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发酵工程实验报告二

发酵工程实验报告二

发酵工程实验报告二
发酵工程实验报告二

发酵工程学实验

姓名:刘云谣学号:124120434

学院:生命科学学院专业、班级:12生物技术

实验课程名称_发酵工程实验

指导教师及职称唐湘华

开课学期2014 至2015 学年下学期

云南师范大学教务处编印

发酵工程总结

绪论: 一、概念:发酵工程(Fermentation Engineering)指在最适发酵条件下,在发酵罐中大量培养细胞和生产代谢产物的技术。 二、发酵工程研究的主要内容 发酵工程主要包括代谢工程和发酵工艺两个主要内容 具体来说它一般包括微生物细胞或动植物细胞的悬浮培养,或利用固定化酶,固定化细胞所做的反应器加工底物,以及培养加工后产物大规模的分离提取等工艺。发酵工艺主要是在生物反应过程中提供各种所需的最适环境条件。如酸碱度、湿度、底物浓度、通气量以及保证无菌状态等研究内容。 四、发酵工程的特点 一个完整的发酵过程包括:1材料的预处理2生物催化剂的制备3生化反应器及发应条件的选择与监控 第二章:菌种的来源 一、工业化生产菌种的要求 ?能够利用廉价的原料,简单的培养基,大量高效地合成 产物 ?有关合成产物的途径尽可能地简单,或者说菌种改造的 可操作性要强 ?遗传性能要相对稳定 ?不易感染它种微生物或噬菌体 ?产生菌及其产物的毒性必须考虑(在分类学上最好与致病 菌无关) ?生产特性要符合工艺要求 二、自然界中菌种分离的一般过程(步骤): 土样的采取→预处理→培养→菌落的选择→产品的鉴定. 目的:高效地获取一株高产目的产物的微生物. 三、采样时要注意的问题: 气候、水分、空气;来源要广;结合产品的特点;标签:地点、时间、气候等四、目的微生物富集的一些基本方法 富集的目的:让目的微生物在种群中占优势,使筛选变得可能。 富集的三种方案: ?定向培养:采用特定的有利于目的微生物富集的条件,进行培养。 ?当不可能采用定向培养时,则可设计在一个分类学中考虑, ?不能提供任何有助于筛选产生菌的信息,这时只能通过随机分离的办法. 定向培养的方法 物理方法:加热、膜过滤等但主要是通过培养的方法 定向培养的富集方法 1、底物 2、pH条件 3、培养时间 4、培养温度等一切能提高目的微生物相对生长速度的手段,培养(固体、液体;分批连续)后使目的微生物在种群中占优势。 五、菌落的选出 1.从产物角度出发:在培养时以产物的形成有目的的设计培养基 利用简单、快速的鉴定方法,如抗生素

微生物实验报告

微生物实验报告

实习报告 实习名称食品微生物检验实习 系别生物与化学工程系 年级专业12级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姓名某某某 指导老师王老师、黄老师、李老师 X X 学校

2015 年1 月13日

1、实习时间、地点和实习单位 2、实习目的 通过食品微生物检验实习,掌握培养基的配制、包扎及灭菌;正确采集样品并对样 品进行稀释、滴加、培养;菌落观察、鉴定与计数;数据处理、分析等方面内容,并结 合生产和科研技术的发展,开设较高的综合性实验为主,运用综合的实验方、实验手段 对我们的知识、能力、素质形成综合的培养。为我们今后从事各种与食品相关的工作打 下基础。 3、实习过程概述 3.1参加认识实习动员大会 2014年11月8日上午由黄大川、王瑶琼2位老师召开了微生物实习动员大会。会 上,老师们说明了实习目的、内容、时间、地点,着重强调了此次实习的自主性和和注 意事项,另外还应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保持高度的安全意识。 3.2实习内容 一、腐乳中细菌含量的检测 1、实验材料和设备 1ml移液管 5支,1000ml、500ml、100ml的烧杯各1、1、2个,250ml锥形瓶 3个, 100ml量筒1个,研钵1个,滴定管1支,试管5支,试管架1个,玻璃棒1根,培养皿 12 个,涂布器1个,洗耳球1个,酒精灯1盏,电磁炉1个,天平1台,药匙1个,pH试纸, 标签纸1张,纱布、棉花、线、报纸若干,高压蒸汽灭菌锅,恒温培养箱,超净工作台。 2、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的配制 配方:牛肉膏3g 蛋白胨10g NaCl 5g 琼脂15—20g 水1000ml pH 7.4—7.6 步骤:称量→溶化→调pH→过滤→分装→加塞→包扎→灭菌→倒平皿→接种→培

微生物发酵工程课程感受

《微生物发酵工程》课程感受 《微生物发酵工程》带给我的最大收获是让我完整的经历了查找文献,筛选文献,翻译文献以及从文献中找到值得学习的地方等一系列过程。在这其中带给我了很多的启发。 首先,对于大三即将结束,马上就要开始毕业设计以及毕业后读研的我们来说,如何有效快速的查找到我们所需要的文献是我们必须要掌握的技能。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这样的训练或者是锻炼机会并不多,而《微生物发酵工程》就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好且及时的锻炼机会。我原来无论是做专业选修课还是一些E类课论文时,文献查找只局限用知网查找中文文献。现在宋老师的作业要求让我开始接触了英文文献的查找。我现在已初步学会了利用学校购买的英文文献数据库如nature、science等来查找英文文献资料,学会了通过一篇文献的摘要快速的判断文献是否是我们所需要的,适应了英文的阅读环境。这些让我获益匪浅,相信对我以后的研究生的学习生涯有很大帮助。 其次,在听别的小组同学汇报时,也可以学到很多东西。比如说,我从第一个展示的同学身上学到的就是如何高效传达出一篇文献或者说是我们自己的某些想法的主要内容。原来我在做展示一篇文献时所遵循的原则是按照文章顺序用简洁的语言表达。通过比较,我才发现这种我一直以来遵循的原则的缺陷——展示的结构不太清晰或者说是展示缺乏一种内在的逻辑,容易让听者搞不清每个实验每个步骤之间的关系从而产生混乱。大四学姐的展示则是自己把文献划分为四部分:为什么做、怎么做、做了什么和实验结果。这样这个展示的结构就清晰明了,每个实验每个步骤的目的也就一清二楚,听者也很清楚。我想,学习了这一点我以后的展示效果也一定会进步一大块的。此外宋老师还建议再加上实验创新之处和我能从文章中借鉴什么。 最后,在课程展示这一环节中我还发现我的一个不足。我只能做到听懂展示同学介绍的PPT内容,却无法就实验内容提出自己的疑问。这说明我平时无法锻炼,缺乏自主思考的能力。这一点应该是我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着力改善的一点。

