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对消灭私有制的看法

对消灭私有制的看法

对消灭私有制的看法
对消灭私有制的看法

共产党的主要组成是广大无产阶级,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推翻资产阶级,实现全人类的解放和自由发展。人类社会从奴隶社会开始,出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一切掌握生产资料的阶级成为了统治阶级。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以来,资本家占有社会中绝大部分生产资料,通过赚取剩余价值对广大无产阶级进行剥削。无产阶级要真正代表本阶级的利益,就必须打破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社会主义社会。也就是说,必须消灭私有制,实行社会主义公有制。消灭私有制是无产阶级、共产党人完成历史使命的核心手段,是人类社会进入社会主义并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必需。

“消灭私有制”是指废除资产阶级的所有制,而不是要废除一般的所有制;“消灭私有制”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要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消灭私有制”并不是要剥夺公民个人的私有合法财产;“消灭私有制”的目的是建立“共有制”基础上的“个人所有制”。

1.不能随意解释《共产党宣言》这一经典著作中的某些段落和概念。经典的意义在于原创的伟大意义,它的缺点已经属于历史。

2。“消灭私有制”是共产党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现实措施和过程,“消灭”在某种意义上讲更是“扬弃”。从哲学上讲,私有制经济如果已经不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主体,已经不是理论高次方,那么私有制经济就被扬弃了,或者说被消灭了。这时候,它作为一个经济因素在新的发展体系中,也可以发挥它的重要作用。

3。“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今天看来,这句话等价于:“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1.消灭私有制建设公有制是共产党人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手段。社会主义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公有制经济、集体经济、民营经济都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手段,他们之间的比例任何,取决于在整体上又好又快地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取决于又好又快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如何理解“消灭私有制”(学习通信)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曾概括地提出一个基本理论,即“消灭私有制”。正确理解这个科学论断,对于我们今天,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宣言》第二章的原话是这样说的:“现代的资产阶级私有制是建立在阶级对立上面、建立在一些人对另一些人的剥削上面的产品生产和占有的最后而又最完备的表现。”“从这个意义上说,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过去人们往往离开了这句话开头所说的前提条件:“从这个意义上说”,于是就把“消灭私有制”作为一个不需要任何前提条件的孤立的原理到处生搬硬套。在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和分散的手工劳动大量存在的条件下,在生产力还很低

下的情况下,就急于消灭私有制、建立“一大二公”的公有制。当时我们这样做自以为是贯彻和实现了《宣言的原理。事实证明,我们的理解是不对的,实践也是不成功的。《宣言》所强调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是非常关键的前提。从这句话的前后文所述,可以看出它包含三层意思:第一,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一定会发展到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那时“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私人资本集中在无产阶级国家手中。这是从无产阶级阶级斗争规律这个意义上说的。第二,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日益发展,旧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就要不断变更。“废除先前存在的所有制关系,并不是共产主义所独具的特征。一切所有制关系都经历了经常的历史更替”。例如历史上封建主私有制取代了奴隶主所有制,现代资产阶级所有制又取代了封建主所有制。“共产主义的特征并不是要废除一般的所有制,而是要废除资产阶级的所有制。”这是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这个意义上说的。第三,现代的资产阶级私有制是“产品生产和占有的最后而又最完备的表现”,因此共产党人可以最后而又最圆满地消灭私有制。如果我们面对的是封建主私有制,其产品生产和占有远不完备,那么就不可能最后消灭私有制。这是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规律的意义上说的。以上这三点有内在的逻辑联系,其中最后一点最为重要。这里所说的资产阶级私有制是“产品生产和占有的最后而又最完备的表现”,是何涵义呢?这句话是指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产品生产不像从前的私有制

那样属于分散的个体手工劳动的小生产,而以集中的社会化劳动、机械化大生产为基础,生产过程有周密的分工和协作的程序,企业的管理水平逐步提高,产品中的科技含量不断增长,商品市场的竞争使产品的质量和品种陆续改进更新。从前剥削阶级在劳动生产率很低的情况下占有有限的剩余产品,主要是为了满足其家族豪华生活的需要,难有多大力量扩大再生产;现在资产阶级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榨取大量剩余价值,除供自身需求外,主要又转化为资本,用以剥削新的雇佣劳动,从而使私人资本越来越扩大,生产资料也越来越集中。总之,资本主义私有制使产品的生产和占有越来越社会化、现代化。因此,有必要也有可能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以解决社会化大生产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的矛盾,使生产力进一步得到解放和发展。正是由于资本主义的产品生产和占有已经达到“最完备的表现,我们才能够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这种最后的剥削形式。当然,这并非说每个国家都要等到资本主义私有制达到最完备表现时,才去进行无产阶级革命。无产阶级在经济落后的国家取得政权后,能够在社会化大生产领域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但不能急于在各个领域过早地完全消灭非公有制经济。正如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要继续鼓励、引导,使之健康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加速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加就业,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要,也才是真正把握住了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

