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企业集群的竞争优势(1)

论企业集群的竞争优势(1)

2002年1月

第1期(总166期)中雷工繁棚}橱

ChinaIⅡdus—aIEconoInv

Jan2002

No.1

【产业组织】

论企业集群的竞争优势

魏守华1石碧华2

(1.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系,北京市10087l

2.中国人民大学区域经济所,北京市100872)

[摘要]企业竞争逐步从过去注重单个企业发展战略,向企业联盟以及企业集群战略演化,企业集群通过协同效应所显现的竞争优势,不仅日益备受关注,而且集群战略已

成为企业、区域发展的重要模式。本文首先简介企业集群概念,接着从直接经济要素和非

直接经济要素两个方面分析集群的竞争优势。前者包括生产成本优势、基于质量基础的产品差异化优势、区域营销优势、市场竞争优势四个方面;后者体现在区蛾创新能力上。

[关键词]企业集群;协同效应;竞争优势

[中图分类号]F27l【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80x(2∞1)oJ,0059一07

一、关于企业集群

随着需求多样化的发展和技术日新月异的进步,许多产业正从过去那种标准化、大批量向现在“弹性专精”生产过程转变,相应地过去以完全垄断或寡头垄断获得竞争优势的11:多单个大企业却步履维艰,而众多企业以企业集群的形式鸯与市场竞争,不仅具有比较优势(价格柔性),还具备竞争优势(特征柔性),表现出极大的经济活山。

企业集群,有时简称企业群或群,fn来定义在某一特定领域中(通常以一个主导产业为核心),大量产业联系密切的企业以及相关支撑机构在空问上集聚,并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现象(Poner1998)。

集群具有产业属性和地理集中特性。根据产业性质,集群分三类:第一类是高科技企业集群,如美国的高技术产业集群:硅备、波十顿128公路、德州的奥斯汀;印度的班加罗尔地区;以色列的特拉维夫;英国的剑桥工业园;法国的索:IF亚等。第二类是传统产业集群,如意大利艾米利砸——罗马格纳地区;中国浙江的一些地区:嵊州的领带、诸暨市大唐镇的袜业、海宁的皮装、柳市的低压电器等。第三类是一般资本与技术结合型的产业集群,如日本的大田、德国南部的巴登——符腾堡等。

【收稿日期]2001—12—19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0071028)。

【作者简介]魏守华.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系,博士研究生;石碧华,中国人民大学区域经济所,博士研究生。

59

国外对企业集群研究中,主要有以哈佛商学院波特教授为代表,基于直接经济因素的企业集群竞争理论,以及以“新产业区”、“加利福尼亚”和“北欧学习型经济”这三个相似学派为代表,强调非

直接经济因素重要性的企业集群竞争理论。前者认为企业从集群中获得供应商、专业化的信息、公共服务以及获得有专业化技能和工作经验的雇员,从而获得竞争优势,并通过本地竞争对手和顾客需求的力量进一步加强竞争优势,微观层次的企业间由于地理接近性形成中观层次上的产业集臻,使本地化经济和外部经济得到加强,产生协同效应获得竞争优势。后者基于知识经济背景下知识和技术要素,强调集群的竞争优势,在于区域的创新能力(Isak日en2001),同时强调特定的资{圬c和制度背景是区域产业增长或衰退的重要因素,企业问的非市场关系,如信任、习俗、文化结构和非编码化的知识被视为极其重要,具有促进创新、鼓励企业家精神和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的作用。企业集群发展的主要动力机制从“经济因素”,如外部规模经济转变到“社会——文化的区域根植性”,如包括信任和非交易独立性在内的非市场形式间相互作用。

本文作者对这两大学搌进行综合和引申,认为集群的竞争优势可以用直接经济要素的竞争优势(主要由垂直和水平联系的企业问合作与竞争形成)和非直接经济要索的区域创新系统(由支撑机构和企业群间相互作用形成)两个方面体现出来,这样整个研究方法非常清晰,可以使经济研究者和政策制定者们清楚地懂得企业集群现象,无论基于直接或非直接经济因索的竞争优势,在实践中都具有可模仿和可操作性。

二、直接经济要素的竞争优势

企业群通过地理集中和产业组织优化,通过群体协同效应获得经济要素的竞争优势,具体表现为:生产成本优势、基于质量基础的产品差异化优势、区域营销优势、市场竞争优势四个要素。

1.生产成本优势

假定技术条件不变,生产成本优势可用集聚经济、规模经济、劳动分工、范围经济和劳动力供给来解释。

(1)城市集聚经济。企业通过共同使用公共设施,减少分散布局所需的额外投资,并利用地理接近性而节省相互间物质和信息流的运移费用.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2)外部规模经济。同行业的企业利用地理接近性,通过合资、合作或建立联盟等方式共同进行生产、销售等价值活动,如大批量购买原材料等,不仅使原材料价格降低,也节约了单位运输成本;建立共同销售中心,形成零售、批发市场,降低集群内企业成品的运输、库存费用,使平均成本明显降低。

(3)专业化分工提高了生产率。马歇尔早在1920年的《经济学原理)(蹦ncipleBofEcono向cB)一书中,就强调大量专业化中小企业地域集中和发展的重要性。在企业集群内部,大量专业化企业集聚在一地,使区域实现了规模生产,相应地企业集群创造了一个较大的市场需求空间,对分工更细、

专业化更强的产品和服务的潜在需求量也相应增加,同时随着技术发展和需求变化,后檑特制(P0st—F砌sm)生产方式的盛行,工艺过程日益高度专业化,这不仅为专业化生产商提供了很大的生存机会,还使它们实现规模生产,两者形成良性循环,不断提高企业集群整体生产效率。

(4)交易成本降低,形成外部范围经济。通过专业化分工,不仅满足了市场个性化和多样化的需求.而且企业可以根据生产的需要,通过建立网络关系进行交易,利用空间接近大大降低了每次交易的费用,同时共同的产业文化和价值观,有利于企业间建立以合作与信任为基础的社会网络,使双方容易达成交易并履行合约,还节省了企业搜索市场信息的时间和费用,有效地降低了交易成本,这种网络结构形成外部范围经济,克服了单个大企业等级制组织的弊病。假设区域1和2、专门化产品生产企业M和N,c.(M)表示企业M在区域l组织生产所耗费的成本,c2(N)表示企业N在区域2组织生产所耗费的成本。外部范围经挤表现为;

cl(M,N)<cl(M)+c2(川)或c2(M,N)<cl(M)+c2(N)

(5)劳动力市场的有效供给。一方面,集群的区域性易形成供给充足的劳动力市场,单个企业在长期雇佣管理和技术人员的同时,可以根据自身生产的需要.皿时调整工人的数量,减少工资成本和工人劳动保障方面的费用;另一方面,劳动力在区域内企业间自由流动,企业内部劳动力变换率也高,劳动力快速流动对其自身素质要求加大,也促进了信息、思想的扩散和传播。所以,集群内劳动力工资和培训成本降低,在数量和质量上真正实现有效供给。

一浙江嵊州市是十领带生产企业集群区,共有企业1000多家,年产值达80亿元,从业人员有8万人。嵊州被称为“国际领带城”,最大的优势就是生产成本不仅低于山东、江苏等地单个领带生产企业的成本,而且远低于韩国、墨西哥等国生产同类产品的成本,成本优势是嵊州领带企业主要的竞争优势。

2.基于质量基础的产品差异化优势

(1)质量体现了产品的卓越性,包括它的吸引力、没有缺陷和可靠忭。质量的重要性和可接受的质量标准在当前买方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企业的竞争优势至关重要,为满足顾客要求,企业必须提供高质量的产品。质量可以通过性能表现、额外特性、可靠性(失败或故障)、与标准一致、耐用、服务水平和美观等衡量。能提供世界级的服务和价值,是每个企业追求的目标,只有超越对质量的一般理解,发现质量更具体的要素、发现问题、设定需求、更精确地确定性能标准,才能达到顾客的要求。产品薤异化是指企业所提供的产品(服务),形成足以诱使消费者购买的特殊性,使消费者认同该产品并区别于其他企业提供的同类产品。产品差异化适应当前消费结构的要求,满足消费者追求“多样化、多元化、个性化、差别化”的特点:从商品的品质、功能、外观、品种、等级、规律、花色、选择、销售服务等获得企业所提供的“附加价值”。差异化战略使企业竞争策略从以价格竞争为主,转到在价格基础上的非价格竞争为主的市场竞争上来。建立在质量基础上的产品差异化,不仅能给顾客提供很好的服务,而日.使企业通过差异化战略,树立起一些在全产业范围内具有独特性的商品,从而满足顾客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求,得到溢价报偿,取得超过产业平均水平的利润。差异化产品还能得到顾客的信植,使产品的价格弹性不明显,能带来较高的边际利润,而且通过差异化使产业入侵者耗费大量资金克服原有的顾客信誉,为竞争对手设置了产业进入障碍。

(2)集群中同类企业同居一地,同行业相互比较,有了价格、质量和产品差异化程度评价标尺.为企业带来了竞争的压力。绩效好的企业能够从中获得成功的荣誉.而绩效差的或者平庸的企业会因此感受到压力,激励和压力并存。竞争不仅仅通过降低生产成本、通过价格战来维持或扩大市场份额,而且还表现在产品的质量和产品的差异化上,只有建立在质量基础上的产品差异化,才能满足集群内有经验、“挑划”顾客们的要求。

