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发酵工程实验报告集

发酵工程实验报告集

发酵工程实验报告集
发酵工程实验报告集

..

w 生物技术大实验实验报告集

班级生物技术1212学号1220212206

姓名宋扬

使用时间2015.12.14至2015.12.19

组别一

州科技学院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

实验室学生守则

一、格遵守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和管理措施,服从教师及实验技术人员

的指导。

二、格按照实验要求,做好实验预习,实验之前5分钟进入实验室,及时、

准确地完成实验任务,实事地完成实验报告,杜绝弄虚作假。

三、格执行操作规定,爱护仪器设备及工具。凡不按教师的指导擅自操

作引起仪器、设备损坏者,应予赔偿。

四、爱护实验室公共财物,节约水电、材料和试剂。未经允不得随便挪

动非实验需用的其他仪器,不得随便拆装仪器或将仪器、工具带至室外。

五、持实验室的肃安静,不得大声喧哗、嘻闹,禁在实验室抽烟和

吃东西。

六、防事故,确保实验室安全,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向有关教师和管

理人员报告。

七、每次实验结束后,主动整理好仪器设备,归还所借器材,关闭电源、

水源,按指导老师的要求做好实验结束工作及室外的清洁卫生工作,经指导老师可后,可离开。

科技学院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

实验报告

1、菌体浓度的测定

(1)菌体浓度的测定用离心法

取5mL菌液于已称好管重(W0)的10mL离心管中(每次3个平行),4℃下离心15min,离心转速为5000 rpm。离心所得菌体用稀盐酸溶液(0.05M HCl:约4mL HCl加水至1L)洗涤两次,称湿重W1,。注意:洗涤时,要充分震匀。打开离心管盖,至80℃烘箱中烘至恒重,称干菌体与离心管重量W2。

(2)计算公式

湿重X1=(W1-W0)×20

干重X2=(W2-W0)×20

W1:湿菌体与离心管重量,g;

W2:干菌体与离心管重量,g;

W0:离心管重量,g;

单位:g/L。

2、发酵液中还原糖测定

生物传感分析仪测定发酵液中还原糖

测定操作

在“准备就绪…”状态下,按“运行”键,仪器自动清洗2次,以更新反应池和管道的缓冲液,清洗结束后进入自动定标状态。这时,注入25l标样,仪器自动开始测定标样并定标,测定完成后,自动清洗一次,进入下一测定循环。仪器根据上次定标时的测定误差,自动判断是否需要继续定标,如需要,则再次提示定标。当完成仪器标定后,绿灯不再闪烁,仪器进入测定样品状态。注入25l样品,根据结果确定要稀释的倍数。初始为40倍。

3、发酵液中氨基氮的测定

微生物实验报告

微生物实验报告

实习报告 实习名称食品微生物检验实习 系别生物与化学工程系 年级专业12级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姓名某某某 指导老师王老师、黄老师、李老师 X X 学校

2015 年1 月13日

1、实习时间、地点和实习单位 2、实习目的 通过食品微生物检验实习,掌握培养基的配制、包扎及灭菌;正确采集样品并对样 品进行稀释、滴加、培养;菌落观察、鉴定与计数;数据处理、分析等方面内容,并结 合生产和科研技术的发展,开设较高的综合性实验为主,运用综合的实验方、实验手段 对我们的知识、能力、素质形成综合的培养。为我们今后从事各种与食品相关的工作打 下基础。 3、实习过程概述 3.1参加认识实习动员大会 2014年11月8日上午由黄大川、王瑶琼2位老师召开了微生物实习动员大会。会 上,老师们说明了实习目的、内容、时间、地点,着重强调了此次实习的自主性和和注 意事项,另外还应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保持高度的安全意识。 3.2实习内容 一、腐乳中细菌含量的检测 1、实验材料和设备 1ml移液管 5支,1000ml、500ml、100ml的烧杯各1、1、2个,250ml锥形瓶 3个, 100ml量筒1个,研钵1个,滴定管1支,试管5支,试管架1个,玻璃棒1根,培养皿 12 个,涂布器1个,洗耳球1个,酒精灯1盏,电磁炉1个,天平1台,药匙1个,pH试纸, 标签纸1张,纱布、棉花、线、报纸若干,高压蒸汽灭菌锅,恒温培养箱,超净工作台。 2、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的配制 配方:牛肉膏3g 蛋白胨10g NaCl 5g 琼脂15—20g 水1000ml pH 7.4—7.6 步骤:称量→溶化→调pH→过滤→分装→加塞→包扎→灭菌→倒平皿→接种→培

发酵工程实验方案

生物发酵工程实验 实验一................................ 利用酵母富集培养基分离酵母菌 实验二... ......................... 分离纯化酵母菌 实验三... ......................... 酵母菌的保藏 实验四............................... 大肠杆菌生长曲线测定及pH对生长曲线 的影响 实验五.............................. 发酵罐的构造及操作 实验六.............................. 发酵罐实灌灭菌操作 实验七.............................. 利用7L发酵罐对地衣芽孢杆菌进行补 料分批发酵培养 实验八..............................淀粉酶生成曲线的测定

实验一、利用酵母富集培养基分离酵母菌 一实验目的 1、通过本实验加深理解酵母富集培养基的原理和应用; 2、掌握涂布分离技术; 3、熟悉从自然样品土壤中分离酵母菌的具体操作方法 二实验原理 酵母菌主要分布于含糖高和酸度较高的自然环境中,在果园表土和浆果、蔬菜、花蜜和蜜饯等的表面很容易找到它们。在土壤中,由于各种微生物混杂在一起且酵母菌的数量相对比较少,故可以利用酵母菌富集培养基进行富集培养,该培养基含有较高的葡萄糖(5%)和较酸(pH为4.5)的环境,以及能抑制多种杂菌(许多细菌、放线菌和快速生长霉菌)的孟加拉红(玫瑰红),故十分有利于酵母菌的增值。 三实验材料 土壤(标注采集地点) 培养基:酵母富集培养基(5%葡萄糖、0.1%尿素、0.1%硫化铵、0.25%磷酸二氢钾、0.05%磷酸氢二钠、0.1%七水合硫酸镁、0.01%七水合硫酸铁、0.05%酵母膏、0.003%孟加拉红、1.9%琼脂 pH4.5) 移液枪、培养皿、天平、涂布棒、棉绳、250ml三角瓶、75%酒精棉花、摇床等 四实验步骤 1、采集土样:采集葡萄园或其他果园、菜地等的土壤若干(要求:先铲去2~3cm 的表土,再采集土样)适当研碎。 2、称取1g土样装入准备好的30/250ml蒸馏水中震荡均匀。 3、准备平板:将酵母菌富集培养基加热融化,待冷却至50℃左右后,倒2个平板,冷却待用。 4、用移液枪吸取200ul样品,用涂布法分离菌种。 5、恒温培养:将培养皿倒置后防于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d。 五结果记录 将土壤来源,平板上得到的菌落特征和菌落数做表记录 六思考题 酵母菌富集培养基中为什么要加孟加拉红

