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估算练习题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估算练习题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估算练习题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估算练习题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估算练习题

386+427≈ 25-369≈96+108≈405-228≈182×5≈903×3≈9×6≈3×7≈ 00-387≈61×9≈ 182×5≈61×9≈ 182×5≈58×8≈207÷5≈ 40-276≈572-489≈758-625≈8×8≈903×3≈58×8≈743×7≈7×9≈÷2≈47+465≈ 15×7≈ 123×6≈ 7×9≈9×6≈87×9≈ 15×7≈ 09÷7≈ 123×6≈

579-82≈178+243≈5+186≈03+279≈743×7≈123×6≈888×4≈67×92≈1+254≈38+84≈ 88×4≈475+368≈4-376≈315×7≈03×3≈ 123×6≈93÷11≈800÷7≈ 34-75≈68―789≈28+399≈ 05+228≈ 88×4≈9×6≈ 1×9≈476÷8≈68÷3≈

三年级估算练习

990-314≈504÷6≈287÷7≈48÷2≈217÷7≈ 06÷6≈9×51≈1÷8≈41×60≈9×50≈1×20≈19÷7≈5×21≈1×20≈69÷3 0≈8÷4≈42×19≈×62≈494÷7≈ + 1.3≈ 02÷20≈32÷3≈6÷5≈551÷55≈178÷6≈9×30≈3×20≈

01÷8≈9+10.6≈×6≈×6≈

7÷8≈9÷36≈×28≈58÷6≈59÷67÷6≈9.9+0.5≈1÷30≈

9÷3≈02÷4≈6÷9≈9×20≈23÷4≈47÷60≈9×4≈ .6+68.9≈ 09÷5≈ 01÷7≈57÷6≈ 01÷5≈0÷8≈ 10÷7≈59×25≈334÷11≈9.7-

8.6≈19÷7≈×30≈7÷8≈779÷7≈

三年级估算练习

247÷8≈32×3≈48÷4≈1÷9≈2÷9≈ 13×3≈9×7≈ ×203≈39÷9≈61÷9≈9+500≈49+33≈01×3≈19÷9≈×51≈121×3≈624÷2≈12×4≈4×2≈ ×33≈707÷7≈393÷3≈ 700-699≈879÷8≈2÷2≈ 01÷2≈ ×34≈86÷3≈84÷4≈ 3×3≈09÷3≈598÷3≈810÷8≈33÷3≈641÷8≈ ×57≈32×2≈×39≈78-36≈12×4≈48+29≈×501≈3÷8≈882÷4≈ 13×4≈2×404≈ 3×23≈11×4≈2-53≈39÷8≈2+17≈92÷3≈50-549≈17×3≈ 56÷2≈ 99÷3≈31×3≈ 19×3≈476÷8≈4+28≈

三年级估算练习

23×3≈ 12×31≈×81≈48×11≈ ×42≈ 1×9≈3×31≈7×11≈1×11≈28×4≈28×12≈37×6≈8×201≈122×4≈12 1×4≈

15×51≈ 1×59≈ ×41≈23×13≈ 2×52≈ 14×24≈ 22×7≈ 21×3≈ 27×3≈ ×89≈24×2≈24×21≈11×36≈16×6≈ ×96≈ ×904≈202×4≈ ×414≈11×68≈ 1×7≈ 12×23≈ 11×19≈ ×33≈27×3≈1×4≈

×87≈07×4≈44×13≈9×74≈37×2≈11×55≈211×4≈97×7≈

14×8≈33×3≈209×3≈37×21≈51×9≈×7≈×6≈ 12×12≈

×131≈44×6≈1×9≈ 1×9≈1

三年级估算练习

26+92≈ 7-38≈ 1500-499≈42×2≈2÷3≈69÷7≈63÷3≈ 1÷5≈20-19≈1÷5≈×207≈ 3-52≈ ×23≈421÷2≈2×444≈962÷3≈3×82≈ 181÷3≈19÷9≈2÷4≈9+68≈9÷2≈3÷3≈ 158÷2≈ 184÷9≈21÷7≈ 83÷4≈5×3≈ 2÷9≈ 8-49≈+26≈ 162÷4≈ 79÷2≈ 5+14≈×22≈ 1200-599≈ 01÷7≈ 32÷3≈2×7≈4×2≈817+712≈61×4≈662÷6≈83÷4≈ 11×7≈ 142×2≈6÷3≈÷4≈ 51÷5≈ 4÷3≈ ×44≈9×2≈58+33≈80-49≈×901≈7+22≈÷3≈89×8≈-27≈ 41÷4≈

