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供应链成本核算方法

供应链成本核算方法

Cost-to-Serve
……….. Project Sponsor: …………….. ZZ

Agenda
…………. Project ABC vs. CTS CTS application in sourcing decision-making

……… Project
Project Title: Th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a decision-support tool for taking sourcing and supply chain route-to-market decisions in the clothing retail industry using real cost-to-serve data. Objectives: Literature research on Activity-based Costing and Costto-Serve Using Cost-to-Serve techniques to build a decisionsupport tool that will guide sourcing decision for a specific clothing business

ABC vs. CTS
Activity-based costing – a powerful costing technique Unsatisfactory application of ABC i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New direction of ABC application Beyond ABC – Cost-to-Serve is a supply chain analytical tool based on activity-based methodology
Note: conclusions in this report are based on literature research, case-study, interview with experienced consultant and model analysis

ABC vs. CTS
ABC – a powerful costing technique
Definition “ is a methodology that measures the cost and performance of cost objects, activities and resources. Resources are assign to activities, then activities are assign to cost objects based on their use. Activity-based costing recognises the causal relationships of cost drivers to activities” (source: CAMI) Cost allocation
Resource Centre Activities Centre Cost Objects Centre
Account
Account
Account
Account
Account
Account

ABC vs. CTS
ABC – a powerful costing technique
Advantages: ABC analysis enables managers to slice into the business many different ways – by product, customer, or by distribution channel…. ABC methodology figures out and then quantifies causal relationships between cost objects and activities and between activities and resources. Cost drive is used to reflect this sort of cause-and-effect relationships; ABC link a company’s process and activities;

ABC vs. CTS
ABC – a powerful costing technique
Conclusion: ABC =
Multi-facet cost information + reasonable causal relationships + process-based thinking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as gained considerable attention as a potential tool for evaluating supply chain performance through supply chain”
(source: Lalonde & Pohlen)

ABC vs. CTS
ABC – a powerful costing technique
Expectation: Since 1990’s, most firms expected the ABC application in logistics to produce results similar to those experienced in manufacturing…. Fact: not exciting!

ABC vs. CTS
Unsatisfactory application of ABC i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ABC Adoption (UK Survey Result)
current user, 18% had not considered, 47% currently considering, 20% rejected aft er assessment , 15%
Source: Chartered Institute of Management Accountants 1999
Conclusion:
Adoption: low 18% Rejection: 12-15% Hesitation: 20% Not considered:25-47%
ABC Adoption (US S urvey Results)
completed and in use, 18% not considered, 25% considered, decided against, 12%
implementing, 18% planning stage, 27%
Source: OSU Supply Chain Research Group 1998

ABC vs. CTS
Unsatisfactory application of ABC i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Motivation behind implementing ABC
Purpose high UK Cost reduction Product/service pricing Performance measurement/improvement Cost Modeling Budgeting Customer profitability analysis Output decision New product/service design Stock valuation other applications US Customer Profitability Improve cost system Benchmarking Budgeting Purchasing decisions Outsourcing decisions Pricing Supply Chain decision Reengineering
low
source: Chartered Institute of Management Accountants 1999 OSU Supply Chain Research Group

ABC vs. CTS
Unsatisfactory application of ABC i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Implementation Direction in Future
Plans to implement ABC elsewhere in firms
product costs, overhead, 9% 5% other, 4% production activities, 13%
logistics activities, 23%
marketing & sales, 14%
Source: OSU Supply Chain Research Group 1998
customer activites, 16% distribution channel, 16%

ABC vs. CTS
Unsatisfactory application of ABC i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Reasons behind unsatisfied adoption Perceived complexity of implementing and maintaining such a system Using accounting measures can be important, but is not sufficient for the success of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Debate on “decision” & “activity” – who consumes resources?

ABC vs. CTS
New Direction of ABC application
Voices of Practitioners “the newer, slimmer version (ABC) is focused on specific business issues so it needs to come from the logistics or marketing function, with support from finance”
(KPMG Tom Anderson)
“the huge database of the old-style ABC may be falling by the wayside, but the concept isn’t………it’s hugely valuable to have the information – to understand cost to serve for different products to different customers”
(Mercer Les Artran)

ABC vs. CTS
New Direction of ABC application
Cost-to-Serve “A more complete supply chain costing system must also capture the downstream costs trigged by customers and their products and service orders – these are Cost-to-Serve” (source: Cokin)

ABC vs. CTS
Beyond ABC – Cost-to-Serve is a supply chain analytical tool based on activity-based methodology
Cost-to-Serve methodology
(Source: LCP Consulting)

ABC vs. CTS
Beyond ABC – Cost-to-Serve is a supply chain analytical tool based on activity-based methodology
Comparison of ABC and CTS application i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Activity-based costing Application Areas all companies, particularly in manufacturing companies Perspectives internal view of cost cost-orientated Major functionalities Managerial roles cost allocation; budgeting accounting tools strategic decision support tool internal view and external view of cost service-orientated customer/channel profitability analysis logistics/supply chain management tool strategic decision support tool tactical decision support tool (logistics functions) Major Users finance & production dept. senior management Methodology Approach activity analysis full absorption costing consideration product & logistics(SCM) dept senior management activity analysis & constraint theory not full absorption costing consideration (only concerns supply chain costs) Profitability analysis Product, Customer Channel (?) Product Customer good at channel profitability analysis and other logistics implication analysis Key variables cost drivers cost drivers & non-financial information (such as products' physical attributes) Information Major implementation expertise balance to General Ledger accountant consultant production/sales managers General Ledger & transaction information logistics/supply chain managers consultant product/marketing managers Cost-to-serve all companies' supply chain mangement decision

ABC vs. CTS
Beyond ABC – Cost-to-Serve is a supply chain analytical tool based on activity-based methodology
Channel Profitability “As major retailers, whole-salers, distributors, and manufacturers reconfigure their supply chain, all participants in the supply chain need to understand the revenue and cost trade-offs associated with the various channels through which they deliver products and service”
(source: Deloitte & Touche, Kenneth)

ABC vs. CTS
Beyond ABC – Cost-to-Serve is a supply chain analytical tool based on activity-based methodology
Channel Profitability Analysis (ABC)
Product A Product B Product C Product D Material Costs Product E Product A Product B Product D Product A Product C Product E Product B Product C Product D
Activity Costs
Total Cost Structure
Product Related Cost
Channel A
Channel B
Channel C
(Adopted from Kenneth)

