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宿松县城总体规划文本(2006年修编)

宿松县城总体规划文本(2006年修编)

宿松县城总体规划文本(2006年修编)
宿松县城总体规划文本(2006年修编)

第一章总则

第1条为适应宿松县经济社会发展及规划建设管理的需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参照安徽省有关城市规划编制的有关规定,对上一版《宿松县城总体规划(1996—2010)》进行修编,编制《宿松县城总体规划(2003—2020)》(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2条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及实施细则》

3.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国发[2002]13号文件)

4.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城乡规划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0]25号文件)

5.《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建设部)

6.《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建设部)

7.国家关于城市规划的标准、规范及相关技术规定

8.安徽省城镇体系规划(1995-2010年)

9.安徽省城镇化发展纲要(2001-2010年)

10.安庆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2002-2020年)

11.宿松县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

12.上一轮宿松县城总体规划

13.宿松县已完成的专业规划以及各行业发展规划

第3条本次规划在地域空间上分为二个层次:

县域:为宿松县域行政管辖范围,包括孚玉、复兴等9镇13乡,12个居委会,385个村委会,总面积2393.53平方公里。

市区:由孚玉镇、破凉镇、五里乡管辖范围所组成,总面积为218平方公里。

第4条城市规划区范围

宿松县城市规划区范围界定为:

孚玉镇、破凉镇、五里乡部分区域,规划区范围面积为115平方公里。

第5条规划期限

近期:2003-2010年

远期:2011-2020年

第6条规划原则

1.区域城乡协调发展原则

2.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原则

3.突出特色、环境优先原则

4.现实可操作性原则

5.可持续发展原则

第7条规划指导思想

1.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精神,坚持“五个统筹”,

2.树立区域整体观,处理好城市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3.立足现状,认真分析现状建设发展条件,着眼未来,从高起点、高标准、高效益出发进行城市规划,使规划具有现实可行性,正确控制、引导城市建设。

4.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5.以现代城市规划理论为指导,使规划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第8条规划重点

1.针对宿松县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主要问题,确定城市发展目标与策略。

2.进行城市发展的SWOT的分析,研究宿松县城市产业发展、城市规模、城市特色,为实现城市发展目标和发展策略提供理论支撑条件。

3.研究宿松县城市空间拓展的规律,透析城市发展空间,优化城市用地与空间布局,为城市社会进步、经济增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物质基础。

第二章城市发展目标与策略

第9条城市发展总目标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针,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目标,坚持以“加快发展,富民强县”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突破口,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集中精力抓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社会事业,推进全市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把宿松县建设成为的环境优美、经济发达、文明富裕、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的新型商贸、工业城市。

第10条城市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1.经济增长速度目标:国民经济保持稳步增长;

2.对外开放目标:对外开放取得新突破;

3.结构调整目标: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

4.经济改革目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完善;

5.社会发展目标:促进经济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

第11条城市发展策略

1.建设中等城市,强化城市功能。

2.建设成为以先进的加工制造业为主的新型工业城市,提高城市综合经济实力。

3.进一步加强环境建设,挖掘城市特色,提高城市品位,塑造优美的城市景观,提供一流的人居环境。

4.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适时拓展城市发展空间,优化用地布局,形成适应城市长期持续发展的空间结构。

5.加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速城市高效运转。适应城市规模扩张的需要,加快中心城区建设,配套完善城市道路管网和排水体系。推进供水、污水处理和天然气利用等城市公用设施重点工程,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

6.积极参与区域合作,成为区域城市网络建设的重要节点。加速融入长江三角洲达地区,加快与东部发达地区产业对接,加强科技、人才等方面的深度合作。

7.以人力资本开发作为促进城市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8.加强环境保护和建设。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以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为载体,抓好城市污水处理、河湖整治、节能降耗、清洁生产等环境保护。

第三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第12条规划范围

宿松县县域城镇体系规划范围为县域行政辖区,9镇、13乡及省属农场(九成畈农场、华阳河农场),总面积2393.53km2。

第13条产业发展规划

1.战略目标

⑴经济增长速度目标:GDP在规划期内年平均增长9.2%,争取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到2020年达到115亿元,其中近期(2003年-2010年)年均增长10%左右,GDP达52亿元。财政收入年均增长7%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2%左右。

⑵结构调整目标:推动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实现经济结构表面合理化向深层次的高级化转变,形成以特色工业、配套工业为主导,以高效农业为基础,新兴三产和休闲旅游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

三次产业比,近期由2002年的39.11:26.16:34.73调整到2010年的26.2:33.0:40.8,远期调整到2020年的19.30:40.50:40.20。

主导产业、高效农业、新兴服务业占有较大的比重。

2.产业定位

⑴实行工业兴县战略,促进工贸联动

⑵突出生态农业建设,打造“水上宿松”品牌

⑶改造提升传统商贸,积极发展现代三产

⑷发展劳务经济、接受地域性产业转移与产业扩散

第14条县域人口及城镇化水平

1.县域人口预测

近期2010年宿松县域总人口:83万人

远期2020年宿松县域总人口:86万人

2.县域城镇化水平

近期2010年城镇化水平达到:26%

远期2020年城镇化水平达到:40%

第15条城镇发展战略

1.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优化县域城镇体系结构,形成由中心城市、重点镇、一般镇构

成的三级城镇体系,规划期内实现撤县设市。

2.加快城镇化水平发展,人口城市化水平近期达25-27%,远期达到39-41%。

3.规划期末实现全面进入小康社会,形成“一核四心、两轴一带”的城镇体系布局。

第16条城镇经济区划

1.南部沿江经济区

位于县域南部,包括复兴、汇口、洲头。经济发展方向:农业以棉花、油菜生产为主;工业以纺织和化工生产为主,重点发展边贸,形成以复兴、汇口镇为经济中心的县域副中心。

2.环湖经济区

位于县域中南部,包括千岭、下仓、佐坝、许岭、程岭、九姑。重点发展水产养殖和畜牧业及为之服务的配套行业。经济中心为许岭镇。

3.中部经济区

位于县域中部,地域范围:沿105国道、沪蓉高速公路、合九铁路两侧区域,包括孚玉、破凉、长铺、河塌、五里。中部经济区以县域为核心,重点发展纺织、食品加工、建材,是县域工业主导区,应加快县域中心城市的发展建设,强化其核心功能,重点建设社会服务设施,发展生产型服务业,加强产业研发功能,积极发挥整合县域南北及环湖经济区的核心功能。

4.北部经济区

位于县域北部,为合九铁路西北区域,包括凉亭、二郎、隘口、趾凤、陈汉、柳坪、北浴。以农业区划为背景,以区域经济构成和发展要素为依据,以凉亭为区域经济中心,构成县域副中心,以风景旅游为龙头,重点发展经果林、茶、食草牲畜家禽等山地经济,促进县域产业结构调整。

第17条乡镇区划调整

规划2010年前后将宿松县城撤县设市,拟将全县22个乡镇调整为1市9镇。(见附表)

第18条城镇体系的等级、职能结构

1.等级结构:县域城镇共分三个等级:第一级为县域中心城市--宿松县城;第二级为县域副中心—重点建制镇;第三级为一般建制镇。

2.职能结构分工::根据宿松地域经济条件,将县域城镇职能分为六种类型:

综合型:具有多职能并重的综合性中心城镇,主要指县域中心—宿松县城。

工业型:乡镇工业发潜力较大,并在乡镇经济中占主要地区的城镇。

工贸型:除工业较发达之外,同时市场发育较好,地处省市边界,发展边际贸易潜力大。

集贸型:以地域产品加工和集散为主

农业型:主要为镇域农村农业生产服务的小城镇。

旅游型:生态环境好旅游资源较为丰富,且开发潜力大。

第19条城镇体系空间结构

形成“一核四心、两轴一带”的城镇空间结构。

1.一核:县域中心城镇即宿松县城。

2.四心:为四个县域次中心,即汇口镇、复兴镇、许岭镇、凉亭镇。

3.“两轴一带”是联系县域四个经济片区及发展边贸经济的枢带。

“两轴”――一轴是指宿两(县城至两河口)、宿复(县城至复兴)公路;另一轴为横轴,依据105国道、合九铁路、沪蓉高速的交通流优势,加强县域核心与外围联系。

“一带”:指以复兴、汇口为中心,利用资源和区位优势形成沿江经带,是皖江经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共同构成长江经济带。

第20条县域城镇建设管制

1.复兴镇

发展目标:长江中下游优质棉花良种、特种鱼苗供应基地和优质棉花、水产品集散中心,大中城市旅游休闲及观光水产体验休闲园,努力将复兴镇建成宿松南部最大的生态农业、休闲旅游示范镇和农副产品加工基地。

产业定位:努力形成棉花、水产品、体验休闲、农副产品加工等主导产业。

城镇发展方向:城镇建设用地依托老城、华阳河农场向北方向发展。

城镇发展规模:规划远期(2020年)镇区人口规模3.5万人。

2.汇口镇

城镇定位:长江中下游优质棉花、油菜、水稻生产基地,努力建成宿松南部重要的生态农业示范镇,

产业定位:依托“二白”资源优势,扩大优质棉花、油菜、水稻生产规模,努力形成优质棉花、油菜、水稻三大主导产业。

城镇发展方向:依托建成区向东西两侧发展,重点向西北方向发展,远景城镇仍向西北方向发展。

城镇发展规模:规划远期(2020年)镇区人口规模3.5万人。

3.凉亭镇

发展目标:宿松县的北大门,宿松县城的卫星镇。要加大城镇建设力度,加强城镇建设管理,努力将凉亭建成宿松北部的中心镇。

产业定位:努力形成以食品、建材、畜牧、蔬菜产业为主导,旅游业为补充的产业体系。

城镇发展方向:依托合九铁路以及现有建成区,整体向北发展,适度向南建设。

城镇发展规模:规划远期(2020年)镇区人口规模2.5万人。

4.许岭镇

发展目标:知名品牌马陵打瓜子的原产地及加工、集散中心,努力将许岭镇建成宿松中部的棉业、水产品重镇。

产业定位:形成棉花、水产品、马陵打瓜子三大支柱产业。

镇区发展方向:城镇用地向南发展是理想的发展方向。

城镇发展规模:规划远期(2020年)镇区人口规模3.5万人。

5.二郎镇

发展目标:宿松县城的卫星镇,宿松西北部林特产品集散中心。

产业定位: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尤其要建立和完善林特产品专业化市场,努力将二朗镇建成宿松西北部林特产品的集散中心。

城镇发展方向:以建成的人民路为发展中轴,依托现有镇区,集中紧凑向北,适度向南发展。

城镇发展规模:规划远期(2020年)镇区人口规模1.2万人。

6.长铺镇

发展目标:宿松县城的卫星镇,畜牧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及集散交易中心。

产业定位:大力发展以羊、猪、家禽为主体的饲养业,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同时,积极建设屠宰场、交易市场、加工厂,努力使长铺镇成为畜牧业的加工基地和集散中心。

城镇发展方向:依托现状五桃公路、铁寨路及长铺至程岭的公路为骨架,逐步向西发展,为保护生态环境和满足农田灌溉的需要,规划保留镇区西侧的河流水系,规划跨过该水系,建立一个较为独立的工业园区。

城镇发展规模:规划远期(2020年)镇区人口规模1.0万人。

7.陈汉镇

城镇定位:县域西北林特产品集散中心,对外门户城镇,镇域性的“三农”服务型城镇。

产业定位:努力加强生态林业建设和旅游业的发展,建成全县生态经济的示范镇和林业观光、深山水库观光目的地。

城镇发展方向:依托现状集镇结合地形向西、向南组团式发展。

城镇发展规模:规划远期(2020年)镇区人口规模0.6万人。

8.王岭镇

城镇定位:“三农”服务型城镇、农村社区服务中心。

产业定位:大力发展林特产品和食草畜禽。

城镇发展方向:依托现状公路,向东、南方向发展。

城镇发展规模:规划远期(2020年)镇区人口规模1.2万人。

9.千岭镇

城镇定位:“三农”服务型城镇,镇域性的水产品、棉花、畜禽集散周转中心和农产品分拣、初加工基地。

城镇发展方向:依托老集镇向东、向南发展。

城镇发展规模:规划远期(2020年)镇区人口规模1.0万人。

第21条县域交通规划

1.公路

过境交通:

凭借合九铁路,沪蓉高速公路、105国道构成北上南下的区域性过境快速交通系统,加强宿松县城在皖、鄂、赣边际区域地位。

县域交通干道网络:

规划期内构建“一纵两横”的交通干道网络。

一纵:以宿两公路、宿复公路为纵轴,南至沿江,北至湖北蕲春,规划提高宿两公路及宿复公路为省道二级标准。

两横:规划期内完成安九公路宿松段省道一级建设,形成沿江横向交通干道与中部105国道、沪蓉高速公路共同构成两纵干道系统。

2.铁路

县域交通应配合铁路建设,加强中心城区与铁路客站的快速交通联系,同时建设相应大型停车场,物流服务区。

3.水运

规划建立汇口、套口、孤山三个港口,兴建潘洲、许岭、汇西三处内湖码头。

汇口港:为宿松境内唯一可建深水码头,规划修建3000一5000吨级货运码头一座,结合沿江一级公路,加强港区建设,形成公水联运。

套口港:规划修建2000T级货运码头一座,和一座客运码头,同时结合沿江公路,建立港区,并加快汽车轮渡改造,加强与江西彭泽联系。

孤山巷:位于省级风景名胜区小孤山,规划建立小孤山码头,作为风景名胜区服务的旅游客运码头。

第22条县域电力工程规划

1.电源规划

规划将110KV宿松变升级为220KV变电所,装机容量为80MV A,110KV坝头变扩容为1×2万千伏安,规划期内规划新建破凉110KV变电所,规划取消县城35KV城关变,新建2×2000千伏安35KV陈汉变,新建1×4000千伏安35KV高岭变和下仓变。

2.电网规划

新建220KV怀宁变至220KV宿松变的220KV高压输电线路,与花凉亭水电站构成县域双回路主电源供电。

规划改建县域35KV线路,实现110KV、35KV环网接线。

规划期末实行100%高压线路供电半径达到国标:

35KV线路供电半径<40KM

10KV线路供电半径<15KM

第23条县域电讯工程规划

1.电信

规划完善汇接局一目标端局一有源网点体系建设,宿松市区新建一个汇接局,县域交换机设计总容量达到25万门,同时于凉亭、许岭、复兴、汇口分别设目标端局,实现全县DDN 数字通信业务,ISDN(一线通)延伸到39个接入网,ADSL宽带延伸至各建制镇。规划期内实现县域通讯系统现代化、数字化。

2.邮政

规划期内进一步完善现代化邮政通讯网络,加快发展特快传递,实现各中心村设网点,村村通邮路目标。

3.广播电视

规划期末实现村村通广播、电视、消灭广播电视盲点自然村。

第24条县域排水工程规划

1.排水体制

规划对有条件的重点镇如汇口、复兴、许岭、凉亭等采用雨污分流制;县城实行雨污分流制。严禁污水直接向县域“四湖、两河、一江”排放。

2.污水处理设施规划

规划县城利用老自来水厂扩建改造为污水处理厂,汇口、复兴、许岭、凉亭设污水处理站,一般城镇应设简易污水处理设施。

第25条县域安全设施规划

1.防洪

山区抓好水库除险加固工作,定期清理库底淤积和大坝加固工作,确保水库设计标准和设计库容。

加快河床疏浚和堤身建设,清理违章建筑及构筑物,扩大过水断面等,局部截弯取直,

提高河道行洪能力,加强堤身防洪能力,规划二郎河、凉亭河防洪标准重现期为20年.

江堤外护圩:按照《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办法》,江堤外护圩的设计堤坝高程按49年最高水位(汇口站49年实测最高江水位20.9米),加安全起高1.0米,达到100年一遇,同时对江外堤迎水面堤脚外5米建防浪林带,对距堤脚70米范围进行增塘固基,严禁建建筑物,确保设计标准.

沿湖圩堤:防洪标准为二十年一遇,进行穿堤涵闸除险加固,对排涝标准低于20年一遇涵闸要求拆除重建,对已达标志闸进行加固维修

2.抗震

宿松县属于6度地震烈度区,以6度地震烈度区为防御目标,生命线工程的抗震标准应提高一个等级设防;

3.人防

将人民防空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并按规定进行防空工程设施建设,保证城市在紧急情况下的正常运行和最大限度降低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

第26条县域社会服务设施规划

不同类型城镇对社会服务设施要求不尽相同,规划坚持区域社会服务设施应同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相协调,根据宿松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结合实际情况对县域各城镇配建教育科技设施,医疗卫生设施,文化设施,体育设施和社会福利设施。

第27条县域旅游资源开发利用规划

县城中心建立一座表现“名山、水乡的经济强县”思想的艺术塑像,作为县城象征的新创景观;开辟小孤山沙滩游乐项目,完善小孤山碑林建设,启动小孤山“护国寺”建设;完成白崖寨“跑马埂”的古练兵场建设,建造战马塑像;修复钓鱼台库边度假村;启动湖区游船游览和水上垂钓;完善严恭山、九井沟风景区开发建设;完善石莲洞森林公园游乐园场、动物园、植物园区建设。

旅游线路组织:

小孤山——黄湖一—石莲洞—日游

白崖寨风景区—日游

白崖寨——九井沟——严恭山石道二日游

白崖寨——石莲洞——小孤山—日游

钓鱼台水库风景区一日游

钓鱼台——九井沟——白崖寨二日游

黄湖——泊湖——大官湖——龙湖水上休闲一日游

同时参与天柱山、花亭湖、四祖寺、五祖寺、庐山、石钟山、龙宫洞构成的皖西南、鄂东、赣北旅游网络。

第28条县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1.生态环境保护

⑴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停止砍伐天然林,把森林植被保护好,绿化荒山、荒地。

⑵农村推广使用无公害农药,提高化肥的使用效率,防止其流失造成的水体富营养化。

⑶抓好生态农业的发展,通过改造中、低产田、作物立体种植、开发绿色产品等模式,有针对性的发展生态农业。

⑷在开发建设过程中把生态恢复和建设放在首位,保证在开发中的植被恢复,资源综合利用及节约土地资源。

⑸继续加强主要河流流域治理工程,通过退耕还林还草,植树造林等手段加强水土保持、防止水土流失。

⑹农村推广清洁能源,实行改水改厕,加强生态型建设。

2.控制开发区域

全县必须控制开发的区域包括:风景名胜区、湿地、水源保护区等生态敏感区,基本农田保护田和地下矿资源分布区。

⑴风景名胜区

白崖寨风景区(含九井沟、严恭山)、钓鱼台水库风景区、小孤山风景区,石莲洞、森林公园,另有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及名胜点。

⑵水源保护区

主要为二郎河、凉亭河两岸50米区域、长江(含沿江湿地)、钓鱼台水库及黄湖、泊湖、大官湖和黄湖。

⑶基本农田保护区

⑷地下矿产资源分布区

⑸沿交通网络建设控制

为保证交通运输的畅通,各种交通线路两侧严禁各种规模的开发建设,两侧应建设防护林带,具体规定如下:

高速公路两侧控制100M;

铁路两侧各控制50M;

一级公路两侧各控制20M;

二级公路两侧各控制15M;

三级公路两侧各控制10M。

3.生态建设规划

⑴生态产业的发展方向

规划期内逐步调整宿松的产业结构,建立生态产业。宿松的生态主导产业应放在生态食品及生态旅游及文化产业、绿色化工、纺织业上。

⑵生态环境建设的目标

至规划期末区内林木覆盖率达85%以上,耕地土壤肥力等级达2.6级以上,无公害农产品比例达90%,退化土地治理率达到100%,受保护湿地达到湿地面积的100%,城市固体废弃物处理利用率达100%,城市生产垃圾无害化处理利用率达100%。至规划中期,全面达到全国生态示范县。

⑶生态基础设施建设重点

水生态工程建设:对城镇地下水、地表水、雨水、废水进行系统开发,高效利用和循环再生。提高城镇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促进城镇污水集中治理,农村污水采用生物沼气技术。

能源生态工程建设:提高电能、天然气在全县能源结构中所占比例,开发生物能(沼气)、太阳能等,全县形成电能、天然气、生物能,太阳能等相结合的生活能源利用体系。

农用生态工程建设: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开发配方肥料,有机复合肥料,有效控制农田化肥的使用量,减轻面源污染。

景观生态工程建设:建立城镇生态环境体系,建设以天然林、园林为主体的城市绿色网络。建设城镇绿色屏障,加强河、湖、路绿网建设,进一步推进县域生态景观的建设。

第四章城市性质与规模

第29条城市性质

宿松县城市性质确定为:皖西南西南部中心城市,皖鄂赣边境工贸、生态、旅游城市第30条城市规模

1.人口规模

近期2010年城市人口规模为:12万人;

远期2020年城市人口规模为:18万人。

2.用地规模

近期(2010年):城市建设用地规模12.38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103平方米左右。

远期(2020年):城市建设用地规模18.28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102平方米内。

远景城市建设用地发展到30平方公里左右。

第五章城市用地总体布局

第31条城市用地发展方向与策略

城市用地发展方向与策略确定为“西进、北拓”。

第32条城市规划结构

城市总体布局形成“一轴三片”的城市空间结构形态。

一轴为105国道和孚玉路;

三片即为三个组团,分别为东南部的孚玉组团、北部的破凉组团和中部的韩文组团,三个组团由沪蓉高速两侧的绿化带及农田分割。

第33条建设用地规划目标

1.确保城市各类用地的有效供应,以满足规划期限内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及文化活动的需要。优先安排城市基础设施、生活服务设施、园林绿地等城市政府提供的综合配套设施用地。

2.确保城市土地的有序利用。对城市各类用地进行集中配置,优化整合,提高城市土地的集约效应。

3.安排好旧城区土地利用功能及利用方式的变更。控制土地利用变更时序、土地的开发强度、建设方式,以利于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

4.合理确定各项建设用地比例,优化城市建设用地结构,促进城市整体协调发展。

第34条居住用地规划布局

1.规划原则

⑴新区开发与旧区改造并重,加强对旧区住宅的改造。

⑵结合自然山水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因地制宜地开发建设居住用地。

⑶集中紧凑地组织生活居住用地,分级配置种类公共设施,完善市政设施的配套,使生活区功能明确,方便生活,便于管理。

2.居住用地布局

规划到2020年,居住用地面积602.39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32.96%,人均33.47平方米。

老城区居住应达到密度适当,配套齐全,并力求保留老城特色风貌。

新建居住小区在布局上应严格按照规划执行,成片开发,提高基础设施的利用效率,避免“城中村”现象的出现。

3.居住区用地规划建设控制

第35条工业用地规划布局

1.规划原则

⑴综合考虑工业发展现状,集中发展宿松工业园。

⑵充分满足环保要求,既发展工业又不破坏环境,加强治理,减少重污染企业,新建企业符合环保规范。

⑶工业项目以无污染、轻污染为主。

2.工业用地布局

到规划期末,工业用地达到308.66公顷,人均工业用地17.15平方米,占城市建设用地16.89%。

宿松工业园:为市级工业区。用地较为集中,规模最大。但由于园区位于规划的城市中部,对入园项目在环保方向需严格控制,应以一类工业为主。

老城区内零星工业:现状部分工厂地处居住区内部,从居住条件考虑,这类工业有必要调整或搬迁,对用地性质进行变更。可根据工厂的规模、效益以及对环境影响来决定搬迁的时序。

第36条仓储用地规划布局

1.规划原则

⑴合理安危险品仓储、城市储备仓储、中转仓储等对城市有重要影响的仓储用地。

⑵注意利用仓储用地发展物流业,逐步形成物流中心。

⑶对分散在旧城区的小型仓储,尽量调整集中。

2.仓储用地布局

到规划期末,仓储用地达到90.09公顷,人均仓储用地5.01平方米,占城市建设用地4.93%。

规划结合破凉火车站及105国道的交通优势,规划一大型物流园区,形成城市的一个综合性仓储区。

结合沪蓉高速设在城市的立交附近,规划安排一块仓储用地,主要储备城市生活物资。

第37条公共设施用地布局

1.规划原则

⑴从实际出发,合理配置,完善公建服务体系。

⑵循序发展,达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⑶合理布局,分散和集中相结合,满足公共设施的职能与协作关系上的统一,使公共设施与城市其他功能有机结合。

⑷在城市中心区进一步结合现状完善商业金融中心、文化娱乐中心等功能,扩大中心的综合职能。在新建地区要注意各类公建设施的配套建设。

⑸建成多级公建服务系统。

2.公共设施用地布局

规划到2020年,公共设施用地面积278.93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15.26%,人均15.50平方米。

