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旧日本陆军伙食

旧日本陆军伙食

旧日本陆军伙食
旧日本陆军伙食

【吃货】旧日本陆军伙食介绍(一)——古代日本军人伙食(上)

以现代的意义来说,最早的日本陆军是幕府末期仿照法国军制而组建的职业军队。

在中世纪的欧洲雇佣兵时代,国王的出纳官把金钱交给雇佣兵的团长就万事大吉,筹措军粮、发放薪水、维护部队战斗力的事项全由雇佣兵队长一人负责。有的队长吃空额,因此国王便有必要亲自检查。后来实行的阅兵制度和分列式,恐怕就是为了检查的需要才发展起来的。后来雇佣兵逐渐被国王的常备军所替代,但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也只是把薪水直接发给士兵,让他们自行筹措衣食。

在当时的部队里,军官由贵族担任,士兵则从外国人和流浪汉当中招募。这些人是社会的最底层,因此在餐馆和其他许多场所都挂着“狗、士兵和娼妓不得人内”的牌子。士兵们领到薪水后直接向随军小贩购买面包、奶酪和肉食,有时便自行脱离部队,开小差去奸淫妇女、掠夺财物什么的。直到路易十四时,才设立了军队的行政管理体制,后来在拿破仑时代设立了陆军总监,掌管军人的衣、食、住。也正是从这一时期开始,军政(军队的日常后勤、装备补给、士兵征募等等)和军令(领兵打仗的统帅权)开始分为两个截然分开的运行系统,前者通常通过军需总监之类的官职向文职人员一一陆军大臣负责,后者则通过军队的总司令直接向国王或皇帝负责。这样做也是为了防止有野心的将领垄断兵权、出现军阀式的私兵部队。幕府末期和明治初年的日本陆军,正是仿照这样一种军制而建立起来的。

在很长时间里,古代日本的大领主在打仗时通常征召自己手下的小领主、庄园主和土豪,让其筹备多少多少人的部队,这些小领主则带领领地上的农民(相当于士兵)前去参战。这些农民在前去打仗时通常要自行携带若干日的口粮,当打仗的天数超过预定的日期时,则由领主负责为他们筹措、提供口粮。领主通常以减免当年赋税的形式作为属下农民参战的补偿。平安时代的律令法规定农民在作为兵卒应召出征时要携带粮食6斗、盐2升,大概是食用60天的分量。

在十二世纪的源平合战时,源氏家族和平氏家族以田一段(10亩,约等于992平方米)征收米五升的形式向领地内的庄园领主征收“兵粮米”,这大概可以被看作日本采用集中后勤供给制的开端。在丰臣秀吉时代,逐渐实行了兵农分离的原则,形成了专门的职业军人阶级——武士,并且解除了武士阶层以外的土豪、庄园主、农民等阶层的武装。此后农民只有向领主缴纳稻米作为军粮、以及战时搬运辎重物资的义务,只是偶尔才以杂兵的身份参战。当时日本的军粮主要是稻米,以及味噌、盐,通常在打仗时每人每天的食粮是米四合五勺到六合、盐一勺、味噌二勺,以及水一升。各藩的领主大名在平时都大量储备米、味噌和盐这三种战略物资。

味噌汤,日本“和食”料理中的必备品之一。基本原料包括味噌、柴鱼粉、豆腐丁、海带这几样东西。韩国菜里面的“大酱汤”乍看上去与其相似,但原料不一样,通常还要加上牛肉、贝类、豆芽菜等辅料,口味偏咸偏辣

顺便说一下,一合是一升的十分之一,相当于十勺。战国时代之前日本各地的度量衡标准并不统一,织田信长和丰臣秀吉在统一全国的战争中出于向各地领主征收年贡的需耍,逐渐统一了升的标准。在明治时代的口本,一升大约等于1.8039公升,因此一合约等干180.39毫升。按照这个标准换算的话,一合稻谷的重量大约是110克,初碾之后可以得到生糙米0.5合、稻壳0.5合;一合生糙米的重量是156克,再度精碾之后可以得到六分之五合的生白米(约125克)和六分之一合的糠(约31克);一合生米为150克,做成白米饭之后的重量在330克左右,折合中国的重量大约是六两六钱。

330克米如今作为普通人一顿饭的主食量是足够的,但是在没有肉类等副食的古代日本,所

有营养和热量完全要从主食中吸收,所以军粮当中主食的分量比较大。以一人一天四合五勺糙米计算的话,生米大约是702克,煮成米饭后是1500克左右,相当于三斤多。江户时代以前的日本人一天吃两顿饭【注1】,包括战国时代的武将在内,也只是早晚各以两合半的糙米、加上少许盐和味噌为食,但军人在打仗时也有吃三顿、四顿的。即使是以三顿来计算,每顿也要吃一斤左右的米饭。在今天的城市办公室白领看来,这是相当大的饭量,但是在古代日本根本算不了什么。文化十四年(1817年)三月二十三口,江户两国柳桥的“万八楼”酒屋店主万屋八郎兵卫曾经举办过一次所谓“大酒?大食大会”比赛,主食部门冠军为41岁来自三河岛的三右卫门,他的记录是一口气吃下米饭六十八碗,外加酱油两合(360毫升);亚军是来自浅草的73岁老头儿和泉屋吉藏,他一气吃下米饭五十四碗、辣椒五把,实在是令人印象深刻【注2】。

【注1】其实上古中国人也习惯于一日两餐,早餐在早上7点到9点之间,叫“朝食??或饔,晚餐在下午3点到5点之间.也叫“哺食"或者飨

【注2】这场“大食比赛”后来被收入泷泽马琴的《兔园笔记》,以及他人撰写的《文化秘笔》、《藤冈屋日记》等笔记小说,流传至今。看来暴饮暴食也是庶民把自己的名字流传到后世的方式之一啊。据记载,当时果子部门的冠军为56岁的丸屋勘右卫门,吃下馒头50个、羊羹7条、薄皮饼30个、茶19杯;亚军为45岁的安达屋新八,吃下今坂饼30个、煎饼200个、梅干1壶、茶17杯;65岁的伊予屋清兵卫吃下馒头30个、莺饼80个、松风煎饼30个、泽庵萝卜五枚。荞麦面部门的纪录为来自上野池之端的山口屋吉兵卫,“二八平盛”的大碗共计吃下63碗。酒类部门的冠军为30岁的鲤屋利兵卫,饮下三升的大杯清酒约六杯半(约25公升),随即晕死过去,醒过来之后再喝下17杯茶

古代日本食用的米通常是只经过一次脱壳工序的糙米,由于颜色呈棕黄色,因此也被称为“玄米”。这种米在碾去去掉颖壳之后仍然保存了一些皮层组织(也就是俗称的“糠”),其中包括糊粉层和胚芽等,所以煮的时间比较长,而且吃起来口感不如经过精加工的白米。但是糙米的矿物质、维生素和纤维素等营养成分却比白米高出很多。

至于味噌(miso)这东西,有些类似于中国的酱或者豆豉(但是不完全一样),是用米、豆、麦等谷物蒸熟后发酵制成的咸味调味品,由于淀粉和蛋白质经发酵分解而产生谷氨酸、糖分、以及醇类和酯类物质,因此在咸味之外还有一种鲜甜的味道。如今在日本非常有名的“本场仙台”味噌,其由来就是仙台藩始祖“独眼龙”伊达政宗为了储存军粮及备荒,而下令以近乎工业化生产的方式大量制作味噌,储藏在仙台城堡的“御盐噌藏”内,由于味道鲜美而逐渐成为日本的著名土产。德川家康则发明过“八丁味噌”,是装在百年木桶内、用三年时间才发酵好、可以长期保存的上等味噌。至于日本的盐,最早是由海藻烧成灰后提炼出来的矿物盐,后来则以盐田晒出来的海盐居多。

储藏在木桶中的“八丁味噌”

【吃货】旧日本陆军伙食介绍(二)——古代日本军人伙食(下)

战国时代,日本的军人野战食品被称作“阵中食”,可以简单地分为三大类:

1第一类是预先大量加工好、可携带的即食食品(携行食),主食有握饭团和晒干的米饭,以及各种饼类。日文汉字的“饼”其实是和中国的糯米粘糕、团子类似的东西,比如萨摩一带的“灰汁卷”(用植物灰腌渍过的米团,竹叶包裹,食用时蘸蜂蜜、麦芽糖水或酱油),岐阜、三河、信浓一带的“五平饼”(串成一串、用酱油、味噌、胡麻油调味的糯米团子),冈山一带的“吉备团子”和熊本一带的“朝鲜饴”(都是糙米磨粉加黑糖做成的软质食品),还有用糯米和红小豆粒蒸成的“牡丹饼”、用小麦粉和油做成的“煎饼”(食用时通常用水煮成糊状)、用柚子果肉加味噌、山椒、胡桃制成的“柚饼子”,以及各种寿司等等。

从上到下:灰汁卷、五平饼、吉备团子

从左至右:朝鲜饴、牡丹饼、柚饼子

至于副食,则有盐渍或原味的干梅子(梅子泡水还可以用于伤口消毒),以及鸡蛋、柿饼等物。古代日本将柿饼列为“阵中食”,不光是因为它可以充饥、补充热量和维生素、可以止宿醉,而且由于柿饼中含有很高的糖分,因此也可以利用渗透压的原埋,作为止血物;此外鸡蛋壳上的那层膜也可以覆盖在伤口上、防止感染。“携行食”还包括日本酒(清酒、浊酒)和传自

中国的烧酌(烧酒)等酒类,其中烧酒可用来消毒或者保存敌将首级。

日本岐阜县一户农家晾晒柿饼的情景。在日本,用来制作柿饼的主要是涩柿子,比如长野县的市田柿、山形县的红柿、岐阜县的“堂上蜂屋”和富山县的三社柿等等

“阵中食”的第二类是作为辅料的各种干制调味品和腌渍品,包括味噌玉(干味噌块)、豆腐干、高野豆腐(冻豆腐)、千切大根(干萝卜丝)、柴鱼、芋茎,以及酱、酢(醋)、辛子(芥末)、酱油、砂糖、蜂蜜、麦芽糖、酒糟等调味品。

日本传统食品芋茎(ずいき)是里芋(中国的山芋)或白芋的茎部,可以鲜食,也可腌渍晒干后食用。白芋的芋茎还可以在晒干后编织为著名的性用具“肥后ずいき”,也叫“肥后随喜'

用开水烫软后可释放出皂角苷,具有刺激血液循环、增加快感的作用,对女性作用尤其明显。在江户幕府时期,肥后细川藩藩主在每年赴江户"参觐交待”时,都要进贡大量的“肥后随喜”,作为将军内廷“大奥”的日常用品

