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外基层政府应急管理程序和思路

国外基层政府应急管理程序和思路

国外基层政府应急管理程序和思路
国外基层政府应急管理程序和思路

2国外基层政府应急管理程序和思路

预案体系。应急预案不仅包括交通、通讯、消防、民众管理、医疗服务、搜索和救援、环境保护等内容,还包括重建和恢复计划、心理医治等内容。预案随科技进步适时修订,并注意针对新的突发公共事件及时制定新标准,以适应应急管理的最新发展。美国联邦紧急事务管理署除了制定全国防灾计划外,还制定了社区版的“可持续减灾计划”。美国紧急救援中心通过对已发突发公共事件的总结,不断修改应急预案,使之更详细、实用,更接近实际,更具可操作性。

预警系统。日本在全国建立覆盖全面的基层无线网系统,包括户外扩音器、家庭接受器、车载无线电话移动系统,并与基层政府办公区、学校、医院、福利设施、消防等机构的防灾网络系统并网。当发生地震等灾害时,居民的第一反应便是打开电视或收音机了解灾情。与此相对,印尼政府没有建立早期预警系统,同时缺乏对居民的灾害教育培训,导致了印尼在印度洋海啸中损失惨重。

应急规划、应急救援。国外许多城市在发展战略和总体规划中均把安全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同时,有基层居民参与的安全街区规划设计也成为一种新生事物。东京在2000年城市发展战略中就提出建设“防灾生活圈”,实现“不用逃跑的街区,安全安心的街区”的建设目标。在高龄化社会中,对灾害弱势群体的关怀和救助成为当今发达国家基层应急管理的关注点之一。美国的国家服务公司成员包括美国和平队、美国志愿者协会、民间社会团体和退伍军人协会,服务公司负责组织工作小组到最需要志愿者的地方帮助年老、有身体伤残和精神伤残、低收人的人员。

应急物资的储备。为了减轻突发事件应对中政府的负担,有效地分散政府应急管理的风险,一些国家的地方政府采取了与民间部门和团体事先在灾前签订合作协议的方式,以确保能迅速调配和整合应急物资和避难空间。除了与政府的合作外,灾前协议型伙伴合作机制还包括民间企业与居民之间的安全合作。

法制保障。针对防灾减灾和应急管理的需要,发达国家构建了比较完善的法律体系,明确了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企业、社团和公民个人的权力、职责和义务,强化了“自救、互救、公救”相结合的合作关系。以此使应急管理工作法制化和标准化,保障基层工作依法、有序地开展。同时强调政府应急管理的责任有限性,明确基层居民自救互助的职责。

快速响应和社会动员。重视发生灾害时的第一时间启动(先期处置)和紧急动员机制是政府应急响应能力的重要表现。在社会动员方面,各国重视完善各类基层防灾应急组织的建设,鼓励志愿者活动,发挥政府与居民之间的桥梁作用。

3.1公共危机管理

预警防范管理是衡量现代政府社会管理有效性和信任度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公共危机管理制度的第一步,也是公共危机管理的关键内容。20世纪80年代,以英国、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普遍兴起了以市场为导向和公众满意为主要特征的新公共管理运动。美国行政学家奥斯本和盖布勒提出了“有预见性的政府——预防而不是治疗”的治理范式。政府管理的目标是“使用少量钱预防,而不是花大量钱治疗”。据第三届国际预警大会的资料显示:预警机制的收益大约是投入的2~4倍,是一种低成本高收益的政府管理工具。在这一背景下,不少国家在建立政府绩效评估体系中,将预警防范管理与政府管理能力、社会公众满意度直接挂钩,促进政府由事后管理向事前和事中管理转变。

罗伯特·希斯的“4R”模型(流程模型),将危机管理划分为缩减、预备、反应、恢复四个阶段,整个流程就是危机的预警防范工作,通过监视特定的环境,从而对每个细节的不良变化都会有所反应,并发出信号给其他系统或者负责人。此外,米特罗夫和皮尔森的“五

阶段”危机管理模式、奥古斯丁的“六阶段”论,都对信号侦测、危机准备及预防等内容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赫尔曼·古德斯坦提出了“问题导向警务”模型(问题管理模型),力求尽早确认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潜在或萌芽中的各类问题,然后动员并协调配置可利用的资源,对现有和潜在问题采取必要行动,以缓解、遏制和消除这些问题的产生和发展。

罗伯特·达尔提出了衡量社会冲突的四大指标(冲突分析模型):冲突的弥漫性(涉及广度,即每十万人中的参与人数);冲突的剧烈程度(冲突中伤亡数);冲突的持续性;冲突总量。“瑞士和平”研究所(Swisspeace)提出的FAST模型(Early Analysis of Tensions and Fact-Finding)被西方学者广泛应用于区域性冲突的预警研究。东非政府间发展组织伊加特(IGAD)使用FAST 模型建立了冲突预警与反应机制(The confict Early Warning and Response Mechanism)。

3.2 社会风险评估

社会风险评估是通过构建预警指标体系来识别并测量影响社会稳定或不稳定的风险因素,衡量社会风险的积累程度和社会的承受能力,并以此为依据建立和完善情报预警防范体系。20世纪60年代,美国社会学家罗蒙德·鲍尔的《社会指标》一书引发了运用指标从事社会预警研究的热潮,人们开始考虑构建社会预警指标来预测社会风险。

基于指标的宏观结构化预测模型。这类模型是将社会不稳定因素与政治、社会、经济、人口因素的动态趋势相联系进行风险测算,其代表性观点有:埃·蒂里阿基安的社会动荡来临的三大指标:都市化程度的增长;性的混乱及其广泛扩张,以及对其社会限制的消失;非制度化的宗教现象极大增长。理查德·艾斯特斯提出了测定社会不稳定最严重的六个指标:社会组织中的精英人物专权;人类需求得不到满足的情况严重;社会资源日趋贫乏;政治动荡不安;家庭结构处在崩溃状态;传统文化力量处在崩溃状态。

