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圆的扫描转换原理

圆的扫描转换原理

圆的扫描转换原理
圆的扫描转换原理

GIS测量坐标系统转换原理

GIS测量坐标系统转换原理

基本坐标系 1、大地坐标系 坐标表示形式:(,,) L B H 大地经度L:地面一点P 地 的大地子午面NPS与起始大 地子午面所构成的二面角; 大地纬度B:P 地点对椭球面的法线 P P K 地 与赤道面 所夹的锐角; 大地高H:P 地 点沿法线到椭球面的距离。 S W 2、空间直角坐标系 坐标表示形式:(,,) X Y Z 以椭球中心O为坐标原点,起始子午面NGS与赤道

面的交线为X轴,椭球的短轴为Z轴(向北为正),在 赤道面上与X轴正交的方向为Y轴,构成右手直角坐标 系O XYZ 。 W Y 3、子午平面坐标系 L x y 坐标表示形式:(,,) 设P点的大地经度为L,在过P点的子午面上,以椭圆的中心为原点,建立x、y平面直角坐标系。则点 L x y表示。 P的位置用(,,)

x 4、归化纬度坐标系 坐标表示形式:(,,)L u H 设椭球面上的点P 的大地经度为L 。在此子午面,以椭球中心O 为圆心,以椭球长半径a 为半径,做一个辅助圆。过P 点做一纵轴的平行线,交横轴于1P 点,交辅助圆于2P 点,连结2P 、O 点,则21P OP 称为P 点的归化纬度,用u 来表示。P 点的位置用(,)L u 表示。 当P 点不在椭球面上时,则应将P 沿法线投影到椭球面上,得到点0P ,0PP 即为P 点的大地高,0P 点的归化纬度,就是P 点的归化纬度。P 点的位置用(,,)L u H 表示。 x y P u 点在椭球面上时的

P u 点不在椭球面上时的x 5、球心纬度坐标系 坐标表示形式: (,,)L φρ 设P 点的大地经度为L ,连结OP ,则POx φ∠=,称为球心纬度,OP ρ=,称为P 点的向径。P 点的位置用(,,)L φρ表示。 x 6、大地极坐标系 坐标表示形式:(,)S A 以椭球面上某点0P 为极点,以0P 的子午线为极轴,从0P 出发,作一族A =常数的大地线和S =常数的大地圆。它们构成相互正交的坐标系曲线,即椭球面上的大地极坐标系,简称地极坐标系。在大地极坐标系中,点的位置用(,)S A 来表示。

数模转换原理及应用

数模(D/A)转换器及模数(A/D)转换器 一、实验目的 1.熟悉D / A转换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2.掌握D / A转换集成芯片DAC0832的性能及其使用方法。 3.熟悉A / D转换器的工作原理。 4.掌握A / D转换集成芯片ADC0809的性能及其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1.数模(D / A)转换 所谓数模(D / A)转换,就是把数字量信号转换成模拟量信号,且输出电压与输入的数字量成一定的比例关系。图47为D / A 转换器的原理图,它是由恒流源(或恒压源)、模拟开关、以及数字量代码所控制的电阻网络、运放等组成的四位D/ A转换器。 四个开关S0 ~ S3由各位代码控制,若―S‖代码为1,则意味着接VREF ,代码―S‖= 0,则意味着接地。 由于运放的输出值为V0= -I∑?Rf ,而I∑为I0、I1、I2、I3的和,而I0 ~ I3的值分别为(―S‖代码全为1): I0 =,I1 =,I2 =,I3 = 若选 R0 =,R1 =,R2 =,R3 = 则I0 ==?20 ,I1 =?21 ,I2 =?22 ,I3 =?23 若开关S0 ~ S3不全合上,则―S‖代码有些为0,有些为1(设4位―S‖代码为D3D2DlD0),则I∑ =D3I3 + D2I2 + DlIl + D0I0 =(D3?23 + D2?22 + D1?21 + D0?20)= B? 所以,V0 = -Rf ? B,B为二进制数,即模拟电压输出正比于输入数字量B ,从而实现了数字量的转换。 随着集成技术的发展,中大规模的D / A转换集成块相继出现,它们将转换的电阻网络和受数码控制的电子开关都集成在同一芯片上,所以用起来很方便。目前,常用的芯片型号很多,有8位的、12位的转换器等,这里我们选用8位的D / A转换器DAC0832进行实验研究。 DAC0832是CMOS工艺,共20管引脚,其管脚排列如图48所示。

(整理)坐标变换的原理和实现方法.

由第二讲的内容可知,在三相静止坐标系中,异步电动机数学模型是一个多输入、多输出、非线性、强耦合的控制对象,为了实现转矩和磁链之间的解耦控制,以提高调速系统的动静态性能,必须对异步电动机的数学模型进行坐标变换。 3.1 变换矩阵的确定原则 坐标变换的数学表达式可以用矩阵方程表示为 y=ax (3-1) 式(3-1)表示利用矩阵a将一组变量x变换为另一组变量y,其中系数矩阵a称为变换矩阵,例如,设x是交流电机三相轴系上的电流,经过矩阵a的变换得到y,可以认为y是另一轴系上的电流。这时,a称为电流变换矩阵,类似的还有电压变换矩阵、阻抗变换矩阵等,进行坐标变换的原则如下: (1)确定电流变换矩时,应遵守变换前后所产生的旋转磁场等效的原则; (2)为了矩阵运算的简单、方便,要求电流变换矩阵应为正交矩阵; (3)确定电压变换矩阵和阻抗变换矩阵时,应遵守变换前后电机功率不变的原则,即变换前后功率不变。 假设电流坐标变换方程为: i=ci′ (3-2) 式中,i′为新变量,i称为原变量,c为电流变换矩阵。 电压坐标变换方程为: u′=bu (3-3) 式中,u′为新变量,u为原变量,b为电压变换矩阵。 根据功率不变原则,可以证明: b=ct (3-4)