“阵中食”的第三类是经现场烹调后食用的食品(调理食),包括白米饭、杂谷饭、汤渍(即水泡饭)、粥(日本人没有喝粥的习惯,粥是给消化不良的病人吃的)、味噌汁(加蔬菜、豆腐、柴鱼和海带煮成的味噌汤,配米饭食用)、豚汁(猪肉、青菜和味噌煮成的汤)、荞麦面等等;副食则有用煮、炖、油炸、盐烧、照烧、切片生食等各种方法调理的各种鱼介类(海鱼、龙虾、贻贝等,古代日本人很少吃淡水鱼)、兽肉(猪、牛、马、兔、熊、犬等)、鲸肉、禽类和鸡蛋、野菜(即栽培的蔬菜,尤其是草本的绿叶菜)、山菜(这个才是中国所说的野菜)、各种海藻(以昆布即海带为主,还有紫菜、鹿角菜一类的东西)等等。

日本传统食品一一梅干(うめぼし),是蔷薇科李属的梅树的果实(松竹梅“岁寒三友”、梅兰竹菊“四君子”当中的梅都是指梅树而言,和腊梅科的腊梅是两种不同的植物)。其鲜果称为“青梅”,晒干之后具有开胃、解渴、提神、清热等功效

虽然上面列举的“阵中食”菜单看上去很丰盛,但是在当时的日本,只有领主大名和髙级武士才可以吃到鱼和兽肉这样的“超豪华伙食”。普通杂兵连米饭都不容易吃到,平时吃的是麦子、粟、稗子和芋头混合煮的杂粮饭,有时也用糙米和萝卜等煮成杂菜饭。佐饭的副食通常是纳豆,是用黄豆发酵制成的一种粘稠拉丝、气味很冲的调味品。

战国时代的"阵中食”之一--纳豆,在二战后还一度成为增进日本国民健康的“荣养食”。日本的纳豆最早是寺院里的僧人将大豆蒸熟、用稻草包纳起来后发酵制出来的东西。通过枯草杆菌属的纳豆菌发酵分解大豆蛋白,形成氨基酸、多肽、维生素K(可溶解血栓)和一种叫“纳豆激酶”的活性物质,后者可以在小肠中形成多种蛋白酶,还可以抑制病原菌,有很好的保健功能,最近这几年开始在中国市场上风行起来(实际上纳豆的中国亲戚——豆豉也有相似

的药用价值,银翘解毒片和羚翘解毒丸的成分里面就有淡豆豉)。在日本,通常是将纳豆加上酱油和芥末搅拌至出现丝状物,然后放在米饭上食用。为了保健的目的,要每天摄入100克左右的纳豆,但是由于豆子在蛋白质分解过程中会产生一种刺鼻的氨臭味,吃不惯的人很难接受,所以出现了纳豆激酶提取物之类的保健食品

在行军时,除了辎重部队运输的军粮外,士兵通常还携带一人一天份的“腰兵粮”,可以是握饭团、干饭(将蒸熟的米饭洗净晒干,粮饷的“饷”字,在日文中就是指这种干米饭)、炒米等食物,装在芋茎绳编织的兜子里。这种芋茎用味噌煮过,入味后晾干搓成绳状,然后编织成兜子,既可以盛装干粮,也可以加水烧成带有味噌味道的汤来饮用。顺便说一下,芋茎在晒干之后是非常耐储存的,战国时代熊本藩的初代藩主加藤清正在修筑熊本城时,城堡中的所有榻榻米都是用芋茎代替蒿草来编织的。加藤还下令用芋茎取代稻草、掺上无害的硅藻土,来修筑城堡的内壁,在围城或者发生天灾时,这些芋茎可以当作备荒食品。

1874年的熊本城,城墙内壁是用干芋茎和硅藻土修筑的,此外城中还遍植银杏(果实在围城时也可充饥),因此也被称作“银杏城"。1877年西南战争期间这里是政府军的据点,受到西乡军围攻,大小天守阁和可供食用30日的存米全部烧失,现在的天守阁是1960年复原的

至于武士,既然在平时不打仗时就领了主公的俸禄,那么战时对不起也只好伙食自理了。一般来说,武士领导的俸禄有家禄、职禄和扶持米三种,家禄是凭祖先的功劳而得到的赏米,是武士俸禄的最主要构成部分;职禄是用来补足前者的不足部分的;对于人口众多、而且因为不担任重要职务而领不到“职禄”的下级武士家庭,则以“扶持米”的方式增发一部分薪水,以男人每天5合、女人每天3合的数量,逐月计算发给数。

1

至于武士领取俸禄的方式,也分为三类:首先是“知行取”,俸禄在两百石及以上的“旗本”武士通常采用这种形式,直接从领地那里收取地租。一般采取公五民五或者公四民六的比例,假如是公四民六的话,这位武士的领地每年出产两百石的米,其中的六成,即120石,归农民所有,武士自己拿到的米只有四成,即80石。假设这位武士老爷家有10口人,五男

五女,那么按照每天男性五合、女性三合计算,每年还可以领到14.4石的“扶持米”。则该武士的年俸就称做“两百石、十人扶持”,合计94.4石、13216公斤大米。米价若按10公斤4000日元计算,则这位旗本武士的年薪相当于528.64万日元。根据日本厚生劳动省的统计资料,大约相当干如今日本一名宠物医生或幼儿园中级保育员、或者大学本科毕业的新警察的工资水平,比不上市营巴士司机或者国会议员公用秘书的工资;若以自卫队的薪俸来对比,大约相当于高中毕业后入伍的航空自卫队三等兵曹的薪金(但是武士不用缴所得税,不过反过来也领不到养老和医疗保险金)。

1

武士俸禄的第二种形式是“藏米取”,没有领地的下等武士和家臣(即“御家人”)直接从主公的粮仓里领取禄米,通常在二月、五月和十月分三次领取,领到的都是糙米。这种薪俸是以装米用的草袋一一“表”为单位的,一石糙米大约可以装2.5袋,即2.5表,俸禄的等级是“两百表五人扶持”这样的表示方式。第三种方式是现金俸禄,这实际上是实物俸禄的补充,领取的是盖有戳记、被称为“丁银”的银块、或名为“豆板银”的银粒。也有武士直接将领米的资格承包给商人,由其代领俸米,然后折换成现金。此外,以“知行取”方式领取俸禄的武士,甚至包括大名和幕府,通常也将收取地租的权力转包给“御用”(专用)商人,将实物地租转换为现金。日本最著名的三井财阀,其祖上就是通过一面开设“越后屋”(今日三越百货的前身)贩卖服装和小商品、一面帮助大名和武士代领代售俸米、经营货币兑换业务而发家的;同为日本四大财阀(三井、三菱、住友、安田)之一的安田财阀,其祖先也是幕府的御用银钱兑换商人。

江户幕府时代通行的货币之一“豆板银”,也叫“小玉银”,是一种称量货币,通常正面铸有福神“大黑”像,背面是发行年号。图中为安政年间铸造的“安政豆板银”

【吃货】旧日本陆军伙食介绍(三)——明治时期的军粮与薪俸

明治维新成功后的几年里,新政府的内部还没有安定,各个大名还有自己的藩兵,因此陆军的基础还未奠定。在这个时期,日本政府重点施行的措施是中央集中掌管军费。明治四年

(1871年),日本设置了隶属于兵部省的陆海军部,第一次仿照西方军制设置了负责军粮、被服、给养、营房等事项的后勤部门。同年兵部省收编了各藩主的藩兵,在日本设立了东山道、西海道、东京、大阪、镇西、东北六个镇台,即后来师团的前身。第二年把警戒宫城的“御亲兵”整编为近卫兵,即后来的近卫师团的前身。明治六年设置陆军省,下辖第一局(通报、军务、庶务)、第二(步骑兵)、第三(炮兵)、第四(工兵)、第五(监督、会计)、第六(测量地图、编辑兵史兵志)、第七(北海道兵备)七个局,其中负责给养的是第五局第一课(粮食、薪炭)。此后在近卫兵和六个镇台部队里也设置了会计部,包括监督课(监督巡视、检查经费及备品)、司契课(发放军饷银两)、粮食课(发放粮食薪炭)、被装课、医院课、监狱课等部门。

1

根据明治六年办法的会计部大纲条令,部队驻扎在驻地时,兵器、弹药、被服等军用物资是由部队发放的,而粮食、薪炭、燃料、日用百货等物资则直接由经理(后勤)军官在当地市场上采购。当部队出征时,其会计部门在出征前从驻地所在师团辖区的陆军仓库中领取粮食被装,并输送到部队后方的兵站。此外,在幕府时代长期采用的“御用商人”形式也被继续沿

用下来,商人大仓喜八郎的“大仓组”成为陆军的指定“御用商”,在战时由部队向其支付现金,在战斗地域的后方市场上采买粮食,并运至前线。

商人大仓喜八郎(1837-1928),越后国(新泻县)新发田人,18岁前往江户的柴鱼店打工,21岁开设干货店"大仓屋”,后改为经营铁炮(火枪)。明治维新后在戊辰战争中向政府军供应火枪,从而奠定了财富的基础,并逐渐发展为日本陆军的“御用商”。1873年开设了日本第一家贸易商社"大仓组”,翌年在伦敦开设分店,成为第一家设立海外办事处的日本公司。在1874年的出兵台湾、1877年的西南战争和1894年的甲午战争中再度通过为日军供应物资而积累大量财富,受封为男爵,并将大仓财阀发展为囊括贸易、土木、矿业、林业、钢铁业、铁道业、瓦斯业、银行业的巨大财阀,在其全盛时期拥有大仓商事、大成建设、大仓矿业、富士银行、东京制钢、本溪湖钢铁公司、帝国纤维、日清制油、千代田火灾海上保险、日本无线、东京电灯、东海造纸、太阳生命保险、东京帝国饭店等产业。二战后其子大仓喜七郎被剥夺公职,大仓财阀遭盟军解散,但该财阀的17家公司仍保持松散的结盟关系

翌年(1874年)侵略台湾时,日本陆军即首次采用了以上的战地补给方式。当时派出的部队是熊本镇台的步兵第19大队和东京镇台的炮兵第3大队,合计3658人,担任兵站人员(搬运夫)的大仓组人员2332人。当时供应伙食的方式是在后方由大仓组的炊事人员制作出饭团,和渍物(酱菜)等副食一道用竹叶包为一人份的“便当包”,然后由大仓组的搬运工用背篓运往前线。当时一名日兵一天份的口粮是白米六合,副食有泽庵、鹿尾菜、梅干、干切萝卜丝等,饮水则直接饮用煮沸的当地天然淡水,装在竹节筒里随身携带。所谓“泽庵”(takuan)

是一种用米糠和盐腌制的黄色腌萝卜。

日本传统食品“泽庵”,是将白萝卜加米糠和盐腌渍而成的咸菜,也是禅宗"茶食”的一种,由德川幕府第三代将军家光时代的临济宗高僧泽庵禅师发明。在腌渍时为了增进风味,有时还加入海带、辣椒、柿子皮。由于米糠中含有糖分,因此还带有甜味。中国福建的"黄土萝卜”与其非常相似,因此也有人认为日本的"泽庵”是由福建传去的

