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林下经济成功案例二

林下经济成功案例二

林下经济成功案例二
林下经济成功案例二

1. 6大力发展林下后续产业做足退耕农户增收文章一一河北省临漳县

临漳县位于河北省最南部,古时称“邺”,曾是“三国故地、六朝古都”,县域总面积744平方公里,总人口65万,是一个传统的平原农业大县。全县有林地面积21.7万亩,其中退耕还林面积11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19.3%。2007年林权改革后,林农对树木的管护意识明显增强,但由于林木生产周期长,林农短期内只是管护而见不到收益,特别是在平原地区,随着粮食价格的上涨,出现了“林木生长周期长农户近期见不到利不愿植树、林木受市场波动较大价格偏低林农不愿管理、林木后续产业不活林农不敢发展”等现象和问题,导致农户植树和管护积极性有所降低。针对上述现象和问题,临漳县着眼于破解退耕农户远期得林与近期得利的矛盾,在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上做文章,积极探索多种林下种养新模式,开辟林下后续产业新渠道,使“国家远期得林、农户近期得利、远近互惠互利”得到有机融合,走出了一条以发展林下经济,带动林业后续产业,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新路子。目前,全县发展以林菌、林药、林畜、林禽等为主的林下经济总面积2万余亩,年实现产值1.5亿元,直接带动农户增收5000万元。

一、制定规划,多措并举,真正让林下产业“活”起来

紧紧围绕“以林为主、多业并举”的发展思路,实现近期得利与远期得林的优势互补。一是规划引领。县委、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林下产业的实施意见》、《关于林业及林下产业的推进意见》等一系列文件,指导林下产业持续健康发展。2009年,又聘请高资质单位,编制完成了《临漳县林业及林下产业五年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了林业产业的发展思路、发展目标和发展重点。总体布局分为四大块,即在县域东部重点发展林药间作,县域中部重点发展林菌间作,县域南部重点发展林禽(畜)养殖,县域西部重点发展林农间作。分别新建四个1万亩以上的林下中药材基地、林下食用菌基地、林下畜禽养殖基地、林下农业种植基地作为突破口,激活林下产业发展。二是政策扶持。重点做到“两延长两优先”,“两延长”,就是结合林权制度改革,延长林地经营权至50—70年不变,真正让林农放心

放开经营。“两优先”,就是将林下经济重点村优先列入国家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发展项目,对发展林下经济积极性较高的乡镇、村户优先进行资金扶持。同时,公开扶持标准,对林下食用菌棚室每平方米补助10元,林下种植药材、牧草每亩补助150元,林下舍施养殖每平方米补助200元,特别是对林下经济发展快、规模大、效果好的村和企业,县政府积极协调贴息贷款给予支持,以此带动林下经济发展。三是宣传发动。充分利用多种方式进行宣传,从

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等多方面进行算帐对比,每年定期组织群众外出到安徽亳州、保定安国等地参观学习,解放思想,进一步增强了群众发展林下经济的信心和决心。

二、创新机制,多种模式,真正让林下产业“壮”起来

紧密结合临漳实际,因乡因地制宜,强化技术保障,发展多种模式的林下产业,促进林下经济发展壮大。一是龙头带动。以培育省级林果产业化龙头企业为重点,扶持发展壮大以林下养殖为主的河北森旺生态农牧有限公司、以林下食用菌为主的临漳县华森生态菌专业合作社、以林下中药材为主的临漳县望邺林木有限公司等10家大型林下种养企业,

走“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路子,从业人员2000余人,带动农户1000余个,带动增收5000余万元。临漳县华森生态菌专业合作社是河北省林果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近年来,利用合作社+农户形式,发展林下食用菌,同林农签订收购合同1000余份,回收产品1200吨。该合作社已与农户逐渐形成了相互依存的利益共同体,也使一家一户的小生产通过龙头带动成功的实现了同大市场的对接。二是基地带动。在每个乡镇培育一个50 -100亩的林下经济示范基地,以点带面引导农户发展。重点培育发展了临漳镇东五岔口林下中药材种植基地等10个面积分别在300亩以上的林下种养示范基地。目前,全县形成了林农、林药、林菌、林禽、林畜、林草等“六种”林下经济模式,发展白芍、牡丹、双抱菇、鸡腿菇等种植品种22个,发展牛、羊、鸡、鸭、鹅、狐狸、驼鸟等养殖品种16个,建成林药基地6个,林菌基地5个,林农基地13个,林下养殖基地26个等。临漳镇东五岔口村地处漳河北故道,是2005年国家重点退耕还林项目村,2007年开始从安国购进荆芥、射干、丹参等品种在林下进行试种,截止2010年底,全村林下中药材种植面积

已发展到500亩余,实现产值350万元,当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5400余元,比2007年没有种植药材之前增长了37%三是典型带动。鼓励家庭承包经营,培育发展林下种养大户,以其现身实例增强说服力,带动周边群众发展林下经济。岗陵城农民孙俊光承包50亩林地发展林下食用菌,亩效益在4000元左右;协王村农民胡海庆承包200亩荒地,发展林果种植和林下养牛,综合效益在上百万元。诸如此类的林下种养大户,全县已拥有40余个,年种养效益在2300万元左右。四是技术保障。重点做好“三抓”:一抓技术推广。县林业、农业、畜牧等技术人员组成技术小分队定期开展种养技术培训,近年来,共举办技术培训班200多期,推广食用菌、药材、养鸡等种养技术16项,培训农民1.2万人次。二抓技术示范。从适宜林下发展的品种抓起,以林下种养基地为依托,抓好种养品种的试验示范,重点对白芍、药牡丹等20余个药材品种和双抱菇、鸡腿菇等10余种食用菌在林下进行示范试种,筛选查找适合郁闭林下种植品种,并逐步推广。三抓技术创新。长期与中国农业大

学、山东奥瑞食用菌研究所、邯郸农科院等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常年聘请教授、专家进行技术指导,提供林下种养新技术、新方案,不断创新林下产业新品种。

三、多方得利,多重效益,真正让林下经济“富”起来

通过近10年来的探索实践表明,发展林下后续产业是促进林农增收的有效途径,它已显现出多重效益。一是可观的经济效益。通过调查发现,林下种养投资小、周期短、见效快、收益大。以种植食用菌双抱菇为例,一亩林地中有半亩可用于发展林下种植,每平方米需材料、人工费用等投入20元,按每平方米产菇10公斤、每公斤3.5元计算,效益不低于35元,纯收入在15元以上,亩纯收入在4000元以上。且食用菌生产周期一般不超过3个月,即使每年按3茬计算,年效益也在1.2万元左右,经济效益十分可观。二是显着的生态效益。农户发展林药、林菌等林下种植,在作物施肥、浇水、除草、除虫的过程中,林木也得到了管护;在发展鸡、鹅、鸵鸟等林下养殖的过程中,畜禽粪便增强了林地的肥力,促进了树木生长。通过发展林下后续产业,不仅使林下种养的农产品实现了无公害、纯生态,而且树木长势较好,改善了自然环境。三是良好的社会效益。通过发展林下后续产业,让退耕农户不仅近期得到了实惠,而且使整个后续产业不断集聚壮大,全县已涌现西羊羔乡千亩林药种植、临漳镇千亩林菌栽培、砖寨营乡千头林下奶牛和鸵鸟养殖等多个示范种养基地,带动周边乡村3000余个农户发展林下种养。实践证明,农户在发展林下后续产业的同时,管护和造林的积极性显着提高,真正实现了近期得利和远期得林的双赢。

