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建筑与文化的探究

关于建筑与文化的探究

关于建筑与文化的探究
关于建筑与文化的探究

【摘要】20世纪的文化趋同性趋势和传统文化消失状况成为了世界性文化危机,当代高层建筑呈现出的各种异化特征均是高层建筑人文尺度缺失的外在表现,是根本性的高层建筑文化特质创意危机。在我们有着五千多年文明历史和辉煌灿烂古建筑文化传统的国家里,如何继承和汲取传统建筑文化的精神,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是历史赋予建筑师的时代重任,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建筑文化;继承创新;高层建筑;内涵;高层建筑

建筑与文化的研究是一个永恒的课题,它已不止于建筑学的专业领域。无论是“建筑”和“文化”都属于人类的永恒主题,因此,它还应当更多地受到人文学科领域以至社会的关注,随着时代的向前推进,当会不断产生新的理论创见,以指导人类的建筑实践。本文是将历次讨论会中许多学者关于此题的灼见以及笔者本人的一些观点疏理成篇,多有不足或谬误之处,希望得到读者的指正。

一、建筑与文化

建筑是人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产品,它本身就代表了一种文化类型。作为人类劳动的主要创造物之一的建筑,是构成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建筑的文化价值,即建筑的社会文明价值,是建筑的品质与精神,是建筑为社会创造的总的生活模式和生活情境的人文写照。

1、建筑与文化的关系

建筑是文化的一种形态,是文化的载体,建筑的文化意味即建筑的内涵包括三方面的属性:(1 )物质文化方面的属性??具有提供人们享用的空间环境,同时也具有为实现这种目的而必须提供的经济技术手段;(2 )精神文化方面的属性??在空间环境创造中所渗透的来自哲学、伦理、宗教等方面的生活理想,以及来自民族意识、民俗风情方面的审美心态;(3 )艺术文化方面的属性??努力贯彻艺术审美方面的意念,及其拓展人文艺术的表现内容。

2、建筑与文化的不稳定性因素

构成建筑文化的诸多因素中,一方面相对具有相对稳定的因素,如建筑所在地区的自然条件,人们的生活习惯与审美意识等,这些相对稳定的因素决定了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延续;另一方面,又具有相对活跃的因素,如飞速发展的社会经济形态,建筑功能与建筑技术等,这些相对动态的因素决定了传统建筑文化的变不造作。凡人工环境,集中体现在中国园林艺术,但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此外,中国建筑艺术最高的美学理想是对“诗意美”,“意境美”的追求,给人以只可意会不可言的审美情趣,并同时给人以人伦的教化,人文的熏染。从自然的意境美达至人的精神境界的升华,直抒胸臆,得到最大的精神享受,达到“大美不言”、“物我两忘”的崇高境界。

二、建筑文化的特质

1、开放性。

21 世纪所需要的真正意义上的建筑文化品格,既不是追随既定风格、流派的产物,也与哗众取宠、单纯寻求各种刺激的广告效应毫不相容。建筑24表现的文化底蕴与艺术魅力绝不是可以从一个简单的线性发展过程得到的,因为,这是一个开放的、多向联动的叠加结果。未来建筑的创作需要有这种走出风格与流派困惑的开放心态与自在精神。

2、兼容性。

真正意义上的建筑文化品格乃是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及其艺术文化三大系统文化内涵整合的结果。未来建筑的主流,不是理所当然的现代主义原型范式,也不是理所当然的反现代主义变态范式。建筑文化特质的展现可以有取舍、有强化、有辐射,但总要兼容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以及艺术文化三个方面的需求,并使之在文化内涵的外显系统,即艺术气氛、文化气质以及时代气息的整体把握中得到生动的体现。

3、创新性与标志性。

建筑应该具有鲜明的个性,无论在理论和形态上。建构创新性的思想必须结合当代的文化诉求,从而形成具有地区特色的独特性。方法是多样的,对应多元的文化生态,而决不是唯一的,创新性和标志性即表现其美学价值和艺术特性。

4、适应性。

我们所需要的真正意义上的建筑文化品格,是人类文化“多样性”的必然反映,因此,它的本质就是建筑自身所具有的“适应性”。这是方方面面的适应性:自然的,人文的;历史的,现状的;技术的,经济的;民族的,地域的等等。适应性是建筑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是评价建筑创作质量的最高标准。优秀的建筑个性正是这种适应性的精确写照。建筑文化是建筑观的表现,也是创作观的反映。建筑观和创作观反映个人的特性,而创作是以个人的直觉的感觉为基础形成的,它应当而能够解决所提出的任务。

三、中国建筑文化发展前景

1、中国建筑文化的发展与转型

中国社会正处于历史性的转型期。现代化将促使社会文明进入质的飞跃―加速摆脱传统的农业文明的模式,向着以现代经济和现代科技为先导的工业文明的模式迈进。伴随着的文化转型也已经开始,可以设想,未来的文化性质将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满活力,勇于通过竞争来开拓局面,求得生存和发展的文化;勇于进取,对人生充满热爱,对国家、民族和人类的前途充满信心的文化;视野广阔,胸怀博大,关注局部,也关注整体,关注中国,也关注世界,关注现在,也关注未来,继承与包容并存的文化;对社会变革和科技进步有高度敏感,注重自身改造,达到与时共进,与世俱新的文化。以之汇成中国新文化的主流。文化精神是民族精神和社会精神的体现,强大的文化精神是推动社会走向兴盛的动力.中国新型建筑文化当是在这样一种文化大转型的背景中进行探索和创造。中国建筑文化发展之路实质上就是中国建筑发展之路。批判地继承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之精华,吸取西方进步的文化,前景是创造富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建筑文化。文化恒处于动态之中,它的擅变不断产生对自身陈腐“器质”的唾弃。对于旧文化中糟粕的决裂才能促使文化的新生变异。但以优汰劣,却又相引相融,否定之否定律在文化的传承发展中常亦表现其潜在作用。人们已难否定文化的多元存在,承认多元,多元中便有自己。

