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内外应急管理及应急通信发展概述

国内外应急管理及应急通信发展概述

国内外应急管理及应急通信发展概述
国内外应急管理及应急通信发展概述

国内外应急管理及应急通信发展概述

应急管理,是人类面对灾害的一种有意识的综合防控管理和措施,是对突发事件的全过程管理,是一个动态的管理过程。作为应急管理的技术支撑手段,应急平台的研究和建设随着应急管理实践的逐步深入而逐渐展开。目前,我国和国外其他国家在应急管理及支撑技术应用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国外应急发展情况

美国应急管理及技术发展概况

美国应急管理发展进程

美国作为西方发达国家的代表,其应急管理和应急管理支持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自二战后就已经起步,并处于一事一议的处理阶段,随着战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灾难和事故频频发生,一事一议的处理方式凸显事故救灾的不连续和效率低下等问题。1950年,美国国会制定了联邦救灾计划(Federal Disaster Relief Program),从而使得应急救灾工作能够连贯有序地开展,但1950年的联邦救灾计划也仅仅是授权联邦政府协助州政府的应急救灾。在具体实践中,自然灾害的应急救援和灾后实际重建工作所需的应急能力往往超出地方州政府的能力范围。1966年美国国会通过了《灾难救助法案》(Disaster Relief Act),进一步拓展了联邦政府在灾后恢复重建等方面的救灾职责和权限。1979年,美国总统吉米·卡特组建美国应急管理署(Federal Emergency management Agency,FEMA),原来由总统和其他联邦部门承担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职责统一由应急管理署负责,其中包括国防部的国内防卫职责、住房和城市发展部的联邦灾害救助职责、公共服务监管机构的应急准备职责、科学和政策办公室的地震减灾职责等(总统令12148号),几乎所有自然灾害和人为灾难的应急准备、灾难减缓、应急响应和恢复重建等职责都归应急管理署负责。

为了对一般灾害(non-major disaster)的应急响应进行更有效的授权,美国国会开展了复杂的相关研究、梳理了各种救灾计划,并于1988年通过了斯坦福减灾与应急救援法案(Robert T. Stafford Disaster Relief and Emergency Assistance Act of 1988),该法案至今仍是美国应急管理署的职权依据。

2001年9月11日,美国世界贸易中心突发了令人震惊的恐怖袭击事件。2002年9月25日,美国国会通过了《国土安全法案》(The Homeland Security Act of 2002),成立了国土安全部,并将应急管理署合并到美国国土安全部。

针对联邦政府在应对卡特里娜飓风(Hurricane Katrina)灾害工作中的不足,2006年10月4日,美国国会通过了《卡特里娜灾后应急管理改革法案》(Post-Katrina Emergency Management Reform Act of 2006),把应急准备职责提升至联邦政府级别。

近年来,美国应急管理发展迅速,应急立法活跃,除了关心受灾人员安全外,美国应急管理对象还涉及动物安全和救灾人员安全,比如,国会已经通过的《宠物撤退和运输标准法案》(Pets Evacuation and Transportation Standards Act)和正在推进的救灾预备役军人的健康保险立法等。

美国应急技术支撑平台

为了更好的开展应急管理工作,美国应急管理署(FEMA)围绕减灾、应急准备、应急反应和灾后恢复重建等核心工作,大力推进应急管理技术支撑的研究与建设。FEMA所从事业务的特殊性要求FEMA必须采用最快、最准确和最可靠的信息系统基础结构。1998年11月,FEMA公布了IT架构1.0版,其主要建议包括:高性能和高可用性的交换骨干网、通过现代压缩技术和带宽共享提高网络效率、集成语音、视频和数据通信服务、均衡使用公共交换网和VPN。2001年FEMA在美国IT管理改革法、美国预算管理办公室(OMB)备忘录M-97-16、

OMB通知A-130号的指导下,又重新制订了FEMA IT架构2.0版,并提出了实现e-FEMA的远景目标。目前,FEMA把所有电子存取和传送的服务统称为e-FEMA。当前,FEMA应急信息支持系统发展为国家灾害事件管理系统(National Incident Management System),其中包括指挥系统、预测预警系统、资源管理系统、演练培训系统等。

国家灾害事件管理系统在美国应急体系中起着关键作用,通过集群无线网、卫星通信等设施收集信息并加以分析观察,以起到预防在先,提前准备的作用。由于其警察、消防等部门都有各自的通讯系统,自成体系,频率、媒介各不相同,在调度指挥时需要联接互通,而网间联接设备,沟通了各系统之间的通讯联系,使各种通信网的利用率提高,联系高效,指挥灵活,保证了在紧急状态下应急指挥调度的效率。

应急运行调度中心通信指挥车设备完善,具有车载的自用无线集群系统,车载的办公系统,可与internet连接的双套的卫星系统。在应急指挥时,可以将平时各自独立使用的无线网如警察、消防及其它各系统互相连接,互相选叫,提高指挥的效率。

日本应急管理及技术发展概况

日本是一个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也是一个经济发达国家,一直以来比较注重灾害管理研究和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和技术等方面的建设,其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二战后)。20世纪50年代,日本就制定了《灾害救助法案》、《消防组织法》等灾害管理法律,建立了以单项灾种管理为主的防灾救灾体制;60年代初,日本开始重视防灾救灾的综合管理,制定了《灾害应对基本法》,对地震、火山、台风等灾害实行全面预防和综合应对的管理体制;1995年阪神大地震后,针对重大灾害应对能力不足的现实,日本开始进行应急管理体制改革,把防灾救灾工作的最高决策机构“中央防灾会议”,从原来的国土厅改为内阁官房(中央政府办公厅),负责全面的防灾工作。

日本重视灾害和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的技术支撑建设,逐步建立起了完善的应急信息化基础设施。

防灾通信网络

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信息化发展方面,日本政府从应急信息化基础设施抓起,建立起覆盖全国、功能完善、技术先进的防灾通信网络。防灾信息化建设在应急过程中显示出极端的重要性。为了准确迅速地收集、处理、分析、传递有关灾害信息,更有效地实施灾害预防、灾害应急以及灾后重建,日本政府于1996年5月11日正式设立内阁信息中心,以24小时全天候编制,负责迅速搜集与传达灾害相关的信息,并把防灾通信网络的建设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日本政府基本建立起了现今发达、完善的防灾通信网络体系,包括:以政府各职能部门为主,由固定通讯线路(包括影像传输线路)、卫星通信线路和移动通信线路组成的“中央防灾无线网”;以全国消防机构为主的“消防防灾无线网”;以自治体防灾机构和当地居民为主的都道县府、市町村的“防灾行政无线网”;以及在应急过程中实现互联互通的防灾相互通信用无线网等。此外,还建立起各种专业类型的通信网,包括水防通信网、紧急联络通信网、警用通信网、防卫用通信网、海上保安用通信网以及气象用通信网等。

