成的初级阶段,尤其是观察的目的性、有序性不强,而且语言概括表达能力较

《观察蜗牛》教学设计_模板

《观察蜗牛》教学设计_模板 《观察蜗牛》教学设计 曾宝俊 教学资源开发 本课是苏教版《科学》教材三年级下册《观察小动物》单元的第一课。教材的设计意图是通过组织学生观察并研究蜗牛的生活习性和运动方式等行为特征,达到能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自然事物,并用语言或图画描述所观察到的蜗牛的一些特征,以实现科学课程标准中制定的关于”生命世界”中的有关认识动物生活习性,运动方式的多样性的内容标准,以及珍爱生命,参与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 本节课的观察研究和学习是建立在学生原有的一些生活经验和生活能力基础上的。现在大多数小孩已经从不同渠道了解各种各样的小动物,有的甚至会饲养过一些小动物,学习本课的内容可以为学生将来学习各种各样的动物以及动物的分类知识等打下一定的基础。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我们需要做的教学准备应该比较充分,如果实在不能找到蜗牛,可以根据本地情况,用蚯蚓代替也行,但必须保证有充足的实验材料。 本课的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会用文字和图画等方式观察记录蜗牛的行为特征; ●会用简单表格统计,整理蜗牛的食性等情况; ●能倾听其他同学的想法和建议。 知识与技能: ●知道蜗牛的生活习性和运动方式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照顾小动物(蜗牛),观察它的生活和成长是十分有趣的; ●愿意与他人合作并交流想法。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景导入 1、猜谜:同学们,猜一猜这里面是什么小动物?(蜗牛) 2、谈话: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蜗牛。 【评析】研究对象的突然出现,可引起学生强烈的兴趣,使课堂气氛一下子变得热烈起来。 二、观察了解蜗牛的外形 1、谈话:通过观察,你们对蜗牛有了哪些认识? 2、学生汇报。 3、谈话:对蜗牛有了这么多的了解,你们能不能把观察到的蜗牛外形画出来? 4、学生画画。 〖说明〗教师适时发放大镜让学生仔细观察,在展评时,适时介绍不同种类的蜗牛,也可以利用图片或多媒体演示。 三、了解蜗牛的行为特征 1、提问:刚才的画图说明同学们对蜗牛又有了新的认识,那么关于蜗牛你还想研究哪些问题呢? 2、学生讨论,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3、提问:你们准备怎样研究呢?

小学科学《蜗牛》教学设计

蜗牛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蜗牛的运动方式。 2.经历对蜗牛运动的细节和痕迹观察的过程。 3.激发探索蜗牛运动秘密的兴趣。 教学准备: 1.小组或个人观察用的蜗牛,放大镜,玻璃片,小木棒、棉线、记录用纸和笔等。 2.塑料薄膜和画有同心圆的纸。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我们已经比较仔细地观察过蜗牛了。那么,蜗牛有脚吗?蜗牛有脚的话,蜗牛的脚是怎样的呢?蜗牛没有脚的话,蜗牛是用什么爬行的呢? 二、蜗牛用身体的哪一部分爬行? 1.观察:蜗牛用身体的哪一部分爬行。 2.蜗牛用身体的腹部爬行。蜗牛没有像人、兔、蟋蟀那样的脚,蜗牛的腹部就是蜗牛的脚,这是一种特殊的脚--腹足。 三、观察蜗牛的爬行。 1.观察玻璃片上爬行的蜗牛,观察蜗牛的腹部是怎样使身体前进的。 2.蜗牛爬行的描述和模仿。 3.观察蜗牛在小木棒、棉线等物体上的爬行动作。描述蜗牛在这些物体上的爬行。