1.7千方百计为林下经济铺路搭桥一一河北省邱县

邱县位于河北省东南部,辖4镇3乡218个行政村,面积455平方公里,耕地58万亩,人口26万,是一个平原农业县。2003年以来,基于宜林沙荒地多的实际,邱县借助国家退耕还林政策机遇,每年都在春秋两季开展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活动,9年来累计植树1700余万株,林地面积达25万亩,林业及相关加工业成为全县第一主导产业。为充分利用林下空间,提高农民即期收益,邱县县委、政府积极探索林下肉鸭、柴鸡、野兔、鸵鸟、金蝉等多种养殖模式,全县林下经济面积突破3万亩,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农业产业

结构的优化和升级。2008年,河北省发展林下经济现场会在邱县召开,2009年5月,全

省循环经济发展试点经验交流会在邱县参观现场,邱县已成为林下经济发展的先进典型。

一、多元给力促发展,林下经济风生水起

林下经济对于缩短林业经济周期,增加林业附加值,开辟农民增收渠道等方面具有重

要意义。但是受传统的“平面单样”的棉粮种植模式影响,在发展林下经济之初,农民普遍有所顾虑。为此,邱县从激发内在动力、破解外在制约等各方面采取了系列有效措施。一是换脑+

示范,破解思想障碍。为了让农民接受林下经济模式,邱县由县财政出资,从养殖基础较好的东锚寨等村中挑选头脑灵活、思想解放的能手100余人,分期分批先后到

武安、涉县、景县等地参观林下柴鸡养殖,使农户切身体验到林下经济带来的经济效益,从而实现了林下养殖的“要我搞”到“我要搞”。同时,县林业局着力培树了一批林下经济先进典型,发挥标杆作用。通过优先培养的谈振山等63家示范户带动,消除群众发展

林下经济的思想障碍。二是政策优惠+贷款扶持,激发发展热情。邱县成立了林下经济开发办公室,负责做好群众政策咨询、技术辅导和协调服务等各项工作,制定出台了《关于鼓励群众发展林下复合经济的若干优惠政策》,规定凡发展林下种养的群众由县、镇、村出面优先协调用地;在资金上有缺口的,帮助协调低息贷款,先后帮助60户协调贷款560

万元,同时随时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激发了群众发展林下经济的热情。三是集中办班+现场指导,破除技术制约。为解决起步阶段农民不懂技术的难题,邱县加大了技术支持力度,采取开办种养技术培训班、农民夜校、放映技术指导录像、派技术员深入田间地头现场指导、搞示范基地等多种举措,使农民熟练掌握了林下经济种养技术。同时,从农牧、林业、科技等部门抽调农艺师组成服务小分队,入村到户,帮助农户解决技术难题。通过树典型、定政策、给技术,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形成了发展林下经济的合力。以东锚寨村为例,2004年,该村被确定为林下柴鸡养殖试点后,当年发展养殖示范户10户,在探索成功后带动全村规模发展,2010年底全村已发展40余户,成为辐射周边2公里的核心林下养殖示范区。

二、基地带动扩增量,林下经济规模初具

为形成规模效应,邱县规划建设了林下经济基地,推广“基地+农户”的运营方式,

形成了良好的发展格局。一是科学规划谋长远。着眼林下经济长远发展,聘请省市林业、畜牧等技术人员制定了林下经济发展十一五、十二五规划。在“十一五”期间,先后规划建设了“一带四廊十基地”,“一带”即以老沙河沿岸各村为核心的百万只蛋鸡养殖产业带;“四廊”即以106国道、311省道、邱新路、邱广路为主框架的四条林下经济长廊;“十基地”即东锚寨、霍赵屯林下30万只肉鸭养殖、郭吕庄万头生态猪养殖等共计10个林下经济发展基地,通过科学规划和强力实施,邱县林下经济发展呈现出蓬勃发展态势。二是外向拓展增效益。东锚寨林下柴鸡养殖基地与邯郸美食林集团签订了购销协议,所创锚寨牌柴鸡蛋畅销各大中城市。2006年该基地柴鸡养殖基地被国家科技部命名为“规模化生态放

养鸡示范基地”。2008年开始,林下肉鸭与山东六和农牧开发集团建立合作关系,六和集团负责技术指导,防病防疫、饲料供应、成鸭回收,养殖户负责鸭棚建设、喂养两个环节,降低了

农户养殖风险,增加了养殖效益,以此带动160余户群众发展林下肉鸡肉鸭。通过

发展订单经济,建设大公司的后方基地,先后建成了东锚寨等一批精养殖小区,今年郭吕庄林下养殖小区又被河北省农业厅确定为养殖试验示范基地。三是丰富内涵扩规模。邱县在林下养殖柴鸡、肉鸭成功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新的种养模式,在霍赵屯村林下发展金蝉埋植300亩,建成了金蝉养殖专业村。在郭吕庄、程二寨两个村分别建成千头林下养猪厂,程二寨村建成了百亩鲇鱼养殖基地,陈村的林下肉鸽养殖等,均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目前,邱县已形成以鸡、鸭、鹅、猪、灵芝、蘑菇等林下多元化种养大格局,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三、内引外联催提升,林下经济纵深推进

随着林下经济的规模不断扩大,邱县把培育壮大专业协会和产业化龙头企业作为推进林下经济纵深发展的突破口。一是专业协会促联合。针对以家庭为单位的林下种养模式难以抵御市场风险问题,邱县通过扶持专业协会形式有效地化解了这一难题。2006年以来, 先后组建了柴鸡、肉鸭、肉鹅等专业养殖协会,在模式、购苗、防疫、销售等多方面为会员提供提供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邱县霍赵屯村26户农民还自发建起了养鹅专

业合作社,实行技术共享、信息共享和市场共享。通过培育与林下经济相关的专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社,充分发挥它们在农户与市场之间的纽带作用,提高了抗风险能力,变一家一户独立发展林下种养,为“五指并拢”做强林下产业。二是龙头带动强筋骨。邱县坚持把壮大农业产业龙头企业作为打造林下产业的有效手段,成立了邱县锚寨柴鸡养殖有限责任公司等10余家林下经济龙头企业,县直有关部门及时提供信息、资金帮扶。锚寨柴鸡养殖有限责任公司先后评为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依托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一—河北康远清真食品有限公司,通过增上总投资5.7亿元的肉鸭肉鸡吊宰加工生产线,形成产加销龙型发展格局。三是提升质量上水平。邱县坚持以高质量产品为核心,不断推动林下产业向成品化、品牌化方向发展。邱县锚寨柴鸡养殖有限责任公司对签约的林下养殖户实行统一生产标准、统一防疫,通过生态放养,使柴鸡和鸡蛋都成为无公害的绿色食品,并注册了“锚寨牌”柴鸡蛋,出厂包装要经过光检、分级、喷淋、清洗、消毒、烘干、紫外线杀菌、喷码定型、喷膜保鲜、成品包装10道工序,深受消费者欢迎。同时,邱县依

