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3到18课教案

3到18课教案

3到18课教案
3到18课教案

第3课时

第4课时

第5课时

第6课时

第7课时

第8课时

第9课时

第10课时

第12课时

第13课时

国学教案 (1-18课)

1、《笠翁对韵》教案 课型:新授 教学目的:培养对国学的喜爱。初步了解《笠翁对韵》的内涵及其朗朗上口的感觉。学会背诵经典内容。 教学方法:朗诵法、解释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入 多媒体播放《笠翁对韵》,让学生谈感觉并交流。 今天我们要学习《笠翁对韵》。作者是清代文人李渔。知道《笠翁对韵》作何解释吗?“翁”就是李渔自称。“笠”就是下雨天穿的蓑衣。“对韵”就是古代人对对子,讲押韵。 二、范读、带读《笠翁对韵》 1、老师先范读一遍课文,请同学们认真听。 下面请同学们伸出右手的食指开始指读。老师读一句,你们齐读一句,并用手指跟着朗读的节奏移动,朗读到哪个字手指就停在哪个字上,标点符号跳过去不指。听明白了吗?同学们,跟我念。 2、教师解释含义 重点点拨:山花对海树苍穹下响高舂青春 学生一起说文意并交流。 三、朗读一东、二冬 1、分组读(分两组,每组读一章,进行小组比赛) 2、老师说上句,学生对下句。“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 3、多种形式朗读,来争取当堂课背诵。 四、课后拓展:收集对联。 板书设计: 《笠翁对韵》 一东 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 二冬

2、小儿语 课型:新授 教学目的 理解词句意义并能熟读背诵,在熟读的过程中检验自己的言行。 教学方法:朗诵法、解释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入 1、多媒体播放《小儿语》,激起学生兴趣。 .2、揭示课题并简介学习内容。 《小儿语》是明代吕得胜编写的,它将为人处世的道理与儿童的常生活结合起来,对少儿品德的养成及其成长发展都有很大的好处。 二、教授《小儿语》 1、.教师范读原文,请学生认真听。 2、.领学生读词句 3、师生共同讨论词句意义 重点解释:沉静、从容、体悉、从宽。 4、.学生练习熟读背诵 分组读(分两组,每组读一章,进行小组比赛) 老师说上句,学生对下句。 多种形式朗读,来争取当堂课背诵 三、教师小结 当我们遇到紧急情况时,该怎么做?《小儿语》可以告诉我们。 把我们学的背给父母听听好吗? 板书设计: 小儿语 一切言动都要安详十差九错只为慌张 沉静立身从容说话不要轻薄惹人笑骂

18课教案教学文档

学习目标: 1 、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 、品味文章中的语言特色。 一、板题,示标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吆喝》,学习目标是(屏幕显示)。 二、出示自学指导一: 师:下面请同学们看自学指导,对照自学指导进行自学,自学竞赛开始。(投影“自学指导一”) 自学指导一: 默读课文,看看作者围绕北京的吆喝声介绍了什么?作者对北京的吆喝声怀有怎样的感情? 3、检查自学效果 师:同学们,5分钟到,不能回答自学指导题的请举手。 (如少数同学举手,老师则给以表扬:真不错,这么多同学在短短的时间内就能想出答案,的确不简单。下面,我请同学来回答,其他同学认真听,及时更正补充)(如有较多同学举手,老师则延长自学时间:看来,这几个问题还是有一定难度的,下面再延长2分钟,请同学们抓紧时间,积极动脑,认真思考) 5、师明确:作者介绍了北京的吆喝声所代表的经营品种,介绍了各种吆喝声的具体内容,表现方式以及音韵节奏等。作者在介绍各种吆喝声时总体上是充满了怀念之情的,哪种对往事的美好回忆,至今想来仍忍俊不禁的情态也流露在字里行间。 三、出示自学指导二: 1、师:下面请同学们看自学指导二,默读课文,对照自学指导进行自学,自学竞赛开始。 自学指导二: 汪曾祺是一位非常讲究语言艺术的作家,他曾经谈到自己在语言上的追求:平淡而有味,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有淡淡的幽默。这三点在课文中能看出来吗?请朗读课文第二、三段,画出你喜欢的句子,仔细体会本文语言上的特色。 2、生自学,师巡视,了解学情。 3、检查自学效果 4 、指名学生回答,回答不完整的,其它同学补充。 5、师:(如学生说得好,则表扬。) 刚才同学们从自身体验出发阐述了自自同的意见,希望我们在写作中要也能用朴实无华的语言显现出你深厚的文化素养和语言动力。 四、布置作业 请同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散文闲适自由的风格。。 19、春酒 学习目标: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教案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教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教案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遗体、挽联、致敬、爱抚、团聚、情节、记性、保存、阴暗、低微、寒意、深奥、详细、枯瘦、逝世、文章、咳嗽、失声痛哭、囫囵吞枣、张冠李戴、马马虎虎、恍然大悟、北风怒号、匆匆忙忙、饱经风霜”等词语。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遗体、挽联、致敬、爱抚、团聚、情节、记性、保存、阴暗、低微、寒意、深奥、详细、枯瘦、逝世、文章、咳嗽、失声痛哭、囫囵吞枣、张冠李戴、马马虎虎、恍然大悟、北风怒号、匆匆忙忙、饱经风霜”等词语。 能够联系上下文或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抓住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质。感受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质。 找一找描写鲁迅的相关文章进行阅读,进一步了解鲁迅先生。 通过关键词、关键句的揣摩,引导学生学习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 前面我们学习了鲁迅先生《故乡》中的一个片段,主要是写他儿时的玩伴闰土的。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来学习一篇专门介绍鲁迅先生的文章,希望同学们能够在学习本课的过