2、创造以“东方”为主体的中国建筑文化体系

中国的儒、道、墨、法,其流虽异,其“根”则同―人本思想。这种人本思想与2000多年后费尔巴哈氏(I-udwigAn一reasFeuerbach,1804一1872)所倡导的纯生物性人本主义没有相通共同之处。儒家倡导的伦理、人伦―人人关系在西方的近现代学术领域中有了实际上的渗透、转换、扩散,甚至把物物关系也延伸和归结到人人关系。把人与自然的关系也赋予道德意义。因而出现了名目繁多的物态“伦理学”。《建筑艺术论》的作者邓众把“人、情、人性”视为建筑思想之本,就是建术论》的作者邓众把“人、情、人性”视为建筑思想之本,就是建目之为“为道”。日本京都大学名誉教授岸根作郎回顾了日本“为学”式的片面追求西方物质文明的建设历史和沉痛教训后,他诚恳地提醒中国不要步日本的后尘,而须密切注视和善于运用后发之利,以建设自己的融合社会。“东方是东方,西方是西方”,他相信拥有世界上屈指可数的高度文化的中国能够建成有特色的国家,开创世界大国―中国的洋洋未来。

结语:

建筑文化即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建筑物质财富和建筑精神财富的总和。建筑文化是人类文明活动的一种历史沉淀,它的组成要素有社会的、物化对象的.故此,它又是人类建筑活动的方式和建筑产品的总和,是社会文化总结构中的一个局部层次,具有自己的对象和内涵。建筑文化具有一定的民族文化特征,受民族历史传统、民族心理、民俗、社会发展及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制约。相对于不同的民族文化,又具有多元特点。建筑的文化品位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 桐坪中学彭水生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蕴含着非常丰富的“和谐”思想,这些思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可资利用的重要思想资源。 早在先秦典籍《尚书?舜典》中就有“八音克谐,无相伦也,神人以和”的记载,《左传?襄公十一年》中也有“如乐之和,无所不谐”。其后,“和谐”逐渐成为一个有着丰富内涵的哲学概念,并进而演进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和中华民族重要的民族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就其主体而言,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1.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中国传统思想主张“天人合一”,强调人类应当认识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法天道,道法自然。”(《老子》第25章)强调人要以尊重自然规律为最高准则,以崇尚自然、效法天地作为人生行为的基本依归。庄子进一步发挥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庄子?知北游》)强调人必须遵循自然规律,顺应自然,与自然保持协调,从而达到“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的境界。道家的这种“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强调主体与客体的统一,主张有机地、整体地去看待天地间的万事万物。儒家对“天人合一”的思想进行了许多阐发。《礼记?中庸》中说:“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强调天、地、人和谐发展。人不是万物的主宰,而应实现天人协调,“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周易?乾卦?文言》)。宋代思想家张载在总结前人“天人为一”、“天人相参”说的基础上,首次使用了“天人合一”四字,并提出了“民吾同胞,物吾与也”的命题,指出天地万物本来就是一个和谐的宇宙家庭,人与人是兄弟,人与物是朋友,相互之间应该亲密无间,共存共荣(《西铭》)。这种“民胞物与”的境界,既是张载广大深厚的宇宙情怀的表现,也是中国传统“和谐”思想的重要内涵之一。2..和为贵:人际关系和谐的思想 在人与人的关系上,中国传统和谐思想主张“和为贵”,宽和处世,从而创造人际和谐的社会环境。《尚书?尧典》中,就有人与人之间应当如何和谐相处的记载。

文化特性与城市建筑――以杭州为例

文化特性与城市建筑——杭州案例研究 现代城市的竞争,不仅是经济实力的竞争,更是文化、城市形象等软实力的竞争。中国拥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三千多年的城市建设史,然而在过去几十年里,因为飞速的经济发展和快速的城市化,中国的城市面貌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多数拥有悠久历史的城市在现代化建设中失去了可识别的身份,众多城市的历史街区和古老建筑在现代化进程的滚滚潮流中轰然倒地。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在城市营造者的眼中沦丧。而城市居民内心深处的欲望和危机感与日俱增,缺乏地域文化的城市也使得居民缺乏城市认同感。如何在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保持和发扬建筑的文化特性,是值得城市居民和城市营造者深思的。 一、当代中国建筑文化的缺失 1.1传统建筑文化的缺失 任何建筑都和本民族的文化精神和价值观念紧密相关。中国传统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精神的体现,天人合一的宇宙观、物我一体的自然观以及阴阳有序的环境观一直作为基本的建筑理念影响和制约着中国建筑的发展,使中国建筑表现出强烈的人文意识和理性精神。 这种精神在当代建筑中理应得到继承与发展。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由于西方文化思想的强势冲击,加上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近现代文化精神缺乏正确的认识和理解,没有正确的应对策略,使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在一种截然相反的文化冲击下变为了弱势。中国当下建筑,大都沿袭西方建筑的模式,摩天大楼、欧陆风情随处可见,一些标志性建筑以其新颖和现代的造型刺激着人们的眼球,然而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内涵却缺失了。 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有着浩瀚如海且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我国城市建筑的文化遗产资源也极为丰富,几乎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的生命历程,它不但是城市发展的历史见证,也是城市文明的现实载体。如何保存城市的历史面貌,延续城市的历史生命,对当下城市建设是至关重要的。令人遗憾的是,在我国现有的城市建设中,这方面的工作却做得不够。当年梁思成谈北京城的规划与建筑时,曾感叹“伟大的北京城墙”被人们所忽视,他说,北京城墙的产