式中,ct为矩阵c的转置矩阵。 以上表明,当按照功率不变约束条件进行变换时,若已知电流变换矩阵就可以确定电压变换矩阵。 3.2 定子绕组轴系的变换(a-b-c<=>α-β) 所谓相变换就是三相轴系到二相轴系或二相轴系到三相轴系的变换,简称3/2变换或2/3变换。 三相轴系和二相轴系之间的关系如图3-1所示,为了方便起见,令三相的a轴与两相的α 轴重合。假设磁势波形是按正弦分布,或只计其基波分量,当二者的旋转磁场完全等效时,合成磁势沿相同轴向的分量必定相等,即三相绕组和二相组绕的瞬时磁势沿α、β轴的投影应该相等,即: (3-5) 式中,n3、n2分别为三相电机和两相电机每相定子绕组的有效匝数。 经计算并整理之后可得: (3-6) (3-7)

∑-△模数转换器的原理及应用

∑-△模数转换器的原理及应用 张中平 (东南大学微电子机械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96) 摘要:∑-△模数转换器由于造价低、精度高、性能稳定及使用方便等特点,越来越广泛地使用在一些高精度仪器仪表和测量设备中,介绍该转换器的基本原理,并重点举例介绍AD7708芯片的应用,该芯片是16 bit模数转换器,与24 bit AD7718引脚相同,可直接升级。 关键词:模数转换器;寄存器;串行口 我们通常使用的模数转换器(ADC)大多为积分型和逐次逼近型,积分型转换效果不够好,转换过程中带来的误差比较大;逐次逼近型转换效果较好但制作成本较高,尤其是高位数转换,转换位数越多,精度越高,制作成本就越高。而∑-△ADC可以以相对逐次逼近型简单的电路结构,而得到低成本,高位数及高精度的转换效果∑-△ADC大多设计为16或24 bit转换精度。近几年来,在相关的高精度仪器制作领域该转换器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1]。 1 ∑-△ADC的基本工作原理简介 ∑-△模数转换器的工作原理简单的讲,就是将模数转换过后的数字量再做一次窄带低通滤波处理。当模拟量进入转换器后,先在调制器中做求积处理,并将模拟量转为数字量,在这个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量化噪声,这种噪声将影响到输出结果,因此,采用将转换过的数字量以较低的频率一位一位地传送到输出端,同时在这之间加一级低通滤波器的方法,就可将量化噪声过滤掉,从而得到一组精确的数字量[1,2]。 2 AD7708/AD7718,∑-△ADC的应用 AD7708/AD7718是美国ADI公司若干种∑ΔADC中的一种。其中AD7708为16 bit转换精度,AD7718为24 bit转换精度,同为28条引脚,而且相同引脚功能相同,可以互换。为方便起见,下面只介绍其中一种,也是我们工作中用过的AD7708。 2.1AD7708的工作原理 同其它智能化器件一样,AD7708也可以用软件来调节其所具有的功能,即通过微控制器MCU编程向AD7708的相应寄存器填写适当的参数。AD7708芯片中共有11个寄存器, 当模式寄存器(Mode Regis-ter)的最高位后,其工作方框图[2]如图1所示。

∑-△模数转换器工作原理

∑-△ADC工作原理 越来越多的应用,例如过程控制、称重等,都需要高分辨率、高集成度和低价格的ADC、新型∑-△转换技术恰好可以满足这些要求。然而,很多设计者对于这种转换技术并不十分了解,因而更愿意选用传统的逐次比较ADC。∑-△转换器中的模拟部分非常简单(类似于一个1bit ADC),而数字部分要复杂得多,按照功能可划分为数字滤波和抽取单元。由于更接近于一个数字器件,∑-△ADC的制造成本非常低廉。 一、∑-△ADC工作原理 要理解∑-△ADC的工作原理,首先应对以下概念有所了解:过采样、噪声成形、数字滤波和抽取。 1.过采样 首先,考虑一个传统ADC的频域传输特性。输入一个正弦信号,然后以频率fs采样-按照Nyquist 定理,采样频率至少两倍于输入信号。从FFT分析结果可以看到,一个单音和一系列频率分布于DC到fs /2间的随机噪声。这就是所谓的量化噪声,主要是由于有限的ADC分辨率而造成的。单音信号的幅度和所有频率噪声的RMS幅度之和的比值就是信号噪声比(SNR)。对于一个Nbit ADC,SNR可由公式:SNR=6.02N+1.76dB得到。为了改善SNR和更为精确地再现输入信号,对于传统ADC来讲,必须增加位数。 如果将采样频率提高一个过采样系数k,即采样频率为Kfs,再来讨论同样的问题。FFT分析显示噪声基线降低了,SNR值未变,但噪声能量分散到一个更宽的频率范围。∑-△转换器正是利用了这一原理,具体方法是紧接着1bit ADC之后进行数字滤波。大部分噪声被数字滤波器滤掉,这样,RMS噪声就降低了,从而一个低分辨率ADC, ∑-△转换器也可获得宽动态范围。 那么,简单的过采样和滤波是如何改善SNR的呢?一个1bit ADC的SNR为7.78dB(6.02+1.76),每4倍过采样将使SNR增加6dB,SNR每增加6dB等效于分辨率增加1bit。这样,采用1bit ADC进行64倍过采样就能获得4bit分辨率;而要获得16bit分辨率就必须进行415倍过采样,这是不切实际的。∑-△转换器采用噪声成形技术消除了这种局限,每4倍过采样系数可增加高于6dB的信噪比。 2.噪声成形 通过图1所示的一阶∑-△调制器的工作原理,可以理解噪声成形的工作机制。 图1 ∑-△调制器 ∑-△调制器包含1个差分放大器、1个积分器、1个比较器以及1个由1bit DAC(1个简单的开关,可以将差分放人器的反相输入接到正或负参考电压)构成的反馈环。反馈DAC的作用是使积分器的平均输出电压接近于比较器的参考电平。调制器输出中“1”的密度将正比于输入信号,如果输入电压上升,比较器必须产生更多数量的“1”,反之亦然。积分器用来对误差电压求和,对于输入信号表现为一个低通滤波器,而对于量化噪声则表现为高通滤波。这样,大部分量化噪声就被推向更高的频段。和前面的简单过采样相比,总的噪声功率没有改变,但噪声的分布发生了变化. 现在,如果对噪声成型后的∑-△调制器输出进行数字滤波,将有可能移走比简单过采样中更多的噪声。这种调制器(一阶)在每两倍的过采样率下可提供9dB的SNR改善。