在明治十年(1877年)征讨叛乱的熊本镇台的“西南战争”中,日本陆军首度从民间采购了1.35吨(大约两三千个)牛肉罐头作为军队口粮,此外还向士兵发放“携带口粮”(指供应中断时的应急口粮),包括六块饼干和一块干松鱼。这里所说的饼干是只用面粉、水和盐烤成的英式硬饼干(Hardtack),当时日本海军也将其列为口粮之一。这种饼干非常坚硬,西方人吃的时候要抹上融化的黄油、或者放在汤里泡软,才容易入嘴消化。当时日本军队管这种大型硬饼干叫做“重烧面包”,但是日俄战争结束之后,由于“重烧”和“重伤”谐音,军方觉得不吉利,所以改称为“干面包”或者“干パン”—日语中的“パン”也是“面包”的意思,来自葡萄牙语的“p?o”

硬饼干,与咸肉一道成为西方士兵最深恶痛绝的军粮,图中所示是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的硬饼干,配料是(以一块饼干计算)两杯面粉、半杯或四分之三杯水、一到两撮盐,和匀之后擀成厚约二分之一英寸的方形面团,然后在400度的炉火里烤.烤出来的饼干通常要过几个月才能发到士兵手中,因此坚硬无比

至于干松鱼,日文汉字写作“鲣节”(katsuobushi),也叫柴鱼,是将金枪鱼科的鲣鱼(有时也用同科的金枪鱼或青花鱼)去掉头、鳍、骨和腹部脂肪后,经水煮、烟熏、霉变等工序制作的干制调味品,被称为“世界上最坚硬的食物”或“鱼的木乃伊”,吃的时候要削成刨花一样的薄片或者磨成粉,用来煮汤。但是作为野战干粮携带时往往没有这么好的条件,士兵们只好一边行军一边用牙啃坚硬的干松鱼了。

鲣鱼肌肉经熏干霉变等工序制成的鲣节(かつおぶし),是日本传统的“阵中食”和军用口粮必备品之一。图为一节长约20厘米的特优级“本枯节”

以明治二十一年(1888年)日本陆军改制为契机,在将“镇台”改为“师团”的同时,日军再次改进了后勤补给系统,并设立了兵站制度。在和平时期,陆军的粮秣发放依据1890年颁布的《陆军给与令》执行,战时则按照《战时给与规则》执行。

这里要说明一点,就是日本陆军军制模仿法德等国,但是在粮秣供应上却另有特色。在过去的欧洲国家,军人以现金形式领取全部薪饷,然后衣食自理,指挥官或政府通过商人开设随军市场,使之方便采购;设立职业军队后,大多数西方国家仍采取向军人发放现金、然后由各连队把现金收集起来再集体起伙的方式,不就餐者如数退还伙食代金。而日本陆军则把军人的薪金分为个人薪金和部队薪金、现金薪金和实物薪金几种。伙食费(包括主食、副食和燃料费)按定量金额发放,通常是以联队(团,正常编制约两千多人)为单位,交给部队长,由部队长筹备并管理伙食。但是在实际生活中,由于部队长通常还有其他任务,因此通常在部队里成立粮秣委员会,委任经理部门(这里的“经理”是日文汉字,指的是后勤管理)的军官为首席经理委员。这样,在联队里保管仓库和负责出纳的士官,负责烹饪的炊事士官和炊事兵,都归经理委员管理,因此后者的工作相当繁忙,是没有休息日的。如果因为粮食给养问题导致士兵的健康水平下降,或者发生食物中毒事件,马上就会追究粮秣委员会的责任,经理军官的晋升将会被推迟,而且只要一天不退出现役,履历表上就会一直留下这个污点。

担任作战、训练等任务,日常活动量相当于中等或重等体力劳动者的军人(日常兵营活动每日消耗热量2769卡路里,野战演习和战斗训练消耗的热量为5000到7000卡路里),一天需要消耗的主副食量大约在1.5公斤左右,数量是相当大的。伙食费用的数额方面,大正二年(1913)按照部队驻扎地区的不同,将伙食费分为11钱7厘(0.117日元)到8钱4厘五等。1918年、1919年、1920年和1922年,由于一战后通货膨胀、物价腾贵的因素,曾四次增加伙食费定额,到1922年时定为20钱1厘至19钱2厘四等,通常是由联队的经理军官使用这笔钱在市场上购买加工好的白米,作为实物薪金定量发放,其余的伙食费作为菜金购买副食。

这个金额制度在日本陆军中实行了将近15年,直到1938年才根据第312号敕令增加了6钱,到1940年又增加了12钱。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以每人每天精米600克加上精麦186克的标准来制定伙食费的基本金额,然后再加上用于

购买副食和燃料的伙食费6钱5厘、野外伙食费4钱2厘、夜餐费6钱。这样,士兵每天的主副食金额,日本本土和台湾为30钱9厘,朝鲜为38钱4厘,桦太(库页岛)为50钱4厘,满洲地区为53钱7厘。

部队领到的伙食费属于部队的财产,是按照固定的兵员定额发放的,即使不够也不予以增发,节余的话也不用上缴,而是存入粮秣委员会的公积金(士兵在退伍或者回家探亲时,可以将公积金中本人菜金的节余部分领走)。所以经理军官通常考虑到季节的不同、以及教育训练的闲忙程度不同,可以适当地增减菜金的开支。此外部队平时修剪下来的马掌和马尾、营房中的马粪和人粪尿、以及食堂处理残汤剩饭的收入也转入粮秣委员会的公积金。

在经济萧条、物价下跌时,部队的伙食费通常会有节余,但是在物价指数上升时,比如一战期间由于“空前景气”引起通货膨胀时,伙食费却未做相应的调整。而除了对军人发放定量的军粮和伙食金外,对于参加演习、勤务、夜间作业等超过4小时的军人还要发给夜餐费,因此这一时期的日本陆军部队经常感到捉襟见肘。陆军大臣经常在国会里捶着桌子要求增加军事预算,而即使给一个士兵增加一分钱菜金,国会议员们也不高兴。大正、昭和时代旧日本军队中普遍敌视政客、敌视议会、敌视民主的风气,就是这样形成的——日本有句俗语叫“口腹之怨不可结”,这话可真是一点儿也不假。

对于不住在部队宿舍的人,比如出差或回家探亲的军人,以现金的形式发放伙食费,这里面也包括了副食费、燃料费和洗浴费用。对于奉命出差的军人,有时也将伙食费打入差旅费之中一并发放。对于擅自外出而错过用餐时间的人、以及拒绝自带饭盒的人,则既不供应餐食,也不发放退餐费。

顺便一下旧日本军队的薪金制度。前面说过,薪金分为现金和实物两种,这是总体情况而言,实际上将、校、尉这三等军官领取的薪金全部是现金,伙食也是自理、或者向军官食堂缴纳伙食费而筹办的;而士官虽然属于判任官(旧日本文官分为敕任、奏任、判任三种,一二等为敕任官,三至八等为奏任官,这两种合称为“高等官”,由天皇任命,在部队中则相当于将校尉三等军官;八等以下为判任官,由各机关首长自行任命,部队中的士官属于这一级),但是在军队的编制上要同士兵一起居住在军营里,所以采取实物薪金加上现金的方式。至于按照兵役法服役的士兵,虽然也以伙食费等方式获得现金,但属于津贴,在性质上与薪金是不同的。

根据1875年制定的薪俸标准,陆军大将的月薪是400日元。当时东京的米价是每升4钱即每石4元,则陆军大将的年薪折合为一千二百石米,按照公四民六比例计算的话,等于幕府时代俸禄三千石的旗本武士,是相当高的等级(江户幕府时代日本全国俸禄三千石的旗本只有300人左右)。作为初级军官的少尉,月薪是22元,虽然同大将相差甚远,但是实际生活水平不下于当时的官员。

1890年日本制订宪法后,正式颁布了《陆军薪给令》,将官的薪金没有多少变化,但校尉级军官的薪水略有增加。当时日元采用金本位,币值比较稳定,但也存在物价腾贵的问题,所以在明治末年、大正年间和昭和初年还有过几次大规模

提薪,到昭和初年,陆军士官学校毕业的少尉月薪增至70日元,和当时刚毕业进入公司的东京大学毕业生相当。从少尉到上尉,薪金突破100日元,需要八到十年的时间,但在这以后晋升就相当缓慢,到最终晋升校官时通常已经到了不得不退出现役的年龄。

不过,除了薪金外,军官和士官根据其职务、服役地点、身份等等,还常常发放各种名目繁多的补贴,包括部队长加薪(发给担任团级以上部队长的军官)、高级职位津贴(比如中尉被任命为通常由上尉担任的连长时)、在职津贴、驻外津贴、岛屿津贴、资历津贴、技术津贴、航空津贴、伙食津贴、被装津贴、外语学习津贴、化学兵器津贴,以及发给专业军官和士官的宪兵津贴、翻译津贴、教导队津贴等等。

【吃货】旧日本陆军伙食介绍(四)——补给与罐头

在战时,日本陆军依据《战时给与规则》设立兵站。兵站的作用除了供部队集结、调运、宿泊、补给之外,也负责粮秣弹药等军需物品的储存、调度和发放工作。旧本陆军平时没有“军”的编制,在战时通常由两三个师编为一个军,该军的后勤补给区域称作“军兵站管区”。在管区内沿着铁路、道路或水路建设一系列兵站,形成兵站线。其中铁路兵站线用于师、旅一级规模的大型调度,陆路兵站线通常负责团级及以下军队的后勤补给,虽然其运力小于铁路,但是可以用卡车、骡马车、驮畜、人力等多种方式运送物资,比铁路更适合于战场形势多变的形势。至于水路,通常用于跨海运输,在广岛的宇品港设有日本陆军运输部本部,在神户、门司、釜山、大连、塘沽、基隆等地设有出张所(分部)。

抗战时期在华中地区日本兵站堆积的酱油樽

以侵华战争时期的华北陆军为例,其野战仓库总库设在天津塘沽,司令官为少将级经理军官,分库设在北平、太原、石门(石家庄)、济南和大同,此外还在张家口、包头、兖州、青岛、榆次、临汾、运城、新乡、开封、秦皇岛等地设有野战物资仓库出纳办事处。在日军前锋所到之处,还设有师团级的野战仓库,通常是以就地征用的建筑和临时修建的木制仓库为主。

野战仓库除了储存和发放弹药、粮秣、被服之外,还有卫生器材和兽医器材、以及其他部门不管的军需品的供给工作。此外,损坏了的武器和军服等物资,以及日军在战场上没收的军需物资和废旧品,也都由野战仓库收集、整理、后送至日本。在华北地区,野战仓库还负责将从占领区掠夺的羊毛、棉花、皮革等“军用”物资运回日本国内,供给陆军被服工厂。1938年武汉会战结束后,随着侵华战争转为相持不下的持久战,野战仓库还在中国占领区就地开设了米麦加工厂、酱油和味噌厂、酱菜加工厂、饮料和酒类制造厂、马料压榨厂、皮革加工厂、被服装具修理厂等后勤物资工厂,尽量实现所谓“就地自给”,减轻从日本向大陆运送军用补给物资的压力。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陆军“中支方面军”兵站堆积如山的干菜(千切干大根,即干萝卜丝)。干菜箱上站着一名手持步枪的警卫

