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NKT细胞淋巴瘤护理查房

NKT细胞淋巴瘤护理查房

NKT细胞淋巴瘤护理查房
NKT细胞淋巴瘤护理查房

流行病学和基本概念

NK/T细胞淋巴瘤(鼻型)是非霍奇金淋巴瘤中的一种少见类型,在所有NHL(非霍奇金淋巴瘤)中<1%。既往命名比较混乱,曾被称为“坏死性肉芽肿、中线恶性网织细胞增生症、中线恶网、淋巴瘤样肉芽肿病”。REAL分类中被称为血管中心性淋巴瘤。1994年在香港召开的鼻及其它结外血管中心性淋巴瘤国际学术研讨会上,鉴于这种肿瘤具有T/NK细胞两种相关抗原表达,可与其他肿瘤相鉴别,而鼻部又是最多见的病变部位,故首次提出鼻NK/T细胞淋巴瘤的概念。

NK/T细胞淋巴瘤(NKTCL)发病率存在显著的地域性差异,最常见于亚洲国家,我国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占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s)的33%,在欧洲、北美国家,NKTCL仅占PTCLs(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5%,且主要见于亚裔、墨西哥裔和其他中南美洲移民。其地域差异及种族易感性的原因尚不明确,一般认为与EB病毒(又称人类疱疹病毒)感染有关,但具体发病机制不明。这种具有明显亚洲特色、我国较常见的淋巴瘤类型,治疗疗效仍较差,在临床实践中仍存在的诸多问题尚待解答。

NKTCL以淋巴结外起病为主要表现形式。最常见发病部位为上呼吸道(包括鼻腔、鼻咽、鼻旁窦及上颚),而鼻腔往往是最早、最主要的受侵部位,因此又称为鼻NK/T细胞淋巴瘤。该病也常侵犯鼻腔以外的部位,常受累的部位包括皮肤、软组织、胃肠道、睾丸、肺、眼、脑、肾上腺、乳腺及舌。部分中晚期病例常侵及邻近或远处淋巴结。也有少数以淋巴结起病、未发现有结外病灶的报道。WHO 淋巴系统分类系统将其统称为“NK/T细胞淋巴瘤,鼻型”。

临床表现及分期

临床以好发于鼻和面部中线的毁损性病变为其特点,早期主要发生于鼻腔内,特别是下鼻甲及鼻中隔等处的粘膜,也可发生于鼻腔外侧壁及鼻咽、口咽,以后逐渐向附近的副鼻窦、上颚、鼻咽部及颈部淋巴结播散,甚至向皮肤、胃肠道、骨髓、肺、睾丸等播散。

患者常有鼻塞、鼻溢液、鼻出血、鼻部异味、鼻粘膜糜烂、坏死、鼻中隔穿孔及口腔硬腭骨质破坏穿孔、甚至鼻骨塌陷等症状,可伴头痛、嗅觉减弱、颜面部肿胀等;部分患者可表现为口腔溃疡或包块、颅神经瘫痪、声嘶、侵及区域淋巴结时可有淋巴结肿大等。

系统播散部位依次为皮肤(58.8%)、肝(41.2%)、淋巴结(35.3%)、肺(17.6%)、胃肠道(17.6%)、睾丸(11.8%)、骨髓、脾、CNS(均为5.9%)等,依受累器官不同出现相应症状。侵及皮肤可表现为皮肤结节、肿块及溃疡、斑丘疹等;肠病变引起腹痛、肠梗阻或肠穿孔,肺病变出现咳嗽、咯血及肺部肿块等。系统播散的患者可出现噬血细胞综合征,此征可发生于疾病的任何时期,一旦发生预后很差,中位生存期(表示有且只有50%的个体可以活过这个时间)仅为1至2个月。

无论局限型还是播散型多伴有B症状,发热可达39℃~40℃以上、盗汗及体重减轻。

根据An Arbor(非霍奇金淋巴瘤分期)分期,NK/T细胞淋巴瘤,鼻型分为ⅠE 期、ⅡE期、ⅢE期、ⅣE期。目前部分专家建议将ⅠE期患者再根据原发病变范围再分为ⅠE局限组(病变局限于鼻腔内)和ⅠE超腔组(病变范围超出鼻腔),以便充分估计预后。