至于“一般的所有制”(6)或称一切所有制,按照科学社会主义创始人随后的更加成熟的论著,则是包括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和劳动力的所有制。在这两者中,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包括私有制和公有制,劳动力的所有制也包括私有制和公有制。换言之,私有制包括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和劳动力的私有制,公有制也包括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和劳动力的公有制。这前后的两者都不可混为一谈。

在《宣言》概括的“消灭私有制”的“一句话”中,并未说到要“建立公有制”,它也不等于要建立包括生产资料公有制和劳动力公有制在内的一切公有制。其随后的说明,也只是“把资本变为属于社会全体成员的公共财产”(11),即建立不包括劳动力公有制在内的生产资料公有制。消灭私有制”,既不等于消灭一切私有制,也不等于建立一切公有制

《共产党宣言》中有句名言: “共产党人可以用一句话把自己的理论概括起来: 消灭私有制。”

无产阶级在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后并利用自己的统治消灭私有制, 建立公有制, 这是《宣言》为共产党人提出的奋斗目标。以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共产党人要最终消灭私有制,其根本原因在于私有制是落后的生产关系, 是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桎梏。从这个意义上说, 只有共产党人才能够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才能最终消灭私有制。一、消灭私有制是由共产党的性质决定的

三、共产党人怎么消灭私有制一是要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二是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三是把坚持公有制为主体, 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这就是说, 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及将来一定时期, 只要私有制还能容纳生产力的发展, 只要非公有制经济还能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步, 它就将继续存在和发展。我们积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并不是要搞私有化, 也不是要放弃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从长远发展趋势看, 党的消灭私有制和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目标没有改变。

科学认识消灭私有制的辩证历史过程(一)

科学认识消灭私有制的辩证历史过程(一) 摘要:马克思恩格斯的消灭私有制理论,包括消灭私有制的过程性,对生产力的发展是绝对必需的实际前提的特别强调。必须科学认识其积极作用和灭亡的辩证历史过程,才能正确认识它在中国存在和发展的长期性,更好地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关键词:消灭私有制;资本主义私有制;公有制;唯物史观 生产资料所有制是一个社会经济制度的基础,是决定一个社会基本性质和发展方向的根本因素,因此所有制改革问题也就成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乃至全面改革中的一个根本性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立足中国基本国情的不懈探索中,改变单一公有制的结构同时又抵制私有化主张,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一些人把公有制经济比重的合理降低视为削弱,把鼓励、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视为私有化。反思传统观点,客观认识各种所有制优劣及私有制经济在中国存在和发展的长期性,是科学认识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根本性问题。 一、对马克思恩格斯“消灭私有制”思想的科学理解 在未来社会应该实行什么样的所有制问题上,《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中的这段话最能代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思想:“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1]苏联和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之初,根据这一思想,把消灭私有制、建立单一公有制当做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任务。但实际上,这句话只是经典作家思想的高度抽象和概括,结合马克思恩格斯的其他著作全面来看,这一思想的深刻内涵还应包括以下几方面: 1.消灭私有制的过程性。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消灭私有制的理论原理,决不是以某个世界改革家的思想、原则为根据,而只是现实历史运动真实关系的一般表述1]。必须以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为前提科学理解。“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就到来了。”2]所有制关系中的每一次变革,都是产生了同旧的所有制关系不再适应的新的生产力的必然结果。私有制是这么产生的,在生产力发展和社会经济合乎规律的演进、更替过程中,也将这样被消灭、被更高的公有制所替代。消灭私有制需要一个较长时期的过程性,是我们研究经典作家思想必须认真对待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恩格斯在《共产主义原理》这个《共产党宣言》的前身文件中,明确指出,不能一下子把私有制完全废除,“正像不能一下子就把现有的生产力扩大到为实行财产公有所必要的程度一样……无产阶级革命,只能逐步改造现社会,只有创造了所必需的大量生产资料之后,才能废除私有制。”1]苏联和中国在具体的历史实践中,都未曾深刻理解“逐步改造现社会”的问题,迫不及待地总是希望能尽快尽早消灭私有制,因而在作为历史瞬间的很短的几年时间内,“一下子”就完成了基本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的历史任务。但走了弯路。无产阶级解放的物质条件并未因此而得到更充分的准备。根本上说就是忽视了它的过程性。消灭私有制需要一个公有制经济产生、发展、壮大,与私有制并存并行发展,在所有制结构中逐步发挥其优越性,最后完全取代所有制的过程。必须深刻把握这一点,放到历史发展的长过程中看问题,才能深刻理解经典作家的思想。 2.他们特别强调生产力的发展是绝对必需的实际前提。马克思恩格斯在论及消灭私有制和实现共产主义问题时,特别强调这些“都是以生产力的巨大增长和高度发展为前提的”。生产力的这种发展之所以是绝对必需的实际前提,是因为“如果没有这种发展,那就只会有贫穷、极端贫困的普遍化;而在极端贫困的情况下,必须重新开始争取必需品的斗争,全部陈腐污浊的东西又要死灰复燃。”1]这也就是强调消灭私有制和实现共产主义的物质条件。 由于在社会主义思想史上,私有制是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是万恶之源等传统观念的影响,无产阶级在革命过程中往往不能深刻地认识到,经典作家对消灭私有制必备物质前提的