《计算机图形学》实验报告模板(圆的扫描转换)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计算机图形学 实验(实训)名称直线的扫描转换 班级信息与计算科学2009级姓名袁明学号2009010301040 同组者 实验(实训)日期完成日期 本实验(实训)所用学时统计 预习实验(实训)报告总计 评阅意见:成绩

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用数值微分法进行直线的扫描转换; 2、掌握用中点画线法进行直线的扫描转换; 3、掌握用Bresenham画线法进行直线的扫描转换; 4、学会在C语言环境下图形显示模式的设置。 二、算法原理介绍 1、数值微分法: DDA(Digital Differential Analyzer)画线算法也称数值微分法,是一种增量算法。它的算法实质是用数值方法解微分方程,通过同时对x和y各增加一个小增量,计算下一步的x、y值。 已知一条直线段L(P0, P1),其端点坐标为:P0 (x0, y0), P1(x1, y1)。可计算出直线的斜率k为: k=y1-y0/x1-x0 考虑当x从xi?xi+1时y的变化规律: 设?x=xi+1- xi xi+1= xi+ ?x 计算yi+1= kxi+1+b= k (xi+ ?x) +b = kxi+b+k?x = yi+k?x 当?x =1; yi+1 = yi+k 假定端点坐标均为整数,取直线起点P0 (x0, y0)作为初始坐标。画线过程从x的左端点x0开始,向x右端点步进,每步x递增1,y递增k(即直线斜率);取像素点(x,round(y))作为当前点的坐标。 注意上述分析的算法仅适用于|k|≤1的情形。在这种情况下,x每增加1,y最多增加1。当|k|>1时,必须把x,y地位互换 增量算法:在一个迭代算法中,如果每一步的x、 y值是用前一步的值加上一个增量来获得,则称为增量算法。 2、中点画线法: 假设x坐标为xp的各像素点中,与直线最近者已确定,为P(xp,yp),那么,下一个与直线最近的像素只能是正右方的P1(xp+1,yp),或右上方的P2(xp+1,yp+1)两者之一。令M为P1和P2的中点,易知M的坐标为(xp+1,yp+0.5)。 设Q是理想直线与垂直线x=xp+1

模数转换器原理

模数(A/D)转换器工作原理A/D转换器(Analog-to-Digital Converter)又叫模/数转换器,即是将模拟信号(电压或是电流的形式)转换成数字信号。这种数字信号可让仪表,计算机外设接口或是微处理机来加以操作或胜作使用。 A/D 转换器 (ADC)的型式有很多种,方式的不同会影响测量后的精准度。 A/D 转换器的功能是把模拟量变换成数字量。由于实现这种转换的工作原理和采用工艺技术不同,因此生产出种类繁多的A/D 转换芯片。 A/D 转换器按分辨率分为4 位、6 位、8 位、10 位、14 位、16 位和BCD码的31/2 位、51/2 位等。按照转换速度可分为超高速(转换时间=330ns),次超高速(330~3.3μS),高速(转换时间3.3~333μS),低速(转换时间>330μS)等。 A/D 转换器按照转换原理可分为直接A/D 转换器和间接A/D 转换器。所谓直接A/D 转换器,是把模拟信号直接转换成数字信号,如逐次逼近型,并联比较型等。其中逐次逼近型A/D 转换器,易于用集成工艺实现,且能达到较高的分辨率和速度,故目前集成化A/D 芯片采用逐次逼近型者多;间接A/D 转换器是先把模拟量转换成中间量,然后再转换成数字量,如电压/时间转换型(积分型),电压/频率转换型,电压/脉宽转换型等。其中积分型A/D 转换器电路简单,抗干扰能力强,切能作到高分辨率,但转换速度较慢。有些转换器还将多路开关、基准电压源、时钟电路、译码器和转换电路集成在一个芯片内,已超出了单纯A/D 转换功能,使用十分方便。 ADC 经常用于通讯、数字相机、仪器和测量以及计算机系统中,可方便数字讯号处理和信息的储存。大多数情况下,ADC 的功能会与数字电路整合在同一芯片上,但部份设备仍需使用独立的ADC。行动电话是数字芯片中整合ADC 功能的例子,而具有更高要求的蜂巢式基地台则需依赖独立的ADC 以提供最佳性能。 ADC 具备一些特性,包括: 1. 模拟输入,可以是单信道或多信道模拟输入; 2. 参考输入电压,该电压可由外部提供,也可以在ADC 内部产生; 3. 频率输入,通常由外部提供,用于确定ADC 的转换速率; 4. 电源输入,通常有模拟和数字电源接脚; 5. 数字输出,ADC 可以提供平行或串行的数字输出。在输出位数越多(分辨率越好)以及转换时间越快的要求下,其制造成本与单价就越贵。 一个完整的A/D转换过程中,必须包括取样、保持、量化与编码等几部分电路。 AD转换器需注意的项目: 取样与保持 量化与编码