现代信息通信技术的应用

信息通信技术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中的应用方面,日本走在了国际的前列。主要包括使用移动通信技术、无线射频识别技术、临时无线基站、网络技术等。

移动通信技术的应用

日本是世界移动通信应用的大国,手机普及率非常高。日本SGI等公司开发出一种在自然灾害发生后确认人身安全的系统,中央和地方救灾总部通过网络向手机的主人发送确认是否安全的电子邮件,手机主人根据提问用手机邮件回复。这样,在救灾总部的信息终端上就会显示每一个受访者的位置和基本的状况,对做好灾害紧急救助工作十分有帮助。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的应用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在日本的应用已较为广泛,在防灾救灾中的应用也较为成熟。例如,如果有人被埋在废墟堆里不能动弹或呼救的话,内置无线射频识别标签的手机会告诉搜救人员被埋者所处的具体位置,使搜救者能以最快的速度展开营救。此外,无线射频识别标签还可以实现人和物、人和场所的对话。在救援物资上贴上这种标签,就可以把握救援物资的数量,根据每个避难所的人数发放物资,尽可能地做到合理分配。还有一个重要的应用是,当无法辨认伤员或死者的身份时,可以通过其身上携带的无线射频识别标签获得相关信息,以准确地判别其身份。这项应用在重大灾害应对处理时起着重要的作用。

临时无线基站的应用

当出现强烈地震、海啸等严重自然灾害时,无线基站很容易遭到破坏,从而使移动通信系统处于瘫痪状态。为了在紧急状态下仍能发挥移动通信的作用,日本的相关公司开发出了可由摩托车运载,能充当临时无线基站的无线通信装置,解决移动通信的信号传输问题。这种“基站”可以接收受害者的手机信号,确认他们的安全情况,并把相关情况通过这一装置传递给急救车上的救护人员。这种装置用充电电池可以连续工作4小时,,电波传输范围直径可达1公里,基本能满足现场通信的迫切需要。

网络技术的应用

在地震发生前迅速作出预报,对采取有效应对措施意义十分重大。日本气象厅已开始利用网络技术实现“紧急地震迅速预报”,以减轻受灾程度。通过这一技术的应用,在地震发生前的30秒内,离震源较远的地方可提前采取对策,从而可以有效减轻由地震造成的损失。与此同时,网络技术在建筑物减震方面也开始一显身手。日本大成建设公司正尝试应用网络技术最大限度地减少地震给建筑物造成的损坏。另外,应用网络技术的救助机器人也已在各种灾害救助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今后,能够接受救灾总部指挥,能与救助者进行通信联络的新型机器人,将会在地面、空中和室内的救灾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欧盟应急管理及技术发展概况

随着欧洲一体化进程的逐步深化,欧盟逐步整合各国力量和资源,对灾难和突发应急事件及时响应。2002年,欧盟成立欧洲联盟互助基金(COUNCIL REGULATION No 2012/2002 of 11 November 2002 ---establishing the European Union Solidarity Fund),以欧盟规章(REGULATION)的形式规定了互助基金体制和运作机制,并确定与欧盟执委会、欧盟议会、欧盟经济和社会委员会、区域(各国)委员会承诺义务以及各方的责任,标志欧盟应急统一协调机制的形成。欧盟互助基金在发生重大灾害事件时使用,它区别于其他的社会基金,它能够帮助人们在社会灾难发生时快速高效地采取行动和协助,如在紧急服务动员时,可以满足人们的迫切需要、有助于关键受损基础设施短期内恢复重建、使受灾地区生活紧急恢复。可以用于一个或多个地区、一个或多个国家境内发生的重大自然灾害。

欧盟应急管理技术支撑系统为e-Risk系统。e-Risk系统是一个基于卫星通信的网络基础架构,为其成员国实现跨国、跨专业、跨警种、高效及时处理突发公共事件和自然灾害提供支持服务,该系统于2000年建成。在重大事故发生后,救援人员经常碰到通信系统被破坏、信道严重堵塞等情况,导致救援人员无法与指挥中心和专家小组及时联系。基于这种情况,e-Risk 利用卫星通信和多种通信手段来支持突发公共事件的管理。考虑到救灾和处理突发紧急事件必须分秒必争,救援单位利用“伽利略”卫星定位技术,结合地面指挥调度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对事故现场进行精确定位,在最短的时间内到达事发现场,开展救援和处置工作。而多种通信手段的利用则体现在应急管理通信系统集成了有线语音系统、无线语音系统、宽带卫星系统、数据网络系统、视频系统等多个系统,配合应急管理和处置调度软件,使指挥中心、相关联动单位、专家小组和现场救援人员快速取得联系,并在短时间内解决问题。

欧盟e-Risk系统在应急管理应用中包括突发事件发生前、发生中、发生后三个方面:

在事故发生前,系统通过搜集和处理影像资料、图片、地理信息等,开展风险预防;

在突发事件发生时,通过收集和发布来自现场的资料、图片等,在救援小组、专家小组和指挥中心之间建立起语音、图像、数据的同步链路,通过各部门的“协同作战”,开展现场救援;

在救援工作结束后,对突发事件的发生和处置进行分析和交流,并对有关数据库进行更新,制定新一轮的预案。

二、国内应急发展情况

自古以来,中国遭受了无数的自然灾害和社会灾难,历朝历代一直把灾害的管理作为安抚民心、稳定社会、巩固统治的重要措施。在不断完善灾害管理体制的过程中,古代社会逐步形成了大量积极的灾害管理政策,如兴修水利、植林垦荒、重农贵粟、扩大积储等。在救灾过程中也逐步形成了灾后赈济、调粟、养恤、安辑、蠲缓、放贷等规范有效的灾害救助方法。不仅如此,我国历史上灾害管理的实践为我们留下了许多流芳百世的经典防御灾害工程,举世瞩目的都江堰至今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新中国之初,中央政府就确定了统一的救灾领导体制,成立了中央救灾委员会,统一领导、组织和协调灾害救助事务。1949年12月19日,政务院颁布《关于生产救灾的指示》,要求各级人民政府必须组织生产救灾委员会,1950年2月27日,中央救灾委员会成立,统筹全国救灾工作,4月又在北京召开了中国人民救济代表会议,成立了中国人民救济总会。在中央政府强有力的领导下,全国上下同心协力,战胜了连年不断的自然灾害。

