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纽约湾区介绍

纽约湾区介绍

纽约湾区介绍

纽约湾区是由31个县市组成的,面积为2.15万平方千米,人口超过2000万人。其中包括纽约、费城、波士顿、华盛顿

等中心城市以及一些次中心城市和周围的卫星城镇,共同构成了大都市带。凭借着发达的金融和制造业、高水平的教育和科研,纽约湾区集聚了美国7%左右的人口,创造了占全国近9%的生产总值,并拥有58所世界著名大学、2900多家世界金融

证券机构。其对外贸易周转额占全美的1/5,成为世界金融核

心枢纽和国际商业中心,被公认为全球发展水平最高、最具影响力的湾区。

纽约湾区的经济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首先,纽约市政局通过城市工业园区战略、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以及外向型服务业等战略,及时对三次产业比例、三次产业内部结构进行了调整。这使得纽约市较早转向以金融贸易等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产业结构,成为新兴的国际金融贸易大都市和崛起的全球金融中心,继而推动形成以纽约为核心的世界级都市圈。从早期港口经济起步,到成为全美工业制造中心,再到目前的全球

金融及创新中心,纽约湾区呈现出湾区经济发展的典型阶段特征。

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纽约湾区随着贸易的发展以及资本的大量流入,迅速成为全球重要的港口城市。受益于两次世界大战,特别是在美元成为国际流通货币后,纽约成为全球金融中心,为纽约湾区成为世界级湾区奠定了重要基础。其中,拥有世界优良天然深水港之一的纽约港发挥了关键作用。港口群的兴起催生了港口城市群,推动纽约成为并一直保持全美第一大港口城市,也促进了波士顿、费城、巴尔的摩等港口城市的快速发展。通过200多条水运航线,以及稠密的铁路网,公路网通腹地扩大至美国东西部,使港口货运总量超过___西洋货运市场运输量的50%,由此带动湾区制造业、金融、贸易和一般服务业的发展。

其次,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中心城市率先进入服务经济阶段。纽约市不断地推进金融和商业服务业的发展,形成了全球最大的金融中心。同时,纽约市的高等教育和医疗保健等服务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成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服务业中心

之一。在这个过程中,纽约市的产业结构逐渐转型,从制造业向服务业转移,成为全球服务业的领导者。

最后,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纽约湾区发展进入了创新经济阶段。新兴的高科技产业和创新型企业在纽约市和周边地区涌现,成为纽约湾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此外,___也在积极推进城市更新和可持续发展,为纽约湾区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纽约湾区一直在积极探索科技金融与金融科技的发展机遇,成为全球金融服务中心城市的重要代表。在这个过程中,纽约的金融、保险、房地产业占GDP 的比例不断上升,商务服务业的产值结构也得到了显著改善。同时,纽约还保持着美国第一大港口城市的地位,曼哈顿CBD的金融商务服务业集群更是全球最具影响力的产业集群之一。纽约的金融从业人员超过32万人,占纽约总就业人口量的24.7%。此外,纽约还集聚了世界顶级的咨询公司、证券公司、会计师事务所以及219家银行总部等。

与此同时,湾区的产业发展和就业机会也继续向好。波士顿开始转型,将计算机制造等单一产业转向电子通信、软件等

行业,生物技术也成为了该地区的重要支柱性产业之一。新泽西的制药业、康州的机械制造等产业也实现了产业转型和持续繁荣。过去20年,湾区的居民和就业岗位数目都得到了显著

增加,世界一流的公共交通系统为数百万人提供了便利的工作岗位。此外,湾区的犯罪率也急剧下降,成为全美最安全的区域之一。

纽约湾区的产业和空间形态也在不断变化。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兴产业如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也在湾区得到了广泛应用和发展。而在空间形态上,纽约的CBD区域不断扩大,城市的高层建筑也越来越多,这为纽约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加稳健的基础。与此同时,湾区的城市规划也在不断完善,为居民提供更加舒适、便利的生活环境。

纽约湾区以其较强的功能互补和错位发展的格局而著称。纽约市是全美乃至全球经济的中心,其发达的总部经济和高端专业服务部门使其成为全国和全球的经济管理和服务中心。周边城市与纽约市形成了较为合理的地域分工和产业链的深度融合,这种分工布局促进了湾区整体发展水平的提升。

纽约湾区的产业形态以金融商务为主体的高端服务业为核心动力,各大城市形成了良好的产业分工格局。湾区高度集聚了金融、信息、艺术娱乐、科技服务等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知识密集型服务业。___和___是全球市值最大的交易所之一,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长期稳居第一。此外,全美最大的

500家公司中有1/3以上的总部设在纽约湾区。

湾区形成了良好的产业分工和产业链,纽约市以其科技、资本和产业的优势,在产业结构调整中起着先导作用,通过产业集聚—扩散机制的发挥,既增强了中心城市的实力和地位,也带动了其他城市的发展。周边中小城市、城镇高度集聚了中心城市产业升级后转移出的产业,例如,纽约制造业转移至费城,助其成为美国东海岸的炼油中心及钢铁、造船和重化工业基地;高技术产业群部分转移至波士顿,助其成为仅次于硅谷的微电子技术中心。

纽约湾区的持续发展和保障,依靠合理的产业分工格局和产业链。各城市的不同产业优势互补,形成多样化、综合性的整体产业功能,推动湾区内产业结构多元化和强互补的格局。制造业在中小城市、城镇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成为中小城市的支柱产业,促进了湾区产业结构形成梯度发展格局。纽约湾

区最大的成功在于,许多大企业不会单独在某个地点选址,而是根据企业的具体需求来决定,在湾区多个地点选址。

未来,纽约湾区可凭借健全的金融体系,以金融、航运、商务等产业为主导,依托极强地缘优势的外向型经济基础,充分利用世界资源及先进技术,仍能继续保持全球金融中心、全球航运中心、商业中心、总部基地以及美国重要制造业中心地位,对全球的财经政策、资本资源流动仍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力。

纽约湾区以纽约市为首位中心城市,波士顿、费城、华盛顿、巴尔的摩等为次中心城市,形成首位中心城市—次中心城市—中小城市的扩散式格局。市场力量和城市分工意识促进部分产业实现规模集聚效益后,迅速向中心以外扩散,在扩散过程中实现中心城市与其他城市的错位发展。

湾区内不同城市各具特色,优势互补,承担不同的功能分工,共同形成集聚优势。湾区内各中心城市分工则协作明确,功能定位合理,其他县、市、镇经济发展路径则视与中心城市关联度而定,最终形成不同产业集群的空间组织布局。

各个城市都在产业多样化的基础上,通过水平和垂直分工,形成了自己的优势和特色产业。例如,纽约市承担了全美金融和商贸中心的职能,同时也是国际重要的政治中心。波士顿原本以纺织、造船等传统工业为支柱产业,但现在已成为全美最负盛名的高科技产业基地和高等教育名城,在波士顿128号公路周边形成了与“硅谷”齐名的“高科技走廊”。费城不仅是纽约

都市圈的主要港口之一和重要的铁路枢纽,而且还是全国重要的制造业中心,为美国东海岸主要炼油和钢铁中心、造船基地。___是美国重要的海港和工商业中心,还是国防工业重镇,重