对消灭私有制的看法

共产党的主要组成是广大无产阶级,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推翻资产阶级,实现全人类的解放和自由发展。人类社会从奴隶社会开始,出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一切掌握生产资料的阶级成为了统治阶级。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以来,资本家占有社会中绝大部分生产资料,通过赚取剩余价值对广大无产阶级进行剥削。无产阶级要真正代表本阶级的利益,就必须打破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社会主义社会。也就是说,必须消灭私有制,实行社会主义公有制。消灭私有制是无产阶级、共产党人完成历史使命的核心手段,是人类社会进入社会主义并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必需。 “消灭私有制”是指废除资产阶级的所有制,而不是要废除一般的所有制;“消灭私有制”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要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消灭私有制”并不是要剥夺公民个人的私有合法财产;“消灭私有制”的目的是建立“共有制”基础上的“个人所有制”。 1.不能随意解释《共产党宣言》这一经典著作中的某些段落和概念。经典的意义在于原创的伟大意义,它的缺点已经属于历史。 2。“消灭私有制”是共产党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现实措施和过程,“消灭”在某种意义上讲更是“扬弃”。从哲学上讲,私有制经济如果已经不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主体,已经不是理论高次方,那么私有制经济就被扬弃了,或者说被消灭了。这时候,它作为一个经济因素在新的发展体系中,也可以发挥它的重要作用。 3。“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今天看来,这句话等价于:“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1.消灭私有制建设公有制是共产党人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手段。社会主义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公有制经济、集体经济、民营经济都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手段,他们之间的比例任何,取决于在整体上又好又快地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取决于又好又快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如何理解“消灭私有制”(学习通信)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曾概括地提出一个基本理论,即“消灭私有制”。正确理解这个科学论断,对于我们今天,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宣言》第二章的原话是这样说的:“现代的资产阶级私有制是建立在阶级对立上面、建立在一些人对另一些人的剥削上面的产品生产和占有的最后而又最完备的表现。”“从这个意义上说,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过去人们往往离开了这句话开头所说的前提条件:“从这个意义上说”,于是就把“消灭私有制”作为一个不需要任何前提条件的孤立的原理到处生搬硬套。在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和分散的手工劳动大量存在的条件下,在生产力还很低 下的情况下,就急于消灭私有制、建立“一大二公”的公有制。当时我们这样做自以为是贯彻和实现了《宣言的原理。事实证明,我们的理解是不对的,实践也是不成功的。《宣言》所强调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是非常关键的前提。从这句话的前后文所述,可以看出它包含三层意思:第一,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一定会发展到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那时“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私人资本集中在无产阶级国家手中。这是从无产阶级阶级斗争规律这个意义上说的。第二,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日益发展,旧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就要不断变更。“废除先前存在的所有制关系,并不是共产主义所独具的特征。一切所有制关系都经历了经常的历史更替”。例如历史上封建主私有制取代了奴隶主所有制,现代资产阶级所有制又取代了封建主所有制。“共产主义的特征并不是要废除一般的所有制,而是要废除资产阶级的所有制。”这是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这个意义上说的。第三,现代的资产阶级私有制是“产品生产和占有的最后而又最完备的表现”,因此共产党人可以最后而又最圆满地消灭私有制。如果我们面对的是封建主私有制,其产品生产和占有远不完备,那么就不可能最后消灭私有制。这是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规律的意义上说的。以上这三点有内在的逻辑联系,其中最后一点最为重要。这里所说的资产阶级私有制是“产品生产和占有的最后而又最完备的表现”,是何涵义呢?这句话是指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产品生产不像从前的私有制

“走私有化道路”并非中华民族富国强民的良方

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 1.社会主义公有制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国有经济,即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国家保障国有经济的巩固和发展。 2.城镇中的手工业、工业、建筑业、运输业、商业、服务业等行业的各种形式的合作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经济。国家保护城乡集体经济组织合法的权利和利益,鼓励、指导和帮助集体经济的发展。 3.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非公有制经济包括劳动者个体经济、私营经济、“三资”企业等。 4.我国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存在的客观必要性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这项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从根本上说是由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的,具体说来是由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 第一,它适应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 第二,它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第三,实践证明它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必须坚持和完善这一基本经济制度。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社会经济制度的基础,它可分为私有制与公有制。私有制与公有制又有不同的类型和实现形式。

