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知识点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知识点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知识点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知识点

心理学

一、填空题(有15空,共15分)

1、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着。P22

2、高等教育心理学史研究高等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P27

3、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按照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反映事物,这是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中的(客观性)原则。P35

4、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应避免违背教育的原则和规律,给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不良影响。这是教育心理学研究中的(教育性)原则。P35

5、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课题必须来源于高等教育实践,它的研究成果也必须能够付诸于高等教育实践,这是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中的(理论联系实际)原则。P35

6、典型的教学风格有两种形式,即(学生中心的教学风格)和(教师中心的教学风格)的教学风格。P46

7、教师的领导方式包括强硬专断(仁慈专断型)(放任自流型)(民主型)四种类型。P46

8、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可以分为(一般教育效能感)和(个人教学效能感)两个方面。P51

9、反思包括对于活动的反思、(活动中的反思)和(为活动的反思)三种类型。P58

10、教学反思分为具体经验阶段、(观察与分析阶段)、(重新概括阶段)和(积极的验证阶段)四个环节。P59

11、研究者提出了四种反思方法,反思日记、(详细描述)(实际讨论)和(行动研究)。P61

12、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P82

13、通过厌恶刺激的排除来增加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这是(负强化),通过厌恶刺激的呈现来降低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这是(惩罚)。P97

14、在高等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多用(正强化)手段来塑造学生的良性行为,用(不予强化)的方法来消除消极行为,而应慎重地对待惩罚。P97

15、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曾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把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又根据学习材料与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把学习分为(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P101

16、奥苏伯尔认为意义学习就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和(实质性)的联系。P103

17、奥苏伯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三个方面的内驱力组成。P112

18、动机具有三种功能,(激活)功能(指向)功能(强化)功能。P112

19、成就动机的三个组成部分通常随着年龄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在儿童早期,(附属内驱力)最为突出,而到了青年期(认知)内驱力和(自我提高)内驱力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P113 20、根据动机的动力来源,可以把动机分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两种类型。这是唯一得到心理学家公认的动机分类反思。P116

21、阿特金森将个体的成就动机分为(力求成功的动机)和(避免失败的动机)两个部分。P122

22、美国心理学家维纳把归因分为(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和(可控归因和不可控归因)三个维度。P123

23、马斯洛认为自我实现作为一种最高级的需要包括(认知)(审美)和(创造)需要。P124

24、最早有关学习迁移现象的系统假说是(形式训练说),它的心理学基础是(官能心理学)P142

25、认知结构的三个变量对学习迁移会产生直接影响,它们是认知结构的(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实质性的内容特征)(学生个人的知识的组织特征)和(它的巩固性)。P145

26、记忆包括(识记)(保持)(再现)三个环节。P178

27、从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看,记忆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信息进行(编码)(存贮)和(提取)的过程。P178

28、根据记忆存储时间的长短,可以把记忆区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P181

29、研究表明,干扰主要有两种情况,即(前摄抑制)和(后摄抑制)。P199

30、知识可以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两类,后者又可分为(智慧技能)和(认知策略)两个亚类。P206

31、元认知策略大致可以分为(计划策略)(监控策略)和(调节策略)三种。P209

32、当代认知心理学家强调以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研究人类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认为问题解决过程分为问题表征、(选择操作)(实施操作)(评价当前状态)四个阶段。P240

33、发散思维具有三种基本特性,即(流畅性)、(灵活性)、(独特性)。P256

34、从自我意识的内容上来看,自我意识可以分为(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心理自我)。P267

35、态度与品德的两个区别是(两者所涉及的范围不同)(价值的内化程度不同)。P292

36、心理学认为,态度和品德都包括(认知)(情感)(行为)三个成分。P292

37、价值内化的五个水平是接受、(反应)、(评价)、(组织)、(性格化)。P293

38、科尔伯格经过长期研究,发现儿童和成人道德认知的发展经历三个水平,即(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和(后习俗)水平。大多数青少年的道德认知处于(习俗)水平。P295

39、价值辨析的三个阶段是(选择)(赞赏)(行动)。P300

40、班杜拉把强化分为(外部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三种形式。P307

41、布鲁姆把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分为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六级。P373

42、布鲁姆把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分为六级,即(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P373

43、教学目标具有(指导教学测量与评价)(指导教学策略的选择)(指导学习活动的进行)等基本功能。P373

44、教学测量与评价具有(反馈-调节)功能,(激励-动机)功能。P395

45、测量与评价贯穿教学的始终,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施行的测验时(准备性)测验,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测验时(形成性)测验,在教学活动结束之后进行的测验时(总结性)测验。P405 46、一般认为,对教学内容的任务分析涉及三个方面,即(确定学生的起点行为或倾向)(分析使能目标及其类型)和(分析学习的支持性条件)。

47、大学生新生入学后,校方想了解学生的外语程度,以便进行分班教学,需要运用(准备性)测验。P405

二、名词解释(有5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教学风格P46:指在计划相同的教学目的前提下,教师根据自己的特长,经常所采用的教学方式方法的特点。典型的教学风格有两种形式,即学生中心的教学风格和教师中心的教学风格。皮格马利翁效应P47;(罗森塔尔效应):教师对学生的偏爱和情感,对学生的心理与行为产生了直接影响,并促进了预期效果的达成。

教学效能感P51;是指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主观判断。

教学监控能力P61;是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达到预期的目的而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消极强化P97;即负强化,是通过厌恶刺激的排除来增加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

先行组织者P103;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

认知内驱力P113;以求知作为目标本身,是指向学习任务的动机,也就是想理解知识、解决问题的欲望。

附属内驱力P113;指的是人们为了获得长者的赞许或认可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做好的一种需要,为外部动机。

自我效能感P125;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进行某一行为的主观判断。

耶克斯-多德森定律132;耶克斯和多德森认为,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他们还发现,最佳的动机激起水平与作业难度密切相关,任务越容易,最佳激起水平较高;任务难度中等,最佳的动机激起水平也适中;任务越困难,最佳的动机激起水平也越低。

迁移P138;是指一种学习中习得的经验对其他学习的影响。

形式训练说P142;形式训练说把迁移看作是通过对组成“心灵”的各种官能进行分别训练来实现的,迁移的发生是自动的。

相同要素说P142;认为只有当两个机能的因素中具有相同的要素时,一个机能的变化才会改变另一个机能。也就是说只有当学习情境与迁移情境具有共同成分时,一种学习才能对另一种学习产生影响,即产生学习的迁移。

定势P150;也叫心向,是指先于一定活动而指向这种活动的心理准备状态。(P248 指先前的活动中形成的影响当前问题解决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

遗忘的衰退说P198;衰退说认为遗忘是由记忆痕迹衰退引起的,消退随时间的推移自动发生。遗忘的干扰说P199;干扰说认为遗忘是由于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干扰的结果。

遗忘的同化说P200;同化说认为在真正的有意义学习中,前后相继的学习不是互相干扰而是互相促进的,因为有意义学习总是以原有的学习为基础,后面的学习则是前面的学习的加深和扩充。遗忘就其实质来说,是知识的组织与认知结构简化的过程。

遗忘的动机说P200;动机说认为遗忘是因为我们不想记,而将一些记忆信息排除在意识之外,因为他们太可怕、太痛苦或有损自我的形象。

陈述性知识205;也叫描述性知识,指个人具备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因而能够直接陈述的知识。主要用来回答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

程序性知识P205;也叫操作性知识,是个人缺乏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他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

功能固着P249;是一种从物体的正常功能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的定势。

原型启发P250;是指从其他事物上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对解决问题起了启发作用的事物叫原型。

自我意识P266;包括个体对自身的意识和自身与周围世界关系的意识两个方面。

社会自我P268;是指个人对自己的社会属性的意识,包括自己在各种社会关系中角色、地位、权利、人际距离等方面的意识。

投射自我P268;是个体想象中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如想象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他人对自己评价,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自我感。

理想自我P268;是个体从自己的立场出发对将来的我的希望,也即对想象中的我的认识。

自我强化P307;实质上是指人们能够自发地预测自己行为的结果,并依靠信息反馈进行自我评价和调节。

社会助长P316;也称社会助长作用,指个人对别人的意识,包括别人在场或与别人一起活动所带来的行为效率的提高。

社会惰化P318;也称社会惰化作用或社会逍遥,指群体一起完成一件事情时,个人所付出的努力比单独完成时偏少的现象。

从众P321;指人们在群体影响和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的心理状态,即在知觉、判断、信仰及行为上表现出与群体中多数人一致的现象。

行为目标P375;是用预期学生学习之后将产生的行为变化来称述的目标。

任务分析P378;也叫作业分析,指在开始教学活动之前,预先对教学目标中规定的且需要学生形成的能力或品格的构成成分及其层次关系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并据以确定促进这些能力或品格习得的有效教学条件。

三、简答题(有5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要遵循哪些原则P35

(1)客观性原则,是指高等教育学研究要遵循教育过程中的客观规律,即在研究中要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按照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反映事物。(2)发展性原则,是指高等教育学研究的对象是青年大学生,他们正处于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过渡阶段,在这段时间他们的生理和心理都在迅速发展,所以必须要遵循发展的原则。(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高等教育学研究的首要任务是为高等教育实践服务,因此,它的研究课题必须源于高等教育实践。(4)教

育性原则是指在日常教育工作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决不能为了获取某些研究材料,而违背教育的原则和规律,给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不良的影响。

2、简述教学反思的基本过程。P58

(1)具体经验阶段:这一阶段任务是使教师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并明确问题情境。(2)观察与分析阶段:这时,教师开始广泛收集并分析有关的经验,特别是关于自己活动的信息,以批判的眼光反观自身,包括自己的思想、行为,也包括自己的信念、价值观、目的、态度和情感。(3)重新概括阶段:在观察分析的基础上,教师反思旧思想,并积极寻找新思想与新策略来解决所面临的问题。(4)积极的验证阶段:这时要检验上阶段所形成的概括的行动和假设,它可能是实际尝试,也可能是角色扮演。