发酵工程总结

1 绪论 1-1何谓发酵?生物化学和工业上的发酵有何不同? 生物化学意义上的发酵是指细胞在无氧条件下,分解葡萄糖或有机物产生能量的过程。 工业意义上的发酵是泛指利用培养细胞(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获得产物的任何有氧或无氧的过程。 1-2何谓发酵工程?其主要内容是什么?请简述其与生物技术的关系。 发酵工程是利用生物体为工业化生产服务的一门工程技术,即利用生物体的生命活动产生的酶,对无机或有机原料进行酶加工(生物反应过程),获得产品的工程化技术。 它是研究生物技术产业化的一门学科,其主体包括生物反应工程和产品提取、精制的下游工程。主要研究内容: 1)优良菌种的选育; 2)合适的生物反应工程包括生物反应过程的优化、反应器的选择和下游工程生物技术是应用自然科学和工程学的原理,依靠生物催化剂(酶或细胞)的作用将物料进行加工以提供产品或为社会服务的技术。它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酶工程、生化工程等五大工程。生物技术的核心是基因工程,但又离不开发酵工程。发酵工程是基因工程和酶工程的表达,即大部分生物工程的产品均要通过发酵工程来完成。所以说,发酵工程在生物工程中是最关键的过程。现代发酵工程处于生物技术的中心地位,绝大多数生物技术的目标都是通过发酵工程来实现的。因此生物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往往就是发酵工程的研究对象。 1-3请简述发酵工程的发展史。 1)基因工程出现之前的时代(1982年前); 1859年发现发酵原理、设计了便于灭菌的密闭式发酵罐; 1929,1940年发现和分离出青霉素,青霉素发酵、将通气搅拌引入发酵工业; 1956年谷氨酸等氨基酸、核苷酸等发酵成功、代谢控制育种理论的建立; 60年代采用烷烃、乙酸、天然气等为原料的石油发酵; 2)基因工程出现后的时代(1982年后)。 80 年代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人们可定向选育高产菌株; 1991年综述代谢工程,在对细胞内代谢网络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开始运用基因工程技术改造细胞代谢途径,以改进细胞性能或提高产物生产能力。 组学的发展…… 系统工程和合成生物学…… 1-4 何谓初级代谢和次生代谢?举例说明初级代谢产物和次生代谢产物。 初级代谢:微生物从外界吸收各种营养物质,通过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生成维持生命活动的物质和能量的过程称为初级代谢。常见的初级代谢产物有:乙醇、氨基酸、呈味核苷酸、有机酸、多羟基化合物、多糖(黄原胶、结冷胶)、糖类和维生素。

微生物学实验报告

2012级制药专业 工业微生物学实验报告 姓名: 刘甜甜学号: 2012304090 班级: 制药12-2班指导老师:王健 日期:2014.6.11

一、实验目的 1、抑制或杀死微生物的一些物理、化学及生物的因素抑菌、杀菌的原理。 2、掌握物理、化学及生物的因素抑菌、杀菌的试验方法。 3、了解细菌的形态特征、染色特点。 4、了解细菌在普通培养基、选择培养基、血平板上的菌落特征。 5、掌握细菌分离划线培养的方法。 6、掌握细菌的初步生化反应。 7、掌握细菌密集划线法,掌握细菌K-B药敏纸片法。 二、实验内容 1 细菌Gram’s stain染色,镜检,观察记录细菌形态和特色特征 1.1 实验原理:染色原理:G+菌与Gˉ菌细胞壁不同,G+菌比Gˉ菌细胞内核糖核酸镁盐含量高,G+菌比Gˉ等电点低。 1.2 实验步骤: 1.2.1.制片:○1涂片:取半滴生理盐水置一洁净玻片上,以无菌操作技术自平板上去菌落少许,与生理盐水混匀,均匀涂布约1cm2大小,自然干燥; ②固定:取含菌膜的玻片与酒精灯火焰上来回三次,使菌膜牢固附于玻片表面; 1.2.2染色:①初染:取结晶紫一到两滴覆盖于菌膜表面,轻微摇动,维持30〃~40〃,细流水冲洗,切勿直接冲洗涂片区域; ②媒染:取卢氏碘液1~2滴覆盖菌膜表面,轻微摇动,维持30〃~40〃,用上法细流水冲洗; ③脱色:取95%酒精2~3滴于菌膜表面,轻微摇动,局部接近无色即可, 用上法细流水冲洗; ④复染:取1:10稀释石炭酸复红覆盖涂片区域,轻微摇动,用上法细流水冲洗; ⑤吸水纸初步吸干玻片水分,然后自然干燥; 1.2.3 镜检:于涂片区域加半滴香波油,油镜(100倍目镜)下。 图1:Gram’s stain(1000×)图2:染色试验 三、分离培养 1实验原理:四区划线法是把混杂着在一起的微生物或同一微生物群体的不同细胞用接种环在平板培养基表面通过分区划线稀释而得到较多独立分布的单个细胞,经培养繁殖后生成个菌落。有时这些单菌落并非由单个细胞繁殖而来,故必须反复分离多次才能得到纯种。其原理是微生物样品在固体培养基表面多次作“由点到线”稀释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发酵实验报告四甜酒酿的制作

发酵实验报告四甜酒酿 的制作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发酵工程学实验报告实验四、甜酒酿的制作 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专业应用生物教育 班级12应生A班 姓名李顺昌 学号124120218 实验课程甜酒酿的制作 指导教师许波 开课学期2014—2015学年下学期

