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护理消毒隔离质量标准

护理消毒隔离质量标准

护理消毒隔离质量标准
护理消毒隔离质量标准

护理消毒隔离质量标准

有预防院内感染的健全组织机构和消毒隔离制度与管理措施。

(一)一般标准

1、护士进行无菌操作时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2、无菌物品、器材必须放置于无菌物品专用柜储存,无菌物品无过期失效。

3、存放无菌物品(含无菌液)的容器清洁,定期灭菌,无菌物品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微生物检测符合要求。

4、熟悉各种消毒方法、消毒液的浓度、配制方法与使用方法,器械消毒达到标准,无菌溶液注明开启日期,超过2小时后不得使用;启封的各种溶媒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

5、实行一人一针一管一消毒。

6、氧气湿化瓶(含瓶内水及连接管)、吸痰管、导尿管、各种引流管等保持管道通畅,按规定时间更换消毒。

(二)治疗室、处置室、换药室

1、有统一的管理规定。

2、室内清洁整齐,按规定用消毒液拖地及擦拭物体表面,有专用的清洁用具。

3、物品按规定放置,严格区分无菌区、清洁区及污染区,室内无私人物品。

4、定期对物体表面、空气、工作人员的手进行细菌检测,有报告单。

(三)病床单位

1、病床单位清洁整齐,被服按时更换,必要时随时更换。

2、病床每天湿扫,做到每床一套湿扫用具,床旁桌、椅每天湿抹,做到一桌一巾,用后彻底消毒。

3、病人离院,床单位必须终末消毒处理。

(四)污物处理

1、污被服定点放置,不乱丢乱放。

2、使用过的器械经初步浸泡消毒后,再清洗包装灭菌。

3、凡厌氧菌、绿脓杆菌等特殊菌群感染的器械、衣物要按规定严格处理,敷料用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特殊医用袋包装,焚烧。

(五)便器

1、便器无污垢,用后浸泡消毒。

2、便器消毒液浓度符合要求,并定期更换。

(六)常规灭菌物品管理合格率95%.

(七)常规物品灭菌合格率100%.

病房消毒隔离管理制度

病房消毒隔离管理制度 一、护理人员上班时必须着装整洁,下班、就餐、开会时脱去工作服。二、严格无菌操作规程。 三、无菌器械、容器、敷料筒、持物钳定期清洗、消毒、灭菌和更换,并注明灭菌日期和开启时间。 四、治疗室、换药室每日通风换气,定期清扫,工作人员进治疗室要戴帽子、口罩,私人物品不准带人室内,抹布、拖把应有标记,专物专用。 五、病室定期通风换气,每日晨间护理时用湿式扫床,一床一套;一桌一布,用后浸泡消毒、清洗晾干。 六、被服每周更换一次,如有污渍随时更换。换下的脏被服放于污物袋。 七、暖瓶、痰盂、便盆等用具专人专用,出院时消毒后带走。八、采血使用的注射器、针头直接放入利器盒。 九、体温表一人一支,用后浸泡消毒,干燥保存。 十、输液操作一人一针一管一止血带。 十一、治疗室、换药室每日紫外线照射一次,每月空气培养一次。十二、隔离单位 1(严重感染及传染患者要单独安置,病室门口挂隔离衣,放洗手盆,内盛消毒液。 2(隔离患者物品专用,一次性用物使用后回收集中处理。 3(隔离患者专用的血压计、听诊器等仪器设备,按要求及时消毒处 理。 4.住院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急性传染病应采取以下措施: 1(及时隔离并上报疫情,严格执行隔离措施。

2(传染病人的血液、排泄物、分泌物与呕吐物,必须经过有效消毒处理后再排入医院综合污水处理系统处理,达标排放。 3(凡传染病人使用的医疗器械与生活用具应与普通病员分开,未经消毒不得带出病房。 十三、凡厌氧菌、绿脓杆菌等特殊感染的患者,应严格隔离,用过的器材、被服要灭菌,用过的辅料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规定进行处理。十四、各种内窥镜使用后必须认真清洁,彻底消毒,乙肝患者应固定内窥镜,用后严格消毒。 十五、患者转科、出院或死亡后要进行终末消毒。

口腔科消毒隔离管理制度

口腔科消毒管理责任制 1、科室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及本科兼职监控医师、护士组成,并在科室主任领导下工展工作。 2、遵守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在医院感染管理科的指导下进行预防医院感染的各项监测,对监测发现的各种感染因素及时采取措施,降低本科室医院感染发生率,发现有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及进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并积极协助调查。有医院感染反馈,改进及处理登记本。 3、门诊布局合理,分区无逆流与交叉,各牙椅之间用适宜的隔帘分隔(高1.6米左右),并有配套的流动水洗手设施、快速干手设备及手消毒液。有独立的器械消洗、消毒、灭菌室。各诊室加强自然通风,治疗前后用消毒液擦拭工作台面、座椅及地面。每日工作前后用紫外线或臭氧进行空气消毒30min-60min分钟;每周对工作环境进行一次彻底的清洁、消毒处理。 4、口腔科医务人员必须掌握疾病标准预防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方面的知识,加强工作人员及清洁器械工人的岗位培训,提高自身防护意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规程,医务人员进行口腔诊疗操作时必须戴口罩、帽子及手术隔离衣(小围兜)、防护屏、护目镜,接诊、治疗每个患者前后均戴手套,一人一换,戴手套前后均应洗手及手消毒。 5、进入患者口腔内的所有诊疗器械,必须达到“一人一用一灭菌或消毒”的要求,各类诊疗器械按《医院消毒技术》要求选择适宜的消毒或灭菌方法。口腔检查器材尽量采用一次性用品,如一次性弯盘、一次性垫巾等,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标识齐全,无过期、无漏气、无破损,并禁止重复使用。凡接触患者伤口、血液、破损粘膜或者进入人体无菌组织的各类诊疗器械必须达到灭菌。修复、正畸印模须用消毒

液浸泡,石膏模型送技工室操作前必须置紫外线灯下一米距离内照射30分钟备用。 6、传染病患者就诊完后应严格按传染患者敷料、器械处理,防止污染,并严格按规定进行其他终末消毒。 7、口腔诊疗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物分类正确,标识清楚,锐器放置正确。口腔医疗废物及使用后的一次性器具均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要求由专人统一回收、运送、焚烧处理并有记录备查。 8、口腔科医务人员被治疗器械刺破或损伤后立即局部处理,申请保健科,按医院《针刺伤处理条例》进行进一步检查与处理,并备有记录。