1 10 第1天251 ×3× 11× 17×30 ×1×1×81 ×6×8×6

≈ ≈ ≈ ≈ ≈ ≈ ≈ ≈ ≈ ≈

1 10

第2天

6

≈ ≈ ≈ ≈ ≈ ≈ ≈ ≈ ≈ ≈

1 10

第3天

6

≈ ≈ ≈ ≈ ≈ ≈ ≈ ≈ ≈ ≈

1 10

6

第4天

≈ ≈ ≈ ≈ ≈ ≈ ≈ ≈ ≈ ≈

25××4× 14×1×4×70 ××8× 15×30 ×6× ×6×9× 15× 15×4×× 18×7× 10× 16×××9×4×7× 17×1×

第5天

17×1×4×3×6×7×4××1× 107×

第9天

15×7×6×5×9×0× ×× 14× 104×

第13天

1 15× 10 ×4×1× 110 ×21 × 18×

11×

7

≈ 1 ≈ ≈ ≈ ≈ ≈ ≈ ≈ ≈ ≈

10

≈ 1 ≈ ≈ ≈ ≈ ≈ ≈ ≈ ≈ ≈

10

≈ 1 ≈ ≈ ≈ ≈ ≈ ≈ ≈

8

第6天

391 × ≈ 4× ≈× ≈ 16× ≈ 5× ≈× ≈ 0× ≈× ≈ 5× ≈×

第10天

6× ≈ 3× ≈ 5× ≈× ≈ 12× ≈× ≈ × ≈ 4× 1 ≈ 1× ≈×

第14天

27× ≈ 2× ≈ 100 × ≈ × 1 ≈ 0× ≈ × ≈ × ≈ 19×

第7天

18× ≈ 7× 1 ≈1 × ≈ 3× ≈ × ≈ 16× ≈ × ≈ 8× ≈ 15× ≈ 10

第11天

1 16× ≈ 161 × ≈ 12× ≈× ≈ × ≈ 0× ≈ 1× ≈× ≈ 41 × ≈ 10 140 ×

第15天

1 14× ≈ 1× ≈ 5× ≈ × ≈ × ≈ 0× ≈ 180 × ≈

341 ×

10×8× 10×2×0×6×0×1×6× 10

26×

1 101 ×41 ×8×1 ×9× 14×9×9×0× 10

131 ×

1 18×5×31 ×3×0 ×6××

34×

第8天

≈ ≈ ≈ ≈ ≈ ≈ ≈ ≈ ≈

第12天

8

≈ ≈ ≈ ≈ ≈ ≈ ≈ ≈ ≈

第16天

≈ 1 ≈ 1 ≈ ≈ ≈ ≈ ≈

15× 103× 1 ≈ ≈ 17× 10× ≈ ≈ 13× 103× ≈ ≈ 2× 10× ≈ ≈

第17天370 ×9×0× 16× 10×1 × 14×6

≈ ≈ ≈ ≈ ≈ ≈ ≈

1 第18天

1 ≈ ≈ ≈ ≈ ≈ ≈ ≈

1第19天

1 ≈ ≈ ≈ ≈ ≈ ≈ ≈

1

1 第20天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乘法的估算》教学案例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乘法的估算》教学案例 教学内容:课本第70页例2,练习十五第4――6题。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估算,初步了解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 2、加强变式与比较,鼓励学生解释估算的理由和思路。 3、感受乘法估算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体验估算的价值,初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情境学习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解释估算的理由和思路。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估算。 1、引课:老师知道同学们在十一长假中安排了许多丰富多采的活动。小明一家非常喜欢旅游,他们来到了首都北京的一座公园。在公园售票处,小明遇到了一群也想去公园参观的孩子,共29人,每张门票8元,他们带了250元钱,够吗?你们愿意帮助他们解决这个问题吗? 出示例2:每张门票8元,29个同学参观,带250元钱够吗? 2、分析问题。 (1)认真读题,独立思考。说一说:从题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指名说) (2)分析问题,建立联系。“带250元钱够吗?”指的是够干什么?引导学生说出指的是250元钱够不够买门票。

(3)理解了题意,我们来动脑筋想一想,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学生独立思考) ①谁来说说你打算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指名说,学生可能说出用乘法,先算29×8。 板书课题:乘法并板书29×8 师追问:你是怎么想的?要解决带250元钱够吗?为什么要先算29×8? ②选择算法。根据我们的生活经验,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是用笔算计算出精确的结果呢?还是运用估算,只要算出一个大约数就可以?请你选择。 在生活中遇到这样的问题,一般不需要计算出精确的结果。通常采用估一估的方法,然后进行比较就可以了。引出课题。板书课题。 3、引出目标:这节课我们要学会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并且知道在什么情况下需要进行估算。 4、解决问题。 (1)独立思考:怎么知道29×8大约得多少?先静静地想一想。 (2)同桌交流:把你的想法轻声告诉你的同桌,两人交流一下。 (3)小组汇报:哪个小组的代表来说说你们的想法? 小组的代表发言,完成板书: 29×8 ≈ 240(元) 30 ×8=240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乘法估算》教案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乘法估算》教案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使学生初步了解估算的意义,感受学习估算的价值,培养估算意识。 2. 能力目标: 经历估算的过程,掌握基本的估算方法,并学会用“≈”表示估算的结果。 3. 情感目标: 感受学习估算的价值,体会估算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基本的估算方法,并学会用“≈”表示估算的结果。 难点:了解估算的意义,感受学习估算的价值,培养估算意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把下面的数按要求分类。(板书结果) 29 51 48 397 410 192 接近50的数是()。 接近400的数是()。 你还能举出接近60、200的数吗? 二、新课教学 1. 出示下面情境,根据情境列出乘法算式。 (1)奥运纪念邮票每张50分,买3张要多少钱? (2)商店里一双皮鞋102元,买两双大约多少元? (3)29个同学到公园游玩,门票8元一张,250元够买全部同学的门票吗?教师板书列式结果: 50×3= 102×2= 29×8= 小组讨论解决:你能用我们学过的乘法知识计算吗? 学生发现只会计算第(1)问。

