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球和地表的变化

地球和地表的变化

地球和地表的变化
地球和地表的变化

地球和地表的变化练习题

6.火山

一、我来填一填:

1.地壳深处的岩浆在巨大的下会沿着裂缝上升。上升的岩浆有的会在上升的过程中冷却下来,形成,有的则可能冲出地面形成。

2.火山是由火山喷发时落下的、和涌出地面的冷却而成的堆成的锥形山。

3.有的火山喷发后一直没有再喷发,这样的火山叫做,有的火山喷发后隔一段时间还会喷发,这样的火山叫做,除此之外还有一种火山叫做。

4.火山喷发给我们造成灾难,也给我们带来益处,如在岩浆向上移动和喷发的过程中,会在地下形成、等矿藏。

5.地壳越到深处,压力越大,温度越高。那里的物质热得像烧熔了的玻璃一样,叫做。

二、当好小法官:

1.我国现已发现的600多座火山,全部是死火山。()

2.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存在火山活动的星体。()

3.火山喷发有时会伴随发生地震。()

4.地壳越到深处,压力越大,温度越高。()

5.火山喷发是一种自然现象,对人类有百害而无一利。()

三、我来选一选:

1.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喷发的火山叫。

A.活火山 B.死火山

2.地壳厚薄不均,高山处地壳较厚,海洋下面地壳较薄,大陆地壳平均厚度有千米。A.20 B.30 C.40

3.地球内部的温度。

A.很低 B.与地面一样高 C.很高,能把岩石熔化

4.岩浆冷却后变成的是岩石,说明岩浆的成分。

A.与岩石接近 B.与岩石完全一样

5.火山喷发是,岩浆是而沿着地壳岩层裂缝冲出地面的。

A.靠自己的力量 B.靠地球的引力作用 C.靠地球内部的压力作用

7.地震

一、我来填一填:

1.地壳内部的岩层在地球内部的作用下,会不断发生。

2.地壳中岩层,既受到自上而下的压力,又受到来自侧面的推挤压力,使岩石有的地方,有的地方,形成褶皱,在这个过程中,岩层本身也储存了巨大的。

3.当产生褶皱的岩层进一步受到压力作用时,岩层可能发生,这时储存在岩层中的巨大能量释放出来,使大地震动,这就是。

4.我国是世界上研究地震最的国家,早在1800多年前,科学家就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监测地震的仪器,它叫。

二、当好小法官:

1.构成地壳的岩层厚薄是均匀的,所以它们受到的压力也是均匀的。( )

2.岩层弯曲、褶皱会使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发生变化。()

3.发生地震时,应拉开电闸,关掉天然气,灭掉炉火。( )

4.地震现象可以说明地壳的岩层也是在不断变动着的。()

5.凡是地震,人都能感觉得到。()

三、我来选一选:

1.发生地震的主要原因是。

A.岩层弯曲 B.岩层断裂

2.如果发生地震,应该及时。

A.进入室内B.离开屋子,到空旷的地方去

3.地震发生前,常有或等前兆。

A.井水突然升降B.天气转暖C.动物惊慌D.天降大雨

四、科学探究:

如果你居住在地震多发地区,请你与家人制定一个抗震方案,要求包括以下内容:发生地震时应该怎么办?需要准备哪些物品?如何关闭煤气管道?

8.各种各样的矿物

一、我来填一填:

1.通常人们把叫做矿产。

2.在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的学说指导下,我国相继开发了一个又一个大油田,使我国的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利用。

3.地球上矿产资源,又不可,必须有计划地开采、利用。

二、当好小法官:

1.煤、石油、天然气都是重要的能源矿产。()

2.从金属矿产中提炼金属的过程十分简单,只要敲敲打打,挑出金属就行了。()3.“石油”一词是我国地质学家李四光提出的。()

4.我国矿产资源丰富,许多矿产的储量居世界前列,但是我国人口多,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非常低。()

5.我国是一个矿产资源大国,因而可以尽量开采,放开使用。()

三、说一说:煤、石油和天然气都有什么用途?

9.地表的变化

一、我来填一填:

1.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号称世界屋脊,科学家在这个地方发现了一些远古时代海洋生物的,说明这个地区亿万年前是一片汪洋大海。

2.化石是保存在岩层中的古生物的或。化石可以告诉我们关于地球的及的许多信息,在科学研究上有着重要的作用。

3.引起地表变化的因素有、、等。

二、我来选一选:

下列哪项不是自然因素对地表的影响?()

A.地震 B.火山喷发C.修路架桥D.板块的挤压

三、当好小法官:

1.地球内部和表面都在时刻不停地变化着。()

2.所有生物死后都能变成化石。()

3.人类活动不断地塑造着地表的形态。()

4.化石不但能帮助我们推测地表曾经的变化,还为研究古环境提供了线索。()

四、思考与实践:

对人类破坏地表的行为提出合理化建议。

10.做一块卵石

一、我来填一填:

1.河道里、河滩上的石块大小的分布特点是:上游、中游、下游。石头的形状特点是:上游、中游和下游。

2.高山上的岩石,由于昼夜、夏冬冷暖反复变化,会产生。

3.植物的根伸进石缝,不断生长,这时根会对岩石产生作用,使岩缝扩大。

二、我来选一选:

1.渗入岩缝的水结成冰时体积会(),从而对岩石产生很大的破坏力。

A.胀大B.缩小C.不变

2.()属于风化作用。

A.流水搬运B.温度变化C.生物破坏D.碰撞磨圆

三、当好小法官:

1.岩石是热的不良导体,在温度变化下,表层与内部受热不均,产生程度不同的膨胀或收缩,常常使岩石发生崩解破碎。()

2.植物根系的生长和穴居动物的活动等,也都可以对岩石起破坏作用。()

3.风化不能将巨大的山脉剥蚀成细小的沙粒。()

4.水、二氧化碳、氧气、生物有机体和酸雨也能风化岩石。()

5.卵石的形成显示了大自然的力量,说明了功到自然成的道理。()

四、科学探究:

海边的卵石是怎样形成的呢?