实验四、甜酒酿的制作小组合作:是小组成员:李顺昌、李媛媛、方淑萍、周玉坤一、实验目的 学习并掌握甜酒酿的酿制方法 二、实验设备与材料 1.设备:天平、灭菌锅、盆、容器(口缸)、保鲜膜、培养箱等 2.材料:糯米(约400g/人)、市售甜酒药、冷开水 三、实验原理 1、将蒸熟的米饭经接种酒酿种曲后,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让种曲中的根霉孢子萌发菌丝体,大量繁殖后通过淀粉酶等的作用,将淀粉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甜酒酿具有独特的甜醇口味。 2、从微生物的观点来看,酿制的关键在于: 要有优质的酒酿种曲,即种曲中应含有糖化率很高的优质根霉孢子或菌丝体;应选择优质的糯米作原料;严格无菌操作规程,尽量避免杂菌污染;制作甜酒酿的器具都要清洗干净;合理控制酿制条件等。 四、实验方法步骤 浸米→蒸饭→淋饭→拌酒药→搭窝→保温培养 1、蒸饭:将滤干水分的糯米,扎紧纱布口后放入灭菌锅;于115-121℃灭菌20~25min,到米饭熟透为止。 2、淋饭:加少许冷开水淋洗糯米饭,边淋边拌,使米饭迅速冷却至35℃左右。 3、拌酒药(接种):按干糯米的重量换算接种量( 0.35% ) ;将酒药均匀地撒在冷却的糯米饭中(稍微留下一点点酒曲最后用),拌匀。 4、搭窝:将拌好酒药的米饭装入容器后(不能压太紧),将饭粒搭成中心下陷的凹窝(中间低、周围高);饭面和凹窝中均匀撒上少许酒药,倒入少量的冷开水,盖上盖子或保鲜膜; 5、保温培养:28℃培养约24-48小时,待凹窝内有少许液体渗出即可食用

发酵实验报告四、甜酒酿的制作

发酵工程学实验报告实验四、甜酒酿的制作 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专业应用生物教育 班级12应生A班 姓名李顺昌 学号124120218 实验课程甜酒酿的制作 指导教师许波 开课学期2014—2015学年下学期

实验四、甜酒酿的制作小组合作:是小组成员:李顺昌、李媛媛、方淑萍、周玉坤一、实验目的 学习并掌握甜酒酿的酿制方法 二、实验设备与材料 1.设备:天平、灭菌锅、盆、容器(口缸)、保鲜膜、培养箱等 2.材料:糯米(约400g/人)、市售甜酒药、冷开水 三、实验原理 1、将蒸熟的米饭经接种酒酿种曲后,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让种曲中的根霉孢子萌发菌丝体,大量繁殖后通过淀粉酶等的作用,将淀粉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甜酒酿具有独特的甜醇口味。 2、从微生物的观点来看,酿制的关键在于: 要有优质的酒酿种曲,即种曲中应含有糖化率很高的优质根霉孢子或菌丝体;应选择优质的糯米作原料;严格无菌操作规程,尽量避免杂菌污染;制作甜酒酿的器具都要清洗干净;合理控制酿制条件等。 四、实验方法步骤 浸米→蒸饭→淋饭→拌酒药→搭窝→保温培养 1、蒸饭:将滤干水分的糯米,扎紧纱布口后放入灭菌锅;于115-121℃灭菌20~25min,到米饭熟透为止。 2、淋饭:加少许冷开水淋洗糯米饭,边淋边拌,使米饭迅速冷却至35℃左右。 3、拌酒药(接种):按干糯米的重量换算接种量( 0.35% ) ;将酒药均匀地

撒在冷却的糯米饭中(稍微留下一点点酒曲最后用),拌匀。

4、搭窝:将拌好酒药的米饭装入容器后(不能压太紧),将饭粒搭成中心下陷的凹窝(中间低、周围高);饭面和凹窝中均匀撒上少许酒药,倒入少量的冷开水,盖上盖子或保鲜膜; 5、保温培养:28℃培养约24-48小时,待凹窝内有少许液体渗出即可食用(下周一取);酿成的甜酒酿应是醪液清澈、半透明而甜醇爽口。

最新发酵工程重点总结

发酵工程重点总结

第一章 发酵:通过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和代谢活动,产生和积累人们所需产品的生物反应过程发酵工程:利用微生物(或动植物细胞)的特定性状,通过现代工程技术,在生物反应器中生产有用物质的技术体系。该技术体系主要包括菌种选育与保藏、菌种扩大生产、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与分离纯化制备等技术。 发酵工业的特点?(7点) 1.发酵过程一般是在常温常压下进行的生化反应,反应安全,要求条件较简单。 2.可用较廉价原料生产较高价值产品。 3.反应专一性强。 4.能够专一性地和高度选择性地对某些较为复杂的化合物进行特定部位的生物转化修饰。 5.发酵过程中对杂菌污染的防治至关重要。 6.菌种是关键。 7.发酵生产不受地理、气候、季节等自然条件限制。 工业发酵的类型? 厌氧发酵 1. 按微生物对氧的不同需求需氧发酵 兼性厌氧发酵 液体发酵(包括液体深层发酵) 2.按培养基的物理性状浅盘固体发酵 深层固体发酵(机械通风制曲) 分批发酵 按发酵工艺流程补料分批发酵 单级恒化器连续发酵 连续发酵多级恒化器连续发酵 带有细胞再循环的单级恒化器连续发酵 发酵生产的基本工业流程? 1. 用作种子扩大培养及发酵生产的各种培养基的配制; 2. 培养基、发酵罐及其附属设备的消毒灭菌; 3. 扩大培养出有活性的适量纯种,以一定比例接种入发酵罐中; 4. 控制最适发酵条件使微生物生长并形成大量的代谢产物; 5. 将产物提取并精制,以得到合格的产品; 6. 回收或处理发酵过程中所产生的三废物质。