病房一般消毒隔离管理制度

病房一般消毒隔离管理制度 病房一般消毒隔离管理制度 一、病房内收住患者应按感染与非感染性疾病分别收治,感染性疾病的患者在患者一览表卡上做标记。二、医务人员进入感染患者房间,应严格执行相应疾病的消毒隔离剂防护措施,必要时穿隔离衣、戴手套等。三、一般情况下,病房应定时开窗通风,每日2次。地面湿式清扫,必要时进行空气消毒。发现明确污染时,应立即消毒。患者出院、转院、转科、死亡后均要进行终末消毒。要四、患者的衣服、被单每周更患换一次。被血液、体液污换染染时及时更换,在规定地点清点更换下的衣物及床点单用品。单五、医护人员在诊治护理不同患者前后在,应洗手或用手快速, 消毒剂擦洗。剂 六、各种诊疗护理用品用后按医院感染护管理要求进行处理,管 特殊感染的患者采用一次性用感品品,用后装入黄色塑料袋内内并粘贴标识,专人负责回收。回 七、对特殊感染患者要严格限制探视及陪患护人员,必要时穿护 隔离衣裤、戴口罩及帽子。裤 八、患者的餐具、便器固定、使用,特殊感染患者的排使泄物及泄剩余饭菜,按相关规定进行处理。规 九、各个医疗废物按规定收集、个包装、专人回收。包十、病房及卫生间的拖把等卫病生生清洁用具,要分开使用,且,标记清楚。用后消毒液侵泡,并清洗后晾挂备液用。用 十一、患者的床头柜用消毒液擦拭,做到一柜桌一巾,每日桌1—2次。病床湿式清扫,做到一床病一巾,每日一1—2次。十二、重点部门:乳手术十室室、

中心供应室、产房、重症监护重室(icu、cccu、nicu等)、导管介入治疗室、内镜室、管口口腔科、透析室等执行相应应部门的消毒隔离要求。 十三、特殊疾病和感染者者按相关要求执行。

消毒隔离管理制度

内部管理制度系列消毒隔离制度(标准、完整、实用、可修改)

FS-QG-67672 编 号: 消毒隔离制度 Model disi nfectio n and isolati on system 说明:为规范化、制度化和统一化作业行为,使人员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提高工作效率和责任感、归属感,特此编写。 消毒隔离制度 1. 医务人员上班时间要衣帽整齐,下班就餐、开会时应 脱去工作服。 2. 诊疗换药处置工作后均应洗手,必要时用消毒液泡洗。 无菌操作时,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3. 无菌器械容器、器械敷料缸、持物钳等,要定期消毒、 灭菌、消毒液定期更换,体温计用后要用消毒液浸泡。 4. 病房应定时通风换气,每日空气消毒,拖洗地面,床 头桌及椅子每日湿擦,抹布要专用,定期消毒。 5. 换下污衣被服,放于指定处,不随地乱丢,不在病房 清点,便器每次用后清洗消毒。 6. 各种医疗用具,使用后均须消毒备用,药杯、餐具必

须消毒后再用,病人被褥要定期更换消毒。 7. 有严重感染及脏器移植的手术病人,放单独病房,病 室在事先进行消毒。 8. 出院病人的单元,必须做好终末处理,床、椅、桌及 墙壁,应在观察室隔离,病人的排泄物和用过的物品,要进 行消毒处理。未经消毒的物品,不得带出病房,也不得给他 人使用,病人用过的被服应消毒后再交洗衣房清洗。 9. 传染病人按常规隔离,儿科门诊应设预检,疑似传染病,应在观察室隔离,病人的排泄物和用过的物品,要进行 消毒处理。未经消毒的物品,不得带出病房,也不得给他人 使用,病人用过的被服应消毒后再交洗衣房清洗。 10. 传染病人在指定的范围内活动,不准互串病房和外 出。到他科诊疗时,应做好消毒隔离工作,出院、转院、转 科、死亡后应进行终末消毒。门诊病人应在指定地点候诊、 检查和治疗,不要在门诊各处走动,以防交叉感染。 11. 传染病人,按病种分区隔离,工作人员进入污染区要穿隔离衣,接触不同病种时,应更换隔离衣、洗手,离开污染区

病区消毒隔离管理制度

病区消毒隔离管理制度 1、无菌操作时,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穿工作衣服、洗手戴好帽子、口罩。 2、无菌容器、器械、敷料缸、持物钳等使用后应及时盖严,每周高压灭菌2次,消毒液定时更换,浓度符合要求,注明灭菌日期、开启日期和时间、负责人姓名。 3、各诊室、治疗室、抢救室、重症监护室、换药室、注射室、、无菌器械敷料室、隔离观察室、传染病房、供应室等均有严格的消毒、灭菌、隔离制度,每月做空气微生物监测1次,监测达标有报告及登记。 4、治疗室、换药室每日通风换气,定期清扫,工作人员进治疗室要戴帽子、口罩,私人物品不准带入室内,抹布、拖把应有标记,专物专用。 5、病室定期通风换气,每日晨间护理时用湿式扫床,一床一套;一桌一布,用后浸泡消毒、清洗晾干。 6、被服每周更换一次,如有污渍随时更换。换下的脏被服放于污物袋。 7、暖瓶、痰盂、便盆等用具专人专用,出院时消毒后带走。 8、采血使用的注射器、针头直接焚烧。 9、体温表一人一支,用后浸泡消毒。 10、输液操作一人一针一管一止血带,用后消毒。 11、治疗室、换药室每日紫外线照射一次,每月空气培养一次。 12、隔离单位 ①严重感染及传染患者要单独安置,病室门口挂隔离衣,放洗手盆,内盛消毒液。 ②为隔离患者进行操作时要穿隔离衣,操作完脱去隔离衣并消毒双手。 ③隔离患者物品专用,一次性用物使用后回收集中处理。

④隔离患者用过的血压表、听诊器等用消毒液擦拭,血压计袖带若被血液、体液污染,应浸泡。 ⑤在含氯消毒液内浸泡30分钟后,清洗干净,晾干备用。 ⑥传染患者应在规定范围内活动,不得外出。 13、凡厌氧菌、绿脓杆菌等特殊感染的患者,应严格隔离,用过的器械、被服要灭菌,用过的敷料焚烧。 14、各种内窥镜使用后必须认真清洗,彻底消毒;乙肝患者应固定内窥镜,用后严格消毒。 15、患者转科、出院或死亡后要进行终末消毒。

