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磷酸钙类骨水泥-是一种新型的骨组织修复和填充材料

磷酸钙类骨水泥-是一种新型的骨组织修复和填充材料

磷酸钙类骨水泥-是一种新型的骨组织修复和填充材料。一般而言,磷酸钙类骨水泥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磷酸钙盐与水或水溶液混合后

磷酸钙类骨水泥-是一种新型的骨组织修复和填充材料。一般而言,磷酸钙类骨水泥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磷酸钙盐与水或水溶液混合后,形成一种具有可塑性的调和浆,并且能在植入生物体后逐渐固化,形成骨组织的替代材料;其固化产物与天然骨的无机成分相似,因此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同时它还具有良好的骨传导性,在自身降解过程中,能刺激周围骨组织的生长。

学术术语来源---

透钙磷石骨水泥制备及其载药性能

杨迪诚,钟建,刘涛,闫策,何丹农(纳米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上海市 200241)

文章亮点:

1 与其他磷酸钙类骨水泥(羟基磷灰石类骨水泥)相比,透钙磷石骨水泥在生物体内具有更好的生物降解能力,能被生物体较快吸收,但相对的,其在生物体内的机械性能也会有所下降。同时,由于透钙磷石骨水泥固化时间过快、可注射性较差等原因,也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应用。

2 为改善透钙磷石骨水泥的综合性能,实验创新性制备了微、钠米共混的β-磷酸三钙粉末,将其与一水合磷酸二氢钙混合制备得到骨水泥粉末,与固化液混合后制备得到新型透钙磷石骨水泥,提高了其固化时间与抗压强度,同时药物缓释实验证明其具有一定的药物缓释能力。

关键词:

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透钙磷石骨水泥;人工骨组织修复材料;微纳米共混体系;β-磷酸三钙;盐酸万古霉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主题词:

磷酸钙类;万古霉素;纳米结构

摘要

背景:与其他磷酸钙类骨水泥相比,透钙磷石骨水泥在生物体内具有更好的生物降解能力,能被生物体较快吸收,但其在生物体内的机械性能会有所下降,同时其固化时间过快,可注射性较差。

目的:以β-磷酸三钙为主体骨水泥粉末,搭配合适的骨水泥固化液,制备新型透钙磷石骨水泥,改善其固化性能,同时观察其载药性能。

方法:以碳酸钙和磷酸氢钙为原料制备β-磷酸三钙粉末;将柠檬酸、磷酸化

壳聚糖、明胶、羟丙基甲基纤维素与水混合溶解,制备骨水泥固化液,将β-磷酸三钙、一水合磷酸二氢钙的混合粉末与固化液混合制备透钙磷石骨水泥。考察透钙磷石骨水泥的微观形貌、组成成分、粒径大小及分布、固化时间、抗压强度及释药性能。

结果与结论:β-磷酸三钙为微、纳米共混体系,微米级颗粒直径为

(2.24±0.38)μm,纳米级颗粒直径为(334.95±151.62) nm;透钙磷石为片状结晶,堆积较为紧密。制备的骨水泥粉末主要成分为透钙磷石,同时还存有部分未反应的β-磷酸三钙。透钙磷石骨水泥的固化时间为

(6.20±1.30) min,抗压强度为(22.90±3.13) MPa。药物释放实验证明透钙磷石骨水泥具有一定的缓释能力。

医学知识之骨缺损

骨缺损 一概述 骨缺损是指骨的结构完整性被破坏,是临床的常见病症。感染、肿瘤、创伤、骨髓炎手术清创以及各种先天性疾病是导致骨缺损的主要原因。骨缺损在临床上发病率较高,缺损部位的骨骼不完整使其外形和功能 出现缺陷,不同程度地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 二病因 感染、肿瘤、创伤、骨髓炎手术清创以及各种先天性疾病是导致骨缺 损的主要原因。 三临床表现 颅骨缺损可给患者带来一系列神经症状,如严重的头痛、眩晕、易疲劳、易激惹、记忆力下降、抑郁、尿失禁、对震动及声响耐受力下降等,有些患者症状随体位变化而加重。这一系列神经症状被命名为颅 骨缺损综合征。 四检查 1.X线平片

通过正侧位及其他不同方位X线平片检查,即可显示颅骨缺损的部位、范围。 2.CT扫描 同X线片相结合,不仅可以进一步明确颅骨缺损的部位与范围,而且可以了解周边颅骨及脑内、脑膨出组织情况,有利于手术进行。 五诊断 骨缺损多有典型的缺损局部临床表现,正侧位及其他不同方位平片即可显示颅骨缺损的部位、范围等,结合X线平片、CT扫描,即可明确诊断。CT扫描同X线片相结合,不仅可以进一步明确颅骨缺损的部位与范围,而且可以了解周边颅骨及脑内、脑膨出组织情况,有利于手术。 六治疗 对于小范围的骨缺损,人体组织自身的修复潜能通过局部骨诱导生成新骨进行填补;而对于大范围的骨缺损,就需要对骨缺损进行修复,临床上修复骨缺损的方法有骨移植、人工骨、骨组织工程等。 1.骨移植

(1)自体骨移植自体骨是传统的也是目前最有效的骨移植材料,自体骨具有生物相容性好,成骨能力强,骨诱导活性高等优点,是目前临床最常用的治疗骨缺损的材料。自体骨的供体部位主要是髂骨和腓骨。 (2)同种异体骨移植相较于自体骨移植,异体骨移植具有使用方便,来源相对丰富,骨细胞经处理后已被灭活,免疫原性低,临床上多采用冻干、辐照或化学处理降低免疫原性,少见明显的排斥反应,但异体骨存在可能引起血源性疾病的传播及引起免疫反应干扰骨愈合等缺点;另外同种异体骨仅有骨传导作用而无骨诱导作用,移植术后骨折愈合可能相对较慢。 (3)异种骨移植异种骨取之于动物,来源丰富,用作植骨材料有巨大开发潜力。但未经处理的异种骨植入体内可引起强烈的免疫排斥反应,这是异种骨长期不能应用于临床的原因。 2.人工骨 (1)骨水泥如磷酸钙骨水泥、丙烯酸酯类骨水泥等。磷酸钙骨水泥(CPC)是一种新型的骨修复材料,它是指一类以各种磷酸钙盐为主要成分,CPC具有以下优点:①来源广泛,不增加新的供区的创伤;②具有高度的生物相容性;③固液相混合后成糊状,可注射亦可临时塑性;④常温下短时间能自固化,且不产生热量;⑤可降解,具有骨传导性;⑥磷酸钙类植骨材料与骨组织的矿物相组成和性质最为接近;

