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产业集群竞争优势分析

产业集群竞争优势分析

产业集群竞争优势分析
产业集群竞争优势分析

[摘要] 产业集群强劲而持久的竞争优势成为国家或地区竞争力的主要来源。本文首先分析了产业集群的内涵和特征,提出产业集群的主要竞争优势表现为外

部经济、社会资本、创新和创新网络四个方面。

[关键词] 产业集群竞争优势创新

一、产业集群的内涵与特征

产业集群是在特定领域中,一群在地理上临近、有交互关联性的企业和相

关法人机构,并以彼此的共同性和互补性相联结。产业集群不是单纯的产业空

间集聚,而是根植于地方社会文化环境,包括各种正式合作关系和非正式交流

的社会经济网络。

典型的产业集群具有以下四个主要特征:1.空间集聚特征:任何一个产业集群都是大量企业在空间的汇集,成员企业和辅助机构被共同“锁定”在一定区域,使经济活动高度密集,可以较容易地获得专业化的、弹性的劳动力,具有

较强的地域相关性。2.专业化特征:产业集群的生产经营具有很强的专业化特征,企业成员之间围绕产业链及其服务性机构、行业组织实行精细的专业分工,形

成了社会化分工网络。3.根植性特征:所谓根植性是指通过集体性组织来建立

信任和承诺,使得不同利益各方协同作用,从而获得好处,同时保持高度的灵

活性。共同的社会文化环境使集群内产业家产生信任、理解和相互合作,并形

成集群内企业间的一种特殊黏合剂,使众多产业粘结在一起,既营造了区域创

新环境,又使产业深深扎根于当地。4.网络创新特征:集群内的成员企业和辅

助机构通过长期的联系形成本地化网络,网络中的各行为主体之间以正式或非

正式的关系,频繁地进行着商品、服务、信息、劳动力等贸易性或非贸易性的

交易、交流和互动,相互学习,密切合作,共同推动区域的发展和产业的持续

创新。

二、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

产业集群之所以在激烈的全球经济竞争中表现出良好的竞争态势,在于产

业集群作为一种大量企业及相关支撑机构在地理空间的集聚,能够形成其他区

域所没有的强劲而持续的竞争优势。

1.外部经济优势。产业集群的外部竞争优势包括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劳

动力市场共享的优势。通过这三种外部经济优势间的相互作用,降低了产业的

生产成本,有利于集群开展低成本战略参与市场竞争,并通过区域品牌获取整

体营销优势。

(1)规模经济优势。产业在地理上的集聚,形成了产品的规模生产和大规模的市场需求,使集群内企业获得从原材料到人才的低成本供给。如大批量购买

原材料,不仅使原材料价格降低,也节约了单位运输成本。产业集群可以通过建

立区位品牌,使集群内的单个企业借助集群的整体品牌效用获得营销的规模经济优势。

(2)范围经济优势。外部范围经济是由集群内企业间的分工与合作而形成的。由于集群内专业化程度很高,企业往往集中于生产某一专门的产品,同时利用

自身的技能与其他企业紧密合作,协同参与价值链的全部增值活动。在这种情

况下,生产系统被肢解为许多部分,分散在许多小企业中,企业之间再通过建

立合作的网络关系进行交易,这些专门化的企业联合起来进行多样化产品的生产,便可以形成集群的范围经济。

(3)劳动力市场共享优势。随着集群的扩大,集群内的人才机制也会逐步完善,吸引了大量本地或外地的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的涌入,形成劳动力供给充

足的区域性市场。集群内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生产的需要,及时调整工人的数量,减少工资成本和工人劳动保障方面的费用;同时,人才在集群内企业间自由流动,促进了信息、思想的传播和扩散,提高了集群内劳动力供给的效率。

2.社会资本优势。社会资本通过行为人之间相互关系的变化而产生,将交

易的社会环境赋予经济涵义,其功能体现在作为社会结构的资源,为行为人获

取收益。社会资本优势在产业集群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基于信任与承诺的合作关系。集群内企业具有地理“根植性”,如许多产业主相互熟悉,往往形成产业家社会网络关系。产业间的相互联系比如承包、转包、产品的质量、交货时间、资金结算等本身就是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声

誉对产业的生存与发展很重要,所以它们必须遵守信用,避免机会主义倾向,

因而有利于产业间建立以信任与承诺为基础的社会网络,通过网络关系降低交

易成本,加强相互合作。

(2)创业资源优势。社会网络将集群内利益各方紧密联结在一起,投资家更容易了解创业者的情况,甚至是亲戚、朋友,这样创业者就容易获得资金、技

术的支持;社会网络中的中介机构如创业服务中心等,可提供相关技术指导,

进一步促进创业企业的发展。

(3)共同的文化基础。产业集群往往基于共同的区域文化背景,在此背景下,崇尚创造的奋斗精神深深地扎根于区域环境中,挑战困难已经成为区域的一种

精神,并将这种精神融合于经济发展之中,不仅培育大量产业家资源,更孕育

着创新的精神和动力。

3.创新优势。随着产业集群规模的扩大,大量企业聚集在一个地区,既加

强了彼此的竞争,又可能产生互相学习的效应,使原来基于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发展为创新优势,大大加快了企业技术创新步伐,具体表现为:

(1)创新的激励效应。由于在一定的区域内汇集了大量的竞争对手,使集群内的竞争更加激烈,强大的竞争压力迫使企业加快技术创新步伐,或者提升产

品质量与产业层次,改善服务,或者将同质性竞争转变为差异化竞争,另辟蹊径,开发新的产品品种和工艺,竞争压力转化为集群创新的动力。

(2)创新的学习效应。学习效应是通过集群内部知识和经验的共享实现效率的提高和成本的降低。在知识和经验的共享过程中,这些无形的财富资源得以

碰撞和升华,为创新提供了思想源泉和动力。

(3)创新的服务体系。产业集群的发展壮大吸引大量的服务企业及支持机构的进入,如科研单位、管理咨询机构、技术开发机构、行业协会等。这些机构

加强技术的研发、交流和扩散,为企业创新提供了广泛的机会,同时又便于企

业人员提高学习能力,有利于知识和信息的传播和积累,有力地支撑了集群企

业的创新。

4.创新网络优势。创新网络是指多个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为了获得和分享

创新资源而在所达成的共识和默契基础上相互结成的合作创新体系。产业集群

作为一种地方根植性网络,一个关键性特征就是内部企业、供应商、顾客和其

他机构间的互动、互补,形成了基于地方化知识和能力体系的创新网络系统,

产业集群竞争优势分析

[摘要] 产业集群强劲而持久的竞争优势成为国家或地区竞争力的主要来源。本文首先分析了产业集群的内涵和特征,提出产业集群的主要竞争优势表现为外 部经济、社会资本、创新和创新网络四个方面。 [关键词] 产业集群竞争优势创新 一、产业集群的内涵与特征 产业集群是在特定领域中,一群在地理上临近、有交互关联性的企业和相 关法人机构,并以彼此的共同性和互补性相联结。产业集群不是单纯的产业空 间集聚,而是根植于地方社会文化环境,包括各种正式合作关系和非正式交流 的社会经济网络。 典型的产业集群具有以下四个主要特征:1.空间集聚特征:任何一个产业集群都是大量企业在空间的汇集,成员企业和辅助机构被共同“锁定”在一定区域,使经济活动高度密集,可以较容易地获得专业化的、弹性的劳动力,具有 较强的地域相关性。2.专业化特征:产业集群的生产经营具有很强的专业化特征,企业成员之间围绕产业链及其服务性机构、行业组织实行精细的专业分工,形 成了社会化分工网络。3.根植性特征:所谓根植性是指通过集体性组织来建立 信任和承诺,使得不同利益各方协同作用,从而获得好处,同时保持高度的灵 活性。共同的社会文化环境使集群内产业家产生信任、理解和相互合作,并形 成集群内企业间的一种特殊黏合剂,使众多产业粘结在一起,既营造了区域创 新环境,又使产业深深扎根于当地。4.网络创新特征:集群内的成员企业和辅 助机构通过长期的联系形成本地化网络,网络中的各行为主体之间以正式或非 正式的关系,频繁地进行着商品、服务、信息、劳动力等贸易性或非贸易性的 交易、交流和互动,相互学习,密切合作,共同推动区域的发展和产业的持续 创新。 二、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 产业集群之所以在激烈的全球经济竞争中表现出良好的竞争态势,在于产 业集群作为一种大量企业及相关支撑机构在地理空间的集聚,能够形成其他区 域所没有的强劲而持续的竞争优势。 1.外部经济优势。产业集群的外部竞争优势包括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劳 动力市场共享的优势。通过这三种外部经济优势间的相互作用,降低了产业的 生产成本,有利于集群开展低成本战略参与市场竞争,并通过区域品牌获取整 体营销优势。 (1)规模经济优势。产业在地理上的集聚,形成了产品的规模生产和大规模的市场需求,使集群内企业获得从原材料到人才的低成本供给。如大批量购买 原材料,不仅使原材料价格降低,也节约了单位运输成本。产业集群可以通过建 立区位品牌,使集群内的单个企业借助集群的整体品牌效用获得营销的规模经济优势。 (2)范围经济优势。外部范围经济是由集群内企业间的分工与合作而形成的。由于集群内专业化程度很高,企业往往集中于生产某一专门的产品,同时利用 自身的技能与其他企业紧密合作,协同参与价值链的全部增值活动。在这种情 况下,生产系统被肢解为许多部分,分散在许多小企业中,企业之间再通过建

浙江省产业集群的分析与建议

浙江省产业集群的分析与建议 龚佩 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区域经济系05级 摘 要:浙江作为我国长江三角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经济发展在改革开放以后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然而近年来随着世界产业结构的调整,浙江的经济发展速度在一定程度上放慢了,而且可以看出地区的产业结构还没有适应这种世界性的变化,存在着相当大的问题。本文从产业集群的角度去分析浙江产业在改革开放以后索取得的成就及原因。从理论上分析其内部的问题,并在这基础上提出相关的意见。 关键词:产业发展 产业集群 分工理论 1.产业集群的概念与特点 1.1定义 我们所说的产业集群是在既竞争又合作的特定领域内,彼此关联的公司、专业化供应商、服务供应商和相关产业的企业以及政府和其他相关机构(如大学、研究机构、智囊团、职业培训机构以及行业协会等)的地理集聚体。 对于产业集群形成与演化机理的研究,可以追溯到马歇尔(1920)。他提出了外部规模经济的概念,即市场规模的扩大带来了中间投入品的规模效应、劳动力市场规模效应以及信息交换和技术扩散,从而可以导致外部规模经济(范围经济)。之后的韦伯(1929)把区位因素归结为区域因素、集聚因素。而到了新古典经济学时期,即80年代中期以来,以罗默(1986)和卢卡斯(1988)为代表内生增长理论,从人力资本溢出、技术扩散和收益递增这些内生因素分析产业集群的问题。之后的克鲁格曼则在内生增长理论的基础上,将产业集群理论与新古典主流经济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提出了“技术型外部性”和“经济型外部性”的观点来进一步进行解释。而与新古典经济学不同,新制度经济学从减少交易成本和降低交易费用的角度出发,分析一定区域产业集聚的产生原因。代表人物为威廉姆森(1975),他认为不确定性、交易重复的频率和资产专用性这三个交易特征高低程度不同,与其匹配的规制结构也不同,提出了产业集群是企业间分工基础上的互补性活动和资源的相互依赖。 1.2 产业集群的特点与优势 产业集群的成本优势首先是交易成本优势。一方面通过产业集群这种组织减少了资