微生物学实验报告

2012级制药专业 工业微生物学实验报告 姓名: 刘甜甜学号: 2012304090 班级: 制药12-2班指导老师:王健 日期:2014.6.11

一、实验目的 1、抑制或杀死微生物的一些物理、化学及生物的因素抑菌、杀菌的原理。 2、掌握物理、化学及生物的因素抑菌、杀菌的试验方法。 3、了解细菌的形态特征、染色特点。 4、了解细菌在普通培养基、选择培养基、血平板上的菌落特征。 5、掌握细菌分离划线培养的方法。 6、掌握细菌的初步生化反应。 7、掌握细菌密集划线法,掌握细菌K-B药敏纸片法。 二、实验内容 1 细菌Gram’s stain染色,镜检,观察记录细菌形态和特色特征 1.1 实验原理:染色原理:G+菌与Gˉ菌细胞壁不同,G+菌比Gˉ菌细胞内核糖核酸镁盐含量高,G+菌比Gˉ等电点低。 1.2 实验步骤: 1.2.1.制片:○1涂片:取半滴生理盐水置一洁净玻片上,以无菌操作技术自平板上去菌落少许,与生理盐水混匀,均匀涂布约1cm2大小,自然干燥; ②固定:取含菌膜的玻片与酒精灯火焰上来回三次,使菌膜牢固附于玻片表面; 1.2.2染色:①初染:取结晶紫一到两滴覆盖于菌膜表面,轻微摇动,维持30〃~40〃,细流水冲洗,切勿直接冲洗涂片区域; ②媒染:取卢氏碘液1~2滴覆盖菌膜表面,轻微摇动,维持30〃~40〃,用上法细流水冲洗; ③脱色:取95%酒精2~3滴于菌膜表面,轻微摇动,局部接近无色即可, 用上法细流水冲洗; ④复染:取1:10稀释石炭酸复红覆盖涂片区域,轻微摇动,用上法细流水冲洗; ⑤吸水纸初步吸干玻片水分,然后自然干燥; 1.2.3 镜检:于涂片区域加半滴香波油,油镜(100倍目镜)下。 图1:Gram’s stain(1000×)图2:染色试验 三、分离培养 1实验原理:四区划线法是把混杂着在一起的微生物或同一微生物群体的不同细胞用接种环在平板培养基表面通过分区划线稀释而得到较多独立分布的单个细胞,经培养繁殖后生成个菌落。有时这些单菌落并非由单个细胞繁殖而来,故必须反复分离多次才能得到纯种。其原理是微生物样品在固体培养基表面多次作“由点到线”稀释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发酵工程实验讲解

发酵工程实验 目录 发酵罐的结构系统及使用方法实验一 实验二微生物的诱变育种乳酸菌的分离及乳酸饮料制作实验三 实验四大肠杆菌生长曲线的测定摇床培养枯草芽孢杆菌发酵条件的优化实验五

实验一发酵罐的结构系统及使用方法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发酵罐(气升式、搅拌式)的几大系统组成,即空气系统、 蒸汽系统、补料系统、进出料系统、温度系统、在线控制系统。 2.掌握发酵罐空消的具体方法及步骤 3.掌握发酵罐进料及实消的具体方法及步骤 4.掌握发酵罐各系统的控制操作方法 二、实验原理: 1.蒸汽系统: 三路进汽——空气管路、补料管路、罐体 2.温度系统: (1) 夹套升温:蒸汽通入夹套。 (2) 夹套降温:冷水通入夹套,下进水,上出水。 3.空气系统: 取气口→空压机:往复式油泵获得高脉冲的压缩空气 粗过滤器:由沙布包裹棉花压实成块状叠加制得,作用是去除部分细菌及大部分灰尘 (贮气罐):空压机压缩使气体温度升高,经贮气使气体保温杀菌;压缩空气中有油污、水滴,且压力不稳,有一定的脉冲作用,会冲翻后面的过滤介质,贮气后可使油滴重力沉降,减小脉冲。(冷却塔):有降温并稳定作用,同时经旋风分离器进行气液分离 (丝网分离器):通过附着作用,逐步累积沉降而分离5微米以上的微粒 其作用介质为铜丝网 (加温器):对压缩空气升温,除湿,使湿度达50%-60% 总过滤器:纱布包裹棉花加活性炭颗粒,逐层压紧而成。 分过滤器:平板式纤维,中间为玻璃纤维或丝棉,下面放水阀应适时打开放出油、水,再用压缩空气控干。 种子罐或发酵罐 4.补料系统:补培养基、消泡剂、酸碱等。 5.在线控制系统:热电偶(温度探关)、溶氧探头、pH探头(后二者实消时才安装,为不可再生探头,有限定使用次数,pH探头使用前要先校准)、控制柜、数据采集系统。 。)取样口(、出料口)接种口(、进出料系统:进料口6.