要的工业部门包括钢铁、造船和有色冶金。因为紧邻华盛顿特区,___的摩分享了很多联邦开支和政府采购合同。___是世界少有的仅以政府职能为主的现代化城市,总部经济优势突出,聚集了一批全球组织,如___、国际货币基金组织、___等。

虽然各个城市都有自己的个性特征和占优势的产业部门,但是它们的功能都离不开___的辐射作用。就像东京湾区一样,每个城市的主导产业相对单一,但从湾区整体上看,多样化、综合性的整体功能远大于单个城市功能的简单叠加。以纽约为核心,工业带、交通带、城市带融为一体,从而构筑湾区整体功能的多元互补格局。

湾区内拥有约翰·肯尼迪机场、纽瓦克机场、拉瓜迪亚机场等国际机场,以及若干个中小型机场和通用航空机场。2015年,机场旅客吞吐量达到了1.37亿次,人均出行量遥居全球前列。此外,湾区内还形成了运输效率极高的港口群,其中纽约港、费城港、巴尔的摩港等港口分工明确,互为补充。纽约港作为美国东部最大的商港,重点发展比较高端的远洋集装箱运输;费城港主要从事近海海运;巴尔的摩港则为矿石、煤和谷物等大宗原材料商品的转运港;波士顿港则是转运地方产品为主的商港,并有渔港性质。港口的合理分工推动形成了有序的区域分工格局。此外,湾区内的陆路交通也十分发达,包括高速公路、铁路和地铁等,形成了全世界最发达的海陆空交通布局。

下的产业集聚和扩散效益

在市场机制调节主导下,纽约湾区产业集聚和扩散效益得以充分发挥和释放。市场机制促进了发展要素自由流动,使得各城市之间的资源得以合理配置,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湾区的经济效益。

二、交通网络促进湾区经济发展

纽约湾区以发达的公路交通系统和立体复合式交通网络著称于世,这些交通网络促进了湾区内要素的轴向集聚和扩散,引导了湾区空间结构和产业结构的改变。此外,航空运输也支撑了湾区内外的客运交通需求,进一步提高了湾区的经济发展水平。

三、城市功能定位避免恶性竞争

纽约湾区内各大城市根据自身特点,谋求与纽约的错位发展路径,力求差异化发展。通过良好的城市功能定位,避免了城市间的恶性竞争,促进了湾区资源整体上的合理有效配置。此外,纽约作为金融中心地位,对其他城市产生影响,形成整体上互补发展态势。

四、国际资本流入改善基础设施

国际资本的大量流入有力地改善了湾区的基础设施,进一步提高了湾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同时,不断创新的产业链成为湾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推动了湾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湾区利用其地理位置优势,充分利用全球资源和先进技术,并通过合理的区域分工、市场重新组合和产业结构调整,使市场机制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推动力量,从而有效调节区域

内资源的配置,加强城市产业间的互补性,加快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

城市间生产要素和非生产要素的集聚和扩散顺畅进行,促使湾区内部形成分工合理的产业体系,提高整体发展效率。各城市在产业多样化的基础上,通过水平和垂直分工形成自己的优势产业,并将这些产业相互叠加、紧密联系,逐渐发展成为不同的主导产业集群,高效推动了湾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在纽约湾区形成和发展历史中,首先产生了基于区域利益协调的大都市区管理模式,通过多种集团的对话、协商、合作最大程度地动员资源,补充市场机制和政府调控的不足。由“第三部门”主导的跨区域的统筹协调规划起到重要作用,___(RPA)编制了四次区域发展规划,在区域规划政策领域对跨政府和跨行政边界的合作进行了积极探索,突出了政府、企业和社会等三方合作机制在区域规划中的作用,成为一个由第三部门组织制定和推进区域规划的成功案例。

RPA致力于“中心城市-周边城市”良性互动的可持续发展,对空间资源的优化利用做出统筹安排。1929年,RPA发表了

纽约及其周边地区的发展规划,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上第一

个关于大都市区的全面规划”。1968年,RPA制定了第二次区

域规划,规划的核心是再集中,将就业集中于卫星城,恢复区域公共交通体系,推动了布鲁克林、纽瓦克等地区的经济发展,但未完全解决土地利用效率降低、城市空洞化等问题。1996年,发布了第三次区域规划——“危机挑战区域发展”,实施东北部沿岸城市带规划。规划的核心是凭借投资与政策来重建

3E(即经济、公平与环境),通过植被、中心、机动性、劳

动力和管理五大战役来整合3E,以提高居民生活质量。规划

确立了建设纽约都市圈的全新理念,促进纽约与新泽西州、康涅狄格州等共同繁荣。这次规划的结果是区域经济得以进一步整体、协调发展,中心城市以其科技、产业和资本优势,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充分发挥了先导和创新作用,周边地区也得到了良好的发展契机。

2013年,纽约湾区启动了第四次规划,旨在为未来25年

的地区发展和管理提供策略。2014年发布的评估报告将城市

核心、市中心和地区中心、商业和工业区、主要居住区、乡村和公共空间等不同空间类型进行划分。报告认为湾区就业增长主要集中在城市中心,就业机会较过去20年增加1/3,且一半的增长在纽约市,居住成本和交通成本也有所减少。规划的重

点是“区域转型”,目标是“经济、包容性和宜居性”,确立了“经济机会、宜居性、可持续性、治理和财政”四方面议题。旨在创造就业、改善商业环境、减少家庭住房开支、解决贫穷,力争将其打造为向全球展示如何应对海平面上升和气候变化的湾区,以及利用广阔资源和创新能力打造舒适健康、可持续的湾区。预计到2040年,可增加190万就业岗位和370万人口。2017年11月30日,第四次纽约大都会区区域规划公布,主

题为平等、共享繁荣、健康、可持续发展。

纽约湾区规划十分重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以居民为中心”,关注城市间的整体联动和空间协调。规划尊重客观规律

并持之以恒,有力促进了湾区在全球经济格局中地位和作用的发挥。

通过区域规划调整,促进各中心城市功能与主导产业的错位发展,是纽约湾区始终充满活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保障。在城市功能定位上,区域规划促进形成各级城市与纽约错位联动的特色发展格局。在港口功能布局上,区域规划成功引导了各港口的有序分工和错位发展,纽约港、费城港、巴尔的

摩港、波士顿港实现了港口功能的有序分工,构建了运营灵活、极具效率的美国东海岸港口群。

政府的政策指导可使湾区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演进时间缩短,加速提升湾区经济整体发展能力。纽约湾区在市场机制发挥主体作用的同时,始终未离开政府的参与。州市政府通过制定政策及相关法律法规,在空间布局、产业发展、城市功能及规范市场秩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政府协调手段的发挥,是纽约湾区成功发展的重要外在推力。

多元治理机制的实施推动着纽约湾区的发展。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形成合力,加速推动湾区的可持续发展。