坐标转换器使用说明

大地坐标(BLH) 平面直角坐标(XYZ) 四参数:X 平移、Y 平移、旋转角和比例 七参数:X平移,Y平移,Z 平移,X 轴旋转,Y 轴旋转,Z 轴旋转,缩放比例(尺度比) GPS控制网是由相对定位所求的的基线向量而构成的空间基线基线向量网,在GPS控制网的平差中,是以基线向量及协方差为基本观测量。 图3-1表示为HDS2003数据处理软件进行网平差的基本步骤,从图中可以看到,网平差实际上可以分为三个过程: l、前期的准备工作,这部分是用户进行的。即在网平差之前,需要进行坐标系的设置、并输入已知点的经纬度、平面坐标、高程等。 2、网平差的实际进行,这部分是软件自动完成的; 3、对处理结果的质量分析与控制,这部分也是需要用户分析处理的过程。 图3-1 平差过程 坐标系选择 针对不同的平差,要相应选择不同的坐标系,是否输入相应信息。在笔者接触过的项目中,平差时先通过三维无约束平差后,再进行二维约束平差。由于先进行的时三维无约束平差,是在WGS84坐标系统下进行的。 首先更改项目的坐标系统。在菜单“项目”->“坐标系统”或在工具栏“坐标系统”,则弹出“坐标

系统”对话框,选择WGS-84坐标。 图3-2 坐标系统 这里注意的是,在“投影”下见图,中央子午线是114°。很多情况下这里需要进行修改。 图3-3 WGS84投影 软件中自带的“中国-WGS 84”是允许修改的,我们换种方法:就是新建一个坐标文件,其他参数都和“中国-WGS84”一致,仅仅将中央子午线修改下。 在上图中,点击“新建”,得到“COORD GM”对话框,在“文件”->“新建”,如图

图3-4 新建坐标系统 然后在“设置”->“地图投影”,直接修改中央子午线,这里以81°为例,点击确定后,返回“COORD GM”对话框。 图3-5 投影设置 将输入源坐标和输入目标坐标的椭球,均改为WGS84。在“文件”->“保存”,输入名称和国家(中国),退出操作。

模数转换器工作原理、类型及主要技术指标

模数转换器工作原理、类型及主要技术指标 模数转换器(Analog to Digital Converter,简称A/D转换器,或ADC),通常是将模拟信号转变为数字信号。作为模拟电路中重要的元器件,本文将会介绍模数转换器的原理、分类及技术指标等基础知识。 ADC的发展随着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计算机在自动检测和自动控制系统中的广泛应用,利用数字系统处理模拟信号的情况变得更加普遍。数字电子计算机所处理和传送的都是不连续的数字信号,而实际中遇到的大都是连续变化的模拟量,模拟量经传感器转换成电信号的模拟量后,需经模/数转换变成数字信号才可输入到数字系统中进行处理和控制,因而作为把模拟电量转换成数字量输出的接口电路-A/D转换器是现实世界中模拟信号向数字信号的桥梁,是电子技术发展的关键和瓶所在。 自电子管A/D转换器面世以来,经历了分立半导体、集成电路数据转换器的发展历程。在集成技术中,又发展了模块、混合和单片机集成数据转换器技术。在这一历程中,工艺制作技术都得到了很大改进。单片集成电路的工艺技术主要有双极工艺、CMOS工艺以及双极和CMOS相结合的BiCMOS工艺。模块、混合和单片集成转换器齐头发展,互相发挥优势,互相弥补不足,开发了适用不同应用要求的A/D和D/A转换器。近年来转换器产品已达数千种。 ADC原理D/A转换器是将输入的二进制数字量转换成模拟量,以电压或电流的形式输出。 模数转换一般要经过采样、保持和量化、编码这几个步骤。 ADC的主要类型目前有多种类型的ADC,有传统的并行、逐次逼近型、积分型ADC,也有近年来新发展起来的-型和流水线型ADC,多种类型的ADC各有其优缺点并能满足不同的具体应用要求。低功耗、高速、高分辨率是新型的ADC的发展方向,同时ADC的这一发展方向将适应现代数字电子技术的发展。 并行比较ADC 并行比较ADC是现今速度最快的模/数转换器,采样速率在1GSPS以上,通常称为闪烁

模数转换器ADC0809应用原理

AD0809应用原理--很全面的资料 1. 0809的芯片说明: ADC0809是带有8位A/D转换器、8路多路开关以及微处理机兼容的控制逻辑的CMOS 组件。它是逐次逼近式A/D转换器,可以和单片机直接接口。 (1)ADC0809的内部逻辑结构 由上图可知,ADC0809由一个8路模拟开关、一个地址锁存与译码器、一个A/D转换器和一个三态输出锁存器组成。多路开关可选通8个模拟通道,允许8路模拟量分时输入,共用A/D转换器进行转换。三态输出锁器用于锁存A/D转换完的数字量,当O E端为高电平时,才可以从三态输出锁存器取走转换完的数据。 (2).引脚结构 IN0-IN7:8条模拟量输入通道

如下图所示,从ADC0809的通道IN3输入0-5V之间的模拟量,通过ADC0809转换成数字量在数码管上以十进制形成显示出来。ADC0809的VREF接+5V电压。 4.电路原理图 5.程序设计: (1).进行A/D转换时,采用查询EOC的标志信号来检测A/D转换是否完毕,若完毕则把数据通过P0端口读入,经过数据处理之后在数码管上显示。 (2).进行A/D转换之前,要启动转换的方法: ABC=110选择第三通道 ST=0,ST=1,ST=0产生启动转换的正脉冲信号 . (3). 关于0809的计算: ad0809是根据逐位逼近的方法产生数据的。。 参考电压为0-5V的话。以0809八位255的转换精度每一位的电压值为(5-0)/255≈0. 0196V 设输入电压为X则: X-27*0.0196>=0则AD7=1否则AD7=0。 X-26*0.0196>=0则AD6=1否则AD6=0。 X-20*0.0196>=0则AD0=1否则AD0=0。 (27指2的7次方。26-------20同理) 若参考电压为0-1V (1-0)/255≈0.0039V精度自然高了。。可测量范围小了。 1)汇编源程序: CH EQU 30H DPCNT EQU 31H DPBUF EQU 33H GDATA EQU 32H ST BIT P3.0

