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T∕CVMA4-2018猫泛白细胞减少症诊断技术规范

T∕CVMA4-2018猫泛白细胞减少症诊断技术规范

T∕CVMA4-2018猫泛白细胞减少症诊断技术规范
T∕CVMA4-2018猫泛白细胞减少症诊断技术规范

ICS 11.220 B 41

团体标准

T/ CVMA 4—2018

猫泛白细胞减少症诊断技术规范

Diagnostic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feline panleukopenia

2018 - 10 - 24发布

2018 - 10 - 24实施

国兽医协会

C V M A

目 次

前言 ..................................................................................II 1 范围 ................................................................................1 2 术语和定义、缩略语 (1)

3 诊断依据 (1)

4 诊断原则 ............................................................................3 5 诊断标准 ............................................................................3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分离培养和鉴定方法 ..........................4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红细胞凝集试验和凝集抑制试验 ....................................6 附录C (资料性附录) 猫泛白细胞减少症游离抗原检测法 ..................................8 附录D (资料性附录) 猫泛白细胞减少症核酸检测法 .....................................10 附录E (资料性附录) 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原学、流行病学和临床表现特点 .. (12)

国兽医协会

C V M A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瑞派宠物医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兽医协会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瑞派宠物医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周同改。

国兽医协会

C V M A

猫泛白细胞减少症诊断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的诊断依据、诊断原则和诊断判定。

本标准适用于宠物诊疗机构及其兽医工作人员对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的诊断、报告。 2 术语和定义、缩略语

下列术语和定义、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2.1

猫泛白细胞减少症 feline panleukopenia

又称猫瘟热(feline distemper )或猫的细小病毒病(parvovirosis in cats ),是由细小病毒感染引起的猫特别是幼龄猫的一种发热性、高度接触性、致死性传染病,病原包括猫细小病毒和犬细小病毒。 2.2

FPLV

Feline panleukopenia virus ,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 2.3

FPV

Feline parvovirus ,猫细小病毒

2.4 CPV

Canine parvovirus ,犬细小病毒

2.5 CPV –2

Canine parvovirus type 2,犬细小病毒2型

2.6 CPV –2a

Canine parvovirus type 2a ,犬细小病毒2a 型

2.7

CPV –2b

国兽医协会

C V M A

Canine parvovirus type 2b ,犬细小病毒2b 型 2.8

CPV –2c

Canine parvovirus type 2c ,犬细小病毒2c 型 2.9

F81

Feline kidney cell line F81,猫肾细胞系

2.10

HA

Hemagglutination test ,血凝试验 2.11

HI

Hemagglutination inhibition test ,血凝抑制试验 2.12

ELISA

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2.13

PCR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聚合酶链反应 3 诊断依据

3.1 流行病学史

未免疫、免疫不全、免疫失败或者免疫抑制的猫,尤其幼猫和群居猫易感。

病患及隐性携带者可经体液、粪便及污染物直接感染猫,也可通过用具、垫料及人、跳蚤、苍蝇等作为媒介传播病原。 3.2 临床表现

3.2.1 本病临床症状严重程度视个体差异较大,从无症状感染到轻度发热再到严重的急性特征,甚至12小时之内的猝死。发热、呕吐、腹泻是急性感染的三个典型症状。

——发热:急性病例早期表现发热,在潜伏期2d ~7d 后出现,直肠温度高达40℃以上,精神沉郁,厌

食,活力下降。

——呕吐:经常在发热开始后1d ~2d 出现呕吐。即便未进食也可能出现呕吐,属典型的胆汁型呕吐。 ——腹泻:腹泻可能略有延迟,也不是一直出现。腹泻严重时呈水样或血便。

3.2.2 随着病程的进一步加重,出现脱水、消瘦、胃肠道积液积气、腹部触诊疼痛等。

国兽医协会

C V M A

3.2.3 子宫感染早期会出现死胎、流产或重吸收;怀孕晚期或新生仔猫感染引起“猫共济失调综合征”,出现辨距不良、四肢外展和震颤摇摆。 3.3 病理变化

3.3.1 小肠水肿增厚、充血、出血,严重的呈伪膜性炎症变化,肠上皮细胞脱落,肠绒毛萎缩,小肠后段有灰红或黄绿色纤维素性坏死性假膜或条索,内容物灰黄色、水样、恶臭。 3.3.2 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充血、出血,呈红白灰相间的大理石样花纹。 3.3.3 感染胚胎或新生仔猫小脑发育不全。 3.3.4 多数病例的长骨骨髓变为液体或半液体。

3.3.5 病程在3d ~4d 以内的患猫,其肠管上皮细胞可见嗜酸性和嗜碱性两种包涵体。 3.4 外周血象

白细胞计数明显减少,通常会在2000个/μL~4000个/μL 以下,其中嗜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和淋巴细胞减少症多发,也会出现贫血和血小板减少症。 3.5 实验室检测 3.5.1 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分离培养并鉴定为阳性,具体操作参见附录A 。

3.5.2 血凝试验阳性,并被已知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免疫血清抑制血凝,操作参见附录B 。 3.5.3 粪便中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游离抗原检测阳性,操作参见附录C 。 3.5.4

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操作参见附录D 。

4 诊断原则

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例的诊断是以病原学检查为主,结合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病理变化和外周血象等进行综合分析做出诊断。流行病学史和临床表现是该病诊断的重要依据,但不是必要条件,病理变化和外周血象也只是辅助诊断依据。病例确诊需严格的病原学检测证据。

5 诊断判定

5.1 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疑似病例

具备3.2与3.3中的任何一项或3.1、3.4者,且无其它明确诊断的胃肠炎、幼猫神经症状或成猫流产的病例。

5.2 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确诊病例

具备3.5中任何一项的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疑似病例。 5.3 猫泛白细胞减少症排除病例

同时具备以下两项的,可排除猫泛白细胞减少症:

——患猫粪便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游离抗原检测阴性(3.5.3),且病毒分离阴性(3.5.1)或病毒核酸检测阴性(3.5.4),并经至少两个公司检测试剂或实验室所证实。

——死亡患猫无法进行血象检测,尸检组织病毒分离阴性(3.5.1)或病毒抗原(3.5.3)及核酸检测阴性者(3.5.4),并经至少两个公司检测试剂或实验室所证实。

国兽医协会

C V M A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分离培养和鉴定方法

A.1 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的分离培养 A.1.1 实验材料

F81细胞、肉汤培养基、MEM 粉、青霉素、链霉素、胎牛血清、Na 2HPO 4·12H 2O 、KH 2PO 4 、NaCl 、KCl 、NaOH 、2%磷钨酸。 A.1.2 培养基和试剂的准备 A.1.2.1 肉汤培养基

将蛋白胨10g 、牛肉膏5g 、氯化钠5g 溶解于1000mL 蒸馏水中,调节pH 至7.2~7.4,分装,121℃高压灭菌20min 备用。

A.1.2.2 0.01 mol/L PBS

将Na 2HPO 4·12H 2O 3.582g ,KH 2PO 4 0.272g ,NaCl 8.0g ,KCl 0.2g 加入到900mL 去离子水中,磁力搅拌器进行加热溶解,用1mol/L NaOH 调节pH 至7.2,补加去离子水至1000mL ,高压灭菌后置于4℃保存。

A.1.2.3 双抗溶液(青霉素:10000U/mL ,链霉素:10mg/mL )

将160万单位青霉素粉溶于80mL 的五蒸水中,同时将1g 链霉素粉溶于50mL 的五蒸水中,充分溶解后各取50mL 进行混合,混匀后经0.22μm 滤器过滤除菌、分装,-20℃冻存备用。

A.1.2.4 MEM 营养液

将9.6g MEM 粉和1.1g NaHCO 3溶于800mL 五蒸水中,用1mol/L NaOH 调节pH 至7.2~7.4,加水定容至1L ,经0.22μm 滤器过滤除菌,4℃保存。

细胞生长液:按8%的比例在MEM 营养液中加入胎牛血清。 细胞维持液:按2%的比例在MEM 营养液中加入胎牛血清。

A.1.3 方法

A.1.3.1 病料采集及处理

采集活猫的粪便或病死猫的肝、脾、肺、心和肠等病料,分别加灭菌的PBS 液(0.01mol/L PBS )匀浆研磨制成悬液,首先3500r/min 离心20min ,之后7000r/min 离心10min 。吸取上清液,按20%的比例加入双抗溶液,4℃过夜。 A.1.3.2 细胞培养和增毒 A.1.3.2.1 单层猫肾细胞的准备

用含8%胎牛血清的MEM 生长液培养F81细胞,待长满单层,移弃生长液。

国兽医协会

C V M A

A.1.3.2.2 细胞接种

接种A.1.3.1中混合双抗的病料上清液0.3mL ,37℃吸附2h ,随后弃去上清液,加入含2%血清的MEM 细胞维持液,37℃ 5% CO 2条件下静置培养,同时设正常细胞对照。每天注意观察细胞生长和细胞病变情况。

A.1.3.2.3 细胞培养物的收获

若细胞在接种后3d ~4d 内仍未出现病变则进行盲传,若盲传至第4代仍未出现有细胞病变的视为阴性,出现病变的细胞反复冻融3次后收毒,之后置于-20℃保存。

A.2 病毒鉴定

A.2.1 电镜形态学鉴定 A.2.1.1 方法

用分离病毒的第5代F81细胞培养上清单层接种F81细胞2瓶,37℃静置培养待出现典型细胞病变后,将其中1瓶经-20℃/37℃反复冻融3次,收毒后5000r/min 离心10min ,取上清液以磷钨酸负染做电镜观察;另一瓶待80%细胞出现典型CPE 时,弃去细胞培养液,刮取CPE 细胞,离心后以2.5%戊二醛与1%锇酸双固定,用环氧树脂包埋、超薄切片、染色,进行电镜超微结构观察。 A.2.1.2 结果