正是由于集群内部的产业环境,使集群内的企业更能适应市场环境及其变化,利用产品差异化与市场占有率之问的交互反馈机制,形成市场势力。一方面。已经形成产品差别化的企业具有较大的市场竞争优势,可以拥有较大的市场份额;另一方面,具有较大市场占有串的企业,可以利用自己的规模经济实力,通过研究开发、购买专利、广告宣传、售后服务等进一步扩大产品差异化,形成市场占有率和差异化之间的良性循环。因而集群内的企业通过内在竞争压力,获得了单个游离企业难以拥有的产品(服务)质量、产品差别化和建立在质量基础上的产晶差异化优势,往往能获得比产业集中度更高的利润集中度。

“第三意大利”①主要依靠一些传统产业:纺织、家居产业如器具和装饰品、个人用品产业如珠宝与钢笔、食品和饮料如罐头与葡萄酒、五金产品等,主要以各种产业的企业集群为竞争主体。以

①通常认为发达的北部核心医、不发达的南部贫困医分别为第一、二意太利。而目前发展的东北部及中部地

区为第三意大利。

61

意大利的艾米里亚一罗马格纳地区纺织业企业群为例,该企业群主要生产、设计和出售羊毛衫、羊绒衫、棉衬衣、休闲服、牛仔裤和运动衫等服装产品,不仅质量过硬,而且形成不同色彩、大小、款式、档次等差异化产品,在世界上极具竞争力。

3.区域营销优势

集群内企业不仅通过传统途径如建立“区位品牌”、加强营销网络等获得纵向一体化利润,而且可以依靠现代科技,利用“区位品牌”从事电子商务,改善营销方式,取得协同效应,营造市场优势。

(1)“区位品牌”,即产业区位是品牌的象征.如法国的香水、意大利的时装、瑞士的手表、西湖的龙井茶叶等。企业通过集聚,集中广告宣传的力度,利用群体效碰,形成“区位品牌”。在广告宣传上,调动了企业投入的积极性,改变了单个大企业因广告费用过大,不愿过分投入,而中小企业又没有实力开展广告宣传的状况。消除了经济外部性,使每个企业都受益。同时“区位品牌”与单个企业品牌相比,更形象、直接,是众多企业品牌精华的浓缩和提炼,更具有广泛的、持续的品牌效应。而且相对于企业集群,单个企业的生命周期是相对短暂的,品牌效应难以持续,集群中的企业遵循优胜劣汰竞争规律,只要不是由于技术或自然资源等外部原因使集群裹邀或转轨,区位品牌效应更易持久,因此“区位品牌”对集群内企业是一种很珍贵的无形资产。

(2)扩展分工,获取纵向一体化利润。集群形成“区位品牌”后,可以利用这个巨大的品牌价值,不仅通过批发商零售,而且以专卖的形式垄断销售,获取纵向一体化利润。如“第三意大利”服装业企业群中,大多企业利用“区位品牌”效应,以专卖店的形式在全球范围内直销,像“别尼通”公司在全球有5000多家专卖店,其中美国650家,日本300多家。浙江嵊州的中、高档领带企业,有时以“区位品牌”的形象击国外参加博览会,并开始在国内外城市设立专卖店,利用“区位品牌”垄断销售.获取纵向一体化利谰。

(3)利用网络,开展电子商务。集群利用互联网(Intemet),既提供了某一产品系列的详细信息(产业特性),又使集群内的每个企业都有均等的机会(区域特性),同时卫方便了客户获取信息,使买卖双方信息完备。电子商务具有以下几个优势;通过成本低但信息量丰富的网络信息,把集群的产业优势和特点向国内外推广,加强了企业集群的整体形象;客户利用网络提供的产品价格、性能等信息,方便、快捷地网上采购,节省了双方的交易成本和时问,有利于产品的推广和销售:利用客户的具体需求,对客户网上定单分类,满足不同客户群的需求,使产品开发更接近市场需求,提高产销率,实现多元化客户服务;集群内部分中小企业很难有能力直接参与国际竞争,但网络提供了与国外客户沟通的重要渠道,不仅大企业,而且中小企业也有机会拓展国际市场。

浙江一些企业集群利用集聚特点与互联网业务企业优势互补,形成了5大产业同站(中国化工网、化纤网、纺织面料网、五金网、建材网),利用这些企业群的产业规模形成国内“老大”的优势,解决了许多企业产销信息障碍,既增加了实物产品的销售量,又降低了销售成本,并节约了时间,加快了资金的周转率,宴现“强强”联合。

4.市场竞争优势

企业群在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体现于所在产业的吸引力、市场竞争地位和议价能力三个方面。

(1)产业方面。决定企业盈利能力首要的、根本的因素是产业的吸引力(Poner,1997)。产业吸引力的定性分析可以用产业在生命周期(初创、成长、成熟和衰退期)中所处的阶段解释和分析;产业吸引力的定量分析指标通常有:市场规模和增长速度、市场竞争的地理区域、进入和退出的难易程度、基本技术的变革速度、规模经薪和经验效应曲线以及行业整体的盈利水平。对于高科技产业中的企业集群如荧国的硅谷、台湾的新竹等不仅通过创建新产业和推出新产品获取来源于技术上的超额垄断利润,而且通过群体效应形成共同的技术标准,进一步扩大垄断优势。如在精密仪器、62

信息等新兴产业中,采纳一种技术标准的企业数量及其市场份额往往决定了这种技术标准的公认性,不同的技术标准为市场份额而进行竞争。而企业集群就有着独特的优势,利用地理接近性、正式或非正式的合作,技术标准在集群内容易被认同,采纳的企业越多,集群的外部效应就越大:卖出采用某一技术标准的硬件设备越多,那么需要编写更多的软件束支持这种设备,又增加了该设备的需求量,形成循环粜积效应。

(2)市场方面。产业结构的功能在于解释获利的可持续性,而获利的差别则取决于企业的相对市场位置。市场竞争是企业成败的核心所在,竞争决定了一个企业对其行为效益有所贡献的各项活动(P0^er,1997)。在任何已结构化的产业中,产品或服务的内涵十分明确,竞争的要点就是在产品的功能、成本、价格、营销服务上,通过规模经济来维持市场占有率.以价格、质量或产品差异等进行市场竞争,显现企业的竞争力。

集群通过企业集聚的形式,对内通过前向、后向的垂直联系,形成既类似于大企业垂直一体化的生产过程,同时又通过水平联系合作与竞争,有利于提高整体效率和竞争力。不仅在成本、价格、营销h有一定的优势,而且类似产品系列的企业集聚,在产品差异化和功能多样化方面也具有一定的优势。集群在市场竞争方面一个很大的特点是发展特色产业,或者说“小市场、大巨人”策略。企业不是整个行业全面出击,而是选择某一顾客群、某产品系列的一个细分市场作为主攻方向,或在产品价值链中的某一环节上成为大公司、甚至跨国公司全球生产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依托大企业参与市场竞争。

浙江温州柳市镇是生产低压电器类企业群,1999年底拥有企业1300家,其中有“正辜”、“德力西”等10余个企业集团,1999q:全镇工业产值达6l亿元,产品不仅成为市场畅销产品,而且还被人民大会堂所选用。

(3)集群的议价能力。集群的泌价能力表现在作为买方和卖方力量两个方面。作为买方的议价能力:买方参与价格竞争的手法足压低价格、要求较高的产品质量或索取更多的服务项目,并且将竞争者置于彼此对立的状态。买方集团的能力强弱取决于市场情况,还取决于这种贿买对于卖主整个业务的相对重要性,主要击现在:相对于销售者的销售量来说,购买是大批量和集中进行的;购买者从产业中购买的产品占其成本或购买额的相当大一部分;从产、lk巾购买标准的或无差异化的产品,购买者容易发现可供选择的供应商;购买者采取后向联合的现实威阱;购买者掌握充分的信息。集群内的主导产业一般都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可以实现大批量购买,特别在原材料的供应方面,甚至能够对原材料的质量标准、规格、型号等作统一的要求;同时集群内也有部分配套的供应商,对群外供应商构成替代威胁,增强了讨价还价能力;此外在群内研究机构和行业防会帮助下,以及企业对市场需求状况的分析上形成较完备的信息,进一步增Dn了议价能力。

作为供方的议价能力:供方产业集中化程度比他们的销售对象高——供应商在向较为分散的买主销售产品时,往往能够在价格、质量和交货期上施加相当的影响;供方在向某个产业销售中,缺乏替代产品竞争会助长其议价能力——供应商与替代产品生产者的竞争会使其强大的实力削弱;供方产品成为买方业务的主要投入资源——这种投入对于买方的生产工艺或产品质量的成功至关重要,供应商的势力增大;供方集团表现出前向联台的现实威胁——这种威胁使买方在提高购买条什时信心大减。

浙江省的一些集群不仅是该产业的主要生产者,而且形成了像义乌小商品市场、绍兴轻纺城这样的批发营销中心,形成了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大大加强了集群的议价能力。此外如萧山开发区中,形成了以万向集团为核心的企业群,主导产品是与卡车和大客车配套的十字轴万向廿,在市场上的占有率超过50%,构成成车产品的重要部件,目前该产业群还有前向联合扩展的趋势,因此具有根强的议价能力。