马原论文《如何消灭资本主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论文 题目:什么是资本主义,如何消灭资本主义 院系:数学科学学院 班级: 姓名: 学号: 时间:2015年12月06日

什么是资本主义,如何消灭资本主义 内容摘要:消灭资本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政治主张。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提出:“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然而,对于马克思为什么主张消灭私有制这一问题,学者们的观点却不尽一致。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学者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大体上形成了四种不同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提出消灭私有制是出于伦理道德的诉求,认为资本主义私有制是资本家剥削工人的制度基础,因而是一种不公正的制度,只有消灭了私有制,才能消灭剥削和不公正。 关键词: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 面对当今许多人还是喋喋不休地反复念叨150多年前马克思无情鞭挞当时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弊端的论点,闭着眼睛依据马克思主观预测的资本主义大工业生产最终必然导致无产阶级消灭资产阶级的发展结果,结合眼前中国社会资本主义化以后所出现的许多似乎难以忍受的社会弊端和坏的方面,认定马克思的预言还能够实现,并以此为据,激烈地反对和坚决地否定当今中国社会深入进行资本主义化改革开放。 这些人们忽略了一个非常基本的前提,那就是:马克思当初指望消灭资本主义,推翻世界所有国家的资产阶级统治以便消灭资本主义。 一、“资本主义”的来源及含义 资本主义(英语:Capitalism),亦称自由市场经济或者自由企业经济,是人类协作的扩展秩序。其特色是私人拥有资本财产(生产资料),且投资活动是由个人决策左右,而非由国家所控制,经济行为则以寻求利润为目标。借着雇佣或劳动的手段以生产资料创造利润。商品和服务借由货币在自由市场里流通。投资的决定由私人进行,生产和销售主要由公司和工商业控制并互相竞争。一般普遍认为资本主义在西方世界的封建制度崩坏之后成为了最主要的经济模式。 “资本主义”一词也被许多人用在形容历史上不同的人、时、地、物,而除了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以外,也有福利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等打着资本主义称号的经济模式。在对于资本主义的解释上,支持自由放任的经济学家反对政府对于市场的干预并且强调财产权利的重要性。而有人则主张政府管制的必要性以避免垄断和景气循环的负面作用。绝大多数的政治经济学家都将私人产权视为资本主义的最重要特色,而对于资本主义下的雇佣关系、经济权力、阶级、以及历史发展等则有不同看法。市场的自由程度、以及私人财产的法规,则是政治和政策上争论的主要议题。现在大多数国家都被视为“混合经济”,在这种体制下政府以不同程度的计划政策干预市场的自由运作。 拉丁词语里“capital”一词来源于对动物的买卖及占有,“capitalis”则源于原始印欧语的“kaput”——意思是“头”,“头”是一种在远古年代的欧洲测量财富的方式:一个人拥有越多“头”牛,那么此人也就越富有。“chattel”(意思是商品,动物或奴隶)和“cattle”(牛)这两个字也是从“kaput”衍生而来的。到了12至13世纪,“资本”一词开始被用来形容资金、货物库存、货币数量、或者货币带来的利润。 二、消灭资本主义的原因

