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供应链成本的影响因素

供应链成本的影响因素

供应链成本的影响因素
供应链成本的影响因素

1.产品

1.1产品的种类

不同产品的物流成本占其销售额的比重不同。图1中的数字统计了物流成本在6种不同产品分类中占销售额的百分比。其中,食品和消费品占销售额的比重最大,达32%,其次是主要的金属产品,所占比重也将近30%,而最低的化工和塑料产品物流成本比重不到15%。

1.2产品的密度

产品密度与物流成本之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随着产品密度的增加,仓储和运输成本占销售价格的比重呈降低趋势。

1.3产品的价值

运费/重量(体积):价值高的产品>价值低的产品

运费/价值:价值高的产品<价值低的产品

○1在国际物流中运费率有一条重要原则:高价值的商品的运费率要高于低价值的商品。

○2运输成本和仓储成本都含有保险费,保险费是按照产品的价值的比率来计算的,而且存储成本包含的库存维持成本也是按产品价值的一定比率计算的,这些都增加了产品的物流成本。

1.4产品的可替代性

(企业生产的产品可替代性强,就意味着如果本企业的产品的价格相对高,或处于暂时缺货的状态,客户会很容易选择其他品牌的产品。)可替代性强的产品竞争除了品牌竞争之外,更要重视服务的竞争。(例如考虑通过运输服务的选择,仓储服务的选择或两者兼用来降低此类产品的失销成本,保持住现

有的客户群。)由此就增加了物流成本。

1.5产品的风险性

产品的风险性是指产品本身存在的易燃性、易损性、易腐性和易于被盗等方面的特性。产品的风险性会对物流活动有特定的限制,从而引起物流成本的上升。(如精密度高的产品,对保管和养护条件的要求较高,这无疑对物流的各个环节如运输、搬运、仓储都提出很高的物质要求而引起物流成本的增加;再如新鲜的水果、鲜花需要冷藏储存和运输,通常需要使用费用高昂的航空运输。而产品价值高的产品在运输仓储时的防盗措施必不可少。总之,由于产品的风险性而在物流过程中引起特殊防护作业,会增加企业的物流成本。)

1.6产品设计

产品开发的好坏是企业竞争成败的关键。国外资料表明,在成本起因上,80%的产品是在产品设计阶段形成的,因此产品设计对供应链成本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设计不合理的产品将会大大增加供应链的复杂程度,同时必须具备一个更为精细复杂的系统用于跟踪。同时产品设计的不合理还会导致更多的不确定因素,使生产的难度和装配的难度大大增加,存在缺陷的产品由此也大为增加,导致复杂的退货流程。所以作好新产品目标成本控制工作,选择好业务素质高的产品开发人员至关重要,设计人员既要精通产品设计开发技术,又要掌握必要的成本业务知识。(如宜家从产品设计环节就开始注重控制物流成本)

1.7原材料

原料采购时要权衡集中采购和分散采购的优劣势,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集中采购的采购成本低、运输成本高,分散采购的采购成本高、运输成本低。)

同时,产品设计时要注意原材料的易得性和价格。

2.物流环节

物流环节的多少,经历时间的长短将直接影响着物流成本的大小。有资料显示,在物料形成产品的总生产时间中,真正的加工时间只有10%~20%,其余时间都消耗在物料运输、等待时间(如在库时间、设备调整准备时间),而这些环节都是只引起成本增加不带来价值增加的。所以,一般而言,对于物流环节,原则是中间环节尽可能减少,在中间环节停留的时间也要尽可能少,每段运输距离尽可能短,而运输速度尽可能提高。

3.物流服务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物流服务越来越成为企业创造持久竞争优势的有效手段。更好的物流服务会增加收入,但同时也会提高物流成本:高水平服务和低配送成本之间存在着一种“二律背反”,高水平的服务要求有大量的库存、足够的运费和充分的仓容,这些势必产生较高的物流成本;而低的配送成本所要求的是少量的库存、低廉的运费和较少的仓容,这些又必然降低服务水平和标准。

物流服务水平影响货损率、缺货率、退货率,较高的货损率、缺货率和部分不正常的退货,不但将增大连锁企业的物流成本,还会影响企业效率。

4.物流运作方式

企业的物流运作方式主要分为自营物流和外包物流两种。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的物流运作方式从最初的所有物流业务全部自营,逐渐发展为部分物流业务的外包直至全部外包。其重要原因就是希望通过外包寻求企业物流成本的降低。

当然,外包能降低企业的物流成本,但这并不是一概而论的。对于规模大、物流设施都较齐全,且物流运作已经较为成熟的企业,保持自营的方式更能充分利用企业的资源,提高企业的资金利用水平,减少物流成本的支付。

5.管理和信息化水平

目前,国内许多企业普遍采取较为粗放的管理方式,在物流成本管理方法仍然采用最原始和传统的手工数据管理,产生了较大的管理费用和一些不必要的人工费用,不仅工作效率低下,而且非常容易出错,不利于财务部门、销售部门和运输部门之间的互相沟通,影响了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科技化和信息化建设的决策。例如,企业综合信息平台和信息处理系统缺乏,就不能更加全面地收集和处理物流信息,造成物流环节不能有机联系,进而导致了物流成本有所增加。

6.供应链上各企业的合作

6.1信息共享

各节点企业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往往相互封锁信息,形成”信息孤岛”。导致的结果是:上下游企业因为信息不对称而存在”逆向选择”或败德行为;出现”牛鞭效应”(Bull Effect)或”需求变异加速放大原理”。

6.2不确定性

如供应商可能由于生产故障或运输延迟而耽误交货,导致制造商建立一定的安全库存;制造过程本身也会发生突发事件,阻断物流过程,最终使制造商不能按时供货,致使下游分销商不得不储备大量的库存;另外,分销商的供货又是不确定的,直接影响对顾客的服务水平。反过来,不确定的顾客需求又逆向传播,形成了不确定性循环。这些都会导致供应链的扭曲,