63

三、非直接经济要素的区域创新系统

1.理论概说

知谚l经济背景下的区域发展原则,从原来基于资源赋予形成的比较优势,发展到现在基于区域创新能力的动态竞争优势。“为更有效地利用投入爵常.需要持续地创新”(P0ner.1998)。而持续创新的一个重要基础,就是依靠本地企业与企业问、企业与支撑机构间集聚形成“区域刨新系统”,即指形成一个由完善、发达的供应商,有经验、挑剔的客户群,垂直、水平联系的众多企业和各个支撑机构之间共同作用,形成知识和技术创新及其有效的扩散系统。它包括企业间在创新中的台作;支撑机构如大学、研究所、职业培训单位、R&D机构、技术中介、行业西会和金融机构等支持知识和技术在集群巾的创造和扩散(AsheimandIsal【sen1997)。企业通过地理接近性和业务紧密联系.加速知识和技术的创造和扩散,并在技术创造和扩散机构彤成区域创新基础结构系统的支持下,对区域主导性产业创新发挥积极作用。

集群的创新能力还取决于根植于不同制度系统中的学习轨迹,学习被视为有“粘性”的,因为一些重要类型的知识通常具有非正式、隐含的特性,而且有效使用正式、编码化的知识需要一些隐含、难以编码化的知识。这种知识不能和个人、社会及地域背景轻易地分开,而且难以编码化、难以通过正式的信息渠道传播。尽管信息、知识全球范围内移动日益加快,但一些重要的知识却具有明显的空间根植性(cookeet.a1.2000)。而企业集群提供了知识、技术创新和扩散的“摇篮”和途径。

2.区域系统的创新机制

集群创新环境包括外部环境硐J内音|5环境,前者指集群和外部联系(物质、信息和知识与技术流)、集群外部的产业环境;后者即内部创新机制指企业与企业间、企业与支撑机构间如何形成互动网络,共同创新。

(1)企业与企业问形成网络,促进创新。企业和其上下游的供应商、客商、代理商甚至竞争对手在生产、销售、产品开发、售后服务等进行台作与交流,虽然出发点是纯经济联系.但通过合作,共同解决技术难题、研制新产品、创建“区位品牌”,这不是一个总和为。的博弈,而是使所有参与者都获利的行为。

(2)政府部门对集群创新起引导作用。一方面,通过改善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来营造企业发展和创新的硬环境;另一方面,致力于营造一种适台创新主体发展的氛围和软环境,即包括正确引导集群发胜的法律法规、产权保护、金融、财政等政策、劳动力供给、可持续发展等公共政策。

(3)利Ⅲ大学、研究所等和企业经常交流,形成产学研的密切合作网络,快速将科技信息和知识转化为新产品,同时通过企业反馈和企业的请求,解决企业在产品或工业创新中的难题。

(4)金融部门不仅促进新企业的诞生和企业的发育与成长,而且支持本地企业与大学等进行科研结合,加速区域新思想、新技术或新产品的产出,加速区域知识和技术存世的增加和流转。

(5)中介机构如鼓励高科技产业的创业服务中心(企业孵化器)等,在政府优惠政策和资金的扶持下,形成非赢利组织,为区域提供市场竞争力较强、发展迅速的企业,促进创新、创业企业的发展。行业协会联系企业技术、管理人员,举行各种正式和非正式的活动,不仅加强编码化知识和技术问的交流、扩散,而且为区域集群内的隐含性、非编码化知识传递和扩散提供条件。

企业集群的竞争优势可以分别用直接经济要素和非直接经济要素来诠释,但这两个方面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相互依籁、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如非直接经济要素的制度、技术和市场刨新等会降低单位产品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产品差异化程度以及增强市场竞争力。同时,企业集群经济效率的提高又有利于其“硬、软”条件、制度环境、产业文化、知识与技术发展等进一步改善,引导集群形成更强大的区域创新体系。

[参考文献]

『1][美]曼昆:(经济学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美]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年敝。

[3][美]亚瑟?汤姆森、AJ.斯迪克兰德:《战略管理(第十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呻年版。

[4J[美]托马斯?s.贝特曼等:《管理学:构建竞争优势(第四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l午暇。

[5]C英3马歇尔:《经济学原理),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6]【法]泰勒尔:<产业组织理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杜1999年版。

【7]王缉慈等:《创新的空间一企业集群与区域发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8]盖文启:(新产业区发展的区域创新嘲络机制研究》,北京大学博士论文.2001年6月。

【9J芮明杰、余光胜:‘产业制胜一产业视角的企业战略》,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10]孙海鸣、刘乃全:《企业战略理谁篮展及其重心演变),载<财经研究)2001年第2期。

[1lj刘志彪:《市场竞争优势:以质量为基础的产品差异化),载‘工业企业管理》1997年第2期。

【12]P0脚r,M.E.u世t㈥J—NewEcoⅡomicsofcompetidonH唧ⅢdBu8in惴‰viewl998.11.

[13]P0ncr,M.E.1990necomped由enessAdvantageofNaⅡofls.NewYork:F脚盹Bs

【14]s哪TLi㈣A19舛:Re画叽alAdvant89e:cllltu肿andcomp“tionins№onV丑ucy蛐dR肌te128,camb^dge.canl—b—d萨:HaⅣardUIli船1tyPress

[15]I鳃k8enA:‰再ondcluste舟betweenLocala11dN0n-10cal艮lano腊(Acu¨。pamIiveEumpean‰dy),Pap盯brIGuCorl6wⅢ,’h巾110一14JIllv200l

[16]A吕hei皿,BT.卸dAknLsen(1997).kcdisedKnowledge,InteracdveⅧngandIIl呻va60n:BetweenRe面ondNetworks虮dc10b丑Lcorpo洲onsINe.VBlneogM1甘10r(Ed日)TheⅣetwurkedFI瑚inacIobdworld.smallFimsinNewEn诵mnment8.Asllgate,Alde耐10t(163一198).

【”jc00ke,P,P.BoekllollandFT0d山119(2000),ThccovcrnunceofI衄0v“oninEumpe.Re画on础Pe玛peetiv㈣ClobalC咖pedtivenesB.Pinter,bndon卸dNcwYurk.

1【esearchoncompeti廿veadv跚衄雷eofen锄田ris鹤cluster

WEIShou—hua‘SHIBi—hua2

(1.Dept.ofUrbaIlandEnvimnnlem0fPeki“gUnive隋ily,Be匀ing100871,china

2.Ins“tuteofRe舀onalEconomyofChinesePeople’suniversily,Be巧ing100872.china)

Abstr扯t:Competitionamo“ge11t。rpdBeshasbeenevolvedfmmindividualsin‘ostmt昭icaIli曲ceanden—

a岫ctsterpdsescluster.Theeminentcompetitiveadvantageofent。rpdsescIusteronthebasis0f8yne‘科efkct

researcher’8attentionfromecono而cgandm明agementathomeandabmad.Clusterhasbeenbe∞meone0f{hemostimponantstmte舀esf打regioⅡ8lccono【Tli。growth.Thisanicleintroducesthecuwcr¨0fenterpdsesclus£erat6rst,andlhenarIalyzest}lc姒Iv即IageofenterpdsesclusterfrombotheconoⅢ;ufnto怜andnon—e?cono而cfactors.r111efo硼erinclLIdcs酬vnnIageofproductioncost,advantageofproducI’sdj如rentiationbased

0fre矛onaImarketiogandco。叩etiⅡveadvant39einmadcet;thelatterincludestheca-onitsquality,aflvnnt89e

pabil崎ofinnovatj岫iⅡ他粤on.

Keywords:ent8甲五se3cluster;8yne。gyeffect;competmveadv卸t39e

[责任编辑:王燕梅]

65

论企业集群的竞争优势

作者:魏守华, 石碧华

作者单位:魏守华(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系,北京市 100871), 石碧华(中国人民大学区域经济所,北京市 100872)

刊名:

中国工业经济

英文刊名:CHINA INDUSTRIAL ECONOMY

年,卷(期):2002,(1)

引用次数:382次

参考文献(17条)

1.曼昆经济学原理 1999

2.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 1997

3.亚瑟·汤姆森.A J 斯迪克兰德战略管理 2000

4.托马斯·S·贝特曼管理学:构建竞争优势 2001

5.马歇尔经济学原理 1997

6.泰勒尔产业组织理论 1999

7.王缉慈创新的空间--企业集群与区域发展 2001

8.盖文启新产业区发展的区域创新网络机制研究[学位论文] 2001

9.芮明杰.余光胜产业致胜—产业视角下的企业战略 1997

10.孙海鸣.刘乃全企业战略理论发展及其重心演变[期刊论文]-财经研究 2001(2)

11.刘志彪市场竞争优势:以质量为基础的产品差异化 1997(2)

12.Porter M E Clusters and New Economics of Competition 1998

13.Porter M E The Competitiveness Advantage of Nations 1990

14.Saxenian A Regional Advantage:Culture and Competition in Silicon Valley and Route 128 1994

15.Isaksen A Regional Clusters between Local and Non-local Relations (A Comparative European Study) 2001

16.Asheim B T.A Isaksen Localised Knowledge Interactive Learning and Innovation:Between Regional Networks and Global Corporations 1997

17.Cooke P.P Boekholt.F Todtling The Governance of Innovation in Europe Regional Perspectives on Global Competitiveness 2000

相似文献(10条)

1.期刊论文傅元略.屈耀辉.Fu Yuanlue.Qu Yaohui企业集群成本协同管理效应研究-南开管理评论2009,12(2) 本文旨在突破交易成本理论的约束,应用企业网络理论并结合企业集群协同创造价值的特点,来揭示企业集群上下游的成本协同管理需要考虑的问题.依据所揭示的问题和已有的研究成果,我们提出了集群成本协同管理的协同效应假设,应用问卷调查收集数据和统计分析方法证实了所提出的假设,得到如下的结论:在企业集群中,成本协同管理的认同度和上游企业的配合程度越高,核心企业的作用越大,集群成本协同管理效应就越大;同时,研究也支持了企业网络理论的协同管理机制可保障增加协同效应.本文对成本管理理论的主要贡献是提出和证实了集群协同成本管理的协同效应假说,同时也为企业管理者如何利用集群的协同管理来创造企业价值提供了理论依据.