逐次逼近型模数转换器基本原理

逐次逼近型模数转换器基本原理 逐次逼近型模数转换器一般由顺序脉冲发生器、逐次逼近寄存器、数模转换器和电压比较器等几部分组成,其原理框图如图11-3所示。 图11-3 逐次逼近型模数转换器的原理框图 转换开始前先将所有寄存器清零。开始转换以后,时钟脉冲首先将寄存器最高位置成1,使输出数字为100…0。这个数码被数模转换器转换成相应的模拟电 压,送到比较器中与进行比较。若>,说明数字过大了,故将最高位的 1清除;若<,说明数字还不够大,应将最高位的1保留。然后,再按同 样的方式将次高位置成1,并且经过比较以后确定这个1是否应该保留。这样逐位比较下去,一直到最低位为止。比较完毕后,寄存器中的状态就是所要求的数字量输出。 可见逐次逼近转换过程与用天平称量一个未知质量的物体时的操作过程一样,只不过使用的砝码质量一个比一个小一半。 能实现图11-3所示方案的电路很多。图11-4所示电路是其中的一种,这是 一个四位逐次逼近型模数转换器。图中四个JK触发器~组成四位逐次逼 近寄存器;5个D触发器~接成环形移位寄存器(又称为顺序脉冲发生器), 它们和门~一起构成控制逻辑电路。 图11-4 四位逐次逼近型模数转换器

现分析电路的转换过程。为了分析方便,设D/A转换器的参考电压为=+8 V,输入的模拟电压为=4.52 V。 转换开始前,先将逐次逼近寄存器的四个触发器~清零,并把环形计数器的状态置为00001。 第1个时钟脉冲C的上升沿到来时,环形计数器右移一位,其状态变为10000。 由于,均为0,于是触发器被置1,和被置0。 所以,这时加到D/A转换器输入端的代码为1000,D/A转换器的输出电压为 和在比较器中比较,由于<,所以比较器的输出电压为。 第2个时钟脉冲C的上升沿到来时,环形计数器又右移一位,其状态变为 01000。这时由于,,均为0,于是触发器的1保留。 与此同时,的高电平将触发器置1。所以,这时加到D/A转换器输入端的 代码为1100,D/A转换器的输出电压为 和在比较器中比较,由于>,所以比较器的输出电压为。 第3个时钟脉冲C的上升沿到来时,环形计数器又右移一位,其状态变为 00100。这时由于,,均为0,于是触发器的1保留, 而被置0。与此同时,的高电平将置1。所以,这时加到D/A转换器输入端的代码为1010,D/A转换器的输出电压为 和在比较器中比较,由于>,所以比较器的输出电压为。 第4个时钟脉冲C的上升沿到来时,环形计数器又右移一位,其状态变为00010。 这时由于,,均为0,于是触发器、的状态保持不变, 而触发器被置0。与此同时,的高电平将触发器置1。所以,这时加到

模数转换器基本原理及应用

Σ-Δ模数转换器基本原理及应用 一、Σ-Δ ADC基本原理 Σ-Δ ADC以很低的采样分辨率(1位)和很高的采样速率将模拟信号数字化, 通过使用过采样、噪声整形和数字滤波等方法增加有效分辨率, 然后对ADC输出进行采样抽取处理以降低有效采样速率。Σ-ΔADC的电路结构是由非常简单的模拟电路(一个比较器、一个开关、一个或几个积分器及模拟求和电路)和十分复杂的数字信号处理电路构成。要了解Σ-ΔADC的工作原理, 必须熟悉过采样、噪声整形、数字滤波和采样抽 取等基本概念 1.过采样 ADC是一种数字输出与模拟输入成正比的电路, 图1给出了理想3位单极性ADC的转换特性, 横坐标是输入电压U IN 的相对值, 纵坐标是经过采样量化的数字输出量, 以二进制000~111表示。理想ADC第一位的变迁发生在相当于1/2LSB的模拟电压值上, 以后每隔1LSB都发生一次变迁, 直至距离满度的1 1/2 LSB。因为ADC的模拟量输入可以是任何值, 但数字输出是量化的, 所以实际的模拟输入与数字输出之间存在±1/2LSB的量化误差。在交流采样应用中, 这种量化误差会产生量化噪声。 图1 理想3位ADC转换特性 如果对理想ADC加一恒定直流输入电压, 那么多次采样得到的数字输出值总是相同的, 而且分辨率受量化误差的限制。如果在这个直流输入信号上叠加一个交流信号, 并用比这交流信号频率高得多的采样频率进行采样, 此时得到的数字输出值将是变化的, 用这些采样结果的平均值表示ADC的转换结果便能得到比用同样ADC高得多的采样分辨率, 这种方法称作过采样(oversampling)。如果模拟输入电压本身就是交流信号, 则不必另叠加一个交流信号。采用过采样方法(采样频率远高于输入信号频率)也同样可提高ADC的分辨率。 由于过采样的采样速率高于输入信号最高频率的许多倍, 这有利于简化抗混叠滤波器的设计, 提高信噪比并改善动态范围。可以用频域分析方法来讨论过采样问题。由于直流信号转换具有的量化误差达1/2LSB, 所以数据采样系统具有量化噪声。一个理想的常规N位ADC的采样量化噪声有效值为q/12,均匀分布在奈奎斯特频带直流至fs/2范围内, 如图2所示。其中q为LSB的权重, fs为采样速率, 模拟低通滤波器将滤除fs/2以上的噪声。如果用Kfs的采样速率对输入信号进行采样(K