3、教师反思的方法有哪些P61

(1)反思日记,是指在一天的教学工作结束后,要求教师写下自己的经验,并于其指导老师共同分析。(2)详细描述,是指教师互相观摩彼此的教学,详细描述他们所看到的情景,教师们对此进行讨论分析;(3)实际讨论是指来自不同学校的老师就课堂上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寻找解决办法;(4)行动研究是指为弄明白课堂上遇到的问题的实质,探索用以改进教学的行动方案,教师与研究者合作进行调查和研究,直接着眼于教学实践的改进。

4、举例说明负强化与惩罚的区别。P96-97

负强化和惩罚有所不同,负强化是通过厌恶刺激的排除来增加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而惩罚则欲通过厌恶刺激的呈现来降低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惩罚对于消除行为来说并不一定十分有效,厌恶刺激停止作用后,原先建立的反应会逐渐恢复。故而,惩罚并不能使行为发生永久性的改变,它只能暂时抑制行为,而不能根除行为。

5、简述奥苏伯尔的意义学习的标准和条件。P102

(1)意义学习的产生既受学习材料性质的影响,也受学习者自身因素的影响,前者为影响意义学习的外部条件(客观条件),后者为内部条件(主观条件)。客观条件是意义学习的材料本身必须具有逻辑意义;从主观条件来看,首先学习者必须具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其次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最后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新知识和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

6、加涅把学习过程分为哪几个阶段P104

加涅把学习过程分为8个阶段:(1)动机阶段,有效的学习必须要有学习的动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首先要考虑的是激发学生学习活动的诱因动机。(2)领会阶段,学生有了学习动机,必须接受刺激,教师可以采取适当的方式引起学生的注意。(3)习得阶段,当学生注意或知觉外部情境之后就能够获得知识,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各种编码程序,鼓励学生选择最佳的编码方式。(4)保持阶段,学生习得的信息经过复述、强化后,以语义编码形式进入长时记忆存贮阶段,教师应帮助学生排除干扰,保持尝试记忆。(5)回忆阶段,学生习得的知识要通过作业表现出来,信息的提取时其中必需要的一环,教师在此阶段可给予是适当的学习指导。(6)概括阶段,学生提取信息的过程并不始终是在与最初学习信息时相同的情境中进行,应鼓励学生举一反三。(7)作业阶段,只有通过作业才能反映学生是否习得所学的内容,教师可以通过几次作业对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考量。(8)反馈阶段,教师须对学生的作业给予反馈,让学生及时指导自己作业是否正确,从而强化学习动机。

7、简评形式训练说。P142

形式训练说把迁移看作是通过对组成“心灵”的各种官能进行分别训练来实现的,迁移的发生是自动的。它把训练和改进“心灵”的各种官能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认为学习的内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所学对象的难度及其训练价值。它还认为,学习要想取得最大的迁移效果,必须经历一个痛苦的过程,因此,难记的古典语言、数学和自然科学中的难题,被认为是训练官能的最好材料,而对实用性强的英语、法语及其它实用知识的教学则不重视。

8、简述认知结构的迁移理论。P145

认知结构迁移理论认为学生认知结构的三个变量对学习迁移会产生直接的影响,第一个变量时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实质性的内容特征,指在学习新的任务前,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中是否

具有可以用来同化新知识的适当概念。第二个变量涉及学生个人的知识的组织特征,指在学习新的任务前,他的原有知识与要学习的新知识之间的异同是否清晰分辨。第三个变量是它的巩固性,原有认知结构越巩固,越有助于促进新的学习。

9、遗忘的主要原因有哪些P199

(1)遗忘的衰退说认为遗忘是由记忆痕迹衰退引起的,消退随时间的推移自动发生。

(2)遗忘的干扰说认为遗忘是由于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干扰的结果。

(3)遗忘的动机说认为遗忘是因为我们不想记,而将一些记忆信息排除在意识之外,因为他们太可怕、太痛苦或有损自我的形象。

(4)遗忘的同化说认为遗忘就其实质来说,是知识的组织与认知结构简化的过程。

10、如何合理组织复习以防止遗忘P201

(1)复习时间要得当,由于遗忘存在着“先快后慢”的趋势,因此在教学上必须遵循“及时复习”、“间隔复习”的原则;

(2)复习的方法要合理,在平时采用“分散复习”,而在考前应用“集中复习”的学习方法。

(3)复习次数要适宜,一般来说,复习次数越多,识记或保持的效果越好,据此,心理学家肯定了“过度学习”的必要性。

11、认知策略与学习策略之间的关系如何P210

加涅在论述认知策略的同时,也提到了它与学习策略的关系。加涅认为,认知策略与学习策略具有因果关系,认知策略的改进是学习策略改进的原因,学习策略比认知策略所包含的范围更广。因为学习除包含认知学习,还包括运动技能学习和道德品质学习,但就认知领域而言,学习策略与认知策略是同一概念。

12、简述认知策略的教学原则。P221

(1)在进行认知策略教学的同时教授元认知,如果能教育学生注意他们正在使用的策略师在什么时候、在什么场合使用,以及使用的情况如何,则策略的教学可能更为有效。

(2)在原有知识经验基础上进行认知策略教学,个体在某一领域的知识越丰富,就越能应用适当的认知策略。学生的原有知识背景是策略学习与应用的一个重要条件。

(3)在积极主动的基础上进行认知策略教学,教师教授的学习方法只有被学生接受并改变他们的信息加工时,才能改进学习,如果学生没有强烈的要求改进自己认知加工过程的动机,其教学时难以奏效的;

(4)在具体的学科内容中教授认知策略,策略不能离开教材内容单独训练,而必须通过具体的学科内容迂回教学,因为不能离开教材的应用离不开具体的学科情境;

(5)按程序性知识学习规律教授认知策略,认知策略的教学也必遵循须程序性知识的学习规律,首先要通过讲解或示范让学生理解,其次要鼓励学生进行应用,最后要给予及时的反馈和矫正,以免导致策略的盲目使用。

13、问题解决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哪些P246

(1)有关的知识经验,知识经验的不足常常是不能有效解决问题的重要原因;

(2)习惯定势与功能固着,两者会禁锢我们解决问题的思维,影响问题的解决;

(3)问题情境,问题情境可直接提供适合于解决问题的线索,那就有利于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向、途径和方法;

(4)酝酿效应,酝酿之所以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可能与对定势的客服有关;

(5)原型启发,原型之所以能起启发作用,是因为原型与要解决的问题之间存在着某些共同点或相似处;

(6)情绪和动机状态,情绪过高或过低都会降低问题解决的效率,而中等强度的动机和相对平和的心境,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14、创造性与智力的关系如何255

创造性和智力关系是一种相对独立、在一定条件下又有相关的非线性关系。具体而言:(1)低智商者不可能有高创造性;(2)高智商者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3)低创造性者的智商水平可能低,也可能高;(4)高创造性者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

15、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P259

高校教师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培养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发挥的环境。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教师应为学生创造一个能支持和高度容忍标新立异和偏离常规者的环境,让学生感受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

(2)创造性思维训练的头脑风暴法。基本原则是在集体解决问题的课堂上,暂缓作出评价,以便于学生踊跃发言,从而引出多种多样的解决方案。

(3)创造性思维训练的戈登技术。在使用戈登技术时,只提出一个抽象的问题,然后缩小问题范围,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16、态度与品德的关系如何P292

品德实际上也是一种习得的影响个体行为选择的内部状态,而态度实际上也是依据一定的道德行为规范行为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

态度和品德的结构是一致的,都是由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方面构成。但是二者也有区别:(1)两者所涉及的范围不同,态度涉及的范围大,只有涉及道德规范的那部分稳定的态度才能成为品德。(2)价值的内化程度不同。态度的价值内化水平包括:接受、反应、评价、组织、性格化,但只有价值观念经过组织且已成为个人性格的一部分的稳定态度才能称之为品德。

17、简述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的主要内容。P295

科尔伯格提出了三水平六阶段的道德发展阶段论,主要内容有:

水平一、前习俗水平。个体着眼于任务行为的具体结果及其与自身的利害关系,认为道德的价值不是取决于人或准则,而是取决于外在的要求。包含两个阶段:

(1)惩罚服从取向阶段

(2)相对功利取向阶段

水平二、习俗水平。个体着眼于社会的希望和要求,能够从社会成员的角度思考道德问题,已经开始意识到个体的行为必须符合社会的准则,能够了解和认识社会规范,并遵守和执行社会规范。包含两个阶段:

(3)“好孩子”取向阶段

(4)遵循权威取向阶段

水平三、后习俗阶段。个体不判断行为只是自觉遵守某些行为规范,而且能以普遍的道德原则作为自己行为的基本准则,能从人类正义和个人尊严的角度判断行为的对错。此时,其道德判断的标准已超出外在的法律和权威,而源于自身内部的道德命令。包含两个阶段:(5)社会契约取向阶段

(6)普遍原则取向阶段

18、简述价值辨析的三个阶段七个子过程。P300

价值辨析的三个阶段七个子过程是(1)选择,包含①自由选择,②在多种可选范围内选择,

③充分考虑各种选择的后果之后再行选择,(2)赞赏,包括④珍爱自己的选择并感到满意,

⑤愿意公开承认自己的选择,(3)行动,包括⑥按自己的选择行事,⑦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加

以重复。

19、简述态度与品德形成的一般过程。P311

道德品质不良的转化,要经历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这个转化过程须经过醒悟、转变及巩固和稳定三个阶段。

(1)醒悟阶段,指道德品质不良学生开始认识自己的错误,从而产生改过自新的愿望。

(2)转变阶段,当道德品质不良的个体产生了改过自新的意向,并且对自己的错误初步有所认识之后,在行为上产生一定的转变。

(3)巩固与稳定阶段,道德品质不良的个体经过长期的转变之后,如果不再出现反复,或很少出现反复,就逐步进入巩固和稳定阶段。

20、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有什么特点P331

(1)交往愿望的迫切性;