2.学位论文单良磊我国企业群的生态协同模式与协同效应研究2009

企业集群是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突出现象。本文从生态协同角度出发,对企业群生态协同的模式和协同的效应进行了一些创新性的研究。本文识别了企业群中企业的四种生态关系,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企业群的四种生态协同模式,从四个方面出发建立了企业群协同效应的评价体系,从七个角度提出了创造生态协同的策略。这些研究在理论上,突破了传统的战略管理思想,强调了企业的生态协同合作;在实践上,有利于减少企业经营风险,实现共赢,为我国企业改革提供了新思路。

企业群是一个人工的生态协同系统,系统中企业所起的作用不同企业的角色也不同。不同角色企业之间存在着不同的协同关系和协同模式。企业群生态协同的模式主要有竞争性协同、共生性协同、寄生性协同和和谐协同四种,主体间的协同模式受到相互之间作用系数的影响。企业群生态协同作用的结果表现为企业群协同效应。企业群协同效应的大小表现为企业群生态的生命力、生产率、进化力和创造力,通过建立相应的指标体系运用模糊评判的方法可以有效的衡量企业群协同效应。通过建立生态协同的思考模式、培育生态协同的文化、创造生态协同的平台、设计生态协同的规则、建立生态协同的知识共享、建立生态协同的创新机制和整合企业群生态协同等策略提高企业群的生态协同效应。

3.期刊论文王旺兴企业集群中的战略协同研究-科技与管理2003,5(5)

传统的战略协同分析往往是基于单个企业或企业集团层次的,但企业集群理论的发展凸显了这种分析的局限性.从战略协同的一般概念入手,将战略协同的概念由单个企业扩展到了整个企业集群的层次,论述了企业集群协同效应的含义及其表现,并提出了对发展我国企业集群的相关建议.

4.学位论文马瑞西岗区高新技术企业集群支持系统研究2004

企业集群是一种现代经济的构成单元结构,根据波特的定义,企业集群是指在某一个领域内相互关系的、在地理位置上集中的公司和机构的集合.集群的主要特征包括:地理相对集中,产业领域集中,终端产品市场容量大,企业数量足够多;其产品、技术、设计等成为区域、国家、洲乃至全球市场的引导性或主流力量.集群内竞争度高、分工协作强,专业人才密集、交流广泛等.集群一旦形成,会带来很多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的作用和影响,如积聚效应,协同效应.该文通过对西岗区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现状的研究以及对西岗区政府对高新技术企业集群提供的支持分析,在参考和比较先进国家和地区的公共政策后,结合西岗区的区域特点和资源,构建较完善和系统的科技企业集群支持系统.通过研究和分析发现,高新技术产业具有高投入、高回报和高风险的特点.高新技术企业的成功率只有20%-30%,但一旦成功,其回报将数十倍于投资.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对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正在产生着深刻的影响.目前西岗区处于创业阶段的高新技术企业大部分是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很多中小科技企业自发地或在政府的引导下正在逐渐形成高新技术企业集群.西岗区高新技术企业集群整体发展水平相对于发达国家和先进地区还比较落后,必须从高新技术产业生存与发展的支撑环境入手.其中很重要的是必须制定和实施一套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公共政策,形成科学合理的促进科技企业集群发展的政策体系,这个体系包括:政策支持、人才支持、融资支持、创新支持和项目支持等.全文分为以下几个部分:首先是引言,然后是西岗区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现状及对政府提供支持的分析,最后是政府提供支持系统的构建.

5.学位论文曹玮企业集群与工业园区发展2006

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我国建立了众多的工业园。很多的工业园已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成为了区域形象工程,然而不乏有部分工业园产业结构雷同,重复建设的现象严重。随着工业园在我国的成长,工业园区应该如何发展已经逐步成为当前区域经济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企业在工业园区内的集中并不必然产生聚集效应,工业园区的发展有赖于园内企业的产业关联性或者业务关联所形成的协同效应,即要求形成企业集群。

企业集群作为一种特殊的组织形式,集群内企业根据产业链的分工以及因长期合作所建立的信任基础,形成了非正式的合作契约,在这些企业之间,既有相互竞争,又有基于资源共享和专业分工形成的协作。

本文从企业集群和工业园区的发展的关联性出发,研究了工业园在集群方向的发展。本文首先详细回顾了集群的理论以及工业园区的理论,仔细分析了企业集群和工业园区发展的关联性,并通过一些工业园区的案例资料证明企业集群是促进工业园区发展的产业组织形式;进而本文分析比较了我国的两种典型的园区(即他组织型园区和自组织型园区),并以浙江特色工业园和苏州工业园为代表进行了实证分析;接着本文建立了涵盖企业集群发展的工业园区的竞争力评价指标;最后从集群的角度出发,提出了我国工业园区的发展对策。

6.期刊论文刘雪梅.LIU Xue-mei论企业集群的协同竞争优势-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1)

企业集群现象的大量出现以及成功的发展实践,已受到许多学者的关注.在分析协同概念的基础上,探讨协同效应对集群竞争力的影响,从而揭示群内企业的协作行为与集群竞争力的关联机制,并探讨实现集群协同竞争优势需要把握的几个方面.

7.学位论文曹培红企业集群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理论与实证研究2009

企业集群是产业经济学、空间经济学、地理学等相关学科研究的热点,在实践中也越来越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本文首先在收集分析国内外关于企业集群的文献的基础上,对企业集群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包括集聚因素、人力资本因素、知识溢出因素和品牌效应等;探讨了企业集群通过乘数效应促进区域经济增长,通过集聚效应吸引区外生产要素的流入、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通过技术进步和技术扩散提高区域经济发展的质量,以及通过协同效应优化生产要素、提升区域经济发展效益。

本文以企业集群发展相对较快的浙江省和企业集群发展相对较慢的河南省为实证研究对象,用区位商作为判断企业集群存在与否的指标,用聚集指数作为判断企业集群聚集情况的指标,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法对聚集指数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因果检验。文中采用1996年至2008年的《浙江统计年鉴》、《河南统计年鉴》和《国家统计年鉴》数据,具体选取了浙江省和河南省1995年--2007年的28个制造行业进行历年的区位商和聚集指数计算,并通过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得出了相关的结论。

最后,在对两省区位商、聚集指数等相关因素进行比较的基础上,提出了河南省企业集群建设和发展的合理化建议。

8.期刊论文蔡宁.杨旭.Cai Ning.YANG Xu协作行为对企业集群竞争力的影响-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2,2(3)

企业集群的竞争力是国家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而群内企业的协作行为是影响集群竞争力的关键要素.从集群内企业的业务行为共享、资源共享、专业化集群等方面探讨了协同效应对集群竞争力的影响,从而揭示群内企业的协作行为与集群竞争力的关联机制.

9.学位论文李钊军基于企业集群的物流中心发展研究2003

当前,伴随着互联网和电子商务快速发展,世界经济贸易全面走向全球一体化,商品分销的流程正在转型,以供应链管理为特征的现代物流业已成为全球趋势.结合中国目前的经济状况看,中国正处于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阶段,大力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是"十五"计划的重要内容之一.企业集群通过协同效应所显现出来的竞争优势,日益受到关注,集群战略已成为企业发展和区域发展的重要模式.集群化、生态化和柔性生产是现代产业组织的重要特征.因此,如何将产业的集群化发展和物流业的兴起有效的结合起来,从而建立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区域经济发展要求的现代物流中心成为该文研究和探讨的问题.该文首先从国际物流产业的发展背景、现状和趋势谈起,分析了物流发展与供应链管理的关系.随后剖析了物流中心的形成条件、类型及运作模式,并进一步结合产业聚集的条件、特征、产业集群与区域竞争优势,提出了构建以产业集群为依托的现代物流中心的观点.以辽宁区域经济发展中集群化发展为背景,实证分析了以四大产业集群为依托的物流中心的核心功能、产品特性及运输半径等要素.随后,定量分析了现代物流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得出了现代物流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的结论.最后,综合上述理论以及对辽宁物流业发展现状和物流市场需求分析,针对辽宁发展区域性物流中心存在的优势和问题,给出了辽宁构建区域性物流中心的基本任务、设想以及物流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10.期刊论文庄晋财.程李梅.ZHUANG Jin-cai.CHENG Li-mei企业集群三重绩效动态协调与区域产业竞争力研究-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9,27(1)

信息经济时代,区域产业竞争力研究范式发生了转换,产业组织成为区域产业竞争力理论关注的重点,生产网络范式成为产业组织研究的新范式,企业集群成为生产网络范式下的区域主导产业组织形式.然而,并非所有的企业集群对区域产业竞争力的形成都具有正面绩效.将企业集群看做是一个由经济子系统、社会子系统和生态子系统复合而成的复合系统,其 "经济-社会-生态"三重绩效的关联互动所形成的协同效应,是区域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来源.企业集群复合系统三重绩效的关联互动具有多重性、非均衡性特征,只有三重绩效实现动态协调,才能维持区域产业持久的竞争力.因此,地方政府在培育企业集群的过程中,要注意保持企业集群三重绩效的动态协调关系.