在战时,日本陆军的后勤补给方式分为仓库给养、宿舍给养、征发给养、纵列给养和携带粮秣给养五大类。仓库给养是从兵站仓库中调运给养物资,直接发放给部队。宿舍给养是指部队在日本国内或友军驻地借宿时,由寄宿单位承担供给。征发给养是指采用征用、征购的方式获得粮秣燃料等物资,分为“内地征发”和“外地征发”,二战中日本在其侵略的国家基本上采用无偿征发或者使用军票“收购”的“外地征发”方式获得补给物资。

第四种“纵列给养”是指跟随作战部队前进的辎重部队运输给养物资。日军将辎重物品分为作战所用的“小行李”与宿营所用的“大行李”,在甲午战争前夕,日本陆军一个步兵连的辎重通常需要卫生驮马3匹、弹药驮马16匹(这两者属于“小行李”),粮秣驮马12匹、炊事工具驮马8匹、军官物品驮马7到10匹(后三者为“大行李”)。

第五类“携带粮秣给养”就是指部队个人携带的口粮,分为“寻常粮秣”和“携行粮秣”(行军野战口粮),以及“携带粮食”(应急粮食)三种,同以甲午战争前后为例,“寻常粮秣”为白米六合、盐三勺、梅干、鱼干、干海带和酱菜等副食若干,“携行粮秣”为米六合、盐三勺;“携带粮食”为两日份的干米饭(一天为三合)或“干面包”(即硬饼干),以及食盐和砂糖少许。这种口粮虽然由士兵随身携带,但只有在长官下令时才可以动用。

西南战争结束后,日本陆军开始尝试完全用硬饼干取代干米饭作为野战口粮。但是考虑到日本人的饮食习惯的问题,决定先在少数部队中进行试验。1889年6月24日到6月30日间,在名古屋卫戍部队医院的十九名医疗实习兵中做了试验,在七天内完全以加肉硬饼干为食,并饮用茶水。这种饼干每块重100克,烤制时除了面粉、盐和糖外还加入牛肉末,每餐吃两块,一天摄人600克。试验时发现,由干饼干很硬,难以啃食咀嚼,因此每餐要耗时30到40分钟;为了吞下饼干,每人每餐平均需要饮用1707毫升的茶水。当时名古屋第三师团作为“携行粮秣”的干米饭,每餐分量为135克,每天405克,另加食盐35克,虽然比较适合日本人的口感,但是营养价值不如牛肉饼干。在甲午战争时,日军决定完全以牛肉饼干代替干米饭作为野战口粮,考虑到中国大陆作战区域缺少饮用水源,还特地委托日本当时著名的西点制作商“风月堂”开发了作为替代口粮的“小型ビスケッツ”(小型饼干),这种饼干和我们今天吃到的饼干口感已经很相像了。

在西南战争结束后,日本陆军开始大量采购牛肉罐头(旧日本陆军将其简称为“牛缶”),平时作为储备物资,战时作为口粮的一部分发放。这种罐头最早是委托广岛商人浅枝富三郎和浅枝彦兵卫制作的,主料为牛肉、马铃薯、牛蒡、胡萝卜(日文汉字写作“人参”),为了适应日本人的口味而在煮牛肉的时候加入砂糖、酱油和姜,来代替西式炖牛肉中的盐和胡椒,并且采用马口铁包装。驻扎在广岛和丸龟的步兵第11、21、12、22联队是第一批装备牛肉罐头的部队,随后在其他部队也大量储备(储备数量相当于大约20天食用的分量)。在甲午战争爆发前夕,日本还从美国进口了价值 2.5万日元的西式烤牛肉罐头和炖牛肉罐头。

牛缶

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日本国内的罐头食品(包括肉类、海产和水果罐头)民间消费量一直很有限,这并不是说当时的日本人不爱吃罐头,而是为了最大程度地向美国和欧洲市场出口罐头,以换取宝贵的外汇。当时日本全国罐头产量的三分之一是用作军队口粮和应急口粮的,50%以上用于出口,用于民间消费的只有15%左右。除了牛肉罐头外,在1892年,

罐头业制造者伊谷以二郎还开发出用鲸鱼(小鳁鲸)的痩肉制作的罐头,在甲午战争爆发之际,他向陆军捐献了2800罐鲸肉罐头,称之为“勇者大和煮”(所谓“大和煮”就是加砂糖、酱油和姜炖制的烹调方法)。在整个甲午战争期间,日本陆军一共向民间采购了价值251万5738日元的牛肉和鲸肉罐头。

勇者大和煮

在日俄战争期间,日军士兵随身携带的一天份野战口粮,基本上都是“牛肉大和煮”罐头一罐(250克左右),加上干米饭(4合8勺,650克)或者饼干(大饼干6块、660克,或小饼干18块、676克)。顺便说一下,作为日军士兵标准装具之一、可以在战场上就地直接煮饭的铝制饭盒,也是在日俄战争之前不久的1899年首次配发陆军部队的。

除了牛肉罐头和饼干这两种野战口粮之外,日俄战争期间配发给部队的“寻常粮食”还包括精米和大麦(用容积为两斗的袋子包装)、盐干鱼肉、干蔬菜、干松鱼、干萝卜丝、干海带等,以及木桶装的酱油、味噌、清酒和福神渍(Fukujinzuke,用萝卜、茄子、刀豆、藕、瓜、紫苏、苋菁等七种蔬菜加酱油和砂糖制成的腌渍咸菜,以日本民间传说中的七福神来命名)。至于罐头类食品,整个日俄战争期间日本陆军一共采购了重达944万贯(35400吨,一贯是3.75公斤)的军用罐头,其中牛、猪、鲸等兽肉罐头1341万元,鸡肉罐头20万元,鱼类罐头949万日元,合计采购费用多达2310万日元。在战争后期,由于日本本国牛肉不足,还从美国采购了1500贯(5.6吨)的牛肉罐头,并且通过水产局来委托日本全国的116所罐头工厂大力生产鲑鱼、鳟鱼、金枪鱼、乌贼和贝类等海产罐头,作为动物蛋白质的补充。

福神渍

鹿角菜、金时豆在日俄战争为时七个月的旅顺围困战期间,由于取水困难,因此士兵们往往将配发的硬饼干或干米饭埋在地里,经过一昼夜吸收水气后再挖出来食用。到奉天战役时,已经基本上能够在战场上就地供应热食了。以步兵第九(金泽)师团第七联队第二大队为例,该大队在1905年2月21日至28日的口粮是这样安排的(仅

中国企业和日本企业成本管理之间的五大异同点

中国企业和日本企业成本管理之间的五大异同点 一是成本管理的着眼点不同。 我国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重点在表面分析和行政管理上,在一些容易被抓住和容易被“看见”的成本与费用上,如制造过程中原材料价格降低、行政管理中的办公经费、业务招待费、差旅费等,面对那些不易被抓住和不易被“看见”的成本本降低,我国企业则很少考虑,如提高设备利用率、提高劳动生产效率等、日本企业则非常重视以提高效率来降低成本,包括提高设备和员工的劳动效率等。 二是成本管理的意识与方式不同。 日本企业注重树立每一位员工自身的成本意识,形成“自下而上”自主进行的成本管理与控制。日本企业的每一位员工都能从自身做起,结合自身工作特点,主动寻找降低成本的方式与方法,包括最细小的如物品摆放方式动作分析等,为降低企业成本提出合理化建议。而我国企业的成本管理则多为企业领导和财务人员操心的事,成本控制在成本管理中占重要位置,职工只是为完成成本控制目标而工作、缺乏主动性,是“自上而下”的成本管理。 三是成本管理的手段不同。 我国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是“任务型、控制型”的,从领导层到职工都在为完成目标成本而努力。而日本企业的成本管理是“效率型、管理型”的,除控制制造成本和各项费用支出以外,更注重加强对企业员工的培训,培养全面多能的企业员工,提高人的劳动效率。 四是更新改造在成本管理中的作用不同。 日本企业为保持较高的生产效率,提高产品技术水平,普遍采取加速折旧,提前报废的方式,不断进行设备的更新改造,宁愿交纳设备提前报废的税金。而我国企业的设备老化与陈旧是普遍现象,有些企业却采用不提成或少折旧的方式来降低成本,这使得产品的竞争力逐渐下降。更新改造资金也主要依靠国家支持,较少考虑自筹,而日本企业设备更新改造资金则完全是自筹,根本不依赖政府。 五是资金成本管理的根基不同。 日本企业中“三角债”问题根本不存在,因为日本的企业破产程序中有一条是“不具备支付能力”。如果企业外欠货款,则有可能进入破产程序。同对日本“零库存”企业较多,产成品资金占用不大,甚至有些企业只订当天的产品,有些企业完成的产品当天要出货。而我国企业两项资金占用非常严重,“三角债”问题多年困扰着企业,严重影响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和企业的生产经营。