(2)交往内容的丰富性;

(3)交往系统的开放性;

(4)交往观念的自主性。

21、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是什么P343

(1)能够从心理上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不仅能接纳自己的优点,也能接纳自己的缺点。

(2)能较好地适应现实环境。能够积极地与社会广泛接触,抱有积极处世的态度。

(3)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能融于集体中,在与人相处时,积极的态度总是多于消极的态度。

(4)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能较好地协调与控制情绪,成为情绪的主人。

(5)具有合理的行为。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其行为方式与年龄特征和社会角色相一致。

(6)具有完整统一的人格品质。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具有积极进取的人生观,并能把自己的需要、愿望、目标和行为统一起来。

22、如何有效地对大学生进行学习适应的指导P355

根据大学生学习的特点,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指导:

(1)培养良好的班风、学风。

(2)一道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

(3)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

(4)注意用脑卫生。

(5)注意考试的心理卫生。

23、简述行为目标及其条件。P375

行为目标是用预期学生学习之后将产生的行为变化来称述的目标。一个陈述得好的行为目标应符合三个条件,一是要说明通过教学后,学生能做什么(或会说什么),二是要规定学生的行为产生的条件,三是要规定符合要求的作业的标准。

24、简述任务分析的内容。P378

任务分析也叫作业分析,指在开始教学活动之前,预先对教学目标中规定的且需要学生形成的能力或品格的构成成分及其层次关系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并据以确定促进这些能力或品格习得的有效教学条件。

一般认为,对教学内容的任务分析涉及三个方面,即①确定学生的起点行为或倾向、②分析使能目标及其类型和③分析学习的支持性条件。

25、简述陈述得好的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P378

陈述得好的教学目标应符合三个基本要求:(1)教学目标应陈述通过一定的学习活动后,学生的内在心理状态的变化;(2)陈述得好的教学目标应能反映学习的类型和学生掌握的水平;

(3)教学目标的陈述应力求明确、具体,并可以观察和测量,尽量避免用含糊的和不切实际的语言陈述教学目标。

26、简述讲授法的优缺点。P386

课堂讲授法师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教学方法,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的重要手段。它的主要优点是教师能够同时向许多人传授知识,在讲授中,教师可以亲自向学生呈现学科的基本内容,直接鼓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并可用学生易懂的形式有效地概括学科的内容。但讲授法的一个重要缺陷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会逐渐下降,为了克服这一缺点,教师常在教学过程中穿插一些简短的提问或对话,避免“填鸭式”教学。

27、简述教学反思的基本过程。P58(见第2题)

28、举例说明负强化与惩罚的区别。P96-97(见第4题)

29、如何合理组织复习,防止遗忘P201(见第8题)

30、学习策略与认知策略的关系如何P210(见第11题)

31、简述认知策略的教学原则。P221(见第12题)

32、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有哪些P246(见第13题)

33、智力与创造力的关系如何255(见第14题)

34、简述价值辨析的基本过程。P300(见18题)

35、简述态度与品德形成的一般过程。P311(见第19题)

36、大学生的人际交往的特点是什么P331(见第20题)

37、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是什么P343(见第21题)

38、如何有效地对大学生进行学习适应的指导P355(见22题)

39、简述陈述得好的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P378(见第25题)

40、任务分析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P378(见24题)

四、论述题(有1题,共20分)

1、有人认为,课堂讲授法导致学生机械、被动的学习,故教学中应少用或不用讲授法。结合所学的心理学知识,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看法。P101-103 P386

(1)奥苏伯尔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把学习分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又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把学习分为机械学习与意义学习,并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2)有意义学习是指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3)课堂讲授法师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教学方法,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的重要手段。它的主要优点是教师能够同时向许多人传授知识,在讲授中,教师可以亲自向学生呈现学科的基本内容,直接鼓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并可用学生易懂的形式有效地概括学科的内容。但讲授法的一个重要缺陷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会逐渐下降,为了克服这一缺点,教师常在教学过程中穿插一些简短的提问或对话,避免“填鸭式”教学。

2、请结合所任教的学科,谈谈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论对高校教育工作的指导作用。P104-110

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论的主要内容有:

(1)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①信息流:学习信息是从一个假设的结构流到另一个假设结构中去的经过,首先学生从环境中接受刺激,刺激推动感受器,并转化成神经信息,进入感觉登记,经过短暂的记忆存贮,很快进入短时记忆,短时记忆的容量很有限,要想保持信息,须反复强化,形成长时记忆,长时记忆是个永久的信息贮存库。当需要使用时,需经过检索提取信息,提取的信息可直接通向反应发生器发生反应后输出。②控制结构,包换期望事项与执行控制,前者是指学生期望达到的目标,后者实际上就是人认知策略,二者在信息加工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它们可能影响信息加工的所有阶段。

(2)学习阶段及教学设计。学习过程是由一系列事件构成,每个学习可分解成八个阶段:

①动机阶段,有效的学习必须要有学习的动机,这是整个学习的开始阶段。

②领会阶段,学生有了学习动机,必须接受刺激,及必须注意与学习有关的刺激。

③习得阶段,当学生注意或知觉外部情境之后就能够获得知识。

④保持阶段,学生习得的信息经过复述、强化后,以语义编码形式进入长时记忆存贮阶段。

⑤回忆阶段,学生习得的知识要通过作业表现出来,信息的提取时其中必需要的一环。

⑥概括阶段,学生提取信息的过程并不始终是在与最初学习信息时相同的情境中进行,应鼓

励学生举一反三。

⑦作业阶段,只有通过作业才能反映学生是否习得所学的内容。

⑧反馈阶段,教师须对学生的作业给予反馈,让学生及时指导自己作业是否正确,从而强化

学习动机。

教学程序必须根据学习的基本原理来进行,在学习结果或能力(即言语信息、认知策略、智慧技能、动作技能、态度)确定之后,教师必须按照教学工作的目标的适当顺序安排教学程序。有效的教学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内部学习条件,创设或安排适当的外部条件,促进学生有效地学习,以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这就是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论对教育教学的启示。3、举例说明归因的动机作用及其教育含义。P122-123

维纳对行为结果的归因进行了系统的探讨,并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

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又把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主要归纳为六个因素: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等。

由于归因理论是从结果来阐述行为动机的,因此它的理论价值与实际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意识有助于了解心理活动发生的因果关系,而是有助于根据学习行为及其结果来推断个体的心理特征,三是有助于从特定的学习行为及其结果来推测个体在某种情况下可能产生的学习行为。正因为如此,在高等学校中运用归因理论来了解学习动机,对于改善学生的学习行为、提高其学习效果也会产生一定的作用。

4、论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教育含义。P124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它们由低到高依次排列成一定的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在低一些的需要得到基本满足之后,便进入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作为一种最高级的需要,包括认知、审美和创造的需要。人们进行学习就是为了追求自我实现,即通过学习使自己的价值、潜能、个性得到充分而完备的发挥、发展和实现,因此可以说自我实现是一种重要的学习动机。

需要层次理论说明,在某种程度上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可能是由于某种低级需要没有得到充分满足,而正是这些因素会成为学生学习和自我实现的主要障碍。所以教师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也应该关心学生的生活,以排除影响学习的一切干扰因素。

5、结合教育教学实际阐述激发大学生学习动机的有效措施。P131-137

学习动机的激发是指在一定教学情境下,利用一定的诱因,使已形成的学习需要由潜在状态转变为活动状态,形成学习的积极性。可采取以下措施来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机: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要想实施启发式教学,关键在于创设问题情境,所谓问题情境就是一种适度的疑难情境,作业难度是构成问题情境的重要因素。具体的问题情境的创设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也可在教学的开始阶段、教学过程中或教学结束时进行。

(2)根据作业难度,适当控制动机水平。耶克斯和多德森认为,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他们还发现,最佳的动机激起水平与作业难度密切相关,任务越容易,最佳激起水平较高;任务难度中等,最佳的动机激起水平也适中;任务越困难,最佳的动机激起水平也越低。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根据学习任务的不同难度,适当控制学生学习动机的激起水平。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来自学习结果的种种反馈信息,对学生学习效果有明显的影响。这是因为一方面,学习者可以根据反馈信息调整学习活动,改进学习策略,另一方面学习者为了取得更好的成绩或避免再犯错误而增强了学习动机,从而保持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果在提供定量的信息反馈的基础上,再加上定性的评价,效果会更明显,这就是奖励与惩罚的作用。

(4)利用争抢好胜心理,妥善组织学习竞赛。大学生的争强好胜之心甚浓,他们希望自己比别人强,希望自己能胜过别人,教师可利用学生这一心理,通过妥善组织学习竞赛来激发学习动机。但是学习竞赛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在竞赛中要注意结合思想教育,使竞赛成为激励学生集体荣誉感与责任感的手段。

(5)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进学生继续努力。学生对学习结果的归因,不仅是解释了以往学习结果产生的原因,而更重要的是对以后学习行为会产生影响,因此可以通过改变学生对学习的归因方式来改变他们今后的行为。一般而言,无论对优生还是差生,归因于主观努力的方面均是有利的。

6、结合教育实践谈谈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P261-263

“为创造性而教”应该成为高等学校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尽管创造性的培养不是一件轻而易举之事,但是运用教学手段来进行培养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良好的教育,可以为学生的创造性的发展和提高提供条件。

高校教师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培养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发挥的环境。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教师应为学生创造一个能支持和高度容忍标新立异和偏离常规者的环境,让学生感受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

要鼓励学生质疑争辩,自由讨论;要知道学生掌握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方法。

(2)创造性思维训练的头脑风暴法。基本原则是在集体解决问题的课堂上,暂缓作出评价,以便于学生踊跃发言,从而引出多种多样的解决方案。为此,教学活动中要遵循以下规则:

①禁止提出批评意见;②鼓励提出各种改进意见或补充意见;③鼓励各种想法,多多益善;

④追求与众不同、关系不密切的、甚至离题的想法。

(3)创造性思维训练的戈登技术。在使用戈登技术时,只提出一个抽象的问题,然后缩小问题范围,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7、论述科尔伯格的及其对高校德育工作的启示意义。P295-298

科尔伯格提出了三水平六阶段的道德发展阶段论,主要内容有:

水平一、前习俗水平。个体着眼于任务行为的具体结果及其与自身的利害关系,认为道德的价值不是取决于人或准则,而是取决于外在的要求。包含两个阶段:(1)惩罚服从取向阶段;

(2)相对功利取向阶段:水平二、习俗水平。个体着眼于社会的希望和要求,能够从社会成员的角度思考道德问题,已经开始意识到个体的行为必须符合社会的准则,能够了解和认识社会规范,并遵守和执行社会规范。包含两个阶段:(3)“好孩子”取向阶段、(4)遵循权威取向阶段水平三、后习俗阶段。个体不判断行为只是自觉遵守某些行为规范,而且能以普遍的道德原则作为自己行为的基本准则,能从人类正义和个人尊严的角度判断行为的对错。此时,其道德判断的标准已超出外在的法律和权威,而源于自身内部的道德命令。包含两个阶段:(5)社会契约取向阶段、(6)普遍原则取向阶段对于高校德育工作至少具有以下三点启发意义:(1)道德认识水平的提高与思维水平的提高平行,因此要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水平,必须大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2)道德判断水平的高低对道德行为的选择有重要制约作用,因此要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必须加强道德认识的教育。(3)道德认识的发展是循序渐进的,因此对青年学生传递社会道德规范时,不能脱离青年学生的接受能力。

五、案例分析题(有1题,共15分)

1、美籍华裔物理学家钱致榕上小学时正处战乱时期,社会风气不好,学生也不学习。当时,学校从三百名学生中挑选了60名组成了一个荣誉班,钱先生即为其中的一人。教师告诉这些学生之所以挑选他们是因为他们有前途,后来这个班的学生大多数成了才。但是,直到80年代,钱先生才从当年的教师口中了解到,这60名学生当时是学校通过抽签决定的。

请运用所学的教育心理学原理对上述案例进行分析,并阐述其对教育的启示。P47-48

答题要点:解释教师的期望效应;教师的期望对学生产生什么影响;教师应该反省自身的言行,避免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

(1)皮格马力翁效应(罗森塔尔效应):教师对学生的偏爱和情感,对学生的心理与行为产生了直接影响,并促进了预期效果的达成。

(2)教育心理学研究和教育实践证明:如果教师喜欢某些学生,对他们抱有较高期望,经过一段时间,学生感受教师的关怀、爱护和信任,会更加自尊、自信、自爱、自强诱发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激情,因而这些学生也就易取得如老师期望的效果。相反,如果教师厌恶学生,对学生期望较低,或经常冷漠或歧视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经过一段时间,学生会从教师的言谈举止或表情中感受到教师的“偏心”和失望,因此也以此消极的态度来对待老师,不理会或拒绝教师的要求,结果这些学生常常如教师期望的那样,学习成绩与品行一天天变坏。

(3)教师期望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它告诉人们,教师要关心每一个学生,对每个学生都应寄予合理的期望和要求,给他们以公正和足够的支持和鼓励。教师应该反省自身的言行,避免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

2、王老师通过学习,认识到学会学习是未来社会生存的第一需要,于是,他在自己的班级进行了一些教学改革与实践,在班级大力倡导“掌握学习方法要比其单纯获得一些知识更重要、更受用”的理念、开设专题讲座,从理论上反复全面地讲述各种学习方法,并对学习方法讲座的学习进行理论考试。一个学期结束了,这个班的同学对于各种学习方法,能够倒背如流,但整个班级的各门课程的考试成绩却没有提高。

请结合教育心理学的有关知识对王老师的这种做法进行分析并提出适当建议。P221-222

答题要点:王老师只从理论上讲授认知策略,而认知策略是程序性知识,需要操作。

王老师的教学法是错误的,他只教授了认知策略的理论知识,其实,认知策略是程序性知识,是教学生做什么和怎么做,更需要的是实际操作。

认知策略的教学一般伴随在陈述性知识和心智技能教学的过程中同时进行,但它也必须注意几条基本的教学原则:

(1)在进行认知策略教学的同时教授元认知,如果能教育学生注意他们正在使用的策略师在什么时候、在什么场合使用,以及使用的情况如何,则策略的教学可能更为有效。

(2)在原有知识经验基础上进行认知策略教学,个体在某一领域的知识越丰富,就越能应用适当的认知策略。学生的原有知识背景是策略学习与应用的一个重要条件。

(3)在积极主动的基础上进行认知策略教学,教师教授的学习方法只有被学生接受并改变他们的信息加工时,才能改进学习,如果学生没有强烈的要求改进自己认知加工过程的动机,其教学时难以奏效的;

(4)在具体的学科内容中教授认知策略,策略不能离开教材内容单独训练,而必须通过具体的学科内容迂回教学,因为不能离开教材的应用离不开具体的学科情境;

(5)按程序性知识学习规律教授认知策略,认知策略的教学也必遵循须程序性知识的学习规律,首先要通过讲解或示范让学生理解,其次要鼓励学生进行应用,最后要给予及时的反馈和矫正,以免导致策略的盲目使用。

3、高考试卷发下来,小林的脸红了,因为只考了72分,这可是他从来没有考过的分数。都怪自己,把时间都花在了电脑上。与小林的懊恼相比,小刚则显得有些高兴,他考了70分,这个分数大大出乎他的意料,小刚的数学成绩一直都不好,因此这个分数多少让他有些吃惊。大概是那些选择题碰巧选对了吧,否则怎么能得这样的分数呢下课铃声响了,小刚迫不及待地跑出教室,而小林还坐在座位上,检查自己做错的题目。

试以韦纳的归因理论分析小林和小刚的行为表现,并就如何提高小刚的动机水平提出适当建议。P122-123,131-137

答题要点:简述韦纳的成败归因理论;归因如何影响期望和情感;小林把失败归因为自己不够努力,因此动机水平高;小刚则把成功的原因归为运气好,因此动机水平低;如何提高小刚的动机水平。

维纳对行为结果的归因进行了系统的探讨,并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又把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主要归纳为六个因素: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等。

小林将考试的失败归因于自己的努力不够,因此期待通过更加努力来取得下次成绩的提高,此因素的稳定性高,动机水平高;小刚则将考试的成功归因于运气好,因此期待下次再碰到好运气,此因素是不稳定的,动机水平低。为了激发小刚的动机水平,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2)根据作业难度,适当控制动机水平。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4)利用争抢好胜心理,妥善组织学习竞赛。

(5)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进学生继续努力。

4、几年前,比尔作为一名老生来听我的课。我安排了教程结构,学生在学习下一单元之前必须掌握上一单元。每个单元测验,他们可参加三次,可以获得A、B、C三种等级。学期初的一天,比尔参加了一次单元测试,并得了个B。我问他:“比尔,你想再测验一次来得到A吗”他回答:“哦,不,老师,我并不属于能得到A的学生。”过了段时间,比尔走过来对我说,他认为在他的试卷评分中可能有错误。我检查后发现,原本正确的一道题目确实给判错了。这就把他的等级提高到了A。我指给他说:“你看,比尔,你终究可以得到A。”从那以后,当在单元测验中未达到A时,比尔几乎总是尝试第二次测试。

试以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论对上述案例进行分析,并阐述其对教育的启发意义。P125-126 答题要点:自我效能感理论;自我效能感高低影响学习行为,因此在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如何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增加成功体验和引导学生积极归因。

(1)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进行某一行为的主观判断。班杜拉将“期待”分为“结果期待”和“效能期待”。结果期待是指个体对自己的某种行为会稻种某一结果的推测,而效能期待是指个体对自己能否实施某些成就行为的能力的判断,即个体对自己行为能力的推测。当个体确信自己有能力进行某一活动是,他就会产生高度的自我效能感,并会实际去实施那一活动。案例中的比尔,由于确信自己能够在考试中能考A,并为之付诸行动,结果如他所愿。

(2)自我效能感高低影响学习行为,因此在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研究表明,影响自我想能感形成的最主要的因素是个体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一般开说,成功体验会提高效能期待,反复失败则会降低效能期待,同时归因方式也直接影响到自我效能感的形成。

如果个体把成功归因于外部的不可控的因素就不会增加效能感,把失败归因于内部的可控因素也不一定会降低效能感。

(3)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增加学生的成功体验和引导积极归因,如建立良好的奖惩机制、开发学生的潜能等措施的应用,来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5、教师节时,王老师受到一份特殊的礼物——昔日学生的一封信。信中有这么一段话:“老师,你可能还不知道为什么我的数学后来进步那么快吧。我向来是个不被人注意的学生,胆子又小,很怕老师。有个星期天,我在校外遇到了你,因为数学又考不及格,怕你批评,正要避开,不料你不仅没批评我不礼貌,反而笑盈盈地下车迎上来跟我打招呼,关系地问我住校是否习惯,星期天为什么不回家,学习和生活是否有困难。这件事使我激动了好几天,从那以后,我喜欢上了你的课,并终于在期末的数学考试中取得了好成绩。。。”

试以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对上述案例进行分析,并阐述其对教育的启示意义。P124

答题要点:介绍需要层次理论;在教学中应关心学生、尊重学生。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它们由低到高依次排列成一定的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在低一些的需要得到基本满足之后,便进入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作为一种最高级的需要,包括认知、审美和创造的需要。人们进行学习就是为了追求自我实现,即通过学习使自己的价值、潜能、个性得到充分而完备的发挥、发展和实现,因此可以说自我实现是一种重要的学习动机。