纽约州和新泽西州联合设立了___,以加强港口、机场等

基础设施的协调。该机构负责区域内港口、机场系统的统筹协调,并管理着纽约—新泽西港这一美国东海岸最大的港口,为客户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港务局通过采用价格、收费等不同手段,灵活地调节航空旅客运量,促使运量从容量饱和、服务质量下降的大型机场及时向其他利用不足的中小型机场分流。在统一监管机制下,各机场依旧保持产权主体独立,以独立市场地位参与区域竞争。此外,港务局还在州际大桥、城际轨道

交通方面进行了投资,在湾区诸多关键基础设施建设上起到了重要作用。

___(MTA)与港务局并列,管辖着纽约市五大区、纽约州12个县、新泽西和康州部分地区的公共交通运输,覆盖范围达4000平方英里。

纽约湾区拥有美国除加州以外最好的科学技术资源。纽约的劳动力仅占全美劳动力的6.2%,却集聚了全美10%的博士学位获得者、200多名___院士(约占10%)、40万名科学家和工程师、___10%以上的会员。该地区拥有300多所高等院校,学生人数占全美的10%左右。世界级的大学和人才为纽约湾区科技创新提供了不竭的活力。纽约有家高技术公司,雇用着32.8万名高技术人才。据___评估,纽约的高技术企业数量在全美排名第2位,在拥有高技术领域雇员和吸引风险投资方面,纽约均居全美第3位。这些雄厚的人才资源为纽约湾区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世界著名湾区对比分析

世界著名湾区对比分析 湾区(Bay Area)拥海、抱湾、合群、通陆,是区域的一种表现形态,它并非只是自然地理上的概念,而更多的是作为经济地理上的概念,并且具有区域经济的特定内涵。因湾区衍生而来的经济效应被称为“湾区经济”。优越的经济地理条件、产业结构的高度开放和合理分工、要素资源的丰富多样和自由流动,促进了湾区经济的产生与发展。 从全球湾区的实践来看,目前最重要的国际一流湾区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等相继形成并崛起,分别以金融、科技创新、先进制造为主要特点。这三大湾区发挥着引领创新、集聚辐射、转型升级的核心驱动作用,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引擎和技术变革的领头羊。 在中国,相对于环渤海湾区、杭州湾区、北部湾区等知名湾区,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更为成熟,具备建成世界一流湾区的基础和条

件,未来有望成为第四个国际一流湾区。为了更清晰地了解粤港澳大湾区的走向,本文采用PEST分析方法,即从政治(Politics)、经济(Economy)、社会(Society)和技术(Technology)四个维度对比分析粤港澳大湾区与世界三大湾区的异同,并基于世界湾区的经验,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未来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PEST分析本来是战略咨询顾问用来协助企业检阅其外部宏观环境的一种方法,它是对影响一切行业和企业的各种宏观因素进行的宏观环境分析。根据不同行业和企业的自身特点和经营需要,对宏观环境因素所做的具体内容分析会有差异,但一般都应对政治、经济、社会和技术这四大类影响企业的主要外部环境因素进行分析。本文借助于PEST法,将粤港澳大湾区与世界三大湾区做多个维度的对标。 一、政治视角的比较 市场机制在湾区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推动湾区城市群的产业集聚和扩散。同时,基于整体效益考虑的协调区域利益、避免各自为战的湾区规划亦发挥着重要引导作用。世界三大湾区均由政府部门定期出台发展规划,推动其健康发展。 (一)三大湾区 1.纽约湾区 1929年,纽约区域规划协会(RPA)发表世界上第一个关于大都市区的全面规划——《纽约及其周边地区的区域规划》;其后,纽约区域规划协会于1968年制定了第二次规划、1996年制定了第三次规划(《危机挑战区域发展》)、2014年制定了第四次规划(《脆弱

纽约湾区介绍

纽约湾区介绍 纽约湾区是由31个县市组成的,面积为2.15万平方千米,人口超过2000万人。其中包括纽约、费城、波士顿、华盛顿 等中心城市以及一些次中心城市和周围的卫星城镇,共同构成了大都市带。凭借着发达的金融和制造业、高水平的教育和科研,纽约湾区集聚了美国7%左右的人口,创造了占全国近9%的生产总值,并拥有58所世界著名大学、2900多家世界金融 证券机构。其对外贸易周转额占全美的1/5,成为世界金融核 心枢纽和国际商业中心,被公认为全球发展水平最高、最具影响力的湾区。 纽约湾区的经济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首先,纽约市政局通过城市工业园区战略、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以及外向型服务业等战略,及时对三次产业比例、三次产业内部结构进行了调整。这使得纽约市较早转向以金融贸易等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产业结构,成为新兴的国际金融贸易大都市和崛起的全球金融中心,继而推动形成以纽约为核心的世界级都市圈。从早期港口经济起步,到成为全美工业制造中心,再到目前的全球

金融及创新中心,纽约湾区呈现出湾区经济发展的典型阶段特征。 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纽约湾区随着贸易的发展以及资本的大量流入,迅速成为全球重要的港口城市。受益于两次世界大战,特别是在美元成为国际流通货币后,纽约成为全球金融中心,为纽约湾区成为世界级湾区奠定了重要基础。其中,拥有世界优良天然深水港之一的纽约港发挥了关键作用。港口群的兴起催生了港口城市群,推动纽约成为并一直保持全美第一大港口城市,也促进了波士顿、费城、巴尔的摩等港口城市的快速发展。通过200多条水运航线,以及稠密的铁路网,公路网通腹地扩大至美国东西部,使港口货运总量超过___西洋货运市场运输量的50%,由此带动湾区制造业、金融、贸易和一般服务业的发展。 其次,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中心城市率先进入服务经济阶段。纽约市不断地推进金融和商业服务业的发展,形成了全球最大的金融中心。同时,纽约市的高等教育和医疗保健等服务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成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服务业中心

2018年湾区经济分析报告

2018年湾区经济分析 报告 2018年1月

目录 一、大湾区经济:中国全新的国家级区域发展战略 (4) 二、湾区经济优势案例比较:旧金山VS洛杉矶 (6) 三、中国两大潜力湾区现状比较 (8) 1、两大湾区的政治资源和经济发展状况 (9) 2、两大湾区企业实力和创新能力比较 (11) 四、历史协同能力:上海同城圈明显优于粤港湾大湾区 (12) 1、区域产业结构协同:上海同城圈>粤港澳大湾区 (12) 2、区域内城市差距:上海同城都市圈差距小、差距缩减速度快 (14) 3、集聚协同性:上海同城圈能实现协同,粤港澳湾区更多体现竞争关系 .. 15 4、经济互补效应:上海同城都市圈>粤港澳大湾区 (16) 5、城市辐射能力:上海同城都市圈>粤港澳大湾区 (17) 五、上海同城都市圈发展规划:政策推动,互联互通先行 (18) 1、区域经济、城市群发展成为政策推动新模式 (18) 2、城市互联互通先行,释放利好 (20)