1989年4月,中国政府响应联合国倡议成立的中国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2000年10月更名为中国国际减灾委员会,2005年4月更名为国家减灾委员会(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中国国际减灾委员会更名为国家减灾委员会及调整有关组成人员的通知国办发〔2005〕23号),由国务院办公厅、外交部、发改委、民政部、科技部、公安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铁道部等30余个国务院部门组成,研究制定国家减灾工作方针、政策和规划,协调开展重大减灾活动,指导地方开展减灾工作,推进减灾国际交流与合作。2003年10月,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成立,由安全生产监管总局、发改委、科技部、公安部、民政部、财政部等20余部委组成,负责生产事故灾难的管理、政策制定和应急救援等工作。2006年2月,成立了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该机构由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领导,隶属于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主要职责是履行全国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综合监督管理的行政职能,按照国家安全生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规定,协调、指挥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救援工作。

除了中央统一的救灾领导机构,我国还针对不同类型的灾害和抢险救灾的不同环节,建立了灾害预防、抢险、救助等专业部门,逐步健全国家灾害防控网。新中国成立后的1950年6月7日,经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批准,正式成立中央防汛总指挥部,1992年,将国家防汛总指挥部更名为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负责领导组织全国的防汛抗旱工作;其他应急相关工作分别由不同的专业部门分管,如民政部负责灾害救助,气象局负责气象灾害预测预报,地震局负责地震灾害的预测、预报和管理等。

新世纪以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信息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现代物流、现代生产技术的快速发展,社会对灾害影响更加敏感、社会对灾害控制也更加有力,促使救灾体制机制的向前发展。美国“9.11”事件以及2003年SARS事件以后,我国的救灾体制和运行机制发生了明显的转变,从原来的注重救助,转变为注重综合防控,强调监测预警、强调救灾准备(应急准备)、强调风险管理、强调灾情发展控制(应急处置)、强调恢复重建的科学性、强调灾情应对的综合性;从原来的因事而动,转变为法制化、规范化和常态化过程。200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颁布实施,不同于以往的安全生产法、防震减灾法、防汛条例等单一灾种、单一领域的法律法规,突发事件应对法是在对灾害应对更普遍规律认识的基础上而制定灾害事件预防、控制、减轻和消除的综合性法规,体现了我国应急管理观念和水平的不断进步,逐步向更高层次发展。

2002年,南宁城市应急联动系统开始运行;SARS事件后,北京、广州、重庆等城市开始建立城市应急指挥联动系统,城市应急指挥联动系统虽然解决了一个城市各部门、各力量和资源的联动,但仅仅解决了一个点的问题,对于大的公共突发事件,事件的预防、准备、应急、恢复各个环节涉及的可能不是一个城市、一个部门,仅靠目前这种分散的、无体系的方式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基于此,国家在2006年着手开始建立国家应急平台体系,在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国办[2006] 24号文)中提出“推进国家应急平台体系建设。要统筹规划建设具备监测监控、预测预警、信息报告、辅助决策、调度指挥和总结评估等功能的国家应急平台。加快国务院应急平台建设,完善有关专业应急平台功能,推进地方人民政府综合应急平台建设,形成连接各地区和各专业应急指挥机构、统一高效的应急平台体系。应急平台建设要结合实际,依托政府系统办公业务资源网络,规范技术标准,充分整合利用现有专业系统资源,实现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避免重复建设。积极推进紧急信息接报平台整合,建立统一接报、分类分级处置的工作机制”。

2006年9月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提出了“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安监总应急[2006]196号文),在该文中提出要“充分认识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完善安全生产应急预案体系;健全和完善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体制和机制;加强安全生产应急队伍和能力建设;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法律法规及标准体系;坚持预防为主、防救结合,做好事故防范工作;加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培训和宣传教育工作;加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支撑保障体系建设”等方面的要求。该文中还指出“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和应急救援水平。成立国家、专业、地方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专家组,对应急管理、事故救援提供技术支持;依托大型企业、院校、科研院所,建立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研究和工程中心,开展突发性事故灾难预防、处置的研究攻关;鼓励、支持救援技术装备的自主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先进救援技术和装备,提高应急救援装备的科技含量。”

在发布196号文后,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在2006年10月提出《国家安全生产应急平台体系建设指导意见》(安监总应急[2006] 211号文),该文中对国家安全生产应急平台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建设任务、建设与运行管理等进行了要求,尤其在主要建设任务中对国家安全生产应急平台体系的总体建设要求、基础支撑系统、综合应用系统三方面内容提出具体的要求。

在国家推动建立应急平台体系的大环境下,国务院于2007年开始建设国务院的应急平台,该平台在08年上半年建设完成。各地政府也大力开展应急平台的建设,安监总局、铁道部等政府部门已于2007年开展应急平台的建设的相关工作;随着国家、部委、城市和地方政府应急工作的深入,各大企业,特别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型国有企业,如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国家电网公司等应急管理工作快速推进。

突发事件应急救援管理办法(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突发事件应急救援管理办 法(正式)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4921-50 突发事件应急救援管理办法(正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管理机制、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 理机构进行设置固定的规范,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公司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提高防范和处置各类突发事件的能力,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和影响,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制定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安健环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国发〔2006〕24 号) 国家安监总局《安健环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GB/T 29639-2013《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

急预案编制导则》 《企业综合应急预案编制导则(试行)》 《企业专项应急预案编制导则(试行)》 《企业现场处置方案编制导则(试行)》 地方政府、主管部门相关管理规定 公司《安健环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 第三条工作原则 公司应急管理工作必须坚持“预防为主、预防与处置相结合”的原则,按照“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企地衔接”的要求,建立“上下贯通、多方联动、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开展应急管理常态工作 第四条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和各厂站、项目。 第二章突发事件分类 第五条本制度中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

重大风险和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内控制度实施细则

有限公司重大风险和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内控制 度实施细则 一、业务目标 1.防范、控制和化解公司在复杂多变的经营环境中的重大风险和突发事件。 2.加强公司对重大风险和突发事件的管理,有效预防和及时处理重大风险和突发事件,提高公司保障生产安全、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 3.降低重大风险和突发事件对公司财产、资金损失。 4.预警与应急处理机制,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公司规章制度。 二、业务风险 1.重大风险和突发事件的发生严重影响公司战略的执行与实现。 2.重大风险和突发事件影响公司正常经营活动。 3.重大风险和突发事件造成重大人员、财产损失。 4.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公司内控制度,可能遭受外部经济处罚,造成公司经济损失和信誉损失,影响公司社会形象。 三、业务范围 本业务流程主要描述公司应对重大风险和突发事件的业务流程。 重大风险和突发事件是指与公司生产经营相关的、突然发生的,可能造成公司的正常经营受到影响甚至无法继续经营的自然灾害、重大意外事故,导致公司财产、人员以及投资者利益受到严重损失,产生区域性或全国性社会影响,可能导致或转化为严重影响证券市场稳定,从而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的事件。 四、业务流程步骤及控制点 1.重大风险和突发事件分级 1.1.特别严重事件:公司全面爆发风险,涉及范围广泛,无法继续经营,导致公司财产、人员遭受严重损失,造成区域性甚至全国性的重大影响; 1.2.严重事件:公司爆发大规模风险,涉及范围广泛,无法正常经营,导致公司财产遭受较大损失。 1.3.较重事件:公司发生重大突发风险,正常经营受到影响,公司财产遭受一定程度的损失,有可能导致或转化为严重影响证券市场稳定的重大突发事件;