引证文献(383条)

1.陈一君基于白酒产业结构的四川白酒企业集群研究[期刊论文]-改革与战略 2009(8)

2.李长才产业集群成长中的政府行为分析[期刊论文]-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2009(3)

3.牛婷内蒙古林区经营模式的优势及对策研究[期刊论文]-林业经济问题 2009(1)

4.徐珺中国产业集群的发展研究[期刊论文]-中国商界 2009(3)

5.盛亚军.张沈清基于集群视角的区域名牌形成影响因素探究——集群产业优势测量量表的开发及检验[期刊论文] -管理评论 2009(3)

6.盛亚军.张沈清基于集群视角的区域名牌形成影响因素探究——集群产业优势测量量表的开发及检验[期刊论文] -管理评论 2009(3)

7.朱建荣中小企业集群情景下的营销优势分析[期刊论文]-预测 2009(2)

8.冷志明专业化产业区区域产业品牌发展研究[期刊论文]-商业研究 2009(1)

9.千庆兰.陈颖彪东北地区装备制造业企业联系重塑策略探讨[期刊论文]-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6)

10.翟纯红.郝家龙比较优势分析法在产业集群发展路径研究中的应用[期刊论文]-中国矿业 2008(11)

11.潘溯恺基于产业集群的企业竞争优势提升研究[期刊论文]-特区经济 2008(10)

12.周浩.朱卫平销售成本、垄断竞争与产品多样性[期刊论文]-管理科学学报 2008(5)

13.陈颖川.吉建秋福建晋江运动鞋产业集群实证研究与特点分析[期刊论文]-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 2008(3)

14.金潇明.陆小成基于网络效应经济的虚拟企业集群模式演进与策略[期刊论文]-系统工程 2008(7)

15.刘延松.冉峰.张炜《中国工业经济》刊载论文的统计分析[期刊论文]-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08(5)

16.周毅.吴碧波基于集群创新效应的区域持续竞争优势形成柳理研究[期刊论文]-沿海企业与科技 2008(7)

17.李乃文产业集群发展内源动力机制分析[期刊论文]-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4)

18.朱凯服务业集聚与产业结构优化关系探究[期刊论文]-经济研究导刊 2008(08)

19.李欣农业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研究——基于"钻石理论"[期刊论文]-科技创业月刊 2008(07)

20.杨艳威.赵悦浅析日本产业集群竞争优势及其对中国东北地区发展的启示[期刊论文]-黑河学刊 2008(04)

21.赵志成.曲延芬产业集聚理论研究综述[期刊论文]-现代经济信息(学术版) 2008(06)

22.杨瑾.尤建新.蔡依平基于SCP框架下的集群供应链系统结构与区域竞争优势分析[期刊论文]-生产力研究

2008(02)

23.耿建泽企业集群竞争优势与地域根植性的相关性研究[期刊论文]-理论界 2008(03)

24.唐志锋产业集群的内在机制与外部效应分析[期刊论文]-沿海企业与科技 2008(02)

25.张岩.张耀光我国临海石化产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期刊论文]-海洋开发与管理 2008(04)

26.郑彬国内产业集群研究述评[期刊论文]-四川经济管理学院学报 2008(01)

27.魏剑锋国内产业集群研究文献综述[期刊论文]-工业技术经济 2008(04)

28.李娜.石敏俊.金凤君我国食品产业空间集聚的实证研究[期刊论文]-管理评论 2008(01)

29.李颂华交易费用与核心竞争力的完美结合[期刊论文]-商场现代化 2008(10)

30.朱艳丽吉林省民营经济产业集群发展的思路与对策[期刊论文]-行政与法 2008(03)

31.聂淼全球供应链视角下的郑州市农业产业集群的案例研究[期刊论文]-中国市场 2008(02)

32.赵涛企业群落化与县域经济的发展[期刊论文]-商场现代化 2008(07)

33.郑彬国内产业集群研究述评[期刊论文]-经济与管理 2008(01)

34.郑彬国内产业集群研究述评[期刊论文]-现代商贸工业 2008(01)

35.屠文娟集群化:促进江苏中小企业提高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期刊论文]-江苏商论 2007(02)

36.余泽海浅谈产业集群的动力机制[期刊论文]-商场现代化 2007(36)

2007(04)

38.杨□.陈淑梅我国产业集群特点、问题及对策[期刊论文]-科技经济市场 2007(12)

39.陈旭.陈红浅谈我国产业集群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对策[期刊论文]-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7(08)

40.余军华.夏振坤集群性工业园区的发展研究[期刊论文]-当代经济 2007(16)

41.苏美香中小企业集群提升自身竞争优势的途径[期刊论文]-发展研究 2007(11)

42.尹强泰州产业集群发展战略思考及其对策研究[期刊论文]-特区经济 2007(10)

43.李灿松.武友德.斯琴云南民族地区产业集群与经济增长机制分析[期刊论文]-生态经济 2007(10)

44.马进.邹大雁成长期产业集群的可持续性发展研究——以江苏省常州市开发区产业集群为例[期刊论文]-经济师 2007(11)

45.王建华.彭洲重庆市产业集群发展与培育策略探讨[期刊论文]-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5)

46.华梅芳基于科技型中小企业集群的文化环境研究[期刊论文]-商场现代化 2007(30)

47.陆辉.陈晓峰.姜荣民营经济产业集群发展及其创新研究——以江苏省南通市为例的分析[期刊论文]-乡镇经济2007(09)

48.罗明.朱国兴区域特色产业集群的选择[期刊论文]-特区经济 2007(08)

49.王炳才.田怡谦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影响因素与实证检验[期刊论文]-产业经济研究 2007(05)

50.胡乃意产业集群的可持续发展研究[期刊论文]-市场论坛 2007(09)

51.赵工浩集群企业的竞争优势研究[期刊论文]-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 2007(09)

52.付新爽产业集群效应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期刊论文]-科教文汇 2007(11)

53.傅素英.宇盟产业集群提升区域竞争力的思考[期刊论文]-生产力研究 2007(10)

54.李渝萍.甘寿国中小企业集群理论研究评述[期刊论文]-学术研究 2007(07)

55.张亨明安徽省工业强省战略研究[期刊论文]-铜陵学院学报 2007(03)

56.徐鹏.赵军产业集群的区域品牌资产增值研究[期刊论文]-中国科技论坛 2007(08)

57.付青叶基于产业集群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型构建[期刊论文]-牡丹江大学学报 2007(07)

58.袁涌波共生营销视角下的集群可持续发展研究——以绍兴四大产业集群为例[期刊论文]-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2007(04)

59.赵工浩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分析[期刊论文]-经济技术协作信息 2007(17)

60.顾峥产业集群:虚拟企业实现跨区域互动的有效形式[期刊论文]-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 2007(01)

61.张桂梅.尹逊涛对胶东半岛发展产业集群的分析[期刊论文]-山东工商学院学报 2007(02)

62.胡恩华.刘洪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的企业集群创新行为研究[期刊论文]-中国科技论坛 2007(01)

63.宋之杰.高敬忠集群技术创新的组织效应分析[期刊论文]-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1)

64.李小东东部地区城市化经验及对广西城市化的启示[期刊论文]-沿海企业与科技 2007(06)

65.刘权乐.高敬忠集群技术创新的组织效应分析[期刊论文]-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4)

66.李道芳论产业集群的经营[期刊论文]-特区经济 2007(05)

67.王雅芬基于产业集群生命周期的技术创新研究[期刊论文]-商业经济与管理 2007(05)

68.蔡小哩.丁志刚区域产业专业化与第三方物流互动发展分析[期刊论文]-商场现代化 2007(08)

69.邵志健.薛惠锋西部产业集群发展的动力机制分析[期刊论文]-宁夏社会科学 2007(01)

71.江青虎.张宏集群企业竞争优势研究综述[期刊论文]-工业技术经济 2007(02)

72.姚建荣.陈远高企业集群的协同商务平台模型研究[期刊论文]-财经论丛 2007(03)

73.耿建泽地域根植性对企业集群发展的影响[期刊论文]-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1)

74.席俊杰.李会芳.马强区域产业集群的网络化集成制造研究[期刊论文]-制造业自动化 2006(08)

75.李爽.刘江涛办作共生:区域创新能力的一个增长点[期刊论文]-中国流通经济 2006(06)

76.胡恩华.刘洪集群创新理论研究动态及启示[期刊论文]-预测 2006(05)

77.向世聪园区经济运行机制[期刊论文]-系统工程 2006(02)

78.姜志诚.胡大立民营中小企业发展困境及其突破——论集群化在民营中小企业发展中的作用[期刊论文]-商业研究 2006(21)

79.范佳凤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研究述评[期刊论文]-商业时代 2006(18)

80.程贵孙.郭朝晖集群中企业协作与竞争行为的演化博弈分析[期刊论文]-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2006(03)

81.畅铁民推动绍兴纺织产业集群升级的企业业务演化分析[期刊论文]-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06(09)