中日历史朝代对照表

中日历史朝代对照表

绳文时代约前10000年~约前300年 日本最原始的时代。人们住洞穴、逐渐发展成部落,过着采集、捕鱼、狩猎生活。绳文是指出土的当时的绳文陶器,是那个时期的标志。 弥生时代前3世纪~3世纪 标志是弥生陶器的出现。受到中国文化影响,开始种植水稻,使用各种金属器,例如铜剑、铜矛等。当时日本总称为“倭”,分为许多小国。汉光武帝中元二年(公元57年),“奴”国王曾遣使通汉,接受了后汉光武帝所赠与的刻有“汉委奴国王”五字的金印,这枚金印于1784年在福冈县被发现。三国时期(3世纪),“邪马台国”的女王送使者到魏,魏的使者也来到了邪马台国。关于邪马台国的所在地,学术界长期争论,至今未有定论。 古坟时代3世纪后期~7世纪 初4世纪中期,大和政权统一了割据的小国。随着国家的统一,以前方后圆坟为代表的古坟扩大到全国各地,因此被称为“古坟时代”。这个时期,大量中国的知识、技术传入日本。5世纪,来自朝鲜半岛的外来人带来了铁器生产、制陶等技术,并开始使用中国汉字。6世纪,日本正式接受儒教,佛教也传入日本。圣德太子仿效中国,致力于政治革新,着手建立一个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国家。 飞鸟时代6世纪末~710年 以奈良南部的飞鸟地区为中心的时代,与古坟时代有重叠的部分。645年,孝德天皇政权颁布《改新诏书》,被称为“大化改新”。大化改新之后,日本建立起封建土地所有制,开始进入封建社会。从这个时期开始,日本派遣了很多学生和僧人到中国学习政治、法律、文化及佛学知识。702年,日本向中国唐朝政府告知国号为“日本”、君主为“天皇”。 奈良时代710年~794年 710年,日本定都平城京(现奈良)。平城京是日本仿造中国唐朝都城长安建造的。这一时期,日本继续派出遣唐使,其中留学生阿倍仲麻吕(中文名晁衡)成绩优异,留在唐朝任职,并与李白等文人建立了深厚的友情。同一时代,中国的著名高僧鉴真和尚六渡日本失败,第七次终于成功。鉴真把丰富的中国文化传到了日本,受到日本人民的欢迎和尊敬。奈良的唐招提寺里,至今还供奉着鉴真的塑像。另外,这个时代还诞生了日本历史上几部著名的书籍,如《万叶集》、《古事记》、《日本书记》、《怀风藻》。 平安时代794年~1192年 794年日本迁都平安京(现京都)。894年派出最后一批遣唐使后,不再大量摄取中国文化。这个时期主要是藤原家族执掌政权,武士进入了中央政界。此期间,日本创造了平假名和片假名,并诞生了一批反映贵族文化的文艺作品,如《古今和歌集》、《源氏物语》、《枕草子》等。 镰仓时代1192年~1333年 12世纪末,源赖朝受封征夷大将军,并在镰仓建立了第一个幕府政权。在文化方面,摄取了中国宋朝传入日本的禅宗文化,形成了独特的武家文化。文学方面出现了以源平合战为背景的小说《平家物语》。 室町时代1333年~1467年~1573年 足利氏掌握政权,1336年在京都的室町建立幕府政权。由于室町幕府是聚集了各有力大名而建立的,因此幕府本身的统治能力较为薄弱。1467年,“应仁之乱”爆发,各地大名纷纷而起,室町幕府摇摇欲坠,日本进入战国时代。

日本企业文化

日本企业管理模式分析报告 ---主要以三大神器为例 姓名:张霜 专业班级: 09商日2班 学号: 0902121212 课程名称:日本企业文化

摘要 第二次世界大戦後、多くの理由から、日本の急速な経済的切り立ちました。第一は、たくさんインフラを損傷ものの、戦後の日本で科学者や技術スタッフの多数は、将来の開発のために強固なハードウェア基盤を築いた。第二は、日本企業のビジネスモデルは、その企業文化は、社会開発のソフトウェアの機能の役割を果たしている。景気回復のプロセスでは、独自の企業文化は形成してきた。 企業文化は、企業で長期的な生産と経営の過程中形成した、ビジネス側の生存させたことができます。このレポートは、主に日本の企業で管理のモデルを解析した。三大神器と呼ばれった終身雇用制と年功序列制と組合を議論してきた。これに例として、私は日本企業の管理モデルを説明した. 中国の企業は、経済の発展であるために、日本企業高度な管理手法を学ぶべきた. しかし,両国は、異なる社会制度、歴史的、文化的背景を持っているので、歴史的な舞台とさまざまな企業の特定の状況ている、日本文化の経験は選択的で学ぶ必要があると思う. ビジネス日本語学科の三年生一つによって、私は職業見通しにとても関心します。だから、私はまた私達の就職現状に対した簡単な分析をした. 就職が厳しいにもかかわらず、全然チャンスがないではない.

2011-2012-1 目录 一、日本企业管理模式 (1) 日本管理模式是什么样的 (1) 二、三大神器及相互持股 (1) 三大神器及相互持股优缺点及作用 (1) 三、日本企业文化特点 (2) 四、中日企业管理模式 (3) 中日企业管理模式的比较 (4) 中日企业管理模式给我们的启示 (4) 五、结语........... (5)

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皇军军服装备详解

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皇军军服装备详解 Sun Jul 20 19:03:24 2008 日本陆军在二战中有好几款军服,主要是跟据的战场环境而更替,最著名的是“昭和5式” 和“98式”。 “昭和5式”设有肩章,军衔也体现在肩章上面,领章则是体现兵种,分两叉型,以不同颜 色来区分。红色(步兵)、绿色(骑兵)、黄色(炮兵)、黑色(宪兵)、棕色(工兵)、深褐色(工程)、蓝色(军乐)、深蓝色(汽车兵)、青蓝色(航空兵)、白色(军法)、桔红色(参谋)、桔黄色(山地兵)、深红色(装甲兵)、深绿色(药剂)、茶色(司务)、银灰色(军医)、紫色(兽医)。这种军服一直用到1938年,口戴为倒山字型,军纽口为铜制, 很大很显眼,质地为昵子,在1937年攻打南京的日本陆军就是穿的这种军服。 “98式”军服特征是军衔表现在领子上,领章块很小,远处不易查觉。原因是“昭和5式” 的军衔设在肩上,陆军将官金色肩章很显眼,由于在中国战场上游击战很频繁。日本军方担不 少上战场视查或督战的陆军高级将领会成为中国游击队或狙击手的靶子,所以改穿这种“98式” ,兵种表现为“M”型胸章,一般别在右胸,颜色和上述“昭和5式”一样。 总的来说,二战时日本陆军的军服也不止上述两种,还有些寒冷地区,如在中国东北和西伯利 亚使用的冬装。还有在东南亚和缅甸使用的“40式”热带作战服。 1931年9月18日入侵中国东北 左为日本关东军步兵列兵,头戴“18式”钢盔,身穿羊毛防寒袄。 中为雪地作战步队士兵,头戴类似钢盔的防寒盔,这种盔很像当时纳粹德军的钢盔。 右为日本陆军骑兵大尉,领章为淡绿色,这是日本骑兵的兵种色

左为日本陆军少佐,穿的是风衣。 中为日本关东军“抗联讨伐队”的武长,头戴棉帽。右为日本关东军二等兵,身穿防雪衣。

历任日本首相列表

历任日本首相列表 姓名就任离任政党备注 1 伊藤博文1885年12月22日1888年4月30日无 2 黑田清隆1888年4月30日1889年10月25日无 三条实美1889年10月25日1889年12月24日无时任内大臣,临 时担任首相职务 3 山县有朋1889年12月24日1891年5月6日无 4 松方正义1891年5月6日1892年8月8日无 5 伊藤博文1892年8月8日1896年8月31日无第2次 黑田清隆1896年8月31日1896年9月18日无时任枢密院议长, 临时代理首相职务 6 松方正义1896年9月18日1898年1月12日无第2次 7 伊藤博文1898年1月12日1898年6月30日无第3次 8 大隈重信1898年6月30日1898年11月8日宪政党 9 山县有朋1898年11月8日1900年10月19日无第2次 10 伊藤博文1900年10月19日1901年5月10日立宪政友会第4次 西园寺公望1901年5月10日1901年6月2日立宪政友会时任枢密院议长, 临时代理首相职务 11 桂太郎1901年6月2日1906年1月7日无 12 西园寺公望1906年1月7日1908年7月14日立宪政友会 13 桂太郎1908年7月14日1911年8月30日无第2次 14 西园寺公望1911年8月30日1912年12月21日立宪政友会第2次 15 桂太郎1912年12月21日1913年2月20日无第3次 16 山本权兵卫1913年2月20日1914年4月16日军人 17 大隈重信1914年4月16日1916年10月9日立宪国民党第2次 18 寺内正毅1916年10月9日1918年9月29日军人 19 原敬1918年9月29日1921年11月4日立宪政友会 内田康哉1921年11月4日1921年11月13日立宪政友会时任外务大臣, 临时代理首相职务 20 高桥是清1921年11月13日1922年6月12日立宪政友会 21 加藤友三郎1922年6月12日1923年8月24日军人 内田康哉1923年8月24日1923年9月2日军人时任外务大臣, 临时代理首相职务 22 山本权兵卫1923年9月2日1924年1月7日军人第2次 23 清浦奎吾1924年1月7日1924年6月11日立宪政友会 24 加藤高明1924年6月11日1926年1月28日宪政会 若槻礼次郎1926年1月28日1926年1月30日宪政会时任内务大臣, 临时代理首相职务

五大企业的竞争力分析

苹果公司公司历程:苹果电脑公司由斯蒂夫·乔布斯、斯蒂夫·盖瑞·沃兹尼亚克和Ron Wayn和郑文轩在 1976年4月1日创立。总部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的库比提诺,核心业务是电子 科技产品,近几年,它似乎开始如同IBM一样,开始向着服务提供商转变。目前全球电脑 市场占有率为8.3%。苹果的Apple II于1970年代助长了个人电脑革命,其后的Macintosh 接力于1980年代持续发展。最知名的产品是其出品的Apple II、Macintosh电脑、iPod 数位音乐播放器和iTunes音乐商店,它在高科技企业中以创新而闻名。 苹果公司logo 1977年苹果正式注册成为公司,并启用了沿用至今的新苹果标志。同时,苹果也获得了第 一笔投资——Mike Markkula的92000美元.苹果股份有限公司(Apple Inc.,简称苹果公司,NASDAQ: AAPL,LSE:ACP),原称苹果电脑(Apple Computer)。 1976年,由斯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和斯蒂夫·沃兹尼亚克(Steve Wozniak,简称沃兹)创立。在当年开发并销售Apple I电脑。 1977年,发售最早的个人电脑Apple II。 1984年,推出革命性的Macintosh电脑。 2001年,推出iPod数位音乐随身听。 2003年,推出最早的64位元个人电脑Apple PowerMac G5。 2005年6月6日,斯蒂夫·乔布斯宣布下一年度将采用英特尔处理器。 2007年1月9日,苹果电脑公司正式推出iPhone手机,并正式更名为苹果公司。 2008年1月15日,苹果公司在MacWorld2008展会上发布MacBook Air笔记本电脑,它是目前市面上最薄的笔记本电脑。 2008年12月30日,世界权威的品牌价值研究机构——世界品牌价值实验室举办的“2008世界品牌价值实验室年度大奖”评选活动中,苹果公司凭借良好的品牌印象和品牌活力,荣登“中国最具竞争力品牌榜单”大奖,赢得广大消费者普遍赞誉。 2010年5月26日,超越微软,成为世界上市值最大的高新科技公司。 苹果电脑主要的硬件产品有: iPod classic、iPod、iPod nano、iPod shuffle、iPod mini、iPod touch(音乐播放器) PowerBook、iBook、MacBook、MacBook Pro、MacBook Air(笔记本电脑) PowerMac、eMac、Mac Pro、iMac(个人电脑) Mac mini(小型台式电脑) ipad 平板电脑 20英寸、23英寸或30英寸Apple Cinema Display(显示器) 24英寸Apple LED Cinema Display(显示器) Xserve、Xserve RAID(服务器) iSight(Webcam)(电脑摄像配件) AirPort Extreme(54Mbps 802.11g base station)(网络连接设备) iPhone(移动电话) Apple TV (家庭电视终端) 苹果新产品 iPod shuffle3: 09年秋季的iPod发布会上,苹果向世人展示了功能更强大的iPod touch 3,增加了

历史上日本的海军和陆军斗了八十年,互相都看不上眼,陆军造航母,海军造坦克!

