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中班手足口病健康教案

(完整版)中班手足口病健康教案

(完整版)中班手足口病健康教案
(完整版)中班手足口病健康教案

中班健康教案:《手足口病怎样预防》

活动原因:手足口传染病正至高峰期,我们组织本次活动,重在提高幼儿自身的卫生保健,卫生预防的意识,让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预防传染病的发生。

活动目标:

一、引导幼儿认识手足口病的发病现象及发病原因。

二、提高幼儿预防传染病的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三、学会正确的洗手方法。

活动准备:相关的图片及资料

活动过程:

一、认识手足口

(一)你们听说过手足口病吗?那是一种什么样的病?

(二)出示图片

1.你们看得了这个病我们身上会长什么东西?

2.会长在我们身体的那些位置?

(三)教师小结:手足口病会在我们的手、脚、臀、口、背等各处长小红泡泡,小泡泡会疼,有时我们还会出现发烧、感冒等症状。

二、预防手足口

(一)请幼儿讨论并说说手足口的预防办法。

(二)教师总结:洗净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

1.洗手的步骤:

(1)湿、搓、冲、捧、擦

(2)搓手步骤:一搓手心,二搓手背,三搓指缝,四搓指甲,五搓大拇指,六搓手腕2.提醒幼儿每天要喝5杯水

3.不在外面买不干净不熟的食物吃,不能多吃冰糕

三、小结

请幼儿把今天所学的知识画下来,回家讲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也学习预防手足口病。

精神病健康知识讲座(新)

精神病健康知识讲座 什么是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的症状表现精神分裂症的病象都是变态心理,它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十分繁杂,可以说是“千变万化”,不仅不同的病人症状不一样,就是同一病人,每次患病及同次患病的不同时期也表现不一样,但如能掌握其“万变不离其宗”的要领,就可以把这个病区别出来。 该病的主要表现是精神活动(也称心理活动)脱离现实,在知觉、情感、思维及意志行为之间互相不协调及互相影响,而导致学习、工作、生活、社交等适应能力降低,因此常不能维持原来的学习工作能力,原来的生活习惯方式也变为异常。 临床上精神分裂症的症状表现有: 一、早期 大部分患者无明显诱因下缓慢起病,许多病状是在不知不觉中逐渐形成。最早被发现很多时候独自呆坐似在思考问题,生活较前懒散,纪律松弛,做事注意力不集中,常漫不经心,学习成绩下降,与其谈话话题不多,语句简单、内容单调,逐渐对人冷淡,疏远亲人,本来很有兴趣的事物也不感兴趣。偶然可发现有一两句话不可理解或“牛头不对马嘴”,或有时有点奇怪的行为。如突然发怒摔烂东西,或为一点小事执拗与人纠缠不休,无理取闹,莫名其妙地伤心落泪或欣喜。此时常易被误会为“思想问题”或性格改变。有部分患者会诉说:时有头晕、头痛、失眠、记忆力差、注意力不集中、全身疲倦无力等不适,也有表现为怕脏,反复洗手,无故心慌

恐惧,心烦意乱等,也常常被误诊为神经衰弱。部分患者可因躯体有病或精神受刺激等因素诱发,突然出现失眠、兴奋、言语与行为明显异常,少数会出现短暂意识不清并有片断性幻觉妄想或呆着不动成为木僵状态等。 二、充分 期此期为精神分裂症明显显露特征性病状时期,其表现如下: 1.思维障碍也称联想过程障碍,较轻病状时为思维散漫,病者讲话或写文章时,每句话文法结构尚通顺,但上下句之间或上下文之间缺乏连贯性,因而整段讲话或文章使人无法理解其中心内容。病状严重时加重思维破裂,不仅句与句之间无联系,每个语句也不完整,好象语词的杂拌或语句的堆积,紊乱得支离破碎,好象一个文盲的人乱按打字机所打出来的文章。 2.情感障碍。病者在安静时表现冷淡,对周围事物无兴趣,不关心,与亲人疏远,告知重大事件时无动于衷,喜欢一人独坐房中,甚至连吃饭也不与亲人一起吃。有时会出现兴奋激动或焦虑抑郁等反应,但大多与周围环境无联系而是受幻觉妄想所支配,有时其情感与周围环境极不协调,为亲人开追悼会的时候他却站在一旁自笑。其情感也常与思维内容不协调,如笑嘻嘻的叙述她的悲惨遭遇。 3.意志行为障碍:我们每个人的行为都是受自己的意志所支配,如要完成某项任务必须决心克服一切困难才行。病者无论对学习或工作都无责任心,抱无所谓的态度,对近期或远期的打算也不考虑,整天无所事事地呆坐、卧床或无目的地徘徊,甚至日常生活