程中更加深入地了解鲁迅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板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教学提示:问题十分简单,主要目的是要求学生对课文内容和鲁迅先生的人品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要求学生以空行来分层理解课文。 事情:深受人民爱戴;谈“水浒传”;谈“碰壁”;求助车夫;关心女佣阿三。 对鲁迅先生的认识:谈《水浒传》表现了他对青少年的关心和爱护;谈“碰壁”表现了他对旧社会的痛恨;救护车夫则表现了他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关心;关心女佣阿三则表现他关心别人胜过关心他自己。总之,是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他才赢得那么多人的爱戴。 你发现第一段与后面几个段落有什么联系吗! 教学提示:这个问题统领全文,不仅可以弄清文章的结构,更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有进一步的深入学习与理解。要求学生在整体感知全文的基础上来回答。 第一部分提出一个问题:鲁迅先生为什么会得到那么多人的爱戴!后面几个部分则用鲁迅先生的几件生活小事从不同侧面回答了这一问题。第一部分和后面几个部分是因果关系,第一部分写的是果,后面几个部分写的是因。 启发思考:我们以前学过很多写人的文章,你们还记得学习这样的文章最重要的方法是什么吗!

第18课《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

第18课《xx新政》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通过对罗斯福新政内容和作用的探讨、归纳与概括,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和实现以古鉴今的教育功能。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通过角色扮演,体验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以人为本、关注现实、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同时学习罗斯福迎难而上、战胜困难的精神。 教学重点: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教学难点:探讨罗斯福新政对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调整产生的作用。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设备:多媒体教学设备;相关图文资料 教学方法:以“自主感悟、互动创新”教学模式为主, 辅以其它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导入:介绍罗斯福生平,当选总统过程,思考罗斯福新政是在什么历史背景下出台新政的?

一、新政背景 (一)xx反危机失败 1.银行倒闭 2.企业破产 3.农产品价格猛跌 4.失业人数激增 5.xx势力趁机抬头 (二)xx当选总统 二、新政内容 1、整顿金融 2、复兴工业 3、调整农业 4、社会救济 内容 具体措施 结果与影响 整顿金融 《紧急银行法》停业整顿;放弃金本位制;管制证券业恢复银行信用,金融体系正常运转,为工农业生产的恢复提供了前提保证 复兴工业

《全国工业复兴法》制定包括工资、工时及集体合同权利条款的行业公平竞争法规 稳定产品价格,减少生产的盲目性和无序竞争 调整农业 《农业调整法》农业调整署;减耕;调整农产品结构提高农产品价格,摆脱农业危机,缓和农民的斗争社会福利 发放紧急救济金,“以工代赈”,兴建公共工程 增加就业,刺激消费,稳定社会 三、新政实质 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社会生活的干预。 (史料)部分资本家在报纸上连篇咒骂罗斯福 是“向富人敲竹杠”,说罗斯福天天都吃“烤百万富翁”在关于《社会保障法》的听证会上,有人高喊“这个法案是从《共产党宣言》第18页逐字逐句抄来的” 甚至有人建议美国联邦调查局调查一下罗斯福是不是美国共产党的秘密党员 虽然最高法院的确宣布很多新政法令违宪,但是,作为 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运用。 “在美国,从来没有哪一个人比我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私人企业、私有财产和私人利润有着更坚强的信仰” 四、新政影响 、使xx渡过经济危机 2、避免xx在危机下走上xx道路

三年级语文12-18课教案

级索姚庄小学课时教学案课题12.荷花 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学会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3.初步体会荷花的美。 教学重难点初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学会生字新词。 课前准备学生预习课文。 第__1__课时 教学过程 环节初案设计意图二次修改 一.导入。 二.整体感知课文。三、初读课文。1.多媒体出示美丽的荷花图。同学们,你们认识图 上的植物吗?你对它有多少了解? 2.学生交流荷花的样子、荷花的种类、荷花的药用 价值、有关写荷花的古诗文…… 3.过渡:是啊,荷花是人们喜爱的一种植物,古往 今来,有很多文人都写过赞美和花的文章、诗词。 今天,我们就来学一篇课文,是我国著名的作家叶 圣陶爷爷写的,文章的题目是《荷花》。(板书课 题,齐读课题) 4.我们来看看叶圣陶爷爷是怎么写的? 1.教师配乐朗读课文。 2.听了朗读,说说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学生自由交流。 3.过渡:请你带上你自己的感受去读读课文吧。 1.鼓励学生自由读课文。出示自学要求。 (1)标清小节数。 图文并茂, 引导学生入 情入境,为 更好地感悟 荷花的魅 力!