ABC vs. CTS
Beyond ABC – Cost-to-Serve is a supply chain analytical tool based on activity-based methodology
Channel Profitability Analysis (CTS)
Activity Costs
Customer Customer Customer Customer Channel Channel Channel Channel Product Product Product Product
NonActivity Costs
Channel B Total Cost Related Cost Channel A Channel C Structure Note: non-activity costs: e.g. discounts, A/P, consolidation option, routes-to-market, etc. are not triggered by activities, but by decisions! (Adopted from Kenneth)

ABC vs. CTS
Beyond ABC – Cost-to-Serve is a supply chain analytical tool based on activity-based methodology
Conclusion For standard ABC, all costs are traced and allocated to products (products-driven) For CTS, the restriction that all costs must be related to products is removed; the more accurate perspective (product-related, customer-related, channel-related) enable manager to understand cost differences interacting by any combination. The previous two graphs are justified by CTS case study (4X4X3 case) and Oros Quick ABC package
Cost-to-Serve: is a supply chain analytical tool, which uses process view & costing techniques to identify major issues across the chain
(defined by Zhi Zheng)

中小企业项目成本核算毕业论文

中小企业项目成本核算毕业 论文 目录 前言 (1) 第1章绪论 (2) 第1.1节选题的意义与价值 (2) 第1.2节文献综述 (3) 第1.3节课题的研究意义 (7) 第1.4节研究围与容 (8) 第1.5节研究视角与方法 (8) 第2章施工项目成本核算的基本理论分析 (10) 第2.1节项目成本核算的基本论述及方法步骤 (10) 第2.2节项目成本核算的依据及影响因素分析 (11) 第3章中建三局北方分公司项目成本核算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3) 第3.1节中建三局北方分公司的基本情况 (13) 第3.2节中建三局北方分公司项目成本核算现状 (13) 第3.3节中建三局北方分公司项目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 (19)

第4章中建三局北方分公司项目成本核算的改进措施 (21) 第4.1节加强对成本核算的认识和完善基础核算工作 (21) 第4.2节强化施工阶段各环节的成本精细核算 (21) 第4.3节完善财务核算和成本核算制度并进一步落实责任制度 (22) 第4.4节加强财会人员综合素质建设提高工作效率 (23) 结论 (24) 附录 (26) 参考文献 (33) 致谢 (34) 第1章绪论 第1.1节选题的意义与价值 1.1.1理论意义与价值 建筑行业的日益繁荣与发展,如何提高工程项目施工质量,控制项目成本费用就成为施工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突破口。在我国通常把成本管理划分为相互联系的六个环节,即成本预测、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成本预测与计划即是通过科学的预测(估算)来制定项目成本计划,确定成本管理目标。但是我国项目成本管理的实践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在于成本核算环节存在问题,不能为成本控制提供精确有用的信息,很大程度影响企业决策,对工程的顺利实施有着重要的意义。[1]

《成本会计》成本计算方法-品种法

成本会计——品种法 一、资料: 中华制笔工业有限公司是生产笔类文具产品的小型工业企业。该企业主要生产圆珠笔和中性笔两种产品。公司设有一个基本生产车间,另设有维修车间和恒温供暖车间两个辅助生产车间,为生产提供劳务,辅助生产车间之间相互提供的劳务进行交互式分配。原材料均为生产开始时一次性投入。 1、本月产量资料: 2011年12月单位:盒 该厂产品圆珠笔、中性笔的单只成本较小,产品以100支封盒后外销,为了简化核算同时提高产品成本核算精度,我们将以盒(100支)作为产品基本单位来核算。 2、月初在产品成本: 2011年12月单位:元 3、本月发生生产费用 领用原材料 领料部门:基本生产车间2011年12月31日

金额合计: 64000 ☆ :圆珠笔的防溢出保护油定额耗用量为:70千克; ☆ :中性笔的防溢出保护油定额耗用量为:200千克。 中华公司本月工资费用表 中性笔的累计生产工时为4000小时,圆珠笔的累计生产工时为2000小时。 中华公司折旧费用表 2011年12月 金额单位:元

中华公司外购动力费用表 中华公司其他费用表 2011年12月金额单位:元 3、辅助生产车间当月劳务量汇总表

4、主要的费用分配方法: 1)产品的共同材料费用按定额耗用量进行分配。 2)生产工人的工资按两种产品的累计生产工时进行分配。 3)制造费用按照产品的累计生产工时进行分配。 4)产品成本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分配方法采用在产品按完工产品计算法。 二、要求: 按上述资料和品种法的计算程序完成成本各要素的费用分配表,填制辅助生产成本明细账、制造费用明细账和完工产品成本计算单。(写出计算过程)并编制会计分录 1、中华公司材料费用分配表 2011年12月金额单位:元

成本核算的几种主要方法

成本核算的几种主要方法 因产品生产类型的不同特点和企业不同的管理要求,存在着三种不同的成本计算对象,即产品的品种、批别、生产步骤。而成本对象的不同,形成了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三种不同的成本计算方法。此外,如果产品的品种规格繁多,为了简化产品成本核算工作,可将产品的品种规格归并分类,按类别开设成本计算单归集费用,然后再按品种规格或生产批别、生产步骤分配费用、计算成本。这种用来简化成本计算工作的方法,成为分类法。分类法不是单独应用的成本计算方法,需与某一种或某两种基本方法结合应用,以便简化基本方法的核算工作,所以属于成本计算的辅助方法。以下面表格简单列示不同成本核算方法使用的生产组织形式、生产工艺过程和管理的要求及使用的类型。 成本核算方法 生产组织形式 生产工艺过程和管理的要求 适用的类型 品种法 大量大批生产 单步骤生产或管理上不要求分步骤计算工成本的多步骤生产 发电、采煤 分批法 小批单件生产 管理上要求分步计算成本 精密仪器、专用设备 分步法

大量大批生产 管理上要求分步骤计算成本的多步骤生产 冶金、纺织、造纸 分类法 综合性生产 分步、不分计算成本的生产 家电、服装 http: 产品制造成本构成项目为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 ⒈直接材料成本 ⑴采用实际成本方法核算 获取成本计算单、材料成本分配汇总表、材料发出汇总表、材料明细账中各直接材料的单位成本等资料。 ①审查成本计算单中直接材料与材料成本分配汇总表中相关的直接材料是否相符,分配的标准是否合理。审查时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非生产耗用材料记入产品成本。如果成本计算单直接材料金额大于材料成本分配汇总表的分配金额,应进一步查明原因,审查材料使用对象有无将非产品耗用材料记入产品成本。 但企业会计人员如果有意识地挤占产品成本,在耗用材料进行分配时,就会将非生产耗用材料直接分配到产品成本,使得成本计算单和材料分配汇总表金额相等。核对材料分配表若不能暴露问题,可采取通过非生产性项目的审查,即采用“反查法”的方法进行审查,查明问题后,按照谁耗用谁负担的原则,进行纳税调整。账务处理:

供应链成本核算方法

Cost-to-Serve
……….. Project Sponsor: …………….. ZZ

Agenda
? …………. Project ? ABC vs. CTS ? CTS application in sourcing decision-making

……… Project
? Project Title: Th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a decision-support tool for taking sourcing and supply chain route-to-market decisions in the clothing retail industry using real cost-to-serve data.
? Objectives: ? Literature research on Activity-based Costing and Costto-Serve ? Using Cost-to-Serve techniques to build a decisionsupport tool that will guide sourcing decision for a specific clothing business

ABC vs. CTS
? Activity-based costing – a powerful costing technique ? Unsatisfactory application of ABC i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 New direction of ABC application ? Beyond ABC – Cost-to-Serve is a supply chain analytical
tool based on activity-based methodology
Note: conclusions in this report are based on literature research, case-study, interview with experienced consultant and model analysis

供应链核算流程

甘肃大禹节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供应链系统核算流程 1.自采业务流程 2.集采购业务流程 3.合同销售业务流程 4.直运销售业务流程 5.跨公司销售业务流程 6.调拨业务流程 7.转库业务流程 8.产成品入库业务流程 9.材料出库业务流程 发布日期:2012.9.1 控制部门:集团公司财务部

1.流程描述 1.1物资需求部门经办人提出物资需求申请; 1.2需求部门负责人审核物资需求申请; 1.3采购员对需求部门申请的物资进行物资需求平衡; 1.4采购主管对需求平衡进行审核; 1.5采购员对经过需求平衡后需要采购的物资提出采购申请; 1.6采购主管对采购申请进行审核; 1.7采购员凭审批后的采购申请经过询价、比价后与供应商签订采购订单; 1.8采购主管对采购订单进行审核; 1.9采购员根据采购合同办理资金使用审批单; 1.10出纳根据采购订单的付款条款及资金使用审批单付款; 1.11材料会计根据付款单编制付单凭证; 1.12采购员根据到货情况填制采购到货单; 1.13采购主管对采购到货单进行审核; 1.14质检员对到货物资检验后进行到货单质检; 1.15库管员根据到货单生成采购入库单; 1.16库房主管对采购入库单进行审核; 1.17 材料会计根据采购发票的实际到票情况参照订单生成采购发票; 1.18材料会计根据采购发票传应付后生成应付单并生成应付凭证; 1.19材料会计对采购入库单进行成本计算后生成采购入库的凭证; 2.流程节点责任人 自采业务 : 3.1、如果到货库房是公司库房,则由质量部质检员质检,如果到货库房为项目部房,则由项目经理或项目经理指定人员对到货物资进行质检; 3.2、对于设立研发中心的公司,原料由研发中心质检,其他物资由质量部质检;未设研发中心的公司全部由质量部质检; 3.3、如果所采物资入库当月发票未到,则在月未由材料会计进行采购暂估处理。 3.4、经过采购暂估处理后的物资在发票收到的当月会自动生成一个调整单,由材料会计对调整单进行单到补差处理;

关于成本管理论文范文集锦

关于成本管理论文范文集锦 成本管理的论文知道怎么写吗?下面是整理整合的一些关于成本管理方面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借鉴,希望对你有帮助。 顺丰控股物流成本管理研究 近几年物流行业政策红利密集出台,民营物流企业迎来了重要机遇。但国内物流企业之间的价格战愈演愈烈,国外物流大公司大举进入国内物流市场,要求物流企业一方面提高物流服务水平,另一方面也要保持较低的价格水平。本文以顺丰为例研究目前成本管理的问题。 一、顺丰控股物流成本管理简介 1993年3月26日,顺丰在广东的顺德创立,是一家港资快递企业,主要经营国际、国内快递业务。作为国内快递行业的领头企业,顺丰采用集中差别化战略,自我定位于中高端市场,具有很明显的行业优势。公司采取极具前瞻性的直营模式,提高了服务质量,扩大了市场号召力,连续多年快递服务质量、快递时效、客诉及满意度指标排名第一,带来良好口碑,支撑了较高的业务单价。 (一)成本核算方法 按照业务性质,成本包括收件成本、中转成本、客服成本、材料成本、航空运输成本、输单成本、水路运输成本、邮件配送成本和理赔成本等部分。目前顺丰的成本核算体系不合理,管理方法存在问题,

既无法提供准确的成本信息,也不能有效降低成本,制约顺丰的发展。 (二)运输成本所占比重较大 可将收件成本、输单成本、客服成本、材料成本、水路运输成本、邮件配送成本、中转成本、航空运输成本、和理赔成本按照重要程度分为人力成本、运输成本及其他。下面将顺丰成本与圆通成本进行比较。 由图表可以看出,运输成本所占比重最大。运输成本是快递行业的主要成本,而燃油成本又是运输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燃油价格的波动将会对快递企业的利润水平造成一定影响。如果未来燃油的价格大幅上涨,公司将存在一定运输成本上升的压力。 二、顺丰速运物流成本管理的问题 (一)成本核算方法存在缺陷 根据现有的财务会计制度可以看出,目前的会计科目设置对于物流成本核算并不合理。这不利于物流成本核算和分析,会导致对物流成本的定性千差万别,不能为企业决策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支持,导致企业对物流成本也不能有全面的了解。 根据顺丰业务流程,从发件人到收件人经过了运输、仓储、装卸等多个环节。在传统的计算方法下,只将运输费、仓库费等列入企业物流成本,然而包装费、装卸费、采购物流费等大量的隐形物流成本被忽视。只将少量的显性成本考虑在内,导致成本信息失真,造成管理者的决策失误,影响物流成本管理效益。 (二)人力成本在行业中较高