工业发酵的过程的工艺流程图? 第二章 1、发酵工业菌种分离筛选的一般流程? 调查研究(包括资料查阅) 试验方案设计 含微生物样品的采集(如何使样品中所含微生物的可能性大?) 样品预处理(如何在后续的操作中使这种可能性实现) 菌种分离 根据目的菌株及其产物特点分 选择性分离方法随机分离方法 (定向筛选←选择压力) (用筛选方案- 检测系统进行间接分离) 富集液体培养固体培养基条件培养 (初筛) 菌种纯化 复筛 菌种纯化 初步工艺条件摸索再复筛生产性能测试 较优菌株1-3株 保藏及进一步做生产试验某些必要试验和 或作为育种的出发菌株毒性试验等 2、菌种选育改良的具体目标。(4点)? 1.提高目标产物的产量

酒厂实习心得体会

酒厂实习心得体会 实习是我们深入社会实践,接触实际工作,提高实际操作技能,了解现实状况的途径,以下是酒厂,以供赏析和参考借鉴! 酒厂实习【1】一、实习目的: 1、通过深入到白酒生产企业(陕西太白酒厂)进行生产大实习,使我们更好地掌握发酵工程的理论原理。 2、通过大实习使我们了解中国白酒发酵生产全过程,掌握白酒生产过程中菌种培养,培养料制备,前后发酵过程,白酒酿造的后处理等工艺过程。掌握白酒上述各个单元操作中所使用的通用设备,专业设备,非标设备等的数量,型号,规格及基本的工作原理。 3、通过实习更好地了解发酵工厂一线的生产实际,了解现代企业管理,销售的特点及工人师傅们工作状况,为我们以后走向社会提供丰富的实际经验。 二、实习内容: 1、 2、了解白酒发酵产品生产的全过程。掌握白酒发酵产品生产过程中就中选育、种子培养、培养基制备、发酵、后处理,分离纯化等单元操作的具体工艺过程。 3、掌握白酒发酵产品上述各个单元操作中所用的通用设备,专业设备,非标设备等的数量、型号、规格、工作原理。 4、根据白酒发酵产品各个单元操作的具体步骤、操作参数,中

间控制等,根据所见生产环节的工艺现状,结合所学理论知识,如发现需改进之处,可提出工艺改进的建议。 5、了解白酒发酵品生产的工艺技术指标,原辅料及动力消耗;实习结束后,提出提高质量、降低消耗、节约成本、提高效率等的方案与设想。 6、了解白酒发酵产品生产过程中岗位配制、班组管理、工段管理、车间管理、技术管理、设备管理等方面的情况,丰富企业管理方面的知识。 三、实习感悟 第一天,我们进入太白酒厂的大门,陕西太白酒业几个 大字映入眼帘。企业恢弘的气势,干净的厂房,清洁的地面,员工脸上洋溢着的笑容让我对这个企业产生了深深的好感。随后,太白酒厂的胡建祥副总经理、院领导庄世宏书记、王赟副书记、杨淑慎教授为我们召开了实习欢迎仪式,让我们体会到学院对我们的实习、学业的重视,以及我们实习机会的来之不易。 1中国白酒简介 中国白酒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与法国白兰地、英国威士忌、 俄罗斯俄得克,荷兰金酒,加勒比海国家的老姆酒并称世界六大蒸馏酒。中国白酒以大曲为糖化剂,以高粱、小麦等为原料经自然发酵后蒸馏而得到。根据其香型,可以分为:酱香型、浓香型、清香型、米香型、董型、兼香型、凤型、豉香型、特型、芝麻香型。而我们所去的太白酒厂正式酿造凤型白酒的所在地之一。

发酵期末总结

发酵工程 P1-8第一章(绪论)发酵的定义:人们把利用生物细胞在有氧或无氧条件下的生命活动来大量生产或积累生P1(判断题)物细胞、酶类和代谢产物的过程统称为发酵。P56碳源、氮源、能源、生长因子、无机盐和水。六大营养要素:P22-23P106-145)(微生物书判断是何种代谢产物初级代谢产物:初级代谢产物是指微生物通过代谢活动所产生的、自身生长和繁殖所必P22(判断题)需的物质,如氨基酸、蛋白质、核苷酸、核酸、多糖、脂类、维生素等。次级代谢产物:次级代谢产物是指生物生长到一定阶段后通过次级代谢合成的分子结构十分复杂、对该生物无明显生理功能,或并非是该生物生长和繁殖所必需的小分子物质,如P23(判断题)抗生素、生物碱、毒素、激素、色素等。P9-21第二章(工业微生物菌种选育)从中选出具有优良特性,提高菌种的突变频率,,扩大变异幅度诱变育种:通过诱变剂处理14P12-的变异菌种。使遗传性状不同的两个细胞的原生质体原生质体融合是通过人工方法,原生质体融合:P14发生融合,并产生全重组子的过程。综合分子生物学和微生物基因工程育种:基因工程育种是以分子遗传学的理论为基础,能像工程一样事先设计遗传学的重要技术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应用科学,是一种自觉的、P15和控制的育种技术,可以完成超远缘杂交,是最新最有前途的育种方法。基因工程育种的全部过程一般包括目的基因片段的取得、片段与基因载体的体外连接、 P16外源基因转入宿主细胞和目标基因的表达等主要环节。利用菌种的自然突变而进行菌不经过人工处理,自然选育:自然选育指在生产过程中,种筛选的过程。。野生型菌株从自然界分离到的微生物在其发生突变前的原始菌株,称为是野生型菌株经过人工诱变或自发突变失去合成某种成长因子的能力,营养缺陷性菌株只能在完全培养基或补充了相应的生长因子的基本培养基中才能正常生长的变异菌株。自然选育指在生产过程中,不经过人工处理,利用菌种的自然突变而进行11 / 1. 菌种筛选的过程。 紫外线诱变育种:一般我们常以细胞的死亡率表示,希望照射的剂量死亡率控制在70~80%为宜。 杂交育种:? 生产菌种的常规保藏方法:定期移植保藏法、液体石蜡保藏法、沙土管保藏法、冷冻干燥保藏法、液氮超低温保藏法、固体曲保藏法。 自然选育的作用:在工业生产中可以达到纯化菌种、防止菌种衰退、稳定生产、提高产量的目的。 致死率计算:取未照射的制备菌液和照射菌液各0.5,进行稀释分离,计算活菌细胞数。 P56-75 第三章(发酵培养基)培养基的基本作用:1)满足菌体的生长。2)促进产物的形成。培养基按用途分为:斜面培养基(目的:使菌种迅速生长。成分:因菌种不同而异) P60种子培养基(目的:为获得一定质、量的菌种提供营养。成分:营养丰富,与发酵培养基接近) 发酵培养基(目的:提供菌体生长繁殖,产物合成的营养。成分:完整,但不是很丰富) P61碳源:凡是能够提供微生物细胞物质和代谢产物中碳素来源的营养物质称为碳源。作用:①提供微生物菌种的生长繁殖所需的碳成分。②提供合成目的产物所必须的碳成P61 (工业中常用的葡萄糖由淀粉制备,葡萄糖为微生物能够直接利用的单分糖)