⑴行政办公用地

规划新建宿松县行政中心,选址位于宿松路以西。

⑵商业金融市场用地

①商业金融

城市级商业中心

以园林路商业街和人民路、孚玉东路为骨架建设城市核心商业区,作为全县的商业服务中心。

居住区商业中心

结合居住用地的布局布置四个居住区级的商业次中心。每个次中心配置一定的小型超市,诊疗所、餐饮店,为周围的居民服务。

②市场建设

在沪蓉高速公路在县城出入口位置以西规划一大型市场,作为全县的市场贸易和物资流通中心。在城市东部规划安排一处专业市场,经营具有地方特色的产品。继续完善现有市场的基础设施建设。

⑶文化、体育设施用地

建设一批标志性文化设施。在钱家山以东新建体育中心,用于举办大型体育活动和文艺表演场所。在体育中心以东规划县文化艺术活动中心;在破凉、韩文各设置一处区级文化娱乐用地。

⑷医疗卫生用地

规划保留现状县城的中医院、县医院、防疫站等医疗卫生用地,并要求适当改建、扩建。

在破凉、韩文分别新建一座综合性医院。

⑸教育科研设计用地

①保留孚玉组团的现有中学,在破凉组团、韩文组团各新建一所完全中学;对现有学校的布局和规模作适当调整,按城市居住人口1-1.5万人设置1所小学的配置标准。

②保留现状两处中等专科学校用地,规划要求扩建,以形成宿松县的教育科研中心。

③发挥市区各类文化教育设施的社会职能,以提高全民的文化素质。

④增加科研投资,统筹协调,在韩文组团建立科研中心。结合地方资源优势,加强在绿色农业领域的创新研究。开发农副产品深加工的新型技术。

第38条城市规划建设用地控制指标(见附表:用地平衡表)

第六章城市综合交通规划

第39条对外交通规划

1.公路

⑴城市对外出入口及对外公路规划

根据外围公路网规划,结合城市布局及发展要求,城市对外出入口及对外公路规划如下:

①105国道规划在工业园区起步区局部改线,道路等级由现状二级改造至一级;

②向东宿松--复兴公路道路等级由现状三级改造至二级;

③向西北破凉--蕲春公路道路等级由现状三级改造至二级。

在对外公路交通规划建设过程中,处理好对外交通与城市的关系,建设城区外围环形快速公路系统,减少过境交通对城市的干扰。

⑵对外交通站场

现状宿松长途客运中心站规划西移至韩文组团,位于沪蓉高速及105国道与城市的结合部位;在破凉组团设客运分站。

2.铁路站场规划

合(肥)九(江)铁路是宿松现有的铁路干线,是大京九铁路的干线组成部,于破凉设有三级站,规划要求扩大破凉火车站场规模,建成客运、货运综合站,站级要求提高至二级。

第40条城市道路交通系统规划

1.规划目标

满足城市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建立布局合理、快速通畅的道路网系统及完善的交通设施,优化城市道路网结构,提高城市各级道路通达能力,逐步建立以公共交通为主,私营交通为辅的客运交通体系,并考虑私人汽车增长的需要,逐步实现城市交通现代化。

2.道路网规划

⑴城市道路划分为三级,即主干道、次干道和支路。

主干道红线宽度30~40米;

次干道红线宽度15~25米;

支路红线宽度15~20米。

规划要求规划多层建筑退让红线宽度30米以上道路不小于5米,退让30米以下道路不小于3米;高层建筑退让所有道路均不小于10米。

⑵城市干道网形式

规划城市道路网结构基本形式为方格网式。

⑶静态交通规划

①城市广场

交通集散广场有火车站站前广场;游憩休闲集会广场有市民广场、文化广场等三处。

②机动车公共停车场

城市机动车停车场布局在城市中心区按停车场服务半径不大于200米;在一般地区不大于300米布置。

规划在城市的城市出入口、商业中心等交通流量较大的大型公共设施附近重点共布置8个大型机动车公共停车场;在老城区、一般商业区按相应规范要求配建中小型机动车公共停车场。

第41条公共交通规划

规划在孚玉组团和破凉组团各布置一处公交站场。中心城区公交站点按500米左右的间距设置。

第七章城市绿地系统与景观风貌规划

第42条规划原则

1.突出城市自然特征,强调人、自然、环境和谐。

2.结合城市布局结构,突出园林绿地与城市景观的结合,利用沿街绿地、广场、山体等,扩大景观视野,强化绿化景观。

3.以景观生态为指导,创造多种类型相结合的公园游憩体系。

4.远近结合,园林建设与城市发展同步,使城市始终保持较高的绿地率和人均公共绿地。

第43条规划目标

创造园林城市景观,使城市各类绿地布局均衡,绿化网络结构合理,生态环境优良,特征明显的园林城市。

规划期末城市绿地率达到30%,人均公共绿地超过8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40%。

第44条城市重点园林绿地建设要求

1.公共绿地规划

⑴城市公园

黎河塘公园:该公园是孚玉旧区的唯一的公园,该园小巧玲珑,小中见大。近几年经过环境整治和建设,已成为旧区居民主要的休闲场所,已成为旧城区的一个绿心。今后建设应强化绿化,增加高大乔木的种植,并通过有效的绿色廊道与周边区域的联系。

水库公园:位于孚玉组团的西北角,该园有宽阔的水体,自然植被良好,环境优雅。今后建设应减少生态环境的改造活动,保持公园的生物群落及环境,使其具有郊野公园的功能及特性。

孚玉山公园:规划将位于孚玉组团烈士陵园建成融教育及景观与一体的纪念性公园。

钱家山公园:该山山势舒展,植被良好,占地宽敞,规划为城市森林公园,设置动物园、趣味园。

骊山公园:位于韩文组团中部骊山,是韩文组团的中心公园,在建设中应充分结合自然山体,保护自然环境。

破凉公园:位于破凉组团的中心部位,是为该组团的居民日常休憩服务的区域性公园。

⑵街头绿地

以绿地为主的公共游憩场所,分布于街头、旧城区、新城区,每处面积不小于300平方米,绿化占地比例不小于70%。规划的街头绿地一般位于城市道路与道路或道路与河道的交界处。对于各类绿地建设,均应考虑绿地的生态功能、休闲功能、景观功能等方面的要求。

2.生产防护绿地规划

⑴生产绿地

生产绿地包括苗圃、花圃等,为城市绿化生产基地。规划的生产绿地在韩文组团与破凉组团间和城市的东北郊。

⑵防护绿地

防护绿地包括城市防风林带、卫生防护林带、高压走廊绿带三种。规划105国道、沪蓉高速及城市外围道路两侧分别宽不小于20米的防护林带,县大河、白洋河两岸绿化兼具有防护功能。另外抓好生活区和工业区及城乡结合处防护林的营造。

第45条城市景观风貌规划

1.轴向景观体系

⑴道路景观

人民路景观轴线:保护传统商业街属性,减少交通量,调整绿化树种,种植高大乔木,形成旧区林荫大道。

民东路、民西路景观轴线:是城市最古老、最传统的街区之一,规划要求按照传统历史街区予以保护。

孚玉路、振兴大道景观轴线:新城区重要的生活性干道,是新区的重要中心街道,规划要求沿街整体协调,有天际轮廓线。

宿松路景观轴线:连接三个组团最主要的交通干道,是城市门户性通道,规划按园林景观道路建设。

沪蓉高速公路景观轴线:沪蓉高速从城市中间穿过,沿路绿化防护带的绿化以高大乔木为主,注意植物景观的塑造,沿路建筑物的布局注重整体形象。

⑵滨河景观体系

县大河、白洋河景观轴线:城市外围主要的绿色廊道,与城市西北部的山体构成城市最主要自然景观资源。规划要求以观赏性、休闲性为主,创造连续的开敞空间、半开敞空间、封闭空间,尺度亲切自然。绿化除一些乔木、灌木、草皮,还可大量种植果树、花木,创造绚丽缤纷的效果。

2.景观节点系统

⑴城市入口

城市西入口:位于沪蓉高速公路出入口附近,是境外进入市区的主要入口。周边不宜布置吸引大量人流的公建,应加强绿化,绿化以草皮、灌木、花卉为主,尽量少植乔木,防止视线遮挡。

城市北入口:宿松铁路客站一带,是进入宿松的次要入口。建设以交通广场为中心,配以体量较大的办公楼、宾馆、饭店等为主的公建设施,建筑体块要简单,立面简洁,体现高效、现代的城市特征。

城市东入口:东南地区进入城市的门户,周边是大片的农田,视野开阔,结合白洋河景观带,以绿化、雕塑、小品来美化环境,创造绿色入口景观。

⑵城市广场

规划的市民广场位于新城行政办公区南侧,主要作为市民文化娱乐、休闲之用,亦作为节日庆典的活动场所。在孚玉组团,结合文化及体育用地的安排规划了一处文化广场。在破凉组团结合区级商业中心规划了一处广场。

⑶公园绿地

以公园、居住区游园、街头绿地为主,满足市民休闲、健康要求,体现景观性和文化价值。

3.城市建筑风格

旧城的建筑风格应注意在尺度上保持旧城风貌,尤其在一些传统的街区,应注意与原建筑风格相协调。新区建筑应注意整体的协调性,与周边环境相协调,注重城市视线景观通廊的保护。

城市的色彩以淡雅为主,灰白是城市的主色调。

4.城市夜景

城市广场、商业区、文化娱乐中心及行政中心等城市公共场所应具有较高的照明度,通过不同灯具及照明装置的组合,形成风格各异的氛围,使不同功能的场所具有识别性。人民路、孚玉路、宿松路等城市主要街道的一些重点地段,安装泛光灯、轮廓灯、礼花灯等节日灯具,形成道路连续的节日灯光效果。

县大河及白洋河两岸是未来市民夜间休闲活动一个重要场所,可布置一些路灯、草坪灯等夜景灯光设施,同时规划安排饮料、休闲、散步等设施和场地。

第八章城市基础设施工程规划

第46条给水工程规划

1.城市水源

选择位于县城西北部的钓鱼台水库作为城市的供水水源

2.城市供水规模

城市总供水规模为:15万m3/d。

3.水厂

现水厂不保留;

新建10.8万吨水厂1座,位于韩文组团西北,规划面积6.5公顷

4.城区输配水管网规划

城市主干管网为环状网络。干管管径不小于600MM,配水管不小于200MM。

第47条排水工程规划

1.排水体制

规划采用雨污分流的排水体制,即污水必须集中收集后,统一入城市污水处理厂,经处理后,排入水体。工业废水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排放标准,尽可能接入城市污水系统,统一管理;否则自行处理,达标后才能排放。雨水就近直接排入附近河道。

2.污水工程规划

⑴污水量预测

宿松县城规划期末(2020年)城市污水量为8.7万立方米/日。

⑵污水处理厂规划

规划利用现有自来水厂厂址,改造成污水处理厂。

污水处理厂规模:污水远期处理能力要不小于9万立方米/日。

污水处理厂的用地面积为9万平方米。

⑶污水管网规划

规划在孚玉西路西段规划一污水提升泵站。各地快内污水通过城市污水规划的污水干管集中排入规划的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入县大河。

3.雨水工程规划

⑴排水分区

宿松县依地势分区,就近排水入自然水体。破凉、韩文组团和孚玉组团大部分用地的雨水分别就近排入县大河或县大河的支流以汇入县大河中;孚玉组团东部用地的雨水排入白泽河后汇入县大河排放。

⑵雨水管网规划

雨水主干管沿城市主要道路铺设,雨水经雨水管道汇集后就近排入水体,城区内保留现有河道以供排水之用,疏竣县大河、白泽河及其它沟渠、水体以有利于雨水排除。

第48条供电工程设施规划

1.规划原则

规划的电网满足经济性、可靠性与灵活性要求,做到远近结合,既能适应远期发展,又便于在现有电网基础上逐步过渡到远期目标网络。

2.用电量

人均用电量为:近期高方案为941kwh/(人·a),低方案为872kwh/(人·a),远期高方案为1730kwh/(人·a),低方案为1421kwh/(人·a)。参照《城市电力规划规范》标准,规划宿松县为用电水平较低城市。

3.用电负荷

按负荷密度法预测,2010年城区最大用电负荷为13.882 KW,2020年城区最大用电负荷为19.14 KW。

4.电源建设规划

⑴县城内规划新建高压输配电线路电压等级为220Kv、110Kv,中压配电线路10Kv。10Kv 电网采用环网架放射状的接线形式,开闭所的数量、容量以及位置尽量接近负荷中心,且交通方便,确保供电安全。低压配电线路电压为380/220V。