国内外护理安全管理研究发展趋势正式版

Through the reasonable organization of the production process, effective use of production resources to carry out production activities, to achieve the desired goal. 国内外护理安全管理研究发展趋势正式版

国内外护理安全管理研究发展趋势正 式版 下载提示:此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生产计划、生产组织以及生产控制环境中,通过合理组织生产过程,有效利用生产资源,经济合理地进行生产活动,以达到预期的生产目标和实现管理工作结果的把控。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1.护理安全管理注重前馈控制 (1)护理安全组织在行动。许多医院成立护理安全组织,行使安全巡视检查与教育指导职能,预防各种护理不安全事件的发生,把各种不安全的因素控制在实施护理措施之前,控制在护理技术操作之前,控制在下一次护理过程之前,消灭在本次护理过程之中,从而达到护理安全的目的,已形成了护理界的共识。国外护理安全管理研究有文献报道:日本国立熊本医院设有事故防止委员会,重视事故边缘的登记以便了解隐患,进行集中分析,找

出防止事故的对策,教育组织护士讨论分析,使护士对存在的隐患有共同认识。 (2)实证分析寻找根源。台湾和信肿瘤中心医院在对待不良事件的处理中,采取根本原因分析(RCA),以科学证据为基础,针对分析所得问题进行品质改善计划。这一方法有利于改善治标不治本的缺点,协助组织找出作业流程中及系统设计上的风险或缺点,而非将问题归咎于某个人身上,并采取正确的行动,有利护理安全从源头抓起。 2.健全制度保障护理安全质量。大多数护理管理者以完善护理安全制度为切入点,如通过制订专科护理安全防范制度、差错事故管理报告制度、制订差错事故处

应急管理概论

第一篇总论 ★突发事件的定义 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灾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突发事件的特征 (一)突发性和紧急性 (二)严重性 (三)不确定性 (四)社会性 (五)同时涉及程序化与非程序化决策 ★我国突发事件分为 (一)自然灾害 (二)事故灾难 (三)公共卫生事件 (四)社会安全事件 突发事件涵盖了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或者是几类的复合,最为严重的突发事件往往成为危机。 ★中国突发事件的分级 突发事件等级 1级(特别重大)红 2级(重大)橙 3级(较大)黄 4级(一般)蓝 ★突发事件分级的影响因素 (一)突发事件的客观属性 (二)突发事件作用对象的承受能力(三)社会整体对突发事件的控制能力 ★突发事件分级的重要性 事件的级别水平将直接决定了预警信息的发布水平、预案的启动级别、响应级别、处置规模与手段的抉择等诸多问题 ★中国突发事件的分期 (一)酝酿期:预防与应急准备(二)爆发期:监测与预警(三)缓解期:应急处置与救援 (四)善后期:事后恢复与重建 ★我国应急管理的发展阶段 里程碑一:2003年应急管理元年 中央统一指挥,地方分级负责 依法规范管理,保证快速反应 完善检测体系,提高预警能力 改善基础条件,保障持续运行 里程碑二:2004应急预案编制年 2004年1月,召开了国务院各部门、 各单位制定和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 预案工作会议; 里程碑三:2005年推进“一案三制” 4月,《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7月,首次“全国应急管理工作会议”12月,国务院应急办成立 里程碑五:2007年基层应急管理工作 年 5月,全国基层应急管理工作会议 11.1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里程碑六:2008年大考之年 汶川地震 北京奥运 ★应急管理的内涵 应急管理是针对各类突发事件(包括 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 和社会安全事件),从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到事后 恢复与重建等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应急管理的外延 (一)应急管理重在思想而不单是手 段 (二)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 ★应急管理的研究视角 (一)国际关系与国际政治学的视角(二)公共关系与传播学的视角 (三)心理学的视角 (四)社会学的视角 (五)政治学的视角 (六)信息管理学的视角 (七)法律视角 (八)自然科学视角

最新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概述与案例分析资料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概述与案例分析 第一节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概述 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从一定意义上讲,也是一部不断遭遇挑战、战胜挑战的历史。预防和应对各种类型、大大小小的突发性灾难事件,贯穿于人类历史发展的全过程。当今世界,伴随着经济发展、社会变迁和科技进步,突发事件的诱因更加复杂,形态更加多样,各种传统和非传统、自然和社会、国际和国内的风险和矛盾交织并存、错综复杂、公共安全形势更加严峻。 一、突发事件的定义和分类分级 从历史早期的灾荒饥馑、瘟疫兵祸,到现代工业革命后的技术事故、环境灾难,再到现代全球化背景下的金融危机、恐怖袭击,突发事件的种类和形态日趋多样。 20世纪以来,各国政府、科研人员及众多学者进一步加强了对突发事件的研究,在突发事件的概念、分类、分级、预防、应对方面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 (一)突发事件的定义 国内外学者对“突发事件”这一概念提出了很多定义,至今已有100多种,这些定义都从考察角度和研究目的不同各有侧重。在我国目前对“突发事件”概念是这样规定的:2007年8月30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一

章第三条规定: 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突发事件分级标准由国务院或者国务院确定的部门制定。 从突发事件这一定义来看,明确界定了4个要件: 1、突发性 事件发生的准确时间、地点及危害难以预料,往往超乎人们的心里惯性和社会的常态秩序。 2、破坏性 事件给公众的生命财产或者给国家、社会带来严重危害。这种危害往往是社会性的、受害对象也往往是群体性的。 3、紧迫性 事件发展迅速,需要及时拿出对策,采取非常态措施,以避免事态恶化。 4、不确定性 事件的发展和可能影响往往根据已有经验和措施难以判断掌控,处理不当就可能导致事态进一步扩大。

国内外建设安全管理对比研究和发展趋势分析

国内外建设安全管理对比研究和发展趋势分析项目建设安全管理具有系统性强,因果链复杂等特征,目前单纯 依靠安全人员经验进行现场安全监督、参照施工安全技术方案进行 重大危险源辨识、评价和控制等常规方法进行安全管理存在随意性大、非结构化,无法对施工过程中的危险源进行动态管理等问题, 无法适应建设工程大规模、快速集成化安全施工的需要。在建设行业,如何以职业安全健康生产为首要目标,拓展建设项目管理先进 理念,对建设项目现场施工中的安全管理实施以信息化和IT技术为 导向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构建标准化安全管理系统,通过基于 时间维和空间维的现场危险源管理核心技术理论模型研究为基础, 构建建设项目现场施工危险源管理标准体系,研究开发时间连续、 空间连续模式下的动态危险源辨识系统和基于知识积累、知识集成 的危险源评价系统中的关键技术、模型方法,并最终完成内含知识 系统的先进安全管理体系的项目建设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是 运用科技创新提升我国建筑业安全管理水平之根本所在。它的实现,能加快我国与先进发达国家接轨,提高我国基础产业对灾变事故的 控制能力、对重大危险源的监控能力以及事故分析能力和应急管理 能力。 一、国外建设安全管理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考试就到考试大