发酵工程实验结果淀粉发酵产酒精

五、实验报告 (一)实验结果 1. 详细记录实验过程中各参数及数据。 结果记录如表: 糖化后,加入可乐瓶中的上清:约400ml. 加入400ml蒸馏水。活化的酵母种液:5ml 2.对实验结果的判断与分析。 ○1二氧化碳生成的检验:培养约一星期后,观察瓶中混合液,淀粉大部分沉降在瓶底,上清浓度较稀,靠瓶壁边缘有一连串微小气泡 接种完,擦干瓶外壁,于天平上称量W1=727.5g;培养结束,取出瓶轻轻摇动,使二氧化碳尽量溢出,在同一天平上称量W2=725.0g 计算得:二氧化碳生成量= W1-W2=2.5g ○2酒精生成的检验:打开瓶塞,闻到有明显酒精气味。 取发酵液5ml, 加10%硫酸2ml,加1%K2Cr2O7溶液 10-20滴,颜色由黄色变为黄绿色。 左:蒸馏水5ml,颜色偏黄,透明度高 右:发酵液5ml,黄绿色,与对照管有明显差异 左图:酒精生成的检验结果 (二)思考题 现有3株不同来源的酒精酵母,请设计实验判断哪株酵母发酵酒精能力最强? 答:按实验步骤配制等量的三组醪液,加入等量糖化酶进行糖化作用,将原料中的淀粉转化为可发酵性糖,向三组糖化后的淀粉上清中加入等量3株不同来源的酒精酵母种液,相同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分别测定三组实验产生的CO2的质量,进行比较。产CO2越多表示发酵酒精能力越强。 (三)注意事项 1. 淀粉糖化过程中,需要不断进行搅拌,直至粘度下降到一定程度,使淀粉完全糖化。 2. 检验酒精生成时需要用到H2SO4,使用时应该注意安全,不要溅到皮肤上。 3. 使用天平测量可乐瓶质质量时,应遵守天平使用规则用镊子夹取砝码。以免出现误差,导致CO2质量测量不准确。

发酵工程总结

建筑 1绪论 1-1何谓发酵?生物化学和工业上的发酵有何不同? 生物化学意义上的发酵是指细胞在无氧条件下,分解葡萄糖或有机物产生能量的过程。 工业意义上的发酵是泛指利用培养细胞(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获得产物的任何有氧或 无氧的过程。 1-2何谓发酵工程?其主要内容是什么?请简述其与生物技术的关系。 发酵工程是利用生物体为工业化生产服务的一门工程技术,即利用生物体的生命活动产生的酶,对无机或有机原料进行酶加工(生物反应过程),获得产品的工程化技术。 其主体包括生物反应工程和产品提取、精制的下它是研究生物技术产业化的一门学科, 游工程。主要研究内容: 1)优良菌种的选育; 2)合适的生物反应工程包括生物反应过程的优化、反应器的选择和下游工程 生物技术是应用自然科学和工程学的原理,依靠生物催化剂(酶或细胞)的作用将物料 进行加工以提供产品或为社会服务的技术。它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酶工程、生化工程等五大工程。生物技术的核心是基因工程,但又离不开发酵工程。发酵工程是基因 工程和酶工程的表达,即大部分生物工程的产品均要通过发酵工程来完成。所以说,发酵工 ,绝大多数生物程在生物工程中是最关键的过程。现代发酵工程处于生物技术的中心地位 技术的目标都是通过发酵工程来实现的。 因此生物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往往就是发酵工程的 研究对象。 1-3请简述发酵工程的发展史。 1)基因工程出现之前的时代(1982年前); 1859年发现发酵原理、设计了便于灭菌的密闭式发酵罐; 1929,1940年发现和分离出青霉素,青霉素发酵、将通气搅拌引入发酵工业; 1956年谷氨酸等氨基酸、核苷酸等发酵成功、代谢控制育种理论的建立; 60年代采用烷烃、乙酸、天然气等为原料的石油发酵; 2)基因工程出现后的时代(1982年后)。 80年代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人们可定向选育高产菌株; 1991年综述代谢工程,在对细胞内代谢网络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开始运用基因工程技术改造 细胞代谢途径,以改进细胞性能或提高产物生产能力。 组学的发展?? 系统工程和合成生物学?? 1-4何谓初级代谢和次生代谢?举例说明初级代谢产物和次生代谢产物。 初级代谢:微生物从外界吸收各种营养物质,通过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生成维持生命活动的物质和能量的过程称为初级代谢。常见的初级代谢产物有:乙醇、氨基酸、呈味核苷酸、 有机酸、多羟基化合物、多糖(黄原胶、结冷胶)、糖类和维生素。