威胁评估。社会风险是社会不稳定的内在因素,而威胁是利用社会风险形成的脆弱点并引发社会不稳定的直接因素。对社会威胁的分析和评价是社会预警的重要内容。在预防恐怖主义与有组织犯罪威胁方面,加拿大刑事情报局提出了“一体化威胁评估方法”。该模型的核心内容是“Sleipnir”排序分析体系,由19项指标组成,包括犯罪团伙的腐蚀能力、掩盖和渗透能力、运用新技术能力、颠覆能力、情报能力、经营能力、机动性、稳定性、垄断性、组织凝聚性、与其他犯罪团伙的联系度、与其他极端势力和恐怖势力的联系度等。新威胁通常以非政府、非常规、动态的或随机的和非线性的状态出现,没有任何规则,不受任何约束。为了应对新威胁,作者提出要着重四个方面的投资:第一,历史教训的研究。建立一个高层次历史学家董事会,对伊斯兰等种族的历史进行深入研究;第二,作者认为未来战争将发源于低级别国家和低级别问题,因而要建立覆盖全球的情报网;第三,建立一个有效的情报共同体,建立情报共享;第四,加强间谍、卫星侦察和秘密行动。通过这套方法,加拿大警方对主要颠覆组织和犯罪团伙进行威胁评估,并有针对性地对重点目标进行预防打击,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3.3 情报主导

情报是预警防范的灵魂。在西方,对于重大社会安全的预警防范往往是以情报为主导的,即通过获取情报及时发现威胁社会安全的突出问题和苗头动向,做到主动出击、快速反应,迅速将问题处置化解或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情报主导确保预警决策建立在更为客观的分析基础之上,更科学地确定工作重点和优化资源配置。

情报预警模型。目前,成熟的情报模型有经典的循环模型、基尔的情报控制论模型、国家情报模式业务模型、澳大利亚联邦警察局提出的3-i模型等。前三种模型是情报的过程模型,在思维框架上是类似的,一般包括情报输入、汇集整编、分析、发布、反馈和审查等环

节;3-i模型是一种概念模型,它更有效地阐释了情报的功能以及实施情报主导的意义。警务情报学者杰瑞·莱特克里夫认为3-i模型(如图1)中的“情报分析”环节是分析员积极解读社会治安局势,并影响决策者对社会治安状况的驾驭,因而3-i模型清晰地展现了情报预警的总体格局。

情报预警的核心国外情报预警工作核心探讨主要围绕两个方面:第一,预警防范工作是以情报搜集为核心还是以情报分析为核心。艾瑞尔·里维特认为,预警之所以失败,是因为情报机构事先没有获取确凿的证据。因而,公共安全的防范是积极发展情报搜集手段。第二,情报预警的重点。通常对可能诱发重大社会安全事件的预警情报来源于对现实世界和虚拟社会的异常现象和反常事件的监测和跟踪,即情报预警是以“事件”驱动的。

4 . “安全城市”研究的最新动态

2 1 世纪初,不安全事件在世界范围内频繁发

生: 美国“9 ·1 1 ”事件,1 。。5 年伦敦地铁连环爆炸事

件,同年“卡特里娜”咫风袭击了美国的路易斯安

那、密西西比和阿拉巴马三个州,20 年爆发的

S A R s 致使中国大陆遭受到传染疾病的严重威胁,

以及致使东南亚地区大量家禽死亡、经济损失严重

的禽流感等,都促使非传统的城市安全问题受到社

会各界的高度重视。这一阶段的研究扩充了传统安

全城市的内涵,打破了防灾与防卫的局限,上升到更

高的人类整体性安全层面。

2 06 年石月主题为“我们的未来: 可持续发展

的城市—将构想化为行动”的第三届世界城市论

坛在加拿大温哥华举行。在本次论坛中,提出了

。T h e s比rc 丫即安全城市的倡议。论坛提出: 本

世纪,对城市发展产生影响的各种力量和威胁给城

市规划、城市政策和城市设计的有效应对能力提出

了越来越大的挑战[。传统城市安全理论的基石

( 个人安全、社区安全、服务和系统的安全) 函待发

展,急需变得更加敏感和灵活。于是,一个探寻适应

性安全、预防性安全和人类安全三者间关系的研究

方案被提上议程。

基层应急管理工作材料

基层应急管理工作材料 基层应急管理 再过二三个月,台风季节又将来临。家在温州市鹿城区矮凳桥的王磊却并不担心。他解释了其中的原因:“从街道到社区,各种应对预案都准备好了。” 我省地处东部沿海,兼有平原、山区和海岛,地形复杂,经常遭受台风侵袭,加上经济发达,开放程度高,人员流动频繁,存在各种公共安全风险和隐患。其中,基层公共安全问题更为全社会所关注。 省委、省政府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高度重视基层应急体系建设和管理工作,把它作为建设“平安浙江”的重要方面。 20XX年5月,省委在《关于建设“平安浙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决定》中,强调要求建立健全快速反应系统,有效动员政府组织、非政府组织、社会力量投入应急行动;20XX 年2月,省政府下发了有关意见,对全省应急管理工作作出具体部署。省委、省政府领导还多次就一些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处置提出具体意见。 在成功应对了多次在基层突发的公共事件后,各级党委、政府和全社会形成共识:在应急管理工作中,必须加强基层,突出重点,狠抓薄弱环节。近年来,在浙江,各地、

各部门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结合实际,积极推进应急管理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的“四进”工作。去年4月12日,我省公布了《浙江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应急预案体系呈现了“一案三制”的格局:应急预案和应急机制、体制和法制。 省政府各有关部门已编制48项专项预案和应急保障行动方案,124个部门预案;11个地级市均颁发了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还颁发了406个专项应急预案,681个部门预案;全省各县(市、区)总体应急预案达90个,还颁发了2259个县级专项应急预案。 如何建立基层预案体系,省级有关部门均作了具体要求:省防汛防旱指挥部下发了《浙江省沿海地区乡(镇)政府防台风工作要求》,提出了具体工作要求和措施,组织基层沿海街道(乡镇)编制防台预案,把安全管理和群众转移责任落实到基层;省教育厅等6个部门下发了《关于做好中小学防御山洪与地质灾害工作的紧急通知》,对山区中小学防御山洪与地质灾害提出具体要求;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则加强了企业安全生产工作…… 在此基础上,一张全省“基层应急预案网”初步形成,管着各种基层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并且不留死角:社区和农村是信息采集的最前沿,应急处置的第一线,应急管理工作最急迫。目前全省34641个社区(村)已制订应

