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麻醉名词解释

麻醉名词解释

简答题名词解释

1.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优点有哪些? 1、臂丛N分支均包在腋血管神经鞘内,因其位置表浅,动脉搏动明显,故易于阻滞;2、不会引起气胸;3、不会阻滞膈神经、迷走神经或喉返神经;4、无误入硬膜外间隙或蛛网膜下腔的危险;

2. 麻醉前准备的任务包括哪些?麻醉前准备的任务包括:①做好病人体格和精神方面的准备,这是首要的任务;②给予病人恰当的麻醉前用药;③做好麻醉用具、设备、监测仪器和药品 (包括急救药品)等的准备。

3. 胸科手麻醉和基本要求是什么一、消除和减轻纵隔摆动与反常呼吸二、避免肺内物质的扩散三、保持PaCO2和 PaO2于基本正常水平四、减轻循环障碍

4. 局麻药中为什么常加用肾上腺素?【答案】局麻药中加入肾上腺素,能: 1、使局部血管收缩,延缓局麻药吸收; 2、起效时间增快,阻滞效能加强;3、作用时间延长,减轻局麻药的毒性反应;4、消除局麻药引起的血管扩X作用,减少创面渗血;

5. 术前用药的目的是什么【答案】 1、使病人情绪安定,合作,减少恐惧,解除焦虑;减少某些麻醉药的副作用, 2、如呼吸道分泌物增加,局麻药的毒性作用等;3、调整自主神经功能,消除或减弱一些不利的神经反射活动,特别是迷走神经反射;4、缓解术前疼痛;

6.什么叫胆心反射?如何预防和处理?(21 章)答案:胆道系统疾病病人,术中易因富有迷走神经分布的胆道部位受手术刺激而出现强烈的迷走神经反射,导致血压骤降、心动过缓,甚至心脏停搏。预防和处理:1、术前应给予足量的抗胆碱药如阿托品;

2、立即停止对胆道系统的牵拉;心率减慢者,可给予适量阿托品;血压下降者,可给予适量升压药;

3、若在全麻下完成手术,立即加深麻醉;

4、若在硬膜外麻醉下完成手术,术中可辅以适量全麻醉药如杜非,氟芬合剂等;5 术中可给予腹腔神经丛阻滞。7.氯胺酮麻醉的并发症有哪些?(8 章) 答案:氯胺酮静脉麻醉的并发症有: 1.血压升高。2.短暂的意识混乱和行为异常。呼吸抑制。颅内压增高。 3. 4. 5.情绪激动和恶梦。恶心呕吐。复 6. 7.视或暂时失明。8.喉痉挛和呼吸道梗阻。9.用于硬膜外麻醉的辅助或其他交感神经受到广泛抑制的病人时,常用剂量有时可致血压剧降或心脏停搏。

8.麻醉期间呼吸道梗阻的常见原因有哪些?(15 章) 答案:舌后坠、呼吸道分泌物、反流与误吸、麻醉器械故障、气管受压、口腔咽喉部病变、喉痉挛与支气管痉挛

9. 麻醉中呼吸道阻塞的临床表现是什么?【答案】胸部和腹部呼吸运动反常,不同程度的吸气性喘鸣,呼吸音低或无呼吸音,严重者出现胸骨上凹和锁骨上凹下陷,以及肋间隙内陷的“三凹征”,病人呼吸困难,呼吸动作强烈,但无通气或通气量很低。

10. 异丙酚静脉麻醉的特点是什么?【答案】异丙酚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为广泛的静脉麻醉药。它静脉注射后起效快,作用时间短,对肝肾功能正常的病人单次静脉给药后麻醉作用维持5~10 分钟。异丙酚能降低颅内压,降低脑血流和脑代谢率,用于神经外科手术的麻醉具有显著的优点。但丙泊酚具有较强的循环功能抑制作用,可通过直接抑制心肌收缩和扩X外周血管双重作用引起血压明显下降,尤其对于年老体弱或有效循环血量不足的病人更为显著。它也具有一定程度的呼吸抑制作用,可引起呼吸频率减慢、潮气量降低,甚至可引起呼吸暂停,尤其是剂量较大,注射速率快或与阿片类镇痛药复合使用时。此外,给清醒病人静脉注射丙泊酚可引起静脉刺激性疼痛,

11. 麻醉前准备的任务有哪些?【答案】麻醉前准备的任务包括:①做好病人体格和精神方面的准备,这是首要的任务;②给予病人恰当的麻醉前用药;③做好麻醉用具、设备、监测仪器和药品(包括急救药品)等的准备。

12. 麻醉期间引起心肌耗氧量增加或心肌缺氧的原因有哪些?【答案】麻醉期间引起心

肌氧消耗量增加或心肌缺氧的原因有:①病人精神紧 X、恐惧和疼痛,引起体内儿茶酚胺释放增多,使心脏后负荷加大、心率增速,从而增加心肌耗氧;②血压过低或过高均可影响心肌供血、供氧;③麻醉药对心肌收缩力的抑制使心输出量减少,以及对血管的影响使回心血量减少;④麻醉期间供氧不足或缺氧;⑤各种原因引起的心率增速或心律失常。

13. 麻醉和手术过程中有哪些措施可降低颅内压?

14. 采用全麻与非全麻的复合方法有哪些优点?【答案】采用全麻与非全麻的联合麻醉方法,具有以下优点:1.可达到更完善的麻醉效果,病人围手术期的安全性更高。 2.消除病人对手术和麻醉的恐惧心理和精神紧X。 3.减少全麻中镇痛药的用量,或局麻药的应用,从而减少全麻或局麻药物所带来的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4.减少静脉麻醉药或吸入性麻醉药的应用,病人术后苏醒迅速、恢复快。5.可免用或少用肌松药。 6.术后保留硬膜外导管,可提供完善的术后镇痛。此外,全麻和非全麻联合应用尚有助于改善某些特殊病情的原有病理生理紊乱。

15. 为什么高龄患者使用椎管内麻醉时其血流动力学变化常较全麻显著?【答案】老年人硬膜外麻醉时血流动力学改变比全麻明显,尤其是患有高血压的老年病人施行中胸段硬膜外阻滞时更易出现低血压,加用辅助药后易导致呼吸抑制。主要由于老年人硬膜外间隙变窄,液易向头侧扩散,滞每一节药阻段所需的药液容量在中年以后随增龄而减少。此外,老年病人的蛛网膜绒毛显著增大,使硬脊膜通透性增高,硬膜外间隙局麻药有可能弥散到蛛网膜下隙,以致5m1的试验剂量有可能出现硬膜外阻滞所需效应。因此必须强调在严密观察下分次小量给药。中胸段以上阻滞更需谨慎。椎管内麻醉平面过高,会对循环和呼吸系统造成严重影响,导致血流动力学的剧烈波动或呼吸抑制,老年人本身循环和呼吸功能已有损害,如在储备功能较低的情况下应用十分危险。老年人选用椎管内麻醉,一般应将麻醉平面控制在T6以下。对老年人椎管内麻醉效果不全的情况下使用辅助药时应尤其谨慎,必要时宁愿改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以策安全。

16. 为什么主X服抗高血压药的病人在术前不宜停用抗高血压药物?【答案】对干已使用抗高血压药的病人,目前一般不主X术前停用抗高血压药。一是避免便己稳定的血压重新波动,甚至出现心、血管意外;是有些药突然脑二停药可出现撤药综合征,可以根据情况适当调整剂量。麻醉医师应该根据所用药物的药理特性,其与麻醉药物的相互作用,以及病人的临床表理,将之纳人麻醉方案的全盘考虑之中,亦即在麻醉中要充分考虑抗高血压药物这一因素的存在。__

1. 吸入麻醉:麻醉药经呼吸道吸入,产生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使病人意识消失而致不感到周身疼痛,称为吸入麻醉。

