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金融简史教学大纲

金融简史教学大纲

金融简史教学大纲
金融简史教学大纲

金融简史教学大纲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中国金融简史》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10131

学时:18

学分:1

一、课程简介

《中国金融简史》是研究从先秦至当代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货币和信用制度进行分析,揭示了中国经济金融发展的一些规律。本课程将金融基本原理与金融实际运用有机结合,较为全面地勾勒了金融学的脉络框架,论述了货币与金融的发展规律。

二、课程的类别、作用和目标

本课程属于金融学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本课程设置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中国的金融历史发展演变,包括各个时期国家的货币种类和使用情况,有关的政策、法规,货币流通中的矛盾问题,官府和民间的金融借贷活动;为学生分析判断中国当今金融运行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提供了历史借鉴。中国金融简史是考查课程。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中国金融简史》的先修课程有《西方经济学》(微观)《西方经济学》(宏观)等。学生在学习《西方经济学》(微观)《西方经济学》(宏观)等课程的基础上,能够掌握各个时期国家的货币种类和使用情况,有关的政策、法规,货币流通中的矛盾问题,官府和民间的金融借贷活动;以及中国古代货币在世界文化领域里

的地位和影响。《中国金融简史》从历史角度建立对金融的认识,为学习其他金融类课程提供必要的基础;以史为镜可以知得失。《中国金融简史》作为专业选修,为学生继续学习《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学》等当代金融理论前沿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课程内容

(一)《中国金融简史》理论教学内容

主要教授:中国历代货币及货币制度、信用、官府和民间的金融借贷活动;以及中国古代货币在世界文化领域里的地位和影响等知识。

(二)课程重点、难点

1.金融历史规律的理解。学生要在通过有限的课程中掌握各个时期货币制度要素之间的联系,从而理解中国古代货币在世界文化领域里的地位和影响,是本课程学习中的一大难点。

2.金融事例分析。通过对中国金融史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经济环境下的货币和信用制度的得失。要求学完该课程后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中国当前金融现象进行解释、分析,初步具备对实际金融事例的分析和讨论的能力。

第一章明清前信用和货币

通过本章学习,主要了解货币的起源,先秦、秦至隋、唐宋元朝时期的信用和货币。

第一节先秦的货币和信用

一、先秦货币

二、先秦的信用

第二节秦至隋朝的金融

一、秦至隋朝的货币

二、秦至隋朝的信用

第三节唐宋元朝金融

一、唐高祖时期的币制改革

二、宋朝币制特征

三、纸币的产生和发展

四、唐朝的汇兑和货币兑换业务

第四节明清(鸦片战争前)的金融

一、明清时期的钱币

二、明清(鸦片战争前)的信用和信用机构

第二章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的金融

通过本章学习,主要了解鸦片战争后货币制度、外国银行的设立及其扩展,中国银行业的兴起。

第一节货币制度和货币流通

一、晚清银钱制度及其弊端

二、钱庄的发展和演变

三、票号由兴盛到衰落

第二节外国银行的设立及其扩展

一、外国银行的设立

二、资金来源

三、主要活动

第三节中国银行业的兴起

一、历史条件

二、中国通商银行的建立

三、户部银行

四、交通银行

五、早期中国银行业兴起所表现的特点

第三章北洋政府统治时期的金融

通过本章的学习,主要了解北洋政府统治时期的金融业的发展。

一、“善后大借款”

二、中国金融业的发展

第四章国民政府统治时期的金融

通过本章的学习,主要了解官僚资本金融垄断体系的建立,币制改革。

第一节官僚资本金融垄断体系的建立

一、设立中央银行

二、控制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

三、设立中国农民银行

四、设立中央信托局和邮政储金汇业局

五、推行合作金库

第二节币制改革

一、英国、美国对中国货币支配权的争夺

二、废两改元和法币改革

第三节货币制度的总崩溃

一、法币加剧恶性膨胀

二、法币继续恶性膨胀下的黄金政策

三、法币继续恶性膨胀下的外汇政策

四、金圆券的出笼及其崩溃

五、官僚资本外逃

六、银元券的垂死挣扎

第五章新民主主义时期的金融

通过本章的学习,主要了解新民主主义时期中国人民银行的建立及大一统的体系。

一、中国人民银行的建立

二、1952——1978年:大一统金融体系的形成

第六章经济体制改革时期的金融

通过本章的学习,主要了解新时期金融体系的建立。

一、中央银行地位的确立

二、恢复和设立国有专业银行

三、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建立

四、政策性银行的建立

五、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建立

六、2003年开始,国有银行的股份制改造

七、农村信用社改革

八、城市信用社的清理整顿

九、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发展

五、本课程的教学方式

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运用案例分析、课堂讨论、习题等方法与形式组织教学。

本课程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选修课程,教学过程中主要采取以下的方式:

(一)分析各个时期的金融现象,提高学生理性思考问题的能力

学生从先秦至当代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货币和信用制度进行分析,揭示了中国经济金融发展的一些规律。注重启发式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教与学互动始终贯穿教学全过程,辅之课堂内外的讨论,有效地调动学生积极思维。通过课堂讲授、课堂提问与讨论、课堂案例分析、课堂或课后的作业练习、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教师精讲与学生多练的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

(二)提供课外阅读线索,鼓励并督促学生扩大阅读量

向学生推荐、介绍和点评国内外相关文献,通过在阅读中进行学习金融发展的历史,并深化对课程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消化,为学生答疑解惑。

(三)应用多媒体

六、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七、教材与参考书

[1] 姚燧. 中国金融史.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 陈雨露, 杨忠恕. 中国是部金融史. 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3.

[3] 洪葭管. 中国金融通史. 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8.