环节初案设计意图二次修改 四、再读课文,初步读出感情。五、指导写生字。(2)画出文中生字新词,联系上下 文或生活实际理解。 (3)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 2、指名分节读课文,边读边交流字 词的自学情况。 3、分三个交流:能读准的字音;能 读通的难句子;会理解的词语。 4.指导学生交流。 1、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段,多读几遍。 2、读出你所能体会的美来。 3、自由读。 4、指名读。 1、生字“蓬、骨、翩、蹈”的笔顺 借助多媒体演示。 2、钢笔描红。 朗读自己喜 欢的段落能 让学生为理 解课文打下 基础。

八年级上册语文18课教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18课教案 八年级上册的第十八课是《阿西莫夫科普短文两篇》,下面就是为您收集整理的八年级上册语文18课教案的相关文章,希望可以帮到您,如果你觉得不错的话可以分享给更多小伙伴哦! 这是两篇科普短文,它的突出特点是以论证为主,综合运用不同领域的科学知识见解新颖。让学生把握各篇内容,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探索欲望和创新意识。 对比阅读,比较分析每篇各自的说明对象和说明角度,培养学生善于多角度、多仍面看问题的科学思维能力。 反复自读,学习这两篇短文简明精练、逻辑性强、幽默风趣的语言特点。 1.查工具书,给加点的字注音,解释词语: 遗骸:遗留下来的骨骸。 蟾蜍:一种两栖动物,体表有许多疙瘩,内有毒腺,俗称癫蛤螺。 褶皱:由于地壳运动,岩层受到挤压而形成的弯曲。 劫难:灾难。 致密:细致精密。 追溯:逆流而上,向江河发源处走。比喻探索事物的由来。 天衣无缝馆叩:神话传说,仙女穿的天衣,不用针线制

作,没有缝儿。比喻事物没有一点破绽。 2.正确朗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 1.将制作的大陆漂移示意图(见《教学参考书》有关资料二:地质年代与大陆漂移学说)教案在多媒体教学平台上演示。 2.长期以来,人们试图解释地球上陆地和海洋的起源,曾提出各种各样的假说。现在,地质学家们普遍认为,在2亿年前,地球上所有的大地都是连在一起的,后来由于某种原因,这块超级古大陆一分为二,继而又四分五裂,相继形成了北美洲和亚欧大陆。南极洲、非洲、南美洲、大洋洲、新西兰和印度次大陆。这就是在地质学上曾引起一场深刻革命的大陆漂移学说。1986年,阿根廷南极研究所的专家在南极发现的恐龙化石,就为这一学说提供了有力证据。这是为什么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美国著名科普作家和科学幻想小说家阿西莫夫的科普短文两篇。(板书课题及作者名) 1.学生读文,思考讨论: (l)两篇短文各自要说明的内容是什么? (2)两篇短文都谈到了恐龙的灭绝,但说明的角度不同。试比较。 (此题意在让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对比阅读,培养学生善于多角度、多侧面看问题的科学思维能力。) 2.教师点拨:

第18课童年教案

第18课童年;一、教材分析“童年”是个亘古不变的话题,是学生们;二、教学目标;(一)回忆童年,观察童年的生活,感受童年的快乐;(二)体会教材的艺术作品,体会不同艺术表现形式的;(三)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在不同时代背景下的;三、教学重点;(一)通过欣赏,感悟不同历史时期童年生活的差异性;(二)认识多种艺术表现形式,体会不同表现形式带给;(三)描述童年的生活 第18课童年 一、教材分析“童年”是个亘古不变的话题,是学生们正在经历着的人生阶段,也是他们再熟悉不过的题材。本课旨在让学生通过欣赏分析,在体味童年美好的同时,对比不同时期童年生活的差别,从而更加珍惜现在的童年生活。 二、教学目标 (一)回忆童年,观察童年的生活,感受童年的快乐。 (二)体会教材的艺术作品,体会不同艺术表现形式的魅力。 (三)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在不同时代背景下的童年都有各自特点,培养学生珍惜现在美好童年生活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 (一)通过欣赏,感悟不同历史时期童年生活的差异性。 (二)认识多种艺术表现形式,体会不同表现形式带给人的不同美感。 (三)描述童年的生活内容及自己对童年的理解,感受作品的思想内涵。

四、教学难点不同艺术表现形式的特点及对艺术作品相关历史背景的了解。 五、教学准备 (一)教师准备:课件。 (二)学生准备:与童年生活相关的照片或有纪念意义的物品。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情境引入(出示刘翔儿时照片) 先让我们来看一张照片(出示刘翔儿时照片),知道这个小男孩是谁吗?噢,再让我们看一看他长大后的样子(出示成人后照片)。他是谁? (学生齐声回答:刘翔。)看来刘翔在每个国人的心目中都已经是个耳熟能详并且响当当的名字了。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重温一下刘翔夺冠时那激动人心的场面,然后用一个最能表达你心情的词语来形容一下你看到此情此景的感受。(观看录像后学生回答。)刘翔为我国夺得了中国男选手在奥运会田径项目中的首枚金牌,这一壮举不仅为我们亿万中华儿女扬眉吐气,同时也在向全世界昭示着黄皮肤的中国人毫不逊色于他人。 2.面对刘翔夺冠的辉煌瞬间,我们来想象一下,他在小学三年级的时候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学生? (学生回答。) 我觉得刘翔小的时候也许就是你们当中的一个聪明淘气的男孩儿。相信我们自己,只要肯于努力并抱定“有志者事竞成”的信念,每个人都可以创造属于自己的丰富多彩的人生。 3.时至今日,每当我们在电视中看到这段录像时,还是会感到阵阵的兴奋、激动、骄傲和自豪,并且它还勾起了我对自己儿时一张老照片儿的记忆。(播放课件:教师本人儿时照片。)照片为我们展现的是什么场面?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18课教案