82.李少惠.鲁诚至地区专业化形成机制研究[期刊论文]-生态经济 2006(10)

83.许进.宁凌论企业集群的结构特性与竞争优势[期刊论文]-生态经济 2006(05)

84.袁泽沛.王圆圆形成中小企业产业集群的经济、社会、政策条件与机理[期刊论文]-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

2006(01)

85.尤建新.杨瑾.杜学美基于区域集聚的集群供应链系统形成机理及其竞争优势研究[期刊论文]-上海管理科学2006(05)

86.姜海臣.曾永江用产业集群承接国际制造业的转移[期刊论文]-山东经济 2006(03)

87.产业集群促进国际竞争力提高的作用机理[期刊论文]-商场现代化 2006(21)

88.苗娴雅企业集群与地区竞争力[期刊论文]-商场现代化 2006(17)

89.赵菊芳山西产业集群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期刊论文]-生产力研究 2006(11)

90.张聪群论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优势[期刊论文]-生产力研究 2006(10)

91.张昕我国东部都市圈制造业空间聚集特征分析[期刊论文]-生产力研究 2006(01)

92.张学华.陈昌笋产业集群内企业竞争优势的机理和特征研究[期刊论文]-企业经济 2006(04)

93.叶依广.纪漫云基于个案的区域农业集群成长思考[期刊论文]-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06(01)

94.张菊芬.叶飞帆横向型企业集群供应链关系模型研究[期刊论文]-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 2006(02)

95.张俐俐.曲波.杨莹酒店业竞争力提升的新途径:集群发展[期刊论文]-旅游学刊 2006(04)

96.史宝康中小企业集群竞争优势的形成机理研究[期刊论文]-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03)

97.肖汉龙.郭利红.付跃龙民营企业集群创新探析[期刊论文]-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06(01)

98.刘爱雄.张高亮.朱斌对产业集群竞争力来源的理论分析[期刊论文]-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6(01)

99.毕京波.徐延宾西部中小企业集群式发展的选择与策略刍议[期刊论文]-价值工程 2006(07)

100.王泽强基于区域创新视角的产业集群研究[期刊论文]-技术经济 2006(09)

101.杨蕙馨.朱晓静集群中的中小企业成长研究——集群优势对企业资源与能力提升的作用[期刊论文]-经济学动态 2006(11)

102.胡大立论企业集群竞争优势产生的前提条件[期刊论文]-经济问题探索 2006(03)

103.刘纯彬.李海飞产业集群的本质特征与效率基础[期刊论文]-经济评论 2006(04)

105.朱冬梅我国中小企业集群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期刊论文]-市场论坛 2006(11)

106.向世聪产业集聚理论研究综述[期刊论文]-湖南社会科学 2006(01)

107.钟华勇.王立平基于知识共享的集群企业创新行为的博弈模型[期刊论文]-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4)

108.周丽豪.黄莉虚拟企业集群的模式及其合作动力分析[期刊论文]-华东经济管理 2006(08)

109.叶孝明.梁祺以供应链协同管理推进产业集群化--以江西省为例[期刊论文]-华东经济管理 2006(06) 110.冯德连经济全球化下产业集群的创新机制研究[期刊论文]-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5)

111.胡大立产业关联、产业协同与集群竞争优势的关联机理[期刊论文]-管理学报 2006(06)

112.罗若愚产业集群与传统制造业竞争力提升——以天津自行车产业为例[期刊论文]-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6(05) 113.程广平.汪波.程国平区域性中心城市物流集群发展研究[期刊论文]-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6(04)

114.周浩产品多样性、集群的联盟营销和团体营销--以汕头澄海"见客制"营销模式为例[期刊论文]-当代经济科学 2006(02)

115.冯德连经济全球化下产业集群的创新机制研究[期刊论文]-产业经济研究 2006(03)

116.王建华.彭州重庆市产业集群现状及其培育策略研究[期刊论文]-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05) 117.徐伟区域性装备制造企业集群方式及竞争力提升途径研究[期刊论文]-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2006(z1)

118.曹玮企业集群理论和工业园区发展的关联性[期刊论文]-边疆经济与文化 2006(02)

119.孙朝霞产业集群与合肥高新区竞争力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6

120.马中东基于分工视角的产业集群形成与演进机理研究[学位论文]博士 2006

121.王海光企业集群共生治理模式及演进研究[学位论文]博士 2006

122.申德熠东北大企业集群的生成模式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6

123.林滨中国服装虚拟企业生产供应模式与服装供应商选择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6

124.倪宏星高科技产业集群基于非正式网络的知识流动与创新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6

125.顾丽春当代产业集群理论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6

126.靳辉高新技术产业集聚:理论研究与应用分析[学位论文]博士 2006

127.靳辉高新技术产业集聚:理论研究与应用分析[学位论文]博士 2006

128.彭丽粉区域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分析与实证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6

129.王利群通化医药产业集群的形成机制与对策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6

130.王秀繁辽源袜业产业集群发展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6

131.赵峥产业集群演变中的地方政府作用分析[学位论文]硕士 2006

132.崔彦韬产业集群内企业间信任建立机制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6

133.赵继臣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间接融资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6

134.乔鹏涛中部崛起战略中的产业集群化发展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6

135.杨雪基于产业集群构建辽宁省区域创新体系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6

136.高洋全球价值链视角下的区域产业集群升级及我国的对策[学位论文]硕士 2006

137.李世杰产业集群的组织分析[学位论文]博士 2006

138.金镭产业集群的形成和演化机制研究——一个基于耗散和突变理论的新视角[学位论文]博士 2006

139.金镭产业集群的形成和演化机制研究——一个基于耗散和突变理论的新视角[学位论文]博士 2006

141.刘有军重庆科技信息共享平台构架的创建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6

142.李映照要素流动与企业集聚形成理论分析框架研究[学位论文]博士 2006

143.胡斌企业生态系统的动态演化及运作研究[学位论文]博士 2006

144.王欣中小企业竞争性集群的出口竞争力研究——以晋江鞋业集群发展为例[学位论文]硕士 2006

145.杨志博吉林省产业集群问题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6

146.万青安徽省地市区域综合竞争力比较研究[学位论文]博士 2006

147.於英姿浙江省地方产业集群中企业家能力提升机制研究——以台州为例[学位论文]硕士 2006

148.支宏斌上海化学工业区推进产业集聚的策略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6

149.郭庆产业集群理论视角下的重庆北部新区产业发展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6

150.朱伟民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中的知识转移[期刊论文]-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4)

151.杜晓燕产业集群:东道国吸引FDI的特殊优势分析[期刊论文]-浙江社会科学 2005(01)

152.安筱鹏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模式的探讨[期刊论文]-现代经济探讨 2005(07)

153.张昕.李廉水我国东部都市圈制造业空间聚集特征分析[期刊论文]-现代城市研究 2005(10)

154.赵春明山西省主要农作物产业集中度及产业布局研究[期刊论文]-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4)

155.穆书涛小企业污染防治的新思路[期刊论文]-生态经济 2005(08)

156.徐伟浅析企业集群的竞争优势[期刊论文]-商场现代化 2005(33)

157.徐伟.吴少雄区域性装备制造企业集群方式及其功能整合机制研究[期刊论文]-商场现代化 2005(27) 158.中国区域经济相关理论实践的评析与思考[期刊论文]-生产力研究 2005(08)

159.舒晓楠企业簇群竞争力测评[期刊论文]-企业经济 2005(03)

160.江激宇.叶依广.许多区域集群战略: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的一种思路[期刊论文]-农业经济问题 2005(08) 161.张惠萍中小企业集群的技术创新优势分析[期刊论文]-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05(16)

162.马野青.张二震.李琦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产业集群对产业竞争力的影响及其对南京的启示[期刊论文]-南京社会科学 2005(05)

163.马刚产业集群演进机制和竞争优势研究述评[期刊论文]-科学学研究 2005(02)

164.杜宇.赵艺学产业集群形成的驱动因素分析[期刊论文]-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5(07)

165.夏华丽.柳瑞禹论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期刊论文]-科技管理研究 2005(02)

166.陈瑶瑶.池仁勇.丁峥嵘.郭元源.段姗浙江省R&D资源配置特征及其对策研究[期刊论文]-科技管理研究

2005(02)

167.潘会平我国产业集群战略发展的实证分析[期刊论文]-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3)

168.张伟.李俊国际制造业的转移与产业集群[期刊论文]-晋阳学刊 2005(06)

169.肖光华.戴卫明产业集群与工业园区发展的案例研究--湖南浏阳生物医药园的成功经验分析[期刊论文]-技术经济 2005(02)

170.李平均.景辉.刘浏基于Extranet的虚拟商务社区管理框架设计[期刊论文]-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2005(10) 171.刘健集聚化--提升中小企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期刊论文]-经济师 2005(02)

172.胡俊文武汉制造业雁行产业集群战略研究[期刊论文]-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2)

173.段晓莹.李莉敏.刘世安.史德化企业集群内部多方位的知识共享研究[期刊论文]-机电一体化 2005(06)

175.张会丽民营企业集群的国际竞争优势研究[期刊论文]-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03)

176.潘顺.朱亚军论产业集群与竞争力的关系[期刊论文]-哈尔滨学院学报 2005(03)

177.王东伟企业集群的竞争优势探究[期刊论文]-华东经济管理 2005(04)

178.赵强产业集群信用优势的层面与博弈分析[期刊论文]-工业工程与管理 2005(04)