在17年“两会”上,中央政府提出“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从此湾区经济发展成为国家级别战略。随后,浙江和上海也在积极筹划和布局构建上海杭州湾区(上海同城都市圈),上海杭州湾区有望成为第二个国家级战略规划的大湾区。本报告中从空间经济学的视角来分析为什么我们更看好上海杭州大湾区。 从美国旧金山湾区与洛杉矶湾区经济发展过程演变的比较分析来看,两个地区起点类似,且洛杉矶湾区优势更为明显,但70 年代以来旧金山湾区比洛杉矶湾区发展更好、更快,这种发展差异主要得益于旧金山湾区抓住了产业升级趋势,而洛杉矶则不顾新兴产业的发展机遇,一直试图重振其制造业的辉煌。 从粤港澳和上海杭州湾两大湾区的经济政治现状以及企业实力和创新能力的比较,我们认为最高领导层履职过的上海同城都市圈拥有得天独厚的政治资源,而且经济增速和经济总量占优,创新能力也在不断提高,综合来看,上海同城都市圈更加占优。 湾区经济最重要的是其空间协同能力,我们从空间经济学的角度出发,通过数据来实证研究上海同城都市圈与粤港澳大湾区的区域内协同能力,实证结果表明:1)上海同城圈产业分布更加全面,粤港湾大湾区中大陆城市制造业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产业间的协同配合较少,香港与澳门各自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产业结构,割裂较为明显;2)在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地区和上海同城都市圈中,上海同城都市圈的区域内城市间差距是最小的,而且这种差距仍在进一步缩小,其缩减速度也是最快的;3)上海同城都市圈能够通过空间集聚实现

纽约湾区介绍

纽约湾区介绍 纽约湾区由纽约州、康涅狄格州等州的31个县市组成,面积2.15万平方千米,人口2000万人以上,包括纽约、费城、波士顿和华盛顿等中心城市,以及巴尔的摩等一些次中心城市和周围的若干卫星城镇,一起构成了大都市带。 纽约湾区依托发达的金融和制造业、整体水平极高的教育和科研,以占美国1%左右的面积集聚了美国7%左右的人口,创造了占全国近9%的生产总值,集聚了世界著名大学58所,2900多家世界金融证券机构,对外贸易周转额占全美的1/5,成为世界金融核心枢纽和国际商业中心,被公认为全球发展水平最高、最具影响力的湾区。 第一节纽约湾区经济发展历程 纽约湾区随着美国经济的发展逐步形成。通过城市工业园区战略、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以及外向型服务业等战略,纽约市政局及时对三次产业比例、三次产业内部结构进行了调整,使纽约市较早转向以金融贸易等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产业结构,成为新兴的国际金融贸易大都市和崛起的全球金融中心,继而推动形成以纽约为核心的世界级都市圈。从早期港口经济起步,到成为全美工业制造中心,再到目前的全球金融及创新中心,纽约湾区呈现出湾区经济发展的典型阶段特征。 一、20世纪80年代以前 随着贸易的发展以及资本的大量流入,纽约迅速成为全球重要的港口城市。受益于两次世界大战,特别是在美元成为国际流通货币后,

纽约成为全球金融中心,为纽约湾区成为世界级湾区奠定了重要基础。 (一)港口引领湾区经济发展 在纽约湾区发展史上,拥有世界优良天然深水港之一的纽约港发挥了关键作用,不仅带来了大量物产及财富,也带来了来自全球各地的移民,促使纽约在19世纪末就成为全美制造业中心以及金融商贸中心。港口群的兴起催生了港口城市群,推动纽约成为并一直保持全美第一大港口城市,也促进了波士顿、费城、巴尔的摩等港口城市的快速发展。通过200多条水运航线,以及稠密的铁路网,公路网通腹地扩大至美国东西部,使港口货运总量超过美国北大西洋货运市场运输量的50%,由此带动湾区制造业、金融、贸易和一般服务业的发展。 (二)中心城市率先进入服务经济阶段 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进入转型时期,工业生产发展放慢,纽约制造业大量工厂搬迁。随着郊区化发展,各大公司总部也向外迁移,工业企业就业人数减少,从1965年的86.5万人降至1988年的35.5万人,其中,塑料、橡胶、制衣等产业就业人数减少至原来的1/3,有些行业则萎缩了70%左右。到了21世纪,纽约市制造业就业人数仅占6.6%。 与此同时,从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第三产业特别是生产服务业在纽约迅速崛起,吸收了大量就业人口,推动了制造业经济转型为服务业经济。第三产业的崛起主要体现在金融业和管理业(包括政府部门)的迅猛发展。金融业由于通信、信息技术创新而获得巨大发展机遇,管理业(主要是政府公共部门)则由于凯恩斯政府干涉主义的兴起也获得快速增长。第三产业由此对纽约市经济增长起着重要

世界四大湾区经济

世界四大湾区经济 秦为胜 湾区是由一个海湾或相连若干个海湾、 港湾、邻近岛屿共同组成的区域。目前,世界 上经济最发达的区域往往集中在湾区周边,形 成了发展条件最好的、竞争力最强的大规模城 市群。由此衍生出的经济效应称之为湾区经济, 湾区经济已成为世界众多一流城市发展的共同 趋势。湾区经济作为重要的滨海经济形态,是 当今国际经济版图的突出亮点,是世界一流滨 海城市的显著标志。以开放性、创新性、宜居 性和国际化为其最重要特征的湾区经济,具有 开放的经济结构、高效的资源配置能力、强大 的集聚外溢功能和发达的国际交往网络,发挥 着引领创新、聚集辐射的核心功能,已成为带 动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引领技术变革的领头羊。 湾区经济既是港口城市都市圈与湾区独特地理形态相结合聚变而成的一种独特经济形态,也是港口经济、集聚经济和网络经济高度融合而成的一种独特经济形态。在区域形态中,湾区经济被认为是具有开放经济结构、高效资源配置能力、强大集聚外溢功能和发达国际交往网络特征的区域经济形态。世界的知名四大湾区依次是:东京湾区、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粤港澳大湾区。 1、旧金山湾区是指环绕美国西海岸旧金山 海湾一带的地域,共有9个县、101个城市,面 积达17955平方公里,总人口数在700万以上, 是继纽约、洛杉矶、芝加哥、休斯顿之后的美国 第五大都市。区内主要城市有旧金山、圣何塞和 奥克兰。经过多年的发展,旧金山湾区在高新技 术产业、国际贸易、旅游等方面取得了显着成效。 2012年旧金山国民经济生产总值达到5940亿美 元,是世界上国民经济生产总值排名第20位的湾 区。 2、东京湾位于日本本州岛中部太平洋海岸, 是优良的深水港湾,环东京湾地区有东京、横滨、 川崎、船桥、千叶等5个大城市,面积达9760.18 平方公里,经济总量占了全国的1/3,集中了日本 的钢铁、有色冶金、炼油、石化、机械、电子、 汽车、造船等主要工业部门。东京湾沿岸形成了 由横滨港、东京港、千叶港、川崎港、木更津港、 横须贺港六个港口首尾相连的马蹄形港口群,年 吞吐量超过5亿吨,并构成了鲜明的职业分工体 系。东京湾城市群是世界上经济最发达、城市化 水平最高的城市群之一。