教师提示:“第(2)(3)一定要知道准确结果吗?”由于有了加减法的估算知识,学生发现第(2)(3)可以用估算估计出结果。 2. 教学乘法估算的方法和意义 让学生回顾课堂开始时的板书,“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引导学生领悟乘法估算的方法:把两位数或三位数看成整十数或整百数来计算。 教师板书结果: 102×2≈200(元)明确“≈”的用法。 ↓ 100(把每双102元看成每双100元。) 答:大约200元。 29×8≈240(元) ↓ 30(把每人29元看成每人30元。) 答:250元够买门票。 “对比以上三个情境,什么情况下选择估算或者准确算?” 师生总结:既能使计算简捷,又能解决问题。 三、练习巩固 1. 估算。 304×4≈ 18×4≈ 7×31≈ 898×9≈ 2. 下列哪种情况使用估算更合适? 三年(1)班同学到公园春游。 A.当班长试图确认300元是否够买门票的时候; B.当售票员告知班长应付多少钱时; C.当售票员清点当天的收入时。 3. 判断下面的算式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1)49×5=354 (2)2×98=200 (3)31×9=369 (4)23×4=72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估算》精品教案

《估算》精品教案 教学内容 估算。(教材第15~18页) 教学目标 1.学习估算的一般方法,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 2.逐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 难点:逐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 教具学具 课件。 教学过程 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从这幅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课件出示:教材第15页主题图) 生1:我知道了巨幕影院有441个座位。 生2:我知道了一到三年级来了223人,四到六年级来了239人。 师:问题是什么呢? 生:六个年级的学生同时看巨幕电影坐得下吗?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重点研究的问题。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完成“阅读与理解”,了解主题图中的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明确学习目标】 自主探究 师: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利用哪些信息呢?在小组里交流你的想法。 学生在小组里讨论交流各自的想法;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汇报,学生可能会说: 生1:要想知道六个年级的学生同时看巨幕电影能否坐得下,就要先求出六个年级的总 人数,即223+239得多少。 生2:223大于200,239也大于200,223+239一定大于400,但还是不能确定是否大于441。

生3:把223看成220,把239看成230,我们运用所学知识就比较容易算出220+230=450,应该是坐不下。 生4:223>220,239>230,220+230=450,223+239一定大于450,所以坐不下。 生5:223接近220,239接近240,这样220+240=460,所以坐不下。 生6:在计算223+239时,我们可以从223中拿出1,这样就可以看作222;把刚才拿出的1放在239中就成了240,这样222+240=462,说明六个年级是462人,比座位总数441多,所以坐不下这么多同学。 …… 只要学生讲解估算方法合乎情理就要给予肯定。 师:如果两个旅行团分别有196名和226名团员,这两个旅行团同时看巨幕电影坐得下吗? 生1:首先要计算出这两个旅行团的总人数,算式是196+226。估算的时候,可以把196看作200,这样200+226=426,应该是能坐下。 生2:可以把196看作200,把226看作230,这样200+230=430,比441小,所以坐得下。 …… 只要学生解答合理就要给予肯定鼓励。 总结提升 师: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感受?有哪些收获? (感觉到估算给我们的计算带来了很多方便,并且我学会了多种多样的估算方法。) 【设计意图: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时候不是都需要精确计算的,这个时候估算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就是方便而且接近真实情况。所以在课堂上就要模拟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探究多种多样的估算方法,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不用计算,把苹果准确地放到筐里。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估算

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估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在积极参与和讨论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进行乘法的估算,会说明估算的思路。 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给学生创设主动探索估算知识的空间,培养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探索乘法估算的方法,学会乘法估算。。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 一、知识迁移,导入新课 1、你能说出下列各数的近似数各是多少吗? 69、22、74、87、99、18 2、下列竖式,你能估算各题的结果吗?你是怎么想的? 18×4 53×7 89×5 22×8 37×3 71×6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导言:同学们都在多媒体教室里上过课,那么你们知道多媒体教室里有多少排椅子?每排有多少个座位呢? 哪个同学知道?愿意来说一说吗? 2、出示P59例2情境图 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中提供了有关多媒体教室里的哪些信息?小明同学提出了什么问题? 三、迁移类推,探究新知 1、教学例2.“350名同学来听课,能坐得下吗?”你能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解决这个问题吗?试试看。 (1)小组合作交流——你用什么方法估算? (2)指名汇报。师小结整理如下: 要判断350名学生能否坐得下,必须估算出多媒体教室大约有多少个座位。 方法一:18≈20 22≈20 20×20=400(个) 所以,350名学生能坐下。 方法二:18≈20 22×20=440(个) 所以,350名学生能坐下。 方法一:22≈20 18×20=360(个) 所以,350名学生能坐下。 (3)小结:同学们太棒了,能根据已学的估算知识,想出了这么多的好方法,可见,估算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太大了,那么,谁能告诉老师,你是怎么估算的呢?同时出示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估算》 (4)小组合作交流后,引导学生总结出估算的方法: 估算时,先把两位数看成最接近它的整十数,然后再进行计算。 四、巩固新知 1、第59页做一做。①看清题意,独立完成 ②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算。 ③说一说你是怎么估算的。 2、第61页第7题:投影出示情境图

最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用估算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用估算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用估算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课本第70页例2,练习十五第2、4题。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估算,初步了解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 2、加强变式与比较,鼓励学生解释估算的理由和思路。 3、感受乘法估算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体验估算的价值,初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情境学习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解释估算的理由和思路。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估算。 1、引课:老师知道同学们在十一长假中安排了许多丰富多采的活动。小明一家非常喜欢旅游,他们来到了首都北京的一座公园。在公园售票处,小明遇到了一群也想去公园参观的孩子,共29人,每张门票8元,他们带了250元钱,够吗?你们愿意帮助他们解决这个问题吗? 出示例2:每张门票8元,29个同学参观,带250元钱够吗? 2、分析问题。 (1)认真读题,独立思考。说一说:从题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指名说) (2)分析问题,建立联系。“带250元钱够吗?”指的是够干什么?引导学生说出指的是250元钱够不够买门票。

