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方黄土高原地区发展林下经济经验与启示_以山西省洪洞县为典型案例

北方黄土高原地区发展林下经济经验与启示_以山西省洪洞县为典型案例

北方黄土高原地区发展林下经济经验与启示_以山西省洪洞县为典型案例
北方黄土高原地区发展林下经济经验与启示_以山西省洪洞县为典型案例

林下经济是近年来林业生产领域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它是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和林荫优势,在保持林分正常生长的基础上,以从事林下种植、养殖和相关产品采集加工等为主要内容的立体复合经营,从而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循环相生、协调发展的生态经济型林业模式。发展林下经济是实现大地增绿、林农增收、林业增效的一条有效途径。“十年树木”是林业生产的基本特征。相对漫长的林业生产周期,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之后制约林农发家致富的主要瓶颈,模式对路的林下经济,为破解这一瓶颈找到了出路。

山西省洪洞县地处中国北方地区、山西省中南部,东倚中镇霍山,西屏吕梁山,全县山地丘陵面积

占到国土总面积的50%以上,是吕梁山黄土丘陵区和太行山土石山区两大地貌类型兼备的农业大县。近年来,该县依托丰富的林地资源优势,积极探索并大力引导群众发展以林下种植和养殖为主的林下经济,在部分先行先试的乡村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效益,逐步实现了林业增资源、林地增效益、群众增收入的目标,对于我国北方黄土高原地区发展林下经济、实现生态林业与民生林业的有机结合具有较好的先导示范作用。

1洪洞县林业资源基本情况

洪洞县位于山西省中南部,临汾盆地北端,汾河纵贯全县南北,二广高速(二连浩特至广州)、108

北方黄土高原地区发展林下经济经验与启示

——以山西省洪洞县为典型案例

刘晶妹1王丽萍2

(1太原师范学院太原030012;2山西省造林局太原030012)

摘要:在对山西省洪洞县林下经济发展现状调研的基础上,总结了当地林下经济的发展背景和主要模式,并通过对林下经济发展的典型地区——万安镇西梁村农户进行问卷调查,对当地发展林下经济所取得的成效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提出了发展林下经济需要重点做好政策支持、典型示范、股份合作和社会化服务等4个方面的工作,对我国北方黄土高原地区发展林下经济具有较强的借鉴和指导作用。关键词:林下经济;发展模式;洪洞县;西梁村中图分类号:F326.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338X (2013)08-0116-04

收稿日期:2013-06-12

作者简介:刘晶妹,太原师范学院城市旅游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

基金项目:2011年山西省软科学研究项目“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土地权益保护研究”(编号:2011041042—01)。

Analysis on Typical Region of Developing under-forest-economy in Northern

Region and Countermeasures

——A Case study of Hongdong County in Shanxi Province

Liu Jingmei 1Wang Liping 2

(1Taiyuan Normal University ,Taiyuan 030012;2Afforestation Bureau of Shanxi Province ,Taiyuan 030012)

Abstract:Based on the survey on the development of under-forest-economy of Hongtong County in Shanxi province,we summarize the development background and main modes of under-forest-economy ,and a question ?naire survey on farmers developing under-forest-economy was conducted in the typical area of Xiliang Village in Wanan Town,through which ,we analyze and discuss the achievements and problems in local development of un ?der-forest-economy.Then we put forward the development of under-forest-economy should focus on four as ?pects of policy support,the typical model,service cooperation and social service work,which has a strong reference and guida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under –forest -economy in the northern region of our country.Key Words:under-forest-economy;developing modes;Hongtong County;Xiliang Village

No.82013林业经济FORESTRY ECONOMICS ·研究报告·

116

国道和309国道等干线公路纵横穿越县境。因明代大槐树下的大规模迁民运动,洪洞县一直以来被人们亲切地称为“槐乡”。全县国土总面积14.9万hm2,下辖16个乡镇、463个行政村,耕地面积6.8万hm2,基本上水旱各半。现有人口74万,其中农业人口62万人,是山西的第一人口大县。洪洞县也是山西的林业大县,林地资源丰富,林业用地面积4.77万hm2,其中有林地面积2.66万hm2,森林覆盖率17.8%。近年来,县里积极组织实施退耕还林、速生丰产林、通道绿化等重点工程,以用材林为主的林地面积又有大幅度增加。现有成规模发展的杨树速生丰产林1万hm2,全县活立木蓄积量达960万m3。随着林地面积的逐年加大,林木成长过程中的林地资源闲置问题日益突出。为此,自2008年开始,县里结合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围绕林下土地资源开发利用,进行了广泛的调研论证,确定了“农林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循环发展”的林下经济发展思路,逐步探索出一条“林下做文章,种养一起上,绿地变金地”的林下经济发展之路。通过几年实践,群众尝到了甜头,发展林下经济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2洪洞县发展林下经济主要模式

为了搞好林下产业,洪洞县委、县政府专门聘请山西农业大学专家进行了规划,编制了《洪洞县10万亩林下产业发展五年规划》,在全县平川区12个乡镇、386个行政村的有林地逐步推进。目前的发展模式主要有林菌、林鸡、林鹅、林兔、林草和林药6种模式。

2.1林菌模式

在郁闭的林分下种植双孢菇、鸡腿菇、平菇、香菇等食用菌,根据洪洞县的气候特点,在一年的春、秋两季可生产两茬。该模式目前的发展面积是400hm2。据调查,按一年两茬计算,每茬每1hm2可生产1万kg蘑菇,两茬就是2万kg,种植食用菌每年平均收入可达5.2万元/hm2。

2.2林鸡模式

林下用塑料薄膜、竹竿、铁丝等搭建鸡舍,用于饲养七彩山鸡、珍珠鸡、麻鸡、鹊山鸡等,该模式目前的发展面积是600hm2。据调查,按每1hm2地养750只鸡计算,每年出售蛋、肉的纯收入平均可达3万元/hm2。

2.3林鹅模式

以林下种植的紫花苜蓿、三叶草、70黑麦草、聚合草等为饲料,养殖鹅鸭,该模式目前的发展面积是150hm2。据调查,按每1hm2地养450只鹅计算,每年出售蛋、肉、绒的纯收入平均可达6万元/hm2。

2.4林兔模式

在片林周围砌墙或拉铁丝网,网内养殖家兔,该模式目前的发展面积是100hm2。按每1hm2养殖750只家兔计算,仅出售活兔一项,每年平均可创收6万元/hm2。

2.5林草模式

在林下种植紫花苜蓿、三叶草、70黑麦草、聚合草等,该模式目前的发展面积是530hm2。直接出售饲草,每年平均可创收5万元/hm2。

2.6林药模式

在未郁闭的林地内种植适宜北方气候、相对较耐阴的中药材,如白芍、板兰根等,该模式目前的发展面积是300hm2。仅出售中药材一项,每年可创收7万元/hm2。

3洪洞县林下经济发展典型调查分析

以洪洞县万安镇西梁村为例,全村有380户、1680人,人均耕地0.13hm2(2亩)。目前,已有106户从事林下种植和养殖业,占全村农户总数的27.89%,其中有78户加入了杨树林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有18户加入了宏金祥杨树林土鸡养殖专业合作社,另外10户从事林下养猪,当地“林下经济”已经走上“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现代经营轨道,林下经济种养规模达到150.67hm2。当地农户从2007年起开始发展林下经济,先后建起林下养殖土鸡、乌鸡、鹅、食用菌栽培等示范基地。西梁村经营杨树速生丰产林轮伐期为10年。在林木栽植后的前5年,林分没有郁闭,实行林粮间作,发展混农林业,种植小麦、豆类等农作物;在林木郁闭后至采伐前的5年,发展林下种植和养殖。目前,该村动态保有杨树丰产林190hm2,其中,60hm2幼林,发展林粮间作;70hm2成林,发展林下养殖;剩余60hm2成林,发展林下食用菌(台蘑)种植。