(人教版)2021年高考高二地理一轮复习(选修一)地球的演化和地表形态的变化(含答案)

(人教版)2021年高考高二地理一轮复习(选修一) 地球的演化和地表形态的变化 一、单选题 自然地理环境是经过长期的演化才形成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有关地理环境的正确说法有( ) A.地理环境是指自然环境 B.农田、牧场不是地理环境 C.自然地理要素是独立存在的 D.气候、水文、生物、土壤、地貌等地理因素共同组成了自然地理环境 2.下列关于自然环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自然环境的演化具有可逆性 B.地貌的变化是导致自然环境演化的主要因素 C.自然环境的演化是由复杂到简单 D.现在的自然环境,是经过几十亿年的演化才形成的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3.关于甲、乙两个地质年代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是古生代,乙是中生代B.甲是中生代,乙是古生代 C.甲是古生代,乙是新生代D.甲是新生代,乙是古生代 4.乙的末期 A.蕨类植物明显衰退B.恐龙灭绝 C.出现被子植物D.爬行动物盛行 读某地地质剖面略图,完成下面小题。

5.图中属于古生代地层的是()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③ 6.根据图中化石推测,动物在这一时期经历的演化过程是() A.海生无脊椎动物—爬行动物—脊椎动物 B.海生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爬行动物 C.爬行动物—海生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 D.爬行动物—脊椎动物—海生无脊椎动物 “血迹石”是三亿多年前,海水中一些具有钙质硬壳骨骼的海生生物的遗体,在沉积期间,与海水中的氧化铁和氧化锰成分发生作用,形成的一种奇特岩石。“千人石”为距今约一亿五千万年的中生代侏罗纪喷发的岩浆凝结而成。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与“血迹石”和“千人石”成因相同的岩石分别是 A.大理岩和砂岩B.砂岩和片麻岩 C.花岗岩和石灰岩D.石灰岩和玄武岩 8.关于“血迹石”和“千人石”的形成,叙述正确的是 A.“千人石”中一定会有化石 B.“血迹石”的形成是外力作用的结果 C.“千人石”的形成经历了变质作用和冷却凝固作用

地球表面及变化知识点

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复习资料 1.地形指地球表面的形态。地球表面有河流、海洋、湖泊、高原等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地球表面是高低起伏、崎岖不平的。 2.陆地上的地形主要有高原、山地、盆地、湖泊、峡谷、平原、丘陵等。 3.峰峦高耸,地势崎岖的是山地;海拔不高,山顶浑圆的是丘陵;低平而宽广的是平原;海拔较高、地面开阔或有丘陵起伏的是高原;周围有山地、高原环绕,中间地势较低的是盆地;深度大于宽度,谷坡陡峻的是峡谷。 4.我国的西部多高山,东部多平原(地势西高东低)。地形图上,常常用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海拔高度的地形,绿色往往表示的是平原,蓝色表示的是海洋或湖泊。 5.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 6.地球从内到外可以分成地核、地幔、地壳三部分,绝大部分地震发生在地壳内。火山活动与地幔和地壳运动有关。 7.地球内部运动使地表形态发生不断的变化,这种变化有时表现出来是很猛烈的,如地震、火山;有时出表现为极其缓慢的变化,如喜马拉雅山的隆起。 8.许多科学家认为,组成地球外壳的岩石圈原来是一个整体,后来地球内部运动的力量使它分裂成现在的大陆板块。大陆板块相互碰撞、分离、平移,从而导致地表的巨大变化。 9.由于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 10.风化作用会改变地球上的地形地貌,但这种变化是在缓慢的过程中进行的。 11.外力的风化作用和生物的作用会使岩石最终变成土壤。 12.根据颗粒大小把土壤的微粒分:沙砾、沙、粉沙、黏土,统称为岩石的微粒。 13.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 14.腐殖质是动植物腐烂时产生的黑色物质,能使土壤变得肥沃,盐分是溶解在水中的矿物质,它们都是植物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 15.生物的生存离不开土壤,土壤和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有人说:土壤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资源。 16.把土壤放入水中,发现水中有气泡,说明土壤中含有空气;把土壤放在酒精灯上加热,土壤上有“白汽”冒出,说明土壤中含有水分;把沉积物的上层抹在手上,感觉很细腻,那是黏土。 17.雨水和径流(沿着地表流走的雨水叫径流)会把地表的泥土带走,使土地受到侵蚀。 18.影响侵蚀的因素:土地的坡度大小、土地上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的大小等。 19.水流动时能携带土壤微粒跟着一起运动,当水流静止下来时,携带的物质也会沉积下来。一般来说,重的颗粒先沉积,轻的颗粒后沉积。 20.自然界中每时每刻都有侵蚀和沉积的现象发生。侵蚀使得一些地面突起的地方土壤流失,而沉积却填平了一些低洼的地方,因此在大江大河的下游和入海口往往是平原。侵蚀和沉积形成了地球上不同的地形地貌。 21.在河流对土地的侵蚀和沉积过程中,上游河床往往布满了大石头,中游河床堆积了很多的鹅卵石,下游河床堆满细沙。 22.自然力如流水、风、冰川、海浪、重力等都会对土地产生侵蚀和沉积作用。 23.防止和减少灾害发生采取的措施:植树造林、兴修水利、修筑水坝、修梯田、封山育林、加强灾害预警预报…… 24、谈谈你对“土壤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资源。”的理解 答:在每立方米的土壤中,生活着几十亿个生物体。土壤为他们提供了食物和生存空间,也为人类提供了衣食住行的材料来源。而所有生活在土壤中的生物的残体和排泄物都能使土壤的腐殖质更丰富。动物和植物的根能松动土壤,为空气和水营造空间。