2. 单肺通气【答案】单肺通气指胸科手术病人在剖开胸腔后经支气管导管只利用一侧肺(非手术侧)进行通气的方法。由于支气管导管的改进,对单肺通气所引起的生理改变认识的深入,以及必要时利用纤维支气管镜进行协助,单肺通气的安全性及成功率已有明显提高,目前支气管内麻醉的应用X围已经大大扩展,除用于肺内分泌物多、肺脓肿、大咯血“湿(肺”)、支气管胸膜疹等病人外,还经常用于食管、肺叶、全肺、胸腔镜等手术以方便手术操作,减轻剖胸侧肺损伤,防止两肺间的交叉感染。

3. 全脊麻【答案】行硬膜外阻滞时,如穿刺针或硬膜外导管误人蛛网膜下隙而未能及时发现,超过脊麻数倍量的局麻药注入蛛网膜下隙,可产生异常广泛的阻滞,称为全脊麻,发生率平均为0.24%(0.12%~0.57%)。临床表现为全部脊神经支配的区域均无痛觉、低血压、意识丧失及呼吸停止。全脊麻的症状及体征多在注药后数分钟内出现,若处理不及时可能发生心脏停搏。全脊麻的处理原则是维持病人循环及呼吸功能。

4. MAC【答案】MAC(minimal alveolar concentration)即肺泡最小有效浓度,指挥发

性麻醉药和纯氧同时吸入时在肺泡内能达到50%的病人对手术刺激不会引起摇头、四肢运动等反应的浓度。

5.靶控输注【答案】 TCI是根据不同静脉麻醉药的药代动力和药效学,以及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和不同体重病人的自身状况,通过调节相应的目标血药浓度以控制麻醉深度的计算机给药系统。

6.控制性降压(14 章)答案:对某些特殊手术,为了减少手术野失血,给手术操作创造良好条件,减少输血量,术中运用各种药物和方法有意识地降低病人的血压,并视具体情况控制降压的程度和持续时间,这一技术称为控制性降压。

7.仰卧位低血压综合症(26 章)答案:产妇增大的子宫或腹腔内巨大肿块压迫腹膜后大血管引起回心血量锐减,心输出量减少,导致患者出现低血压、心动过速、虚脱甚至晕厥的临床综合症。使产妇体位左侧或右髋部垫高可预防仰卧位低血压综合症。

8. 静脉全身麻醉【答案】将药物经静脉注入,通过血液循环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而产生全身麻醉的方法称为~。

9. 眼心反射【答案】由强烈牵拉眼肌,或扭转、压迫眼球所引起,易见于眼肌手术、眼球摘除术和视网膜剥离手术过程,是一种三叉神经-迷走神经反射,表现为心动过缓、过早搏动、二联律、交界性心律和房室传导阻滞,甚至引起心脏停搏。

10.高血压危象【答案】收缩压高于 250mmHg并持续1min以上的高血压状态。 11. TCI 【答案】根据不同静脉麻醉药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以及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和不同体重病人的自身状况,通过调节相应的目标血药浓度以控制麻醉深度的计算机给药系统。

12. 全麻诱导【答案】无论经静脉或吸入麻醉均有一个使病人从清醒状态转为可以进行手术操作的麻醉状态的过程,这一过程称为~。

13. 胆心反射【答案】手术剌激胆囊引起强烈的迷走神经反射导致血压骤降,心动过缓甚至心脏停搏。

3、一侧胸腔剖开后,在吸气时,因健侧胸内压降低,部分气体从剖胸侧吸入健肺,呼气时,健侧肺的部分气体又进入剖胸侧肺内,这种现象称为反常呼吸。往返于两侧肺之间的气体则称为摆动气。

4、行硬膜外神经阻滞或颈部神经阻滞时,如穿刺针或硬膜外导管误入蛛网膜下隙而未能及时发现,将超过脊麻数倍量的局麻药光洁度入蛛网膜下隙,产生异常广泛的阻滞或全部脊神经甚至鼎神经均被阻滞,叫全脊髓麻醉。

5、是指新鲜气体流量低于2L/min。

7、平衡麻醉:又叫复合麻醉,是指同时或先后应用两种以上的全身麻醉药物或麻醉技术、麻醉疗法,达到镇痛、遗忘,肌松驰、自主反射抑制并维持生理功能稳定的麻醉方法。

8、静脉快速诱导:这是目前最常用的诱导方法,是病人经过充分吸氧后,先用镇静催眠或静脉麻醉药使病人意识消失,随即经面罩加压给氧,再用麻醉性镇痛药,接着静脉注射琥珀胆碱或非去极化类肌松药后进行气管插管的一种麻醉诱导方法。

10、先让病人作数次深呼吸,然后让病人在深吸气后屏住呼吸,记录其能屏住呼吸的时间。

一般民屏气时间在30秒以上为2,为如屏气时间短于20秒,可认为肺功能属显著不全。

1、为什么要进行麻醉前检诊?1、麻醉手术前,通过复习病历及检视病人,了解主要

病理生理问题及具体病情特点,对病人全省情况,各器官、系统功能状态,术前准备情况,以及麻醉手术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危险性等做出客观的评估,为制定合理的麻醉计划提供依据

2、简述复合麻醉的优点及用药原则。复合麻醉可充分利用各种麻醉药物

和麻醉技术的优点,减少每种药物的剂量和副作用,最大限度地维持生理功能的稳定,提高麻醉的安全性和可控性,更好地满足手术需要,提供完善的术后镇痛。其应用原则为:A 合理选择药药;B 优化复合用药 C 准确判断麻醉深度;D 加强麻醉期间的管理;

E 坚持个体化的原则

3、简述术中发生喉痉挛和支气管痉挛的原因、表现及处理。原因:正常

情况下声门闭合反射是使声门关闭,以防异物或分泌物吸入气道。喉痉挛则是因支配咽部的迷走神经兴奋性增强,使咽部应激性增高,致使声门关闭活动增强。硫喷妥钠是引起喉痉挛的常用全麻药。喉痉挛多发生于全麻I~II期麻醉深度,其诱发原因是低氧血症、高二氧化碳血症、口咽部分泌物与反流胃内容刺激咽喉部,口咽通气道、直接喉镜、气管插管操作等直接刺激喉部均可诱发喉痉挛,浅麻醉下进行手术操作如扩X肛门括约肌等均可引起反射性喉痉挛。表现:轻度喉痉挛仅吸气时呈现喉鸣,中度喉痉挛吸气和呼气都出现喉鸣音,重度喉痉挛声门紧闭气道完全阻塞。处理:轻度喉痉挛在去除局部刺激后会自行缓解,中度者需用面罩加压吸氧治疗,重度者可用粗静脉输液针行环甲膜穿刺吸氧,或静注琥珀胆碱迅速解除痉挛,然后加夺吸氧或立即行气管插管进行人工通气

4、单肺通气(包括两侧肺分别通气)的操作注意事项有哪些?(1)尽量

缩短单肺通气的时间,争取在手术侧肺大血管结扎后开始使用单肺通气;(2)成人单肺通气的潮气量一般就在8~10ml/Kg以上。(3)单肺通气时常规监测PaO2、PaCO2,密切注意有无低氧血症的体征。(4)查找术中低氧血症的原因,如单肺通气时的潮气量,吸气压力、呼吸频率、吸氧浓度等均已符合要求,仍存在低氧血症,应检查是否操作不当或麻醉设备故障等因素并及时纠正,如找不出低氧血症的原因,可采用多种不同模式的两肺分别通气法加以改善。(5)单通气时,非通气侧肺因肺血管氧分压急剧下降,发生“缺氧性肺血管收缩”(HPV),可能是一种“自我调节机制”。使该侧肺血流减少,可减轻该侧静脉性掺杂血,降低动脉血氧分压的不良作用,从而减轻该侧肺缺氧的危险。(6)只要有充分的通气量,一般可把CO2排出,保持PaCO2 正常或偏低水平,如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明显增高,应找出原因,采取加大通气等方法,予以纠正

5、胆心反射的预防和处理(1)、术前应给予足量的抗胆碱药如阿托品;(2)、立即停止对胆道系统的牵拉;心率减慢者,可给予适量阿托品;血压下降者,可给予适量升压药;(3)、若在全麻下完成手术,立即加深麻醉;(4)、若在硬膜外麻醉下完成手术,术中可辅以适量全麻醉药如杜非,氟芬合剂等;(5)术中可给予腹腔神经丛阻滞