手术室消毒隔离检查评分标准-新版.doc

项目质量标准分 值 评分办法 扣分 原因 得 分 1. 工作人员着装符合手术室消毒隔离标准。10 一人一项不符合要求扣 3 分。 2. 参观手术人员需保持离手术台距 离>30cm,每个手术间参观人数最多不得超 5 一项不符合要求扣 3 分。 一、 过4 人。 人员 3. 患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皮肤化脓性感染 2 不符合要求不得分。 管理 的人员不得进入手术室。 30分 4. 外科刷手符合规范要求,术中各项操作符 10 一人一项不符合要求扣 5 分。 合消毒隔离要求。 5. 手术病人必须更换清洁病号服、带手术帽 方能进入手术间。 3 一人一项不符合要求扣 1 分, 1. 手术室布局合理,分区明确,物品、人员 出入符合要求,无洁污交叉。 8 不符合要求不得分。 2. 手术室每日湿式打扫 2 次,周末大扫除 1 次,每次手术后及时清洁手术间。抹布、扫 帚、地拖、地拖桶分区使用。4 手术结束未做好终末处理不得 分,其它一项不符合要求扣 1 分。 3. 每个手术间放置 1 张手术台,接台手术间隔必须超过手术间空气自净时间。感染手术 应在感染手术间进行,并做好相应的消毒隔离措施,术后按要求处理手术间及物品。5 感染手术后未按要求处理手术 间及物品不得分,其它一项不符 合要求扣 2 分。 4. 洁净手术区工作状态必须保持正压通气, 二、 回风口过滤网每周清洁消毒 1 次,高效过滤 5 不符合要求不得分。 环境 器按要求定期更换。 管理 35分5. 急诊手术区按要求进行空气消毒,有记 录;冰箱每周清洁保养一次,无私人物品。 3 一项不符合要求扣 1 分。 6. 按规范要求完成微生物监测(空气、物表、使用中消毒液、工作人员手、无菌物品)。4 缺一项扣 1 分,不达标及无整改 措施不得分。 7. 垃圾分类放置,按规定处理。医用垃圾回收本有登记及签名。4 锐器未放入专用锐器盒不得分, 其它一项不符合要求扣 1 分。 8. 手术后布单放于指定地点,并与工作服分 开放置、清点。 2 一项不符合要求扣 1 分。

消毒隔离管理制度

医院消毒隔离管理制度 一、医务人员必须遵守消毒隔离制度,进入人体组织或人体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高压灭菌;接触皮肤粘膜的医疗器具和用品必须消毒。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先去污染,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其中感染病人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先消毒,彻底清洗干净后,再消毒或灭菌。所有医疗器械在检修前应先经消毒或灭菌处理。 二、根据物品的性能选用物理或化学方法进行消毒灭菌。耐热、耐湿物品灭菌首选物理灭菌法;手术器械及物品、各种穿刺针、注射器等首选压力蒸气灭菌;消毒首选物理方法,不能用物理方法消毒的方可选化学方法。 三、化学灭菌或消毒,可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选择灭菌、高效、中效、低效消毒剂。使用化学消毒剂必须了解消毒剂的性能、作用、使用方法、影响灭菌或消毒效果的因素等,配制时注意有效浓度,并按要求进行监测。更换灭菌剂时,必须对用于浸泡灭菌物品的容器进行灭菌处理。 四、消毒隔离措施 1、医务人员在做无菌操作时,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洗手,戴好帽子、口罩。治疗车上的无菌器械、敷料罐、缸,使用后应及时盖严,定时更换和灭菌,并注明灭菌日期和开启日期及时间。 2、治疗室每日定时通风换气,用消毒液擦地,每周大扫除1次,治疗室用的擦布及拖布等应有标记且专物专用。

3、病室各房间每日定时通风两次,每日晨间护理时用湿部套扫床,一床一套;每日擦小桌,一桌一布,浸泡消毒后清洗晾干。 4、每周更换被服一次,并根据情况随时更换。 5、注射器使用后放入指定容器内,利器放入利器盒内。 6、治疗室、产房、手术室、换药室定期进行空气消毒。 7、体温表一人一支,每次使用后浸泡于250mg/L含氯消毒液内消毒—冲洗—晾干—备用。 8、门诊采取血标本,实行一人、一针、一巾、一止血带。 9、在实施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据不同情况,对感染病人采取相应隔离措施。 (1)隔离患者有条件时住单间或单隔内,病室内或病室门口要备隔离衣,悬挂方法正确。 (2)患者专用体温表、便器,应用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餐具,使用后回收集中处理。 (3)隔离患者用过的医疗器械应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血压表、听诊器等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消毒液擦拭,血压计袖带若被血液、体液污染应先使用含有效氯的消毒剂浸泡30分钟后再清洗干净,晾干备用。 10、凡患者有气性坏疽、绿脓杆菌等特殊感染伤口,应严格隔离。所用的器械、被服菌要进行“双消”处理,所用敷料放入专用塑料袋烧毁。

医院消毒隔离管理制度46956

医院消毒隔离管理制度 一、人员管理 1、工作人员管理 (1)医院工作人员着装整齐,下班、开会、就餐时应脱去工作服。 (2)医务人员接触患者前后、清洁或无菌操作前、体液风险暴露后、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摘手套后立即洗手及手卫生消毒。 (3)进入治疗室、换药室等应衣帽整洁、戴口罩,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 (4)特殊区域的医护人员应相对固定,接触不同传染病患者要根据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2、患者的管理 (1)传染病患者按病种分区隔离,有严重感染及脏器移植的手术病人,应置于单间病房。 (2)儿科、感染科、急诊科应设预检分诊处,疑似传染病应在观察室隔离。 (3)传染病患者及疑似传染病患者的排泄物和用过的物品要进行消毒处理,未经消毒的物品不得带出病房,也不得给他人使用,病人用过的被服应用双层黄色专用袋包装后再送入洗衣房。 (4)传染病患者在指定的范围内活动,不准互串病房和外出。如需要去其他科室诊疗时,应做好消毒隔离工作,出院、转院、转科、死亡后应进行终末消毒。 (5)门诊病人应在指定地点候诊、检查和治疗,不要在门诊各处走动,