四、蜗牛爬行的痕迹。 1.说说蜗牛爬行观察过程中还有什么发现。 2.观察蜗牛爬行留下的痕迹。发现痕迹是粘液变成的。 3.推测一下蜗牛分泌的粘液所起的作用。 五、蜗牛赛跑。 1.哪只蜗牛爬得快?提出蜗牛赛跑的建议。 2.讨论蜗牛赛跑的活动设计: ☆有使蜗牛朝着一个方向爬行的办法吗? 吸引蜗牛向一个方向爬的办法。 让蜗牛只能朝一个方向爬行。 …… ☆有其他的比赛方法吗? 不管朝哪个方向爬的办法。 测量蜗牛爬过的距离的办法。 …… 3.在小组里进行蜗牛赛跑的活动:在画有同心圆的纸上铺上一张塑料薄膜,把蜗牛放在中心圆内,看哪只蜗牛最先爬出外圆。 六、小结。 小结(略)关于蜗牛的爬行,我们还能观察研究些什么?我们还能搞些什么活动?

综合实践三年级下册《观察蜗牛的运动》教学设计

综合实践三年级下册《观察蜗牛的运动》教学设计教材:综合实践三年级下册(教育科学出版社)学情分析蜗牛是一种常见的小动物,容易捕捉.易于饲养,好观察。 有的学生从小就很喜欢,经常捉来玩。 而且学生在小学三年级科学中已经过学习蜗牛的一些知识,有不少关于蜗牛的感性认识。 了解蜗牛的外部形态结构,如蜗牛身体柔软,体外有硬壳,头上有触角,还可能了解蜗牛触角的作用,运动方式,食物,生活习性等。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基于学生已有经验和知识,进行有效教学,防止零起点。 并且学生已初步具有使用放大镜的技能,对动手操作、探究也充满浓厚的兴趣。 因此,本节教学重难点是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观察能力并能进行探究实验。 教学目标:1、科学探究目标:学会合作探究;观察蜗牛的运动,发现蜗牛运动中蕴藏着的奥秘,与同学分享。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合作探究,感受在探究活动过程中发现知识的乐趣。 3、科学知识目标:通过观察,知道蜗牛是用身体的哪一部分爬行的,它的身体是怎样前进的,它爬行留下的黏液有什么用处等。 课前准备:1、学生5或6人为一个小组(桌子抽屉里事先放好放

大镜、一块玻璃片、一块木板、小刀、钢丝、滑板、树皮)2、学生自带铅笔、直尺等各种文具。 3、用纸盒装若干蜗牛,塑料杯若干只,用报纸盖好。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大家快看屏幕,这些是什么?老师边展示几组漂亮的蜗牛图片边问。 生:蜗牛!蜗牛!学生已陶醉在精美的画面中,脱口说道。 师:仔细想想,你在哪里见到过或捉到过蜗牛?生:夏天,下过雨后的墙上,墙角边。 路旁的草丛里。 草地里。 树下。 砖缝里。 ……学生已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不断地相互补充着。 师:这说明蜗牛喜欢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里?生:阴暗,潮湿的环境里。 学生顺理成章地归纳出了结论。 师:那我也想请大家说说就目前你对蜗牛的认识有哪些?生:有壳!没有骨头,身体软绵绵的,能缩进壳里去,也能从壳里伸出来!身上有粘液!头上有四条伸出的角,我想大概是它的触角,两条长,两条短!没有脚,但它却能爬行!……看来学生已对蜗牛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