建筑与民俗_建筑空间的文化人类学探讨

摘 要 面对我国地域习俗和文化传统正悄悄消失的危险,文章以文化人类学的视角,审视建筑空间,认为建筑环境、都市的多种选择性源自于不同的民俗文化。建筑空间和民俗文化之间存在着互相影响和同构的关系。 关键词 文化人类学 建筑空间 乡土建筑 都市环境 Abstract The regional customs and cultural traditions of China are vanishing slowly.Facing that danger,the writer looks closely at architectural space from the view of cultural arthropology. He considers that the origin of various choises in cities and architectural environments is different folkways culture.There is mutual influence relationship between architectural space and folkways culture. K ey w ords Cultural anthropology Architectural space County architecture City environment 建筑与民俗 ———建筑空间的文化人类学探讨 张 晓 春 李 翔 宁作者单位 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1  文化人类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一定地域、民族文化特征的学科,它深刻地影响着现代文化的思想历程。文化人类学的研究目的在于理解文化变革和分化的来龙去脉,理解这些文化用以表达自身的不同形式。 建筑是人类生活的物质载体,必然积淀了人类文化。人是万物的尺度,更是建筑形式、功能、建筑文化的尺度。因此,对建筑理论和历史的研究应当从人的角度,从文化生态进化的高度,来重新审视传统建筑的基础内在价值与意义所在。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正可以为建筑创作理论提供这样一个方法论的基础。 建筑从诞生伊始便担当起文化载体与延续人类生活的角色。在人类语言、文字等抽象表意系统诞生之前,建筑与建筑环境便被作为维系若干代人之间风俗文化信息联通性的纽带。从某种意义上说,建筑形式有助于一定习俗的形成。比如印弟安人的风俗,进入人家的房屋,不能随便坐立,男女老幼都有特殊的行立坐卧的位置规定,形成这种风俗是由于早期印第安部落的住屋空间狭窄所致;而从另一种意义上看,人类的习俗对建筑形式的发展演变,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依文化人类学的角度,建筑正是人类习俗的一种具象形式,建筑的发展变化昭示着习俗的演变。建筑及习俗的演变,在相互制约与影响中,完成了同构过程。 文化人类学家早已注意到,生活世界中的人们看待世界时,无法保持质朴原始的目光,而总要受到特定民俗和思考方式的剪裁安排,从而使万事万物对于人类主体的特定文化习俗和历史积淀下形成的特殊文化体验,具有对特定人类生活的指向性。它不仅仅是形式、功能等实用主义的元素。因此,建筑及建筑空间正是人类习俗与文化演变的外在表现,这样,文化人类学将民俗学(Folk lore)作为其主要组成部分,将建筑、空间、聚落、环境作为研究对象,而建筑、环境的研究,也将民俗的有关内容、思想方法和成果作为借鉴。换言之,民俗可以用来研究人类的习惯行为与建筑(包括空间、环境)的相互关系。 民俗对城市、建筑的塑造可以从仪式化的和娱乐性的不同人类交往层面来考虑。关于仪式场所,其中贯穿着努力对空间的支配与渗透。米歇尔?福柯认为,空间正是权力、知识等论述转化为实际权力的场所。古今中外那些经过仔细设计的纪念性建筑和仪式化广场,就可体现出至高无上的皇权。古罗马的图拉真广场和我国北京故宫组群,均采用轴线对称,几进院落与几进建筑的多层纵深布局,室内、外空间的交替,空间纵横变化,运用一系列的交替,酝酿建筑艺术高潮的到来。而建筑艺术的高潮,也就是皇帝崇拜(皇权)的高潮。 可见,权力意志的表现支配着某些公共建筑的样式。而习俗对于建筑的影响,在娱乐性公共建筑中体现得较为鲜明。建筑理论家吉提恩在其《机器主导———无名史论稿》一书中探讨了“沐浴”这一风俗的形成及与之对应的浴室建筑样式的演变。从传统斋戒洗礼和沐浴修身演化的两种宗教仪式———洗礼和修炼,深刻影响着西方神学与道德观。从古罗马以浴室为中心的公共社交活动到近现代对健康的关注,浴室的型制与形式也经历着兴衰更替。这一过程反映了习俗与建筑、空间、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同构。 2  人类的习俗文化深刻地影响着建筑的样式,并成为建筑意义指向的目标。都市形式或聚落空间形式的社会表意作用的达成,必须通过一定的表意系统为人所解读。人类通过对建筑空间与建筑环境的感性知觉,获得方向感和归属感,这种感性知觉源自于人们对所处的历史文化系统的空间记忆。不同文化对于这种涵义的领悟是有差别的。文化人类学认为人类行为方式有多种可能。不同社会、不同部族、面对多种人类行为的可能性进行不同的选择。正是这不同的选择,导致了诸文化间的迥乎相异。这种相异、不是生物学意义上的必然差异,而是文化、社会自我选择的结果。这样的选择,塑造了不同的人、不同的人类生活。不同的氏族在自身独特的文化渊源下,必然形成对于建筑环境的有差别的表意系统,这种差别以一种集体无意识的方式保存下来,影响着对环境深层意义的把握。 82 华中建筑 1998 V ol116 N o14  建筑与文化

探析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古代建筑的影响

探析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古代建筑的影响 建筑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产物,他本身就代表着一种文化类型,建筑与文化关系密切,建筑在不同时期反映不同的文化内涵,本文从儒家礼教、道家“天人合一”思想、民俗文化等方面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古建筑的影响。 建筑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建筑的灵魂。建筑与文化两者之间有着割不断的渊源,中国传统文化使中国古代建筑成为世界独一无二的建筑体系1。 一、儒家礼教等级制与中国古建筑 儒家建立了一整套等级森严的伦理规范,直接影响到传统建筑的布局、造型和色彩等方面。 中国古典建筑多以中轴线布局,主建筑为中,次要建筑在两侧,左右对称,以众多的单体建筑有序的组成一组建筑群体。这些单体是以中心建筑为核心,布局有严格的方向性,等级分明,层次清晰。其组成的方式是严格按照儒家“尊卑有序、上下有分,内外有别”的思想。纵向以北为上,东西为下,横向结构以左为上,以右为下,居住方位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中国古代建筑造型也都带有浓厚的等级色彩,对内外檐装修、屋顶瓦兽、梁枋彩绘、庭院摆设、室内陈设都有严格的限定。如中国传统屋顶就分九级,其中以重檐庑殿顶级别最高,只有皇家和孔子殿堂才可以使用,其次为单檐庑殿、单檐歇山顶,再次是悬山顶、硬山顶、卷棚顶、攒尖顶、十字脊顶、盝顶、盔顶。硬山顶等级最低,根据清朝规定,六品以下官吏及平民住宅的正堂只能用悬山顶或硬山顶。 中国古代建筑对建筑物的装饰色彩也有等级划分,总的来说以黄色为尊,其下依次为:赤、绿、青、蓝、黑、灰。宫殿用金、黄、赤色调,而民居却只能用黑、灰,白为墙面及屋顶色调2。 二、道家“天人合一”思想与中国古建筑 老子提出“天人合一”观点,认为人为自然界的组成部分,主张顺应自然。这一观念同样影响了建筑的聚落选址、总体布局、室内外环境设计布置,直至取材及营造技术各方面。 中国古代房屋以“负阴抱阳、背山面水”为选址的基本原则和格局。古代风水学中,认为山体是大地的骨架,也是人们生活资源的天然库府,水域是万物生机之源泉。背负高山,面对江河,坐北朝南,享受最充足的阳光,是修建房屋的最佳的位置,这也体现了人渴望与自然相融合,从而达到天时、地利、人和的最佳的居住环境。3 “黄帝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古人认为宇宙万物是由阴阳二气的交互作用所