导致我们不必要的库存增加,我们甚至不知道到底需要多少库存,也不知道库存应该放在哪里。

*7.核算方式

各企业不同的会计记账需要导致了对于物流成本目前存在着很多不同的核算方式,从而导致了各企业的物流成本除了“量”的差异外,还存在着“质”的差异。我国尚未建立起企业物流成本的核算标准。在日本,虽然对物流成本的核算已经有了一套成型的标准,但该标准并不是只统一了一种标准,而是提供了三种不同类别的核算方式的标准,从不同角度对物流成本进行归集和对比,以指导和适应不同企业对于物流成本核算的要求。表2是对这三种核算方法的比较。

成本核算的几种主要方法

成本核算的几种主要方法 因产品生产类型的不同特点和企业不同的管理要求,存在着三种不同的成本计算对象,即产品的品种、批别、生产步骤。而成本对象的不同,形成了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三种不同的成本计算方法。此外,如果产品的品种规格繁多,为了简化产品成本核算工作,可将产品的品种规格归并分类,按类别开设成本计算单归集费用,然后再按品种规格或生产批别、生产步骤分配费用、计算成本。这种用来简化成本计算工作的方法,成为分类法。分类法不是单独应用的成本计算方法,需与某一种或某两种基本方法结合应用,以便简化基本方法的核算工作,所以属于成本计算的辅助方法。以下面表格简单列示不同成本核算方法使用的生产组织形式、生产工艺过程和管理的要求及使用的类型。 成本核算方法 生产组织形式 生产工艺过程和管理的要求 适用的类型 品种法 大量大批生产 单步骤生产或管理上不要求分步骤计算工成本的多步骤生产 发电、采煤 分批法 小批单件生产 管理上要求分步计算成本 精密仪器、专用设备 分步法

大量大批生产 管理上要求分步骤计算成本的多步骤生产 冶金、纺织、造纸 分类法 综合性生产 分步、不分计算成本的生产 家电、服装 http: 产品制造成本构成项目为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 ⒈直接材料成本 ⑴采用实际成本方法核算 获取成本计算单、材料成本分配汇总表、材料发出汇总表、材料明细账中各直接材料的单位成本等资料。 ①审查成本计算单中直接材料与材料成本分配汇总表中相关的直接材料是否相符,分配的标准是否合理。审查时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非生产耗用材料记入产品成本。如果成本计算单直接材料金额大于材料成本分配汇总表的分配金额,应进一步查明原因,审查材料使用对象有无将非产品耗用材料记入产品成本。 但企业会计人员如果有意识地挤占产品成本,在耗用材料进行分配时,就会将非生产耗用材料直接分配到产品成本,使得成本计算单和材料分配汇总表金额相等。核对材料分配表若不能暴露问题,可采取通过非生产性项目的审查,即采用“反查法”的方法进行审查,查明问题后,按照谁耗用谁负担的原则,进行纳税调整。账务处理:

供应链成本核算方法

Cost-to-Serve
……….. Project Sponsor: …………….. ZZ

Agenda
? …………. Project ? ABC vs. CTS ? CTS application in sourcing decision-making

……… Project
? Project Title: Th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a decision-support tool for taking sourcing and supply chain route-to-market decisions in the clothing retail industry using real cost-to-serve data.
? Objectives: ? Literature research on Activity-based Costing and Costto-Serve ? Using Cost-to-Serve techniques to build a decisionsupport tool that will guide sourcing decision for a specific clothing business

ABC vs. CTS
? Activity-based costing – a powerful costing technique ? Unsatisfactory application of ABC i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 New direction of ABC application ? Beyond ABC – Cost-to-Serve is a supply chain analytical
tool based on activity-based methodology
Note: conclusions in this report are based on literature research, case-study, interview with experienced consultant and model analysis

供应链核算流程

甘肃大禹节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供应链系统核算流程 1.自采业务流程 2.集采购业务流程 3.合同销售业务流程 4.直运销售业务流程 5.跨公司销售业务流程 6.调拨业务流程 7.转库业务流程 8.产成品入库业务流程 9.材料出库业务流程 发布日期:2012.9.1 控制部门:集团公司财务部

1.流程描述 1.1物资需求部门经办人提出物资需求申请; 1.2需求部门负责人审核物资需求申请; 1.3采购员对需求部门申请的物资进行物资需求平衡; 1.4采购主管对需求平衡进行审核; 1.5采购员对经过需求平衡后需要采购的物资提出采购申请; 1.6采购主管对采购申请进行审核; 1.7采购员凭审批后的采购申请经过询价、比价后与供应商签订采购订单; 1.8采购主管对采购订单进行审核; 1.9采购员根据采购合同办理资金使用审批单; 1.10出纳根据采购订单的付款条款及资金使用审批单付款; 1.11材料会计根据付款单编制付单凭证; 1.12采购员根据到货情况填制采购到货单; 1.13采购主管对采购到货单进行审核; 1.14质检员对到货物资检验后进行到货单质检; 1.15库管员根据到货单生成采购入库单; 1.16库房主管对采购入库单进行审核; 1.17 材料会计根据采购发票的实际到票情况参照订单生成采购发票; 1.18材料会计根据采购发票传应付后生成应付单并生成应付凭证; 1.19材料会计对采购入库单进行成本计算后生成采购入库的凭证; 2.流程节点责任人 自采业务 : 3.1、如果到货库房是公司库房,则由质量部质检员质检,如果到货库房为项目部房,则由项目经理或项目经理指定人员对到货物资进行质检; 3.2、对于设立研发中心的公司,原料由研发中心质检,其他物资由质量部质检;未设研发中心的公司全部由质量部质检; 3.3、如果所采物资入库当月发票未到,则在月未由材料会计进行采购暂估处理。 3.4、经过采购暂估处理后的物资在发票收到的当月会自动生成一个调整单,由材料会计对调整单进行单到补差处理;

