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7专题十七 科学探究题

17专题十七 科学探究题

17专题十七 科学探究题
17专题十七 科学探究题

专题十七科学探究题

1.[2016?山东青岛,20,2分]菠菜中含有一种有机物?草酸,将草酸隔绝孔空气加热,使其完全分解,生成水和碳的氧化物,为了探究上述反应生成的碳的氧化物成分,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乙装置对实验结果不产生影响,因此可以去掉乙装置以简化实验方案

B. 丙装置玻璃管中若发生化学反应,则一定为置换反应

C. 若甲试管内溶液变浑浊,丁试管内无明显现象,则该碳的氧化物成分为二氧化碳

D. 若甲试管和丁试管内溶液都变浑浊,丙处玻璃管内的红色固体变成黑色,则该碳的氧化物成分为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2.[2014?陕西,22,7分]在一次用餐中,同学们对燃料“固体酒精”产生了好奇,于是对其成分进行研究。

【查阅资料】

(1)该固体酒精是用酒精、氯化钙和氢氧化钠按一定的质量比混合制成。

(2)氯化钙、氯化钡溶液均呈中性。

【提出问题】

(1)酒精中是否含有碳元素?

(2)固体酒精中的氢氧化钠是否变质?

【实验探究】

(1)按如图所示实验,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得出酒精中含有碳元素的结论。此结论

___ (填“合理”或“不合理”).

(2)取少量固体酒精于烧杯中,加足量的水充分溶解后静置,发现烧杯底部有白色沉淀。取沉淀于试管中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写出产生气体的化学方程式:___.

分析实验并结合资料得出氢氧化钠已变质。

(3)为进一步确定氢氧化钠的变质程度,分组探究。

①甲组取烧杯上层清液于两支试管中,按如下进行探究。

方案

②乙组认为甲组实验不能证明清夜中一定有氢氧化钠,理由是___.

他们另取烧杯中上层清夜,加足量氯化钡溶液,充分反应后滴加酚酞溶液,酚酞溶液变红。【实验结论】经讨论一致认为固体酒精中的氢氧化钠部分变质。

【反思交流】乙组实验中加足量氯化钡溶液的目的是___.

【拓展应用】要除去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杂质,可选择适量的___.

A. Ba(OH)2溶液

B.CaCl2溶液

C.Ca(OH)2溶液。

3.[2015?四川宜宾,16,8分]镁与NH4Cl溶液反应,除生成一种盐外,还有气泡产生。为确定气体的成分,进行下列实验探究:

【假设猜想】气体可能是HCl、NH3、H2中的一种或几种。

【查阅资料】

①NH3+HCl=NH4Cl 2NH3+H2SO4=(NH4)2SO4

②2NH3+3CuO=△3Cu+N2+3H2O

【实验探究】

(1)为了确定是否含有HCl,将气体通入酸化的溶液中,无沉淀生成,则该气体中无HCl。

(2)为了探究其他气体是否存在,又设计了如图实验装置:

①A中观察到,证明有NH3。

②B中玻璃管内观察到,证明有H2。

③浓硫酸的作用是。

【实验结论】Mg与NH4Cl溶液反应生成盐、NH3和H2。写出化学方程式:。【实验反思】综合以上信息和实验结论,有同学认为不需要单独检验HCl,就能证明HCl不存在。请评价这种说法是否合理(填“是”或“否”),理由是。4.[2014?甘肃兰州,32,8分]为了鉴别碳酸钾溶液和氢氧化钾溶液,同学们进行了探究实验,分别取两种溶液于两支试管中,各滴入一定量的氯化钙溶液,观察到一支试管出现白色浑浊,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废液倒入同一个干净的烧杯中,发现废液变浑浊,同学们对废液进行了过滤,并对滤液的成分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滤液中除水外还含有那些物质?

【查阅资料】碳酸钾溶液显碱性

【猜想】A. 可能含有氢氧化钾、氯化钾和碳酸钾

B. 可能含有氢氧化钾、氯化钾

C. 可能含有氢氧化钾、氯化钾、碳酸钾和氯化钙

你认为还可能是___(写出一种猜想)

【讨论】你认为___猜想不合理(填字母),请说明理由___.

【实验设计】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证明你的猜想正确。

【反思交流】写出碳酸钾与氯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的成分时,除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___.

5.[2015?湖北荆门,13,2分]比较、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方法,以下是根据一些实验事实推理出的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其中推理不合理的是( )

序号实验事实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

A 铁丝在空气中很难燃烧,而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反应物浓度

B 碳在常温下不与氧气反应,而在点燃时能与氧气反应反应温度

C 双氧水在常温下缓慢分解,而在加入二氧化锰后迅速分解有、无催化剂

D 铜片在空气中很难燃烧,铜粉在空气中较易燃烧反应物的种类

A. A

B. B

C. C

D. D

6.[2016?广东广州,25,7分]

以饱和NaCl 溶液和饱和NH4HCO3 溶液为原料制备NaHCO3 的原理为:

NaCl+NH4HCO3=NaHCO3↓+NH4Cl(已知碳酸氢铵在40℃受热易分解)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中的四种物质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

①35℃时,比较A、B 溶解度的大小:A B。(填“>”或“<”)

②图中表示碳酸氢钠溶解度曲线的是。(填“A”或“B”)

(2)为探究NaHCO3 析出的最佳条件,完成了以下几组实验:

①实验c 和d 的目的是。

②表格中X的数值可能是()。

A. 85.8

B. 86.8

C. 92.1

D. 93.1

③在相同反应时间,40℃时碳酸氢钠的产率比35℃时低的原因

是。

7.[2015?湖南娄底,42,12分]亮亮同学做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时,发现镁条燃烧除生成白色固体(MgO)外,还有少量的淡黄色固体生成。这种淡黄色固体是什么呢?亮亮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有关实验探究。

【实验探究】将该淡黄色固体投入到盛有水的烧杯中。

【实验现象】在烧杯中产生白色沉淀,并有刺激性的氨味气体产生。

【教师指导】上述反应产生的白色沉淀为Mg(OH)2,生成的气体为NH3;反应过程中没有任何元素化合价的改变。

【问题解决】此淡黄色固体中肯定含有镁元素和___元素,判断的依据是___;若该物质仅由两种元素组成,其化学式为___,此物质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相关结论】空气中氮气(N2)和氧气(O2)的体积比约为___,但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只生成少量的淡黄色固体,由此得出的一个结论是___.