经济学说史名词解释

亚里士多德的生财之道:一种是家务管理,即把大自然提供的生活资料安排好,积累对家庭具有使用价值的财富,取得这些财富是为满足消费,人的消费有一定限度,因而这种财富是有限的,合乎自然的;一种是“货殖”,即无限制地追求货币增殖,目的是增加货币,是无限的、违反自然的 柏拉图的“理想国”:由三个自由民阶层或等级组成。最高等级是执政的哲学家,他们洞察真理,具有美德,富裕知识,能够以政治国;第二等级是战士,他们平时训练,学习武术,战时保卫国家;最低等级是农民、手工业者和商人,他们专门从事经济活动,为其他阶层提供生活资料。奴隶不是公民,处在三个等级之外,他们只是会说话的工具。 瓦罗的《论农业》:被保存下来的研究当时奴隶制庄园经济的重要资料。他认为农业在一切经济部门中试罗马人最适宜从事的职业,奴隶主的主要任务是管理好自己的庄园以增加收入。 公平价格:最初出现于罗马法和罗马法学家的著作中,是用来指定某时期内不受市场变动影响的价格,大多数从事交换的人是按这个价格进行买卖。他们所说的这种公平价格实际上是平均价格,即大体上与价值相符的价格。货币差额论:早期重商主义又称为货币差额论,又称重金主义或货币主义。重金主义:注重资本的原始积累。 贸易差额论:晚期重商主义的主要学说。强调一国应使贸易输出超过输入,形成有利的差额,即顺差,才能增加本国的金银财富。 重工主义:西欧一些主要国家的晚期重商主义者,支持国家采取扶植和鼓励发展制造出口商品的工场手工业,又把晚期重商主义称为重工主义。 早期与晚期重商主义:早期重商主义产生于15--16世纪,在对外贸易上强调少买,严禁货币输出国外,力求用行政手段控制货币运动,以贮藏尽量多的货币,因而又被称为货币差额论。晚期重商主义盛行17世纪上半期,强调多卖,主张允许货币输出国外,认为只要购买外国商品的货币总额少于出售本国商品所得的货币总额,就可以获更多的货币。晚期重商主义为保证对外贸易中的出超,采取保护关税的政策。由于晚期重商主义力图控制或调节商品的运动并发展工场手工业,又被称为贸易差额论。 配第的价值论和地租论:第一次有意识地把商品价值的源泉归于劳动。配第把地租归结为农业工人生产的全部剩余产品,即全部农产品中扣除工资和种子等生产费用以后余下的由剩余劳动体现的剩余产品。 休谟的货币数量论:一切东西的价格取决于商品与货币之间的比例,任何一方的重大变化都能引起同样的结果——价格的起伏。商品增加,价格就便宜;货币增加,商品就涨价。反之,商品减少或货币减少也都具有相反的倾向。 诺思和马西的利息论:正如土地所有者出租他的土地一样,这些资本所有者常常出借他们的资金;像出租土地得到的地租一样,他们从中得到叫作利息的东西,所谓利息不过是资本的租金罢了。既然借债人为所借货币支付的利息,是所借货币能够带来的利润的一部分,那么,这个利息总是要由这个利润决定。 比例价格:不仅能使生产不亏本,还能继续经营而且盈利的价格。 坎蒂隆的价值观:任何东西的内在价值都可以用在它的生产中所使用的土地的数量以及劳动的数量来度量。 自然秩序:是“所有的人,以及一切人类的权力”必须遵守的,是“坚定不移的,不可破坏的,而且一般来说是最优良”的规律。 纯产品:物质财富本身数量扩大,就是农业中不断生产出来的产品,通过这样的生产过程,除了补偿生产中消耗的生产资料、工人的生活资料和农场主的生活资料外,还有剩余产品。这里所说的剩余产品就是“纯产品”。阶级划分:三个阶级,生产阶级,即从事农业的阶级,其中包括租地农业资本家和农业工人;土地所有者阶级,包括地主阶级及其丛书人员,国王、官吏和教会;这个阶级以地租和租税的形态从农业阶级取得“纯产品”;不生产阶级,不结果实的阶级,包括工商业资本家和工人;

《法理学》第6章习题与基本问题

《法理学》第6章习题与基本问题 第六章社会主义法的产生 习题部分 一、填空题 1、____是建立社会主义法的指导思想。 2、社会主义过渡时期需要国家和法,归根结底是被____决定的。 3、____是社会主义法得以产生的前提条件。 4、民主革命时期____是中国社会主义法的雏形。 5、中国社会主义法是____和解放初期____的继续和发展。 6、社会主义法是在____的基础上产生的。 7、人民群众在社会主义革命中的____和____是社会主义法得以产生的重要源泉。 8、马克思在《____》一书中,就提到社会主义社会存在法的必要性,论述了法和经济的必然联系。 9、____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正式起点,它承上启下,继往开来,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奠定了基础。 10、无产阶级革命同一切剥削阶级革命的____不同,不能使旧法律成为新社会发展的基础。 二、单项选择题 1、社会主义法产生的根本前提是()。 A.实现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B.消灭私有制 C.消灭剥削阶级D.无产阶级阶级取得政权 2、人民民主专政的()是社会主义法产生的的前提。 A.国家机关B.国家政权C.国家机关D.社会组织

3、社会主义法的产生的一个带有规律性的特点,也的区别于剥削阶级旧法产生的一个重要标志是()。 A.人民群众参加法的创建B.人民群众的实践经验 C.夺取政权D.对旧法全盘否定 4、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正式起点是标志是()。 A.1954年宪法B.1949年9月的《共同纲领》 C.《中华苏维埃宪法大纲》D.《中国土地法大纲》 三、多项选择题 1、中国社会主义法是()的继续和发展。 A.革命根据地的法B.国民党的旧法律 C.解放初期新民主主义法D.国民党的旧的司法制度 基本问题 1、新中国是如何废除旧法创建新法的? (1)1949年,中共中央作出了《关于接管平津司法机关之建议》中指出:“国民政府一切法律无效,禁止在任何刑事民事案件中,援引国民党的法律,法院的一切审判均依据军管会公布的法令及人民政府之政策处理。” (2)1949年2月,中共中央又发布了《关于废除国民党六法全书与确定解放区司法原则的指示》中指出:“法律是统治阶级公开以武装强制执行的所谓国家意志形态。法律和国家一样,只是维护一定统治阶级利益的工具”;“在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主体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下,国民党的六法全书应该废除,人民的司法工作不能再以国民党的六法全书为依据,而应该以人民的新的法律作依据。” (3)在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定的起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纲领》也作了同样的规定。 (4)所有这些文献,体现了全国人民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我国革命形式的特点,说明我国社会主义法是在彻底废除旧法的基础上产生的。 2、如何理解过渡时期的新民主主义法制为社会主义法的创建积累了经验? (1)起临时宪法作用的《共同纲领》确认了过渡时期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性质。