供应链及财务流程

安徽华宇电缆集团财务物流管理实施资料本资料是资深顾问丁飞,根据在高新沟其他各家实施的情况总结出来的,结合在华宇集团实际了解的情况,编写而成的,供实施时使用。 一、帐套建立 在帐套管理中,点新建帐套 注意: 1、账套号不能重复就行,可用1、2或01、02等 2、帐套类型,选标准供应链解决方案 3、数据库实体:AIS20091017203009。意思是:AIS是前缀,2009年10月17日20 点30分9秒建成帐套的。自动在数据库下建立了该帐套的名称 4、数据库路径:要求在D盘下建一个文件夹“财务帐套”,方便管理。数据库与日志 文件都放在里面。 5、系统帐号:选SQL身份验证,这就要求在安装SQL时,就要用到混合模式。一 般我们将SA密码设为空。 6、要求在E盘建:安装文件、套打设置、技术文档。分别将金蝶的安装文件和相关 补订拷贝其中、所有为企业设置的套打设置都放在E盘、平时出现的问题处理及 解决方法与成文档存放在E盘。

7、在F盘增加“帐套备份”文件,另外要求客户最好增加一个可移动硬盘,供备份 使用。 二、启用帐套 启用帐套前,要先对帐套进行设置,在工具栏中点设置 1、录入机构名称,要按公司的营业执照来设,以后帐簿中或其他地方要用到 2、设置会计期间,会计期间的设置很重要,如用户是10月份启用,则要求客户录入9 月底10月初的期初数据,这个要根据客户的要求来设,这个主要是对总帐期间起作用。物流等其他的期间等帐套启用后再设。 3、确认后点启用即可。 三、初始化工作,本资料以财务、物流系统的实施为基础进行讲解 1、进入帐套

1)以命名方式登录,一开始使用时,录入系统管理员名称:administrator,密码为空2)如想修改密码,可点击右上角的修改密码,前提是要正确先在密码栏中录入正确的密码。 3)上面的常见问题中列举了许多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办法。 2、初始化 1)系统设置 科目设置 现在企业对科目的设置一般都启用新会计准则,但是具体用什么会计科目,要由客户自己定。点引入即可。

供应链企业成本分析

供应链企业成本分析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

本科毕业论文 题目供应链企业成本分析 姓名黄益勤 学号 所在学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年级专业物流管理 指导教师方轮职称讲师 完成时间 2012年 4 月16日 供应链企业成本分析 黄益勤自考本科物流管理专业(准号证号:) 摘要:供应链管理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产物,供应链成本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的重要组成内容。将传统着眼于企业内部的成本管理思想和方法拓展到供应链中,是现代成本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供应链管理作为一种适应新的竞争环境的有效的管理模式,正逐步在管理实践中得到应用,从全局的角度探讨了供应链成本的均衡和优化问题,从而提高企业效益。企业从供应链管理的角度来考虑企业的整个生产经营活动,形成这方面的核心能力,以提高其 市场竞争力。 关键词:供应链;成本;管理 Supply chain cost analysis 黄益勤

Abstract:Supply chain management is a product of the economic social development, supply chain cost management is the important content of the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The traditional focus on the enterprise cost management idea and method is extended to the supply chain, is the inevitable trend of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cost management.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is a kind of adapting to the new competitive environment and effective management mode, gradually in the practice of management applications, from the overall perspective of the supply chain cost equilibrium and optimization problems, thereby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enterprises. Enterprise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 enterprise 's entire production and operating activities, to form the core competence, in order to enhance its market competitiveness . 目录 摘要………………………………………………………………………2一.前言…………………………………………………………………5二.供应链成本管理简述………………………………………………5(一)供应链成本管理 的实质 (5) (二)实施物流供应链管理的必要性 (5) (三)供应链管理的特点 (6) (四)供应链中成本管理的主要环节 (7) 二. 我国供应链管理面临的问题 (8) (一)观念、人才及标准化问题 (9) (二)传统企业中存在的问题 (10) (三)贸易协作的问题 (10)

标准成本核算方法例题

标准成本核算方法 1、A工厂就是一个生产某种汽车零件得专业工厂,产品成本计算采用标准成本计算系统,有关资料如下: (1)成本差异账户包括:材料价格差异、材料数量差异、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直接人工效率差异、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固定制造费用能量差异、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 (2)原材料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除直接材料外得其她费用陆续发生,其在产品约当产成品得系数为:月初在产品0、6,月末在产品0、4。 (3)成本差异采用“结转本期损益法”,在每月末结转“主营业务成本”账户。 (4)单位产品标准成本为56元,其中:直接材料30元(10千克×3元/千克),直接人工16元(4小时×4元/小时),变动制造费用6元(4小时×1、5元/小时),固定制造费用 4元(4小时×1元/小时)。 (5)本月生产能量11000小时,月初在产品数量600件,本月投产数量2500件,月末在产品数量700件,月初产品数量100件,月末产品数量120件。 (6)期初库存原材料1000千克,本月购入原材料30000千克,实际成本88500元(已用支票支付);本月生产领用原材料25500千克。 (7)实际耗用工时9750小时;应付生产工人工资40000元;实际发生变动制造费用15000元;实际发生固定制造费用10000元。 要求: (1)编制以下业务得会计分录: ①购入原材料; ②领用原材料; ③将生产工人工资记入有关成本计算账户; ④结转本期变动制造费用; ⑤结转本期固定制造费用; ⑥完工产品入库; ⑦期末结转本期成本差异。 (2)计算本月得主营业务成本。 (3)计算期末存货成本。 1、【正确答案】(1)编制以下业务得会计分录 ①购入原材料: 实际成本88500(元) 标准成本3元/千克×30000千克=90000(元) 价格差异-1500(元) 会计分录: 借:原材料90000 贷:银行存款88500 材料价格差异1500