成本计算品种法

第十一章成本计算品种法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费用分配表如何编制、成本明细账怎样登记,一般了解品种法的适用范围和品种法的不同运用,掌握品种法的成本计算程序,熟练掌握品种法的基本特点,重点掌握典型品种法的具体运用。 二、预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1.品种法 2.简单品种法 3.典型品种法 4.成本计算程序 (二)论述题 1.为什么说品种法是成本计算的最基本方法? 2.品种法的适用情况如何? 3.如何应用品种法计算产品的生产成本?其成本计算要通过哪些步骤? 4.在生产单一产品和多种产品的企业,应用品种法计算产品生产成本有何区别? 5.品种法有哪些特点? 6.简单品种法与典型品种法有何区别? 7.简单品种法举例具有哪些特点? 三、要点提示 (一)品种法的概念 品种法是以产品的品种作为成本计算对象,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品种法是最基本的成本计算方法。一些成本计算的辅助方法,如分类法等方法,实际上都是在品种法基础上的变通运用。(二)品种法的适用范围 1.大量大批单步骤生产类型的企业。在这种类型的企业中,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划分生产步骤计算产品成本,只能以产品品种作为成本计算对象。例如发电、采掘等企业。 2.企业生产规模较小,或按流水线组织生产,或集中封闭式生产,管理上不要求按照生产步骤计算产品成本的大量大批多步骤生产类型的企业或车间。例如砖瓦厂、造纸厂和小型水泥厂等。 (三)品种法的特点 1.以产品品种作为成本计算对象 如果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成本计算对象就是该种产品。生产中所发生的生产费用都是直接费用,可以直接根据有关凭证和费用分配表,分成本项目全部列入到该种产品的成本计算单中。 如果企业生产多种产品,成本计算对象则是每种产品。需要按每种产品分别设置产品成本计算单,生产中发生的生产费用,要区分为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凡能分清应由某种产品负担的直接费用,应直接计入该种产品的成本计算单中;对于几种产品共同耗用而又分不清应有那种产品负担多少数额的间接费用,应采用适当的分配方法,在各种产品之间直接进行分配,或先另行归集,再经分配计入各成本计算单中的有关成本项目中。 2.按月定期计算产品成本 从其生产工艺过程看,品种法既适用于单步骤生产,也适用于多步骤生产,但从生产组织方式上看,大多是大量大批生产,是连续不断地重复着某种或几种产品的生产,经常有很多完工产品,不能等到产品全部制造完工时再计算成本,而只能定期在期末计算成本。 3.区别不同的情况计算或不计算在产品成本 (1)不计算在产品成本:如果没有在产品,或在产品数量很少,占有生产费用的数额不大,全部生产费用都由完工产品负担,不需要计算在产品成本; (2)计算在产品成本:如果有在产品,而且数量较多,占用费用较大,应采用适当的分配方法计算在产品的成本。 (四)品种法的类型 1.简单品种法:应用于大量大批单步骤生产类型企业。这类企业一般不存在在产品,其所发生的生产费用都是直接费用,可直接记入生产成本明细账,并根据产品产量,计算其单位成本,成本计算程序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企业内部辅助生产车间也可以采用简单品种法。 2.典型品种法:应用于管理上不要求按照生产步骤计算成本的某些小型多步骤生产企业。这类企业要按不同品种产品设置产品成本计算单,所发生的生产费用既有可以记入的直接费用,也有需要分配记入的间接费用,通常还需计算每种产品的完工产品成本和月末在产品成本,成本计算相对要复杂一些。 (五)品种法的成本计算程序 成本计算程序是指对产品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各项费用,按照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审核、归集和分配,计算完工产品成本和月末在产品成本的过程。 1.简单品种法成本计算程序相对简化,主要体现在成本计算对象品种单一,费用的发生较为直接,无需分配,只要按费用项目直接归集。由于月末没有在产品,汇总本月发生的生产费用,即可求得完工产品的总成本。在简单品种法下,可按照发生的费用项目设置“生产成本明细账”的专栏,各生产单位发生的全部生产费用都为直接费用,应根据原始凭证或各项费用分配表编制记账凭证,直接登记“生产成本明细账”的相应项目,月末汇总“生产成本明细账”,编制“产品成本计算单”,结转完工产品成本。 2.典型品种法成本计算程序

供应链及财务流程

安徽华宇电缆集团财务物流管理实施资料本资料是资深顾问丁飞,根据在高新沟其他各家实施的情况总结出来的,结合在华宇集团实际了解的情况,编写而成的,供实施时使用。 一、帐套建立 在帐套管理中,点新建帐套 注意: 1、账套号不能重复就行,可用1、2或01、02等 2、帐套类型,选标准供应链解决方案 3、数据库实体:AIS20091017203009。意思是:AIS是前缀,2009年10月17日20 点30分9秒建成帐套的。自动在数据库下建立了该帐套的名称 4、数据库路径:要求在D盘下建一个文件夹“财务帐套”,方便管理。数据库与日志 文件都放在里面。 5、系统帐号:选SQL身份验证,这就要求在安装SQL时,就要用到混合模式。一 般我们将SA密码设为空。 6、要求在E盘建:安装文件、套打设置、技术文档。分别将金蝶的安装文件和相关 补订拷贝其中、所有为企业设置的套打设置都放在E盘、平时出现的问题处理及 解决方法与成文档存放在E盘。

7、在F盘增加“帐套备份”文件,另外要求客户最好增加一个可移动硬盘,供备份 使用。 二、启用帐套 启用帐套前,要先对帐套进行设置,在工具栏中点设置 1、录入机构名称,要按公司的营业执照来设,以后帐簿中或其他地方要用到 2、设置会计期间,会计期间的设置很重要,如用户是10月份启用,则要求客户录入9 月底10月初的期初数据,这个要根据客户的要求来设,这个主要是对总帐期间起作用。物流等其他的期间等帐套启用后再设。 3、确认后点启用即可。 三、初始化工作,本资料以财务、物流系统的实施为基础进行讲解 1、进入帐套

1)以命名方式登录,一开始使用时,录入系统管理员名称:administrator,密码为空2)如想修改密码,可点击右上角的修改密码,前提是要正确先在密码栏中录入正确的密码。 3)上面的常见问题中列举了许多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办法。 2、初始化 1)系统设置 科目设置 现在企业对科目的设置一般都启用新会计准则,但是具体用什么会计科目,要由客户自己定。点引入即可。