浙江纺织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

浙江纺织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 班级:13经济2班姓名:李溢智学号:2013333501134 浙江自古以来就有着“丝绸之府”的美誉而闻名世界,到目前为止,浙江省是我国纺织业的生产大省和出口大省,而纺织行业在全省工业生产和出口贸易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极大的促进了浙江省整体的经济实力。浙江省的纺织工业近几年来一直持续高速增长。根据国家纺织工业部多年的调查数据统计显示,从2003~2008年,按照当年价格计算,我国纺织业的工业总产值从7730.9亿元持续增至21272.5亿元,年均增长18.38%。这个惊人的增长不仅仅是在数量上得到增长,而是整个纺织实力都得到了增长。在2004年,纺织行业的出口总量首次超过广东省,成为我国纺织行业的第一大省。浙江纺织行业的发展是离不开产业集群的发展,尤其是中小企业的产业集群不容忽视。浙江纺织产业集群是改革开放后出现的新经济地理现象。许多研究表明,浙江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原因,基于产业集群区域特色经济的快速成长和由此产生巨大活力的支持。 一.浙江纺织产业集群的发展与分布 1. 浙江纺织产业发展状况 作为浙江省制造企业中就业人数最多的行业,改革开放尤其是1993年以来,浙江纺织产业发展迅猛,纺织服装业的生产与出口均取得快速的增长:与1978年相比,2002年规模以上纺织工业总产值增长了92.36倍,生产总量跃居全国第一;2003~2008年,我国纺织业的工业总产值从7730.9亿元持续增至21272.5亿元,年均增长18.38%,同期,纺织业产品销售收入从7466.1亿元持续增至18562.2亿元,占同期制造业的比重超过5%;利润总额从243.5亿元持续增至675.0亿元,占同期制造业的比重稳定在3.8%~4.5%。;2005-2010年浙江省纺织业实现的销售收入和利润总额总体均呈增长态势,平均增长20%和15%(如图1);2009年至2014年间,纺织业(不含服装及其他纤维制造业)出口额由217.36亿美元上升到323.68亿美元,增长幅度达1.49倍(如图2)。至此,浙江省的纺织行业年利润总额已连续十年居全国第一位,经济总量,出口额、利润三项指标均居全国第一位。

某公司产品竞争优势分析

XX公司北虫草子实体量产暨通路销售商业计划书 目录 1. 产品背景 2. 产品基本概述 2.1 虫草概述 2.2 北冬虫夏草 2.3 人工培育北冬虫夏草的成分 3. 产品竞争优势 3.1 药效成分 3.2 工厂化生产 3.3 成本低廉、供货稳定 3.4 自有知识产权保护 4. 投资环境背景 4.1 西部大开发政策 4.2 中国云南概况 4.3 云南投资环境概述 5. 投资建厂计划 5.1 基本的股份组成筐架 5.2 董监事会的人员组合 5.3 经营团队 5.4 建厂规模及预算 5.5 销售通路

6. 营收预估 6.1 营业目标 6.2 营业收益 6.3 财务预估 7 结论 1. 背景 冬虫夏草俗称虫草,为中国名贵中药材,据《本草纲目》、《本草从新》、《本草纲目

拾遗》等记载,冬虫夏草具有“保肺益肾,秘精益气,止血化痰,能治诸虚百损,专补 命门”之功效。几千年来虫草一直被列为滋补药物之首,并有“东方传奇式珍宝”之美 誉,但由于虫草在自然界天然生长所需条件极高导致其产量极少,货源奇缺。 因此其价格始终居高不下,也由此限制了其应用与推广的范围。 随着上一世纪末海内外华人经济条件的普遍好转,以及对生存质量的逐步升级,造成了全球对天然虫草“掠夺性”的开发,加之自然生态环境的日益破坏,从尔导致天然虫草资源的日益枯竭。 据权威部门统计,目前全球天然虫草的年产量已不足10吨,且还在逐年减少。而 每年的市场需求远远大于其产量,需求矛盾使得虫草价格节节攀高,流通领域的假冒伪 劣品充斥市场。 2. 产品基本概述 2.1 虫草概述: 目前世界上已发现同属“虫草属”的虫草已有三百五十种之多,其中在中国已发现过六十余种,包含冬虫夏草(C. sinensis)、北冬虫夏草(C. militaris)、大团虫草(C.ophioglossoides)、亚香棒虫草(C.hawkesii)、古尼虫草(C.gunnii)、珊瑚虫草(martialis)、镰刀状虫草(C.falcata)、泰山虫草(C.taishanensis)、山西虫草(C.shanxiensis)、凉山虫草(C.liangshanensis)、新疆虫草(C.gracilis)、香棒虫草(C.barnesii)、蝉花(C.sobolifera)等等。 虽然已发现的品种繁多,但其中具有药用价值的品种却并不多,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两个品种是北冬虫夏草(C. militaris)与冬虫夏草(Cordyceps sinensis(Berks.)Sacc.)。 2.2 北冬虫夏草 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L.Fr)Link) 又称北冬虫夏草,简称北虫草,为子囊菌亚门(Ascomycotina)麦角菌科(Clavicipitaceae)虫草属(Cordyceps),蛹虫草种真菌,是虫草属的模式种,在中国、美国、加拿大、意大利、日本、德国、前苏联均有分布,但在自然界的产量远比冬虫夏草(C. sinensis)稀少,由于产量太低,在过去是难以开发利用的。 2.2.1 人工培育 经过多年的努力,对北虫草子实体的人工培育和工厂化生产技术已经成熟,并且透过稳定而良好的技术大大的提高了药用成分的含量,为这种珍贵的天然中药的低价量产和品质提升,开创了良好的基础。 发明人不但运用现代生物工程解决了对北虫草的驯化、量产与品质提升,并取得了多项制程和产品类别的专利,拥有充分的知识产权,这也对未来产品的上市和竞争取得了相对的优势和保障。 2.3 人工培育北冬虫夏草的成分 2.3.1 代表性成分 A、虫草素(3’-脱氧腺嘌呤核苷) 虫草素是一种具有抗菌活性的核苷类物质,它能参与RAN ,对核多聚腺苷酸 合酶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因此,DNA转录mRNA过程中使mRNA成熟障碍,从而影 响蛋白质合成,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具有抗癌作用;可增强血小板的生成,增强 骨髓造血功能,并有降血糖的作用。 B、虫草酸(D甘露醇)

产业集群经济发展的一种战略方式

产业集群经济发展的一种战略方式 一、产业集群的界定与特点 产业集群(Industrial Cluster)的界定有多种,而哈佛大学教授波特的界定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产业集群是指在特定领域中,一群在地理上集中,且有相互关联性的企业、专业化供应商、服务供应商、相关产业的厂商,以及相关的机构(如大学、制定标准化的机构、产业协会等),由它们构成的群体(波特,2003)。 产业集群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围绕某一产业而形成的,即产业特性。特定领域是指某一产业,它但是三大产业中的任一产业,但一样以第二产业中的制造业为多,往往是与某具体产品联系在一起,且多是消费品。 二是在某一区域内相对集中,即地点特性。该区域可大可小,但不是以行政区域来划分,而是以地理的邻近性为界限。 三是一样都包含五大类相互作用的机构。一个典型产业集群中 图1 产来集群的五大差不多构成单位 这五大类机构构成了产业集群的五大行动主体,这五大行动主