我国当前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现状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现状 一·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相对比较落后。银行风险意识淡薄,特别是不断增长的不良资产,已经成为当前银行要解决的最突出的问题。由于管理理念、管理模式、管理工具、管理技术等方面的落后,信用风险管理总体处于较低水平。 我国信用风险总体规模巨大: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主要体现在不良贷款当中。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货款一直是比较严重的。截至2007年底,我国全部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仍高达为6.7%,不良贷款额为12009.9亿元,其中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8.0%,总额为11149.5亿元;股份制商业银行情况好些,不良贷款总额为860.3亿元,比率为2.1%;城市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511.5亿元,不良贷款率3.0%;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130.6亿元,不良贷款率4.0%;外资银行不良贷款余 。二·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具体的表现可以归结起来在个人或企业、中介机构、地方政府和司法失信。 1.企业失信总的来说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第一,在注册资金上作假。企业要想在银行贷款,必须经过企业资产审核,注册金金额限制审核。在我国,相当一部分企业的注册金存在不实现象。第二,在财务会计上作假。为了蒙蔽银行,企业会做争取银行贷款时虚增利润和资产,降低本企业的资产负债率。第三,利用各种手段逃菲银行债务,造成银行的损失。据调查显示,将近70%的企业选择拖欠贷款、税款等逃废银行贷款。有的是公然赖账、恶意拖延时间不在贷款催收通知书上签字直到诉讼失效为止;有的是做破产销债,表面上企业是破产了而实际上是企业为了逃废银行债务,暗中把资产转移后再申请破产的。还有的是采取“金蝉脱壳”法将企业的有效资产拿出来成来新的公司,而贷款却挂在了破产后的企业名义上,这就使得银行贷款成了一死帐而无法短时间内收回。 2.中介机构失信。有些会计事务所为谋一举私利帮助企业出具假验资,作假帐、发布一些虚假财务信息迷惑银行管理者而错将款项贷出;有些资产评估机构故意高估借款企业的资产或抵押物的价值,给银行错误信息,在信息不对称的前提下商业银行作出错误判断,造成最后信用风险提高。 3.地方政府的失信。地方失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新官不管旧账”的现象,上一任领导欠下的银行债务,新任负责人不承认以致搁置一旁不予治理,使得银行贷款成为坏账;第二,地方政府为了当地的发展,出面给企业连线从银行获得贷款,在贷款下来后就不再管理企业或个人是否已还银行贷款,不从中协调双方的事物进展。 4.司法失信。在受理银行诉讼案上相关司法部门以立案条件不符合、政府干预大等理由不立案,不出面处理;对一些有胜算的案件不认真执行,导致商业银行在赢了官司的情况下还要赔钱这一现象;有些司法部门的考核制度也间接地影响了银行信用风险,在有的部门以个人的业绩与结案率直接挂钩,潦草结案来处理一些案件,而不管最后的双方利益如何。 额32.2亿元,不良贷款率0.5% 三·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信息披露的不足

基层政府人口综合管理和服务浅析

学校代码:10276 学号:073500013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硕士学位论文 MASTER?S THESIS 论文题目:试论基层政府的流动人口 综合管理和服务 姓名陆松涛 学科、专业公共管理硕士(MPA) 研究方向行政管理 指导教师郭秀云副教授 论文提交日期2010年4月24日

试论基层政府的流动人口综合服务和管理 (硕士论文摘要) 专业:专业学位公共管理硕士 研究方向:行政管理 作者姓名:陆松涛 指导教师:郭秀云副教授 人口流动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破解我国地区差异、城乡差异难题的必由之路。但在20世纪90年代后,大规模的流动人口涌入部分发达地区,在就业、子女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以及计划生育等方面产生了日趋严重的矛盾和问题,对于这些处在化解矛盾和问题的第一线,而又在政策、权力、资源并不充裕的基层政府来说,如何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和服务,使其对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从而适应改革开放以来生产要素在市场中的高速流动所带来的冲击。因此,必须妥善面对和合理把握人口流动,化解人口流动所引发出的一系列矛盾于基层,深化各项管理和服务举措,并形成有效的、常态的工作机制,从而保障社会的长治久安,维持多元化人口结构的和谐稳定,为缩小我国差异性问题打好坚实基础,是提升我国基层政府执政能力的重要课题。 全文共分五章。第一章为绪论,综述我国基层政府在流动人口综合管理和服务领域的现状,通过对基层政府在职能、机制和手段的描述,说明本文选题的目的与意义。并对本文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以及创新点进行了阐述。第二章为国内流动人口的发展、管理与服务,首先对全国流动人口发展趋势的简要分析,其次对论述的“基层政府”“流动人口”“综合管理和服务”等主题范畴进行了界定,第三是概括了上海市对于流动人口综合管理与服务的发展过程。第三章为国外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的模式研究以及为我国现阶段基层政府工作带来的启示。第四章为实证分析,以上海市G区D镇两级基层政府为例,通过对管理和服务的主要工作的描述,提炼出基层政府在该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五章为基层政府流动

国外的应急管理现状

二、国内外研究概况及水平 1、美国的应急运行机制与应急管理中的法律规范 美国应急管理体制实行联邦政府、州和地方三级反应机制。美国最高应急管理机构是国土安全局,原负责应急事务的联邦紧急事务管理局(FEMA)于2003年并入国土安全部,是其最大的部门之一。 各州及大型城市的应急管理机构中都设有应急运行调度中心,为应急工作涉及到的各个部门和单位常设有固定的办公场所,配备相应的办公、通讯设施。一旦发生突发事件或进入紧急状态,各有关方面代表迅速集中到应急运行调度中心,进入各自工作状态。调度中心根据需要实行集中统一指挥协调,联合办公,确保应急工作反应迅速、高效运转。 美国联邦政府应急管理是以《减灾和紧急救助法》授权,按照《联邦紧急响应计划》部署开展应急管理工作的。《联邦紧急响应计划》是由参加计划的27个政府部门机构共同签署,各部门责任和任务在应急计划中得到明确界定。当计划启动时,各有关部门即可直接按各自的职能分工采取协调行动,形成了协调联动机制。“”后又出台了《使用军事力量授权法》、《航空运输安全法》、《国土安全法》等相关法律,形成了一个比较完善的法律保障体系。 2、日本的灾害情报通讯网络体系与公民的自救意识及志愿行动 一般而言,灾害情报的收集和对灾情变化的及时把握,对制定救灾对策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全方位的灾害情报覆盖方面,日本政府建立了气象防灾情报、地区气象观测情报、河流流域情报、道路灾害情报等各种情报系统,在顺利地传达情报方面,日本政府建立起连接国家机关的中央防灾无线网,连接全国消防机关的消防防灾无线网络以及连接各地方政府防灾机关的都道府县、市街村防灾行政无线网络等,覆盖全国的防灾专用通信网络。 日本是一个地震多发国家,除了政府的高效危机管理能力之外,民众也具备良好的灾害自救能力,各社会团体也体现出了高度的志愿者精神。在凤凰网的日本震灾专题报道“日本何以处‘震’不惊”一文中,我们通过若干张图片清晰地看到,日本民众在此次大震灾中所表现出来的冷静、谦让、理性和忍耐等等精神难能可贵。日本国民在自然特性和文化特征中培养出的坚强和隐忍精神,实现了日本人在大灾大难面前总能应对有理、有序、有情、有力。