8.[2015?黑龙江大庆,16,10分]

已知CO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溶液变浑浊,继续通CO2气体由浑浊又变澄清,CaCO3+H2O+CO2═Ca(HCO3)2,由此某化学兴趣小组欲探究CO2与NaOH溶液反应后的溶质组成。

【提出问题】CO2与NaOH溶液反应后的溶质组成

【查阅资料】①、NaHCO3+NaOH═Na2CO3+H2O

②、盐酸滴入碳酸钠溶液中,实际反应分两步进行

第一步反应:Na2CO3+HCl═NaCl+NaHCO3

第二步反应:NaHCO3+HCl═NaCl+H2O+CO2↑

【提出猜想】猜想1:溶质为Na2CO3

猜想2:溶质为___(填化学式,以下同)

猜想3:溶质为___

猜想4:溶质为___

【实验方案】Ⅰ甲组同学为确定CO2与NaOH溶液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组成,设计如下实验方案。

(1)向所得溶液中加入足量的CaCl2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后向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无气泡产生,则溶质为___.

(2)向所得溶液中加入足量的CaCl2溶液,若无白色沉淀生成,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溶质为___.

(3)向所得溶液中加入足量的CaCl2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后向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溶质为___.

Ⅱ乙组同学根据甲组同学的猜想,通过定量分析绘制出向所得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关系示意图,请根据图象确定溶质成分。

17第十七课

教学 内容 主教材:(技巧)前滚翻; 副教材:(游戏)换物赛跑 教材分析前滚翻是滚翻最基本的练习手段,把前滚翻练好,那学后滚翻就容易多了,也为以后学好几个连续的体操动作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学生学了几节课了,新鲜感可能没有多少了。我想改变一下课的模式:因人而异,技术较高的学生可以练练鱼跃前滚翻。 教学目标一、通过本次课的教学,使学生学习前滚翻的技能,增强学生的身体的各项身体素质和平衡能力。 二、培养学生双脚连续跳的方法提高蹬地起跳的力量和发展学生的弹跳力。 三、教育学生对工作认真负责的精神和遵守规则。 教学 重点 团身、低头 教学 难点 团紧身 备注栏:

教学过程 课的结构教学 内容 教法、学法 及要求 组织形式 及要求 时 间 次 数 强 度 器 材 准备部分一、课常规 二、准备活 动: (一)、篮球 的跳步急停 (二)、篮球 的正滑步 (三)、篮球 的侧滑步 (四)、篮球 的连续滑步 一、老师活动: 老师示范 二、学生活动: 学生跟随老师练习 三、要求: (一)、动作基本准确 (二)、认真观察老师的 动作 一、组织: ××××× ××××× ××××× ××××× ◎ 二、要求 做准备活动要感觉 到热,小组长要当好 小老师 3 5 2 2 2 2 小 小 小 小 口 哨 一 个 基本部分一、技巧: 前滚翻 (一)、滚一 床小体操垫 (二)、滚二 床小体操垫 (三)、滚三 床小体操垫 二、游戏: 换物赛跑 一、技巧:前滚翻 (一)、老师活动: 1、宣布练习内容 2、宣布练习步骤 (二)、学生活动: 分四组练习 (三)、要求: 1.一定要注意团身 2.要注意低头, 二、游戏: 换物赛跑 (一)、老师活动: 1.宣布游戏方法 2.老师当裁判 3.总结每一小节比赛 (二)、学生活动: 学生分四组比赛 (三)、要求: 1.换物后才能返回 2.不能抛物 3.必须击掌或发出后能 起跑。 一、技巧:前滚翻 (一)组织: 1 组 1、2、3 体操垫 2 组 1、2、3 体操垫 3 组 1、2、3 体操垫 4 组 1、2、3 体操垫 (二)要求: 在本组区域练习 二、游戏:换物赛跑 (一)、组织 学生分四组比赛 (二)、要求: 1.体育班长协助老师 管好纪律 2.小组长管好本组的 人 5 5 5 6 6 6 小 小 小 小 体 操 垫 共 12 床 4个 标 志 物 4 床 小 体 操 垫

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上册-《什么是科学探究》习题1

《什么是科学探究》习题 一、填空题 1.物理学中一切现象都是有原因的,科学探究就是要找出其中的______及其_____。 2.______是科学发现的重要环节。 3.小明在探究某一问题的实验过程中,若发现实验的结果与猜想的有很大的出入时,他便将实验的结果进行修改,使其与猜想的基本相符,他这样做______(填“对”与“不对”),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探究“钟摆的奥妙”问题中包括的几个过程分别是_____。 5.钟摆来回摆动一次所需的时间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关,与____________有关。你认为与此因素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生活中的机械摆钟,都是根据其摆动一次的______相等的原理制成的。 7.乒乓球的反弹高度与哪些因素有关?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验证你的猜想。(方案不一定非常完美,但因包含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 提出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猜想与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不一定要全部填满5个步骤,可以根据需要设定你需要的步骤多少,如果填空格数不够,还可以自己添加。) 步骤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进行实验与搜集证据: 分析论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0高考物理专题17 解答选择题方法与技巧(讲)(解析版)

专题十七解答选择题方法与技巧 选择题是当前高考必备的题型之一,主要考查对物理概念、物理现象、物理过程和物理规律的认 识、判断、辨析、理解和应用等,具有信息量大、知识覆盖面广、干扰性强、命题灵活性强、层次丰富、能考查学生的多种能力等特点。要想迅速、准确地解答物理选择题,不但要熟练掌握和应用物理的基本概念和规律,还要掌握下列解答物理选择题的基本方法和特殊技巧。 选择题的错误选项一般都很有迷惑性,因为选项都是针对学生对概念或规律理解的错误、不全面、模糊,运算失误等问题设计的.学生往往由于掌握知识不牢,概念不清,思考不全面而掉进“陷阱”。也有些选择题是为了测试学生思维的准确性和敏捷性,这些题目往往使学生由于解题技巧、思维能力和速度的差异而拉开距离.为此我们必须掌握适当的方法和技巧,加强专项训练.以下提供了解物理选择题的十种技巧方法。 一、选择题解题思维网络 审题 ? ? ? ? ? ? ? ? ? ? (观察配图迅速入题) (审题明确已知与所求) (分析比较选项) (确定所选方法) ――—→ (合理选 择方法) ? ? ? ? ? ? ? ? ? ? ? ――—→ (常规 方法)?? ? ??直接判断法 构建模型法 ―—―→ (取巧 方法) ? ? ? ? ?极限分析法 逆向思维法 特值代入法 单位判断法 淘汰排除法 ――—→ (数学 方法)? ? ?图像分析法 估算法 比例法