体之间有着多种多样的联系,它们的共同作用导致该产业集群成为一个有机的经济整体。其中,成品商是该产业集群最终产品的生产者,客商是最终产品的销售者,供应商是最终产品生产所需要的中间投入品的生产与供应者,中介服务机构是指为成品商、供应商与客商服务的金融、保险、运输、教育、培训、研究所、行业协会等机构,规制治理机构是指为集群中各类经营性单位服务的本地政府部门、技术检测与监督机构等。 四是存在着显著的竞合关系。最终产品制造商之间或中间产品供应商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为了共同的市场,制造商之间或供应商之间都进行着猛烈的竞争;但为了某种需要,这些单位之间又存在着一定的合作。 二、产业集群形成的诱因与机制 1.形成诱因 产业集群的形成方式有三种:一是诱致性自发形成,即因某些因素诱导而自发的形成;二是强制性培养而成,即通过有目的规划与培养而形成的;三是引导性培养而成,即在产业集群的早期即能识别出并加以有效地培养而形成。 诱导产业集群形成的因素有多种,归结起来不外乎两类:一是特定供给因素的存在,如马歇尔所说的存在适合某种产品生产的、专门的自然因素或人为因素而形成产业集群(马歇尔,1994)①,或是波特所说的特定历史背景、良好的相关产业状态、一两个创新性 ①注:马歇尔是最早关注产业集群现象的经济学家,他在1890年出版的《经济学原理》中第一次讨论产业集群现象,只是他当时称之为“地点性工业”,意指“专门工业集中于特定的地点”。

波特钻石模型分析产业集群竞争力

运用波特钻石模型分析产业集群竞争力 以海门叠石桥家纺产业集群为例 一、海门家纺产业集群的背景海门市家纺产业主要分布在三星、德胜、天补、三和、海门等乡镇,依托叠石桥国际家纺城形成。地处海门、通州两市交界处的叠石桥,当地群众素有从事家纺品生产的历史。改革开放以后,叠石桥家纺业发展驶人了快车道,家纺的品种款式由小到多,生产企业由弱到强,经营规模由小到大,生产设备由落后到先进,辐射面由狭到宽,形成了生产规模化、分工社会化、设备智能化、产品系列化和营销国际化的格局。海门市政府先后投人10亿多元,对市场经过六次扩建、改造,目前叠石桥已形成绣品城、家纺城、商贸城、名品广场等四大经营区域,拥有5000多个摊位和2000多个精品门店,营业面积达到30多万平方米,日人流量3万人次,并形成了与之相配套的物流中心、研发中心、信息中心和餐饮娱乐业等。在叠石桥市场的带动下,从事家纺产业的人员覆盖周边三个县市10多个乡镇,人数20多万,生产的产品包括被套、被罩、床单、窗帘、被子、凉席、帐子等,不但畅销全国,还远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5年,叠石桥家纺市场实现成交额巧0亿元,成为全国同类行业中规模最大、品种最全、交易额最高、市场前景最为看好的市场。 二、海门家纺产业集群竞争力分析 运用波特的“钻石”模型理论对海门家纺产业集群竞争力进行分析。 1.要素条件。波特认为,生产要素可以被归纳为人力资源、天然资源、知识资源、资本资源以及基础设施五类,这些生产要素一般是混合出现的,但每个产业对其依赖程度又随产业性质而定。海门家纺产业集群的生产要素表现在以下方面: (1)资本资源。叠石桥家纺市场强大的吸引力和产业的集聚效应吸引了全球家纺企业来到海门发展。在这片神奇的热土上,汇集了全国最优秀的企业群体和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成为中国最大、全球前三的家纺产品集散地。在叠石桥国际家纺城所在的三星镇,建起了2.8平方公里的工业园区。园区建成三年来,已有进区企业194家,总投人35亿元,其中产值超千万元企业有103家,超亿元企业有10家。浙江、上海、广东等地资金以及美、欧、非、亚等大洲20多个国家外资纷纷涌人,争抢发展先机。在该市海门、三和、天补、德胜等紧邻叠石桥家纺市场的乡镇,外资同样纷至沓来,推动海门2005年总体利用外资列苏中、苏北