托梁二庄镇林下生态放养鸡养殖,参与起草了河北省地方标准《规模化生态放养鸡养殖技术规程》,通过了省、市质监部门及农学专家的审定,是邯郸市首个省级农业地方标准。

在邱县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邱县林下经济发展实现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截止目前,全县共建成林下肉鸭养殖大棚82个、肉鸡大棚148个,年出栏肉鸭、肉鸡近千万只;建成林下灵芝、蘑菇养殖大棚128个;林下养猪20000头、林下大型养羊厂3处存栏2600只

林下经济模式

林下经济模式 (一)林禽模式。 在速生林下种植牧草或保留自然生长的杂草,在周边地区围栏,养殖柴鸡、鹅等家禽,树木为家禽遮荫,是家禽的天然“氧吧”,通风降温,便于防疫,十分有利于家禽的生长,而放牧的家禽吃草吃虫不啃树皮,粪便肥林地,与林木形成良性生物循环链。在林地建立禽舍省时省料省遮阳网,投资少;远离村庄没有污染,环境好;禽粪给树施肥营养多;林地生产的禽产品市场好、价格高,属于绿色无公害禽产品。 (二)林畜模式。 林地养畜有两种模式:一是放牧,即林间种植牧草可发展奶牛、肉用羊、肉兔等养殖业。速生杨树的叶子、种植的牧草及树下可食用的杂草都可用来饲喂牛、羊、兔等。林地养殖解决了农区养羊、养牛的无运动场的矛盾,有利于家畜的生长、繁育;同时为畜群提供了优越的生活环境,有利于防疫。二是舍饲饲养家畜如林地养殖肉猪,由于林地有树冠遮荫,夏季温度比外界气温平均低2~3℃,比普通封闭畜舍平均低4~8℃,更适宜家畜的生长。 (三)林菜模式。 林木与蔬菜间作种植,是一种经济效益较高的模式。林下可种植菠菜、辣椒、甘蓝、洋葱、大蒜等蔬菜,一般亩年收入可达700~1200元左右。

(四)林草模式。 该模式特点是在退耕还林的速生林下种植牧草或保留自然生长的杂草,树木的生长对牧草的影响不大,饲草收割后,饲喂畜禽。一般说来,1亩林地能够收获牧草600千克,可得300元左右的经济收入。 (五)林菌模式。 在速生林下间作种植食用菌,是解决大面积闲置林下土地的最有效手段。食用菌生性喜荫,林地内通风、凉爽,为食用菌生长提供了适宜的环境条件,可降低生产成本,简化栽培程序,提高产量,为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生产空间,而食用菌采摘后的废料又是树木生长的有机肥料,一举两得。 (六)林药模式。 林间空地适合间种金银花、白芍、板蓝根等药材,对这些药材实行半野化栽培,管理起来相对简单。据调查,林下种植中药材每亩年收入可达500~700元。 (七)林油模式。 林下种植大豆、花生等油料作物也是一个好路子。油料作物属于浅根作物,不与林木争肥争水,覆盖地表可防止水土流失,可改良土壤,秸秆还田又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八)林粮模式。

如何发展林下经济,加快林业经济发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4011687945.html, 如何发展林下经济,加快林业经济发展 作者:刘志昆彭桂英 来源:《农家科技下旬刊》2018年第08期 摘要:林下经济是新型经济产业,对现代林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将林业和农业有效 结合,可以在提升林业经济水平的同时,加强农业生产效率。本文对江西省林下经济的发展状况和具体实施措施做几点探讨,希望为加快林业经济的发展做贡献。 关键词:林下经济;林业经济;优势;劣势;重视程度 截止到2017年,江西省林下经济中,种植面积高达598万亩,有55万户农户参与其中。林下养殖面积212万亩,林下经济示范户220个。林下经济具有发展模式多样化,就业门槛低等优势,可调动林农积极性,有效提升广大林户经济效益,有效改善其生活品质。所以当地政府要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加快这一经济形式的发展。 一、江西省林下经济发展现状 1.江西省林下经济发展的优势 江西省林下经济发展有自然条件优越和物种丰富等优势。首先,江西省位于亚热带中部地区,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足、光照良好,适合多种植物的生长。省内不但动植物资源充沛,森林面积也很大,在长期的建设中,每个季节都有适合不同动植物生长的环境,适合林农开展各种林下经济活动。其次,江西省境内的植物种子4500多种,其中野生植物4100多种,栽培植物300种,动物种类约600种,其中有很多动植物适合林下生长,为林下经济提供基础。 2.江西省林下经济发展的劣势 (1)管理水平低。江西省大部分林下产业是养殖户和农户自发形成的,有盲目性、不科学性的缺点,种养殖过程中运用传统的方式,缺少科学的操作方式,对林下种养殖技术不了解,具有成本高、效益差的问题,缺乏专业的指导和管理,减少林下产业为种植户带来的经济效益,进而影响林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缺少统一的规划。近几年,有关林业部门对林业经济的发展提升重视程度,也提供相应支持,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是当地政府没有进行林下经济产业的实际规划。政府对林下产业的领导精神没有充分发挥,使相关法律法规和保护措施较为欠缺,尚无具体的制度规范,林下经济产业进展缓慢,种养殖方法不科学、经济效益低等问题凸显,导致林下产业发展缓慢。 二、发展林下经济策略 1.加强政府重视程度

关于林下经济发展情况调研的报告

关于林下经济发展情况调研的报告 发展林下经济是我县实现“生态美百姓富”重要内容之一。为了进一步有效促进我县林下经济的快速发展,11月上旬,根据县人大常委会2015年工作要点,由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元帜和部份县人大代表组成的调研组,在县林业局负责人的陪同下,对我县林下经济发展进行了调研。调研组先后深入到寨里镇、鸾凤乡、崇仁乡,通过走访、实地察看、听取汇报和座谈等形式,对我县林下经济发展有了初步的了解。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林下经济发展基本情况 我县是南方集体林区重点县,现有林业用地面积284.97万亩,有林地面积240.17万亩,其中:生态公益林面积98.7万亩,竹林面积40.1万亩。森林覆盖率78.15%,森林蓄积量1117.07万立方米,总立竹量9200万株。我县的自然条件和生态资源优势,使林下经济的发展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全县约有100万亩的林地适宜林下经济的发展。2015年预计产值可达3.38亿元。其中:林下种植产值2.6亿元,林下养殖产值0.13亿元、相关林产品采集0.20亿元、森林景观利用(森林旅游)0.45亿元。经营面积39.3万亩,涉及农户数3573户,就业人数达11000人。 (一)领导重视,落实政策。2014年,县委、县政府将发展林下经济列入了乡镇绩效考评管理目标,并制定了具体评分管理办法,要求各乡镇完成一个面积达100亩或产值达100万元以上的示范片建设。认真落实各项优惠政策,通过“以奖代补”等形式,对一些发展潜力大、带动能力强、服务效果好的林下经济合作组织、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给予重点扶持。几年来,已投入资金880余万元,其中,向上级部门争取资金700多万元,用于林下经济发展相关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扶持以9个专业示范合作社为龙头的一批林下经济项目。如投入40万元为铁皮石斛培育项目建设喷灌设施;投入20万元为林下养蜂户建设蜂巢;投100余万元,为林花、林苗、林药等项目建设林下路网、喷灌设施等。 (二)因地制宜,形式多样。一是以林+渔、林+禽、林+蜂为主的林下养殖。2014年养殖面积3.3万亩,产量超万吨,产值超亿元。渔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项目和现代渔业发展示范建设项目分别获得中央财政的支持,新建1500亩标准化水产养殖池塘,建立山塘淡水鱼养殖科技示范户199户,辐射发展养殖户4000户。建立以杉城农民养蜂专业合作社和光泽武夷山玲珑养蜂专业合作社为代表的“林-蜂-蜜”林中养蜂模式。二是以林+药、林+花、林+菌为主的林下种植。发展种植厚朴、白术、七叶一枝花、铁皮石斛、木瓜、草珊瑚、瓜蒌、葛藤、麦冬等多种中药材,成为全省中药材基地。我县累计种植厚朴达5.7万亩,总量居全省各县(市)之首,被授予“中国厚朴之乡”;发展建立了3个南方红豆杉、银杏等名贵树种苗木培育基地,建成紫薇、桂花、紫花玉兰、福建野鸭椿等绿化苗木基地2000亩。培育阔叶林下红菇菌生长环境,发展竹荪等食用菌,年产量达2600吨。三是以红菇、竹笋、油茶、松脂采割的林下产品采集加工。全县现有人工种植油茶面积4.2万亩,年产茶油60吨,价值600多万元;红菇采集基地0.2万亩,年产2.1吨,价值600多万元;竹笋采集基地5万亩,年产鲜笋7500吨,价值9000多万元;引进福建赛绿公司,投入资金3000万元建设油茶基地12000余亩,计划投入5000万元在光泽金岭工业园区建设茶油加工厂,在金岭工业园区购地43.5亩,目前厂房主体已基本建成。四是以生态休闲为主的森林旅游。利用我县独有的自然地貌和森林景观资源,开发神山风景区、乌君山省级风景名胜区以及12个“森林人家”森林旅游示范点等森林旅游项目,2012年经国家林业局批准规划建设“武夷天池国家森林公园”。全县纳入森林旅游开发和保护的林地面积达12万亩。森林旅游进入加快发展阶段,年森林旅游产值达0.45亿元。如“鸿建山庄、亿帆水乡渔村”等,是集食宿、休闲、观光、旅游、科普教育为一体的旅游度假山庄,成为我县十佳旅游线路,列入省级旅游示范基地。 (三)创新方式,集约经营。一是多元化投入。探索以农民、企业、社会为主体的多元化林下经济发展投入机制,推广“公司+基地+合作社”经营模式,鼓励合作社、农户以土地、资金、技