用F81培养物上清做电镜负染观察,可见病毒呈立体对称、直径22nm 左右的病毒粒子。在病变细胞超薄切片中,细胞核内可见有病毒包涵体,成熟的病毒颗粒从核孔向细胞质中释放,病毒颗粒与细小病毒的形态和大小相符。

A.2.2 红细胞凝集试验(HA )和凝集抑制试验(HI )

具体操作见附录B 。

国兽医协会

C V M A

附 录 B (规范性附录)

红细胞凝集试验和凝集抑制试验

B.1 实验材料

FK81细胞(猫肾细胞),0.9%生理盐水,1%猪红细胞液,FPLV 免疫血清,96孔“V ”形微量反应板,50μL 定量移液管,滴头,稀释棒,振荡器,恒温培养箱。 B.2 试剂配制

B.2.1 Alsever 红细胞保养液

枸橼酸钠0.8g ,枸橼酸0.055g ,氯化钠0.42g ,葡萄糖2.05g ,双蒸水100mL ,将以上试剂加热溶解,用1mol/L NaOH 或1mol/L HCl 调整pH 至6.1±0.1,用0.22μm 的细菌滤器过滤。 B.2.2 1%猪红细胞液

取Alsever 红细胞保养液中的猪红细胞液,加等体积灭菌生理盐水,以2000r/min 离心10min ,弃上清液,再加等体积灭菌生理盐水悬浮红细胞离心沉淀,如此将红细胞洗涤三次。取1mL 红细胞加99mL 灭菌生理盐水配成1%猪红细胞液。 B.3 红细胞凝集试验(HA )步骤

B.3.1 样品采集活猫的粪便,病死猫的肝、脾、肺、肠等组织器官。将待检组织或粪便样品加等体积生理盐水研磨匀浆,3000r/min 离心15min ,收集上清液待检;粪拭子用少量生理盐水浸润后,取上清液待检。

B.3.2 在96孔“V ”形微量反应板上进行,自左至右各孔加50μL 生理盐水。

B.3.3 在左侧第1孔加50μL 待检样品,混合均匀后吸50μL 至第2孔,混匀后吸50μL 至第3孔,依次倍比稀释,至第11孔,吸弃50μL ,稀释后病毒稀释度分别为第1孔1:2,第2孔1:4,第3孔1:8……第12孔为对照。

B.3.4 自左至右依次向各孔中加1%猪红细胞悬液50μL ,置微型震荡器上混合1min ,使血细胞和待检样品充分混匀,在37℃温箱中作用15 min ~30min ,待对照红细胞已沉淀即可观察结果。

B.3.5 结果判定:红细胞均匀分布于孔底周围是100%凝集,血凝效价以100%红细胞凝集的病毒的最高稀释度为该病毒的血凝效价,称为1个血凝单位。 B.4 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HI )步骤

B.4.1 根据红细胞凝集试验结果,确定病毒的血凝价,配成4个血凝单位病毒溶液。

国兽医协会

C V M A

B.4.2 在96孔“V ”形微量板上进行,用固定病毒稀释血清法,自第1孔至第10孔各加50μL 生理盐水,11和12孔分别为4单位FPLV 细胞病毒培养液和FPLV 免疫血清对照。

B.4.3 第1孔加FPLV 免疫血清50μL ,混合均匀,吸50μL 至第2孔,依次倍比稀释至第10孔,吸弃50μL ,如此稀释后血清浓度为第1孔1:2,第2孔1:4,第3孔1:8……。

B.4.4 由第1孔至11孔各加50μL ,4单位待测病毒液,第12孔加50μL FPLV 免疫血清,混合均匀,置37℃恒温培养箱再作用15 min ~30min ,待4单位病毒已凝集红细胞可观察结果。

B.4.5 结果判读:凡能被已知FPLV 免疫血清抑制血凝者,该病毒为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以100%抑制凝集的血清最大稀释度为该血清的滴度,即血清效价。

国兽医协会

C V M A

附 录 C (资料性附录)

猫泛白细胞减少症游离抗原检测法

C.1 胶体金商业测试板检测法 C.1.1 基本原理

将特异性抗体以条带状固定在膜上,胶体金标记试剂吸附在结合垫上,当待检样本加到试纸条一端的样本垫上后,通过毛细作用向前移动,溶解结合垫上的胶体金标记试剂后相互反应,再移动至固定的抗体的区域时,待检物与金标试剂的结合物又与之发生特异性结合而被截留,聚集在检测带上,可通过肉眼观察到显色结果。

C.1.2 抗原检测

C.1.2.1 试剂、材料和器械

胶体金FPLV 抗原检测试剂盒套装,包括胶体金FPLV 试剂盒、一次性滴管、棉签、样品稀释液。 C.1.2.2 操作步骤

实际检测步骤参照所购买的测试板进行。

示例:以市售常用某品牌猫泛白细胞减少症测试板为例介绍操作方法:

——用生理盐水沾湿的棉签从直肠取样或直接从新鲜粪便取样;

——将棉签浸入到装有样品稀释液的试管,充分搅拌混匀,静止5min ; ——开封取出试剂盒,平放于桌上,用滴管吸取上清液3~5滴滴入进样孔;

——5min 后判读结果,30min 后指示无效;

——结果判定,对照线(C )和检测线(T )均显色为阳性,仅有对照线(C )显色为阴性。

C.2 ELISA 商业测试板检测法 C.2.1 基本原理

酶结合物与相应抗体或抗原特异性结合,再遇到酶底物时,在酶的强烈催化下使原来无色的底物产生化学反应,即形成有色产物,可使肉眼或分光光度计定量检测其含量。该方法具有特异、敏感、快速和简易等优点。 C.2.2 抗原检测

C.2.2.1 试剂、材料和器械

ELISA 细小病毒抗原检测试剂盒套装,包括ELISA 细小病毒抗原检测试剂盒、试剂球囊、拭子与试管组合。

C.2.2.2 操作步骤

实际检测步骤参照所购买的试剂盒进行。

国兽医协会

C V M A

示例:以市售常用某品牌细小病毒试剂盒为例介绍操作方法: ——从冰箱取出试剂盒套装,置于室温(18℃~25℃)回温30min ;

——取样。把拭子试剂球囊组合从试管中旋转分离,用拭子蘸取一层薄薄的粪便,然后将拭子插入试管; ——折断拭子与试剂球囊连接处的真空管径,三次挤压试剂球囊让试剂反复冲洗拭子上的样品;

——水平放置试剂盒,把试剂球囊中的反应液通过拭子头部挤入到进样孔5滴。样品将在30~60秒流过结果窗到

达激活圈。一些样品可能仍留在进样空;

——激活圈首次显色时用力按下激活带直到整个装置都被冲洗到;

——8min 后读取结果。样本点颜色深于控制点是阳性结果,只有控制点显色表示结果为阴性。

C.3 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如下:

1) 疫苗接种后可能会出现测试结果为阳性; 2) ELISA 检测不到CPV-2C ;

3) 粪便中因含有抗体导致假阴性结果; 4) 一些情况可能无法取到粪便样本。

国兽医协会

C V M A

附 录 D (资料性附录)

猫泛白细胞减少症核酸检测法

D.1 实时荧光定量PCR (real –time PCR ) D.1.1 基本原理

实时荧光定量PCR 是指在PCR 反应体系中加入荧光基团,利用荧光信号积累实时监测整个PCR 进程,最后通过标准曲线对未知模板进行定量或定性分析的方法。 D.1.2 TaqMan 荧光探针法

PCR 扩增时,在加入一对引物的同时加入一个特异性的荧光探针,该探针为一寡核苷酸,两端分别标记一个报告荧光基团和一个淬灭荧光基团。探针完整时,报告基团发射的荧光信号可被淬灭基团吸收;PCR 扩增时,Taq 酶的5’–3’外切酶活性将与PCR 产物杂交形成双链的探针酶切降解,使报告荧光基团和淬灭荧光基团分离,从而荧光检测系统可接受到荧光信号,使每扩增一条DNA 链就有一个荧光分子形成,使得荧光信号的累积与PCR 产物形成完全同步。 D.1.3 相关概念

Ct 值:C 代表cycle ,t 代表threshold 。Ct 值是指反应管内的荧光信号到达设定的阈值时所经历的循环数。

阈值(threshold ):PCR 反应前15个循环荧光信号作为荧光本底信号,荧光阈值的缺省设置是6~15个循环荧光信号标准偏差的10倍。

基线(baseline ):指PCR 反应扩增前平均本底荧光信号值,通常取6~15个循环的平均荧光信号值。 Ct 值与起始模板的关系:每个模板的Ct 值与该模板的起始拷贝数的对数存在线性关系,起始拷贝数越多,Ct 值越小。利用已知起始拷贝数的标准品可作出标准曲线,其中横坐标代表起始拷贝数的对数,纵坐标代表Ct 值。因此,只要获得未知样品的Ct 值,可从标准曲线上计算出该样品的起始拷贝数。 D.1.4 实验操作

D.1.4.1 试剂、材料和设备 D.1.4.1.1 FPV PCR 试剂盒套装

FPV PCR 试剂盒套装如下:

1) 室温贮藏的单份核酸提取试剂:一次性棉拭子、无菌生理盐水、RD 吸附柱和收集管、RD 消化

液、1.5mL 离心管;