产业集群的动力机制与竞争优势分析

116商业时代 (原名 《商业经济研究》 ) 2010年25期产业集群的动力机制 产业集群指具有产业关联性的企业在一定地理范围内的集中,相互之间具有竞合关系,且共享基础设施。和企业集中在一起还包括各种相关机构如中介机构、科研机构、金融机构等。产业集群动力机制是指驱动产业集群发展和演化的力量结构体系及其运行规则,它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规律性,在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不断的发挥作用。 马歇尔认为企业集中在一起可以获得外部经济,因此相同或相近的企业在一定地理范围内集聚,这样可以获得其他企业没有的优势,这些使企业降低了生产成本和交易费用,拥有了集聚优势。为获得外部经济而集聚在一起就是集群产生的动力。韦伯从区位因素角度分析,并认为大量集聚因素是产业集聚的动力。威廉姆斯从交易费用角度说明了集群的产生,集群是介于企业和市场之间的最优效率的经济组织。克鲁格曼从规模报酬递增方面说明了企业集聚的原因。波特指出产业集群的存在可以使钻石模型的要素得到更好的发挥。Best (1999)认为产业集群存在四种主要动力:集中专业化、知识外溢、技术多样化和水平整合及再整合,它们依次对产业 产业集群的 动力机制与竞争优势分析 ■于树江 博士 刘静霞 李艳双(河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天津300130) ▲基金项目: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G2007000121),河北省社科基金委托项目(HB2009WT62)◆ 中图分类号:F062.2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产业集群的动力机制把集群原有的生产要素转变成了集群的竞争优势,使集群在竞争处于有利地位。本文描述了产业集群的动力机制构成以及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同时指出了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关键词:产业集群 动力机制 竞争优势 集群的发展产生作用,并形成循环状的稳 定结构,这就是主体动力机制。 国内对产业集群动力机制的研究是基于不同的集群提出不同的动力机制。鲁桃珍(2007)在对湖南产业集群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该地产业集群动力因素是政府和市场,政府要为集群发展创造软环境和硬环境,制定有利于集群发展的产业政策,引导集群发展。市场的推动是产业集群产生和发展的另一要素,它通过企业之间的网络化和中小企业集中来发挥作用。集群内企业之间的分工合作提高了生产率,集群可以获得规模经济(生产规模的扩大)和外部经济(共享基础实施或其他公共支出),促进集群发展。候志茹(2008)认为产业集群发展的动力机制由内源动力机制和外源动力机制组成。内源动力机制包括产业价值链、社会资本与网络、外部经济、集群技术创新与知识外溢等;在全球价值链分工背景下,外源动力机制包括政府的促导行为、外部竞争、区域创新环境以及制度文化等要素。 产业集群动力因素包括外部经济,集聚经济,地理位置,低交易费用,企业家精神,政府作用,市场推动,社会资本与网络,集群技术创新等。但外部经济、集聚经济、地理位置等因素在集群产生后,其作用逐渐消失,随着集群发展,政府、集群网络和集群创新的作用不断地稳定并且具有规律性。政府的职能由为集群创 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吸引投资转变成为企业联系科研机构,帮助企业融资,协调集 群内各机构之间的关系。集群不断发展,企业越来越多,企业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由原来的血缘关系发展到以地缘、业缘更大范围的网络关系,分散了企业的创新风险,使企业之间的交流合作更加密切,促进了企业的协调和沟通,同时集群内知识传播更加迅速,隐性知识也被大多数人了解了。网络中的中介结构和科研机构等机构组织,共同形成了集群的创新环境,而集群的不断创新是集群发展的不竭动力。 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 竞争优势是某个产业集群在某些方面比其他的产业集群或其他组织结构更能带来利润或效益的优势。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包括成产成本优势,基于质量基础的产品差异化优势,区域营销优势,市场竞争优势,企业家资源,专业市场,区域创新能力等。 在产业集群内,集群内企业之间的分工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企业共同进行生产和销售活动,共用基础设施,由于地理接近而减少物质和信息流的运移费,同时共同的产业文化和价值观,使企业间建立了以合作与信任为基础的社会网络,从而使双方更容易达成合约降低了交易成本。劳动力市场的存在使企业可以随时调整员工数量和结构,减少了工资费用;另一方面劳动力之间的自由流动也促进了信息和思想的传播、扩散,扩大了企业的信息流。以上这些的存在降低了集群内企业的生产成本,使集群具有生产成本竞争优势。在集群内,基于质量基础的产品差异化使企业满足了顾客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求,使顾客认为该产品有别于其他企业同类产品,进而形成对该产品的依赖,这样产品的价格弹性就不明显,能够带来较高的边际利润。同时为竞争对手设置产业进入障碍。 产业集群形成自己的区域品牌,调动 了企业投入的积极性,改变了单个大企业 产业观察Estate Observation

从钻石体系 看浙江产业集群竞争力优势

从“钻石体系”看浙江产业集群竞争力优势 张建红《集团经济研究》 摘要:本文以迈克尔·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为指导,根据浙江产业集群发展的现状,通过对浙江省五个关键要素的应用研究,分析浙江产业集群竞争力的优势所在。 关键词:国家竞争优势钻石体系浙江产业集群 一、波特的“钻石体系”模型 迈克尔·波特在《国家竞争优势》中指出,产业国际竞争优势是国家竞争优势的根本,而产业竞争优势是由产业发展环境中一些关键因素即“钻石体系”决定的。“钻石体系”能够影响乃至决定一个产业或产业环节的成功。“钻石体系”主要包括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行业发展,企业战略、企业结构、同业竞争等四个方面,此外,还有产业发展机会和政府角色两个重要影响因素,这六方面的因素决定了一个产业的竞争优势,进而决定了国家竞争优势,产业发展环境的“钻石体系”影响产业竞争优势,国家竞争优势作用机理如图所示。

资料来源:波特.国家竞争优势.北京:华夏出版社 二、浙江产业集群发展现状 产业集群是一种世界性的经济现象,近年来日益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浙江是我国中小企业最为集中的省份,其中小集群更是我国企业集群的典型代表。浙江的中小企业集群在经济发展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它是浙江经济发展和活力的重要源泉之一。浙江产业集群是指在一定地域围绕某一特色产业集聚形成,具有比较优势,能带动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特色产业及组织形式,即是由相关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集聚形成的专业化产业区。 浙江产业集群从年代末年代初,主要依靠民间力量,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逐渐形成,经过快速增长、结构调整,目前已进入稳定增长阶段。许多产业集群的生产总值和市场占有率均在全国前列,有些产品已占国际市场的以上。中小企业的集聚发展,有力地推动了浙江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形成了“建一个市场,带一批产品,活一地经济,富一方百姓,兴一个城镇”的局面。浙江产业集群涉及的产业分布在浙江工业中的多个大小行业和经营性农业中的多个农副产品方面,主要以传统劳动密集型的产业部门为主,如纺织、服装、鞋业、普通机械制造、塑料等。据国家统计局调查,在全国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浙江产量居前位的有种,占,而其中大部分为日常生活的小商品。 三、浙江产业集群竞争力优势分析 .生产要素优势 从生产要素方面来看,浙江省具备低成本制造的要素。首先,人力资源充足,人力成本低。农村大量富余劳动力可以源源不断地为城市提供低成本的低技术产业工人。据统计,年浙江工业从业人员万人,其中小企业从业人员万人。年全省工业从业人员万人,其中小企业从业人员万人。年间全部工业从业人员增加了万人,增长近,其中小企业就业人员增长万人,占总增长人数的。小企业从业人数占全部从业人数的比重始终在以上(见表1)。 表1 资料来源:浙江省统计局编,《浙江统计年鉴》,年月第版。 改革开放之初,浙江省工人的平均收入等于美国工人的。经过多年的发展,到年和年的时候,美国制造业工人的平均时薪为美元,而浙江省只有美分左右。这跟浙江省长期的贫穷,特别是城乡隔绝造成大量农村劳动力滞留在农业是分不开的。这一项是发达国家制造业难以逾越的。同时,近几年来,浙江省高等教育发展迅速,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的数量连年大幅增长,这对浙江省制造业的未来发展尤为重要,因为浙江省制造业不仅有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还要有高附加值的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业。其次,浙江省民营经济已经完成了最初的原始积累,也吸引了大量的外资,资本资源也相对充足。最后,浙江省政府自改革开放以来就重视基础设施建设,高速公路、电信设施、电力建设等在全中国是比较先进的,这对整个经济的发展,当然也包括制造业的发展起到了最基本的支持作用。 例如杭州,无论是从人口中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数所占百分比还是拥有的高水平的大学和研究机构的状况以及交通、通讯设施在国内都是处于前列的。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杭州卓越的自然和历史文化条件使得它的生活品质位于国内同类城市的前茅。这里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特别适合具有较高知识水平、以脑力劳动为主的知识型创业者居住和工作。所以,从资源禀