6、判断全身麻醉深度的临床体征有哪些?(请举例说明)答:全身麻醉应该达到使病

人意识消失、镇痛良好、肌松驰适度、将应激反应控制在适当水平、内环境相对稳定

等要求,以满足手术需要和维护病人安全。因此全麻深度的监测应包括三个方面:意识水平的监测、肌松监测和应激反应的监测。这三个方面的可以通过一些临床体征来判断,如呼吸频率、幅度;肌X力的改变、循环的变化、眼征的改变以及自主神经反射活动等。如氯胺酮全麻病人在麻醉后病人安静入睡,呼吸血压平稳。手术开始时,病人出现体动,呼吸频率加快、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呼吸道分泌物增多以及流泪等,说明病人麻醉偏浅,此时应适当加深麻醉。而在病人意识消失且使用肌松药的情况下,循环情况和神经反射是判断麻醉深浅的主要依据。

7、全身麻醉病人发生喉痉挛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如何预防和处理?答:全麻病人发生

喉痉挛的主要原因有:A麻醉药物:如硫妥静脉麻醉时,病人交感神经受抑,副交感神经X加相对亢进,咽喉部敏感性增强。B麻醉操作:窥喉及气管插管、口咽部吸痰等;

C手术操作:浅麻醉下进行手术操作如扩肛、剥离骨膜、牵拉肠系膜、胆囊等。

预防:使用硫妥前使用足量的抗胆碱类药物。进行麻醉操作和手术操作时麻醉深度要足够。

处理:轻度在去除局部刺激后会自行缓解,中度需用面罩加压吸氧治疗,重度可用粗静脉输液针行环甲膜穿刺吸氧,或静注琥珀胆碱迅速解除痉挛,然后加压吸氧或立即行气管插管进行人工通气。

8、理想的肌松药应具备哪些条件?答:理想的肌松药应该是:A起效快的非去极休肌

松药B没有组胺释放作用和心血管不良反应C肌松易用拮抗药逆转D有稳定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即使在肝、肾疾病时也不受影响。

9、一颅内肿瘤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突然出现颅内压增高,请简述其处理方法。答:A限

制液体入量;B使用利尿剂(根据情况选用渗透性和袢利尿剂)C应用皮质激素;D过度通气并使用肌松药进行机械通气,以减少机械通气阻力。E使用脑血管收缩药如硫妥、利多卡因;F其它方法。

10、简述单肺通气期间低氧血症的处理。答:A如麻醉用了氧化亚氮,应即停止使用;

B检查有无操作不当、导管位置正确、麻醉机有无故障、血流动力学状态是否稳定等,作相应的纠正,并对支气管内进行吸引,清除分泌物;C:如经以上处理仍无改善,可酌用以下措施:(1)纯氧吸入(2)立即双肺通气(3)增加通气量和呼吸频率(4)双肺不同方式的通气。

11、简述局麻药中毒的临床表现及防治原则。局麻药中毒反应临床表现:中枢神经系统:早期精神症状,眩晕、多语、烦燥不安、嗜睡、动作不协调、眼球震颤;中期常有

恶心呕吐、头痛、视物模糊、颜面肌肉抽搐;晚期病人全身肌肉痉挛抽搐。循环系统:早期面色潮红,血压升高,脉搏快,脉压变窄,随之面色苍白,出冷汗,血压下降,脉搏细弱,心律失常,严重者心力衰竭或心跳停止。呼吸系统:胸闷,气短,呼吸困难或呼吸抑制,惊厥时有紫绀,严重者呼吸停止和窒息。

防治:A一次用量不超过局麻药数量,对小儿、体弱、肝、肾功能差者均减量;B局麻药宜采用较低的有效浓度,对血管丰富区,头、面、颈、粘膜、炎性充血区、局麻药一次最大剂量应减量;C、麻醉前用药:巴比妥类药、安定类药均对局麻药中毒有预防作用;D麻醉操作时应缌,注药前必须回抽,防止误入血管。

处理:A立即停止用药B早期吸氧、补液,维持呼吸循环稳定。用安定5~10mg肌肉或静脉注射。C抽搐、惊厥者可用安定或2.5%硫喷妥钠3~5ml缓慢静脉注射,效果不佳者,可注琥珀胆碱,气管内插管控制呼吸;D有呼吸抑制或停止、严重低血压、心律失常或心中不骤停者,应约予包括控制呼吸、升压药、输血输液、心肺脑复苏处理等。

12、简述麻醉期间高血压的原因及防治。A 麻醉因素气管插管操作,某些麻醉药作用如氯胺酮及羟丁酸钠,缺氧及二氧化碳蓄积早期;B 手术因素颅内手术时牵拉额叶或刺激第V、IX、X脑神经,可引起血压升高。脾切除术时挤压脾,因循环容量剧增,可使血压明显升高。嗜铬细胞瘤手术术中探查肿瘤时,血压可立即迅速升高达危险水平;C 病情因素甲状腺功能亢进、嗜铬细胞瘤等病人,麻醉后常出现难以控制的血压升高,即使处理及时,也难免因急性心衰或肺水肿死亡。此外术前精神极度紧X的病人血压可极度升高,其中少数病在进入手术室前便可因脑出血或心衰死亡

处理:为防止各种原因造成的高血压,对采用全麻病人,术前访视应耐心作好思想工作,消除病人紧X情绪,并针对病人的情况给足量术前用药。对嗜铬细胞瘤及甲亢病人,手术医师必须按常规进行术前准备。为预防诱导插管过程的高血压,麻醉深度应适当,如能配合咽喉、气管表面麻醉或给一定量α和β受体阻滞剂,效果尤佳。在麻醉全程,应避免缺氧和二氧化碳蓄积,严格控制输血输液量。为消除颅脑手术所致的高血压,可给予较大量氟哌利多;为消除颈以下部位手术所致的应激性高血压,可复合硬膜外阻滞,尤其适合于嗜铬细胞瘤手术的病人。

麻醉期间血压一旦明显升高,如为麻醉过浅,应加深麻醉;如为明显应激反应,可根据情况给予α和β受体阻滞剂或血管平滑肌松驰降低血压。如为缺氧及二氧化碳蓄积性高血压,应于加大通气量的同时提高吸入气体的氧浓度。

13、简述氯胺酮麻醉的并发症。血压升高;短暂的意识混乱和行为异常;呼吸抑制;颅内压增高;情绪激动和恶梦;恶心呕吐;复视或暂失明;喉痉挛和呼吸道醒梗阻;用于硬膜外麻醉的辅助或其他交感神经受到广泛抑制的病人时,常用剂有时可致血压剧降或心脏停搏。

14、为什么要进行麻醉前检诊?麻醉手术前,通过复习病历及检视病人,了解主要病理生理问题及具体病情特点,对病人全省情况,各器官、系统功能状态,术前准备情况,以及麻醉手术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危险性等做出客观的评估,为制定合理的麻醉计划提供依据

15、胆心反射的预防和处理。1、术前应给予足量的抗胆碱药如阿托品;2、立即停止对胆道系统的牵拉;心率减慢者,可给予适量阿托品;血压下降者,可给予适量升压药;

3、若在全麻下完成手术,立即加深麻醉;