目前,西梁村已建成围网养殖专业区40个,养殖美国七彩山鸡、珍珠鸡、贵妃鸡、麻鸡、芦花鸡、柴鸡、大白鹅等禽类达到9.6万只。除此之外,该村兴建成了养鸡示范小区、奶牛示范小区和养猪示范小区。规模较大的“宏金祥”杨树林种养经济专业合作社,吸收农户106余户,已经发展成一个集种植、养殖、科研、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科技创新型企业,合作社注册的“历山牌”土鸡蛋俏销临汾、太原、西安等地,并被授予“山西省十大畜牧业科技创新产品”称号。

刘晶妹等:北方黄土高原地区发展林下经济经验与启示

117

在发展台蘑产业过程中,西梁村先后引进优质菌种,建设购置贮藏、烘干等设施设备,产品供不应求,农民林下种植台蘑每年平均收入达到5万元/hm2。2010年,“宏金祥”专业合作社千亩林下台蘑种植基地正式投产,每年可生产以台蘑为主的食用菌1000 t,年创利100余万元,合作社成员户均年分红1万余元。为减少菌菌种投入,2008年村里投资300万元兴建晋南第一家食用菌菌种生产基地,生产的菌种供周边15个乡镇、2000余农户发展林下食用菌种植。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西梁村林下经济作物年创收达到105万元,林下食用菌种植年可创收330万元,林下养殖年可创收240万元,其它养殖年收入100万元,全村“林下经济”年收入达775万元,户均2万元,仅种养业人均年收入达4600元,直接带动350余人就业。

尽管西梁村在发展林下经济取得可喜的成绩,但在林下经济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通过对100多户从事林下经济发展的农户问卷(有效问卷99户)调查表明:西梁村发展林下经济过程存在一些问题。

(1)政府和林业部门的宣传导向促进了林下经济的发展和推广,但林下经济相关的科技服务和指导有待进一步增强。西梁村农户发展林下经济开始于2007年,从农户选择从事林下经济项目信息来源的结构来看,73.74%的农户选择“政府及林业部门单位的宣传推广”,18.18%的农户选择“效益好的榜样”,选择“网络报纸”和“电视”的农户各占3.03%。选择“朋友或亲戚介绍”的农户占2.02%。由此表明,政府及林业部门单位的推广宣传对当地农户选择从事林下经济项目具有绝对的引导作用,同时效益好的榜样对于农户发展林下经济以实现家庭收入的增长具有重要的激励作用。此外,传统媒介如网络媒体以及电视在林下经济的宣传和推广中的作用同样不可忽视。

从农户收到的林下经济相关的科技服务情况来看,有43.43%的农户表示接受到的林下经济的相关科技服务比较少;从农户对林下经济相关的科技服务的满足需要程度来看,90.91%的农户认为所接受的林下经济相关的科技服务只能“部分满足需要”,这表明,当地政府及林业部门所提供的林业科技服务还无法完全满足农户发展林下经济的需求。农户当前最需要的科技服务类型中,以土壤改良、合理施肥及病虫害防治和抚育间伐为主,占农户总数的80.81%,而对于养猪农户来说,当前最需要的科技服务则是在养殖技术方面,约占农户总数的10.1%;个别农户还提出了希望引进新树种的需求。以上调查结果表明,当地政府及林业部门在引导和推动当地农户积极发展林下经济的同时,还应加强和提供相配套的林下经济相关方面的科技服务和指导,以适应农户的需求,进一步推动当地林下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

(2)林下经济发展的资金来源单一,基本以农户自筹为主,资金短缺制约了当地林下经济发展规模的扩大和专业化水平的提升。发展林下经济,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从调研结果来看,所调查的农户中,有77.78%资金来源于“农户自筹”,采用“农户自筹”和“银行贷款”相结合的也占较大比例,为12.12%;采用“政府补贴”和“银行贷款”相结合的比例最低,仅占1.01%。由此表明,农户自筹是当地农户发展林下经济的主要资金来源,尽管政府及银行也在一定程度给予了扶持和支持,但所提供的政府补贴和银行贷款所占比重较小。由于农户自身的资金数量有限,缺乏有效地融资渠道,融资能力较低,从而对农户进一步发展林下经济形成较大的制约。调查中发现,当前有85.86%的农户在发展林下经济中存在的最大困难就是资金短缺。有88.89%的农户最期待的政策中,首选“贷款优惠”。从当地发展林下经济的基础设施建设来看,虽然已经完成了引水渠、公路等基础设施的修建,但林下食用菌的保鲜库、林下经济产品的深加工场等设施项目,由于资金的短缺,目前还尚未建成,从而影响了林下经济发展规模的扩大和专业化水平的提升。

表1西梁村调查农户发展林下经济存在困难排序位次

1

2

3

4

5

发展林下经济存在困难

市场把控难

产品贮藏难(主要是食用菌)

产品销售渠道单一

技术缺乏指导

(3)林下经济产品的销售渠道单一,农户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畅通的销售渠道是农户获得稳定收益和激发农户发展林下经济积极性的重要保证。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当地农户从事林下经济产品的销售渠道主要依靠经销者上门收购、当地集镇零星销售以及两者相结合的方式,分别占农户总数的52.53%和36.36%;选择林业合作社协助销售占8.08%,相关企业直接收购仅占3.03%。目前由于当地的合作社数量较少,农户自身又缺乏有效的组织产品销售的服务和销售途径,只能依靠到当地集市售卖或等待相对熟悉的经销商联系上门收购,销售渠道单一且不稳定,尤其是食用菌产品,由于缺

·研究报告·林业经济2013年第8期118

乏贮藏的保鲜库等设施,当产品销路受阻时,经常会腐烂变质,给农户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此外,由于销售渠道的单一和不稳定,农户无法获得稳定的较高的收益,降低了农户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如2013年4~5月猪肉价格的持续低迷,不仅使得发展林下养猪的农户遭遇较大的经济损失,而且对农户发展林下经济的积极性也是一个不小的打击。

4洪洞县发展林下经济的经验和启示

洪洞县发展林下经济的多种模式,西梁村发展林下经济的显著效益,充分证明,跳出林业看林业,跳出林业抓林业,是合理利用森林资源、拓宽林农增收渠道的有效途径。洪洞县的经验告诉人们,发展林下经济,必须首先抓好4个方面的工作。