需要层次理论说明,在某种程度上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可能是由于某种低级需要没有得到充分满足,而正是这些因素会成为学生学习和自我实现的主要障碍。所以教师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也应该关心学生的生活,以排除影响学习的一切干扰因素。

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库最终版

《高等教育心理学》(第二版)试题库(2009年7月) 一、名词解释 1、高等教育心理学:指研究高等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的科学 2、教师角色:指受过专门教育和训练的,在学校中向学生传递人类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体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的专业人员。 3、教学风格:教学风格是指在计划相同的教学目的前提下,教师根据各自特长,经常所采用的教学方式方法的特点。 4、自我效能感: 所谓自我效能感,是指人对自能否成功地进行某种成就行为的主观推测和判断,它包括两个成分,即结果预期和效能预期。结果预期是指个体在特定情境中对特定行为的可能后果的判断,如学生对顺利答完试卷产生结果的推测。而效能预期是指个体对自己有能力完成某种作业水平的信念,如学生对自己是否有能力顺利答完试卷的主观判断。 5、教学效能感: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对自己教学活动能力的主观判断。 6、动机与学习动机: 动机是引起维持人们从事某项活动,以达到一定目标的部动力。动机是直接推动个体活动的动力,人的需要、兴趣、爱好、价值观等都要转化为动机后才对活动产生动力作用。动机包括两方面容:一是对人的行为发动、维持和促进的能量,直接影响行为的强度和效果;二是具有某种动机的行为总是指向某一目标,而忽视其他方面,使行为表现出明显的选择性。 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心理特点,它是在学习需要基础上产生的,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活动,并力图促使学习活动趋向教师所设定的目标的心理过程或部动力。 7、学习迁移是指在一种情境中获得的技能、知识或形成的态度对另一种情境能、知识的获得或态度的形成的影响。 8、问题解决: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问题解决存在三种状态:初始状态,中间状态以及目标状态。 9、自我意识:自我意识就是一个人对自己的意识。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把“我”分解为主体我和客体我。自我意识也就是主体我对客体我的意识。概括地说,自我意识包括人体对自身的意识和对自身与周围世界关系的意识两个方面。 10、心理健康教育:指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 11、教师期望效应:又称皮格马利翁效应,是一种激发个人的心理潜力,提高学习效果的暗示手段。 12、教学监控能力: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达到预期的目的,而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 13、教师胜任力: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应具备的进取心、责任感、理解他人、自我控制、专业知识与技能、情绪察觉能力、挑战与支持、自信心、自我评估等特征。 14、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作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 15、学习:狭义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系统地进行的,在较短时间接受前人所积累的科学文化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广义的学习是人类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以语言为中介,通过思维自觉地、有目的地、有计划地掌握社会历史经验和个体经验的过程。 16、创造力: 创造力是指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它是成功地完成某种创造性活动所必需的心理品质。例如创造新概念,新理论,更新技术,发明新设备,新方法,创作新作品都是创造力的表现。创造力是一系列连续的复杂的高水平的心理活动。 17、品德与品德心理结构: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指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和规行动时,对社会、对他人、对周围事物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或倾向。

2020教育心理学考试必考重点【最新整理版】

教育心理学考试小抄 (单选、判断部分) 1.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 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3. 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4. 所谓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5. 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只是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6. 中学生心理发展的关键期是个体早期生命中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 7.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将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和形式运算等四个阶段 8. 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 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 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的过度状 态 9. 埃里克森认为,人格的发展必须经历八 个顺序不变的阶段 10. 性格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 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 化的行为方式 11. 广义的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 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 对持久的变化。学生的学习是人类学习中的 一种特殊形式 12. 人的学习是通过语言的中介作用而进 行的 13. 我国心理学家把学生的学习分为知识 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行为规范的学习三类 14. 会区分巴普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论 (被动)和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主 动)P36—38 15. 所谓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 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 或内部动力。它一般具有以下三种功能:激 活功能,指向功能,强化功能 16. 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 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行为朝向一 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 状态。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是学习需要 和学习期待,两者相互作用形成学习的动机 系统 17. 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并不是直 接的 18. 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阿特 金森,他认为,个体的成就动机可以分成两 类,一类是力求成功的动机,另一类是避免 失败的动机 19. 美国心理学家维纳(B Weiner)把归 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 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 可控制归因;又把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 为责任主要归结为六个因素,即能力高低、 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机遇)好坏、 身心状态、外界坏境等成就动因的归因模 式表P62 20. 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 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21. 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指一种学习对 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题库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题目 一、单选题(共20题,每小题1.5分) 1.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是(C)。A.理论科学 B.应用科学 C.交叉科学 D.实践科学 2.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对少数或个别学生进行较长时间的多方面深入研究的方法,称为 (B)。A.测验法B.个案法 C.调查法 D.观察法 3.个体心理发展的动力是(A)。A.个体内部矛盾B.个体心理水平C.个体生理水平 D.个体遗传条件 4.在个体心理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是(C)。A.遗传条件 B.社会环境C.学校教育.实践活动 5.大学生的情绪一旦被激发,往往会在较长时间内影响个体的心理与行为,这说明大学生的情绪情感发展具有(B)。A.丰富性 B.心境化 C.波动性 D.复杂性 6.下列属于负强化的例子是(D)。A.杀鸡骇猴 B.当孩子犯错时拿走他最喜欢的玩具C.孩子去医院看病不再发烧了D.孩子表现不好就饿他一会儿,表现好才给吃的 7.著名的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告诉我们,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对学习效果的提高 (D)。 A.也是中等 B.不利 C.关系不大 D.最有利 8.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声望的需要是(D)。A.认知内驱力 B.附属内驱力C.欲望内驱力 D.自我提高内驱力 9.在教学中,教师采用模型、图片、幻灯、电影及录像等进行教学,这种直观形式属于(B)。A.实物直观 B.模象直观 C.言语直观 D.综合直观 10.如果要想记忆效果好,过度学习的程度应保持在(D)。A.120%B.130% C.140% D.150% 11.在练习的中后期往往出现进程的暂时停顿观象,称为(D)。A.平原观象B.起伏观象C.低谷观象D.高原观象 12.关于个人自己认识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称为(B)。A.认知B.元认知C.技能D.操作 13.以下各项中属于认知策略的是(A)。A.精加工策略 B.计划策略 C.监视策略 D.调节策略 14.以下问题属于无结构的问题是(B)。 A..数学应用题B.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C.《背影》的作者是谁D.2008年奥运会主办方是哪个国家 15.(A)问题解决是指使用常规方法来解决有结构的、有固定答案的问题。A.常规性B.发明性C.创造性D.无结构的 16.以下不涉及问题解决过程的学说有(C)。 A..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B.苛勒的顿悟说C.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论D.杜威的分阶段说 17.个体对自己在各种我念关系中角色、地位、权力、人际距离等方面的意识属于(B)。A.生理自我B.我念自我 C.心理自我D.理想自我 18.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转折期”是(C)。A.大学一年级B.大学二年级C.大学三年级D.大学四年级 19.某人对自己的能力估计过高,有极强的自尊心,同时又有自卑,好嫉妒,看问题主观、片面,常常言过其实,怪癖古怪、、、。该人的人格属于(C)。A.冲动型人格 B.强迫型人格C.偏执型人格D.焦虑型人格 20.大学生中最常见的心理疾病是(B)。A.恐惧症 B.神经衰弱 C.强迫症D.焦虑症

2021年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竞赛考试题库90题及答案(三)

2021年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竞赛考试题库90题及答案(三) 1 根据皮亚杰儿童品德发展阶段理论,儿童把人们规定的准则看作是固定的、不可变更的年龄阶段是() 1-2岁 2-5岁 5-8岁 8-11、12岁 2 根据皮亚杰儿童品德发展阶段理论,儿童已认识到准则可以是同伴间共同约定的年龄阶段是() 1-2岁 2-5岁 5-8岁 8-11、12岁 3 根据皮亚杰儿童品德发展阶段理论,自律也称作() 客观化阶段 主观化阶段

合作道德阶段 公正道德阶段 4 根据皮亚杰儿童品德发展阶段理论,儿童品德由他律开始进入自律阶段的年龄是() 2-5岁 5-8岁 8-11、12岁 11、12岁以后 5 根据皮亚杰儿童品德发展阶段理论,儿童的公正感以“服从”为主要特征的年龄阶段是() 2-5岁 5-8岁 8-11、12岁 11、12岁以后 6 根据皮亚杰儿童品德发展阶段理论,儿童的公正感以“平等”的观念为主要特征年龄阶段是() 2-5岁 5-8岁 8-11、12岁

11、12岁以后 7 根据皮亚杰儿童品德发展阶段理论,儿童的品德发展真正到了自律阶段的年龄是() 2-5岁 5-8岁 8-11、12岁 11、12岁以后 8 根据皮亚杰儿童品德发展阶段理论,儿童的利他观念产生于()前道德阶段 他律道德阶段 合作道德阶段 公正道德阶段 9 根据皮亚杰儿童品德发展阶段理论,儿童的开始倾向于主持公正、平等的阶段是() 前道德阶段 他律道德阶段 合作道德阶段 公正道德阶段 10

根据皮亚杰儿童品德发展阶段理论,儿童的道德就达到了成熟水平的阶段是() 前道德阶段 他律道德阶段 合作道德阶段 公正道德阶段 11 重过程,重视评价对象的主体性的,以促进评价对象发展为根本目的的教学评价是() 成就取向教学评价 发展取向的教学评价 成功取向的教学评价 结果取向的教学评价 12 下属学习策略中属于精加工策略的是() 圈出重点 划线标识 做笔记 做摘录 13 把学习材料组合成具有一定意义的整体以促进学习效果的认知策略