二、选择题十种解题技巧

方法一直接判断法 这些题目主要适用于考查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程度,属常识性知识的题目。通过观察题目中所给出的条件,根据所学知识和规律推出结果,直接判断,确定正确的选项.直接判断法适用于推理过程较简单的题目,这类题目主要考查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程度,如考查物理学史的试题等。 例1.在物理学发展的过程中,许多物理学家的科学研究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在对以下几位物理学家所做科学贡献的叙述中,正确的说法是() A.英国物理学家牛顿用实验的方法测出了引力常量G B.第谷接受了哥白尼日心说的观点,并根据开普勒对行星运动观察记录的数据,应用严密的数学运算和椭圆轨道假说,得出了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 C.亚里士多德认为两个从同一高度自由落下的物体,重物体与轻物体下落一样快 D.胡克认为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弹簧的弹力才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 【解析】牛顿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及引力常量的概念,但没能测出G的数值,G的数值是由卡文迪许通过实验方法得出的,故A错误;开普勒接受了哥白尼日心说的观点,并根据第谷对行星运动观察记录的数据,应用严密的数学运算和椭圆轨道假说,得出了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故B错误;亚里士多德认为两个从同一高度自由落下的物体,重物体比轻物体下落得快,故C错误;胡克认为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弹簧的弹力才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故D正确. 【答案】D 【举一反三】如图甲所示,在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有一匝数为n,面积为S,总电阻为r的矩形线圈abcd绕轴OO′做角速度为ω的匀速转动,矩形线圈在转动中可以保持和外电路电阻R形成闭合电路,回路中接有一理想交流电流表.图乙是线圈转动过程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e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解决问题集锦

1.爸爸、妈妈和我分别掰了9个玉米,小弟弟掰了6个。 问我们全家一共掰了多少个玉米? 2.小兔种了5行萝卜,每行9个。送给邻居兔奶奶15个,还剩多少个? 3.王师傅做了80个面包,第一次卖了17个,第二次卖了25个,还剩多少个? 4.妈妈买了15个苹果,买的橘子比苹果少6个,问一共买了多少个水果? 5.动物园有熊猫4只,有猴子是熊猫的3倍。问一共有熊猫和猴子多少只? 6.图书馆有90本书。一年级借走20本,二年级借走17本。 问图书馆还有多少本书? 7.二.一班有女生15人,男生比女生多11人,问二.一班有学生多少人? 8.小汽车每辆能坐4人,大客车能坐25人,有3辆小汽车和1辆大客车。 问一共能坐多少人? 9.商店里有4盒皮球,每盒6个,卖出20个,还剩多少个? 10.小明有6套画片,每套3张,有买来4张,问现在有多少张? 11.学校买回3盒乒乓球,每盒8个,平均发给二年级4个班,每个班分得几个乒乓球? 12.小熊捡了9个玉米,小猴检的是小熊的4倍,他们一共捡了多少个玉米?

13.食品店有85听可乐,上午卖了46听,下午卖了30听,还剩多少听? 14.操场上原有16个同学,又来了14个。这些同学每5个一组做游戏,可以分成多少组? 15.小明买了3个笔记本,用去12元。小云也买了同样的6个笔记本,算一算小云用了多少钱? 16.体育室有60副羽毛球拍。小明借走了15副,小亮借走了26副,现在还剩多少副? 17.一小桶牛奶5元钱,一大桶牛奶是一小桶的4倍,买一大一小两桶牛奶共需要多少钱? 18.一本故事书,小明每天看5页,看了9天,还剩28页,这本书共有多少页? 19.王老师在文具店买了5张绿卡纸,15张红卡纸。红卡纸是绿卡纸的多少倍? 20.二年级一班有20名男生,22名女生,平均分成6个小组,每组有几名同学? 21、一辆空调车上有42人,中途下车8人,又上来16人,现在车上有多少人?

新编日语一册第十七课

新编日语一册第十七课 第十七课元旦 今天我们要讲的重点是两个动词的变化形态。 一、动词的假定形 动词的假定形表达的含义是:“如果”。其变化为: 五段动词:将词尾的う段见面变化成同行的え段假名,然后+ば e.g:行く-->行けば、乗る-->乗れば、知る-->知れば 一段动词:将词尾的る改为れ,+ば e.g:見る-->見れば、起きる-->起きれば サ变动词:する-->すれば カ变动词:来る-->来(く)れば 我们来看看几个例句吧: e.g:六時に出発すれば間に合うと思います。 要是六点出发的话,我想来得及。 お金があれば、どこにでも行くことが出来ます。 要是有钱的话,哪都可以去。 除了动词以外,形容词也有假定形。 其变化是把词尾的い改成けれ,再+ば e.g:多い-->多ければ、赤い-->赤ければ 注意若是いい,则是变化成よければ(其实在对いい进行变化的实时候,一般都是将いい先转成よい,再进行变化) 另外还有一个用的很多的,就是ない-->なければ,大家是不是觉得很眼熟呢,

对!就是我们在上个单元讲到なければなりません里面的,它也正是这个假定形。之所以说用的很多,是由于凡是对动词进行否定的假定,就要使用到なければ 我们来看看: 行く(去)-->行かない(不去,动词否定的简体:动词未然形+ない)-->行かなければ(如果不去) 再来详细看看例句: e.g:早く行かなければ、間に合わないでしょう。 不早点走的话,会来不及的吧。 二、动词的命令形: 这个就比较简单了。动词命令形表示的命令口气,常用在口令,口号,一般不会用在敬体句中。 其变化如下: 五段动词:将词尾改成同行え段假名。 e.g:行く-->いけ!直る-->直れ! 一段动词:把词尾的る变成ろ,或者よe.g:見る-->見ろ!見よ! サ变动词:する-->しろ!、せよ! カ变动词:来る-->こい! 之所以我在变化后面都加上一个感叹号,是因为看到这些词语,就要感觉到很强的命令感,因为都是强行要求对方按所说的办,绝对不允许不执行。像直れ就是军训时候,教官的口令:“向前看!” 其中,一段动词和サ变动词有两种命令形,其区别是在于よ用于书面语,ろ用于口语。