本病治疗效果不佳,预后不良。局限期(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分期Ⅰ、Ⅱ期)5年总生存率37.9%~42.0%,晚期(Ⅲ、Ⅳ期)患者的疗效及预后更令人失望,5年生存率为7%~25%。

病人资料

方友,男,30岁,因确诊NK/T细胞淋巴瘤(鼻型)一月,于9月19入耳鼻喉科行化疗,9月29日转入我科,入科时双侧鼻腔通气一般,饮食,睡眠等正常,生活自理,予以二级护理,增强免疫力治疗,10月5日开始行鼻腔适形放疗,计划量为40Gy/20F。

患者病程中可提出以下护理问题:

一知识缺乏与首次行鼻腔放疗有关

二机体免疫力降低与放疗有关

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放疗有关

四疼痛与鼻腔与口腔黏膜改变有关

五感染的危险与机体免疫力降低有关

六自我形象紊乱与面部色素沉着及肌肉纤维化有关

护理措施

一知识缺乏

1.告知患者放疗相关知识,缓解紧张情绪,

2.告知患者化疗可能引起的并发症如视力下降,放射性脑病等

3.保持放疗去标记线清晰,如果标记线模糊了,可请医生补描

4.放疗前拔除龋齿,预防放射性骨髓炎,如有牙周炎或牙龈炎,采取相关治疗后再行放疗。保持口腔清洁,含氟牙膏及软毛刷刷牙,

5.保持鼻腔及口腔黏膜湿润,多饮水及漱口,可用复方鼻油滴鼻

6.营养丰富易消化的软食

7.放疗过程中如有不适要及时告知医生

二机体免疫力降低

1.增强免疫力药物治疗

2.增强营养,富含维生素及蛋白质饮食,如新鲜水果蔬菜,鸡蛋,牛奶,瘦肉等

3.适当的体育锻炼

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1.保持放疗区皮肤清洁干燥

2.勿搔抓放疗区皮肤,勿用肥皂及粗糙毛巾清洗皮肤,不可自行涂抹药膏及润肤霜

3.出门戴帽,勿使阳光直射放疗区皮肤

4.如有脱皮,勿用手撕剥

四疼痛

1.为病人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

2.分散病人注意力一减轻疼痛

3.富含维生素饮食,促进溃疡愈合

4.予以抗炎治疗,保持口腔清洁,饭前饭后漱口

5.保持鼻腔粘膜湿润,勿勿挖鼻孔及用力擤鼻涕

五感染的危险

1.病房多开窗通风,空气消毒。嘱患者勿串病房,防止交叉感染。避免受凉,防止感冒

2.加强营养,增强免疫力。注意休息,避免劳累

3,予以升白细胞药物治疗

六自我形象紊乱

1.坚持功能锻炼(张口,弹舌,叩齿,茶漱,吞咽,转颈,扩胸,抬肩),防止面部组织及细胞纤维化而引起的张口困难及颈部硬结

2.帮助患者树立信心,告知患者放疗结束后皮肤可慢慢恢复

护理评估

患者先以完成放疗计划,现根据病情行局部肿瘤靶区(GTV)补量,10Gy.放疗区皮肤色素沉着,无破损。鼻腔通气改善,口腔溃疡面疼痛症状改善,患者精神状态良好,积极配合治疗。

提问

1.头颈部放疗的常见并发症有哪些?

2.什么是七忌两保持?

3.头颈部放疗后的健康指导有哪些?

淋巴瘤护理查房

护理查房 非霍奇金淋巴瘤淋巴瘤病人的护理 日期:2015 -09-30 查房护士:章欢欢 参加人员: 查房内容:了解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要点、掌握该疾病的临床表现、护理措施及化疗相关知识,PICC导管留置的注意事项 淋巴瘤相关知识 一.病因 1.病毒感染 2.免疫缺损:恶性淋巴瘤的发生于免疫抑制密切相关,如器官移植,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 3.环境因素:使用杀虫剂如农药,受电离辐射者发生率高于正常人群。 4.其他因素:幽门螺杆菌可能是胃粘膜淋巴瘤的病因 二.病理分类 1.霍奇金淋巴瘤HD 2.非霍奇金淋巴瘤NHL (1)B细胞(2)T细胞 三.症状体征 1.何杰金氏淋巴瘤: (1)首发症状常是无痛的颈部或锁骨上的淋巴结肿大,其次为腋下淋巴结肿大。 (2)不明原因的发热,盗汗,粒细胞升高。 2.非何杰金氏淋巴瘤: 男性较女性多,大多以无痛性颈部和锁骨上淋巴结为首发表现,但较HD少,发展迅速,易发生远处扩散,侵犯淋巴结以外的器官,包括胃肠道、肝、脑、骨髓、皮肤等。 四.分期 第一期:恶性淋巴瘤局限在一个淋巴结或淋巴区域。 第二期:恶性淋巴瘤已入侵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淋巴结或淋巴区域,但仅在横膈膜的上侧或下侧。 第三期:癌细胞分散在横膈膜的两侧,可伴脾累及,结节器官局限受累。 第四期:恶性淋巴瘤已广泛或播散性侵犯到一个或多个器官。 五.诊断 恶性淋巴瘤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X线检查及病理学检查。 1.X线检查