以防交叉感染。 (6)凡厌氧菌、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耐药菌等特殊感染的病人,应严格隔离。病人用后的器械、被服、房间都要严格消毒,用过的敷料要烧毁。 二、环境管理 1、空气消毒 (1)治疗室、处置室、抢救室、化验室、煎药室、产房、妇产科检查室、新生儿室及重症监护室等每日紫外线消毒一次,并有消毒记录。普通病房每周消毒1次。特殊情况随时消毒。 (2)使用紫外线灯直接照射:时间30---60分钟,照射时人不得在室内。紫外线灯寿命2000小时。 (3)过氧乙酸熏蒸消毒:将0.5%---1.0%过氧乙酸溶液加热蒸发,在60%--80%相对湿度、室温条件下关闭门窗熏蒸2小时。用量按1克/立方米计算。消毒时室内不得有人。 (4)层流手术室:每天可通过净化自控系统进行机组监控并记录。术前手术间应开启层流系统30 分钟以上,负压手术间负压循环应继续开启至少30分钟,并使用相应有效浓度的消毒剂喷洒消毒回风过滤网,消毒时间达到30分钟后再进行拆卸清洗。接台手术:清洁工作应在净化系统运行下进行。负压手术间应在负压下持续运转15分钟再进行。 2、墙面、地面及物体表面的消毒 (1)地面和墙面:无明显污染地面用自来水湿式拖地每天2次,被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污染的地面和墙面用浓度为500—1000㎎/L的含氯消毒剂喷洒表面,充分作用5—10分钟后清理干净。被烈性传染病

各科室消毒隔离章程制度

急诊科消毒隔离制度 1.设独立小区,小儿诊室和输液室与成人诊室和输液室分开。 2.医务人员上班要衣帽整洁,无菌操作戴口罩,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3.各诊疗区域应配备有效、便捷的手卫生设施;洗手池、非手接触式水龙头、清洁剂、速干手消毒剂、干手用品。 4.应严格遵守标准预防,有职业暴露可能时应穿戴个人防护装备。 5.严格遵照预检、分诊制度,发现传染病人或疑似传染病患者,应当将病人转至指定隔离室诊治,同时对接诊处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不同传播途径的病人要分开安置,无条件安置时要及时汇报,规范转诊。 6.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传播的隔离、空气传播的隔离和飞沫传播的隔离。 7.做好消毒灭菌管理工作,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使用后及时去污,密闭送供应室集中处置。 8.急诊抢救室及平车、轮椅、诊察床等应每日定时清洁消毒,被血液、体液污染时应及时消毒处理。 9.观察室、输液室应定时通风换气,每日上、下午开窗通风1~2次,每次20~30分钟,不宜开窗通风如室外尘埃密度较高或极度寒冷时,可使用动态空气消毒器。 10.物品、环境清洁消毒详见相关制度。 11.生活垃圾应放入黑色袋内,医疗废物应置入黄色医疗废物袋内,锐器放入锐器盒内,严禁医疗废物混入生活垃圾。严格执行医疗废物管理制度。 注射室消毒隔离制度 1.注射室内宽敞明亮,有空气消毒设备及专用的清扫用具。 2.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注射室各项规章制度,衣帽整洁,进行各种治疗前用皂

液、流动水洗手或快速手消毒剂擦手,严格执行手卫生。 3.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实行一人一针一管。用过的一次性医疗用品,按医疗废物管理制度执行。 4.室内环境整洁,空气新鲜,每日坚持湿式打扫,紫外线消毒一次,有记录。 5.传染病人按传染病消毒隔离原则执行。 流产室消毒隔离制度 1.进入人流室内须穿工作衣,在指定地点换鞋,戴口罩、帽子、洗手。除相关工作人员外,其它人员不得入内。 2.保持室内清洁整齐,定时通风换气。每晨进行湿式清洁,湿擦各种物体表面,湿拖地面,抹布、拖把分区使用,标记明显,用后及时清洁、消毒,悬挂凉干备用。每周全面大扫除一次。要求达到环境整齐、无污染源、无卫生死角、空气新鲜。 3.每次手术结束后应进行通风换气,必要时进行空气消毒。手术后及时清洁手术床、器械台、地面等。当物体表面和地面被患者血液、体液、分泌液等污染时需消毒。消毒方法:500mg/L-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物体表面或拖地,作用30分钟,消毒后物体表面和地面应当保持干燥。 4.室内采用动态空气消毒。有消毒记录。按规范要求做好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和环境卫生学监测。 5.工作人员术前按外科手要求洗手,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及消毒隔离技术。 6.手术器械、物品一用一灭菌,确保灭菌合格率100%。一般诊疗用品一人一份一用一消毒,注射做到一人一针一筒一带。 7.做好消毒灭菌管理工作,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使用后及时去污,密闭送供应室集中处置。

消毒隔离质量要求及检查标准

消毒隔离质量要求及检查标准 1、进入治疗室、无菌操作时衣帽整齐戴口罩,正确洗手。 2、操作前后进行规范洗手或快速手消毒液消手,现场抽查护士操作 时洗手情况及七步洗手法。 3、检查保洁员使用过的毛巾数量与床位相符,用后清洗、清毒,干 燥保存,现场检查了解出院患者床单位消毒处理情况。 4、分区合理,进出关门,环境清洁,物品摆放有序;湿式清扫,合 理放置洁具;抽屉、物品柜内整齐、无尘;冰箱清洁,不得放置病理 标本与治疗无关的物品,特殊情况病理标本不能及时送检时,需储于 密闭容器内冷藏。 5、一次性物品在有效期内;消毒、灭菌物品标识清晰;书写规范, 包装符合要求,无过期包、自备包。 6、无菌镊缸开启4小时内有效,手术室镊缸每台更换,手术时间大 于6小时的每6小时更换一次:敷料缸24h内有效。体温计初步清洁 后浸泡消毒30分钟,浸泡的容器内不得放置纱布-体温计在消毒液 面下,IOOml以下小包装消毒液有效期3天。大包装消毒液(络合碘、大桶酒精、戊二醛等)用后及时盖紧盖子,有效期为30天。 7、用后物品及时清洁消毒,消毒液配比浓度正确.一次性导管不得 重复使用,应送供应室处理的物品无自行处理现象。 8、各种无菌液体、物品开启后均须注明开启时间,抽出的药液、静 脉输入无菌液体不超过2小时I启封、抽吸的溶酶有效期为24小时,少于10根包装的棉签,原则上即开即用,最多不超过4小时;棉球、敷