微生物实验报告:环境中微生物

实验四环境中微生物的检测和分离纯化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常用微生物培养基的配置方法。 2.学习并掌握各种无菌操作技术,并用此技术进行微生物稀释分离、划线分离接种。 3.用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法分离微生物。 4.认识微生物存在的普遍性,体会无菌操作的重要性。 二、实验原理 土壤中有数量巨大、种类丰富的微生物,可以从中分离、纯化得到许多有价值的菌株。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获得只含有某一种或某一株微生物的过程称为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常用的是平板分离法。 平板菌落计数法是将待测样品经适当稀释,使其中的微生物充分分散成单个细胞,取一定量的稀释样液接种到平板上,经过培养,由每个单细胞生长繁殖而形成肉眼可见的菌落,即一个单菌落应代表原样品中的一个单细胞。统计菌落数,根据其稀释倍数和取样接种量即可换算出样品含菌数。 三、实验器材 土样10g,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平板20个,未知菌种平板,当天降雪; 平皿,涂棒,接种环,无菌200ul, 1000ul吸头,记号笔,酒精灯,取液器:1000ul 、200ul 各一支,培养箱; 0.9% 无菌生理盐水,250ml三角瓶中装99ml生理盐水,每瓶加约20粒玻璃珠,250ml 三角瓶中99ml生理盐水,作100倍稀释用。 四、实验步骤 1.配置培养基:取牛肉膏5g,蛋白胨10g,NaCl5g,蒸馏水1000ml配置培养基,调 pH至7.2,灭菌。于讲课前倒板20块。 2.采集野外样品:选择肥沃土壤,去表层土,挖5~20cm深度的土壤数10g,装入烧杯,带 回实验室;取校河水装入烧杯,带回实验室;取新积雪中间层转入烧瓶,带回实验 室。 3.制备土壤稀释液:称取土样1.0g,放入盛99ml无菌水并带有玻璃珠的三角瓶中, 用手振荡5min使土壤均匀分散成为土壤悬液(10-2)。用200ul的无菌吸头从中吸 取0.1ml土壤悬液,注入事先分装有0.9ml无菌水的试管中,吹吸3次,摇匀(10-3)。 类推制得10-4、10-5的土壤悬液。 4.涂板: 1)土壤稀释液(9块):用无菌吸头,分别吸取10-3、10-4、10-5浓度土壤稀释液100ul,较均匀地放入已写好稀释度的牛肉蛋白胨培养基平板上,用无菌玻璃 涂棒涂匀。每个浓度做3个平板。 2)单菌落划线(4块):用接种环挑取未知平班上的菌落,做单菌落划线分离,每人2板。 3)手指(1块):分别用未洗过的手指头, 用自来水打湿的手指头,用自来水洗过的手指头,用肥皂洗过的手指头和用酒精棉球擦过的手指头(不用毛巾擦)在同 一平板的不同分区涂抹(用力一致)。

最新发酵工程专业实习报告

发酵工程 专业实习报告 学院: 专业:发酵工程 学生姓名:杜青道学号: 14880121 指导教师:杜晓峰职称:教授 完成时间:2016年5月10日 本范文适合所有发酵工程专业实习报告,首页不显示页码,正文部分的标题更改之后,在目录上右键->更新域,就会自动更新目录。正文内容根据自己需要修改

目录 一、实习目的 (2) 二、实习时间 (2) 三、实习地点 (2) 四、实习单位 (3) 五、实习主要内容 (3) 六、实习总结 (4) (1)实习体会 (5) (2)实习反思 (6) (3)实习心得 (7) 七、致谢 (7)

一、实习目的 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用人单位对发酵工程专业大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即将毕业的发酵工程专业在校生而言,为了能更好的适应发酵工程专业严峻的就业形势,毕业后能够尽快的融入到社会,同时能够为自己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参加发酵工程专业毕业实习是必不可少的阶段。 通过发酵工程专业毕业实习,能够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在发酵工程专业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提高调查研究、文献检索和搜集资料的能力,提高发酵工程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提高协同合作及组织工作的能力,同时也打开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只有把从书本上学到的发酵工程专业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才能真正掌握这门知识。 二、实习时间 201×年02月01日~201×年03月15日 (修改成自己发酵工程专业实习时间) 三、实习地点 杭州市滨江经济开发区江南大道 (修改成自己发酵工程专业实习地点)

四、实习单位 杭州市振石教育集团(修改成自己发酵工程专业实习单位) 此处可以继续添加具体你发酵工程专业实习单位的详细介绍 五、实习主要内容 我很荣幸进入杭州市振石教育集团(修改成自己发酵工程专业实习单位)开展毕业实习。为了更好地适应从学生到一个具备完善职业技能的工作人员,实习单位主管领导首先给我们分发发酵工程专业相关岗位从业相关知识材料进行一些基础知识的自主学习,并安排专门的老同事对岗位所涉及的相关知识进行专项培训。 在实习过程,单位安排的了杜老师作为技术指导,杜老师是位非常和蔼亲切的人,他也是发酵工程专业毕业的,从事发酵工程领域工作已经有十年。他先带领我们熟悉工作环境和发酵工程专业岗位的相关业务,之后他亲切的和我们交谈关于实习工作性质以及发酵工程专业课堂上知识在实际工作中应用容易遇到的问题。杜老师带领我们认识实习单位的其他工作人员,并让我们虚心地向这些辛勤地在发酵工程专业工作岗位上的前辈学习,在遇到不懂得问题后要积极请教前辈。 在单位实习期间,我从事的发酵工程专业相关的工作之外,还负责协助人事部部的日常工作,包括制定计划,利用发酵工程知识处理相关文书。具体实习内容过程如下:

微生物学实验报告格式

微生物学实验报告格式 专业学号 姓名 实验一、···培养基的配制和高压蒸汽灭菌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材料(实际用到哪些试剂、材料、玻璃器皿等都要写出,包括数量) 四、实验步骤(按照实际步骤填写,切忌抄袭) 五、注意事项(自己总结实验过程中的注意点) 六、思考题 1、简述培养基的配制原则? 2.为什么湿热灭菌比干热灭菌法更有效? 3.高压蒸汽灭菌时,为什么要先将灭菌锅锅内的冷空气完全排尽? 实验二自生固氮菌的分离纯化 (这是个综合实验,请大家回顾三周来的所有操作步骤,将其整理成连贯完整的一份报告,注意每次实验的衔接,不要把其他的实验项目写进来,但也不要漏写该实验的相关步骤。)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材料(整个综合实验有涉及到的材料都要列出)