数模转换器(DAC)原理研究

数字-模拟转换器(DAC)原理研究 电子0801班 08214014 08214013

一题目简述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我们常常要用模拟系统来处理数字信号. 这就需要数字-模拟的转换. DAC的作用是将计算机或控制器产生的二进制数字转换成与之成比例的模拟电压. 其意义相当于一种译码电路. 本次的数模原理研究主要介绍全电阻网络D/A转换器和倒T型电阻网络D/A转换器, 利用等效方法和叠加原理推导输出电压, 比较两种转换器的特点. 并用EWB 软件来验证电路的工作原理. 二DAC原理 1. D/A数模转换器的设计思想 D/A数模转换器在某种意义上说相当于一种译码电路,将给定的二进制码的量译成相应的模拟量的数值。 数字量是由二进制数位组合起来,而每位数字符号都有一定的权。例如,四位二进制数1101每位的权对应十进制数值从高位到底为排列依次为8,4,2,1(必须位置上是一才有效)。所以二进制数1101代表十三。为了将数字量转换成模拟的量,可以将每一位数字量按权的大小装换成模拟量。然后将这些模拟量相加,所得到的总的模拟量就是数字量所必须转换成

的模拟量。 2.权电阻网络D/A 转换器 (1) 数模转换的一种方法是使用电阻网络,网络中阻值表示数字码输入位的二进制权值。输入的电平决定电流的有无,开关接入相应电压V s 时,输入电压为V s ,二进制数位“1”。开关接地时输入电压为0V ,二进制数为“0”. 如下图给出了一个三位的DAC 。 上面已经提及开关1 -n K , 2-n K ,……, 1K ,0K 分别受输入代码1-n D ,2-n D ,……,1D ,0D 的状态控制,由于虚地点的存在,其中某个开关i K 接到“1”或“0”在电阻i R 支路产生的电流为 i R i k Ri V I = 即 i R i D Ri V I = 000D R V I R = 11 1D R V I R = 222D R V I R = 支路电流总和 I=∑=20i i I =00D R V R +11D R V R +22 D R V R = 022D R V R +112D R V R +202D R V R =R V R 22[001122222?+?+?D D D ]

模数转换原理概述

模数转换原理概述 随着数字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各种数字设备,特别是数字电子计算机的应用日益广泛,几乎渗透到国民经济的所有领域之中。数字计算机只能够对数字信号进行处理,处理的结果还是数字量,它在用于生产过程自动控制的时候,所要处理的变量往往是连续变化的物理量,如温度、压力、速度等都是模拟量,这些非电子信号的模拟量先要经过传感器变成电压或者电流信号,然后再转换成数字量,才能够送往计算机进行处理。 模拟量转换成数字量的过程被称为模数转换,简称A/D(Analog to Digital)转换;完成模数转换的电路被称为A/D转换器,简称ADC(Analog to Digital Converter)。数字量转换成模拟量的过程称为数模转换,简称D/A(Digital to Analog)转换;完成数模转换的电路称为D/A转换器,简称DAC(Digital to Converter)。带有模数和数模转换电路的测控系统大致可用图1.1所示的框图表示。 图1.1 一般测控系统框图 图中模拟信号由传感器转换为电信号,经放大送入AD转换器转换为数字量,由数字电路进行处理,再由DA转换器还原为模拟量,去驱动执行部件。为了保证数据处理结果的准确性,AD转换器和DA转换器必须有足够的转换精度。同时,为了适应快速过程的控制和检测的需要,AD转换器和DA转换器还必须有足够快的转换速度。因此,转换精度和转换速度乃是衡量AD转换器和DA转换器性能优劣的主要标志。 本课程设计主要讲解万用表的原理与制作,仅涉及到A/D的相关知识。因此,在本章节中仅介绍ADC的相关知识,对DAC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查阅“数字电路”的相关知识。 A/D转换的基本概念 AD转换器的功能是将输入的模拟电压转换为输出的数字信号,即将模拟量

计算机图形学实验报告模板圆的扫描转换

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计算机图形学 实验(实训)名称圆的扫描转换 班级信息与计算科学2009级姓名学号 同组者 实验(实训)日期完成日期 本实验(实训)所用学时统计 预习实验(实训)报告总计 评阅意见:成绩 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 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用中点画圆法进行圆的扫描转换方法; 2、掌握用Bresenham画圆法进行圆的扫描转换方法; 3、理解中点画圆法与Bresenham画圆法的区别; 二、算法原理介绍 1、中点画圆算法 假设x坐标为xp的各像素点中,与该圆弧最近者已确定,为P(xp,yp),那么,下一个与圆弧最近的像素只能是正右方的P1(xp+1,yp),或右下方的P2 (xp+1,yp-1)两者之一。 令M为P1和P2的中点,易知M的坐标为(xp+1,yp-0.5)。显然,若M在圆内,则P1离圆弧近,应取为下一个像素;否则应取P2。 判别式d: d = F(M)=F(xp+1,yp-0.5)=(xp+1)^2+(yp-0.5)^2-R^2 d的初始值为: d0 = F(1,R-0.5)=1+(R-0.5)^2-R^2=1.25-R