说起旧日本的军队,最大的奇葩之处就在于海陆军相互看不上眼。陆军认为海军愚蠢,海军认为陆军马鹿(日语中的混蛋)。陆军认为只有自己保持了日本武士道的传统,对于成天装西洋范的海军是忘记先祖;而海军则高捧着咖啡杯,对于只会吃大蒜的陆军也是极其鄙视。 明治维新之后,天皇发动了西南战争,曾经隶属于各藩的军权逐渐集中在了天皇的手中,逐渐形成了近代的旧日本军队。不过,旧日本军队仍然有着很浓的藩阀的气息。当时的陆军出身于长州藩,而海军出身于萨摩藩,两个藩之间更是势同水火。在明治天皇这种猛人面前他们还能老老实实的保持合作关系,可是到了昭和年间,矛盾就集中爆发了。

1936年2月26日,日本陆军下层军官发动了兵变,甚至干掉了海军大将斋藤实。海军火了,你竟然敢动我的人?派遣军舰进驻东京湾,战列舰的火炮甚至直接对准陆军的基地。幸好兵 变后来被镇压,否则可能陆海军就真的起内战了。 而到了二战时期,两支军队就更加瞅不顺眼了。作为一个国土面积狭小,资源不足的国家, 海陆军应该齐心协力,互相配合。可是日本倒好,海陆军各搞自己的一套。海军为了打造自 己的地面部队,甩开陆军自己造坦克,结果造出来的坦克常常抛锚;陆军为了运输自己的部队,甩开海军自己造航母,结果还没用上几回,就被美国海军送去见天照大神。海军采用13 毫米口径作为机枪标准口径,陆军就一定要用12.7毫米的,不为别的,就为赌一口气!这导 致战场上同时日军弹药系统却极其复杂,后勤运输都不能配套。为了表示与对方的不同,海 军机械的螺丝要往左拧,陆军的要往右拧。一根筋的日本人在内斗上充分表现了自己的二杆 子精神,不折腾到底不罢休。

到战役规划阶段更是这样,1943年,海军没和陆军打招呼就登陆瓜岛,结果被美军一阵招呼。没办法,打陆战又不是海军的特长。于是他们就像陆军求救。海军向陆军谎报岛上只有一千 多美国兵。于是陆军只派出了一千多人增援。可是,岛上却整整有美军一个师!这千号日本 兵就成了美国坦克履带的润滑剂。到了1944年,日本海军航空兵和美军舰载航空兵决战台湾,被杀的大败。为了掩盖自己的失败,海军谎称自己全歼美国海军。傻乎乎的日本陆军还真信了,第二天就派遣飞机挑衅美国佬,结果分分钟被教做人。 看来,日本海军二战中最大的对手是美国人,而日本陆军二战中最大的对手却是日本海军。

日本历届首相名单

日本历届首相名单 明治维新(1863.6--- )以后天皇的权利就削弱了很多,由首相代为行使其权利。 姓名就任离任政党备注 1 伊藤博文 1885年12月22日 1888年4月30日无 2 黑田清隆 1888年4月30日 1889年10月25日无 三条实美 1889年10月25日 1889年12月24日无时任内大臣,临时担任首相职务 3 山县有朋 1889年12月24日 1891年5月6日无 4 松方正义 1891年5月6日 1892年8月8日无 5 伊藤博文,第2次 1892年8月8日 1896年8月31日无 黑田清隆 1896年8月31日 1896年9月18日无时任枢密院议长,临时代理首相职务 6 松方正义,第2次 1896年9月18日 1898年1月12日无 7 伊藤博文,第3次 1898年1月12日 1898年6月30日无 8 大隈重信 1898年6月30日 1898年11月8日宪政党 9 山县有朋,第2次 1898年11月8日 1900年10月19日无 10 伊藤博文,第4次 1900年10月19日 1901年5月10日立宪政友会 西园寺公望 1901年5月10日 1901年6月2日立宪政友会时任枢密院议长,临时代理首相职务 11 桂太郎 1901年6月2日 1906年1月7日无 12 西园寺公望 1906年1月7日 1908年7月14日立宪政友会 13 桂太郎,第2次 1908年7月14日 1911年8月30日无 14 西园寺公望,第2次 1911年8月30日 1912年12月21日立宪政友会 15 桂太郎,第3次 1912年12月21日 1913年2月20日无

日本企业居然得了我们的国企病!

日本电子产业连续亏损,不复当年盛况。各路媒体都在解读为什么日本消费类电子企业会出现巨亏,总结一下一共三条:地震、日元升值、创新能力不足。郎咸平并不同意这种观点。 他认为,区区一场地震不足以整垮日本的制造业,日元升值理论更加站不住脚,而最有市场的说法——日本企业不再有创新能力却是因为媒体对日本企业市场的不了解所致,事实上日本的制造业很多方面还是领先水平。那么,问题究竟出在哪里?郎咸平认为有两个方面:第一,领导体制僵化,决策滞后导致错失良机。第二,用合并、重组代替淘汰、破产,掩盖问题。 日本电子产业五大巨头——日本电气(NEC)、松下电器(Panasonic)、富士通(Fujitsu)、夏普(Sharp)和索尼(Sony)——在过去12年里市值蒸发了2/3,其中日本电气(NEC)的市场份额在过去10年中下跌了90%。 日本消费类电子企业巨额亏损:2011年,夏普(Sharp)预计亏损38亿美元,创自1912年成立以来的百年之最;索尼(Sony)宣布亏损将会达到5200亿日元,约合64亿美元;松下电器(Panasonic)更创下年度亏损102亿美元的日本制造企业亏损纪录,并计划出售东京分公司业务以减少部分损失;日本电气(NEC)预计亏损13亿美元,计划裁员1万人;理光也面临6亿美元的亏损。而2012年2月27日,日本芯片巨头尔必达更是申请破产保护,成为日本制造业史上的最大破产案。 因此,各路媒体都在解读为什么日本消费类电子企业会出现巨亏,总结一下一共三条:地震、日元升值、创新能力不足。媒体水平就这样,我们不必苛责,可是若连专家,甚至索尼中国区总裁也这么解释就有问题了。 一场地震就能把日本制造业震垮吗?怎么可能!坏掉几个工厂不可能摧毁日本制造业,企业竞争的关键是人才和技术,厂房没了重新造就是了。按照媒体的这种逻辑,把硅谷和华尔街的房子拆了美国就没有信息技术和金融帝国了吗?地震最多只能解释当年的亏损,可是日本最大的电子产品制造商索尼已经连续4年亏损又如何解释呢?此外,尼康和佳能受影响也很大,日本地震和泰国水灾导致它们的生产停滞,但是它们两家当年都是盈利的,佳能增长14%,尼康预计翻倍。 日元升值理论就更站不住脚了。一方面是因为日本科技业近年来存在着所谓的“加拉巴哥群岛效应”,简单来说就是局限于日本本身的规格和标准,企业不愿意走向海外,比如手机,所以这也导致了本地市场消化了绝大部分的产量,因此不受日元浮动的影响。另一方面,很多企业已经实现生产本土化,不受日元浮动的影响。个别核心零部件虽然在日本生产,但是传导到终端产品本身影响很小。首先,高技术产品附加值很高,都不是成本敏感型的;其次,它不仅仅影响日本企业,也同时对竞争对手产生影响。 第三种观点说日本企业没有创新,而且这种观点好像还蛮有市场。前面两种观点都容易理解,地震和日元升值都能看得到,但是日本企业真的没有创新吗?你们会这样想是因为你们对日本太不了解,事实上在电子技术的很多领域日本都处于最前沿。 液晶面板技术最先取得突破是在日本,因为日本当时不看好这个投资风险高的产业,这才让韩国抢占了先机。而且松下当时有更加先进的等离子屏幕,但由于采取封闭战略,拒绝向同行转让技术、发布标准,导致等离子行业投资和研发不足,最终才导致市场占有率不高。当时,两者成本相当,但等离子屏幕具有明显优势:第一,等离子屏幕当时在大小上不受限制,而液晶面板技术在当时还不能用来做大屏幕的电视。第二,色彩显示、反应速度上等离子完全胜过液晶,尤其是显示夜景。等离子屏幕市场占有率很低是因为性价比,但是这两项显示技术确实都是在日本取得突破的。 在手机屏幕方面,夏普最先推出裸眼3D显示技术。在计算机领域,NEC有着一流的研发能力,当时和IBM竞争超级计算机的头衔,NEC的技术是日本太空卫星计划成功仰仗的重要环节。 在光学领域,韩国的三星电子和日本根本不在一个级别上,日本几乎垄断了高端照相机和摄像机行业,在没有新的技术革命情况下,三星没有任何机会。 在传统汽车制造方面,日本1981年生产的轿车和商用汽车分别占世界总产量的25.2%和45.1%,直到现在韩国的汽车发动机都是合资的。 所以说日本没有创新能力这样的结论并不成立。你不能因为日本没有苹果这样的公司就说

大日本帝国陆军联队列表

大日本帝国陆军联队列表为以总结大日本帝国陆军联队编制单位列表。 目录 [隐藏] 1 步兵联队 1.1 独立步兵联队 1.2 近卫步兵联队 1.3 台湾步兵联队 1.4 支那驻屯步兵联队 1.5 机动步兵联队 1.6 后备步兵联队 1.7 近卫后备步兵联队 2 战车联队 3 骑兵联队 3.1 捜索联队 4 炮兵联队 4.1 师团野?山炮兵 4.2 机动炮兵联队 4.3 师团迫击炮联队 4.4 独立野炮兵联队 4.5 独立炮兵联队 4.6 独立山炮兵联队

4.8 重炮兵联队?独立重炮兵联队 4.9 要塞重炮兵联队 4.10 炮兵情报联队 4.11 骑炮兵联队 4.12 其他炮兵系联队 5 高射关系部队 5.1 高射炮联队 5.2 防空联队 5.3 其他 6 工兵联队 6.1 独立工兵联队 6.2 铁道联队 7 辎重兵联队 7.1 近卫辎重兵联队 7.2 独立辎重兵联队 7.3 自动车联队 8 混成联队 8.1 独立混成联队 9 电信联队 10 船舶部队

10.2 船舶炮兵 10.3 船舶通信联队 11 航空部队 11.1 航空联队?飞行联队 11.2 航空通信联队 11.3 航空情报联队 11.4 其他 ?12 空挺部队 ?13 特设联队 ?14 其他联队 ?15 关连项目 ?16 注释 ?17 参考文献 ?18 外部链接 步兵联队[编辑] 1~100 ?步兵第1联队?步兵第2联队?步兵第3联队?步兵第26联队 ?步兵第27联队 ?步兵第28联队 ?步兵第51联 ?步兵第52联 ?步兵第53联