我国经济发展现状的论文

我国经济发展现状的论文 导读 《中国分享经济发展报告2021》对分享经济下的概念是:利用互联网等现代技术整合,分享海量的分散化闲置资源,满足多样化需求的经济活动总和。从对共享经济的定义和概述中可提炼出三点:一是可利用的闲置资源;二是共享平台高效供需对接;三是资源供需双方的积极参与。 共享经济概述 (一)共享经济的成因和内涵 共享经济是一种新兴经济形态。1987年,美国学者马科斯·费尔逊、琼·斯潘思提出分享消费是在满足日常需求的同时愿意与他人建立关系的经济活动。雷切尔·波茨曼、鲁斯·罗杰斯在《我的就是你的:协作消费的崛起》一书中,进一步发展了分享消费的观点,指出客户的需求不再局限于拥有物品的所有权而是使用需求获得满足。罗宾·蔡斯在《共享经济:重构未来商业新模式》一书中,把共享经济的含义归为三部分:产能过剩(闲置资源)、共享平台、人人参与。共享经济鼓励物品的所有权者与目标使用者基于共享平台,提高闲置资源的使用效率,提倡人与人之间以互信的方式交流、生活。

从对共享经济的定义和概述中可提炼出三点:一是可利用的闲置资源;二是共享平台高效供需对接;三是资源供需双方的积极参与。 共享经济包含共享平台、供给方、需求方三个必须主体。 1.共享平台 基于互联网等现代技术,把可利用的闲置资源位置应用大数据基本算法等精准实时对接供给端与需求端,平台本身对共享的物品与服务没有所有权,未对其进行相应的固定成本支出,提供的仅仅是必须的服务与法定的监管,属于轻资产运营,收入来自交易的抽成。 2.供给方 供给方无论是个体或是组织,只要拥有闲置可用的资源,并且愿意为获取一定收益而暂时性转移产品使用权或服务,供给方的本质是在获取额外收益的同时而不自觉地提高了资源的使用效率。 3.需求方 需求方是愿意付出一定的经济报酬而获取物品的使用权或接受服务。在互联网经济下,每个有需求的个体或组织均可成为产品或服务的需求方,无须拥有产品所有权而获取产品和服务需求。 在互联网经济下,共享经济完美地实现了供给与需求的无缝对接,供给因能提供“私人订制”的解决方案而提高了产品与服

关于促进林下经济发展的建议

关于促进林下经济发展的建议 林地资源是发展林下经济的基础,加快发展林下经济,提高林地利用率,不仅可以提升林地生产的综合经济效益,还能促使林地产业由传统单一模式向复合型转变。 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以牺牲环境获取经济发展的传统方式已经不符合现代生态经济发展的新要求。发展林下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的林农复合经营模式,即充分利用了有限的森林空间和土地资源,又提升了林业产业的经济效益,促使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一、发展林下经济的意义 (一)发展林下经济,提高林地综合使用效益。 林下经济投入少、见效快、易操作、潜力大。通过发展林下经济,把单一林业引向复合林业,发展林业产业的立体经营,使农林牧各业实现资源共享、协调发展,从而提高林地综合使用效益。 (二)发展林下经济,促进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发展林下经济,可缩短林业经济周期,增加林业附加值,巩固生态建设成果,不仅可以满足当前建设节约型、循环型经济的需求,同时又能促进林业生态建设和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三)发展林下经济,提高社会就业率。 发展林下经济,通过充分利用林上、林中和林下资源发展种植业、养殖业、采集业及森林旅游业,开辟农民增收渠道,在兴林中富民,在富民中兴林,使农民在家门口就能够实现增收创业。 二、促进林下经济发展的建议

(一)加强各项扶持,带动林下经济发展的积极性。 1、加大对林下经济发展的政策扶持。 政府部门应大力引导发展林下经济,加强对林下经济的调研,因地制宜制定相应鼓励政策,提供林下经济发展的政治保障。此外,政府相关林业机构部门要根据地区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林改政策,加大政策宣传、落实,充分调动农民发展林下经济的积极性。 2、加大对林下经济发展的财政资金扶持。 各地要向财政部门积极争取林下经济财政专项资金,帮助农民解决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问题,提供林下经济发展资金保障。同时,还可以争取税务部门的支持,比照农业生产者销售自产农产品,对林下经济产品免征增值税,充分加大对林下经济的支持力度。 3、努力争取其他金融机构的扶持, 充分发挥财政贴息政策的带动和引导作用,积极开办林权抵押贷款、农民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民联保贷款等业务,解决好农民发展林下经济融资难的问题。 (二)强化各项服务,推动林下经济发展力度。 1、强化宣传服务。 林业主管部门及相关机构牵头,通过出版实用技术知识指导手册、组织专家宣讲林下种植知识等方式,来推动开展林下经济工作。同事,还要建立信息发布平台,完善各种咨询渠道,及时