七年级上册科学试卷

七年级上册科学试卷(总10 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 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

七年级科学期中质量检测试题卷 (本卷满分为120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2分,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50分) 1.人类认识自然需要借助于一些仪器,自从扫描隧道显微镜发明后,世界上就诞生了一门以至100纳米这样的单位为研究对象的前沿科学,这就是纳米技术,以空前的分辨率为人类揭开了更加开阔的微观世界。这里所说的纳米是指() A.长度单位 B. 质量单位 C. 时间单位 D. 温度单位 2.某校第一节课是7点40分到8点25分,中间经历的45分钟是() A.时间间隔 B.时刻 C.既指时间间隔又指时 D.上述答案全正确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一铜块熔化成铜水,它的质量减少 B.将一铜块拉成丝,它的质量不发生变化 C.将一铜块从赤道拿到月球,它的质量变小 D.将一粗糙的铜块磨成光滑的正方体,它的质量不发生变化 4.下列单位换算过程中正确的是() A. 米=×1000=1800毫米 B. 米=米×1000=1800毫米 C. 米=米×1000毫米=1800毫米 D. 米=×1000毫米=1800毫米 5.剖开西瓜时,通常会流出一些汁液,这些汁液来自于() A.细胞质 B.细胞膜 C.食物泡 D.液泡 6.木尺受潮后膨胀,用它来测量物体的长度,测量结果会() A.偏大 B.偏小 C.不受影响 D.难确定 7.下列哪个物体的质量接近100克() A.一只大公鸡 B.某个初中学生 C.两只鸡蛋 D.一张桌子 8.一本书的厚度为13毫米,这本书共有260页。则每张纸的厚度是() A. 毫米 B. 厘米 C. 厘米 D. 毫米

找规律(图形的变化规律)导学案

找规律(图形的变化规律)导学案 组名:组员姓名: 学习目标: 1、我能通过观察、拼摆、涂色等活动发现最简单的图形变化规律。 2、我能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和推理能力。 3、在活动中我会体会教学的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发现最简单的图形变化规律。 2、引导学生从颜色、形状两方面发现规律。 学习过程: 课前独学 家长陪学,真情体验(预习教材85页例1,并完成下题) 1、接下来是什么颜色? 2 ■●■●■●■●■● 3、让孩子圈出上图重复的部分。 4、与孩子一起观察1、2题,说说两幅图形的排列有什么规律? 5、不懂的问题:

课中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检测独学情况。 三、小组讨论 1、互相说说独学部分的两幅图有什么规律? 2、组长针对小组成员不会的问题,进行讲解,纠正答案。 师:在找规律中,你还有不懂的问题吗? 四、合作探究(学具操作) 小组合作,把不同的图片有规律的排列起来,并说说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 五、课堂练习 1、接着涂 ■■■■■■■■■■□□ ▲▲▲▲▲▲▲▲▲▲△△ 2、画一画。(把空白处补充完整) ■●▲■▲■●■●▲ 3、涂出自己喜欢并有规律的颜色。

《找规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材第85页例1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拼摆、涂色等活动发现最简单的图形变化规律。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推理能力。 3、激发学生喜爱数学发现美的情感。 重点难点: 1、发现最简单的图形变化规律。 2、引导学生从颜色、形状两方面发现规律。 教具准备: 课件、图片 学具准备: 彩色笔、图片 教学过程: 一、情况导入 师:老师这有一串宝石项链,不小心丢失了一颗宝石你知道丢失的是哪一颗宝石吗?请你猜猜看(出示教具)。 让学生猜一猜,猜对的给予表扬。 师问:你怎么知道这串项链丢失的是红宝石呢?

17期中复习专题(十七)微观结构示意图

期中复习专题(十七)微观结构示意图 1.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图中甲、乙、丙三种物质均是由分子构成的 B. 图中甲、乙、丙三种物质中,甲、丙属于氧化物 C. 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原子种类均没有改变 D. 图中甲、乙、丙三种物质既有单质又有化合物 2.下图是用比例模型来表示物质间发生化学变化的微观示意图。 图中“ 、 ”分别表示两种元素的原子, 能用该图示表示的化学反应的是 ( ) A .2CO+O 2 2CO 2 B .N 2 +3H 2 2NH 3 C .C + O 2 CO 2 D .H 2+Cl 2 2HCl 3.用“”和“”分别代表两种不同单质A 2和 B 2 的分子,A 2和 B 2 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微观 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在反应过程中分子保持不变 B .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C .参加反应的A 2与 B 2 分子数之比为 3 ∶2 D .生成物有2种 4.在光照或点燃条件下,氢气和氯气发生反应生成氯化氢,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所有化学反应在反应前后分子个数都不发生变化 B .此反应过程中只有物质变化,没有能量变化 C .在任何条件下,H 2和Cl 2一定不能大量共存 D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H 2+Cl 2 2HCl 5.下图为某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从图中获得的有关信息错误.. 的是 ( ) 催化剂 △ 点燃 点燃 点燃