基层应急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基层应急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基层应急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近期,笔者先后赴受2008年冰冻雨雪灾害影响较重的几个南方省份进行调研。在调研中了解到,各省的应急管理工作体系已经基本建立,建立了专门的工作机构,制定了应急预案,并且对相关部门的领导干部和公务员进行了一些应急管理基本知识的培训,有些地方还组织了应急管理演练。但仍存在以下几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存在的问题 (一)预测预警体系的建设问题 现在的应急管理工作中重视预案的编制和管理,但是预测预警体系的建设尚未受到足够的重视。具体表现为:一是地方性自然灾害预测的科学研究体系未建立或健全;二是安全生产等方面的监测监控体系未建立或健全;三是各部门之间的专业预测、监控信息的交流、会商、筛选、决策机制未建立或健全;四是对各类突发事件发布预警的判断指标体系未建立或健全;五是预警信息传播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和专业术语通俗化、警报化的问题尚未妥善解决。 (二)信息上报、发布与核实问题 目前很多领导同志都意识到现代社会中隐瞒信息是很不明智的事,只有及时上报信息和向社会公开发布信息才是正确的选择。但是,实际工作中确实存在着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的问题。诸如,不同的部门对某一事件信息的掌握会存在一些出入,需要时间进行核实;媒体的抢先报道与政府正式的新闻发布有时也会存在出入。

(三)政府各部门的常态工作与非常态的应急管理工作的界定问题应急管理工作不仅仅只是在发生突发事件后的应对,也包括大量日常的准备和预测预防工作,这些工作往往又和政府各相关部门的法定职能职责紧密联系。值得研究的是,在实际工作中,如何把握应急管理中的常态工作与各部门的关系,避免想做工作但无权限或者突发事件发生后才发现没有做好准备的状况。 (四)政府各部门之间在应急管理工作领域的分工、协调、衔接、联动的法定程序规范问题 很多地方的同志都强烈要求将应急管理的体制机制问题作为重要课题进行研究。政府各部门在应急管理工作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职责划分的问题,诸如水利部门在防洪工作方面与国土资源部门在预防地质灾害如山洪、泥石流方面如何分工协调,民政部门如何开展城市救灾以及全社会的减灾防灾工作等。二是资源整合问题,例如如何整合部门资源、如何利用社会资源、如何建立部门联动和区域合作,由哪个部门来统筹考虑应急管理资源的网络化有机结合等。三是程序规范问题,目前,基层应急管理部门职能既有重叠又有空白,应从程序规范或制度约束中提炼出应急管理的基本原则、应急程序、应急联动机制等,进一步强化对应急管理的机构及职能定位、应急管理的监督、指挥体系专业化、预案管理动态化、联动体系规范化等问题的研究。 (五)中国特色政治体制下执政党与政府在应急管理工作中的制度安排问题

如何提高基层政府管理能力

如何提高基层政府管理能力 从行政管理的角度看, 要提高政府管理能力, 除了应在管理理念、管理体制、管理方式等重大问题上进行研究和改革外, 管理方法方面的创新应该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因此, 站在基层政府行政管理的角度, 探讨行政管理方法的创新与政府管理能力建设之间的关系, 采取新的管理方法来推进政府行政管理改革, 是很有现实意义的。一、行政管理方法与政府管理能力的关系 在日常生活中, 普通老百姓对政府管理能力的直接感受就是各级行政管理部门, 尤其是基层政府的管理工作及其能力。因此, 基层政府的行政管理是政府能力的直接而集中的表现, 其中, 行政管理方法的优劣更是直接关系到政府能力的强弱。 1、政府行政管理方法是政府能力的支撑与体现。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单一制国家, 具有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的共同特征:只有一部宪法, 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只有一套中央国家机关体系, 即中央与地方之间是领导与被领导关系;在对外关系上,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际法主体。在一定的行政管理体制下, 运用不同的管理方法, 会产生不同的管理效果。由于受传统执政观念和行政管理体制的制约和影响, 在管理方法上一直比较单一, 而且大多是命令式, 甚至是专制式的。这不仅影响了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 而且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政府能力和形象。所以, 中央《关于加强政府行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明确指出:要围绕提高效率、降低行政成本、整合行政资源、

加强行政体制改革的整体研究, 继续推进行政体制改革。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 客观上不仅要求行政管理体制等政治体制要进行深刻变革, 同时也给行政管理方法提出了变革要求。 改革开放以后的大量事实说明, 基层政府行政管理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其实就在于管理方法上的变革。比如许多地方实行的行政审批制度, 其表现形式就是管理方法由过去的分散型变为集中型, 使老百姓办起事来省时省力、方便快捷, 因此受到人们广泛的称道, 无形中提高了政府的威信。由此可见, 行政管理的方法不可小视, 它是政府能力的支撑点和生动体现。 2、政府管理能力是行政管理方法的根本和基础。从根本上说, 管理方法毕竟是派生的,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方法, 同样的人在不同情况下也会有不同的方法。政府作为我国各级行政管理部门的实际主体, 其素质的高低, 尤其是其执政能力水平的高低, 从根本上决定着行政管理方法。较长时期中, 一些基层政府的行政管理方法简单, 待人处事冷漠、工作效率低下, 引起许多基层群众的不满, 表面上看是方法问题, 而从根本上看、本质上看, 还是反映出执政者的素质、能力水平不高, 或者在思想观念上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形势下行政管理的需要。 所以, 正如《决定》所指出的那样要更新管理观念、创新管理方式、拓宽服务领域。要从根本上改变作风, 改进管理方法, 或者说要实现行政管理方法上的创新, 基础的工作、带根本性的工作, 还是要通过提高执政者的素质, 尤其是提高执政者的能力素质才能解决。也就

完善政府应急管理机制的思考

完善政府应急管理机制的思考 加强应急管理工作,提升政府应急能力是新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项新要求,科学高效的应对和处臵突发事件,构建完善的政府应急管理机制是当前全面提高行政能力的重要任务。党的十七大也再次提出了“完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的明确要求。建立健全应急管理机制,加强应急管理机制建设,是党中央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决策,对提高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解决公共突发性事件的实际效果,进而促进我国经济社会、政治和文化的稳定发展,显得尤为必要。 一、完善政府应急管理机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完善应急管理机制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强调发展的速度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承载能力相适应。应急管理工作的首要任务就是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人员伤害,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强调活力与秩序的有机统一,是一个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保持安定团结的社会。当前公共安全领域出现的严峻形势,就是一种“不和谐”因素,突发公共事件频繁发生,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得不到有效保障,就不是和谐社会,应急体系不健全,应急管理工作薄弱,就谈不上构建和谐社会。要构建和谐社会就必须更加重视建立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切实加 - 1 -