?步兵第5联队?步兵第6联队?步兵第7联队?步兵第8联队?步兵第9联队?步兵第10联队?步兵第11联队?步兵第12联队?步兵第13联队?步兵第14联队?步兵第15联队?步兵第16联队?步兵第17联队?步兵第18联队?步兵第19联队?步兵第20联队?步兵第21联队?步兵第22联队?步兵第23联队?步兵第24联队?步兵第30联队 ?步兵第31联队 ?步兵第32联队 ?步兵第33联队 ?步兵第34联队 ?步兵第35联队 ?步兵第36联队 ?步兵第37联队 ?步兵第38联队 ?步兵第39联队 ?步兵第40联队 ?步兵第41联队 ?步兵第42联队 ?步兵第43联队 ?步兵第44联队 ?步兵第45联队 ?步兵第46联队 ?步兵第47联队 ?步兵第48联队 ?步兵第49联队 ?步兵第55联 ?步兵第56联 ?步兵第57联 ?步兵第58联 ?步兵第59联 ?步兵第60联 ?步兵第61联 ?步兵第62联 ?步兵第63联 ?步兵第64联 ?步兵第65联 ?步兵第66联 ?步兵第67联 ?步兵第68联 ?步兵第69联 ?步兵第70联 ?步兵第71联 ?步兵第72联 ?步兵第73联 ?步兵第74联

日本五大工业区

日本五大工业区 日本的工业主要集中在太平洋沿岸的东京湾、骏河湾、伊势湾、大阪湾和濑户内海,这一狭长地带成为著名的太平洋带状工业区。这一地带占全国面积的20%,集中了全国60%以上的人口和9个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日本全国共有10个百万以上人口大城市,只有札幌在北海道),拥有全国工业产值的71.9%,钢铁工业产值的81%,化学工业产值的79.3%。这种布局的特点,是与日本地理条件、自然资源情况以及对外贸易在经济中的地位有关。太平洋沿岸工业带曾使日本大大节省了能源资源的运输费用,收到明显的经济效益。 60年代中期以后,日本原有工业带已经发展到饱和状态,供水、用地紧张,提出了工业再配置问题,出现了分散的趋向。新工业革命的浪潮也引起日本工业地理分布的变迁,在省能源省资源的新工业时代,减轻运输负担的考虑已变得不那么重要,而工业化落后地区却由于劳动力丰富、地价便宜、自然环境好,对于新工业建设反而具有更大的吸引力。因此日本工业布局出现了分散化的倾向。例如九州岛已成为日本新兴的电子工业基地,被称为“硅岛”,就是这种倾向的反映。但是目前京滨、阪神、名古屋、北九州和濑户内海沿岸仍然是日本最重要的工业区。 京滨工业区,以东京为中心,关东平原为腹地,包括东京、横滨以及川崎、千叶、横须贺等大中城市在内的日本最大的工业区,也是以机械(汽车、精密机床、电子产品等)、钢铁、石油冶炼和石油化工、印刷出版等部门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区。近年来,特别是在东京,为保护首都环境,工业部门结构有所变化,印刷出版业、电器仪表等部门发展迅速,冶金、化工等部门或外迁或改建,比重不断下降。该工业区印刷设备已占全国70—80%,电器仪表占全国三分之二。 阪神工业区,以大阪、神户、京都等城市为中心,形成以钢铁、造船、石油化工为主体的综合工业区,成为日本第二大工业区。名古屋(中京)工业区,以名古屋为中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重化工业迅速发展,改变了过去以轻纺工业为主的结构。主要工业部门有汽车、造船、钢铁、石油化工等。纺织、陶器、木制品等轻纺工业传统部门,在日本仍占重要地位。 北九州工业区以北九州市为中心。这里曾是日本第一个钢铁工业基地,战后地位下降,但钢铁、化工在全国仍有一定地位。 濑户内海沿岸工业区是日本新兴起的工业区,是以钢铁、造船、石油化工为主的工业地带。利用优良港湾、便于填海造陆、地质基础坚固、少台风影响等条件而发展起来。这个工业带的福山有世界最大的钢铁企业,年产钢达1600万吨左右。该工业带的工业产值已超过北九州工业区。 (一)日本五大工业区和太平洋沿岸带状工业地带 日本有5大工业区,即京滨工业区、阪神工业区、中京工业区、北九州工业区和濑户内海工业区。其中,前4个大工业区在战前就已形成,在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发展过程中,这4个老工业基地的规模迅速扩大,新的工业区相继形成。在新形成的工业区中,规模最大的是濑户内海工业区。

旧日本陆军伙食

【吃货】旧日本陆军伙食介绍(一)——古代日本军人伙食(上) 以现代的意义来说,最早的日本陆军是幕府末期仿照法国军制而组建的职业军队。 在中世纪的欧洲雇佣兵时代,国王的出纳官把金钱交给雇佣兵的团长就万事大吉,筹措军粮、发放薪水、维护部队战斗力的事项全由雇佣兵队长一人负责。有的队长吃空额,因此国王便有必要亲自检查。后来实行的阅兵制度和分列式,恐怕就是为了检查的需要才发展起来的。后来雇佣兵逐渐被国王的常备军所替代,但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也只是把薪水直接发给士兵,让他们自行筹措衣食。 在当时的部队里,军官由贵族担任,士兵则从外国人和流浪汉当中招募。这些人是社会的最底层,因此在餐馆和其他许多场所都挂着“狗、士兵和娼妓不得人内”的牌子。士兵们领到薪水后直接向随军小贩购买面包、奶酪和肉食,有时便自行脱离部队,开小差去奸淫妇女、掠夺财物什么的。直到路易十四时,才设立了军队的行政管理体制,后来在拿破仑时代设立了陆军总监,掌管军人的衣、食、住。也正是从这一时期开始,军政(军队的日常后勤、装备补给、士兵征募等等)和军令(领兵打仗的统帅权)开始分为两个截然分开的运行系统,前者通常通过军需总监之类的官职向文职人员一一陆军大臣负责,后者则通过军队的总司令直接向国王或皇帝负责。这样做也是为了防止有野心的将领垄断兵权、出现军阀式的私兵部队。幕府末期和明治初年的日本陆军,正是仿照这样一种军制而建立起来的。 在很长时间里,古代日本的大领主在打仗时通常征召自己手下的小领主、庄园主和土豪,让其筹备多少多少人的部队,这些小领主则带领领地上的农民(相当于士兵)前去参战。这些农民在前去打仗时通常要自行携带若干日的口粮,当打仗的天数超过预定的日期时,则由领主负责为他们筹措、提供口粮。领主通常以减免当年赋税的形式作为属下农民参战的补偿。平安时代的律令法规定农民在作为兵卒应召出征时要携带粮食6斗、盐2升,大概是食用60天的分量。 在十二世纪的源平合战时,源氏家族和平氏家族以田一段(10亩,约等于992平方米)征收米五升的形式向领地内的庄园领主征收“兵粮米”,这大概可以被看作日本采用集中后勤供给制的开端。在丰臣秀吉时代,逐渐实行了兵农分离的原则,形成了专门的职业军人阶级——武士,并且解除了武士阶层以外的土豪、庄园主、农民等阶层的武装。此后农民只有向领主缴纳稻米作为军粮、以及战时搬运辎重物资的义务,只是偶尔才以杂兵的身份参战。当时日本的军粮主要是稻米,以及味噌、盐,通常在打仗时每人每天的食粮是米四合五勺到六合、盐一勺、味噌二勺,以及水一升。各藩的领主大名在平时都大量储备米、味噌和盐这三种战略物资。 味噌汤,日本“和食”料理中的必备品之一。基本原料包括味噌、柴鱼粉、豆腐丁、海带这几样东西。韩国菜里面的“大酱汤”乍看上去与其相似,但原料不一样,通常还要加上牛肉、贝类、豆芽菜等辅料,口味偏咸偏辣 顺便说一下,一合是一升的十分之一,相当于十勺。战国时代之前日本各地的度量衡标准并不统一,织田信长和丰臣秀吉在统一全国的战争中出于向各地领主征收年贡的需耍,逐渐统一了升的标准。在明治时代的口本,一升大约等于1.8039公升,因此一合约等干180.39毫升。按照这个标准换算的话,一合稻谷的重量大约是110克,初碾之后可以得到生糙米0.5合、稻壳0.5合;一合生糙米的重量是156克,再度精碾之后可以得到六分之五合的生白米(约125克)和六分之一合的糠(约31克);一合生米为150克,做成白米饭之后的重量在330克左右,折合中国的重量大约是六两六钱。 330克米如今作为普通人一顿饭的主食量是足够的,但是在没有肉类等副食的古代日本,所

日本制造业竞争优势的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要点

BEIFANGJINGMAO 北方 经贸 日本制造业竞争优势的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 周 晴 (东北财经大学,辽宁大连116023) 文摘编号:1005-913X(2010)03-0109-CA 摘要:泡沫经济后,日本制造业经历了长达十年的消费低迷后开始复苏,运用钻石模型从生产条件、需求条件、企业战略、产业支持、政府和机遇方面分析了日本制造业竞争力的优势地位,得出了对我国制造业的启示,我国应该抓住机遇,充分发挥其比较优势,大力发展现代制造业。关键词:日本;制造业;要素分析;启示中图分类号:F43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913X(2010)03-0109-03 一、泡沫经济后日本制造业的复苏 日本为疯狂的泡沫经济整整付出了十多年的代对日本制造业来说,真正致命的打击来自于日元价。 的快速升值和层层加码的欧美贸易壁垒。在美国人看来,这是一场漂亮的针对日本经济的阻击战。日元升值和贸易壁垒造成日本制造企业产品出口受阻,进一步加剧了日本经济的萧条,美国经济又重新回 长达十年的投资乏力、消费低迷无到了霸主的地位。 异于一场锤炼,日本企业正试图以群像式的复苏姿态重新定义“日本制造”。事实上,经济萧条导致了日本小企业的破产,但更多的大型公司在低迷时期积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经济在过去十蓄了复兴的力量。 年的糟糕表现仍然无法掩盖日本企业在制造业上取得的进步。来自经合组织的数据显示,在全球最大500家工业企业中日本占29%,仅次于美国的31%。制造业产值占该国总产值的比例的19.5%,其中有一半以上的日本制造业产值来源于高端或者中等水平的科技产品,这个比例较经合组织其他成员平均水平高出一倍。 作为日本企业注重技术和研发的典型公司,在全球经济低迷的2001年,佳能公司以销售额220.3亿美元(同比增长7.8%)、利润12.7亿美元(同比增 )双双刷新历史记录。1995年以来,为削减成长25%本,佳能陆续关闭了7个不赢利的部门,但用于产品研发的费用却从这一年净销售额的6.0%稳步增长至2002年的7.9%。在美国专利商标局最新公布的2003年度在美国专利注册数量的排名中,佳能继续

二战日本兵力资料(1)