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B.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 C.该化学反应既不是化合反应也不是分解反应 D.分子间存在一定的间隙 6.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空气成分,其中一项实验是加热红色氧化汞粉末得到汞和氧气。该反应示意图如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氧化汞、汞、氧气都由分子构成 B.氧化汞、汞、氧气都是化合物 C.氧化汞分解过程中,原子的个数没有发生改变 D.氧化汞分解过程中,分子的种类没有发生改变 7.甲、乙两物质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该图可示意H2与O2的反应 C.生成物有可能是氧化物 D.该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一定发生变化 8.在光照或点燃条件下,氢气和氯气发生反应生成氯化氢,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所有化学反应在反应前后分子个数都不发生变化 B.此反应过程中只有物质变化,没有能量变化 C.在任何条件下,H2和Cl2一定不能大量共存 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Cl22HCl 9. 汽车尾气净化装置中装有铂催化剂,尾气在催化剂表面反应的微观过程可用图表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 是()A.反应Ⅰ中的反应物分子有3种 B.反应Ⅱ中有单质生成 C.此装置可以降低汽车尾气污染 D.反应Ⅱ中参加反应的NO2与CO分子个数比为1:2 10.(3分)1909年,化学家哈伯用氮气和氢气在高温高压条件下首次合成了氨气,反应原理是N2+3H2 2NH3。氨气在氧气中能燃烧,燃烧时放出大量热量。近年来,科学家发现用催化剂在常温下就能合成氨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十七课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十七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二)》学案 第17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二) 【教师寄语】天道酬勤,勤能补拙是良训。 【学习目标】 1、识记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的史实,识记《史记》的作者、体例、叙史范 围及史学价 值和文学价值,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成就。 2、能够分析宗教得以传播的原因和对我国古代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3、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重点和难点】 重点:佛教和道教在秦汉时期的发展情况,以《史记》为代表的史学成就,秦始皇陵兵马俑的价值。 难点:宗教得以传播的原因和对我国古代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学习过程】 一、课程导入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好心有好报”……你知道这些说法都与佛教有关吗?佛教在哪个国家产生?它又在什么时候传入中国?它为什么很快得到统治者的提倡?它对中国文化到底产生了多大影响? 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道教的创始人是谁?“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中的“八仙”是源于道教的故事吗?道教与佛教的主张是否一样?带着好奇,让我们进入本课的学习吧。 二、 宗教 佛教起源于_____,_______传入我国中原地区 艺术:秦汉雕塑的杰出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_ 史学:司马迁的《史记》 速读课文,完成下列基础知识 三、 基本教义:转世投胎,忍受苦难,虔诚信佛,来世幸福 道教兴起 兴起:______时期 主张:修身养性,炼制丹药,以求得道成仙 佛教东来 体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叙史范围:从______ 到_______时期的历史 价值:成为后世纪传体史书的典范,又是优秀的文学著作 三、合作探究

新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一二章实验探究题训练(含答案)

七年级上册科学一、二章实验探究题训练 1.某同学欲用密绕法测量一根长为L的细铜丝的直径,他的实验步骤如下: A.将细铜丝拉直,用刻度尺测出细铜丝的长度L B.用刻度尺测出圆铅笔杆上铜丝绕成线圈的总长度L’ C.用铜丝的长度除以铜丝排绕在笔杆上的圈数n,即得细铜丝的直径d D.将细铜丝紧密排绕在圆铅笔杆上 E.数出排绕在圆铅笔杆上的细铜丝线圈的圈数n (1)以上步骤中,没有必要的步骤是______,错误的步骤是______,还缺少的步骤F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应是______。 (3)某同学在测量过程中,共测三次,而每次都将铜丝重新绕过,并放在刻度尺上不同部位读数,结果三次读数 都不相同,产生误差的原因有哪些?( ) A.每次排绕的松紧程度不相同 B.刻度尺本身刻度不均匀 C.铜丝本身粗细不均匀 D.读数时由于粗心,小数点记错位置 2.张辉为了研究水的一些特性,做了如下的实验:将100克水倒入一只烧杯中,然后让它们自然冷却,并利用温度计和汁时器测量水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记录数据如下表。 1时间(分) O 2 4 6 8 10 12 14 16 1温度(℃) 36 35 34 33 32 31 30 30 30 (1)当时的室温大约为______℃,这些水冷却到室温总共用了______分钟。 (2)如果要根据表格中的数据绘制一张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你认为下列哪个图能正确反映实验过 程……………………………………………………………………………( ) (3)摄氏度是常用的温度单位。在科学上把______的温度定为0℃,______的温度定为100℃,在0和100之间分 成l00等份,每一等份就表示l摄氏度。 3.教室的玻璃窗是双层的。课间,同学在窗外敲玻璃时,小明感觉双层玻璃与单层玻璃的振动情况不一样。于是他想探究“受敲击时,双层玻璃和单层玻璃的振动强弱情况”。为此,小明进行了以下实验: ①将单层玻璃板固定在有一定倾角的斜面上,把玻璃球靠在玻璃板的右侧,把橡胶球悬挂在支架上靠在玻璃 板的左侧(如下图)。 ②随意拉开橡胶球,放手后让其敲击玻璃板,玻璃球被弹开,记上玻璃球被弹出的距离。共做10次。 ③换成双层玻璃板重复上述实验。 (1)实验后,发现玻璃球被弹开距离的数据比较杂乱,这与实验中的哪一不当操作有关? 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小明改进操作方法后,重做了实验,获得了如下数据: 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平均值 玻璃球被弹开的距离(厘米) 单层79 78 82 80 73 84 84 82 81 80 80 双层20 23 24 24 24 25 22 22 21 23 23 (2)受到橡胶球的敲击时,玻璃板振动的强弱是通过 __________________来反映的。 (3)根据上表中的实验数据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年级数学最简单的图形变化规律教案及练习题

一年级数学最简单的图形变化规律教案及 练习题 1.8.1找规律 课型新授课学校使用教师: 时间 教学内容: 教材第88~89页例1、例2、例3及练习十六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在生动、活泼的情景中找出直观事物的变化规律。 培养初步的观察、概括和推理能力,提高合作交流的意识。 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重点、难点: 理解“有规律的排列”。 发现图形简单的排列规律。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黄花6朵、红花3朵、教学挂图、有规律的图片。 学生准备:图形卡片。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揭示课题 猜花游戏。 师:我知道小朋友都喜欢玩游戏,现在我们一起做个游戏好不好? 生:好。 师:今天老师带来一个花盒,盒子里有很多很多花,你们想不想知道它们是什么颜色的? 师:好!请看什么颜色的? 生:黄色。 师:老师再抽出一朵花,是什么颜色的? 生:黄色。 师:这一朵呢?什么颜色? 生:红色。 师:猜一猜,老师抽出的下一朵花是什么颜色的? 生可能说是红色,也可能说是黄色。 师:下一朵呢? 生猜,师抽花验证学生的猜想:依次抽出黄色、红色。 师:老师现在让小朋友们一起猜一猜后面两朵是什么颜色的?你怎么想到是黄色的呢? 师:猜一猜最后一朵是什么颜色的? 揭示课题。 师:刚才在猜的时候,老师发现,一开始有小朋友猜错