4.1发展林下经济,政策支持是基础

在林下经济发展初期,农民群众既缺资金,又缺技术,洪洞县委政府适时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促进了县域林下经济的长足发展。(1)加快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打井、修路、电力配套,一律由水利、交通、电力等部门负责按规划建设,限期交付使用。(2)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县政府定期召开例会,协调金融机构为积极开展农民小额信用贷款、农民联保贷款等业务,由县财政贴息两年。充分发挥财政贴息政策的带动和引导作用,加大对林下经济发展的有效信贷投入。(3)保价收购,保障收益。对于林农种植的食用菌,县上制定保护价,由专业经销商统一收购、统一加工、统一销售,解除了林农的销售顾虑。“十一五“期间,洪洞县为支持林下经济发展,已累计投入1亿多元。全县林下经济规划区已经成为道路硬化畅通、水利设施齐全、电力配套完善的现代林业示范区。在政策扶持方面,除了借鉴洪洞县的上述经验之外,各级政府还可以在以奖代补、涉农项目安排、税收优惠和完善激励机制等工作上积极探索,让林下经济这一弱质产业逐步发展壮大。

4.2发展林下经济,典型示范是关键

长期依靠传统农业解决吃饭穿衣问题的农民群众,对林下经济的认识需要一个过程。要想让更多的群众接受林下经济,发展林下经济,必须发挥典型引路的作用,让周边群众从他们身上看到真切、实在的效益,辐射带动更多的林农投身发展林下经济。万安镇西梁村就是洪洞县早期培养的林下经济试验基地,已经取得了成功经验。在西梁村的带动下,目前,洪洞县已逐步形成了以万安、龙马和辛村3个乡镇为中心,辐射全县12个乡镇、200多个村,发展以林禽、林畜、林菌、林药、林草为主要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年产值超过2亿元,林下经济示范区年人均增收2400元。同时,在致力于培养典型、做好示范的同时,政府也要通过多种媒体,大力宣传不同模式、不同类别林下经济典型的成功经验和显著效益,发挥示范效应和辐射带动作用。

4.3发展林下经济,股份合作是出路

大多数农业产业经济,在其发展初期,都是以农民群众单打独斗为主要组织形式,林下经济也不例外。从洪洞县西梁村的经验看,林下经济要想形成规模,要想得到长足发展,要想致富一方百姓,必须组建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走“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的发展之路。西梁村“宏金祥”杨树林种养经济专业合作社,就是农业专业合作组织的典型代表,也是带动洪洞县林下经济走上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的龙头企业。西梁村现有农户380户,已有100多户加入“宏金祥”专业合作社,该社生产的“洪历山”牌柴鸡蛋,在临汾、太原等地十分畅销,1枚的价格达到3元。加入合作社的林农,只需要按照合作社的要求,做好林下种植或养殖,至于种植什么、养殖什么,全部由合作社根据市场调研和产业布局来确定,产品销售也由合作社统一办理,入社林农不再为产品销路和产品价格发愁,提高了林下经济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4.4发展林下经济,综合服务是保障

在广大农村,信息闭塞、组织化程度低、群众科技素质不均等,仍然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从洪洞县的成功经验看,首先,地方政府要着力强化县有林业局、乡有林业站、村有林业员的扇形服务网络。特别是乡镇林业站,在林下经济发展中,担负着更为繁重的“管理、组织、指导和服务”等职能。既要管好森林资源,又要科学合理利用好森林资源;既要组织好营林生产,又要为林下种植和养殖提供技术服务;既要搞好监督管理,又要充分发挥其政策咨询、信息服务和科技推广等职能。因此,必须做到乡镇林业站机构队伍稳定,岗位培训同步,业务素质精湛。其次,要逐步引导成立地区性林下经济行业协会,发挥农民自组织、自教育、自服务的潜力,使其逐步成为林下经济专业技术下乡入户的主要渠道、林农与市场对接的主要桥梁。

(责任编辑赵铁珍)

刘晶妹等:北方黄土高原地区发展林下经济经验与启示

119

面对市场经济知识点总结

第四单元面对市场经济 第十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配置资源的两种基本手段?计划和市场 2 、市场经济的含义?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宏观调控不起基础性作用 3 、市场如何配置资源? 通过价格、供求和竞争,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4 、市场交易原则?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 5、加强社会信用制度建设的必要性:是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 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具体要求: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 6、如何规范市场秩序?法律和道德(诚信)P80 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法律、道德的规范和引导。每个经济活动者都必须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既依法办事,又能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权益。同时,应该树立诚信观点,遵守市场道德。 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①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这是基本标志②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③国家能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内在要求) 8、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强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①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②市场经济固有的缺陷(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完全由市场调节的后果是资源浪费、经济波动、两极分化③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共同富裕的根本目标要求必须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 9、宏观调控的含义、主要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宏观调控的三大手段?(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行政手段为辅) 10、为什么要把两只手结合起来?(1)市场调节是无形的手,宏观调控是有形的手(2)市场是优化资源配置的有效形式(3)但是市场调节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缺陷(4)所以需要把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结合起来,克服市场的弱点和缺陷,促进经济健康发展 十一课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1、2020年我国的奋斗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小康社会经济建设方面的目标? 2、要树立科学发展观的原因?P98 单纯追求经济增长速度的危害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P98-99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理解)

林下经济整理(1)

林下经济的几种发展模式 随着森林生态功能的无限扩大,其经济效益的空间逐渐被压缩,很多林区一直在探索如何转型,如何在既保护生态的同时还能有不错的收入中摸索出一条道路,确实也有许多成功的经验和模式,比如说我们经常听说的林下经济。 林下经济 是一种典型的现代生态林业模式,它是借助林地的生态环境,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和林荫空间优势,在林冠下开展农、牧、草、药等多种项目的主体复合生产经营,从而使农、林、牧业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循环相生、协调发展。 林下经济发展模式

过去,我们常常见到的模式多是林下种养殖,但近年来,林下经济模式发展蓬勃快速,各种新型产业接连不断,这种崭新的林业生产方式,实现了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有机统一,下面让我们了解几种常见的林下经济业态模式。 林粮模式 也称为林油模式或林农间作,主要包括林粮间作、林菜间作和林油间作。一般在林下套种小麦、玉米、谷子,以及花生、土豆、红薯、魔芋和豆类等小杂粮。

林菜模式 根据林间光照强弱和各种蔬菜的不同需光特性,科学地选择蔬菜的种植种类一般来说,秋末在落叶树开始脱叶时将菜苗栽入林地,这时尚未脱落的树叶和树枝可以给菜苗遮光、降温、保湿,使菜苗容易成活许多地方利用冬春季节林间的光照种植大白菜、辣椒、萝卜、包菜、蒜苗、菠菜、油菜、甘蓝、圆葱等蔬菜。’ 林禽模式 林地郁闭后,林内仍有一定的散射光,空气新鲜,环境清洁,林下空气湿度大,林荫使禽类生长更快、更健康,既减少人工饲养,降低了饲养成本,又符合绿色消费观念。林下养殖的禽肉蛋适口性明显提高;林下养禽解决了以往的“人禽争地”问题。在一般情况下,每亩可投放60~100 只禽类,每年可养3~5 茬,且养殖技术简单。 林畜模式