林下经济成功案例二

大力发展林下后续产业做足退耕农户增收文章——河北省临漳县 临漳县位于河北省最南部,古时称“邺”,曾是“三国故地、六朝古都”,县域总面积744平方公里,总人口65万,是一个传统的平原农业大县。全县有林地面积万亩,其中退耕还林面积11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007年林权改革后,林农对树木的管护意识明显增强,但由于林木生产周期长,林农短期内只是管护而见不到收益,特别是在平原地区,随着粮食价格的上涨,出现了“林木生长周期长农户近期见不到利不愿植树、林木受市场波动较大价格偏低林农不愿管理、林木后续产业不活林农不敢发展”等现象和问题,导致农户植树和管护积极性有所降低。针对上述现象和问题,临漳县着眼于破解退耕农户远期得林与近期得利的矛盾,在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上做文章,积极探索多种林下种养新模式,开辟林下后续产业新渠道,使“国家远期得林、农户近期得利、远近互惠互利”得到有机融合,走出了一条以发展林下经济,带动林业后续产业,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新路子。目前,全县发展以林菌、林药、林畜、林禽等为主的林下经济总面积2万余亩,年实现产值亿元,直接带动农户增收5000万元。 一、制定规划,多措并举,真正让林下产业“活”起来 紧紧围绕“以林为主、多业并举”的发展思路,实现近期得利与远期得林的优势互补。一是规划引领。县委、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林下产业的实施意见》、《关于林业及林下产业的推进意见》等一系列文件,指导林下产业持续健康发展。2009年,又聘请高资质单位,编制完成了《临漳县林业及林下产业五年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了林业产业的发展思路、发展目标和发展重点。总体布局分为四大块,即在县域东部重点发展林药间作,县域中部重点发展林菌间作,县域南部重点发展林禽(畜)养殖,县域西部重点发展林农间作。分别新建四个1万亩以上的林下中药材基地、林下食用菌基地、林下畜禽养殖基地、林下农业种植基地作为突破口,激活林下产业发展。二是政策扶持。重点做到“两延长两优先”,“两延长”,就是结合林权制度改革,延长林地经营权至50—70年不变,真正让林农放心放开经营。“两优先”,就是将林下经济重点村优先列入国家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发展项目,对发展林下经济积极性较高的乡镇、村户优先进行资金扶持。同时,公开扶持标准,对林下食用菌棚室每平方米补助10元,林下种植药材、牧草每亩补助150元,林下舍施养殖每平方米补助

共享经济发展的困境与突破

2017年第3期 随着大数据、物联网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共享经济快速发展,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也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美国的Uber 和Airbnb 等共享平台最近几年在市场上取得巨大成功,Uber 公司其私车共享服务市值已由2014年的182亿美元迅速上涨至2015年3月的400亿美元;Airbnb 是私房共享平台,其发展速度同样迅猛,其在2014年拥有的客房数量比全世界最大的酒店集团客房数还多2倍。我国共享经济也呈蓬勃发展态势,滴滴、自由家、摩拜共享单车等知名共享平台相继出现。据我国国家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分享经济发展报告2016》指出,2015年中国分享经济市场规模约为19560亿元,预计未来五年分享经济年均增长速度在40%左右,到2020年分享经济规模占GDP 比重将达到10%以上。[1]因此,未来将是共享的世界,这也正与我国提出“五大发展”理念中的共享发展不谋而合,发展共享经济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现实诉求。 一、共享经济的研究现状 1978年美国学者Marcus Felson 和Joe L .Spaeth 提出了协同消费概念。Elinor Ostrom 提出公共池塘资源理论:只要制定好相应的制度,人们可以共享能产生利益的公共池塘资源。[2](P65)罗宾· 共享经济发展的困境与突破 ■陈健龚晓莺 “互联网+”时代催生了共享经济的产生与蓬勃发展。共享经济是一种借助互联网共享平台而形成的新型经济组织方式,它革新了经济组织方式,也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组织合作关系。推动共享经济健康发展,应加强行业监管和引导;创新监管理念,坚持底线思维;加大政府对共享经济的扶持力度,在政策和资金上对共享平台的发展提供支持,营造良好的共享经济发展环境;强化共享平台信用体系建设,引入保险公司进行押金、违约金等担保,降低参与共享平台的安全隐患。 [关键词]共享经济;合作剩余;闲置资源利用;共享平台 [中图分类号]F104.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18X (2017)03-0047-08陈健,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 龚晓莺,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200092)47

林下经济典型材料(三篇)

----记官北沟村师建军近年来,我乡“林下经济”获得长足发展,林下综合发展种养业效益十分可观,我乡官北沟村师建军结合自家现有林地资源,依托近来林业方面的优惠政策,大力发展林下育苗、林地多层次套种,目前已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收益。 师建军是我乡官北沟村六组的农户,家有4口人,家有32亩承包的果园。近年来,他依托自家现有果园,大胆创新种植模式,引进优势品种,改良现有树种。至目前,他的32亩果园已经完全变了样,成为多树种,多品种的复合型果园,经济效益也比以前翻了好几番。 师建军根据不同树种对光线、空间的不同需求,逐渐把自家果园建成为上层为杏树、苹果树等乔木树种,下层为松树苗圃、丁香,空闲地全部种植苜蓿的复合型种植模式,不仅提高了空间、光线的利用率,也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果园的整体经济效益。他的果园现在不仅生产各类水果,还生产松树、杨树、柳树等树种的苗木,为我乡林下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记蒲莱村四组白耀兵白耀兵,男,肃州区西峰乡蒲莱村四组农民,今年40岁,全家4口人,2个劳动力,承包果园2.53亩。昔日的他,由于思想观念守旧,一直沿用传统的种植方式,仅靠种植小麦、玉米维持生计,年收入不到3000元。夫妻俩辛辛苦苦一年忙到头,精打细算也只够维持生计,日子过的艰难不说,还让人瞧不起。如今的他,依靠培育苗木,日子越过越红火,成为蒲莱村有名的致富带头人。 2004年春季,为了改变生活的窘迫状况,他开始尝试林木育苗。最初,他尝试着插了1亩新疆杨,由于刚刚接触林木育苗这个行业,缺乏苗木扦插及管理技术,造成苗木成活率低、长势差,致使所育的1亩新疆杨树苗不但美誉哦挣到钱,反而赔进去1000多元,他的首次尝试以失败告终。但是,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凭借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和强烈的致富愿望,他一边向专家虚心请教,一边购买了基本林木育苗的相关书籍,加以认真学习和研究。经过一年的摸索和学习,他终于掌握了科学的扦插育苗和管理技术,2006年春,他便胸有成竹的扩大了育苗面积,当年以新疆杨、垂柳、馒头柳为主,育了2.53亩地的树苗。在他的精心管护下,苗木发芽整齐、成活率高、生长健壮,次年春天,便收入1.2万元。 功夫不负有心人,辛勤的劳动,不仅换来了丰厚的回报,也