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抓住描写阮恒献血时表情、动作的语句,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朋友真挚的友谊,树立正确的友情观。 重难点: 结合语句,体会阮恒献血时的感情变化。 第一课时 一、名言导入,揭示课题 1、导语:我们中国有句古话,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意思是说,有朋友自远方来,难道不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写的就是朋友间的故事。 2、揭示课题:20、她是我的朋友 3、你知道课题中的“她”指的是谁“我”又指的是谁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 二、初步感知课文 1、出示自学要求: (1)弄清文中的主要人物。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圈出生字和词语。 2、学生自学。 3、汇报交流。 (1)她:小姑娘(小伙伴)我:阮恒指点“恒”的读音。 (2)课文主要讲的是小男孩阮恒为了挽救小伙伴的生命,毅然献出自己的鲜血。 (3)检查词语: 医院消息确认输血迫在眉睫血型是否掩盖啜泣拳头竭力制止轻柔周围 三、再读课文,思考问题 1、A、想想阮恒献血的经过是哪几个自然段写的(5~11)画出描写他献血时的神情、动作的句子,用波浪线作标记。 B、你觉得课文中哪些地方最感人用你喜欢的记号标出。 2、交流: A、课文中5—11自然段讲的是阮恒献血的经过。请你读出描写他献血时神态、动作的语句。 B、你觉得课文中哪些地方最感人请读一读,再说说你觉得它为什么感人。 C、分别指名读读1—4自然段、12—14自然段。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3、这篇课文是写事的文章,可以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这篇课文分段。 4、朗读课文 四、讲读课文第一部分(1~4) 1、指名读课文,思考:阮恒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输血的请用三角形标出关键的词语。并画出有关的重点句。 2、出示: A、经过查看,他们确认这个小姑娘伤得最严重,如果不立刻抢救,就会因为休克和流血过多而死去。 B、输血迫在眉睫。医生和护士都不具有她的血型。 C、一位女医生告诉这几个孤儿,如果他们不能补足这个小姑娘失去的血,她一定会死去,问是否有人愿意献血。 3、交流:

一年级下册语文18课教案

18.四个太阳 学习目标 1、认识“挂、街”等13个生字,会写“园、因”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课文。 3、感悟作者通过画太阳要表达的心愿。 教学重、难点 了解课文内容,领悟作者表达的美好心愿和善良的心地。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示题质疑 1、板书课题:四个太阳。学生读课题。 2、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提问) 二、学生自读课文,认识生字 1、自由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2、小黑板出示生词,检查生字读音: ⑴指名教读。⑵自由认读。⑶出示生字卡片,学生齐读,打乱顺序分组读。3、记忆生字:你记住了哪些字?是怎么记住的?(学生交流记字方法)还没记住的字,可以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继续识记。 4、读课文,看看有几个自然段?指名分段读课文,注意要求正确朗读。 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1、师读课文,提问:“我”画了四个什么样的太阳?(根据回答贴太阳图片)2、你最喜欢哪个太阳?(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3、你喜欢哪个太阳,就认真地读哪个自然段。 4、指名读书,检查读书情况。 5、喜欢读哪段就读哪段,一起合作把课文连起来读一读。 四、指导书写“圆”“因”“为”“脸” 1、出示生字卡片,巩固生字读音。 2、出示“圆”“因”“为”“脸”,指导书写: ⑴口头组词,理解字义。⑵指导观察字形及其在田字格中的位置。⑶指导书写。师范写,生描红,书写:重点指导“为”的笔顺。 五、朗读课文,感悟内容: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课文中的小哥哥为什么画这样的四个太阳?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课前板书课题:四个太阳。 1、出示生字卡片,复习生字读音。 2、回忆旧知:课文里的小哥哥画了四个什么样的太阳?(根据学生回答贴图片)过渡:瞧,四个完全不同的太阳,多新鲜哪!小哥哥为什么要画这样的四个太阳呢?咱们一起到课文里去找答案吧。 二、朗读感悟,理解课文 1、自由读课文,看看你最喜欢哪个太阳。 2、小朋友为什么喜欢这个太阳呢?把写它的那段再读一读,读出对太阳的喜爱。3、检查:你喜欢哪个太阳?说说你的理由: (以下内容可根据学生回答的顺序进行教学) ⑴绿太阳:①你为什么喜欢绿太阳?(演示课件引导)读一读。 ②小结,指导朗读。引导看图或多媒体,感受绿太阳带来的凉爽。学生齐读第一自然段。 ⑵金黄太阳:①哪些小朋友喜欢金黄的太阳?一起读。 ②为什么喜欢它?(演示关于秋天景物的课件,唤起想象,激发情感) ③指导朗读。引导学生了解“金黄的太阳带来了丰收的季节”后,指名读出自己的感受。 ⑶红太阳:①为什么喜欢红太阳呢? ②指导看图,齐读课文。 ⑷彩色太阳:①彩色的太阳送给谁?(春天)②你为什么喜欢彩色的太阳?(学生交流)③指导朗读。师问生答,读后交换。 三、拓展思维,口语交流 1、学生介绍美术课自己画的“我心中的太阳”。准备好后说给最要好的伙伴听。2、全班交流。引导:你画了一个什么样的太阳?为什么这样画?想表达什么心愿?根据学生的心愿,把画送给某人或贴在黑板上。 3、老师将自己画好的太阳送给学生,并提出希望。 四、指导背诵,巩固理解 背自己喜欢的太阳所对应的自然段。引导学生课下继续背。 五、指导书写“阳”“光” 1、出示生字卡片,认读。 2、指导书写“阳”“光”: ⑴了解“阳”的部偏旁和“光”的笔顺,练习书空。 ⑵指导观察字形及其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⑶练习写字。