什么是企业竞争优势

什么是企业竞争优势 所谓企业竞争优势,是指在产出规模、、、、产品质量、信誉、开发以及和技术等方面所具有的各种有利条件。企业竞争优势是这些有利条件有利构成的整体,是形成的基础和前提条件。这里所指的企业竞争力,是指、和销售产品和劳务,参与的综合能力。这种能力主要是由企业自身所拥有的所决定的。 企业竞争优势的类型 20世纪90年代中叶,美国信息技术战略家鲍尔(BernardH.Boar)将企业的竞争优势归纳为五种类型: (1)成本优势。这种优势能够使企业更廉价地提供或服务; (2)增值优势。这种优势能够使企业创造出更吸引人的产品或服务; (3)聚焦优势。这种优势能够使企业更恰当地满足特定顾客地; (4)速度优势。这种优势能够使企业比更及时地满足的需求; (5)机动优势。这种优势能够使企业比竞争对手更快地适应变化的需求。 [] 供应链对企业竞争优势的影响 对企业竞争优势的影响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成本优势。 可以降低企业采购成本、和。 (1)的降低。在供应链管理中,通过加强关系的管理,可以降低的。首先,与供应商的合作,可以降低市场采购的风险,降低不确定性,减少。的风险、不完全的往往使企业蒙受损失,失去许多机会。其次,大规模的以及长时间的合作,可以使供应商在上给企业实行优惠。一方面,大规模、长时间的采购本身就降低了原材料的;另一方面,供应商同样由于不确定性的降低而使费用下降。 (2)库存成本的降低。库存成本的降低来源于供饮链管理对市场的能力的增强。在满足一定的服务水平的情况下,的降低可以减少存储费用、、运输费用。任何的和都会增加的管理费用。的增加,会使其搬运费用增加。采用供应链管理后,企业一方面可以通过多批次、小规模的采购和供应商送货来减少原材料的存储费用;另一方面可以减少生产线上的在制品的流动,减少运输费用。最终半成品和产品的数量也会减少。 (3)销售成本的降低。销售成本的降低得益于销售渠道成本的降低。供应链管理了、,在中降低了成本。首先,企业与批发商之间大规模的货物运输,利用了的,降低了。其次,减少了在销售过程发生的带来的损失。

产业集群发展工作方案

产业集群发展工作方案 产业集群发展工作方案 为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落实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关于统筹城乡发展的部署和开发区“工业立区、项目强区”发展战略,壮大镇(街道)经济实力,根据开发区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指导思想。加快镇(街道)(块状)经济发展,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党工委、管委会“工业立区、项目强区”的发展战略,理清思路,以强镇(街道)富民为目标,以招商引资为抓手,以镇(街道)工业小区为载体,充分发挥集体、村(居)民闲置资金作用,突出发展工业,服务好企业,不断拓宽镇(街道)经济发展空间,把镇(街道)(块状)经济作为开发区经济重要增长点。 2、基本原则。一是强化特色原则。强化产业特色、促进专业化分工、做优做强镇(街道)工业经济。二是推动集聚原则。优化产业组织结构,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引导中小企业向龙头企业配套、形成低成本、大批量、高质量的企业生产模式和产业发展模式,实现集聚集群发展。三是突出创新原则。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优化创新环境,激励企业创新创业创造,增强镇(街道)工业经济活力和核心竞争力。四是差异发展原则。错开园区主导产业,扶持和培育市场前景广、发展潜力大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不断提升镇(街道)工业经济发展活力和发展质量。

二、发展重点和目标 3、发展重点。抓住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和海西经济区建设机遇,将招商引资作为重中之重,以项目为生命线,以加工制造业项目、地方财源项目为重点,突出发展特色产业项目,把有色金属加工、汽车配件加工作为招商引资的主攻方向,大力承接产业转移。 三、主要措施 5、加强组织领导。开发区成立加快镇(街道)(块状)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党工委副书记黄有盛任组长,镇(街道)、区直有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加强调查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解决好镇(街道)(块状)经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6、大力支持全民创业。贯彻落实《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扶持全民创业的意见》(抚府发1号),在资金、融资、创业培训、产品营销等方面对初始创业者予以扶持。 7、积极鼓励建设镇(街道)工业小区。保障镇(街道)工业发展用地需求,充分利用园区基础设施完善、区位条件优越、发展要素齐备的优势,划出500-600亩地,规划建设镇(街道)工业小区,用于承接镇(街道)招商引资项目,镇(街道)工业小区用地仅收取成本价。 8、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争取金融机构重点支持镇(街道)招商引资项目、中小民营企业,扩大银行放贷规模。积极鼓励支持信用担保机构加强对镇(街道)工业项目融资力度,有效推动政、银、企、保四方的互动发展。同时,灵活筹集镇(街道)工业小区建设资金,在合法和自愿的基础上,引导村(居)、村(居)民将闲置资金参股建

产业集群现象及其对地区竞争力的影响

问题:以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为例,分析所存在的产业集群现象及其对地区竞争力的影响。 小组成员:XXX 小组分工: ?产业集群的概述XXX ?产业集群的现象XXX ?产业集群对竞争力的影响及产业集群的问题XXX ?产业集群相关者的分析XXX ?东南沿海地区产业集群的概况XXX 一、产业集群的概述(industrial cluster ) ■定义:用来定义在某一特定领域(通常以一个主导产业为主)中,大量产业联系密切的企业以及相关支撑机构在空间 上集聚,并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现象。 ■总体特点: 总体来说,考察产业集群的特征,有这样六个方面的特征。 第一,每个地理区域的大部分企业基本围绕统一产业、或紧密相关产业、或有限的几个产业从事产品开发、生产和销售等经营活动。 第二,产业内部企业之间具有某个或某几个显著的产业特征作为联接,产业内部企业之间实行专业分工。最常见的是以供应商-客户作为联结模式,如绍兴纺织业的化纤、织造、印染服装一条龙的产品关联,围绕该产业链还出现了纺机、染料助剂、纺织技术服务等辅助性