2) 核酸提取液:RD 结合液3.6mL 、RD 洗涤液12mL 、RD 洗脱液1mL ; 3) -20℃贮存的试剂:反应管、RD 蛋白酶K 。 D.1.4.1.2 相关设备

水浴锅、涡旋振荡器、离心机、离心管、荧光PCR 扩增仪、-20℃冰箱、板架、可调移液器、移液器吸头。

国兽医协会

C V M A

D.1.4.2 样品采集与制备 D.1.4.2.1 粪便样品

用一次性使用拭子蘸取猫的粪便样品(约0.1g ),将拭子插入无菌生理盐水,将多余的部分掰断,盖好盖子,涡旋震荡混匀,吸取上清液200μL 于RD 消化液管中,再加入20μL RD 蛋白酶K (-20℃),56℃水浴9min ,每3min 涡旋震荡一次。 D.1.4.2.2 血液或细胞液样品

EDTA 抗凝血、细胞培养液的样品,吸取上清液200μL 于RD 消化管中,再加入20μL RD 蛋白酶K (-20℃),56℃水浴9min ,每3min 涡旋震荡一次。 D.1.4.3 DNA 的提取

提取步骤如下:

——向消化过的液体样品中加入300μL RD 结合液,颠倒混匀,将管中液体吸入吸附柱中(吸附柱

要套上收集管),10000rpm 离心30s ;

——弃去收集管中液体,再吸取RD 洗涤液500μL 到吸附柱,10000rpm 离心30s ; ——弃去收集管中液体,再吸取RD 洗涤液500μL 到吸附柱,10000rpm 离心2min ; ——将吸附柱移入1.5mL 离心管中,吸取RD 洗脱液,向吸附柱中央加入50μL ,10000rpm 离心30s ,

离心管中液体即为模板DNA 。 D.1.4.4 DNA 扩增检测

取反应管置室温融化,用移液器吸取模板2μL 加入反应管,离心30s ,放入荧光PCR 扩增仪中,启动FPV 扩增检测程序。 D.1.4.5 结果判定

Ct 值≤36并出现特定的扩增曲线为FPV 阳性;Ct >36并出现特定的扩增曲线,需重新取样提取DNA ,扩增后若仍出现特定的曲线可判定为阳性;对于未出现S 型曲线而本底较高的样品判定为阴性。

国兽医协会

C V M A

附 录 E (资料性附录)

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原学、流行病学和临床表现特点

E.1 病原学

猫泛白细胞减少症又称猫的细小病毒病,是由细小病毒感染猫引起的急性消化系统疾病,其临床表现随感染猫的年龄段、机体免疫力以及毒株亚型不同等而异。目前能够感染猫的细小病毒主要有FPV 、CPV –2a 、CPV –2b 和CPV –2c 。

最新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发布的病毒分类报告(2013年7月19日修订版)将猫细小病毒、犬细小病毒、水貂肠炎病毒和浣熊细小病毒归于食肉动物细小病毒,即食肉动物原细小病毒Ⅰ型种,而在此之前则被统称为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种。

食肉动物细小病毒属于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亚科原细小病毒属,直径22nm 左右,无囊膜,核酸为单股线性DNA ,核酸外由三种或两种结构蛋白组成的正二十面体对称的球形核衣壳组成。

细小病毒最初以宿主命名,目前分类学把CPV 和FPV 规定为统一实体。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FPLV )是从犬、水貂、浣熊、狸、狐狸和其它犬科动物分离出的细小病毒的原型。CPV 和FPV 仅有2%的基因序列差异,抗原性相近。从FPV 到CPV –2仅有6个氨基酸的变化,从CPV –2到CPV –2a 有五个氨基酸变异,从CPV –2a 到CPV –2b 有三个氨基酸改变,而CPV –2c 和CPV –2b 仅有一个氨基酸差异。FPV 、CPV –2a 、CPV –2b 和CPV –2c 可感染猫并引发泛白细胞减少病例。

细小病毒在环境中极其稳定,耐酸、耐热、耐乙醚,对胰蛋白酶有抵抗力,但可被次氯酸钠、甲醛或戊二醛以特定的浓度在室温下杀灭,也可被紫外线灭活。组织碎片中的病毒可在室温条件下保持1年以上的感染力。

FPLV 在4℃时可凝集猪和猴的红细胞,是细小病毒属中血凝性最弱者之一。

FPLV 有广泛的细胞嗜性,可在多种猫源细胞内增殖,如猫肾细胞系、猫肾细胞株、猫肺细胞株、猫睾丸细胞株和猫胚胎成纤维细胞等,此外还能在水貂和雪貂的组织细胞内增殖。

病毒感染后首先在口咽部复制,随后进入血液循环导致病毒血症,并在快速分裂的细胞中增殖。感染胚胎期或幼龄猫,该病原主要侵袭神经组织、心肌细胞等;感染成年猫则主要在淋巴系统细胞、肠上皮细胞和骨髓细胞中复制。研究发现,在细胞传代后13小时左右,细胞增殖达到高峰,此时FPV 的复制迅速加快。37℃培养3d ~4d ,可出现轻微的细胞病变,少数细胞内出现Cowdry 氏包涵体,开始呈嗜酸性,逐渐变为嗜碱性。

胃肠道症状患猫治愈后粪便排毒可达数周至数月以上。子宫内感染或幼猫感染引起脑神经发育不良的患猫无法治愈,存活期间不能确诊,死后可通过PCR 或分子原位杂交诊断。 E.2 流行病学 E.2.1 流行概况

法国人Verge 在1928年首次发现猫细小病毒,于1939年正式命名。Bilin 和Johnson 分别在1957年和1964年对该病毒进行了分离培养。中国的李刚在1984年首次在自然感染的病例中分离出该病毒。

1978年在欧洲、北美和澳大利亚几乎同时首次发现CPV –2,它不感染猫。1987年在猫体内首次分离出CPV –2a 。Zkeda 等从未被免疫的猫体内分离出的18个毒株中的15个是CPV –2a 或CPV –2b 。1996–1997

国兽医协会

C V M A

年在台湾和越南从亚洲野生豹体内分离出新抗原型病毒CPV –2c 。在Nakamura 的攻毒实验中发现攻CPV –2a 的猫无症状,攻CPV –2c 的猫都发病,但症状较FPLV 轻微。

猫科动物如家猫、野猫、山猫、豹猫、小灵猫、虎、豹、狮等均易感本病,鼬科动物中的水貂、雪貂也易感;浣熊科动物中的蜜熊、长吻浣熊等有感染的报道;小熊猫和狐狸也可被感染。

目前发生的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例的病原多与当地的病原流行状况及整体免疫普及率相关。没有明显季节性区分,幼龄、未免疫、免疫抑制和猫群是本病的风险因子。 E.2.2 传染源

携带并排放FPV 的病、死和健康猫是主要传染源,自然条件下其它猫科动物、浣熊科以及鼬科野生动物也会被感染并成为传染源。另外,犬细小病毒的变异株CPV –2a 、CPV –2b 和CPV –2c 会导致猫发病,该病原携带排泌者也应列为传染源。 E.2.3 传播途径

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的传播途径主要是经粪口途径和胎盘感染。

感染发病期的病患分泌物和排泄物中含有大量病毒,污染环境,易感动物舔食后即可被感染。易感动物接触病原可以是直接接触也可以通过携带病原的蚤、虱、螨等吸血昆虫媒介,另外也可以通过人物理传播。目前认为间接接触感染是最常见的感染途径。

怀孕期间母体感染,可通过胎盘垂直感染给胚胎。

CPV –2a 、CPV –2b 及CPV –2c 虽可引起猫感染发病,但在实验室条件下注射病毒并未引起感染。 E.2.4 易感群体

肉食动物细小病毒–Ⅰ种按宿主特异性分为犬细小病毒株、猫细小病毒株、水貂肠炎病毒株和浣熊细小病毒株。而在近年的研究中发现这些不同毒株并不具有严格意义上的宿主特异性。如CPV –2的变异株CPV –2a 、CPV –2b 及CPV –2c 除可感染犬外也可感染猫并导致临床症状,而FPV 除感染猫外还可引起其它猫科动物、鼬科动物和浣熊科动物的感染。

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的患猫主要集中在幼龄且抗体水平不足的猫中,猫舍、猫救助中心和多猫家庭成为重灾区。由于可通过人的物理传播,经常与病原接触人群的周边猫也成为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的高危群体。

E.3 临床表现 E.3.1 潜伏期

目前学术上没有明确的潜伏期定论。 E.3.2 临床症状 E.3.2.1 胃肠道症状

急性感染通常表现出呕吐腹泻的症状。严重患猫嘴角一直挂着白色或黄色粘液,肛周粪污,粪便呈水样、血样或可见肠粘膜脱落。 E.3.2.2 繁殖紊乱

孕期感染引起流产、死胎等。

国兽医协会

C V M A

E.3.2.3 神经症状

孕晚期感染的胎儿或哺乳期感染的幼猫由于神经受损或发育受阻可导致小猫头部震颤、四肢过度伸展、共济失调,如果没有死亡,后期可能表现出适应或好转。 E.3.3 体征

重症患猫表现虚弱,呼吸急促,腹部触诊敏感,呻吟哀鸣,体温升高。 E.3.4 腹部超声检查

胃肠道症状明显时超声检查可发现胃肠道大量积液,肠管扩张,肠内容物呈钟摆运动。病程持续时间长的患猫可见到胰腺回声降低、腹水等。 E.3.5 临床实验室检查 E.3.5.1 外周血象