主要观察肝门,纵膈,气管隆突下及内乳链淋巴结及肺门内有无受累,下腹段淋巴结造影盆腔及腹膜后淋巴结有无受侵,是临床分期必不可少的依据。2.病理检查 HD的组织学诊断,必须发现R-S(里斯)细胞,其典型氏巨大双核或多核细胞,核仁巨大而明显;NHL的组织学诊断依据是淋巴结正常结构消失,被肿瘤细胞取代。 3.实验室检查 HD: (1)中性粒细胞增多及嗜酸性细胞增多。(2)血沉增快,粒细胞CPK增高 (3)晚期骨髓穿刺可发现R-S细胞 NHL: 血象白细胞多正常伴绝对或相对淋巴细胞增多 六.治疗 (一)化疗加放疗 一般情况先化疗,使肿瘤局限后加放疗。I、II期2-4个疗程化疗,加放疗; 不良因素,纵膈包块,行4-6个疗程化疗,加放疗;晚期转移者,行6-8个疗程化疗,加放疗。 1.DH化疗方案:MOPP:氮芥,长春新碱,并卡巴肼,强的松 ABVD:阿霉素,博莱霉素,长春新碱,达卡巴嗪 2.NHL化疗方案:CHOP: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强的松(D1-5天) 21天为一个疗程。 (二)靶向治疗 美罗华:针对CD20阳性,主要用于B细胞淋巴瘤,与CHOP联合治疗。 不良反应:腰痛,背痛,胸痛,颈痛,不适腹胀,输液部位疼痛,高血压,心动过缓,心动过速,体位性低血压,心律失常。 用法:推荐剂量为375mg/m2体表面积,每个化疗周期的第一天使用。 注意:初次滴注,推荐起始滴注速度为50mg/h,最初60分钟过后,可每30分钟增加50mg/h,直至最大速度400mg/h。 目前主要护理诊断和措施 1.潜在感染:与白细胞下降,PICC置管有关 措施:给予开白细胞处理,嘱病人防受凉,减少外出,加强PICC置管护理。2.活动无耐力:与肝功能异常有关 措施:嘱病人减少活动量。 3.知识缺乏:缺乏淋巴瘤治疗及护理的相关知识 措施:加强对病人进行疾病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 补充意见: 护士长总结:

NKT细胞淋巴瘤护理查房

流行病学和基本概念 NK/T细胞淋巴瘤(鼻型)是非霍奇金淋巴瘤中的一种少见类型,在所有NHL(非霍奇金淋巴瘤)中<1%。既往命名比较混乱,曾被称为“坏死性肉芽肿、中线恶性网织细胞增生症、中线恶网、淋巴瘤样肉芽肿病”。REAL分类中被称为血管中心性淋巴瘤。1994年在香港召开的鼻及其它结外血管中心性淋巴瘤国际学术研讨会上,鉴于这种肿瘤具有T/NK细胞两种相关抗原表达,可与其他肿瘤相鉴别,而鼻部又是最多见的病变部位,故首次提出鼻NK/T细胞淋巴瘤的概念。 NK/T细胞淋巴瘤(NKTCL)发病率存在显著的地域性差异,最常见于亚洲国家,我国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占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s)的33%,在欧洲、北美国家,NKTCL仅占PTCLs(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5%,且主要见于亚裔、墨西哥裔和其他中南美洲移民。其地域差异及种族易感性的原因尚不明确,一般认为与EB病毒(又称人类疱疹病毒)感染有关,但具体发病机制不明。这种具有明显亚洲特色、我国较常见的淋巴瘤类型,治疗疗效仍较差,在临床实践中仍存在的诸多问题尚待解答。 NKTCL以淋巴结外起病为主要表现形式。最常见发病部位为上呼吸道(包括鼻腔、鼻咽、鼻旁窦及上颚),而鼻腔往往是最早、最主要的受侵部位,因此又称为鼻NK/T细胞淋巴瘤。该病也常侵犯鼻腔以外的部位,常受累的部位包括皮肤、软组织、胃肠道、睾丸、肺、眼、脑、肾上腺、乳腺及舌。部分中晚期病例常侵及邻近或远处淋巴结。也有少数以淋巴结起病、未发现有结外病灶的报道。WHO 淋巴系统分类系统将其统称为“NK/T细胞淋巴瘤,鼻型”。 临床表现及分期 临床以好发于鼻和面部中线的毁损性病变为其特点,早期主要发生于鼻腔内,特别是下鼻甲及鼻中隔等处的粘膜,也可发生于鼻腔外侧壁及鼻咽、口咽,以后逐渐向附近的副鼻窦、上颚、鼻咽部及颈部淋巴结播散,甚至向皮肤、胃肠道、骨髓、肺、睾丸等播散。 患者常有鼻塞、鼻溢液、鼻出血、鼻部异味、鼻粘膜糜烂、坏死、鼻中隔穿孔及口腔硬腭骨质破坏穿孔、甚至鼻骨塌陷等症状,可伴头痛、嗅觉减弱、颜面部肿胀等;部分患者可表现为口腔溃疡或包块、颅神经瘫痪、声嘶、侵及区域淋巴结时可有淋巴结肿大等。 系统播散部位依次为皮肤(58.8%)、肝(41.2%)、淋巴结(35.3%)、肺(17.6%)、胃肠道(17.6%)、睾丸(11.8%)、骨髓、脾、CNS(均为5.9%)等,依受累器官不同出现相应症状。侵及皮肤可表现为皮肤结节、肿块及溃疡、斑丘疹等;肠病变引起腹痛、肠梗阻或肠穿孔,肺病变出现咳嗽、咯血及肺部肿块等。系统播散的患者可出现噬血细胞综合征,此征可发生于疾病的任何时期,一旦发生预后很差,中位生存期(表示有且只有50%的个体可以活过这个时间)仅为1至2个月。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护理查房

病例介绍: 一现病史: 患者中年男性,起病急病程短,进展迅速。3周前患者出现发热,最高38摄氏度,物理降温后热退,伴盗汗、左下肢麻木。当地医院对症支持治疗后未缓解。2周前仍间断发热,最高38.6摄氏度,同时出现骨痛,胸骨明显,胸闷、气短,活动后加重。为进一步诊治入我院。于7月20日入白血病诊疗中心治疗。于2011年7月22日行CP方案预治疗后白细胞缓慢下降。同时完善检查后明确诊断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2011年7月29日行R-CHOP方案治疗,过程顺利。入院后间断发热,咽痛,偶咳少许白色粘痰,胸CT未见异常;给予舒普深+万古霉素抗炎后症状稍好转,于8月10日转入我科继续治疗。于8.15起给予R-CVAD化疗。因患者化疗耐受性差,行静态动员并采集自体周血干细胞,备后期强化治疗时予自体干细胞支持。9月28日起给予第三疗程R-MA化疗,停疗第5天回输自体周血干细胞。抑制期患者出现肛周疼痛,考虑为痔疮伴肛周感染,于10月14日转至外科行痔切除时治疗。手术过程顺利于10月26日转入我科,患者诉双下肢肌肉疼痛伴麻木,判断肿瘤侵中枢神经系统有关,以口服激素类药物及静脉甘露醇+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治疗后诉症状好转。于11月4日行R-CVAD方案化疗,。 二既往史:患者20余年前诊断“银屑病”,间断口服、外用药物治疗有效,无药物过敏史,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否认糖尿病、高血压史。 三个人史:生长于原籍,生活规律。无毒物、化学药品、传染病接触史。 四婚育史:已婚,育有1子,19岁,妻子及儿子均体健。 五家族史:父母健在,2个姐姐,1个弟弟,身体健康;无遗传病史。 六.病程及相关护理措施: (2011.8.10-9.27)患者于8月10日转入我科后间断发热,最高至39度,未找出明显感染灶,高度怀疑PICC导管感染,予停用导管,舒普深及万古霉素联合抗炎治疗,于8月12日体温恢复正常。导管正常使用,8月15日给予R-CVAD方案化疗过程顺利,于8月27日WBC 0.12×109/L PLT 107×109/L HB 90 g/L,剔除智齿后出现牙龈肿痛,右侧牙龈及面颊部深度溃疡伴局部组织蜂窝炎,间断发热,最高至39度,给予泰能,万古霉素抗炎治疗,于9月3日体温恢复正常,症状逐渐减轻。 护理问题:一.体温升高:骨髓抑制期感染有关。 护理措施:1 遵医嘱按时给抗感染治疗,并观察用药后的效果。 2 测量生命体征每日四次,体温升高时随时测量,录并通知医生,协助其对症处理。 3. 嘱患者卧床休息,限制活动量。 4患者服用退热剂,出汗后协助其更换时衣服,并嘱其注意保暖。 5鼓励患者适量饮水,进清淡易消化的高热量,高蛋白饮食。 6保持病室气新鲜,每日紫外线消毒及开窗通风。 7.协助家属做好患者的生活护理,保证患者的个人卫生。 护理评价:患者体温于已于9月3日恢复正常。 二皮肤完整性受损:与留置PICC导管有关。 护理措施:1.每日评估PICC针眼处有无红肿,渗出;敷料有无松动,潮湿。发现异常时及

