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产业集群竞争优势及其弱化

产业集群竞争优势及其弱化

产业集群竞争优势及其弱化
产业集群竞争优势及其弱化

产业集群竞争优势及其弱化

崔利兵1,王慧芳2

1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南京(210089)

2湘潭大学哲学与历史文化学院,湖南湘潭 (411105)

E-mail:Cuilb1982@https://www.doczj.com/doc/9711531757.html,, Nblack@https://www.doczj.com/doc/9711531757.html,

摘要:产业集群竞争优势是其存在的根据,从本质上说,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来自于群内企业可以获得而群外同类企业难以获得的资源,这些资源是以集群内部结构为基础带给群内企业的特殊利益。而产业集群的发展又是利益和风险同步锁定的过程,当风险锁定到足够量时会引致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的弱化。此时产业集群就必须寻找新的发展趋向。

关键词:产业集群,竞争优势,集群转移

中图分类号:F062.9

1. 引言

近年来,产业集群现象在国内外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产业集群的发展也是各界关心的问题。从经济层面上说,产业集群的产生和发展往往可以带动区域经济迅速崛起。世界上很多具有竞争力的发达区域经济体都是因为其中产业集群的存在与发展,最为典型的是美国硅谷和中国的长三角和珠三角等地区。那么,为什么会出现产业集群现象呢?企业为何而集聚?从根本上说,产业集群可以使群内企业享有外部同类企业所难获得的某种独特资源,这会导致其竞争力提高,群中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又反过来形成了产业集群整体竞争优势。那么,这些“独特资源”又是什么呢?这些独特的资源是否能可持续地获取并如何获得呢?如果这些资源难以为继,那么产业集群及其内企业又如何发展呢?近年来,在中国某些地区出现的产业集群衰落甚至是消亡现象影响深远,引人深思。事实上,从本质上说,产业集群的衰落是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的弱化。那么,产业集群为何会出现竞争优势的弱化呢?以上这些问题需要在理论上加以解释。

本文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引言主要提出产业集群相关问题;第二部分是概述产业集群,解释产业集群产生的动因;第三部分分析产业集群的内部结构;以上两部分是下文的基础,明确我们分析的对象;第四部分分析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所在,主要从成本和创新两个视角进行分析;第四部分是分析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的弱化问题,初步探析产业集群可能的发展趋向;最后是全文的总结。

2. 产业集群概述

根据迈克尔·波特的定义,产业集群是在某一特定领域内互相联系的、在地理位置上集中的公司和机构的集合[]1。完整的产业集群可能延伸到销售渠道的经销商、原料供应商及与技术或者投入相关的公司与部门,也往往包括可以提供专业化培训、教育、研究及技术支持的政府和其他机构。根据不同的视角,产业集群分为不同的类型。按照产业集群内部企业大小的分布及其关系,可将产业集群分为意大利式产业集群、卫星式产业集群和轮轴式产业集群。若以产业集群内企业的关联度和创新度为核心指标,将产业集群区分为非正式产业集群、有组织的产业集群及创新型集群三个类型。产业集群的分类方法的转变,一方面说明产业集群本身发展到了新的阶段,同时也说明学术界对产业集群理论研究和认识的深化。现已逐步从产业集群内企业布局深入到产业集群内企业之间的关联分析,并涉及了产业集群的创新升级

问题,表明学术界已经关注产业集群的内部运行机制和发展问题。

产业集群的产生动因是个热点问题,相关研究也较多。有意思的是,产业集群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历史的偶然因素”。在什么地方出现产业集群是随机的,具有很大的“历史性”或者“偶然性”。虽然在产业集群产生的区域一定有其背景条件,比如历史传统、地区内工艺沉淀、而别企业家的创业精神

[]2,但就产业集群产生本身而言却可能是偶然的。其次,知名企业的带动效应[]3。如果在某区内存在某个产业的知名企业,其生存和发展促生了一批专业化分工生产和提供配套服务的中小企业,而后逐步集而成群。再者,在国际产业转移背景下的“群居链复制”也是产业集群产生的一大动因。比如在中国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的某些地区,首先是跨国公司旗舰公司的产业转移,然后是与其有着紧密生产业务关系的上下游企业陆续进入该区,伴随着本地企业的加入,从而形成产业集群。最后,最新进入研究视野的集群转移现象,也是某些地区出现产业集群的重要动因之一。它是研究由于某些原因,某地产业集群出现整体或者部分搬迁,导致转入地突然出现产业集群的现象。目前对此问题研究较少。对于某个地区产业集群的产生,以上所述动因往往不是孤立存在的,产业集群的产生可能是多个因素的综合作用,不过各个影响因素之间存在主次之分。

3. 产业集群的内部结构

真正意义上的产业集群有复杂的内部结构,主要在于产业集群内存在多种机构,数量也较多,各机构间也往往存在错综复杂的关系。产业集群的本质特征是集群内部各个企业机构的关联性。如果我们将每个机构都抽象地看做一个点,而各个机构之间的各种关系用线来表达。那么从整体上看,产业集群就是一个由有限个点和线联结而成的复杂的网络。

从产品视角上来看,产业集群类似一个大企业,是由众多企业集中在一起共同提供一种产品或者服务的“柔性生产综合体” []4。企业之间存在提供上下游产品生产和服务的专业化

分工,从而在集群内部形成了一条贯穿各个企业的产业链[]5。每个企业从本质上说都是产

业链上的一个附着点。需要注意的是,集群内产业链上的某个环节的工作一般不是由单个企业完成的,而是由若干生产同样或者同质产品的企业共同完成,形成多个企业的集合共同占据产业链的某个环节的情况。因此,我们在分析产业集群的内部结构时,可以采取横向抽取产业链、纵向归类企业的方式来进行。

首先,我们以产业链的环节为依据将企业归类。产业集群内部存在两类企业:第一类是彼此之间存在大量生产、业务关系的企业,从本质上说它们是上游企业和下游企业的关系,每个企业既是中间产品供应商,同时也往往是中间产品的需求商。每个厂商也往往有多个中间产品供应和需求对象,存在着复杂的交叉关系。从整体来看,这些企业之间的关系形成了产业集群的产业链,此产业链的起始端是初始原材料供应商或者初始加工商,末端就是直接和各地代理商甚至是消费者相联系的销售终端。需要强调的是,原材料供应商有可能不是产业链的起始端,因为某个产业集群所形成的产业链有可能也是另外更高层次产业产业链的某个环节。第二类是相关的配套机构,比如政府服务、科研咨询及其他服务机构等等。我们假设产业集群内产业链存在N ()N=1,2,3......个环节,每个环节上的企业有i N ()i=1,2,3......个企业。那么仅考虑第一类企业所形成的产业链可以图示如下:

环节1 环节2 环节3 环节4 ...... 环节N

1N 个企业 2N 个企业 3N 个企业 4N 个企业 ..... i N 个企业

图1产业集群内企业产业链图

以上图形表达了由集群内第一类企业所形成的产业链。我们将政府和科研咨询企业等服务机构加入,那么产业集群内部结构可以表达为:

环节1 环节2 环节3 环节4 ..... 环节N

1N 个企业 2N 个企业 3N 个企业 4N 个企业 ....... i N 个企业

图2产业集群内部结构图

通过观察集群内部结构,我们发现,产业集群内部企业可以分为生产性企业和服务性企业两类(我们将政府也认为是企业)。从横向来看,集群生产产品存在若干个环节,分属不同环节的企业之间是生产的上下游关系,它们之间主要是合作关系,共同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从纵向来看,每个环节都是附着在产业链上同一点上的企业的集聚,属于同一环节的企业之间是竞合关系,共同形成了企业的集聚状态。集群内企业间的纵向和横向关系共同构成复杂的集群网络。政府和科研机构及其他服务机构则是提供均等的服务。那么,从直观上说,产业集群的内部结构就是作为横向的产业链上分属各个环节的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和纵向的产业链内各个环节内部企业集聚、竞争关系的综合。