教育心理学 期末考试复习重点.doc

第一章走进教育心理学 一、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它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二、教学过程的五个基本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 三、教学过程的三个侧面: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第二章学生的心理发展 一、皮亚杰用图式来解释婴儿抓握、吸吮反射等这种认知结构。皮亚杰所说的适应技能包括同化和顺应 二、同化:就是把外界元素整合到一个正在形成或已经形成的结构中。 三、顺应:同化性的结构受到所同化的元素的影响而发生的改变。 四、皮亚杰关于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 认知活动主要是通过探索感知觉与运动之间的关系获得动作与经验,语言和表象尚未发生。认知发展的两个成就:发展客体永恒性、合乎逻辑的目标定向行为。 2、前运算阶段(2—7岁) 运算是指内容的智力或操作。特点:能运用一些动作图式、能运用符号、思维不可逆、未获得概念守恒。自我中心主义、集体独白。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这一阶段儿童的认知结构已发生了重组和改善,思维具有一定的弹性,思维可以逆转。掌握了守恒、分类和顺序排列运算的能力。 4、形式运算阶段(11岁至成年) 这样阶段儿童的思维已超越了对具体的可感知的事物的依赖,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进入形式运算阶段。 五、皮亚杰认为发展有四个因素:成熟、练习和经验、社会性经验以及平衡化。 六、维果斯基的发展理论: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心理发展观、内化学说、最近发展区。 七、最近发展区: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考虑儿童的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在他人尤其是成人指导的情况下可以达到的较高的解决问题的水平,这两者之间的差距就叫做最近发展区。

2018高等教育心理学模拟考试题及答案

2013模拟考试题及答案1 一、选择(每题1.5分,共30分) 1、提倡发现学习的心理学家是( B)。 A、奥苏伯尔B、布鲁纳 C、班杜拉D、加涅 2、一般来说,我们在早晨和临睡前记忆效果较好,这一现象可用(B)来解释。 A、痕迹衰退说B、干扰说 C、检索困难说D、同化说 3、每个人都有使他的潜能得到实现的需要,这在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属于(B )A、生理与安全需要B、自我实现需要 C、归属与爱的需要D、尊重需要 4、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学会了把直接宾语变成间接宾语,根据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这是一种(A)的学习。 A、智慧技能B、言语信息C、认知策略D、动作技能 5、某学生把学习的成功归结为自己能力强,根据韦纳的归因理论,这个学生所作的是(A)A、稳定的内部归因B、稳定的外部归因 C、可控的内部归因D、不可控的外部归因 6、美国心理学家米勒研究发现,短时记忆的容量大约为( C)信息单元。 A、1~3B、2~6 C、5~9D、15~20 7、我国心理学工作者研究发现,学习程度为(C)时,记忆效果最好。 A、80% B、100% C、150% D、200% 8、将学习分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的依据是(A)。 A、学习的方式 B、学习的内容 C、学习的目的 D、学习的层次 9、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之间的关系是( D)。 A、成正比 B、成反比 C、线性关系 D、倒U型关系

10、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属于学习的现象是(C) A、成人每天早晨做广播体操 B、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C、幼儿上幼儿园不再怕见生人 D、成人用筷子吃饭 11、“举一反三”和“触类旁通”所说的是(A ) A、水平迁移B、垂直迁移 C、负迁移D、逆向迁移 12、教育和心理发展之间的中间环节是(A)。 A、领会B、实践 C、知识经验D、技能 13、从记忆方式的发展来看,高中生擅长于采用的记忆方式是(A ) A、理解B、机械 C、内隐D、无意 14、下列各项中运用了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中的强化手段的是( D ) A、对违纪学生给予批评B、对成绩下降学生给予提醒 C、对舞弊学生取消其成绩D、对犯错误学生因表现好而取消记过 15、根据认知心理学的研究,程序性知识的表征形式主要是(D) A、命题B、命题网络 C、图式D、产生式 16、我国古代先哲早就提出,学习可以“温故而知新”,从迁移的观点来看,这是一种( B )。 A、顺向正迁移B、逆向正迁移C、顺向负迁移D、逆向负迁移 17、在男女大学生的智力水平有无差异这个问题上,心理学的结论是(A)。 A、无任何差异B、男优于女 C、女优于男D、尚无定论 18、根据皮亚杰关于思0维发展阶段的划分,半数或更多的大学生思维所处的发展阶段是( C)。 A、前运算阶段B、具体运算阶段 C、形式运算阶段D、前运算和具体运算阶段之间 19、根据认知心理学的研究,陈述性知识的表征形式主要是(A) A、命题B、网络 C、图式D、产生式 20、做了坏事就一定要接受惩罚,这种道德观念水平处于皮亚杰认为的( B )。

☆2010年下半年湖北高校教师岗前培训资料-《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老师没具体划范围,故整理了知识点)考试题型: 1、选择题 2、名词解释 3、简答题 4、论述题(或应用分析题) 一、名词 1.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高等教育情景中学生的学与教的心理基本规律的 科学。 2.实验法:实验法是控制无关变量, 操纵自变量,以考察自变量与因变量 之间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三类变量: 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 3.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认为,儿童 认知能力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是实 际发展水平,二是潜在发展水平。儿 童经过自己努力和他人帮助,可以从 现有水平达到较高水平,两种水平之 间的空间叫“最近发展区”。 4.自我同一性:就是个体对自己的身 体相貌、智力性格、自己以往状况和 现实状况、环境条件、对未来职业期 望等等方面统合起来的认识,从而作 出:“我是个什么样的人”,“我应该成 为怎么样的人”,“我会成为什么样的 人”的整合判断。 5.学习:学习是由经验或练习而导致 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较为持久的变 化。三个方面:①学习是以行为或行 为潜能的变化为标志的;②学习引起 的行为变化时能够持久保持的;③经 验或练习时学习发生的基本途径。 6.学习的分类:①加涅的学习结果分 类;(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态度)②奥苏贝尔学习分 类(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有意义学 习和机械学习)7.接受学习:接受学习指学生通过教 师的讲授接受现成的结论。接受学习 的特征是,要学习的全部内容或多或 少是以定论的形式呈现给学习者的, 不需要他们任何形式的独立发现。 8.发现学习:指学生通过自己独立地 探索得出结论。发现学习的特征是, 学习的主要内容未直接呈现,只呈现 有关线索或例证,学习者必须经历一 个发现的过程,独立地得出结论,找 到解决问题的答案。(根据学习进行方 式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 9.有意义学习:是指利用原有知识经 验理解新学习材料的意义。即当前的 学习任务在一定意义上与学生认知结 构的有关观念适当地联系起来了。包 括三种形式:表征学习、概念学习、 命题学习。 10.机械学习:是指学习者没有理解新 学习材料的意义,新知识不能与原有 认知结构中的有关观念联系起来,只 能形成文字符号的表面联系。(根据学 习材料和原有知识的关系分机械械学 习和有意义学习) 11.操作性条件反射:操作性反射的基 本原理是:个体在某种环境中作出某 种反应,不管有没有引起这种反应的 刺激,如果之后伴随着强化物,那么 这个反应在类似环境中发生的概率就 会增加。所以,在这种条件反射中, 重要的不是反应之前的刺激,而是跟 随反应之后的刺激(强化物)。 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学说: 他坚持了客观、科学的行为主义传统, 继承了桑代克的连接说,提出了对心 理学影响巨大的建立在操作性条件反 射学说基础上的学习理论,为教育心 理学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包括动物实 验、操作性行为与操作性条件反射、 强化原理)。强化可分为积极强化(正 强化)和消极强化(负强化)。积极强 化通过呈现某种刺激增强反应概率; 消极强化通过中止某种(讨厌的、不 愉快的)刺激来增强反应概率。强化 还可以划分为一级强化和二级强化。 一级强化物马祖人和动物的基本生理 需要,能直接起强化作用,如食物、 水、安全、温暖、性等。二级强化物 事任何一个中性刺激如果与以及强化 反复联合,它就能获得自身的强化性 质,如考试分数、好的评语、社会接 纳、微笑、奖品等。 12.观察学习:是指观察别人的行为方 式及其行为后果(受奖或受罚),并在 某种情境中作出或避免作出与之类似 的行为方式。 (四阶段: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动作 复现过程,动机过程) 13.动机:是指发动和维持个体进行活 动并使活动朝向一定目标的内部动 力。①动机是一种内在心理历程;② 动机是人们行为的直接原因;③动机 总是指向一定的目标的。 14.成就动机:通常被认为是人们在完 成任务时力求获得成功的内部动因。 即一个人对自己认为重要的、有价值 的事情愿意去做,并努力获得成功的 一种内在推动力量。它是在人的成就 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在大学生的学 习活动中,成就动机是一种主要的学 习动机。 15.耶克斯—多得森定律:耶克斯和多 得森的研究表明,动机不足或动机过 分强烈,都会使作业成绩下降;最佳 的动机强度与作业难度有关。对于简 单的作业,要取得最佳的成绩就要求 有较强的动机;对于难度适中的作业, 取得最佳成绩要求有中等强度的动 机;而对于很难的作业,要取得最佳 的成绩则要求有较低强度的动机。这 一研究结果被称为“耶克斯—多得森 定律”。 16.自我效能感:这一概念是班杜拉最 早提出的,它是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 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 断。 17.学习迁移:学习迁移或称迁移指一 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它普遍 存在于知识、技能的学习中,也出现 在情感、态度和行为方式的学习中。 (根据迁移影响的性质和效果分为正 迁移和负迁移;根据作用范围不同一 般迁移和特殊迁移) 18.正迁移和负迁移:正迁移指一种学 习对另一种学习起促进作用。它包括 一种学习为另一种学习提供了良好的 心理准备状态,一种学习提高了另一 种学习的活动效率等。负迁移指的是 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和抑制 作用。多指一种学习降低了另一种学 习的效率和准确性,或一种学习阻碍 了另一种学习的顺利进行。 19.一般迁移和特殊迁移:一般迁移也 叫非特殊的迁移,指的是一般概念、 原理或态度的迁移。一种学习中获得 的一般概念、原理和态度会对相关的 许多具体知识的学习都产生重要影 响,使后续学习效率更高。特殊迁移 也叫特殊成分的迁移,指的是具体知 识与技能的迁移。这种迁移发生时, 学习者原有经验的组成要素及其结构 没有发生变化,只是将一种学习中习 得的经验要素重新组合并移用于另一 种学习之中,是习惯或联想的延伸。 20.相同要素说:相同要素说又叫共同 成分说,它是在以实证研究检验形式 训练说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相同要