磷酸钙类骨水泥-是一种新型的骨组织修复和填充材料

磷酸钙类骨水泥-是一种新型的骨组织修复和填充材料。一般而言,磷酸钙类骨水泥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磷酸钙盐与水或水溶液混合后 磷酸钙类骨水泥-是一种新型的骨组织修复和填充材料。一般而言,磷酸钙类骨水泥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磷酸钙盐与水或水溶液混合后,形成一种具有可塑性的调和浆,并且能在植入生物体后逐渐固化,形成骨组织的替代材料;其固化产物与天然骨的无机成分相似,因此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同时它还具有良好的骨传导性,在自身降解过程中,能刺激周围骨组织的生长。 学术术语来源--- 透钙磷石骨水泥制备及其载药性能 杨迪诚,钟建,刘涛,闫策,何丹农(纳米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上海市 200241) 文章亮点: 1 与其他磷酸钙类骨水泥(羟基磷灰石类骨水泥)相比,透钙磷石骨水泥在生物体内具有更好的生物降解能力,能被生物体较快吸收,但相对的,其在生物体内的机械性能也会有所下降。同时,由于透钙磷石骨水泥固化时间过快、可注射性较差等原因,也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应用。 2 为改善透钙磷石骨水泥的综合性能,实验创新性制备了微、钠米共混的β-磷酸三钙粉末,将其与一水合磷酸二氢钙混合制备得到骨水泥粉末,与固化液混合后制备得到新型透钙磷石骨水泥,提高了其固化时间与抗压强度,同时药物缓释实验证明其具有一定的药物缓释能力。 关键词: 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透钙磷石骨水泥;人工骨组织修复材料;微纳米共混体系;β-磷酸三钙;盐酸万古霉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主题词: 磷酸钙类;万古霉素;纳米结构 摘要 背景:与其他磷酸钙类骨水泥相比,透钙磷石骨水泥在生物体内具有更好的生物降解能力,能被生物体较快吸收,但其在生物体内的机械性能会有所下降,同时其固化时间过快,可注射性较差。 目的:以β-磷酸三钙为主体骨水泥粉末,搭配合适的骨水泥固化液,制备新型透钙磷石骨水泥,改善其固化性能,同时观察其载药性能。 方法:以碳酸钙和磷酸氢钙为原料制备β-磷酸三钙粉末;将柠檬酸、磷酸化

骨水泥

第一章绪论 1.1 前言 生物医学材料[i](biomedical materials)又称为生物材料。是用以和生物系统接合,以诊断、治疗或替换机体中的组织、器官或增进其功能的材料。它可以是天然产物,也可以是合成材料,或者是它们的结合物,还可以是有生命力的活体细胞或天然组织与无生命的材料结合而成的杂化材料。与生物系统直接接合是生物医学材料最基本的特征,如直接进入体内的植入材料,人工心肺、肝、肾等体外辅助装置等与血液直接接触的材料。生物医学材料除应满足一定的理化性质要求外,还必须满足生物学性能要求,即生物相容性要求,这是它区别于其他功能材料的最重要的特征。 生物医用材料可以按多种方法分类。根据材料的组成和性质,可以分为医用金属及合金、医用高分子材料、生物陶瓷,以及它们结合而成的生物医学复合材料。根据在生物环境中发生的生物化学反应水平,可分为近于惰性的、生物活性的以及可生物降解和吸收的材料。 1.2 骨水泥的产生与发展 目前生物活性陶瓷作为骨填充、修复材料已经在临床上大量应用,但由于这些材料都是高温烧结后的块状或颗粒状,不具有可塑性。医生在手术过程中无法按照病人骨缺损部位任意塑型,而且不能完全充填异形骨空穴。另一方面,人工关节的固定、不稳定性骨折的内固定等同样也需要一种新的生物医用材料。因此,一种新型的生物材料-骨水泥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热点。生物骨水泥在发展过程中

形成了两大体系:生物相容性较差的PMMA骨水泥和生物相容性良好的磷酸钙骨水泥。 1.2.1 PMMA 骨水泥 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polymethyImethacrylate cement, PMMA),为代表的传统丙烯酸酯类骨水泥是一种由粉剂和液剂组成的室温自凝粘结剂[ii]。但PMMA属于生物惰性材料,不能与宿主骨组织形成有机的化学界面结合,另外凝固聚合过程中产生热量、单体的细胞毒性作用、可操作时间有限等不足也限制了其临床应用[iii]。 1.2.2 CPC骨水泥 磷酸钙骨水泥(Calcium Phosphate Cement, CPC)最早由美国的Brown和Chow 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iv],CPC是由一种或几种磷酸钙盐粉末的混合物与调和用的液相发生水化发应,在生理条件下能自固化,如:在温度(37 ℃)、湿度(100 %)条件下发生水化反应得到与人体骨组织相近的固化产物-羟基磷灰石或透钙磷灰石,因此具有一定的可降解性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v]。常见的磷酸钙盐见表1-1所示。 表1-1主要磷酸钙盐种类 名称分子式缩写Ca/P 一水磷酸二氢钙无水磷酸二氢钙二水磷酸氢钙无水磷酸氢钙α-磷酸三钙β-磷酸三钙羟基磷灰石Ca(H2PO4)2·H2O Ca(H2PO4)2 CaHPO4·2H2O CaHPO4 α-Ca3(PO4)2 β-Ca3(PO4)2 Ca10(PO4)6(OH)2 MCPM MCPA DCPD DCPA α-TCP β-TCP HAP或HA 0.50 0.50 1.00 1.00 1.50 1.50 1.67