会计毕业论文关于成本会计核算的探讨

关于成本会计核算的探讨 为您提供一篇关于关于成本会计核算的探讨的毕业论文,欢迎参考!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开展,国内企业纷纷建立起现代化的企业制度,国外企业也纷纷涌入,国内市场的企业面临着激烈的竞争。企业的综合实力受到严峻的挑战,作为企业综合实力重要组成部分的成本会计核算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新时期,传统的成本会计核算已经与现代企业发展不相适应。文章在深入思考的基础之上对新时期成本会计核算进行了相关的谈论。 在目前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企业之间的竞争已转为综合实力的竞争。成本作为一定时期内生产特定种类和数量产品的耗费,成本的管理在企业管理中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传统的成本会计核算方法已不适应今天的企业管理需要,在新新时期如何改进成本会计核算成为当前会计核算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 1 价值管理观念的树立 一般来说,国内传统上依据开支的范围对成本进行核算,产品的成本项目一般包括直接消耗的材料、人工以及制造费用等。而对于管理、财务以及销售环节所产生的费用通常被看作期间费用直接作为当期损益。这种管理方式存在一个很大的弊端那就是

人为的分割了采购环节、生产环节以及营销环节,无法通过各个 环节的相互联系而统一的成本管理系统,最终导致实际成本在考 核的时候无法与标准成本进行对比。这就容易产生这样一种情况,企业的各个部门为了自身的利益而盲目的进行活动。如,生产部 门只注重生产效率,盲目大量生产造成产品积压、质量下降。而 采购部门在采购的过程中只注重产品的价格优势,不顾材料的品 质而采购质量不好但是价格便宜的原材料,导致企业产品存在缺陷,最终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 价值管理的宗旨就是利用最小的消耗生产出具有最佳功能的 产品或者服务,产品和服务的价值由其自身的功能与生产的消耗 的比值来衡量。产品的功能在价值管理领域的含义为:一个系统、产品或程序正常运行时的目的或意图。这里所说的成本除了产品 自身的生产成本之外还包括产品前期的研发、运输、宣传营销等 环节所产生的成本,也就是包括了产品从研发设计开始到整个生 命周期结束的全部成本。传统意义上的成本会计核算的主要着眼 点在于产品的生产环节,而新时期的价值管理理念涵盖了产品的 完整的价值体系,从产品整体的角度出发实现性价比最优。传统 的成本会计核算只能够事后反映对产品的成本情况,即使出现了 问题也已经无法进行弥补,对产品价值缺乏整体反映的能力。这 就在无形之中引导将注意力放在了生产成本的控制之上,而对其 产品的前期研发成本以及在销售、物流仓储等相关环节的成本往 往缺乏足够的重视。价值管理理念站在全局的高度关注产品的整 个生命周期的成本,引导企业从产品整体的角度去对成本进行控制,从而实现产品价值最大化,最终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不断的 发展壮大。 2 时间因数引入

案例7:品种法下的成本计算案例

成本案例七:品种法下的成本计算案例 海西集团下属的北方公司20×7年8月生产甲、乙两种产品,本月有关成本计算资料如下: 1.月初在产品成本。甲、乙两种产品的月初在产品成本如下,见表9-1。 表9-1 甲、乙产品月初在产品成本资料表 2.本月生产数量。甲产品本月完工500件,月末在产品100件,实际生产工时100 000小时;乙产品本月完工200件,月末在产品40件,实际生产工时50 000小时。甲、乙两种产品的原材料都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加工费用发生比较均衡,月末在产品完工程度均为50%。 3.本月发生生产费用如下: (1)本月发出材料汇总表,见表9-2。 表9-2 发出材料汇总表 (2)本月工资结算汇总表及职工福利费用计算表(简化格式),见表9-3。 表9-3 工资及福利费汇总表 (元;供电车间负担的市内交通费145元;机修车间负担的外部加工费480元;厂部管理部门负担的办公费1 360元,材料市内运输费200元。

(4)本月以银行存款支付的费用为14 700元,其中基本生产车间负担的办公费1 000元,水费2 000元,差旅费1 400元,设计制图费2 600元;供电车间负担的水费500元,外部修理费1 800元;机修车间负担的办公费400元;厂部管理部门负担的办公费3 000元,水费1 200元,招待费200元,市话费600元。 (5)本月应计提固定资产折旧费22 000元,其中:基本生产车间折旧10 000元,供电车间折旧2 000元,机修车间折旧4 000元,厂部管理部门折旧6 000元。 (6)根据“待摊费用”账户记录,本月应分摊财产保险费3 195元,其中供电车间负担800元,机修车间负担600元,基本生产车间负担1 195元,厂部管理部门负担600元。 9.2.3品种法的成本计算程序 1.设置有关成本费用明细账和成本计算单 按品种设置基本生产成本明细账(见表9-10、表9-11)和成本计算单(见表9-21、表9-22),按车间设置辅助生产成本明细账(见表9-12、表9-13)和制造费用明细账(见表9-14),其他与成本计算无关的费用明细账,如管理费用明细账等,此略。 2.要素费用的分配 根据各项生产费用发生的原始凭证和其他有关资料,编制各项要素费用分配表,分配各项要素费用。 (1)分配材料费用。其中:生产甲、乙两种产品共同耗用材料按甲、乙两种产品直接耗用原材料的比例分配。分配结果,见表9-4、表9-5。 表9-4 甲、乙产品共同耗用材料分配表 表9-5 材料费用分配表 根据材料费用汇总表,编制发出材料的会计分录如下: 借: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826 000 ——乙产品616 000 辅助生产成本——供电车间 1 000