[4] 杨端六. 清代货币金融史稿. 湖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EXCEL在金融中的应用》教学大纲

《EXCEL在金融中的应用》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二、课程描述 本课程为专业技能课,主要面向金融学、投资学、金融工程和保险等专业本科三年级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Excel的基本应用,具有一定的编程能力,从而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利用Excel分析和解决实际的金融问题,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必须先修课程为计算机基础与经济学、货币银行学、投资学等经济金融相关专业课程。课程定位于初级与中级之间的水平上,初级水平要求学生能熟练运用Excel函数和其它基本功能解决金融问题;中级水平则要求学生掌握基本VBA编程,并能运用VBA解决较为复杂的金融问题。 Excel金融应用属于专业技能类课程,应用性较强,强调理论与实际操作并重,着重培养学生运用所学金融理论知识和Excel技能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本课程的系列实验的学习和操作,使学生能完成数据的获取和整理、数据分析及结果展示,最后形成规范的报告。 。 三、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理论教学和相关实验训练,使学生具备如下能力: 1、熟练掌握Excel的基本操作和在金融中的具体应用; 2、具有一定的VBA编程能力,能解决较为复杂的金融问题; 3、能利用Excel平台,完成实际金融问题的分析和建模,最后形成规范的报告;

4、通过Excel金融分析和建模,加深对金融理论知识的理解。 四、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 五、教学内容 第1章(教材第1章)绪论(支撑课程目标1)重点内容:MS-Excel与其它分析工具的关系及Excel在金融等实际部门应用

的广泛性。 难点内容:金融行业Excel 报告相关格式规范。 教学内容: 1.1 Excel在金融行业的广泛应用 1.2 Excel与其它分析工具的关系 1.3 金融行业常用Excel功能简介 1.4 金融行业Excel 报告的格式规范 第2章(教材第2章) Excel 基础(支撑课程目标1)重点内容:公式与函数、单变量求解、模拟运算表 难点内容:数据透视表和规划求解 教学内容: 2.1 公式与函数 2.2 单变量求解和规划求解 2.3 方案管理器和模拟运算表 2.4 数据筛选与排序 2.5 数据透视表 2.6 规划求解 第3章(教材第3章) Excel VBA 基础(支撑课程目标2) 重点内容:变量与对象、过程与函数 难点内容:判断语句与循环语句 教学内容: 3.1 VBA 基本概念 3.2 变量与运算符 3.3 过程与函数 3.4 判断语句与循环语句 第4章(教材第4章)数据的获取、整理和描述性分析(支撑课程目标1、2、3、4)重点内容:金融数据的获取和整理、描述性分析 难点内容:通过VBA获取金融数据、数据整理 教学内容:

《平面构成》教学大纲

《平面构成》课程教学大纲 系(部):信息工程系 教研室:应用教研室 日期:2010年01月12日

《平面构成》教学大纲(36课时)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代码:0411104 2、课程名称:《平面构成》 3、学时/学分:36学时/2学分 4、先修课程:无 5、面向对象:广告媒体开发/室内装潢设计专业专科生 6、开课系(部):信息工程系 7、教材、教学参考书: 《平面构成》主编于国瑞清华大学出版社 二、课程的性质、任务及教学目标 课程性质:《平面构成》属于我系的关于计算机应用技术平面设计类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是室内装潢设计和广告媒体设计两个专业共同开设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程。 课程任务: 《平面构成》课程基本的教学任务,在于指导学生通过一定数量的平面构成设计练习,掌握平面构成设计的基本技能,掌握装饰图案、抽象图案、几何图案的表现手段,并在练习的基础上掌握形式美的基本法则,掌握平面构成的各种基本表现手法。本课程要求将形态分解为各种要素,从简单到复杂地研究这些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能按照一定的形式美的构成原则进行组合设计,能通过抽象形态体现形式美的法则,着重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设计创造能力。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基础造型能力,使其掌握理性和感性相结合的设计方法,拓展设计思维,为专业设计提供方法和途径,同时也为从事广告媒体开发与室内装潢设计提供技法支持,为今后的专业设计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1:平面构成概述 教学内容: 1.1构成的概念 1.2平面构成的定义 1.3平面构成的学习目的 1.4平面构成研究的内容 1.5平面构成应用 教学重点:平面构成的学习目的,平面构成研究的内容. 2: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 教学内容: 2.1对比与统一 2.2对称与均衡 2.3节奏与韵律 2.4比例与权衡 教学重点:本章的四节内容均为重点. 教学难点:本章四节内容的掌握与在具体构成中的灵活运用. 3: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点线面 教学内容: 3.1点 3.2线 3.3面 教学重点:点,线,面的性格及构成方法. 教学难点:点,线,面构成方法的灵活运用. 4: 基本形与骨骼 教学内容: 4.1基本形 4.2骨骼 教学重点:基本形的形态关系,骨骼的分类. 教学难点:对基本形进行八种形态的自由组合,骨骼在构成中的完美运用. 5:分割构成法 教学内容:

厦门大学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与教学计划

厦门大学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与教学计划学院经济学院系(所)专业 课程名称(中文)高级金融经济学 课程名称 (英文) Advanced Econometrics 课程编码周学时 4 学 分 3 总学时56 开课对象学院硕、博研究生 任课教师 及职称 周颖刚教授;林娟助理教授 先修 课程 与 预备 知识 高级微观经济学I,高级宏观经济学I,微积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为经济学院各专业一年级研究生介绍现代金融学理论的微观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金融学的两种主要研究方法:均衡分析法和无套利分析法,并掌握如何运用这两种方法对金融资产进行定价。 教材与主要参考书目教材:Jean-Pierre Danthine and John B. Donaldson, 2005, Intermediate Financial Theory (2nd ed), Elsevier Academic Press. 主要参考书: C.F. Huang and R. Litzenberger, 1988, Foundations for Financial Economics, Prentice Hall. LeRoy, Stephen F. and Jan Werner, 2001,Principles of Financial Economic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 UK. J. Campbell, A. Lo, A. MacKinlay, 1996, The Econometrics of Financial Markets,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D. Duffie, 2001, Dynamic Asset Pricing Theory 3rd editi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J. Cochrane, 2001, Asset Pricing,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主要内容提要(请按章节填写) 本课程主要介绍资产定价和资产组合选择的相关内容。课程涵盖的主要内容包括:不确定性条件下消费者的决策(第三章),风险厌恶与投资决策(第四、五、六章),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第七章),Arrow-Debreu定价理论(第八、十章)以及套利定价理论(第十三章)等等。 教学进度安排 时间教学内容主讲人教学方式备注 第1周第1章: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的角色 第2章:资产定价面临的挑战 第3章:风险条件下的决策理论 周颖刚课堂讲授

《国际金融》教学大纲【模板】

《国际金融》教学大纲

二、课程的对象和性质 国际金融学的教学对象为高等学校财经类各专业学生。国际金融学是研究国际间货币和金融关系的一门学科,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又称为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学,与国际贸易理论和政策共同构成国际经济学。国际金融学的核心是宏观经济的内外部均衡,并以此展开对国际货币和金融关系的研究。国际金融学属理论和政策经济学范畴,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以政治经济学,宏观和微观经济学,货币银行学和证券投资学,会计学与统计学等学科为其知识基础,同时也以相应的数学和外语基础为学习前提。 三、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掌握国际金融的基本知识,具有经济学的知识综合能力,理解开放经济条件下内外部均衡的机理及实现条件,使学生具有更广阔的经济视角和经济综合分析能力。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应掌握国际金融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分析工具,理解开放经济条件下的汇率决定和国际收支理论,和开放经济条件下宏观调控的基本方法和作用机理,了解国际金融市场,国际经济一体化和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沿革以及所面临的问题。 四、授课方法 课堂讲授与课堂讨论、课后阅读相结合。 五、理论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含学时分配) 第一章国际收支 课时安排:9课时 教学要求:本章要求掌握国际收支的基本涵义和国际收支平衡表各项目的经济含义与记帐方法,局部平衡和总体平衡的含义,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及其调节方式。理解我国国际收支问题。了解西方国际收支理论。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是国际收支平衡表个项目的经济涵义、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及调节政策,难点是国际收支平衡表的记账方法的掌握和国际收支调节政策的理解。

教学内容: 第一节:国际收支的涵义 1.国际收支的概念。2.对国际收支概念的理解需要注意的三个问题。 第二节:国际收支平衡表 1.记帐原则。2.基本内容。 第三节:关于国际收支的分析 1.国际收支盈余、赤字。2.国际收支均衡。 *第四节:西方国际收支理论 1.弹性论。2.乘数论。3.吸收论。4.货币论。5.新剑桥学派的理论。6.对 西方国际收支理论的评论。 第五节:国际收支的调节 1.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和影响。2.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3.国际收支 的调节政策。*4.内外均衡的冲突与协调 第六节:我国国际收支问题 1.我国国际收支变动的历史回顾。2.我国国际收支的调节 读写议(1课时):中国国际收支帐户的特点是什么?是否平衡?原因何在? 第二章汇率 课时安排:9课时 教学要求:本章要求掌握外汇和汇率的概念,结合人民币汇率变动的特点理解汇率决定因素以及汇率变动的影响,理解汇率制度的类型和浮动汇率制与固定汇率制的优劣,了解我国外汇管理的特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和难点是外汇和汇率的概念、汇率决定因素以及汇率变动的影响。 教学内容: 第一节:外汇和汇率的概念 1.外汇的定义。2.汇率的标价和种类。 第二节:汇率的决定与调整

《互联网金融》课程学习大纲1学分.doc

《互联网金融》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3610302 课程名称:互联网金融 课程基本情况: 1.学分:1 学时:16学时(课内学时:14 课内讨论:2) 2.课程性质:通识选修 3.适用专业:本院各专业适用对象:本科 4.先修课程:无 5.首选教材: 《图解互联网金融》史册著化学工业出版社、ISBN:9787122218858、2015年版 备选教材: 1.谢平邹传伟刘海二著互联网金融手册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 2014-04-01 ISBN:9787300190754 2.姚文平著互联网金融中信出版社 2014年版 ISBN:9787508643823 6.考核形式:课程论文 7.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或机房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随着互联网技术与金融体系在“支付”、“借贷”、“资源配置”、“信息处理”等不同环节 的融合,催生了形形色色的互联网金融模式,如P2P网络借贷平台、互联网金融门户、大 数据金融、众筹、信息化金融机构、第三方支付、互联网理财等,互联网金融模式在未来将 成主流。这一新型的金融模式引起了各国政府的密切关注和高度重视。根据国务院有关批示, 我国政府相关部门已组建“互联网金融发展与监管研究小组”,对互联网金融公司进行调研、 监管和支持引导。 通过学习本课程要使学生系统了解互联网金融运作的基本机制,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初步 分析国内外互联网金融发展状况和趋势,理解现实生活中出现的金融现象。培养和提高学生 正确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领其深入探索互联网金融的未来,为学生将来从事互联网金 融相关工作提供必要的知识能力准备,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复合型、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需 要。 二、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表