了,可是后来小朋友们越 猜越准,我想你们一定有什么窍门,能告诉我吗? 生:它们是两朵黄一朵红,两朵黄一朵红,再两朵黄一朵红的, 师:你说的真棒,其他小朋友们也都是这样想的吗?像这样两朵黄一朵红,两朵黄一朵红排列的就叫有规律地排列,请小朋友和我一起读一遍。 二、感知规律,认识简单的规律 师:生活中,像这样的规律啊,有很多,你们想找出它们的规律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找规律,请小朋友们一起看黑板。 师:瞧,一群小朋友们正在联欢呢?请你们仔细观察,画面里哪些地方排列是有规律的?找到后在小组内说一说,看谁找的多? 四人小组讨论联欢会上的规律。 学生汇报: 师:我们先来找一找彩旗的规律。 师:猜一猜,这面旗会是什么颜色? 生1:黄色的。 生2:我猜也是黄色的。 师:你们是怎么想的? 生:因为小旗都是按照红色、黄色这样的顺序一直摆下

(新课标)2020版新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提升练17专题十七文言文翻译”6字诀“”4步骤“

专题十七文言文翻译”6字诀“”4步骤“ [A组专题训练] 1.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0分) 孙何,字汉公,蔡州汝阳人。淳化三年举进士,开封府、礼部俱首荐,及第又得甲科,解褐将作监丞、通判陕州。召入直史馆,赐绯,迁秘书丞、京西转运副使。历右正言,改右司谏。真宗初,何献五议:其一,请择儒臣有方略者统兵;其二,请世禄之家肄业太学,寒隽之士州郡推荐,而禁投贽自媒者;其三,请复制举;其四,请行乡饮酒礼;其五,请以能授官,勿以恩庆例迁。上览而善之。咸平二年,举入阁故事,何次当待制。 (节选自《宋史·孙何传》,有删改) (1)寒隽之士州郡推荐,而禁投贽自媒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咸平二年,举入阁故事,何次当待制。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寒门才智出众之人由州郡推荐任用,严禁送礼自行介绍(推荐)。 (2)咸平二年,列举入阁的旧例,孙何按照次序担当待制。 [参考译文] 孙何,字汉公,是蔡州汝阳人。淳化三年,孙何被推举参加进士考试,在开封府、礼部孙何都是第一个被推荐,考中进士又获得甲科,入仕为官将作监丞、做陕州通判。孙何奉召入直史馆,皇帝赐给他绯色的官服,并任秘书丞、京西转运副使。孙何任右正言,改任右司谏。真宗初年,孙何敬献五条奏议:第一,请选拔有谋略的文职大臣统领军队;第二,请让世代官禄之家子弟在太学学习课业,寒门才智出众之人由州郡推荐任用,严禁送礼自行介绍(推荐);第三,请恢复考试录用制度;第四,请实行乡饮酒礼;第五,请按照能力授予官职,不要凭借皇恩庆典来升任官职。真宗看后认为很好。咸平二年,列举入阁的旧例,孙何按照次序担当待制。 2.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0分) 沈传师,字子言。材行有余,能治《春秋》,工书,有楷法。少为杜佑所器。贞元末,举进士。时给事中许孟容、礼部侍郎权德舆乐挽毂士,号“权、许”。德舆称之于孟容,孟容曰:“我故人子,盍不过我?”传师往见,谢曰:“闻之丈人,脱中第,则累公举矣,故不敢进。”孟容曰:“如子,可使我急贤诣子,不可使子因旧见我。”逐擢第。 传师性夷粹无竞,更二镇十年,无书贿入权家。初拜官,宰相欲以姻私托幕府者,传师

日本语能力试験2级の対策文法问题集6

日本語能力試験2級の対策文法問題集6 第6回実力養成問題 問題Ⅰ --------------------------------------------------------------------- 1) 一度お買い上げいただいたチケットは返却できませんが、特別な事情でコンサートが中止となった場合、チケットの払い戻しを致します。 1 にかぎり 2 にかぎらず 3 にかかわり 4 にかかわらず 2) 大げんかをして別れた、あの二人は口をきかなくなってしまった。 1 きり 2 最中 3 わり 4 半面 3) 辞書がありさえ、質問に答えられたのに。くやしい。 1 なれば 2 すれば 3 いれば 4 あれば 4) 初めて日本で一人暮らしを始めた時の心細さ、口では言えないほどだった。 1 といったら 2 というより 3 といっても 4 というものの 5) 彼の失礼な態度には、あの人がいい田中さん、腹を立てていた。 1 にさえ 2 でさえ 3 をさえ 4 からさえ 6) 説明書をよく読んだ、ご使用ください。 1 上に 2 上で 3 上は 4 上から 7) このアパートは駅から遠くて不便な、家賃まで高い。

1 上に 2 上で 3 上は 4 上から 8) この物語は歴史人物をもとに、作られたという。 1 に際した 2 上の 3 に先立つ 4 次第の 9) 思いどおりの結果が得られなかった、また次にがんばるしかないだろう。 1 上に 2 上で 3 上は 4 上から 10) 現場に残った足跡、犯人はかなり背の高い人物らしい。 1 からなると 2 からすると 3 からには 4 からといって 11) 薬を飲んだ、すぐに病気が治るわけではない。 1 からなると 2 からすると 3 からには 4 からといって 12) 契約書にサインした、違反するわけにはいかない。 1 からなると 2 からすると 3 からには 4 からといって 13) 消費者の立場、安すぎる品物はかえって信用できないものである。 1 からいうと 2 からといって 3 からして 4 からでないと 14) 高校時代の成績、彼が特別な生徒だったことがわかる。 1 にしては 2 からみるより 3 にするなら 4 からみても 15) ちゃんと日本語の基礎を勉強、この問題は解けません。 1 するどころか 2 したかと思ったら 3 するのみならず 4 してからでなければ