(3)理解了题意,我们来动脑筋想一想,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学生独立思考) ①谁来说说你打算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指名说,学生可能说出用乘法,先算29×8。 板书课题:乘法并板书29×8 师追问:你是怎么想的?要解决带250元钱够吗?为什么要先算29×8? ②选择算法。根据我们的生活经验,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是用笔算计算出精确的结果呢?还是运用估算,只要算出一个大约数就可以?请你选择。 在生活中遇到这样的问题,一般不需要计算出精确的结果。通常采用估一估的方法,然后进行比较就可以了。引出课题。板书课题。 3、引出目标:这节课我们要学会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并且知道在什么情况下需要进行估算。 4、解决问题。 (1)独立思考:怎么知道29×8大约得多少?先静静地想一想。(2)同桌交流:把你的想法轻声告诉你的同桌,两人交流一下。(3)小组汇报:哪个小组的代表来说说你们的想法? 小组的代表发言,完成板书: 29×8 ≈ 240(元) 30 ×8=240 240元<250元

三年级下《乘法估算》说课与评课稿

三年级下《乘法估算》说课与评课稿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小学数学新课标《乘法估算》说课与评课稿 一、说教材 《乘法估算》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这是在三年级上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估算的基础上来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是通过把两位数看成整十数来计算的。教材把乘法估算编排在口算整十乘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后面,这样的安排既能够使学生提高口算能力,又能够使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乘法估算方法。 估算是《标准》中要加强的计算教学内容。估算在实际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是学生应当掌握的一种重要的计算技能,估算活动对于开拓学生的

思维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教材把估算方法的应用设置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还列举了多种估算方法,切实体现了“提倡算法多样化”的教学改革理念。 二说目标 根据教材特点我准备从知识、技能和情感三个方面说一说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在积极参与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进行乘法的估算,并且能够说明估算的思路。 2、能运用乘法估算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具体问题。 3、给学生创设主动探索估算知识的空间,培养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4、学生体会到估算的必要,增强学生学好估算的信心。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乘法估算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过渡语:如何把教材的内容以生动活泼、清楚明了的教学方式来引导学生学习,是重中之重。这涉及到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教法和学法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三、说教法和学法 教法: 《课标》中指出,第一学段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应当选择符合儿童心理特征的素材。例如选择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情景,选用图文并茂、生动有趣的素材内容,相信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应该创设运用估算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境,让学生有机会体会估算的意义,形成和掌握估算的技能。在教学中,还要鼓励学生探索和尝试不同的估算方法,发展学生灵活运用不同计算策略来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要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鼓励学生开拓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学法: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乘法的估算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乘法的估算》精品教案 教学内容:课本第70页例2,练习十五第4――6题。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估算,初步了解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 2、加强变式与比较,鼓励学生解释估算的理由和思路。 3、感受乘法估算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体验估算的价值,初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情境学习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解释估算的理由和思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老师知道同学们在十一长假中安排了许多丰富多采的活动。小明一家非常喜欢旅游,他们来到了首都北京的一座公园。在公园售票处,小明遇到了一群也想去公园参观的孩子,共29人,每张门票8元,他们带了250元钱,够吗?你们愿意帮助他们解决这个问题吗?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出示例2:每张门票8元,29个同学参观,带250元钱够吗? 2、分析问题。 (1)认真读题,独立思考。说一说:从题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指名说) (2)分析问题,建立联系。“带250元钱够吗?”指的是够干什么?引导学生说出指的是250元钱够不够买门票。 (3)理解了题意,我们来动脑筋想一想,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学生独立思考) ①谁来说说你打算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指名说,学生可能说出用乘法,先算29×8。 板书课题:乘法并板书29×8 师追问:你是怎么想的?要解决带250元钱够吗?为什么要先算29×8? ②选择算法。根据我们的生活经验,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是用笔算计算出精确的结果呢?还是运用估算,只要算出一个大约数就可以?请你选择。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乘法估算)培训资料

学习资料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乘法估算》导学案 四子王旗第三小学范亮宏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体会到估算的必要,培养估算意识,提高计算能力,增强学生学习估算的良好 习惯。 2.结合具体情景,在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解决问题,并且能够说明估算思路。 3.能够运用乘法估算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具体问题。 重点难点预测: 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情景导入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在二年级时就学过估算是不是?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估算。教师板书:乘法估算。看到板书你们想到了什么? 生:⑴怎么计算? ⑵为什么用估算? ⑶注意什么? 师板书:方法作用注意 (设计意图:通过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出示课件复习 1.说出下列各数的近似数 31 29 18 87 52 99 师:依次说出它们的近似数接近哪个整十、整百? 生:30 30 20 90 50 100 师问:你是如何想的? 生:(接近)(四舍五入法) 那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及其生活中的应用。 二、探究新知 教师出示情景图:29个同学参观航天航空展览,门票每张8元。? 师:你从图中得到了什么信息?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生:一共有29人,门票每张8元。一共需要多少元? 师:组间小声讨论够还是不够? 生:列式29×8= 提出问题教师质疑:如果一共带了250元,够吗? 温馨提示: ⑴先独立思考带250元够不够?你是怎么想的? ⑵小组内讨论各自的办法。 ⑶小组汇报结果 生汇报结果 生1:准确计算29×8=232再进行比较,结果发些250够买门票。 生2:把29看作30,计算30×8=240,所以29×8≈240. 240<250,所以250元够买门票。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板书。 教师追问:大家知道“≈”号表示什么吗?师强调:表示近似值、估算结果、接近准确结果,读作“约等于”。 各种学习资料,仅供学习与交流