《构成》教学大纲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广告(设计与制作方向)专业(开放专科) 《构成》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构成》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广告”专业(专科)设计与制作方向的专业基础课(必修),本课程4学分,课内72学时,2008年春季开课。本课程是广告设计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 具有很强的实用性。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建立新的思维方法和设计观念,了解并掌握构成的原理、方式以及构成在设计艺术中的应用,培养造型能力及多种表现手法。目的是为学生下一步学习广告设计的原理、技巧、程序与具体运用打下扎实的基础,最终使学生全面而深刻的了解广告设计专业, 并能熟练地结合企业活动进行广告设计与制作。本课程也适用于其他专业同类型课程。 二、先修课要求 本课程体现了广告专业(设计与制作方向)注重基础性与实践性的特点。其内容任务与一些必修课程有一定程度的关联,但各自具有不同的作用。在主要任务上,《色彩》与《素描》是本课程的基础。其区别是:《色彩》是对设计方向的学生进行色彩知识的具体教授,《素描》是对设计方向的学生造型能力的培养,

《构成》是对学生设计意识的培养和提高。在学习顺序上应在学习素描和色彩的基础上学习构成. 参考书: 教科书:《构成艺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07年7月第一版贾京生主编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并初步掌握: 1.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的相关知识。 2.运用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的相关知识进行设计创作。 3.结合其它材料和技法完成作品的能力。 4.本课程注重练习,重视实践教学,教学过程与形成性考核高度结合。学生的作业至少需将16张留在个人成绩档案中(按学习的单元进度同步完成),这16张作业的平均分占总成绩的百分之七十,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百分之三十。 在上述教学要求中,本课程将以一定量的作业为前提,并在设计训练中不断使学生形成设计意识并注重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使学生的学习能够与今后的专业设计形成较好的结合。

040242232金融企业会计教学大纲

《金融企业会计》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40242232 课程英文名称:Accounting of Financial Institutions 课程总学时:32 讲课:32 实验:0 上机:0 适用专业:金融学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6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金融企业会计是金融学专业的专业选修课,通过该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明确会计在银行、保险公司及证券公司等金融企业整体工作中的地位、作用以及承担的任务,了解金融企业会计工作内容以及核算、监督、检查、分析等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银行、保险公司及证券公司等金融企业有效经营管理思想在会计上的体现,从而使学生掌握金融企业会计核算方法,以及掌握有关银行、保险公司及证券公司等金融企业会计实务的处理方法。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1.掌握会计基础知识,包括会计科目、记账方法、会计凭证,账务处理程序及会计报表的理解及运用。 2.掌握存贷款业务、支付结算业务、外汇、汇率概念及外汇包括的内容、集中监督、分散逐笔对账的核算,掌握资金汇划清算的核算、掌握自营证券业务、代理证券业务的核算、 3. 了解储蓄存款的政策和原则,储蓄存款的种类、支付结算的性质和任务、支付结算的原则、纪律,使用票据办理结算的基本规定、联行往来的意义与特点。联行往来的管理体制,联行往来核算的基本环节、金融企业经营证券业务的内容 (三)实施说明 该教学大纲适用于金融学专业。在教学过程中应确保大纲中重点、难点问题的教授,其他内容可根据学时和学生接受情况酌情安排课时,本大纲中的课时分配情况供参考,任课教师必须完成大纲所要求的课程内容。同时应尽可能地结合案例教学,理论联系实际,以及使用学生展示这一教学手段,使教师与学生有效地结合起来。另外,应尽可能地开设互动交流等教学环节,以促进学生对学术前沿与实践工作的了解与认识。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 金融企业会计以金融学和会计学理论为基础,又与其他管理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在金融企业会计的教学中将反复使用到金融学和会计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和会计学的账户处理方法,应先修过《会计学》、《金融学》等先修课程。 (五)对习题课、实践环节的要求 要求学生做一定量的习题,来掌握基础知识。教师要认真地收集习题,学生要认真完成。 (六)课程考核方式 1.考核方式:考查 2.考核目标:在考核学生对金融企业基本知识掌握情况的基础上,重点考核学生的分析解决金融企业会计的问题的能力。 3.成绩构成:出勤、课堂表现、课后作业、日常测验、期末成绩等各占一定比例,具体分配比例可由授课教师自行掌握。 (七)参考书目 《金融企业会计》,王晓枫主编,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

《电子支付与网络金融》教学大纲

《电子支付与网络金融》教学大纲 编写人:李干 审核人:沈星元 一、本大纲适用专业 本大纲适用于电子商务本科专业。 二、编写本教学大纲的说明 (一)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电子商务与信息管理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在学习电子商务与计算机网络等课程的基础上,掌握电子支付和网络金融的基本原理和相关技术方法,深入了解各种电子化、网络化支付工具的特点和应用,培养分析与设计新的电子支付工具的能力,为日后从事电子商务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1. 电子支付与网络金融 (1)电子商务和网络支付:掌握电子商务环境中,网络支付工具的地位与基本概念。 (2)电子货币与电子银行:掌握并理解电子货币的基本概念、分类以及应用情况,掌握电子银行的体系结构、主要功能与发展现状。 (3)网络支付基础:了解网络支付的支撑平台,理解并掌握网络支付的基本流程、模式以及分类。 (4)网络支付的安全及相关安全技术:掌握网络支付中常见的安全技术,包括防火墙技术、各种密码技术、数字信封、数字摘要、数字证书、SSL协议以及SET协议等。 (5)典型B to C型网络支付方式:掌握常见的B to C型网络支付方式,包括信用卡网络支付、电子现金、电子钱包、智能卡支付以及个人网上银行等。 (6)典型B to B型网络支付方式:掌握常见的B to B型网络支付方