骨水泥及磷酸钙生物活性骨水泥

骨水泥及磷酸钙生物活性骨水泥 陈东方 (化科院,0811化学,08114032) 摘要: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作为骨修复材料在骨修复和硬组织置换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其自身的某些缺点,用新型骨修复材料取代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已成为必然,并取得了很 大进展。磷酸钙骨水泥高的生物相容性和易于塑型的特点使其成为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及新型骨水泥,特别是磷酸钙生物活性骨水泥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磷酸钙生物活性骨水泥,生物相容性,水化硬化 11 前言 作为替代、修复人体硬组织的生物材料,骨修复材料广泛应用于骨外科、整形外科及牙科领域。人体因外伤、炎症、肿瘤和先天畸形造成骨缺损或肢体不全者不计其数,需要量极大因此,骨修复材料的研究和开发是全球性的问题,是生物材料研究中一个非常活跃的领域。从来源看,骨修复材料主要有三种,即自体骨、异体骨和人工合成材料。虽然自体骨是理想的骨移植材料,但供骨来源有限,且二次手术给患者带来痛苦,供骨区可能出现形态和功能障碍;异 体骨存在免疫排异反应,有导致传染疾病和肿瘤生成的可能。因此各国科学家都在努力对现有骨移植材料进行改进或研究、开发新型骨修复材料。骨水泥是在骨矫形修复过程中,用于填补缺损和固定移植体的材料。早期曾使用过石膏等。自1996 年英国医生Charnley[1 ,2 ]首 次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PMMA) 用于固定矫形移植体以来,PMMA 骨水泥的应用对人工关节的发展起过巨大推动作用,并在骨缺损、骨癌刮除后的空洞填充修复中得到了广泛应用。PMMA 骨水泥由两相组成,固相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为高聚物成分;液相为甲基丙烯酸甲酯(MMA) 单体,两种成分混合后很快发生聚合反应,放出热量,约10 分钟后固化。虽然PMMA 骨水泥成 型容易,使用方便,但由于其生物相容性差,与人体骨是非骨性结合,近年来研究人员不断 对PMMA 骨水泥进行改进。同时,研究开发了一些生物相容性好,固化过程放热少,组成与人体硬组织相近的磷酸钙生物活性骨水泥。21PMMA 骨水泥的改进为了克服PMMA 的缺点和不足,研究人员对PMMA 骨水泥进行了改进,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在PMMA 骨水泥中加入磷酸钙陶瓷粉末,可以提高PMMA 骨水泥的生物相容性[3 ] 。但由于PMMA 密实不透,加入的磷酸钙陶瓷 粉末,其活性可能被掩盖,不利于其与活体组织发挥骨传导作用。国内外为改进PMMA 与骨 结合状况,将PMMA 改为多孔结构[4 ] ,使骨组织长入骨水泥后,修复体得到生物学固定,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松动发生。王善沅等将该网孔结构骨水泥材料作为甲氨喋呤(MTX ,一种广谱抗肿瘤药物) 的载体,进行了药物释放速度的试验[5 ] 。并将庆大霉素加入具有网孔结构的PMMA 中,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中作了60例临床应用[6 ] 。该骨水泥具有小孔,孔径在0.1 - 150. μm 之间,大孔孔径在150μm 以上,大孔占所有孔洞面积的10 - 20 %。结果表明,载有庆大霉素的网孔结构PMMA 骨水泥,其界面剪切应力强度比普通骨水泥高30 %。临床使用表明,具有 网孔结构负载庆大霉素的PMMA 骨水泥是目前一种高效、低毒、比较理想的骨水泥,对预防感染和减少假体下沉有良好作用。有网孔的载药PMMA ,具有载药和骨水泥双重功能,若将磷酸 钙陶瓷粉末加入其中,磷酸钙陶瓷的活性不被掩盖,有利于发挥后者的骨传导作用,更能加强界面结合,防止假体松动下沉。郑昌琼等[7 ]将羟基磷灰石(HA) 与PMMA复合,用于动物骨缺损修复后的组织形态学观察表明,在骨与骨水泥之间无纤维层,材料系骨性结合。植入4 周后界面上即有新骨形成,8周形成成熟的新骨组织层,新的骨层与骨和骨水泥结合紧密,改善了骨

骨修复常用材料及其特性

骨修复常用材料及其特性 近年来,伴随着人口老龄化情况的增长,全国造成骨缺损或功能障碍患者越来越大,使得骨移植成为仅次于输血的需求量最大的移植物。骨科填充和修复材料属于无源植入器械,分类编码为13-05,管理类别均为Ⅲ类。随着科技的发展,骨修复材料也不断迭代更新,市面上有以下几种类型的骨修复材料。 一、传统骨修复材料 1.天然骨材料 1.1自体骨 自体骨具有优异的骨传导、骨诱导及成骨性质,拥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三维结构,但存在数量有限、额外的失血量和取骨区的潜在并发症等限制自体骨应用的缺点。 1.2同种异体骨 1/ 5

同种异体骨能够有效代替自体骨,同种异体骨具有良好的成骨性质,但同时又存在免疫原性、传染性疾病等风险。 1.3异种骨 异种骨较上述两种骨材料来源广泛,但由于种属间抗原的差异性,必须接受人工处理,经处理的异种骨没有骨诱导能力,临床应用相对较少。 1.4脱钙骨基质 临床应用的脱钙骨基质主要取自于供体的同种异体骨。脱钙骨基质作为骨修复基质和传递生物活性剂的载体,在经过脱钙及人工处理后,使脱钙骨基质具有促进骨再生的骨诱导性质。 2.生物陶瓷 2.1羟基磷灰石 2/ 5

羟基磷灰石与人体成分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活性和骨传导性,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骨修复。随着纳米材料技术的发展,纳米化羟基磷灰石相比传统羟基磷灰石具备更高的生物活性。 2.2磷酸钙 磷酸钙具有陶瓷、粉状和骨水泥多种形式,主要包括α-磷酸三钙、β-磷酸三钙、磷酸四钙等,磷酸钙具有良好的骨传导性、再吸收性和生物相容性。但存在机械强度不高,材料较脆的缺点。 3.金属材料 金属材料因较强的机械性能,往往用于机械支撑部位。理想的金属材料应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耐腐蚀性能,目前临床上应用较成熟的金属材料是钴铬钼、不锈钢、钛及钛合金、钽及钽合金。 二、现代骨修复材料 1.高分子材料 3/ 5