二年级美术下册第18课《童年》教案人美版(最新版)

童年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回忆童年、观察童年的生活,感受童年的快乐。 (2)能力目标 会表达自己对童年生活的感受,会描述不同时期童年生活的情况,学会通过观察童年体裁的艺术作品,体会不同艺术表现形式的魅力。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珍惜现在,珍惜美好童年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1)通过欣赏、感悟不同历史时期童年生活的差异性。 (2)认识中国画、油画、雕塑、摄影等不同艺术表现形式,体会不同表现形式给人的不同美感。 (3)描述童年的生活内容及自己对童年的理解,感受作品的思想内涵。 三、教学难点 童年,不同艺术表现形式的特点及对艺术作品相关历史背景的了解。 四、教学过程 1、游戏引入,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边唱边做《丢手绢》的游戏,游戏之后每人拿出自己最珍贵的童年纪念品,给同桌讲讲童年的故事,并请一两名同学给大家讲讲自己童年的故事。 (这样设计是创设情景,利用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同学之间的交流,引发学生对童年美好时光的回忆,为后面对童年的深入理解做铺垫。) 2、初步感受,提出欣赏要求 教师针对童年学生的发言进行小结:我们的童年生活是美好的、幸福的,艺术家们用他们特有的方法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鲜活的童年景象。多媒体逐个出示教材中的作品。说说你最喜欢那幅画。 (这样做使学生很快的进入审美情景,对所欣赏的作品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3、分组学习,交流审美心得 (1)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作品分成六个小组。 (这样做,是为了让学生抓住第一感觉,为自主学习做铺垫,通过自愿分组的形式,体现自主学习的初步尝试。) (2)分组之后,教师把每组的问题发给组长,由组长带领组员讨论。 A、《瑞阳婴戏图》组:作品最吸引你的是什么?你想了解作品哪方面的知识? B、《欢天喜地》组:你从作品中看到了什么?你能表演一下吗?你想了解这幅作品哪些知识? C、《战斗中成长》组:作品中的主人翁是谁?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欣赏作品后你想到了什么?为什么这么想? D、《翻身奴隶的女儿》组:作品中的小朋友是哪个民族的人?从哪儿可以看出来?他们在做什么?他们会想什么?为什么这样想? E、《冬天的阳光》组:你知道这是一件什么形式的艺术作品吗?你了解雕塑吗?为什么起这个名字? F、《金色童年》组:这是一组什么形式的作品?你能用语言形容一下作品中的小姑娘吗?她的笑容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所提的问题都很有针对性,比如说:你最想了解作品那方面的知识?欣赏作品后你感受到

六年级 第18课 玩游戏不逞强 教案

六年级《玩游戏不逞强》教案 武汉市武昌区棋盘街小学贺英一、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培养 1、不喜欢逞强的行为,不愿意逞强。 2、有安全自护意识。 (二)行为技能训练 1、做事不冲动,会冷静思考,不盲目逞强好胜。 2、会安全玩游戏,见到逞强的行为能加以劝阻。 (三)知识经验积累 1、知道只为表现自己,不顾后果去做危险的事,是逞强。 2、懂得在玩游戏是逞强很危险的事情。 二、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学会玩游戏,知道在游戏中一定不能盲目争强好胜,特别是一些有危险的事情,要三思而后行,量力而为。 三、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初步形成自我保护意识,明白在平时游戏和生活中,有的同学只为表现自己,不顾后果地去做危险的事,就是逞强。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小组合作学习 五、教学准备 收集相关的照片、视频和小资料制作课件。

学生课前了解生活中玩得开心的游戏及规则,准备制作工具。六、教学过程 (一)开心游戏,导入新课 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好不好? 游戏规则:听老师的指令,做相反的动作——我说坐下你就站起来,我说站起来你就坐下;我说举左手你就举右手,我说摸右耳朵你就摸左耳朵…看谁的反应快。准备好了吗? 开始做游戏(起立!举左手!坐下!摸右耳朵!起立!举右手!举左手……) 小结:同学们的反应可真快。这个游戏好玩吗?老师从你们脸上的笑容已经感受到大家心中的快乐了。 (二)分析案例,思考明理 1、老师想问一下大家,你平时最喜欢玩什么游戏?为什么? 同学间开心的交流自己的快乐经验。 小结:同学们的开心游戏可真是丰富多彩。这些有益的游戏不仅让同学们从中得到了快乐,而且锻炼了身体,可谓一举两得。 2、可是有时候,和同学们玩游戏时,别人提出要和你比试的时候,你会不会为了争“第一”,去做一些冒险的事?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平安故事”。 (1)你喜欢骑自行车吗,像强强这样骑自行车安全吗? (2)思考事情的发生、结局以及造成的后果,你有什么想说的? 分组围绕问题进行谈论、交流。