从世界范围来看,建设项目施工中的事故率平均水平远远高于 其他行业。在安全管理堪称典范的英国,由于事故造成的直接损失 和间接损失达项目总成本的3%~6%;而根据美国1996年的一项研究,美国工程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已占到其总成本的7.9%~15%.如何降 低工程建设领域的事故发生率,是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和迫切等待 解决的任务。 在大量参阅国外文献资料基础上,我们总结出目前国外在工程 项目安全管理领域的先进思想和理论创新,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 方面,这些先进理念和方法正逐步为我国学者所意识,但尚需要消 化吸收并根据现实情况加以创新应用。 (一)确定了危险源辨识、评价和控制在安全管理中的核心地位,并在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中得到认可和正式应用。目前我国越来 越多的企业正在通过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认证,但形式重于实质。构建一套具有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实质内涵的应用型建设安 全管理体系则是当务之急,唯其如此,才能够真正提高危险源的辨 识水平,降低安全事故率。

公务员培训政府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答案

公务员培训政府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答案 1.一案三制是指()案,建立健全应急体制、机制和法制。(3.0分) A.制订修订应急预案 B.制订修订管理预案 C.制订修订评估预案 D.制订修订监督预案 我的答案:A 答对 2.处置突发事件的骨干力量是()。( 3.0分) A.人民解放军、武警、公安部队和预备役民兵 B.各个专业应急处置队伍 C.厂矿企业的广大职工和农村社区的广大群众 D.广大的城市平民我的答案:A 答对 3.减少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概率及其造成损失的最有效、最经济、最安全的办法是()。(3.0分) A.建立应急机制,做好预防工作 B.制定应急预案,做好预防工作 C.完善应急法制,做好预防工作 D.做好应急评估,做好预防工作 我的答案:C 答对 4.世界卫生组织对以往大流感发生状况的分析认为()。(3.0分) A.大约25%至35%的人口可能在大流感爆发时期受到感染 B.大约50%至60%的人口可能在大流感爆发时期受到感染 C.大约10%至20%的人口可能在大流感爆发时期受到感染 D.大约40%至70%的人口可能在大流感爆发时期受到感染

5.突发事件预防为主,关口前移的基础是()。(3.0分) A.忧患意识 B.培训演练 C.自救互救技能 D.风险分析 我的答案:D 答对 6.对应急机制建设起基础性作用是()。(3.0分) A.社会救助机制 B.社会保障机制 C.社会管理机制 D.社会安抚机制 我的答案:C 答对 7.我国第一部应急管理的专门法律是()。(3.0分) A.《国家自然灾害救助预案》 B.《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C.《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D.《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我的答案:B 答对 8.对“《突发事件应对法》的主要原则”理解不正确的是()。(3.0分) A.公开透明的原则 B.上行下效原则 C.最小代价原则 D.把突发事件的预防和控制放在突出位置的原则 我的答案:B 答对 9.风险的三维特性是()。(3.0分) A.不利性、不确定性、简洁性 B.不利性、不确定性、复杂性 C.不利性、确定性、复杂性 D.不利性、确定性、简洁性

《突发事件应对法》及应急管理知识学习手册

机关单位《突发事件应对法》及应急管 理知识学习手册 1、《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从什么时候开始实施?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于2007年8月30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 2、为什么要制定《突发事件应对法》? 答:为了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社会危害,规范突发事件应对活动,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环境安全和社会秩序,制定本法。 3、《突发事件应对法》的适用范围是什么? 答: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等应对活动,适用本法。 4、什么是突发公共事件,分为几类?共有几个级别? 答: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一般分为四级:IV(一般)、III(较大)、II(重大)、I (特别重大),依次用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表示。 一般(IV级)突发公共事件,表示其影响局限在社区和基层

范围之内,可被县政府所控制和处置;较大(III级)突发公共事件,表示其后果严重,影响范围较大,发生在一个县市区以内或波及两个县市区以上,超出县级政府应对能力,需要动用地(州、市)级政府力量方可控制和处置;重大(II级)突发公共事件,表示其规模大、后果特别严重,发生在一个地(州、市)以内或波及两个地(州、市)以上,需要动用省级政府力量方可控制和处置;特别重大(I级)突发公共事件,表示其规模极大,后果极其严重,其影响超出本省范围,需要动用全省的力量甚至请求中央政府增援和协助方可控制,其应急处置工作由发生地省级政府统一领导和协调,必要时(超出地方处置能力范围或者影响全国的)由国务院统一领导和协调应急处置工作。 5、什么是应急管理?具体有哪些内容? 答:应急管理是指政府及其他公共机构在突发公共事件的事前预防、事发应对、事中处置和善后管理过程中,通过建立必要的应对机制,采取一系列必要措施,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的有关活动。应急管理是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全过程管理,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预警、发生、缓解和善后四个发展阶段,应急管理可分为预测预警、识别控制、紧急处置和善后管理四个过程。应急管理又是一个动态管理,包括预防、准备、响应和恢复四个阶段,均体现在管理突发公共事件的各个阶段。应急管理还是完整的系统工程,可以概括为“一案三制”,即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应急机制、体制和法制。

国内外安全管理体系及考评体系简介(新编版)

( 管理体系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国内外安全管理体系及考评体 系简介(新编版)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 is the general term for safety management methods that keep pace with the times. In different periods, the same enterprise must have different management systems.