幼儿园预防手足口病教案

幼儿园预防手足口病教案 活动目标: 1、了解关于手足口病的传播和预防的知识。 2、教育幼儿注意个人及饮食卫生,预防疾病的发生。 3、引导幼儿正确对待手足口病,不恐慌。 活动重难点:了解手足口病的传播和预防的措施。 活动准备: 手足口病例图、视频及相关资料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小朋友们,每天老师都会给你们检查小手和嘴巴,谁知道这是为什么?(请幼儿讲述) 二.介绍手足口病的基本知识 1.看来小朋友们对手足口病都已经有所了解,那手足口病都有哪些症状呢?(幼儿讨论)得出结论:症状:潜伏期2-5天,往往先出现发烧症状,手掌心、脚掌心出现斑丘疹和口腔粘膜出现疱疹或溃疡,很疼。还会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病重的会并发脑炎、心肌炎、肺炎等,若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所以,小朋友不舒服时要赶快告诉老师和大人,及时就医。 2.请幼儿观看手足口病例图片。(加深幼儿对手足口的认识)2、了解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手足口病病菌是怎么传播的呢?(幼儿讨论)

小结: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好发于小儿的传染病,主要通过三条途径传播:一是人群密切接触;二是病人的分泌物、排泄物通过空气传播;三是引用或吃了被病人污染的水、食物。过粪、口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患儿摸过的玩具、图书;带有病毒的苍蝇叮、爬过的食物我们在接触都会得病。 全年均可有发病,但3-11月份多见,6-8月份为高峰期。这种病传播速度极快,传播。 3、知道预防手足口病的方法。 怎样预防手足口病?(幼儿讨论)小结:预防措施: (1)注意保持口腔卫生,饭后漱口。 (2)早上入园洗手,饭前便后要洗手(用肥皂,六步洗手法)、勤剪指甲、勤洗澡。 (3)健康幼儿可口服板蓝根、大青叶等药物。 (4)不去人群拥挤的公共场所。不要经常串门;不要和患病儿童接触。 (5)家长外出回家后,立即让家长洗手、换衣服,防止将病菌带给自己。 (6)饭前用84抹布擦餐桌,不吃生冷食物;夏天少吃冷饮,不喝生水,瓜果洗净削皮,不吃变质的食品。幼儿加强营养,不挑食,注意休息,避免日光暴晒,防止过度疲劳而降低抵抗能力。 (7)保持活动室或家庭环境卫生,经常开窗通风,至少每两小时开窗一次,每次通风半小时以上。垃圾及时清理、消毒。

幼儿园中班健康教案认识手足口病

幼儿园中班健康教案认识手足口病【活动意图】 手足口病是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之一,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可引起发热和手足、口腔和臀等部位的丘疱疹、溃疡。开展此次活动,旨在让大家了解此病,对此病有一个科学 的认识,让孩子不再害怕,同时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及个人卫生 习惯。 【活动目标】 1、学习手足口病的传播和预防知识。 2、注意个人及饮食卫生。 3、正确对待手足口病。 【活动过程】 1、传播途径 (1)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好发于小儿的传 染病,近些年来在世界各国广为流行。 (2)主要通过粪口,飞沫和呼吸道传播。 (3)患儿摸过的玩具、图书;带有病毒的苍蝇叮、爬过的 食物。 (4)全年均可有发病,但3-11月份多见,6-8月份为高峰期。 2、症状

潜伏期2—5天,初期:低热,困倦、头疼、咳嗽流涕, 食欲不佳; 之后粘膜出现疼痛性小泡。并发症:脑膜炎、脑炎、 心肌炎、迟缓性麻痹、肺水肿。 3、预防 (1)保持口腔卫生,饭后漱口。 (2)饭前便后要洗手、勤剪指甲,不吃生食。 (3)健康幼儿可口服板蓝根、大青叶等药物。 (4)少去人群拥挤的公共场所。 (5)少吃冷饮,不喝生水,瓜果洗净削皮,不吃变质的食品。加强营养,注意休息,避免日光暴晒,防止过度疲劳而降低 抵抗能力。 (6)花卉:吊兰、龟背竹、满天星、芦荟、龙舌兰。 (7)艾叶煮水泡脚,患儿隔离2周。水泡结痂,皮疹消退,热度消退。 通过本次活动,幼儿对手足口病有了大体的了解,知道 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澡、洗头,剪指甲;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吃 生的和腐烂变质的食物;少吃冷饮,瓜果要洗干净再吃等等。同时 也学会了正确地洗手方法。知道手足口病是怎么回事,又知道应 该怎样预防和治疗,所以,消除了孩子们心中的恐慌感,对于手 足口病不再害怕。

精神障碍健康教育

精神障碍健康教育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如何防止精神疾病的复发。 精神分裂症,抑郁症,躁郁症的复发率很高。病情复发不但给康复带来更大的困难,还给患者,家庭造成了巨大的负担,预防复发特别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要及早治疗。精神病人家属在早期有意隐瞒病情,或搞迷信活 动,或相信民间偏方,烟雾了早期最佳治疗时机,而严重影响后期康复。家属应以为戒。 2.要规范化的药物维持治疗。多数精神疾病需要长期,甚至终身维 持治疗,停药,改变药物的维持剂量都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 行。否则,极易造成病情的复发。事实上,大多数复发都是病人及其家属对精神疾病认识不足,不承认自己有病,或者认为已经治愈,自行停药二造成的。而且复发一次,病情会加重一次,治疗和康复的效果也越来越差。 3.要定期随诊,门诊复查。坚持复查可以使医生连续,动态地了解 病情,及时调整治疗药物,也可以使家属和患者即时得到咨询,可以解除药物治疗中的各种困惑。 4.要帮助患者认识疾病的症状表现,理解预防复发的重要意义。家 属平时监病人规范服药,同时要帮助患者正确对待疾病。既不盲目乐观,也不小计悲观,正确对待社会对精神病人的各种歧视态度。帮助患者提高心理承受能力,提高应付应急事件的防范。5.鼓励患者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和社会活动。有事情做,有生活内 容,有奔头。多鼓励表扬,减少不愉快的刺激。