《蜗牛》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蜗牛(一)》教学设计 玉溪市易门县龙泉街道小学许辉邮政编码:651100 【科学教育理论反导】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科学课要从学生实际出发,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因此,本课让学生围绕“蜗牛”进行了探究性学习,启发学生巧妙运用身边的小动物来进行探究活动,设计游戏环节,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巩固了对蜗牛的认识。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想象思维能力。教师不再是喋喋不休的说教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与引导者,教学过程注重让学生充分自主探究,同时在活动中养成学生善于倾听他人意见,与他人平等交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与良好的行为习惯。 【生命科学领域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梳理】 《蜗牛(一)》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的内容,属于动物单元。本课是该单元的第二课,从本课开始,学生将对四种小动物进行细致地观察。这些观察活动,将指导学生学习观察的方法,引导学生在获得观察结果的过程中了解动物的共同特征,建立起生命体的概念。本课是观察蜗牛的第一课时,教材的设计意途主要是通过组织学生对蜗牛身体、运动的观察,让学生经历从整体到局部的观察、描述过程,学会按顺序观察、细节观察、动态观察,达到课程标准所制定的用感官直接感知小动物,借助简单的工具对事物进行更细致的观察和进行简单记录的要求。对于蜗牛,三年级的孩子很感兴趣,并从课外书上了解到很多关于蜗牛的知识,同时在植物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观察方法,所以他们对本课活动有着浓厚的兴趣和一定的观察基础。但由于三年级的学生观察方法才刚刚建立,所以观察项目不宜过多,而应重在“少、实、深”。本课将通过学生对蜗牛身体、运动的观察,让他们经历观察、描述的过程,使其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这才是本课乃至本单元教学的终极目标。 在整个教学过程设计方面,遵循儿童科学认识活动的规律,以简单明了的科学探究活动来展开整个的教学过程:提出问题——讨论研究方法——实验验证——交流研究成果——课后延伸。 【学情分析】 1、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三年级学生仍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观察品质尚处于

《小蜗牛》教学设计202012

《小蜗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认识“住、孩”等12个生字,会写“对、妈”等四个字。认识2个部首。 借助汉语拼音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四季的特点。新课标第一网 教学重点: 认识“住、孩”等12个生字,会写“对、妈”等四个字。认识2个部首。 教学难点: 借助汉语拼音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四季的特点。 教学准备: 1.观察蜗牛的外形特征,了解蜗牛的生活习性。 2.蜗牛图片,蜗牛生活背景,幼儿观察记录。 3.制作课件。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都见过蜗牛吗?蜗牛啊非常可爱,今天我们就和蜗牛来

交朋友,好不好?蜗牛啊也有爸爸妈妈,蜗牛会和爸爸妈妈发生什么事呢? 二、认识课题 (一)谁认识黑板上的三个字? (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小蜗牛》大家齐读。 (三)有谁见过蜗牛?长什么样子? 提出质疑,引发幼儿探究蜗牛的生活习性和简单的生物知识。 (软体动物,吃植物叶子,会伤害庄稼和花草,在潮湿的环境下生活)(四)观察蜗牛的爬行动态,想想它们一家在干什么呢?引发情感。(螺旋形的外壳,半透明的柔软身体上还有花纹,两只触角非常灵活)(五)你能想象出蜗牛一家它们在干什么? (构思一副惹人喜爱的“蜗牛的一家”创作画,相互交流自己的故事。)三、理解课文 (一)蜗牛我们已经很了解了,想不想到课文里去看看,讲的是什么故事? (二)哪位同学想读一读课文?那就让几位同学一人读一段吧? 相机指导:蜗牛妈妈的话要读得亲切,充满鼓励。小蜗牛的动作很慢,读小蜗牛的动作时,要读出蜗牛慢行的状态。 (三)学习课文之前啊,老师想看看你们预习的怎么样? 出示屏幕:哪位同学认识屏幕上的字?来读一读 相机指导读得不标准的同学的发音等。 (四)接下来咱们做个游戏吧?看看哪些同学能最快的说出老师出示