精品17第十七课-17第十七课

第十七课用提消劫 教学目标:用提消劫 教材教具:电脑、4路教材、4路棋盘、教学工具箱(教杆,星、月亮、太阳卡,马克笔,红黑中性笔) 课程难点:用提消劫 课前准备:①小班长提前来和每位小朋友打招呼拥抱或击掌!老师主动和孩子打招呼、和家长简单聊孩子在学校的情况询问孩子在家表现情况(每周 定一两个深入沟通的)②和来早的下指导棋③批改作业,收棋谱④提 前2分钟带孩子上厕所 教学过程: 一、礼仪环节 1、上课问好(1分钟)(①和孩子建立亲密关系②如小班长没来,老师任命一个需要鼓励的孩子) 师:我问问下棋情况,谁在家和爸爸妈妈下棋了? 孩子:……(老师给相应的卡片奖励) 师:小班长注意了,上课! 小班长:起立!(要求声音洪亮) 孩子:老师好! 师:小朋友们非常棒,请坐! 2、课堂规矩(1分钟) 师:(此环节不固定在这里,课堂当中老师根据实际情况来提问)老师问一下我们围棋课的规矩: 孩子1:管住嘴,上课时小朋友如果想要发言,那么请大家举手示意老师,得到老师的允许才可以。 孩子2:管住手,小手放腿上。课堂上大家要保持安静,老师没有让下棋,请大家做一个听话的小朋友,我们不去动桌子上的棋盘和棋子。 孩子3:坐端正,上课坐端正表现好的小朋友老师会奖励星星。 师:很好! 二、棋道环节 3、静坐(3分钟) 师:好了,现在我们要做一个安静的游戏,小班长请上来带领大家做示范,听老师口令:双脚平放在地上、背挺直、双手轻轻放在腿上、眼睛闭起来、用鼻子慢慢呼吸。很好,我们要放松自己。这个时候我们可以静静的想想上节课学了什么内容(老师边说边转轻轻的把没坐正的孩子调整好)……老师数三个数,3,2,1睁开眼睛。 注:音乐用初雪,音量不要大 三、知识点讲解 4、新知识点:4路ppt《第六集》(5分钟) 师:上次课狼族和羊群遇到打劫多亏慢羊羊村长想到好的办法,用连接来消劫,狼族牺牲很大,于是他们在狼堡开狼族大会,想更好的办法对付小 羊们他们能成功吗? 孩子:不能…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ppt开始放。 师用软盘讲解,回忆刚才故事情节并引导讲解用提消劫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实验与探究练习题

初一科学期末复习1:探究与实验 班级姓名。 1.如图所示情景 ①图a.是研究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积大小的关系 ②图b.是研究蒸发快慢与温度高低的关系 ③图c.是研究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附近气流快慢的关系 ④整个过程中是利用“控制变量法”和“对比法”进行探究 以上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①② B.只有③④ C.只有①②③ D.①②③④均正确 2、用尺机向云层喷洒于冰(固态二氧化碳)是一种人工降雨的方法。以下列出几个物态变 化过程:(1)干冰迅速吸热升华;(2)干冰吸热熔化;(3)云层中水蒸气遇冷液化成雨滴;(4)云层中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小冰晶;(5)水蒸气以干冰为核心凝结成雨滴; (6)小冰晶下落遇暖气流融化成雨滴。在这种人工降雨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过程有() A、(1)(3) B、(1)(4)(6) C、(2)(3) D、(5) 3、在通常情况下,已知液态氧的沸点是零下183℃,液态氮的沸点是零下196℃,液态氦的 沸点是零下268.9℃,利用液化空气提取这些气体,随温度升高而先后分离出来的次序是()A、氧、氦、氮 B、氧、氮、氦 C、氦、氧、氮 D、氦、氮、氧 4、某种鸟类在营巢时,若发现巢内有破蛋,会将蛋壳远远弃置于巢外。为了解此种行为是 否与巢的安全有关,科学家将蛋放于野地上,在其旁放置蛋壳,观察其被天敌吃掉的比率,下表为实验结果: 蛋壳与蛋的距离和天敌(乌鸦)吃蛋的比率 根据表中的数据,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A、蛋壳与蛋的距离越近天敌(乌鸦)吃蛋的比率越小 B、蛋壳与蛋的距离越远天敌(乌鸦)吃蛋的比率越大 C、蛋壳与蛋的距离越远天敌(乌鸦)吃蛋的比率越小 D、蛋壳与蛋的距离与天敌(乌鸦)吃蛋的比率无关 5.小敏同学对蝗虫的呼吸系统在身体的哪一部位进行研究时: (1)提出问题是: (2)建立假设:假设一:蝗虫的呼吸系统在头部;假设二:蝗虫的呼吸系统在腹部。(3)设计实验方案:把甲蝗虫的头部浸入水中;把乙蝗虫的腹部浸入水中。 (4)获得证据:10分钟后甲蝗虫仍活着,而乙蝗虫却死了。 (5)得到的结论: 6.我国二级保护动物——镇海棘螈。目前它的数量只有350多尾,比大熊猫还稀少,已濒临灭绝。

17专题十七 科学探究题

专题十七科学探究题 1.[2016?山东青岛,20,2分]菠菜中含有一种有机物?草酸,将草酸隔绝孔空气加热,使其完全分解,生成水和碳的氧化物,为了探究上述反应生成的碳的氧化物成分,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乙装置对实验结果不产生影响,因此可以去掉乙装置以简化实验方案 B. 丙装置玻璃管中若发生化学反应,则一定为置换反应 C. 若甲试管内溶液变浑浊,丁试管内无明显现象,则该碳的氧化物成分为二氧化碳 D. 若甲试管和丁试管内溶液都变浑浊,丙处玻璃管内的红色固体变成黑色,则该碳的氧化物成分为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2.[2014?陕西,22,7分]在一次用餐中,同学们对燃料“固体酒精”产生了好奇,于是对其成分进行研究。 【查阅资料】 (1)该固体酒精是用酒精、氯化钙和氢氧化钠按一定的质量比混合制成。 (2)氯化钙、氯化钡溶液均呈中性。 【提出问题】 (1)酒精中是否含有碳元素? (2)固体酒精中的氢氧化钠是否变质? 【实验探究】 (1)按如图所示实验,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得出酒精中含有碳元素的结论。此结论 ___ (填“合理”或“不合理”). (2)取少量固体酒精于烧杯中,加足量的水充分溶解后静置,发现烧杯底部有白色沉淀。取沉淀于试管中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写出产生气体的化学方程式:___. 分析实验并结合资料得出氢氧化钠已变质。 (3)为进一步确定氢氧化钠的变质程度,分组探究。 ①甲组取烧杯上层清液于两支试管中,按如下进行探究。