4、若在硬膜外麻醉下完成手术,术中可辅以适量全麻醉药如杜非,氟芬合剂等;5术中可给予腹腔神经丛阻滞。

麻醉专业名词解释

麻醉专业名词解释.txt两个男人追一个女人用情浅的会先放弃。两个女人追一个男人用情深的会先放弃。╰︶ ̄—你的话,我连标点符号都不信男女授受不亲,中国哪来13亿人口。麻醉专业名词解释 麻醉学专业名词解释: 1、呼吸性酸中毒 即高碳酸血症,PaCO2>45mmHg。主要由于肺泡有效通气量不足,体内CO2蓄积所致。麻醉期间CO2蓄积的常见原因包括:麻醉药的呼吸抑制、呼吸管理不善、麻醉器械故障或CO2吸收装置失效等。 2、 meyer-overton法则 本世纪初meyer和overton先后测定了常用吸入麻醉药如乙醚、氧化亚氮和氯仿等在橄榄油中的溶解度,并比较它们的脂溶性与全麻效能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吸入全麻药均具有较高的亲脂性,并与其效能成正比。因此认为全麻药是和神经中的脂质成分发生松散的物理-化学结合,致使神经细胞中各种成分的正常关系发生变化,产生麻醉作用,称之为meyer-overton法则。 3、 PCA 即病人自控镇痛,通过特定的PCA控制系统允许病人自行给予一定量的镇痛药物,在预先设定的时间内控制系统对病人的第二次给药要求不会作出反应,因此,可以有效地控制药物过量。当采用PCA时,每当阿片类药物的血药浓度低于最低有效镇痛浓度(MEAC)时,病人即可自行给药进行镇痛,有效避免了传统镇痛方法不灵活、依赖性、不及时的缺点。 4、癌性镇痛三级用药阶梯 癌痛三阶梯镇痛方案的给药原则是:阶梯给药、口服给药、按时给药、用药个体化、辅助用药。(1)第一阶梯:轻度癌痛,第一线镇痛药为非阿片类镇痛药如阿司匹林等NSAIDs,必要时加用辅助药;(2)第二阶梯:中度癌痛及第一阶梯治疗效果不理想时,可选用弱阿片类药如可待因,也可并用第一阶梯的镇痛药或辅助药;(3)第三阶梯:对第二阶梯治疗效果不好的重度癌痛,选用强效阿片类药物如吗啡,也可辅助第一、第二阶梯药物。 5、 TOF 即四个成串刺激,是一串由四个频率为2Hz,波宽为0.2~0.3ms的矩形波组成的成串刺激波,四个成串刺激引起四个肌颤搐(T1、T2、T3、T4),连续刺激时串间距离为10~12s。神经肌肉传递功能正常时,四个肌颤搐幅度相等,但当部分非除极化阻滞时出现衰减,四个肌颤搐的幅度依次减弱。 研究表明,非去极化阻滞时,每串刺激的第四个肌颤搐(T4)和第一个肌颤搐(T1)的比值(T4/T1)与该串第一个肌颤搐和用药前对照值(C)的比值(T1/C)之间有良好的相关性,因此可以直接从T4/T1的比值来评定阻滞程度,还可以根据有无衰减来确定阻滞性质。 部分去极化阻滞时,虽然四个肌颤搐的幅度均降低,但T4/T1>0.9或接近于1.0。非去极化阻滞程度增加时,T4/T1比值逐渐降低,当T4消失时,约相当于单刺激肌颤搐抑制75%,阻滞程度进一步加深,T3、T2和T1依次消失,这时分别相当于单刺激肌颤搐抑制80%、90%、100%。T4/T1>0.75提示临床上肌张力已经充分恢复。 6、 FRC 即机能余气量,是指平静呼气末肺内残留的气体量。正常成人男性约2500ml,女性约

麻醉学名词解释

预充氧:在病人意识消失和呼吸肌麻痹之前的几分钟内持续吸入纯氧能显著延长这段时间,这是麻醉诱导和插管前不可省略的,最重要的步骤,称为“预充氧”。预充氧使功能残气量中氧气/氮气比例增大。因此又称“给氧去氮”。 气道困难:是指经过常规训练的麻醉医师管理下病人发生面罩通气和(或)气管插管困难。 面罩通气困难:是指在面罩给予纯氧和正压通气的过程中出现通气不足,致使SpO2<92%。 喉镜暴露困难:是指在常规喉镜暴露下无法看到声门的任一部分。 气管插管困难:是指常规喉镜下插管时间>10min或尝试3次以上插管失败。 麻醉:利用某些药物对中枢或外周神经系统的作用具有可逆性的特点来达到消除病人痛苦, 为手术创造条件的方法。 现在麻醉学的的内涵: 麻醉、监护、调控,重症监测治疗,复苏及疼痛治疗等。 全身麻醉:经呼吸道或静脉、肌肉注入麻醉药物,可逆性抑制中枢神经系统,表现为神智消失、全身痛觉丧失、遗忘、反射抑制和一定程度的肌肉松弛。 苏醒延迟:停止使用麻醉药后30min病人仍不能恢复意识者。 吸入麻醉:麻醉药经呼吸道进入,产生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使病人意识消失而致不感到疼痛,称为吸入麻醉。 肺泡最低有效浓度(MAC):是指挥发性麻醉药和纯氧同时吸入时在肺泡内能达到50%的病人对手术刺激不会引起摇头、四肢运动等反应的浓度。 低流量吸入麻醉:新鲜气流量小于2L/min为低流量吸入麻醉。 靶控输注(TCI):又称为目标浓度输注,是药代动力学理论和计算机技术结合研制出来的一种静脉给药方法,是应用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原理,通过计算机的帮助直接控制目标(血浆或效应部位)浓度从而控制麻醉深度,并可以根据临床需要随时调整的给药系统。缺点是设备要求高,费用高。 静脉全身麻醉:是指全麻药物注入静脉,通过血液循环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而产生全身麻醉作用的麻醉方法。 局部麻醉(local anesthesia)又名部位麻醉(regional anesthesia),简称局麻。是指局麻药应用于身体的局部,暂时、可逆地阻断某些周围神经的冲动传导,使这些神经所支配的区域产生麻醉作用。优点:病人清醒,管理简便,所需设备简单,对重要脏器功能干扰小。缺点:不适用于手术范围大,病情复杂,对局麻药过敏,诊断不明确及不合作病人。 表面麻醉:将穿透力强的麻醉药用于粘膜表面,使其透过粘膜而阻滞其下的神经末梢,使粘

麻醉学名词解释

肺牵张反射(pulmonary stretch reflex) 亦称黑林-伯鲁反射(hering-breuerreflex),简称黑伯反射。由肺扩张或缩小而反射地引起吸气抑制或加强效应。包括两部分,最常见为肺充气时引起叹气抑制效应,称肺充气反射;其次,为肺放气时所引起的吸气效应,也称肺放气反射,此反射当用力呼气才发生。黑-伯反射的感受器位于支气管和细支气管的平滑肌层中,称为牵张感受器,主要刺激为支气管和细支气管的扩张。传入纤维为迷走的有髓鞘的a类纤维,传导速度约35~50米/秒,中枢为延髓呼吸中枢,作用为调节呼吸频率,并与脑桥呼吸调整中枢配合以维持呼吸节律性。这些结果皆取自对哺乳动物的观察。有的学者认为,当人体平静呼吸时,潮气量不太大,肺充气反射不起什么作用;当潮气量增加至800毫升,迷走神经传入冲动频率增加,才引起吸气动作抑制,认为在清醒人体,延髓吸气中枢的兴奋值较高。充气的肺牵张反射的生理意义在于防止肺扩张的过度。 Mendelson综合征 1946年,Mendelson描述了“哮喘样”综合征,指产科病人误吸大量胃液而引起的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主要临床表现为喘鸣音。其机制是气管粘膜水肿(因pH 值低)及误吸物阻塞等引起的气管腔狭窄。现在指在误吸发生不久或者2-4小时后出现哮喘样综合征,病人呈发绀,心动过速,支气管痉挛和呼吸困难.在受累的肺野可听到哮鸣音或罗音.肺组织损害程度与胃内容物的PH直接相关,还与消化酶活性有关.胸部的X线检查特点是受累的肺野旦不规则.边缘模糊的斑状阴

影,一般多在误吸后24小时才出现.引发的最关健因素是误吸物的PH. 误吸物PH小于2.5会导致严重的吸入性肺炎.误吸的量也会影响吸入性肺炎的严重性.循证医学研究资料表明25ml或者0.4ml/kg的误吸量是导致吸入性肺炎的界限值