发酵实验报告四、甜酒酿的制作

发酵工程学实验报告实验四、甜酒酿的制作 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专业应用生物教育 班级12应生A班 姓名李顺昌 学号124120218 实验课程甜酒酿的制作 指导教师许波 开课学期2014—2015学年下学期

实验四、甜酒酿的制作小组合作:是小组成员:李顺昌、李媛媛、方淑萍、周玉坤一、实验目的 学习并掌握甜酒酿的酿制方法 二、实验设备与材料 1.设备:天平、灭菌锅、盆、容器(口缸)、保鲜膜、培养箱等 2.材料:糯米(约400g/人)、市售甜酒药、冷开水 三、实验原理 1、将蒸熟的米饭经接种酒酿种曲后,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让种曲中的根霉孢子萌发菌丝体,大量繁殖后通过淀粉酶等的作用,将淀粉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甜酒酿具有独特的甜醇口味。 2、从微生物的观点来看,酿制的关键在于: 要有优质的酒酿种曲,即种曲中应含有糖化率很高的优质根霉孢子或菌丝体;应选择优质的糯米作原料;严格无菌操作规程,尽量避免杂菌污染;制作甜酒酿的器具都要清洗干净;合理控制酿制条件等。 四、实验方法步骤 浸米→蒸饭→淋饭→拌酒药→搭窝→保温培养 1、蒸饭:将滤干水分的糯米,扎紧纱布口后放入灭菌锅;于115-121℃灭菌20~25min,到米饭熟透为止。 2、淋饭:加少许冷开水淋洗糯米饭,边淋边拌,使米饭迅速冷却至35℃左右。 3、拌酒药(接种):按干糯米的重量换算接种量( 0.35% ) ;将酒药均匀地

撒在冷却的糯米饭中(稍微留下一点点酒曲最后用),拌匀。

4、搭窝:将拌好酒药的米饭装入容器后(不能压太紧),将饭粒搭成中心下陷的凹窝(中间低、周围高);饭面和凹窝中均匀撒上少许酒药,倒入少量的冷开水,盖上盖子或保鲜膜; 5、保温培养:28℃培养约24-48小时,待凹窝内有少许液体渗出即可食用(下周一取);酿成的甜酒酿应是醪液清澈、半透明而甜醇爽口。

发酵实验报告四甜酒酿的制作

发酵实验报告四甜酒酿 的制作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发酵工程学实验报告实验四、甜酒酿的制作 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专业应用生物教育 班级12应生A班 姓名李顺昌 学号124120218 实验课程甜酒酿的制作 指导教师许波 开课学期2014—2015学年下学期

实验四、甜酒酿的制作小组合作:是小组成员:李顺昌、李媛媛、方淑萍、周玉坤一、实验目的 学习并掌握甜酒酿的酿制方法 二、实验设备与材料 1.设备:天平、灭菌锅、盆、容器(口缸)、保鲜膜、培养箱等 2.材料:糯米(约400g/人)、市售甜酒药、冷开水 三、实验原理 1、将蒸熟的米饭经接种酒酿种曲后,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让种曲中的根霉孢子萌发菌丝体,大量繁殖后通过淀粉酶等的作用,将淀粉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甜酒酿具有独特的甜醇口味。 2、从微生物的观点来看,酿制的关键在于: 要有优质的酒酿种曲,即种曲中应含有糖化率很高的优质根霉孢子或菌丝体;应选择优质的糯米作原料;严格无菌操作规程,尽量避免杂菌污染;制作甜酒酿的器具都要清洗干净;合理控制酿制条件等。 四、实验方法步骤 浸米→蒸饭→淋饭→拌酒药→搭窝→保温培养 1、蒸饭:将滤干水分的糯米,扎紧纱布口后放入灭菌锅;于115-121℃灭菌20~25min,到米饭熟透为止。 2、淋饭:加少许冷开水淋洗糯米饭,边淋边拌,使米饭迅速冷却至35℃左右。 3、拌酒药(接种):按干糯米的重量换算接种量( 0.35% ) ;将酒药均匀地撒在冷却的糯米饭中(稍微留下一点点酒曲最后用),拌匀。 4、搭窝:将拌好酒药的米饭装入容器后(不能压太紧),将饭粒搭成中心下陷的凹窝(中间低、周围高);饭面和凹窝中均匀撒上少许酒药,倒入少量的冷开水,盖上盖子或保鲜膜; 5、保温培养:28℃培养约24-48小时,待凹窝内有少许液体渗出即可食用

发酵工程实验

实验一酸奶的制作与乳酸菌的活菌计数(5学时) 实验目的: 1、学习并掌握酸奶制作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2、了解市售酸奶的生产工艺。 3、掌握乳酸菌活菌计数方法与操作。 实验原理: 乳酸菌在乳中生长繁殖,发酵分解乳糖产生乳酸等有机酸,导致乳的pH值下降,使乳酪蛋白在其等电点附近发生凝集。 乳酸菌属于兼性厌氧微生物,在无氧条件下生长繁殖较好,实验室条件下利用混菌培养的方法,尽可能让乳酸菌在无氧条件下生长,每个单菌落代表一个微生物细胞。实验内容: (一)酸奶制作 1、10%脱脂奶粉溶解于热水(80℃左右)中,充分搅拌均匀,配成调制乳; 2、添加蔗糖:为了缓和酸奶的酸味,改善酸奶口味,在调制乳中加人4-8%的蔗糖。 3、灭菌:方法有两种:将乳加热至90℃,保温5min; 4、接种:往冷却到43-45℃灭过菌的乳中加入乳酸菌,接种量为2%-5%。 5、分装:酸奶受到振动,乳凝状态易被破坏,因此,不能在发酵罐容器中先发酵然后再进行分装,须是将含有乳酸菌的牛乳培养基先分装到小容器中,加盖后送入恒温室培养,在小容器中发酵制成酸奶。 6、发酵:发酵的温度保持在40-43 ℃,一般发酵时间为3-6h。 发酵终点的确定有两种方法: 1)检测发酵奶的酸度,达到65-70 T°。 2)倾斜观察,瓶内酸奶流动性差,而且瓶中部有细微颗粒出现。 7、冷却:发酵结束,将酸奶从发酵室取出,用冷风迅速将其冷印到10℃以下,一般2 h,使酸奶中的乳酸菌停止生长,防止酸奶酸度过高而影响口感。 8、冷藏和后熟:经冷却处理的酸奶,贮藏在2-5℃的冷藏室中保存。 9、感官指标 1)色泽:色泽均匀一致,呈乳白色,或稍带微黄色。 2)组织状态:凝块稠密结实均匀细腻,无气泡,允许少量乳清析出。 3)气味:具有清香纯净的乳酸味,无酒精发酵味,无霉味和其他外来不良气味。(二)乳酸菌活菌检测 ①、检测培养基:蛋白胨15g,牛肉膏5g,葡萄糖20g,氯化钠5g,碳酸钙10g, 琼脂粉20g,水1000ml,115~121℃灭菌20min,灭菌后放置水浴52℃保温备用。