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2〕42号)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意见 国办发〔2012〕4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近年来,各地区大力发展以林下种植、林下养殖、相关产品采集加工和森林景观利用等为主要内容的林下经济,取得了积极成效,对于增加农民收入、巩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生态建设成果、加快林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经国务院同意,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以市场为导向,科学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大力推进专业合作组织和市场流通体系建设,着力加强科技服务、政策扶持和监督管理,促进林下经济向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发展,为实现绿色增长,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二)基本原则。坚持生态优先,确保生态环境得到保护;坚持因地制宜,确保林下经济发展符合实际;坚持政策扶持,确保农民得到实惠;坚持机制创新,确保林地综合生产效益得到持续提高。 (三)总体目标。努力建成一批规模大、效益好、带动力强的林下经济示范基地,重点扶持一批龙头企业和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逐步形成“一县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格局,增强农民持续增收能力,林下经济产值和农民林业综合收入实现稳定增长,林下经济产值占林业总产值的比重显著提高。 二、主要任务 (四)科学规划林下经济发展。要结合国家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制定专项规划,分区域确定林下经济发展的重点产业和目标。要把林下经济发展与森林资源培育、天然林保护、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退耕还林、防沙治沙、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等生态建设工程紧密结合,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和市场需求等情况,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尊重农民意愿,突出当地特色,合理确定林下经济发展方向和模式。 (五)推进示范基地建设。积极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大力推广“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运作模式,因地制宜发展品牌产品,加大产品营销和品牌宣传力度,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林下经济示范基地。通过典型示范,推广

共享经济ofo案例

共享经济:ofo案例 互联网的创业项目第一步是满足的用户需求,用户存在有痛点场景。然后这个产品在所在的领域可以有长足成长的空间。且团队靠谱,那么有投资者出现应该不在话下。 但是这个互联网寒冬的时期,唯一令人费解的是,这个出租自行车行业的盈利点在哪里?它的商业模式又是什么?可以这样吸引数千万美金的投资。 所以作者基于十一个方面出发,研究这个项目。 1. 产品解决需求 出租自行车的行业解决用户的痛点很明显,就是解决用户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可是最后一公里会碰到哪些问题? 第一,公交车和地铁离家1公里到3公里之间的,打车有些贵。走路有点远的距离。而这些基本都是黑车所在的核心覆盖区域。其实你会发现,这些需求和滴滴专车的需求方式切合点十分相似。而通过便宜低价的租赁自行车可以解决这部分痛点需求。 第二,上班和下班的地方不远。在1公里到8公里之间。在大城市中,上下班高峰中不愿意与别人挤公交和地铁的人,这样的可以租赁自行车可以上下班。而且花费时间也和坐公交时间差不多。 第三,周末的时候,需要超市买菜,或者需要去下馆子。发现距离又是不近不远的地方。所以可以选择单车骑过去。 所以以上三个场景是最频繁发生的。就是产品需要连接用户与场景的地方。 2. 智能硬件方向

再说智能硬件方向,这个会是近几年的大趋势。很多智能出行的自行车已经在市面上售卖了,而出行行业的智能自行车都会渐渐被升级取代,换来的是更好的体验。 但是其中在速度方面却不是速度升级方向。比如现有的助动车、摩托车等等,所以在自行车硬件发展是更重视健康、方便等维度进行思考。 而车辆的升级和iPhone手机的硬件升级一样,会成为将来一个必要的产品迭代点。如果要成为盈利点的话,就要引入会员这种方式,但这是后话了。 3. 租赁方式 租赁方式是押金299元,每小时1元钱的方式。这种方式,保证了自行车的一部分成本的问题。 这里说成本问题,不单只是车辆本身的问题。比如在运输车辆上产生的费用、制造费用、人工成本费用、人员维护费用、车辆折损费用、车辆维护费用、车辆维修费用等等。这些费用至少会在一辆车上千元的费用。还不包含公司运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类费用。而租赁方式,并不是很多媒体口中的共享经济。而是一种B2C的租赁方式。 4. 面向用户 回到上面的话题,从产品连接用户和需求产生的三个场景中,其中用户比较多的是平民化的用户。这类用户和打车的用户很类似。这是滴滴投资的一个原因。但有很大的区别: 第一,打车的用户多以女性为主。一些是不会开车,一些是懒得走路。 第二,骑车这件事上,是比较费力气。从这点上,女性用户会少很多。会以比较屌丝的用户为主。所以用户切合点上可能也会有不符合情况存在。

共享经济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分析

35金融观察与经济视野 共享经济是在网络时代下诞生的新型经济模式,引发了新一轮商 业革命,提高了各类闲置资源的利用率,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共 享雨伞、共享汽车出现,带动了IT 软硬件、信息终端等产业发展, 缔造出全新的企业运营、消费和生产模式。根浴PwC 的预测显示,到 2025年,全球共享经济规模将会达到3350亿美元,我国的共享经济 规模将会达到世界首位,具有极大的开发价值。 一、共享经济的发展现状 关于共享经济的萌芽,最早可以追溯至2016年,在2016年3月, 《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了“共享经济”字眼,强调提升社会资源利 用率,让更多人参与进来,对于共享经济的发展,国家、政府提供了 人力、物力和政策支持,经历了2017年共享经济的洗牌潮后,2018年, 共享经济继续迅速发展,涉及领域包括金融、交通、医疗、生活服务、 知识技能等产业,根据《中国共享经济发展年度报告(2019)》显示, 2018年共享经济市场交易额为29420亿元,比上年增长41.6%。从发 展现状来看,共享经济已经从开始的房屋住宿、交通出行渗透至了物 流、餐饮、金融、医疗、教育、基础设施等多个细分市场,并朝着能 源、农业、城市建设等传统领域中扩展。共享经济的产业、市场规模 均逐步扩大,根据2010年的数据来看,共享经济企业数量仅有十余家, 市场规模也仅有千万余元,在2015年,这一数据直线上升,市场规 模突破了百亿,各个行业发展规模均得到显著扩大,尤其是交通出行 业,滴滴平台已经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交通出行共享平台。同时,共 享经济的发展也提高了就业率,在共享经济支持下,就业方式变得更 加自主、灵活,每个人只要有资源、有时间,均可以参与,如在闲暇 时间通过滴滴平台成为专车司机,参与众包物流等,都能带来额外收 入。 二、共享经济发展的问题 (一)信用体系有待健全 在社会发展和人们受教育水平的提升下,社会失信问题得到了进 一步改善,但是相较而言,我国社会信用体系还不健全,违背诚信问 题依然存在。在共享经济的发展中,“诚信”是一个关键,只够有完 善的信用保障体系,才能满足共享经济的发展需求。在个人诚信体系 上,发达国家有严格的制度规定,如,在美国,制定了包括品德、能 力、资本、条件、担保品、稳定性在内的5C1S 标准体系,为Airbnb 与Uber 的繁荣发展提供了支持。而我国在这一方面起步晚,社会信 用水平不高,以共享单车为例,少数用户将单车据为己有、恶意破坏、 涂改二维码在,更有甚者,利用二维码实施诈骗行为,严重影响共享 经济的发展。 (二)监管机制急需完善 共享经济是一项新生事物,与之相关的法律还不完善,政府的监 督力度不够,会给消费者造成隐患问题,这一新型经济模式的准入门 槛低,行业细则也不明确,导致事故频发。以共享单车为例,其发展摘要:共享经济是一种新型经济运行模式,以其新颖的商业模式,在其细分市场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功,在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共享经济也暴露出新的问题。本文针对共享经济发展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并探讨具体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共享经济;现状;问题;对策 共享经济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分析 刘亚威 (身份证号:30105199005170912) 初衷是为了解决人们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但是大量用户将单车随意停放,反而影响了正常的城市秩序,加上监管不到位,也出现“儿童骑共享单车死亡”、“骑共享单车发生车祸致重伤”等事故。除此之外,网络监管不当也会造成问题,如APP 中存在的漏洞可能会导致用户财产遭到损失、信息泄露等。三、共享经济发展的对策分析(一)完善现有的社会信用体系在互联网+时代,共享企业掌握着大量用户隐私,包括支付账号、身份证号码、姓名、电话等,企业需要履行自身责任,严格遵照国家规定,做好事前预防工作,保障用户信息安全,更新现有技术,做好数据文件的监控和管理工作,严格规范信息使用权限,严禁侵害用户的权益。同时,完善现有的信用系统,对于失信行为,加大惩处力度,为个体建立信用方案,借鉴美国的措施,将品德、能力、资本、条件、担保品、稳定性等纳入信用体系中,制定奖惩措施,在整个社会中营造出诚信的风气。(二)制定针对性的法律制度针对共享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需要从法律层面进行监管,打破立法思维,为共享企业提供生存空间,根据其发展中的问题和消费者的反馈进行科学指引,完善监管体系,制定法律制度。对于网络信息平台的运营,也要做到全程监管,加强对用户数据、网络安全监管,并做好宣传、教育,提高社会大众的安全防范意识,引导人们安全用网、文明上网,从法律、道德上做到防患于未然。(三)成立共享经济行业协会通过共享经济行业协会,能够为共享企业之间的合作、沟通、交流提供平台支持,并通过大数据、物联网的应用来做好产品管理工作,提高服务和产品质量,针对侵害用户权益等违规行为,严惩不贷。并规范企业的准入机制和退出机制,在退出运营前,要严格按照法律规定预先公示,保证用户的合法权益。在发生纠纷时,由行业协会介入,杜绝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和负面影响,促进共享经济的健康发展。四、结语共享经济是互联网+时代的重要产物,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和变革,带来了大量就业机会,让人们能够享受到更多的服务,提高社会资源利用率。然而,共享经济是一项新生事物,在其发展进程中,也遇到了不和谐的音符,对于共享经济,要用包容心态对待,并从法律、监管、信用保障等多个方面进行制约。参考文献:[1]张一弛. 我国共享经济发展的困境与法律规制[J]. 金融经济,2019年08期[2]郭希雅,马淑娇. 共享汽车的发展逻辑:现在与未来[J]. 改革与开放,2019年06期[3]苏妍羽. 试论经济新常态下共享经济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J]. 商业故事,2018年17期