外科名词解释

外科名词解释 1. 局部麻醉:是利用某些药物有选择性地暂时阻断神经末梢、神经纤维以及神经干的冲动传导,从而使其分布或支配 的相应局部组织暂时丧失痛觉的一种麻醉方法。 2.表面麻醉:将局部麻醉药滴、涂布或喷洒在黏膜表面,利用麻醉药的渗透作用,使其透过黏膜阻滞浅在的神经末梢 而产生麻醉作用,称为表面麻醉。 3. 浸润麻醉:将局部麻醉药沿手术切口线皮下注射或深部分层注射,阻滞周围组织中的神经末梢而产生麻醉,称为局 部浸润麻醉。 4. 传导麻醉:将局部麻醉药注射到神经干周围,使其所支配的区域失去痛觉而产生麻醉作用,称为传导麻醉。 5、硬膜外麻醉:将局部麻醉药注射到硬膜外腔,阻滞脊神经的传导,使其所支配的区域失去痛觉而产生麻醉,称为硬 膜外麻醉。 6、全身麻醉:是利用某些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广泛的抑制作用,从而暂时地使机体的意识、感觉、反射和肌肉张力部分或全部丧失的麻醉方法。 7、复合麻醉:联合采用几种麻醉剂所施行的麻醉,目的在于增强麻醉药的作用,减轻其毒性和副作用,扩大麻醉药的应用范围。 ?(1)混合麻醉:同时注入两种或数种麻醉剂的混合物以达到麻醉的方法。 ?(2)配合麻醉:在采用全身麻醉的同时配合应用局部麻醉的方法。 ?(3)合并麻醉:间隔一定时间先后应用两种或两种以上麻醉剂的麻醉方法。通常前者为基础麻醉,即使动物达到全身浅麻醉状态;后者为维持麻醉,即使动物进入手术所需要的麻醉深度。 8、单纯麻醉:单纯采用一种全身麻醉剂施行麻醉的方法。 9、麻醉前给药:指在麻醉前先使用少量神经安定药、镇静药、镇痛药、肌松药、抗胆碱药等,以减少全麻药的用量及副作用,消除麻醉和手术中的不良反应,使麻醉过程平稳,提高麻醉的安全性。 10、吸入性全身麻醉:是指气态或挥发性液态麻醉药物经呼吸道吸入,在肺泡中经毛细血管进入血液循环,继而到达中枢神经系统产生麻醉效应的方法。常用的吸入麻醉剂:主要是氟烷、甲氧氟烷、安氟醚、异氟醚、七氟醚等。11、非吸入性全身麻醉:指麻醉药不经吸入方式而进入体内并产生麻醉效应的方法。麻醉药的输入途径有皮下注射、肌肉注射、静脉注射、腹腔注射等。 12、电针麻醉:在动物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穴位上,通上一定频率一定强度的脉冲电流,使畜体获得一定程度上的镇痛效应,而对生理干扰很少。 13、激光麻醉(Lasing anaesthesia):也是在针刺麻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镇痛机理是应用激光照射动物浅在的外周神经径路,通过神经传导而引起全身性的镇痛作用。 14、损伤:是由各种不同外界因素作用于机体,引起机体组织器官产生解剖上的破坏或生理上的紊乱,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局部或全身反应的病理现象。 15、创伤:是由锐性外力或强烈的钝性外力作用于机体组织或器官,使受伤部皮肤或黏膜出现伤口及深在组织与外界相通的机械性损伤。 16、第一期愈合:是最为理想的愈合形式。特点是创缘、创壁对合整齐、无肉眼可见间隙,创内无异物及血凝块,组织破坏少,炎症反应轻微、创伤没有感染。 17、第二期愈合:指创伤不具备第一期愈合的条件,或组织丧失第一期愈合的能力后所采取的愈合形式。特点是组织缺损大,创缘、创壁不整,创内有异物、血凝块、坏死组织及炎性产物,细菌感染,由创内增 生多量肉芽组织填充创腔,然后形成疤痕组织而愈合。 18、痂皮下愈合:是表皮损伤的愈合形式。血液或渗出的浆液逐渐干燥形成痂皮覆盖在伤面,由损伤边缘再生表皮而愈合。 19、初期缝合:对受伤数小时的清洁创或经彻底外科处理后的新鲜污染创施行缝合,以保护创伤和促进第一期愈合。20、延期缝合:对超过12小时以上的创伤或污染严重的创伤,先用抗菌药物治疗3-5天,待无创伤感染(创内渗出液很少,并出现健康肉芽组织)后再施行缝合。 21、肉芽创缝合:又叫二次缝合,适合于经适当外科处理后的肉芽创,以加速创伤愈合,减少疤痕形成。

麻醉名词解释

麻醉名词解释 麻醉是指用药物或其他方法使人或动物丧失意识、感觉和疼痛感的一种治疗手段。麻醉主要用于手术过程中,以减少患者的痛苦,使手术过程更加安全和顺利。以下是一些麻醉相关的名词解释: 1. 麻醉师:麻醉师是具有相关医学专业知识和技能,负责给患者进行麻醉操作的专业人员。他们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并监测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生命体征。 2. 麻醉药物:麻醉药物是用于给患者进行麻醉的药物,主要分为全身麻醉药物和局部麻醉药物两类。全身麻醉药物可以使全身意识丧失,无痛感,常用的有巴比妥类药物、吗啉类药物和挥发性麻醉剂等。局部麻醉药物主要用于局部麻醉,使局部区域丧失感觉,常用的有利多卡因和布比卡因等。 3. 麻醉深度:麻醉深度是指患者在麻醉状态下的意识水平和疼痛感知程度。根据麻醉深度的不同,分为浅麻醉、中度麻醉和深度麻醉。 4. 麻醉监护:麻醉监护是指在患者麻醉过程中,对其生命体征进行持续、全面的监测和记录。主要监测项目包括血压、心率、呼吸频率、体温等。 5. 麻醉风险:麻醉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各种不良反应和并发症,被称为麻醉风险。常见的麻醉风险包括呼吸抑制、低血压、恶心呕吐、麻醉过深或过浅等。

6. 麻醉前评估:麻醉前评估是指在患者手术前,麻醉师对其进行详细的身体状况、病史和药物过敏等方面的评估。通过麻醉前评估,可以了解患者的麻醉风险,制定合理的麻醉方案。 7. 麻醉机器:麻醉机器是麻醉师常用的设备,用于给患者提供呼吸支持和麻醉药物。麻醉机器包括呼吸机、麻醉气体吸入系统、呼吸参数监测仪器等。 8. 麻醉复苏:麻醉复苏是指手术结束后,将患者从麻醉状态恢复到清醒状态的过程。在麻醉复苏期间,继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保证其呼吸通畅和稳定。 以上是关于麻醉名词的解释,麻醉是医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合理、安全的麻醉操作可以有效减少患者的痛苦,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

麻醉学名词解释

麻醉学名词解释 麻醉学是研究麻醉药物和麻醉技术的学科,它包括麻醉的各个方面,如药物的作用机制、应用范围、副作用,以及麻醉技术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等。下面是对麻醉学的几个重要名词的解释。 1. 麻醉药物:麻醉药物是指用于诱导和维持麻醉状态的药物。麻醉药物可以分为全身麻醉药、局部麻醉药和神经传导阻滞剂等几大类。全身麻醉药物主要通过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使患者失去意识和感觉;局部麻醉药主要通过阻断局部神经传导,使患者失去疼痛感;神经传导阻滞剂则通过影响神经传导,达到麻醉的目的。 2. 麻醉机:麻醉机是用于给患者提供麻醉药物和维持呼吸的设备。麻醉机通常包括药品输送系统、氧气输送系统、麻醉剂吸入系统、呼吸回路等组成部分。麻醉机的主要功能是控制麻醉药物的输送速度和浓度,同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以确保患者在手术中处于安全的麻醉状态。 3. 麻醉深度:麻醉深度是指患者在麻醉过程中的意识状态和反应性。根据麻醉深度的不同,可以将麻醉分为全身麻醉、局部麻醉和腰麻等不同类型。麻醉深度的评估主要依靠监测患者的意识状态、呼吸和循环功能等指标,以及麻醉师的临床经验和观察。 4. 麻醉并发症:麻醉并发症是指在麻醉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意外情况和不良反应。麻醉并发症包括过度麻醉、麻醉中止、