供应链管理系统构成及操作流程

供应链(购销存)管理系统构成及操作流程(带流程图) 供应链(购销存)是用友ERP-U852管理软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突破了会计核算软件单一财务管理的局限,实现了从财务管理到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的全面管理,实现了物流、资金流管理的统一。本章主要讲授购、销、存业务处理的功能与特点,购、销、存业务处理系统的基本操作流程与方法等内容。 供应链(购销存)业务处理系统概述 供应链管理系统包括采购管理、销售管理、库存管理和存货核算等模块。其中每个模块即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相关子系统联合使用。 供应链(购销存)业务处理系统的功能与特点 1.供应链(购销存)业务处理系统的功能 供应链(购销存)业务核算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环节,繁杂的购、销、存业务核算与管理工作一直困扰着企业,供应链(购销存)业务处理系统正是根据企业供应链(购销存)业务 的特点设计开发的核算与管理软件,一般来讲,供应链(购销存)业务处理系统应具备以下功能: (1) 物资采购业务的核算:根据企业业务经营与财务管理方面的要求,处理有关物资采购方面的经济业务,主要包括请购、定购、到货、入库、采购发票、采购结算等全过的管理, 可以处理普通采购业务、受托代销业务等业务类型。企业可根据实际业务情况,对采购业务处理流程进行可选配置。并登记各种核算账簿以及进行采购业务分析。 (2) 产品销售核算:按照国家有关规定, 处理有关产品销售方面的经济业务,包括销售报价处理、销售定货、销售开票、销售调拨、销售退货、发货折扣、委托代销、零售业务等,并根据审核后的发票或发货单自动生成销售出库单,处理随同货物销售所发生的各种代垫费用,以及在货物销售过程中发生的各种销售支出。对产品的销售业务进行核算统计,同时,进行各种销售业务分析。 (3) 库存商品的管理和核算: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 处理有关库存商品管理方面的经济业务。主要包括审核各种入库单据、管理出入库数量、同时处理库存商品调拨业务、盘点业务、组装拆卸业务等,另外对于库存商品的控制(保质期管理、代销商品管理、不合格品管理、现存量管理、安全库存管理等),同时进行入库流水账、库存台账等库存账簿管理和统计分析、存货出入库成本的核算、出入库成本的调整、存货跌价准备的处理等。 2. 供应链(购销存)业务处理系统的特点 根据企业对材料物资和库存商品的、进、销、存核算与管理的要求,供应链核算系统应具备以下特点: (1) 核算数据量大。 (2) 税金计算政策性强。 (3) 数据间的计算关系复杂。 (4) 成本计算方法多。 (5) 数据传递关系多等。 3. 供应链(购销存)核算业务实现电算化的意义 供应链(购销存)核算是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部分,由于业务量非常繁多,且手工处理易出现差错,因此,实现供应链(购销存)核算电算化,使广大财务工作者从繁杂的手工处理中解脱出来,准确,高效地进行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供应链(购销存)核算的业务流程和数据流程 1. 企业供应链(购销存)核算模式 一般来说,其供应链(购销存)手工核算流程如下:

成本核算方法探讨-成本核算论文-会计论文

成本核算方法探讨-成本核算论文-会计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在市场经济中各个企业都在快速发展,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企业如何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生存、发展就显得十分重要。成本核算是公司成本管理中的关键步骤,关乎着公司的发展,但是目前很多公司在成本管理中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制约着企业的进步。为此,本文从成本核算方法入手,对目前成本核算中拥有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探究成本核算的改进方法。 [关键词]成本核算、竞争、成本管理 1成本核算方法分析

1.1分步成本核算法 该方法是指在对产品展开成本核算时,把品种作为单位,把其生产环节作为根本进行产品的成本核算工作。该方式适用于较大型的公司,一般来说,较大公司的产品拥有批次多、规模大的特点,在生产中,企业的生产过程大多是由多个环节形成的,其中的半成品既能当作成品出售也能当做下个环节的材料使用。在使用该方法展开成本核算时,事实上是对产品生产的多个环节展开核算,所以产品核算的明细账也都是把生产环节作为根本展开的记录。在进行定期核算时,财务机构要及时关注成本支出在产品与产成品中的分配,并根据品种对产品生产的多个环节展开结转。同时,财务机构还要关注会计报告周期与产品成本核算之间是否相同。 1.2分批成本核算法 该方法也被叫作订单核算法。在现实作业中,该方法大多是把公司产

品的订单号当作核心的成本核算对象,并对产品编号、订单号等展开归集核算。一般来说,使用分批成本核算法时,生产机构在分发生产任务时,需要和公司的财务机构展开沟通,并上交给会计核算机构一份生产通知单。对于公司来讲,使用分批成本法来展开成本核算时,需要重点关注其应用条件和特点:大部分公司生产的产品无须展开重复生产,或在展开重复生产时无法确定具体的生产时间,且成本核算大多是把产品的批号或者是订单号当作核算对象,所以拥有很强的针对性。从理论上出发来讲,成本核算需要每个月都定时开展,在月末对本月的成本核算展开汇总。但是在现实情况下,因为每一个批次的生产时间都不一样,在展开成本核算时,大多要在该生产批次全部的产品生产完毕后才能进行,因此该成本核算方式在时间上并不明确。 1.3品种核算法 该方法是指把公司产品当作核算的对象,对有关的生产费用展开归集的方式。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展开成本核算时,一般不用对生产批次和生产流程等展开过多的思考,而只需要把品种作为单位展开成本核算。使用该方法进行成本核算时,公司一定要通过财务明细账单对产品展

成本核算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流程 基本方法

第一部分成本核算的主要内容和一般流程是什么 成本核算的主要内容:1.材料成本、人工成本、制造费用;2.其中材料成本的计算尤为重要,一般分为主要材料和辅助材料。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能确定产品成本归属的直接计入产品,不能明确划分成本归属的,根据实际生产工艺确定分配标准。 一般流程:1、根据生产方式确定成本核算的方法,常用的方法为: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实际运用中,这三种可以相互结合。如果公司具备完善的信息管理制度,如ERP等数据管理软件,而且运行良好(虽然绝大部分公司的ERP徒具形式,或仅仅勉强达到数据统计功能,但也对成本核算的细节起到一定帮助)。2、基本资料收集:2.1《BOM表》,即生产工艺流程标准及材料用量标准。这是实际生产成本分配标准的重要参考资料之一;2.2车间材料领、用、存明细表,这个不用说了,主要材料的统计,重要性不问可知。关键是要根据确定的成本核算方法设定统计表的项目格式。或按订单统计,或按产品品种统计,或根据生产步骤统计,或三者结合。2.3仓库材料进、出、存明细表,这个是为了检验车间领、用存明细表的正确性,也是十分重要的;仓库成品进、销、存明细表,这个是成本报表的重要采用数据《生产成本表》、《销售成本表》。2.4员工工资明细表,人工成本原始资料。关键是要分部门统计,如果有计件工资更好。2.5制造费用明细表,按部分统计,这个要在原始单据在最初入帐时都要按部门记帐。这个是分步法成本核算的基础之一。3、成本报表与成本分析:3.1成本报表主表是《产品生产成本表》和《产品销售成本表》,这个做起来不复杂,关键是之前的资料统计要细致,才能计算的相对精确。3.2成本分析的一般分析方式主要是盈亏分析和保本点分析。3.3深入的分析是品 究的人,应该明白我所讲的全面性问题和重要性问题了。希望更多对成本有研究人来阐述自己的观点! 成本核算岗工作流程 (一)生产部门日常费用报销 审核原始凭证完整、合法、金额正确、原始凭证与支出证明单是否一致——→审核并更正原始凭证按规范粘贴和折叠——→审核审批手续是否完备——→审核部门费用支出进度(如超计划额度,可拒绝报销)——→编制记账凭证 借:制造费用——车间部门——相关明细科目 贷: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其他应收款 ——→涉及现金的凭证传出纳岗,不涉及现金的凭证传主管岗复核。 注: (1)非工资性费用支出须取得税务局监制的发票或收据,填写规范,大小写一致,无涂改痕迹,增值税票须严格遵守填写规范。 (2)保证凭证及附件左上角整齐,附件长宽折叠以记账凭证大小为度,不能带有订书钉。 (3)费用审核要点有:计划额度内费用须经部门负责人、分管领导、财务负责人审批;计划外费用须有总经理批示的报告;市内交通费(出租车费)、通讯费须经总经办登记;招聘费用须有人力资源部部长审核;差旅费须附审批后的行程安排表,招待费须附经审批的招待费用明细表。 (4)准确使用明细科目。 (5)支取现金的凭证编制完毕,若遇出纳无现金时,应暂时保存记账凭证,待出纳取回现金时通知领款。 (6)报销人有前期欠款时,报销费用一律先冲抵欠款,由管理费用岗开具还款收据。