充分认识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大意义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任务,归根到底,就是要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体制,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立新体制的关键问题,是正确认识计划与市场及其相互关系,这已被改革开放的实践所证明。因此,党的十四大确认社会主义经济是市场经济,就不仅仅是一个概念或提法的变换问题,它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首先,确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认识上的一次新飞跃,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重大发展。长期以来,由于“左”的思想束缚,我们囿于经典作家关于社会主义社会不再存在商品经济的论述,不顾我国生产力发展状况,完全否认社会主义经济是商品经济。党的十二大报告提出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原则,突破了传统的计划经济模式。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制定的《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总结了我国改革实践的新经验,明确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商品经济,进一步突破了把计划经济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1985年,党中央把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的有计划商品经济,逐步完善市场体系作为建立新经济体制的三大任务之一写进了“七五”计划建议。1987年,党的十三大报告中,把有计划商品经济新体制,概括为计划与市场内在的统一的新体制,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本质区别在于所有制基础不同,我们的任务就是要善于运用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的手段,逐步建立“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机制。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立党成立七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再次重申了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问题。回顾这些年来我们对市场经济的认识过程,可以看出,在理论上我们已经确认了我国的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只是把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对立起来,在观念上仍未摆脱市场经济即是资本主义的阴影,对市场经济中适应商品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的一些作法,如实行股份制、开设证券交易所、实施破产法、企业兼并等统统规为资本主义的东西而拒绝使用。其结果,是将我们的商品经济变成了没有市场的一种抽象、残缺不全的商品经济。通过这十几年的实践,在理论上我们终于走出了误区。小平同志在南巡讲话中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这表明了我们对计划与市场关系以及建立社会主义新体制等一系列问题,在认识上的深化和提高。因为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一个高级阶段,它不仅有一般的商品市场,而且有生产要素市场,从而形成广泛的市场体系,它能通过供求、价格、竟争等要素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发挥节约和配置社会资源的功能。显然,只有承认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也就是市场经济,在理论上才是彻底的。它不仅从根本上破除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突破了把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对立起来的观念,而且也把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私有制基础上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区别开来。这比抽象地讲社会主义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更科学、更准确。所以,确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认识上的一次飞跃,是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十三大之后改革开放实践的科学总结。它不仅是对“恐资病”、“恐市病”的理论和思潮的冲击,而且也表明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已走出条块分割、信号扭曲、资源难以合理配置的商品经济初级阶段,开始向更高一级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演化,计划与市场作为现代商品经济的内在要求,得到了有机的统一,开始形成了有机结合的调节机制―市场经济机制。其次,确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我们深化改革提出了明确目标。我们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中,之所以遇到种种困难,其深层次的根源,都在于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矛盾冲突。在实践中,由于现存的经济体制下不适应计划与市场的有机结合,失真的市场信号和市场短期利益的吸引作用,形成了产销严重失衡,计划管不了市场,市场不反映计划。我国大陆沿海带的珠江三角洲、苏锡常地区、山东半岛和闽东南地区、由于率先摆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的束缚,走向市场经济,不断健全和完善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因而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四小龙”。实践证明,要真正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改革的目标首先应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只能是加快走向市场经济的步伐。很显然,经济体制改革按市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1

第二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识记市场和市场经济的含义、几种主要的市场、市场经济的主要特征。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社会市场经济基本特征的认识能力、判断能力、综合分析能力 觉悟目标:,树立合理、优化使用我国有限资源、不浪费资源的意识 教学重点:市场经济的含义;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 教学难点:市场经济的第二个特征——竞争性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第一节我们学习了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即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我国的经济制度揭示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的结合形式。也就是揭示了劳动者是在什么基础上进行物资资料生产的。我们知道,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经济活动是人类社会的最基本的活动,因为物质生产活动是人类整个社会活动得以进行的最基本前提。而考察人类发展的历史过程,有一个事实:在一定时期内,物质资料生产不可能生产出无穷无尽的物质生活资料,不可能完全满足人类的一切需要,这在经济学中有个名词叫“稀缺”。这种现象我们随时可见。在我国和世界上还有相当一部分居民,尚未解决温饱问题,最基本的生存需要还没有得到满足,即没有他们必需的那么多的食品、衣物、住房等。而在温饱社会中,尽管衣食住问题已经基本解决,人们不会挨饿受冻,但在温饱基础上产生的新的需要仍不能完全解决,如人们总希望吃得好一些,希望食品有更高的蛋白质比例,还要求色、香、味俱全。衣着方面则希望更多样、更讲究。而在一些发达的所谓“富裕社会”中,人们则追求生活质量,如便捷、安全、闲暇等。这样就产生了需要的无限性和现有满足需要的物质资料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也就是说,需要和满足需要的能力之间有一定的差距,而这个矛盾是伴随着人类社会发展始终的问题。 同学们有什么建议或者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生) 这个问题有两个方面,我们不可能完全限制人们的需要,但是满足人们需要又受社会经济条件的限制。物质生活资料的稀缺,事实上反映的是经济资源的稀缺。需要的无限性和资源的有限性,就使得人类不断地探索资源如何有效地使用,怎样使用有限的资源,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经济学就是研究资源配置的全过程及决定和影响资源配置的全部因素的科学。我们在这一节,将研究资源和资源的有效配置问题。即采取何种方法能实现资料的有效配置。 1、资源和资源的合理配置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并思考回答: 什么是资源? 什么叫资源的合理配置? 资源配置在现代商品经济条件下,主要依靠哪种方式? (生) (1)资源 自古至今,“物质资料的生产都必须具备基本的生产要素,比如,劳动力、生产资料、技术、信息等等,都称作资源。” 资源中“物”的要素,包括经劳动加工过的物质产品、物质条件(如机器、设备、原材料),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概念问答