骨髓抑制的护理查房

幻灯片1 层流病房护理业务查房 -Ⅳ度骨髓抑制(非霍奇金淋巴瘤) 幻灯片2 内容提要 ●一、病情简析 ●二、临床资料 ●三、护理 幻灯片3 疾病简析 ●骨髓抑制是指骨髓中的血细胞前体的活性下降。血流里的红细胞和白细胞都源于骨髓中 的干细胞。血流里的血细胞寿命短,常常需要不断补充。为了达到及时补充的目的,作为血细胞前体的干细胞必须快速分裂。化学治疗和放射治疗以及许多其它抗肿瘤治疗方法,都是针对快速分裂的细胞,因而常常导致正常骨髓细胞受抑。 幻灯片4

表1 化疗后骨髓抑制的分度 0 1 2 3 4 ≥110 109-95 94-80 79-65 <65 血红蛋白 (g/L) 白细胞 ≥4.0 3.9-3.0 2.9-2.0 1.9-1.0 <1.0 (109/L) ≥2.0 1.9-1.5 1.4-1.0 0.9-0.5 <0.5 粒细胞 (109/L) 血小板 ≥100 99-75 74-50 49-25 <25 (109/L) 幻灯片5 一般认为,粒细胞的减少通常开始于化疗停药后一周,至停药10-14日达到最低点,在低水平维持2~3天后缓慢回升,至第21~28天恢复正常,呈U型。血小板降低比粒细胞降低出现稍晚,也在两周左右下降到最低值,其下降迅速,在谷底停留时间较短即迅速回升,呈V型。红细胞下降出现的时间更晚。 幻灯片6

?患者化疗后外周血白细胞减少护理至关重要。白细胞的作用,血液中的白细胞是人体防御细菌入侵的巡逻兵。当细菌等异物入侵时,白细胞便进入被入侵部位,将细菌包围、吞噬、消灭,故白细胞有人体“白色卫士”之称。可见白细胞数减少,就会削弱人体抗菌能力,容易受感染。 幻灯片7 临床表现 一般有头晕,乏力,四肢酸软,食欲减退,低热心悸,失眠多梦,畏寒腰酸等非特异性症状。少数无症状,部分病人则反复发生口腔溃疡、肺部感染或泌尿系统感染 幻灯片8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34岁,汉族,已婚,保卫部,既往健康状况一般,于2012年11月 20日以“右上臂包块1月”为主诉在外院,行右上臂包块切除活检”,术后病理示:符合T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在我院于2012年12月9日行Hyper CVAD A方案化疗一周期,于2013年1月5日行Hyper CVAD B。期间给予甲氨喋呤、阿糖胞苷鞘内注射,入院复查疗效基本达CR。现为进一步治疗来我科,明确诊断为“T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于3月5号行Hyper CVAD B方案化疗,于3月15号患者出现Ⅳ度骨髓抑制,由淋巴瘤-乳腺内科加床转入我科。 幻灯片9 护理体检 ●接诊时测患者:T 36.6 ℃P84 次/分R 21次/分BP 100/70mmHg ●患者神志清,精神可,饮食可,自述乏力、轻度头晕,咽部干痛,吞咽时明显,有间断