二精神疾病复发有什么征兆 1忽然变的情绪不稳,无顾发脾气,生活懒散,孤僻少语。 6.无原因睡觉不好。 7.更多的情绪是敏感多疑,认为大家都和自己过不去;对过去发病 情况予以否认,从而拒绝服药。 8.复发的征兆还有很多种,,一切在发病前明显出现过的症状,在 读出现或明显化,都要考虑病情复发,应即时处理,以防病情加重。 三,精神病人什么情况下需要住院治疗 1.新病例即从来没有治疗过的新病人需要住院治疗。原因是:住院 既是为了确定诊断,也是为了尽快控制精神病性症状及确定维持治疗的药物品种和剂量。一般一个新病人住院大约需要二三个月的时间,就可以使阳性症状得到有效的控制。 2.出现严重抑郁和精神病症状 3.病人出现自杀行为或攻击行为 4.拒绝服药的病人:病人不合作,根本不承认有病,拒绝吃药。有的 病人表面上吃药,有吐要,藏药行为需住院治疗。 5.病人生活不能自理:病人拒绝进食,拒绝喝水等情况需住院治疗。 6.药物治疗中出现严重的副反应:家庭无法处理,门诊治疗也一时难 以控制,有些严重的副反应不及时处理会造成生命威胁,应立即住院治疗。 四,出院病人家庭治疗注意点

预防手足口病教案

三年级“预防手足口病”主题班会方案活动内容:小学预防与应对手足口病的措施 活动地点:三年级教室 活动时间:4月23日 活动目标: 1、了解关于手足口病的传播和预防的知识。 2、教育学生注意个人及饮食卫生,预防疾病的发生。 3、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手足口病,不恐慌。 活动过程: 一、认识“手足口” 1、出示手足口病的患儿图片,你看了有什么感受? 2、教师介绍全国手足口病的发病情况。 3、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 ⑴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好发于小儿的传染病,近些年来在世界各国 广为流行。 ⑵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亦可通过飞沫和呼吸道传播。 ⑶患儿摸过的玩具、图书;带有病毒的苍蝇叮、爬过的食物。 ⑷全年均可有发病,但3-11月份多见,6-8月份为高峰期。这种病传播速度极快, 传播范围极广,发病年龄可从4个月的婴儿到30岁的成人,但以3岁以下的婴幼儿发病 率最高。 4、症状: 潜伏期2—5天,初期:低热,困倦、头疼、咳嗽流涕,食欲不佳;之后粘膜出现疼 痛性小泡。并发症:脑膜炎、脑炎、心肌炎、迟缓性麻痹、肺水肿。 二、预防“手足口” 1、预防措施: ⑴注意保持口腔卫生,饭后漱口。 ⑵不吃生食物;饭前便后要洗手、勤剪指甲。 ⑶健康学生可口服板蓝根、大青叶等药物。 ⑷少去人群拥挤的公共场所。 ⑸夏天少吃冷饮,不喝生水,瓜果洗净削皮,不吃变质的食品。幼儿加强营养,注 意休息,避免日光暴晒,防止过度疲劳而降低抵抗能力。

⑹花卉:吊兰、龟背竹、满天星、芦荟、龙舌兰。 ⑺艾叶煮水泡脚,患儿隔离2周。水泡结痂,皮疹消退,热度消退。 2、正确洗手: (1)、湿在水龙头下把手淋湿,擦上肥皂或洗手液。 (2)、搓:手心、手臂、指缝相对搓揉20秒。 ①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摩擦。 ②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搓擦,交换进行。 ③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摩擦。 ④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转搓擦,交换进行。 ⑤弯曲各手指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搓擦,交换进行。 ⑥搓洗手腕,交换进行。 三、活动总结:学生通过主题班会的学习,知道了手足口病预防关键是从日常生活的预防。只要做好预防措施,发病率就会下降。我用15字方针“常洗手、勤开窗(通风)、喝开水、食熟食、晒衣被”概括了预防措施,同时提出健康的生活方式:不要过于劳累,增强免疫力。此外,建议学生少去拥挤的场所,尽量减少与家畜的直接接触等预防措施。最后,我还教给学生正确的五步洗手法:湿、搓、冲、捧、擦。这次班会再次让大家认识到了预防疾病,从我做起的重要性。