一、概念 1.现代市场经济 是指存在政府宏观调控的市场经济,它产生于 20 世纪初,全面成熟于 20世纪中叶。特征 有: 一、政府开始作为市场主体之一参与经济生活;通过财政政策、金融政策等间接干预经 济。二、财产权更 加社会化,现代公司制,凭借高度发达的信用制度,渗透到经济的每个角 、完备的经济法规和社会保障体系,成为经济稳定的重要条件。四、健全的生产要素 市场体系,成为资源和市场运动的载体 2.基本经济制度 是生产的社会化的制度,就其内容来说,是生产关系总和,其核心是所有制:一定的基本 经济制度是一定的社会经济制度的基本规定性,是一定生产关系的总格局,并构成一定的经 济体制,不同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区别不同社会形态的主要标志,一种基本经济制度的形成是 以一定的生产力和生产方式为基础的,从基本形式说,人们不能按自己的主观意志进行任意 选择,但它并不是生产力的消极结果 3.产权 容:产权安排 5.交易费用 广义的是指包括组织、 维持和实施一种制度安排, 各项规则的所有费用, 在交易费给定时, 执行 一种特定的制度功能,总有可以相互替代的制度安排,所以,一种制度安排,可以比另 一种制度安排提供更多的服务。狭义的是指市场的交易费用,指两个或更多的交易体之间, 为达成或实施市场交易,围绕交易合约所产生的成本,交易费用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交易双 方面临的偶然因素所带来的损失,另一类是签订合约以及监督执行合约所花费的成本。具体 而言包括获取评价信息,确立谈判立场,选择谈判对象,协商正式或非正式合约,监督,执 行 7.行业性的行政垄断 现在垄断可以说主要是行业性的行政垄断, 它们借助于对本行业的管理特权和实际控制力 量,掌握 市场资源与销售份额,侵占消费者的利益。 8.社会信用体系 社会信用体系作为现代市场经济的基础, 本质是保证经济良性运行的社会机制, 主要包括 社会信用制度、社会信用服务体系,社会信用活动三部分。它以信用法律法规为依据,以信 用专业机构为主体, 以合法有效的信用信息为基础, 以解决市场参与者的信息不对称为目的, 使守信者受到鼓励,失信者付出代价,保证市场经济的公平和效率。 9.科学发展观 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先要发展,发展不是孤立的、片面的,不计代价的,是可持续的 人的发展,社会的发展。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人的解放和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 标志,把人民放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主体地位,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尊重创造,解决民生问题放在首位 10.循环经济 所谓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 种与 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 资源”的反馈式流程,以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为特征。所有的物质和能源要在这个不断 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 合理和持久的利用,以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 的程度 11.二元经济结构 是指现代工业部门与传统农业部们并存的结构, 这两个部门资源配置的方式与经济运行的 机制是有 区别的,现代工业部门以市场原则作为资源配置的选择条件,农业部们劳动与土地 结合,是由历史的、地缘的、居住的种种条件决定,农业劳动力、生产力低下,农业劳动力 向产业外转移,不仅农业产值可以保持不变,而且劳动生产率还可以提高 12.三农问题 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根本问题,也是全面建设 小康社会过 程中面临的根本问题。农业主要是市场和效益问题,农村主要是增加就业和全面 发展问题,农民主要是增收和民主权利保障问题。 二、简答题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在我国的形成特点? 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创立和发展,是经济实践的产物,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1)马 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于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创立和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有着不可代替的 作用。(2)党和国家的重要文献体现了当时全党和全社会的共识,代表了绝大多数人在特定 历史条件所能接受的观点。 (3)经济学家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研究,是超前的和独特 的。(4)借鉴和吸收了西方经济学的优点。 2、为什么说股份制是化解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灵巧的工具? 答:(1)从宏观实体角度来看,股份制是化解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大小不对称矛盾的利器。 (2)从微观主体角度来看,股份制是解决人的经营才能和人的财产大与小之间矛盾的利器。 意义:股份制的地位进一步提高了,它不仅能够解决或至少是缓解o 落产权主要是 包括 产权主要是指财产权或财产权利, 是以财产所有权为主体的一系列财产权利的总和, 所有权及其衍生的占有权、使用权、经营权、收益权、处置权、让渡权等权利 4.现代产权制度 产权制 度是指既定产权关系下产权的界定、运营、转让、保护等的一系列体制安排和法律规 定。 现代产 权制度是与社会化大生产和现代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产权制度 产权结构 安排 产权保护。 它至少包含以下内 动。是

市场经济概念_市场经济三大特征

首先,市场经济是一种资源配置方式。 所谓资源配置,是指将包括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在内的经济资源按比例地分配在各种产品和劳务的生产上,以满足人们各种不同的需要。资源配置一般要达到两个目标一是通过资源配置而形成的社会供给的比例与社会需求的比例相适应,避免供给与需求的脱节,也就是资源配置的合理性。二是要讲求经济效率,节约资源,作到人尽其材、物尽其用、地尽其力,也就是资源利用的充分性。达到上述两个目标,就说明资源配置是优化的。 其次,市场经济是发达的商品经济。 市场经济,是同商品经济密切联系在一起的经济范畴。市场经济以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为前提,是在产品、劳动力和物质生产要素逐步商品化的基础上形成、发展起来的,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市场经济是发达的商品经济。 市场经济的形成,市场成为社会配置资源的主要手段,必须具备一系列条件。最主要的条件 一是生产要素商品化。要使资源配置市场化,不仅要求一般消费品和生产资料商品化,而且要求各种生产要素如劳动力、资本、科技、信息等商品化,并在这个基础上形成统一完整的市场体系和反映灵敏的市场机制;

二是经济关系市场化。一切经济活动,包括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 都要以市场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听从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指挥; 三是产权关系独立化。市场主体——指那些从事市场经济活动的当事人,主要是企业和居民,必须拥有自己的产权,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法人实体,有资格参与市场经济活动; 四是生产经营自主化。生产经营者在国家法律、政策允许的范围内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自由选择投资地点、行业部门,确保经营范围和经营目标; 五是经济行为规范化。市场主体追求经济利益,必须讲职业道德,遵守国家法律,履行契约合同,遵守市场规则和市场管理制度,自觉维护社会经济秩序。 商品经济长期而又充分的发展,为市场经济的形成准备了上述条件。商品经济产生在前,市场经济产生在后,发达的商品经济才能称为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的共同特征是 第一、市场经济是一种自主经济。商品生产者必须是独立的市场主体。 第二、市场经济是平等的经济。它只承认等价交换,不承认任何超市场的特

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基本认识

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基本认识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把发展市场经济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改革的目标,通过改革,国民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巨大成就。社会主义制度利用市场经济这种经济手段,如虎添翼,更充分地发挥了它本身具有的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潜力,使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也在实践中得到更确定的证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的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从市场经济理论的基本原理着手,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含义及其特征、建立和发展的过程和重大意义三个方面来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进行认识。 关键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经济理论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含义及其特征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含义 关于究竟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般是这样表述的:它是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相结合,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一种经济体制。并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邓小平理论体系中极具创新意义的组成部分,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重大发展。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相结合,不是社会公平与效率的结合,它是社会主义制度利用市场经济来发展自己,发展自己的生产力的问题。社会主义制度相对于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的确会使社会更加公平,但公有制的优势首先表现在它能够创造较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证实了这一点。同样,在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这两种不同的经济制度下,市场机制作用的性质和力度也不一样。我们国家之所以在利用了市场经济以后,比老牌的市场经济国家更加发挥了市场的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作用,是因为我们使它服从于我们基本制度的要求,基本制度也赋予了它新的能力,削弱或消除了它的消极方面。这正是我们虽然与资本主义都同样在利用市场经济,但我们从整体上取得了比资本主义国家更大的效率的原因。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市场经济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随着封建社会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建立,市场经济逐步取代自然经济而占据统治地位,从而推动生产力的长足发展。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市场经济发展到很高的阶段。像其他任何事物一样,市场经济既具有共性,在不同时期、不同发展阶段和不同国家,又具有各自的特殊性。就现代市场经济而言,其共性主要在于: (1)经济联系与资源资源配置通过市场一切社会经济活动都直接或间接地处于市场关系之中,社会上各种生产要素的流动,,从而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均由市场机制起基础性作用。 (2)市场经济主体的独立性社会上的生产经营单位企业必须是平等的市场经济主体,他们都应具有自身独立的经济利益,以获取企业自身经济利益大化为生产经营的直接目地,具有自主进行商品生产经营所应有的全部权利。 (3)完善的市场体系各种市场机制要能够充分的发挥作用,必须具备比较完善的市场体系 (4)价格形成及变化的市场性市场中各种商品的价格由市场经济规律和市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教学设计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教学设计Teaching design of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教学设计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政治教育是指有目的地形成人们一定的政治观点、信念和政治信仰 的教育,学校德育的组成部分。其性质由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所决定,受教育方针、目 的制约,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方向性。本教案根据政治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 初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 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李 云飞 一、教学目标及方法课题:。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并理解,并且具备理论联系实际,进行综合分析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增强学 生对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认识。 教学方法:情境问题训练法、案例教学法。 教具:多媒体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社会主义国家能够对市场经济的运行实 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二、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复习提问)什么是市场经济?市场经济的一般 特征是什么? [教师小结]市场经济是社会化的商品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 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市场经济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有效形式。