⑵废除现有的35Kv城关变;现状110Kv宿松变改造为220Kv等级,主变容量为80MV A,作为县城及全县的主电源;在破凉新建110Kv变电所,主变容量为20MV A。

第49条电信工程规划

1.规划原则

⑴以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建设城市通信网络。

⑵因通信技术发展迅速,规划难以就未来通信技术进行预测,故具体网络建设应密切注意相关技术的发展,本规划着重解决电信通道的建设。

⑶新增局所按大容量、少局所原则进行布局,网络光纤化,鼓励发展新型电信技术。

2.电信网络规划

⑴电信发展目标

2010年,县城固定电话普及率达到45门/百人,县城电话装机户数达到5.4万门,县城交换机总容量达到6万门;

2020年,县城固定电话普及率达到60门/百人,县城电话装机户数达到10.8万门,县城交换机总容量达到12万门;

⑵电信设施布局规划

人民路端局:位于人民路,交换机容量扩建至8万门;下设破凉模块局,规划交换机容量4万门。

根据城市用地布局进行各各个电信接入网点的布置;加强公用电信设施的建设。

⑶电信管道规划

沿城市主、次干道敷设电信管道。端局、模块局间通过城市主干线路进行联系,并形成环状;各端局、模块局的主干线路网也形成环状。电信管道一般沿城市道路西、南侧敷设。

城市主干网络通过孚玉路、105国道长途光缆对外联系。

⑷移动通信发展规划

加强基站建设,做到各运营商在基础设施的共享,避免资源浪费。

在2020年,争取宿松县移动通信的发展规模达到固定通信的发展规模。

⑸通信业务发展规划

在发展语音业务的同时,大力发展数据业务和多媒体业务,最终形成以经营数据业务和多媒体业务为主的电信网络。

第50条邮政设施发展规划

在市区按2.5公里服务半径设立支局。结合居住区设置邮政所或邮政代办网点,在学校、机关、大的企事业单位,利用社会力量办理邮政业务。

第51条广播电视工程规划

规划宿松县城有线电视普及率达到100%。基本建成覆盖县城的广播电视双向数字宽带综合业务网。

第52条燃气工程规划

1.气源选择

近期宿松县的主要气源为管道液化石油气,远期为管道天然气。

2.供气规模

宿松县城市燃气月平均日用气量为:6.95万立方米。

3.燃气设施规划

⑴近期规划

近期在新建或集中成片改造的居民生活区中,采用小区管道液化气集中供应,分别独立设置气化间,向用户供气。

按供气点的布置原则进行供气点布局。

⑵远期规划

远期在城市管道燃气供应系统建成使用后,规划燃气输气管网采用中,低压二级输配管网。中压管道沿城市道路布局成环。

根据气源有可能出现的两种情况。此处提出两种方案。

方案一:西气东输工程可以覆盖到宿松县城,气源可以采用天然气。在根据日后西气东输工程天然气的来源方向改造现有的五里液化气储配站,作为调峰作用。

方案二:西气东输工程没有覆盖到宿松县城,气源则采用液化气混合空气。在工业区建设混气站一处,作为县城的供气气源。

近期实施的小区气化间,可以在城市管道燃气系统实施之后,改造为中低压调压站。

第53条环卫设施规划

1.规划目标

以城市化、现代化为目标,力求使天长环卫设施和废弃物收集、运输、处理及综合利用达到文明、科学、先进的水平,实现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产业化。

2.环卫设施布局

⑴公共厕所

①城区每3000人一座,居住区每平方公里不少于3座。

②一般街道800-1000米,流动人口密集的街道和商业闹市街道,间距300-500米;人流集中的大型公共建筑附近应设置公厕,如车站、公园、影剧院、体育场、农贸市场等。

③每座公厕建筑面积60-100平方米,用地面积100-140平方米。

④规划布置的公厕尽可能结合公建和生活区统一布局。

⑵垃圾容器和垃圾容器间

设置生活垃圾收集点的服务半径不超过70米,每处为100户服务。生活垃圾分类存放,垃圾容器要密闭并且有便于识别的标志。

⑶废物箱

废物箱一般设置在道路的两旁和路口,废物箱应美观、卫生、耐用,并能防雨、阻燃。

设置间隔:商业中心街区25-50米一个,交通干道50-80米一个,一般道路80-100米一个。

3.工程设施规划布局

⑴生活垃圾转运站

规划至2020年,城区规划共设5座垃圾转运站,以中、小型为主,新建垃圾转运站占地不小于600平方米,可结合其它环卫设施,如环卫基层机构,工人作息点等布置。

⑵垃圾综合处理厂

新建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厂,位于现状垃圾堆放场以北约2公里,规划控制用地70亩,使用年限为25年,总设计规模为120吨/日。对可燃物和医疗等单位产生的有毒、有害垃圾可配建焚炉进行焚化处理。

⑶洒水(冲洗)车供水器

设置间隔根据道路宽度和专用车辆吨位确定。

①主干道:道路宽度30-50米,700-1000米设一个。

②商业中心街区:道路宽度20-40米,700-1000米设一个。

以上适用5吨以上车辆,当吨位小于5吨,间距应适当缩短。

4.环卫机构及工作场所

⑴环卫机构

由于规划在工业园区起步区南侧设置环卫管理机构用地一处。

⑵环卫停车场

环卫停车场可结合环卫处、垃圾转运站设置。

⑶环卫清扫、保洁工人作息场所

规划每处用地规模8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40平方米。规划尽量结合基层环卫机构、垃圾转运站和公厕设置。

第54条环境保护规划

1.环境保护总目标

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环境管理体系,力争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状况有所减轻,环境质量有所改善,把宿松县建设成经济快速发展、环境整洁优美、生态良性循环的良好地区,主要污染物指标控制在国家规定标准。

2.城市环境功能分区

⑴大气环境功能区

根据国家《大气环境质量标准》(GB3095—1996),确定宿松县城区大气环境功能区的划分,并执行相应的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①Ⅰ类大气环境功能区:主要为自然保护区、风景旅游区、疗养区等区域,执行大气环境质量一级标准。

范围:钱家山公园及周边区域,破凉组团和韩文组团间生态绿地。

②Ⅱ类大气环境功能区:主要为规划居住区、商业、交通、混合区、一般工业区等区域,执行大气环境二级标准。

范围:除Ⅰ类大气环境功能区以外均划定为Ⅱ类大气环境功能区。

⑵噪声环境功能区

根据国家《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确定宿松县城市噪声环境功能区的划分,并执行相应环境噪声标准。

各类区环境噪声控制区控制指标为:

本标准昼间6:00~22:00,夜间22:00~6:00。

⑶水环境功能区

根据国家《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88)进行宿松县水环境功能区划分,并执行相应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

①Ⅱ类水环境功能区: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贵鱼类保护区、鱼虾产卵场等。

范围:钓鱼台水库及其至规划水厂的引水渠。

②Ⅲ类水环境功能区:集中形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土地二级保护区,一般鱼类保护区及游泳区。

范围:规划区范围内除Ⅱ类水体外所有地面水水域。

3.主要环境保护措施

⑴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①在城市污染工业区与周边用地间设置宽度不低于50米的绿化防护隔离带。老城区的工业企业逐步搬迁或转产。新区中应控制污染工业企业的进驻。

②改善能源结构,推广使用气体燃料,提高城市气化率。

③加强工业废气的回收利用,降低大气中SO2浓度;加大汽车尾气治理力度。

④发展绿色化学工业,采用清洁生产工艺和技术。

⑵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①避免工业用地和居住用地的混杂布局,以达到防止工业噪声的目标。

②对舞厅、录像厅、餐饮、建筑工地等扰民的行业应严格限制其营业时间。

③通过淘汰噪声超标的旧车、禁止汽车在城区鸣笛、加强路旁行道树建设达到防治道路噪声污染。

⑶水污染防治措施

①强化工业企业污染源治理工程,工业污水进入城市污水管网前必须对污水进行预处理,尤其是对特殊污染因子处理,以达到公共污水处理系统的承受标准。

②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

③对养殖水面注重防治水体的富营养化问题。

④加强饮用水水源地的一、二级保护,严格执行相关标准。

⑷固体废弃物防治措施

①进一步推行清洁生产和废物最小量化。

②在全市建立固体废弃物的交换管理系统。

③加强工业固废的处理处置及综合利用。

④对于生活垃圾推行袋装化管理,并进行综合利用和焚烧化处理,减少垃圾贮存量。

第九章城市综合防灾规划

第55条抗震工程规划

1.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宿松县属抗震设防烈度6度区.

2.坚持“预防准备、减少损失”和以“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抗震防灾工作,逐步提高城市综合抗震能力,最大限度减轻次生灾害,保障生命财产安全。

3.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生命线工程采取相应的抗震措施,应符合7度抗震设防烈度要求,确保震害发生后抢险救灾和人民生活生产需要。甲类、乙类建筑地震作用应符合6度抗震设防烈度要求,抗震措施应符合7度抗震设防烈度要求。丙类、丁类建筑地震作用和抗震措施均应符合6度抗震设防烈度要求。

4.按照《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土资源部、建设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止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发办[2001]35号)的要求和国家有关技术规范,应对规划区内的地质情况进行调查,加强和补充建设用地质灾害评估工作,严格按照国家规范进行勘察设计、施工,杜绝人为活动诱发情况发生。

5.加强避难场所及疏散通道的建设。主要避难疏散场地有广场、公园、社会停车场及中小学校操场等。疏散通道主要为城市主要道路。

6.防止发生次生灾害,如火灾、有毒有害物质外泄以及水灾,定期对变电所、存贮易燃易爆物质的仓库、工业区内锅炉及其他医用放射物、病菌疫苗存贮间进行检查、维修、加固。

7.建立指挥消防、抢险抢修、医疗救护、通信、运输等抗震指挥系统。

第56条人防工程规划

1.人民防空实行长期准备、重点建设、平战结合的方针,贯彻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与城市建设相结合的原则。

2.战时留城人口按城市人口35%计,远期留城人员为6.3万人。每人掩蔽工程按1平方米计算,则共需人防掩蔽工程6.3万平方米。

3.结合城市建设和交通工程建设,开辟必要的交通隧道、地下室、过街地道和地下商场,新建居住小区按建筑面积的2%修建地下人防工程。

4.提高城市绿化水平,完善组团交通网络,疏解旧城人口,增强城市总体防护能力。

5.规划医院作为医疗救护设施用地,并在新建医疗设施内附建地下救护中心。

第57条消防规划

1.消防规划根据“预防为主,防消结合”,按照接到火警后消防车能在5分钟内到达责任

区边缘的原则布置消防站。新建通讯指挥中心及消防培训中心;共规划3座消防站,每座消防站服务范围为4—7平方公里,均为普通站,每座占地不小于2500 m2,配备消防车辆4—5辆。消防人员按城区人口万分之八配备。

2.城市消防给水由市政管网统一供给,并保证双向环状供水,主次干道供水管径不小于φ200mm,压力不小于0.16兆帕;小区干管和支管分别不小于φ150mm和φ100mm。末端压力不小于0.1兆帕。室外消防栓一般沿道路单侧布置,间距为120米。

3.加强消防通道的建设,完善城市道路系统,规划消防通道间距不小于于160米,宽度不小于4米。建筑设计必须满足消防间距要求,安排必要的消防扑救场地。

第58条城市防洪规划

1.防洪标准

根据分步实施的指导思想,防洪标准确定为五十年一遇,相应县大河王屋站流量1950立方米/秒,对应水位21.1米;白洋河流量243立方米/秒,对应水位19.5米。远期则按华阳河流域分蓄洪方案考虑,对应水位22.5米。

2.近期规划:

针对前面所述6个方面的问题,按新的防洪标准进行规划,以期达到河道、堤防、配套建筑物、护岸设施、排涝设施和管理机制等方面全面适应县城防洪的高标准要求。

⑴河道疏浚:

对新耕河出口长1.02公里的河心进行疏浚,使河床宽达到40米;对县大河王屋、陈屋3公里范围进行河心整治,理顺河势;对白洋河出口段1.5公里进行清淤;对桐坡山嘴拓宽至底宽25米。

⑵堤防达标:

按五十年一遇的洪水位对堤防进行断面设计;因三合圩集中建筑群难以拆迁,计划按设计标准退建新堤,新堤自5+900接至7+450,全长523米。

⑶配套建筑物改造:

计划进行向阳、东畈、高排沟、胜灾等4座闸的改建;河湾、刘屋等32座排洪涵的除险加固;东门桥、胜灾桥的拆除重建;东畈、方家、猪儿圩,胜灾等4座排涝机站的改造;兴建310千瓦的向阳电排站。

⑷护岸建设:

为防冲刷,维持设计堤身的基本稳定,横坝段建筑迎水面砌石护坡,长0.8公里。在县大河段,由于以往采取的护坡和普通固脚均难以适应地基软弱的实际,因此采用砼底板箱型岸墙,计长2.1公里。

⑸排涝沟扩建:

向阳河、高排沟按五十年一遇排涝标准拓宽,增加排涝能力。

⑹征收管护用地:

征收县城防洪大堤堤脚外10米面积,,共计161亩,作为管护用地,建立堤管机构,使大堤建设管理做到日常化、专业化。

3.远期规划:

西部以沪蓉公路,北部以孚玉路,南部以县大河堤,东部以白洋河堤为屏障,统一按顶高23.20米进行加高培厚,四方合围形成孚玉安全区,与华阳河分蓄洪相适应。

第十章郊区规划

第59条郊区范围

宿松县城市规划区范围含孚玉镇、破凉镇、五里乡部分用地。根据城市发展需要城市郊区范围确定为城市规划区范围内除去城市建设用地外的区域。

第60条郊区规划指导思想

1.郊区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以服务城市为宗旨,将郊区建设成为菜、奶、蛋、鱼、肉等副食品生产供应基地,城市近郊风景区与旅游基地。

2.服从城市总体布局,完善城市功能,对郊区的规划建设实施有效控制和引导。

3.合理利用城市与郊区的空间资源,保护城市的自然环境,保证城市有序、健康、快速发展。

第61条郊区居民点规划

1.为有利乡村城市化的发展和村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要求,居民点的建设应相对集中,以利配套必要的生活服务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

2.凡在规划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的行政村居民点,一律按城市居住小区建设,以多层公寓式住房为主,原则上不再批建单户农宅。

3.规划城市建设用地以外的郊区居民点,从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和撤村并点的原则出发,按中心村——基层村二级进行居民点规划布局。

第62条乡镇企业布局

规划区内各乡镇的乡镇企业原则上应按城市用地功能布局,集中建设成规模的乡镇企业工业园,其工业门类应符合城市规划布局的要求。规划区内各乡镇应以发展无污染或微污染的加工工业为主,不得发展污染严重的工业。

第63条蔬菜及副食品基地规划

宿松县现有蔬菜及副食品基地主要集中在县城周边。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近郊蔬菜基地的日渐减少,规划重点发展五里乡蔬菜基地。城市人口每人所需菜地按0.04亩计,规划期末,宿松县蔬菜基地总面积7200亩。

扩大发展破凉等副食品基地。

第64条苗圃及园艺场规划

孚玉东北侧山体规划为苗圃,作为城市苗木生产和花卉种植基地。

第65条交通建设规划

配合城市对外交通规划,具体建设如下:

1.宿复公路由现状三级公路改造为二级公路;

2.105国道改线并由现状二级公路改造为一级公路。

第66条市政公用设施规划

1.加快农村电网改造进程。

2.在各村庄加强电信接入网点及基层邮政设施的建设,保护好相关范围的光缆的其它通讯设施。

3.加强规划区范围内自然水体的保护,尽快建设新的城市垃圾处理厂。

第67条风景旅游

规划在“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原则下,规划建设好国家级森林公园石莲洞。

第68条生态防护林地建设

规划大力加强作为城市东部及西部山体的绿化造林工作,建好国家级森林公园石莲洞,形成宿松县的生态防护林地,进一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第十一章城市近期建设规划

第69条规划原则

1.近期建设与远期规划相结合,既充分保持近期城市建设的合理布局,又要考虑城市远期发展要求,促使城市整体协调有序、良性滚动发展。

2.老城改造与新区建设相结合。拓展新城区,改造老城区,重点发展新城区。

3.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重点建设和完善城市各项基础设施,改善城市环境,为新世纪县城的快速健康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第70条规划期限

本次近期建设规划期限为2003年到2010年。

第71条发展规模

近期城市人口规模将达到12万人。

近期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为12.38平方公里,人均用地103.15平方米。

第72条建设重点

⑴落实城市发展目标与策略,以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协调,符合城市空间资源环境、财力的实际条件,体现规划的可行性。

⑵坚持可持续发展,处理好近期建设以长远发展、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条件的关系,合理利用城市空间资源。

⑶依据城市总体规划,优化城市空间布局,保持城市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在完善城东新区的基础上,重点建设工业园区,安排工业园区起步区等分期建设项目。

⑷坚持环境优先战略,保护城市生态环境。

⑸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设施水平。

第73条重点建设区域

⑴孚玉组团

重点整合、完善城市服务功能,强化商业地位。建设生态环境良好的城市居住社区,提高城市生活居住质量。

⑵韩文组团

以基础设施建设为先导,城市沿向西、西北拓展,加快宿松县工业园的建设步伐;结合沪蓉高速在城市出入口安排大型综合市场;配套建设居住用地及相应的服务设施。

⑶破凉组团

加快站前区的建设步伐,重点建设商贸、物流用地;并向东发展,形成破凉组团的中心区。

第74条重点建设项目

城市重点建设项目内容、规模、实施时序见附表。

第十二章远景发展构想

第75条规划目标

把宿松城区建设成为经济发达、交通便利、环境优美、设施完善、具有良好生活质量和富有个性特色的现代化工贸、生态、旅游城市。

城市规模:到2030年,城市人口控制在30万人以内,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30平方公里以内,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100平方米以内。

第76条用地发展方向

远景城市发展着重于用地发展方向的选择和远景路网的延伸,用地布局着重于居住和工业用地。本次总体规划对远景城市发展的考虑是:延续远期形成的城市带状多组团格局,沿城市发展主轴,破凉组团向南扩展,韩文组团向北拓展,两组团将相接,中间通过城市绿化带分隔;孚玉组团空间向东延展。

第77条城市布局结构

远景城市用地本着保护生态环境的原则,城区用地控制在现状城区与周围山体、水体之间,以不影响周边自然景观为原则。孚玉组团重点发展居住、商业用地;韩文组团重点发展工业、仓储、居住用地。城市道路网结构基本为方格网形式,县政府等行政办公用地集中在城市轴线的中心地块,形成良好的交通可达性,服务于全市。

第十三章实施规划的措施

第78条完善城市规划实施机制

1.严格执行国家关于城市建设的法律、法规及技术规范,严格管理城市建设项目。

2.城市总体规划按法定程序批准后,作为城市建设法律性文件,任何单位和个人在规划区内建设必须遵守本规划。不能随意修改规划,如确属必需,则应按法定程序报批。

3.强化规划实施的控制机制,成立城市规划委员会,经县人大授权审查和审批城市的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

4.深化总体规划的战略部署,编制专业规划与详细规划。

5.制定本城市不同发展要求的技术标准,指导规划编制及管理工作。

6.加强规划的宣传,提高公众参与规划意识。

7.完善规划实施的监督与反馈机制。

第79条建立行政协调机制,推进城市化进程

1.理顺管理职责,强化统一管理。

2.推进城市化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一种策略,以城市的快速发展来减轻、减缓农村地区的发展压力。形成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使促进农村人口转移的重要保障。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劳动就业中介组织,建立健全就业服务体系。

3.切实落实户籍制度改革措施,制定适合本县发展的户籍政策。

4.促进产业发展,不断增加就业岗位。

5.适时建立城市规划实施的监测系统。为科学管理打下必要基础。

6.加强人力资本投入,促进基础教育水平的提高,

第80条合理开发利用土地, 完善土地收储规章

1.加强土地使用的控制,

2.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依据市场需求,有计划的使用一切建设用地,增强规划意识,确保土地均衡、协调、有序的开发利用

3.加大土地收储力度,完善土地收储规章,建立完善土地市场。

4.合理掌握用地性质的变更。

5.采用不同的发展策略和引导性建设,促进城市空间的拓展。

6.禁止城市建设区范围内私人建房,促进房地产业的发展。全面推行住宅的商品化,鼓励住宅消费。

第81条加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协作

1.要改变对行政区经济的高度关注,建立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协作关系,从经济效率出发认识区域的产业分工,形成功能分工合理化的区域整体。

2.发挥招商和投资的中介作用,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3.促进区域内的产业分工与合作。

4.加强区域基础设施建设的协同,尤其是在区域性交通、通信等现代化设施的建设方面。

5.以工业园为核心创建产业集聚,明确和贯彻工业园的功能地位,促进与一定产业有关联的企业和结构的集中,完善建立在高度专业化和精细分工基础之上的网络联系,提高工业园的核心竞争力。

6.城市政府应通过区域产业支持设施的建设来促进企业不断创业,提高新产品、新工艺的开发能力和产品设计能力,推动规格化生产,保持产业集聚综合竞争力的持续发展。

7.围绕城市的主导产业发展对劳动力进行教育和再教育,以此来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城市劳动力的专业化、职业化。

8.积极扶持中小民营企业,提高其组织化程度,建立专业化与协作网络。

第82条推进积极财政政策,健全投资机制

1.建立稳定的城市建设资金的投入机制,保障资金到位。严格控制资金的使用范围,并尽快建立政府投资项目、市场经营项目、私人自建项目三位一体的资金渠道。

2.实行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原则。

3.不断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外来资金,拓展资金渠道。

4.引导社会资金投向基础设施建设,坚持“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

第十四章附则

第83条本规划成果包括文本和附件两部分。文本部分由《宿松县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 文本》和规划图纸组成。附件包括《宿松县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说明书》、《宿松县城总体规划基础资料汇编》。

第84条本规划文本及其规划图、规划说明书,适用于规划区内各项规划与建设。凡在规划区内的各项规划与建设应符合本规划。

第85条本规划经安庆市人民政府批准后,由宿松县人民政府负责公布并组织实施。规划文本和规划图纸具有法律效力。

第86条本规划由宿松县人民政府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第87条文本中用“下划线”标明的条例或语句为本规划的强制性内容。

附表

现状2003年总人口6.4万人

规划远期2020年总人口18万人

规划近期2010年总人口12万人

陵水县英州镇总体规划修编说明书(2010-2020)

前言 受陵水黎族自治县英州镇人民政府委托,我院负责编制《陵水县英州镇总体规划修编(2010-2020)》。 本次英州总体规划的修编是在内外因素的推动下,英州进入新的高速发展时期,用地结构和城乡结构发生了一系列的改变,开发带来的人口规模、生态资源的有效保护、市政和公共设施的供给压力、镇区用地发展方向发生改变等系列问题,是本次总规修编急于解决的。 在陵水县英州镇人民政府的领导和陵水县建设与国土环境资源局的大力配合下,2010年我院开始着手编制《陵水县英州镇总体规划修编(2010-2020)》,在2004版《陵水黎族自治县英州镇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根据《城市规划编制方法及深度要求》、《镇乡域规划导则(试行)》和双方所签定的合同为依据,提供规划的全部图纸和文字资料。 在本次调整规划的编制过程中,我院得到县、镇各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在此一并致谢。 三亚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2011年4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城镇发展目标及策略 第三章镇域总体规划 第一节村镇体系规划 第二节镇域交通规划 第三节镇域给水规划 第四节镇域供电规划 第五节镇域电信规划 第六节镇域广播电视规划 第四章城镇性质与规模 第五章镇区建设用地布局 第六章镇区综合交通规划 第七章镇区居住用地规划 第八章镇区公共设施规划 第九章镇区工业、仓储用地规划第十章镇区绿地及景观系统规划第一节绿地系统规划 第二节景观系统规划第十一章镇区环境保护规划 第十二章镇区市政工程规划 第一节镇区给水工程规划 第二节镇区排水工程规划 第三节镇区供电工程规划 第四节镇区电信、邮政工程规划第十三章镇区综合防灾规划 第十四章镇区近期建设规划 第十五章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第一节总则 第二节规划建设控制 第三节建筑设计管理 第十六章实施规划的措施和建议第十七章附则