幼儿园中班健康教案:认识手足口病

幼儿园中班健康教案:认识手足口病

幼儿园中班健康教案:认识手足口病【活动意图】 手足口病是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之一,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可引起发热和手足、口腔和臀等部位的丘疱疹、溃疡。开展此次活动,旨在让大家了解此病,对此病有一个科学的认识,让孩子不再害怕,同时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及个人卫生习惯。 【活动目标】 1、学习手足口病的传播和预防知识。 2、注意个人及饮食卫生。 3、正确对待手足口病。 【活动过程】 1、传播途径 (1)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好发于小儿的传染病,近些年来在世界各国广为流行。 (2)主要通过粪口,飞沫和呼吸道传播。 (3)患儿摸过的玩具、图书;带有病毒的苍蝇叮、爬过的食物。 (4)全年均可有发病,但3-11月份多见,6-8月份为高峰期。 2、症状 潜伏期2—5天,初期:低热,困倦、头疼、咳嗽流涕,食欲不佳;之后粘膜出现疼痛性小泡。并发症:脑膜炎、脑炎、心肌炎、迟缓性麻痹、肺水肿。 3、预防 (1)保持口腔卫生,饭后漱口。 (2)饭前便后要洗手、勤剪指甲,不吃生食。 (3)健康幼儿可口服板蓝根、大青叶等药物。 (4)少去人群拥挤的公共场所。 (5)少吃冷饮,不喝生水,瓜果洗净削皮,不吃变质的食品。加强营养,注意休息,避免日光暴晒,防止过度疲劳而降低抵抗能力。 (6)花卉:吊兰、龟背竹、满天星、芦荟、龙舌兰。 (7)艾叶煮水泡脚,患儿隔离2周。水泡结痂,皮疹消退,热度消退。 【活动反思】 通过本次活动,幼儿对手足口病有了大体的了解,知道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澡、洗头,剪指甲;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吃生的和腐烂变质的食物;少吃冷饮,瓜果要洗干净再吃等等。同时也学会了正确地洗手方法。知道手足口病是怎么回事,又知道应该怎样预防和治疗,所以,消除了孩子们心中的恐慌感,对于手足口病不再害怕。

精神病健康知识讲座

2017年精神病知识健康教育讲座活动小结 为了加快建设爱心健康新农村,加大健康教育工作力度,切实提高健康教育效果,真正把健康知识送到千家万户,特别是让精神病患者及其家属掌握和提高精神病防治健康知识,本院精防办根据精神病知识健康教育讲座计划和方案于2017年07月20日在本街道玲珑社区会议室举办了2017年精神病健康教育知识讲座。现将活动作如下总结: 一、讲座的目的: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人们生活和工作面临较大压力,为了全面提高精神病患者以及家属的身心健康水平,举办一次由本院筹办的精神病知识健康教育讲座。目的是通过102医院的精神病专家精彩的讲座能够帮助大家普及患者家属们关于精神疾病康复方面的知识,化解消极心态,将消极心态转变为积极心态,活出最佳状态,真正帮助大家走出疾病的阴霾。 二、经验与体会 1、加强领导,周密部署:为搞好此次精神病知识健康教育讲座宣传活动,上月我院精防办联合社区,残联,派出所召开了每月例会,制定了本次活动的计划,并对参加活动的人员作了详细安排,同时邀请102医院的精神病专家杨春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以及家属做关于家庭康复的精神病讲座,并提供免费咨询以及交流。 2、突出重点:本次讲座让前来听课的精神病患者及其家属认识到了重性精神疾病对自身、家庭以及社会的危害,通过对他们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针对精神病的发病病因进行讲解;对早期识别精神病的重

要性、早期干预精神病的重要性、如何才能早期识别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的预防进行正确的讲解,家庭康复在精神病康复中的误区以及其重要性。 3、本次讲座活动效果:本次精神病讲座辖区内共有重性精神病人及其家属45左右人参与。通过此次讲座使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及其家属认识到通过药物维持治疗、家庭干预、环境支持、功能恢复、技能训练摆脱依赖性,重性精神病患者是完全可以提高生活质量和重返社会的。既普及了患者及其家属关于精神疾病康复方面的知识,又使他们对精神疾病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获得了广泛赞誉,取得了圆满成功。达到了预期的举办效果。扎实做好精神疾病康复的宣传教育工作,对于提高我乡人民群众身心健康、保障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今后我院将继续为精神疾病康复事业做出积极的贡献。 【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 精品文档交流 2

大班健康领域教案 手足口病

大班健康领域教案《手足口病》 设计意图: 夏季天气越来越热,是各种传染病流行的季节,也是手足口病的高发期,今年手足口病又开始流行,我们必须做好预防工作。只有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才能效降低手足口病的发生,为了教育孩子讲好个人的卫生,让病菌远离孩子们,我针对手足口病开展了本次活动,增强了幼儿预防疾病的意识,收到了好的效果。 活动目标: 1、认识手足口病,知道怎样预防手足口病。 2、学习儿歌,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1、关于手足口病发时的图片。 2、各种消毒用具:消毒灯、消毒液、香皂等。 1、认识手足口病 (1)出示图片(一名幼儿躺在医院的床上打点滴)谈话:小朋友们看这个小朋友怎么样了?(生病了),这个小朋友叫明明,他生病了,小朋友知道他生的什么病吗?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猜测:感冒了、肚子疼等。 (2)他得什么病了呢,咱们一起看一看他在医院里,医生给他拍的照片(出示得病的手、足、口的照片),小朋友们看一下,他的手、脚上,嘴里有什么?(小水泡)。 教师小结:原来这种病叫:手足口病,得这种病往往先出现发烧症状,浑身不舒服,在嘴里、手掌心、脚掌心出现斑丘疹和疱。所以说,小朋友们无论是在家还是在幼儿园如果觉得不舒服,或是发烧就告诉老师或是妈妈。 2、了解手足口病得病的原因 明明是怎么的得这种病呢?(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讲述:不洗手、吃脏东西等), 教师小结:原来明明经常的玩完玩具,吃饭前不洗手,就得了手足口病,这种病传染,所以明明只能在医院里打针、吃药。不能去他的幼儿园上学了。小朋友说这样好不好啊?(不好)如果得了这种病小朋友不要害怕,只要向明明这样在医院坚持治疗,很快就会好的。 3、了解怎样预防手足口病 我们怎样做才能不生病呢?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讲述:吃点要洗手、玩完了玩具要洗手、