微生物实验报告:环境中微生物

实验四环境中微生物的检测和分离纯化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常用微生物培养基的配置方法。 2.学习并掌握各种无菌操作技术,并用此技术进行微生物稀释分离、划线分离接种。 3.用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法分离微生物。 4.认识微生物存在的普遍性,体会无菌操作的重要性。 二、实验原理 土壤中有数量巨大、种类丰富的微生物,可以从中分离、纯化得到许多有价值的菌株。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获得只含有某一种或某一株微生物的过程称为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常用的是平板分离法。 平板菌落计数法是将待测样品经适当稀释,使其中的微生物充分分散成单个细胞,取一定量的稀释样液接种到平板上,经过培养,由每个单细胞生长繁殖而形成肉眼可见的菌落,即一个单菌落应代表原样品中的一个单细胞。统计菌落数,根据其稀释倍数和取样接种量即可换算出样品含菌数。 三、实验器材 土样10g,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平板20个,未知菌种平板,当天降雪; 平皿,涂棒,接种环,无菌200ul, 1000ul吸头,记号笔,酒精灯,取液器:1000ul 、200ul 各一支,培养箱; 0.9% 无菌生理盐水,250ml三角瓶中装99ml生理盐水,每瓶加约20粒玻璃珠,250ml 三角瓶中99ml生理盐水,作100倍稀释用。 四、实验步骤 1.配置培养基:取牛肉膏5g,蛋白胨10g,NaCl5g,蒸馏水1000ml配置培养基,调 pH至7.2,灭菌。于讲课前倒板20块。 2.采集野外样品:选择肥沃土壤,去表层土,挖5~20cm深度的土壤数10g,装入烧杯,带 回实验室;取校河水装入烧杯,带回实验室;取新积雪中间层转入烧瓶,带回实验 室。 3.制备土壤稀释液:称取土样1.0g,放入盛99ml无菌水并带有玻璃珠的三角瓶中, 用手振荡5min使土壤均匀分散成为土壤悬液(10-2)。用200ul的无菌吸头从中吸 取0.1ml土壤悬液,注入事先分装有0.9ml无菌水的试管中,吹吸3次,摇匀(10-3)。 类推制得10-4、10-5的土壤悬液。 4.涂板: 1)土壤稀释液(9块):用无菌吸头,分别吸取10-3、10-4、10-5浓度土壤稀释液100ul,较均匀地放入已写好稀释度的牛肉蛋白胨培养基平板上,用无菌玻璃 涂棒涂匀。每个浓度做3个平板。 2)单菌落划线(4块):用接种环挑取未知平班上的菌落,做单菌落划线分离,每人2板。 3)手指(1块):分别用未洗过的手指头, 用自来水打湿的手指头,用自来水洗过的手指头,用肥皂洗过的手指头和用酒精棉球擦过的手指头(不用毛巾擦)在同 一平板的不同分区涂抹(用力一致)。

微生物学实验报告格式

微生物学实验报告格式 专业学号 姓名 实验一、···培养基的配制和高压蒸汽灭菌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材料(实际用到哪些试剂、材料、玻璃器皿等都要写出,包括数量) 四、实验步骤(按照实际步骤填写,切忌抄袭) 五、注意事项(自己总结实验过程中的注意点) 六、思考题 1、简述培养基的配制原则? 2.为什么湿热灭菌比干热灭菌法更有效? 3.高压蒸汽灭菌时,为什么要先将灭菌锅锅内的冷空气完全排尽? 实验二自生固氮菌的分离纯化 (这是个综合实验,请大家回顾三周来的所有操作步骤,将其整理成连贯完整的一份报告,注意每次实验的衔接,不要把其他的实验项目写进来,但也不要漏写该实验的相关步骤。)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材料(整个综合实验有涉及到的材料都要列出)

四、实验步骤(详叙每周所做的相关步骤) 五、注意事项(自己总结实验过程中的注意点) 六、思考题 1、划线分离时,为什么每次都要将接种环上多余的菌体烧掉?划线为何不能重叠? 2、如何从自然界中分离自己所需要的纯培养? 实验三平板培养测数法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材料(实际操作有涉及到的材料都要列出) 四、实验步骤(详叙相关步骤) 五、实验结果 六、注意事项(自己总结实验过程中的注意点) 七、思考题 1、平板菌落计数法中,为什么溶化后的培养基再冷却至45℃左右才能倒平板? 2、本次实验是否成功?如果失败,试分析原因。 实验四简单染色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材料(包括菌种、染料、玻璃器皿) 四、实验步骤 五、实验结果(黏贴染色结果图片并描述所观察到的细菌的显微形态)

六、思考题 1、简单染色要获得成功,有哪些问题需要注意,为什么? 实验五革兰氏染色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材料(包括菌种、染料、玻璃器皿) 四、实验步骤 五、实验结果(黏贴染色结果图片并判断自己分离到的菌种是G还是G+-?) 六、思考题 1、革兰氏染色要获得成功,有哪些问题需要注意,为什么? 2、什么情况下会导致结果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 实验六放线菌的印片染色法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材料(包括菌种、染料、玻璃器皿) 四、实验步骤 五、实验结果(黏贴染色结果图片并描述放线菌的显微形态特征) 六、注意事项 微生物学实验报告格式