河南某镇总体规划文本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适应崔庙镇经济发展及崔庙镇工业园区建设的需要,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及崔庙镇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布局编制本规划。 第二条:崔庙镇村镇体系规划是镇域内村镇发展与布局的重要依据,为政府实现镇域村镇发展的宏观调控提供依据,逐步使镇域形成以镇区为中心、城乡结合、协调发展的统一整体。 第三条:崔庙镇总体规划是崔庙镇各项建设的指导性文件,是对城镇建设进行科学管理的法律依据,镇区的一切建设活动均应符合本规划。 第四条:本次规划的主要依据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1) 建设部《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审批办法》(1994.08) 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1991.09) 《建设部工程技术强制性条文》(城乡规划部分) 建设部《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 《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 《河南省村镇规划编制与审批办法》 《建制镇规划建设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1997.1.1) 河南省实施《矿产资源法》实施办法(1998.7.01) 《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规划工作的通知》(国发[1996]18号)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城乡规划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0] 25号) 《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2002) 《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决定》(豫发[2003]9号) 《中原城市群空间发展规划》 《郑州市总体规划》(2008—2020) 《荥阳市村镇体系规划》(2009—2020) 《崔庙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 《崔庙镇总体规划》2000年 《崔庙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崔庙镇区建设现状、发展构思 崔庙镇其它社会经济发展资料 第五条:本文本应与规划图纸和说明书结合使用,在规划实施和管理过程中,除应遵循本文本的规定外,还应符合国家和地方政府现行的有关法规和标准的规定。 第六条:规划期限: 近期:2009――2012年; 远期:2013――2020年。 第七条:强制性条文 文中使用加下划线的部分为强制性内容,该部分内容是对崔庙镇规划实施及监督检查的依据,必须依据规划严格执行。 第二章镇域社会经济发展规划

宁乡县规划蓝线图制度管理办法

宁乡县规划用地蓝线图(规划选址意见)制度管理办法 (送审稿) 第一条为加强建设项目选址规划管理,保障城乡规划的有效实施,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及相关配套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城乡规划区内新建、扩建、改造的建设项目,编制、审批项目建议书和设计任务书,必须遵守本办法。重大基础设施,原址扩建、改建的建设项目需要使用本单位以外土地的,需要改变本单位土地使用性质的,旧城改造项目,必须进行建设项目的规划选址,选址必须符合城市总体规划。 第三条《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或用地蓝线图是项目单位和开发主体招商引资、签订意向合同的前置条件,宁乡县规划管理局负责宁乡县行政区内建设项目的选址管理工作,对符合规划的,核发《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或用地蓝线图。 第四条建设单位在向开发主体和发改等主管部门报送项目申请报告或可行性研究报告前,以行政划拨方式取得用地的建设项目应当依法向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办理《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以有偿出让方式取得建设用地的建设项目须办理用地蓝线图。 第五条县发改部门必须依据规划部门的《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或用地蓝线图方可批准或核准建设项目。 第六条县国土部门在用地预审前必须依据规划选址意见书或用地蓝线图受理项目用地。

第七条需要调整城乡规划的建设项目,应先依法调整规划再审核项目选址。 第八条《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和用地蓝线图有效期为一年。有效期内未取得建设项目批准(核准)文件的,可以申请延期。需要延期的,申请人应当在选址意见书有效期届满前30日向原核发机关申请延期。延期以两次为限,每次不超过一年。 第九条取得《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和用地蓝线图的建设项目,在有效期内需要对《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和用地蓝线图所规定的内容进行调整或变更的,应当经原核发机关批准。 第十条对未按本规定办理《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和用地蓝线图的建设项目或《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和用地蓝线图失效的建设项目,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不得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第十一条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建设项目选址规划管理过程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尚未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二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宁乡县人民政府

新丰县总体规划文本

文本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城市性质 (1) 第三章城市发展目标 (1) 第四章城市规模 (2) 第五章县域城镇体系 (2) 第六章城区土地利用 (3) 第七章中心城区总体布局与调整改造 (3) 第八章历史文物保护与城区风貌 (4) 第九章对外交通 (4) 第十章城区交通 (5) 第十一章环境绿化与城市绿地 (5) 第十二章环境保护与环境卫生 (5) 第十三章城市水源与给水 (6) 第十四章近期建设 (6) 第十五章远景规划设想 (8) 第十六章实施措施 (8) 第十七章附则 (8)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规划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及产业转移,中心城市辐射能力不断加强,广东省北部山区经济开始快速增长,为适应大环境的变化,满足新丰的可持续发展和建设管理的合理有序,特制定本规划。 第二条规划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城市规划编制方法以及实施细则》 《中心镇规划指引》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及实施细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韶关市城市规划编制方法》 《韶关市新丰县总体规划与实施纲要》 第三条韶关市全部行政辖区面积为2015.2 平方公里,而本次总体规划范围在城区,即县城中心区丰城镇,规划范围面积为15.01平方公里。规划主要内容是土地利用规划。中心城区以旧城区及新城区为核心,其中新区是城区总体规划的重点规划范围。 第四条总体规划期限为2008年~2023年,重大问题考虑到21世纪中叶。近期建设规划期限到2013年。 第五条本规划所涉及的指标和技术规定是根据现有的相关标准、规范,结合城区用地实际情况、规划意图,并考虑到今后的发展及其适度弹性而制定的。 第二章城市性质 第六条丰城是新丰县县城区所在地,是新丰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也是韶关南部经济中心城市。 第七条丰城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科教和旅游中心。城区的规划与建设要突出城区的中心功能,保证县域管理职能实施的需要,建成全市领先的现代化城市。新丰县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文物古迹众多,是融山、河、城为一体的山水城市。新丰城区的规划与建设要继承和发扬历史文化的优良传统和山水城市的基本特色。丰城是县级城市,是韶关南部对外开放的枢纽城市,是起跨市区作用的经济中心和重要的交通枢纽。丰城城区的规划与建设要为其发展成为具有重大影响的区域性中心城市的远景目标奠定基础。 第三章城市发展目标 第八条城市发展总目标:2O23年把丰城城区建设成为经济发达,社会文明,布局合理,交通便捷,基础设施完善,生态环境有较大改善,山水特色突出,景色宜人,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宜居城市。 第九条经济目标:新丰县是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山区贫困县,1999年国内生产总值65086万元(可比价),三大产业结构为36.89 : 32.71 : 30.40,人均国内生产总

关于宁乡县的城市规划研究

城市发展分析 ————以宁乡县为例

摘要:县域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层经济、基本支柱城市是财富聚集的平台、经济发展的龙头、市民居住的家园,城市规划水平反映并决定县域发展水平。城市总体规划是城市建设的总体部署,是城镇空间拓展、基础建设、产业布局、项目实施的法定依据,一项全局性、战略性、综合性的工作。 关键词:;跨越式发展;解决方法;县域经济;发展展望 一、引言 我之所以要选择宁乡,这么一个小县城来进行我今天的分析,原因有三,其一,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宁乡孩子,在这里我已经生活的20年,我对她有一份像母子的感情,我想我对它在了解不过,无论是她的好,还是坏;其二,我想我还可以更加深入的认识我的故乡,虽然她是我的家乡,但我想我肯定对她还是会有许多不太了解的地方,我希望通过借这次写论文的机会,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能够加深我对她的了解。最后一点,说来可能比较不入耳,因为陈新华老师要我们在结课前做一个关于自己家乡的ppt,讲解一下自己家乡,我想我可以通过先写这篇论文,预热一下。宁乡,一个昔日的小县城,如今却也是我们宁乡人的一种骄傲,短短的十几年,她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截至2013年,已经挺进了全国51强县,居中部第六,为什么她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迅速发展,她的迅速发展又给城市带来了哪些问题,我想,这样是一直困惑我的一个问题,。 二、宁乡的区位 宁乡县隶属湖南省会长沙,是省会长沙的西大门、省会长沙的新城区、省会长沙的卫星城,是长沙大河西先导区的重要组团,县域基本竞争力已成功挺进“全国百强”。宁乡县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牢牢抓住城镇建设这个核心引擎,加速提升新型城市化,致力建设省会新区和山水新城”,宁乡县县域城市规划坚持东进融城战略,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以独特的城市气质和现代化的城市形象来推动。专家高度肯定宁乡的城市发展规划“大气磅礴,把握了科学发展规律,符合两型社会建设要求”。要切实搞好县域城市规划,就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只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才能制定出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城市规划;只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才能使城市规划减少盲目性和随意性,增强科学性、预见性和可持续性;只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才能使规划为一届又一届领导班子所接受,为广大人民群众所认可,不至于后届否定前届,推倒规划重来;只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才能使规划的功能与作用得到有效发挥,使规划成为现实。 宁乡县城,城市建成区面积已达32平方公里、人口达31万。广大宁乡市民的生活中拥有了长达3.1公里的沿江风光带,拥有了人均16.1平方米的绿地占有率,拥有了超五星级标准建成的通程温泉大酒店,拥有了超级卖场大润发,还有碧桂园、绿地中央花园、澜湾国际等一批高档住宅小区,拥有了“金满地”、步行街等一批名牌荟萃的消费场所和大城市媲美的居住、购物、出行、休闲环境

白霓镇总体规划(修编)说明书

白霓镇总体规划(修编)说明书 第一章总则 一规划编制背景 改革开放的白霓镇面临着保护与发展的两大主题。一方面,现代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拥挤而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使人们既紧张又脆弱,而传统城镇因其平和的生活魅力而具有平衡人们紧张竞争的社会心理的作用,从而赢得现代人的青睐;另一方面,多少年来精心营造的富有湖北民居传统特色的白霓古镇却因其落后的市政设施跟不上现代工业和交通的发展而无法与新时代的生活需求相适应。 白霓镇是崇阳县的工业强镇、商贸重镇。对于村、镇二者来说,无论是保护与发展都是为了满足现代人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都是推进城市化发展的需要。随着全省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对未来城镇的发展作出宏观调控和引导,是本次规划编制的主要背景之一。 1999年白霓镇编制了白霓镇新区规划,对于当时的城镇建设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随着城镇建设的发展,新的矛盾与要求不断出现,如白霓镇老区的保护与城镇建设发展的需要、工业与商贸经济发展的需要、新农村建设的需要等,都急需城镇建设管理与服务工作给予科学、可靠的支持。在此背景之下,本规划的编制工作便具有了特殊的时代意义。 二规划指导思想和原则 (一)规划指导思想 1.城乡协调、共同发展,建立城乡融合一体的发展原则。以实现“农村现代化,乡村城市化,城乡一体化”为目标,注重城乡社会的共同进步、经济的共同繁荣和生态系统(自然生态和社会生态)的互补。 2.以镇区建设为龙头,提高全镇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的发展水平,完善城镇生产、生活服务设施建设,形成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提供多种就业岗位,合理引导人口的迁移转换。 3.协调好村镇建设规划和基本农田保护规划的关系,发展农业的规模化经营和集约化生产,逐步合理地缩并零散的自然村,从而有效地节约耕地,使乡村与城镇的发展更加有序。 4.强调文化、历史的延续,建立以人为本、物质与精神并重的社会发展原则,保护和继承传统的文化和技术遗产,保护文物村落特色,充分保证子孙后代延续历史文脉的可能性。 5.“预测长远、决策近期”,建立长期、动态的发展目标,立足于资源存量和环境容量,搞好长远规划和控制,立足现实经济技术条件,抓好近期决策,保证发展阶段的近期决策调整符合长远规划的利益导向。 (二)规划原则 1.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严格土地管理措施,少占或不占农田耕地。 2.强化白霓镇经济产业特点,发挥旅游资源及区位优势,积极开发旅游业和商业贸易,发展高新技术含量的环保性工业项目,加强农业及农产品加工,使其在崇阳县城镇职能分工体系中保持特色。 3.坚持高起点规划,贯彻科学性、超前性、现实性、可操作性的原则。 4.按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学原则,创造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生态环境系统。 1

东阿镇总体规划文本

目录 目录 (1) 第一章总则 (2) 第二章城镇发展目标与战略 (2) 第三章城镇性质与规模 (3) 第四章镇村体系规划 (3) 第五章镇区用地总体布局规划 (4) 第六章镇区道路交通规划 (5) 第七章镇区绿地景观规划 (6) 第八章历史文化名镇保护 (7) 第九章镇区环卫环保规划 (7) 第十章镇区市政工程设施规划 (8) 第十一章镇区防灾规划 (9) 第十二章镇区近期建设规划 (10) 第十三章镇区远景构想 (10) 第十四章规划实施措施 (10) 第十五章附则 (10) 附录A:本规划文本用词说明 (11) 附表 (11)