关于精神卫生的知识

关于精神卫生的知识 1、精神健康是健康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没有精神疾病不代表精神健康。每个人不仅需要身体健康,也需要精神健康。 健康是指一个人在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传统的健康观是“无病即健康”,现代人的健康观是整体健康,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是躯体没有疾病,还要具备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有道德”。 精神健康(mental health),又称心理健康,是指个体能够恰当地评价自己、应对日常生活中的压力、有效率地工作和学习、对家庭和社会有所贡献的一种良好状态。主要包括以下特征:智力正常;情绪稳定、心情愉快;自我意识良好;思维与行为协调统一;人际关系融洽;适应能力良好。 精神卫生问题(mental health problems),又称心理卫生问题。精神卫生问题的存在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许多人都会存在精神卫生问题,自己可能意识不到。 精神疾病(mental illness),又称精神障碍(mental disorder),组疾病的总称。可分为两大类,即重性精神病和轻性精神障碍。重性精神病指患者有明显的精神病性症

状,如幻觉、妄想、行为异常,并对自身疾病缺乏正确的判断力,这类病包括器质性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等;轻性精神障碍则是指患者无严重持久的精神异常,尚能适应社会生活,对病态体验有一定的认识、有求治欲望,如神经症,失眠症和某些心理障碍。 现行的国际疾病诊断分类(icd-10)将精神疾病分为 10大类72小类近400种。10大类为: 1. 器质性精神障碍。如老年期痴呆。 2. 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的精神和行为障碍。如酒精依赖综合征。 3. 精神分裂症、分裂型障碍和妄想性障碍。 4. 心境(情感)障碍。如抑郁症和躁狂症。 5. 神经症性、应激相关的及躯体形式障碍。如焦虑症。 6. 伴有生理紊乱及躯体因素的行为综合征。如失眠症。 7. 成人人格与行为障碍。如偏执型人格障碍。 8. 精神发育迟滞。即通常所说的智力低下。 9. 心理发育障碍。如儿童孤独症。 10. 通常起病于童年与少年期的行为和情绪障碍。如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2、精神健康和精神疾病与躯体健康和躯体疾病一样,

预防手足口教案

《预防手足口病教育宣传》教案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简单认识手足口病,并了解其传播途径。 2、让幼儿知道怎样预防手足口病。 3、教会幼儿正确的洗手方法。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 活动重、难点: 1、了解手足口病的传播和预防的措施。 让幼儿学会正确的洗手方法。2、活动准备:PPT 自制水龙头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出示晨检时的图片导入 师:孩子们,看看大屏幕上这些照片,知道老师和小朋友在干什么吗?(幼儿回答,老师们检查手、口、量体温) 师:对,每天老师都会给你们检查小手和嘴巴,有的还需要量体温,谁知道这是为什么?(请幼儿讲述) 二、基本部分 1.认识手足口病,介绍手足口病的基本知识 师:看来小朋友们对手足口病多少都有些了解,前段时间,我们幼儿园的一位小朋友得了手足口病,也有一些小朋友被怀疑得了手足口病,那我们在座的小朋友认识手足口病吗?得了手足口病哪里会不舒再 介绍看谁懂得最多,服?把你知道的先和旁边的小朋友交流一下,

给大家。(发烧、头疼、嗓子疼,在嘴里、手上、脚上、屁股上长疱疹,) 师小结:得了手足口病发现不及时往往会先出现发烧症状,有的还头疼、嗓子疼,手上、脚上、屁股上长疱疹,还会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病重的还会引起脑炎、心肌炎、肺炎等,若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所以,小朋友不舒服时要赶快告诉老师和大人,及时就医。 2.请幼儿观看手足口病例图片。(加深幼儿对手足口的认识) 师:下面我们来看看医生给得了手足口病的小朋友拍的照片(出示图片,让幼儿讲述) 3. 了解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 师:看来得了手足口病的小朋友肯定浑身不舒服,那他们是怎么得的这种病呢?(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讲述:饭前不洗手、玩了玩具不洗手就东西,抠鼻子等坏习惯) 师小结:大家说的对,其实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是一种病毒,大家听听这个小故事就知道为什么有小朋友得手足口病了! (故事:其实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是一种病毒,它特别喜欢待在幼儿园,幼儿园里的小朋友多,年龄也小,看来这种病毒喜欢凑热闹。它和我们小朋友一样,也有最喜欢的人和最害怕的人,它最喜欢的人是那些不讲卫生的人,最害怕的人就是爱干净的人。于让所有不讲卫生的人听它的指挥,它每天都梦想着自己能当大王,