4. 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分析

关于集群竞争优势的讨论也较多,各个学者的观点也不一致。韦伯的聚集经济理论强调企业空间上的规模化效应,认为聚集使专业化成为可能,从而带来规模经济效益。基于马歇尔的具有创新环境的小企业集聚区理论的新产业区学派认为基于灵活性和专业化的“弹性专精”是集群竞争优势的来源;欧洲GREMI 小组则认为合适的社会文化环境会引导创新行为,从而带来竞争优势;波特则认为集群的竞争优势受到四个基本要素和两个相关要素的影响,集群竞争优势的延续关键是否进入发展的良性循环;格兰诺维特等人认为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来自于其网络性,集群内企业的网络组织化程度高低决定着集群的竞争力大小;以克鲁格曼为代表的新经济地理学重新强调了规模经济和运费因素的影响[]6。以上是极具代表性的观点,由于他们研究的视角和对象不同,所以得出的 结论也有所差异。应当说各个结论之

间是互补性的,它们共同给出了集群竞争优势来源这一问题答案的全貌。我们发现,从根本上说,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体现在集群内企业的竞争优势上,而竞争优势是一个比较概念,要充分认识产业集群内企业的竞争优势,应将集群内企业与集群外同类企业进行比较。我们可以通过这一过程将以上结论综合起来。

首先,成本领先。我们从企业的微观视角来分析。企业的经营活动要衡量成本和收益,其实,成本和收益从本质上说是同一硬币的两面。假设集群内外企业收益是一定的,或者可以经过一定的技术处理使其处于相同的水平上。那么有竞争力的企业就是拥有较低成本的企业。企业所面临的问题本质上可以归结为生存和发展的问题,生存问题之一就是以更低的成本生产产品。然后我们再对照比较集群内外企业的生产经营的内外部影响因素。我们发现,处于集群中的企业所获得的很多资源都可以通过一定的传导机制降低企业生产生存成本。如规模化就是使企业生产处于U型曲线的最低点,而专业化就是通过“干中学”[]7提高生产效率;而克鲁格曼强调的运费因素显然也能归结为成本的降低效应等等。

其次,市场效应。企业生存问题之二就是产品的销售。当然,销售也存在低成本销售的问题,但将其划归为成本领先是不确切的,产业集群带给集群内企业销售的便利不能用成本来全面概括。产业集群会形成比较完备的销售网络,这无疑会给群内企业的产品销售带来便利。不过,我们想要强调的是产业集群的形成本身形成的品牌效应,并且这一效应可能对于企业的生存至关重要。产业集群品牌本质上是区域品牌[]8,一旦形成就具有很强的品牌扩散能力,会直接给区内企业带来收益。比如意大利的皮革名闻遐迩,法国的香水世界闻名,这会成为区内企业的无形资产而使其产品身价倍增。

最后,创新与升级。每个处于集群内的企业,都是集群网络体系的一个结点,处于集群内复杂的网络中组织之中。在与众多其他企业的竞合过程中,经验的积累和知识的及时传播给其接受创新和自我创新带来了巨大便利。特别是对于缄默知识的传播,集群内企业的地理位置的集中优势更加明显。同时,以创新网络的视角来看,集群内企业的竞合关系共同形成集群创新网络体系,可以完成单独一家企业无法完成的创新活动。值得注意的是,这一创新过程从整体上看是所有企业都参与的过程,但是在具体的进程中各个企业之间一般并没有创新的具体分工,而是以某个企业作为起始创新企业开始,各个创新环节在这一创新网络中随机分布给不同的企业完成,且这一分布过程也往往存在一定的偶然性。从整个创新过程来看,是多个企业联合创新的过程[]9,同时也是创新扩散的过程,减弱了创新的时滞效应。

5. 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的弱化

G·Tichy借鉴弗农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从时间维度考察集群的演进,将集群发展分为诞生、成长、成熟及衰退四个阶段[]10,每个阶段其发展的主导因素各不相同,各个因素的起到的正负作用各异。若将集群发展的所有影响因素归结为动力和阻力,那么集群的演进阶段其实是影响集群发展的各方力量的对比变化。而需要注意的是,在不同的阶段,其影响因素不同,并且相同的影响因素在不同阶段起到的作用也会发生变化。驱动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的有利因素,当集群的内外部条件发生变化时也可能转化为不利条件[]11。并且,根据集群演化的实证分析得出,并不是每个集群都会走过完整的生命周期,有的集群可能会在生命周期中途就走向衰落。

产业集群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其主导因素是不同的[]12。集群从成长阶段发展到成熟

阶段,导致其竞争优势的因素从成本因素上升到创新网路因素。同时,在另一方面,集群的成长过程也是集群面临风险逐步锁定的过程,风险是所有集群成长面临的阻力所带来的不确定性的总和。所以,集群成长是集群面临利益和风险双重同步影响的过程。如果总利益大于总风险,或者风险因素并未得到引发,那么集群就会慢慢经历生命周期;如果在某个时期,总利益小于总风险,风险累积得以引发,那么集群就可能走向衰落。因此,我们分别分析成本因素主导期创新网络因素主导期产业集群可能面临的风险引发及竞争优势弱化问题。

在产业集群面临的风险引发和竞争优势弱化问题上,现有可以借鉴的理论有集群发展的“路径依赖”理论[]2和集群发展的风险锁定效应理论[]11。前者主要观点是系统采纳的偶然事件的自我强化机制会对系统的发展造成重大影响;后者的主要观点是集群发展的各种风险会逐步锁定,当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会对集群产生重大影响。在成本因素主导期,假设技术在此期间是稳定不变的。这个假设是有合理性的,因为在此期间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较差,大部分企业是处于模仿阶段。即使有部分技术创新,由于其量较少,并且在此阶段并不是引致产业集群竞争力的核心因素而可以忽略。在此发展阶段企业的集聚主要因为集群提供的廉价及相对高素质的劳动力、专业化分工、产业环境、市场效应等。由于处于此阶段的集群内企业多是采取的追求模仿策略,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及纵向分工不完善充分,可能会导致恶性竞争等风险的积累和锁定。因而在某个时期集群风险冲销了成本领先带来的竞争优势,那么集群就可能走向衰落,面临转型和衰亡的局面。

在创新网络因素主导期,当集群由于路径依赖等因素慢慢步入自闭系统,那么难以和外界有资源的交换与交流,就会导致集群内创新能力减弱,也就阻碍了集群的升级从而导致其逐步丧失竞争优势。此外,在以上两个因素作用的同时,也会引起集群供给的产品缺乏市场竞争能力,削弱其产品的品牌效应。而区域品牌和产品品牌效应的丧失对于区域及企业经济发展来说可能是致命的。一旦市场形成对品牌的否定,就会迅速产生扩散和放大,并且短期内难以恢复,从而会进一步加速产业集群的转变或衰退。

当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弱化时,企业由于处于集群创新网络之中而获得竞争优势。集群通过各个企业经验的积累和知识的交流逐步接受群内创新同时共同完成创新历程。当这种机制逐步强化的时候,那么就会出现集群创新发展的锁定效应,集群可能因为成功而发展成为一个封闭的系统,甚至是内部僵化,从而丧失与外界进行信息交换的能力。集群外部环境持续发展就会使集群因丧失面对市场的适应能力,竞争优势受到弱化而面临衰落或转变[]13。