式,包括电子支票、电子汇兑、电子数据交换以及企业网上银行等。 (7)移动支付与微支付:掌握移动商务与移动支付的概念与相关技术,理解微支付模式。 (三)本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1、本课程重点: 网络支付的支撑平台,理解并掌握网络支付的基本流程、模式以及分类。 2、本课程难点: 网络支付的安全及相关安全技术。 (四)本课程与其它相关课程的联系和后续课程 本课程,以电子商务概论、组织行为学、企业管理为预备课程,为企业电子商务管理、电子商务网站开发与管理等课程作铺垫。 (五)学时 本课程为64课时。 (六)本课程的教学方式和其它教学环节的安排 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课外作业、考核 (一)课堂讲授:精心组织教学内容;运用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加强课堂上师生的互动交流;做好组织教学、复习提问、总结、布置作业等环节;尽量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二)课外作业:学生必须独立、按时完成课外习题作业,习题和作业完成情况应作为评定课程学习成绩的部分依据。 (三)考核:成绩由三部分组成:期末考试成绩(占70%)+平时成绩(30%)平时成绩根据学生的出勤情况、课上表现、作业质量进行综合评定。 三、教学基本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一章 概述

100431024-平面构成教学大纲

《平面构成》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100431024 课程英文名称:Plane composition 课程总学时:56 讲课:56 实验:0 上机:0 适用专业:视觉传达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平面构成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是知识与技法相结合的课程,平面构成启发学生艺术设计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通过平面构成的学习,让学生学会创造形象,处理形象与形象之间的联系,并能够按照美的形式法则,设计所需要的图形,提高学生创造抽象形态和构成的能力。平面构成课程用现代设计思维方式开拓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思维,启迪学生的设计思路,提高学生的设计技能和设计水平。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1.基本知识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和一定数量的平面构成设计练习,使学生能够正确了解平面构成设计的基本方法,掌握在平面空间范畴内,形的基本造型要素、结合方法与排列形式,构成形式美感的审美法则等一系列问题。 2.能力及技能要求: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基础造型能力,使其掌握理性和感性相结合的设计方法、用图式语言表达设计构思、形态构成规律等,让学生从中得到启迪,有所领悟,对平面构成有崭新的认识和理解。 (三)实施说明 1. 教学方法:采用多样化的形式,结合大量设计实例,多方面展示、表现、观察平面构成艺术的特点,启发、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开拓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 2. 教学手段:本课程采用多媒体讲解平面构成的基础知识和图例,针对平面构成的特点进行系统的研究、归纳、整理和讲解。从简单到复杂地研究平面构成设计各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能按照一定的形式美的构成原则进行组合设计,能通过抽象形态体现形式美的法则,着重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设计创造能力。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 本课程对先修课无要求。 (五)对习题课、实践环节的要求 1. 对重点、难点章节安排习题,以便更好的让学生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 2. 课后作业要少而精,内容要多样化,作业题内容必须包括基本概念、基本要素及形式美法则方面的内容,作业要能起到巩固理论的作用,对作业中的重点、难点,课上应做必要的提示,并适当安排课内讲评作业。学生必须独立、按时完成习题作业,作业的完成情况应作为评定课程成绩的一部分。 (六)课程考核方式 1. 考核方式:考查 2. 考核目标:本课程实行随堂作业考核,每阶段课程结束时,学生须按教学要求呈交课堂作业,重点考核学生对课题的分析理解能力,并由任课教师评分,同时进行随堂评讲。 3. 成绩构成:本课程的总成绩主要由二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含到课率、课堂表现)占20%;课程结课成绩(作业完成程度)占80%。 (七)主要参考书目:

经济学专业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

北京物资学院经济系 金融学本科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服务贸易总协定后,金融业不断发展和开放,金融业竞争日益激烈,我国金融市场对金融人才的需求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很大的提高,为了适应这一市场要求,我院适时开办了金融学专业。作为学院一个新设重要专业,在很多方面需要规划与建设以及大量资金投入,以适应竞争需要和社会发展要求,实现专业培养目标。为此,特制定北京物资学院金融学本科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 一、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 金融学专业性强,但也要遵循厚基础、宽口径的本科教育指导思想。厚基础是指本专业毕业生金融学基础理论功底较为扎实,宽口径则是指他们具有完整的、合理的知识结构。因此其培养目标就是通过本科阶段的学习,使同学们具有较为扎实的经济理论和金融学功底,具有完整的、合理的知识结构、较高的数学和外语水平、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以及运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调查、分析和研究的能力。具体目标是: 第一,能在银行、证券、投资、保险、信托、租赁及其他企业从事相关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第二,能胜任政府部门和其他经济管理部门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第三,达到硕士研究生入学水平并能向更高理论层次发展的人才。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我们培养出来的人才应该不仅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而且要有广泛的知识面和灵活的适用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金融学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格也应该做出相应的调整。比如,适应产业升级和第三产业尤其是金融、保险、投资、咨询等产业的迅猛发展,应该加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力度;适应在华外资企业、国内企业集团涉外机构的发展需要,加强有国际交往能力的外向型人才的培养;适应于加入WTO的需要,加强经济、管理、法律、信息等复合型人才的设计和培养。 根据金融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特此制定了金融学专业培养方案。具体内容见附件。 二、学科建设 目前金融学专业的招生规模为每届两个班共60人,2004年秋季开始招生。计划3年内扩大到6个班,总计180人。 三、师资队伍条件 教师是高校教学活动的主导力量,是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师资队伍的建设是我们的一项重要任务。目前,虽然金融学专业的师资综合素质较高,能力较强。但还没有形成较有权威影响的学科带头人。 因此,如何加强师资,培养学科带头人,是未来几年金融学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关键。根据学院的整体规划,2008年全院具有正高职的教师应该达到60人,如果按照25个专业计算,每个专业应该有2-3名正教授。金融学专业,现有教师中2006年前可培养出1-2名教授,但还需要有在全国有权威影响的学科带头人。 金融学专业共有专业教师8名,其中副教授4名,讲师3名,助教1名,具有