18课教案教学文档

18、她是我的朋友 一、课前三分钟 二、导入: “朋友”一词包含了太多的感情,我们每个人都有朋友,对朋友一词的理解也有着不同的理解。什么是真正的朋友呢?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18课——《她是我的朋友》,深切感受阮恒为救朋友而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 三、复习生词 1、先读词(自己认读—指名认读---开火车读) 2、读生字(指名读—学生领读---男女生赛读) 3、指导重点生字——制 四、回忆课文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请同学们回忆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生:一个小女孩在战争的炮弹爆炸中受伤,急需输血。小男孩阮恒愿意献血,他这样做都是为了挽救他的朋友。 师:是啊,小女孩生命垂危,输血迫在眉睫,{课文中小男孩又是怎样做的呢?哪些内容使你最受感动?——此处是大问题出示课件}请同学们带着这个大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在书中空白处批注。 师:板书小女孩小男孩 生命垂危 师:文中的小男孩首先是怎样做的呢?请同学们汇报。

生:首先做的是{此次学生应说——一阵沉默之后……忽然又放下} 学生汇报后出示课件 师:你从“颤抖”一词中体会到什么? 生:说明他十分害怕 师:为什么又会忽然又放下去呢? 生:又不愿意献血了,犹豫着代表着他心里矛盾 师:然后手为什么又举起来了 生:他下定决心要献血了 师:这一段文中运用了动作和心理描写{此处点击课件},那么,我们在朗读时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呢? 生:紧张、害怕、坚定的语气 师:好,同学们就请你带着这些感情读一读吧(指名读) 师:指导朗读,这段话中有三个动词,举-放-举应该是从慢到快读,在最后“然后又举起来”语气要坚定。请同学们在练读一下。生:练读 师:那么,文中的小男孩下定决心要献血了,但又很害怕,噢,谢谢你,你叫什么名字? 生:阮恒 师:文中的小男孩阮恒接着又是怎样做的呢? 生:汇报第8自然段的内容。 师:很快一词中你体会到什么? 生:阮恒着急救小女孩

新实用汉语18课教案

第十八课我听懂了,可是记错了 一、复习巩固 复习生词和语法 二、导入新课 谁寄过信或者包裹?在哪儿寄的?步骤是怎样的? 三、讲解新课 1.本课生词1 记:把印象保持在脑子里。记生词,记得快。 错:记错,说错,写错。 些:表示不定的数量;一些,有些,这些,那些书,买些东西。 放在形容词后,表示略微的意思:稍大些|更好些|简单些。 包:用纸、布等裹东西。包书,包包子 客气:不客气,别客气,太客气,不要客气 别:表示禁止或劝阻,跟‘不要’的意思相同: 别忘了,别写错了 往:去。往来,来往。 向(某处去):一个往东,一个往西,往哪儿走,这趟车开往上海。 过去的:往年|往事。 介词,向:往前看|往南去|水往低处流。 学习生词2 路:路线。803路车 公共汽车:803路公共汽车 公共:公有的;公用的。公共厕所 经过:从某处过。经过华富,经过俄罗斯 好像:有些像。好像是班学生 站:为乘客上下或货物装卸而设的停车的地方。 两站,下一站,汽车站 放心:心绪安定,没有忧虑和牵挂。放心吧,不放心 糟糕:指事情或情况不好。真糟糕,太糟糕了

里:里边。往里走 乘客:下车的乘客 地铁:乘地铁,坐地铁,换地铁 2.学习句子 (1)板书动态展示后,示范读—领读—齐读—个别读。 (2)结合句子的生词练习 教学过程设计:在讲解完重点词语后,再读一遍生词,起到复习巩固的作用,同时结合句子操练。 ①领读生词和相应的句子。 ②类似地复读其它生词。 (注:用这种方法,学生不仅学会读生词,还可以学习生词的使用。在汉字的提示下,教师一边领读,一边让学生复述,学生更容易理解并记住 所学内容。这是根据心理学的原理充分调动了视听功能,一定会取得 更好的效果。) 3.学习课文 教学过程设计:学习并练习情景会话。 ①示范读—领读—齐读—分角色朗读—个别读,教师纠音。 ②教师根据课文框架请同学复述,或提问后请同学回答问题。 显示:课文框架,让学生在课文框架的提示下复练。 ③将课文框架还原为课文,让学生再练习。 4.讲练本课的语法 ①结果补语 “没(有)”,“……了没有” 你听懂了没有? ——我没听懂 马大为包好包裹了没有?

18课 教案

第18课清朝专制统治的强化 [课标内容] 了解清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皇太极改国号为清,改族名为满洲;吴三桂引清兵入关,李自成起义军失贩;1644年,顺治帝迁都北京;雍正时,设军机处,专制皇权进一步加强;清朝统治者实行文字狱,强化集权统治。 ①通过了解从到女真、建州女真、满洲的演变过程,培养学生探寻历史线索的能力。 ②通过分析专制皇权的强化过程,培养学生正确认识和综合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③通过分析秦始皇焚书坑儒、明朝八股取士与清朝大兴文字狱的严重后果,培养学生归纳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介绍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的有关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历史事件发生的必然性与偶然性,从而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观。 ②从清朝设立军机处和大兴文字狱两个方面,结合课中题和课后题,说明清朝进一步强化皇权,中国封建社会专制统治达到了项峰,成为阻碍历史发展的严重障碍,培养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学习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的创业事迹,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观。 ②通过讲述吴三桂引清兵入关的有关史实,痛斥奸邪,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③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专制统治的危害,理解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将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强化学生的民主与法制意识。 [重点和难点] 主备人:易积军- 1 -