精神病健康教育知识讲座第二期

精神病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第二期 Final approval draft on November 22, 2020

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第二期 莲花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17年10月 健康教育活动记录表

填表人(签字):负责人(签字): 填表时间:2017年10月20日 计划 为了加快建设爱心健康社区,加大健康教育工作力度,切实提高健康教育效果,真正把健康知识送到千家万户,特别是让精神病患者及其家属掌握和提高精神病防治健康知识,特举办2017年第二期精神病健康知识讲座。现通知如下: 时间:2017年10月20日09:00 - 10:30 地点:莲花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讲座内容:1).精神病致病因素 2). 精神病常见类型 3). 精神病患者的治疗方法 授课人:胡东方 参加人员:本辖区居委会卫生室村医及精神病患者家属积极参加。 莲花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17-10-20

精神病健康教育知识 精神病指严重的心理障碍,患者的认识、情感、意志、动作行为等心理活动均可出现持久的明显的异常;不能正常的学习、工作、生活、;动作行为难以被一般人理解;在病态心理的支配下,有自杀或攻击、伤害他人的动作行为。近些年利用中医药在临床上取的进展性突破,中医激活平衡调控三联疗法—通过补精益气、调节神经细胞扰乱、丘脑、大脑分泌异常、三效合一,从内及外整体调理治疗,据临床数据显示患者只要坚持治疗均能取得较好疗效。结果临床应用58000例,少则1~2周,症状消失,逐渐减轻,疗效明显而持久,临床有效率达到98%。 【定义】由于、功能紊乱及病变而发生的、、、、等方面表现异常的病。 【症状】精神病是由于人体丘脑、大脑功能的紊乱,而导致患者在感知、思维、情感和行为等方面出现异常。常见的精神病有多种类型,如、、等。不同类型的精神病具有不同的表现,治疗方法也各不相同。 精神病多在青壮年时期发病,有的发作,有的持续进展,并且逐渐趋于慢性化,复发率高、致残率高,如不积极治疗,可出现精神衰退和人格改变,不能适应社会生活,难以完成对家庭和社会应担负的责任。但是,如果早期发现、及时治疗,患者也可以完全疾病,正常地生活、学习与工作。

幼儿园手足口病教案

健康活动:怎样预防手足口病 顾慧丽 活动目标: 1、了解关于手足口病的传播和预防的知识。 2、教育幼儿注意个人及饮食卫生,预防疾病的发生。 3、引导幼儿正确对待手足口病,不恐慌。 活动准备: 教学课件 活动过程: 一、听《洗手歌》音乐,做动作进入活动室。 师:“今天,顾老师要去健康乐园做游戏,谁愿意和我一起去?”“想做健康宝贝的请跟我一起来! 二、出示课件,引导幼儿了解手足口病的概述。 (出示图1)“谁来告 1、师:“健康乐园到了,大家请看大屏幕。” 诉我:你看到了什么?”(幼儿回答)“对,是在做晨检。我 们每天早上来幼儿园时,老师都要在班级门口对每个小朋 友做检查。” 2、师:“谁知道手足口病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幼儿回答) 3、师:“小朋友有没有见过手足口病人呢?顾老师也没有见 过。“那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手足口病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出示图2) 教师小结:什么是手足口病呢?手足口病最明显的症状就是:

在手心、脚心和口腔内起许多小泡泡,所以叫“手足口病”。 它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好发于小儿的疾病,尤其5岁以下的小朋友。手足口病一般在每年的3—11月份出现,6—8月份为高峰期。这种病的传播速度极快,传播方式也很多,主要 通过人群间的密切接触进行传播的,手足口病主要是通过被患 者的粪便、唾液、咽部的分泌物污染的食物和物品传播的, 例如:一个小朋友患了手足口病,我们和他握手,或者用他用 过的毛巾、口杯、餐具、床上用品、等都会被传染的。如果患 了手足口病还会引起一些并发症的出现,比如:脑膜炎、心肌 炎、肺水肿等等,个别严重的还可能导致死亡。 三、教师讲述手足口病的预防措施。 师:“手足口病虽然很可怕,但是我们只要注意卫生是可以预防的呀! 谁知道有哪些预防的方法呢?(幼儿回答) 教师小结: 1、首先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澡、洗头、勤剪指甲 2、饭前便后要洗手 3、不去人多的公共场所 4、不吃生冷的食物、不喝生水 5、瓜果要洗干净削皮后再吃,不吃变质的食物 6、居室要经常通风换气,勤晒被褥 7、多运动增强抵抗力 四、出示课件——教师教授正确的洗手方法