中华传统文化的思想智慧

中华传统文化的思想智慧 中华传统文化的思想智慧2012-03-02 黑老赵中华传统文化的思想智慧中华传统文化的思想智慧。“阴阳五行”、“天人统一”、“中和中庸”、“修身克己”,是支撑起中华传统文化的四个思想支柱。阴阳五行、天人统一、中和中庸、修身克己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四个重要思想。“五行思想”不仅指明 了宇宙统一于金木水火土为代表的物质运动,而且通过五行之间的生克关系,说明了世界上任何事物都被其他事物所生,也被其他事物所克,同时任何事物本身也生着或克着另外一种事物。中华传统文化的思想智慧2011-12-21 学无止境65528 中华传统文化的思想智慧。“阴阳五行”、“天人统一”、“中和中庸”、“修身克己”,是支撑起中华传统文化的 四个思想支柱。阴阳五行、天人统一、中和中庸、修身克己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四个重要思想。“五行思想”不仅指明了宇 宙统一于金木水火土为代表的物质运动,而且通过五行之间的生克关系,说明了世界上任何事物都被其他事物所生,也被其他事物所克,同时任何事物本身也生着或克着另外一种事物。第三个重要思想,“中和中庸”。“中和中庸”思想的古为今用2011-10-06 法童“中和中庸”思想的古为今用。"中和中庸"思想的古为今用(一)金开诚,北京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主要著作有:《文艺心理学论稿》、《文艺心理

学概论》、《屈原辞研究》、《谈艺综录》、《学术文化随笔》、《文化古今谈》等二十多种。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 2010-04-11 四海为家* 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中国文化 的基本精神。在中国,以广泛深厚的和合文化为基础的追求社会和谐的思想源远流长。"天人合一"是古代中国人处理自然界和精神界关系所持的基本思想,其突出特征是: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服从自然规律,人性即天道,道德原则与自然规律一致,人生理想就是天人谐调。在美学上,和谐化诗意关联的"天人合一"思想,深刻浸渍了中国古代审美境界论,使得古代中国人特别强调人生境界与审美境界的合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什么?2008-07-03 hongtao 中 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什么?有的学者认为,中国传统文化长期发展的思想基础,可以叫做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文化的基本精神是文化发展过程中的精微的内在动力,即是指导民族文化不断前进的基本思想。"这些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之所在。"(张岱年:《论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中国文化研究集刊》第1辑,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中国的民族精神基本凝结于《周易大传》的两句名言之中,这就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漫画: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图文]2012-03-21 茶香飘万里漫画: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图文]漫画: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图文]2012-03-21 雪峰读书漫画:传统

对城市传统建筑文化与城市发展关系的研究

对城市传统建筑文化与城市发展关系的研究 摘要: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城市化进程也不断加快,城市的发展与传统建筑文化之间的矛盾也逐渐显现出来。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现代艺术和城市化发展日新月异,如何在二者之间寻求平衡实现其协调发展正是其核心内容,本文将基于当前我国城市化进程及文化保护现状,探析城市传统文化与城市发展的关系。 关键词: 城市化;传统建筑文化;关系 Abstract: with the advance of the human civilization, urbanization also to speed up, the development of cities and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traditional architectural culture emerging gradually.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is really profound, modern art and rapid urbanization development, how to achieve the balance between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is the core content, the paper will be based on the current urbanization process and culture protection status, and explores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city development city of the relationship. Keywords: urbanization; The tradition building culture; relationship 中国具有悠久的城市建设历史,从古代起随着朝代的更迭城市建筑的规模和风格也在不断变化,并且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中国建筑的独有文化。传统文化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因为其丰厚的历史积淀使得城市建筑呈现出别样的风格。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各国之间的交往更为密切,文化的交融影响也更加激烈,西方建筑的风格和方式极大的影响了我国的城市建筑,比如上海就是一大典型,其部分建筑具有西欧国家建筑的特点。回顾我国近几十年的城市建筑历史,有想当长的一段时间是在向西方国家学习,而没有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城市建筑。 一、城市建筑文化的保护 城市建筑的历史文化是城市发展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他们作为城市的一种特殊符号在城市建设中占据重要地位,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对城市建筑文化的保护是当前必须去做的一个重要步骤。中国的传统建筑文化中有许多优秀的部分是现代建筑无法取代的,比如我国古代的排水设计是采用向下渗水的方式进行的,从地表大范围的向下渗透排水。现代的下水道技术是引进西方技术之后发展而来的,一旦有一个地方的下水道堵住了其他地方就会出现积水。许多类似这样花费较大精力设计的现代化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没有考虑中国实际城市环境,最终制造出新的问题。