供应链管理系统构成及操作流程

供应链(购销存)管理系统构成及操作流程(带流程图) 供应链(购销存)是用友ERP-U852管理软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突破了会计核算软件单一财务管理的局限,实现了从财务管理到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的全面管理,实现了物流、资金流管理的统一。本章主要讲授购、销、存业务处理的功能与特点,购、销、存业务处理系统的基本操作流程与方法等内容。 供应链(购销存)业务处理系统概述 供应链管理系统包括采购管理、销售管理、库存管理和存货核算等模块。其中每个模块即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相关子系统联合使用。 供应链(购销存)业务处理系统的功能与特点 1.供应链(购销存)业务处理系统的功能 供应链(购销存)业务核算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环节,繁杂的购、销、存业务核算与管理工作一直困扰着企业,供应链(购销存)业务处理系统正是根据企业供应链(购销存)业务 的特点设计开发的核算与管理软件,一般来讲,供应链(购销存)业务处理系统应具备以下功能: (1) 物资采购业务的核算:根据企业业务经营与财务管理方面的要求,处理有关物资采购方面的经济业务,主要包括请购、定购、到货、入库、采购发票、采购结算等全过的管理, 可以处理普通采购业务、受托代销业务等业务类型。企业可根据实际业务情况,对采购业务处理流程进行可选配置。并登记各种核算账簿以及进行采购业务分析。 (2) 产品销售核算:按照国家有关规定, 处理有关产品销售方面的经济业务,包括销售报价处理、销售定货、销售开票、销售调拨、销售退货、发货折扣、委托代销、零售业务等,并根据审核后的发票或发货单自动生成销售出库单,处理随同货物销售所发生的各种代垫费用,以及在货物销售过程中发生的各种销售支出。对产品的销售业务进行核算统计,同时,进行各种销售业务分析。 (3) 库存商品的管理和核算: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 处理有关库存商品管理方面的经济业务。主要包括审核各种入库单据、管理出入库数量、同时处理库存商品调拨业务、盘点业务、组装拆卸业务等,另外对于库存商品的控制(保质期管理、代销商品管理、不合格品管理、现存量管理、安全库存管理等),同时进行入库流水账、库存台账等库存账簿管理和统计分析、存货出入库成本的核算、出入库成本的调整、存货跌价准备的处理等。 2. 供应链(购销存)业务处理系统的特点 根据企业对材料物资和库存商品的、进、销、存核算与管理的要求,供应链核算系统应具备以下特点: (1) 核算数据量大。 (2) 税金计算政策性强。 (3) 数据间的计算关系复杂。 (4) 成本计算方法多。 (5) 数据传递关系多等。 3. 供应链(购销存)核算业务实现电算化的意义 供应链(购销存)核算是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部分,由于业务量非常繁多,且手工处理易出现差错,因此,实现供应链(购销存)核算电算化,使广大财务工作者从繁杂的手工处理中解脱出来,准确,高效地进行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供应链(购销存)核算的业务流程和数据流程 1. 企业供应链(购销存)核算模式 一般来说,其供应链(购销存)手工核算流程如下:

供应链管理成本

任务9:供应链成本管理 9-1 供应链成本管理概述 一、供应链成本管理的必要性 随着竞争的日益加剧,供应链企业面临着更激烈的价格竞争,包括上游的供货商、原材料和工业产品等都在降价。形成目前这种市场环境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国外竞争者涌入市场,参与竞争,而他们的生产成本比较低。作为主要生产商的中国迅速崛起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二)贸易壁垒的撤除、市场自由度的增加都使得新的竞争者更易于进入市场,这一现象使得许多行业的企业过剩,导致供给过剩,增加了降价的压力。 (三)Internet技术的应用使得价格信息的对比更加便捷。Internet技术同时使得拍卖和交易在整个行业范围内进行,这也助长了降价的趋势。 (四)顾客和消费者越来越看重产品的价值。 为了缓解不断的降价压力,保证一定的利润水平,企业必须寻求降低成本的方法,以度过降价的危机。许多降低成本的方法与策略以被企业挖掘到了底线,寻找到新的成本降低方法成为了一个新的、更大的挑战。降低成本最后的机会就存在于供应链而非企业自身的运作中,因此,加强供应链成本管理,降低包括物流成本在内的供应链总成本已经成为企业提高效益的重要途径。 二、供应链成本管理的基础理论 供应链成本管理虽然是90年代提出的一种新的成本管理模式,但追求其理论渊源,与前人关于成本管理的各种研究理论是分不开的。供应链成本管理理论基础主要包括价值链理论、委托代理理论、交易成本理论和组织间成本管理理论等。 (一)价值链理论 价值链概念由迈克尔?波特于1985年在其《竞争优势》一书中首先提出,倡导运用价值链进行战略规划和管理,以帮助企业获取并维持竞争优势。价值链分析思想认为,每一个企业所从事的在经济上和技术上有明确界限的各项活动都是价值活动,这些相互联系的价值活动共同作用为企业创造价值,从而形成企业的价值链。价值链分为三种:企业内部价值链、行业价值链和竞争对手价值链。价值链的相互联系成为降低价值链单元的成本以及最终成本的重要因素,而价值链中各个环节的成本降低则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价值链分析对于成本管理理论的最大贡献就在于它拓展了成本管理的视角,将成本管理的重心延伸到了组织边界,不只是局限于企业内部,而是包括了价值链伙伴。 (二)委托代理理论 委托代理理论的核心是解决在利益相冲突和信息不对称情况下,委托人对代理人的激励问题,即代理问题,包括提高代理效果和降低代理成本。从广义上说,有合作的地方就有委托代理关系,而委托代理关系就必然要发生代理成本,包括激励成本、协调成本和代

关于成本核算方法、步骤、成本分析

关于成本核算方法、步骤、成本分析(二) 题外话: 以前说管钱的人为帐房先生,如今成本会计就是企业(仓库、生产、销售)的帐房先生了,不能让其它部门爱怎么做就怎么做,虽然成本会计不能给每个部门制订合理的流程、制度进行规范,但发现了操作中的问题一定要举一反三,建议相关部门去改善。提供基础数据的部门做好了,我们帐房先生才能一算一个准。 我们公司产品(物料)较多(不同厚度、不同规格、不同材料,达几千种),如何进行本量利分析? 答:按照产品大类来核算,一个产品大类(材质相同、工艺相近)为一个工作中心,核定一个大类中的每一个小类的工时标准或者机器工时标准(选择的标准用于分配费用),一次核定后可以比较长时间不变。核定一个大类中的每一个小类的材料标准用量,每月实际用量与标准用量的差异选择一定的标准进行分配,以保证材料成本的准确。通过以上方法可以将几千种产品分成几十个大类来核算,成本核算基本准确后就可以实现本量利分析:先可以分析大类,如果需要对某些大类的具体产品进行分析,可以再按照制订的分摊标准、材料标准用量等基础数据分析。 问:我们是玩具厂,十几年来从没有做过完整的成本计算.现在想把成本这一块做得完善点.却不知道应该怎么着手去做.请楼主帮忙. (现在的流程是原材料入库==>A车间领用原材料==>A车间做好半成品入库==>B 车间领用A车间做的半成品==>B车间做好成品入库.)