手足口病安全教案

《手足口病》安全教案 活动目标 1、了解关于手足口病的传播和预防的知识。 2、教育幼儿注意个人及饮食卫生,预防疾病的发生。 3、引导幼儿正确对待手足口病,不恐慌。 活动准备:手足口病例图片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师:小朋友们,每天老师都会给你们量体温、检查小手和嘴巴,谁知道这是为什么? (请幼儿讲述) 二、基本部分 1、介绍手足口病的基本知识 师:看来小朋友们对手足口病都已经有所了解,那手足口病都有哪些症状呢? (1)幼儿讨论 得出结论:症状:潜伏期2—5天,往往先出现发烧症状,手掌心、脚掌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口腔粘膜出现疱疹或溃疡,很疼。还会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病重的会并发脑炎、心肌炎、肺炎等,若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所以,小朋友不舒服时要赶快告诉老师和大人,及时就医。 (2)请幼儿观看手足口病例图片。(加深幼儿对手足口的认识) 2、了解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 师:手足口病病菌是怎么传播的呢?(幼儿讨论) 小结: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好发于小儿的传染病,主要通过三条途径传播:一是人群密切接触;二是病人的分泌物、排泄物通过空气传播;三是引用或吃了被病人污染的水、食物。过粪、口传播是

主要的传播途径。患儿摸过的玩具、图书;带有病毒的苍蝇叮、爬过的食物我们在接触都会得病。全年均可有发病,但3-11月份多见,6-8月份为高峰期。这种病传播速度极快,传播范围极广,发病年龄可从4个月的婴儿到30岁的成人,但以3岁以下的婴幼儿发病率最高。 3、知道预防手足口病的方法。 师:怎样预防手足口病?(幼儿讨论) 小结:预防措施: (1)注意保持口腔卫生,饭后漱口。 (2)早上入园用84泡手,饭前便后要洗手(用肥皂,六步洗手法)、勤剪指甲、勤洗澡。 (3)健康幼儿可口服板蓝根、大青叶等药物。 (4)不去人群拥挤的公共场所。不要经常串门;不要和患病儿童接触。 (5)家长外出回家后,立即让家长洗手、换衣服,防止将病菌带给自己。 (6)饭前用84抹布擦餐桌,不吃生冷食物;夏天少吃冷饮,不喝生水,瓜果洗净削皮,不吃变质的食品。幼儿加强营养,不挑食,注意休息,避免日光暴晒,防止过度疲劳而降低抵抗能力。 (7)保持活动室或家庭环境卫生,经常开窗通风,至少每两小时开窗一次,每次通风半小时以上。垃圾及时清理、消毒。 4、开展比赛活动。 (1)比比谁的小手最干净。 师:小朋友们都知道了手足口病是怎么回事,也知道了预防手足口病的方法,现在,咱们就来比一比谁洗的小手最干净。以小组为单位洗手,选出洗手最认真的小朋友。 (2)比比谁的衣服最干净。 由幼儿当裁判,选出衣着最干净的小朋友。 (3)预防手足口知识竞赛。

精神卫生知识宣传资料全

精神卫生知识 一、健康与心理咨询 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一种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 精神健康是健康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没有躯体疾病不代表精神健康。每个人不仅需要身体健康,也需要精神健康。 精神健康,又称心理健康,是指个体能够恰当地评价自己、应对日常生活中的压力、有效率地工作和学习、对家庭和社会有所贡献的一种良好状态。主要包括以下特征:智力正常;情绪稳定、心情愉快;自我意识良好;思维与行为协调统一;人际关系融洽;适应能力良好。 心理咨询:是指来访者(即要求进行心理咨询的人)与心理咨询师之间,就来访者提出的问题和要求进行共同分析、研究和讨论,找出问题的所在,经过心理咨询师的启发和指导,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克服情绪障碍,恢复与社会环境的协调适应能力,维护身心健康。 现代心理咨询:从对正常人的指导和帮助到对心理疾病病人的心理治疗,其中涉及教育辅导、心理健康咨询、婚姻家庭咨询、合理用药指导等各个方面。 近二十年来,国内都市化的发展和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流动人口的增加,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越来越肤浅,缺乏深入的交往和感情交流,传统意义上的人情味越来越淡。其结果是,传统意义上的来自家属的社会支持网络大大减弱,人们遇到心理问题便不得不求助于

心理咨询人员。 在一些经济不发达的文化水平低的地区,人们对心理咨询的认识还很不够。他们认为:生病就该吃药,就该动手术来解决。如果对他们说谈话也能治病,他们会视为天方夜谭。只有文化水平和物质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人们才能逐渐理解心理因素和生物因素一样,能作用于疾病的发生和预后。 精神卫生问题,又称心理卫生问题。精神卫生问题的存在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许多人都会存在精神卫生问题,自己可能意识不到。精神疾病,又称精神障碍,是指精神活动出现异常,产生精神症状,达到一定的严重程度,并且达到足够的频度或持续时间,使患者的社会生活、个人生活能力受到损害,造成主观痛苦的一种疾病状态。 根据国际疾病分类标准,精神疾病包括十大类近400种。轻性精神障碍可能仅仅是心烦、失眠、情绪不稳等神经症样的患病率为35.19‰,而重性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障碍等患病率为13.47‰,表现则言行失常,殃及社会。 二、精神健康和精神疾病与躯体健康和躯体疾病一样,是由多个相互作用的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决定的。 影响精神疾病发生的生物学因素包括年龄、性别、遗传、产前产后的发育情况、躯体疾病和成瘾物质等。如有精神疾病家族史的人要比没有精神疾病家族史的人容易患精神疾病。精神疾病和躯体疾病相互影响,精神疾病会加重躯体疾病,患有躯体疾病也会增加患精神疾病的危险性。