对《共产党宣言》中“消灭私有制”的认识-2012级考选薛晓磊

谈《共产党宣言》中“消灭私有制”的思想 摘要:《共产党宣言》中“消灭私有制”的思想至其提出就备受关注,人们对于其的争论至始至终也没有停止过,究竟《宣言》中“消灭私有制”该作何理解,本文将对《共产党宣言》中提及到的有关“消灭私有制”具体观点进行重新的解读,分析其提出“消灭私有制”的历史背景以及提出“消灭私有制”的缘由三方面来阐述“消灭私有制”这一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思想。 关键词:《共产党宣言》消灭私有制资本主义剥削 近几百年来,虽然资本主义的发展几经波折,但依然显示着其强大的生命力,虽然社会主义经过苏联解体、东欧剧变遭受重创,但仍然有很多人对社会主义充满了信任与期望。因而人们对于资本主义好还是社会主义好的争论从始至终就没有停止过,而在学术界,人们对《共产党宣言》中“消灭私有制”观点的论战同样也没有停止过,究竟《宣言》中“消灭私有制”该作何理解,是对是错,在这里笔者个人谈一下自己对《共产党宣言》中“消灭私有制”观点的一些认识。 150多年前问世的《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完成的一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代表作,是马克思、恩格斯为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制定的党纲,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第一次完整而系统的阐述,它较全面地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原理,是全部社会主义文献中传播最广和最带国际性的著作。然而,这部被列宁称为“以天才的透彻而鲜明的语言描述了新的世界观”、“每个觉悟工人必读的书籍”,其所提出的重要思想却屡屡遭到人们的错误解读,扭曲理解。其中“消灭私有制”这个著名论断就是人们争相争论的一个焦点。 一、《共产党宣言》中“消灭私有制”的解析 首先,《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一切财产关系都服从于经常的历史更换,经常的历史的变动。例如,法国革命废除了封建财产,以利于资产阶级的财产。”①这说明马克思、恩格斯已经充分认识到,一切所有制关系的存在必须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生产力发展了,社会进步了,人类改造自然的历史迈出了新 ①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人民出版社,1978年版,第38页

马克思恩格斯“消灭私有制”思想与我国支持和鼓励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解析

摘要: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消灭私有制”的思想,理论上可以解析为:“消灭私有制”是共产党人的理论纲领和奋斗目标,“消灭私有制”是特指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代之以社会主义公有制。消灭私有制需要一定的条件,并且是一个历史过程。我国现阶段支持和鼓励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对马克思恩格斯“消灭私有制”思想的丰富和发展。正确理解马克思恩格斯“消灭私有制”思想与当前我国支持和鼓励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既要防止和反对超越阶段的“左”倾错误,鼓励民营企业依法进入更多领域,引入非国有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革,更好地激发非公有制经济的活力和创造力;又要防止和反对右的错误,通过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增强国有经济的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坚定不移地做大做优做强国有企业,使之更好地服务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关键词:马克思恩格斯;“消灭私有制”;非公有制经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中图分类号:a8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7408(2016)07-0064-03 作者简介:田杨群(1962-),男,安徽金寨人,博士,肇庆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教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简称“两个毫不动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在提出“创新发展”新理念时,再次重申“两个毫不动摇”,并提出要“鼓励民营企业依法进入更多领域,引入非国有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革,更好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1]当前理解创新发展新理念,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有一个理论上的困惑:既然马克思恩格斯曾经提出要“消灭私有制”,我国当前为什么还要支持和鼓励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只有从理论上解析“消灭私有制”与支持和鼓励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澄清各种错误认识,解除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理论禁锢,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的创造力和活力,才能使党中央的创新发展新理念真正落到实处。 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消灭私有制”的思想 众所周知,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论断:“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2]286完整地、准确地理解这句话,应把握以下几点: 首先,“消灭私有制”是共产党人的理论纲领和奋斗目标。自从空想社会主义产生以来,近代思想家对待私有制至少有两种态度:英国古典经济学把资本主义私有制看成美好的永恒现象;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则把资本主义私有制看成没有任何积极意义的社会制度。马克思恩格斯划时代的贡献在于:他们在批判地继承前人的优秀思想文化遗产的基础上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唯物史观,并运用这一崭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考察所有制问题,揭示出所有制关系的本质是生产关系,必须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辩证地、历史地分析私有制产生、发展和灭亡的物质条件。与空想社会主义者不同,马克思恩格斯不是从人的主观愿望出发要求消灭私有制,也不是依据某种抽象的价值标准或道德标准来宣判私有制的死刑,而是着眼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及其矛盾运动,把社会作为一个不断变化和发展的过程来考察,从社会经济形态合乎规律的演进和更替中揭示社会主义公有制取代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历史必然性,这就是人们熟知的“两个必然”,[2]284即“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正是由于他们的这一伟大贡献,“消灭私有制”才从一个空想的命题变成了科学的命题,变成了可以用来概括共产党人的理论纲领和奋斗目标的科学论断。 其次,“消灭私有制”是特指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代之以社会主义公有制。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在得出“消灭私有制”这个结论前,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限定语“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个意义”紧挨着这个结论的前面:“共产主义的特征并不是要废除一般的