三年级上册数学估算说课稿讲课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说课稿 乘法估算 一、说设计理念: 本节课的教学主要是针对本校的市级教研课题的“如何培养学生的有效提问”专题研究实践而设计的。设计的过程中力图体现出本专题的研究实践,把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的各种方法融入了教学当中。同时在本节课设计中,我也考虑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教学形式上采用多种形式交替变换,注重趣味性,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 二、说教材 《乘法估算》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70页的教学内容,这是在三年级上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用不等式的性质进行估算的策略基础上,来学习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是通过把两、三位数看成整十、整百数来计算的。教材把乘法估算编排在笔算末尾有0的数乘一位数的后面,这样的安排既能够使学生提高口算能力,又能够使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乘法估算方法。 估算是《标准》中要加强的计算教学内容。估算在实际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是学生应当掌握的一种重要的计算技能,估算活动对于开拓学生的思维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教材把估算方法的应用设置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切实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三、说目标 根据教材特点我准备从知识、技能和情感三个方面说一说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过程。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以一位数的估算过程,体验数学知识的价值。 4.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爱生活的情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验估算的过程,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 教学难点:白估算的思路,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估算能力、估算习惯。 题。 (过渡语:如何把教材的内容以生动活泼、清楚明了的教学方式来引导学生学习,是重中之重。这涉及到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教法和学法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三、说教法和学法 教法:《课标》中指出,第一学段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用估算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用估算解决问题》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课本第70页例2,练习十五第2、4题。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估算,初步了解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 2、加强变式与比较,鼓励学生解释估算的理由和思路。 3、感受乘法估算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体验估算的价值,初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情境学习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解释估算的理由和思路。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估算。 1、引课:老师知道同学们在十一长假中安排了许多丰富多采的活动。小明一家非常喜欢旅游,他们来到了首都北京的一座公园。在公园售票处,小明遇到了一群也想去公园参观的孩子,共29人,每张门票8元,他们带了250元钱,够吗?你们愿意帮助他们解决这个问题吗? 出示例2:每张门票8元,29个同学参观,带250元钱够吗? 2、分析问题。 (1)认真读题,独立思考。说一说:从题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指名说) (2)分析问题,建立联系。“带250元钱够吗?”指的是够干什么?引导学生说出指的是250元钱够不够买门票。

(3)理解了题意,我们来动脑筋想一想,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学生独立思考) ①谁来说说你打算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指名说,学生可能说出用乘法,先算29×8。 板书课题:乘法并板书29×8 师追问:你是怎么想的?要解决带250元钱够吗?为什么要先算29×8? ②选择算法。根据我们的生活经验,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是用笔算计算出精确的结果呢?还是运用估算,只要算出一个大约数就可以?请你选择。 在生活中遇到这样的问题,一般不需要计算出精确的结果。通常采用估一估的方法,然后进行比较就可以了。引出课题。板书课题。 3、引出目标:这节课我们要学会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并且知道在什么情况下需要进行估算。 4、解决问题。 (1)独立思考:怎么知道29×8大约得多少?先静静地想一想。(2)同桌交流:把你的想法轻声告诉你的同桌,两人交流一下。 (3)小组汇报:哪个小组的代表来说说你们的想法? 小组的代表发言,完成板书: 29×8 ≈240(元) 30 ×8=240 240元<250元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估算练习题

乘法估算76×9≈106×5≈50×37≈123×3≈432×2≈3058×≈129×3≈246×4≈490×4≈189×6≈404×8≈82×3≈309×6≈890×7≈720×5≈665×9≈514×4≈29×4≈402×9≈101×5≈ 501×8≈ 32×9≈ 48×6≈ 89×4≈ 392×8≈ 395×2≈ 703×7≈ 27×5≈ 216×4≈ 38×4≈ 503×6≈ 41×5≈ 502×7≈ 39×6≈ 303×5≈ 81×5≈ 52×9≈ 99×8≈ 702×3≈ 28×9≈ 801×7≈ 41×7≈ 409×8≈ 39x5≈ 304×7≈ 207×6≈ 695×5≈ 72×7≈ 202×8≈ 403×4≈ 399×6≈ 59×9≈ 289×2≈ 198×3≈ 81×3≈ 79×4≈ 88×2≈ 132×2≈ 297×4≈ 292×5≈ 168×3≈ 107×5≈ 159×4≈ 168×5≈ 101×3≈ 239×4≈ 298×5≈ 103×7≈ 501×8≈ 102×8≈ 397×3≈ 189×22≈ 152×6≈ 462×2≈ 232×5≈ 159×3≈ 189X3≈ 209×4≈ 271×2≈ 399×4≈ 361×3≈ 302×5≈ 251×2≈ 210×7≈ 216×3≈ 315×5≈ 101×9≈ 495×7≈

705×2≈896×9≈596×8≈203×8≈111×3≈201×4≈198×4≈491×5≈305×8≈981×9≈512×3≈201×4≈304×6≈412×8≈198×2≈692×7≈910×8≈715×2≈801×4≈加减法估算806+574≈659+306≈483+321≈353+726≈ 238+91≈ 68+527≈ 106+438≈ 720-112≈ 258+171≈ 349+226≈ 619-203≈ 864-243≈ 119+201≈ 888-187≈ 349+226≈ 867-325≈ 322+198≈ 486-315≈ 106+438 864-243≈ 529-247≈ 725-346≈ 346+235≈ 158+201≈ 108+439≈ 625-339≈ 719-363≈ 764-143≈ 428+101≈ 487+121≈ 457+384≈ 632-276≈ 492-209≈ 248+399≈ 531-297≈ 593-232≈ 582-198≈ 201+398≈ 503+296≈ 303+499≈ 204+368≈ 452-231≈ 429-363≈ 507-499≈ 799-201≈ 593-201≈ 503+198≈ 398+102≈ 504-201≈ 499-299≈ 800-608≈ 249+690≈ 124+196≈ 603+188≈ 796+111≈ 817-519≈ 188+216≈ 703+219≈ 308-113≈ 500-110≈ 945-249≈ 496+288≈ 422+178≈ 812-508≈ 700-203≈ 189+215≈ 549-345≈ 712+192≈ 498+392≈ 527-218≈ 638-222≈ 614-309≈