蜗牛 教案教学设计

蜗牛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内容.体会重点词语的意思和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作者认真、细致地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 4.认识10个生字、会写15个字。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对蜗牛的看法的转变,引导学生感受作者观察事物的细致。 教学难点: 品味词语,了解蜗牛的“胆小”,体会不畏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感受作者由嘲笑到“敬佩”的心里变化。 教学准备: 字、词卡片。课件:歌曲录音《蜗牛与黄鹂鸟》;《蜗牛童谣》、蜗牛爬墙录象。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引发情趣。 2.认识生字。 3.熟读课文。 4.整体感知,质疑问难。 教学步骤: 一、谈话导入: 听:院子里,邻居家的小姑娘青青,坐在一个小板凳上,摆动着地上的一只小蜗牛,口中还念着“蜗牛、蜗牛,先出犄角后出头……” 问:你们见过蜗牛吗?会唱这首童谣吗? 板书课题:蜗牛。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蜗牛》。 学生齐读课题。 问:你喜欢蜗牛吗?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导入:打开书,看看作者对蜗牛的看法是怎样的?2.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圈出不认识的字,想办法认会。 3.检查字音掌握情况: 抽读字、词卡片。 指名读课文,纠正字音。 三、整体感知: 指名回答:作者对蜗牛有什么看法?

四、质疑: 你有什么问题?(作者为什么会转变看法?)五、学习生字: 1.自学生字。 2.小组合作学习并检查。 3.师生研究难记字: 痕:里面不是良,不要加点。 稍:与“梢”区分。 袋:右上面不要加点。与“代”区分。 畏:下面左边不要加撇。 免:与“兔”区分。 熟:与“热”区分。 悉:注意读音是一声。在词里读轻声。 4.师生研究难写字熟: (1)分析间架结构,找出最难写的部分。(2)重点观察位置。看看怎样写紧凑。(3)练习书写,展示、互评。 六、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写生字。 3.查找关于蜗牛的资料。 第二课时

最新整理新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给动物建个“家”》教学设计

《给动物建个?家?》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要进一步观察蜗牛的生活习性,就需要饲养蜗牛,给蜗牛营造一个栖息地。本课以蜗牛生存需要为暗线,指向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理解。聚焦、研讨、设计、制造蜗牛的栖息地,观察蜗牛在?家?中的生活情况,观察蜗牛吃食物,发现蜗牛更多的秘密。通过以上活动,使学生认识动物的生存需求,体会动物与环境的关系,同时可以激发学生热爱和亲近小动物的情感 【学生分析】 经过前两课的学习,学生对蜗牛的身体构造、运动方式已有一定的了解,自然产生了饲养蜗牛的想法。那么饲养蜗牛,需要准备什么,有些什么要求,蜗牛怎么生活,这些问题会在学生的脑海里迅速出现。但由于一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有限,他们对这些问题的认识是比较粗浅和零散的,需要在教师的帮助下,通过正向迁移、集体梳理,串联起对蜗牛的整体认识。 材料准备和饲养活动一定要取得家长的支持,教师可以通过家长信等形式把要求传递给家长,寻求家长的配合和协助。可以通过班级微信群、QQ群、班级博客等平台,引导学生及时交流饲养的过程,引发学生长时间地关注,增强学生观察动物的动力。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蜗牛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 2.蜗牛喜欢吃菜叶等食物,靠齿舌吃食物。 科学探究目标 1.尝试用集体的智慧不断修正方案给蜗牛建一个?家?。 2.观察蜗牛的生活习性,特别是它是如何进食的。 科学态度目标 1.体会细节观察对获取信息的重要性。 2.体会计划的重要性和集体智慧的力量。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环境对小动物生活的重要性。 【器材准备】 学生:几只饥饿的蜗牛、菜叶、透明盒子、学生活动手册等。 教师:蜗牛、微视频、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出示鸟窝、蜂巢、狗窝等图片。 2.蜗牛的家是什么样的呢? 教师收集学生饲养蜗牛的照片、文字等信息。 3.投影展示同学们饲养蜗牛的图片、文字情况。 说一说:在给蜗牛建?家?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 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蜗牛对环境的要求,如建好的?家?应该放在怎样的环境中,蜗牛的排泄物是否需要处理,如何防止蜗牛爬出去等。 4.问题研讨。 (1)你们的蜗牛饲养在哪里?你们给蜗牛喂了哪些食物?你们还为蜗牛做了什么?学生回答问题。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回答有哪些经验值得推广,哪些地方需要改进? (3)想一想,要让蜗牛好好地生活下去,蜗牛的?家?应该是什么样的? 5.教师将学生们的回答汇总成班级记录单。 (1)能让蜗牛四处爬行的空间。 (2)有它们爱吃的食物。 (3)要保持潮湿。 (4)能让蜗牛生活又不让它爬出去。 6.让学生把蜗牛的?家?画下来。 二、探索 1.观察蜗牛在?家?是怎么生活的,放入菜叶等食物,观察蜗牛是怎样进食的。 2.提醒学生需要安静细致地观察,如果蜗牛距离菜叶有一段距离,还要提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观察一种动物》教学设计