答:实际操作中,可能既用不上书上的实际成本,也用不上标准成本,这是成本会计在实务中常常遇到的,可以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选择一定的核算方法。 假设只采购一种原材料,而且只生产一种产品,也要经历以上的生产流程,那业务处理是不是觉得很简单?材料成本方面:如果材料较多,且产品的种类也非常多,那么我们将主要材料划分出来管理,非主要材料及投入的辅料/消耗品可以考虑作为费用计入产品。(根据重要性原则,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可以简化处理,会计上的做法是在产品上看得到原材料的计入材料成本,消耗在产品上,但看不到材料原型的如焊接用的锡线则计入制造费用。在很多工厂,将包材计入费用也是出于方便核算) 人工成本方面:如果能够得到生产技术部门提供每个产品在每道工序的标准工时,我们可以根据完工的情况和当月生产工人实际投入的工时。可以分工序分别核算半成品和成本的人工成本。一般公司领导出于谨慎原则,会要求将半成品的人工由当月的完工成品承担,半成品只有材料成本。(关键在于能否得到正确的人工工时统计资料,如果生产线有工时日报则可以实现任何方式的人工分摊)制造费用:玩具厂一般可以选择按照工时进行分摊,如果工艺上差异比较大,可以选择多重标准分摊。 补充:对于将单位价值较大的材料入账管理,而其它单位价值小的计入费用的做法不可取。这样是给工作做不好留了一条退路和借口。现在回头看这些,我觉得还是应该认真规范它、做到一丝不苟。 问:咱估入账的商品销售后可以结转销售成本吗? 答:工业企业一般不会有暂估入库成品,商业企业可以先按照暂估结转成本,实际付款如果有差异再调整主营业务成本。

供应链绩效及全成本管理

供应链全成本管理—— 采购与物流成本管理、供应链绩效评估

* 2 第一部分采购成本管理 第二部分物流与配送管理 第三部分供应链绩效管理 第四部分供应链全成本管理研讨与演练 规则加法法则减法法则 成本=市场价格-预定利 润 成本+预定利润= 售价 计算原理 Cost-driven Price-driven costing pricing 应用原理 适应情形生产导向客户导向 满足要求满足规格要求满足客户要求 价格确定成本市场 传统观念今日观念 .成本观念的改变 3 采购总成本,又称为战略采购成本,是除采购成本之 外考虑到原材料或零部件在本企业产品的全部寿命周期过程中所发生的成本,它包括采购在市场调研、自制或采购决策、产品预开发与开发中供应商的参与、供应商交货、库存、生产、出货测试、售后服务等整体供应链中各环节所产生的费用对成本的影响。

一、采购成本的构成 .总体拥有成本(TCO)模型:价格 物流成本 订购成本 维修成本 质量成本 采购管理成本 库存成本 到货成本 采购总成本 供应绩效成本

4 二、采购成本与利润的关系 反映企业成本结构的最直接的工具是财务损益表,它包括 产品销售收入、产品销售成本、产品销售毛利、销售费用、 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产品销售利润、所得税、净利润等 主要项目。 砍价,是砍成本,不是砍供应商的利润; 对于贵重物料,可以直接提供给供应商。 三、采购成本与批量的关系 盈亏平衡分析(Even Point Analysis),又叫量本利分析或保 本分析,它是通过分析生产成本、销售利润和生产量之间的关系 来了解盈亏变化并据此确定产品的开发及生产经营方案。 销售收入S=产品的产量Q×单价P 生产成本C=固定费用F+可变费用 =固定费用F+产品产量Q×单位产品可变费用Cv 当盈亏达到平衡,即销售收入等于生产成本或单价等于单位产品成本时,有: S0=Q0×P=F+Q0×Cv Q0=F/(P-Cv) 边际贡献或毛利 S0=F/(1-Cv/P) 边际贡献率或毛利率