四、实验步骤(详叙每周所做的相关步骤) 五、注意事项(自己总结实验过程中的注意点) 六、思考题 1、划线分离时,为什么每次都要将接种环上多余的菌体烧掉?划线为何不能重叠? 2、如何从自然界中分离自己所需要的纯培养? 实验三平板培养测数法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材料(实际操作有涉及到的材料都要列出) 四、实验步骤(详叙相关步骤) 五、实验结果 六、注意事项(自己总结实验过程中的注意点) 七、思考题 1、平板菌落计数法中,为什么溶化后的培养基再冷却至45℃左右才能倒平板? 2、本次实验是否成功?如果失败,试分析原因。 实验四简单染色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材料(包括菌种、染料、玻璃器皿) 四、实验步骤 五、实验结果(黏贴染色结果图片并描述所观察到的细菌的显微形态)

六、思考题 1、简单染色要获得成功,有哪些问题需要注意,为什么? 实验五革兰氏染色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材料(包括菌种、染料、玻璃器皿) 四、实验步骤 五、实验结果(黏贴染色结果图片并判断自己分离到的菌种是G还是G+-?) 六、思考题 1、革兰氏染色要获得成功,有哪些问题需要注意,为什么? 2、什么情况下会导致结果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 实验六放线菌的印片染色法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材料(包括菌种、染料、玻璃器皿) 四、实验步骤 五、实验结果(黏贴染色结果图片并描述放线菌的显微形态特征) 六、注意事项 微生物学实验报告格式

发酵工程原理知识点总结

1、发酵:通过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和代谢活动,产生和积累人们所需产品的生物反应过程。 2、发酵工程:利用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和代谢活动来大量生产人们所需产品过程的理论和工程技术体系,它是生物工程和生物技术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叫微生物工程 3、发酵工程技术的发展史: ①1900年以前——自然发酵阶段 ②1900—1940——纯培养技术的建立(第一个转折点) ③1940—1950——通气搅拌纯培养发酵技术的建立(第二个转折点) ④1950—1960——代谢控制发酵技术的建立(第三个转折点) ⑤1960—1970——开发发酵原料时期(石油发酵时期) ⑥1970年以后——进入基因工程菌发酵时期以及细胞大规模培养技术的全面发展 4、工业发酵的类型: ①按微生物对氧的不同需求:厌氧发酵、需氧发酵、兼性厌氧发酵 ②按培养基的物理性状:固体发酵、液体发酵 ③按发酵工艺流程:分批发酵、补料发酵、连续发酵5、发酵生产的流程:(重要) ①用作种子扩大培养及发酵生产的各 种培养基的制备 ②培养基、发酵罐及其附属设备的灭菌 ③扩大培养有活性的适量纯种,以一 定比例将菌种接入发酵罐中 ④控制最适的发酵条件使微生物生长并 形成大料的代谢产物 ⑤将产物提取并精制,以得到合格的产 品 ⑥回收或处理发酵过程中所产生的三废 物质 6、常用的工业微生物: ①细菌:枯草芽孢杆菌、醋酸杆菌、 棒状杆菌、短杆菌等 ②放线菌:链霉菌属、小单胞菌属和 诺卡均属 ③酵母菌:啤酒酵母、假丝酵母、类 酵母 7、未培养微生物:指迄今所采用的微生 物纯培养分离及培养方法还未获得纯培 养的微生物 8、rRNA序列分析:通过比较各类原核生 物的16S和真核生物的18S的基因序列, 从序列差异计算它们之间的进化距离,从 而绘制进化树。 选用16S和18S的原因是:它们为原 核和真核所特有,其功能同源且较为古 老,既含有保守序列又含有可变序列,分 子大小适合操作,它的序列变化与进化距 离相适应。 9、菌种选育改良的具体目标: ①提高目标产物的产量 ②提高目标产物的纯度 ③改良菌种性状,改善发酵过程 ④改变生物合成途径,以获得高产的 新产品 10、发酵工业菌种改良方法: ①常规育种:诱变和筛选,最常用。 关键是用物理、化学或生物的方法修改目 的微生物的基因组,产生突变。 ②细胞工程育种:杂交育种和原生质 体融合育种 ③代谢工程育种:组成型突变株的选 育、抗分解调节突变株的选育、营养缺陷 型在代谢调节育种中的应用、抗反馈调节 突变株的选育、细胞膜透性突变株的选育 ④基因工程育种:原核表达系统、真 核表达系统 ⑤蛋白质工程育种:定点突变技术、 定向进化技术 ⑥代谢工程育种:改变代谢途径、扩 展代谢途径 ⑦组成生物合成育种:通过合成化合 物库进行高效率的筛选 ⑧反向生物工程育种:希望表型的确

微生物学综合实验报告

综合实验报告书 (2011 ~2012学年) 实验题目大肠杆菌抗药性突变株的分离 学院名称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生物技术09-1班 姓名(学号)李顺20096224 起讫日期2011.11.26-2011.11.31 指导教师李军红 2011年 12 月 30 日

大肠杆菌抗药性突变株的分离 摘要:以实验室大肠杆菌为出发菌株, 采用梯度平板法, 利用链霉素, 尝试了对经紫外线诱变的菌株进行耐药性菌株的分离及抗性水平的确定。诱变前的大肠杆菌对链霉素有一定的抗性,。经过紫外诱变后,大肠杆菌对链霉素的抗药性增强,实验未能分离出纯种的抗性菌株。 关键词:大肠杆菌分离抗药性梯度平板法 Abstrack :By the laboratory e. coli strains for starting, gradient plate method, using streptomycin, try to the strains of ultraviolet mutagenesis resistance strains on the separation and determination of the resistance level. Mutation of e. coli before to streptomycin have certain resistance,. After uv mutagenesis, escherichia coli to streptomycin resistance to strengthen, the experiment failed to separate out of the pedigree of the resistant strains. Key words : escherichia coli isolation drug- resistance Gradient plate method 前言:本实验学习用梯度平板法分离抗药性突变株。实验基本原理是基因中碱基顺序的改变可导致微生物细胞的遗传变异。这种变异有时能使细胞在有害的环境中存活下来,抗药性突变就是一个例子。微生物的抗药性突变是DNA的某一特定位置的结构改变所致,与药物的存在无关,某种药物的存在只是作为分离某种抗药性菌株的一种手段,而不是作为诱发突变的诱导物。因而在含有一定浓度抑制物药物的平板上涂布大量的细胞群体,极个别抗性突变的细胞会在平板上长成菌落。将这些菌落挑取纯化,进一步进行抗性实验,就可以得到所需要的抗药性菌株。抗药性突变常用作遗传标记,因而掌握分离抗药性突变株的方法是十分必要的。为了便于选择适当的药物浓度,分离抗药性突变株常用梯度平板法。本实验拟采用梯度平板法分离大肠杆