呼吸抑制、呼吸道梗阻、过敏反应等。麻醉师在手术中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处理并发症以确保患者的安全。 5. 麻醉技术:麻醉技术是指在麻醉过程中的操作方法和技巧。常用的麻醉技术包括静脉麻醉、插管麻醉、全麻醒觉等。麻醉技术需要麻醉师具备扎针、插管、调整麻醉药物剂量等技能,以确保麻醉的安全和有效性。 总之,麻醉学是一门综合学科,涉及多个领域,包括药理学、生理学、临床医学等。通过深入研究和了解麻醉药物和麻醉技术,麻醉师可以在手术中安全地控制患者的意识和感觉,保障手术的顺利进行。

麻醉学名词解释

之阳早格格创做 肺牵弛反射(pulmonary stretch reflex)亦称乌林-伯鲁反射(hering-breuerreflex),简称乌伯反射.由肺扩弛或者缩小而反射天引起吸气压造或者加强效力.包罗二部分,最罕睹为肺充气时引起叹气压造效力,称肺充气反射;其次,为肺搁气时所引起的吸气效力,也称肺搁气反射,此反射当用力呼气才爆收.乌-伯反射的体验器位于支气管战细支气管的仄滑肌层中,称为牵弛体验器,主要刺激为支气管战细支气管的扩弛.传进纤维为迷走的有髓鞘的a类纤维,传导速度约35~50米/秒,中枢为延髓呼吸中枢,效率为安排呼吸频次,并与脑桥呼吸安排中枢协共以保护呼吸节律性.那些截止皆与自对于哺乳动物的瞅察.有的教者认为,当人体仄静呼吸时,潮气量不太大,肺充气反射不起什么效率;当潮气量减少至800毫降,迷走神经传进冲动频次减少,才引起吸气动做压造,认为正在醉悟人体,延髓吸气中枢的镇静值较下.充气的肺牵弛反射的死理意思正在于防止肺扩弛的过分. Mendelson概括征 .纵然误吸少量下酸性胃液(PH2.5)也可引起化教性肺炎(Mendelson概括征),去势勇猛,病人很快出现脉速、紫绀、血压下落、呼吸艰易且呈哮喘样收火,以至肺火肿战ARDS.麻醉前应用H2组胺受体拮抗剂如西咪替丁有一定的

防治效验,防止误吸仍是最主要的道路. CO2排出概括症 CO2排出概括症是指患者正在PaCO2较下且持绝状态下,血液中的CO2赶快排出时出现血压落矮,心率减缓,心律得常,以至心搏骤停等症状,罕睹于下碳酸血症型呼吸衰竭止板滞通气治疗的患者.PaCO2愈下,持绝时间愈少,CO2赶快排出后血压愈易下落,而且下落程度愈压甚,以至可致心跳停止.那种CO2排出概括征正在肺心病人不适合天使用呼吸机治疗后常可逢到.慢性下CO2血症,PaCO2不超出60~70毫米汞柱,共时也不血容量缺累,CO2排出后血压常不受效率.1.CO2赶快排出后,血中女茶酚胺浓度也随之下落;2.用呼吸机举止正压通气时胸内压删下,静脉回流受阻,加之CO2排出后骨骼肌等构造的血管扩弛,使回心血量缩小,易致心净充盈缺累;3.下CO2血症使脑战冠状血管扩弛,CO2骤然排出后脑战冠状血管中断,易致脑战心净缺血;4.正在缓性呼吸性酸中毒病人,骤然与消下CO2血症,本已存留的血战脑脊液中代偿性碳酸氢根删下将占劣势,以至脑脊液战血液变碱.脑脊液变碱可引起抽搐;血液变碱,使血钾、血氯减矮,氧合离解直线左移,加上冠状动脉中断,室性心动过速,矮血压以至停跳.有计划天逐步落矮PaCO2,可防止那种局面.

传导麻醉的名词解释

传导麻醉的名词解释 麻醉是指通过药物或其他方法使患者丧失感觉和意识的一种医学行为。作为医学领域中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麻醉不仅广泛应用于手术过程中,还可以减轻患者的疼痛感,提供便利的治疗条件,从而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传导麻醉是一种通过神经系统传导进行的麻醉方法。它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影响神经传导的药物,阻断或减弱疼痛信号的传递,从而达到麻醉的效果。传导麻醉可以分为局部麻醉和区域麻醉两种类型,不同的类型适用于不同的手术部位和程度。 局部麻醉是传导麻醉的一种常见形式。它是通过在手术部位局部注射药物,阻断局部神经的传导,从而使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感觉不到疼痛。局部麻醉主要用于表面较小的手术,如皮肤切割和缝合、组织修复等。相较于其他形式的麻醉,局部麻醉无需让患者完全失去意识,因此可以减少术后恢复的时间和并发症的风险。 区域麻醉是一种比较广泛应用的传导麻醉方式。它通过注射麻醉药物或使用神经阻滞器械,在特定区域阻断或抑制神经的传导,从而实现手术区域的麻醉效果。常见的区域麻醉方法包括硬膜外麻醉、蛛网膜下腔麻醉、神经导航麻醉等。区域麻醉可以用于各种手术,如腹部手术、关节置换手术等。与全身麻醉相比,区域麻醉的优势在于患者意识清醒,术后疼痛明显减轻,恢复较快。 在传导麻醉中,经常使用的药物主要包括局部麻醉药和辅助药物。局部麻醉药是传导麻醉中最重要的药物之一,可以分为酯类和酰胺类两大类。酯类药物常用于局麻过程中,比如利多卡因和普鲁卡因;酰胺类药物适用于神经传导阻滞,如布比卡因和罗哌卡因。辅助药物则用于提高麻醉效果和减轻副作用,比如阿托品和肾上腺素。 尽管传导麻醉在临床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且具有显著的优势,但它也存在一些潜在的风险。例如,局部麻醉可能引起过敏反应、局部组织损伤和神经损伤等副作用。区域麻醉也可能导致患者感到不适或出现神经功能损害等并发症。因此,在应