关于成本核算方法

关于成本核算方法、步骤、成本分析 成本核算的方法根据企业生产产品的特点来定:主要看产品是否是多步骤生产(生产工艺的特点);半成品是否有销售的情况(如果有销售,可能需要采用分步核算,以便准确核算半成品的成本);工作(成本/生产)中心是按照产品来分还是工艺来分。 如何核算成本:首先归集产品的材料成本,一般都需要技术部门提供产品的BOM(物料清单),以确保按订单或者生产计划生产的时候领料的准确。(一般会问生产线出现来料不良和损坏怎么处理:退仓并补领即可,损坏部分需要当月预提计入制费,损坏材料报废的时候,冲预提,并将报废材料的价值从原材料科目转出,来料不良属于供应商的责任,退返供应商有退货和换货两种处理方式)。 接下来是直接人工的分摊:选择投入工时或者完成工时来分摊当月的人工费。在线是否分摊人工,可根据公司的在线是否比例小,而且在线的量较稳定,一般公司都希望不要将费用分摊给在制品,如果核算在制品的人工,可以根据投入工时、完工程度、投料的比重作为依据来分摊。 制费的分摊:选择投入工时或者完成工时或者机器工时来分摊当月的制费,也可选择人工工时和机器工时并行的办法(部分费用采用机器工时分摊,部分采用人工工时分摊)。在线是否分摊,同直接人工的做法。 成本分析:可按当月销售分析毛利率、净利率;完全成本法(做分产品损益表将期间费用选择一定标准分摊给产品)下的净利率;可按当月生产当月全部销售的假设做以上两个成本分析表(因为当月的实际业绩并未在销售中全部体现,当月的生产全部销售与当月投入的成本费用配比,更能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费用的分析,可以做当月的人工、制费、期间费用除当月的投入工时、销售工时,以便与以前月份的单位工时费用比较。发现费用异常需要查找原因,给管理提供有用的信息。 一、库存物流与总账信息流的对应关系表 物流(材料/人工/费用状态)信息流(总账) 材料采购入库/退货应付账款、原材料增加/减少 材料的报废申请/退港或者作为废品出售费用预提,材料转入报废仓,不涉及材料/原材料减少冲预提直接材料的领用原材料减少,生产成本-直接材料增加 辅料的领用(产品上不直接体现,价值低)制造费用增加,原材料减少 生产线材料损坏退损坏仓/来料不良仓生产成本-直接材料减少,原材料增加 来料不良退返供应商(退货/换货)原材料减少,应付账款减少/从来料不良仓调拨到换货仓 直接工人劳动的消耗应付工资,生产成本-直接人工增加 制费的归集、分摊制造费用转出,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增加 成品半成品完工入库半成品、库存商品增加,生产成本的三个明细科目转出 成品销售收入/销售成本结转应收账款、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增加、库存商品减少 全年销售成本结转金额的核实与总账主营业务成本勾稽(成本倒扎表) 工单在制明细表(ERP系统可提供)生产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 二、库存账与总账对账:库存材料/辅料于总账原材料科目一致;半成品仓半成品于总账半成品一致;成品仓成品与库存商品科目一致;在线的材料及工单(生产任务书)投入未结转部分的人工制费与总账生产成本科目余额一致。 *物流与信息流的对应,如出纳的现金与现金日记账必须对应同理,故所有物流的转移、领用、报废、入库、退货、销售、处置都需要在总账做相关的分录。 三、材料盘点注意事项:1、时机选择在月末,所有工单必须完工、成品入库,2、静态盘点:所有在线物料分门别类摆放,禁止物料移动;3、点数员先填写盘点副卡,核数员核实无误后填写正式盘点卡(一式三联:盘点部门、财务、税务);4、盘点卡领用时登记,收卡的时候保证所有发出的卡收齐,领用份数=使用份数+作废份数+空白份数(严禁将作废、空白盘点卡撕碎丢掉)。 四、财务对公司物料的控制:1、采购入库、发料等所有业务必须有规范的操作,保证有单据支持;2、按照生产计划发料,禁止超工单需领用量领料;3、定期盘点;4、呆滞存货的检查(连续3个月、半年、1年没有领用的材料)及对策;5、采购量合理性的判定(当月采购的量/实际耗用,一般超过2就需查明原因) **暂估进项税处理技巧 原材料购进确认的应付可能包含进项税,而进项税票什么时候收到并扫描与确认的月份可能大多不一致。现在介绍一种简单的处理办法。 1、采购入库 Cr:原材料10000

常用的几种成本核算方法

常用的几种成本核算方法 1)、移动平均 存货的计价方法之一。是平均法下的另一种存货计价方法。即企业存货入库每次均要根据库存存货数量和总成本计算新的平均单位成本,并以新的平均单位成本确定领用或者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单位成本=存货成本/存货数量移动加权平均法,是指以每次进货的成本加上原有库存存货的成本,除以每次进货数量与原有库存存货的数量之和,据以计算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以此为基础计算当月发出存货的成本和期末存货的成本的一种方法.移动加权平均法是永续制下加权平均法的称法。移动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下库存商品的成本价格根据每次收入类单据自动加权平均;其计算方法是以各次收入数量和金额与各次收入前的数量和金额为基础,计算出移动加权平均单价。其计算公式如下:移动加权平均单价= (本次收入前结存商品金额本次收入商品金额)/(本次收入前结存商品数量本次收入商品数量)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出来的商品成本比较均衡和准确,但计算起来的工作量大,一般适用于经营品种不多、或者前后购进商品的单价相差幅度较大的商品流通类企业。 2)、全月平均 加权平均法,亦称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是指以当月全部进货数量加上月初存货数量作为权数,去除当月全部进货成本加上月初存货成本,计算出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以此为基础计算当月发出存货的成本和期末存货的成本的一种方法。加权单价=(月初结存货成本+本月购入存货成本)/(月初结存存货数量+本月购入存货数量)注:差价计算模块中原来就是按这种方法处理月综合差价率=(期初差价+入库差价)/(期初金额+入库金额)差价=出库金额*月综合差价率 3)、先进先出 物料的最新发出(领用)以该物料(或该类物料)各批次入库的时间先后决定其存货发出计价基础,越先入库的越先发出。采用先进先出法时,期末结存存货成本接近现行的市场价值。这种方法的优点是企业不能随意挑选存货的计价以调整当期利润;缺点是工作量比较繁琐,特别是对于存货进出量频繁的企业更是如此。同时,当物价上涨时,会高估企业当期利润和库存价值;反之,会低估企业存货价值和当期利润。 4)、后进先出 与先进先出发正好相反。在物价持续上涨时期,使当期成本升高,利润降低,可以减少通货膨胀对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这也是会计实务中实行稳健原则的方法之一 5)、个别计价法 个别计价法是指进行存货管理时存货以单个价格入帐 6)、计划成本法

供应链管理丨好用的8种成本核算方法

供应链管理丨好用的8种成本核算方法! 工业企业与商业企业最大的区别就是工业企业会有一个成本核算的过程。如果你想做好工业企业的会计,那么成本核算这一部分必不可少。 成本核算的意义:正确计算产品成本,及时提供成本信息;优化成本决策,确立目标成本;加强成本控制,促进成本责任制的巩固和发展,增强企业活力。 移动加权平均法