当前林下经济的几种模式

当前林下经济的几种模式 林下经济是一种循环经济。它是以林地资源为依托,以科技为支撑,充分利用林下自然条件,选择适合林下生长的微生物(菌类)和动植物种类,进行合理种植、养殖,以构建稳定的生态系统,达到林地生物多样性,从而成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为农民增收致富开辟的一条新路子。 当前,林下经济发展迅速,主要模式有以下几种。 (一)林禽模式。在速生林下种植牧草或保留自然生长的杂草,在周边地区围栏,养殖柴鸡、鹅等家禽,树木为家禽遮荫,是家禽的天然“氧吧”,通风降温,便于防疫,十分有利于家禽的生长,而放牧的家禽吃草吃虫不啃树皮,粪便肥林地,与林木形成良性生物循环链。在林地建立禽舍省时省料省遮阳网,投资少;远离村庄没有污染,环境好;禽粪给树施肥营养多;林地生产的禽产品市场好、价格高,属于绿色无公害禽产品。 (二)林畜模式。林地养畜有两种模式:一是放牧,即林间种植牧草可发展奶牛、肉用羊、肉兔等养殖业。速生杨树的叶子、种植的牧草及树下可食用的杂草都可用来饲喂牛、羊、兔等。林地养殖解决了农区养羊、养牛的无运动场的矛盾,有利于家畜的生长、繁育;同时为畜群提供了优越的生活环境,有利于防疫。二是舍饲饲养家畜如林地养殖肉猪,由于林地有树冠遮荫,夏季温度比外界气温平均低2~3℃,比普通封闭畜舍平均低4~8℃,更适宜家畜的生长。 (三)林菜模式。林木与蔬菜间作种植,是一种经济效益较高的模式。林下可种植菠菜、辣椒、甘蓝、洋葱、大蒜等蔬菜,一般亩年收入可达700~1200元左右。 (四)林草模式。该模式特点是在退耕还林的速生林下种植牧草或保留自然生长的杂草,树木的生长对牧草的影响不大,饲草收割后,饲喂畜禽。一般说来,1亩林地能够收获牧草600千克,可得300元左右的经济收入。 (五)林菌模式。在速生林下间作种植食用菌,是解决大面积闲置林下土地的最有效手段。食用菌生性喜荫,林地内通风、凉爽,为食用菌生长提供了适宜的环境条件,可降低生产成本,简化栽培程序,提高产量,为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生产空间,而食用菌采摘后的废料又是树木生长的有机肥料,一举两得。 (六)林药模式。林间空地适合间种金银花、白芍、板蓝根等药材,对这些药材实行半野化栽培,管理起来相对简单。据调查,林下种植中药材每亩年收入可达500~700元。 (七)林油模式。林下种植大豆、花生等油料作物也是一个好路子。油料作物属于浅根作物,不与林木争肥争水,覆盖地表可防止水土流失,可改良土壤,秸秆还田又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八)林粮模式。这种模式适用于1~2年树龄的速生林,此时树木小,遮光少,对农作物的影响小,林下可种棉花、小麦、绿豆、大豆、甘薯等农作物。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 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近年来,我省各地充分利用林地资源、林下空间和森林生态环境优势,大力发展以林下种植、林下养殖、相关产品采集加工和森林景观利用等为主要内容的林下经济,取得了积极成效,对于促进农民增收、加快林业产业转型升级、巩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生态建设成果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进一步加快我省林下经济发展,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2〕42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经省人民政府同意,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充分认识发展林下经济的重要意义 我省林地面积约占全省陆地面积的61%,农村山区人口多。在广大山区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建立以林为主,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下产品采集加工以及森林景观综合利用等相结合的立体林业经营模式,有利于促进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掘农村经济新增长点,拓宽农民就业、创业和增收渠道,带动山区扶贫开发;有利于改变过去单一木材经营格局,延伸林业产业链,加快林业经济结构调整;有利于发挥林下经济见效快的特点,克服林木生产周期长、见效慢的问题,实现林地产出长短结合,以短补长,提高林地综合利用效率,巩固林改成果;也有利于广大农民近期得利、长期得林,保护林业生态,巩固造林绿化成果,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 二、发展林下经济的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以市场为导向,以促进林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为目的,科学合理利用林地资源和林荫空间,科学规划,整合资源,突出特色,创新机制,加强科技服务、政策扶持和监督管理,推动林下经济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培育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有效增加农民收入,为实现绿色增长、建设生态文明、推动农村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更大贡献。 (二)基本原则。 1.生态优先,科学利用。以生态目标为第一位,确保生态环境得到保护。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在保证森林资源安全的前提下,优先开发利用经济林和用材林地林下资源。在维持和提高生态功能的前提下,依法科学合理利用生态公益林发展林下经济。 2.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紧密结合各地自然环境和市场经济条件,合理选择发展模式和发展项目,宜种则种,宜养则养,聚集生产要素,重点培育区域化的特色产业。 3.政策扶持,集约经营。充分利用各项优惠政策措施,加大扶持力度,重点扶持发展