三年级乘法估算

乘法估算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使学生初步了解估算的意义,感受学习估算的价值,培养估算意识。 2. 能力目标: 经历估算的过程,掌握基本的估算方法,并学会用“≈”表示估算的结果。3. 情感目标: 感受学习估算的价值,培养估算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重点:掌握基本的估算方法,并学会用“≈”表示估算的结果。 2. 难点:了解估算的意义,感受学习估算的价值,培养估算意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把下面的数按要求分类。(板书结果) 29 51 48 397 410 192 接近50的数是()。 接近400的数是()。 你还能举出接近60、200的数吗? 二、展开 1. 出示主题图,提出问题“带250元够吗?” 2. 小组讨论:“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准确知道计算的结果吗?” 学生根据题意和“导入”部分的练习发现,只需要把“29”看成“30”进行乘

法计算,既能使计算简便,又能解决问题。 3. 教师板书学生讨论结果:29×8≈240 明确“≈”的用法。 ↓ 想:30(把每人29元看每人30元。)这种方法称为乘法的估算。 4. 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 (1)乘法估算的方法:把两位数或三位数看成整十数或整百数来计算。(2)使用乘法估算的原则:既能使计算简捷,又能解决问题。 三、巩固 1. 估算。 304×4≈18×4≈7×31≈898×9≈ 2. 下列哪种情况使用估算更合适? 三年(1)班同学到公园春游。 A.当班长试图确认300元是否够买门票的时候; B.当售票员告知班长应付多少钱时; C.当售票员清点当天的收入时。 3. 判断下面的算式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1)49×5=354 (2)2×98=200 (3)31×9=369 (4)23×4=72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估算练习题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估算练习题 386+427≈ 25-369≈96+108≈405-228≈182×5≈903×3≈9×6≈3×7≈ 00-387≈61×9≈ 182×5≈61×9≈ 182×5≈58×8≈207÷5≈ 40-276≈572-489≈758-625≈8×8≈903×3≈58×8≈743×7≈7×9≈÷2≈47+465≈ 15×7≈ 123×6≈ 7×9≈9×6≈87×9≈ 15×7≈ 09÷7≈ 123×6≈ 579-82≈178+243≈5+186≈03+279≈743×7≈123×6≈888×4≈67×92≈1+254≈38+84≈ 88×4≈475+368≈4-376≈315×7≈03×3≈ 123×6≈93÷11≈800÷7≈ 34-75≈68―789≈28+399≈ 05+228≈ 88×4≈9×6≈ 1×9≈476÷8≈68÷3≈ 三年级估算练习 990-314≈504÷6≈287÷7≈48÷2≈217÷7≈ 06÷6≈9×51≈1÷8≈41×60≈9×50≈1×20≈19÷7≈5×21≈1×20≈69÷3 0≈8÷4≈42×19≈×62≈494÷7≈ + 1.3≈ 02÷20≈32÷3≈6÷5≈551÷55≈178÷6≈9×30≈3×20≈ 01÷8≈9+10.6≈×6≈×6≈ 7÷8≈9÷36≈×28≈58÷6≈59÷67÷6≈9.9+0.5≈1÷30≈ 9÷3≈02÷4≈6÷9≈9×20≈23÷4≈47÷60≈9×4≈ .6+68.9≈ 09÷5≈ 01÷7≈57÷6≈ 01÷5≈0÷8≈ 10÷7≈59×25≈334÷11≈9.7-

最新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乘法的估算》教学设计精编版

2020年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乘法的估算》教学设计精编版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乘法的估算》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第70页例2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体验估算的过程,初步了解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 2、感受乘法估算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体验估算的价值,初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3、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产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初步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情境,学习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估算。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境,正确把握估算的理由思路。 教学过程 课件2: 课前一分钟口算 10×4= 10×6= 10×8= 20×4= 40×6= 60×8=

300×4= 500×6= 700×8= 一、激趣导入 1、我们班的每个同学都是善于动脑的好孩子,今天啊,我有个问题请教大家,咱去看看好吗? 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孝里文化节图片 (课件34567) 我班的29名同学要到孝堂山参观,出示第70页的情境图: 课件8: 认真观察你发现了什么信息? 2、“带250元够吗?”是什么意思?够干什么?(引导够不够买票)同学们猜一猜带250元够不够?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在大家想的时候,我们的好朋友小精灵也在帮忙呢!看看他怎么说的?(只要求29×8大约是多少就行) 这里我不准确计算可以吗?我只要判断一下29×8大约是多少,大体的估一估可以吗? 其实啊,生活中有很多问题,我们不需要知道准确结果,只要大体的估一估就能解决问题,这种方法就是——估算。 今天我们就一块再来研究估算。

师:那快点帮这29名同学算一算,带250元够不够? 8×29大约是多少呢?你打算怎么估啊?能不能用我们前面学过的计算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先想想。有想法了吗?谁来说?预设结果一:29×8﹦232 结果二:把29看成30 29×8≈240。再由小精灵介绍约等号。可见带250元够买门票。结果三:把8看成10 8×29≈290。可见带250元不够买门票。 结果二:把29估成30,多估了1个8,,说明即使有30个同学参加,才需要240元,因此带250元肯定是够了。 结果三:如果把8估成10,多估了2个29,即58元,而290元与250元相差40元,因此钱不够。所以我们出门要多带一点钱。 看看哪个结果与准确值最接近?哪种估算更符合实际? 应该把因数看成和它最接近的整十数再估算。 3、不同情况,不同对待 课件9:

北京版三年级下册数学1估算乘法教案 (1)

乘法估算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经历估算的全过程,学会估算的方法。 2. 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猜测、验证,提高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体会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培养估算意识。 教学重点:学会估算的方法。教学难点:学会估算的方法。主要教法:指导探究 学法指导:讨论、估计。 板书设计: 估算 31×22 31×22 31×20=620 30×22=660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小学精品教育资源~

教学过程 设计(含时间分 配)一、导入新课(5’) 举例:生活中关于估算的实例。(买东西估计钱 数等) 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有关估算的一 些知识。 二、新授(20’) 1. 出示例题:海豚表演场的看台平均没排有 31个座位,共22排。全校600名学生去看表 演,都能坐得下吗? (1)学生独立读题,理解题意; (2)师:“全校600名学生都能坐下吗?”你 会怎样想? 师:怎样求出海豚表演场坐多少人? 生:31×22= 2. 31×22大约得多少?互相讨论估算方法 3. 指名汇报、交流。 (1)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把22看作20, 31× 20=620 (2)还可以把31看作30,30×22=660 (3)比较,哪一种想法的积更接近准确答案?为 什么? (4)计算31×22,与估算结果进行对比。 师:为什么两个估算结果与实际运算后有差 异? 4.试一试: 出示短文《中国国宝-大熊猫》:估计这篇文章 中大约有多少个字? 学生看P11的短文,目测大约有多少个字? 讨论估算方法:先数一数每行有多少字,再 数每段有多少行,就可以估计一段有多少字, 然后就可以知道二段大约有多少字。 学生独立读题,理解题 意 “全校600名学生都 能坐下吗?”你会怎样 想? 怎样求出海豚表演场 坐多少人? 比较,哪一种想法的积 更接近准确答案?为 什么? 说说你是怎样估算 的? ~小学精品教育资源~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乘法估算》习题

新三年级上册 《乘法估算》习题 一、基础过关 1.估算下面各题。 21×5≈ 399×5≈ 89×7≈ 202×9≈ 71×8≈ 401×8≈ 392×9≈ 408×6≈ 966×5≈ 1018×9≈ 2004×7≈ 711×8≈ 二、综合训练 1.山海关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旅游景区,其中乐岛海洋公园景区门票价格是103元/张,如果买7张门票大约需要多少元? 2.购买体育用品。 (1)买6个足球大约需要多少钱? (2)一个篮球的价钱大约是一个乒乓球拍的3倍,一个篮球大约是多少钱? 3.购买家用电器。 (1)买5台电风扇大约需要多少钱?

(2)王叔叔有6500元,买6台微波炉够吗? 4.洋洋1分钟能打72个字,壮壮1分钟能打83个字,谁8分钟能打完一篇620字的文章? 5.小刚每天骑自行车上学,平均每分钟骑196米,小刚家到学校有2000米,他骑车9分钟能到学校吗? 三、拓展应用 1.估算一下购买7箱草莓大约需要多少钱? 2.王叔叔的加工厂一天能加工293个零件,这个加工厂要加工2000个零件,一周时间能加工完吗?

参考答案 一、基础过关 1.估算下面各题。 21×5≈100 399×5≈2000 89×7≈630 202×9≈1800 71×8≈560 401×8≈3200 392×9≈3600 408×6≈2400 966×5≈5000 1018×9≈9000 2004×7≈14000 711×8≈5600 二、综合训练 1.山海关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旅游景区,其中乐岛海洋公园景区门票价格是103元/张,如果买7张门票大约需要多少元? 103×7≈700(元) 答:买7张门票大约需要700元。 2.购买体育用品。 (1)买6个足球大约需要多少钱? 65×6≈420(元) 答:买6个足球大约需要420元。 (2)一个篮球的价钱大约是一个乒乓球拍的3倍,一个篮球大约是多少钱? 28×3≈90(元) 答:一个篮球大约是90元。 3.购买家用电器。 (1)买5台电风扇大约需要多少钱? 196×5≈1000(元)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 - 估算