最后,我们简单分析在竞争优势弱化后集群可能的走向。首先是产业集群的衰退,产业集群内企业成本较高无力与集群外企业竞争,集群创新受到抑制无力实现生产函数的优化,从而导致集群产品的滞销及市场份额的逐步丧失。集群内企业逐步大量破产退出市场,集群因为企业数量渐行渐少而逐步丧失了集群所具有的特征:企业数量减少,企业网络关系慢慢断裂消失等等,最终整个产业集群退出市场,形成产业空白区。这对当地经济的打击无疑是非常严重的,是需要极力避免的结果。其次,产业集群可能因为竞争优势的弱化而转变。集群内存在一定的协调机制会使产业集群自身存在一定的自我修复能力,当某个因素导致其竞争优势弱化时,产业集群可能会通过某种方式加以改变从而减弱这些因素的影响,实现自我修复。集群可能会被迫通过产业转变、技术管理创新及集群转移等方式继续生命周期。产业转变主要是原产业集群依托本地的资金、设备、人力资本等因素,选择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其他产品进行生产。这是个缓慢的痛苦的过程,但可能会带来集群的新生。技术管理创新是产业集群突破自我封闭的系统,和外界进行知识和技术管理等“物质交换”,改变集群内的生

产函数,以新的生产组合方式进行生产,借助外力重新激活本地经济。而集群转移则是一种新的延续产业集群生命周期的方式,它是产业集群整体或者是部分的搬迁。对于转出地而言,是实现产业优化升级的机遇,产业集群可能因此而进入“再发展”阶段[]10。

6. 总结

本文从产业集群的概念出发,在阐明了产业集群产生的动因和内部结构的基础上,分析了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的根源,认为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可以归结为成本领先、创新网络及市场效应三个方面。并基于产业集群生命周期理论研究了产业集群竞争优势弱化机制及弱化时产业集群的发展方向,得出产业集群的转变方向可能是产业转变、技术管理创新和集群转移。

下一步的研究可以是集群竞争优势弱化后趋向的深入探讨。

参考文献

[1]蔡宁.《企业集群风险的研究:一个基于网络的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03年,第4期:59-64

[2]陈佳贵.《中国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与公共政策选择》.[J].中国工业经济,2005年, 第9期:5-10

[3]符正平.《论企业集群的产生条件与形成机制》.[J].中国工业经济,2002年, 第10期:20-26

[4 ]魏守华.《产业集群:新型区域经济发展理论》.[J].经济经纬,2002年, 第2期:18-21

[5]崔焕金.《产业集群网络式供应链演进机理研究》.[J].管理论坛,2005年, 第2期:100

[6]马刚.《产业集群演进机制和竞争优势研究评述》.[J].科学研究,2005年, 第2期:188-196

[7]廖良林.《产业集群下的成本研究》.[J].当代经济,2007年, 第5期:86-87

[8]鲁开根.《产业集群核心能力的理论解释》.[J].岭南学刊,2004年, 第1期:27-31

[9]魏守华.《集群竞争力的动力机制以及实证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2年, 第10期:27-34

[10]薛白.《区位决策视角下的集群生命周期分析》.[J].产业经济研究,2007年, 第3期:44-49

[11]刘力.《产业集群生命周期演化的动力机制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06年, 第6期:63-68

[12]孙理军.《集群演化的阶段性特征与形成标志》.[J].科技管理研究,2005年, 第2期:78-81

[13]魏守华.《论企业集群的竞争优势》.[J].中国工业经济,2002年, 第1期:59-65

Industrial cluster's competitive advantages and reduction

Cui li-bing1,Wang hui-fang2

1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department of Southeast University,Nanjing 210089,

2philosophy and historical culture department of Xiangtan University, Xiangtan 411105,

Abstract

Competitive advantages are the foundation of the exist of industrial clusters.They come from the resouses that the enterprises in the clusters can get from the clusters ,the enterprises can get some special benefits from these resources which come form the structure of the cluster.The benefits and risk are locked-in dur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ial clusters,and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s of the clusters would be reduced when the risk is accumulated.so the clusters have to find new strategies for development.

Keywords: industrial clusters,competitive advantages,cluster transfer

作者简介:

崔利兵(1982—),河南新乡人,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产业经济学硕士研究生;

王慧芳(1979—),河南周口人,湘潭大学哲学与历史文化学院国际关系专业硕士研究生。

产业集群竞争优势分析

[摘要] 产业集群强劲而持久的竞争优势成为国家或地区竞争力的主要来源。本文首先分析了产业集群的内涵和特征,提出产业集群的主要竞争优势表现为外 部经济、社会资本、创新和创新网络四个方面。 [关键词] 产业集群竞争优势创新 一、产业集群的内涵与特征 产业集群是在特定领域中,一群在地理上临近、有交互关联性的企业和相 关法人机构,并以彼此的共同性和互补性相联结。产业集群不是单纯的产业空 间集聚,而是根植于地方社会文化环境,包括各种正式合作关系和非正式交流 的社会经济网络。 典型的产业集群具有以下四个主要特征:1.空间集聚特征:任何一个产业集群都是大量企业在空间的汇集,成员企业和辅助机构被共同“锁定”在一定区域,使经济活动高度密集,可以较容易地获得专业化的、弹性的劳动力,具有 较强的地域相关性。2.专业化特征:产业集群的生产经营具有很强的专业化特征,企业成员之间围绕产业链及其服务性机构、行业组织实行精细的专业分工,形 成了社会化分工网络。3.根植性特征:所谓根植性是指通过集体性组织来建立 信任和承诺,使得不同利益各方协同作用,从而获得好处,同时保持高度的灵 活性。共同的社会文化环境使集群内产业家产生信任、理解和相互合作,并形 成集群内企业间的一种特殊黏合剂,使众多产业粘结在一起,既营造了区域创 新环境,又使产业深深扎根于当地。4.网络创新特征:集群内的成员企业和辅 助机构通过长期的联系形成本地化网络,网络中的各行为主体之间以正式或非 正式的关系,频繁地进行着商品、服务、信息、劳动力等贸易性或非贸易性的 交易、交流和互动,相互学习,密切合作,共同推动区域的发展和产业的持续 创新。 二、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 产业集群之所以在激烈的全球经济竞争中表现出良好的竞争态势,在于产 业集群作为一种大量企业及相关支撑机构在地理空间的集聚,能够形成其他区 域所没有的强劲而持续的竞争优势。 1.外部经济优势。产业集群的外部竞争优势包括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劳 动力市场共享的优势。通过这三种外部经济优势间的相互作用,降低了产业的 生产成本,有利于集群开展低成本战略参与市场竞争,并通过区域品牌获取整 体营销优势。 (1)规模经济优势。产业在地理上的集聚,形成了产品的规模生产和大规模的市场需求,使集群内企业获得从原材料到人才的低成本供给。如大批量购买 原材料,不仅使原材料价格降低,也节约了单位运输成本。产业集群可以通过建 立区位品牌,使集群内的单个企业借助集群的整体品牌效用获得营销的规模经济优势。 (2)范围经济优势。外部范围经济是由集群内企业间的分工与合作而形成的。由于集群内专业化程度很高,企业往往集中于生产某一专门的产品,同时利用 自身的技能与其他企业紧密合作,协同参与价值链的全部增值活动。在这种情 况下,生产系统被肢解为许多部分,分散在许多小企业中,企业之间再通过建

产业集群发展现状与趋势

产业集群发展现状与趋 势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关于《中国产业集群高层论坛》的报告——中国产业集群现状、趋势及招商建议报告 一、中国产业集群现状 1、中国产业集群类型和形成机制 ◆资源驱动型产业集群:如广东的五金、家电产业集群、山西的煤炭产业集群 该产业集群包括社会资源驱动型和自然资源驱动型两类,前者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依靠当地的工商业传统、文化等社会资源;后者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区,依靠当地的矿产、农副产品等自然资源。 ◆贸易驱动型产业集群:如温州打火机产业集群、中山古镇灯饰产业集群 以本土企业为主的国内贸易和出口贸易带动的产业集群。特点是小规模企业成功创业后,迅速带动其他企业的跟进,并有相应的配套企业共同成长,最终形成面向全国和全球市场的产业集群。 ◆外商直接投资型产业集群:如昆山台资企业群 外商直接投资产业集群以以IT产业为典型,主要有两类:一是围绕个别外商投资的龙头企业形成众多企业配套的产业集群,如北京以诺基亚为龙头的移动通信产业集群;二是全球行业内大企业和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齐聚的产业群,如苏州昆山的2583个外商投资企业集群。 ◆科技资源衍生型产业集群:如中关村产业集群 形成以科研资源为依托,科技创新为重点,技术推广应用为内容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大企业种子型产业集群:如青岛家电产业集群 大企业专注于某一环节的核心能力建设,将其他业务外包出去,吸引了众多中小企业依附在周边,提供配套服务。