料、大包装棉签用后密封保存,有效期24小时。 9、胸腹腔引流管每1-2小时挤压一次,一次性引流袋5-7天更换一次,非次性引流袋24小时更换一次,胸腔引流瓶每天更换。 10、拖把、抹布区使用(治疗室专用清洁巾),清洁无异味,定位悬挂并标识明确,用后清洗消毒;病区走廊、病房定期用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 11、硅胶胃符21-30灭更换次,晚间拔管,次晨再从另一侧鼻孔插入。 12、茸形导尿管更换频率根据导尿管的材质决定,一般2-4周更换一次,连接管、集尿袋每周更换两次,精密集尿袋每周更换一次。 13、吸氧用双腔鼻导管每天清洗,每周更换一次。湿化瓶每天更换, 湿化液用无菌注射用水,及时添加。用后湿化瓶统一交由供应室处置。除备用与应急抢救患者使用均干燥保存。 14、血压计、听诊器、手电筒等保持清洁。污染时立即清洗并消毒。 治疗车、换药车保持清洁。 15、医疗废物按规定存放,用后加盖;使用后的注射器、输液器等初 步处理符合要求;利器盒2/3满废弃物时停止使用。 16、置管时,定期更换置管穿刺点覆盖的敷料;医务人员接触置管穿 刺点或更换敷料时,应当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保持导管端头的清洁,注射药物前,用75%酒精或含碘消毒剂消毒,特干后方可注射。 17、掌摆消毒隔离知识及消毒隔离制度,并在实际工作中应用。 18、内服药、外用药使用原装盒并分开放置。

医院消毒隔离管理制度

医院消毒隔离管理制度一、医务人员工作期间应严格遵循标准预防的原则,遵守无菌操作规程。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及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的使用规范。 二、医务人员必须遵守消毒灭菌原则,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脉管系统,或有体液从中流过的物品或接触人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灭菌。接触完整皮肤、完整粘膜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消毒。三、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先清洁,再进行消毒或灭菌。其中被朊病毒、气性坏疽及突发不明原因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先消毒,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与灭菌。所有医疗器械在检修前应先经清洁消毒或灭菌处理。 四、灭菌物品应注明灭菌日期及失效日期,各科室、病区按照日期先后存放,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使用,并做好标识。并按灭菌日期排放,有效期不超过7天,超过7天应重新灭菌方能使用。 五、化学灭菌或消毒,可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选择灭菌、高效、中效、低效消毒剂。使用化学消毒剂必须了解消毒剂的性能、作用、使用方法、影响灭菌或消毒效果的因素等,配制时注意有效浓度,并按要求进行监测。

六、感染性疾病科门诊按照《医院隔离技术规范(2009版)》和《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要求,与普通门诊要做到挂号、候诊、收费、取药、检验、注射、厕所等分开。 七、医院在实施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据不同情况,对感染病人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并有明显的隔离标志。黄色为空气隔离 标志,粉色为飞沫传播隔离标志,蓝色为接触隔离标志。八、病人用的一次性吸氧装置、雾化吸入器、氧气湿化瓶、呼吸机面罩、管路等要严格一次性使用,用后按医疗废物处置,复用的应一人一用,送供应室集中消毒。呼吸机螺旋管、湿化器、接头、活瓣通气阀等可拆除部分应定期更换消毒。湿化液应为无菌水,每日更换。 九、吸痰操作执行一人一次一管,一次性吸痰管使用后放入医垃圾袋;盛放吸痰管的容器每日更换灭菌;吸痰器的吸引瓶使用时,应先放入有效氯1000mg/L的消毒液再吸痰,紧急情况可先吸痰再放消毒液;使用中的吸引瓶,应每班倾倒吸引物,使用完成后进行终末消毒,干燥保存。 十、病人使用体温表先清洗再放入含有效氯500mg/L消毒液中浸泡30分钟,捞出冲洗擦干备用,盛放体温表的容器每日清洁,每周高压灭菌两次;含氯消毒剂现用现配,用时监测,每日更换。 十一、紫外线灯、空气消毒机每日空气消毒2-3次,有记录;

医院消毒隔离管理制度

医院消毒隔离管理制度 一、医务人员工作期间应严格遵循标准预防的原则,遵守无菌操作规程。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及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的使用规范。 二、医务人员必须遵守消毒灭菌原则,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脉管系统,或有体液从中流过的物品或接触人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灭菌。接触完整皮肤、完整粘膜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消毒。 三、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先清洁,再进行消毒或灭菌。其中被朊病毒、气性坏疽及突发不明原因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先消毒,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与灭菌。所有医疗器械在检修前应先经清洁消毒或灭菌处理。 四、灭菌物品应注明灭菌日期及失效日期,各科室、病区按照日期先后存放,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使用,并做好标识。并按灭菌日期排放,有效期不超过7天,超过7天应重新灭菌方能使用。 五、化学灭菌或消毒,可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选择灭菌、高效、中效、低效消毒剂。使用化学消毒剂必须了解消毒剂的性能、作用、使用方法、影响灭菌或消毒效果的因素等,配制时注意有效浓度,并按要求进行监测。 六、感染性疾病科门诊按照《医院隔离技术规范(2009版)》和《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要求,与普通门诊要做到挂号、候诊、收费、取药、检验、注射、厕所等分开。 七、医院在实施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据不同情况,对感染病人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并有明显的隔离标志。黄色为空气隔离标志,粉色为飞沫传播隔离标志,蓝色为接触隔离标志。

八、病人用的一次性吸氧装置、雾化吸入器、氧气湿化瓶、呼吸机面罩、管路等要严格一次性使用,用后按医疗废物处置,复用的应一人一用,送供应室集中消毒。呼吸机螺旋管、湿化器、接头、活瓣通气阀等可拆除部分应定期更换消毒。湿化液应为无菌水,每日更换。 九、吸痰操作执行一人一次一管,一次性吸痰管使用后放入医垃圾袋;盛放吸痰管的容器每日更换灭菌;吸痰器的吸引瓶使用时,应先放入有效氯1000mg/L的消毒液再吸痰,紧急情况可先吸痰再放消毒液;使用中的吸引瓶,应每班倾倒吸引物,使用完成后进行终末消毒,干燥保存。 十、病人使用体温表先清洗再放入含有效氯500mg/L消毒液中浸泡30分钟,捞出冲洗擦干备用,盛放体温表的容器每日清洁,每周高压灭菌两次;含氯消毒剂现用现配,用时监测,每日更换。十一、紫外线灯、空气消毒机每日空气消毒2-3次,有记录;紫外线灯管有累计照射时间、更换日期及强度监测记录,使用中紫外线灯管低于70uw / cm2 应更换灯管,灯管每周用70%~80%酒精棉球擦拭一次并记录。发现灯管表面有灰尘、油污时,应及时擦拭;空气消毒机过滤网每月清洗一次,有记录。 十二、地面与物体表面应湿式清扫,保持清洁;地面无明显污染时,采用湿式清洁。当地面受到患者血液、体液等明显污染时(>10ml),先用吸湿材料去除可见的污染物,再清洁和消毒。(用后抹布或拖把需浸泡于含有效氯500mg/L消毒液30分钟后,再清洗晾干备用。被肝炎病毒污染时用2000mg/L含氯消毒剂擦洗。拖把要分室使用,标识明确,使用后清洗、消毒、悬挂晾干备用。)十三、感染高风险的部门地面和物体表面的清洁与消毒,如手术部(室)、产房、导管室、洁净病房、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室、血液透析病房、烧伤病房、感染疾病科、口腔科、检验科、急诊等病房与部门的地面与物体表面,应保持清洁、干燥,每日