估算 教学目标: 1、体会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增强估算的意识及能力,并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2、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以及合作、交往的意识,产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初步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加、减法估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步骤: 一、新课导入 1、填空。 (1)实验小学今年有学生1021人,约是()人。 (2)小明家到学生有492米,约是()米。 (3)一台电视机售价是1095元,约是()元。 (4)学校图书馆又买来新书702本,约是()本。 小结:这种猜测大约数量的过程叫估计。 2、结合生活实际,了解估算。 (1)小红想买一支5元的钢笔,一个4元的笔记本,你能快速说一说小红大约要带多少钱吗? (2)一盆花25朵,一盆花33朵,一共大约几十朵花?(多媒体出示图片)总结:刚才的过程不仅估计了价钱和数量还进行了计算,就是一种估算。(板书:估算) 二、探究新知 1、阅读与理解。 提问:观察教材第15页图文,题中的问题是什么?解决这个需要利用哪些信息?组织学生读题,并思考。 (1)六个年级的学生共约多少人? (2)怎么才能使电影院里坐得下六个年级的学生? 2、分析与解答。 师:怎么解决六个年级的学生同时看巨幕电影坐得下的问题呢? 生:先求出六个年级的总数,然后将总人数与电影院的座位数进行比较,小于座位数时能坐得下。 师:六个年级的总人数是221+239,这是我们没有学过的运算,它等于多少呢? 师明确要向知道总人数是否小于座位数,除了计算出221+239的准确值外,还可以进行估算,然后比较大小。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估算的方法,然后交流。 生1:221大于200,239也大于200,221+239一定大于400,但还是不确定是否大于441。 生2:这样的估算差距有点的,可以把221看成220,239看成230,221大于220,239大于230,220+230=450,221+239一定大于450,450比441,坐不下。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用估算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用估算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根据现实的问题情境合理选择估算策略,掌握估算方法,能将三 位数看成接近的整百数或整十数进行近似计算。 2.通过估算方法的学习,使学生体会估算在生活实际的必要性和有 效性,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本课的内容是建立在前面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与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基础之上的,由于学生没有学过三位数加三位数的精算,在本课的估算中,他们还必须将三位数估成整百数或几百几十数进行计算。又因为估算本身就是一种开放型的创造性活动,估算的方法灵活多样,因内容而定,因实际情况而变化,往往带有很多不确定因素。而三年级的学生估算意识和估算的方法都在形成过程中,所以,本课必须加强估算方法的指导,使学生有章可循,进行合理的估算。在实际教学中,要注意结合解决具体问题让学生体会估算的必要性,同时重点突出估算的策略和方法:一是教学用不等式的性质进行估算的策略。二是教学选择合适的单位进行估算。而这也正是本课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估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估算。 教学难点:根据现实情境,合理选择估算策略。 教学准备:课件、练习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问题引入 (一)复习旧知 1.课件呈现:P9的主题图,这一所学校的学生正要乘汽车去世博会参观,谁能再次快速地口算出各年级的人数?请学生直接报出答案后,再说一说是怎么算的。 2.学生汇报完毕,教师点击课件:小精灵也算了一算,这个学校的 一到三年级来了221人,四到六年级来了239人。 3.点击课件呈现本课P15的主题图中的巨幕影院:他们参观完了世 博园,来到了上海球巨幕影院看一场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的电影。(二)引入新课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乘法估算)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乘法估算》导学案 四子王旗第三小学范亮宏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体会到估算的必要,培养估算意识,提高计算能力,增强学生学习估算的良好 习惯。 2.结合具体情景,在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解决问题,并且能够说明估算思路。 3.能够运用乘法估算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具体问题。 重点难点预测: 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情景导入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在二年级时就学过估算是不是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估算。教师板书:乘法估算。看到板书你们想到了什么 生:⑴怎么计算 ⑵为什么用估算 ⑶注意什么 师板书:方法作用注意 (设计意图:通过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出示课件复习 1.说出下列各数的近似数 31 29 18 87 52 99 师:依次说出它们的近似数接近哪个整十、整百 生: 30 30 20 90 50 100 师问:你是如何想的 生:(接近)(四舍五入法) 那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及其生活中的应用。 二、探究新知 教师出示情景图:29个同学参观航天航空展览,门票每张8元。 师:你从图中得到了什么信息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生:一共有29人,门票每张8元。一共需要多少元 师:组间小声讨论够还是不够 生:列式 29×8= 提出问题教师质疑:如果一共带了250元,够吗 温馨提示: ⑴先独立思考带250元够不够你是怎么想的 ⑵小组内讨论各自的办法。 ⑶小组汇报结果 生汇报结果 生1:准确计算29×8=232再进行比较,结果发些250够买门票。 生2:把29看作30,计算30×8=240,所以29×8≈240. 240<250,所以250元够买门票。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板书。 教师追问:大家知道“≈”号表示什么吗师强调:表示近似值、估算结果、接近准确结果,读作“约等于”。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乘法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乘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0页例2,练习十五第4,5,6题。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体验估算的过程,初步了解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1、幻灯片逐一出示各种图片。引导学生提出用乘法计算问题。内容:邮局邮票出售处,有的邮票一枚80分,有的邮票一枚60 分。 百货商店鞋柜,一双旅游鞋78元,一双皮鞋164元。 电影院售票处:日场一张电影票15元,夜场一张电影票20元。 小袋鼠蹦跳一次约2米,小袋鼠蹦跳33次。 文具商店柜台,每合图钉120个,每包日记本25本。 2、出示书第70页例2主题图:三年纪一班29个同学去参观航天航空展览,门票每张8元。 请学生提出问题,老师在学生提出问题的基础上,补充提出如果老师这时只带250元钱去够吗? 二、尝试解决。 1、教师先请学生猜一猜带250元够不够?再请学生思考怎么知道我们猜得对不对呢?看看小精灵是怎么说的? 2、怎么才能知道8×29大约是多少呢?能用我们前面学过的计算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3、启发学生想出前面我们已经学过整十乘一位数的乘法口算。我们可以把29看成最接近的整十数来估算。 4、因为8×30﹦240,所以8×29的积比较接近240。我们可以列成8×29≈240。再由小精灵介绍约等号。可见带250元够买门票。 三、拓展引伸 估计下列几道乘法算式的积大约是多少? 32×6 49×5 218×4 581×2 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说明各应看成几百或几十。说明因数是三位数时,只要看成最接近的整百数既可。 四、巩固练习。 1、完成书第70页“做一做“中的4道题。先由学生独立计算,然后订正答案。结合订正答案的过程让学生说一说估算的过程。 2、书第4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3、呈现的几个问题情境和学生们提出的问题,让学生估算结果,找出答案。 4、请学生举出几个日常生活中的例子。 五、全课小结 1、这节课开头我们碰到了什么问题。是怎么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的? 2、上这节课,你有什么感受和体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