外周血象检查可见白细胞降低或显著降低,重症患者可能伴有血小板降低,也有可能出现红细胞像的改变。

E.3.5.2 血清淀粉样蛋白A

血清淀粉样蛋白A 中度或重度升高。 E.3.5.3 血清生化

血清生化可能有低蛋白或低白蛋白血症表现,也有可能出现血糖升高,少部分存在低血钾现象。 E.3.6 预后

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的预后与感染毒株及动物抵抗力有关。研究表明,感染CPV –2a 的患猫症状较轻或无症状。成功接种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的猫也可以交叉抵抗CPV –2变异毒株的感染。

另外,影响预后的因素还与患猫年龄、体质,是否有基础性疾病,治疗时间是否及时以及并发症有关。同时与实验室相关指标如白细胞、血小板、白蛋白及钾离子水平等也有直接相关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国兽医协会

C V M A

猫杯状病毒的诊断与治疗

猫杯状病毒的诊断与治疗 猫杯状病毒感染(FCV)又称为传染性鼻气管炎,是由猫杯状病毒引起的猫科动物的一种多发性口腔和呼吸道传染病。主要表现为上呼吸道症状,双相发热,浆液性和粘液性鼻漏,结膜炎,精神沉郁,有的猫可听到呼吸啰音,采食困难、流涎、口腔溃疡等。近期,我院治愈多例该病的病例,现与大家分享诊断与治疗经验。 图1感染了杯状病毒的猫 1、发病经过及临床症状: 8月27日宠主带猫来我院就诊,该猫主要表现为采食困难、流涎,临床检查发现其舌面有大小不等的溃疡面。数天后主人家里另外的三只猫出现相同的症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才是减少、流涎、分泌物呈黏稠的透明状挂在两嘴唇处;舌面有多少不等的溃疡,多集中在舌背面,溃疡处稍凹陷、发红、边缘不整齐;因舌头不适猫不停地用舌头乱舔口腔;三只体温轻度升高,最高者达到39.7摄氏度,一只体温不升高;两只出现鼻镜干燥、龟裂;病情严重的精神沉郁,其余精神无明显变化。 图2杯状病毒典型症状 2、实验室诊断; 2.1病毒分离试验:采集发病猫的口腔分泌物送检,进行病毒分离,将唾液经适当处理后接种F81细胞盲传至第四代均出现细胞病变,细胞圆缩、聚变,最后完全脱落、悬浮。

2.2电镜检测:取接毒细胞培养物上清电镜负染观察,可见杯状病毒粒子。用其细胞成分作电镜超薄切片观察,在胞浆中可见呈晶格状排列的杯状病毒粒子。 2.3毒力测定:取40日龄试验猫四肢,随即分成两组,隔离饲养。第一组每只猫通过滴鼻、口服接种病猫分泌的唾液2毫升;第二组为对照组,按第一组的方法接种等量生理盐水,接毒后每天观察临床症状,并于第五天采集接毒猫的口腔分泌物送检。结果接毒组体温升高,并于接毒后第六天在鼻镜和舌缘出现溃疡和食欲下降、流涎等症状,接毒的第五天可以从两只试验猫口腔分泌物中分离出FCV;而对照组临床观察无异常,病毒分离为阴性。 图3杯状病毒感染引起的唇部的溃疡 3、治疗措施: ①立即将病猫隔离在院内住院治疗,每天要用消毒药消毒地面、笼舍、用具等。 ②抗病毒:使用利巴韦林、胸腺肽等。 ③每日清洁口腔:将病猫口腔张开,用0.1%高锰酸钾冲洗口腔,对溃疡面涂抹鱼肝油或者喷桂林西瓜霜。 ④防止继发感染:使用头孢曲松钠输液治疗。 ⑤补充维生素:使用复合维生素B、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C等。 ⑥对于病情较为严重,精神食欲较差者,采用支持疗法,静脉输入5%葡萄糖盐水、10%葡萄糖、ATp、辅酶A等。 经过采取以上综合治疗措施,病情较轻者的猫在5~7天痊愈;病情较重的约10~15天康复。

干细胞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

干细胞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 摘要:目前干细胞技术在医学中有很多应用,本文介绍干细胞在治疗一些疾病和免疫学研究中的应用,如干细胞可以治疗肝硬化,白血病,同时干细胞在免疫学中也有应用如间充质干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对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等,总之干细胞有很多的用处。 关键词:免疫学干细胞肝硬化 t细胞 b细胞 正文:(1)前言本文主要写干细胞在免疫学和医学中的应用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是存在于骨髓中不同于造血干细胞(HSCs)的另一类骨髓干细胞BMMSCs作为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干细胞,在体外不同的诱导条件下可分化为骨细胞、软骨细胞、脂肪细胞、肌腱、肌肉细胞以及神经细胞等,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近年来的研究已经证实, BMMSCs除具有支持体外造血,促进体内造血重建功能外,对同种异体免疫反应具有负调节作用_2],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清楚。我们通过研究BMMSCs对异体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观察BMMSCs 的免疫调节作用,进一步探讨BMMSCs的免疫调控机制。 近年来,因BMMSCs的造血支持、多向分化以及免疫调节等作用逐步被发现而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使其在细胞治疗、基因治疗、组织工程等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而其免疫调节方面的作用则

更引起人们的重视。体外研究表明[4],当与自体或异基因外周血淋巴细胞共同培养时,BMMSCs不表现出明显的增殖反应。分别将BMMSCs 作为刺激细胞、反应细胞和第三方细胞,加入混合淋巴细胞培养中,或将自体或异体BMMSCs加入有丝分裂原刺激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中培养,可不同程度地抑制T细胞的活化,且此种免疫调节作用不受MHC 差异的限制。Far—ida等将C3 BMMSCs(小鼠BMMSCs细胞系)与来自BALB/c小鼠的脾细胞(作为反应细胞)及不同品系(C H,NOD,DBA 等)的小鼠脾细胞(作为刺激细胞)共孵育,发现不论上述何种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体系,BMMSCs均可将反应细胞的增殖降至原有的52 9/6~91 9/6。我们的研究结果与之相似,在PHA的刺激下, BMMSCs对异体淋巴细胞的增殖转化抑制率达6().68 9/6。BMMSCs发挥免疫调节作用的机制目前还不十分明确,有学者认为BMMSCs通过上调CD8、CD28一T 细胞抑制T细胞的增殖[6],有学者认为BMMSCs通过分泌TGF-t~I抑制T 细胞的增殖_7],还有一些学者认为吲哚胺2,3一二氧化酶(IDO)催化的色氨酸变性介导了BMMSCs的免疫调节作用_8]。但不管其作用机制究竟如何,BMMSCs发挥免疫调节作用的功能是明确的,这一研究结果为降低HLA不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移植物抗宿主病 (GVHD)的发生提出了一条新思路,将使更多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受者受益。 美国科学家正在培育全球第一颗人工心脏,并可望在1周内让它“出现心跳”。他们以特殊药剂洗去捐赠者心脏的细胞,获得一颗

病理科诊断报告工作规范

病理科诊断报告工作规范 病理学诊断是应用病理学知识和方法对临床送检的标本进行检查,结合临床资料,通过分析、综合、判断作出的疾病诊断。其意义是为临床确定诊断、制定治疗方案、了解预后及总结诊治经验提供可靠依据。病理学诊断书(报告)是具有法律意义的医学文件。 1、病理学诊断有有以下几种形式。 (1)Ⅰ类诊断即能明确肯定病变部位及疾病的诊断。 病变部位:以眼观及镜检进行确认如胃幽门部、宫颈等;对体内多处可出现的器官(如淋巴结)或左右两侧均有的器官(如乳腺、肾等)以及小块组织则以临床提供的资料为准,并用括号标明,如(左)乳腺,或(颈右侧)淋巴结,或子宫颈(3点);如具体部位无法确定,则全部定在括号内,如(腹膜后)××瘤。 疾病诊断:应写出疾病全称,不宜写简称。对罕见或新近被认定的疾病,应写出英文全名,附在中文病名之后。如送检标本中有一个以上疾病,则按主要、次要疾病依次写出。对肿瘤性疾病,在送检标本足够的情况下,应写出其分型、分级,恶性肿瘤还应写出浸润范围、切缘情况及转移情况。在有条件的单位,还应记载免疫组化标记或电镜检查等结果。 举例: 子宫多发性平滑肌瘤; 胃小弯溃疡型管状腺癌(3cm×3cm×2cm),侵及浆膜层;标本上下切缘未见癌残留;幽门淋巴结4枚,其中1枚有管状腺癌转移,其余3

枚呈窦性组织细胞反应性增生(或写作幽门淋巴结1/4见癌转移)。(2)Ⅱ类诊断即不能完全肯定的或有所保留的诊断一般是由于病变不够典型,性质难定;或虽确定为恶性,但其组织来源难定。这种报告常在诊断前冠以“考虑为”、“倾向于”及“疑为”。对临床已有明确诊断,但在病理形态上缺乏特征性病变或仅有与临床诊断不矛盾的非特征性病变时,则在诊断前冠以“符合……”、“不能排出……”。举例: (喉部)鳞状上皮中-重度不典型增生,考虑(或疑)有局部癌变(腹膜后)恶性肿瘤——肉瘤,倾向于神经源性、 (左颧部)皮肤病变,符合红斑性狼疮 (3)Ⅲ类诊断即描述性诊断。镜检病变不特异性、病变不足、取材代表性不够、或原始样品过小或采集过程中挤压严重时,则只能对病变作形态学描述,均需在报告中说明。 举例: (阴道残端)炎性肉芽组织,未见异型细胞。 (右小腿)送检组织部分坏死,边缘见鳞状上皮呈假癌样增生伴大量慢性炎细胞浸润。 (4)Ⅳ类诊断即阴性病理诊断。用于送检组织过小或人为变形严重时。 举例: 送检小片浅表胃粘膜组织,不能诊断。 送检物为血凝块及少量炎性渗出物,无法诊断。