市场经济具有平等性、开放性、法制性、竞争性的一般特征。 (分析说明)既然市场经济是资源配置的一种形式,一种手段, 那就不存在姓“资”姓“社”的问题,可以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 存在。 (一)市场经济可以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存在,资本主义可以利用,社会主义也可以利用。 邓小平的论断: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 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教师小结]无论是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还是社会主义条件 下的市场经济,它们都有共同点,都是市场经济,都具有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和开放性,都把市场机制和国家宏观调控紧密结 合在一起。 请看两则材料: [材料一]广东省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最早的地区之一。1991年—1996年,其国内生产总值每年平均增长17.89%,高出全国5.85 个百分点。到20xx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万元大关,达到 10415.19元,到20xx年七成以上居民拥有自己住房的 产权,每百户城镇居民拥有家用汽车2.33辆。 [材料二]“一条街道一盏灯,一只喇叭全城听”。1975年8月, 绥芬河建市之初,全市总人口1.6万,只有啤酒轻纺、建材等十 余种工业产品,职工年人均收入553元。城市居民人均储蓄25年,

林下经济

一、简介 林下经济,主要是指以林地资源和森林生态环境为依托,发展起来的林下种植业、养殖业、采集业和森林旅游业,既包括林下产业,也包括林中产业,还包括林上产业。林下经济是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集体林地承包到户,农民充分利用林地,实现不砍树也能致富,林下经济(5张)科学经营林地,而在农业生产领域涌现的新生事物。它是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和林阴优势从事林下种植、养殖等立体复合生产经营,从而使农林牧各业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循环相生、协调发展的生态农业模式。发展林下经济是巩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果、促进绿色增长的迫切需要,是提高林地产出、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目前已经取得明显成效。要认真总结经验,科学谋划,加强引导,积极扶持,进一步加快发展步伐,确保农民不砍树也能致富,实现生态受保护、农民得实惠的改革目标。 二、意义 (一)发展林下经济是保护森林资源、实现绿色增长的迫切需要。(二)发展林下经济是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实现不砍树也能致富的成功实践。(三)发展林下经济是满足社会需求、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四)发展林下经济是全面深化林改、巩固林改成果的重要抓手。 三、特点 林下经济投入少、见效快、易操作、潜力大。发展林下经济,对缩短林业经济周期,增加林业附加值,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开辟农民增收渠道,发展循环经济,巩固生态建设成果,都具有重要意义。可以这么说,发展林下经济让大地增绿、农民增收、企业增效、财政增源。十年树木是林业生产的基本特征。相对漫长的林木生产周期,对林业发展以及对林改后农民发家致富是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只有让林地早点下“金蛋”,才能更好地促进林业生态建设及产业发展,才能更好地以良好的经济效益巩固林改成果,在兴林中富民,在富民中兴林。 四、具体操作 发展林下经济是个系统工程,林草、林药、林牧、林禽……形式多样、内容复杂,最重要的是科学选择具体操作的突破口。 首先是加强部门沟通与合作,注重规划引导。没有合作,单凭林业一家之力,要说发展好林下经济,只能是纸上谈兵;没有规划,要想发展好林下经济,也只能是瞎子摸象。因此,必须将发展林下经济与林业产业化建设、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循环经济、扶贫开发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内容融合在一起。 其次是创新发展模式,提高经济效益。 一是大力发展林下种植。充分利用丰富的林下资源发展种植业,因地制宜开发林果、林草、林花、林菜、林菌、林药等模式。比如说林花模式。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大家不仅仅满足于吃,还在追求高品质的生活,对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花卉、园艺、苗木就派上用场了,而且卖价好。台湾花卉产业做得很大,我们已经从政府部门的层面加强了与台湾花卉产业的对接。在林下种植耐阴性的花卉和观赏植物,发展前景是很广阔的。 二是大力发展林下养殖。充分利用林下空间发展立体养殖,大力发展林禽、林畜、林蜂等模式。 三是大力发展森林旅游。充分发挥山清水秀、空气清新、生态良好的优势,合理利用森林景观、自然环境和林下产品资源,发展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康复疗养等产业,大力发展森林旅游。 四是大力发展林下产品经营加工,拉长林下经济产业链,发挥集群作用,提高经济效益。第三是拓宽融资渠道,加大资金投入。规范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建立林权交易中心和

高考政治知识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高考政治知识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特征: ①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 ②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 ③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二、宏观调控 ⑴必要性:(原因) ①市场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有效形式。但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也不是完美无缺的,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加强宏观调控可以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 ②加强国家宏观调控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目标要求国家必须发挥宏观调控职能。

三、宏观调控的含义,主要目标及手段 ①含义:指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调节和控制。 ②主要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③手段: A经济手段 含义:指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通过经济利益的调整来影响和调节经济活动的措施。表现:经济手段的内容十分广泛,如最常用的调控政策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意义:有利于实现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B法律手段 含义:是指国家通过制定和运用经济法规来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 作用:通过立法,调整社会经济关系,规范生产经营者的活动和市场秩序,保证经济正常运行;通过经济司法活动,保障经济政策的执行、经济合同的履行,打击各种经济违法犯罪行为。 C行政手段:是通过行政机构,采取带强制性的行政命令、指示、规定等措施,来调节和管理经济的手段。 ⑶国家宏观调控应该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充分发挥宏观调控手段的总体功能。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教学设计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教学设计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识记:社会主义条下发展市场经济的必要性; 理解:从所有制、分配方式和国家宏观调控三个方面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运用:能结合我国经济建设的伟大成就和存在问题,说明我国市场经济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共同富裕的根本目标及更好的加强社会主义国家的宏观调控,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2.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讨论分析新材料,提高同学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分析综合能力; 通过关注社会现实问题培养学生运用经济原理或观点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透过事物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的学习,更加热情的关注我们国家的建设,更加坚定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路的信念,更加热爱我们的社会主义国家。 【教学重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坚持效率优先,更加注重公平 【教学方法】 通过多媒体,主要采取设疑、阅读、讨论、引导、事例说理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投影) 爱关注社会和探讨问题的小明一日听到社会上有人说我们现在是“羞羞答答的资本主义”。于是回去问奶奶,奶奶叹息着说:唉,可不是,这社会变资本主义喽!旁边爸爸却说:您呀,尽不懂瞎说,这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可是两回事。奶奶却说:革时,就因为把自家的母鸡卖给了邻居,爷爷就被打成了走资派。现在是市场经济、又引进外资、学习外国,这还不是走资本主义道路吗?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只是名字罢了。 试就材料所讨论问题,谈谈你的看法? [学生讨论](略) [教师引导]同学们实际上已经讨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并进行了有益的思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到底该怎样走?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确定什么样的目标? 经过改革开放以的不断探索,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在党的十四大正式提出把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林下经济成功案例