用于人工骨的材料

用于人工骨的材料 目前用于骨修复的生物材料分为以下几种:医用生物陶瓷、医用高分子材料、医用复合材料、纳米人工骨 一.医用生物陶瓷材料 生物活性陶瓷, 主要指磷灰石(AP) ,包括羟基磷灰石(HAP)和磷酸三钙( TCP)等。目前应用最多的是HAP。人骨无机质的主要成分是HAP,它赋予骨抗压强度, 是骨组织的主要承力者,人工合成的HAP是十分重要的骨修复材料,这是由于它的组成性质与生物硬组织的HAP极为相似,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与自然骨形成强的骨键合,一旦细胞附着、伸展,即可产生骨基质胶原,以后进一步矿化,形成骨组织。 α2磷酸三钙(α2TCP)骨水泥具有水合硬化特性,可作为一种任意塑型的新型人 工骨用于骨缺损填充。它在动物体内形成蜂窝状结构,动物组织可逐渐长入此蜂窝状结构中,形成牢固的骨性键合[ 3 ]。β2TCP[ 4 ]属可吸收生物陶瓷,在体内要被逐渐降解和吸收,但其强度较低,主要用于骨修复或矫正小的骨缺损或骨缺陷, 如骨缺损腔填充。尽管β2TCP植入体内可被降解和吸收,新骨将逐渐替换植入体,但由于其降解和吸收速度与骨形成速度难达到一致,所以不宜作为人体承 力部件。目前磷酸钙陶瓷要用于作小的承力部件、涂层、低负载的植入体。二.医用生物高分子材料 高分子聚合物已被广泛用作骨修复材料,可降解聚乳酸( PLA)用于口腔外科,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PMMA)骨水泥用于骨填充,聚乙醇酸( PGA)作为可吸收螺钉用于骨固定。 生物降解材料制作的接骨材料,其弹性模量较金属更接近骨组织的弹性模量,有利于骨折愈合,且随着骨折的愈合,材料逐渐在体内降解,不需二次手术取出。PLA[ 5 ]是一类有应用价值的生物材料,它的降解速度取决于它的分子量、分子取向、结晶度、物理及化学结构,但其降解的机制主要是因为酯键的水解。目前PLA主要用于骨外科部件,例如骨针、骨板。Minori et al[ 7 ]用不同分子量的PLA 和聚乙二醇( PEG)制成PLA2PEG 共聚物作为骨形成蛋白(BMP ) 的载体, 其中PLA 6 5002PEG3 000共聚物具有一定的弹性,是较好的BMP载体。 三.医用复合材料 复合人工骨[ 13 ]的研究近年来取得了很大进展,其基本原理是将具有骨传导能力的材料与具有骨诱导能力的物质如骨生长因子、骨髓组织等复合制备成复合人工骨,使它们既具有骨传导作用,又具有骨诱导作用。 3. 1 磷酸钙复合人工骨主要包括TCP及HAP与胶原、骨生长因子等复合人工骨。原位自体骨与磷酸钙人工骨混合植骨应用在脊柱侧凸畸形矫正术中, 是一种实用、简易、可靠的植骨方法。 3. 2 聚合物复合人工骨生物降解聚合物是近年生物材料研究领域中的一个 热点,通过技术工可合成各种结构形态,一定的生物降解特性的各种聚合物。但 它们无骨诱导活性,需与其它骨诱导因子复合应用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3. 3 红骨髓复合人工骨骨髓由造血系统和基质系统两部分组成。健康红骨 髓的基质细胞中含有定向性骨祖细胞(DOPC)和可诱导性骨祖细胞( IOPC) 。DOPC 具有定向分化为骨组织的能力,IOPC在诱导因子(如BMP)作用下才能分化成骨。

老年人建议骨水泥吗

老年人建议骨水泥吗 骨水泥(bone cement)是一种用于治疗骨折和骨质疏松等骨 科疾病的医用材料。它是一种填充剂,可以帮助修复骨头,并提供额外的支撑。老年人在面临骨折和骨质疏松等骨科问题时,是否建议使用骨水泥,应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老年人的骨质疏松程度较高,骨折的风险也相对较大。骨水泥可以提供额外的支撑和稳定,可以减少骨折的风险。对于骨折严重的老年人来说,骨水泥可以加强骨头的稳定性,并促进骨折的愈合。 其次,老年人的骨折治疗往往较为复杂。骨水泥可以在手术过程中直接用于填充骨折部位,可以加快手术时间和恢复速度。手术中使用骨水泥,可以减少手术创伤,减轻患者的疼痛,并降低手术并发症的风险。 此外,老年人的骨头密度较低,骨折的愈合时间也相对较长。骨水泥可以加快骨折的愈合速度,减少康复时间。对于老年人来说,减少康复时间意味着减轻了骨折给生活和身体健康造成的不便和负担。 然而,骨水泥也存在一些潜在的风险和副作用。使用骨水泥可能引起局部刺激或过敏反应。在手术过程中,骨水泥可以产生热量,可能导致组织烧伤。此外,如果骨水泥不正确地注入到骨头中,可能会导致骨水泥渗漏或骨水泥破碎,并引发并发症。 综上所述,老年人在面临骨折和骨质疏松等骨科问题时,骨水

泥可以作为一种治疗方法。它可以提供额外的支撑和稳定,并加快骨折的愈合速度。然而,使用骨水泥也存在一定风险,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决策。医生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包括骨折的类型和程度、患者的年龄和健康状况等,以确定是否适合使用骨水泥进行治疗。最重要的是,患者和家属应与医生进行详细的沟通,并根据医生的建议做出决策。

磷酸钙骨水泥 力学强度

磷酸钙骨水泥力学强度 磷酸钙骨水泥是一种用于骨折修复和骨缺损修复的生物医用材料。它具有优异的力学强度,能够提供稳定的支撑和固定作用,有助于促进骨的愈合和再生。 磷酸钙骨水泥是由磷酸钙粉末和生物可降解聚合物液体组成的。它们在混合后形成一种类似于水泥的浆状物质,可以填充骨缺损或骨折处,形成一个稳定的支撑结构。在体内,磷酸钙骨水泥会逐渐降解,同时释放出磷酸钙离子,促进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加速骨的再生和愈合过程。 磷酸钙骨水泥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不会引起明显的免疫反应或排斥反应。它可以与周围组织紧密结合,形成一个稳定的界面,防止松动或脱落。此外,磷酸钙骨水泥还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和抗剪强度,能够承受一定的力学负荷,保持修复区域的稳定性。 磷酸钙骨水泥在临床应用中具有广泛的用途。它可以用于治疗各种类型的骨折,包括颈椎、胸椎、腰椎和股骨等部位的骨折。此外,它还可以用于修复和填充骨缺损,如骨肿瘤切除后的空洞或创伤后的骨缺损。磷酸钙骨水泥还可以作为植入物的固定材料,用于修复关节置换手术或其他骨科手术中的骨缺损。