地球上特征的地形地貌

地球上特征的地形地貌形成原因 地球上的主要的地形地貌有:高原、平原、丘陵、河流、瀑布、沼泽和沙漠等,他们的形成原因复杂多样,是内力与外力作用的共同结果。 (1)内力作用 能量来源:来自地球本身(地球内部的热能)。 主要表现形式: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震。 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建设地壳、使地壳隆起或凹陷,形成高山或盆地,控制地表基本形态。 这其中其中地壳运动的作用较大。 当岩层受到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作用时,便会发生弯曲变形发生褶皱隆起。褶皱有背斜和向斜两种基本形态。背斜岩层一般向上拱起,向斜岩层一般向下弯曲。在地貌上,背斜常成为山岭,向斜常成为谷地或盆地。但是,不少褶皱构造的背斜顶部因受张力,容易被侵蚀成谷地,而向斜槽部受到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反而成为山岭。 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或张力,超过了岩石所能承受的程度,岩体就会破裂。岩体发生破裂,并且沿断裂面两侧岩块有明显的错动、位移,这叫做断层。断层一侧上升的岩块,常成为块状山地或高地,另一侧相对下沉的岩块,则常形成谷地或低地。 (2)外力作用主要是风化,侵蚀,沉积等影响,以及生物活动尤其是人类活动的影响每种地形地貌具体的形成原因如下: 1.高原 形成年代较短的高原一般比较平坦,而年代较长的则因长期受风化侵蚀,比较低矮,而看起来和山地一样。美国东部的阿巴拉契亚山脉的西端实际就是这种象山的高原,或称台地。2.平原 平原是地壳长期稳定、升降运动极其缓慢的情况下,经过外力剥蚀夷平作用和堆积作用形成的。 3.丘陵 小的山脉的风化、不稳定的山坡的滑动和下沉风造成的堆积、冰川造成的堆积、植被造成的堆积、河流造成的侵蚀火山和人造的,比如露天开矿造成的堆积、古代居民点造成的堆积等等,此外还有园林工艺故意造成的丘陵地区,比如高尔夫球场等。地球表面形态起伏,绝对高度在500米以内,相对高度不超过200米,由各种岩类组成的坡面组合体。 4.河流 河流是陆地表面上经常或间歇有水流动的线形天然水道。河流在我国的称谓很多,较大的称江、河、川、水,较小的称溪、涧、沟、曲等。河源是指河流的发源地,有的是泉水,有的是湖泊、沼泽或是冰川,各河河源情况不尽一样。河口是河流的终点,即河流流入海洋、河流(如支流流入干流)、湖泊或沼泽的地方,在干旱的沙漠区,有些河流河水沿途消耗于渗漏和蒸发,最后消失在沙漠中,这种河流称为瞎尾河。除河源和河口外,每一条河流根据水文和河谷地形特征分上、中、下游三段。通常大江大河在入海处都会分多条入海,形成河口三角洲。通常把流入海洋的河流称为外流河。流入内陆湖泊或消失于沙漠之中的这类瞎尾河称为内流河。 5.瀑布 流动的河水突然而近似垂直跌落的地区。瀑布表示河水流动中的主要阻断。在大部分情况下,河流总是透过侵蚀和淤积过程来平整流动途中的不平坦之处。经过一段时间以后,河流那长长的纵断面(坡度曲线)形成一道平滑的弧线︰河源处最陡,河口处最和缓。瀑布中断了这弧线,它们的存在是对侵蚀过程进展的一个测定。

小学科学五上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

小学科学教科版科学上册 上学期 试卷 教案 班级: 姓名: 第一课:地球表面的地形 1、地球的地表形态可以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 2、平原:地貌宽广平坦,起伏很小。 高原:面积广大,地形开阔,周边以明显的陡坡为界。 山地:地势较高,蜿蜒起伏,层峦叠嶂。 丘陵:高低起伏,坡度较缓,由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组成。 盆地:四周地势较高,中间低平。 3、地球上海洋多,陆地少。海洋在地形图上用蓝色表示。 4、中国的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西部多高原,东部多平原。家长签名:( ) 第二课: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 1、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 2、地球的内部可以分成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绝大部分地震发生在地壳内。火山活动与地幔和地壳运动有关。 3、在地球的深部,越往下去,温度越来越高,压力越来越大。 4、组成地球外壳的岩石圈原来是一个整体,后来地球内部运动的力量使它分裂成几块,形成了现在的大陆板块。 5、两个大陆板块碰撞形成了雄伟的喜马拉雅山。东非大裂谷是两大板块受拉张而形成的断裂谷。 6、地球内部运动使地表形态不断发生变化。这些变化有些是猛烈的,比如地震、火山。有时候也极其缓慢,就像喜马拉雅年复一年的隆起。 7、地球表面的很多变化都是在流水、风、冰川、海浪等自然力的作用下很缓慢地进行的,是我们在短时间内难以觉察的。 家长签名:( ) 第三课:岩石会改变摸样吗 1、由于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 2、整块的岩石风化后岩石碎裂,碎石继续风化就会变成小石子和沙,这些小石子和沙经过长时间后又会变成土壤。 3、“冷热作用使岩石发生变化”模拟实验研究计划 实验材料:酒精灯、火柴、石块、镊子、盛水的烧杯等。 实验步骤:①点燃酒精灯。②用镊子夹住岩石在酒精灯外焰上加热。③把加热后的岩石立即放

第二单元《地球和地表的变化》单元教学计划

第二单元《地球和地表的变化》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地层、化石、卵石这些名词是学生日常生活中比较容易接触到的,学生对此也非常感兴趣。对于地球及地层运动的知识,如:火山、地震、风化现象等,作为探究的主题让小学生用科学探究的方法去分析、去研究,不仅可以使他们获得有关的知识,意识到地层变化与人类生活关系的密切性,还可以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到探究的乐趣。本单元遵循儿童的心理和认知发展规律,依据《科学课程标准》中知道主要的能源矿产、金属矿产及其提炼物的名称;了解地球表面是不断变化的,了解火山喷发和地震现象;认识各种自然力量对地表的改变作用;了解人类活动对地表的影响等相关内容编写。 二、单元课时内容 本单元由《火山》、《地震》、《各种各样的矿物》、《地表的变化》、《作一块卵石》5课组成。 三、单元课时之间的联系: 在本单元之前,学生对地球的概貌已有了初步的了解,从知识和能力上为本单元的学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本单元在学生原有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地球内部的构造、火山和地震现象、卵石的形成、地球上各种各样的矿物以及地表变化等有关地球与地表变化的内容进行探究活动。学习本单元,可以为学生进一步探究地球外部及内部变化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单元课与课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学习《火山和地震》一课,目的是让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认识火山和地震现象是如何发生的;《各种各样的矿物》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地球上的能源矿产和金属矿产,认识他们与人类的关系;通过《做一块卵石》,让学生初步认识各种自然力量对地表的改变作用;《地表的变化》让学生认识地球的表面是不断变化的,各种自然力量和人类的活动都会对地表的改变发生作用,意识到保护陆地物质对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四、单元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知道探究不同的问题要使用不同的探究方法。 2.能用简单器材做简单实验。

2015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科学考试答案

2015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科学考试答案旧金山1906年发生了几级地震?1.0 分 A、 7.3级 B、 8.3级 C、 8.5级 D、 9级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2什么导致了雪球迅速融化?1.0 分 A、 板块运动 B、 地震 C、 太阳黑子 D、 温室气候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3地震预报三要素不包括哪个要素?1.0 分 A、 时间 B、 地点 C、 震级 D、 震源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4地质时代兽类大概多长时间就会灭亡一个种群?1.0 分 A、 1100年 B、 1000年 C、 900年 D、 800年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5液化一吨煤,需要从地下抽取多少吨水?1.0 分 A、