强应急管理工作。 (二)加强应急管理机制是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和提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的必然选择。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各种传统和非传统的、自然的和社会的安全风险、矛盾交织并存,各类突发事件常以意想不到的时间和方式发生,突发公共事件的诱因日趋复杂,由此造成的影响日趋扩大,预防和处臵突发公共事件的任务日益繁重,公共安全和应急管理工作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这此都在考验和检验我们党和政府的执政能力和水平,成为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重大课题。同时随着形势发展,原有的应急管理和危机处臵机制的弊端逐步显露出来,突出表现在:基础薄弱、资源分散、信息不灵、渠道不畅、多头指挥、职能交叉、群众应急意识不强和监测预警体系不够完善等问题。由此切实调整和构建适应新形势需要的应急管理机制、全面增强应急管理能力成为政府加强执政能力、提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的必然选择。 (三)加强应急管理机制建设是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当前,我国改革发展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既有因举措得当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平稳进步的成功做法,也有因为应对失误从而导致经济徘徊不前和社会动荡的失败教训。而突发公共事件具有发生突然、起因复杂、判断困难、蔓延迅速、危害严重、影响广泛的特点,如果没有完善的预警体系、高效的应急机制,不能有效应对和处臵突发公共事件,就会给社会发展带来难以预料的不利影响,只有建立健全完善的应急管理 - 2 -

国外信用风险管理现状及经验借鉴

2 国外信用风险管理现状及经验借鉴 2.1国外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经验总结 2.1.1健全的信用风险管理组织体系 科学健全的信用风险管理组织体系是现代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控和经营管理的最核心的制度保障。国外先进商业银行十分注重信用风险管理的集中化,其中德国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在一定时期内做得最好,在内部建立了独立、垂直的信用风险管理组织模式,如下图所示。 德国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委员独立于风险管理委员会之外,直接听命于董事会,独立负责信用风险监控制度、信用风险转移及分散策略等的制定和管理。风险管理委员则负责操作性风险、利率风险等的管理工作。在下一个层级设置证券交易部、信贷部、基金管理部、国际业务部等职能部门,以保证商业银行资金安全和提高政策执行效率。由此看出,集中化的管理模式比较于非集中化的管理模式,可以做到更有针对性管控银行信用风险,因此被广泛采用。

2.1.2科学的授信业务授权机制 西方银行业普遍采用个人负责制的风险管理审批模式,分权管理的趋势日益增强。不同专业级别的人员具有不同的审批权限,专业级别与行政级别相互独立,审批权限的设置和管理由风险管理部门进行。这一审批程序和授权机制保证了活跃的国际性商业银行授信业务的高效运作和内部的相互制约。 以德意志银行为例,德意志银行的10位高级审批人员分布于纽约、伦敦和香港三地,这些人员有三个主要特点:1不需要管理职员;2做出重大决定;3负责资产组合和授信政策分析、回顾。任何一笔授信业务(20亿欧元以下)有两名审批人员双签即获通过。这10名高级审批人员还可以根据需要确定转授权,但所有的转授权也都要实行个人负责制。在确定授权和转授权时,都要综合考虑业务品种、个人经验、知识结构、业绩能力等多方面的因素。 从总体来看,推行个人负责制利大于弊,它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可以充分利用专业人员的工作经验,调动其积极性,同时可以明确责任,避免出现共同审批无人负责的情况。 2.1.3科学的二维风险评级体系 虽然活跃的国际性商业银行采用的风险评级体系各不相同,但有一个共同之处,即采用的都是科学的二维评级系统。这些国际性大型商业银行不但进行客户评级,而且进行债项评级,商业银行对于每个客户的风险级别的认定都是基于这两项评级的综合结果。对债项特征进行单独评级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在存在着诸如抵押、优先贷款等需要对特定贷款的偿还能力和意愿进行评价的情况下,应选择贷款本身作为评级的对象,这样才能更准确的度量商业银行的风险敞口。 以法国兴业银行为例,法国兴业银行评级尺度的基准为预期损失(expected loss),其公式为: 预期损失=违约概率*违约损失 同时,对违约事件、时间段、损失计算方法均做出了详细的规定。其评级参

基层行政管理

摘要: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各项改革的深入,特别是农村税费改革以及新农村建设工程实施,我国农村经济社会文化生活发生了深刻变化,使得乡镇政权,组织面临着许多新的情况和弊端。对乡镇政权组织、领导班子、党员干部的执政能力和服务水平等都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和挑战。本文针对当前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方面的弊端以及采用的改革措施作了初步的分析。文章首先分析了我国当前农村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背景,接着分析了我国农村乡镇行政管理体制现状,并分析了现行体制存在的弊端及其原因,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进一步改革我国农村乡镇行政管理体制的对策。 关键词: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引言 乡镇政府在我国整个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占有重要地位。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过去,我们靠农业的积累、农民的贡献和农村的支持,建立起了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和工业化体系,但另一方面,城乡二元结构也日益强化,农村发展越来越落后于城市,广大农村地区和农民群众并没能很好地分享到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成果。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各项改革的深入,特别是农村税费改革取消了“皇粮国税”,给农村经济社会文化生活带来了深刻变化,使得乡镇政权组织面临着许多新的情况和弊端。对乡镇政权组织、领导班子、党员干部的执政能力和服务水平等都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和挑战。 正文 乡镇是我国最基层的政权组织,是共和国政权大厦的基石,它处在农村工作的第一线,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要靠乡镇贯彻落实,事关全局的“三农”(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与之休戚相关。在我国加入WTO的新形势下,面对农村实行村民自治的现实,乡镇行政管理中有许多问题急待解决。作为一名乡镇工作者,对此深有体会。工作的实际需要迫使自己就现代乡镇行政管理去思考、去研究。本文《现代乡镇行政管理研究》,分乡镇行政管理及其特点、当代乡镇行政管理现状、优化乡镇行政管理的原则与对策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乡镇行政管理作为最基层的行政管理,具有执行性、直接性和不完整性等特点。这些特点和我国实行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暴露了当前乡镇行政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党政不分、党委权利过分集中;人浮于事、管理方式陈旧;机构条块分割,政府职能被肢解;政府职能尚未根本转变,责任错位;财政体制不完善、乡镇财政举步维艰;人民代表大会功能柔弱,作用没有充分发挥;政府与村委会矛盾加剧,工作难以正常开展等等。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比较复杂,主要是传统体制、行政环境的影响和队伍素质、法制建设的不适应。 一、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背景 我国农业税费的全面免除于与新农村建设的逐步深入使得农村工作的内容发生了很大变化,对乡镇政府也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挑战。 (一)农村税费改革 农业税费改革从2000年以安徽省为试点单位,并逐步扩大到四川、重庆、甘肃、青海、山东等16个省份。于2006年在全国范围内取消农业税。农业税费新农村建设中乡镇行政管理创新研究改革的基本目的是减轻农民负担。农业税费取消以后,乡镇政府从下乡催收税费这一项工作中得以解脱,但随之而来的是乡镇财政的短缺,乡镇债务无力偿还,农村公共设施建设资金匾乏。乡镇政府除了配合税费改革的需要进行乡镇综合配套改革之外,必须应对处理农村公共设施建设、偿还乡镇债务等一系列问题。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当前,我国总体上已经进入到“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初步具备了加大对农业和农村支持保护的条件和能力。同时,改革开放以来,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获得了巨大发展,农民的温