世界四大湾区要素流动情况介绍

世界四大湾区要素流动情况介绍 一、世界四大湾区基本情况 流动性和世界湾区的发展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流动性及其类型、强度、质量等特征,是理解世界湾区发展状况、评价世界湾区发育程度和竞争力的重要视角。纽约、旧金山、东京、粤港澳等世界四大湾区集聚了各类优质发展要素资源,占据了全球价值链和资源配置的制高点,并深刻重塑了全球经济地理格局。 纽约湾区在地理概念上就是通常所说的美国纽约大都会区,覆盖美国人口最稠密的纽约市、长岛(Long Island)和纽约州哈德逊河(Hudson River)中下游的河谷地区,以及新泽西州和宾夕法尼亚州的一部分。为便于获取统计数据,如无特别说明,本报告采用纽约—纽瓦克—泽西市都会区(New York-Newark-Jersey City,NY-NJ-PA)来界定纽约湾区的范围,具体包括新泽西州12个县,纽约州12个县,宾夕法尼亚州1个县,共25个县。土地面积2.148万平方公里,占美国国土面积的0.2%。2017年,纽约湾区名义GDP达14445亿美元,

约占同期美国GDP的7.4%,是美国乃至全球的经济和金融中心。如果将纽约湾区视为一个单一经济体,其经济总量可在2017年世界经济体中排第13名。2017年纽约湾区人均GDP约为7.2万美元,高于美国人均GDP(5.9万美元),是全美和全球收入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 旧金山湾区(San Francisco Bay Area)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北部的大都会区,位于萨克拉门托(Sacramento)河下游出海口的旧金山湾和圣帕布罗湾(San Pablo Bay)。传统上,旧金山湾区包括旧金山(San Francisco)、圣马特奥(San Mateo)、圣克拉拉(Santa Clara)、阿拉米达(Alameda)、康特拉科斯塔(Contra Costa)、索拉诺(Solano)、马林(Marin)、纳帕(Napa)和索诺马(Sonoma)等9个县。为便于获取统计数据,本报告中旧金山湾区的范围是旧金山—奥克兰—海沃德、圣何塞—桑尼维尔—圣克拉拉、纳帕、圣罗莎和瓦列霍—费尔菲尔德等5个都会统计区,即在传统9县基础上增加1个圣贝尼托(San Benito)县。2017年,旧金山湾区名义GDP为8375亿美元,约占同期美国名义GDP的4.3%。2013~2017年旧金山湾区实质GDP增长率达4.4%,是全美最具增长活力的地区。如果将旧金山湾区视为单一经济体,其经济总量可在2017年世界经济体中排第18名。2017年旧金山湾区人均GDP约10万美元,明显高于美国同期水平(5.9万美元),是全球收入水平最高的区域。 东京湾区是指以日本首都东京为中心的大都会区,也称首都圈、东京都市圈,位于日本中东部沿太平洋的出海口。为便于获取统计数

粤港澳大湾区与世界大湾区的对标研究

粤港澳大湾区与世界大湾区的对标研究 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粤港澳大湾区和世界大湾区的定义和范围。粤港澳大湾区是指广 东省内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汕头、东莞、中山、江门、湛 江和惠州十个城市,以及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而世界大湾区是一个更加宽 泛的概念,通常指代全球范围内的大型海湾区域,例如旧金山湾区、纽约湾区等等。在本 篇文章中,我们将主要关注粤港澳大湾区与世界大湾区两个具体的区域。 我们可以从经济发展、城市规划、产业结构和国际化程度等方面来对比这两个大湾区。在经济发展方面,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中国内地与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之间的经济合 作区域,拥有丰富的资源和发达的制造业,尤其是电子、通讯、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而世界大湾区则是全球范围内的经济重镇,拥有众多国际金融机构、跨国公司和科研机构,是全球经济的重要枢纽。从城市规划的角度来看,粤港澳大湾区的城市之间联系紧密,城 市规划较为统一,发展较为均衡。而世界大湾区的城市之间多样性较为明显,有些城市发 展较快,有些城市相对滞后。在产业结构方面,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更加注重制造业,而 世界大湾区的产业更加注重服务业和高科技产业。在国际化程度方面,粤港澳大湾区的国 际化水平较高,有着广泛的国际合作,而世界大湾区的国际化程度则更高,拥有更多的国 际企业和国际人才。 我们还可以对比这两个大湾区的政策和规划。粤港澳大湾区在2017年被纳入国家发展战略,成为国家重点发展的区域之一。随后,相关政策和规划也相继出台,旨在加强该区 域的一体化发展。而世界大湾区则更加注重各个城市的自主发展,政策和规划更加偏向于 鼓励各城市进行自主创新和发展。 粤港澳大湾区与世界大湾区在诸多方面存在相似之处和差异之处。通过对这两个大湾 区的对比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它们的发展特点和趋势,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提供一定 的参考。希望在未来的发展中,粤港澳大湾区和世界大湾区能够互相借鉴,共同进步。

三大世界级湾区“飞地经济”发展模式

三大世界级湾区“飞地经济”发展模式 在全球范围内,湾区经济一直是一个引人注目的经济现象,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全球 化的深入发展,这些湾区经济已经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驱动力。这其中,三大世界级湾区——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和东京湾区,以其独特的“飞地经济”模式而引起了广泛关注。接下来,本文将对这三大世界级湾区的“飞地经济”模式进行详细介绍。 纽约湾区位于美国东海岸,是全球最大的湾区之一。作为全球金融中心之一,纽约湾 区的“飞地经济”模式主要体现在金融贸易领域。纽约华尔街是全球最大的金融中心之一,拥有全球最具影响力的金融机构和企业。而纽约湾区的“飞地经济”模式则是以华尔街为 中心,以便捷的金融服务和高效的贸易网络为支撑,吸引大量的国内外企业和投资机构进 驻该地区,形成了以金融和贸易为主导的经济体系。此外,纽约湾区较高的人口密度和强 大的商业网络也是其形成“飞地经济”模式的重要原因之一。 旧金山湾区是美国最富裕的地区之一,也是全球高科技产业的重要中心之一。旧金山 湾区的“飞地经济”模式主要体现在科技创新和创新生态系统建设领域。该地区聚集了全 球众多知名科技企业和创新公司,如谷歌、苹果、Facebook等。这些企业在旧金山湾区的“飞地经济”模式的推动下,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创新生态系统,创造了丰富的商业机会和 就业机会。此外,旧金山湾区在产业、商业以及文化休闲等多个领域都有较强的综合优势,使其在科技创新和商业服务上成为全球的领导者。 东京湾区是世界上人口最多、最繁荣的都市区之一,也是全球最富裕的地区之一。东 京湾区的“飞地经济”模式主要体现在制造业和高科技产业领域。该地区拥有大量国内外 知名企业,如丰田、本田、索尼等,驻扎在其周边的园区和产业集群中,形成了强大的制 造业和高科技产业基地。此外,东京湾区的科技支持和服务系统较为完善,为企业提供优 质的技术和人力资源保障,在“飞地经济”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综上所述,三大世界级湾区的“飞地经济”模式基于各自的行业优势和综合实力,通 过集聚企业、人才和资源,形成从服务、制造到金融贸易等多领域的产业链,极大地推动 了其地区经济的增长和发展。在当前全球化的经济形势下,湾区经济的“飞地经济”模式 已经成为了一个全新的经济现象,将继续在全球范围内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粤港澳大湾区与世界大湾区的对标研究