行业,这些内在紧密联系并频繁互动的行业及其所属企业就构成了一个庞大的纺织产业集群。再如温州低压电器产业在配件生产、成品装配和销售之间构筑起一条产业链。产业集群内部还围绕产业链出现了一些服务性机构和行业组织等。 第三,通过集群成员之间供需关系的连结,实现采购本地化,形成整个整个集群的成本优势。以温州低压电器集群为例,低压电器的配套件涉及金属部件、合金材料、注塑部件、冲制、酸洗及模具加工等共计几十万种,其中有70%能在柳市采购,对于那些需向外部采购的原材料和部件,其供应商也因集群吸引力而在当地设立办事处。产业链的当地化不仅降低了柳市企业的采购和供应成本,更重要的是大大便利了上下游企业之间的沟通互动,从而为双方在技术创新中写作创造了条件。 第四,产业内部的单个企业绝大部分属于中小企业,规模不大,但是整个集群却具有显著的规模优势和很高的市场占有率。 第五,集群产品销售具有极强的市场渗透力,部分集群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产业集群和地区专业市场互动发展的局面。市场渗透能力强是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发展的一个显著特征,尤其是在集群快速成长时期。如温州低压电器产业利用遍布全国及世界各地30多万温州人的有利条件,产品直接渗透到全国各地,培育了“温州人经济”。随着市场开发的深入,部分产业集群在其所在地大力为专业市场,逐渐使该地区成为了某一产品的集群中心。反过来,专业市场的发展为产业集群提供市场平台、物流服务平台和信息交流平台等,为集群的进一

浙江台州市椒江区产业集群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论文关键词]产业集群;浙江台州椒江区;发展状况 [论文摘要]产业集群是一种大量企业、产业在某一特定地理区域内聚集的经济过程或现象。浙江台州椒江区的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基本都是在市场化进程中,依靠内源性民间力量发展起来的,属于原生型产业集群。其成功的路径、发展的经验以及目前面临的问题、发展的政策建议。产业集群是一种大量企业、产业在某一特定地理区域内聚集的经济过程或现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沿海地区相继发展起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产业集群带。其中浙江地区产业集群是在自然资源并不丰富、国有投资不多,外资引进较少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这种依靠地区内生力量形成并发展起来的产业集群,其成功的路径、发展的经验以及目前面临的问题,对推动中国其他地区发展产业集群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和借鉴意义。为了实地了解浙江地区产业集群发展状况,中央党校战略研究所调研小组对台州市椒江区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调研。调研组与椒江区相关部门召开了座谈会,随后实地考察飞跃集团、海正药业、星星集团、吉利汽车四家当地龙头企业,从政府部门和企业两方面了解地区产业集群具体成功路径以及在产业升级、技术进步中面临的实际问题。一、椒江产业集群的特点产业集群是指在既竞争又合作的特定领域内,彼此关联的公司、专业化供货商、服务供货商和相关产业的企业以及政府和其他相关机构(如大学、行业协会等)的地理集聚体。产业集群内聚集的企业是属于同一特定产业或具有直接上下游产业关联或具有其他密切联系的相关产业的企业。集群内企业之间、企业与支撑机构之间产生紧密的合作关系。集群内企业是纵向专业化分工或横向竞争、合作关系,而不仅仅是空间上的扎堆。同时,集群内企业能够充分共享技术、信息、人才、政策等公共资源;知识与创新能够通过产业链迅速传递,企业在获得规模经济的同时,整个产业集群的竞争力也大大提高。椒江产业集群有四个显著的特点:第一,椒江产业集群以医药化工、服装机械、电子电器为主。2005年,医药化工、服装机械、电子电器分别占全区工业生产总值的29%、16%、17%。2006年1季度,医药化工、专用设备制造、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的产值比前一年同期分别增长100.2%,332.8%,130.3%。第二,配套、协作基础完善。目前,在椒江已形成了模具加工制作、铸造、热处理、零件粗精加工、整机装配、产品包装、运输等前后相连的服装机械产业链,也形成了塑料加工、制冷器件加工、包装纸箱、泡沫等与家电制造行业相关的配套产业,工业园区的建立更为各种配套、协作提供空间优势,各种资源环环相扣,相互依存。因此,配套产业的完善是椒江产业集群优势的又一体现,它使得许多民营企业在发展中减少了成本,降低了风险。 [!--empirenews.page--] 第三,龙头企业居国内领先地位。椒江区医药化工、服装机械和电子电器产业集群中都有居国内行业领先地位的优秀大企业。海正集团、飞跃集团、杰克控股集团、方远集团、星星集团入围全国500强企业。这些大企业带动了周围相同或相关产业的小企业发展,并在生产技术方面起示范作用。海正药业集团是国内最大的抗生素、抗肿瘤药物生产基地,全国重点化学原料药骨干企业和出日创汇企业;飞跃集团是目前全国最大的缝纫机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年产各类缝纫机200万台,“飞跃”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并进入全国乡镇企业出口创汇加强。第四,产业外向度高。椒江区产业外向度高,2006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与外贸依存度、出口依存度已分别达到48.3%和31.7%。服装机械、医药化工和家用电器企业一半以上产品用于出口。海正药业公司80%以上的原料药产品销往30多个国家,特别是在欧美地区拥有领先的市场份额;飞跃、宝石等缝纫机整机制造企业,在全国乃至世界都是最具竞争力的缝纫机品牌企业,飞跃集团所生产的超高速包缝机、绷缝机占世界总产量50%。一批优秀企业还在海外建立了自己的客户网络和研发基地,这对稳定市场,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都大有帮助。 [1][2][3]下一页二、椒江产业集群成功路径椒江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基本都是在市场化进程中依靠内源性民间力量发展起来的,属于原生型产业集群。民营企业家创新和创业是椒江产业集群发展的最根本动力。同时,地方政府采取柔性化和灵活性的“开明政策”,积极鼓励、