临漳县位于河北省最南部,古时称“邺”,曾是“三国故地、六朝古都”,县域总面积744平方公里,总人口65万,是一个传统的平原农业大县。全县有林地面积万亩,其中退耕还林面积11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007年林权改革后,林农对树木的管护意识明显增强,但由于林木生产周期长,林农短期内只是管护而见不到收益,特别是在平原地区,随着粮食价格的上涨,出现了“林木生长周期长农户近期见不到利不愿植树、林木受市场波动较大价格偏低林农不愿管理、林木后续产业不活林农不敢发展”等现象和问题,导致农户植树和管护积极性有所降低。针对上述现象和问题,临漳县着眼于破解退耕农户远期得林与近期得利的矛盾,在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上做文章,积极探索多种林下种养新模式,开辟林下后续产业新渠道,使“国家远期得林、农户近期得利、远近互惠互利”得到有机融合,走出了一条以发展林下经济,带动林业后续产业,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新路子。目前,全县发展以林菌、林药、林畜、林禽等为主的林下经济总面积2万余亩,年实现产值亿元,直接带动农户增收5000万元。 一、制定规划,多措并举,真正让林下产业“活”起来 紧紧围绕“以林为主、多业并举”的发展思路,实现近期得利与远期得林的优势互补。一是规划引领。县委、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林下产业的实施意见》、《关于林业及林下产业的推进意见》等一系列文件,指导林下产业持续健康发展。2009年,又聘请高资质单位,编制完成了《临漳县林业及林下产业五年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了林业产业的发展思路、发展目标和发展重点。总体布局分为四大块,即在县域东部重点发展林药间作,县域中部重点发展林菌间作,县域南部重点发展林禽(畜)养殖,县域西部重点发展林农间作。分别新建四个1万亩以上的林下中药材基地、林下食用菌基地、林下畜禽养殖基地、林下农业种植基地作为突破口,激活林下产业发展。二是政策扶持。重点做到“两延长两优先”,“两延长”,就是结合林权制度改革,延长林地经营权至50—70年不变,真正让林农放心放开经营。“两优先”,就是将林下经济重点村优先列入国家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发展项目,对发展林下经济积极性较高的乡镇、村户优先进行资

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

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 一、教学目标: 通过对本课的教学,使学生知道资源和资源配置的基本概念,认识和了解市场经济的基本常识,掌握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培养学生在现代经济生活中树立平等、竞争、和法制的观念。 具体要求: 1、知识要求:资源和资源的概念;市场经济的含义;市场经济同商品经济的关系。 2、能力要求:培养学生分析事物的能力,理解并掌握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 3、思想觉悟要求:使学生知道在现代市场经济生活中树立平等、竞争、法制等观念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 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 三、教学方法: 阅读法、讲授法、提问法、讨论法 四、课时安排: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通过第一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其中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在第一节中,我们着重分析了我国的经济制度,即生产关系问题。第二节我们将进一步学习我国的经济体制,即有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些基础知识。 第二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一、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板书) (由学生阅读课文三分钟) 1、资源和资源配置(板书) (1)资源的含义(板书) 物质资料的生产必须具备的基本的生产要素统称作资源。 (2)资源的配置(板书) 对资源的使用做出一定的安排,这个过程叫做资源配置。 过渡:在现代商品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主要是依靠市场的调节作用来实现的。 (3)资源的优化配置(板书) 使有限的资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的这个使用过程。 2、市场和市场经济(板书) (1)市场(板书) 提问:请同学们举例说明生活中有哪些市场? 学生答:有商品买卖的地方 教师具体分析: ①含义(板书) A、狭义上:指商品交换的场所(有形市场) B、广义上:指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

当前林下经济的几种模式

当前林下经济的几种模式 林下经济是一种循环经济。它是以林地资源为依托,以科技为支撑,充分利用林下自然条件,选择适合林下生长的微生物(菌类)和动植物种类,进行合理种植、养殖,以构建稳定的生态系统,达到林地生物多样性,从而成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为农民增收致富开辟的一条新路子。 当前,林下经济发展迅速,主要模式有以下几种。 (一)林禽模式。在速生林下种植牧草或保留自然生长的杂草,在周边地区围栏,养殖柴鸡、鹅等家禽,树木为家禽遮荫,是家禽的天然“氧吧”,通风降温,便于防疫,十分有利于家禽的生长,而放牧的家禽吃草吃虫不啃树皮,粪便肥林地,与林木形成良性生物循环链。在林地建立禽舍省时省料省遮阳网,投资少;远离村庄没有污染,环境好;禽粪给树施肥营养多;林地生产的禽产品市场好、价格高,属于绿色无公害禽产品。 (二)林畜模式。林地养畜有两种模式:一是放牧,即林间种植牧草可发展奶牛、肉用羊、肉兔等养殖业。速生杨树的叶子、种植的牧草及树下可食用的杂草都可用来饲喂牛、羊、兔等。林地养殖解决了农区养羊、养牛的无运动场的矛盾,有利于家畜的生长、繁育;同时为畜群提供了优越的生活环境,有利于防疫。二是舍饲饲养家畜如林地养殖肉猪,由于林地有树冠遮荫,夏季温度比外界气温平均低2~3℃,比普通封闭畜舍平均低4~8℃,更适宜家畜的生长。 (三)林菜模式。林木与蔬菜间作种植,是一种经济效益较高的模式。林下可种植菠菜、辣椒、甘蓝、洋葱、大蒜等蔬菜,一般亩年收入可达700~1200元左右。 (四)林草模式。该模式特点是在退耕还林的速生林下种植牧草或保留自然生长的杂草,树木的生长对牧草的影响不大,饲草收割后,饲喂畜禽。一般说来,1亩林地能够收获牧草600千克,可得300元左右的经济收入。 (五)林菌模式。在速生林下间作种植食用菌,是解决大面积闲置林下土地的最有效手段。食用菌生性喜荫,林地内通风、凉爽,为食用菌生长提供了适宜的环境条件,可降低生产成本,简化栽培程序,提高产量,为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生产空间,而食用菌采摘后的废料又是树木生长的有机肥料,一举两得。 (六)林药模式。林间空地适合间种金银花、白芍、板蓝根等药材,对这些药材实行半野化栽培,管理起来相对简单。据调查,林下种植中药材每亩年收入可达500~700元。 (七)林油模式。林下种植大豆、花生等油料作物也是一个好路子。油料作物属于浅根作物,不与林木争肥争水,覆盖地表可防止水土流失,可改良土壤,秸秆还田又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八)林粮模式。这种模式适用于1~2年树龄的速生林,此时树木小,遮光少,对农作物的影响小,林下可种棉花、小麦、绿豆、大豆、甘薯等农作物。