磷酸钙骨水泥在使用时需要注意一些事项。首先,混合粉末和液体时需要按照说明书上的比例进行,避免混合不均匀或过量使用。其次,在填充缺损或修复骨折时,需要确保将水泥填充到位,并且与周围组织紧密结合。最后,在手术后需要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和护理,以加速骨的愈合和恢复功能。 总之,磷酸钙骨水泥是一种具有优异力学强度的生物医用材料。它可以提供稳定的支撑和固定作用,促进骨的愈合和再生。在临床应用中,它被广泛用于治疗各种类型的骨折和修复骨缺损。使用时需要注意正确操作,并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和护理,以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碳纳米管复合磷酸钙骨水泥(CNTTCP)修复兔颅骨缺损及其血管再生的实验研究

碳纳米管复合磷酸钙骨水泥(CNT/TCP)修复兔颅骨缺损及其血 管再生的实验研究 因外伤、肿瘤或先天畸形引起的颅骨缺损临床上十分常见,大部分的颅骨缺损需要手术修补,骨组织工程的兴起和快速发展为治疗骨缺损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手段。在种子细胞和细胞载体材料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的基础上,已经可以在体外成功的将种子细胞复合在载体材料上培养,构建出细胞型组织工程人工骨。 并应用在体外构建出的细胞型组织工程人工骨进行修复骨缺损的实验研究。组织工程骨也面临迅速血管化的关键问题。 充分的血液供应是保证组织工程化人工骨体内存活的决定性因素。血管再生成为骨组织工程从体外研究过度到体内研究,从基础研究向临床应用过渡的关键性问题。 如何寻找有效,准确,灵敏的监测手段,正确评估组织工程骨的血管再生效率,也是目前探讨的热点问题。本实验采用兔颅骨骨膜提取、分离、培养扩增,并与新型的纳米级颅骨替代材料(碳纳米管复合磷酸三钙骨水泥生物复合材料) 共同培养,观察其生长情况以及组织相容性,并进行动物实验来观察材料植入体内后的骨传导、骨诱导及骨生成情况,并采用放射学以及组织形态学的方法来观测其血管化问题。 本文共分以下三部分内容:一、骨膜源性成骨细胞的分离、鉴定与纳米级颅骨替代及诱导材料复合的体外联合培养实验研究目的:探讨颅骨骨膜源性成骨细胞体外培养的可能性,观察其生长特点及成骨能力;采用颅骨骨膜源性的成骨细胞与材料三维联合培养观察成骨细胞与碳纳米管复合α-磷酸三钙骨水泥联合培养情况,评估新型颅骨修复材料的生物相容性。方法: 1、

成骨细胞的提取及体外培养 2、成骨细胞的形态学及生长特性、成骨能力的观察 1)、倒置相差显微镜、扫描电镜、细胞染色方法观察原代培养、传代培养细胞生长情况及形态特征。 2)、细胞生长曲线的测定:应用MTT法测定细胞生长曲线。 3)、碱性磷酸酶染色:应用碱性磷酸酶试剂盒进行成骨细胞内碱性磷酸酶染。

骨水泥分类-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骨水泥分类-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1.引言 1.1 概述 骨水泥是一种常用的医用材料,用于骨折修复和骨质疾病治疗。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骨水泥的种类和分类方法也在不断丰富和完善。本文旨在探讨骨水泥的分类方法,并从中总结出其在医疗中的重要性和未来的发展趋势。通过对骨水泥的研究和探讨,有望为医疗领域提供更多的选择和解决方案。 1.2文章结构 1.2 文章结构 本文将首先介绍骨水泥的定义和用途,为读者提供对骨水泥的基本认识。接着将详细讨论骨水泥的分类方法,包括传统分类方法和现代分类方法,以及它们的优缺点。然后,我们将深入探讨骨水泥的特点和应用领域,以便读者更好地了解其在医疗领域的重要性和广泛应用。最后,我们将总结骨水泥分类的重要性,展望未来骨水泥分类的发展趋势,并得出结论。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将对骨水泥的分类有更深入的了解,并了解其在医疗领域的重要性和前景。 1.3 目的 本文的目的在于对骨水泥的分类方法进行系统性的介绍和总结,为读

者提供关于骨水泥分类的全面了解。通过深入探讨骨水泥的不同分类方法,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骨水泥的特性和应用领域。同时,本文旨在强调骨水泥分类的重要性,指导人们在不同情境下正确选择适用的骨水泥类型。通过阐述骨水泥分类的发展趋势,我们也希望为骨水泥产业的未来发展提供一些参考和启示。最终,通过对骨水泥分类的详尽研究和讨论,我们希望可以促进骨水泥领域的进步与发展,为临床医疗和生物医学领域提供更多有益的知识和信息。 2.正文 2.1 骨水泥的定义和用途 骨水泥是一种用于骨折修复和骨密度增强的生物材料,主要由生物活性玻璃、钙磷陶瓷等成分组成。它具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活性,可以促进骨细胞的生长和再生,有助于骨折愈合和骨质疏松症的治疗。 骨水泥广泛应用于骨科手术中,如关节置换术、椎体成形术等。在骨折修复中,骨水泥可以填充骨折间隙,提供支撑和稳定,促进骨折愈合。在骨密度增强中,骨水泥可以注入椎体或骨折部位,增加骨骼的机械强度,预防骨折的发生。 总的来说,骨水泥在骨科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对于促进骨精密修复和预防骨质疏松症有显著效果。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骨水泥的

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常识

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常识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发生滤大幅度大增加,这类患者由于骨量减少,骨小梁退化,使得骨弹性下降,骨强度减弱,一旦受到轻微的暴力冲击,甚至在日常活动中即可发生骨折,其中腕关节、肱骨头、髋关节和脊柱为骨质疏松性骨折常发部位,尤其是脊柱,更容易发生骨折。脊柱作为人体的中柱,具有负重、保持人体平衡、运动和保住脊髓和内脏的多重功能,椎体在年轻时为实心,需要很大的外力才能够使其发生骨折,年老后钙流失加速度激增,使得钙盐和基质比例失衡,单位体积的骨组织减少,椎体逐渐变成了空心状态,轻微外力便可导致骨折的发生。除了脊柱骨量减少,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发生还受到其他诸多因素的影响,跌倒、既往骨折史都是主要的危险因素,同时性别、年龄增长、地域季节、基因以及职业等都和其有一定的关联。 1、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治疗方法 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通常表现为脊柱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腰背痛和脊柱畸形,为避免椎体进一步压缩影响患者的预后,需要及早开展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发生的主要特点是骨量低,治疗的关键在于是抗骨质疏松,临床主要包括有两类治疗方法,分别是内科保守治疗和外科治疗,由于骨质疏松性骨折多发于老年人群,而这类群体的骨骼修复功能下降,骨折发生后,手术虽是短时间内最佳的治疗方法,但是手术毕竟属于侵入性的,老年人对于创口