猫瘟病毒的进化和目前在免疫中遇到的问题

猫瘟病毒的进化和目前在免疫中遇到的问题 关键词:细小病毒,猫,免疫失败,野生食肉动物,转铁蛋白受体 摘要: 预防猫瘟病毒的疫苗,是猫内科常规免疫的一部分,许多疫苗都是在1960年代出现,沿用至今,已有40多年的时间了。然而,在这过去的40多年里,病毒也在进化,特别是在1970年代出现的犬细小病毒。该病毒与猫瘟病毒相似,1978年以后在全球广泛传播。猫瘟病毒和CPV不同的抗原类型在猫,浣熊,和许多野生或饲养的食肉动物中都可分离获得。而猫瘟病毒的改变的结果尚待研究,目前有效的免疫流程也未见报道。这里,我们对近年来关于猫瘟病毒在食肉动物,包括猫在内,进行阐述,并且对一项幼猫免疫研究进行描述,且发现这些免疫流程对许多猫都出现了免疫失败。 1.简介 在家养犬猫,特别是幼年动物中,有多种细小病毒是很重要的病原体。这些病毒主要为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包括猫瘟病毒,犬细小病毒,貂肠炎病毒,浣熊细小病毒。这些病毒的命名和他们的常见宿主有关,除了家养犬猫外,也包括其他食肉动物。 在家养犬猫感染病毒后,会广泛感染组织并引起一系列疾病,包括怀孕动物子宫内感染后引起胎儿死亡,新生犬猫小脑或心肌感染后会引起共济失调和心肌炎,5周龄以上的动物小肠受损会引起出血性肠炎。在不同的年龄,其细胞有丝分裂活性不同,因此疾病的症状不同。因为病毒的复制是需要细胞分裂的。 细小病毒是一种小病毒,20nm,DNA单链结构,约有5000个碱基。含有两个主要的开放阅读框,主要表达非结构蛋白NS1和NS2,以及衣壳蛋白VP1和VP2。病毒的复制是利用宿主细胞的聚合酶和DNA复制的其他基质。NS1主要的功能是调节复制,在病毒DNA末端产生切口,在复制过程中将其连接到5-末端。VP1和VP2共同产生衣壳,其中,VP2占90%,VP1占10%。但是VP1具有区域特异性,对细胞感染功能,包括磷酸化A2酶活性非常重要。衣壳主要负责受体的绑定和细胞感染的过程,但也是宿主抗体免疫的主要靶受体。NS2蛋白对于病毒在细胞内的装配,细胞核的运输有重要意义,但是该病的在犬CPV的复制中作用尚不清楚。 病毒的宿主范围和宿主趋向性 食肉目动物超过270种,又分为两个亚目,猫科食肉动物和犬科食肉动物,就像几个不同的家族一样。与FPV相似的病毒几乎可以感染所有犬科食肉动物。然而,直到1970年代,家养犬,和与之相近的狼和土狼对FPV样病毒具有抗性。1978年,一种新的病毒变异株出现,可以有效感染犬,也就是CPV病毒,在全球广泛传播,直至今天,未免疫犬几乎都可以感染该病毒。 这种新出现的病毒,CPV病毒,其宿主为犬,且其主要是衣壳蛋白基因的一小部分变异,这会改变衣壳表面的残留物。衣壳主要是利用1型转铁蛋白受体TfR绑定后,进入细胞,从而进行感染。衣壳表面其余的残留物是控制tfr的顶端结构域相互间的作用。该病毒在犬的宿主特异性主要也是由于犬TFR结构的不同,FPV无法绑定到犬或犬TFR胞外区。而CPV的衣壳能够绑定到犬TFR上。

远程病理诊断及质控系统功能规范(征求意见稿)

远程病理诊断及质控系统功能规范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卫生信息化工作的规范管理,进一步加快卫生信息化基础设 施建设,保证医院病理诊断信息系统的质量,加强公立医院数字病理信息化的 改革,提高基层公立医院病理常规及疑难肿瘤诊疗的质量和效率,保障医疗机构病理诊断的安全,降低医疗诊断费用,减轻患者负担,提高病理诊断准确率,保障病理质控体系的规范化,特制定《数字病理远程诊断及质控系统软件基本功能规范》。 第二条 制定本规范的目的是作为数字病理科远程诊断系统评审及病理质 控管理的一个重要依据。 第三条 本规范同时为各级医院进行数字病理远程诊断的指导性文件,用于 评价各级医院数字病理远程诊断水平的基本标准,及数字病理质控的评价标 准。 第四条 数字病理远程诊断及质控系统定义:通过全自动显微镜扫描平台以 及扫描与控制软件系统,将传统的玻璃切片进行扫描和无缝拼接,生成包括传 统玻璃切片内所有信息,即整张全视野的数字化切片(Whole Slide Imaging, 简称WSI),之后,申请会诊单位将制成的数字切片和相关病例资料打包,通过互联网上传到会诊平台,由申请会诊单位指定的国内外著名病理专家或者上级医院的专家登录平台,通过浏览器或通过专家客户端进行数字切片浏览、分析和诊断,并发送病理咨询诊断报告。 第五条 效率及准确率是评判数字病理远程诊断与质控系统的主要标准,系 1

统要求远程专家及时诊断并具有较高的准确率,从而提高病理诊断准确率及手术成功率,并能对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工作效率,管理水平,为医院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产生积极的作用。 第六条 数字病理远程诊断及质控系统是病理信息化在医院信息化中的重要组成部 分,因此,在系统建设中,必须有相应的组织落实与保证,其中院长重视并亲自领导是系统建设的关键,重视培养自己的技术骨干队伍,调动信息科、病理科及远程会诊与质控中心的积极性是系统实施的先决条件。建立数字病理远程诊断与质控中心必须根据各级、各类医院的具体要求,充分作好需求分析,制定出总体解决方案。 第七条 医院在数字病理远程诊断与质控中心建设时,应根据自身需求及系 统性能/价格比,保证合理的资金投入,这是保证系统建设成功的必要条件。 第八条 数字病理远程诊断与质控系统属于病理科信息化的一个重要组成 部分,必须为病理科信息系统提供接口,并进一步为医院信息系统(HIS)\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PACS)系统提供接口。 第九条 数字病理远程诊断与质控系统具有较强的专业性,整套系统需要各 个环节的把握,包括数字切片的扫描、切片的上传、专家的诊断水平、会诊平台的完善性及网络状况。据此要求建设该系统的厂家需要具备强大的软硬件自主研发设计一体化的开发能力,完善的会诊平台运营资质及拥有国内外病理领域的知名病理专家团队。开发单位应提供该方面的保证,并提供技术培训、技术支持与技术服务。 第十条 数字病理远程诊断与质控系统基本要求:全自动显微镜硬件及软件

病理诊断技术题库1-0-3

病理诊断技术题库1- 0-3

问题: [多选]疳证常见的兼证为() A.厌食 B.口疳 C.疳肿胀 D.食积 E.眼疳

问题: [单选,A1型题]张力性气胸的急救处理是() A.气管切开 B.患侧锁骨中线第2肋间粗针头穿刺排气 C.开胸探查 D.吸氧 E.输血、输液抗休克

问题: [单选]201Tl早期显像(10分钟)主要反映分化型甲状腺癌病灶的() A.碘代谢 B.糖代谢 C.钾代谢 D.恶性程度 E.血流灌注 201Tl显像,10分钟行早期显像,主要反映肿瘤病灶的血流灌注状况;120分钟行延迟显像,主要反映病灶肿瘤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和功能。 (单机游戏下载 https://www.doczj.com/doc/3d9194338.html,/)

问题: [单选]献血者为A型血,经交叉配血试验,主侧不凝集而次侧凝集,受血者的血型应为(). A.B型 B.AB型 C.A型 D.O型 E.A型或B型 回答此题首先要知道各型血中红细胞上含有何种凝集原、血清中含有何种凝集素,第二知道交叉配血的主侧和次侧是什么意义。本题献血者为A型,其红细胞含A凝集原,血清中含抗B凝集素。主侧不凝表示受血者血清中不含抗A凝集素;次侧凝集表示其红细胞上含B凝集原,且血清中不可能含B 凝集素。血清中不含抗A,也不含抗B凝集素,表示其血型为AB型。

问题: [单选,配伍题]女性,25岁。因低热、干咳3个月就医。体检发现右颈部数个肿大淋巴结,黄豆大小,粘连成串,不易推移。胸片示右上纵隔气管旁淋巴结肿大,双肺门淋巴结可疑增大。() A.Kveim试验 B.结素试验 C.支气管激发试验 D.Valsalva试验 E.冷凝集试验对 本例临床提示,肺动静脉瘘在透视下作Val-salva试验,即掩鼻做深呼吸动作可见阴影大小有改变,进一步支持诊断。

T∕CVMA4-2018猫泛白细胞减少症诊断技术规范

ICS 11.220 B 41 团体标准 T/ CVMA 4—2018 猫泛白细胞减少症诊断技术规范 Diagnostic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feline panleukopenia 2018 - 10 - 24发布 2018 - 10 - 24实施 中 国兽医协会 C V M A