传统建筑文化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传承与发展探究 黄昌柯

传统建筑文化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传承与发展探究黄昌柯 发表时间:2019-07-29T14:04:12.627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4期作者:黄昌柯 [导读]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发展的加快,人们对传统建筑文化的关注度越来越高。 浙江海宏建筑设计研究有限公司浙江杭州 310000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发展的加快,人们对传统建筑文化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我国是一个传统建筑文化历史非常悠久的国家,不同地域的建筑文化在风格上都有着很大的差异,本文主要对传统建筑文化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传承与发展内容进行全面的分析,首先,阐述现代建筑设计与传统建筑文化之间的关系,其次在阐述传统建筑文化在当代建筑设计中的特性同时,对传统建筑文化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传承和发展内容进行研究,希望能为相关设计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现代建筑设计;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 我国是世界上历史最为悠久的国家之一,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不同时期出现了很多先进文化,在我国地域与文化的作用之下,我国的建筑文化也因为地域条件、年代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特色。因此,现代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必然也会说到传统文化的影响,其二者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一、现代建筑设计与传统建筑文化之间的关系 1.1建筑设计以传统文化为基础 对于现代建筑来讲,良好的文化氛围是必不可少的,建筑不仅仅呈现出了一种空间形态,而且也是人们对美的一种追求,只有以传统文化为基础,所设计完成的建筑作品才更加符合人们的审美观念,满足人们视觉层面和精神层面的双层需求。并且,在不同时代背景下,不同地域多样化的文化使得建筑形式也更加丰富多彩,也从侧面表明了传统文化是建筑设计的基础。以华人设计师贝聿铭所设计的苏州博物馆为例,便是传统文化与现代建筑完美结合的典范。在主体造型设计方面,借鉴了当地传统建筑形式,并将地域文化融入其中;在建筑选材方面,所有材料均是来源自于当地,建筑地域特征明显,与周围环境构成了一个协调的有机整体,体现出了道家思想中“天人合一”的理念。由此可见,优秀的现代建筑设计无法脱离传统文化的根基,必须以其为基础。 1.2传统文化是现代建筑设计的创新源泉 建筑设计的过程中需要承袭传统文化,并且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进步。因此,在建筑设计中应该充分的认识到传统文化的内涵,同时还应该以传统文化为基础来更新建筑设计理念,要将传统文化融入到现代建筑设计中,为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以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中国馆为例,中国馆在设计中就体现出丰富的传统文化,融入了“和谐共生,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设计师在设计的过程中考虑到和谐的理念,从而选取了中国传统理念斗拱作为主要的形式。斗拱的形式有着非常强烈的传统理念色彩,并且还能够具有较强的防水效果,可以将传统文化与实用性达到统一性。中国馆在设计中加入了传统文化,体现出中国文化的精髓,将中国人民所喜爱的红色作为主色调,建设成为集传统与现代的综合性建筑,是一个非常成功的案例。现代建筑设计中也借鉴了比较多的国外设计理念,但是从整体设计的角度出发,其还是在传统文化的影响之下所形成的,中国建筑设计中加入传统文化理念,可以更好的继承与发扬传统文化,并且能够引领世界发展的潮流,否则就无法发挥出中国建筑的特色。 1.3相关性分析 从建筑施工方法、材料、工具以及传统文化的方面来分析,其都是影响建筑设计的主要因素,本文主要探讨的是传统文化对于建筑设计的影响。为了能够分析总结出传统文化与建筑设计的关系,首先需要分析二者之间的相关性。本文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来进行意见的征集,首先需要验证调查问卷的可行性与可信度,在符合要求之后就需要开展传统文化与建筑设计的相关性分析。 二、传统建筑文化在当代建筑设计中的特性分析 传统文化是经过几千年发展而来了经过了历史的沉淀和人们思想的影响,比如道家、儒家、法家思想的影响,传统文化的思想也比较发达,同时也具备较强的丰富性与多样化传统文化与思想方面都是我们的学习的重点,比如在故宫设计中,其主要是对称的设计方法,产生了对称美,也能够反映出建筑的庄严与肃穆。现代建筑在设计的过程中融入了传统文化思想,能够更好的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还能够体现出现代建筑的艺术性,从而可以促进现代建筑的发展。尤其是针对于不同地区进行建筑设计,可以与当地的文化特色结合起来,不仅能够展示出城市的魅力,还能够实现社会的协调。这种延续并不仅仅是从文化的角度来进行模仿与生搬硬套,而且要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实现全面的融合,将传统文化落入到内涵中。 三、传统建筑文化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传承和发展 3.1传统材料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现代建筑涉及到过程中必须要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同时还应该积极的改变传统文化的建造方法与材料。传统建筑材料是主要的组成结构部分,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人类有着重大的影响,而材料科学也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并且在现代社会中呈现出多样化与多元化的特点,可以使用和选择的种类非常多,从而对于现代建筑事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作用。但是在从过程中,也不能一味的放弃传统的施工材料,要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有些传统文化都是以传统的建筑材料为表达形式的,这是现代材料所无法比拟的,也无法展现出来的。建筑材料的使用可以体现出建筑设计理念,同时也是在设计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的因素。近年来我国的建筑领域中开始加强对于新兴材料的研发和使用,不断的尝试,比如木质材料、竹材等,这些材料的使用都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传承传统文化。 3.2传统形制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传统形制使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指的是建筑的外在形式,也可以认为是形状。建筑是表达人类思想与文明的重要手段,现代建筑设计的过程中,除了应该传承传统文化之外,还应该从形制的角度出发,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形制在不断的演化与融合之中改变,与现代建筑设计理念已经融为一体。形制主要是建筑的外部形式、结构等总成,传统文化中根据不同阶层、不同使用场合等有不同的形制,其种类也非常多,比如园林、徽派建筑、故宫等都是鲜明的传统建筑形式,现代建筑设计发展中也受到了传统建筑的形制影响,并且还有很多模仿的情况。 3.3传统符号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传统符号也是传统建筑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现代建筑设计中使用最为普遍与成熟的技术。文化符号可以最为直观的反映出传统文化的特点,具备非常鲜明的文化特色,对于事物的内涵中可以通过一个符号集成出来,可以进行高度的总结与概括。利用公认的造型