临床麻醉名词解释

气管内插管:经过口腔或鼻孔经喉把特制的气管导管插入气管内。 支气管插管:经过口腔或鼻孔经喉把特制的气管导管插入单侧支气管内 困难气道: 面罩通气和直接喉镜下气管插管困难 全麻;将麻醉药通过吸入静脉肌肉注射或直肠灌注进入体内,使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者全身麻醉。 全麻的诱导:无论行静脉麻醉或吸入麻醉均有一个使病人从清醒状态转为可以进行手术操作的麻醉状态的过程,这一过程称为全麻的诱导。 吸入麻醉:麻醉药经呼吸道吸入,产生中枢神经抑制,使病人意识消失而致不感到周身疼痛。低流量吸入麻醉:新鲜气流量小于2L/min 持续输注即时半衰期:是指恒速给药一段时间后,停止输注,血浆药物浓度下降50%所需要的时间,持续输注半衰期不是一个时间常数,随着持续时间从几分钟到几小时的变化,持续输注即时半衰期会有显著的增加。 Cp50与Ce50 : Cp50是指防止50%病人对伤害刺激产生反应的血浆药物浓度。Ce50是指防止50%病人对伤害刺激产生反应的效应室药物浓度。 靶控输注(TCI):是指在输注静脉麻醉药时,以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原理为基础,通过调节目标或靶位(血浆或效应室)的药物浓度来控制或维持适当的麻醉深度,以满足临床麻醉的一种静脉给药方法。 全凭静脉麻醉(TIVA)是指完全采用静脉麻醉药及其辅助药来对病人实施麻醉的方法。 闭合环路麻醉:是指在进行靶控输注的过程中,如果效应信息能反馈给靶控系统并自动完成靶浓度的调节,即可以完成所谓的闭合环路麻醉(closed-loop control of anesthesia)。效应信息的来源有二:一是药物效应,如用BIS或EP为反馈信息形成闭合环路麻醉;二是药物浓度,目前的浓度监测还不能对静脉麻醉药的血药浓度进行即刻测量。 MAC:由麻醉医师为接受诊断.治疗性操作的患者提供的特别医疗服务。其工作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监测重要生命体征.维持呼吸道通畅.诊断和处理MAC中的临床问题.适时给予镇静.镇痛药等.提供其他所需的医疗服务措施。 TOF 四个成串刺激是给四个单刺激后分别产生四个肌颤搐,它们分别为T1、T2、T3、T4。恢复指数是肌松药消退过程中,肌颤搐的幅度由25%恢复到75%的时间称恢复指数。 静脉局部麻醉是指在肢体上结扎止血带后,静脉注入局麻药,使止血带远端肢体得到麻醉的方法。由于受止血带结扎时间的限制,只能用于四肢肘或膝以下的1~1.5 h之内的短小手术。硬膜外麻醉是将局部麻醉药注射于硬脊膜外间隙,阻滞脊神经根部,使其支配的区域产生暂时性麻痹。 脊麻是将局部麻醉药注入蛛网膜下隙阻滞,使脊神经根部阻滞的麻醉方法。 复合麻醉:是指在同一次麻醉过程中同时或先后应用两种或两中以上的麻醉药物。 联合麻醉:指在同一麻醉过程中同时或先后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麻醉技术。 全凭静脉麻醉(TIVA):是指完全采用静脉麻醉药及静脉麻醉辅助药的麻醉方法。 静吸复合麻醉:指将静脉麻醉和吸入麻醉同时或先后应用于同一次麻醉过程 控制性降压是指;在全身麻醉下手术期间,在保证重要脏器氧供情况下,采用将降压药物与技术等方法,人为地将平均动脉压降低至50-65mmHg(6.67-8.67kPa),使手术野出血量随血压的降低而相应减少,不致有重要器官的缺血缺氧性损害,终止降压后血压可迅速恢复至正常水平,不产生永久性器官损害 术中知晓:是指病人术后能回忆起术中所发生的事情,并能告知有无疼痛。 苏醒延迟:一般认为,凡术后超过30分钟呼唤不能睁眼和握手,对痛觉刺激无反应, 恶性高热又称异常高热,它不是通常麻醉中发生的单纯体温升高,是指由某些麻醉药物激发

麻醉学名词解释

麻醉学名词解释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肺牵张反射(pulmonary stretch reflex) 亦称黑林-伯鲁反射(hering-breuerreflex),简称黑伯反射。由肺扩张或缩小而反射地引起吸气抑制或加强效应。包括两部分,最常见为肺充气时引起叹气抑制效应,称肺充气反射;其次,为肺放气时所引起的吸气效应,也称肺放气反射,此反射当用力呼气才发生。黑-伯反射的感受器位于支气管和细支气管的平滑肌层中,称为牵张感受器,主要刺激为支气管和细支气管的扩张。传入纤维为迷走的有髓鞘的a类纤维,传导速度约35~50米/秒,中枢为延髓呼吸中枢,作用为调节呼吸频率,并与脑桥呼吸调整中枢配合以维持呼吸节律性。这些结果皆取自对哺乳动物的观察。有的学者认为,当人体平静呼吸时,潮气量不太大,肺充气反射不起什么作用;当潮气量增加至800毫升,迷走神经传入冲动频率增加,才引起吸气动作抑制,认为在清醒人体,延髓吸气中枢的兴奋值较高。充气的肺牵张反射的生理意义在于防止肺扩张的过度。 Mendelson综合征 1946年,Mendelson描述了“哮喘样”综合征,指产科病人误吸大量胃液而引起的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主要临床表现为喘鸣音。其机制是气管粘膜水肿(因pH 值低)及误吸物阻塞等引起的气管腔狭窄。现在指在误吸发生不久或者2-4小时后出现哮喘样综合征,病人呈发绀,心动过速,支气管痉挛和呼吸困难.在受累的肺野可听到哮

鸣音或罗音.肺组织损害程度与胃内容物的PH直接相关,还与消化酶活性有关.胸部的X线检查特点是受累的肺野旦不规则.边缘模糊的斑状阴影,一般多在误吸后24小时才出现.引发的最关健因素是误吸物的PH. 误吸物PH小于2.5会导致严重的吸入性肺炎.误吸的量也会影响吸入性肺炎的严重性.循证医学研究资料表明25ml或者 0.4ml/kg的误吸量是导致吸入性肺炎的界限值。即使误吸少量高酸性胃液(PH2.5)也可引起化学性肺炎(Mendelson综合征),来势凶猛,病人很快出现脉速、紫绀、血压下降、呼吸困难且呈哮喘样发作,甚至肺水肿和ARDS。麻醉前应用H2组胺受体拮抗剂如西咪替丁有一定的防治效果,预防误吸仍是最主要的途径。 CO2排出综合症 CO2排出综合症是指患者在PaCO2较高且持续状态下,血液中的CO2快速排出时出现血压降低,心率减慢,心律失常,甚至心搏骤停等症状,常见于高碳酸血症型呼吸衰竭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PaCO2愈高,持续时间愈长,CO2快速排出后血压愈易下降,而且下降程度愈压甚,甚至可致心跳停止。这种CO2排出综合征在肺心病人不适当地使用呼吸机治疗后常可遇到。急性高CO2血症,PaCO2不超过60~70毫米汞柱,同时也没有血容量不足,CO2排出后血压常不受影响。1.CO2快速排出后,血中儿茶酚胺浓度也随之下降;2.用呼吸机进行正压通气时胸内压增高,静脉回流受阻,加之CO2排出后骨骼肌等组织的血管扩张,使回心血量减少,易致心脏充盈不足;3.高CO2血症使脑和冠状血管扩张,CO2骤然排出后脑和冠状

麻醉mac的名词解释

麻醉mac的名词解释 麻醉MAC(Monitored Anesthesia Care)是一种常见的麻醉技术,它在手术和 医疗程序中广泛应用。MAC麻醉通常由麻醉医生和专业护理人员共同组成的团队 完成。本文将对麻醉MAC进行详细解释,并探讨其在临床中的应用。 一、什么是麻醉MAC? 麻醉MAC是一种将麻醉药物直接注射到患者静脉或肌肉中,使其产生全身或 局部麻醉效果的技术。与全身麻醉相比,麻醉MAC可以更好地控制患者的麻醉深度。麻醉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手术过程的需求,调整药物的剂量和浓度,以达到最佳的麻醉效果。 二、麻醉MAC的工作原理 麻醉MAC主要通过调节患者的意识状态和疼痛感知来实现麻醉效果。麻醉药 物通过影响大脑中的神经传导系统,抑制疼痛信号的传输和接受。同时,在手术过程中,麻醉医生会通过监测设备实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和呼吸频率等,以确保患者的安全。 三、麻醉MAC与其他麻醉技术的比较 麻醉MAC相对于全身麻醉和局部麻醉而言,具有一定的优势和特点。相对于 全身麻醉而言,麻醉MAC可以在保持患者清醒和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的同时,提 供足够的疼痛缓解效果。这对于一些手术过程中需要患者配合的情况特别重要,如胃镜、心脏介入手术等。与局部麻醉相比,麻醉MAC提供的镇痛效果更全面,可 以减轻手术过程中的不适和疼痛感。 四、麻醉MAC的应用领域 麻醉MAC广泛应用于各种手术和医疗程序中。例如,对于需要局部麻醉的眼 科手术,麻醉MAC可以使患者的眼部局部麻醉效果更明显,同时避免全身麻醉的