179.安筱鹏加快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思考[期刊论文]-高科技与产业化 2005(06)

180.叶培培广东企业集群的发展态势与预测分析[期刊论文]-改革与战略 2005(08)

181.吴志军我国产业集聚政策研究[期刊论文]-改革 2005(10)

182.朱祖平产业集群与竞争优势之间关系的因果解释及其政策意义[期刊论文]-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3)

183.杨清中国跨国公司成长点分析[期刊论文]-当代财经 2005(10)

184.卢新场所决策与产业集群中的政府存在[期刊论文]-产业经济研究 2005(06)

185.卞彬重庆市汽车、摩托车产业集群形成机理与路径探析[期刊论文]-重庆社会科学 2005(10)

186.戴卫明.陈晓红.肖光华产业集群的起源:基于区域效应和聚集效应的博弈分析[期刊论文]-财经理论与实践2005(01)

187.傅允生专业化产业区的结构与功能分析[期刊论文]-财经论丛 2005(01)

188.曹玮企业集群的根植性和我国工业园区的发展[期刊论文]-边疆经济与文化 2005(12)

189.唐立峰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的经济机理分析[期刊论文]-边疆经济与文化 2005(01)

190.邹仲海中小企业集群的优势和风险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5

191.何禹霆基于COCP范式的装备制造业产业组织模式研究[学位论文]博士 2005

192.尹胜航产业集群视野下的浑南新区产业园区建设[学位论文]硕士 2005

193.杨清芝济南高新区技术创新战略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5

194.乐建兵基于多智能体仿真的广东产业集群成长机制研究[学位论文]博士 2005

195.赵小勇银川市城市综合竞争力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5

196.陈莞产业集群结构分析及其演化的元胞自动机模拟[学位论文]硕士 2005

197.陈捷娜基于集成论的产业集群理论及实证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5

198.徐永良产业集聚的边界[学位论文]博士 2005

199.殷鸣基于全球价值链的发展中国家产业集群风险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5

200.谢立钦中国地方纺织产业集群嵌入全球价值链与升级研究——以绍兴纺织产业集群为例证[学位论文]硕士2005

201.申恩平企业群落演化路径与厂商行为研究——从生态演化的角度展开分析[学位论文]博士 2005

202.马刚基于战略网络视角的产业区企业竞争优势实证研究——以浙江两个典型的传统优势产业区为例[学位论文]博士 2005

203.梁仲基于安全经济的花炮产业集聚研究[学位论文]博士 2005

204.梁仲基于安全经济的花炮产业集聚研究[学位论文]博士 2005

205.戴卫明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规律研究[学位论文]博士 2005

206.柳帅莲子镇农产品加工业集聚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5

207.陈瑶瑶浙江省区域创新资源配置的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5

209.滕少霞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企业集群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5

210.罗雪梅夹江陶瓷产业发展战略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5

211.陈桃陕西制造业产业集群发展思路与对策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5

212.丰宝生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竞争力研究——以大唐袜业集群为例[学位论文]硕士 2005

213.张辉全球价值链下地方产业集群升级研究[学位论文]博士 2005

214.王欣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制造业区域集聚的影响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5

215.蒙庆企业集群内部竞争力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5

216.刘欣国际化制造业基地的特征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5

217.李俊创新网络与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研究[学位论文]博士 2005

218.蓝庆新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研究——基于集群动态创新能力的视角[学位论文]博士 2005

219.李众民青岛市发展总部经济的战略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5

220.程爵浩旅游企业集群竞合研究[学位论文]博士 2005

221.朱永华传统产业型中小企业集群发展研究[学位论文]博士 2005

222.邱先裕国际产业转移环境下湖南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形成与发展战略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5

223.吴林军集聚经济与世界城市发展研究[学位论文]博士 2005

224.毛军人力资本与区域经济增长——以珠三角、长三角为例[学位论文]博士 2005

225.李颖民哈尔滨开发区在新环境下的发展定位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5

226.张争云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5

227.程静产业集群动力机制研究——江宁区主导产业集群形成动力机制分析[学位论文]硕士 2005

228.胡伟家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的制造业集群升级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5

229.倪沪平内生性企业集群理论研究——以浙江企业集群考察为例[学位论文]硕士 2005

230.朱亚军论企业集群经济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以浙江省温州企业集群为例[学位论文]硕士 2005

231.罗长春提升武汉汽车产业竞争力的战略研究——从产业集群角度分析[学位论文]硕士 2005

232.凌丹制造业全球化与本土化关联机理研究[学位论文]博士 2005

233.池仁勇区域中小企业创新网络评价与构建研究:理论与实证[学位论文]博士 2005

234.杨静文创业理论视角下企业集群发育形成机理研究[学位论文]博士 2005

235.朱俊宁波服装产业集群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5

236.肖明产业集聚和我国产业集群发展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5

237.肖淼区域产业竞争力生成机制研究[学位论文]博士 2005

238.王山河面向可持续发展的区域营销战略研究——以增城市为例[学位论文]硕士 2005

239.王志华广东省英德市浛洸镇制衣企业集群发展研究——兼论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途径[学位论文]硕士 2005 240.张成智佛山市顺德区龙江—乐从家具业集群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5

241.魏巧坤广东省珠宝产业集聚及其竞争力分析——以番禺珠宝产业集聚为例[学位论文]硕士 2005

242.唐翠林江苏省外商投资企业空间集群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5

243.陆蓉我国工业园区集群优势及集群发展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5

244.谢红珍浙江企业集群竞争力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5

245.朱希伟企业空间集聚与地区间专业化——关于浙江专业化产业区的理论分析与案例研究[学位论文]博士 2005

247.李永刚中小企业群落衍生发展研究[学位论文]博士 2005

248.刘伟产业集群形成的根本原因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5

249.张继彤小企业产业分布规律与集群化发展研究[学位论文]博士 2005

250.徐建平企业网络研究:社会生物学视角[学位论文]硕士 2005

251.佟斐产业集聚的国际比较及对中国的启示[学位论文]硕士 2005

252.陶文杰我国旅游企业集群化发展路径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5

253.许水平景德镇陶瓷产业集群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5

254.杨桂莉区域产业集群竞争力的GEM模型应用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5

255.褚艳玲黑龙江省高技术产业群成长环境分析及领域选择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5

256.杨毅基于集群理论的武汉·中国光谷发展战略分析[学位论文]硕士 2005

257.高斌东北地区产业集群及发展研究[学位论文]博士 2005

258.李世杰装备制造业集群网络结构与创新优势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5

259.毕波哈尔滨老工业基地城市产业发展与空间布局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5

260.汤永林产业集聚视角下的外国直接投资与经济发展研究[学位论文]博士 2005

261.蔡旺春西部地区产业集群的培育与发展策略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5

262.毛谦纺织服装产业集群问题研究——兼论武汉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发展对策[学位论文]硕士 2005 263.朱华友我国产业集群研究现状及理论述评[期刊论文]-资源开发与市场 2004(02)

264.张纯.卢卫忠.肖云中国陶瓷业产业集群升级对策研究[期刊论文]-中国陶瓷 2004(06)

265.曾宪奎论乡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期刊论文]-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 2004(04) 266.杨丹萍论产业集群与区域国际竞争力[期刊论文]-中国流通经济 2004(05)

267.陈莞产业群内企业依存关系的生态学分析[期刊论文]-中国管理科学 2004(z1)

268.钟华.韩伯棠.周治平经济集聚机制研究几个新领域探索[期刊论文]-中国管理科学 2004(z1) 269.胡俊文点-片-面产业集聚:中国制造向世界制造中心跨越的战略选择[期刊论文]-亚太经济 2004(04) 270.潘旭明基于企业集群的区域竞争优势分析[期刊论文]-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4(04) 271.夏海力中小型民营科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确认与开发[期刊论文]-现代经济探讨 2004(08)

272.黄兴国.石来德竞争导向的城市特色内涵[期刊论文]-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5) 273.胡俊文雁阵产业集群:中国现代制造业发展的战略选择[期刊论文]-探索 2004(03)

274.徐小钦.张军.李强重庆市摩托车产业集群的形成机理与技术创新战略研究[期刊论文]-探索 2004(02) 275.杜晓燕.毛筠.陆妙燕产业集群--东道国吸引FDI的特殊优势分析[期刊论文]-商业研究 2004(24) 276.蔡文著企业集群与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研究[期刊论文]-商业研究 2004(17)

277.宋琼企业集群:一个提升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的途径[期刊论文]-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04(04) 278.吴寿仁.李湛科技孵化企业聚集知识溢出效应的理论分析[期刊论文]-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2004(03) 279.邓丽姝从产业集群角度看北京现代制造业的发展[期刊论文]-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004(06) 280.张岚东.吴锋我国“市场型”企业集群的持续发展[期刊论文]-山东经济 2004(02)

281.郝渊晓.宋林产业群集理论与西部区域经济发展[期刊论文]-生产力研究 2004(12)

282.姚作为企业集群与品牌聚合[期刊论文]-生产力研究 2004(09)

283.刘志国小企业集群--培育我国企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期刊论文]-生产力研究 2004(05)

285.汪微微从战后意大利的异军突起看晋江鞋类产业及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期刊论文]-市场经济研究 2004(03) 286.张聪群论企业集群竞争力的提升[期刊论文]-企业经济 2004(01)