中国产业集群发展现状与趋势

关于《中国产业集群高层论坛》的报告 ——中国产业集群现状、趋势及招商建议报告 一、中国产业集群现状 1、中国产业集群类型和形成机制 ◆资源驱动型产业集群:如广东的五金、家电产业集群、山西的煤炭产业集群 该产业集群包括社会资源驱动型和自然资源驱动型两类,前者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依靠当地的工商业传统、文化等社会资源;后者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区,依靠当地的矿产、 农副产品等自然资源。 ◆贸易驱动型产业集群:如温州打火机产业集群、中山古镇灯饰产业集群 以本土企业为主的国内贸易和出口贸易带动的产业集群。特点是小规模企业成功创业后,迅速带动其他企业的跟进,并有相应的配套企业共同成长,最终形成面向全国和全球市场的 产业集群。 ◆外商直接投资型产业集群:如昆山台资企业群 外商直接投资产业集群以以IT产业为典型,主要有两类:一是围绕个别外商投资的龙 头企业形成众多企业配套的产业集群,如北京以诺基亚为龙头的移动通信产业集群;二是全球行业内大企业和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齐聚的产业群,如苏州昆山的2583个外商投资企业集群。 ◆科技资源衍生型产业集群:如中关村产业集群 形成以科研资源为依托,科技创新为重点,技术推广应用为内容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大企业种子型产业集群:如青岛家电产业集群 大企业专注于某一环节的核心能力建设,将其他业务外包出去,吸引了众多中小企业依 附在周边,提供配套服务。 ◆产业转移型产业集群:东部劳动密集型、土地等资源依赖型的产业集群转移,如成都女

鞋产业 此类产业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相比东部沿海地区,中西部地区在资金、技术、市 场、人才、对外贸易等方面处于弱势,但在劳动力、土地、自然资源等方面具有优势。随着 东部地区产业容量的缩小,劳动密集型、土地等资源依赖型产业进行产业转移。 2、中国产业集群的宏观特点: ◆产业集群分布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中西部地区尚处于培育期 ◆东部地区的产业集群对市场环境依赖性高,外向型和创新型产业集群所占比例较大;中 西部地区以资源依赖性为主 ◆产业集群的主导产业以制造业为主,尚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其中技术、资源和市场 对产业聚集的影响程度依次降低; ◆产业集群主体以中小企业为主,少数大型企业正在引领产业集群发展 ◆近年来,产业集群的现象在服务领域中日趋突出,文化创意、金融服务、商务服务、物 流服务等现代服务业集群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逐步壮大起来,现代服务业集群保持较快的发展。 表1:典型制造业产业集群的区域分布 典型产业集群主要分布区域 交通运输设备 汽车零部件及配件萧山、上海、长春 汽车整车长春、上海、广州 摩托车零部件长春、新昌、温岭 摩托车整车江门、重庆、温岭 汽车车身及挂车长沙、顺德、重庆 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 电子元件及组件无锡、深圳、苏州 计算机外部设施南京、福州、苏州

广东省产业集群竞争力调查方案

广东省产业集群竞争力 调查方案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广东省产业集群综合竞争力评估与分析”课题 实施方案 一、课题背景 广东作为我国产业集群的主要经济带,目前已经形成了300余个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但与西方的产业集群带相比,广东产业集群除了面临着资源集约利用、国际贸易环境、环境保护和宏观调控等外部环境的挑战外,还受到资金、技术、组织结构等内部因素的约束。很多集群带普遍存在大集群小企业的现象,缺乏"领头羊"。 针对这种现象,2008年底,广东省省情调查研究中心与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共同在珠三角推动"支持中国产业集群与资本运作国际示范项目",首个试点城市已确定为佛山。该项目旨在将联合国的全球资源以及国际国内产业资本引入珠三角,与具有良好发展潜力的产业集群进行对接,用金融资本和创新技术等来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使珠三角产业集群能够更好更快地发展,更能适应环境保护和国际贸易环境发展的需要,在国际产业分工中获得更多更大的话语权。 在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中国投资促进处的支持下,广东省省情调查研究中心联合相关区域经济发展研究机构以"广东省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估分析"的课题形式,对广东的产业集群发展状况做一次全面的调查和了解,并将就其竞争力与发展潜力展开评估和分析。 课题组希望通过权威专家的严谨分析与科学评估后,能出具一套全面的研究报告为省委省政府及各级政府、相关职能管理部门提供决策参考,总结出一些新的发展思路,使广东产业集群能够在全球范围内保持长期的、永续的竞争力,同时也为社会各界提供一个具有较强投资与决策指导意义的“产业集群投资风向标”。 二、组织架构

发展都市型产业集群的SWOT分析_以杭州市为例

第28卷第2期2007年4月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 o f Heng yang N o rmal U niv ersit y N o.2V o l.28 A pr.2007 发展都市型产业集群的SWOT分析 )))以杭州市为例 高峰1,洪棋文2 (1.浙江大学; 2.杭州师范大学,浙江杭州310058) 摘要:都市型产业集群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产业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将SW OT分析这一分析工具用于区域战略发展研究,对杭州都市型产业集群发展进行SW OT分析的结果表明:推动现有都市产业集群成为创新集群;继续建立完善推进都市型产业集群发展的机构网络;注意集聚相关专业人才是提升杭州市都市产业集群要采取的三个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都市型产业集群;杭州;SW OT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313(2007)02)0048)05 作者简介:高峰(1977)),男,湖南常德人,硕士,从事旅游经济研究。 一、都市型产业集群概念的提出 都市1型产业集群(M etropolis Industrial Cluster)是指依托都市独特的信息流、人才流、现代物流、资金流等社会资源,以创新设计、研究开发、技术服务和生产制造为主体,在城市特定区域中,由相互关联的企业及机构(大学、科研单位、产业公会等)共同组成的产业网络体系。 都市型产业集群概念的提出虽然时间不长,但已存在了相当时间,而对它的研究与探讨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当时,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A.M arshall)在对设菲尔德和兰开夏郡的研究中,发现那里的公司出现了集聚现象,公司相互之间具有密切联系,区内生产活动具有明显的专业化特征。他第一个将这样的区域称为产业区(industrial district)。此后,一些学者根据对意大利东北部经济和中部地区(即/第三意大利0)o以及其它国家的研究,进一步提出了意大利产业区、新产业区都市工业区、都市型产业集群的概念。学者们认为,都市型产业集群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1)企业集聚性以及批量定制产品的柔性生产方式。(2)当地根植性?(embeddedness)与开放性(o penness)并存,即都市型产业集群既与同一城市中其它城区的都市型产业相关联,还同其它城市产业或农村产业甚至国外产业和市场相联系,在开放型经济系统中成长。(3)呈现一定程度的/机构密度0(institutional thickness),即区域内已经建立起数量众多的商会、创新中心、金融机构、培训机构、贸易协会、工会、地方政府机构、市场营销机构等复杂的机构。 目前,都市型产业集群广泛存在世界各地?,无论是在经济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都十分普 收稿日期:2007)02)08 48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