粤港澳大湾区与世界大湾区的对标研究 粤港澳大湾区与世界大湾区都是以湾区为基础的区域发展模式,但在具体的发展方式 和目标上存在一些差异。粤港澳大湾区是指中国广东省、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 区组成的区域,而世界大湾区则是全球范围内的多个湾区的总称。本文将重点讨论粤港澳 大湾区与世界大湾区之间的对标研究,以期从中发现粤港澳大湾区在发展中的潜力和机 遇。 从地理位置上来看,粤港澳大湾区位于亚洲东南沿海,是中国内地与香港、澳门两个 特别行政区之间的核心区域,具有独特的地缘优势。而世界大湾区则包括了全球范围内的 多个湾区,如旧金山湾区、纽约湾区、东京湾区等,各个湾区都拥有自己独特的地理位置 和发展特点。 从经济发展上来看,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内地与香港、澳门之间经济合作的重要平台,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之一。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目标是建设一个国际化、现代化的 湾区经济体系,促进创新创业和人才流动。而世界大湾区更侧重于跨国经济合作和创新资 源的整合,力争成为全球范围内的重要经济增长极。 在发展模式上,粤港澳大湾区注重以技术创新和人才流动为引领,打造高端制造、金 融服务、文化创意等产业集聚区。世界大湾区则更加注重在不同湾区之间开展跨国产业合作,通过资源的互补和优势的结合,形成更强大的经济实力。 粤港澳大湾区与世界大湾区在政策支持上也存在一些差异。粤港澳大湾区受到中国中 央政府的大力支持,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吸引了大量的投资和人才。而世界大湾区则需 要各个湾区自身的政府和机构共同合作,通过推出相关政策和措施来促进经济合作和发 展。 粤港澳大湾区与世界大湾区都是具有重要经济和战略地位的区域发展模式。粤港澳大 湾区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下获得了快速发展的机遇,世界大湾区则是全球化发展的 趋势之一。通过对比研究,可以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提供一些建设性的经验和启发,促 进其更好地与世界大湾区对接,实现更高水平的开放合作。

世界一流大湾区高水平大学集群发展研究——以纽约、旧金山、东京三大湾区为例

世界一流大湾区高水平大学集群发展研究——以纽约、旧金 山、东京三大湾区为例 欧小军 【期刊名称】《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8(033)003 【摘要】纽约、旧金山和东京三大世界一流大湾区以天然的地理区位优势作为空 间载体,通过一大批高水平大学集群的强力支撑,构建了较完备的创新体系,打造成了世界级的科技创新集群地,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高水平大学"扎堆"聚集现象.纽约大 湾区有世界顶尖级大学的"常春藤盟校"集群、湾区周边的"新常春藤"大学集群、湾区及周边"小常春藤"大学集群、州立市立大学组成的公立大学集群以及著名私立大学集群等;旧金山大湾区有世界一流大学集群、国内顶尖级大学集群、大湾区周边 的世界一流大学集群、国内著名大学集群以及区域内著名大学集群;东京大湾区有 超级国际化大学集群、牵引国际化人才大学集群以及位于东京湾区的高水平大学集群等.世界三大湾区"扎堆"而形成的高水平大学集群已经成为世界一流湾区的重要 标志,借助高水平大学和研究机构形成的关系网络资本,进而形成由高水平大学群体、创业企业群体等多个高度相关的群体融合在一起的创业生态系统是世界一流大湾区高水平大学集群发展的趋势.研究表明,世界三大一流湾区的大学集群具有临近聚集性、文化植根性、抱团创新性、结构生态性、创新创业性等特性.世界一流湾区大 学集群在结构、组织和功能上存在一定协同互补和制约作用的同时,也存在着在物质、能量、信息等方面辐射、扩散、对流的功能.世界三大一流湾区大学集群的空 间联系和与空间传递具有共性之外,更重要的是,三大湾区形成了各自独特的集群发 展模式,即纽约湾区形成了"多中心+轴线"式大学集群发展模式;旧金山湾区形成了

简述纽约湾区金融业的发展特点

简述纽约湾区金融业的发展特点 一、引言 纽约湾区是全球最重要的金融中心之一,其金融业发展历史悠久,具有独特的发展特点。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对纽约湾区金融业的发展特点进行全面详细的分析。 二、地理位置优势 纽约湾区位于美国东海岸,毗邻大西洋,交通便利。其地理位置优势使得该地区成为了连接美国与欧洲、亚洲等地的重要枢纽。此外,纽约湾区还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良好的气候条件,这些都为其金融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三、政治经济环境稳定 作为美国最大城市之一,纽约市政治经济环境相对稳定。此外,美国政府在金融监管方面也非常严格,在保护消费者权益和维护市场公平竞争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这些都为纽约湾区金融业提供了良好的法律保障和监管环境。 四、多元化的金融服务 纽约湾区拥有众多金融机构,包括银行、证券公司、投资基金、保险公司等各类金融服务机构。这些机构提供了多元化的金融服务,满足

了不同客户的需求,为纽约湾区的金融业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五、强大的人才优势 纽约湾区是美国最大的人口集聚地之一,其教育资源和科研力量也非常强大。这为纽约湾区培养了大批高素质人才,其中包括众多金融领域的专业人才。这些人才为纽约湾区的金融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六、全球化程度高 纽约湾区是全球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其金融业也具有很高的全球化程度。众多国际金融机构在该地设立分支机构或总部,与世界各地的企业和个人开展业务往来。此外,纽约湾区还是全球最大外汇交易中心之一,其外汇市场规模庞大。 七、创新能力强 纽约湾区拥有丰富而优秀的创新资源,在科技、金融等领域不断涌现出新的创新成果。这些创新成果为纽约湾区的金融业注入了新动力,推动了其不断发展壮大。 八、总结 纽约湾区金融业的发展特点是多方面的,包括地理位置优势、政治经济环境稳定、多元化的金融服务、强大的人才优势、全球化程度高和创新能力强等。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促进了纽约湾区金融业的快速发展,并使其成为全球最重要的金融中心之一。

简述纽约湾区金融业的发展特点

纽约湾区金融业的发展特点 介绍 纽约湾区是美国最大的金融中心之一,拥有众多的金融机构和金融专业人士。本文将探讨纽约湾区金融业的发展特点,包括其地理优势、金融机构的分布、金融业务的多样性以及金融科技的崛起。 地理优势 纽约湾区位于美国东海岸,毗邻大西洋,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势。这一区域包括纽约市及其周边地区,如纽约州的长岛和新泽西州的新泽西湾。纽约市是美国最大的城市之一,拥有庞大的人口和繁荣的经济。纽约湾区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国际金融业务的中心,吸引了全球各地的金融机构和资金。 金融机构的分布 纽约湾区拥有众多的金融机构,包括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保险公司和资产管理公司等。其中,纽约市的华尔街被公认为全球金融业的中心,集中了大量的金融机构和交易所。华尔街上的金融机构包括摩根大通、高盛、美国银行等知名公司。此外,纽约州的长岛和新泽西州的新泽西湾也有许多金融机构的分支机构和总部。 金融业务的多样性 纽约湾区的金融业务非常多样化,涵盖了各个领域的金融服务。其中,投资银行是纽约湾区金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投资银行提供融资、并购、证券发行等服务,为企业和政府机构提供资金支持和战略咨询。此外,纽约湾区还有众多的商业银行,为个人和企业提供贷款、存款和其他金融服务。保险业也是纽约湾区金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大保险公司在这里设有总部或分支机构。此外,纽约湾区还有众多的资产管理公司,为个人和机构提供投资组合管理和财富管理等服务。 金融科技的崛起 随着科技的发展,纽约湾区金融业也迎来了金融科技的崛起。金融科技公司利用创新的技术手段,改变了传统金融业务的运作方式。纽约湾区的金融科技公司涵盖了支付、借贷、投资、风险管理等多个领域。这些公司通过互联网和移动应用程序为