货的计价方法之一,是平均法下的另一种存货计价方法。即企业存货入库每次均要根据库存存货数量和总成本计算新的平均单位成本, 并以新的平均单位成本确定领用或者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移动加权平均法是永续制下加权平均法的称法。 移动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下库存商品的成本价格根据每次收入类单据自动加权平均;其计算方法是以各次收入数量和金额与各次收入前的数量和金额为基础,计算出移动加权平均单价。 其计算公式如下:移动加权平均单价= (本次收入前结存商品金额+本次收入商品金额)/(本次收入前结存商品数量+本次收入商品数量 ) 举例:在第一次发出时,期初是300,2万。8日风入200,2.2万,到10日发出时,共

计500,4.2万。则加权平均单价为4.2万除以500件等于 84元。 所以10日发出的成本为400*84=33600元。 10日余额为100件,8400元。从10日到28日第二次发出做为一个“月”来计算。 期初就是10日的余额 100件,8400元,入库为20日购入300件,2.3万,合计为400件,3.14万。则加权平均单价为 3.14/400=78.5元。 所以,28日发出成本为200*78.5=15700元。 28日余额为200件,15700元,28日到31日为一个“月”计算,没有发出。所以,31

宝洁公司的供应链分析

宝洁公司的供应链分析 一、宝洁公司的简介 宝洁公司始创于1837年,是一家美国消费日用品生产商,也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日用消费品品公司之一。公司拥有众多深受信赖的优质、领先品牌,包括帮宝适、碧浪、护舒宝、潘婷、飘柔、海飞丝、佳洁士、舒肤佳等等。 二、宝洁的基本供应链结构 三、供应链的主要运作模式 (一)采购管理 2005年以前,宝洁的采购组织以业务单元(GBU)划分,在这种组织结构下,为某项业务服务的采购人员归属同一部门,比如护发用品采购组就包括了买化学原料、各类包装、生产加工等等子类,其他采购组也是五脏俱全。

这样的采购管理模式的消耗和成本有:1、管理层次重叠,冗员多,致使管理费用高。2、每个采购组只采购自己本组需要的东西,需要购买数量小,生产成本高。3、每个项目价格收集基本是串行操作,采购需要一一询价签约,浪费时间,采购效率慢。4、采购不专业化,不能更好的创造价值。 (二)库存管理 几年前,有两个数字让宝洁的高层寝食难安。一个是库存数据:在宝洁的分销体系中,有价值38亿美元的库存。另一个是脱销量。在零售店或折扣店中最重要的2,000种商品中,任何时刻都有11%的商品脱销。令人不解的是,系统中的大量库存并未降低脱销量。事实上,货架上脱销的商品常常堆积在仓库中。虽然库存系统表明有货,库存管理人员却无法找到。库存堆积如山,而顾客却经常买不到宝洁的产品。 库存管理模式的消耗和成本有:1、库存量大,库存管理困难,库存成本高。2、脱销量大,顾客买不到宝洁的商品,影响了宝洁在顾客心中的品牌形象。3、脱销量大,销售量变小,影响了公司的收入和资

金运转,增加了公司的各种成本。 (三)销售管理 1、供货模式的转变 1997年,宝洁一改此前经由分销商和零售商供货的方式,逐步开始向重点零售商直接供货。宝洁将与大客户合作的客户业务发展团队中的财务、IT、物流、市场、品类管理与销售等环节的人员综合组成“联合团队”,将“后台部门”推到“前台”直接服务客户、解决问题,以项目管理的方式密切宝洁供应链中各个合作伙伴的关系。 2、信息技术的使用 宝洁公司注重信息技术的投资,比如获取零售商销售数据,并为其店铺提供实时存货和现金流信息的零售连锁系统,其目标就是帮助零售商提高销售额,进行自动补货,减少零售商的缺货损失,同时还可为他们进一步控制库存,从而达到双赢。 3、对消费需求的把握 宝洁公司每年运用多种市场调研工具和技术与消费者进行交流,他们通过多种渠道了解消费者,从而建起庞大的数据库,及时捕捉消费者的意见。 销售管理模式的消耗和成本有:信息技术的投资包括购买先进设备,培养知识人才,还有运用多种调研工具和技术都需要投入很大的资金和管理成本。

标准成本核算方法例题

标准成本核算方法 1.A工厂是一个生产某种汽车零件的专业工厂,产品成本计算采用标准成本计算系统,有关资料如下: (1)成本差异账户包括:材料价格差异、材料数量差异、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直接人工效率差异、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固定制造费用能量差异、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 (2)原材料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除直接材料外的其他费用陆续发生,其在产品约当产成品的系数为:月初在产品0.6,月末在产品0.4。 (3)成本差异采用“结转本期损益法”,在每月末结转“主营业务成本”账户。 (4)单位产品标准成本为56元,其中:直接材料30元(10千克×3元/千克),直接人工16元(4小时×4元/小时),变动制造费用6元(4小时×1.5元/小时),固定制造费用 4元(4小时×1元/小时)。 (5)本月生产能量11000小时,月初在产品数量600件,本月投产数量2500件,月末在产品数量700件,月初产品数量100件,月末产品数量120件。 (6)期初库存原材料1000千克,本月购入原材料30000千克,实际成本88500元(已用支票支付);本月生产领用原材料25500千克。 (7)实际耗用工时9750小时;应付生产工人工资40000元;实际发生变动制造费用15000元;实际发生固定制造费用10000元。 要求: (1)编制以下业务的会计分录: ①购入原材料; ②领用原材料; ③将生产工人工资记入有关成本计算账户; ④结转本期变动制造费用; ⑤结转本期固定制造费用; ⑥完工产品入库; ⑦期末结转本期成本差异。 (2)计算本月的主营业务成本。 (3)计算期末存货成本。 1.【正确答案】(1)编制以下业务的会计分录 ①购入原材料: 实际成本88500(元) 标准成本3元/千克×30000千克=90000(元) 价格差异-1500(元) 会计分录: 借:原材料90000 贷:银行存款88500 材料价格差异1500