在d≥0的情况下,取右下方像素P2, d = F(xp+2,yp-1.5)=(xp+2)^2+(yp-1.5)^2-R^2=d+2(xp-yp)+5 在d<0的情况下,取正右方像素P1, d = F(xp+2,yp-0.5)=(xp+2)^2+(yp-0.5)^2-R^2=d+2xp+3 2、 Bresenham画圆算法 假设生成圆心在坐标原点,半径为r,从x=0到x=y的1/8圆弧。 xi+1=xi +1 相应的y则在两种可能中选择: y=yi,或者y=yi-1 选择的原则是考察理想的y值是靠近yi还是靠近yi-1 判别式: d i+1=2(xi+1)2+yi2+(yi-1)2-2r2 判断式d的初始值为: d0= 3-2r。 如果d i+1>=0,则y=yi-1, di+2 =d i+1 + 4(xi- yi)+10 如果d i+1<0,则y=yi, d i+2 =d i+1+ 4x i+6 三、程序源代码 1、中点画圆算法 #include"graphics.h" #include"math.h" #include"conio.h" main() { void MidPointCircle(int,int);/*定义主函数变量,MidPointCircle中点画圆算法函数*/ int gdriver,gmode; /*gdriver和gmode分别表示图形驱动器和模式*/ gdriver=DETECT; /*DETECT是自动选择显示模式*/ initgraph(&gdriver,&gmode,"c:\\tc3.0\\BGI");/*图形驱动文件的路径*/ MidPointCircle(200,YELLOW); /*定义圆的半径和颜色*/ getch();/*getch();会等待你按下任意键,再继续执行下面的语句*/ closegraph();/*关闭图形系统*/ return(0); /*返回值为0*/ } void MidPointCircle(int r,int color) /*定义函数变量半径和颜色*/ { int x,y; float d; /*float类型中小数位数为7位,即可精确到小数点后7位 */

三相坐标系和相坐标系转换

交流电动机矢量控制变压变频调速系统(三)第三讲坐标 变换的原理和实现方法 收藏此信息打印该信息添加:李华德来源:未知 由第二讲的内容可知,在三相静止坐标系中,异步电动机数学模型是一个多输入、多输出、非线性、强耦合的控制对象,为了实现转矩和磁链之间的解耦控制,以提高调速系统的动静态性能,必须对异步电动机的数学模型进行坐标变换。 3.1 变换矩阵的确定原则 坐标变换的数学表达式可以用矩阵方程表示为 y=ax (3-1) 式(3-1)表示利用矩阵a将一组变量x变换为另一组变量y,其中系数矩阵a称为变换矩阵,例如,设x是交流电机三相轴系上的电流,经过矩阵a的变换得到y,可以认为y是另一轴系上的电流。这时,a称为电流变换矩阵,类似的还有电压变换矩阵、阻抗变换矩阵等,进行坐标变换的原则如下: (1)确定电流变换矩时,应遵守变换前后所产生的旋转磁场等效的原则; (2)为了矩阵运算的简单、方便,要求电流变换矩阵应为正交矩阵; (3)确定电压变换矩阵和阻抗变换矩阵时,应遵守变换前后电机功率不变的原则,即变换前后功率不变。 假设电流坐标变换方程为: i=ci′ (3-2) 式中,i′为新变量,i称为原变量,c为电流变换矩阵。 电压坐标变换方程为: u′=bu (3-3) 式中,u′为新变量,u为原变量,b为电压变换矩阵。 根据功率不变原则,可以证明: b=ct (3-4)

式中,ct为矩阵c的转置矩阵。 以上表明,当按照功率不变约束条件进行变换时,若已知电流变换矩阵就可以确定电压变换矩阵。 3.2 定子绕组轴系的变换(a-b-c<=>α-β) 所谓相变换就是三相轴系到二相轴系或二相轴系到三相轴系的变换,简称3/2变换或2/3变换。 三相轴系和二相轴系之间的关系如图3-1所示,为了方便起见,令三相的a轴与两相的α轴重合。假设磁势波形是按正弦分布,或只计其基波分量,当二者的旋转磁场完全等效时,合成磁势沿相同轴向的分量必定相等,即三相绕组和二相组绕的瞬时磁势沿α、β轴的投影应该相等,即: (3-5) 式中,n3、n2分别为三相电机和两相电机每相定子绕组的有效匝数。 经计算并整理之后可得: (3-6) (3-7) 图3-1 三相定子绕组和二相定子绕组中磁势的空间矢量位置关系

