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湖南以林下经济助推乡村振兴

湖南以林下经济助推乡村振兴

湖南以林下经济助推乡村振兴
湖南以林下经济助推乡村振兴

湖南以林下经济助推乡村振兴湖南森林资源丰富,地理气候条件优越,发展林下经济有着巨大的潜力和空间。2012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2〕42号)下发后,湖南以此为契机,加大了推动林下经济发展的工作力度,走出了一条生态得保护、林农增效益的现代林业发展新路子,为乡村振兴增添了新的动力。

一、主要成效

湖南林下经济产值从2012年的77亿元增长到2018年的378亿元,增长3.9倍。2018年,全省林下经济产值(378亿元)占林业产业总产值(4657亿元)的比重达8.11%;全省农民人均林业收入2356元,其中林下经济收入约占41%。全省涌现出了一批各具特色的林下经济典型和发展模式,如靖州的茯苓、会同的魔芋、新晃的龙脑樟、新化的黄精、慈利的杜仲、桑植的厚朴、永州的异蛇、桂东的罗汉果等都已形成品牌并在国内乃至国际市场都有较强的影响力和竞争力,靖州被誉为“中国茯苓之乡”,新化县被称为“湘中药谷”。林下经济还改变了林业单一木材经营格局,有效促进了森林资源增长。2012年至2018年,湖南森林覆盖率由57.34%提高到59.82%,增长2.34个百分点;森林蓄积量由4.29亿立方米提高到5.72亿立方米,增长33.33%。

二、主要措施

一是规划引领。根据湖南现有区域经济、自然条件、资源禀赋等特点,湖南省林业局科学编制《湖南省林下经济千亿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5)》,确定林下经济发展的重点为林药、林菌、林禽、林畜、林果、林菌、林特产品、特种养殖、资源昆虫、林下农经作物、特色类茶、特用花卉等林下经济产业。明确到2025年,全省创建国家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80家、省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690家、省级林下经济科研示范基地19家,培育扶持林下经济龙头企业50家以上、国家级林下经济示范社140家、省级林下经济示范社385家,林下经济规模发展到3500万亩,总产值1000亿元以上。

二是政策扶持。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湘政办发〔2013〕11号),长沙、郴州等50多个市、县政府也出台了林下经济政策文件,编制了发展规划,明确了扶持资金。从2013年起,湖南省财政设立了林下经济发展专项资金,并将“特色林下经济产业园”列入了省政府培育扶持的1000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范围,近年来共扶持林下经济示范项目和林下经济特色产业园418个、补助资金8875万元。

三是典型带动。把示范建设作为推动林下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抓手,大力扶持推广“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运作模式,让示范基地成为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展示窗口,为全省林下经济发展探路子、出经验、做表率。截至目前,湖南确定省级林下经济发展重点县20个,共创建

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56个、省级林下经济产业园43个、省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291个、省级林下经济科研示范基地5个。长沙、永州、邵阳、岳阳、娄底、衡阳等地也开展了市县级示范基地创建活动,共创建市县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360余个。

四是科技支撑。林下经济能否持续发展,科技是关键,湖南把加强林下经济科学研究放在尤为重要的位置。湖南省林业局确定了5个省级林下经济科研示范基地,依托省林科院、省植物园等单位的技术力量成立了全国首家省级林下经济科研机构——湖南林下经济科研示范中心,并被国家林业局确认为“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目前,中心建设及科研示范工作成效显著,已获省科技进步奖等成果5项、发明专利6项、推广成果5项,成功推广林下菌根性食用菌、天麻等繁殖栽培技术1万余亩,开展林下资源的种质资源收集保存、良种选育、生态高效栽培及高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取得科技成果20余项,全省已收集保存林下药用植物300多种,在此基础上的药用植物优良种质繁育、栽培与利用研究示范取得突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