目 次 前言 ..................................................................................II 1 范围 ................................................................................1 2 术语和定义、缩略语 (1) 3 诊断依据 (1) 4 诊断原则 ............................................................................3 5 诊断标准 ............................................................................3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分离培养和鉴定方法 ..........................4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红细胞凝集试验和凝集抑制试验 ....................................6 附录C (资料性附录) 猫泛白细胞减少症游离抗原检测法 ..................................8 附录D (资料性附录) 猫泛白细胞减少症核酸检测法 .....................................10 附录E (资料性附录) 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原学、流行病学和临床表现特点 .. (12) 中 国兽医协会 C V M A

猫泛白细胞减少症

猫常见传染病防治 (山东。临沭县临沭镇兽医工作站徐青云276700) 猫泛白细胞减少症 猫泛白细胞减少症是由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属的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引起的猫科动物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又称猫瘟热、猫传染性肠炎。临床上以突发体温升高,呕吐、腹泻、脱水,白细胞显著减少为特征。 FPV可使各种年龄的猫受到感染,但以1岁以内的幼猫更易感,此外其他猫科动物(如虎、豹、山猫、豹猫)鼬科动物(豹、雪豹)及浣熊科动物(如浣熊、长吻浣熊)也可感染致病。 病猫和康复猫是本病的传染源,其粪、尿、唾液、呕吐物等含有大量的病毒,异致环境污染。与这些传染源的直接或间接接触即可造成水平传播;此外妊娠母猫还可以经胎盘垂直传播给胎儿,造成畸形胎甚至流产。 冬末春初季节多发,尤以3月份发病高峰。跳蚤和吸血昆虫可成为传播媒介。 最急性型突然出现无症状性倒地而死亡,往往误认为中毒。其余病型出现体温升高,双相热型。不同程度的沉郁,厌食,频繁呕吐,腹泻,血便,迅速消瘦、脱水。眼的分泌物由浆液性变为粘液脓性;怀孕母猫可能流产、死胎或产出畸形胎儿。 循环血液中的白细胞数在出现第二次发热后迅速减少,降低1倍以下,有的血液涂片中很难找到白细胞。病理解剖主要是以出血性肠炎为特征。根据临床表现可做出初步诊断。借助病毒分离,血清学试验等可确诊。 病初应用高效价的猫瘟热高免血清进行特异性治疗,综合应用广谱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进行抗菌、消炎、止泻、止吐、止血,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发病中后期,当血中的白细胞数极低时,大多预后不良。抗生素可选用头孢,氨苄西林,首选止吐药氯丙嗪。 猫的白血病 猫的白血病是由反转录病毒科、肿瘤病毒亚科、C型肿瘤病毒属的猫白血病病毒引起的猫的一种传染病。可产生两类疾病:一类表现为淋巴瘤,成红细胞性的白血病;另一类是以细胞损害和细胞发育障碍为主的免疫缺陷疾病(也称为猫的艾滋病,FAIDS)不同品种、年龄、性别的猫均可感染,幼猫更易感。即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水平传播,也可经胎盘垂直传播。 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消化道淋巴瘤型表现饮食下降,体重减轻,粘膜苍白,呕吐、腹泻等;多发性淋巴瘤型则表现全身多处淋巴结肿大;胸腺淋巴瘤型则出现呼吸、吞咽困难,胸水增多,病猫虚脱;淋巴白血病型则表现肝。脾、淋巴结肿大,黏膜皮肤出血,机体消瘦。 确诊需要用血清学和病毒学检验。 治疗不易彻底,故有人不赞成治疗,放射性疗法有一定疗效。 猫传染性腹膜炎 猫传染性腹膜炎是由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的猫传染性腹膜炎病毒引起的猫科动物的慢性传染病,以腹膜炎、大量腹水积聚和高致死率为特征。 各种年龄的猫均可感染,但以1~2岁的青年猫和11岁以上的老龄猫发病最多。常呈地方性流行。经消化道或昆虫可水平传播,也可经胎盘垂直感染。 该病在临床上分为“干性”(非渗出性)和“湿性”(渗出性)两种病型。干型病例主要侵害眼、中枢神经、肝、肾等组织器官。表现为急性肾功能衰竭,腹部触诊肾肝大,肝受损时可能出现黄疸;中枢受损时,运动障碍,共济失调。湿性病例中后期可见腹部膨胀,在母猫常误认为是妊娠,腹腔穿刺可抽出大量的腹水,呈无色至谷草色,还有可能含有纤维素,

猫瘟临死前表现

猫瘟: 猫瘟又称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猫传染性肠炎,是猫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临床表现多以突然发高热、顽固性呕吐、腹泻、脱水、循环障碍及白细胞急剧减少为主要特征(不是所有的白细胞减少的情况都是猫瘟,其它的病症也会引起白细胞减少,例如猫白血病,猫肝炎等)。 临床症状: 猫瘟热潜伏期为2-9天,临床症状与年龄及病毒毒力有关。 幼猫多呈急性发病,体温升高40°C以上,呕吐,很多猫不出现任何症状,突然死亡,有的可能会表现出脊髓型共济失调的症状。 6个月以上的猫大多呈亚急性临床,首先发热至40°C左右,1-2天后降到常温,3-4天后体温再次升高,即双相热型。 病猫精神不振,厌食,顽固性呕吐,呕吐物呈黄绿色,口腔及眼,鼻有粘性分泌物,粪便粘稠样,当出现腹泻时,说明动物已处于疾病后期,粪便带血,严重脱水,贫血,严重者死亡。 流行特点: 本病毒除感染家猫外,还能感染其他猫科动物(如虎、豹)和鼬科动物(貂)及熊科的浣熊。各年龄的猫均可感染。多数情况下,1岁以下的猫易感,感染率可达70%,死亡率为50%~60%,5月龄以下的幼猫死亡率最高可达80%~90%,随年龄的增长发病率逐渐降低,群养的猫可全群爆发或全窝发病。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以冬春季多发。

发病猫可从粪、尿、呕吐物及各种分泌物中排出大量病毒,而且病毒可以在环境中存活较长时间。 康复猫长期排毒可达1年以上。 感染期的猫也可通过跳蚤、虱、蝇等吸血昆虫传播。 诊断要点: 根据病史、临床症状和流行特点可以进行初步诊断,确诊仍需要实验室检查。 根据白细胞的数量多少可以确诊。同时可以进行生化指标和病毒检查,病毒检查最常检查的包括粪便、肠道、大网膜淋巴结、肺和会厌食食物。 防治措施: 治疗方法可采用特异性疗法和对症疗法 特异性疗法 使用猫瘟单克隆抗体肌肉或皮下注射,2毫升每每千克体重,一般一日1次,如非常严重可以每日2次,连续最多打3次。 使用猫重组干扰素,30~50万单位每千克体重。 对症疗法 止吐:出现呕吐时应禁食禁水。胃复安注射液0.15~0.25毫升每千克体重,每天两次,肌肉或皮下注射。 消炎:庆大霉素1万单位每千克体重或卡那霉素5~10万单位每千克体重,每天两次,肌肉或皮下注射。 解热:柴胡注射液0.3毫升每千克体重,每天两次。

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的诊断与防治

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的诊断与防治 摘要介绍了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的发病特点、临床症状、诊断方法及防治措施。 关键词猫;泛白细胞减少症;诊断;防治 猫泛白细胞减少症又称猫传染性肠炎或猫瘟,是由猫泛白细胞减少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致死性传染病。该病为猫的最严重传染病,是发展养猫业的一大障碍。其特征是突然发病,白细胞显著减少,高热,厌食,精神沉郁,呕吐,出血性肠炎,高度脱水。 1病原特点 病原为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在分类上属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属。病毒能凝集红细胞,对外界因素具有极强的抵抗力,能耐受56℃、30min的加热处理,在pH3~9范围内具有一定的耐受力。有机物内的病毒,在室温下可存活1年。对70%乙醇、有机碘化物、酚制剂和季胺溶液也具有较高的抵抗力。 2流行病学 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可感染家猫、野猪、虎、山猫、豹猫、水貂和浣熊等。各种年龄的猫均可感染,主要发生于1岁以下的幼猫。流行特点为冬末至春季多发,尤以3月份发病率最高。自然条件下可通过直接接触及间接接触而传播。处于病毒血症期的感染动物,可从粪、尿、呕吐物及各种分泌物排出大量病毒,污染饮食、器具及周围环境而经口传播。康复猫可长期排毒达1年之久。 3临床症状 该病潜伏期2~9d,平均为4d。有的病猫呈最急性经过,无任何前驱症状而突然死亡,死后仅见尸体呈脱水症状。急性病例:病猫精神沉郁,体温升高可达40℃,持续24h后恢复至常温,食欲减退以至废绝;经过2~3d后体温第2次上升,呈明显的双相热。顽固性剧烈呕吐是该病的主要特征,每天呕吐数十次,严重腹泻,排带血的水样便,体重迅速下降,常因严重脱水而衰竭致死。病猫眼球震颤。妊娠母猫有时还可流产。 4病理剖检 以出血性肠炎为特征。可见肠道明显扩张,肠黏膜有充血、出血。肠内容物水样、恶臭,肠腔中可见绳索状纤维性渗出物。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脾脏出血,肝肿大呈红褐色。长骨骨髓变成液状,完全失去正常硬度。 5诊断要点