常用的几种成本核算方法

常用的几种成本核算方法 1)、移动平均 存货的计价方法之一。是平均法下的另一种存货计价方法。即企业存货入库每次均要根据库存存货数量和总成本计算新的平均单位成本,并以新的平均单位成本确定领用或者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单位成本=存货成本/存货数量移动加权平均法,是指以每次进货的成本加上原有库存存货的成本,除以每次进货数量与原有库存存货的数量之和,据以计算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以此为基础计算当月发出存货的成本和期末存货的成本的一种方法.移动加权平均法是永续制下加权平均法的称法。移动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下库存商品的成本价格根据每次收入类单据自动加权平均;其计算方法是以各次收入数量和金额与各次收入前的数量和金额为基础,计算出移动加权平均单价。其计算公式如下:移动加权平均单价= (本次收入前结存商品金额本次收入商品金额)/(本次收入前结存商品数量本次收入商品数量)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出来的商品成本比较均衡和准确,但计算起来的工作量大,一般适用于经营品种不多、或者前后购进商品的单价相差幅度较大的商品流通类企业。 2)、全月平均 加权平均法,亦称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是指以当月全部进货数量加上月初存货数量作为权数,去除当月全部进货成本加上月初存货成本,计算出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以此为基础计算当月发出存货的成本和期末存货的成本的一种方法。加权单价=(月初结存货成本+本月购入存货成本)/(月初结存存货数量+本月购入存货数量)注:差价计算模块中原来就是按这种方法处理月综合差价率=(期初差价+入库差价)/(期初金额+入库金额)差价=出库金额*月综合差价率 3)、先进先出 物料的最新发出(领用)以该物料(或该类物料)各批次入库的时间先后决定其存货发出计价基础,越先入库的越先发出。采用先进先出法时,期末结存存货成本接近现行的市场价值。这种方法的优点是企业不能随意挑选存货的计价以调整当期利润;缺点是工作量比较繁琐,特别是对于存货进出量频繁的企业更是如此。同时,当物价上涨时,会高估企业当期利润和库存价值;反之,会低估企业存货价值和当期利润。 4)、后进先出 与先进先出发正好相反。在物价持续上涨时期,使当期成本升高,利润降低,可以减少通货膨胀对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这也是会计实务中实行稳健原则的方法之一 5)、个别计价法 个别计价法是指进行存货管理时存货以单个价格入帐 6)、计划成本法

供应链管理丨好用的8种成本核算方法

供应链管理丨好用的8种成本核算方法! 工业企业与商业企业最大的区别就是工业企业会有一个成本核算的过程。如果你想做好工业企业的会计,那么成本核算这一部分必不可少。 成本核算的意义:正确计算产品成本,及时提供成本信息;优化成本决策,确立目标成本;加强成本控制,促进成本责任制的巩固和发展,增强企业活力。 移动加权平均法

货的计价方法之一,是平均法下的另一种存货计价方法。即企业存货入库每次均要根据库存存货数量和总成本计算新的平均单位成本, 并以新的平均单位成本确定领用或者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移动加权平均法是永续制下加权平均法的称法。 移动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下库存商品的成本价格根据每次收入类单据自动加权平均;其计算方法是以各次收入数量和金额与各次收入前的数量和金额为基础,计算出移动加权平均单价。 其计算公式如下:移动加权平均单价= (本次收入前结存商品金额+本次收入商品金额)/(本次收入前结存商品数量+本次收入商品数量 ) 举例:在第一次发出时,期初是300,2万。8日风入200,2.2万,到10日发出时,共

计500,4.2万。则加权平均单价为4.2万除以500件等于 84元。 所以10日发出的成本为400*84=33600元。 10日余额为100件,8400元。从10日到28日第二次发出做为一个“月”来计算。 期初就是10日的余额 100件,8400元,入库为20日购入300件,2.3万,合计为400件,3.14万。则加权平均单价为 3.14/400=78.5元。 所以,28日发出成本为200*78.5=15700元。 28日余额为200件,15700元,28日到31日为一个“月”计算,没有发出。所以,31

浅谈我国中小企业成本核算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毕业论文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浅谈我国中小企业成本核算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Introduction to our country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 cost accounting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诚信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本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是在导师 指导下独立研究取得的成果。毕业论文中凡引用他人已经发表的成果、数据、观点等,均已明确注明出处。除文中已注明引用的内容外,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发表的论文。若有抄袭,愿承担一切后果。 特此声明 作者签名:签字日期: 贵州财经大学本科毕业论文授权使用声明作为本科生毕业的条件之一,毕业论文著作权拥有者授权贵州财经大学拥有毕业论文的部分使用权,即:学校有权按有关规定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将毕业论文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釆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毕业论文。本人提交的电子文档的内容和纸质论文的内容相一致。保密的毕业论文在解密后也遵守此规定。 `□公开□保密( 年) 作者签名:签字日期: 指导教师签名:签字日期:

摘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中小型企业面对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变化,其内部会计核算工作的问题越来越多。尽管一些中小企业针对市场环境的变化对自身的财务管理进行了改善,但会计核算方面仍旧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进行整治,很可能影响企业的内部财务秩序,并影响企业的发展。中小型企业财务管理的重中之重就是成本控制和成本核算,这是中小型企业实现财务管理目标的一种重要手段。我国现阶段中小型企业的财务管理尚不完善,缺乏成本控制意识,并没有制定有效的成本控制制度,这便有了一系列有待解决的成本核算问题,使中小企业的发展受到一定程度上的限制。本文对我国中小企业管理及发展中存在的成本核算问题进行深入地探析,提出了改善这些问题的对策,希望能进一步对中小企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成本核算,中小企业,问题,对策