《公司金融学》教学大纲

公司金融学 教学大纲 (二○一七年十月修订) 兰州财经大学长青学院 二○一七年十月 《公司金融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公司金融学英文名称:Corporate Finance 课程类别专业主干课课程编号学时数 3 归属系(部)财政金融系 授课对象金融学、投资学、保险学、财政学本科学生 完成人罗频宇职称副教授 审定人完成日期2017年10月20日

1.本门课程的设计原则 根据上述宗旨和教学目标,并结合本科生知识结构和学习特点,本课程在设计知识体系和教学内容时,遵循以下原则: (1)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西方财务理论十分丰富,财务理论已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体系,所以要强化财务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在此基础上,将财务理论应用于公司理财的实践,是公司理财课程设计的落脚点。 (2)将财务方法的研究与理财思想相融合。方法是为现实经济活动服务的,把财务管理的方法和技术应用于公司资金运动管理的实践活动,是这门课程设计的宗旨。 (3)明确公司金融课程在整个金融学科课程中的定位。公司理财课程在整个金融学科课程中属于专业核心课程。同时,为了在减少与其他课程的交叉并实现良好的衔接,我们在内容设计上采用了突出公司金融特点,淡化交叉知识点的做法。

2.本课程教学目的与教学基本要求 (1)通过课程学习,深刻领会公司金融学的思维方式,树立理财思想、形成理财框架、掌握金融问题的分析思路和分析方法。 (2)扎实掌握相关基本理论和方法,包括时间价值理论、估值方法、资本预算方法、投资与风险理论、资本结构理论、股利政策理论、资产运作理论、期权理论、公司治理理论和财务分析方法。 (3)初步具备对现实公司金融行为和财务现象进行分析的能力。 (4)能够利用分析工具,处理常规的公司金融决策问题。 二、课时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总论 【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 本章阐述公司金融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包括公司金融的对象、目标、特征、原则与机制,以及公司金融的观念和方法。通过学习本章,要求理解并掌握公司金融的概念、研究对象、目标及观念和方法。 【重点与难点】 难点:1.公司金融的对象 2.公司金融的目标 重点:1.公司金融的对象 2.公司金融的目标 【课时分配】2个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公司金融的概念 一、公司金融的概念 公司金融是基于再生产过程中客观存在的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而产生的,是企业组织财务活动、处理与各方面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 二、财务活动 所谓财务活动是指资金的筹集、投放、使用、收回以及分配等一些列行为。 1、筹资活动 2、投资活动 3、资金营运活动 4、分配活动 三、财务关系 四、公司金融的特点 第二节公司金融的目标 一、公司金融目标的概念 二、公司金融目标的基本特点 三、公司金融的整体目标 1、利润最大化

《国际投资》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1、课程性质:《国际投资》是高等教育经济管理类开设的专业基础课,它着重阐述国际投资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它概括了国际投资的内涵、方法、形式和手段,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国际投资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掌握国际投资的基本理论、国际投资的主要经营业务的操作,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国际投资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对现实社会经济中资本运作的方式运用,能使用一些基本的投资技术分析工具。 2、目的与任务:通过本课程的讲授与学习,掌握国际投资的概念、基本理论、目的和作用,学科发展现状,深入了解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投资的特点和方式;了解发达国家对华投资的发展及特点,以及投资的政策,掌握国际投资环境分析、经济分析和适度规模分析的一般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学习进行国际投资的方法,培养和提高在开放经济下分析与解决国际投融资问题的能力和技术。 二、课程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活动,学生充分掌握金融学方面的理论知识与实际业务。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1、学生对国际投资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有较全面的理解与深刻的认识,对国际直接投资、国际证券投资、国际投资环境、跨国公司、跨国并购、国际融资、国际风险投资、国际投资管理等基本范畴、内在关系及其运动规律有较系统的掌握。 2、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学习,使学生了解国际投资问题的现状,学会观察与分析国际投资问题的,培养解决国际投资实际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在国际投资方面的实践素养,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 4、在教学中要注意的要点:教学中要理论联系实际,运用启发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要有计划地组织一些课堂讨论;课后常留有思考题、题目尽量联系实际,供学生思考。 三、本门课程与其他课程关系 《国际投资》课程是经济与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又是投资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为《国际金融》等国际经济核心课程打下基础。 四、主要教学方法

《金融技术分析》教学大纲

《金融技术分析》教学大纲

二、课程的对象和性质 本课程主要面向金融学本科生,一些任选课学生或专科学生同样适用,但在内容上会稍作调整。 本课程为专业选修课。 三、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理解并掌握技术分析的基本理论与分析技巧,并使学生具备实际的分析与操作能力,初步具备利用技术分析手段进行投资资金的分配与运用实践,并可以根据技术分析方法进行时机的选择。 本课程要求学生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认真作好课前预习和课后作业,由于时间紧张,学生需要大量的阅读和自学时间,并且需要时时关注金融市场价格走势,讨论、准备与上机相关的内容,以便更好地参加随堂讨论。 四、授课方法 教师讲课与学生自学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生自主操作与教师辅导相结合。 五、理论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含学时分配) 第一章导论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要求:本章要求掌握技术分析的定义及前提;技术分析的特点;技术分析的理论基础;基本分析与技术分析的区别。使学生对这一分析方法有一个大致了解,为学习全书内容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和难点:技术分析的三大假设、基本分析与技术分析的区别。 教学内容: 第一节基本分析与技术分析 1.技术分析与基本分析的定义; 2.技术分析与基本分析的理论基础; 3.技术分析和基本分析的主要区别 第二节技术分析的三大假设 1.市场行为包容消化一切 2.价格以趋势方式演变 3.历史会重演