B、 6吨 C、 6.5吨 D、 7吨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6地震预报的三要素不包括1.0 分 A、 时间 B、 地点 C、 震级 D、 成因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7月球上的水来源于1.0 分 A、 木星 B、 水星 C、 金星 D、 彗星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8西方发达国家城市大气污染的三个阶段不包括哪个阶段?1.0 分A、 粉尘污染时代 B、 胺化合物污染时代 C、 二氧化硫、硫酸盐污染时代 D、 大气符合污染时代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9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是谁的诗句?1.0 分A、 陈毅 B、 苏东坡 C、

D、 毛泽东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10证明印度大幅度北漂的是1.0 分 A、 海岸线形态 B、 生物分区 C、 古地磁 D、 古气候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11青藏高原的总体地势是1.0 分 A、 东北高,西南低 B、 西北高,东南低 C、 西南高,东北低 D、 东南高西北低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12青藏高原隆起的原因是1.0 分 A、 构造隆起 B、 热隆起 C、 构造隆起和热隆起 D、 以上都有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13月壤中的什么资源是人类最感兴趣的?1.0 分A、 氧化铝 B、 铁矿 C、 钛矿 D、 氦3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高中地理 第三章《地球的演化和地表形态的变化》素材 新人教版选修1

第三章地球的演化和地表形态的变化 相关素材 地球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从诞生之日起,已历46亿年。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是第三颗,位于水星和金星之后;在八大行星中大小排行是第四。在英语里,地球是惟一一个不是从希腊及罗马神话中得到的名字。英语的地球Earth一词来自于古英语及日耳曼语。这里当然有许多其他语言的命名。在罗马神话中,地球女神叫Tellus——肥沃的土地(希腊语:G aia,大地母亲)。地球目前是人类所知道的惟一一个存在已知生命体的星球。 地球数据 年龄:44~46 亿年。 公转周期:约365.2422天 回归年长度: 366.2422 天。 公转轨道:呈梨形。7月初为远日点,1月初为近日点。 自转周期:恒星日为23小时56分04秒。太阳日为24小时。 自转方向:自西向东。 卫星(天然)——1颗(月球) 大气主要成份——氮(78%)、氧(21%)和二氧化碳( 0.037%)水蒸气(0.03%)稀有气体(0.933%) 地壳主要成份——氧(47%)、硅(28%)和铝(8%)。 表面大气压——1013.250毫帕,或760毫米高汞柱。 赤道半径 = 6378.140 公里 极半径 = 6356.755 公里 平均半径 = 6371.004 公里 赤道周长 = 40075.13 公里 体积=10832亿立方公里。 质量=5.9742×10^21 吨。 平均密度=5.518 g/cm^3

地球 表面积=5.11亿平方公里。 海洋面积=3.617453亿平方公里。(占总表面积的70.8%) 陆地面积=1.49亿平方公里(占总表面积的29.2%) 纬度1°长度 = 111.133-0.559cos2φ 公里 (纬度φ处) 经度1°长度= 111.413cosφ-0.094cos3φ 公里 大气中的声速(0度) V = 331.36 米/秒 大气中的声速(常温) V = 340米/秒 地球表面磁场强度~5×10-5 特斯拉 北磁极:76°N, 101°W; 南磁极:66°S, 140°E 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φ = 45°) : g = 9.8061 米/秒2 地球表面脱离速度= 11.2 公里/秒 光行差常数(J2000) k = 20.49552" 黄赤交角(J2000) ε = 23°26'21".448 黄径总岁差(J2000) P = 5029”.0966 (每世纪) 岁差周期= 25800 年 平均轨道速度= 29.79 公里/秒

地球地形基本特征

地球地形基本特征 胡经国 一、地球地形的概念 地物(Ground Object)是指地球(Earth)表面上各种有形物(如山川、森林、建筑物等)和无形物(如省、县界等)的总称,泛指地球表面上相对固定的物体。 地球的地形(Topography)是地物的形状和地貌的总称,具体是指地球表面以上分布的固定物体所共同呈现出来的高低起伏的各种状态。地形的概念与地势和地貌不完全一样。地势是指地球表面的起伏大势。地貌( Landforms或landscape)是指地球表面的起伏形态,是地球表面各种形态的总称。 地形是地球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它时刻在变化着。按形态,陆地地形可分为山地、高原、平原、丘陵、盆地和洼地六种地形类型。此外,还有由于外力作用而形成的河流、三角洲、瀑布、湖泊、沙漠等。 山地是众多山体的统称,由山岭和山谷组合而成。山脉是指沿一定方向有规律分布的若干相邻山岭的总称。山系是指沿一定方向延伸,在成因上有联系、有规律分布的若干相邻山脉的总称。 二、陆地和海洋 陆地和海洋是地球的一级地形分区。 地球表面由陆地(Land)和海洋(Sea/Ocean)组成。地表总面积为5.1×108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为1.49×108平方公里,占29.2%;海洋面积为3.61×108平方公里,占70.8%。陆地多集中在北半球,北半球陆地面积占陆地总面积的67.5%。 地球表面的海洋基本上是相互沟通的。其中,洋(即大洋,Ocean)是指地球上广大连续水体的中心部分和主要部分,其深度大、透明度大、盐度和温度不受大陆影响,占海洋总面积的89%。海(Sea)是指大洋的边缘部分,面积较小、深度也较小、盐度和温度受大陆的影响显著,占海洋总面积的11%。 三、陆地地形 陆地地形分为山地、丘陵、平原、高原、盆地和洼地六种类型。 ㈠、山地 山地是山岭和高地的统称。其特征是海拔在500米以上;地面起伏很大,坡度陡峻,沟谷幽深,一般多呈脉状展布。 山地一般是指海拔高度(h)在500米以上、相对高度(dh)在200米以上的各种山体。其中: 1