◆产业转移型产业集群:东部劳动密集型、土地等资源依赖型的产业集群转 移,如成都女鞋产业 此类产业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相比东部沿海地区,中西部地区在资金、技术、市场、人才、对外贸易等方面处于弱势,但在劳动力、土地、自然资源等方面具有优势。随着东部地区产业容量的缩小,劳动密集型、土地等资源依赖型产业进行产业转移。 2、中国产业集群的宏观特点: ◆产业集群分布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中西部地区尚处于培育期 ◆东部地区的产业集群对市场环境依赖性高,外向型和创新型产业集群所占比 例较大;中西部地区以资源依赖性为主 ◆产业集群的主导产业以制造业为主,尚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其中技术、 资源和市场对产业聚集的影响程度依次降低; ◆产业集群主体以中小企业为主,少数大型企业正在引领产业集群发展 ◆近年来,产业集群的现象在服务领域中日趋突出,文化创意、金融服务、商 务服务、物流服务等现代服务业集群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逐步壮大起来,现代服务业集群保持较快的发展。 表1:典型制造业产业集群的区域分布

产业集群可行性研究报告

利津宜坤化工科技研发有限公司 石化集群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工程号:HS20130016) 海工英派尔工程有限公司 (资质证书编号:工咨甲11920070005) 二〇一三年三月

利津宜坤化工科技研发有限公司 石化集群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工程号:HS20130016) 项目负责人:范海英 总工程师:李福生 海工英派尔工程有限公司 (资质证书编号:工咨甲11920070005) 二〇一三年三月

项目名称:石化集群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利津宜坤化工科技研发有限公司建设单位法人代表:武文科 项目建设地点:东营市利津县陈庄镇工业园编制单位:海工英派尔工程有限公司 编制单位负责人:陈明华 项目负责人: 范海英 项目技术负责人:李福生 项目经济负责人:张明玉 编制人员名单: 设计:张一兰张建贵余德海 撒臻李进靳渝生 张清姚艳玲周星懿 孙严牛磊夏艺楠 张振婷杨挺成靳丽娅 范东海胡东波杨丹 冯春亮 校核:李福生杨昆良姚复兴 张庆禄董世堂张永华 任媛慧 审核:张明玉郑向先 审定:范海英

目录 一、项目概况 (05) 二、企业概况 (06) 三、项目需求分析和必要性 (08) 四、项目内容和目标 (10) 五、项目总投资、资金来源和资金构成 (12) 六、人员培训及技术来源 (13) 七、项目实施进度 (14) 八、项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 (15)

一、项目概况 1.1项目名称:石化集群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项目 1.2项目承担单位及负责人 项目承担单位:利津宜坤化工科技研发有限公司 项目负责人:韩俊来 1.3项目起止日期:2013年3月——2014年2月 1.4项目主管部门:利津县民营经济发展局 1.5项目建设内容 建设利津宜坤化工科技研发有限公司石化集群公共服务平台,是促进县域经济强劲发展的重大举措。项目建成后,可辐射利津县经济开发区、陈庄镇工业园、利北滨海经济园区等“一区六大产业”工业格局,协调推进物流、石化行业、市场信息服务业三大产业发展的新局面。目前,平台建设己初具规模,已为山东宜坤化工有限公司、山东华盛化工有限公司、东营国安化工有限公司等38家石油化工企业提供石油化工信息、技术研发、产品检测等公共服务。项目包括综合实验1个,检验室1个,信息中心1个,中试培训基地1个,融资服务中心1个。项目建成后可提高生产工艺、产品质量、产品收率,提升掌握市场动向、产品信息等方面的应对市场激烈变化的能力,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 1.6项目提供的主要服务 该项目建成后可提供以下服务: a中小企业合作项目服务

产业集群的动力机制与竞争优势分析

116商业时代 (原名 《商业经济研究》 ) 2010年25期产业集群的动力机制 产业集群指具有产业关联性的企业在一定地理范围内的集中,相互之间具有竞合关系,且共享基础设施。和企业集中在一起还包括各种相关机构如中介机构、科研机构、金融机构等。产业集群动力机制是指驱动产业集群发展和演化的力量结构体系及其运行规则,它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规律性,在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不断的发挥作用。 马歇尔认为企业集中在一起可以获得外部经济,因此相同或相近的企业在一定地理范围内集聚,这样可以获得其他企业没有的优势,这些使企业降低了生产成本和交易费用,拥有了集聚优势。为获得外部经济而集聚在一起就是集群产生的动力。韦伯从区位因素角度分析,并认为大量集聚因素是产业集聚的动力。威廉姆斯从交易费用角度说明了集群的产生,集群是介于企业和市场之间的最优效率的经济组织。克鲁格曼从规模报酬递增方面说明了企业集聚的原因。波特指出产业集群的存在可以使钻石模型的要素得到更好的发挥。Best (1999)认为产业集群存在四种主要动力:集中专业化、知识外溢、技术多样化和水平整合及再整合,它们依次对产业 产业集群的 动力机制与竞争优势分析 ■于树江 博士 刘静霞 李艳双(河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天津300130) ▲基金项目: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G2007000121),河北省社科基金委托项目(HB2009WT62)◆ 中图分类号:F062.2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产业集群的动力机制把集群原有的生产要素转变成了集群的竞争优势,使集群在竞争处于有利地位。本文描述了产业集群的动力机制构成以及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同时指出了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关键词:产业集群 动力机制 竞争优势 集群的发展产生作用,并形成循环状的稳 定结构,这就是主体动力机制。 国内对产业集群动力机制的研究是基于不同的集群提出不同的动力机制。鲁桃珍(2007)在对湖南产业集群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该地产业集群动力因素是政府和市场,政府要为集群发展创造软环境和硬环境,制定有利于集群发展的产业政策,引导集群发展。市场的推动是产业集群产生和发展的另一要素,它通过企业之间的网络化和中小企业集中来发挥作用。集群内企业之间的分工合作提高了生产率,集群可以获得规模经济(生产规模的扩大)和外部经济(共享基础实施或其他公共支出),促进集群发展。候志茹(2008)认为产业集群发展的动力机制由内源动力机制和外源动力机制组成。内源动力机制包括产业价值链、社会资本与网络、外部经济、集群技术创新与知识外溢等;在全球价值链分工背景下,外源动力机制包括政府的促导行为、外部竞争、区域创新环境以及制度文化等要素。 产业集群动力因素包括外部经济,集聚经济,地理位置,低交易费用,企业家精神,政府作用,市场推动,社会资本与网络,集群技术创新等。但外部经济、集聚经济、地理位置等因素在集群产生后,其作用逐渐消失,随着集群发展,政府、集群网络和集群创新的作用不断地稳定并且具有规律性。政府的职能由为集群创 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吸引投资转变成为企业联系科研机构,帮助企业融资,协调集 群内各机构之间的关系。集群不断发展,企业越来越多,企业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由原来的血缘关系发展到以地缘、业缘更大范围的网络关系,分散了企业的创新风险,使企业之间的交流合作更加密切,促进了企业的协调和沟通,同时集群内知识传播更加迅速,隐性知识也被大多数人了解了。网络中的中介结构和科研机构等机构组织,共同形成了集群的创新环境,而集群的不断创新是集群发展的不竭动力。 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 竞争优势是某个产业集群在某些方面比其他的产业集群或其他组织结构更能带来利润或效益的优势。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包括成产成本优势,基于质量基础的产品差异化优势,区域营销优势,市场竞争优势,企业家资源,专业市场,区域创新能力等。 在产业集群内,集群内企业之间的分工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企业共同进行生产和销售活动,共用基础设施,由于地理接近而减少物质和信息流的运移费,同时共同的产业文化和价值观,使企业间建立了以合作与信任为基础的社会网络,从而使双方更容易达成合约降低了交易成本。劳动力市场的存在使企业可以随时调整员工数量和结构,减少了工资费用;另一方面劳动力之间的自由流动也促进了信息和思想的传播、扩散,扩大了企业的信息流。以上这些的存在降低了集群内企业的生产成本,使集群具有生产成本竞争优势。在集群内,基于质量基础的产品差异化使企业满足了顾客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求,使顾客认为该产品有别于其他企业同类产品,进而形成对该产品的依赖,这样产品的价格弹性就不明显,能够带来较高的边际利润。同时为竞争对手设置产业进入障碍。 产业集群形成自己的区域品牌,调动 了企业投入的积极性,改变了单个大企业 产业观察Estate Observation