重点:清朝设立军机处以及文字狱的特点和影响。 难点:清朝强化专制统治的原因及影响。 [教学方法] 以启发分析、问题归纳为主要方法 [教学过程] 课前引导:历史上曾经有哪几个少数民族建立过统一的中央政权?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除蒙古族建立的元朝外,还有满洲建立的清朝。 导入新课 一、清朝建立 1、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 2、皇太极改国号为清,改族名为满洲 3、吴三桂引清兵入关,清朝确立在全国的统治 二、军机处 1、雍正时,设立军机处 2、军机处的特点及影响 三、文字狱 1、清朝统治者实行文字狱 2、文字狱的危害 课堂小结 [课堂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课内习题,教师辅导。 课后反思: 主备人:易积军- 2 -

人教版必修2 第18课《罗斯福新政》课程教学设计

人教版必修2 第六单元罗斯福新政与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 第18课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重难点 重点: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和主要内容。 难点:罗斯福新政的重大影响和启示。 教学设想 设计特点:以“问题”为中心,引导学生环环相扣,层层深入,积极探究。 基本思路:揭示问题→探求对策→对症下药→理解意义→畅谈启示。 教学方法: “问题式”和“探究式”教学 教学准备: 多媒体设备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大国崛起》中美国“罗斯福就职典礼”片段,引导学生回顾70多年前面对美国经济大危机,罗斯福总统是如何带领美国走出困境的。 【创设情境】播放录像片断:罗斯福就职演说

一、临危受命 教师讲述: 临危——不断恶化的经济危机和社会危机 受命——1933年3月4日,罗斯福宣誓就职 【探究1】通过该材料请你概括出经济危机的病因在哪里?治理危机的基本策略是什么? 提供资料: 材料 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初一个美国煤矿工人家庭的妈妈和孩子的一段对话:天寒地冻,北风呼啸,一个穿着单衣的小女孩蜷缩在屋子的角落里。“妈妈,天这么冷,为什么不生起火炉呢?”妈妈叹了口气,说:“因为我们家里没有煤,你爸爸失业了,我们没有钱买煤。”“妈妈,爸爸为什么会失业呢?”“因为煤太多了。” 结论:生产和销售的严重脱节(生产的相对过剩);解决的策略是在政府的主导下,一方面抑过热的生产,另一方面努力扩大消费需求。 展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发生原因及解决策略“理论示意图” 二、实施“新政” 学生自学: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第二条目的第一段,强调:“大力加强国家对金融、农业、工业、社会救济、公共工程以及财政等方面的干预,使美国政府承担起保障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责任”中的“加强国家的干预”和“政府承担起责任”等字眼。 1、整顿财政金融体系 学生总结相关措施:银行修业整顿,恢复银行信用;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扩大联邦储备委员会的权力;管制证券业。 【探究2】罗斯福新政为什么要首先从整顿金融秩序开始呢? 提供资料: 归根结底,在我们调整金融体制时,有一个因素要比货币更为重要,比黄金更为宝贵,这就是人民的信心。执行我们的计划,其成功的要素计划就是信心和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18课教案Word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18课教案 盘古开天地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体会“隆隆的雷声”、“茂盛的花草树木”等这类词组的表达效果,并加以积累和拓展。 2、运用理解重点词句和“边读边想象”的方法学习课文。 3、了解故事内容的神奇,感受盘古雄伟、高大的英雄形象,体会他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通过朗读与想象了解故事内容,品读感悟重点词句,体会盘古无私奉献的英雄形象。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引出课题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8课 2、复习生字词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中的生字词,我们来复习一下,哪列小火车来(开火车读、齐读),大家都能把词语读正确。很不错。 3、回顾全文(观看课件) 师:盘古开天地的故事,从古代流传至今,今天让我们一起作者再一次走进这个古老的神话故事。(看动画片) 二、学习第3自然段 1、齐读,画句子 ①师:天地分开之后,盘古担心它们会合拢在一起,他是怎么做的?翻开课本71页,齐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 ②盘古怕天地会再合在一起,他是怎么做的?请你画出相关的句子。

2、品读、感悟 ①出示句子,指名读。如果去掉“使劲”这个词合适吗?如果盘古不使劲会怎样? ②我们在朗读时“一边读一边想象”,就能体会到盘古顶立地的艰辛。(指名读) ③盘古做这样的动作只是一天吗?不是。而是很久很久。 ④出示句子,时间一天天过去了,盘古怎么做?100年过去了,盘古依然怎么做?1万年、100万年过去了,盘古仍然怎么做?(引读句子) ⑤盘古就这样顶天立地了很久很久。(贴盘古图) 3、小结 师:盘古伟岸的身躯就这样撑住了天和地,他真是一个顶天立地的英雄啊! 三、学习第4、5自然段 1、自由读第4段,画词组 ①天和地终于成形了,盘古却累得倒了下去,(出示课文的第4自然段),课文的第4自然段写了盘古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本段用了很多优美的词组,请你们读一读,找一找,画一画。 ②你找了哪些词组,学生汇报。 2、词组训练 课件出示:词组划线 我们还可以说(怎样)的(什么)? 3、品读感悟 ①齐读整段 师:课文用上这些描写生动的词组,把盘古发生的神奇而巨大的变化,描写得更生动了。我们再来读一读,体会体会。 ②引导朗读 师:你最喜欢哪种变化呢?好好读读吧。 学生反馈:最喜欢的一种变化。(相机板书:肌肤大地血液江河) ③方法指导 肌肤-大地:你看到的大地是怎样的?(看图理解“辽阔”)“一边读一边想象”,相信你们能读出大地的辽阔。自由练读,你读出了一点辽阔的感觉了,