地球和地表的变化五年级科学上册地球和地表的变化基础训练答案

1、地球内部有什么 ★我想研究的问题 2、我们怎么知道地球内部的情况? 3、地球内部的结构特点。 4、地球内部的运动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观察实验 ●地球内部有什么? 我的猜想:有石油、煤、矿产、岩石、水等 我的交流:地球内部能开采出煤、石油、矿产等;泉水和井水说明地球内部有地下水;火山喷发说明地球内部有岩浆、火山灰等…… 我的发现:地球内部有丰富的资源。 ●认识地球内部的结构特点。 我的交流: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地壳由岩石组成,地幔、地核由很多成分组成。 我的发现:地球的结构好像鸡蛋一样,蛋壳相当于地壳,蛋白相当于地幔,蛋黄相当于地核。 2 火山 ★我想研究的问题 2、火山给人们带来的好处和害处。

★观察实验 ●对火山的了解。 我的交流:火山喷发时炙热的岩浆从火山口流出,浓烟冲向高空,火山灰、石块等落下。 我的发现:火山喷发会给人类带来灾难。 ●火山的成因。 我的猜想:地球内部的岩浆流出来了就是火山的爆发。 我的方案:1、在铁盒子里放土豆泥,做成山的形状,并在土豆泥中间挖个小洞。 2、往洞里倒入番茄酱,用薄薄的一层土豆泥封住洞口。 3、把铁盒子放到三脚架上,用酒精灯加热,观察现象。 我的记录:番茄酱受热后沿洞口四周外溢。 我的发现:地球内部的岩浆沿着地壳的裂缝喷出地表,就是火山喷发。 ★我的收获1、填一填 (1)红色热水自下而上迅速蔓延开来。 (2)岩浆地壳番茄酱从土豆泥的裂缝中流出来地壳内部压力大,温度高,导致岩浆运动剧烈。 (3)温度压力。

2、生活中的科学。 利:火山喷发会在地下形成铁、金刚石等矿藏;火山附近会有丰富的地热资源;火山灰使土地肥沃。 弊:火山喷发会烧毁森林、房屋,覆盖田野,污染空气。 拓展与应用 我国火山主要分布在台湾省、昆仑山区、黑龙江省、长白山和云南腾冲等地。 3 地震 ★我想研究的问题 2、地震来了,我们怎么办? 3、地震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4、地震发生前会出现什么预兆? ★观察实验 ●对地震的了解。 我的交流:地震发生时大地、建筑物剧烈晃动,甚至倒塌,造成严重的生命和财产损失。火山喷发会引起地震,过度采矿而造成的地表塌陷也会引起局部地震的发生。 我的发现:地球上绝大部分地震是由岩层断裂造成的。 ●地震的成因。 我的猜想:岩层的断裂引发了地震。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地球和地表的变化》检测题及答案

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练习题 一、探究填空(18分) 1、从地面到地球中心约6300千米。地壳越深,其温度越高,压力越大。 2、科学家利用地震波、磁力等提供的信息,对地球内部进行探知。 3、卵石的现状都近似圆形,表明光滑。 4、煤、石油和天然气属于能源矿产;铁、铜属于金属矿产;石英、石膏属于非金属矿产。 5、岩石是由矿物组成的。聚集在一起具有开采价值的矿物,称为矿产。 6、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号称世界屋脊。科学家在这个地方发现一些远古时代的海洋化石。 7、地震波能够向四面八方传播,有的可以一直传到地心。 二、探究选择(16分) [ 1、地震危害很大,但人们目前还不能准确预测地震的发生,这说明③。 ①自然规律是无法掌握的 ②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不可能准确预测地震 ③地震预报是十分复杂的世界性科学难题 2、到目前为止,对地球内部的了解主要通过②。 ①岩石分析方法②地震波研究③电波测试 3、我国在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地震是①。 ①汶川大地震②唐山大地震③台湾大地震 4、下列属于地质作用的对地表改变的是①。 ①岩浆活动②毁林活动③开山修路 : 5、地核温度约为②。 ①2000℃②4700℃③3400℃ 6、地震发生前,可能出现的异常现象是②。

①日食或月食②地下水位突然改变③太阳黑子突然爆发 7、地球内部可以分为上层,中间一层是②。 ①地壳②地幔③地核 8、下列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有利的活动是③。 ①乱砍乱伐②毁林开荒③植树造林 三、探究判断(16分) 1、地壳各处的厚度是一样的。(×) … 2、地球的表面不是一成不变的。(√) 3、雨水对岩石没有破坏。(×) 4、煤、石油都是可以再生的能源。(×) 5、地球内部压力很大,是一种过热状态的特殊的固体物质。(√) 6、地球的结构如同鸡蛋。(√) 7、火山的喷发对人类既有有利的一面又有不利的一面。(√) 8、我们要研究,开发新能源,才能适应将来社会的需要。(√) 四、名词简答(6分) 1、地下的岩层在压力的作用下会发生变形。当受到的力大到不能承受时,岩层就会发生突然的、快速的断裂。岩层断裂所产生的地震波传到地表,就会引起地震。 2、位于地壳表面或接近地面的岩石受到温度、水、植被等因素的影响,会发生破碎或成分变化,逐渐崩解、分离为大小不等的岩屑或土层,岩石的这种变化称为风化。 : 五、填表(9分) 六、回忆实验,回答问题(20分) 1、回忆温度对岩石影响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①、观察到的现象:岩石表面出现裂缝,有的一块块掉碎屑。 ②、出现此现象的原因:岩石受到的温度有高有低,这种变化会使岩石发生破碎或成分变化,逐渐崩解、分离为大小不等的岩屑或土层。

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要点地球表面及其变化 1范文整理

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要点:地球表面及其变化 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 一、填空: 地形及地形的特点: 地形 特点 地 地势较高,蜿蜒起伏,层峦叠嶂 丘陵 高低起伏,坡度较缓,由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组成 高原 面积广大,地形开阔,周边以明显的陡坡为界 平原 地貌宽广平坦,起伏很小 盆地 四周地势较高,中间低平 地球的地表形态可以分为高原、丘陵、平原和盆地,x藏地处高原,那里有许多有着尖峰的冰山;内蒙古的大草原很宽广,一望无边。