发酵工程实验

实验一酸奶的制作与乳酸菌的活菌计数(5学时) 实验目的: 1、学习并掌握酸奶制作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2、了解市售酸奶的生产工艺。 3、掌握乳酸菌活菌计数方法与操作。 实验原理: 乳酸菌在乳中生长繁殖,发酵分解乳糖产生乳酸等有机酸,导致乳的pH值下降,使乳酪蛋白在其等电点附近发生凝集。 乳酸菌属于兼性厌氧微生物,在无氧条件下生长繁殖较好,实验室条件下利用混菌培养的方法,尽可能让乳酸菌在无氧条件下生长,每个单菌落代表一个微生物细胞。实验内容: (一)酸奶制作 1、10%脱脂奶粉溶解于热水(80℃左右)中,充分搅拌均匀,配成调制乳; 2、添加蔗糖:为了缓和酸奶的酸味,改善酸奶口味,在调制乳中加人4-8%的蔗糖。 3、灭菌:方法有两种:将乳加热至90℃,保温5min; 4、接种:往冷却到43-45℃灭过菌的乳中加入乳酸菌,接种量为2%-5%。 5、分装:酸奶受到振动,乳凝状态易被破坏,因此,不能在发酵罐容器中先发酵然后再进行分装,须是将含有乳酸菌的牛乳培养基先分装到小容器中,加盖后送入恒温室培养,在小容器中发酵制成酸奶。 6、发酵:发酵的温度保持在40-43 ℃,一般发酵时间为3-6h。 发酵终点的确定有两种方法: 1)检测发酵奶的酸度,达到65-70 T°。 2)倾斜观察,瓶内酸奶流动性差,而且瓶中部有细微颗粒出现。 7、冷却:发酵结束,将酸奶从发酵室取出,用冷风迅速将其冷印到10℃以下,一般2 h,使酸奶中的乳酸菌停止生长,防止酸奶酸度过高而影响口感。 8、冷藏和后熟:经冷却处理的酸奶,贮藏在2-5℃的冷藏室中保存。 9、感官指标 1)色泽:色泽均匀一致,呈乳白色,或稍带微黄色。 2)组织状态:凝块稠密结实均匀细腻,无气泡,允许少量乳清析出。 3)气味:具有清香纯净的乳酸味,无酒精发酵味,无霉味和其他外来不良气味。(二)乳酸菌活菌检测 ①、检测培养基:蛋白胨15g,牛肉膏5g,葡萄糖20g,氯化钠5g,碳酸钙10g, 琼脂粉20g,水1000ml,115~121℃灭菌20min,灭菌后放置水浴52℃保温备用。

微生物学综合实验报告

综合实验报告书 (2011 ~2012学年) 实验题目大肠杆菌抗药性突变株的分离 学院名称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生物技术09-1班 姓名(学号)李顺20096224 起讫日期2011.11.26-2011.11.31 指导教师李军红 2011年 12 月 30 日

大肠杆菌抗药性突变株的分离 摘要:以实验室大肠杆菌为出发菌株, 采用梯度平板法, 利用链霉素, 尝试了对经紫外线诱变的菌株进行耐药性菌株的分离及抗性水平的确定。诱变前的大肠杆菌对链霉素有一定的抗性,。经过紫外诱变后,大肠杆菌对链霉素的抗药性增强,实验未能分离出纯种的抗性菌株。 关键词:大肠杆菌分离抗药性梯度平板法 Abstrack :By the laboratory e. coli strains for starting, gradient plate method, using streptomycin, try to the strains of ultraviolet mutagenesis resistance strains on the separation and determination of the resistance level. Mutation of e. coli before to streptomycin have certain resistance,. After uv mutagenesis, escherichia coli to streptomycin resistance to strengthen, the experiment failed to separate out of the pedigree of the resistant strains. Key words : escherichia coli isolation drug- resistance Gradient plate method 前言:本实验学习用梯度平板法分离抗药性突变株。实验基本原理是基因中碱基顺序的改变可导致微生物细胞的遗传变异。这种变异有时能使细胞在有害的环境中存活下来,抗药性突变就是一个例子。微生物的抗药性突变是DNA的某一特定位置的结构改变所致,与药物的存在无关,某种药物的存在只是作为分离某种抗药性菌株的一种手段,而不是作为诱发突变的诱导物。因而在含有一定浓度抑制物药物的平板上涂布大量的细胞群体,极个别抗性突变的细胞会在平板上长成菌落。将这些菌落挑取纯化,进一步进行抗性实验,就可以得到所需要的抗药性菌株。抗药性突变常用作遗传标记,因而掌握分离抗药性突变株的方法是十分必要的。为了便于选择适当的药物浓度,分离抗药性突变株常用梯度平板法。本实验拟采用梯度平板法分离大肠杆

发酵工程实验指导书2012

发酵工程实验指导书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主编

《发酵工程》实验指导书 实验学时:24学时 适用专业:生物工程 生物技术是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新技术之一,本课程是为了和生物工程专业理 论教学相配合,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对生物工程专业知识的具体实际应用的 能力。 发酵工程实验是以实验操作为主的技能课程,是生物工程专业学生的必修课, 是在学生学习了《生物化学及实验》、《微生物学及实验》等专业基础课及专业 实验课的基础上开设的,课程目的在于通过本课程的实验训练,使学生对整个微 生物生产过程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理解,既可培养他们实际操作的技能,又可达 到提高他们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目的。通过学习,使学生能掌握发酵工程常用的 实验方法和常见的发酵工程设备,为以后的学习和科研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实验指导书包括: 实验一、细菌增殖曲线的测定(6学时) 实验二、土壤中放线菌的分离与纯化(6学时) 实验三、发酵菌株的初筛 实验四、枯草芽孢杆菌的紫外线诱变选育(6学时)(必做) 实验五、淀粉酶的固态发酵(6学时) 实验六、发酵过程中糖的利用(6学时) 实验七、玉米淀粉液化和糖化(6学时) 实验八、淀粉酶的固定化生产(6学时) 实验九、摇床培养确定酵母菌体的培养和营养条件(6学时)(必做) 实验十、小型连续发酵实验(6学时) 实验十一、甜酒酿的制作(6学时) 备注:实验一至实验七为基础实验,实验八至实验十一为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除必做实验外,其他可选做。 实验总时间为24学时,包括设计实验、准备实验、进行实验、书写实验预习 及最终报告及所需仪器药品清单等。