劳动异化的四个规定

劳动异化,它是马克思用来表述资本主义雇佣劳动的重要概念。异化本来含义是指人(主体)的创造物同创造者相脱离,不仅摆脱了人的控制,而且反过来变成奴役和支配人的、与人对立的异己力量。马克思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创造了财富,而财富却为资本家所占有并使工人受其支配,因此,这种财富及财富的占有、工人的劳动本身皆异化成为统治工人的、与工人敌对的、异己的力量,这就是劳动异化。 劳动异化的四个规定: 一、劳动产品与劳动者相异化:资本家为追求最大限度的剩余价值,不断剥削工人的劳动产品,工人生产的越多,他自己得到的却越少,创造出的财富越多,他自己就越贫穷,“劳动产品是劳动的对象化,是固定在某个对象中的,物化的劳动”,也是“劳动的现实化”;但现在劳动的对象化却表现为对象的丧失和工人的非现实化;工人对自己产品的关系成了一个异己的关系。 二、劳动行为与劳动者相异化:劳动产品的异化是因为劳动行为本身异化的结果,“工人在劳动过程中感到不是幸福,而是不幸,不能自由地发挥自己的体力与智力,而使自己肉体受到折磨,精神遭受摧残”,“劳动不是自愿的劳动,而是被迫的强制劳动”,因此劳动不属于自己的,而是属于别人的。 三、人的类本质与人相异化:“人是类存在物,不仅因为人在实践上和理论上都把类-他自身的类与其他物的类当作为自己的对象,而且把自身当作现有的、有生命的类对待”,“人的生产活动就是类生活”,“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恰恰是人的类特性”,但劳动的异化使劳动生产活动仅仅表现为个人的生活手段,仅仅维持自己生存的手段。 四、人与人相异化:上述三点论到人对自己劳动产品的异化,对自身劳动的异化,对自己的类本质的异化,“而人对自身的关系只有通过人对他人的关系,才成为对他来说是对象性的现实的关系”,所以导致人与他人的相异化。 异化理论从“政治异化”到“经济异化”,最后到“劳动异化”,完成了使马克思的理论研究发生了一个重大转变:从针对“副本”的批判进到针对“原本”的批判,即从对宗教、国家和法的批判进入到对“市民社会”(社会物质生活关系)的批判,对唯物史观的形成有重要意义;不仅指出了“私有财产是劳动异化的直接产物”,而且还提出了“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扬弃,因而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因此它是人向自身、向社会的人的复归,这种复归是完成的、自觉的而且保存了以往的社会财富” 一、《宣言》提出的“消灭私有制”是指“废除资产阶级的所有制”,而“不是要废除一般的所有制” 在未来社会的所有制问题上,《宣言》中最引人关注的是:“从这个意义上说,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正是根据这句话,前苏联及我国毛泽东时代的马克思主义者一直把“消灭私有制”当作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重大理论法宝,并把私有制等同于资本主义,认为社会主义只能实行公有制,从而使社会主义从一开始就染上了严重的“左”倾色彩,使社会主义建设在经过新制度政治狂热所激起的建设狂热之后,因以所有制为核心的生产关系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而逐渐缺乏生机与活力。在此情况下,许多人开始深思:《宣言》提出的“消灭私有制”思想错了吗?毫无疑问,《宣言》提出的“消灭私有制”思想没有错,之所以出现后来社会主义的困难和挫折,是因为后来的马克思主义者在相当一段时期都未能很好地结合马克思、恩格斯其他着作中的相关思想,全面准确地理解《宣言》中“消灭私有制”的深刻内涵。 事实上,《宣言》提出的“消灭私有制”,并不是要消灭一切形式的私有制,而是要消灭资本主义的私有制。正如《宣言》所指出的:“共产主义的特征并不是要废除一般的所有制,而是要废除资产阶级的所有制。”什么是“一般的所有制”?《宣言》没有阐释,但我们可以从马克思的《资本论》中得到启发。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曾写道:“政治经济学在原则上把两种极不相同的私有制混同起来了。其中一种是以生产者自己的劳动为基础,另一种是以剥削别人的劳动为基础。”这就告诉我们,私有制有两种,一种是