第18课音乐与美术教案

第18 音乐与美术教案 第18音乐与美术教案 标要求:(1)欣赏19世纪以来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了解这些美术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艺术价值。(2)列举19世纪以来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理解这些音乐作品的时代性、多样性和民族性。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的学习,了解19世纪以来世界音乐艺术和美术艺术的概况,认识它们的发展历程。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近代民办艺术关系到的历史背景,可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人类文化发展的多样性、时代性和民族性,培养学生结合历史背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学习19世纪以来世界艺术的辉煌成就,知道艺术文化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增强学生的国际文化交流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19世纪以来的音乐美术作品的分析鉴赏,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审美取向,增强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评价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现代艺术的兴起与流派。 教学难点:对贝多芬的音乐作品的地位和影响的理解。 时:本节教材用一时。 板书设计:

第18 音乐与美术 一、贝多芬与古典主义音乐 .贝多芬音乐的地位 2.代表作:《命运交响曲》 3.贝多芬的音乐产生的时代背景及艺术特征 二、印象派绘画与音乐 .背景 2.印象派绘画 3.印象派音乐 4.印象派的贡献 三、现代艺术的兴起 .现代美术 2.现代音乐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请阅读本的引言:19世纪以来,相对自由的创作环境为音乐与艺术的发展提供了较为有利的条。欧洲诞生了若干杰出的艺术大师,他们宛如一座座艺术高山,令世人叹为观止。这些艺术家是谁?他们的作品具有什么艺术价值?进入现代以后,艺术界又有哪些新发展? 一、贝多芬与古典主义音乐 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74文字阅读框《音乐领域的古典

人教版 九年级上册历史 第18课 教案

《美国南北战争》教案 《美国南北战争》是新课标九年级《世界历史》上册第18课的内容(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课标实验版) 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美国历史是世界近现代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内战是美国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又一重要事件,它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为美国资本主义发展进一步扫清障碍,使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开始走上腾飞之路。学生学好本课不仅能够对美国历史进一步深入了解,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而且对美国今天的发展也将有更深刻的认识。 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能力:了解美国南北战争爆发的原因、战争的简单过程和战争的结局;认识战前美国南北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理解北方在南北战争中取胜的原因及南北战争的性质和意义。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究,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通过对林肯的评价,培养学生科学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②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辩论突破难点,理解南北战争的原因;学生通过表演,增强学习历史的兴趣;学生通过积极参与和思考,增强对历史的感悟。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残暴野蛮的奴隶制终究会被推下历史舞台,自由、平等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历史绝对不会忘记那些为了国家进步、社会发展而献身的人物。 教学重点林肯在南北战争期间的作用;南北战争的性质和意义。 教学难点美国南北方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 任务分析: 1、学生的起点能力: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师上课前对学生状况有清 楚的了解,在掌握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本班学生 已学习美国的独立战争,对美国历史稍有了解,并对美国为何能迅速发 展也较感兴趣。 2、从年龄和心理特点来看:初三学生已值十四五岁,他们有强烈的好

第18课三国鼎立(公开课教案设计)

第18课《三国鼎立》教案(公开课) 中学历史组君 一、本课教材地位分析: 本课主要介绍了国家从分裂到局部统一的过渡时期的历史。三国鼎立是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的必然结果,但它的形成实现了几个大围的局部统一,为学习“西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体现了知识的延续性,起着承上启下的历史作用。 二、课程标准 了解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 三、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掌握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的时间、人物、结果及历史作用;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过程及影响。 通过对比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操一胜一败的原因,提高学生初步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历史史实和文学艺术作品的区分,增强学生辨别历史真伪的能力;通过对操进行评价,提高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感受历史人物的智慧;通过对历史真相的探究,培养学生客观实际,求真务实的治学态度。 四、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的形成。 难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展示:播放课件视频《三国演义》片头,或听洪基老师演唱的《滚滚长江东逝水》把学生带入情景,爱学生兴致勃勃地观看演出或听完歌曲后。 教师:这部电视剧叫什么?其中的三国时哪三个国家?你知道三国有哪些历史人物? 学生1:《三国演义》,、蜀、吴。 学生2:诸亮、操、备、权、关羽、飞等。 教师:他们都是我国历史上非常有名的人物。他们所处的时代是怎样的?他们在历史上有什么作为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历史,学习第18课《三国鼎立》。 (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

一、烽火连不休:东汉末年军阀混战 教师:操所处的时代,当时的社会状况是怎样的? 学生:军阀混战。 展示:《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示意图》 教师:当时存在着哪些军阀势力? 学生:公度、袁绍、操、遂、马超、策、袁术、表、鲁、璋。 教师:军阀之间的混战给社会带来了什么影响呢? 学生:民不聊生,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展示: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操《蒿里行》现代文翻译:尸骨曝露于野地里没人收埋,千里之间没有人烟,也听不到鸡鸣。一百个老百姓当中只不过剩下一个还活着的,想到这里就令人极度哀伤。教师:面对这种社会状况操采取了什么措施? 学生:操招募流亡农民垦荒,组织兵士屯田,积极发展生产,解决了当时最紧要的粮食问题,同时也赢得了民心。操的实力不断增强。 教师:在北方除了操外,还有一个军阀势力也很强大,他是谁? 学生:袁绍。 二、时势造英雄:操统一北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