方案 ②乙组认为甲组实验不能证明清夜中一定有氢氧化钠,理由是___. 他们另取烧杯中上层清夜,加足量氯化钡溶液,充分反应后滴加酚酞溶液,酚酞溶液变红。【实验结论】经讨论一致认为固体酒精中的氢氧化钠部分变质。 【反思交流】乙组实验中加足量氯化钡溶液的目的是___. 【拓展应用】要除去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杂质,可选择适量的___. A. Ba(OH)2溶液 B.CaCl2溶液 C.Ca(OH)2溶液。 3.[2015?四川宜宾,16,8分]镁与NH4Cl溶液反应,除生成一种盐外,还有气泡产生。为确定气体的成分,进行下列实验探究: 【假设猜想】气体可能是HCl、NH3、H2中的一种或几种。 【查阅资料】 ①NH3+HCl=NH4Cl 2NH3+H2SO4=(NH4)2SO4 ②2NH3+3CuO=△3Cu+N2+3H2O 【实验探究】 (1)为了确定是否含有HCl,将气体通入酸化的溶液中,无沉淀生成,则该气体中无HCl。 (2)为了探究其他气体是否存在,又设计了如图实验装置: ①A中观察到,证明有NH3。 ②B中玻璃管内观察到,证明有H2。 ③浓硫酸的作用是。 【实验结论】Mg与NH4Cl溶液反应生成盐、NH3和H2。写出化学方程式:。【实验反思】综合以上信息和实验结论,有同学认为不需要单独检验HCl,就能证明HCl不存在。请评价这种说法是否合理(填“是”或“否”),理由是。4.[2014?甘肃兰州,32,8分]为了鉴别碳酸钾溶液和氢氧化钾溶液,同学们进行了探究实验,分别取两种溶液于两支试管中,各滴入一定量的氯化钙溶液,观察到一支试管出现白色浑浊,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废液倒入同一个干净的烧杯中,发现废液变浑浊,同学们对废液进行了过滤,并对滤液的成分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滤液中除水外还含有那些物质? 【查阅资料】碳酸钾溶液显碱性 【猜想】A. 可能含有氢氧化钾、氯化钾和碳酸钾 B. 可能含有氢氧化钾、氯化钾

After Effects操作常见问题集(二)

After Effects操作常见问题集(二) 1 MPG格式都无法导入 视频基本上全是MPG格式的,总是还是转成AVI再导入。 另外,什么终极解码我也装了,QuickTime也装了,怎么还是出现不支持的格式。 新装的AECS4,难道这个版本有问题? 把MPG文件后缀名改为AVI即可, 2 关于AE启动时出现After Effects error:can't get Unicode file 问题解决办法! 出现情况状态 现在以Adobe After Effects 7.0为例,在网上发现有不少人安装完Adobe After Effe cts 7.0后,在启动Adobe After Effects 7.0时或者新建文字报出如下一系列错误:er ror1:After Effects error:can't get Unicode file (80::4) error2:After Effects warning:Unknown BIB Error.invalid encoding BRV,0 (80::4) error3:After Effects error:failed to parse,transmap file. 这是怎么回事,原因和解决方法如下: 原因:你的是绿色版本的不需要安装所以你坑定没有公共文件夹但是以下方法应该可以解决你的问题导致这样的错误是因为Adobe公共文件夹里缺少Fonts和TypeSpt这两个文件夹,(位于C:Program FilesCommon FilesAdobe下),为什么这两个文件夹在安装Adobe After Effects 7.0时没有被安装?原因是在安装Adobe After Effects 7.0前,您的系统里肯定还安装了其它的Adobe产品(比如Adobe Photoshop CS2 V 9.0),并且这些产品都比Adobe After Effects 7.0的版本高(比如Adobe Photosho p CS2 V9.0版本为9.0,而Adobe After Effects只是7.0),问题的关键在于这些A dobe产品在安装时都安装高版本的Adobe公共文件,如果Adobe After Effects 7.0的安装程序启动时检测到已经安装了高版本的Adobe公共文件后,就不会再对Adobe公共文件夹下的内容做出任何更改,也就造成了Fonts和TypeSpt这两个文件夹没有被安装到Adobe公共文件夹下。 解决方法1: 打开Adobe相关产品的安装光盘(比如您安装了Adobe Photoshop CS2 V9.0,可以把Adobe Photoshop CS2 V9.0的安装光盘打开),在光盘根目录下有个commonfil esinstaller文件夹,双击进入,看到里面有个名为Adobe Common File Installer.msi 的文件,(注:这个文件能够卸载Adobe公共文件夹里的内容),双击它运行,选择界面里的“卸载”选项。卸载完后,再安装Adobe After Effects 7.0,安装完后,看看C:Pro gram FilesCommon FilesAdobe下是否存在了Fonts和TypeSpt这两个文件夹,如果存在,则启动Adobe After Effects 7.0时应该不会再提示错误信息了,这时,您也可以启动Adobe After Effects 7.0试试,确定错误信息不会出现后,做最后一步工作,重新运行一次刚才用来卸载Adobe公共文件夹的那个Adobe Common File Installer.msi,这次选择界面里的“安装”选项,把Adobe公共文件夹里的内容重新升级到高版本,以免A dobe Photoshop CS2 V9.0使用低版本的Adobe公共文件。 解决方法2: 下载地址https://www.doczj.com/doc/3c8526618.html,/TypeSpt.rar 将解压后的TypeSpt文件夹拷贝到C:Program FilesCommon FilesAdobe里面,再启动下AE 如果没有这个文件夹就自己按照路径新建然后在拷贝9200的不提错了很可能他的系统里面安装有其他的adobe的软件有公共文件夹很多网友在打开After Effects模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