潜在风险。对于较小的皮肤损伤修复手术,麻醉MAC可以通过局部麻醉和镇静,使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感到轻松和舒适。此外,在某些需要持续表面麻醉的介入性疼痛治疗中,麻醉MAC也可以派上用场。 五、麻醉MAC的风险与安全性 尽管麻醉MAC是一种相对安全的麻醉技术,但它仍然存在一定的风险。麻醉MAC可能导致呼吸抑制、血压下降、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因此,在实施麻醉MAC之前,麻醉医生和护理人员必须详细评估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此外,麻醉MAC还需要在配备必要的设备和药物的条件下进行,以保障患者的安全。 总结: 麻醉MAC是一种常见的麻醉技术,它在手术和医疗程序中起到关键作用。通过麻醉药物的注射和监测设备的实时监测,麻醉MAC可以在保持患者意识状态的同时,提供有效的镇痛效果。然而,麻醉MAC的应用需要麻醉医生和护理人员的合作,并且风险评估和监测是必不可少的。在今后的临床实践中,麻醉MAC将继续发挥重要的作用,为患者提供更安全、舒适的手术和医疗体验。

临床麻醉学考试名词解释和问答题

1.麻醉:运用药物或其他方法使人体局部或全身暂时失去感觉。 2.镇痛:运用药物或其他方法使病人减轻或消除疼痛 3.麻醉学:是一门研究临床麻醉、生命机能调控、重症监测治疗和疼痛诊疗的学科科 4.体重指数:体重指数 =体重( Kg) / 身高( m) 2 5.气管内插管:经过口腔或鼻孔经喉把特制的气管导管插入气管内 6.支气管插管:经过口腔或鼻孔经喉把特制的气管导管插入单侧支气管内。 7.困难气道:面罩通气和直接喉镜下气管插管困难。 8.全麻:将麻醉药通过吸入静脉肌肉注射或直肠灌注进入体内,使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者全身麻醉。 9.全麻的诱导:无论行静脉麻醉或吸入麻醉均有一个使病人从清醒状态转为可以进行手术操作的麻醉状态的过程,这一过程称为全麻的诱导。 简答题 1.近代麻醉学的几个发展阶段 ? 近代麻醉学的发展可以分为麻醉、临床麻醉学、麻醉与危重病医学三个互相衔接又各具特征的重要阶段。 2.麻醉学专业的任务与范围 ? 麻醉学专业的任务与范围包括:(1)临床麻醉学;(2)急救与复苏;(3)危重病医学;(4)疼痛诊治及其机制的研究;(5)其他任务。 3.麻醉前用药目的 ①镇静:减轻焦虑,利于诱导平稳;②镇痛:减轻置管.局麻.搬动体位时疼痛; ③抑制呼吸道腺体分泌;④遗忘作用。 4.麻醉前常用药 ①安定镇静药:咪唑安定、安定;②催眠药:巴比妥类;③镇痛药:吗啡类; ④抗胆碱药:阿托品.东莨菪碱。 5.美国麻醉医师协会 (ASA) 将病人分为几级 ? Ⅰ级无全身疾病 Ⅱ级有轻度全身疾病 Ⅲ级严重全身疾病,活动受限但能代偿 Ⅳ级不能代偿的全身疾病,对生命造成威胁 Ⅴ级濒死病人 6.床旁测试病人肺功能的方法 ? 1)屏气试验; 2)吹气试验; 3)吹火柴试验; 4)病人的呼吸困难程度。 7.麻醉前用药的基本原则? 1)麻醉前用药的确定 2)适当增减麻醉前用药剂量的一些考虑 8.麻醉选择的原则?

麻醉学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3. 胸科手麻醉和基本要求是什么?一、消除和减轻纵隔摆动与反常呼吸二、避免肺内物质的扩散三、保持PaCO2和PaO2于基本正常水平四、减轻循环障碍 1. 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优点有哪些?1、臂丛N分支均包在腋血管神经鞘内,因其位置表浅,动脉搏动明显,故易于阻滞;2、不会引起气胸;3、不会阻滞膈神经、迷走神经或喉返神经; 4、无误入硬膜外间隙或蛛网膜下腔的危险; 2. 局麻药中为什么常加用肾上腺素?【答案】局麻药中加入肾上腺素,能:1、使局部血管收缩,延缓局麻药吸收;2、起效时间增快,阻滞效能加强;3、作用时间延长,减轻局麻药的毒性反应;4、消除局麻药引起的血管扩张作用,减少创面渗血; 3. 术前用药的目的是什么?【答案】1、使病人情绪安定,合作,减少恐惧,解除焦虑;2、减少某些麻醉药的副作用,如呼吸道分泌物增加,局麻药的毒性作用等;3、调整自主神经功能,消除或减弱一些不利的神经反射活动,特别是迷走神经反射;4、缓解术前疼痛;1.什么叫胆心反射?如何预防和处理?(21 章)答案:胆道系统疾病病人,术中易因富有迷走神经分布的胆道部位受手术刺激而出现强烈的迷走神经反射,导致血压骤降、心动过缓,甚至心脏停搏。预防和处理:1、术前应给予足量的抗胆碱药如阿托品;2、立即停止对胆道系统的牵拉;心率减慢者,可给予适量阿托品;血压下降者,可给予适量升压药;3、若在全麻下完成手术,立即加深麻醉;4、若在硬膜外麻醉下完成手术,术中可辅以适量全麻醉药如杜非,氟芬合剂等;5 术中可给予腹腔神经丛阻滞。 2.氯胺酮麻醉的并发症有哪些?(8 章) 答案:氯胺酮静脉麻醉的并发症有:1.血压升高。2.短暂的意识混乱和行为异常。3.呼吸抑制。4.颅内压增高。5.情绪激动和恶梦。6.恶心呕吐。7.复视或暂时失明。8.喉痉挛和呼吸道梗阻。9.用于硬膜外麻醉的辅助或其他交感神经受到广泛抑制的病人时,常用剂量有时可致血压剧降或心脏停搏。 3.麻醉期间呼吸道梗阻的常见原因有哪些?(15 章) 答案:舌后坠、呼吸道分泌物、反流与误吸、麻醉器械故障、气管受压、口腔咽喉部病变、喉痉挛与支气管痉挛 1. 麻醉中呼吸道阻塞的临床表现是什么? 【答案】胸部和腹部呼吸运动反常,不同程度的吸气性喘鸣,呼吸音低或无呼吸音,严重者出现胸骨上凹和锁骨上凹下陷,以及肋间隙内陷的“三凹征”,病人呼吸困难,呼吸动作强烈,但无通气或通气量很低。 2. 异丙酚静脉麻醉的特点是什么?【答案】异丙酚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为广泛的静脉麻醉药。它静脉注射后起效快,作用时间短,对肝肾功能正常的病人单次静脉给药后麻醉作用维持5~10分钟。异丙酚能降低颅内压,降低脑血流和脑代谢率,用于神经外科手术的麻醉具有显著的优点。但丙泊酚具有较强的循环功能抑制作用,可通过直接抑制心肌收缩和扩张外周血管双重作用引起血压明显下降,尤其对于年老体弱或有效循环血量不足的病人更为显著。它也具有一定程度的呼吸抑制作用,可引起呼吸频率减慢、潮气量降低,甚至可引起呼吸暂停,尤其是剂量较大,注射速率快或与阿片类镇痛药复合使用时。此外,给清醒病人静脉注射丙泊酚可引起静脉刺激性疼痛, 3. 麻醉前准备的任务有哪些?【答案】麻醉前准备的任务包括:①做好病人体格和精神方面的准备,这是首要的任务;②给予病人恰当的麻醉前用药;③做好麻醉用具、设备、监测仪器和药品(包括急救药品)等的准备。 4. 麻醉期间引起心肌耗氧量增加或心肌缺氧的原因有哪些?【答案】麻醉期间引起心肌氧消耗量增加或心肌缺氧的原因有:①病人精神紧张、恐惧和疼痛,引起体内儿茶酚胺释放增多,使心脏后负荷加大、心率增速,从而增加心肌耗氧;②血压过低或过高均可影响心肌供血、供氧;③麻醉药对心肌收缩力的抑制使心输出量减少,以及对血管的影响使回心血量减少;④麻醉期间供氧不足或缺氧;⑤各种原因引起的心率增速或心律失常。 1. 麻醉和手术过程中有哪些措施可降低颅内压?【答案】一、药物降低颅内压:1.渗透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