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

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 江苏省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王华宇 骨巨细胞瘤最早由Cooper 于1818 年描述,是临床比较常见的 一种局部侵袭性骨肿瘤,占所有骨肿瘤的14.13%,居第三位,在良性骨肿瘤中仅次于骨软骨瘤,比国外资料的发病率高[1]。大部分为良性,部分生长活跃,骨巨细胞瘤具有潜在恶性,5 %~10 %的病例病变呈侵袭性生长,甚至发生肺转移[2] 。 1临床与病理 1.1 病理学特征肿瘤主要由单核基质细胞和多核巨细胞构 成,。根据单核细胞和多核巨细胞的组织学特点,可分为三级。Ⅰ级为良性,Ⅱ级为过渡类型,Ⅲ级为恶性。 1.2 临床表现国内资料显示男女发病率相近,男女之比为 1.2:1。好发年龄是20~40岁,占65%[1]。肿瘤好发于四肢长骨骨 端,尤其是股骨远端、胫骨近端和桡骨远端,三处发病率占全部的60%~70%。主要症状是患处疼痛和压痛。骨皮质变薄时,触及有乒乓球感。肿瘤穿破骨皮质形成软组织肿块后,皮肤可呈暗红色,表面静脉充盈曲张。 2 影像学表现 2.1 骨巨细胞瘤从形态学上可分为以溶骨改变为主的溶骨型和以皂泡样变为主的皂泡型。有学者统计了在骨巨细胞瘤中生长迅速的为溶骨型,且恶变的趋势也明显。其可能的机制是溶骨型骨巨细胞瘤随级别的增高,其恶性变(肉瘤化) 的程度也增加,故生长速度加快[3] 。从病理学检查也证实了这点,也就是单核基质细胞逐渐增多,其明显

异型性变化,且多核巨细胞渐小而少,核亦有明显异型性变化现象。另外当病变侵及骺板亦提示恶性变程度较高。X 线平片和CT 检查的重要性不逊于病理检查,因病理检查有时对骨巨细胞瘤、骨囊肿、骨纤维性骨炎的鉴别会发生困难,而X 线平片和CT 检查对骨巨细胞瘤的诊断却有独到之处。 2.2 X线表现 X 线表现为偏心性生长在骨端,呈囊状膨胀性骨质破坏,破坏区内骨间隔纤细,构成皂泡状或网格状改变,破坏区和正常骨分界清晰,骨皮质薄,多完整,边缘呈波浪状,肿瘤向四周发展,横向扩张程度与纵向扩张程度相近似或略超过,最后整个骨端全破坏,但一般不侵犯及穿过关节面。一般无骨膜反应,亦无骨化和钙化征象,相应部位可见均质的软组织肿块,较局限,而边缘清晰。若出现以下几点时则提示恶性:1)有明显的侵袭性表现,如肿瘤与正常骨交界处模糊,有虫蚀状、筛孔样骨破坏,骨性包壳和骨嵴残缺不全;2)骨膜增生较显著,可有Codman三角;3)软组织肿块较大,超出骨性包壳的轮廓;4)患者年龄较大,疼痛持续加重,肿瘤突然生长迅速并有恶病质。 2.3 CT表现 CT 检查表现为肿瘤呈膨胀性改变,而大多数骨壳(骨皮质) 并不完整,但相应部位并无明显软组织肿块。而发现骨壳内面凹凸不平,肿瘤内并看不到真正的骨间隔。有时可见液-液平面。肿瘤与松质骨的交界多清楚,但无骨质增生硬化。骶骨的骨巨细胞瘤可见“横板征”,即骶骨的终板因含钙化的软骨,破坏较慢,因而较骨质破坏多保留一段时间,并可因肿瘤长大而压迫移位。

最新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护理查房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护理查房