国内外安全管理体系及考评体系简介(新 编版) 随着ISO9000系列标准和ISO14000系列标准在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地采用,发达工业国家率先推行了安全管理体系及考评体系。安全管理体系及考评体系的模式有多种,不同的国家、不同的企业采用的模式不尽相同。 1.概况 1.1概念 安全管理体系(OccupationalHealthandSafetyManagementSystemsStandardizat ion,简称OHSMS) OHSMS是80年代后期国际上兴起的现代安全生产管理模式,与ISO9000和ISO14000等标准化管理体系一样,是后工业化时代的管

理方法。它的产生有两个原因:一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二是国际上劳动安全卫生标准一体化的要求。它的出现,使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实现了科学化、标准化、并做到了与国际劳动安全卫生标准一体化,适合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需求。 1.2目的 1.2.1.政府通过评估、认证和审查,对企业的安全卫生工作实施宏观管理; 1.2.2企业通过建立OSHSMS,并将其与ISO9000、ISO14000一起融入总的管理体系中,可实现劳动安全卫生工作的自主管理。 1.3内容 OHSMS是一种管理方式,目标是通过科学管理使企业的安全卫生工作符合安全卫生标准的要求。一般情况下,它包含如下内容: 1.3.1初始状态评审; 1.3.2安全卫生工作方针; 1.3.3规划; 1.3.4实施与运行;

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答案

一、单选: 件,其预警级别的一级、二级、三级、B、投入警力快 1、建筑施工企业中,()是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的第一负责人。 A、经理 B、企业一把手 C、分管安全生产的副总经理 D、企业法人答案: B 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应急预案编制的步骤的是()。 A、成立编制小组 B、进行风险识别和评价 C、编制演练计划 D、实施应急预案答案: D 3、以下不属于突发事件典型特征的是()。 A、突发性和紧急性 B、不确定性和易变性 C、危害性和破坏性 D、信息的充分性答案: D 4、根据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的严重性和紧急程度,可预警的突发事 四级分别用()颜色表示。 A、红、橙、黄、蓝 B、红、橙、黄、黑 C、红、黄、蓝、绿 D、黑、红、黄、蓝答案: A 5、根据我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以及突发事件特有的性质和目前我国突发事件的实际情况,一般可以将突发事件分为四大类。按照《突发事件应对法》的界定,以下事件中属于事故灾难的是()。 A、汶川大地震 B、 2008年南方低温雨雪灾害 C、“”上海外滩踩踏事件 D、天津港“”大爆炸答案: D 6、公共场所和大型活动突发事件一旦发生后,公安部门要反应迅速,措施有力。以下关于公共场所大型活 动中拥挤踩踏事件发生后处置的说 法中,不正确的是()。 A、情况掌握快 1 C、现状封锁快 D、采取措施快答案: C 7、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应急预案演练的步骤的是()。 A、评审演练预案 B、制定演练计划 C、获取演练资源 D、实施演练活动答案: A 8、卫生部卫生应急办公室负责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应急准备和组织协调处置工作,该办公室成立于()。 A、 2004年 B、 2005年 C、 2006年 D、 2007年答案: A 9、社区工作者的应急处理能力建设包括()。 A、分析判断能力 B、组织协调能力 C、专项领域应急处理能力 D、以上都对答案: D 10、关于我国社区安全的总体形 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社区安全隐患增多 B、社区常住人口增多,流动人口减少 C、社区管理仍存在很多弊端 D、社区是社会矛盾的聚焦点答案: B 11、教学技术人员可以分为专任教 师、教学辅导人员、()和学生思 想政治工作人员等。 A、教学管理人员 B、后勤人员 C、保卫部门人员 D、实验技术人员答案: A 12、下列所描述的事故中,不属于 工程质量安全事故的是()。

最新整理国内外建筑安全管理状况分析.docx

最新整理国内外建筑安全管理状况分析 摘要 建筑施工的特点决定了该行业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针对建筑行业特点及安全管理现状,如何控制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准确无误地找出导致事故发生的危险因素,并控制好各种危险因素,是有效预防安全事故发生的前提。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控制物的不安全状态、改善作业环境、科学的管理是我们实现安全生产的重中之重,切实做好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就是要对上述四个因素进行有效地控制,认真贯彻和落实各项安全法律法规,为施工人员创造安全环境,构建和谐社会。 关键词:行业特点、安全现状、危险因素、控制、管理 Abstract The features of construction determines it as a high-risk industry. Safety management in construction site is of critical importance in terms of its features and current safety management situation. Finding the exact risk fastors and bring them under control is the prerequisite for effective prevention of accidents. The control of risky human behavior and unsafe status of materials, the

improvement of the working envrionment and scientific management are the four most important factors to be considered in ensuring safety in production. The safety management can be fulfilled by practically controlling the above four factors and enforcing related safety laws and regulations so as to create a safe enviroment for the construction workers. Keywords: industry features safety status quo risky factors control management 建筑业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支柱产业,在我国职业伤害事故中,建筑业事故伤害发生率仅次于矿山业位居第二,因此,建筑企业的生产安全问题也成为经济建设进程中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虽然近几年来,伴随着建筑工程技术的不断改进、企业综合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建筑事故发生率逐年下降。但是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建筑事故发生率仍然较高。随着我国建筑业不断发展,建筑专业要求不断提高,新型工程技术不断涌现,再加上专业化分工的不断深入,传统的安全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工程技术和管理的更高要求。因此,在建筑安全管理方面,我们应充分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同时要坚持走自主创新的道路,探索一条适合我国建筑业安全管理发展的新途径,推动我国建筑项目安全管理向更高层次发展。 一、先进国家和地区的建筑安全管理状况分析 对于建筑安全这一领域,目前在国际上发展的比较好的国家主要是一些欧美的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法国、德国等。除此之外还有日本、中国的香港等。 国际上对安全管理历来都非常重视,欧美发达国家都从立法上制定了安全生产的各项规定,对违规者处以重罚。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包括哪几阶段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包括哪几个阶段 2. 事故应急救援体系的基本构成 3. 事故应急救援的响应程序可分为哪几个过程 4. 现场指挥系统有哪些职能 :1.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包括预防、准备、响应和恢复4个阶段,充分体现“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应急理念。 (1)预防 在应急管理中预防有两层含义,一是事故的预防工作,即通过安全管理和安全技术等手段,尽可能地防止事故的发生,实现本质安全;二是在假定事故必然发生的前提下,通过预先采取的预防措旋,达到降低或减缓事故的影响或后果的严重程度,如加大建筑物的安全距离、工厂选址的安全规划、减少危险物品的存量、设置防护墙以及开展公众教育等。从长远看,低成本、高效率的预防措施是减少事故损失的关键。(2)应急准备 应急准备是指为有效应对突发事件而事先采取的各种措施的总称,包括意识、组织、机制、预案、队伍、资源、培训演练等各种准备。 (3)应急响应 应急响应是指在突发事件发生以后所进行的各种紧急处置和救援工作。及时响应是应急管理的又一项主要原则。 (4)应急恢复 恢复是指突发事件的威胁和危害得到控制或者消除后所采取的处置工作。恢复工作包括短期恢复和长期恢复。 2.事故应急救援体系的基本构成包括: (1)组织体系 组织体系是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体系的基础,主要包括应急管理的领导决策层、管理与协调指挥系统以及应急救援队伍。 (2)运行机制 运行机制是全国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体系的重要保障,目标是实现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条块结合、必块为主,分级响应、统一指挥,资源共享、协同作战,一专多能、专兼结合,防救结合、平战结合,以及动员公众参与,以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体系内部的应急管理,明确和规范响应程序,保证应急救援体系运转高效、应急反应灵敏、取得良好的抢救效果。 (3)法律法规体系 法律法规体系是应怠体系的法制基础和保障,也是开展各项应急活动的依据,与应急有美的法律法规主要包括由立法机关通过的法律、政府和有关部门颁布的规章、规定以及与应急救援话动直接有关的标准或管理办法等。 (4)支持保障系统 支持保障系统是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体系运转的物质条件和手段。主要包括通信信息系统、培训演练系统、技术支持系统、物资与装备保障系统等。 3.事故应急救援的响应程序按过程可分为接警、响应级别确定、应急启动、救援行动、应急恢复和应急结束等几个过程。 4.现场指挥系统模块化的结构由指挥、行动、策划、后勤以及资金/行政5个核心应急响应职能组成。.起重机安装、拆卸、检查、维修或操作等作业时,伤害类型有哪些 2.起重机有哪些安全装置 3.按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中的规定,如何进行事故调查取证 4.为防止类似事故发生,应采取的技术措施、管理措施有哪些 1.重物坠落伤害、起重机失稳倾翻造成的伤害、挤压伤害、高处坠落伤害、触电伤害、其他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办法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目的和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务院《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文件,为建立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完善相关工作程序和方法,妥善处置各类突发事件,提高参建单位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和社会影响,保障人身和财产安全,保证工程建设顺利进行,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沪昆铁路客运专线建设期间突发事件预警及应急处置工作。突发事件是指具有发生的突然性和不确定性,严重影响工程进展或危及生命财产安全或造成较大政治、环境和社会影响的事件,分为重大质量安全事故、自然灾害(洪水、地质灾害等)、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集体性职业中毒、食物中毒及传染病爆发流行事件等)、铁路行车事故、突发环境事件等。 其他突发事件按照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相应规定执行。 第三条主要原则 1.统一领导,加强管理。 在公司的统一领导下,建立健全应急管理机制,落实逐级负责制度,保证信息传递快捷、畅通,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加强应急管理,维护参建单位和人员的合法权益。 2.居安思危,预防为主。 高度重视安全稳定基础工作,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各项准备工作。 3.以人为本,减少危害。 切实把保障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4.快速反应,协同应对。 切实保障生命财产安全,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第四条应急预案体系 1.《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办法》是公司对项目建设期间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进行组织管理的整体预案,是公司指导铁路工程建设期间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的规范性文件。 2.各参建单位要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铁道部、建设部及地方性法规与规章和本办法等,对工程建设期间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公共事件,结合工程建设实际编制相应的应急预案。 第二章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 第五条组织机构 公司是项目建设期间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领导机构,全面组织指挥工程建设期间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成立以公司主要领导为组长,部门负责人和各参建单位现场负责人参加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办公室,办公