成本核算中品种法、分步法的结合应用——以食用油企业为例

财经纵横 从理论上来说,产品成本核算的常见方法有分批法、分步法、品种法等核算方法,由于食用油企业生产食用油的批次多,油管管道多的生产特色,直接人工、直接材料、制造费用很难辨别属于哪个批次,食用油企业生产步骤不多可以进行分步结转,销售产品是按油品品种销售,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食用油企业是采用品种法、分步法相结合的方法来核算产品成本。 一、品种法、分步法相结合的关键点 食用油企业成本核算的产品主要是精炼散装油、小包装油两大类,产品分布的空间区间主要是油罐区、精炼车间、小包装油车间。产品的生产步骤就是按精炼车间、小包装油车间来划分,从整体上可以把油品的生产看作是精炼生产、小包装生产两个基本步骤。 油罐区存放散装成品油、散装原材料油,并按不同的品名储存在油罐区的不同油罐中。精炼车间领用原料油经过精炼加工后的各种油品,取上相应的油品名称,存入入油罐区同种品种的油罐中直接对外销售。在这里可以认为它是一种产成品,有时它也是一种原料油,例如RO24的棕榈油是一种原料油,另外精炼车间可以把ROL38的棕榈油经过分提加工产出RO24、FOL12的棕榈油,那么为了与购进的ROL原料油区分,则取名FRO24,即表示分提产出的ROL24原料油,因此食用油企业不分绝对上的原料油、成品油,而是按油品的特性名称来区分辨别原料油、产成品油、半成品油,按产品名称展开管理,进行成本核算、储存、销售。 精炼车间领用原料油经过精炼加工后的油品,进入油罐库区,用来直接对外销售,也可以由小包装车间从油罐库区领去进行调配加工后灌装生产成小包装油对外销售,未灌装的半成品油也可以存放在小包装车间,月末盘点时要把这部分油品加上,纳入产出的半产品成本核算。 因此食用油企业的生产车间主要是精炼生产车间、小包装油生产车间,成本核算的生产步骤就可以看作是精炼生产、小包装生产两个步骤,这两个生产步骤产出的产品按产品名称区分,从品名上我们就可以判断它是属于哪个步骤的产品,因而成本核算就是围绕油品的品名展开核算,并在主要生产步骤中结转成本,各步骤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的成本问题迎刃而解,成本核算中品种法与分步法的形成了有机统一。 二、直接材料成本的核算 (一)精炼车间原材料成本核算 精炼车间从油罐区领取原料油进行精炼和分提加工,当月未加工的原料油退回油罐区,当月尽量把在产品加工完,如果精炼车间月末库存在产品数量不多或者每月均衡,可以忽略不核算在产品成本,一般来说会对在产品取单独的在产品名字参加成本核算。 精炼车间当月耗用的原料油按产成品、在产品重量分配到各个产品中,原材料单价采用各原材料的加权平均价格核算,这样就得出了各个产成品及在产品的直接材料生产成本。 (二)小包装油车间原材料成本核算 小包装车间从油罐区领取散装油作为原料油调配成半成品油,半成品油再灌装、包装成小包装油对外出售。当月未加工的原料油退回油罐区,不算作当月领用的原料油成本。领用的原料油成本结转到当月产出的半成品生产成本中,例如1:1:1调和油、花生芝麻调和油等半成品的重量、生产成本。将灌装好的小包装油按5L、2.5L等体积、密度规格折算出产成品重量。把半成品成本按各种灌装好的小包装油、未灌装的库存半成品油(在产品)的重量在二者之间分配,得出各品种小包装油、半成品油的原材料成本、重量。本月结余的半成品油留转下月继续灌装成小包装成品油,半成品油(在产品)的原材料成本结转到下月初。 三、直接人工成本的核算 直接人工主要是精炼车间、小包装油车间生产工人的工资,直接人工按所属车间的产成品、在产品的重量进行分配,得出各生产车间(各步骤)的各个品种的直接人工成本,包括了产成品、在产品的直接人工成本。 四、制造费用的核算 (一)间接人工成本的核算 间接人工主要是精炼车间、小包装油车间生产管理人员、仓管人员、化验室人员、质检人员、维修人员的工资。精炼车间间接人工计入制造费用,制造费用按精炼车间的产成品、在产品的重量进行分配;小包装油车间间接人工计入制造费用,制造费用按小包装油车间的产成品、在产品的重量进行分配;仓管人员、化验室人员、质检人员、维修人员的间接人工计入制造费用,制造费用按各生产车间产成品、在产品的重量进行分配,得出各个品种的生产成本-制造费用。 (二)辅助材料成本的核算 辅助材料主要是指生产车间用到的食用碱、盐、柠檬酸等辅助材料,辅助材料按各领用部门归集领用的数量、成本金额。生产部门领用的辅料成本记入本部门的制造费用中,再通过产品重量进行分配到本生产部门产出的产成品、在产品成本中,得出各个产品的生产成本-制造费用。 (三)化验材料成本的核算 化验材料主要是化验部门对原料油、在产品、产成品进行化验所领用的化学药品、化学器具,依据当月领用的化验材料数量、加权平均单价计算出领用的成本,计入制造费用,按当月产出的产品、在产品的重量分配到二者的生产成本-制造费用中。 (四)五金配件成本的核算 五金配件主要用于各生产车间、辅助生产部门的设备维修上,五金仓库设立五金配件进出存账,财务人员根据仓库进出存账、入库单、领用单设立明细账,每月按各个部门领用的数量、加权平均单价归集各部门的维修成本。属于行政管理部门耗用的维修成本记入管理费用;属于某生产部门耗用的维修成本记入制造费用,分配到该部门 成本核算中品种法、分步法的结合应用分析 ——以食用油企业为例 盛宏玉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 摘要:产品成本核算的常见方法有分批法、分步法、品种法等核算方法,由于食用油企业生产食用油的批次多、油管管道多的生产特色、直接人工、直接材料、制造费用很难辨别属于哪个批次、食用油企业生产步骤不多可以进行分步结转、销售产品是按油品品名销售等特色,食用油企业适合采用品种法、分步法相结合的方法来核算产品成本,并对这种成本核算方法进行分析。 关键词:品种法;分步法结合;食用油企业;成本核算 中图分类号:F27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7-0221-02 22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