11-市场经济的基本含义与特征

市场经济的基本含义与特征 一、市场经济的基本含义 狭义的市场是指商品交换的场所;广义的市场则是所有的供求关系的总和,既包括有形的市场,也包括无形的市场。 市场就是商品交换的场所、渠道和纽带。 市场是商品经济的必然产物,市场中各种要素包括价格、供求、竞争、风险之间的有机联系形成市场机制。市场机制实际上是价值规律的作用机制。其中,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的核心。 当市场促成了广泛的社会分工与经济联系,并在社会经济中起着调节供求与交换的作用时,市场经济就得以形成。 市场经济的基本含义:所谓市场经济,就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调节作用的一种经济组织形式和经济运行方式。它与一个社会的经济制度的性质无关。 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市场经济也是商品经济,但商品经济不等于市场经济,商品经济是市场经济存在的前提和基础,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充分发展的结果,最初产生于资本主义。 市场经济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发展变化的,最初的市场经济是自由市场经济(或纯粹的市场经济),在这种市场经济中,资源配置完全正确由“看不见的手”来调节,政府只是充当“守夜人”的角色,随着社会化生产的发展,自由市场经济弊端的日益呈现,混合市场经济即政府干预下的市场经济取代了自由市场经济,现代市场经济就是政府干预下的市场经济。 二、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一)独立的企业制度 独立的市场主体是市场经济的基石,而企业是最主要的市场主体。 企业必须有独立的产权,能够自主地参与市场经济活动,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预算约束硬化。 独立的企业制度主要包括三层含义: 一是企业拥有明确和独立的产权并受到法律的有效保护; 二是企业有充分的决策权,能够根据市场信息的变化自主决策; 三是企业对自己的决策和行为负民事责任。 (二)完善的市场体系 完善的市场体系要求在市场中必须有足够多的买者和卖者以及他们之间的充分竞争,以避免产生买方或卖方的垄断现象,否则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的充分发挥就会受到限制。 (三)开放的市场空间 市场经济是以社会化大生产为基础的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 市场经济在本质上是开放的、无国界的,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流动的国际化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和基本特征。 (四)健全的法制基础 在市场经济的运行过程中,如市场的准入,市场的交易,市场的竞争都必须由法律来规范,保证和约束,政府管理部门也要按照相应的法律、法规体系来协调与管理市场上的各种经营活动。没有好的法制环境,市场主体的独立性,市场竞争的有效性、政府行为的规范性和市场秩序的有序性都将缺乏根本的保证。因此,从根本上讲,健全的法制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关于林下经济含义及统计指标的解释和说明

关于林下经济含义及统计指标的解释和说明 一、林下经济的基本含义 (一)林下经济:是指以林地资源和森林生态环境为依托,以科技为支撑,充分利用林下自然条件,选择适合林下生长的微生物和动植物种类,合理开展种植、养殖、采集、森林旅游和林产品加工。 (二)林果产业:是指利用退耕还林地、农户承包经营的林地、联户承包经营的林地、股份合作经营的林地、大户承包经营的林地、集体统一经营的林地、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经营的林地等(不包括耕地和国有林地)发展的各类经济林果。 (三)林下种植:是指在不改变上述林地用途,确保生态功能安全的前提下,利用林间空地和林荫环境,种植培植的各类蔬菜、山野菜、中药材、饲草、花卉、食用菌和其它经济作物。 (四)林下养殖:是指利用上述林地空间和林荫环境,放养或围栏养殖的鸡、鸭、鹅等家禽;利用林区蜜源,放养的蜜蜂;利用林地种草,舍饲圈养的猪、牛、羊;依法驯养繁殖的特种动物。 (五)野生林产品采集:是指农户在林地自行采集的各类野生菜、野生果、野生药材和野生菌等。 (六)森林旅游:是指利用上述部分林地山清水秀、空气清新、生态良好的优势,通过开发森林和自然景观,发展的森林

生态旅游,以供人们观光、度假、考察、保健、探险等为主要目的的野外旅行及游憩活动。 (七)森林人家和农家乐:是指依托上述林地的森林景观和生态环境,兴办森林人家和农家乐,向游客提供餐饮、住宿、商品零售等服务活动。 (八)林产品加工:是指对各类(包括野生和人工种植养殖)林产品资源进行的加工(包括屠宰、编织等)、贮藏、保鲜、运输和销售,延长产业链条、增加附加值的经济活动。 二、编制林下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需要注意把握的几个问题 (一)各(市)州、县(市、区)编制林下经济“十二五”发展规划,首先要夯实发展基础,就是通过深入调研和仔细查阅有关资料,弄清发展现状,即2011年本行政区域林下经济发展参与农户、面积、总产值、农民人均纯收入等情况,以及林果产业、林下种植、林下养殖、野生林产品采集、森林旅游、森林人家和农家乐、林产品加工业发展现状,用数据说明。包括各类产业分别参与农户、面积、总产值、农民人均收入情况。 (二)提出的发展目标,必须切实可行,既要体现实事求是的原则,又是积极努力争取实现的奋斗目标。 (三)发展目标分为总体目标和年度目标。 1.总体目标。即在2011年的基础上,经过4年努力,2015年当年要达到的目标,包括参与林下经济发展的农户、人口、面

政治经济学 第13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习题及答案)

第13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一、综合选择 1.对商品经济的正确表述是: A.商品经济是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和社会分工不发达的产物 B.商品经济是以社会分工为基础,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 C.商品经济是指令性计划经济 D.商品经济是自给自足的经济 2.有关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叙述错误的是: A.市场经济是货币经济 B.市场经济是自主经济 C.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 D.市场经济是政府经济 3.有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特点,错误的回答是: A.市场经济运行的动力是经济动力 B.市场经济运行法律化 C.市场经济运行是价值形态的运行 D.市场经济运行由政府支配 4.市场经济的功能强点有: A.微观经济均衡功能 B.市场经济交换功能 C.宏观经济法制功能 D.市场信号配置功能 5.关于市场调节所具有的信号传递功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有利于促进政府的节约 B.有利于促进企业之间的横向协调 C.有利于促进政府和企业的市场交换 D.有利于企业开展公关 6.处理资源短期配置,可以有以下选择: A.分散决策或集中决策 B.可能决策或不可能决策 C.外部决策或内部决策 D.干部决策或群众决策 7.市场经济的功能弱点,正确的是: A.市场产业功能有限 B.市场调节功能有限 C.市场调节目标不明 D.市场调节速度太快 8.有关市场经济和商品经济的说法,正确的是: A.商品经济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主要手段 B.社会化大生产出现在先,商品经济出现在后 C.商品经济出现在先,市场经济出现在后 D.市场经济出现在先,商品经济出现在后 9.有关市场经济的实质,错误的是: A.以市场为中心环节构架经济流程 B.政府不需要管理市场 C.以市场价格信号调节社会生产 D.通过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进行社会资源合理和高效率的配置 10.有关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错误的是: A.计划经济必须排斥市场及市场机制 B.计划经济并不排斥市场及市场机制 C.市场经济也不排斥计划 D.计划方法、计划指导已经作为宏观调控手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