的承受能力相对比较弱,因此一些老年患者很抗拒手术治疗。如果患者的椎体压 缩不明显,可以优先考虑内科保守治疗,通过药物止痛、卧床休息、佩戴支具等 方式进行治疗来缓解疼痛。对于严重的单个椎体亚急性期的骨折、腰背疼痛严重 的急性期陈旧性椎体骨折以及陈旧性椎体骨折合并亚急性期椎体骨折等都需要考 虑手术治疗,椎体成形术则为首选治疗方案,尤其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相较 于传统椎体成形术能够更好的恢复椎体高度,降低骨水泥渗漏风险。 2、什么是椎体成形术,具体包括哪些内容? 椎体成形术就是在X线引导下,将特定的材料经皮注射进入已被破坏的椎体中,以发挥治疗效果,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对于骨质疏松椎体实施椎体成形术,不仅可以良好的稳定椎体,还能够预防椎体骨折,对于已经发生骨折的患者不仅 可以减轻其痛苦,还能够加强椎体功能,防止进一步的破坏和畸形的发生。除此 之外,主体填充还可以作为螺钉等金属内固定的补充,让内固定材料可以更加牢 固的固定于出现骨质疏松的脊柱上,从而达到更加显著的治疗效果。在众多填充 材料中矿物质骨水泥则是最受肯定的可注射材料之一,可以有效的预防骨质疏松 椎体进一步的塌陷,大大加强椎体的抗压缩能力。 椎体成形术具体的手术步骤是先确定手术切口,在局麻后于患者的背部做一 个4mm左右长度的切口,然后在X线的引导下用直径为2mm的特殊穿刺针经穿刺 点经椎弓根穿刺进入到椎体,然后建立工作通道,最后经过工作通道将骨水泥注 入到椎体中,骨水泥进入到椎体后可以迅速凝固硬化,固定骨折椎体,其良好的

可注射型磷酸钙骨水泥结合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应用

可注射型磷酸钙骨水泥结合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可注射型磷酸钙骨水泥(CPC)结合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42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行CPC结合内固定治疗,依据HSS 评分标准进行评定疗效,观察有无并发症。结果本组42例患者骨折均达解剖复位,获得骨性愈合。随访时间为6~16个月,平均9.8个月,均无切口感染、内固定物松动断裂、骨折再塌陷等现象发生。膝关节活动度平均为106°,依据HSS 评分标准进行评定疗效,优良率92.9%。结论CPC结合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具有固定坚强,膝关节力线和关节面恢复良好,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以及并发症少等优点,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胫骨平台骨折治疗方法。 标签: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可注射型磷酸钙骨水泥 胫骨平台骨折是较为常见的关节内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1%~4%,以高能量损伤居多,常涉及关节面及骨折的复杂性而难以复位及固定。磷酸钙骨水泥(CPC)是一种新型自固化人工骨替代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安全性、可降解性等优点,越来越多的用于骨科临床,显示出较优的辅助加固作用[1-2]。目前,CPC结合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少见报道,本文对我院收治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采用可注射型磷酸钙骨水泥结合内固定治疗,效果满意。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我院骨科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42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其中男27例,女15例,年龄40~70岁。左侧25例,右侧17例。致伤原因为:交通伤28例,高处坠落伤8例,摔倒6例。均为闭合性损伤,未合并有血管和神经损伤,无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伤后到手术治疗5~13d 不等。按照Schatzker分型标准:Ⅱ型12例,III型2例,Ⅳ型4例,Ⅴ型9例,Ⅵ型15例,均伴有平台压缩或骨质缺损,部分伴前交叉韧带止点撕脱、半月板损伤或伴其他部位骨折,少部分合并有脑外伤或内脏损伤。 1.2方法 1.2.1术前处理患者入院后给予对症处理,首先根据评估患者生命体征,处理危及生命的其他部位的合并伤,完善入院常规检查,均行患膝关节正侧位X 线摄片及CT平扫加三维重建,了解骨折及关节面塌陷情况。患肢抬高,常规石膏托外固定或跟骨结节骨牵引(以纠正明显的短缩、成角及旋转移位,维持下肢正常力线)。 1.2.2手术方法患者取仰卧位,采用腰麻或腰硬联合麻醉,患肢常规上气囊止血带。按膝关节标准取内外侧入路,清除膝关节腔内积血,生理盐水灌注冲洗,重点观察骨折的大小、移位的方向及塌陷的位置和范围,对Ⅱ~Ⅵ型胫骨平台塌陷骨折患者,复位骨折,撬起塌陷的关节面骨折块,使关节面平整,克氏针临时固定,在C臂X线透视下,确认骨折复位良好,关节面平整,在缺损区注入注

骨水泥介绍及使用

现阶段临床使用的骨水泥有两大类:(1)不可降解的骨水泥:丙烯酸骨水泥,聚甲基丙烯酸甲脂(PMMA)等;(2)可被降解的骨水泥:羟基磷酸钙骨水泥(hydroxyapatie,HA)等。实验发现羟基磷酸钙骨水泥不能提高椎体强度与硬度。PMMA是目前PVP最常用的骨水泥。 现在应用比较广泛的是PMMA。其是一种无机高分子骨修复材料,主要由聚甲基丙烯酸甲脂和单体丙烯酸甲脂聚合而成,属传统的骨替代材料。 其聚合过程大致分为四个时相,包括:(1)稀薄阶段:粉液迅速调匀,在开始30~50s 内呈稀薄液状;(2)黏稠阶段:粉液混合50s后PMMA开始变黏稠,呈糨糊至生面团状,约持续到3min,经皮椎体成形术需在此阶段15~25min内迅速将PMMA注入椎体内,否则,则难于将PMMA注入椎体内;(3)硬化阶段:约5~7min 后PMMA变硬固定、按压不变形;(4)产热阶段:7~12min聚合时产热最高可达70℃,此时组织可能有一定的灼伤。 具体解释: 一、混合期 又称粥状期/搅拌期:匀浆化,液体状 注:聚合体在单体中的溶解膨胀刚刚开始,单体的聚合也仅仅处于起步阶段,既感觉不出温度的变化,也看不到粘度的变化。粉末与液体依然彼此分开,粉末沉在底部,透明的单体浮在上面。经不断搅拌后,骨水泥呈灰白色,稀粥状。 二、粘丝期 又称等待期/出丝期,混合物变稠,牵拉出丝 注:在不断的搅拌下,混合物开始变粘稠,单体与聚合体的界限变得不清了,但尚无明显的温度变化,并逐渐成为浆糊状,用搅拌棒将骨水泥挑起时,可抽出细丝,细丝越来越多,预示即将成团,如图5所示。此时,将骨水泥从容器中取出,放在手套上。 三、成团期 又称面团期/工作期/应用期:开始不粘手套,温度增高,填充骨水泥,置入假 体