纽约湾区科技创新发展经验对粤港澳大湾区的启示

纽约湾区科技创新发展经验对粤港澳大湾区的启示 作者:滕丽滕小硕 来源:《时代金融》2020年第21期 摘要:开放型的经济结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强大的原始创新能力和国际化协作创新网络平台构成了纽约湾区科技创新发展的主要特征。在复杂的跨州管理背景下,纽约湾区通过区域一体化的规划协调机制,统筹资源配置,驱动技术革新等经验做法,对于我国粤港澳大湾区准确把握湾区经济演变规律和发展趋势,加快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纽约湾区; 粤港澳大湾区; 科技创新 一、纽约湾区科技创新发展经验借鉴 日新月异的技术变革正在发挥引领创新、聚集辐射的核心功能,助力纽约湾区带动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引领技术变革的动力之源。其中,科学的城市规划、扎实的基建基础、庞大的资金支持为纽约湾区的科技创新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一)区域规划助力纽约湾区科技发展 历史上看,纽约区域规划协会(RPA)相继进行了四次思路各有侧重的区域规划,效力持久的城市规划成为纽约湾区不断增强经济与科技竞争力的重要珐码,影响十分深远。通过适时调整法律政策和协调机制,纽约湾区在更广阔的空间范围内进行规划配置,整合经济、公平和环境推动区域发展,实现资源的帕累托效应,现已形成高水平城市集群。 1.第一次区域规划。1929年,RPA发表了“世界上第一个关于大都市区的全面规划”——《纽约及其周边地区的区域规划》,应对城市爆炸式增长、物质空间建设落后于经济增速等挑战。该规划提出了全新的治理思路,采取跨越行政边界建设有活力的、宜居的、可持续的城市社区的做法,对交通、管理和社区管理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使纽约在20世纪中期成为全球领先城市。 2.第二次区域规划。1968年,为了解决纽约郊区蔓延和城区衰落等问题,加快以纽约为核心城市的都市圈发展,RPA完成了第二次区域规划,提出“建立新的城市中心、塑造多样化住宅、改善老城区服务设施、保护城市未开发地区生态景观、实施公共交通运输规划”五项原则,将就业集中于卫星城,恢复了区域公共交通体系,促进了纽约湾区城市的再发展。

世界三大湾区的特征和发展经验

世界三大湾区的特征和发展经验 “湾区”一般指的是围绕沿海口岸分布的众多海港和城镇所构成的港口群和城镇群,由此衍生的经济效应被称为“湾区经济”。 一、“湾区经济”的内涵 从地理学角度来看,湾区是处在一国大陆与海洋接壤的边缘地区,是由面临同一海域的多个港口和城市连绵分布组成的具有较强功能协作关系的城市化区域。 从产业经济学角度来看,“湾区经济”不仅是一个区域概念,还是一个产业概念,即还需要有临港产业群,或称为濒海产业圈,只有两者结合到一块才能被乘坐“湾区经济”。 二、“湾区经济”的发展模式 “湾区经济”有三种不同的模式,比如旧金山湾区,1961年成立区域性地方政府协会(The Association of Bay Area Governments,简称ABAG)。这个协会是一个契约型组织,也是一个正式的综合区域规划机构,其主要任务是强化地方政府间的合作,所以具有行政区的特征。 东京湾区则更多被赋予经济统计意义上的都市区,因为它迄今为止还没有成立相关的契约型组织,而是鼓励要素的自由流动,并实行“各自为政”的管理模式,分属个地方政府管辖。 而在纽约湾区的形成与发展历史中,由“第三部门”主导的跨行政区域的统筹协调规划也起了重要作用。迄今为止,纽约区域规划协会(简称RPA,成立于1922年,是位于美国纽约的一个独立的非政府性组织,由企业、市民和社区领导者组成,“是纯粹的私人组织,完全没有官方支持”)组织编制了4次区域规划,在区域规划政策领域对跨政府和跨行政边界的合作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突出了政府、企业和社会等三方合作机制在区域规划中的作用,特别是作为一个由第三部门的社会组织牵头编制的区域性协调规划,无论是在制定还是在实施方面,都提供了一个由第三部门组织制定和推进区域规划的成功范例。 因此,“湾区经济”概念更多的是基于地理特征和地域分工的一种经济社会活动集合,它强调(国际化与现代化)城市发展形态与(现代服务业、总部经济、

四大湾区

四大湾区 作者:王家伟 来源:《地理教育》2019年第07期 一、粤港澳大湾区概况 粤港澳大湾区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佛山市、惠州市、东莞市、中山市、江门市、肇庆市,总面积5.6万平方千米,2018年末总人口约7 000万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图1)。 二、全球四大湾区的实力对比 放眼全球,世界上最著名的湾区经济体目前有三个,分别是东京湾区、纽约湾区和旧金山湾区。相较世界三大湾区,粤港澳大湾区涵盖11城5.6万平方千米的土地面积,比纽约、旧金山和东京三个经济区的面积总和还大。粤港澳大湾区仅凭借占比0.6%的国土面积,贡献率占全国GDP总量的12.57%,GDP增速位居四大湾区之首,是四大湾区中最具经济活力的湾区。 从科研创新能力而言,粤港澳大湾区拥有16家世界500强企业和3万多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相关数据显示,2013—2017 年粤港澳大湾区发明专利总量由 71 037 件增加到 258 009

件,近5年年均增幅达 33.10%,其中 2017 年粤港澳大湾区发明专利增量达到近五年来最高值,增加 6.43 万件,在发明专利总量上也开始逐渐与旧金山湾区、纽约湾区、东京湾区三湾区拉开距离,领跑全球四大湾区。 同时,粤港澳大湾区内还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海港群、空港群和发達的交通网络,大湾区对外贸易总额、利用外资总额、港口集装箱年吞吐量、机场旅客吞吐量等已然跻身国际一流湾区行列。粤港澳大湾区不仅具有香港的金融业,还有深圳的研发、东莞和广州的制造。所以相比世界三大湾区,粤港澳大湾区是四大湾区中最有发展潜力的湾区,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有着独特的地位和优势。 三、粤港澳大湾区的优势与战略定位 (1)粤港澳大湾区的优势。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海港群和空港群,地理位置优越;2017年粤港澳大湾区11城GDP之和已经达到了10.22万亿元,占全国比重超过1/8,经济活力强; 9个内地城市利用外资额占全国总额的1/5,对外开放程度高;《2017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深圳-香港作为“创新集群”排名全球第二,创新能力突出;华为、腾讯、中兴、万科、格力、顺丰、大疆等领军企业众多。 (2)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定位。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定位有五个:一是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二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三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四是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五是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 四、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目标和建设意义 (1)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目标。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目标是到2022年,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粤港澳合作更加深入广泛,区域内生发展动力进一步提升,发展活力充沛、创新能力突出、产业结构优化、要素流动顺畅、生态环境优美的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框架基本形成。到2035年,大湾区形成以创新为主要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大幅跃升,国际竞争力、影响力进一步增强,宜居宜业宜游的国际一流湾区全面建成。 (2)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意义。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世界级城市群,有利于丰富“一国两制”实践内涵,进一步密切内地与港澳交流合作,为港澳经济社会发展以及港澳同胞到内地发展提供更多机会,保持港澳长期繁荣稳定;有利于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不断增强提供支撑;有利于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建设高水平参与国际经济合作新平台;有利于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通过区域双向开放,构筑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对接融汇的重要支撑区。