突发事件应对和应急管理知识宣传

突发事件应对和应急管理知识宣传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突发事件分为四类,即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可以预警的自大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级别分为四级,即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示,一级为最高级。国务院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是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行政领导机关。对迟报、谎报、瞒报和漏报突发事件重要情况或者在应急管理工作中有其他失职、渎职行为的有关责任人要依法依规给予行政处分;够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单位或个人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导致突发事件发生或者危害扩大,给他人人身、财产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滑坡来临前山坡有何变化?坡脚处泉、井水位或水量突变、土质滑坡张开的裂缝延伸方向与斜坡延伸方向平行,弧形特征较为明显、坡脚处土体上隆。 火灾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有那些?有毒气体中毒(如一氧化碳)、缺氧、窒息、烧伤致死、吸入热气等。发现燃气泄漏时、应该怎么办?应该迅速关闭气源总阀、打开窗户通气、严禁开关任何电气和使用宅内电话,熄灭一切火种。 怎么样防止洪水进入室内?用沙袋、土袋在门槛和窗户处筑起防线、将老鼠洞、排水沟等一切可进水的地方全都堵死。 生产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的工厂、装卸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的专用车站、码头、存储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的仓库必须设置在城市的边缘或者

相对独立的安全地带。《消防法》规定:电焊工、气焊工、自动消防系统的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核电厂、大型发电厂、民用机场和生产、储存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的大型企业、储备可燃的重要物资的大型仓库、基地、火灾危险性较大、距离当地公安消防队较远的大型企业、距离当地公安消防队较远的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的古建筑群的管理单位应当建立专职消防队,承担本单位的火灾扑救工作。 发生重大动物疫情时,对疫点应当采取如下措施:扑杀染疫动物和易感染的动物及其产品,对病死的动物、动物排泄物、被污染饲料、垫料、污水进行无害化处理。对被污染的物品、用具、动物圈舍、场地进行严格消毒。 如果在地震、台风、洪涝灾害中、身体被塌倒的建筑物压住怎么办?要设法避开身体上方不结实的倒塌物、悬挂物或其它危险物,搬开身边可移动的砖瓦等杂物,扩大活动空间、敲击水管求救。地震逃出火场后不应该怎么做?为保护建筑物与室内财产,一定要先把火扑灭再外逃,携带容易烧毁的存折、钱币等外逃,不清楚门外的火情时就跳楼逃生。地震后发生毒气扩散要立即逃离现场、辩别风向,向上风较高位置逃离。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 有建筑物里面被水围困怎么办?有食品保证、建筑物坚固且未被完全淹没时,留在那里等待救援。如果所在处是危房,应设法向安全地带转移,积极与救援部门联系。面对不断上涨的洪水怎么办?如果是在楼房上,从低层向高层转移;如果没到紧要关头,不要轻易入水逃生;注意水情的变化,寻找可以漂浮的物品,做逃的准备。洪水发生时,来不及向楼房外转移怎么办?要设法向所在建筑物的高处转移,

国外安全管理理念

国外安全管理理念 鉴于安全生产在社会化大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国外发达国家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已普遍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管理模式和科学的运行机制,并确实加大资金保障力度,对促进安全生产整体水平的提高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方面,国外安全法规十分完备,具有很强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并根据实际情况的发展,适时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进行及时修改、补充和完善,以正确调整各种关系。在20世纪年代和70年代期间,美国政府除了管理价格和企业标准外,国会通过了一系列法律保护安全、健康和环境,国家试图通过越来越严格的社会管制保护从业人员的健康和安全。 二、在政府监管方面,发达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体上具有立法和执法分开、依法设立机构、机构相对集中的特点。职业安全与职业健康统一由一个机构管理,事故调查处理机构集中由权威机构来承担。如美国,职业安全与健康监督管理由劳工部负责,劳工部设立职业安全与健康局和矿业安全与健康局,交通运输安全则由其他监察等机构负责,与道路交通有关的是警察局、交通局、车检所,他们都是独立的政府部门。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NTSB-National Trans-Potation Safety Board)是1972年由国会成立的运输事故调查机构,不是政府的