中国传统建筑与文化

中国传统建筑与文化 中国建筑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作为中国优秀传统艺术文化的物资载体,中国建筑的崇高形象犹如一棵参天大树自立于世界建筑文化之林,并成为世界建筑历史中最引人瞩目的文明成就之一。中国传统建筑的组群,屋顶类型和雕刻装饰无不体现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和哲学理念。 中国传统建筑的组群一般分为两种形态,一种是对称分布,如宫殿,庙宇,陵墓和住宅;另一种是自由分布,如古典园林建筑。从商代早期的宫殿局部遗址中,可以看到当时的建筑就有一定规律的组合关系。到了明清时期,无论是单体建筑还是组合建筑都发展到了顶峰。宫殿的森严和威慑,寺庙的神圣和脱俗,陵墓的肃穆,园林的清新和典雅,都通过群组组织的方式来体现。 中国传统建筑组合形态所反映的是以儒家文化为主要宗旨的中国传统文化,也是传统建筑文化的经脉。中国传统文化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礼乐制度上,礼制制度体现在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级制度上。中国传统建筑受礼制制度影响很深,体现在帝王宫殿建造的雄伟壮丽和气势恢宏,如汉代萧何所说:“天子以四海为家,非壮丽无以重威。”又如《易经》所说,宫室建筑的营造,取象于“大壮”卦。周易大壮卦,从其卦义上说,既强调建筑的雄大坚固,也隐含建筑应该符合礼制的规范。 受社会的礼仪规范和尊卑等级观念的约束,中国古代城市的规划和布局都是方正统一的。天地宇宙象征着王室,帝王的宫殿最高,因此,宫殿建筑更是突出了封建社会等级分明的思想。为了表现君权受命于天和以皇权为核心的等级观念,宫殿建筑采取严格的中轴对称的布局方式。中轴线上的建筑高大华丽,轴线两侧的建筑低小简单。从这种明显的反差,我们可以看到皇权的至高无上;中轴线纵长深远,更显示了帝王宫殿的尊严华贵。明清故宫建筑群是对称分布的,故宫建在都城的南北中轴线上,以显示皇权的至高无上。紫禁城内的皇宫建筑分为南部前朝部分和北部后寝部分。前朝有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这三座殿宇是故宫中最高大的建筑物,表现出它们不同凡响的崇高地位。后寝是皇帝和皇后、殡、妃居住的地方,皇帝和皇后居住在中轴线上的宫室中,左右各有六处宫处,供姨、妃居住。前朝后寝,分工明确,不得随便逾越,体现了中国自古以来等级分明、内外有别的伦理观念,是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体现,同时也是封建制度在建筑实体中的延伸。 中国园林建筑布局为自由分布。中国传统园林主要强调意境,要求心灵的归属和安慰。因此,传统园林要给人一种清新淡雅,宁静秀丽的感觉。这种园林的意境不但与传统儒家思想有关,还和老庄的哲学意境有联系。 中国古人是爱山水的,《论语》中有“智者乐山,仁者乐水”之说。中国古代园林是善于用水的,水是生命之源,水使封闭的园林有了自然的灵动,使人工的艺术有了生机,诚如《园冶》所云,“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极富自然情趣。话说,山是水之骨,水是山之魂。园林中对假山的运用也达到了极致,山水相依,利用山水的围合,分割,疏通,连接,创造出充满变化,具有丰富形式和内容的空间组合。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论文

中国农业大学现代远程教育 课程论文(设计) 课程名称: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论文题目:儒家思想浅析 学生姓名 专 业 层 次 批 次 学 号 学习中心 年 月 此表由评阅人填写 评价项目 满分 得分 总分 教师签字 选题正确 15 论点、论据 40 材料、数据 20 写作规范性 15 字数要求 10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核,也是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理论基础。儒家思想、君主专政制度构成了中国古代政治史的两大主体内容。 1.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1)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他提出“仁”,具有古典人道主义的性质:主张“礼”,维护周礼这是孔子政治思想中的保守部分。儒家文化后来发展成为中国古代正统文化。 (2)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他主张施行仁政,并提出“民贵君轻”思想;主张“政在得民”,反对苛政;主张给农民一定的土地,不侵犯农民劳动时间,宽刑薄税。 (3)西汉的董仲舒以儒学为基础,以阴阳五行为框架,兼采诸子百家,建立起新儒学。其核心是“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他的思想集中于《天人三策》和《春秋繁露》。 (4)魏晋之际出现的玄学用老庄思想解释儒家的易经,这是为士族辩护的一种消极思想。《周易》、《老子》、《庄子》称之为“三玄”。玄学主张君主无为、门阀专政,主要活动在洛阳。代表人物有何晏、王弼和竹林七贤。 (5)唐朝中期的儒学大师韩愈,从维护封建统治出发,用儒家的天命论和封建纲常来反对佛道的观点。 (6)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新儒学,是宋代主要的哲学思想。朱熹是理学发展的集大成者,朱熹继承了北宋哲学家程颢、程颐的思想,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客观唯心主义的理学体系,后人称之为程朱理学。其核心内容为:“理”是宇宙万物的本源,是第一性的;“气”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材料,是第二性的。把“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认为人欲是一切罪恶的根源,因此他提出“存天理,灭人欲”。这实际上是为封建等级秩序辩护。 (7)明中叶的王阳明反对朱熹把心与理视为两种事物的观点,创立与朱熹相对立的主观唯心主义理论——心学。理学由客观唯心主义向主观唯心主义演变,说明它已经走到极端。 2.进步的思想家对传统儒学的批判 (1)元朝的邓牧:自称“三教外人”,著书大胆否定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其非君思想,对明