中国的产业集群发展特征、类型及案例分析

《中国的产业集群发展特征、类型及案例分析》试卷及答案 《中国的产业集群发展特征、类型及案例分析》试卷本试卷共有单选题10 道,多选题10 道,判断题10 道,总分100 分,60 分及格。 所属课程《中国的产业集群发展特征、类型及案例分析》 一、判断题(10 道) 1. 产业集群的空间尺度和范围取决于发展集群的地方经济的能力,没有固定的规定。 正确 2. 市场驱动型集群所包含的外源企业内部的网络化程度比较高。 错误 3. “三来一补”指的是来料加工、来件加工、来样加工和补偿贸易。 正确 4. 中国发现地质储量50亿-300亿立方米的中型气田64个。 错误 5. 事实上,产业集群可能是单一的横向关联,也可能是单一的纵向关联。 正确 6. 湖北十堰汽配城是一种典型的销地驱动型产业集群。 正确 7. 产业的纵向关联是指围绕一个企业,从原材料的筛选、加工、制造、组装到精深加工、产品的多元化等方面的延伸。 正确 8. 产业关联分为两类,分别是横向关联和纵向关联。 正确 9. 中关村科技园是一类技术转化型产业集群。 错误 10. 中国发现地质储量大于300亿立方米的大型气田64个。 错误 二、单选题(10 道) 1. ()的烟草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产业集群。 B. 云南省 2. 广西的铝资源没能形成有规模的产业集群,关键原因是() B. 资源数量不能够适应大规模工业化的要求 3. 知识技术研发产业集群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瓶颈因素是()。 A. 产品生命周期相对短 4. 在我国从研发到产业化投资强度大约为()。 A. 1:50 5. 产业集群的第一特征是()。 A. 产业关联 6. 以下各项属于知识技术型产业集群的是()。 D. 美国微软 7. 我国煤炭产业集群最有代表性的地区是()。 A. 山西省

中国产业集群分类研究

中国产业集群分类研究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国内外产业集群分类模式,在其基础之上归纳和总结不同的分类标准、原则以及类别,根据中国的特殊国情提出中国产业集群的分类。 [关键词]产业集群;产业竞争力;创新型集群 1 引言 产业集群是一种普遍的空间经济现象,它作为一种新型的产业组织形式,其较好的资源配置以及强大的竞争优势极大的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随着产业集群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对产业集群的理论进行深入的研究。19世纪末,英国著名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德•马歇尔将专业化产业集群的特定地区称为“产业区”,并阐述了在外部经济与规模经济条件下企业区位选择对于特定地产的经济动因。1909年韦伯在《工业区位论》中创立了集聚经济理论。韦伯把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分为区域因素和集聚因素。随着对产业集群理论的研究不断地深入和扩大,除了经济领域,地理学、社会学、管理学等相关学科均被吸引到其中,学者纷纷对其动态演化和内在动力机制等问题进行研究。20世纪90年代美国著名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在其《国家竞争优势》的著作中提出从国家竞争力的高度对产业集群进行研究。波特在产业集群的定义上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他认为,产业集群是指在某一特定领域内,互相联系、在地理位置上几种公司和机构的集合。产业集群包括一批对竞争起重要作用的、相互联系的产业和其他实体。 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产业集群经济理论被引入我国,以及北京中关村、江浙一带、广东等地的大批特色产业集镇竞相出现,我国学者对产业集群问题的研究伴随着这些产业集聚现象而产生。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能带来区域核心竞争力,区分各区域的产业集群类型是非常必要的。 2 国内外产业集群分类理论 由于对产业集群概念理解的差异和集群的快速发展所体现的多样性,不同学者从不同的出发点对其进行分类。Alex Hoen从理论分析角度用两种标准对集群进行分类。第一,按照分析的层次和范围分为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第二,根据集群内部企业间的关系分为创新链和产品链。海特将集群分为两种类型:一是以大量中小企业为核心的产业区;二是以大企业为核心的中小企业集聚区。

企业云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企业云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方案(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修改编辑!)

1.项目概况 1.1.平台网络愿景 平台网络以省级服务平台为中枢,统筹全省优势服务资源,合理布局综合服务窗口和重点产业服务窗口,建成信息畅通、功能完善、服务协同、资源共享、供需对接快捷的省级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体系,为全省中小企业提供找得着、用得起、有保证的服务。 平台网络利用三年左右的时间,依托云计算服务中心,通过构建起稳固可持续发展的应用支撑(PaaS)平台,持续吸引中小企业优质服务资源对接进省平台体系,持续为全省中小企业提供政务、商务、中介以及企业信息化SaaS服务等优质服务。同时,平台网络预留与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的接口,实现与国家平台的信息资源高度共享。 1.2.项目建设思路 1、统筹规划,分步建设 立足全省中小企业发展规划,统筹规划服务平台网络,做好顶层设计,结合产业发展规划的实施,分步建设窗口平台,按照成熟一批、联通一批的原则,逐步扩大窗口平台的联通范围,最终形成覆盖全省的公共服务平台网络。 2、资源共享、协同服务 公共服务平台网络由省平台和若干个窗口平台共同构成,建设目标是形成互联互通的服务平台网络,实现全省范围内的资源共享、功

能互补、服务协同,扩大资源的服务范围和服务能力。 3、因地制宜,突出重点 窗口平台要按照产业发展规划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同时也要根据当地产业的优势和服务需求的差异化,因地制宜,突出地方特色和优势,建设规范统一、特色鲜明的窗口平台。 4、基于云计算,创新服务模式 以云计算为平台网络建设、资源整合和动态扩展的支撑环境,使众多中小企业按需从服务平台网络中获取服务,实现服务模式的创新。 5、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 加强政府规划和政策引导,对窗口平台建设给予扶持,引导服务资源与中小企业实现服务对接。同时,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臵中的基础性作用,实现公益性服务与市场化服务相互促进、融合发展。 1.3.具体建设目标 按照某某省中小企业发展和服务体系建设规划,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政府扶持中介、中介服务企业的理念,以市场化、专业化和社会化服务为方向,以服务中小企业为宗旨,发挥政策引导与市场机制的双重作用,围绕某某省中小企业重点服务需求及特点,统筹全省服务资源,完善服务机制,创新服务手段,增强服务功能,扩大服务范围,提升服务水平,利用三年的时间,建成以省服务平台为枢纽,36个窗口服务平台为节点的资源共享、服务协同、功能完善、覆盖全省的可持续发展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 项目总体目标如下:

波特钻石模型分析产业集群竞争力

运用波特钻石模型分析产业集群竞争力 以海门叠石桥家纺产业集群为例 一、海门家纺产业集群的背景海门市家纺产业主要分布在三星、德胜、天补、三和、海门等乡镇,依托叠石桥国际家纺城形成。地处海门、通州两市交界处的叠石桥,当地群众素有从事家纺品生产的历史。改革开放以后,叠石桥家纺业发展驶人了快车道,家纺的品种款式由小到多,生产企业由弱到强,经营规模由小到大,生产设备由落后到先进,辐射面由狭到宽,形成了生产规模化、分工社会化、设备智能化、产品系列化和营销国际化的格局。海门市政府先后投人10亿多元,对市场经过六次扩建、改造,目前叠石桥已形成绣品城、家纺城、商贸城、名品广场等四大经营区域,拥有5000多个摊位和2000多个精品门店,营业面积达到30多万平方米,日人流量3万人次,并形成了与之相配套的物流中心、研发中心、信息中心和餐饮娱乐业等。在叠石桥市场的带动下,从事家纺产业的人员覆盖周边三个县市10多个乡镇,人数20多万,生产的产品包括被套、被罩、床单、窗帘、被子、凉席、帐子等,不但畅销全国,还远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5年,叠石桥家纺市场实现成交额巧0亿元,成为全国同类行业中规模最大、品种最全、交易额最高、市场前景最为看好的市场。 二、海门家纺产业集群竞争力分析 运用波特的“钻石”模型理论对海门家纺产业集群竞争力进行分析。 1.要素条件。波特认为,生产要素可以被归纳为人力资源、天然资源、知识资源、资本资源以及基础设施五类,这些生产要素一般是混合出现的,但每个产业对其依赖程度又随产业性质而定。海门家纺产业集群的生产要素表现在以下方面: (1)资本资源。叠石桥家纺市场强大的吸引力和产业的集聚效应吸引了全球家纺企业来到海门发展。在这片神奇的热土上,汇集了全国最优秀的企业群体和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成为中国最大、全球前三的家纺产品集散地。在叠石桥国际家纺城所在的三星镇,建起了2.8平方公里的工业园区。园区建成三年来,已有进区企业194家,总投人35亿元,其中产值超千万元企业有103家,超亿元企业有10家。浙江、上海、广东等地资金以及美、欧、非、亚等大洲20多个国家外资纷纷涌人,争抢发展先机。在该市海门、三和、天补、德胜等紧邻叠石桥家纺市场的乡镇,外资同样纷至沓来,推动海门2005年总体利用外资列苏中、苏北

产业集群发展工作方案

产业集群发展工作方案 一、充分认识加快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意义 产业集群是相互关联的企业在同一区域形成产业链接和聚集发展,并形成一定规模和竞争优势的经济群体,现代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形态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力“助推器”近年来,市已在机械制造、农产品加工等领域发展形成了产业集群的雏形,呈现出龙头企业快速发展、集聚效应开始显现的特征,石化装备制造产业已连续5年纳入全省重点扶持产业集群范畴水产品加工园区被省政府确定为全省二十个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区之一但与省内外先进地区相比,市产业集群发展水平还较低,主要是规模小,企业个数和知名品牌少,产业链短、市域内配套率低。加快产业集群发展,有利于发挥全市工业优势,实现资源配置优化和生产要素有效集中,促进企业集聚、行业整合、产业集中,推动工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到发展产业集群的重要意义,不断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进一步加快产业集群发展。 二、加快产业集群发展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突出企业主体和市场导向,围绕我市主导产业,优化资源配置,延伸产业链条,培植骨干企业,加速生产要素集聚和产业升级,引导产业聚集,不断提升全市工业发展水平和竞争能力。 (二)主要目标。期间,按照“规划科学、主业突出、特色明显、竞争力强”要求,进一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进资源整合,推动产业集群发展。整合优势人

力和技术资源,发展壮大石化装备制造、农产品加工、汽车零部件、纺织服装和医药化工五大产业集群,力争机械制造、农产品加工两大产业纳入全省重点扶持的产业集群范畴。末,力争我市机械制造业和农产品加工行业总产值均达到100亿元,成为全国石化设备重要制造基地和主要研发基地,全国农产品加工大市。 三、工作重点 (一)科学制定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布局合理、适度超前”原则,以政府为主导,龙头骨干企业为主体,遵循产业集群形成、演进、升级的内在规律,与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相结合,对产业集群发展进行科学规划。充分发挥行业龙头骨干企业、行业高层次专业人员的作用,把产业集群规划编制的过程作为政府、企业、协会和专家等各方资源综合和融合的过程,为产业集群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行动指南。 (二)加强产业聚集区的建设。经济开发区、临港工业园是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载体,要采取产业链带动、品牌带动、市场带动等多种模式,搞好产业园区的规划发展。充分利用工业园区的资源,进行整合、优化、提升。不断提高投资强度和土地集约化程度,促进产业集聚升级。加强产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科学确定园区主导产业,引导龙头企业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实现聚集。 (三)培育壮大龙头企业。积极培育产业集聚中关联度高、主业突出、创新能力强、带动作用大的龙头企业,发挥其产业辐射、技术示范和销售网络中的龙头作用。推动龙头企业加快技术改造,提升产品档次,不断提高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有力促进生产要素向优势骨干企业集中。期间,重点支持产值过亿元的10家骨干企业。 (四)突出抓好产业链条延伸。以产业集群主导产业为基础,明确产业延伸的方

2.1主导产业培育指导意见

飞地政策材料之二 关于市区工业和服务业分区主导产业 培育的指导意见 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思想再解放、项目大突破、城建新提升”的重大战略部署,优化市区产业布局,强化规划刚性约束,引导重点项目按照产业属性落户各类特色产业园区和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促进企业集聚、产业集群发展,培育壮大市区主导产业。根据市委《关于推进项目大突破的意见》(泰发〔2014〕23号),现就市区工业和服务业分区主导产业培育,提出如下意见。 一、增强对市区主导产业培育重要性的认识 (一)重要意义 1、加快主导产业培育,是提升市区综合实力的重要举措。产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战略支撑。对各区主导产业进行科学定位、合理布局、政策扶持,培育一批规模优势突出、功能定位清晰、集聚效应明显、辐射带动力强、财税贡献率高的主导产业,可以显著提升市区发展水平,不断增强市区综合实力。 2、加快主导产业培育,是推动经济结构调整的迫切需要。当前,我市总体处于工业化后期初始阶段,必须通过优质增量带动转型升级,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主导产业培育,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集约利用资源、增强发展后劲,提

高市区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3、加快主导产业培育,是增强区域竞争力的有效途径。通过主导产业培育发展,选择一批有基础、有潜力,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方向的主导产业,加速完善产业链条、促进关联产业集聚,可以形成一批产业集群、龙头企业和区域品牌,推动特色产业、特色园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增强区域竞争力。 (二)总体要求 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和四中全会精神,以转型升级为方向,以项目大突破为主线,以打造主导产业、重点园区、和龙头企业为目标,通过错位发展调优产业布局,促进产业集群化、品牌集聚化、经营集约化,加快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着力构建布局合理、定位准确、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现代产业体系,为市区经济跨越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三)培育原则 1、市场引导原则。充分尊重市场主体意愿,发挥政府宏观调控作用,以市场为导向,以规划为引领,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推动项目有序落户、资本加快集聚、产业合理布局,构建富有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2、创新驱动原则。围绕国家、省确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抢抓“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重大机遇,结合市区产业基础,突出自主创新、开放式创新和合作创新,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促进创新成果转化,带动形成新兴支柱产业。