第三节技术分析的优势 1.选时优势 2.领先优势 3.灵活性优势 4.适应性优势 第二章图形绘制与分析 课时安排:4课时 教学要求:本章要求掌握K线图的绘制方法与分析方法,了解线形图、柱状图的基本用法。着重掌握单条K线与组合K线的分析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K线与组合K线的分析方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图表简介 1.价格图形的绘制方法 2.现有价格图形的各种不同类型及简单分析方法 第二节 K线图分析法 1.单条K线的含义 2.组合K线的分析 3.两条、三条典型K线组合的分析方法 第三章道氏理论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要求:本章要求掌握道氏理论的起源、创立及具体内容,系统研究道氏理论的核心;道氏理论在技术分析中的地位及具体功能;了解道氏理论的历史局限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道氏理论的具体内容及历史局限性。 教学内容: 第一节道氏理论的起源、创立及主要内容 1.道氏理论的起源、创立 2.道氏理论的基本原理 第二节道氏理论与技术分析

空间构成设计教学大纲

《空间构成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空间构成设计 课程代码: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课程学时:64 适用专业:环境艺术 先修课程:素描、平面构成 开课单位:艺术设计分院 一、讲课内容 第一章空间造型设计概述 一、空间造型设计教学主要内容 二、本专业空间造型设计研究对象, 三、空间造型设计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 四、作业要求及能力目标 五、材料资源准备 第二章构成知识归类 第一节空间构成的原理 一、空间的概念 二、空间知觉与秩序 三、空间构成的审美特征 第二节空间限定表述 一、什么是空间限定,空间限定的具体化表现 二、空间的组织的一般方法 三、空间的结构的分类及特点 四、空间的性格 五、空间的变化 第三节内空间构成 一、内空间形态 二、内空间洞口设计方法 第四节外空间构成 一、外空间的空间体认知 二、外空间空间体的组合 三、外空间的动线创造和构成手法

四、外空间构成与景观设计 第五节光空间构成 一、光的基本概念 二、光的照射空间构成 三、透射光的空间构成 四、反射光的空间构成 五、动态光的空间构成 六、光环境与空间性格 七、光空间构成与展示设计 第六节水体空间构成 一、水体特性与空间构 二、水体造型与空间构成 第七节动态空间设计 一、自然水游动与空间构成 二、机械效应与空间构成 三、人力触动与空间构成 四、动态设计案例分析 第三章综合练习 一、设计构思 二、材料加工 三、空间构成制作与光、水、电的运用 教学大纲说明书 一、课程的性质与目的 本课程是室内外环境艺术设计、建筑艺术设计等空间设计的专业基础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为必修课。培养学生建立空间设计概念,从建立空间感知出发,认识基本的空间概念,然后以物理量、心理量、尺度感及错觉所营造成的空间印象作为理论支撑;为后续课程建立专业设计基础的课程。 二、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 三、教学目标 学生通过本课程学习,在设计思想上建立空间设计的概念,增加单一空间的构成方法和组合空间的组织方式的知识,提高用三维的方式进行空间设计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通过组建空间结构,营造空间形态作为技术探索;从形式美的角度进行空间形态的意念创造,图文并茂,阐释理论,让学生更易于了解空间塑造的方式方法;从借鉴国内外的名家名作而引发创想,鼓励原创性的呈现;在空间构成类型、构成手法、创新手段方面进行详细

金融经济学教学大纲

《金融经济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目的与任务: 金融经济学是关于金融市场的经济学,主要研究金融市场的均衡条件下金融资产的定价问题。微观经济学解决了一般商品市场均衡的存在性和惟一性问题,而金融经济学则解决了具有不确定性特性的金融市场均衡的存在性和惟一性。所以,金融经济学属于理论经济学的范畴,是金融学的经济学理论基础,在金融学科体系层次中具有经济学教学层次中微观经济学的地位。 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理解金融市场存在的意义,掌握确定现金流和不确定现金流的金融资产的利率决定理论,也就是利率的期限结构理论、资本资产定价理论、套利定价理论、期权定价理论等现代金融理论。 二、教学内容: 包括导言、第1至7章。 导言: 1、金融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金融资产的定价公式 2、金融经济学课程结构 第一章:资本市场、消费和投资 金融市场存在的意义。(1.1~1.2)

1)两时期(现在和将来)纯交换经济分析框架:现在的货币与未来的货币的交换(生产投资、证券投融资) 2)经济行为主体的效用最大化下的消费策略问题 第二章:固定收入证券和利率的期限结构 给未来现金流确定的证券(即国债)定价。 1、国债的价格,到期收益率,名义年化利率 2、现货利率与远期利率 现货利率曲线 3、利率的期限结构理论:无偏期望、易变性偏好、市场分割 第3~7章,给未来现金流不确定的证券定价 第三章:不确定下的选择理论 3.1~3.6 1、不确定条件下的偏好关系与期望效用函数 期望效用表达定理及阿莱悖论 2、个体风险厌恶与效用函数的形式 第四章:均值——方差分析 均值—方差分析框架的由来。(4.1~4.4) 1、一些基本定义

公司金融教学大纲张晋生修订版

公司金融教学大纲张晋 生 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公司金融》教学大纲 学分:3总学时:48 理论学时:48实践学时:0主撰人:聂永芳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公司金融(CorporateFinance)是金融专业的必备知识,是金融工程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是近年来随着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建立和资本市场的发展而诞生的一门新兴课程,与投资学、金融市场学一并成为微观金融学的主体课程。 公司金融主要研究企业的融资、投资、收益分配以及与之相关的问题。注重研究企业与金融系统之间的关系,以综合运用各种形式的金融工具与方法,进行风险管理和价值创造。培养具有微观金融知识,能够为微观主体提供金融服务并具有管理金融资产能力的金融分析人员。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基本知识 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了解公司金融的目标和基本内容,掌握公司金融的基本理论和实务知识,熟悉公司这一微观主体如何通过价值评估、投资决策、融资决策和股利分配决策的最优化及财务规划、公司治理、并购等活动来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的方法、过程。 2、基本能力和技能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和课外学习,使学生了解公司金融活动的日常管理,熟悉相关的内容与方法,能够识别公司金融管理所面临的风险并能加以分析,综合运用公司金融学理论 与方法分析金融理论和政策,解决实际问题。 三、课程教学内容和深广度 第一章公司金融概述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公司金融研究的主体及其活动和公司金融理论,掌握公司金融的原则,理解公司财务目标和代理冲突,在公司理财中如何处理各方面的关系以降低代理成本。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公司金融的内容及目标。公司的财务目标和代理冲突。 2.教学难点:掌握公司金融交易原则。 三、教学法建议 传统教授或多媒体教学、课堂讨论