《观察一种动物》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在寻访校园里动物的基础上,本课将进一步缩小观察对象,对一种小动物进行细致、深入的观察。在对个体动物的观察中,进一步感受动物的生命特征,指向单元的核心概念。对蜗牛的观察遵循从整体到局部、静态到动态、肉眼到工具、结构到功能的程序,这是学习观察方法和培养良好观察习惯的契机。引入腹足、触角等科学词汇有利于学生更科学、更准确地描述蜗牛的特征。在饲养蜗牛过程中还可以进一步观察它的生活习性以及与环境的关系,也有利于第4课《给动物建个“家”》的学习。教材还安排了蜗牛与相似的动物比较的环节,进一步强化学生对小动物身体特点与生活习性的认知。 【学生分析】 学生对动物有天然的好奇心,这将为他们的主动学习提供重要的心理基础。一年级学生对蜗牛这种行动缓慢的小动物充满了好奇,同时也有不少学生对它的样子有些害怕,不敢触碰。 一年级学生的观察活动需要在教师的带领下开展。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观察工具,提供科学词汇,要指导学生先观察蜗牛的形态和反应,再观察蜗牛的运动。学生通过对蜗牛运动、反应、吃食等方面进行观察和描述,可以进一步深化对动物生命特征的认识,这也是本单元的核心概念。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蜗牛身体上有壳、腹足、触角(两对)、眼睛、口等。 2.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如触角伸缩、身体缩进壳内来躲避危险等。 3.蜗牛利用腹足能在很多物体表面上爬行,腹足做细波浪状运动并在爬行中留下黏液痕迹。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对蜗牛的外部特征、应激反应和运动方式等信息进行观察和记录。 2.能尝试用科学词汇和图示描述观察到的信息。

科学态度目标 1.培养研究小动物的兴趣,并做到不打扰、不伤害小动物。 2.培养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观察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懂得在观察活动中珍爱生命,学会保护小动物。 【教学准备】 学生:蜗牛(活体)、放大镜、棉签、活动手册、菜叶、玻璃片、线、树枝。 教师:课件、班级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提前一周布置,让学生在家长的协助下寻访蜗牛并带回家开始尝试饲养。 2.布置过程。 (1)老师带来了一位动物朋友,你见过吗?它生活在哪里? (2)想知道老师怎么喂养蜗牛吗?先回去寻找并观察蜗牛,找到蜗牛的同学可以到老师这里领取一张蜗牛的饲养秘籍。 (3)让学生用一周时间观察并饲养蜗牛。 二、引入 1.谜语导入。 没有脚,没有手,背上房子到处走,有谁把它碰一碰,赶紧躲进房里头。 你们曾经在哪些地方看到过蜗牛? 2.画一只看到过的蜗牛。 从寻访蜗牛到上课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有的同学已经开始喂养蜗牛,关于蜗牛你有哪些发现?请你说一说。 画一画看到过的蜗牛,并展示作品。 三、仔细观察蜗牛 教师强调观察要求。 每一个小组把蜗牛“请”出来,大家静静地仔细观察,可以轻声地交流。教师提供一些工具,学生在观察时可以根据需要自行选用。把观察到的蜗牛的样子仔细地画在活动手册的方框中。 四、观察蜗牛的应激反应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