关于建筑与文化的探究

【摘要】20世纪的文化趋同性趋势和传统文化消失状况成为了世界性文化危机,当代高层建筑呈现出的各种异化特征均是高层建筑人文尺度缺失的外在表现,是根本性的高层建筑文化特质创意危机。在我们有着五千多年文明历史和辉煌灿烂古建筑文化传统的国家里,如何继承和汲取传统建筑文化的精神,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是历史赋予建筑师的时代重任,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建筑文化;继承创新;高层建筑;内涵;高层建筑 建筑与文化的研究是一个永恒的课题,它已不止于建筑学的专业领域。无论是“建筑”和“文化”都属于人类的永恒主题,因此,它还应当更多地受到人文学科领域以至社会的关注,随着时代的向前推进,当会不断产生新的理论创见,以指导人类的建筑实践。本文是将历次讨论会中许多学者关于此题的灼见以及笔者本人的一些观点疏理成篇,多有不足或谬误之处,希望得到读者的指正。 一、建筑与文化 建筑是人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产品,它本身就代表了一种文化类型。作为人类劳动的主要创造物之一的建筑,是构成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建筑的文化价值,即建筑的社会文明价值,是建筑的品质与精神,是建筑为社会创造的总的生活模式和生活情境的人文写照。 1、建筑与文化的关系 建筑是文化的一种形态,是文化的载体,建筑的文化意味即建筑的内涵包括三方面的属性:(1 )物质文化方面的属性??具有提供人们享用的空间环境,同时也具有为实现这种目的而必须提供的经济技术手段;(2 )精神文化方面的属性??在空间环境创造中所渗透的来自哲学、伦理、宗教等方面的生活理想,以及来自民族意识、民俗风情方面的审美心态;(3 )艺术文化方面的属性??努力贯彻艺术审美方面的意念,及其拓展人文艺术的表现内容。 2、建筑与文化的不稳定性因素 构成建筑文化的诸多因素中,一方面相对具有相对稳定的因素,如建筑所在地区的自然条件,人们的生活习惯与审美意识等,这些相对稳定的因素决定了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延续;另一方面,又具有相对活跃的因素,如飞速发展的社会经济形态,建筑功能与建筑技术等,这些相对动态的因素决定了传统建筑文化的变不造作。凡人工环境,集中体现在中国园林艺术,但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此外,中国建筑艺术最高的美学理想是对“诗意美”,“意境美”的追求,给人以只可意会不可言的审美情趣,并同时给人以人伦的教化,人文的熏染。从自然的意境美达至人的精神境界的升华,直抒胸臆,得到最大的精神享受,达到“大美不言”、“物我两忘”的崇高境界。 二、建筑文化的特质 1、开放性。 21 世纪所需要的真正意义上的建筑文化品格,既不是追随既定风格、流派的产物,也与哗众取宠、单纯寻求各种刺激的广告效应毫不相容。建筑24表现的文化底蕴与艺术魅力绝不是可以从一个简单的线性发展过程得到的,因为,这是一个开放的、多向联动的叠加结果。未来建筑的创作需要有这种走出风格与流派困惑的开放心态与自在精神。 2、兼容性。 真正意义上的建筑文化品格乃是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及其艺术文化三大系统文化内涵整合的结果。未来建筑的主流,不是理所当然的现代主义原型范式,也不是理所当然的反现代主义变态范式。建筑文化特质的展现可以有取舍、有强化、有辐射,但总要兼容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以及艺术文化三个方面的需求,并使之在文化内涵的外显系统,即艺术气氛、文化气质以及时代气息的整体把握中得到生动的体现。 3、创新性与标志性。

《建筑与文化》期刊官网投稿

学术期刊按主管单位的不同,可以分为省级、国家级、科技核心期刊(统计源期刊)、中文核心期刊(北大中文核心)、CSSCI、CSCD、双核心期刊等。 省级:主管单位是省一级机构主管的期刊; 国家级:主管单位是国家机构、或一级协会和学会主管的期刊; 科技核心:进入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科技核心目录的期刊; 中文核心:进入北京大学图书馆出版的北大中文核心目录的期刊 投稿方式QQ1422682932 《建筑与文化》杂志,中国第一份建筑文化类专业刊物,国家一级刊物,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会刊,中国出版集团重点刊物。本刊对话政府高官、建筑大师、企业精英等权威人士,剖析国内外重要建筑文化现象与事件,展示全球最具代表性的建筑规划设计作品,传递业界最前沿的学术思想,探讨城市与建筑的文化内涵,推介中外建筑文化的最新资讯等。 主管单位:中国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编辑出版:《建筑与文化》编辑部 国内统一刊号:CN11-5058/Z 国际统一刊号:1672-4909 邮发代号:28-377 ■栏目介绍 材料技术城市居民建设道路桥梁给水排水工程管理建筑规划与设计节能环保设备维护施工技术研究与探讨装饰装潢综合论坛建筑工程类论文。 ■投稿须知 ①稿件应具科学性、实用性,论点明确、论据可靠、数据准确、逻辑严谨、文字通顺。 ②论文以3000字符数为一版,来稿请使用word排版,并请注明作者姓名、单位、通讯地址、邮编、电子信箱、联系电话等,本刊欢迎网上投稿。 ③论文基本要素齐全,文章标题、题目摘要、作者单位、作者姓名、关键词、摘要、结语、参考文献等 ④所投稿件请保证文章版权的独立性,无抄袭、署名排序无争议、文责自负,请勿一稿多投!

中国传统建筑的现代表达

中国传统建筑的现代表达 【内容摘要】:建筑,是人类文化的一种载体、是人类所创造的物质文明、制度文明和精神文明所展现在地平线上的一种巨大的空间形态。这种人为的物质和精神需求所构成的建筑,同时又反过来表现人自身。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传统是不能丢的。中国传统建筑的现代表达还应遵循中国美的法则,要符合中国人民的审美观。如封建统治阶级建筑的气派、华丽和民间建筑的灵活、轻快、朴素等。这些美的法则就像不同载体文章中的不同核心思想一样贯穿于整座建筑或建筑群之中并统一建筑。 【关键词】:传统建筑;传统文化;现代建筑;现代表达 中国建筑是中华文明之树特别美丽的一枝,作为世界三大建筑体系之一,与西方建筑和伊斯兰建筑并列,自豪的立足于世界文化之林。中国建筑是世界唯一一个以木结构为主的建筑体系,基于深厚的文化传统,中国建筑艺术有着自己的特点。中国传统建筑的功能美、形式美和艺术美是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它的独特魅力是任何建筑艺术形式都无法取代的。中国建筑将现代元素与古老元素的有机结合,既有时代的智能化和概念设计,又有传统的沉静与思考。当前的中国建筑中,传统文化正面临着现代化的全方位挑战,人们在热衷于现代化建设的同时,传统文化正慢慢地从我们身边消失。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建筑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传统文化与现代建筑思潮的矛盾统一关系按一般的解释,传统文化为世代相传、具有特点的社会因素。在当今杂乱无章的中国城市建筑以及千