2017年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及重点梳理

2017年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及重点梳理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1、识记教育心理学的定义与发展历程 (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节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A.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教学心理学》 B.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50年代末】 20年代以后,吸取了儿童心理学和心理测验方面的成果 30年代,学科心理学也成了教学心理学的组成部分 40年代,弗洛伊德的理论广为流传,有关儿童个性和社会适应及生理卫生问题也进入了教学心理学领域 50年代,程序教学和教学机器的兴起,同时信息论的思想也为许多心理学家所接受 C.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70年代末】 60年代初,布鲁纳发起课程改革运动,重视探讨教学过程和学生心理,重视教材、教法和教学手段的改进。人本主义思潮也前期李一场教育改革运动。 重视研究教学中的社会心理因素D.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皮亚杰、维果斯基理论的传播 1994年布鲁纳总结教学心理学发展的成果:a.主动性研究 b.反思性研究 c.合作性研究 d.社会文化研究 2、理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及其基本作用 (1)教学心理学的研究内容A.学习与教学的要素【5要素】 a.学生 b.教师 c.教学内容 d.教学媒体 e.教学环境 B.学习与教学的过程【3过程】 a.学习过程 b.教学过程 c.评价/反思过程 (2)教育心理学的基本作用 A.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 B.为是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C.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 D.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1、识记心理发展、自我同一性、学 习准备、最近发展区和关键期等基 本概念 (1)心理发展指个体从出生、成熟、 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 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四个基本特征:A. 连续性与阶段性 B. 定向性与顺序性 C. 不平衡性 D. 差异性 (2)自我同一性指个体组织自己的 动机、能力、信仰及其活动经验而 形成的有关自我一致性形象。 (3)学习准备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 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 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 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 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4)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指儿 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 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 自解决问题多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 异。 (5)关键期【劳伦兹】在某一期间, 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来这 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 或没有影响。 2、理解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 论,心理学发展与教学的关系,自 我意识及其发展 (1)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A.感知运动阶段【0~2岁】 这一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是 感觉和动作的分化。 B.前运算阶段【2~7岁】 开始内化为表象或形象模式,特别 是语言的出现和发展。主要有一下 特征: a.认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 的 b.所有人都有相同的感受,一切以 自我为中心 c.认知活动具有相对具体性,还不 能进行抽象的运算思维 d.思维不具可逆性 C.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这个阶段的儿童认知结构中已经有 了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能够 进行逻辑推理。 标志:儿童已经获得了长度、体积、 重量和面积的守恒。 D.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 a.命题之间的关系 b.假设-演绎推理 c.抽象逻辑思维 d.可逆与补偿 e.思维的灵活性 (2)心理学发展与教学的关系 A.认知发展制约着教学内容和方法 B.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3)自我意识及其发展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 周围事物的关系的认识,包括三种 成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 监控 自我意识的发展: A.生理自我3岁左右基本成熟

《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题参考答案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题参考答案(2009-08-30 11:19:15) 标签:摘自湘雄杂谈分类:教师资格考试 1、个体心理及其构成 答:个体心理是指个人所具有的或在个人身上所发生的心理现象。它包括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四个方面。心理动力系统决定着个体对现实世界的认知态度和对活动对象的选择与偏向。人的心理过程是一种动态的活动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个体的不同心理状态体现着主体的心理激活程度和脑功能的活动水平。人们在认知、情绪和意志活动中形成的那些稳固而经常出现的心理特征就是心理特征,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2、心理活动与行为反应的关系 答:个体的心理活动与其行为反应之间有着密切关系。通过对行为的直接观察与科学分析,可以间接地推断人的心理活动的性质和水平。 3、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的标志 答:1879年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创建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是心理学称为独立科学的标志。 4、对心理学创建时期著名的学派:行为主义、格式塔心理学、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理论观点有所了解,并评伦其理论。掌握认知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观点、研究方法。学派名称/创始人/代表人物/基本观点: 构造主义/冯特/铁欣纳/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人们的意识经验,并把人的经验分为感觉意像和激情三种元素。认为所有复杂的心理现象都是由这些元素构成的。/在研究方法上强调内省的方法。意识经验是人们的直接经验,要了解它,只有依靠实验者对自己经验的直接观察和描述。 机能主义/美国的詹姆士/杜威/不把意识看成是个别心理元素的集合,而把意识看成是一个川流不息的过程。强调意识的作用与功能。 行为主义/美国的华生/斯金纳/否定意识,主张心理学只研究人的行为;/反对内省,主张采用客观的实验方法。 格式塔心理学/德国的韦特海默,考夫卡,苛勒/反对把意识分解成元素,而主张把心理作为一个整体组织来研究,整体不能还原为各个部分各种元素;正体先于部分而存在,并且制约着部分的性质与意义;部分相加不等于整体,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精神分析学派/奥地利的弗洛伊德/重视对异常心理和异常行为进行分析,并且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现象。认为,人类的一切思想和行为,都根源于心灵深处的某种动机,特别是性欲的冲动。它们以无意识的形式支配着人的思想,并且表现在人的正常和异常的行为中。 认知心理学,在认知心理学看来,环境的因素不再是说明行为的最突出的因素。环境提供的信息固然重要,但他是通过支配外部行为的认知过程而加以编码、存储和操作,并进而影响到人类的行为的。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个案研究法和计算机模拟。

(完整版)高等教育心理学(重点复习资料)

高等教育心理学 名词解释 高等教育心理学(66,69,p2) 知识(64,67,69,p191) 集体(59,64,66,67,68,69,p119) 心理发展(59,66,68,69,p17) 社会助长(68,p120) 成就动机(68,p72) 自我意识(66,67,p103) 最佳刺激水平理论 教学目标(64,p ) 意识(59,p103) 最佳刺激理论(59,67,p ) 简答题 成熟的自我意识有哪些表现(69,p105) 学习迁移的概念及其类型(69,p85-86)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66,67,69,p130)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64,69,p13) 心理咨询的主要形式(59,68,p152) 加涅学习结果分类理论(68,p40) 教师智慧与教师能力的关系(64,68,p ) 正迁移负迁移(举例)(66,68,p85) 教学测验的种类(59,67,p256) 高等教师的社会角色和社会功能(67,p170) 简述教师的教学机智和教学能力(59,67,p184-185) 群体对个体影响,(66,p120) 教学测量与评价(66,p268) 学习迁移的影响因素,(59,64,p96) 情绪情感的分类(64,p) 第一章绪论 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 66闭,69闭名词解释)P4 是研究高等学校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3 教师的教学心理规律。 4 1.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 2.大学生心理发展特征与教育 3.“学”与“教”的心理规律 4.大学生品德心理的形成与发展 5.大学生身心健康与审美心理的形成与发展 6.大学生的心理卫生与教育 7.大学生的个体差异与智力开发及测量 8.现代教育技术与个别化教学 9.大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定 5客观性原则、发展 性原则、理论联合实际原则、教育性原则 6 69闭 1.观察法 2.实验法(自然实验法、实验室实验法) 3.问卷调查法 4.个案分析法 一个完整教学过程包括6环节: 1、明确教学目的 n 激发学习动机 n 树立行为目标 n 掌握学习内容 2、分析任务n 知识的准备 n 能力的要求 n 实现的步骤 3、确定学生原有水平 n 心理发展水平 n 知识能力水平 n 个体差异 n 需求差异 n 动机强弱 4、设计课程 n 合适的教材 n 适当的教法 n 理论讲授 n 实践环节 n 课外练习 n 考试要求 5、教学n 学生的学习 n 老师的教学 n 教学互动 n 教学相长 6、评价 n 心理学提供测量工具 n 心理学提供测量常模 n 心理学提供评价方法 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可以协调各个环节间的关系,从而使整个教学系统整体优化,提高教学系统的效率。n 举例分析 n 详见教材P2。 第二章高校学生的身心与认知发展 1P17(66闭,68闭,69闭)) 是指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就是心理活动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 2 (1 )生理变化对心理发展产生影响的方式 直接作用:身体变化与心理发展之间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间接作用:通过个人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的折射而起作用 (2)体态变化的影响 (3)早熟与晚熟的影响 3P27 大学生的认知发展就是思维发展。所谓思维是以已有知识为中介,对客观事物进行概括的、间接的反映。 大学生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 1)处于由形式逻辑思维向辩证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见教材P27(大学生的形式逻辑思维继续完善;大学生的辩 证逻辑思维逐渐发展成主要的思维形态。) 2)在常规思维继续发展的同时,创造性思维也在显著发展; 3)在思维能力高度发展的同时,形成了对思维的元认知。 4P28 1.--的波动性 2. --的延续性和心境化 3. --的丰富性与

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高校教师资格考试)