(完整版)国外应急管理现状和对的启示

国外应急管理现状和对中国的启示 导读:世界各国政府都在迅速采取行动,预防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美国、加拿大、意大利等国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备的紧急事件响应模式,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关键字:突发公共事件美国的应急机制振灾机构专业救援队伍特点和趋势 为应对各种突发公共事件,美国、加拿大和意大利等国都建立了比较完备的应急机制,这些国家的应急管理模式在国际社会都处于领先地位,许多方面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他们的应急管理机制建设对中国有许多重要启示:建立协调一致、有序高效的指挥系统,是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危机的重要基础;快速救援的机制建设,是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危机的关键环节;促使全社会高度关注、共同参与,是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危机的根本保证。 人类进入21世纪以后,虽然和平与发展依然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但就某些国家和局部区域而言,仍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和平与安全的挑战。SARS、禽流感的袭击、恐怖活动、印度洋海啸和飓风等灾难,给人类和平与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联合国与世界各国一道,为全球安全减灾和应对各类紧急突发公共事件付出了不懈的努力,“国际减灾十年(1990—2000)”大规模行动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全球已有140多个国家成立了国家减灾委员会,继续推进“国际减灾战略”行动,以减轻自然、人为和技术灾害。目前,世界各国政府都在迅速采取行动,预防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美国、加拿大、意大利等国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备的紧急事件响应模式,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一、美国的应急机制 美国的应急管理以渗入生活所有领域中的新经济和新技术、遍布全球的恐怖主义威胁和特大灾害为三大主题。因此,美国的应急机制的内容,也以这三大主题为主。 (一)成立了由总统直接领导的振灾机构 美国在1979年3月发生了举世震惊的“三里岛事件以后,美国政府针对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和各种突发公共事件,成立了由总统直接领导的专门管理灾难的机构—联邦紧急事务管理署(FEMA: Federal Emergency Management Agency),FEMA的总部设在华盛顿特区,总署设署长办公室、总顾问办公室、国家紧急准备办公室、国家安全协调办公室、公民使团办公室、平等权利办公室和监察长办公室。署长办公室下设七个机构,即:应急准备与复原局(联邦协调官员处),内设应急处、复原处、行政处;联邦保险与减灾局,内设灾害地点测定处、工程科技处、减灾计划与传送处、规划财务和产业关系处、风险信息传送处、索赔、谅解与保险运营处;联邦消防管理局,内设国家消防研究院、国家消防规划处、国家消防数据中心、支持服务处、培训处和城市搜索救援队;外部事务局,内设国会与政府间事务处、公共事务处和国际事务处;信息技术服务局,内设信息与资源管理处、企业经营处和

国外基层政府应急管理程序和思路

2国外基层政府应急管理程序和思路 预案体系。应急预案不仅包括交通、通讯、消防、民众管理、医疗服务、搜索和救援、环境保护等内容,还包括重建和恢复计划、心理医治等内容。预案随科技进步适时修订,并注意针对新的突发公共事件及时制定新标准,以适应应急管理的最新发展。美国联邦紧急事务管理署除了制定全国防灾计划外,还制定了社区版的“可持续减灾计划”。美国紧急救援中心通过对已发突发公共事件的总结,不断修改应急预案,使之更详细、实用,更接近实际,更具可操作性。 预警系统。日本在全国建立覆盖全面的基层无线网系统,包括户外扩音器、家庭接受器、车载无线电话移动系统,并与基层政府办公区、学校、医院、福利设施、消防等机构的防灾网络系统并网。当发生地震等灾害时,居民的第一反应便是打开电视或收音机了解灾情。与此相对,印尼政府没有建立早期预警系统,同时缺乏对居民的灾害教育培训,导致了印尼在印度洋海啸中损失惨重。 应急规划、应急救援。国外许多城市在发展战略和总体规划中均把安全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同时,有基层居民参与的安全街区规划设计也成为一种新生事物。东京在2000年城市发展战略中就提出建设“防灾生活圈”,实现“不用逃跑的街区,安全安心的街区”的建设目标。在高龄化社会中,对灾害弱势群体的关怀和救助成为当今发达国家基层应急管理的关注点之一。美国的国家服务公司成员包括美国和平队、美国志愿者协会、民间社会团体和退伍军人协会,服务公司负责组织工作小组到最需要志愿者的地方帮助年老、有身体伤残和精神伤残、低收人的人员。 应急物资的储备。为了减轻突发事件应对中政府的负担,有效地分散政府应急管理的风险,一些国家的地方政府采取了与民间部门和团体事先在灾前签订合作协议的方式,以确保能迅速调配和整合应急物资和避难空间。除了与政府的合作外,灾前协议型伙伴合作机制还包括民间企业与居民之间的安全合作。 法制保障。针对防灾减灾和应急管理的需要,发达国家构建了比较完善的法律体系,明确了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企业、社团和公民个人的权力、职责和义务,强化了“自救、互救、公救”相结合的合作关系。以此使应急管理工作法制化和标准化,保障基层工作依法、有序地开展。同时强调政府应急管理的责任有限性,明确基层居民自救互助的职责。 快速响应和社会动员。重视发生灾害时的第一时间启动(先期处置)和紧急动员机制是政府应急响应能力的重要表现。在社会动员方面,各国重视完善各类基层防灾应急组织的建设,鼓励志愿者活动,发挥政府与居民之间的桥梁作用。 3.1公共危机管理 预警防范管理是衡量现代政府社会管理有效性和信任度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公共危机管理制度的第一步,也是公共危机管理的关键内容。20世纪80年代,以英国、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普遍兴起了以市场为导向和公众满意为主要特征的新公共管理运动。美国行政学家奥斯本和盖布勒提出了“有预见性的政府——预防而不是治疗”的治理范式。政府管理的目标是“使用少量钱预防,而不是花大量钱治疗”。据第三届国际预警大会的资料显示:预警机制的收益大约是投入的2~4倍,是一种低成本高收益的政府管理工具。在这一背景下,不少国家在建立政府绩效评估体系中,将预警防范管理与政府管理能力、社会公众满意度直接挂钩,促进政府由事后管理向事前和事中管理转变。 罗伯特·希斯的“4R”模型(流程模型),将危机管理划分为缩减、预备、反应、恢复四个阶段,整个流程就是危机的预警防范工作,通过监视特定的环境,从而对每个细节的不良变化都会有所反应,并发出信号给其他系统或者负责人。此外,米特罗夫和皮尔森的“五