《国际金融》课程教学大纲

《国际金融》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国际收支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熟悉和掌握国际收支、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基本内容、编制方法、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影响和调节二、课程内容 (一)、国际收支和国际收支平衡表 1.国际收支基本概念;国际收支与主要宏观经济变量的关系;国际收支失衡原因和经济影响2.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基本内容、编制方法,我国的国际收支 (二)、国际收支调节 1.国际收支市场调节机制的局限性

2.国际收支市场调节机制的作用、政府调节国际收支的政策措施、一般原则、我国的国际收支调节 本章重点:国际收支、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影响和调节 本章难点: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基本内容、编制方法 第二章:国际储备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熟悉和掌握国际储备、国际储备结构管理的基本原则 二、课程内容 1.国际储备的概念、国际储备的概念和特点、国际储备的构成、国际储备的作用 影响国际储备需求的主要因素、国际储备结构管理的基本原则、我国国际储备的结构管理 2.国际清偿力、国际储备多元化、国际储备的作用、适度国际储备量的确定、国际储备总量管理手段、外汇储备币种结构管理、储备货币结构管理、我国国际储备的总量管理、我国国际储备的特点 本章重点:国际储备的概念、影响国际储备需求的主要因素、国际储备结构管理的基本原则 本章难点:国际清偿力、国际储备结构管理的原则 第三章:外汇与外汇汇率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熟悉和掌握外汇与外汇汇率、汇率的决定与汇率变动的经济影响 二、课程内容 (一)、外汇与外汇汇率 1.外汇、汇率的标价法、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的比较、汇率制度的选择 2 汇率、汇率制度的类型、人民币汇率制度 (二)、汇率的决定与汇率变动的经济影响 1.购买力平价、影响汇率变动的主要因素、汇率对国际收支的影响、汇率对国内经济的影响 2.金本位制下的汇率、金平价、汇率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人民币调整的经济影响、汇率变动对国际储备的影响 3人民币汇率的演变、反常的人民币汇率现象 本章重点:外汇、汇率的标价法,影响汇率变动的主要因素 本章难点: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汇率的决定与汇率变动的经济影响 第四章外汇交易业务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熟悉和掌握外汇与外汇汇率、汇率的决定与汇率变动的经济影响 二、课程内容 (一)、外汇市场 1、外汇市场概述:外汇市场的种类、构成、功能 (二)、外汇交易业务 1.即期外汇交易的概念、即期汇率的套算、套汇、远期外汇交易、无抛补套利、掉期和抛补套利 2.外汇市场的分类、外汇市场供求、即期外汇交易涉及的问题 3.世界主要外汇市场、我国外汇市场的发展、商业性即期外汇交易、银行间即期外汇交易 本章重点:外汇市场、外汇交易 本章难点:即期汇率的套算、套汇、远期外汇交易

《网络金融与电子支付》教学大纲

《网络金融与电子支付》教学大纲 第一章绪论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本章介绍了网络经济的基本知识,以及网络金融的产生及演变。要求理解网络经济学的概念、特征、应用;理解网络金融的产生;了解网络金融的特点和作用;了解网路金融发展现状。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网络经济概述 一、网络经济的概念 二、网络经济的特征 三、网络经济的应用 第二节网络经济产生的社会背景 一、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二、跨国公司的强力推动 第三节网络金融的产生和发展 一、网络金融的产生 二、网络金融的发展过程 第四节网络金融的特点和作用 一、网络金融的特点 二、网络金融对经济系统的作用 第五节网络金融业的发展现状 一、网络银行发展与创新 二、网络证券业务的拓展 三、网络保险方兴未艾 四、网络期货逐步发展 三、考核知识点 (一)网络经济的概念 (二)网络经济的特征 (三)网络金融的发展过程 (四)网络金融的特点 (五)网络金融对经济系统的作用 (六)网络金融发展现状 四、考核要求 (一)网络经济的概念领会

(二)网络经济的特征领会 (三)网络金融的发展过程领会 (四)网络金融的特点领会 (五)网络金融对经济系统的作用领会 (六)网络金融发展现状领会 第二章网络银行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本章主要介绍网络银行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要求掌握网络银行的概念、特点;了解网络银行的主要内容;了解网络银行的产生于发展;掌握网络银行的功能和特点;理解网络银行的建设;掌握网络银行建设的特点;了解网络银行的管理与监管。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网络银行概述 一、网络银行的概念及特点 二、网络银行的主要内容 第二节网络银行的发展 一、网络银行的产生 二、国内外网络银行的发展概况 第三节网络银行的功能与特点 一、网络银行系统功能 二、网络银行的特点 第四节网络银行的建设、服务和管理 一、网络银行的建设 二、网络银行系统建设特点 三、网络银行的服务 四、网络银行的管理 五、网络银行的监管 三、考核知识点 (一)网络银行概述 (二)网络银行的发展 (三)网络银行的功能与特点 (四)网络银行的建设、服务和管理 四、考核要求 (一)网络银行概述识记、领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