实验一发酵菌株的初筛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目的: 1、从已分离到的细菌或真菌中筛选出能产生生理活性物质的菌株。 2、学习淀粉酶、蛋白酶产生菌的筛选方法。 要求: 1、复习微生物学及实验过程所学到的微生物培养的方法和过程,了解影响微生物生长各种条件因素。 2、独立查阅相关资料,设计实验方案,并对实验所需的各种药品、玻璃仪器及分析设备列出清单,写出详尽的试验过程及需要。 3、三人一组,互相配合,开展实验,动手完成实验,并记录并分实验中的实验现象、数据,必要时及时修改试验计划。 4、总结试验数据,经教师认定后,撰写实验报告。 二、实验原理 淀粉酶是一类淀粉水解酶的统称,它能将淀粉水解成糊精等小分子物质并进一步水解成麦芽糖或葡萄糖,淀粉被水解后,遇碘不再变蓝色,因此可以根据淀粉培养基上透明圈的大小来判断所选菌株的淀粉酶活力。 蛋白酶也是一类重要的工业用酶制剂,它能将蛋白质分解成短肽甚至氨基酸。根据三氯乙酸能将酪蛋白变性从而产生沉淀这一原理,可在平板培养基上直接筛选蛋白酶产生菌株。产酶菌株能将酪蛋白水解成小分子物质,菌落周围不形成沉淀蛋白而出现透明圈,根据透明圈大小还能判断产酶活力。 本实验以淀粉酶或蛋白酶产生菌株的筛选为例,介绍发酵菌种的初步筛选方法。 三、实验主要仪器设备及材料 1.菌株:自然界中分离到的目的菌株 2.淀粉酶产生菌筛选培养基:蛋白胨1%,牛肉膏0.3%,氯化钠0.5%,可溶性淀粉0.2%。琼脂2%,pH 7.2-7.4。 3.蛋白酶产生菌筛选培养基:葡萄糖0.05,氯化钠0.5%,磷酸氢二钾0.05%,

发酵工程综合实验报告

发酵工程综合实 验报告 实验题目 蛋白酶的发酵工艺研究 院系名称 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 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 2015年 7月 31日 学生姓名 杨益坤 学 号 2012214114 专业班级 生物技术12-1班 指导教师 杨 柳

目录 标题错误!未定义书签。 摘要错误!未定义书签。 关键词2 1.引言2 2.材料与方法3 2.1材料3 2.1.1菌种3 2.1.2试剂3 2.1.3培养基4 2.1.4实验仪器4 2.2方法4 2.2.1蛋白酶酶活测定4 2.2.2总可溶性糖测定5 2.2.3枯草芽孢杆菌发酵实验6 2.2.4发酵罐实验6 2.2.5蛋白酶性质实验7 3.结果与分析7 3.1透明圈观察7 3.2标准曲线8 3.2.1酪氨酸标准曲线8 3.2.2葡萄糖标准曲线9 3.3不同装液量摇瓶发酵实验9 3.4小型发酵罐发酵实验11 3.5蛋白酶性质研究12 3.5.1最适pH测定及pH影响酶稳定性的研究12 3.5.2最适温度测定及p温度影响酶稳定性的研究13 3.6小结15 4.致16 5.参考文献17

蛋白酶的发酵工艺研究Study on Protease Fermentation Conditions 摘要: 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能够产生大量的蛋白酶,是进行蛋白酶研究的良好材料。本次实验目的在于学习蛋白酶的定性定量测定方法,考察营养及环境对酶生产的影响,以及熟悉小型发酵罐的使用。 我们控制装液量为唯一变量,测定酶活及总糖变化,最终确定最佳装液量条件为60ml。在此基础上,我们进一步确定了最适温度为40℃,最适pH为5。我们挑选透明圈较大的菌落在小型发酵罐进行发酵,定时取样测定酶活与总糖,绘制发酵曲线,从而了解菌体生长情况。 Abstract: Bacillus subtilis can produce much protease and can be a good meterial for research about protease.The purposes of this experiment are learning how to measure protease qualitatively and quantificationly,investigating how the nutrition and environment influence the output of protease,and trying to be familiar with small-sized fermentation cylinder. We controlled fluid volume as the only variable quantity,measured enzyme activity and total sugar quantity,finally confirmed that the best fluid colume condition is 60ml.On this basis,we moved forward a single step to conclude that the best temperature is 40℃ and the best pH is 5.We chose the bacterial colony with bigger transparent circle to ferment in the small-sized fermentation cylinder,measured enzyme actity and total sugar quantity at regular time,then drew the fermentation curve,consequently we could know how was the situation of the growing bacterium.

发酵工程实验

精心整理实验一酸奶的制作与乳酸菌的活菌计数(5学时) 实验目的: 1、学习并掌握酸奶制作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2、了解市售酸奶的生产工艺。 3、掌握乳酸菌活菌计数方法与操作。 实验原理: 乳酸菌在乳中生长繁殖,发酵分解乳糖产生乳酸等有机酸,导致乳的pH值下降,使乳酪蛋白在其等电点附近发生凝集。 乳酸菌属于兼性厌氧微生物,在无氧条件下生长繁殖较好,实验室条件下利用混菌培养的方法,尽可能让乳酸菌在无氧条件下 实验内容: 1、10% 2 3 4 5 6 1 2 7 8 9 1 2 3 121℃灭菌 10-1样品溶液;再从中取1ml至添加9.0ml无菌生理盐水三角瓶中,稀释至10-2,以此类推稀释至10-8,即稀释了1亿倍; ③、倒培养平板,从上述已稀释了1亿倍的乳酸菌悬液中取1ml,在无菌操作台上注入9.0cm培养皿中,再将已经灭了菌的保持 在52℃水浴锅中的呈溶解状态的培养基,倒入15毫升左右于培养皿中,全部浸到培养皿,与菌悬液充分混合均匀(倒入培养基后,马上用手转动培养皿,转动几下,让其混合均匀),然后等其凝固再移入培养箱中培养,注意最后一步倒平皿必须在超净台无菌操作,以免杂菌污染。每次稀释均要换灭好菌的移液管。 ④、培养条件:37℃恒温培养箱培养48~72h。 ⑤、培养完毕后,取出进行计数,因为是稀释了1亿倍,所以一个透明圈菌落代表1亿/克,如果有200个透明圈,则是200亿/ 克。 实验器材及试剂: 菌种:市售酸奶试剂:白糖奶粉培养基各成分