287.戴卫明专业化工业园区的理论与实证[期刊论文]-求索 2004(09)

288.罗文章产业集群竞争优势形成机理的经济学分析[期刊论文]-求索 2004(08)

289.徐凤君产业集群与内蒙古科技产业发展[期刊论文]-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04(05)

290.张二震.张为付优化投资创业环境促进南京产业集聚[期刊论文]-南京社会科学 2004(z2)

291.蒋珊产业竞争力新趋势:产业集群决定产业竞争力[期刊论文]-南京社会科学 2004(09)

292.冯德连.张兴云经济全球化下产业集群化趋势及我国的对策[期刊论文]-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01) 293.陶永勇.吕峻闽发展企业集群促进小城镇建设[期刊论文]-理论与改革 2004(01)

294.张聪群民营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源的整合机制[期刊论文]-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4(07)

295.刘娟.谢守祥企业集群核心竞争力分析模型[期刊论文]-科技管理研究 2004(05)

296.刘春玲中小企业的发展与企业集群研究[期刊论文]-价值工程 2004(03)

297.刘春玲中小企业的发展与企业集群研究[期刊论文]-价值工程 2004(02)

298.陈建煊.杨建梅.钟映宏企业集群的研究意义[期刊论文]-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04(01)

299.赖磊.张鑫企业集群的竞争力研究[期刊论文]-经济问题探索 2004(07)

300.陈子彤.吕勇斌中小企业集群的竞争优势:理论与启示[期刊论文]-经济师 2004(03)

301.刘绍华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的竞争优势[期刊论文]-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2004(03)

302.乔光平.徐静珍产业集群问题研究的综述[期刊论文]-河北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4)

303.杜娟集群竞争力的动力机制研究分析[期刊论文]-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4)

304.戴辉.李莉.万威武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一种创新思考--以产业群战略整合区域经济发展政策的启示[期刊论文]-当代经济研究 2004(04)

305.冯德连.徐洁香论中小企业集群与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期刊论文]-北方经贸 2004(05)

306.蔺利国际产业集群的形成、演进以及可持续发展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4

307.刘力军石家庄地区医药制造产业发展战略[学位论文]硕士 2004

308.李大元企业集群发展战略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4

309.康俊卿区域性支柱产业的生产力布局与竞争力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4

310.林祝波产业集群竞争力的比较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4

311.陆妙燕从基础性优势到集聚性优势:东道国吸引FDI的二重优势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4

312.董赟专业化分工视角下当代产业集群演进的研究——一种理论与实证分析[学位论文]硕士 2004

313.盛其红根植与集群的发展——基于集群生命周期的分析[学位论文]硕士 2004

314.陈薇工业园区的集群导向发展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4

315.胡旭辉产业集群的风险及防范对策研究——以温岭特色产业集群为例[学位论文]硕士 2004

316.赵旭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集群的空间结构及其演化趋势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4

317.张毅基于创新网络的地区产业集群发展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4

318.徐承红产业集群与西部区域经济竞争力提升战略研究[学位论文]博士 2004

319.刘平中国装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研究[学位论文]博士 2004

320.徐步宇产业集聚效应与重庆都市型针织工业园区的发展对策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4

322.邬爱其集群企业网络化成长机制研究——对浙江三个产业集群的实证研究[学位论文]博士 2004

323.邵国龙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战略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4

324.韦顺良我国中小企业集群式发展策略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4

325.杨颖企业集群与工业园区的关联机理分析[学位论文]硕士 2004

326.于树江集群式产业创新研究[学位论文]博士 2004

327.张岚东社会资本与我国企业集群发展[学位论文]硕士 2004

328.马建会产业集群成长机理研究[学位论文]博士 2004

329.鲁开垠产业集群核心能力研究[学位论文]博士 2004

330.王振基于集群理论的科技园区发展机制研究[学位论文]博士 2004

331.李文震企业集群形成机理的经济学分析[学位论文]博士 2004

332.岑培升产业群竞争力及其评价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4

333.刘春玲企业集群:促进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新途径[期刊论文]-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2003(04) 334.徐进基于信用的产业集群优势研究[期刊论文]-中国软科学 2003(08)

335.吕坚.孙林岩.马新莉企业集群与虚拟企业组织模式比较及发展研究[期刊论文]-中国机械工程 2003(13) 336.林俐论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的延续与维持[期刊论文]-学术研究 2003(02)

337.马永红中小企业集群与现代物流浅析[期刊论文]-物流科技 2003(03)

338.孙鸿武工业园区要经营产业集群--加快我市城郊工业化的战略选择[期刊论文]-天津经济 2003(10) 339.饶光明摩托车企业组建战略联盟的经济学思考[期刊论文]-商业研究 2003(09)

340.王春晓.赵映振.和丕禅集群:乡镇企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期刊论文]-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03)

341.陈通.田红坡企业集群与区域竞争优势[期刊论文]-社会科学战线 2003(02)

342.赵勇.黄勤企业如何在集群中培育竞争能力[期刊论文]-社会科学研究 2003(02)

343.张聪群民营中小企业集群与竞争力的提升[期刊论文]-生产力研究 2003(03)

344.肖丕楚.周序红.朱方明西部传统优势企业与新兴中小企业共生模式探讨[期刊论文]-生产力研究 2003(02) 345.夏晓军温州民营企业集群的优势分析[期刊论文]-企业经济 2003(06)

346.葛峙中企业集群与南通产业竞争优势的培育[期刊论文]-南通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04) 347.王天霞.马鸣萧.张元智论集群层面上的集体学习[期刊论文]-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3(11)

348.吴晓军论产业集群对欠发达地区跨越发展的意义[期刊论文]-江西社会科学 2003(08)

349.杜运周.赵子健价值链与中小企业集群优势[期刊论文]-经济与管理 2003(11)

350.葛峙中论企业集群发展中的几个关系问题[期刊论文]-经济问题 2003(11)

351.吴照云.肖宏我国医药产业结构调整对策探析[期刊论文]-经济前沿 2003(01)

352.魏后凯对产业集群与竞争力关系的考察[期刊论文]-经济管理 2003(06)

353.周强黑龙江省装备工业走向国际市场战略研究[期刊论文]-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01) 354.邢振东论企业群落与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战略[期刊论文]-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02) 355.洪浩.刘巨钦从战略联盟到企业集群:大中型企业竞合的新选择[期刊论文]-广州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03)

356.姚利民.唐晓黎浙江小企业出口的相对优势产业分析[期刊论文]-国际贸易问题 2003(12)

358.颜晓晖企业集群与民营经济的发展[期刊论文]-改革与战略 2003(12)

359.冯德连论我国中小企业集群的技术创新机制[期刊论文]-广东经济管理学院学报 2003(06)

360.冯德连论我国中小企业集群的技术创新机制[期刊论文]-广东经济管理学院学报 2003(06)

361.庄晋财企业集群地域根植性的理论演进及其政策含义[期刊论文]-财经问题研究 2003(10)

362.庄晋财企业集群地域根植性的理论演进及政策含义[期刊论文]-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04) 363.费浩锋企业集群理论及培育机制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3

364.刘晓辉.王长江.侯杰证券业发展区域非均衡条件下的模式选择[期刊论文]-证券市场导报 2002(12)

365.魏江.叶波企业集群的创新集成:集群学习与挤压效应[期刊论文]-中国软科学 2002(12)

366.魏守华集群竞争力的动力机制以及实证分析[期刊论文]-中国工业经济 2002(10)

367.王天义.张建忠唐山钢铁产业群发展前景分析[期刊论文]-中国工业经济 2002(09)

368.蔡翔创新、创新族群、创新链及其启示[期刊论文]-研究与发展管理 2002(06)

369.王振.史占中.杨亚琴基于企业集群战略的科技园区发展定位[期刊论文]-上海经济研究 2002(11)

370.冯广森.张先国.杨建梅地理集群的企业竞争研究[期刊论文]-南开管理评论 2002(05)

371.刘艳.刘东关于发展南京产业集群的研究[期刊论文]-南京社会科学 2002(z1)

372.王渝.朱斌论高科技企业集群的持续创新优势[期刊论文]-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2(08)

373.蔡翔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族群组织模式研究[期刊论文]-科学管理研究 2002(04)

374.魏守华.邵东涛.王缉慈地方企业集群战略对西部大开发的意义[期刊论文]-开发研究 2002(04)

375.严云浩.王欣欣.朱彬嘉兴区域特色经济发展阶段的探析[期刊论文]-嘉兴学院学报 2002(z1)

376.黄文华中国城市化与经济增长[期刊论文]-江西社会科学 2002(05)

377.顾瑛产业群与地区创新[期刊论文]-经济问题探索 2002(12)

378.陈通.田红坡集群企业信任机制的探讨[期刊论文]-经济问题 2002(10)

379.魏守华.石碧华企业群的竞争优势[期刊论文]-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02(05)

380.陈章武.李朝晖范围经济:获得竞争优势的一种思路[期刊论文]-经济管理 2002(12)

381.魏守华.刘光海.邵东涛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间接融资特点及策略研究[期刊论文]-财经研究 2002(09) 382.顾瑛理性认识产业群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期刊论文]-财经问题研究 2002(11)

383.陈琳打造产业集群优势促进哈尔滨市工业结构优化[期刊论文]-黑龙江对外经贸 2009(12)

本文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3e18077244.html,/Periodical_zggyjj200201007.aspx

下载时间:2010年5月14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