我国产业集群研究现状及理论述评

我国产业集群研究现状及理论述评 1 产业集群的定义及分类 定义 产业集群或簇群是一种相关的产业活动在地理上或特定地点的集中现象,这 是国外对产业集群的经典定义。我国学者对产业集群的定义大同小异。曾忠禄认为, 产业集群指同一产业的以及该产业的相关产业的在地理位置上的集中; 徐康宁认为,产业集群是指相同的产业高度集中于某个特定地区的一种产业成长现象 ;王冰、顾远飞认为,簇群是一种适应知识经济要求的面向未来的组织形态,它 所具有的两种机制——知识共享机制和信任机制超越了市场/价格和科层/权威; 刘友金、黄鲁成认为,产业集群中的产业概念不是指广义上的产业,而是指狭义上的 产业,如个人计算机产业、大型计算机产业、传真机产业、医疗器械产业;另有 人认为,产业集群是一种区域产业群落,它强调子相关产业中相互依赖、相互合作、 相互竞争的在地理上的集中,这种集中是在竞争环境中产生和形成的,它不仅仅 是一种生产组织形式,更是一种经营组织形式,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对产业集群形式的划分角度不同,形式也不一样。1988年,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根据集群内技术的总体水平、集群变化的广泛性以及集群内间相互协作与 络化程度三个标准,将集群分为非正式集群、有组织集群、创新集群、科技集群和 孵化器及出口加工区五个类型。仇保兴认为,按照中小集群的结构来分,其 形式主要有:群落内部之间的关系是以平等的市场交易为主,各生产厂以水 平来完成产品生产的“市场型”中小集群;以大为中心、众多中小

为外围而形成的“椎型”(也称中心卫星工厂型)中小集群;以信息为主而 不是以物质为主,以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业的柔性生产方式来进行生产的“混 合络型”中小群落。按照的性质又可以分为:制造业集群、销售业集群和 混合集群等。陈雪梅、赵珂在对中小形成的内外部原因进行分析后认为 ,中小群形成的方式有:由区域的地理环境、资源禀赋和历史文化因素影响形成 ;由大改造、分拆形成;由跨国公司对外投资形成等原因。中小集群的 重要效应是有效地推动了城市化,城市化可扩大就业需求,促进劳动力加速集聚。李 新春根据对广东集群不同发展形态的观察,将集群描绘为三种形式:历史形 成的集群,沿全球商品链形成的集群以及创新络集群。王缉慈通 过对新产业区的研究将集群分为以下五类:①一些沿海外向型出口加工基地;② 一些智力密集地区;③一些条件比较优越的开发区;④一些乡镇集聚而形成的企 业络;⑤由国有大中型为核心的络[11]。 2 产业集群的形成机制与培育 形成机制 经济集聚的本质是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外部经济共同作用的过程,规模经济导 致经济集聚产业点,再加上范围经济产生集聚产业区,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外部经 济共同作用产生经济集聚核心区[12]。产业集聚形成重要的内在机制是合作,重要的 外在环境是制度[13]。群落理论的流派大致有三个:以产生的时间为序,依次为 外部经济理论(以马歇尔的理论为代表)、集聚经济理论(以韦伯的理论为代表)和 新竞争经济理论(以波特的理论为代表)[13]。产业群落的演进大致要经过产业群落 的孕育与形成、产业群落的成长与扩散以及产业群落的更替几个阶段。在一个产业群 落内部,其中的行业组成越复杂也就越稳定。台湾地区的学者非常注重运用

广东省产业集群竞争力调查方案

广东省产业集群竞争力 调查方案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广东省产业集群综合竞争力评估与分析”课题 实施方案 一、课题背景 广东作为我国产业集群的主要经济带,目前已经形成了300余个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但与西方的产业集群带相比,广东产业集群除了面临着资源集约利用、国际贸易环境、环境保护和宏观调控等外部环境的挑战外,还受到资金、技术、组织结构等内部因素的约束。很多集群带普遍存在大集群小企业的现象,缺乏"领头羊"。 针对这种现象,2008年底,广东省省情调查研究中心与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共同在珠三角推动"支持中国产业集群与资本运作国际示范项目",首个试点城市已确定为佛山。该项目旨在将联合国的全球资源以及国际国内产业资本引入珠三角,与具有良好发展潜力的产业集群进行对接,用金融资本和创新技术等来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使珠三角产业集群能够更好更快地发展,更能适应环境保护和国际贸易环境发展的需要,在国际产业分工中获得更多更大的话语权。 在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中国投资促进处的支持下,广东省省情调查研究中心联合相关区域经济发展研究机构以"广东省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估分析"的课题形式,对广东的产业集群发展状况做一次全面的调查和了解,并将就其竞争力与发展潜力展开评估和分析。 课题组希望通过权威专家的严谨分析与科学评估后,能出具一套全面的研究报告为省委省政府及各级政府、相关职能管理部门提供决策参考,总结出一些新的发展思路,使广东产业集群能够在全球范围内保持长期的、永续的竞争力,同时也为社会各界提供一个具有较强投资与决策指导意义的“产业集群投资风向标”。 二、组织架构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进一步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指导意见,如何促进产业集群发展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进一步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指导意见,如何促进产业集群发展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进一步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指导意见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进一步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指导意见 工业和信息化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进一步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指导意见 工信部企业〔20XX〕23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小企业主管部门: 产业集群是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组织形式和载体,对推动企业专业化分工协作、有效配置生产要素、降低创新创业成本、节约社会资源、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产业集群已逐步发展壮大,一些地区产业集群销售收入已达到本地企业销售收入一半以上,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的支撑作用日益明显。但目前产业集群发展总体水平还不高,部分产业集群集聚度较低,创新能力弱、信息化水平低、品牌建设不够、公共服务滞后、基础设施不配套,亟待转型升级,提升发展能力。按照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和《中国制造2025》的要求,现就推动产业集群转型升级,进一步促进产业集群发展,提出以下意见。 一、加强规划引导,促进产业集群科学发展

(一)按照布局合理、产业协同、资源节约、生态环保的原则,对产业集群进行规划布局和功能定位。产业集群发展规划要纳入本地区发展规划,与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有机衔接。 (二)鼓励支持在产业集群中建设中小企业产业(工业)园区、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创客空间等中小企业创业创新集聚区,鼓励有条件的产业集群建设多层标准厂房,高效开发利用土地。 (三)加强产业集群基础设施保障,推进产业集群生态文明建设。完善产业集群能源供应、给排水、排污综合治理等基础设施,推广节能减排共性技术,鼓励企业参与节能减排投融资、合同能源管理、开展清洁生产审核,推动建立集群内废旧物回收处理、再制造工程咨询等第三方环境治理方式,加强节能管理和“三废”有效治理,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二、提升龙头骨干企业带动作用,强化专业化协作和配套能力(四)发挥龙头骨干企业的示范带动效应。每个产业集群应明确2-3家龙头骨干企业,并对其重点扶持。鼓励龙头骨干企业将配套中小企业纳入共同的供应链管理、质量管理、标准管理、合作研发管理等,提升专业化协作和配套能力。支持龙头骨干企业建立开放性研发平台向中小配套企业开放,推动协同制造和协同创新。 (五)鼓励和引导中小企业与龙头骨干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经济技术合作,建立稳定的 供应、生产、销售等协作、配套关系,提高专业化协作水平,完善产业链,打造创新链,提升价值链,推动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培

产业集群核心价值的研究

产业集群核心价值的研究 [摘要]产业集群的形成推动了区域经济的迅速发展。但是,受生产能力、企业关联性等的制约,我国众多集群的产业价值链长期处在低端,这使得它们在全球产业链上的定位不断受挫。在2009 年的国际贸易摩擦中,我国对外贸易自轮胎行业起屡屡受挫,一定程度上表明了这一点。因此,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成为我们必须思考的话题。集群产业链条延伸是提升产业集群竞争力、实现持续发展的根本;而产业集群的核心价值链的培育对集群产业链条延伸是至关重要的。 [关键词]产业集群;产业链;价值创新;产业价值链 [中图分类号]F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 -5024(2011)01-0015-04 迈克尔?波特指出,产业是竞争的基本单位,是一群企业以产品或服务进行竞争的竞技场。同时,他还指出,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国际上的竞争优势关键是产业的竞争优势,而产业竞争的优势资源来自于彼此相关联的产业集群。产业集群经济主导世界经济的时代,各经济实体之间的竞争激烈,产业链作为新时代背景下产生的组织模式在激烈的竞争中起着重要作用,这种作用主要凝集在作为产业链价值属性的价 值链中