(完整版)病房消毒隔离质量考核评分标准.doc

四、病房消毒隔离质量考核评分标准科室:日期: 项目考核内容 清洁区、污染区分开有明显标志 液体标明开封日期 无菌物品有消毒日期,按消毒日 期先后放置,定期更换 空气消毒每日二次有记录 治疗室、换药室有消毒设施,使 用日期及消毒制度,并有记录 治 疗压脉带一人一用一消毒 室 一次性用品用后按一次性用品规 、 定处理 处 冰箱内清洁无异味、无杂物、无置 私人物 品 标准分: 100分考核得分: 标准分评分标准扣分理由实得分3无标记扣 3分 3过期或无日期扣 3分 过期或无日期扣 5分未按 5 日期先后放置扣 1分 5缺一次扣 0.5 分 5一项不符合扣 2分 5一人一次不符合扣 1分 一次不符合扣 3分一项不 5 符合要求扣 2分 3一次一项不符合扣 1分 室 卫生学监测符合要求,并有检验60分报告单 六步洗手规范5 6 少一次扣 3分监测不合格 扣5分 少一步扣 1分,时间不够 扣1分 碘伏瓶一个未封闭保存 碘伏瓶封存保存,常用灭菌容器 罐应每天更换灭菌 病室治疗车应配有快速消毒液 病人出院、转科或死亡后,床单 元行终末消毒并记录 按病种隔离,有标志 隔隔离病人一览表有标记 离 隔离病人物品专用、单放处置符15分合要求 病区防护用具使用防护要求 体温表一人一用一消毒 擦床头桌毛巾一桌一巾 其 他 清洁扫床一床一巾 用 具 拖把有标记,分别放置 25分 医用垃圾与生活垃圾分开放置, 感染性垃圾有标记5扣0.5 ,容器未每天 更换灭菌扣 1分 5 无快速手消毒液扣 5分, 有未用扣 3分 5 现场抽查,一个未消毒 扣2分,未登记扣 1分 4 一次不符合要求扣 2分, 无标志全扣 3无标志全扣 4每项不符合要求扣 2分 一次一项不符合要求扣2 4 分 6一次不符合要求扣 1分 抽查十个床头桌,一桌 6 不合格扣 0.4 分 抽查十个床位,一床不 4 合格扣 0.4 分 无标记扣 2分,未分开放4 置扣 2分 未分开放置扣 3分,感染5 性垃圾无标记扣 2分

医院消毒隔离管理规章制度

医院消毒隔离制度(一) 消毒隔离制度 医务人员务必严格遵守消毒灭菌制度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严格执行卫生、消毒制度。 1、护理人员上班时要衣帽整齐、清洁、穿护士鞋;操作前后应洗手,必要时用消毒液浸泡。 2、无菌操作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无菌器械、容器、敷料罐等按规定时间灭菌与更换消毒液。 3、手术室、产房、婴儿室、隔离室、治疗室、注射室、换药室、供应室等应有严格的消毒制度,并遵照执行。 4、传染病人及保护性隔离病人所住的病室应定时进行消毒,所用的家具、器皿、被服、餐具等用具务必经过严格消毒后再用。尽量使用一次性器械、物品,以便处理。 5、病区要求做到一床一套湿扫床,床头柜一桌一布,每次用后经消毒液浸泡后备用。 6、治疗室、配餐室、病室、厕所用的拖把擦布,应严格区分(拖把应有明显标记)。 7、凡使用过的注射器、针头,均需经消毒液浸泡后送供应室清洗、消毒。(浸泡时要求液面满过注射器,拉开注射器内栓,使注射器内吸有消毒液)。 8、凡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病人,都要实行床边及用具等隔离制度,做到病人一览表有标记。 9、病人住院时使用的生活用品如便盆、尿壶用后进行消毒;暖水瓶、脸盆、拖鞋等,出院后务必经消毒后,方可再使用。 10、病室冬季应每日清晨及下午打开气窗二次,每次15-30分钟进行通风,以持续空气清新。 消毒隔离制度(二) 消毒隔离制度 1、病房内收住患者应按感染与非感染性疾病分别收治。 2、医护人员应掌握标准防护要求,进入无菌区或执行无菌操作时,按规定着装;医务人员进入感染患者房间,应严格执行相应疾病的消毒隔离及防护措施,必要时穿隔离衣、戴手套等。

3、病区设感染监测员,职责明确,负责对病区医务人员进行感染控制相关知识培训,督导检查相关措施的落实。 4、严格执行手卫生相关规定。 5、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及无菌技术操作规程,进行抽血、输液操作时,应保证一人一巾一带,患者的床头柜用消毒液擦拭,做到一桌一巾,每日1-2次。病床湿式清扫,做到一床一巾,每日1-2次。 6、无菌物品应专柜储存,与待消毒物品分区放置,标识明确;灭菌物品须注明消毒日期和有效期;打开的无菌物品有效期为4小时,过期、失效物品应及时取出并重新消毒或更换,一次性物品一次性使用。 7、患有肝炎、活动期结核及其他传染性疾病的护理人员不宜从事临床护理工作,待恢复正常后方可重新工作。 8、需保护性隔离的患者,应优先做治疗护理工作;对实行床旁隔离的患者,后做治疗护理工作。 9、患者的衣服、被单每周更换一次。被血液、体液污染时及时更换,在规定地点清点更换下的衣物及床单元用品。 10、病区垃圾分类管理规范,不得混放;各种医疗垃圾桶标识明确;医疗锐器处理规范,各种医疗废物按规定收集、包装、专人回收。 11、各种诊疗护理用品用后按医院感染管理要求进行处理,特殊感染的患者采用一次性用品,用后装入黄色塑料袋内并粘贴标识,专人负责回收。 12、患者的餐具、便器固定使用,特殊感染患者的排泄物及剩余饭菜,按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13、病房及卫生间的拖把等卫生清洁用具,要分开使用,且标记清楚。用后消毒液浸泡,并清洗后晾挂备用。 14、一般状况下,病房应适时开窗通风,每日至少2次,每次30分钟。地面湿式清扫,必要时进行空气消毒。发现明确污染时,应立即消毒。患者出院、转院、转科、死亡后均要进行终末消毒。 消毒隔离制度(三) 医院消毒隔离工作制度 1、医务人员工作时间应衣帽整洁。操作时务必戴工作帽和口罩,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医院消毒隔离制度新完整版