第一章总则 第1条为适应平阴县东阿镇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科学合理地开发建设现代化中心镇,进一步完善城镇的综合功能,达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综合统一,特编制本规划。 第2条本规划是指导东阿镇各项城镇建设活动的法规性文件,在规划区范围内进行各项建设活动的一切单位和个人,均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规定,执行本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应参照本规划执行。 第3条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 4、《国家重点文物风景名胜区规划编制审批管理办法》; 5、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 6、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7、中共山东省委《关于加快城市化进程的意见》; 8、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小城镇建设的意见》; 9、《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 10、《平阴县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 11、《平阴县镇村体系规划(2008——2030年)》; 12、《平阴县统计年鉴》(2005——2007年); 13、《东阿镇总体规划(2005——2020年)》。 第4条规划期限 近期建设规划:2009年——2015年; 远期总体规划:2009年——2030年; 远景构想规划:2009年——2050年; 第5条本规划涉及的地域名词界定 1、东阿镇、镇域:指现状(2008年)东阿镇的行政区划范围,面积95平方公里。 2、镇区:平阴县东阿镇镇政府驻地。 3、城镇规划区:城镇规划区是指城镇建成区以及因城乡建设和发展需要,必须实行规 划控制的区域。 第二章城镇发展目标与战略 第6条东阿镇城镇发展总目标:2030年把东阿镇建设成为经济快速发展、社会文明、布局合理、交通便捷、基础设施完善、生态环境良好的旅游古镇及平阴县西南部次中心。 第7条城镇发展分目标: ①经济目标 发展成为济南市的经济实力较强,产业结构合理的中心镇,建立和完善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和集约型经济发展方式的高效、协调、持续的城市运作机制。 ②生活目标 逐步提高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改善居住条件,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初步形成较完善的社区服务网络和高效、安全的城镇交通服务系统,建立充足的城镇供应基地,为城镇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工作、休憩的城镇生活空间。 ③环境目标 逐步提高城镇环境质量,增加绿地面积,改善城镇景观,创造良好的城市风貌,形成优美的城市环境和良好的生态环境。 ④社会事业目标 提高城镇的综合管理能力,加强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设施建设,提高人口素质,逐步建立相对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形成安全、便捷、多层次、多文化和多功能的城镇机能。 第8条量化指标体系: 分 类 目标名称单位2030年发展目标 山东省2010 年城市现代 化发展目标 济南市“十一五” 期间小城镇建设 指导性标准经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39.4(年递增8%计)- - 一、二、三产业比重- 20:45:35 - -

宁乡县充电桩布点专项规划(2030)

个人资料整理,仅供个人学习使用 宁乡县充电桩布点专项规划(20XX-2030 ) 设计任务书 一、项目背景为贯彻落实国家《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 (国办发[20XX]73 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XX]35号)的要求、《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20XX 2020 年)》(发改能源[20XX11454 号)和 《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专顶规划编制提纲的通知》(国能电力[20XX]447 号)的相关要求,贯彻落实《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我省新自&源汽车推广应用的实施意见》(湘政办发[20XX]50 号),以及《湖南省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管理暂行办法》(湘政办发[20XX]59 号)精神以及《长沙市充电桩布点专项规划(20XX-2020)》,进步促进宁乡县电动汽车的推广应用,加强充电基础设施发展顶层设计,制定《宁乡县充电桩布点专项规划(20XX-2030 )》。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賃軔朧。 二、项目范围、年限规划范围:宁乡县县域,总面积2906 平方公里,辖 4 个街道25 个乡镇。 规划期限:20XX-2030 年。近期建设年限为2020 年;远期规划为2030 年。 三、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4)、《长沙市充电桩布点专项规划(20XX-2020)》 5)、《宁乡县城区停车问题专题调研报告》 6)、《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20XX-2020 年)》 7)、《宁乡县城市总体规划(20XX-2020 )》、各乡镇镇总体规划及各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 8)、《宁乡县城及金玉集中区电力专项规划(20XX?2030年)》 9)、《城市道路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 ) 10)、国家、省、市相关的其他法规、技术标准 四、规划原则 (1)政府引导,市场推动。 (2)规划控制,分类实施。 (3)适度超前,车桩相随。 (4)自(专)为主,公共为辅。 (5)因地制宜,经济实用。 五、主要设计内容 1、从现状情况分析入手,对宁乡县社会经济发展现状、现有充电桩设施进行分析与评价。 2、立足现状,对宁乡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和判断。 3、对宁乡县的充电桩需求量进行预测和估算; 4、对宁乡县充电桩布点规划。县域范围内的充电桩在图纸上定点;形成总量科学、服务半径合理的充电桩布点规划。县城区范围内的充电桩在定点的基础上定位:根据充电桩布局原则和选址要求进行科学选址,并确定充电桩的用地规模、用地指标和其他技术指标。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祸測樅。 六、成果要求规划文本、规划说明书、基础资料汇编、主要规划图纸。 主要规划图纸: (1)充电桩建设现状图 个人资料整理,仅供个人学习使用

庄浪县城总体规划文本

目录 目录A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县域社会经济发展 (3) 第三章城镇体系规划 (6) 第四章城市性质及规模 (9) 第五章城市总体布局 (10) 第六章绿地系统及景观规划 (12) 第七章基础设施规划 (13) 第八章综合防灾规划 (16) 第九章四线管制规划 (18) 第十章近期建设规划 (19) 第十一章附则 (21)

第一章总则 第1条规划目的 国家实施第二个十年西部大开发战略、国务院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关于进一步做好利用外资工作的若干意见》、《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等政策措施,为庄浪城市发展提供了重要政策支持。西部地区呈现出一种快速发展的趋势,为西部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新的机遇。在此背景下,庄浪县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上版城市总体规划与目前庄浪的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已不相适应。为更好地发挥城市规划的统筹、协调与引导作用,促进区域城镇合理、健康发展,特进行庄浪县城城市总体规划修编。 第2条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 6.《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7.《城市绿化专项规划编制办法》 8.《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乡规划部分)》 9.《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 10.《甘肃省城乡规划条例》 11.《平凉市城乡规划技术规程》 12.《庄浪县城总体规划(2001-2020年)》 13.《庄浪县志》 14.《庄浪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 15.《庄浪县综合年鉴1991-2000》 16.《庄浪年鉴2005》 17.其它相关资料 第3条规划原则 1. 区域协调、城乡统筹原则 城市-区域是一个完整的城乡系统,应协调发展,不可偏废。党中央、国务院提

镇总体规划(十二五)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规划原则、期限与范围 (1) 第三章区域协调发展 (1) 第四章经济与社会发展 (1) 第五章城镇发展战略 (2) 第六章镇域村镇体系布局 (2) 第七章镇域总人口规模预测 (2) 第八章镇域综合交通规划 (2) 第九章镇域空间管制规划 (2) 第十章镇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3) 第二部分镇区规划 (3) 第十一规划指导思想 (3) 第十二城镇性质与规模 (3) 第十三镇区规划用地布局 (3) 第十四对外交通与道路规划 (5) 第十五绿地系统规划 (5) 第十六市政公用设施规划 (6) 第十七土地使用强度管制区划 (7) 第十八镇区环境保护规划 (8) 第二九镇区综合防灾规划 (9) 第二十章镇区近期建设规划 (10) 第二十一规划实施措施与建议 (11)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了正确指导阿苇滩镇的城镇建设,实现城镇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合理地规范镇区的建设行为,合理、经济地使用土地,确保城镇健康发展,特制定本规划。 第1.02条本规划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等各项相关法律、法规及技术规范,结合阿苇滩镇区建设的实际情况,在阿苇滩镇人民政府的组织领导下,由城市规划专业设计单位,汇总各系统、各单位的发展要求而制定的。 第1.03条阿苇滩镇规划区范围内的一切建设活动均应遵守本规划,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遵守本规划的义务,并有对违反本规划的行为进行检举和控告的权利。 第1.04条阿苇滩镇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根据本规划的要求,对镇规划区的所有建设开发行为,实行统一的规划管理及“一书两证”的核发。要坚决维护总体规划的权威性、科学性、严肃性,要大力宣传阿苇滩镇总体规划和各项规划管理制度,自觉遵章守法,严格依法办事。 第1.05条本规划所称镇域是指阿苇滩镇行政所辖范围,镇区是指阿苇滩镇政府所在地的建设用地区域。 第1.06条因客观情况变化,需要变更阿苇滩镇总体规划的,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规定报批,下一轮总体规划修编,应继续保持本规划的科学性和延续性,确保阿苇滩镇健康合理地持续发展。 第二章规划原则、期限与范围 第2.01条合理定位,从区域分析入手,分析阿苇滩镇所处的区域关系和发展条件,合理确定阿苇滩镇的区域定位和发展战略。 第2.02条把阿苇滩镇建设成为阿勒泰市独具特色的城镇,构建与之相适应的城市空间结构和配套设施,提升阿苇滩镇的城市建设水平,促进社会经济的全面、科学、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2.03条根据阿苇滩镇的实际情况和将来总体规划的实施要求,制定城市规划实施和管理的有关措施和要求,促进阿苇滩镇总体规划的顺利实施。 第2.04条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坚持“五个统筹”,统筹协调城市发展与生态建设关系,立足以人为本,创造优美人居环境,逐步实现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第2.05条充分吸收上版规划中的合理内容,注重规划的延续性。 第2.06条循序渐进、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合理布局的原则。 第2.07条本次规划期限分为两个阶段:近期2010年—2015年;远期2015年—2025年。第2.08条本次规划编制按地域范围分为镇区规划。 镇区:阿苇滩镇政府所在地的建设用地区域,总面积166.16公顷。 第三章区域协调发展 第3.01条加强与阿勒泰市、北屯镇、布尔津县等经济发展方面的合作,同时加强与周边市、县在山区、荒漠地区、水源地区等的生态保护合作。 第3.02条加强山区、沙化地区的生态恢复的合作,共同维护生态环境的稳定,保护生存基础,主要加强生态建设与生态恢复工作。 第四章经济与社会发展 第4.01条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努力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生态环境逐步改善,科教更加进步,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富裕,为与全市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经济保持快速增长,经济增长方式进一步转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资源综合开发和回收利用率大幅提高,初步建立起资源循环利用体系。 —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新型工业化发展迈出实质性步伐,新型工业化取得重大突破,服务业发展水平稳步提高。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城镇规模适度扩大,城镇功能更加完善;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基础设施明显改善。 —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重点资源开发过程中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初步建立起资源循环利用体系。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进一

马当镇总体规划文本

彭泽县马当镇总体规划(2003 2020) 文 本 江西师大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彭泽县马当镇人民政府 二零零三年七月 目录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规划技术经济依据 第三章发展战略及总体目标 第四章镇域村镇体系规划 第五章镇区性质与规模 第六章镇区建设规划 第七章园林绿地规划 第八章专项工程规划 第九章环保环卫规划 第十章防灾设施规划 第十一章近期建设规划 第十二章规划建设控制

第十三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第十二条规定和《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第四条及《江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要求,特制定彭泽县马当镇总体规划文本(以下简称“文本”)。 第二条本规划是彭泽县马当镇各项建设活动的指导性文件,任何单位和个人,均应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规定和《江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要求,并按本规划执行。 第三条本规划立足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的原则,依托地方资源优势,合理开发城镇,控制城镇规模,使之成为本省现代化的新型小城镇。 第四条本规划由规划文本、规划图纸、规划说明书和基础资料汇编四部分组成,规划文本和图纸是密切相关、相互联系的整体,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第五条本规划文本与国家、本省和本地区的其它相关法律、规章(如土地管理法、环境保护法、建筑设计、文物保护、交通、卫生、消防通讯、公用工程等)配套实施,对城镇建设进行管理和控制。 第二章规划技术经济依据 第六条法律条例、技术标准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3、《村镇规划标准》(GB50188—93) 4、《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 5、《江西省城镇规划编制技术导则(试行)》(2001年) 第七条规划年限 近期2003年—2007年5年 远期2007年—2020年13年 第八条全镇人口规模 近期36000人,远期39000人 第三章发展战略及总体目标 第九条发展战略 把马当镇建设成经济繁荣、布局合理、设施齐全、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工贸型城镇。 1、乡镇企业为马当镇发展的支撑点。规划应加大科技投入,改善投资环境,招商引资,充分利用资源优势,稳步发展建材、油化生产加工业,创立马当镇支柱龙头产品,带动农副产品加工业等多门类综合体系,建成乡镇企业相对发达的工贸型城镇。 2、积极利用区位优势,以商贸交易为重点,积极营造市场氛围,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精心组织城镇建设,进行城镇统一综合开发。