公有制代替私有制的必备前提

公有制代替私有制的必备前提 (西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李巧红 730070) 摘要:公有制代替私有制是一个艰巨的历史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不仅需要生产力的高度发展还需要更高生产关系的成熟以及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到一定程度。这构成了公有制代替私有的必备前提条件。关键词:私有制公有制生产力 马克思在《宣言》中提出消灭私有制时,同样也论述了公有制代替私有制的必备前提条件即“两个绝不会”,它作为“两个必然”思想的重要补充,证明了公有制代替私有制也是一个科学辩证的理性过程。 一、生产力的极大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从历史唯物主义出发,认为生产力的高级自由的发展是公有制代替私有制的绝对必须的前提条件。恩格斯曾说:“所有制关系中的每一次变革,都是产生了同旧的所有制关系不再相适应的生产力的必然结果。”1他认为所有制关系的变革是由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来决定,当资本主义社会的所有制关系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障碍的时候,公有制代替私有制的时间就会到来,但是时机的成熟并不意味着就可以一下子废除私有制,就像“不能一下子就把现有的生产力扩大到为实现财产公有所必要的程度一样”2,它是一个不断促进生产发展和创造必须物质资料,进而消除的过程,所以说要想以一种新的社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1卷238页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1卷239页

会制度代替另一种旧的社会制度,最基本的只能是以生产力的发展的这一过程状况为依据。 首先,生产力的发展是决定社会形态的物质基础。既然一切的生产关系都是以现存生产力的发展为依据,那就意味着不同的发展程度会决定出现不同的社会形态。正如马克思所说的:“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然而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社会化却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间的矛盾日益加剧,这就为以“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被新的能够适应社会化大生产要求的公有制社会形态所取代提供了根本的矛盾基础。 其次,生产力的发展是摆脱贫困普遍化的必经之路。“生产力的这种发展,……之所以是绝对必需的实际前提,还因为如果没有这种发展,那就只会有贫穷、极端贫困的普遍化;而在极端贫困的情况下必须重新开始争取必需品的斗争,全部陈腐污浊的东西又要死灰复燃。”3马克思认为私有制的产生是生产力发展相对不足的结果,而消灭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应该是在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的情况下进行,不然可能会导致极度的资源浪费和极端赤贫的出现,更糟糕的结果可能会导致社会矛盾的加深,阻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所以,当资本主义的私有制还在发挥着生产力发展的助力的时候,生产力的高度发展还没耗尽资本主义所有优势的时候,公有制代替私有制是不科学的。 3

私有制经济在中国的历史命运

私有制经济在中国的历史命运 摘要:在中国社会主义实践和改革中,私有制经济总的图式是:消灭——开禁——摘帽——正名。这种演变有其内在逻辑和发展规律。私有制经济的寿命将与社会主义历史阶段一样,不只是长命百岁,而是长命千岁、千千岁。 关键词:私有制经济;社会主义历史阶段;历史命运 私有制经济的存废与社会主义的兴革、停滞及发展息息相关。对私有制经济的重新认识,是重新认识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方面。 私有制经济在中国的社会主义实践和社会主义改革中,有着前后两种完全不同的历史命运,总的图式是:消灭——开禁——摘帽——正名,并由此展现其长期存在的前景。这一图式从一个方面既反映了社会主义实践的曲折和艰辛;也表现了中国社会主义改革的成就和希望。对此作点理论思考,揭示其间演变的内在逻辑和发展规律,对于更新社会主义的理论观念、推进社会主义的改革事业,不无重要意义。 消灭 按传统的理论观念,“社会主义就是消灭私有制”。往日的实践曾经无条件地遵循这一公式,而不去具体考察私有制的存在对生产力的发展是否仍有作用?消灭它的条件是否已经具备等等问题。 所谓“私有制”包括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和以雇佣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 ①中国在50年代的社会主义改造中,提出要使“资本主义绝种,小生产也绝种,”②就是要使大小私有制统统绝种。然而经过50年代的改造,私有制虽已基本消灭,但却并没有绝种,也不可能绝种——即使被消灭了,它还有可能复活。因此,改造运动结束之后,还要不断抓阶级斗争,进行社会主义教育,同这种复辟的现象或企图作斗争。私有制经济所具有的这种顽强的生命力表明,它在现阶段社会中还有适宜于存在的土壤和条件,其历史使命并未完结。 根本的问题在哪里?在于社会成员之间仍然存在着不同的经济利益关系。不论在什么社会形态下,只要这种利益关系存在,就必然要求从制度上对之加以承认和保障。社会主义社会也不例外。在这里,虽然已经在生产领域建立了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可是由于这种利益关系和差别尚未消失,因而必然要在分配领域和流通领域通过按劳分配与货币交换这种财富获得和占有的制度来加以承认与保障。在这一基础上,随着利益关系的变化和分化,就必然回过头来导致生产领域中制度的异化,逐渐生长出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制度来。这一切的发生都是自然而然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