病理科诊断工作制度

病理科诊断工作制度 (讨论稿) 一、报告资质 (一)病理诊断(含细胞病理诊断和细胞学筛查工作),必须由具有资质的病理医师完成,且其质量和时限符合相关规定。 (二)满三年的住院医师才能签发常见病、多发病的病理报告。 (三)冷冻切片诊断报告要求主治医师或以上资格人员签发并有5年以上病理阅片诊断经历。 (四)疑难病例、院外会诊病理诊断报告均由科主任授权的上级医师或科主任签发。 二、审核程序 (一)病理医师诊断前,必须核对申请单和切片是否相符。 (二)阅读申请单上所有填写的内容,对于不清楚的内容及时联系送检医师。 (三)阅片时必须全面,不要遗漏病变。 (四)病理诊断与临床诊断不符时,涉及到病变部位或病变性质,需重新审查。 (五)建立病理诊断审核制度。住院医师负责初检,再由高职称医师负责审核并签署病理诊断书,科主任负责科内全面的病理诊断和复查工作。常规诊断报告准确率?95%。 三、疑难病例会诊 (一)遇到疑难病例,交于上级医师复核,并签署全名。 (二)遇特殊病例、罕少见病例、疑难病例等,需组织科内人员进行讨论、分析、会诊,解决诊断问题,须做好记录。其病理诊断报告由主治医师以上资职人员

出具,并经上级医师复核,签署全名后发出。仍有疑问的可以请上级医院病理专家会诊解决。 (三)每月至少组织一次全科集体阅片,由科内具有高级职称的资深医师带领全科医师集体阅片,对疑难、罕见病例和会诊病例、读片会病例进行讲解,并有相应记录。 四、出具病理诊断报告及时限 (一)病理诊断时限,大标本应于5个工作日内发出,活检小标本于3个工作日内发出,冰冻病理诊断应于30分钟内发出,细胞学诊断应于2个工作日日内发出,疑难病例和特殊病例除外。 (二)报告的签发需报告人亲笔签名,未经签字的报告无效。 (三)病理报告送达临床科室时,由接收的医、护人员在登记簿签收。 (四)病理医师应临床医师要求,负责对出具的病理诊断报告提供解释和说明。 (五)病理科已发出的病理学诊断报告书被遗失时,一般不予补发。必要时,经病理科主任同意可以抄件形式补发。 (六)严禁出具假病理诊断报告,不得向临床医师和患方提供有病理医师签名的空白病理学报告书。 (七)病理报告书应及时发给相应的临床科室或门诊查询中心,相关科室报告接收人应有签字记录。 (八)原则上不接受口头申请的标本,特殊情况下,可先按流程接收和处理标本,需在限定的时间内(如24小时)补充书面病理申请单,否则不应出具书面病理报告。 五、病理诊断报告的补充、更改或迟发 (一)病理报告发出后,如发现非原则性问题,可以补充报告形式进行修改。 (二)病理报告发出后,如出现原则性问题,则需及时做出更改,并立即通知临床医师。

病理技术工作总结

病理技术工作总结 篇一:XX年病理科工作总结 XX年病理科工作总结 XX年即将过去,回顾这一年,病理科在院领导的关心照顾下,在以妇科门诊为代表的兄弟科室的大力支持下,病理科的工作迈上了一个更高的台阶,开创出了一个全新的局面,取得了开科以来最好的历史成绩。具体如下: 一、经济效益实现历史最好水平。 XX年里完成液基细胞学检测(TCT)3510人次,组织病理检测850人次,宫颈抹片850人次,白带多项检测15000人次,实现经济总收入87万多,与XX年相比增长率为45%。(XX年病理科的收入是60万),大幅度超额完成年初制定的经济目标。更值得一说是,所有成果的取得,靠的是我一个人努力工作和辛勤劳动。我也可以厚着脸皮说按个人来算,我绝对是第一。 二、社会效益稳步提升,社会影响逐步扩大。 我多次在关键时刻给病人和临床作出科学、合理、及时的病理诊断并提出合理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得到病人和上级医院病理专家教授的一致认可和好评,为医院和科室树立了良好的对外形象。

三、加强业务学习,狠抓内部质量,提高诊断水平,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我来妇幼有13年了,到病理科工作已经7年,在这7年里,病理科是唯一一个没有因业务和技术上的问题被病人投诉被要求赔偿的科室。XX年切片外借省级医院会诊37例,最终检测结果与我们一致的有37例,准确符合率100%。最值得高兴的是有一次对同一病例我们和湘东医院作出了不同的诊断,我们认为没有到癌,而湘东医院认为到癌了,最后湘雅同意我们的诊断,认为我们在这一病例上拿捏的比较准,得到了当事病人家属高度赞扬。 四、积极参与医院和科室的管理,为医院和科室的持续发展出谋划策。 XX年年初的时候,我对怎样做好服务、怎样做大做强医院,以书面的形式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想法,得到了院里的认可并加以实施执行,自从加入作风建 设小组以后,在贺书记的直接领导下,我实事求是的做好了手术室、妇科、产科等8个部门的考评和满意度问卷调查,为医院和科室的科学管理与不断完善提供了最真实的资料,为妇幼品牌的建设尽了最大的努力。 五、对照二甲复审的要求,加班加点做好了二甲复审的

干细胞技术

干细胞技术 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多潜能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它可以分化成多种功能细胞。根据干细胞所处的发育阶段分为胚胎干细胞(ES细胞)和成体干细胞。根据干细胞的发育潜能分为三类:全能干细胞、多能干细胞和单能干细胞(专能干细胞)。干细胞是一种未充分分化,尚不成熟的细胞,具有再生各种组织器官和人体的潜在功能,医学界称为“万用细胞”。 以上我介绍了干细胞的定义,下面我们说一下干细胞如何获取吧。其中的最原始的胚胎干细胞可以从早期胚胎或原始性腺中分离出来。胚胎干细胞是属于全能干细胞,全能干细胞是能够发育成为各种组织器官的完整个体潜能的细胞,因此全能干细胞的用途特别大,在这里就不一样列举了。而多能干细胞以及单能干细胞可以从人体内直接获得,也可以用全能干细胞分化形成。多能干细胞能够分化成的细胞类型没有全能干细胞那么多,单能干细胞只能分化成一种或者一类细胞,类型有限。 最近看到了这么一条信息:1997年Glukman等发表了从1988-1996年由45个移植单位完成的143例脐带血移植报道,认为特别是对有血缘关系的捐赠者和接受者来说,脐带血是一种能够用于小儿血液病和一些成人患者,可行的造血干细胞为源。Wagner和Kurtzberg报道了截至1997年3月,超过450例血缘或非血缘脐血移植的初步临床结果,证明脐血移植后,高风险的急性GVHD发生率低,并与供体类型无关。1998年Rubinstein等报道了562例异基

因脐带血移植患者的术后情况,充分肯定了脐带血在临床应用上的价值。同年,第一例自体脐血干细胞移植,成功治疗了成神经细胞瘤。2000年10佣工世界上第一例通过脐带血扩增进行成人脐带血移植。迄今为止,国际上完成的脐带血干细胞移植已超过8000例。脐带血干细胞具有独特的生物学特性、丰富的细胞来源及广泛的移植适应证,随着对其生物学和免疫学特性的了解以及多种脐带血干细胞分离纯化、培养扩增方法的建立,临床上已将脐带血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脐带血干细胞移植弥补了骨髓和外周血干细胞在临床治疗中的不足,已成为干细胞治疗的重要资源。 脐血也称胎盘/脐带血,是胎儿脐带及胎盘近胎儿一侧血管内的血液,脐血长期以来都被认为是废物而被丢弃。1974年,Kundtzon首次发现人类脐带血中含有大量的造血干细胞/祖细胞,并且富含与骨髓间质干细胞相同的多向分化潜能干细胞。1988年,法国Gluckman等在巴黎圣路易斯医院,第一次成功的以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相合的同胞脐带血移植治愈了范可尼贫血患儿,揭开了脐带血干细胞移植的序幕。自此以后,脐带血治疗多种疾病的临床研究蓬勃展开,并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 由此可见干细胞技术的作用。在这个技术里,由于脐带血里含有大量的造血干细胞,科学家们发现后就想利用这个现象来解决一些医学疾病,例如有些人体内的造血干细胞不足,就可以从本没有用的脐带