地球上海洋多,陆地少。海洋在地形图上用蓝色表示, 用绿颜色表示平原。中国的西部多高山,东部多平原。 XX提4月2日所罗门群岛发生里氏8级地震,在引发海啸造在人员伤亡的同时,将一座名为拉农加的岛屿突然拔高了 3米。 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可以使地球的局部表面在瞬间发生较大改变的是火山和地震。 地球的内部可以分成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绝大部分地震发生在地壳内。火山活动与地幔和地壳有关。 在地球的深部,越往下去,温度越来越高,压力越来越大。 由于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风化。岩石的风化改变了地形地貌。 地球内部运动使地表形态发生不断变化,地球刚形成时是汪洋一片,后来才出现陆地的。 科学家认为喜马拉雅山是两个大陆板块碰撞形成的;东非大裂谷是两个大板块受拉张而形成的。 0、岩石的风化改变了地球的地形地貌,形成了许多美丽 的景观,如海南山;云南的石林;黄山奇石等。 1、整块的岩石风化形成碎石,碎石继续变化就会变成越 来越小的颗粒,这些细小的颗粒经过长时间后又会变成土壤。根据颗粒的大小可以把土壤的微粒分类,最大的土壤颗 粒是沙砾,其次是沙,接着是比沙还小的粉沙,最小的土壤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地球表面及其变化》教案8篇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地球表面及其变化》教案8 篇 地球表面的地形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地形包括高原、高山、盆地、湖泊、峡谷、平原等。 地球表面有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地球表面是高低起伏、崎岖不平的。 过程与方法: 观察描述常见地形的特点。 会看简单的地形图,能在地形图上指认如高原、平原、谷地、山脉、河流、海洋等的地形。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对地球表面地形研究的兴趣,能自觉关注和收集相关的信息。 【教学重点】知道典型地形地貌的特点。 【教学难点】从地形图中发现整个地球地表地形地貌的分布和特点,知道并描述各种地形地貌的特点。 【教学准备】 分组器材:学生事先准备一些自己去过的地方的风景照片,有条件的学校为每组学生准备一份世界地形图、中国地形图。 教师演示:一些典型的地形地貌的图片或课件,世界地形图、中国地形图、家乡地形图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教师用课件展示自己到外地旅游的照片,问: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从照片上,你可以感受到那里的地形吗?你能说说它的地形特点吗?学生回答,教师适当纠正并补充介绍地形特点。 2、你去过什么地方呢?能不能拿出照片来介绍一下呢?你可以说说那里的地名,有什么特点,地形是怎样的。 二、我们看到过的地形 1、学生初步交流展示。 要求:出示照片,向大家介绍该地方,注意说清楚地形地貌的类型,能简单描述其特点。 2、教师补充介绍。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补充介绍,结合学生照片上的地形,出示相关图片和课件,介绍各种地形地貌的特点。 平原:宽广平坦,起伏很小; 丘陵:高低起伏,坡度较缓,由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组成; 高原:面积很大,地形开阔,周围以明显的陡坡为界; 山地:地势较高,蜿蜒起伏,层峦叠嶂; 盆地:四周地势较高,中间低平; …… 3、了解家乡的地形。 我们的家乡是什么地形呢?它有什么特点呢?

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科学

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科学绪论(一) 1 地球系统是指由地核、地幔、岩石圈、大气层、水层、生物圈相互作用而组成的统一体。正确答案:√ 2 钱学森何时提出建立地球表层学思想的人是 A、1981年 B、1982年 C、1983年 D、1984年 正确答案:C 3 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是 A、王淦昌 B、钱三强 C、钱学森 D、邓稼先 正确答案:C 4 地球系统科学作为一门独立科学的诞生时间是 A、1986年 B、1987年 C、1988年 D、1989年 正确答案:B 5 美国何时提出地球系统和地球系统科学概念 A、1980年 B、1981年 C、1982年 D、1983年 正确答案:D 6 地球系统科学以广义的“地球系统”为研究对象。 正确答案:√ 7 地学和天文学有密切的关联。 正确答案:× 8 在哪一年中国地质学会成立八十周年? A、2000.0 B、2002.0 C、2007.0

正确答案:B 9 地球系统科学的研究包括找矿、环境、资源、灾害。 正确答案:√ 10 地学属于以下哪一类? A、系统科学 B、社会科学 C、自然科学 D、应用科学 正确答案:C 11 地球系统科学即为传统的地学科学。 正确答案:× 12 地球系统科学以美国航天局出版《Earth system science》为标志而建立,这一年是哪一年? A、1983.0 B、1985.0 C、1987.0 D、1990.0 正确答案:C 13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关于地球学的发展不包括以下哪条? A、生命过程的定量研究和系统整合 B、核心数学及其在交叉学科中的应用 C、地球系统过程与资源、环境和灾害效应 D、太阳系研究 正确答案:D 14 1983年提出要建立地球表层学的思想的人是谁? A、冯如 B、邓小平 C、李四光 D、钱学森 正确答案:D 15 温家宝是中国地质大学的校友。 正确答案:√ 16 狭义的地球系统是由地核、地幔、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和()相互作用而组成的统一体? A、自然环境 B、生态系统 C、动植物

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地球和地表的变化》试题含答案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试题 姓名等级 一、查漏补缺。 1. 地球内部可划分为三层,从内到外分别是、、。 2. 科学家利用和等提供的信息来对地球内部情况进行探索。 3. 火山大致可分为、、三类。 4. 风化作用的三个重要因素是、、。 5. 地震发生前,常会出现一些异常现象,如、等。 6. 我国是世界上研究地震最早的国家,早在多年前,科学家就发明了世界 上第一台监测地震的仪器——,为地震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 7.煤、石油、天然气属矿产,铁、铜等属矿产,石英、石膏等属矿产。 8. 为了保护矿产资源,我国颁布了《》。 9. 化石是保存在岩层中的古生物的或。 二、明辨是非。 1. 地球内部是平静的,地球表面也是一成不变的。() 2. 地震与火山对人们的生活来说有百害而无一利。() 3. 煤可以制作燃料、染料、消毒剂、杀虫剂等。() 4. 岩石由矿物组成。聚集在一起具有开采价值的矿物称为矿产。() 5. 地下储藏的能源有很多,所以人类用不着开发新的能源。() 6. 地球内部的结构特点是:从外到内厚度逐渐增加,温度逐渐升高。() 7. 模拟实验是一种很好的科学研究方法。() 8. 化石可以告诉我们关于地球的历史及生物进化的许多信息。() 三、珠海拾贝。 1. 地核是地球的核心部分,地核的半径有()多千米。 A.3400 B.2900 C.800 2. 地壳在地球各处的厚度是()。 A.一样的 B.陆地部分薄海洋部分厚 C.海洋部分薄陆地部分厚 3.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里氏()级大地震,给人类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 A.7.8 B.8.0 C.8.1 4.()是我国伟大的地质学家。 A.李四光 B.竺可桢 C.陈景润 5.从地面到地球中心约()千米 A.6300 B. 3400 C. 2900 6. 卵石的形成与()有密切的关系。 A.水 B.石头 C.风 7. 下列现象中,()不是自然因素对地表影响的结果。 A.火山喷发 B.地震 C.修路架桥 D.地球板块移动 8.在探究温度对卵石形成的影响试验中,用酒精灯的()来加热岩石。 A.外焰 B.内焰 C.焰心 四、我的科学研究。 1.如下图(1),当手用力一定时,小木棍会,断裂时,手有的感觉;用力挤压毛巾的两端,毛巾会。这两个图都是模拟形成的实验,毛巾和小木棍相当于地震中的,手用的力表示地球受到的来自的力。2.如下图(2),将石块在火上烧,之后迅速放入冷水中,反复几次,会发现石块,说明五.科学与生活。 1、火山是怎样形成的?请写出你的猜想并设计个实验方案。 2、在教室上课,突然发生了地震,我们应该怎么办?