篇一律的城市面貌中,研究中国传统建筑,创造新民族形式建筑对于我们现当代及未来的设计师来说,都是义不容辞的责任。由此我们要着力探讨中国传统建筑的现代表达。 目前国内某些建筑盲目追求现代,割裂传统与现代的关系,以至于城市建筑失去可识别性,形成“千城一貌”的尴尬局面。人们已经开始意识到,并通过现代的技术手段,使传统的建筑文化重新活跃起来。传统的建筑文化正逐步转化成适合现代建筑的建筑文化。使用对传统建筑的整体形式或者局部构造的提取和创新的表现方式,将传统形式或结构经过选择和再加工.采用新的技术和材料.使其符合现代的功能和要求.将传统建筑形式原型加以抽象和简化运用到现代建筑中。采用片段的继承方式主张用“非传统的方法组合传统部件”或者“在旧的现存的东西中挑挑拣拣”。提出把传统建筑形式的原型给予概括、变形、逆转、错位提炼成具有表征性的符号。运用传统符号与现代建筑有机结合的方式.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接轨。许多现代建筑的设计上不约而同的采用了传统建筑元素符号化的设计手法,即将屋顶、斗拱、花格、砖墙、装饰图案等一些传统建筑的构件和特征通过不同的途径和层次运用于现代建筑的设计上。这样既可以保证建筑的使用功能,尊重现实的技术和材料,又可以使传统建筑的特征得到一定程度的体现。这种将传统建筑特征符号化的手法,打破传统与现代的明显界限,寻找“既现代又传统”的模糊感。代表了将传统建筑的元素进行抽取和重构,是一种通过表象的模糊感实现传统建筑体验的手段。这种表现方法至今依然应用非常广泛,包括一些大型商业街,像上海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非常丰富的和谐思想,挖掘开发这些宝贵的和谐思想,对于我们当前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蕴含着非常丰富的“和谐”思想,这些思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可资利用的重要思想资源。 早在先秦典籍《尚书·舜典》中就有“八音克谐,无相伦也,神人以和”的记载,《左传·襄公十一年》中也有“如乐之和,无所不谐”。zhlzw.com中 华勵志网其后,“和谐”逐渐成为一个有着丰富内涵的哲学概念,并进而演进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和中华民族重要的民族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就其主体而言,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1.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中国传统思想主张“天人合一”,强调人类应当认识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法天道,道法自然。”

(《老子》第25章)强调人要以尊重自然规律为最高准则,以崇尚自然、效法天地作为人生行为的基本依归。庄子进一步发挥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庄子·知北游》)强调人必须遵循自然规律,顺应自然,与自然保持协调,从而达到“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的境界。道家的这种“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强调主体与客体的统一,主张有机地、整体地去看待天地间的万事万物。 儒家对“天人合一”的思想进行了许多阐发。《礼记·中庸》中说:“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强调天、地、人和谐发展。人不是万物的主宰,而应实现天人协调,“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周易·乾卦·文言》)。宋代思想家张载在总结前人“天人为一”、“天人相参”说的基础上,首次使用了“天人合一”四字,并提出了“民吾同胞,物吾与也”的命题,指出天地万物本来就是一个和谐的宇宙家庭,人与人是兄弟,人与物是朋友,相互之间应该亲密无间,共存共荣(《西铭》)。这种“民胞物与”的境界,既是张载广大深厚的宇宙情怀的表现,也是中国传统“和谐”思想的重要内涵之

浅谈城市建筑设计与历史文化的和谐

浅谈城市建筑设计与历史文化的和谐 摘要:随着中国社会转型期经济的高速发展和迅猛的城市化进程, 城市建设特别是建筑物的建设得到了飞速发展,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城市建筑设计中的诸多问题。城市建筑是设计者以审美的方式把握世界的特殊物质——精神活动。而历史文化本身就蕴含了一种精神文明,是美的一种体现,与文化的和谐显然成了城市建筑规划和设计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主要探讨建筑设计与历史文化的和谐性。 关键字:建筑设计;城市建设;历史文化;和谐 abstract: the city building designers to aesthetic grasping the world by means of special material -- mental activities. but history itself contains a kind of spiritual civilization, it is a kind of beauty embodied, and cultural harmony is a city architectural planning and design is an important consideration, this article mainly discusses the construction design and the history cultural harmony. key words: architectural design; city construction; history and culture; harmonious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现今,历史文化作为一个重要因素都迫使建筑设计朝向更加舒适、方便、充满人文气息的方向使文化和城市整体和谐。古今和谐

中国古建筑文化与鉴赏章节题目(含答案)

智慧树20XX年中国古建筑文化与鉴赏章节题目(含答案) ?名称中国古建筑文化与鉴赏 ?对应章节第一章 ?成绩类型百分制 ?题目数 5 ?总分数 10 说明: 提示:选择题选项顺序为随机排列,若要核对答案,请以选项内容为准 ?第1部分 ?总题数:5 ? 1 【多选题】(2分) 建筑艺术在表现形式上与绘画、雕塑有何不同? A. 建筑艺术不能表现场景 B. 建筑艺术不能表现人物 C. 建筑艺术不能表现具体情节 2 【多选题】(2分) 建筑形象的塑造决定于下列哪些因素: A. 结构方式 B. 所用材料 C. 实用功能

【多选题】(2分) 中国古代与西方古代建筑之不同处主要表现在下列哪些方面: A. 色彩 B. 对建筑形象的追求 C. 所用材料 4 【多选题】(2分) 木料比石料的优点表现在哪几方面: A. 价格便宜 B. 采集较易 C. 加工较易 D. 运输方便 5 【多选题】(2分) 中国工匠对建筑哪些部分都进行了美的加工: A. 台基 B. 天花 C. 梁枋 D.

E. 门窗 ?名称中国古建筑文化与鉴赏 ?对应章节第二章 ?成绩类型百分制 ?题目数 7 ?总分数 14 说明: 提示:选择题选项顺序为随机排列,若要核对答案,请以选项内容为准?第1部分 ?总题数:7 ? 1 【多选题】(2分) 中国古代宫殿具有哪两方面的功能? A. 具有艺术上的表现功能 B. 具有艺术上的实用功能 C. 具有物质上的表现功能 D. 具有物质上的实用功能 2 【多选题】(2分) 从陕西西安唐代大明宫遗址的发掘看,唐代宫殿造型上的特点是: A. 色彩不绚丽 B.

色彩鲜丽 C. 气势恢宏 3 【多选题】(2分) 北京紫禁城建成于何时?花了多少时间? A. 10年 B. 清朝 C. 13年 D. 明朝 4 【多选题】(2分) 午门中央门洞除皇帝外还允许什么人出入? A. 考中状元 B. 皇后完婚 C. 出征武将 5 【单选题】(2分) 太和殿前陈设铜龟、铜鹤具有什么象征意义? A. 国家长治久安 B. 国家统一 C.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