一、产业集群与产业链的关系 1.产业链的范畴、形成和效应。产业链是产业经济学中的一个概念,各个产业部门基于一定的技术经济关联,并根据特定的逻辑关系和时空布局关系形成的链条式关系形态。各地区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相互间的差异使其同质性产业难以达到同样的经济效率,于是它们借助区域比较优势,以区域市场协调专业化分工和多维性需求的矛盾,以产业合作形成了一个较单一区域或企业更有效率的模式,区域产业或企业成为某个产业链条上的节点,而且为了使生产更有效,搜寻一种企业组织结构以节省交易费用并进一步促进分工的潜力,相对于生产中的潜力会大大增加。这种搜寻最佳企业组织结构的动力与实践就成为产业链形成的条件。 产业链的形成也是由社会分工引起的,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 产业链不断深化。产业链、社会分工和市场机制的关系见图1: 图1中,c、cl表示社会分工的程度,其中c1> c表示社会分 工程度的不断加深.b、bl表示市场交易的程度,b1> b 表示市场交易程度的不断加深;a、a1 表示产业链的发展程 度,a1> a表示产业链条的不断延伸和产业链形式的日益复 杂化。三个坐标相交的原点0,表示既无社会分工也无市场交易更无产业链产生的初始状态。

开发区(园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开发区(园区)公共服务平台 建设方案 主管单位: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 实施单位:知金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一、规划综述 开发区(园区)现代远程与继续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分支机构建设涉及的主体主要包括投资主体、建设和运营主体等。投资主体决策选取平台建设方案、进行可行性论证、委托进行工程设计、筹集建设资金,并成立运营管理机构或委托进行管理。建设主体按照相关规划和工程设计进行平台软硬件条件的建设和设备安装调试。 (一)平台的投资主体 开发区(园区)现代远程与继续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可能的投资者主要有两类,一是政府(财政)性投资,这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主要资金来源;二是盈利性机构投资,一般来说这是辅助性资金来源。 1、政府(财政)投资。 开发区(园区)现代远程与继续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作为一种公共服务产品的提供者,总体来说是非营利性的,或者是微利的,因此,其建设资金应该主要来源于政府的财政性支出。政府的财政性支出的主要形式有: A、财政拨款。 各级政府部门的财政拨款是开发区(园区)现代远程与继续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资金的主要来源之一,政府为鼓励科技创新、促进开发区(园区)产业发展,会不断加大财政拨款的力度。 B、政府主导的各类基金。 政府主导的各类基金也可以称为政策性基金,它不同于一般的民间基金,也不同于一般的商业性风险基金,而是一种由政府设立的专项基金,它不以自身盈利为目的。这

类基金是一种引导性基金,通过对开发区(园区)现代远程与继续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提供资助,带动和引导企业、专业投资机构和金融机构对公共服务平台进行投资(贷款)。 政府(管委会)在整个开发区(园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过程中扮演的不仅仅是单纯出资者的角色,还扮演着资金管理者、建设管理者的角色。在政府对平台的投资管理过程中,政府决策部门通过对平台建设项目的计划、预算等进行审批,初审合格后报批,然后由资金管理部门对其进行资金核拨与管理。另外资金监督部门和项目实施监督部门对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进行监督。政府对开发区(园区)现代远程与继续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的投资并不是以短期经济利益为目的,而是长期产业发展和开发区(园区)综合性效益为考量,因而资金具有长期性和稳定性,可以有效地的弥补市场机制在公共服务领域的不足。政府除了应该加大对开发区(园区)现代远程与继续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财政投入以外,还要需为开发区(园区)平台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环境并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 2、非政府渠道投资。 在一定条件下,非政府投资也是开发区(园区)现代远程与继续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资金的另一个重要来源。通过各种非政府渠道的市场化资金运作,同样可以获得大量的平台建设资金,主要方式为企业投资。 企业投资的优势在于对具体业务的管理和经营,所以企业投资进入公共服务平台,将为平台的运营带来更好的专业性,进而向资源需求者提供更加富有专业性的服务。开发区(园区)现代远程与继续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可以充分利用非政府投资机构融资渠道广泛、融资途径和方法相对灵活的优势来加快平台建设,提高平台运行效率。这些都会为开发区(园区)现代远程与继续教育公共服务平台资源优势的整合和高效运行提供帮助。 (二)平台的建设管理主体 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主体主要是指平台基础设施的工程建设主体,管理主体主要是指平台投入运营后的日常管理主体,主要包括设备技术支持部门、仪器设备提供商和业务推广部门。 1、技术设备支撑部门 开发区(园区)现代远程与继续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是一个建立在资源共享基础上的一个公共服务部门,需要完善的技术支撑保障平台运行的稳定、通畅和高效。技术支撑

物流产业集群与区域竞争力的协同关系研究

物流产业集群与区域竞争力的协同关系研究 摘要:区域竞争力表现为基础竞争力、核心竞争力和主导竞争力三个方面。物流产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形态具有典型的空间集聚性区域物流产业集群通过资源协同、产业协同和竞争协同三个方面提升区域的竞争力。从三个方面阐述了物流产业集群与区域竞争力之间的协同关系。关键词:物流产业集群;区域竞争力;资源协同;产业协同;竞争协同一、区域竞争力的三个层次及其相互关系区域竞争力是指区域内各经济主体在市场竞争的过程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争夺资源或市场的能力或者说是一个区域在更大区域中相对于其他同类区域的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区域竞争力分为三个层次:基础竞争力、核心竞争力和主导竞争力基础竞争力是由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本、设施、科技等基础性要素产生的竞争力;区域的核心竞争力亦即区域的产业竞争力是指区域内的产业在一定的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环境下所表现出来的综合实力及其发展潜力强弱的程度;区域主导竞争力是指区域经济辐射与聚集能力的大小。在区域竞争力的三个层次中基础竞争力是其他竞争力的前提条件没有基础竞争力的要素其他竞争力都无从谈起任何产业没有基础设施沟不可能形成区域的聚集力和辐射力也只有在趋于基本条件具备的情况下才能获得。 二、物流产业集群及其竞争优势分析(一)物流产业集群的概念与特征物流产业集群(logistics industry

agglomeration)是指以现代物流业为主导的众多相关企业与机构基于引致需求、资源整合、弹性专精、专业化分工、集体学习等因素的驱动按照专业化、规模化的原则共享物流基础设施组织物流活动为物流服务需求方提供更加优质的综合物流服务从而获得竞争优势形成以地理空间集聚为外在表现、以竞争—合作关系为本质特征的社会经济网络。物流产业集群的主要特征:第一基于物流需求的“引致需求”特性物流产业集群形成的区域产业发展依赖特征;第二基于现代物流业“基础设施依附”与“引致需求”特性物流产业集群形成的区位依赖性;第三基于现代物流业的“第三产业”的产业属性物流产业集群形成的需求集聚特征;第四基于物流产品差别化特征物流产业集群形成企业间的竞争合作关系特征。(二)物流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物流产业集群具有强烈的地理集聚特征物流企业间具有空间接近性有利于集群内物流企业间共享知识溢出效应。区域物流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资源共享优势物流企业集聚后获得一个突出效益源自于对区域内信息资源的共享完善的信息平台是现代物流业发展最关键的要素之一。集聚区域内企业信息资源共享机制的重要物质基础正是源自信息共享平台的建立凭借该共享平台区域内的物流企业不仅可以统一协作机制、共享政策法律支持、行业调控以及运行监督而且使在不同的业务流程上拥有核心竞争能力的企业通过共享的物流数据信息资源可以将具有不同竞争优势的业务集中于某一个企业而将其他不属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