知识点测试:地球的演化和地表形态的变化

知识点测试:地球的演化和地表形态的变化一、单选题 根据地层中保存下来的化石,可以确定地层的时代和顺序;根据地层组成物质的性质和化石特征,可以追溯地层沉积时的环境特征。据此1~2小题。 1.含大羽羊齿化石的地层,其所属的地质时代是 A.元古代B.古生代C.中生代D.新生代 2.黑色页岩并含黄铁矿,指示 A.氧化环境B.还原环境C.浅海环境D.滨海环境 3.古生代早期时,地球上开始出现 A.孢子植物B.裸子植物 C.爬行动物D.海生无脊椎动物 读生物进化与环境演变示意图,完成4~5题。 4.在生物进化过程中,揭开欣欣向荣的生物系统演化进程序幕的动物是 A.原核生物B.爬行动物C.真核细胞生物D.无脊椎动物 5.动物由海洋向陆地发展的时期是 A.①B.②C.③D.④ 6.一个偶然的发现成就了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学说。这一偶然的发现是 A.太平洋两岸大陆轮廓的凹凸非常吻合 B.喜马拉雅山上发现海洋生物化石 C.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的凹凸非常吻合 D.珠穆朗玛峰逐年在增高 7.下列有关地壳演化的表述正确的是 A.在前寒武纪联合古陆形成 B.在古生代形成了大量的金属矿产 C.中生代是唯一的煤炭成矿期 D.在晚新生代的构造运动导致了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山的形成

地球的演化史,从生物的角度来说,就是古生物的演化史。从地球上出现生命到人类出现,经历了大约38.5亿年。而寒武纪被称为“生命大爆发”的时代。据此完成8~9题 8.寒武纪生命大爆发出现的主要生物是 A.原生动物B.鱼类C.无脊椎动物和高等藻类植物D.两栖动物9.下列生物按照由低级到高级进化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蕨类植物②被子植物③裸子植物④海生植物 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③②①④D.④①③② 下图示意生物出现以来地球大气中CO2、O2含量变化,完成10~11题。 10.地球上生物出现后 A.O2的含量上升B.CO2的含量不断上升 C.O2和CO2含量保持稳定D.O2和CO2含量变化呈正相关 11.被子植物出现时 A.恐龙等大批生物灭绝B.盘古大陆(泛大陆)已形成 C.重要的铁矿成矿期D.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山形成 二、填空题 12.试在图框内填上恰当事物的名称,使之成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的简单图式.(注:A代表外力作用) (1)甲________,乙________,丙________,丁________.

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科学期末考试答案资料

《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科学》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共50题,50分) 1.法国罗纳河修的水坝落差有几米B A、5.0 B、6.0 C、7.0 D、8.0 2.第一次世界气候大会在哪一年召开?D A、1987.0 B、1983.0 C、1981.0 D、1979.0 3.中国不怕全球变暖的原因不包括哪条?C A、北方城市冬季供暖时间缩短,有利节能。 B、青藏高原霜冻期变短,有利农业生产 C、南方城市制冷所需能源加大 D、长江口潮差变化5米/年,大堤高6米。 4.地震波中的什么波破坏性大?C A、P波 B、压力波 C、面波 D、S波 5.Rodinia超级大陆形成于多少亿年前?B A、8亿年 B、9亿年 C、10亿年 D、12亿年 6.物质代谢的原料不包括哪种物质?D A、二氧化碳 B、水

C、氧气 D、氧化铁 7.一下灾害周期最长的是B A、地震和特大干旱 B、冰期和间冰期 C、特大洪涝灾害 D、厄尔尼诺与拉尼娜 8.()学家认为青藏高原目前处在塌陷期。B A、古生物学家 B、构造地质学家 C、地理学家 D、气象学者 9.生物或其他群体居住地段所有的生态因素的总和叫做A A、生境 B、生物圈 C、生态环境 D、以上都不对 10.雪球地球事件结束时,火山释放气体使得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的含量上升到当今水平的多少倍?A A、350倍 B、400倍 C、450倍 D、500倍 11.南水北调的中线长度为多少?D A、2000公里 B、1800公里 C、1600公里 D、1400公里 12.我国的目前大坝建设主要考虑()B A、储水 B、发电 C、生态 D、气候

13.极端环境不包括()。C A、高温 B、低温 C、高纬度 D、强酸 14.反射阳光最少的是B A、雪 B、海水 C、沙 D、植被 15.泥盆纪的偏心率:岁差是()。D A、1:3 B、1:4 C、1:5 D、1:5.9 16.当前国际的先进技术可以通过基准、水准、重力、磁力和什么技术进行地震预测?A A、GPS定位 B、动物反应 C、气候变化 D、海拔变化 17.太平洋型大陆边缘不包括下列哪个特性?A A、洋壳与陆壳之间未发生俯冲 B、主动大陆边缘 C、有火山弧、地震 D、洋壳与陆壳之间发生俯冲 18.“新仙女木事件”发生在多久以前?A A、一万两千年前 B、两万两千年前 C、三万两千年前 D、四万两千年前 19.地震波中的纵波速度大概是多少kms?C A、6km/s