医院消毒隔离制度新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医院消毒隔离制度 一、医院应对医务人员进行消毒隔离与预防知识培训,为其提供必要的防护用品,医务人员应正确使用防护用品。 二、医务人员上班应衣帽整洁、操作时戴口罩;进入手术室、产房应换专用鞋;不得穿工作衣随意出医院;在日常工作中要做到标准预防,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三、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应分室安置,同类感染病人可安置一室,特殊感染病人应单间隔离。日常工作中应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据疾病的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与预防措施。 四、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应严格执行卫生部《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五、治疗室应分清洁区、污染区,标识清楚,医务人员进入时应戴口罩、帽子;操作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治疗时应铺无菌盘,抽出的药液不得超过2h,各种溶酶不得超过24h,并注明开启时间。碘酒、酒精应密闭保存。容器每周灭菌2次(也可使用一次性小包装消毒液,使用时间为7天)。开放式的储槽不应用于灭菌物品的包装,置于储槽中的灭菌物品必须使用小包装。 六、医务人员应遵守消毒灭菌原则:进入人体组织、无菌器官、腔隙,或接触人体破损的皮肤、粘膜、组织的医疗用品必须达到灭菌;接触皮肤、黏膜的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消毒水平。 七、根据物品性能选用消毒灭菌方法。耐高温、耐湿物品首选压力蒸汽灭菌;不耐热、不耐湿的物品可选用低温灭菌;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先去污染,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其中特殊感染病人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先消毒,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 八、使用化学消毒剂时必须了解消毒剂的性能、作用、使用方法、影响灭菌或消毒效果的因素等,配置时注意有效浓度,并按要求进行监测做好记录。更换灭菌剂时,必须对用于浸泡物品的容器进行灭菌处理。 九、病人使用的雾化吸入器、氧气湿化瓶、呼吸机面罩等要一人一用一消毒,用毕终末消毒并干燥保存。湿化瓶里应加灭菌水,每日更换。呼吸机的螺纹管、湿化器、接头等可拆卸部分应每周更换2次。 十、体温表、止血带应一人一用一消毒。血压计袖带应保持清洁,如有血液、体液污染应及时清洗,并用含有效氯500mg/L消毒剂浸泡消毒。 十一、普通病区的物品表面、地面无污染时,需采用湿式清洁。当受到污染时先去除可见污染物,再清洁和消毒。擦拭布巾、拖布按要求清洗、消毒,干燥备用。特殊科室如手术室、产房、口腔科、检验科等部门的地面与物体表面应保持清洁、干燥,

护理消毒隔离质量标准

护理消毒隔离质量标准 有预防院内感染的健全组织机构和消毒隔离制度与管理措施。 (一)一般标准 1、护士进行无菌操作时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2、无菌物品、器材必须放置于无菌物品专用柜储存,无菌物品无过期失效。 3、存放无菌物品(含无菌液)的容器清洁,定期灭菌,无菌物品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微生物检测符合要求。 4、熟悉各种消毒方法、消毒液的浓度、配制方法与使用方法,器械消毒达到标准,无菌溶液注明开启日期,超过2小时后不得使用;启封的各种溶媒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 5、实行一人一针一管一消毒。 6、氧气湿化瓶(含瓶内水及连接管)、吸痰管、导尿管、各种引流管等保持管道通畅,按规定时间更换消毒。 (二)治疗室、处置室、换药室 1、有统一的管理规定。 2、室内清洁整齐,按规定用消毒液拖地及擦拭物体表面,有专用的清洁用具。 3、物品按规定放置,严格区分无菌区、清洁区及污染区,室内无私人物品。 4、定期对物体表面、空气、工作人员的手进行细菌检测,有报告单。 (三)病床单位 1、病床单位清洁整齐,被服按时更换,必要时随时更换。 2、病床每天湿扫,做到每床一套湿扫用具,床旁桌、椅每天湿抹,做到一桌一巾,用后彻底消毒。 3、病人离院,床单位必须终末消毒处理。 (四)污物处理 1、污被服定点放置,不乱丢乱放。 2、使用过的器械经初步浸泡消毒后,再清洗包装灭菌。 3、凡厌氧菌、绿脓杆菌等特殊菌群感染的器械、衣物要按规定严格处理,敷料用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特殊医用袋包装,焚烧。 (五)便器 1、便器无污垢,用后浸泡消毒。

2、便器消毒液浓度符合要求,并定期更换。 (六)常规灭菌物品管理合格率95%. (七)常规物品灭菌合格率100%.

消毒隔离工作制度.