浅谈基层政府

中共中央党校高中起点本科生 毕业论文 分院:中央党校函授学院北京国资委分院 学区、辅导站:密云学区冯家峪辅导站 题目:浅谈基层政府在农业结构调整中的作用姓名、学号:李海龙 400901074200135 导师: 专业:经济管理 年级:07高起本 导师联系电话: 中共中央党校函授学院 2012年2月6日

浅谈基层政府 在农业结构调整中的作用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了“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这表明我们党对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将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因此作为我国行政管理体系中最贴近农村的基层人民政府应从经济建设领域和指挥者的位置上退下来,成为农村经济发展方向的指导者,农村经济关系协调者和农村政策公共服务供给者。基层政府要不断强化农村公共服务职能为农业和农村经济活动创造条件提供政策保障。 现阶段农村经济有效需求不足,农村市场虚软,农民收入增长一等是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农业结构调整不合理的矛盾的重要体现。现实指出了调整农业结构,制定长期有效的农业发展规划是很有必要的,只有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农业和农村才有出路,才能提高农业整体效益和农民收入增长,才能适应加入世贸组织给农业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才能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村农业经济结构调整现状分析 (一)农业和农村结构调整取得初步成效 近几年来,按照“全党抓经济,重点抓调整”的总体思路,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突出抓好农

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取得了明显进展。 第一,对农业经济调整的认识不断提高。广大农民的市场意识,竞争意识,质量意识大为增强,适应市场的能力不断提高。 第二,农业结构内部开始打破了传统型,数量型为主的单一结构,多元化效益型结构日益趋合理,种养模式不断优化。 第三,地区特色逐步形成 第四,农村经济综合素质明显提高。农村一二三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特别是农村合作社经济快速发展,已成为经济新的增长点。 (二)结构调整中仍然存在问题 第一,农业结构层次偏低。主要是结构不优,特色不足,新的增长点不足的问题成为制约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种植业内部,传统作物种植面积偏高,优势特色的经济作物不多。大农业内部,养殖,种植还没有形成主导产业,对农民怎收的贡献份额偏低。 第二,农业产业化,标准化水平不高。农产品初加工多,精加工少,产品附加值和综合效益低。同时,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存在许多隐患。 第三,目前农业整体对外开放水品较低,农业利用外资规模,水平更低,外向型农业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带动和

我国银行信用卡信用风险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4010122505.html, 我国银行信用卡信用风险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作者:孙巧寅 来源:《大经贸》2018年第09期 【摘要】我国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发行了第一张信用卡,在这之后我国的银行信用卡业务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在银行业务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高,逐步成为各个商业银行之间进行竞争的重要手段,在人民生活中所起到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使用信用卡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加。这当然刺激了我国银行信用卡业务的发展以及规模的扩大,但同时商业银行在开展信用卡业务时所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多。本文基于此种观点,对我国银行信用卡信用风险管理的发展状况进行了初步探讨并提出了相应建议,以期为此提供借鉴。 【关键词】商业银行信用卡风险管理 引言 自从1985年发行第一张信用卡以来,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获得了迅猛的发展,发展至今,信用卡已经成为商业银行拓展自身业务的重要手段和方式,信用卡业务对于商业银行自身竞争力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在此种发展背景之下,商业银行针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纷纷积极拓展相关业务,开展信用卡营销服务,信用卡业务产生的利润也随之逐年上升。广阔的发展空间以及巨大的利润促使下,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的规模不断扩大,然而也同时存在管理不到位的情况,由此,银行信用卡的不良发卡比率呈现上升状态,随之而来的就是商业银行信用卡的风险不断提高,为信用卡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不良影响,产生了一定的阻碍作用。在此种背景下,如何在保证行业发展不受影响的同时,控制信用卡风险在合理范围内,积极寻找解决办法以增强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力成为了商业银行获得长远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基于此种观点,对我国银行信用卡信用风险管理的发展状况进行了初步探讨并提出了相应建议:提高对于风险的应对能力;提高对于风险的预警能力;促进部门之间团结合作,加强沟通,以期为此提供借鉴。 一、商业银行信用卡的风险种类 商业银行信用卡的风险种类主要包括信用风险、欺诈风险、操作风险三大类。 (一)信用卡的信用风险 在此种风险种类下,商业银行信用卡涉及的两大主体成为了其主要来源,即银行卡使用人以及银行。首先,在信用卡行业内部,银行在收到信用卡办理申请后,第一步要做的就是对申请人的收入信息以及经济水平进行核查,并且对其还款能力做出一定的预估,在必要的情况

影响基层政府行政管理因素的分析

第十三届“挑战杯”课外学术竞赛论文影响基层政府行政管理因素的分析 姓名:吕元昊、江南、周飞 学号:1110150147(吕) 1110150148(周) 1110150149(江) 院系:基础医学院 专业:临床医学 年级:2011级 指导老师:谷松龄教授 二〇一三年三月 影响基层政府行政管理因素的分析 作者:吕元昊,江南,周飞 指导教师:谷松龄教授 目录 摘要3 1引言4 1.1问题提出4 1.2相关概念 5 1.2.1基层政府5 1.2.2行政管理5