2023应用于椎体成形术的改良骨水泥研究进展(全文)

2023应用于椎体成形术的改良骨水泥研究进展(全文) 椎体成形术已广泛应用于椎体压缩性骨折、血管瘤、多发性骨髓瘤、骨溶解性转移瘤和骨质疏松症的治疗[1~3]。而椎体成形所需要的骨填充材料需要具有一定的力学强度和良好的生物学特性,在承受动态和静态复杂载荷的同时,要保证骨水泥稳定且不易松动,且骨填充材料必须不透射线,以便在术中监测填充物的状态[4]。 目前椎体成形术采用的填充材料主要为丙烯酸骨水泥(acrylic bone cements,ABCs)和磷酸钙骨水泥(calcium phosphate cements,CPCs),其他复合有机或无机骨填充材料也逐渐尝试应用于椎体成形术中[5]。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 methacrylate,PMMA)骨水泥作为应用最为广泛的骨水泥,其工作原理为甲基丙烯酸甲酯单体(methyl methacrylate,MMA)和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共聚物产生聚合反应形成坚硬的PMMA,PMMA以其稳定的化学性质、经济的成本及优越的生物力学性能一直被用于椎体强化的首选填充材料[6]。尽管PMMA骨水泥发展至今已有多代产品,但通过术后病例的追踪随访发现[7],PMMA骨水泥仍存在一些缺陷,例如,骨水泥与松质骨之间、伤椎与相邻椎体之间的弹性模量差值较大,这是导致伤椎再骨折、骨水泥下沉及邻近椎体骨折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并且MMA单体具有毒性,会对循环系统、呼吸系统以及凝血功能造成不良影响,严重时还可能造成骨水泥植入综合征(bone cement implantation syndrome,BCIS)[8]。PMMA骨水泥

不仅不能降解、还缺乏生物活性,无法与宿主骨组织有机结合,长期在体内还可能导致水泥体松动、局部炎症,导致植入失败[9、10]。CPCs是一类以磷酸钙盐为主要成分的骨水泥,其与水或其他磷酸水溶液发生水合反应后具有自固化能力,CPCs拥有良好的成骨活性和骨传导性[11]。CPCs 主要分为两类:磷灰石骨水泥(apatite cement)和磷酸氢钙水泥(brushite cement),其中磷酸氢钙水泥降解速度过快,生物力学性能及注射性能差,凝固时间短,限制了其临床应用[12]。目前以羟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骨水泥为代表的磷灰石骨水泥正成为研究热点,并且衍生出一系列以HA为载体的生物型骨水泥[13]。除了PMMA和CPCs骨水泥,还有一些其他复合材料也被研究用于椎体成形,如硅胶化合物、甘油磷酸钙合物等[14],但其椎体成形效果仍不确切。 以上骨水泥都拥有各自的缺陷及优点,针对现有骨水泥的上述缺陷展开改性研究,提高骨水泥的性能表现,促进产品的更新换代,具有重大临床意义。笔者拟通过归纳总结近些年骨水泥的改进方向、研究思路及代表性实例,为改良骨水泥的发展及未来临床运用提供参考。 总结 现阶段虽然改良骨水泥种类繁多,目前临床应用仍以PMMA骨水泥为主,虽然磷酸钙骨水泥及硫酸钙骨水泥也有良好的生物活性,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力学强度仍需要进一步加强。大量的改良研究提升了CPC及其他

磷酸钙骨水泥制备方法的改进及其性能研究

磷酸钙骨水泥制备方法的改进及其性能研究 张慧勇 【摘要】Two preparation methods of calcium phosphate cement (CPC)powder are adopted,which are the precipitation method and solid state reaction method,and then CPC is synthesized.The CPC’s curing time,compressive strength,product composition have been analysized.The solid powder by pre-cipitation method is tricalcium phosphate (TCP)or calcium pyrophosphate (CPP),and the appropriate liquid phase-citric acid solution is determined through experiment,which enables the solid powder to have the properties of CPC.The influence of temperature,buffer,and the immersion in simulated body fluid on its performance was discussed.The powder prepared by solid state reaction is tetracalcium phosphate,but in the air,the crystallinity of TTCP calcined 6h at 1 500 ℃ is not good and contains the impurity CaO.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roperties of the cement with tricalcium phosphate and cal-cium pyrophosphate as the main ingredients are superior to the cement with tetrcalcium phosphate as the main ingredient.%采用2种方法探索了磷酸钙骨水泥(CPC)固体粉末的制备,即沉淀法和固相反应法,并合成了 CPC;对CPC 的固化时间、抗压强度、产物物相组成等进行了分析。沉淀法生成的固相粉末为磷酸三钙、焦磷酸钙,通过实验确定适当的调和液为柠檬酸,使固相粉末拥有骨水泥特性,并探讨了温度、缓冲液、模拟体液浸泡等对其性能的影响。固相反应法制备的固相粉末应为磷酸四钙(TTCP),但在空气中,1500℃下煅烧6h 制得