数模转换电路

数模转换电路 一、概述 数模转换就是将离散的数字量转换为连接变化的模拟量,实现该功能的电路或器件称为数模转换电路,通常称为D/A转换器DAC。 二、D/A转换器的基本原理 基本原理:将输入的每一位二进制代码按其权的大小转换成相应的模拟量,然后将代表各位的模拟量相加,所得的总模拟量就与数字量成正比,这样便实现了从数字量到模拟量的转换。这就是构成D/A转换器的基本思路。D/A转换器由数码寄存器、模拟电子开关电路、解码网络、求和电路及基准电压几部分组成。数字量以串行或并行方式输入、存储于数码寄存器中,数字寄存器输出的各位数码,分别控制对应位的模拟电子开关,使数码为1的位在位权网络上产生与其权值成正比的电流值,再由求和电路将各种权值相加,即得到数字量对应的模拟量。 1、数模转换器的转换方式 (1)并行数模转换 通过一个模拟量参考电压和一个电阻梯形网络产生以参考量为基准的分数值的权电流或权电压;而用由数码输入量控制的一组开关决定哪一些电流或电压相加起来形成输出量。所谓“权”,就是二进制数的每一位所代表的值。例如三位二进制数“111“,右边第1位的“权”是 20/23=1/8;第2位是21/23=1/4;第3位是22/23=1/2。位数多的依次类推。图2为这种三位数模转换器的基本电路,参考电压VREF在R1、R2、R3中产生二进制权电流,电流通过开关。当该位的值是“0”时,与地接通;当该位的值是“1”时,与输出相加母线接通。几路电流之和经过反馈电阻Rf产生输出电压。电压极性与参考量相反。输入端的数字量每变化1,仅引起输出相对量变化1/23=1/8,此值称为数模转换器的分辨率。位数越多分辨率就越高,转换的精度也越高。工业自动控制系统采用的数模转换器大多是10位、12位,转换精度达0.5~0.1%。 (2)串行数模转换 将数字量转换成脉冲序列的数目,一个脉冲相当于数字量的一个单位,然后将每个脉冲变为单位模拟量,并将所有的单位模拟量相加,就得到与数字量成正比的模拟量输出,从而实现数字量与模拟量的转换。 三、D/A转换器的分类 1、电压输出型 电流输出型DA转换器很少直接利用电流输出,大多外接电流—电压转换电路得到电压输出,后者有两种方法:一是只在输出引脚上接负载电阻而进行电流—电压转换,二是外接运算放大器。用负载电阻进行电流—电压转换的方法,虽可在电流输出引脚上出现电压,但必须在规定的输出电压范围内使用,而且由于输出阻抗高,所以一般外接运算放大器使用。此外,大部分CMOS D/A转换器当输出电压不为零时不能正确动作,所以必须外接运算放大器。当外接运算放大器进行电流电压转换时,则电路构成基本上与内置放大器的电压输出型相同,这时由于在DA转换器的电流建立时间上加入了运算放大器的延迟,使响应变慢。此外,这种电路中运算放大器因输出引脚的内部电容而容易起振,有时必须作相位补偿。 2、乘算型 D/A转换器中有使用恒定基准电压的,也有在基准电压输入上加交流信号的,后者由于能得到数字输入和基准电压输入相乘的结果而输出,因而称为乘算型DA转换器。乘算型DA转换器一般不仅可以进行乘法运算,而且可以作为使输入信号数字化地衰减的衰减器及对输入信号进行调制的调制器使用。 四、D/A转换器的主要性能指标 1、分辨率 指最小输出电压(对应的输入数字量只有最低有效位为“1”)与最大输出电压(对应的输入数字量所有有效位全为“1”)之比。如N位D/A转换器,其分辨率为1/(2N-1)。 2、转换精度 D/A转换器的转换精度与D/A转换器的集成芯片的结构和接口电路配置有关。如果不考虑其他D/A 转换误差时,D/A的转换精度就是分辨率的大小,因此要获得高精度的D/A转换结果,首先要保证选择有足够分辨率的D/A转换器。同时D/A转换精度还与外接电路的配置有关,当外部电路器件或电源误差较大时,会造成较大的D/A转换误差,当这些误差超过一定程度时,D/A转换就产生错误。在D/A 转换过程中,影响转换精度的主要因素有失调误差、增益误差、非线性误差和微分非线性误差。 3、编辑本段温度系数 在满刻度输出的条件下,温度每升高1℃,输出变化的百分数定义为温度系数。 4、失调误差(或称零点误差)

模数和数模转换器类型及原理介绍

QQ:460209698 模数模数//数模数模转换转换转换器器类型及原理类型及原理简介简介简介 (AD 详解详解((连载连载之之一)) https://www.doczj.com/doc/406215692.html,/open_hard/blog/item/1cc0a8f36f633f53342acccd.html AD:模数转换,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便于数字设备处理。 DA:数模转换,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与外部世界接口。 具体可以看看下面的资料,了解一下工作原理: 1. 1. AD AD 转换器的分类 下面简要介绍常用的几种类型的基本原理及特点:积分型、逐次逼近型逐次逼近型逐次逼近型、并行并行比较型比较型//串并行型串并行型((流水线型流水线型))、∑∑-Δ调制型 调制型、电容阵列逐次比较型及压频变换型。【【重点理解重点理解加粗的加粗的加粗的三种三种三种】】 1)积分型(如TLC7135) AD 连载之二-----双积分型 AD 转换器 积分型AD 工作原理是将输入电压转换成时间(脉冲宽度信号)或频率(脉冲频率),然后由定时器/计数器获得数字值。其优点是用简单电路就能获得高分辨率, 但缺点是由于转换精度依赖于积分时间,因此转换速率极低。初期的单片AD 转换器大多采用积分型,现在逐次比较型已逐步成为主流。 2)逐次比较型(如TLC0831) AD 连载之三-----逐次逼近 AD 转换器的工作原理 逐次比较型AD 由一个比较器和DA 转换器通过逐次比较逻辑构成,从MSB 开始,顺序地对每一位将输入电压与内置DA 转换器输出进行比较,经n 次比较而输出 数字值。其电路规模属于中等,其优点是速度较高、功耗低,在低分辩率(<12位)时价格便宜,但高精度(>12位)时价格很高。 3)并行比较型/串并行比较型(如TLC5510) AD 连载之四-----并行比较型A/D 转换器 并行比较型AD 采用多个比较器,仅作一次比较而实行转换,又称FLash(快速)型。由于转换速率极高,n 位的转换需要2n-1个比较器,因此电路规模也极大,价格也高,只适用于视频AD 转换器等速度特别高的领域。 串并行比较型AD 结构上介于并行型和逐次比较型之间,最典型的是由2个n/2位的并行型AD 转换器配合DA 转换器组成,用两次比较实行转换,所以称为 Half flash(半快速)型。还有分成三步或多步实现AD 转换的叫做分级 (Multistep/Subrangling)型AD,而从转换时序角度又可称为又可称为 又可称为流水线(Pipelined)型AD,现代的分级型AD 中还加入了对多次转换结果作数字运算而修正特性等功能。这类AD 速度比逐次比较型高,电路规模比并行型小。 7)流水线型A/D 转换器(串并行比较型,特例) (先理解理解并行并行并行比较比较 比较型型A D 转换转换器器原理原理!!!!) 为兼顾高速率和高精度的要求,流水线结构的A/D 转换器应运而生。这种A/D 转换器如图11-6所示,它结合了串行和闪烁[Flash]型ADC 的特点,采用基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