县域总体规划编制要求

一、区(市)县域总体规划成果内容 (一)文本 (二)图纸 (三)说明书 二、区(市)县域总体规划文本要求 (一)文本基本要求 规划文本应准确表达规划的意图、目标和对规划的内容提出规定性的要求,文字表达应规范、准确、肯定、含义清楚。 (二)强制性内容 1、分区管制 包括重点开发区、优化开发区、限制开发区与禁止开发区,明确以上各分区的范围与界线,以及开发控制要求。 2、五线控制 包括红线、蓝线、绿线、黄线与紫线,明确以上各线的位置、宽度,以及控制要求。 3、区域性重大基础设施 包括道路交通、市政设施与管线、引水、水利、防洪、滞洪等工程、取水口、污水排放口、垃圾处理场等设施,明确位置、容量与标准。 (三)文本格式 文本书写章节参照格式: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性质与规模 第三章体系与布局规划 第四章空间管制规划 第五章交通体系规划 第六章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第七章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第八章发展与资源协调保护规划 第九章附则 三、区(市)县域总体规划图纸要求 (一)图纸构成 1、区(市)县域综合现状图 2、区(市)县域相关规划综合分析图 3、区(市)县域体系用地布局规划图 4、区(市)县域空间管制及区域性基础设施规划图 5、区(市)县域交通体系规划图 (二)图纸基本要求 1、图纸主要用图像表达相关现状、规划与分析内容,应与文本一致。 2、图纸应绘制在近期测绘的1:10000地形图上。 3、图纸上应标明图名、比例、比例尺、图例、风玫瑰、规划期、绘制时间、 单位名称等。 4、图纸除图像部分外,还应以表格的形式反映相关内容,必要的说明以文字 的形式反映。 (三)区(市)县域综合现状图内容要求

某某镇总体规划(修编)

某某镇总体规划(修编)

第一章总则 1.0.1条为贯彻新修编的《XX团部所在地(哈木呼提镇)总体规划》,科学 合理的指导哈木呼提镇的城镇建设,提出规划管理及相关的总体 控制标准,特制定本总体规划文本。 1.0.2条 XX团部所在地--哈木呼提镇镇区规划范围内的一切规划、设计和 建设活动均应依循《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其他有关法 规的规定执行本规划。 1.0.3条《XX团部所在地(哈木呼提镇)总体规划》(2007年-2020年)是 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的哈木呼提镇发展需要,在编制批准的原 《XX(哈木呼提镇)》总体规划(1992年-2010年)的基础上修订 编制的,本规划批准后,原规划停止执行。 1.0.4条本规划由规划文本、规划图纸和规划附件(规划说明书和规划基础 资料汇编)三部分组成。规划文本与图纸同时使用,二者不可分 割。 1.0.5条文本所涉及的规划指标和技术规定是根据国家标准、规范,结合目 前哈木呼提镇的实际情况和考虑今后发展制定的,未涉及的指标 应符合国家、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兵团的有关法规、标准的规定。 1.0.6条本规划文本和说明书中,哈木呼提镇镇区是指XX团部所在地,哈 木呼提镇镇域是指XX团域。 1.0.7条团域村镇体系规划范围:同XX行政区划范围一致,总面积773.33 平方公里。团部规划范围:北部至国防公路,南端原XX园林路 为界,南北长1400米;西临近原XX四支渠,东至原XX六支渠, 东西宽1700米;总面积210.59公顷。 1.0.8条规划编制的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3.《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国家建设部)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镇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1993 年 5. 中华人民共和国《镇规划标准》(GB 50188-2007) 6.《镇规划编制办法》(执行),建设部建村[2007]36号文 7.《XXXX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 8.《XXXX(哈木呼提镇)总体规划》(1992年-2010年) 9.《XX小城镇总体规划编制深度规定》 10.《关于加快兵团团场小城镇建设的决定》新兵党办发 [2001]41号 11.《XX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和《223 团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 12. 《兵团屯垦戍边新型团场建设规划》 1.0.9条规划期限 基期2006年

宁乡规划说明书

第一章总论 一、区位和规划范围 经开区位于宁乡县城东北部,地处长沙市西大门,是国道319线及长常高速公路交织的金三角地带。本规划为经开区二期,位于长常高速公路以南,东南以沩水为界,西边以发展路为界。规划总用地11.11平方公里,隶属双江口区,规划区跨檀树湾乡和城郊乡。 二、规划背景 1、区域环境发展的需要 省委、省政府重点发展“一点一线”的区域战略思想。 长沙总体规划确定宁乡为“功能较为完备,综合发展的区域性中心”。 长株潭一体化的影响。 2、城市现状发展需要 宁乡经济高速发展,需要更加强大的支撑点,工业区一期用地开发已经完成,需要新的用地安排工业企业。 3、落实总体规划的需要 总体规划对县城的工业生产有明确的要求,工业项目需要统一的规划和物质空间的落实。 三、规划依据 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方法》及实施细则【1991年】 《城市用地分类与建设用地标准》【1990年】 《宁乡县城市总体规划》(2000-2020) 经开区一期控制性详细规划 宁乡经济技术开发区提供的其它有关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相关的规划法规、规范四、规划指导思想和原则 1、强调以下两大指导思想 ①生态网络思想——开发区不应是一幢幢密集的工业厂房、简陋的生活配套设施。而是 一个集工作、生活、休闲于一体的有机生态网。是一个能满足现代人工作生活的网络 空间。 ②有机衍生——开发区不是在特定时段内“建成”而从此一劳永逸的。它是一个无限衍 生的过程,是一个由若干细胞不断更新的可持续发展的有机增长体。 2、突出以下四大原则 ①人本原则——以人为本,亲人宜人。 ②功能原则——实用、简洁、摒弃表面文章。 ③生态原则——优美、健康、与自然共生。 ④经济原则——遵循投入产出规律和地价规律。 五、规划目标及定位 根据以上分析,结合工业园研究成果,确定宁乡经开区的规划目标为: 遵循自然、保护坡度生态环境,创新有地方特色的山地景观,营造创业、生活、娱乐的有机功能网络及区域交流网络。 确定经开区规划定位:科技型、生态型、综合型工业园区,兼顾城市功能,配套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服务设施。 六、规划理念及策略 规划从环境景观入手,把一期、二期、远期整体设计思想为指导,创造一个公园化、人性化、集约化和产业特色化的工业园;创建一个卓越的、可持续发展的工业园;一个集聚资本、产业、人口的生态工业园;一个提供创业、创新最理想环境氛围的工业园。 运用组团概念组织各类用地,整合企业,带动其他企业群聚发展;同时运用生态环境理念,

廉江市安铺(横山)镇总体规划(2018-2035年)修编

廉江市安铺(横山)镇总体规划(2018-2035年)修编 文本 (送审稿) 安铺镇人民政府 2019年02月

前言 安铺镇是广东四大古镇之一,也是全国重点镇、广东省中心镇、广东省宜居示范城镇,《廉江市安铺镇总体规划(2012-2030年)》(以下简称“总规”)于2015年3月30日,经湛江市人民政府审批通过。总规确定镇总体布局是安铺、横山向东发展,通过中部新区的建设,将两个镇同城发展,用地布局上强调一体化格局。2017年安铺镇评上国家级第二批特色小镇,特色小镇建设已提上日程,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对安铺、横山镇发展有较大的影响。因此,总规用地布局、城镇定位需进行相应调整,以迎合新的机遇和特色小镇核心区的发展需求。湛江市人民政府下达了关于同意开展廉江市安铺(横山)镇总体规划(2012-2030)局部调整工作的批复。应安铺镇人民政府要求,项目团队开展了本次总体规划修编工作。

目录 第一章规划总则 (1) 第二章镇域发展战略与目标 (3) 第三章镇域空间发展规划 (3) 第四章镇域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4) 第五章镇域空间管制规划 (5) 第六章镇域产业发展规划 (9) 第七章镇域综合交通规划 (9) 第八章镇域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10) 第九章镇域环境保护规划 (14) 第十章镇区城镇性质与规模 (15) 第十一章镇区布局结构 (15) 第十二章镇区用地布局规划 (17) 第十三章综合交通规划 (20) 第十四章绿地系统规划 (23) 第十五章景观风貌系统 (25) 第十六章历史文化保护规划 (27) 第十七章镇区空间管制 (28) 第十八章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30) 第十九章环境保护规划 (33) 第二十章综合防灾工程规划 (35) 第二十一章近期建设规划 (36) 第二十二章附则 (39) 附表 (40) 附图 (43)

关于某某市城市总体规划实施的情况汇报

关于某某市城市总体规划实施的情况汇报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市人大常委会汇报市城市总体规划实施情况,请予审议。 一、城市总体规划实施的基本情况 《市城市总体规划(~年)》,于某年月编制完成,去年月获省政府批准。修编后的城市定性为“川东北的中心城市,交通信息枢纽,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以发展轻化工、文教科研、商贸为主的综合性生态园林城市”。 城市总体规划实施两年多来,在市委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指导下,我们紧抓西部大开发战略历史机遇,坚持规划为经济建设中心服务,按照《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要求,认真组织城市总体规划实施工作,加大城市规划编制

力度,调整城市用地和产业布局,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步伐,保护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严格城市规划监督管理,使规划在合理利用城市空间和土地资源、优化城市布局结构、改善城市环境和形象、完善城市服务功能、促进区域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的重要的作用。 (一)加大城市规划编制力度,初步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城市规划体系 某年以来,累计投入规划编制经费余万元,努力将城市总体规划的内容和要求,落实到其他各级各类规划编制之中,初步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城市规划体系。新编控制性详细规划平方公里,控规覆盖率达%。组织编制了道路交通、环境整治、城市景观、产业发展、社会文化设施、人防工程、市政公用工程等方面重要专业、专项规划项。开展了下中坝滨江段和江东新区至小龙滨江段等重要区域城市设计,面积约万平方米。制作了∶矢量化地形图(电子地图)平方公里,建成了网和平方公里的平面测绘控制网,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为规划编制创造了规范的基础数据资料平台。 (二)实施城市发展战略,不断优化城市空间结构

《攀枝花市城市总体规划(~2030年)》(修编.pdf

《攀枝花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年)》(2017年修编版本)公示说明 一、规划期限 近中期2011年—2020年(扣除已实施年份) 远期2021年—2030年 远景展望至2050年 二、规划范围 市域规划范围——即攀枝花市行政区域范围,包括现状东区、西区、仁和区、米易县和盐边县,总面积约7440平方公里。 城市规划区——城市市区的东区、西区,仁和区的仁和镇、 金江镇、前进镇、总发乡、大龙潭乡、中坝乡、福田乡、太平乡 以及红格镇、益民乡、新九乡、二滩国家级森林公园、大黑山省 级森林公园,总面积1939.46平方公里。 三、城镇体系规划 (一)人口规模 预测2020年市域人口143万人,城镇人口105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73.43%;2030年市域人口155万人,城镇人口127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81.94%。 (二)城镇规划空间布局 以产业布局为依托,以矿产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旅游资源 开发、特色农业的产业化发展为动力,以成昆铁路沿线为发展轴,

以中心城区、攀莲镇为重点,以桐子林镇、渔门镇、红格、平地 镇为次重点,依托大田、布德、格萨拉、丙谷、普威、白马、永 兴为主要增长极,其他各镇政府所在地为次要增长极,最终形成 “以攀枝花中心城区为中心,轴向布局,成群发展”规模等级布局合理的城镇群体。 空间布局上形成四大城镇发展片区:中部以攀枝花中心城区 为核心,包括桐子林、红格两大外围组团和布德、同德、福田、 新九等乡镇;东北部以米易县城为核心,包括白马组团和丙谷、 普威、得石、撒莲、垭口等乡镇;西北部以渔门为核心,包括永 兴、格萨拉、惠民等乡镇;南部以平地为中心,包括大田镇、大 龙潭等乡镇。 四、中心城区用地布局规划 (一)城市性质 攀枝花的城市性质为:川滇交界毗邻地区区域性中心城市; 具有南亚热带风光的宜居城市;以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为主的现代 特色工业城市。 (二)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 2020年城市人口91万人,城市建设用地100.09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09.99平方米/人; 2030年城市人口109万人,城市建设用地120.19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11.40平方米/人。 (三)建设用地发展方向 城市主要以仁和沟、金沙江为轴向南延伸。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