骨水泥——撑起患者的脊梁

骨水泥——撑起患者的脊梁 作者:韩明宝 来源:《现代养生(上半月版)》 2021年第5期 韩明宝 关节是人体运动的枢纽,由于创伤或病变,可能“报废”,对于存在压缩性脊柱骨折的患 者而言,此时已经产生有脊柱的骨髓结果改变,通过骨水泥的方法是常用手术治疗方案,骨水 泥是经皮穿刺椎体强化用的材料,是往脊椎里灌“骨粘固剂”,不到10分钟,“骨水泥”就凝固了,手术过程也较短,专门用于骨科外科手术。 一、骨水泥的产生与发展 以往在临床中选择骨填充、修复材料时,一般采用生物活性陶瓷,但这些是经过高温烧结 后的块状、颗粒状,在可塑性方面具有局限性,无法依据患者骨缺损部位任意塑性型,对异形 骨空穴也无法完全充填,所以,目前急需一种新的生物医用材料解决这一棘手难题。而骨水泥 在此时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在生物骨水泥的发展中,逐渐形成了PMMA骨水泥和磷酸钙骨水泥。PMMA骨水泥是传统中由粉剂和液剂形成的室温自凝粘接剂,但由于是生物惰性材料,在与患者 的骨组织结合及凝固聚合功效方面不足,因而限制了其临床应用。而磷酸钙骨水泥的生物相容 性较好,在生理条件下可以自固化,方便医生做外形的修整。 二、骨水泥对患者在骨折中有什么用? 对于不需要手术复位及难以通过手术方法治疗的患者而言,骨水泥可通过注射器直接注射 在骨缺损部位,有效避免了手术切开风险,其中骨水泥固体粉末主要是由磷酸钙盐组成,骨水 泥水化反应前期是由原料表面溶解控制,具有较快的反应速度,后期由扩散控制,反应减速, 而为了提高固化体的强度,固化液的改良也为选择提供了很大空间,同时以无机物作为固体填料,有机物作为基体,从而增加了骨水泥的抗压力学强度,及可注射性能的提高。 由于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大部分人的工作生涯中都会在常年伏案中度过,因此常年被颈椎、腰椎等疾病困扰,在无数个夜晚,辗转难眠,寝食难安。许多患者为了治疗脊椎问题,前 后奔赴多家医院,尝试了按摩、针灸、理疗等中西医结合的数种治疗方案,但始终治疗无果。 也由于人口寿命的延长,在医院骨科越来越多的老年人由于骨质疏松,脆性骨折,跌倒入院,对于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患者,治疗需要长期绝对卧床,其实,比起骨折来,躺在床上 的并发症才是致命杀手,长期卧床可产生坠积性肺炎、泌尿系感染和褥疮,甚至出现疼痛、畸 形甚至椎管继发性狭窄的并发症,都是严重影响患者的恢复。因此,作为医生建议患者应该积 极进行治疗,而骨水泥对患者的缺损骨部位进行粘固就能解决问题,从而缩短康复周期,有效 防止各种并发症是发生,说明应用骨水泥治疗压缩性骨折是一种可行性的方法,具有可靠疗效,该项治疗治疗技术已经在临床中造福多位患者。 三、骨水泥怎么操作? 该手术属于一个微创手术,进行该手术的患者多为中老年人,由于术中采用的是局麻,所 以对人体的影响非常小,通过刺针在人体上做不超过1公分的切口,要在X光透视下,然后进 到患者的脊椎体里的合适位置,通过灌注器打进骨水泥,建立工作通道,将骨水泥打入椎体, 撑起压扁折断的骨头,一般15分钟骨水泥就可固定,从而起到支撑作用,可用于关节假体固定、

磷酸钙骨水泥的生物学特征及其作用

磷酸钙骨水泥的生物学特征及其作用 唐正海;王晓文;唐劲天 【摘要】10.3969/j.issn.2095-4344.2012.51.026% 背景:传统磷酸钙水泥 存在力学强度差、注射性低和固化时间长等缺点,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应用。目的:回顾分子磷酸钙水泥性能的改善方法及临床应用。方法:通过检索Web of knowledge平台(1995至2011年)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5至2011年)有关磷酸钙水泥性能改善以及应用等方面相关文献,最终纳入34篇符合标准的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磷酸钙水泥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孔隙率,可塑性,无毒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药物载体,骨修复材料,骨肿瘤治疗等领域。为克服传统的磷酸钙水泥力学强度差,凝固时间长,注射性差等问题,目前主要通过调节磷酸钙水泥的固相成分、颗粒大小、添加有机溶剂等方法来提高磷酸钙水泥性能。 【期刊名称】《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年(卷),期】2012(000)051 【总页数】5页(P9640-9644) 【关键词】磷酸钙;骨水泥;骨修复;肿瘤;综述 【作者】唐正海;王晓文;唐劲天 【作者单位】清华大学玉泉医院脑神经疾病研究所,北京市100049; 北京中医药大学生物制药系,北京市100102;清华大学玉泉医院脑神经疾病研究所,北京市100049;清华大学玉泉医院脑神经疾病研究所,北京市10004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318 0 引言 20世纪80年代美国的Brown等[1]首次发明了一种由磷酸四钙和磷酸氢钙混合粉末与磷酸盐溶液混合形成具有生物活性的自固化骨缺损修复材料。因其组成结构与人体硬组织中的无机成分非常相似且具有可塑型性,生物降解性,固化过程放热少等优点,有望成为新型骨替代材料,所以一直受到医学领域的广泛重视,在骨缺损、骨折方面已得到成功应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目前,磷酸钙骨水泥的改良已经成为国内外骨科材料研究的重点,主要是解决磷酸钙骨水泥的抗压能力低,注射性差且凝固时间时间长等缺点,国内外研究人员通过调节磷酸钙骨水泥的固相成分、颗粒大小、固液比、添加有机溶剂等方法,研制出了上百种不同类型的骨水泥,使骨水泥的力学强度,注射性等指标得以改善,以提高其临床适用性。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来源由第一作者检索 1995至2011年 web of knowledge平台及中国 知网。英文检索词为“calcium phosphate; bone cement; bone repair”,中文检索词为“磷酸钙骨水泥,骨修复材料,骨转移”。检索相关文献总计116篇。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文章所述内容需与磷酸钙骨水泥改良方法,以及磷酸钙骨水泥的研究应用等方面的密切相关。②同一领域选择近期发表或在权威杂志上发表的文章。 排除标准:重复性研究。 1.3 数据提取计算机初检得到83篇文献,其中中文文献51篇,英文文献32篇,阅读标题和摘要进行初筛,排除因研究目的与本文无关及内容陈旧、重复文献 49篇,纳入34篇符合标准的文献进行综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