微生物发酵实习报告

微生物发酵实习报告 篇一:微生物工程实习报告 微生物工程实习报告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实习时间: 一、实习目的 微生物工程作为生物技术和生物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微生物工程实习作为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之一,是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的重要途径。让我们能在了解基本工艺流程的基础上,能够结合所学知识对工艺进行认识和评价。拓宽我们的知识面,增加感性认识,把所学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学到从书本学不到的专业知识,并获得本专业国内、外科技发展现状的最新信息,激发我们向实践学习和探索的积极性,为今后的学习和将从事的技术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实习的具体目的如下: 1、通过实习,了解污水处理厂的规模,并掌握其处理废水的一般工艺流程和相应设施,同时初步了解污水生物处

理中关键环节的作用,学习和增强对A/A/O工艺流程的感性认识。 2、通过实习,认识以葡萄酒历史与文化展示为主题的特色博物馆,熟悉葡萄酒的分类,酿酒用的主要葡萄品种,葡萄酒的历史文化,葡萄酒酵母及发酵机理,葡萄酒的酿造工艺及我国主要的葡萄酒产业生产等。 3、通过实习,熟悉中国啤酒工业及青岛啤酒的发展史,了解啤酒起源、青啤的悠久历史、荣誉、青岛国际啤酒节、国内外重要人物来青啤参观访问的情况,熟悉青岛啤酒的生产流程及历史沿革,了解啤酒酿造的复杂过程。 4、理论联系实际,结合微生物工程的一般性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和课后阅读学习污水处理,啤酒发酵,葡萄酒发发酵。巩固和深入理解相应的理论知识,并通过相应专业知识的学习了解相应的微生物产业的历史和现状。 5、培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从事相关性的工作和科研打下良好基础。 二、实习内容 (一)娄山河污水处理厂 2.1.1 娄山河污水处理厂简介 娄山河污水处理厂位于娄山河下游入胶州湾口处,环胶州湾高速公路西侧,汇水范围包括李沧区北部和城阳区白沙

发酵实验报告四甜酒酿的制作

发酵实验报告四甜酒酿的 制作 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发酵工程学实验报告实验四、甜酒酿的制作 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专业应用生物教育 班级12应生A班 姓名李顺昌 学号 实验课程甜酒酿的制作 指导教师许波 开课学期2014—2015学年下学期

实验四、甜酒酿的制作 小组合作:是小组成员:李顺昌、李媛媛、方淑萍、周玉坤 一、实验目的 学习并掌握甜酒酿的酿制方法 二、实验设备与材料 1.设备:天平、灭菌锅、盆、容器(口缸)、保鲜膜、培养箱等 2.材料:糯米(约400g/人)、市售甜酒药、冷开水 三、实验原理 1、将蒸熟的米饭经接种酒酿种曲后,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让种曲中的根霉孢子萌发菌丝体,大量繁殖后通过淀粉酶等的作用,将淀粉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甜酒酿具有独特的甜醇口味。 2、从微生物的观点来看,酿制的关键在于: 要有优质的酒酿种曲,即种曲中应含有糖化率很高的优质根霉孢子或菌丝体;应选择优质的糯米作原料;严格无菌操作规程,尽量避免杂菌污染;制作甜酒酿的器具都要清洗干净;合理控制酿制条件等。 四、实验方法步骤 浸米→蒸饭→淋饭→拌酒药→搭窝→保温培养 1、蒸饭:将滤干水分的糯米,扎紧纱布口后放入灭菌锅;于115-121℃灭菌20~25min,到米饭熟透为止。 2、淋饭:加少许冷开水淋洗糯米饭,边淋边拌,使米饭迅速冷却至35℃左右。 3、拌酒药(接种):按干糯米的重量换算接种量( % ) ;将酒药均匀地撒在冷却的糯米饭中(稍微留下一点点酒曲最后用),拌匀。

4、搭窝:将拌好酒药的米饭装入容器后(不能压太紧),将饭粒搭成中心下陷的凹窝(中间低、周围高);饭面和凹窝中均匀撒上少许酒药,倒入少量的冷开水,盖上盖子或保鲜膜; 5、保温培养:28℃培养约24-48小时,待凹窝内有少许液体渗出即可食用(下周一取);酿成的甜酒酿应是醪液清澈、半透明而甜醇爽口。 五、实验报告 (一)实验现象、数据及结果 透过容器瓶壁可以看到瓶中的糯米已经膨大发白;瓶中液体已经与水明显不同;打开瓶盖和保鲜膜,能闻到一股酒香;未搅动时,上层吃起来与商品米酒口味相差不大,但是有一点淡淡的酸味,搅动后有一股明显的馊味。 (二)分析与讨论 造成发酸和有馊味的原因应该是发酵过度,而发酵过度的原因可能是:①糯米太少、洒在最上层的酒曲过多;②发酵温度比较适宜,但是发酵时间过长,导致发酵过度了。 (三)结论 本次甜酒酿的制作实验已经基本完成,我们酿造的米酒虽然达不到商品标准,但是我们已经掌握了甜酒酿的基本方法,并进行了初步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四)实验总结 1、本次实验成败之处及其原因分析 ①米饭一定要蒸熟,这样才能被酒曲利用;②酒药的量一定要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