2政府层面6 2.1制度问题6 2.1.1制度建设6 2.1.2行政管理体制改革6 2.1.3监管度7 2.2方法问题7 2.2.1宣传策略7 2.2.2机器化行政8 2.2.3效率问题9 3民众层面 10 3.1国民素质 10 3.2国民幸福水平 11 4结论和建议 12 参考文献 13 致谢 14 摘要 近年来,针对我国基层政府行政管理问题的关注逐渐加强,有关基层政府行政管理的影响因素研究也成为了近年来社会学领域的一个热点。本文对政府和民众两个层面对基层政府行政管理的影响为研究对象,通过查阅文献和网络并进行比较分析,对改善基层政府行政管理的各方面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并且通过对比,列出了影响基层政府行政管理的因素。 发现以下八个方面占主要因素:制度问题、行政透明度、监管问题、宣传问题、机器化行政、效率问题、国民素质、国民幸福水平。 最后根据上述发现的因素,提出了两个方面的建议: 1)政府层面应该加强政府行政改革,扩大监管和外宣,人性化行政

增加政府公信力并加强制度建设和道德建设。2)民众层面应该加强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和国民道德素质教育,培养好的公民素养和社会风气。 关键词:基层政府行政管理影响因素制度 1.引言 1.1.问题提出 在影响基层政府行政管理的因素中,首先要面临政府和民众两个层面的多个问题,如何有效的提高基层政府的行政效率,如何解决影响基层政府行政管理的因素,如何在基层政府管理中更好的为人民服务,在加强管理的同时保证与民众的和谐共处。我国基层政府行政管理的因素复杂化多样化,为了更透彻的了解,根据基层政府行政管理的特点对其进行了探讨和分析。在政府层面,针对政府制度和行政方法的特点列出了诸多影响因素,例如基层政府行政管理缺乏监管,容易滋生腐败,导致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严重,严重影响行政效率和政府形象。部分基层政府工作人员任务中纯粹以完成任务为目的,机械化行政,导致政府公信力大幅度滑坡等。 而另一方面我国民众的文化素质修养与社会发展步伐相差胜远,而政府的行政管理是一个双向的作用过程,所以我国国民的公民素质也开始逐渐成为影响基层政府行政管理因素的一个重要因素。 本论文针对影响基层政府行政管理的因素进行了探讨,通过查阅文献和网络以及纵向对比等方法,对政府和民众两个层面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据此向基层政府的行政管理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例如:加强沟通和外宣,尤其是网络等新媒体的运用,增加政府公信

国内外事故管理和应急管理法规对比分析报告

国内外事故管理和应急管理法规对比分析报告 摘要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危险化学品企业蓬勃发展,化学品行业的事故时有发生,为了减少各类事故发生和降低事故损失,世界各国政府对事故管理和应急管理法规不断进行修订完善,由于社会制度、文化背景、自然条件的差异,各国的事故管理和应急管理也存在着差异。本文对国内外事故管理和应急管理的法规进行比较,分析中外在事故管理和应急管理体系的差异,从而探索我国事故管理和应急管理有效监管的机制。 第一章概述 从法律实施的涵盖面上看,我国对于事故管理和应急处置管理已经非常全面,和美国主要的不同之处是,我国的法规更多地是需要国家的行政干预,如危险化学品生产许可证,使用许可证等,而美国的更多地是依赖企业的自律,和社区的监督。 应急处置管理正从以往企业自身、政府部门、单灾种的单一管理模式向综合的、全面的、全流程的应急管理方向发展,成为多学科交叉支撑的前沿领域,需要防火防爆知识、灭火处置技术、工程技术与管理科学等多种学科理论与方法。 事故管理通过法律手段提高企业真正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自身加强安全管理,提高本质安全,消除安全隐患,避免事故发生,对发生事故的单位和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与此同时我们要避免类似事故重复发生,通过原因分析,把造成事故的真正原因识别出来,提出改进措施,并在行业内进行分享学习,相关企业引以为戒,通过全行业共同关注安全,把事故发生率降低到最低限度,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国家财产安全。 第二章国内外应急管理比较分析 我国应急管理体制按照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原则建立。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以中央政府坚强领导、有关部门和地方各级政府各负其责、社会组织和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应急管理体制。应急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政府和生产经营单位的组织体系、管理模式、风险大小以及生产规模不同,应急预案体系构成不完全一样。生产经营单位应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从公司、企业(单位)到车间、岗位分别制订相应的应急预案,形成体系,互相衔接,并按照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原则,同地方人民政府和相关部门应急预案相衔接。 国内外事故响应严重性分级对比分析

地方政府应急管理

浅谈地方政府与应急管理制度建设 当今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政府的职能也在不断改善,正逐渐朝着公共服务型政府迈进,而在这过程中,建立地方政府应急管理制度更是重中之重。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全国各地突发事件频发,不仅造成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同时也关系到国家和谐社会发展的全局,因此,为妥善高效解决这些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制度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所谓应急管理不仅是当今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能,同时也是政府的责任之一。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是地方政府对突发事件管理的重要内容以及依据。 首先,地方政府面对突发事件,应在第一时间到位。2008年6月,贵州省瓮安县城发生一起围攻政府部门的“打砸烧事件”,起因是一些人因对瓮安县公安局对该县一名女学生死因鉴定结果不满,聚集到县政府和县公安局。在县政府有关负责人接待过程中,一些人煽动不明真相的群众冲击县公安局、县政府和县委大楼。随后,少数不法分子趁机打砸办公室,并点火焚烧多间办公室和一些车辆,造成十分严重的后果与恶劣的影响。而这件事情背后,更多的是暴露了地方政府对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上的漏洞。 政府应该在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就让老百姓听到政府发出的声音,哪怕这种声音并不是权威解答。因为,在第一时间发出的声音,至少表明了政府方面的一种姿态,给老百姓一个承诺,让人们有信心。群众听到这种声音后,就会认为政府对这件事不会不管。这样就能起到安定人心的作用,这样也就不会造成不法分子有机可乘,从而导致“打砸烧”事件的发生。 其次,制定预案与防备措施是应急管理制度建设的核心。2010年上海世博会在历史半年的时间里,从顺利召开到圆满结束,都与政府建立完善的应急管理制度密不可分。不管是天气的变化还是人流量的变化,世博园区都可以做到应对自如,保证世博会的顺利进行。这与事先制定大量的应急管理预案与措施是密不可分,紧密相关的。史上参观人数最多的世博会举办如此之成功,这绝对要归功于政府先进,全面的应急管理制度。所以,建设应急管理制度,必须要制定各项预案及防备措施,以做到万无一失,有备无患。 而与世博会的成功案例相反,近年来国内不断发生煤矿事故,造成了国家与人民的巨大损失,而这与应急管理体制的不完善有着莫大的关系。 09年的6月17日,贵州省晴隆县的新桥煤矿发生透水事故,16人被困井下,直到7月12日,幸存的3名矿工才得以获救。而这相对于智利的69天矿井救险,33人全部生还来说,无疑值得我们深思。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