运输部门,每年预算由国会直接拨款,与政府部门没有资金上的任何关系,其总部设在华盛顿,核心部门是事故调查办公室和事故善后办公室,分别负责航空、铁路、公路、水运、管道等运输行业的事故调查以及事故善后工作。英国现行的健康与安全监管体制,是依据1974年颁布的《工业场所健康与安全法》建立起来的。英联邦健康与安全委员会(HSC),是相对独立的机构,主席由政府任命,9位副主席分别由企业业主、工会和有关独立中介机构各3名代表组成。该委员会的宗旨是使从事危险工作的经营者负责保护工人和公众免受相关危害,其主要职能是健康与安全方面的立法及法律的修订工作、保护工人健康安全和保障工人福利、保护公众不受因工作导致的健康和安全方面的影响、监控易燃易爆等危险品的使用和储存安全、资助健康与安全方面的科研和培训,并提供相关服务。英国健康与安全委员会下设健康与安全执行局(HSE),对危险性行业的职业健康与安全工作实行国家监察、垂直管理,是相对独立的健康与安全行政执法机构。 三、在政府财政支持方面,发达国家也普遍加大对安全生产保障的资金支持力度,使安全生产保障有足够的、长期的、稳定的财政资金投人,以保证安全生产作为公益性的工作予以支持。美国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局(OSHA) 2001财政年度的经费为4.26亿美元,主要用于支持职业安全健康方面的各项工作。美国矿山安全健康监察局财政拨款大约2亿美元,其中一半左右用于矿山安全和健康技术保障。联邦政府向国家职业安全与健康研究院提供的资金支持也达到2.12亿美元。

紧急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制度

紧急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制度

紧急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制度 一、目的 通过建立本规程,使各类紧急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快速反应并妥善处理,控制事态的发展,以减少紧急突发事件给客户带来的危害和损失。 二、范围 适用于紧急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 三、职责 (一)总经理负责紧急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的审批、重大紧急突发事件的现场指挥和决策; (二)主管副总经理负责本管理职责范围内紧急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的审核、应急响应队伍和应急准备物料的审批,并监控应急处理预案的培训和演练; (三)项目经理负责本管理区域应急响应队伍的组织和应急准备物料的配备;组织本项目应急处理预案的培训和演练;发生一般紧急突发事件时负责现场指挥和对外协调; (四)秩序维护部负责编制治安、消防紧急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的编制;组织公司级有关应急处理的培训及演练;协助项目治安、消防紧急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和对外协调; (五)工程部负责编制设备、能源等紧急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的编制;组织公司级有关应急处理的培训及演练;协助项目设备、能源紧急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和对外协调; (六)公司及项目全体员工作为义务应急服务队伍成员,积极参加应急处理培训及演练,掌握应急服务技能,在发生紧急突发事件时按照相应的应急处理预案和本职责要求实施应急处理工作。 四、管理规定 (一)紧急突发事件应急服务概述 1.紧急突发事件应急服务是指在社区内,面对突发的紧急情况,为维护广大客户的利益而采取的应对措施;

和联络办法;

(2)项目值班室或监控室在处理紧急突发事件过程中,须按通报程序传递信息,分级联络相关员工;当某一级无人响应时应立即通知上一级,直至总经理; (3)遇有重大、特殊、紧急情况时,在通报有关员工的同时,应立即向公司领导直接报告。 2.应急服务员工储备 (1)项目下属各部门员工是项目应急服务的主要人力储备,公司各职能部门及项目应定期组织紧急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的培训,并经常开展处理紧急突发事件的集中演练,不断提高员工的各种应变能力,以确保各级员工在紧急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快速响应,有效处理; (2)项目建立以秩序维护员为主体的义务消防队,按照现场灭火、现场疏导、现场警戒和物资抢救、员工急救等进行职责分工,并对义务消防队员工进行定期演练,提高义务消防队的实战技能,达到能够熟练使用消防灭火器械、基本掌握灭火要领的目的; (3)项目值班室及监控室24小时值班,在接到紧急情况通报后能够按照各相关应急处理预案发出指令; (4)对客服、秩序维护、消防、工程、保洁所属员工做统筹安排,并调配各值班岗位,以保证各在岗员工24小时响应应急指令,并采取相应措施; (5)各有关员工接到值班室或监控室指令后应立即赶赴现场,不得以任何理由拖延或拒不到场;到场后立即投入应急处理工作,以保证事态得以有效控制。 3.应急服务物料储备 (1)为确保紧急突发事件能够得到有效控制,项目必须对应急服务物料有充分的储备; (2)应急服务常用的物料包括:灭火器、排水泵、呼吸面罩、消防斧、应急灯、沙包、急救药品、担架及必要工具等; (3)应急服务物料必须存放在固定的地点,并标有明显的标识显示; (4)应急服务物料存放必须采取定置管理的方法,存放的地点应方便取用,以便及时排除故障和险情;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制度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制度 1 目的 为规公司应急响应程序和应急预案体系建设,提高应对突发事故、事件的能力,保证快速、有序、有效地开展事故应急救援行动,预防、降低事故损失和社会影响,保障员工的健康与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2 适用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生产安全应急管理工作。 3 引用规性文件 3.1 《中华人民国安全生产法》; 3.2 《中华人民国环境保护法》; 3.3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T29639-2013); 3.4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7号;3.5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AQ/T9006-2010; 3.6 《冶金等工贸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评分细则》 4 术语和定义 4.1应急预案: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可能发生的事故,最大程度减少事故及其造成损害而预先制定的工作方案。包括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 4.2应急准备: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为迅速、科学、有序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进行的思想准备、组织准备和物资保障。 4.3应急响应:针对发生的事故,有关组织或人员采取的应急行动。

4.4应急救援:在应急响应过程中,为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造成的损失或危害,防止事故扩大,而采取的紧急措施或行动。 4.5 应急演练: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情景,依据应急预案而模拟开展的应急活动。 5 工作职责 5.1公司应急机构 公司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是应急管理工作的领导和组织机构,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组长担任应急总指挥,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副组长担任副总指挥,下设应急办公室(设在综合管理部)、通讯联络组、治安维护组、物资保障组、医疗救护组、善后处理组、抢险救援组。 5.2应急救援领导小组职责 5.2.1 组织制定各项应急相关制度和应急预案、现场处置方案,并督促落实;5.2.2 负责二级及以上安全环保事故的应急救援指导和善后处置; 5.2.3 督促配备应急救援器材和物质,协调外部应急救援资源配置; 5.2.4启动公司总体应急预案; 5.2.5 向政府安全主管部门和饲料部及中粮贸易报告紧急事故; 5.3 总指挥职责 5.3.1 贯彻有关应急救援工作的法律法规和相关要求; 5.3.2 建立完善公司应急预案体系; 5.3.3 根据事故应急抢险的需要,确保相应的应急队伍、应急物资、应急资金落实到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