二战日本兵力资料 1937年,日本总人口7063万,其中役龄男子1693万,可供征兵的人数约占役龄男子的56.2%,约1000万。 综合来看,日本陆军兵力,1937年100万,到1940年150万,而1941年因开辟南方战场,增至51师团220万,有11师团40万投入南方战场;1941年海军兵力35万。而1942年日本陆海军总兵力迅速扩充到600~700万。1941年日本陆军航空部队和海军航空部队大致分别都为3500架飞机,至1943年陆军航空部队扩充至10000架。 1941年南方作战时兵力配备,估算为:陆军,师团数+旅团数=兵力(万):国内4+11=23;朝鲜2+0=6;东北13+19=58;中国关内23+20=89;南方11+2=35;留守10+0=30。总计陆军241万。另海军35万。由于南方作战不利,中国东北和关内有陆军被抽调补充至南方战场;但是陆军的大部分仍被留于中国,其中中国关内为主,主要为防御对峙。陆军航空部队在中国关内很少,主要用于支援南方作战和东北防御,可见此时在中国关内无进攻企图。 日军在二战后期,陆军兵力分布大概为中国派遣军3军35师团100万,东北关东军2军24师团70万,朝鲜关东军9师团<20万,太平洋和南方军50师团100万。从兵力消耗来看,中国派遣军被歼灭50万,伤退100万,前后投入250万;关东军基本无消耗。日军各战场陆海军合计死亡200万。日本投降总兵力700万,其中陆军160余师团,大致为中国关内和东北200万(基本为陆军),南方被困100万(陆海军),国内部队400万(多临时组建)。 日本陆军有效战斗部队在南方与太平洋战场和中国关内战场的死亡人数大致相当,中国关内对日作战的贡献可认为1/4。 日本陆军甲种师团2.4万,乙种师团1.8万,丙种师团1.3万。 参考资料: A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在北平附近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向中国军队展开了全面进攻。接着,日本即按其既定的战略计划,大量向我国增兵,并在国内和我国东北地区迅速扩充军队,源源不断地开进我国华北、华中地区。至1937年底,日本陆军由七.七事变前的17个师团(不含台湾军及非步兵师团部队)扩充为24个师团(不含台湾军及非步兵师团部队),其中部署于国内3个师团、朝鲜1个师团,部署于我国东北5个师团,在我国华北、华中地区参加作战的有16个师团。 日军侵占徐州后,大本营将原定1939年攻占广州、武汉的作战提前到1938年秋进行。大本营对军事部署作了调整,将全部陆军编为34个师团、6个独立混成旅团、3个独立守备队、1个骑兵集团。将侵华的“临时航空兵团”改编为“航空兵团”,新编成华北方面军飞行队。上述兵力的部署:除皇家师团、近卫师团、第11师团驻国内、第19师团驻朝鲜外,其余全部用于对中国的侵略战争。计驻中国东北(满洲)的有8个师团(第1、2、4、7、8、12、23、104师团,其中第104师团归大本营直辖)、1个独立混成旅团、3个独立守备队;驻华北的有9个师团(第5、14、20、21、26、108、109、110、114师团)、4个独立混成旅团、1个骑兵集团、1个飞行队;驻华中的有14个师团(第3、6、9、10、13、

高新技术企业的五大优势

高新技术企业的五大优势 科学是发展的重要内在推动力,高新技术企业是指在《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内,持续进行研究开发与技术成果转化,形成企业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并以此为基础开展经营活动,在中国境内(不包括港、澳、台地区)注册一年以上的居民企业。它是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经济实体。那么,被认定成为高新技术企业又有哪些好处呢,让悟空财税来告诉您,成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好处: 1、提升企业品牌形象 成为高新技术企业可以提高企业美誉度,说明负责人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较高的市场开拓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说明企业是国家重点支持的具有高成长性的企业,具有较好的潜在经济效益。 2、享受税收减免优惠政策 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企业所得税税率降低10%,可执行15%(认定前25%)的优惠税率。 研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按照实际发生额的75%在税前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在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75%在税前摊销(税前加计扣除比例越高,税前扣除就越高,缴税就越少)。 3、提高企业市场价值 证明企业在本领域中具有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高端技术开发能力,有利于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是企业投标时的重要条件。

4、提高企业资本价值 政企采购优先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是吸引地方政府、行业组织对企业实施优惠政策和资金扶持的重要条件,也更具有吸引风险投资机构和金融机构的实力,从而推动企业快速投入到产业化经营中去。 5、新三板上市加分 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企业可以在新三板上市过程中加分。 成为高新技术企业有这么多好处,简直高大上有木有,此时此刻一定有许多boss 都忍不住想要拿到高新技术企业证书了吧,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周期一般是自受理起3-5个月,从2016年最新修订印发的《高新技术企业新认定管理办法》执行后,一般在认定截止时间约2个月后公示,公示后2个月左右颁发高新技术企业证书,具体公示及领证时间以科委实际颁布时间为准。 虽然有那么多好处,许多企业也想要申请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但是苦于没有头绪,没有时间,没有精力,那就快来找悟空财税,悟空财税,专注于企业服务,悟空财税团队已为阿里巴巴、腾讯、新闻集团、ofo小黄车等30万+企业提供专业服务。目前在北京、上海、深圳、天津等全国主要城市设立了数十家直营品牌店,先后荣获“中国总会计师协会会员单位”“政府协同创新服务平台”“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27001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认证”“高新技术企业”等多项荣誉资质。 悟空财税,为中小型企业提供专业、高效、便捷的服务。

日本陆军建军节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日本陆军建军节 篇一:纪念八月一日建军节 八月一日,一个不同寻常的日子,它改变了我国的历史, 改变了我们中国人以后的路,可以这么说,如果没有这一天, 中华人民还是生活在水深火热的旧社会,它就是八一建军节。重温历史,我仿佛回到了八十年前,那激动人心的时刻。我静静地坐在凳子上,眼前突兀的是纷飞的战火,那大气磅礴的 场景,昭显着松骨峰悲壮的硝烟,生命中不曾有过的枪炮声 离我如此之近!让我们一起重温历史吧! 1927年8月1日,整个中国充满了腥风血雨。周恩来、 朱德、贺龙、叶挺、刘伯承等起义军向驻守南昌的国民军发动进攻,经过四个多小时的激战,歼灭敌人3000余人,提出了“打倒帝国主义”、“打倒新旧军阀”、“实行耕者有其田”等革命口号。同时对起义部队进行了整编。漫漫战争路,我国 涌现出一个又一个英雄,大家还记得一位小英雄吗?他就是 小萝卜头宋振中。宋振中被敌人抓时,他才一岁。小萝卜头 从1岁到九岁,在敌人的魔窟里度过了童年,受尽了国民党反

动派的摧残和折磨。 刚被捕的时候,小萝卜头宋振中和妈妈一起被关一间女牢里。这间女牢只有一点点大,阴暗潮湿。离牢门不远的地方放着一个马桶,熏得人喘不过气来。狭小的牢房里,苍蝇、蚊子、臭虫多得很。小萝卜头的身上被咬得大疮连着小疮,新疮摞着旧疮,一不小心抓破了就鲜血直流。他们吃得是霉米饭和烂白菜帮子。这样的饭菜闻着都想吐,甭说吃了。可是,没办法,妈妈耐着性子把饭里的脏东西挑出去再让小萝 卜头吃。小萝卜头刚吃了一口就吐了出来,直嚷道:“真难吃呀!”妈妈哄着说:“森森乖,听妈妈的话,吃一口吧!”森森是小萝卜头的小名。森森吃了两口又不吃了。难友们也都愤愤地说:“这连猪狗都不吃的饭菜,怎么让孩子吃下去呢?”妈妈只好把剩下的饭菜留起来,等小萝卜头饿的时候再喂他吧。小萝卜头从小被关在敌人的监狱里,他多么渴望自由,多么想看一看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可是他没有机会出去,每 天只能从天窗里望着天空,望着监狱的铁丝网、岗楼。一天晚饭后,小萝卜头和小碧涛走出女牢,坐在楼梯上。他们望着对面的高墙和高墙上的铁丝网。小萝卜头叹了一口气,无可奈何说:“我要是有自由,那该多好啊!”小萝卜头虽然人被关在监狱里,可是,人穷志不穷,在敌人的监狱里,小萝卜头 做了许多成年革命者不能做的工作,为打倒反动派,建立新 中国立下了不朽的功劳,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最小的烈士。

日本历任内阁

历任内阁 明治时期 1、第1次伊藤内阁(1885年12月22日—1888年4月30日)伊藤博文 2、黑田内阁(1888年4月30日—1889年12月24日)黑田清隆 3、第1次山县内阁(1889年12月24日—1891年5月6日)山县有朋 4、第1次松方内阁(1891年5月6日—1892年8月8日)松方正义 5、第2次伊藤内阁(1892年8月8日—1896年9月18日)伊藤博文 6、第2次松方内阁(1896年9月18日—1898年1月12日)松方正义进步党 7、第3次伊藤内阁(1898年1月12日—1898年6月30日)伊藤博文 8、第1次大隈内阁(1898年6月30日—1898年11月8日)大隈重信宪政党 9、第2次山县内阁(1898年11月8日—1900年10月19日)山县有朋 10、第4次伊藤内阁(1900年10月19日—1901年6月2日)伊藤博文立宪政友会 11、第1次桂内阁(1901年6月2日—1906年1月7日)桂太郎 12、第1次西园寺内阁(1906年1月7日—1908年7月14日)西园寺公望立宪政友会 13、第2次桂内阁(1908年7月14日—1911年8月30日)桂太郎立宪政友会 14、第2次西园寺内阁(1911年8月30日—1912年12月21日)西园寺公望立宪政友会大正时期 15、第3次桂内阁(1912年12月21日—1913年2月20日)桂太郎 16、第1次山本内阁(1913年2月20日—1914年4月16日)山本权兵卫立宪政友会 17、第2次大隈内阁(1914年4月16日—1916年10月9日)大隈重信立宪政友会 18、寺内内阁(1916年10月9日—1918年9月29日)寺内正毅 19、原内阁(1918年9月29日—1921年11月13日)原敬立宪政友会 20、高桥内阁(1921年11月13日—1922年6月12日)高桥是清立宪政友会 21、加藤友三郎内阁(1922年6月12日—1923年9月2日)加藤友三郎立宪政友会 22、第2次山本内阁(1923年9月2日)—1924年1月7日)山本权兵卫革新俱乐部 23、清浦内阁(1924年1月7日—1924年6月11日)清浦奎吾 24、加藤高明内阁(1924年6月11日—1926年1月30日)加藤高明宪政会?立宪政友会?革新俱乐部 25、第1次若槻内阁(1926年1月30日—1927年4月20日)若槻礼次郎宪政会 昭和时期 26、田中义一内阁(1927年4月20日—1929年7月2日)田中义一立宪政友会 27、滨口内阁(1929年7月2日—1931年4月14日)滨口雄幸立宪政友会 28、第2次若槻内阁(1931年4月14日—1931年12月13日)若槻礼次郎立宪政友会 29、犬养内阁(1931年12月13日—1932年5月26日)犬养毅立宪政友会 30、斋藤内阁(1932年5月26日—1934年7月8日)斋藤实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