成本核算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流程 基本方法

第一部分成本核算的主要内容和一般流程是什么 成本核算的主要内容:1.材料成本、人工成本、制造费用;2.其中材料成本的计算尤为重要,一般分为主要材料和辅助材料。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能确定产品成本归属的直接计入产品,不能明确划分成本归属的,根据实际生产工艺确定分配标准。 一般流程:1、根据生产方式确定成本核算的方法,常用的方法为: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实际运用中,这三种可以相互结合。如果公司具备完善的信息管理制度,如ERP等数据管理软件,而且运行良好(虽然绝大部分公司的ERP徒具形式,或仅仅勉强达到数据统计功能,但也对成本核算的细节起到一定帮助)。2、基本资料收集:2.1《BOM表》,即生产工艺流程标准及材料用量标准。这是实际生产成本分配标准的重要参考资料之一;2.2车间材料领、用、存明细表,这个不用说了,主要材料的统计,重要性不问可知。关键是要根据确定的成本核算方法设定统计表的项目格式。或按订单统计,或按产品品种统计,或根据生产步骤统计,或三者结合。2.3仓库材料进、出、存明细表,这个是为了检验车间领、用存明细表的正确性,也是十分重要的;仓库成品进、销、存明细表,这个是成本报表的重要采用数据《生产成本表》、《销售成本表》。2.4员工工资明细表,人工成本原始资料。关键是要分部门统计,如果有计件工资更好。2.5制造费用明细表,按部分统计,这个要在原始单据在最初入帐时都要按部门记帐。这个是分步法成本核算的基础之一。3、成本报表与成本分析:3.1成本报表主表是《产品生产成本表》和《产品销售成本表》,这个做起来不复杂,关键是之前的资料统计要细致,才能计算的相对精确。3.2成本分析的一般分析方式主要是盈亏分析和保本点分析。3.3深入的分析是品 究的人,应该明白我所讲的全面性问题和重要性问题了。希望更多对成本有研究人来阐述自己的观点! 成本核算岗工作流程 (一)生产部门日常费用报销 审核原始凭证完整、合法、金额正确、原始凭证与支出证明单是否一致——→审核并更正原始凭证按规范粘贴和折叠——→审核审批手续是否完备——→审核部门费用支出进度(如超计划额度,可拒绝报销)——→编制记账凭证 借:制造费用——车间部门——相关明细科目 贷: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其他应收款 ——→涉及现金的凭证传出纳岗,不涉及现金的凭证传主管岗复核。 注: (1)非工资性费用支出须取得税务局监制的发票或收据,填写规范,大小写一致,无涂改痕迹,增值税票须严格遵守填写规范。 (2)保证凭证及附件左上角整齐,附件长宽折叠以记账凭证大小为度,不能带有订书钉。 (3)费用审核要点有:计划额度内费用须经部门负责人、分管领导、财务负责人审批;计划外费用须有总经理批示的报告;市内交通费(出租车费)、通讯费须经总经办登记;招聘费用须有人力资源部部长审核;差旅费须附审批后的行程安排表,招待费须附经审批的招待费用明细表。 (4)准确使用明细科目。 (5)支取现金的凭证编制完毕,若遇出纳无现金时,应暂时保存记账凭证,待出纳取回现金时通知领款。 (6)报销人有前期欠款时,报销费用一律先冲抵欠款,由管理费用岗开具还款收据。

供应链中用到的财务知识

(一)商品购进 1.采用进价核算的商品购进(1)购进商品验收入库,同时支付货款或开出、承兑 商业汇票①采用支票等结算方式借:商品采购(商品进价) 借:经营费用(进货费用) 贷:银行存款(全部价款) 同时,借:库存商品贷:商品采购 ②采用商业汇票结算方式 借:商品采购(商品进价) 借:经营费用(进货费用) 贷:银行存款(进货费用) 贷:应付票据(商品进价) 同时,借:库存商品贷:商品采购(2)购进商品,先承付货款或开出、承兑商业汇票,后验收入库①采用支票等结算方式支付货款时,借:商品采购(商品进价) 借:经营费用(进货费用) 贷:银行存款(全部价款) 商品验收入库时,借:库存商品(商品进价) 贷:商品采购(商品进价) ②采用商业汇票结算方式开出、承兑商业汇票时借:商品采购(商品进价) 借:经营费用(进货费用) 贷:银行存款(进货费用) 贷:应付票据(商品进价) 商品验收入库时,借:库存商品(商品进价) 贷:商品采购(商品进价) (3)购进商品,先验收入库,后支付货款或开出、承兑商业汇票,月终时记帐借:库存商品(暂估进价)

贷:应付帐款(暂估进价) 月终尚未付款或尚未开出、承兑商业汇票的商品,下月初对上述分录用红字冲回借:库存商品(红字) 贷:应付帐款(红字) 付款时,分录同(1) 2.进口商品(1)对外支付货款,按商品进价借:商品采购贷:银行存款如支付的外汇是从调剂市场购进的外汇,应同时按进口商品应分摊的购进外汇价差增加进口商品的采购成本。 借:商品采购贷:外汇价差(2)如以离岸价成交,对外支付运保费等,按实际金额借:商品采购贷:银行存款(3)支付进口环节应交纳的各种税金借:商品采购贷:应交税金交纳时,借:应交税金贷:银行存款(4)进口商品验收入库借:库存商品贷:商品采购3.采用售价核算的商品购进(1)购进商品验收入库,同时支付货款或开出承兑商业汇票①采用支票等结算方式借:商品采购(商品进价)借:经营费用(进货费用) 贷:银行存款(全部价款) 同时,借:库存商品(商品售价) 贷:商品采购(商品进价) 贷:商品进销差价(商品售价大于进价的差额,如商品进价小于商品售价,应借记“商品进销差价”科目,下同) ②采用商业汇票结算方式借:商品采购(商品进价) 借:经营费用(进货费用) 贷:银行存款(进货费用) 贷:应付票据(商品进价) 商品验收入库时,借:库存商品(商品售价) 贷:商品采购(商品进价) 贷:商品进销差价(商品售价大于进价的差额)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