高考地理总复习每日拔高练 第7练 珠江三角洲

高考地理总复习每日拔高练第7练珠江三角洲【知识点】 珠三角地区产业结构变化过程 过程内容 从传统农业到加工制造业“桑基鱼塘”→“杂基鱼塘”(基面种蔬菜、花、水果等)→20世纪80年代后加工制造业迅速发展,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31% 从加工制造业 到高新技术产 业 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丧失,劳动密集型产业缺乏核心竞争力; 20世纪90年代中期,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蓬勃发展,发 达国家和地区进行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珠三家地区依托区 位、人才、政策等优势,推进通讯设备、计算机等高新技术产 业发展 第三产业的发 展 以流通和服务业为主要功能,能耗低、污染小、效益高;提出 “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战略,重点发展金融业、会展业、物 流业、信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等 珠三角城市群是推进更高层次参与国际分工的前沿阵地,区域内各城市升级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空间布局迫在眉睫,下图为2010~2020年珠三角城市群城市部分产业占比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珠三角城市群中城市产业发展() A.广州产业结构合理 B.东莞产业产值下降快 C.佛山工业化水平高 D.深圳新兴工业发展快

2.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产业结构升级、优化产业空间布局迫在眉睫的根本原因是() A.矿产资源面临枯竭 B.生态环境污染严重 C.经济发展动力不足 D.高素质人才储备少 基塘农业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人们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作,创造的一种独特的农业生产方式,基上种桑树、甘蔗等,塘里养鱼,基塘互相促进。但珠江三角洲快速的城镇化对延续续千年的基塘农业产生了一定影响,农业结构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从传统的桑基鱼塘、蔗基鱼塘等变成了杂基鱼塘,基上改种蔬菜、花卉、水果等。下图示意“珠江三角洲基塘农业”。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形成珠江三角洲基塘农业系统的主要原因有() A.地势低洼 B.气候炎热 C.土壤肥沃 D.植被茂盛 4.影响珠江三角洲农业结构调整的主导因素是() A.气候 B.降水 C.交通 D.市场 5.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促进珠江三角洲城镇化加快的主要原因是() A.矿产资源量大质优 B.工业化迅速推进 C.农业生产条件优越 D.人口出生率提高 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粤港澳大湾区由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和广州、深圳、佛山、东莞、珠海、惠州、江门、中山、肇庆九市组成,是与美国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和日本东京湾区比肩的世界四大湾区之一。读四大湾区基本资料图,完成下面小题。 粤港澳大湾区东京湾区旧金山湾区纽约湾区人口(万人)6671 4347 760 2340 GDP(万亿美元) 1.36 1.8 0.8 1.4

国际湾区发展比较分析与经验借鉴

国际湾区发展比较分析与经验借鉴 作者:田栋王福强 来源:《全球化》 2017年第11期 摘要:国际著名湾区具有开放的经济结构、高效的配置能力、便捷的交通系统、超强的创 新能力、宜居的生活环境、包容的文化氛围、强大的集聚功能、广泛的外溢效应等特点。粤港 澳大湾区建设应借鉴这些特点,科学划定湾区地理范围,制定湾区地域发展的层次性规划,引 导规避产业同质竞争,打造湾区优质生活圈,并创新合作发展机制和模式。 关键词:东京湾区旧金山湾区湾区经济粤港澳大湾区 作者简介:田栋,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战略研究部助理研究员、博士; 王福强,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产业规划部部长、副研究员。 15世纪开始的地理大发现和随之而来的航海技术进步,带动了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在全球的 扩张。海洋贸易成为支撑工业文明扩张的主要方式。近四个世纪以来,以海洋贸易为主要方式 的海洋经济是推动一轮又一轮全球化进程的主要力量;作为海洋贸易支柱的港口经济,也成为 衡量地区与国家经济繁荣的重要指标。随着两次工业革命和新科技革命的出现,电气化时代的 来临和信息通讯技术的发展并未削弱港口经济在海洋经济中的基础地位,但港口经济开始向工 业经济、服务经济和创新经济形态转变。港口经济逐渐演变为湾区经济,其内涵不仅包括传统 的港口货物贸易,也包括以知识、技能、资本集聚为特征的现代产业结构,以及随之而来的人 口集聚和交通网络体系的快速发展。进入21世纪以来,追求发展的全球共识进一步强化了湾区经济在国际竞争中的主体地位,全球逐渐形成若干重要的港湾经济区,较为著名的如东京湾区、旧金山湾区、伦敦湾区和纽约湾区。 一、国际湾区经济的主要特征 (一)湾区具有较强的规模效应 如东京湾区,按照一般理解的东京湾区范围即首都圈(表1),居住人口4300万,地区生 产总值(GRP)约1.8万亿美元,湾区人口数量和GRP占日本全国人口和国内生产总值(GDP)比重 均为1/3左右。东京都汇聚了日本全境52家世界500强企业中的39家,是日本重要的金融中心、航运中心和科技中心。 湾区的规模效应还体现在核心城市的产业竞争力方面。据日本经济产业省报告(表2、表3),作为东京都市圈核心城市的东京都,服务经济发展水平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信息通讯、金融、保险、学术研究和专业技术服务等服务业竞争力较强;且从劳动生产率来看,东京都各 产业劳动生产率都高于全国各产业劳动生产率平均水平。 (二)湾区是引领区域经济增长的增长极,代表经济发展的未来方向 旧金山湾区人口约760万,2013年GRP近6400亿美元。根据美国统计局数据,2013年旧 金山湾区人均GRP为84220美元,在全美10个大都市圈统计区域内位列第一。其中,汇聚高科技企业最多的硅谷地区人均GRP高达102535美元。旧金山湾区是美国最早从2008年国际金融 危机冲击中复苏的区域之一,聚集着谷歌、雅虎、甲骨文等领先行业的著名企业。以硅谷创新 科技企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一直被视为判断湾区经济乃至美国经济未来增长前景的主要 指标。按照旧金山湾区政府协会颁布的《湾区规划》,2010- 2040年湾区将新增112万个就业 岗位,其中以知识能力为基础的专业技术服务、健康教育两大就业部门将提供63万个就业岗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