器材:培养箱、电炉、铝锅5L,培养皿,酸奶发酵瓶(自带) 实验结果: 1、详细描述自己制作的酸奶结果: 答:制作后酸奶与市场所售酸奶比较,比市场所售酸奶更稠密,酸奶的香味与酸味明显,制作成功 2、记录个人酸奶中各菌数测定的平行数据,计算最终平均值。 答:最终培养基上未出现乳酸菌菌落,全部为杂菌菌落,因此无法统计酸奶中的菌含量 3、同时用图片记录实验过程中各现象与结果并对图进行注释。 答:制备乳酸菌时,瓶子上方留有一部分空间,并未使乳酸菌完全处于无氧环境中发酵,但乳酸菌是兼性厌氧菌,因此在存在少量氧气的环境中,乳酸菌也可以生长,酸奶制备成功。但在平板接种时,由于污染杂菌,乳酸菌并未长出。乳酸菌计数失败。 思考题: 实验目的: 1 2 3 实验原理: 的一种, ), 细胞。 实验内容: 1 2 每置37℃控温摇床培养。转速200r·min-1,至芽孢率达90%以上时停止,约需24h。 3、固体发酵培养基:麸皮60%,稻草粉10%,玉米粉5%,豆粕25%,硫酸镁0.05%,硫酸铵0.5%,料水比为1:1.1。 4、三角瓶固体发酵培养: 每250mL三角瓶装量20-30g(湿重),固体发酵培养基原料试剂混合料,加水,料水比为1:1.1,搅拌均匀,培养基经121℃灭菌30min,降温后接种量为2%(V/M:V—液体菌种体积数,M—固体发酵培养基的质量),然后置37℃培养箱中静止培养,间时拍打,使其均匀生长。至脱落芽孢率为80%以上时,停止发酵,约需48h。 (二)枯草芽孢菌活菌检测 ①、检测培养基:葡萄糖0.2%,NaCl0.5%,酵母膏0.5%,蛋白胨1%,琼脂粉2%,pH7.0。115℃灭菌20min,灭菌后放置水浴 52℃保温备用。 ②、稀释:取10克样品放入添加90ml无菌水的带玻璃珠的250ml三角瓶中,摇床180rpm震荡30min,即为10-1样品溶液; 再从中取1ml至添加9.0ml无菌生理盐水的三角瓶中,稀释至10-2,……以此类推稀释至10-8,即稀释了1亿倍;

微生物工程谷氨酸发酵实验报告

谷氨酸发酵实验报告 前言:谷氨酸发酵试验是一个基础性的实验,但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对学生意义很大。该实验是第一次做,我们做是有了钱一组的少许经验,担仍有很多不足。该实验报告将对其中的错误进行分析,同时分析实验结果,对实验提出意见和建议。 关键字:谷氨酸 1、实验内容 该实验是系列实验,包括以下七个小实验: 实验一谷氨酸菌种的制备及扩大培养 实验二发酵罐结构以及空消 实验三发酵培养基制备及实消 实验四谷氨酸发酵过程控制 实验五谷氨酸发酵过程中还原糖的测定 实验六发酵过程中谷氨酸含量的测定 实验七谷氨酸的等电回收及结晶 实验具体内容在课件中很详细,再次不详加说明。 2、试验中的误差及错误 2.1设备引起的误差及错误 微生物实验需要很好的设备,否则很难将实验做好,仪器将直接决定实验是否成功。能否有产物生成,是否被污染等。 2.1.1仪器的气密性 所用仪器的气密性还可以,保证在空消和实消时能够消毒彻底,

保证实验过程中的调控。 2.1.2 PH计 所用的仪器PH计不准不能实时测定和调节PH值。只能在取液时做测定,不能做到及时调节。对结果及军中的生长有影响。 2.1.3 搅拌机 由于在实验中误将玻璃棒掉进了发酵罐中,使得不能用搅拌进行混匀,只能用气体混匀,所以过程中有很多气泡。 2.2 操作引起的误差 2.2.1 配比时加水过多,在一定量的情况下由于实消时产生的水过多是体积过大,浓度过低。对效果产生影响。 2.2.2实时监控 对于发酵试验,一定要保证实验过程中的状态,PH、温度、压力、气泡的量等在一定的范围内。 3、实验数据及处理 3.1还原糖 还原糖的标准曲线制作: glc的含 量mg 0 0.08 0.16 0.24 0.32 0.4 OD值0 0.059 0.185 0.309 0.436 0.554

发酵实验报告

综合性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小型发酵罐的使用与发酵 过程中主要生化指标测定 实验性质:综合性实验 所属课程名称:发酵工程工艺原理 班级:2012级食品营养3班 学号:姓名: 实验指导教师: 实验时间:2014.12.01 – 2014.12.03

小型发酵罐的使用与发酵过程中主要生化指标测定 摘要: 关键词: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 菌种 大肠杆菌(E.coli) 2.1.2 培养基 种子培养基:葡萄糖10g,蛋白胨10g,牛肉膏10g,酵母膏5g,氯化钠5g,水1000mL。pH7.0。 发酵培养基:葡萄糖20g,蛋白胨10g,牛肉膏10g,酵母膏10g,氯化钠5g,氯化铵5g,水1000mL。pH7.0。 全部用自来水配制培养基。 2.1.3 其他材料 泡敌、斐林试剂、0.1%标准葡萄糖溶液、40%氢氧化钠等。 2.1.4 设备 BIOTECH-7BGZ发酵罐1套(配套蠕动泵、pH电极、溶氧(DO)电极、空压机及所

3 实验方法3.1 流程管口表

图1 发酵过程流程 3.2 菌种准备 3.2.1 配制培养基 配制种子固体培养基100mL ,分装试管,0.1Mpa (121℃)灭菌20min ,摆成斜面。 配制种子培养液600mL ,分别分装50mL 于两个250mL 三角瓶中(作一级种子瓶),余下550mL 平均分装于三个500mL 三角瓶中(作二级种子用),同上灭菌备用。 3.2.2 接种与培养 (1)菌种活化 上罐前两天,从冰箱中取出菌种转接斜面,37℃培养24h 。 (2)接一级种 上罐前一天,由斜面菌种转接一级种子瓶,37℃振荡(125r/min )培养12h 。分别测接种前和培养结束时的OD 值,计算出净增OD ,并作记录。 (3) 接二级种 将一级种转接二级种子,接种量5%。之后,37℃振荡(125r/min )培养10h 。 3.3 上罐前的准备 洗净发酵罐及各联接胶管。 配制发酵培养基5000mL ,置发酵罐内,加入几滴泡敌。 校正pH 电极和溶氧(DO)电极。 安装好发酵罐,把电极插口、取样管、补料口、消泡剂料瓶等固定、密封好后,开夹套出、进水阀V2、W1,使夹套充满水。 3.4 实罐灭菌 用保护罩盖住罐盖及发酵罐,用倾倒螺钉锁紧法兰,开保护罩顶部排气阀V4,启动蒸气发生器,启动搅拌马达,调转速300r/min ,开启冷凝水出水阀V1,开启蒸气阀门S1, 菌种斜面 一级种子 (250mL 摇瓶二级种子培养10h 37℃37℃ )(500mL 摇 发酵罐 管路准备 实罐 灭菌 罐 酵 8~10h 取分析测定