地球和地表的变化

地球和地表的变化练习题 6.火山 一、我来填一填: 1.地壳深处的岩浆在巨大的下会沿着裂缝上升。上升的岩浆有的会在上升的过程中冷却下来,形成,有的则可能冲出地面形成。 2.火山是由火山喷发时落下的、和涌出地面的冷却而成的堆成的锥形山。 3.有的火山喷发后一直没有再喷发,这样的火山叫做,有的火山喷发后隔一段时间还会喷发,这样的火山叫做,除此之外还有一种火山叫做。 4.火山喷发给我们造成灾难,也给我们带来益处,如在岩浆向上移动和喷发的过程中,会在地下形成、等矿藏。 5.地壳越到深处,压力越大,温度越高。那里的物质热得像烧熔了的玻璃一样,叫做。 二、当好小法官: 1.我国现已发现的600多座火山,全部是死火山。() 2.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存在火山活动的星体。() 3.火山喷发有时会伴随发生地震。() 4.地壳越到深处,压力越大,温度越高。() 5.火山喷发是一种自然现象,对人类有百害而无一利。() 三、我来选一选: 1.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喷发的火山叫。 A.活火山 B.死火山 2.地壳厚薄不均,高山处地壳较厚,海洋下面地壳较薄,大陆地壳平均厚度有千米。A.20 B.30 C.40 3.地球内部的温度。 A.很低 B.与地面一样高 C.很高,能把岩石熔化 4.岩浆冷却后变成的是岩石,说明岩浆的成分。 A.与岩石接近 B.与岩石完全一样 5.火山喷发是,岩浆是而沿着地壳岩层裂缝冲出地面的。 A.靠自己的力量 B.靠地球的引力作用 C.靠地球内部的压力作用

7.地震 一、我来填一填: 1.地壳内部的岩层在地球内部的作用下,会不断发生。 2.地壳中岩层,既受到自上而下的压力,又受到来自侧面的推挤压力,使岩石有的地方,有的地方,形成褶皱,在这个过程中,岩层本身也储存了巨大的。 3.当产生褶皱的岩层进一步受到压力作用时,岩层可能发生,这时储存在岩层中的巨大能量释放出来,使大地震动,这就是。 4.我国是世界上研究地震最的国家,早在1800多年前,科学家就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监测地震的仪器,它叫。 二、当好小法官: 1.构成地壳的岩层厚薄是均匀的,所以它们受到的压力也是均匀的。( ) 2.岩层弯曲、褶皱会使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发生变化。() 3.发生地震时,应拉开电闸,关掉天然气,灭掉炉火。( ) 4.地震现象可以说明地壳的岩层也是在不断变动着的。() 5.凡是地震,人都能感觉得到。() 三、我来选一选: 1.发生地震的主要原因是。 A.岩层弯曲 B.岩层断裂 2.如果发生地震,应该及时。 A.进入室内B.离开屋子,到空旷的地方去 3.地震发生前,常有或等前兆。 A.井水突然升降B.天气转暖C.动物惊慌D.天降大雨 四、科学探究: 如果你居住在地震多发地区,请你与家人制定一个抗震方案,要求包括以下内容:发生地震时应该怎么办?需要准备哪些物品?如何关闭煤气管道? 8.各种各样的矿物 一、我来填一填:

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科学期末考试答案 2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科学》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共50题,50分) B 1.法国罗纳河修的水坝落差有几米 A、5.0 B、6.0 C、7.0 D、8.0 D 2.第一次世界气候大会在哪一年召开? A、1987.0 B、1983.0 C、1981.0 D、1979.0 C中国不怕全球变暖的原因不包括哪条?3. A、北方城市冬季供暖时间缩短,有利节能。 B、青藏高原霜冻期变短,有利农业生产 C、南方城市制冷所需能源加大 D、长江口潮差变化5米/年,大堤高6米。 C 4.地震波中的什么波破坏性大? A、P波 B、压力波 C、面波 D、S波 B超级大陆形成于多少亿年前?5.Rodinia A、8亿年 B、9亿年 C、10亿年 D、12亿年 D物质代谢的原料不包括哪种物质?6. A、二氧化碳 水、B.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C、氧气 D、氧化铁

B 一下灾害周期最长的是7. A、地震和特大干旱 B、冰期和间冰期 C、特大洪涝灾害 D、厄尔尼诺与拉尼娜 B 8.()学家认为青藏高原目前处在塌陷期。 A、古生物学家 B、构造地质学家 C、地理学家 D、气象学者 A 9.生物或其他群体居住地段所有的生态因素的总和叫做 A、生境 B、生物圈 C、生态环境 D、以上都不对 A雪球地球事件结束时,火山释放气体使得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的含量上升到当今水平的多少倍?10. A、350倍 B、400倍 C、450倍 D、500倍 D南水北调的中线长度为多少?11. A、2000公里 B、1800公里 C、1600公里 D、1400公里 B我国的目前大坝建设主要考虑()12. A、储水 B、发电 C、生态 D、气候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C。13.极端环境不包括() A、高温 B、低温 C、高纬度 D、强酸

3--地球表面及其变化资料

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 1、地球表面的地形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地形包括高原、高山、盆地、湖泊、峡谷、平原等。 地球表面有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地球表面是高低起伏、崎岖不平的。 过程与方法: 观察描述常见地形的特点。 会看简单的地形图,能在地形图上指认如高原、平原、谷地、山脉、河流、海洋等的地形。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对地球表面地形研究的兴趣,能自觉关注和收集相关的信息。 【教学重点】知道典型地形地貌的特点。 【教学难点】从地形图中发现整个地球地表地形地貌的分布和特点,知道并描述各种地形地貌的特点。 【教学准备】 分组器材:学生事先准备一些自己去过的地方的风景照片,有条件的学校为每组学生准备一份世界地形图、中国地形图。 教师演示:一些典型的地形地貌的图片或课件,世界地形图、中国地形图、家乡地形图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教师用课件展示自己到外地旅游的照片,问: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从照片上,你可以感受到那里的地形吗?你能说说它的地形特点吗?学生回答,教师适当纠正并补充介绍地形特点。 2、你去过什么地方呢?能不能拿出照片来介绍一下呢?你可以说说那里的地名,有什么特点,地形是怎样的。 二、我们看到过的地形 1、学生初步交流展示。 要求:出示照片,向大家介绍该地方,注意说清楚地形地貌的类型,能简单描述其特点。 2、教师补充介绍。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补充介绍,结合学生照片上的地形,出示相关图片和课件,介绍各种地形地貌的特点。 平原:宽广平坦,起伏很小; 丘陵:高低起伏,坡度较缓,由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组成; 高原:面积很大,地形开阔,周围以明显的陡坡为界; 山地:地势较高,蜿蜒起伏,层峦叠嶂; 盆地:四周地势较高,中间低平;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