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必修2 第18课《罗斯福新政》课程教学设计

人教版必修2 第18课《罗斯福新政》课程教学设计

人教版必修2 第18课《罗斯福新政》课程教学设计
人教版必修2 第18课《罗斯福新政》课程教学设计

人教版必修2 第六单元罗斯福新政与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

第18课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重难点

重点: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和主要内容。

难点:罗斯福新政的重大影响和启示。

教学设想

设计特点:以“问题”为中心,引导学生环环相扣,层层深入,积极探究。

基本思路:揭示问题→探求对策→对症下药→理解意义→畅谈启示。

教学方法:

“问题式”和“探究式”教学

教学准备:

多媒体设备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大国崛起》中美国“罗斯福就职典礼”片段,引导学生回顾70多年前面对美国经济大危机,罗斯福总统是如何带领美国走出困境的。

【创设情境】播放录像片断:罗斯福就职演说

一、临危受命

教师讲述:

临危——不断恶化的经济危机和社会危机

受命——1933年3月4日,罗斯福宣誓就职

【探究1】通过该材料请你概括出经济危机的病因在哪里?治理危机的基本策略是什么?

提供资料:

材料

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初一个美国煤矿工人家庭的妈妈和孩子的一段对话:天寒地冻,北风呼啸,一个穿着单衣的小女孩蜷缩在屋子的角落里。“妈妈,天这么冷,为什么不生起火炉呢?”妈妈叹了口气,说:“因为我们家里没有煤,你爸爸失业了,我们没有钱买煤。”“妈妈,爸爸为什么会失业呢?”“因为煤太多了。”

结论:生产和销售的严重脱节(生产的相对过剩);解决的策略是在政府的主导下,一方面抑过热的生产,另一方面努力扩大消费需求。

展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发生原因及解决策略“理论示意图”

二、实施“新政”

学生自学: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第二条目的第一段,强调:“大力加强国家对金融、农业、工业、社会救济、公共工程以及财政等方面的干预,使美国政府承担起保障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责任”中的“加强国家的干预”和“政府承担起责任”等字眼。

1、整顿财政金融体系

学生总结相关措施:银行修业整顿,恢复银行信用;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扩大联邦储备委员会的权力;管制证券业。

【探究2】罗斯福新政为什么要首先从整顿金融秩序开始呢?

提供资料:

归根结底,在我们调整金融体制时,有一个因素要比货币更为重要,比黄金更为宝贵,这就是人民的信心。执行我们的计划,其成功的要素计划就是信心和

勇气。你们大家一定要有信念,一定不要听信谣言和妄加猜测而惊慌失措,我们要团结起来战胜恐惧。

——罗斯福“炉边谈话”教师总结:银行是经济的杠杆和龙头,要恢复生产必须首先有足够的启动资金,而银行恢复信用,吸收存款是恢复生产的必要前提。

2、政府加强对工业的计划和指导

学生总结:将生产的各个环节置于国家的监督之下,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生产过剩;通过国家干预,调整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

【问题】罗斯福新政关于工业方面的措施如何体现了“抑制生产过热、刺激社会需求”的基本思想?

教师总结:促进各同业团体之间的合作行动、引导和维护劳资双方的联合行动、淘汰不公平的竞争惯例等起到抑制生产过热的作用;调整企业和劳资关系起到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

3、用行政手段调整农业

学生自学:

指导学生找出新政在农业方面和社会福利方面的措施。分析这些政策是如何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以起到抑制生产过热、刺激社会需求等作用的。

措施:为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提高并稳定农产品价格,防止农产品过剩。【探究4】为什么罗斯福新政中要给农民补贴,鼓励其毁灭农产品,以提高农产品价格?

提供资料:

为了解决农业危机,提高农产品的价格,罗斯福政府只得采取大规模毁灭农产品的办法,1933年,在西部和西南部共毁掉1000万亩棉田,屠宰了20万头大猪和六百多万头小猪。

经过两年多的时间,农产品价格回升,农民收入明显增加,农民的破产情况得到遏制。

——教材P85《历史纵横》学生讨论后总结:调整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克服农业生产的相对过剩可以抑制农业生产过热;提高农产品价格可以保证农民的利润并提高购买力。

4、社会福利方面的措施

措施:政府加强救济工作(临时保障),加强社会保障措施(长远保障),推行“以工代赈”。并进行一系列的社会立法,将政府政策上升为国家意志。

问题:“以工代赈”措施在当时的成效主要有哪些?为什么说它能够起到这些成效?

学生回答:增加就业;刺激消费和生产;稳定社会秩序。

教师总结:罗斯福新政的措施和经济大危机的表现形成的对应关系。

【探究4】为什么当年使胡佛飞黄腾达的自由放任政策后来却成了埋葬胡佛的坟墓呢?罗斯福新政到底“新”在何处呢?

提供资料:

材料1

面对危机美国总统胡佛固守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该政策认为市场是一只“看不见的手”,能够自动调节经济活动;政府的干预只能造成低效率和浪费,所以没有政策就是好政策。“只有管得少,才能管得好”,社会经济事务最好由不受国家权力干预的个人决定,政府扮演好经济“守夜人”的角色足矣。

——教材P82《历史纵横》材料2

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运用。

——罗斯福的演说学生讨论后总结: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依靠政权的力量对经济进行全面干预。

三、摆脱危机的困境

1933-1939年的罗斯福新政对美国乃至世界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总结课本中的观点。

1、直接:虽然未能消除经济危机,但使美国逐渐走出低谷。经济方面

2、间接:一定程度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缓解因经济危机引发的社会危机;避免了美国走上法西斯道路。社会方面

3、长远: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制度方面

四、畅谈启示

学生讨论教师帮助总结:

概括——生产关系一定要与生产力协调发展;改革和创新是社会前进的不竭动力;人类社会发展是多样性和统一性的结合。

具体——要大胆吸收资本主义先进文明成果;要开拓进取,勇于创新;将市场机制和政府干预有机统一;健全法律法规,保证各项改革的顺利进行;要关注弱势群体利益,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注意化解社会矛盾,努力建设和谐社会等

【结束语】历史室一面镜子。美国曾有民意测验显示罗斯福和华盛顿、林肯并列为美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三位总统。这说明美国人民始终铭记这位身残志坚、远见卓识且开明的政治家。为历史作出伟大贡献的人必将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

板书结构:

罗斯福新政

临危:经济危机和社会危机

背景:

受命:罗斯福1933年当选为美国总统

对策:政府主导,抑制生产和扩大内需

措施:财政金融、工业、农业、社会福利

短期效应:促使美国经济走出低谷和缓和社会危机

影响:

长期效果:开创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生产关系一定要与生产力协调发展

启示:改革和创新是社会前进的不竭动力

人类社会发展是多样性和统一性结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