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题目 一、单项选择题 1、心理现象分为(A) A、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认知过程与个性心理 C、情感过程与个性心理 D、意志过程与个性心理 2、心理过程包括(D) A、认识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B、知觉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C、感觉过程、知觉过程、意志过程 D、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3、个性心理特征是在(D)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A、认知过程 B、情感过程 C、意志过程 D、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4、(C)在深度上对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细致研究 A、普通心理学 B、发展心理学 C、理论心理学 D、生理心理学 5、(B)在广度上研究各个社会领域内的心理 A、社会心理学 B、应用心理学 C、发展心理学 D、比较心理学、 6、(F)是理论的心理学基础,主要研究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与心理现象一般规律 (E)是研究个体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D)是在实验室控制条件下进行研究工作的心理学(C)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分支(B)是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产生的以脑内的生理事件、生理基础的心理学分支,试图通过大脑为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来解释心理现象、 (A)是研究动物行为进化的基本理论和不同进化水平的动物约各种行为特点的心理学分支A、比较心理学B、理论心理学C、社会心理学D、实验心理学E、发展心理学F、普通心理学 7、进一步探索研究在各个社会领域中心理活动的具体现象及其规律的心理学是(C) A、社会心理学 B、理论心理学 C、应用心理学 D、普通心理学 8、自然实验法的优点是(A) A、减少人为性,提高真实性 B、减少人为性,降低真实性 C、提高人为性,增加真实性 D、提高人为性,降低真实性 9、(C)的《生理心理学原理》一书被心理学界认为是心理学的独立宣言 A、笛卡尔 B、洛克 C、冯特 D、缪勒 10、(B)年,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被界定为心理学的诞生 A、1789 B、1879 C、1798 D、1897 11、(A)被誉为心理学之父或心理学第一人 A、冯特 B、洛克 C、笛卡儿 D、缪勒 12、精神分析学派(精神动力学派)是(C)创立的 A、笛卡尔 B、华生 C、弗洛伊德 D、罗杰斯 13、心理学的第一大势力是指(A) A、精神分析 B、行为主义 C、认知 D、人本主义 14、行为主义创立的标志是1914年美国心理学家(B)出版了《行为:比较心理学导论》一书,由此他被称为行为主义的创始人 A、罗杰斯 B、华生 C、弗洛伊德 D、马斯洛 二、多项选择题 1、心理现象分为(A、C) A、心理过程 B、认知过程 C、个性心理 D、情感过程 E、意志过程

《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库演示教学

《高等教育心理学》 试题库

《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库 一、名词解释 1、高等教育心理学 2、教师的教学效能感 3、教学监控能力 4、学习动机 5、学习迁移 6、心智技能 7、创造性 8、自我意识 9、品德 10、心理卫生 二、简答题 1.简述个体心理系统。 2.心理过程包括哪些内容? 3.简述心理特征。 4.教育心理学的任务有哪些。 5.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特点。 6.高等教育心理学的任务有哪些? 7.简述教师效能感的影响因素。 8.教学反思的过程有哪些。

9.简述教育机智的表现。 10.大学生学习有何特点? 11.简述学习动机的类型。 12.如何激发大学生学习动机。13.学习迁移有哪些类型。 14.影响学习迁移因素有哪些?15.如何促进学习迁移? 16.大学生思维有何特点? 17.简述教材直观。 18.大学生记忆品质有何特点?19.遗忘有何规律;如何增强记忆?20.简述知识的结构。 21.解决问题的一般认知过程有哪些?22.简述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23.简述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24.如何对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25.品德的结构有哪些? 26.简述非正式群体。 27.大学生人际关系有哪些特点?28.简述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29.心理健康的标准有哪些? 30.如何对大学生进行青春期教育?

31.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三、辨析题 1、心理学是一门古老又年轻的学科。你对此论有何看法? 2、有些优秀教师虽然没有学过《高等教育心理学》,但却是一位名符其实的优秀教师。因此,个别青年教师说:不学高等教育心理学照样可以当好教师。你对此论有何看法? 3、教育心理学是一门介于社会与自然、应用与理论之间的交叉学科。 4、现代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素质教育改革的推进,对高等学校教师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当代教师不仅要有广博深厚的知识和热爱教育事业的情感,还要有符合教育教学工作的高能力和素质。 5、一切教育的最终目的无非是教育学生学会做事和学会做人,高等教育的目的也不利外。你对此论有何看法? 6、人的任何活动都是由一定的动机所激发并指向一定的目的的。这句话有道理吗? 7、既然学习需要动机的作用,那么学习动机越强学习效果就会越好。你对此论有 何看法? 8、“学会了骑自行车,有助于学骑摩托车”,这话有道理吗? 9、教育工作中的“教是为了不教”的说法有道理吗? 10、心理学研究表明,直观是领会科学知识的起点,是学生由不知到知的开端,是知识掌握的首要环节。你对此论有何看法? 11、一般说来,复习次数越多,识记和保持的效果越好;反之,则遗忘发生越快。 由此,我们认为复习的次数越多,复习的效果就越好。你对此论有何看法?

教育心理学备考知识点:问题解决的实质与过程

教育心理学备考知识点:问题解决的实 质与过程 二、问题解决的实质与过程 (一)问题及其问题解决 问题是这样一种情境:个体想做某事,但不能立即知道做这件事所需采取的一系列行动。包含四个部分①WT情境②已有知识技能③障碍④方法WT解决是指对WT形成一个新的答案或解决方案。这一答案不是简单应用已经学过的规则,而是对已有的知识、技能和概念或原理进行重新改组,形成一个适应问题要求的方案。 问题解决是一种以目标定向的搜寻问题空间的认知过程。其中原有知识经验和当前问题的组成成分必须重新改组、转换或联合,才能达到既定目标。 这一定义包含四个要点:1.问题解决是以目标定向的,无目标的幻想不算问题解决; 2.问题解决是在头脑内或认知系统内进行的,只能通过解题者的行为才能推测它的存在,如用绳打结不算问题解决,只是一种技能; 3.解决活动包括一系列心理运动算,如回忆朋友电话号码太简单也不是; 4.问题解决是个人化的,对这个人不是问题可能对另一个人是。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考研大军,研究生就业问题近年来也成为热点话题。官方发布的研究生总体就业率高达95%以上,但有的专业首次就业率甚至低至5.56%。究竟什么才是真实的情况,也许永远也无法知道,但多几个渠道了解信息,或许能在作决定时提供帮助。 七成高校研究生就业率超95% 凯程考研以"专业、负责、创新、分享"的办学理念,突出"高命中率、强时效性、全面一条龙服务"的特色,成为考研学子选择专业课辅导的首选。10年来已有千余位考生在凯程的帮助下顺利考取全国著名高校,引发业界强烈关注。 (二)问题解决的基本过程 理解和表征问题,寻求解答的方案执行计划或尝试某种解决方案对结果进行检验。 1.理解和表征问题阶段 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是确定问题到底是什么,也就是要识别与问题相关的信息。 2.寻求解答阶段 在寻求解答时,可能存在这样两种一般的途径:算法式和启发式。 (1)算法式 一个算法式就是为了达到某一个目标或解决某一个问题而采取的一步一步的程序。如拼拼图,存在一种固定的程序,如果你找到了就能很快解决问题。 (2)启发式 所谓启发式就是使用一般的策略试图去解决问题。这种一般的策略可能会导致一个正确的答案。常用的启发式方法有:

4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整理2018

高等教育心理学 一、名词解释: 心理过程:心理过程:在人的认识、情感、意志行动方面表现出来的内心心理活动,它们经常处于动态变化的过程中。 个性心理:一个人在心理过程的发展和进程中,经常表现出来的那些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高等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高等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得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它是教育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教师角色:传道授业解惑,既是社会角色,又是这一角色的承担者。教师主要是指受过专门教育和训练的,在学校中向学生传递人类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体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的专业人员。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指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 教学监控能力:教学监控能力是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达到预期的目的,而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分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心理发展:是指个体随年龄的增长,在相应环境的作用下,获得新结构或引起心理结构发生改变的过程,是一种体现在个体内部的连续而又稳定的变化。 遗传素质:是生物体遗传给后代的生物特征,主要指那些与生俱来的解剖生理特点,例如:肌体的形态、构造、感官特征、神经系统的结构和机能等,它是婴幼儿身心发展的物质前提和必要条件。 人生观:是指对人生的看法,也就是对于人类生存的目的、价值和意义的看法。人生观是由世界观决定的。其具体表现为苦乐观、荣辱观、生死观等。人生观是一定社会或阶级的意识形态,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的产物。 学习:是人类和动物共有的心理现象。学习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学生的学习是狭义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系统地进行的,是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的科学文化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人类的学习是广义的学习,是人在社会实践过程中,以语言为中介,通过思维自觉地、有目的、有计划地掌握社会历史经验和个体经验的过程。 机械学习是一种单纯依靠记忆学习材料,而避免去理解其复杂内部和主题推论的学习方法。平时多称为死记、死背或死记硬背。 接受学习:是将学生要学习的概念、原理等内容以结论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教师传授,学生接受。动机:动机是引起并维持人们从事某项活动,以达到一定目标的内部动力。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人的行为发动、维持和促进的能量,直接影响行为的强度和效果;二、具有某种动机的行为总是指向某一目标,而忽视其他方面,使行为表现出明显的选择性。 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心理特点,它是在学习需要基础之上产生的,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活动,并力图促使学习活动趋向教师所设定的目标的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学习迁移:是指在一种情境中获得的技能,知识或形成的态度对另一种情境中技能,知识的获得或态度的形成的影响。学习迁移的本质就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它是一种普遍的现象,贯穿于整个教学系统。它不仅存在于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之中,而且还存在于认知策略和态度品德的学习之中。 普遍迁移:一开始是学习一个普遍的观念,而不是学习技能,然后这个普遍的观念可以用做认识原先掌握的观念的一些特例的后继问题的基础。 侧向迁移:习得的概念和或一般在新情境中的简单运用,一般不会产生新的概念或规则。 知识:即陈述性知识,是指有关人所知道的事物状况及事物之间关系的、能够被人陈述和描述的知识,或者说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包括事实、概念、原则和理论等。 命题:指一个独立的断言,通过它可以使我们了解某个判断的真假。 图式:是由信息组成的单元,是大的知识结构,它能够运用于范围广泛的情境之中,是加工信息的基本框架。 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习得的、用于改善自己在某一学习任务上的表现,并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的一组或多组方法、技巧或程序。 元认知策略:指学生对自己整个学习过程的有效监视及控制的策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