微生物实验报告一

北方民族大学学生实验报告 院(部)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 姓名学号 专业生物工程班级 同组人员 课程名称微生物学类实验 实验名称产酶微生物的分离、纯化与选育 实验日期 2013.11 批阅日期 成绩教师签字 北方民族大学教务处制

产酶微生物的分离、纯化与选育 实验意义: 酶是生物体内进行生物化学反应的催化剂,在生物体中已发现的酶有2500多种。由于酶促反应的特异性强,反应温和,安全无毒,环境污染少,在洗涤剂、皮革、纺织、诊断、制药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能由工业生产的50多种酶制剂蛋白酶、淀粉酶等,大部分是由霉菌、细菌、链霉菌和酵母菌生产的。通过本实验,学会从自然界中分离产酶微生物的方法,军中的纯化技术及其高产菌的选育技术。 1.蛋白酶产生菌的分离与纯化 1.1实验目的:学习从自然界中分离蛋白酶产生菌并纯化。 1.2实验原理 许多细菌和霉菌产生蛋白酶,细菌中的芽孢杆菌是常见的蛋白酶产生菌。本实验将土壤样品(或其他样品)悬液加热处理,杀死非芽孢细菌及其他微生物后进行划线分离得到芽孢杆菌,将其接种到酪蛋白平板进行培养,根据酪蛋白平板的水解圈作初筛。也可直接将细菌或霉菌接种到酪蛋白平板进行培养,分离筛选其他蛋白酶产生菌。 1.3实验仪器与材料 土壤样品或其他富含蛋白质的样品、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平板、酪蛋白平板、无菌水(带玻璃珠)、芽孢染色液;显微镜、恒温水浴锅、酒精灯、接种针、游标卡尺、无菌移液管、无菌试管、量筒等。 1.4实验方法与步骤 1.4.1配制酪素培养基:牛肉膏0.3g、NaCl 0.5g,酪素 1.0g,琼脂 2.0g,蒸馏水100mL 左右,调节pH 7.6-8.0。 1.4.1.1配制方法:称取酪素1g,先用少量2%NaOH润湿,玻璃棒搅动,再加适量的蒸馏水,在沸水浴中加热并搅拌,至完全溶解,补足水量至100mL,加入其他成分,调整pH值,灭菌备用。 1.4.2配制土壤样品: 1)采集土壤样品,用无菌水制备1:10土壤悬液。 2)取1:10土壤悬液5ml,然后将悬液按10-1、10-2、10-3、10-4梯度稀释,注入试管中。

谷氨酸发酵 实验报告材料(1)

兰州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发酵工程实验 谷氨酸发酵实验

摘要:谷氨酸棒杆菌在合适的培养基中经摇瓶培养能快速生长,为发酵实验准备菌种。还原糖的消耗和谷氨酸的生成是衡量谷氨酸发酵是否正常的重要标志,所以在发酵过程中,要求每两个小时测定一次还原糖的含量,并据此作出发酵的糖耗曲线。 关键字:种子的制备、发酵罐、谷氨酸棒杆菌、PH的调节 引言: 了解发酵工业菌种制备工艺和质量控制,为发酵实验准备菌种。 了解发酵罐罐体构造和管道系统,掌握对发酵罐及其管道系统的灭菌方法。 了解发酵罐的操作,完成谷氨酸发酵的全过程。 还原糖的消耗和谷氨酸的生成是衡量谷氨酸发酵是否正常的重要标志,在发酵后期当还原糖降至1%以下时,表明谷氨酸发酵已经完成。所以在发酵过程中,要定时测定还原糖的含量,要求每两个小时测定一次,并据此作出发酵的糖耗曲线。掌握还原糖和总糖的测定原理,学习用比色法测定还原糖的方法。 学习使用茚三酮比色法检测发酵液中谷氨酸浓度的方法。谷氨酸棒杆菌通常在0-12小时为生长期,12小时后为产酸期,所以应该从12小时以后开始检测谷氨酸的含量,每两个小时取一次样。 原理: 谷氨酸棒杆菌在合适的培养基中经摇瓶培养能快速生长,得到大量健壮的种子。谷氨酸棒杆菌生长速度较快,接种量一般在1-2%。 谷氨酸发酵是有氧发酵,发酵罐由蒸汽管道、空气管道、加料出料管道等组成,在实验之前必须先对发酵罐进行空消。 谷氨酸产生菌是代谢异常化的菌种,对环境因素的变化很敏感,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谷氨酸产生菌能够将50%以上的糖转化成谷氨酸,而只有极少量的副产物。如果培养条件不适宜,则几乎不产生谷氨酸,仅得到大量的菌体或者由发酵产生的乳酸、琥珀酸、а-酮戊二酸、丙氨酸、谷氨酰胺、乙酰谷氨酰胺等产物。生产上的中间分析只测定一些主要数据,只能显示微生物代谢的一般概况而不能反映细微的生化变化。因此,进一步完善生化分析项目,从生化角度对发酵进行控制,从而确定最适宜的工艺条件是提高发酵水平的重要课题之一。 在NaOH存在下,3,5-二硝基水杨酸(DNS)与还原糖共热后被还原生成氨基化合物。在过量的NaOH碱性溶液中此化合物呈桔红色,在540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还原糖的量与光吸收值呈线性关系,利用比色法可测定样品中的含糖量。 L-氨基酸与茚三酮在加热下可发生特有的氨基酸显色反应,产物显示其特有的蓝紫色。不同谷氨酸与茚三酮反应得到的显色产物的最大吸收波长不同,即λ不同;加之显色深浅不同,反应出相应氨基酸的不同含量。以此为依据,可为ma x 谷氨酸定性及定量。在pH 5~6 范围内氨基酸的显色反应最灵敏。 器材与试剂: 试管、三角瓶、高压灭菌锅、摇床、培养箱、显微镜、蒸汽发生器、生物发酵系统、空气压缩机、分光光度计,水浴锅,电炉,18mm×180mm试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