消毒隔离工作制度 一、医务人员上班衣帽要整洁,不带手饰、耳环、不留长指甲,下班、外出时应脱去工作服,不许穿工作服进入会议室、图书室、食堂等。 二、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严格执行手卫生,操作前应洗手、带口罩、帽子,操作后及接触病人前后均应洗手或用消毒巾、消毒液抹手。 三、地面在没有污染的情况下每天湿拖1~2次,当地面、物体表面受到病原菌污染时,应使用消毒剂消毒。治疗室、办公室、病室、厕所等应分别设置专用拖布,标记明确,分开清洗,悬挂晾干,定期消毒。 四、每日晨间护理时用湿布套扫床,一床一套(巾),病房内用品(桌、椅、床头柜等)每天擦拭(一桌、一巾、一消毒)2次,病人衣服、床单、被套、枕套保持清洁,每周更换1-2次;枕芯、棉褥、床垫定期消毒,被血液、体液污染时,及时更换;禁止在病房、走廊清点更换下来衣物。 五、病人用过的服药杯应浸泡于含氯消毒溶液中,消毒液每日更换一次。体温计一人一支,每次使用后500 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由专人负责测量消毒液浓度;使用过的换药用具应先消毒处理,然后进行清洗、灭菌;用过和未用过的物品应有明显标记,严格分开放置。 六、治疗室、换药室、抢救室,特殊病房等,每天进行通风、换气,用紫外线灯照射消毒1~2次,每次照射时间大于30,紫外线灯管每周须用95%酒精擦拭一次,并做好记录。每月应做好环境与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工作。紫外线强度每半年监测一次,有记录。 七、医疗用品实行一人一用一消毒,各临床、医技科室使用后的器械物品包交由医院供应室集中清洗、消毒、包装、灭菌。一次性使用的医疗用品使用后不再回收,直接按医疗废物分类处理。 八、凡适于压力蒸汽灭菌的物品应采用压力蒸汽灭菌;不能用于压力蒸汽灭菌的器械,应使用低温灭菌或用2%戊二醛浸泡10个小时,容器每周更换一次;干置的无菌容器及持物钳每4小时更换1次。 九、置于无菌槽中的灭菌物品(棉球、纱布等)一经打开,使用时间最长不得超过24小时,提倡使用小包装。 十、物品放置正确,无菌物品专柜专放,有效期内使用,灭菌包与一次性物品分开放置,标签明显。 十一、碘酒、酒精应密闭保存,每周更换2次,玻璃瓶每周灭菌2次;小包装皮肤消毒 液开启后注明开瓶日期,有效期为7天。

病房消毒隔离管理制度

病房消毒隔离管理制度 1.医护人员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及无菌技术操作规程,采取标准预防措施认真洗手或进行手消毒。 2.医务人员上班时间要衣帽整洁,公共场所应及时脱去工作服。 3.病房内收住患者应按感染于非感染性疾病分别收治,感染性疾病的患者在患者一览表上有标记;凡遇有炭疽、气性坏疽、破伤风、绿脓杆菌等特殊感染的病人,应单独安置,严密隔离,处置后进行严格终末消毒。 4.医务人员进入感染患者病房,应严格执行相应疾病的消毒隔离及防护措施,并要时穿隔离衣、戴手套等。 5.一般情况下,病房应定时开窗通风,每日2次。地面湿式清扫,进行空气消毒每周一次。治疗室、换药室坚持每日清洁、消毒一次;地面应湿式清扫,遇污染时即刻消毒。住院患者(除急、重病人外),必须24小时内完成卫生处理(洗澡、剪指甲、更换衣物),患者出院、转院、转科、死亡后行终末消毒。 6.患者的病员服、被单每周更换一次。污染时及时更换,脏被服放于污物袋内。 7.各种诊疗护理用品用后按医院感染管理要求进行处理,特殊感染的患者采用一次性用品,用后装入黄色塑料袋内并粘贴标记,专人负责回收。 8.对特殊感染患者要严格限制探索及陪护人员,必要时穿隔离衣裤、戴口罩及帽子。

9.遇有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应严格执行接触隔离并 悬挂标识,患者尽量置于单间,与患者直接接触物品如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等要专人专用并每日消毒,加强手卫生、无菌操作和环境清洁消毒。 10.患者的餐具、便器固定使用,特殊感染患者的排泄 物及剩余饭菜,按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11.各种医疗废物按规定收集、包装、专人回收。 12.病房及卫生间的他拖把等卫生清洁用具,应分开使 用,标记清楚。用后消毒液侵泡,清洗后晾挂备用。 13.患者的床头柜用消毒液擦拭,做到一桌一巾,每日 1~2次。病床湿试清扫,做到一床一巾,每日1~2次。 14.治疗室、换药室、手术室、中心供应室、产房、重 症监护室(ICU、CCU、ICU等)、导管介入治疗室、内镜室、口腔科、透析室及特殊感染者按相关消毒隔离要求执行。 15.灭菌物品(棉布包装材料和开启式容器),温度25° 以下,有效期为10d-14d;抽吸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入用无菌溶液须注明时间,超过2小时后不得使用;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碘酒、酒精应密闭保存;常用无菌敷料罐应每天更换并灭菌;置于无菌储槽中的灭菌物品(棉球、纱布等)一经打开,使用时间最长不得超过24小时; 体温计等用后应立即消毒处理。 16.病区治疗车、换药车及病房门口应配有快速手消毒剂等。

医院感染科室管理消毒隔离制度

医院感染科室管理消毒隔离制度 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职责 (一)依据有关政策法规,制定全院控制医院感染规划、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二)根据《综合医院建筑标准》有关卫生学标准及预防医院感染的要求,对医院的改建、扩建和新建,提出建设性意见。 (三)对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拟定的全院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计划进行审定,对其工作进行考评。 (四)建立会议制度,定期研究、协调和解决有关医院感染方面的重大事项,遇有紧急问题随时召开。 1 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职责 (一)根据国家和本地区卫生行政部门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的法规、标准,拟定全院医院感染管理总体规划、工作计划,组织制定医院及各科室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经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批准后,具体组织实施、监督和评价。 (二)负责全院各级各类人员医院感染管理知识的培训与考核。 (三)负责医院感染病例的监测,定期对科室的环境卫生学,消毒、灭菌效果进行抽样监测,及时汇总、分析监测结果,发现问题,制定控制措施,并督导实施。 (四)对医院发生的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流行进行调查分析,提出控制措施,并组织实施。 (五)负责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拟定合理用药的规章制度并监督实施。 (六)对消毒药械、一次性使用医疗卫生用品的采购进行审核,对其储存、使用及使用后处理进行管理和监督。

(七)开展医院感染的专题研究,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水平。 (八)及时向主管领导和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上报医院感染控制的动态,并向全院通报。 2 科室医院感染管理监控小组职责 (一)负责本科室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工作,根据本科室医院感染的特点,制定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二)对医院感染病例及感染环节进行监测,并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本科室医院感染发病率;发现有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并积极协助调查。 (三)监督检查本科室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四)组织本科室医院感染管理知识的培训。 (五)督促本科室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消毒隔离制度。 (六)做好对卫生员、陪护、探视者的卫生学管理。 3 医务科在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的职责 (一)协助组织医师和医技人员医院感染管理知识的培训。 (二)监督、指导医师和医技人员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严格执行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指导原则、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等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的制度。 (三)出现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趋势时,协助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组织相关科室、部门开展调查与感染控制工作;根据需要进行医师人力调配;组织对病人的治疗和善后处理。 4 护理部在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的职责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