湖南以林下经济助推乡村振兴

湖南以林下经济助推乡村振兴湖南森林资源丰富,地理气候条件优越,发展林下经济有着巨大的潜力和空间。2012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2〕42号)下发后,湖南以此为契机,加大了推动林下经济发展的工作力度,走出了一条生态得保护、林农增效益的现代林业发展新路子,为乡村振兴增添了新的动力。 一、主要成效 湖南林下经济产值从2012年的77亿元增长到2018年的378亿元,增长3.9倍。2018年,全省林下经济产值(378亿元)占林业产业总产值(4657亿元)的比重达8.11%;全省农民人均林业收入2356元,其中林下经济收入约占41%。全省涌现出了一批各具特色的林下经济典型和发展模式,如靖州的茯苓、会同的魔芋、新晃的龙脑樟、新化的黄精、慈利的杜仲、桑植的厚朴、永州的异蛇、桂东的罗汉果等都已形成品牌并在国内乃至国际市场都有较强的影响力和竞争力,靖州被誉为“中国茯苓之乡”,新化县被称为“湘中药谷”。林下经济还改变了林业单一木材经营格局,有效促进了森林资源增长。2012年至2018年,湖南森林覆盖率由57.34%提高到59.82%,增长2.34个百分点;森林蓄积量由4.29亿立方米提高到5.72亿立方米,增长33.33%。 二、主要措施

一是规划引领。根据湖南现有区域经济、自然条件、资源禀赋等特点,湖南省林业局科学编制《湖南省林下经济千亿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5)》,确定林下经济发展的重点为林药、林菌、林禽、林畜、林果、林菌、林特产品、特种养殖、资源昆虫、林下农经作物、特色类茶、特用花卉等林下经济产业。明确到2025年,全省创建国家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80家、省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690家、省级林下经济科研示范基地19家,培育扶持林下经济龙头企业50家以上、国家级林下经济示范社140家、省级林下经济示范社385家,林下经济规模发展到3500万亩,总产值1000亿元以上。 二是政策扶持。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湘政办发〔2013〕11号),长沙、郴州等50多个市、县政府也出台了林下经济政策文件,编制了发展规划,明确了扶持资金。从2013年起,湖南省财政设立了林下经济发展专项资金,并将“特色林下经济产业园”列入了省政府培育扶持的1000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范围,近年来共扶持林下经济示范项目和林下经济特色产业园418个、补助资金8875万元。 三是典型带动。把示范建设作为推动林下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抓手,大力扶持推广“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运作模式,让示范基地成为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展示窗口,为全省林下经济发展探路子、出经验、做表率。截至目前,湖南确定省级林下经济发展重点县20个,共创建

关于共享经济现状及发展的调查报告

关于共享经济现状与发展的调查报 告 报告人:张治鑫 调查方式:网上问卷 调查时间:2017.08.22-2017.08.26 调查对象:大学生群体 整理报告时间:2017.08.27 摘要 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消费能力的提升,共享经济模式应运而生。目前国内外均呈现出鲜活的生命力,尽管仍有人对共享经济的未来发展提出质疑,但总体发展较好,是人类的进步。

关键词:共享经济、互联网+ 1.问题的提出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一种新的消费模式正在兴起。类似于众筹,人们可以在互联网上发布自己的需求,跟其他消费者一同订购旅馆、汽车、飞机、船舶等,以较低的价格成本满足自己的需求。与此同时出租者可以利用闲置的产品赚取额外的费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为共享经济发展提供了便利。一部智能手机,就可以将世界各地的消费者联系起来,实现直接交换、资源共享。无论从国外还是国内看,共享经济都表现出了鲜活的生命力,但是有人却对共享经济的未来充满了质疑,共享经济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吗? 2.共享经济内涵及其争议 共享经济这个术语最早是由美国德克萨斯州立大学社会学教授马科斯·费尔逊(Marcus Felson)和伊利诺伊大学社会学教授琼·斯潘思(Joel.Spaeth)于1978年发表的论文(Community Structureand Collaborative Consumption:ARoutine Activity Approach)中提出。共享经济现象却是在最近几年流

行的。据调查统计,当今时代几乎所有人都听说过共享单车,大概有一半的人听说过共享汽车、共享充电宝、共享雨伞、闲鱼等共享产品,只有26.92%听说过Uber。共享经济主要特点是,包括一个由第三方创建的、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市场平台。经济牵扯到三大主体,即商品或服务的需求方、供给方和共享经济平台。共享经济平台作为连接供需双方的纽带,通过移动LBS应用、动态算法与定价、双方互评体系等一系列机制的建立,使得供给与需求方通过共享经济平台进行交易。在讨论共享经济的内涵与现状时,有必要对共享经济的广义与狭义概念进行一定程度的区分。从狭义来看,共享经济是以获得一定报酬为目的,陌生人之间物品使用权暂时性转移的商业模式。随着共享经济内涵的不断扩展,广义的共享经济模式已经涉及在网络信息平台上对闲置的物品进行租赁、二手转让等经济模式,同时共享经济模式也包括对闲置资产、技能、服务进行共享的协同生活方式。以共享单车为代表的互联网新型租赁经济模式,往往被视为广义共享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3.共性经济的主要领域 共享经济的主要领域包括交通出行、房屋住宿、知识技能、生活服务、医疗服务、共享金融、二手交易等。具体来看,出行

最佳林下经济组合种植

最佳林下经济组合种植 【篇一:最佳林下经济组合种植】 林下经济是一种循环经济。它是以林地资源为依托,以科技为支撑,充分利用林下自然条件,选择适合林下生长的微生物(菌类)和动 植物种类,进行合理种植殖,以构建稳定的生态系统,达到林地生 物多样性,从而成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为农民增收致富开辟的 一条新路子。当前,林下经济发展迅速,主要种植模式有以下几种。(一)林菜模式。林木与蔬菜间作种植,是一种经济效益较高的模式。林下可种植菠菜、辣椒、甘蓝、洋葱、大蒜等蔬菜,一般亩年 收入可达700~1200元左右。(二)林草模式。该模式特点是在退 耕还林的速生林下种植牧草或保留自然生长的杂草,树木的生长对 牧草的影响不大,饲草收割后,饲喂畜禽。一般说来,1亩林地能够 收获牧草600千克,可得300元左右的经济收入。(三)林菌模式。在速生林下间作种植食用菌,是解决大面积闲置林下土地的最有效 手段。食用菌生性喜荫,林地内通风、凉爽,为食用菌生长提供了 适宜的环境条件,可降低生产成本,简化栽培程序,提高产量,为 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生产空间,而食用菌采摘后的废料 又是树木生长的有机肥料,一举两得。(四)林药模式。林间空地 适合间种金银花、白芍、板蓝根等药材,对这些药材实行半野化栽培,管理起来相对简单。据调查,林下种植中药材每亩年收入可达500~700元。(五)林油模式。林下种植大豆、花生等油料作物也 是一个好路子。油料作物属于浅根作物,不与林木争肥争水,覆盖 地表可防止水土流失,可改良土壤,秸秆还田又可增加土壤有机质 含量。 【篇二:最佳林下经济组合种植】 问:林下适合种什么一年生经济作物? 答:张宝海研究员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 北京百万亩大造林,有很多林地,所以林下经济是今后农业发展的 一大课题。发展林下经济可根据具体情况,包括地力、技术、劳动力、市场等进行,比如可以种植药材、粮食、蔬菜或者食用菌等。 林下经济是以林为主,林下种养为辅。因为树体是不断成长的,所以,林下种养也是有变化的。首先要分析林体状况,结合作物生长 的要求,确定林下种养的具体方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