肿瘤病理诊断的常用技术

肿瘤病理诊断的常用技术 肿瘤是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常见病及多发病,其病理诊断技术对于肿瘤的及早发现及治疗极为重要。 肿瘤的病理诊断技术有多种。常见的病理诊断技术有:细胞学诊断、电子显微镜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等。 一、细胞学诊断 细胞学诊断是诊断肿瘤的Ⅰ级标准。如图,正常细胞发展为癌细胞需经5个阶段,各阶段细胞均出现相应的特征。当出现形态学异型性时,即开始向恶性过渡。故通过涂片镜检观察细胞结构的异型性即可诊断肿瘤。 恶性肿瘤细胞细胞核大(核直径通常大于20μm),大小不一,核异性、深染,核仁变大,可见异常核分裂像。 通常细胞学诊断采用HE染色法观察。对于特殊或不易分辨的结构可采用特殊染色,从而辨别肿瘤细胞并分型。例如:支气管活检中有时挤压较重,一些深染的细胞挤压成一团,难以判断其为小细胞癌细胞还是炎症细胞。此种病例染网状纤维有利于鉴别:炎症细胞不成巢,小细胞癌可有巢状或索状结构。 二、电子显微镜技术 电子显微镜分辨率高,可观察细胞内微小结构的变化,从而对肿瘤进行诊断:黑色素小体,尤其是Ⅰ、Ⅱ期小体的存在对于黑色素瘤的诊断具有意义;根据神经内分泌的颗粒形态可以诊断并分类神经内分泌瘤;平滑肌肉瘤的致密斑肌丝和血管内皮肉瘤的Weibelpalade 小体等均可诊断及鉴别软组织肉瘤。 三、分子生物学技术 通过分子杂交、基因探针及标记、多聚酶链式反应(PCR)、DNA序列分析、分子克隆等技术对肿瘤的癌基因、抑癌基因、生长因子及受体以及与肿瘤相关的某些染色体位点的改变进行检测,即可对肿瘤做出病理诊断。其中,PCR特异性强,效率高,操作简便,是检测、分析癌基因及抑癌基因常用的分子生物学技术。 四、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免疫组织化学是利用抗原抗体结合反应原理,在组织制片以针对某些物质的抗体进行结合反应,再以适当的方式显示其结合信号以证明其存在的技术。其可用于监测血清中肿瘤标记物。肿瘤标记物主要有CEA、AFP及HCG等。CEA主要用作诊断结肠、直肠癌的参考,亦可用于诊断术后复发。联合检查AFP和HCG,常用于判断原发性肝癌、绒癌和睾丸肿瘤。另外,糖类抗原-125(CA-125)诊断卵巢癌的阳性率可达80%以上;糖类抗原-19-9(CA-19-9)诊断胰腺癌的阳性率可达79~90%,故部分糖类抗原的检测亦可作为肿瘤诊断的手段。此外,血清碱性磷酸酶升高提示肝脏原发性或转移性癌症或有骨转移可能性;酸性磷酸酶升高有助于前列腺癌骨转移的诊断。 肿瘤病理诊断的常用技术对于肿瘤的快速、准确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对肿瘤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患者的预后及五年成活率具有积极意义。

猫泛白细胞减少症、杯状、疱疹、冠状病毒、血巴尔通体PCR检测方法

10报告 根据检测结果,出具报告。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杯状病毒、疱疹1型病毒的多重PCR检测 采用PCR方法,特异性扩增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FPV)的NS基因序列、猫杯状病毒(FCV)的ORF2基因序列以及猫1型疱疹病毒(FHV-I)的TK基因序列,用于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杯状病毒、疱疹1型病毒的多重检测。 A.1RNA和DNA的提取 按照试剂盒说明书分别提取病毒RNA和DNA。将RNA反转录为cDNA。将提取的DNA和反转得到的cDNA于-20℃保存、备用。 A.2PCR反应 以FCV的cDNA和FPV、FHV-I的DNA混合物作为多重PCR的模板进行PCR扩增,扩增引物见表1,PCR反应条件为:94℃预变性5min;94℃变性30s、55℃退火30s、72℃延伸1min,30个循环;72℃10min。 表A.1多重PCR引物序列 Primers Sequences(5'-3')Length FPV ATGGTTGGTGACTCTTTGTTT392bp TACATTTGATTGACACTTCCC FCV AACCTGCGCTAACGTGCTT922bp CAGTGACAATACACCCAGAA FHV-I GACGTGGTGAATTATCAG290bp CAACTAGATTTCCACCAGG A.3PCR产物 1%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PCR产物。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猫冠状病毒RT-PCR检测方法 采用RT-PCR方法,特异性扩增猫冠状病毒ORF1b基因片段,用于猫冠状病毒的检测。 B.1病毒RNA的提取和cDNA第一链的合成 按照病毒RNA提取试剂盒操作方法进行RNA的提取,按照cDNA第一链合成试剂盒操作方法将RNA反转录为cDNA,得到的cDNA于-20℃保存、备用。 B.2PCR反应引物 上游引物序列(5’-3’):GTGATGCTATCATGACTAG 下游引物序列(5’-3’):CACCATTACAACCTTCTAA B.3PCR反应条件 95℃预变性2min;95℃变性30s,48℃退火35s,72℃延伸45s,30个循环;72℃延伸5min。 B.4PCR产物 PCR产物经1%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目的片段大小为417bp。

干细胞治疗技术

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高度增殖和多向分化潜能的原始细胞群体,按其分化能力分为以下3类。 2. 1全能干细胞其具有形成完整个体的分化潜能。如胚胎干细胞( embryonic stem cell, ESC) ,来源于受精卵囊胚期内细胞团组织或早期胚胎的生殖嵴细胞,此外,还可以采用体细胞克隆技术获得。ESC属于起源细胞,具有分化为内、中、外3 个胚层的所有细胞的全能性;同时表达高水平的端粒酶活性,在胚胎状态能进行无限的增殖;具有正常的核型及染色体,表达阶段特异性胚胎抗原,如人类ESC表达SSEA-3、SSEA-4、TRA-1-60和TRA-1-81,还表达Oct4、Fgf4、H2az、Foxd3、Nanog和Sox2 等与多能性有关的关键蛋白[ 3 ]。1998年美国的Thomson等首次在国际上建立人ESC株,促进了ESC研究的飞速发展,展示出巨大的医学应用前景。 2. 2多能干细胞这种干细胞具有分化为多种细胞、组织的潜能,但丧失发育成完整个体的能力,发育潜能受到一定的限制。。例如内皮干(祖)细胞( endothelial p rogenitor cell, EPC)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 )等。 2. 3单能干细胞只能向1 种类型或密切相关的2 种类型的细胞分化。如上皮组织基底层的干细胞。 干细胞(stem cells, SC)是一类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多潜能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具有再生各种组织器官和人体的潜在功能,又称为“万用细胞”。根据发育阶段将其分为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ES细胞)和成体干细胞(somatic stem cell)2种。 干细胞做为一种新型的治疗方法,临床上广泛应用各种疾病的治疗,干细胞是一种未分化完全的细胞,还没有可以产生排斥的抗原,所以只要分离,提纯达到标准,是不会出现排斥反应的。干细胞是能够通过人工诱导在身体内长成任何类型的细胞或者组织的原始活细胞。 干细胞研究的学术与技术进展 1867年,德国病理学家Cohnheim教授在研究伤口愈合时,首次提出骨髓中存在着非造血干细胞的观点,指出纤维母细胞可能来源于骨髓。1945年,科学家们将正常老鼠的骨髓移植到经过放射线照射过的老鼠身上后发现骨髓移植可以使这些老鼠恢复健康。 1950年,研究证明骨髓移植能挽救遭受致死剂量辐射的动物。 1960年,加拿大科学家詹姆士·堤尔和恩尼斯特·莫科洛克发现并命名造血干细胞。 1967年,美国华盛顿大学的多纳尔·托马斯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报告说,如果将正常人的骨髓移植到患者体内,可以治疗造血功能障碍。 1969年,多纳尔·托马斯教授完成了第一例骨髓移植,并因此而获得1990年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 1970年3月,第一次尝试用8份脐血治疗一位16岁的白血病患者,虽然没有发生移植物抗宿主病发应,但移植失败。后经化疗成功治愈。1974年,Friedenstein 从骨髓中分离得到间充质干细胞(MSC) 1981年,美国华盛顿大学的Martin教授建立了小鼠胚胎干细胞系。1985年,Piersma证实MSC存在多向分化潜能。

病理科工作质量管理规范与制度

XXX医院病理科工作质量管理规范与制度 (一)标本送检及组织固定规范 1.因诊断需要取自人体的组织、细胞等应按病理送检项目的要求,及时完整送 病理科检查。对于私自留取标本者,应有批评、教育和惩罚性措施 2.病理标本及相对应的病理检查申请单转送到病理科,各环节需要有核对和签 字,以保证标本的可追溯性;要保证病理标本的及时和充分固定 3.有标本采集时间、标本送到病理科时间、标本固定时间的书面记录,时间精 确到分钟 4.标本和申请单的核对人、标本的标记、标本转送人和病理科标本接收人应有 登记和相关人员的签字 5.医院应召集相关科室以建立标本核对、送检交接登记和互签字制度 6.除有特殊要求外,标本必须使用10%中性缓冲福尔马林固定,固定液的量应 为组织体积的5-10倍 7.标本从离体到固定的时间不宜超过半小时 8.空腔标本和大的实质性脏器标本必须及时切开,固定过夜,第二天取材。标 本充分固定的时间应在大于6小时。 (二)病理申请单填写规范 1.申请单上必须填写清楚病人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送检科室和日期 2.申请单应填写患者临床病史和其他(检验、影像)结果、手术所见及临床诊 断 3.申请单上须注明取材部位、标本件数。 4.既往曾做过病理检查者,需注明病理号和病理诊断结果 5.须注明是否为传染性标本,如乙肝、丙肝血清学、HIV等 6.申请单字迹清晰、保持整洁,不得有体液和血液污染 7.病理申请单必须有申请大夫的签字(盖章),大夫的名字易辨认 (三)病理标本检查和取材规范 病理医师通过肉眼仔细观察标本,判断病变的部位、大小、浸润深度及与切缘和周围组织的关系,然后挑选有代表性的部位取材,做病理切片。取材必须遵从一定的规范,才能保证诊断的准确性,以及提供准确的TNM分期信息和其他与治疗和估计预后相关的信息。取材规范可参见《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病理学分册》,或其他病理取材专著 1.标本的检查和取材必须由病理医师承担 2.取材前仔细阅读申请单中的内容,初步判断病变的性质,做到对病变心中有 数 3.核对申请单的编号与标本的编号、标本的份数是否相符,申请单与标本应有 双标志和双核对 4.标本检查和取材应按照有关的操作规范进行 5.应当对标本的进行细致的观察,并有相应的文字记录 6.应有取材工作记录单,取材结束后必须核对组织块 7.组织块的编号应该每块分别编号,一一对应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