病例介绍: 一现病史: 患者中年男性,起病急病程短,进展迅速。3周前患者出现发热,最高38摄氏度,物理降温后热退,伴盗汗、左下肢麻木。当地医院对症支持治疗后未缓解。2周前仍间断发热,最高38.6摄氏度,同时出现骨痛,胸骨明显,胸闷、气短,活动后加重。为进一步诊治入我院。于7月20日入白血病诊疗中心治疗。于2011年7月22日行CP方案预治疗后白细胞缓慢下降。同时完善检查后明确诊断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2011年7月29日行R-CHOP方案治疗,过程顺利。入院后间断发热,咽痛,偶咳少许白色粘痰,胸CT未见异常;给予舒普深+万古霉素抗炎后症状稍好转,于8月10日转入我科继续治疗。于8.15起给予R-CVAD化疗。因患者化疗耐受性差,行静态动员并采集自体周血干细胞,备后期强化治疗时予自体干细胞支持。9月28日起给予第三疗程R-MA化疗,停疗第5天回输自体周血干细胞。抑制期患者出现肛周疼痛,考虑为痔疮伴肛周感染,于10月14日转至外科行痔切除时治疗。手术过程顺利于10月26日转入我科,患者诉双下肢肌肉疼痛伴麻木,判断肿瘤侵中枢神经系统有关,以口服激素类药物及静脉甘露醇+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治疗后诉症状好转。于11月4日行R-CVAD方案化疗,。 二既往史:患者20余年前诊断“银屑病”,间断口服、外用药物治疗有效,无药物过敏史,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否认糖尿病、高血压史。 三个人史:生长于原籍,生活规律。无毒物、化学药品、传染病接触史。 四婚育史:已婚,育有1子,19岁,妻子及儿子均体健。 五家族史:父母健在,2个姐姐,1个弟弟,身体健康;无遗传病史。 六.病程及相关护理措施: (2011.8.10-9.27)患者于8月10日转入我科后间断发热,最高至39度,未找出明显感染灶,高度怀疑PICC导管感染,予停用导管,舒普深及万古霉素联合抗炎治疗,于8月12日体温恢复正常。导管正常使用,8月15日给予R-CVAD方案化疗过程顺利,于8月27日WBC 0.12×109/L PLT 107×109/L HB 90 g/L,剔除智齿后出现牙龈肿痛,右侧牙龈及面颊部深度溃疡伴局部组织蜂窝

淋巴瘤护理查房

血液科2016年3月份护理查房 主讲人:赫俊婷 地点:示教室 参加人员:血液科全体护士 时间:2016年3月16日 诊断:淋巴细胞瘤 简要病史及查体: 患者祁志敏,住院号:16-075696 男27岁,主诉:确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20日。 该患者于2016年2月5日因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不适伴乏力,偶有黑便,头晕、黑曚,就诊于当地(卓资县),治疗效果不明显。于2016年3月4日,突发恶心、呕吐(呕吐胃内容物),发热伴阴囊肿大,自测体温39.0℃,遂往我院急诊科治疗,2016年3月5日血常规检查示:中性粒细胞比值12.40%↓;淋巴细胞比值52.64%↑;中性粒细胞绝度值0.62×109/L↓;红细胞2.67×1012/L↓;血红蛋白86g/L↓;血小板74×109/L↓。后转入我科,2016年3月10日行骨髓、融合基因等检查,考虑为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拟应用VDCP(长春新碱+柔红霉素+环磷酰胺+强的松)方案化疗,与2016年3月18日就诊中科院血液病研究所进一步检查,诊断为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建议回当地医院行VDCP 方案化疗,现患者为继续诊治就诊于我科,门诊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收入,病程中患者精神状态良好,无齿龈、鼻出血,无关节疼痛,偶有腹部不适,二便正常,近期体重减轻。近期血常规:血红蛋白64g/L↓;白细胞0.50×109/L↓;血小板13×109/L↓;红细胞2.09×1012/L↓。 护理问题: 1、活动无耐力——与贫血致组织缺氧有关。 2、焦虑——与疾病治疗时间长,疾病知识缺乏有关。 3、出血——与血小板减少有关。 4、静脉炎——与静脉穿刺时机械性损伤有关。 5、有感染的危险——与淋巴瘤本身化疗使机体免疫力低下有关。 6、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肿瘤对机体的消耗或化疗有关。 7、高热——与感染及化疗后反应有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