健康教育精神病防治知识

健康教育精神病防治知识 一、什么是精神病及具体表现? (1)精神病是指各种有害因素所致的大脑功能紊乱,临床表现为精神活动异常。 (2)精神病具体表现:为感知觉﹑思维﹑注意﹑记忆﹑情感﹑行为和意志智能以及意识等方面不同程度的障碍。鉴于人类大脑的复杂性和科学技术的限制,目前医学上诊断精神病较多还是依赖经验和病史采集的完整性和可靠性,如果要判定一个人是否患有精神病,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综合考虑: (一)、思维﹑情感和行为如果一个人在思维、情感和行为等精神活动中的表现难以被大多数人所接受,其本人也难以自圆其说;同时,这些精神活动的偏离又是以幻觉、妄想、行为紊乱为主要表现,这样的精神活动就具有精神病性特征。 (二)、丧失现实检验能力凡是智力正常的思维、行为总是要受到法则的约束,也就是说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如果忽视这一点,对自己的言行无所顾忌,是非不分,这种现实检验能力的丧失,常常是精神病的重要特征,在临床上称之为无自知力或无内省力,表现为否认自己有精神病,不接受治疗。 (三)、影响个人或周围环境这种偏离的言行常常严重地影响个人生活﹑工作和学习,表现为不能适应家庭生活和社会环境,工作和学习能力

下降或对周围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四)、偏离持续时间以某个时间为界,精神状态前后判若两人,这种偏离的精神活动要持续相当长的时间,判断精神疾病都要具备病程这一观察指标,只有达到相应的病程,才可以诊断为某种精神疾病,例如抑郁症规定病程两周以上,精神分裂症为一个月。 符合以上四个方面的特征我们就可以判定其患有精神病。精神病一般具有治愈率低,易复发的特点,最主要的是其社会适应能力的下降或丧失。所以一旦确定患有精神病,应早期积极治疗,预防复发,才能使病人尽早回归社会。 二、精神病的分类 对于精神病分类各国的标准不同,我国古代将精神病分为“癫、狂、痛”三类,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精神病的分类逐渐系统化,也确定了许多病种和不少病型。目前我国对精神疾病的习惯分为十四种。1.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由于脑组织直接受到损害而造成的器质性精神病,如:脑外伤、脑出血、颅内肿瘤等因素所致。2.躯体疾病伴发的精神障碍:这是由于躯体疾病影响了大脑功能而造成的,如;心、肺、肝、肾发生疾病,导致脑供血、供氧不足;或代谢产物堆积,或水与电解质平衡紊乱,从而继发脑功能紊乱。3、酒依赖或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由于长期饮酒形成依赖(成瘾)后逐渐出现精神障碍,在突然停饮后急剧发作。4、鸦片类及其他精神活性物质伴发的精神障碍。5、中毒性精神障碍:某些非依赖物质(如苯中毒、铅中毒、一氧化碳、食物中毒、医学药物中毒)短期大量或长期少量进入人体,引起急性或慢性中毒后,造成精神障碍。6、精神分裂症:为较常见的重型精神病之一,多起

中班预防手足口病教案1

中班预防手足口病教案 设计意图:近期全国手足口病疫情开始上升,本市手足口病的发病较往年提前出现高峰。所以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和卫生意思很有必要。于是我们设计了这节有关预防手足口病的活动。 教学目标: 1、了解手足口病的传染方式、发病症状。 2、能说出预防疾病的方法。 3、增强学生预防疾病的意识. 教学准备: 手足口病的教学挂图、收集有关此病的资料. 教学过程: 1、疾病概述该病传播方式多样,以通过人群密切接触传播为主。病毒可通过唾液、疱疹液、粪便等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间接接触传播;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如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亦可经水感染;门诊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合格亦是造成传播的原因之一。手足口病分布广泛,无明显的地区性;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高发。本病常呈暴发流行后散在发生;流行期间,学校易发生集体感染,家庭也亦可发生聚集发病现象。该病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在短时间内可造成较大规模流行。 2、预防措施讨论:怎样预防手足口病的传染(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不去人多的公共场合多吃蔬菜和新鲜的水果多运动增加抵抗疾病的能力了解洗手的正确顺序:正确的洗手方法是个人良好卫生习惯的重要内容之一,能有效的防止肠道病毒的传播。在与患者接触后,触摸眼、口、鼻前,打喷嚏或咳嗽后,如厕后,戴口罩前及摘口罩后,接触公共设施如扶手、门柄、电梯按钮、公共电话后、从外面回家后等均应及时洗手。推荐五步洗手法:湿、搓、冲、捧、擦,把好“手”关,教会学生正确洗手方法。

(一)湿在水龙头下把手淋湿,擦上肥皂或洗手液。 (二)搓:手心、手臂、指缝相对搓揉20秒。 (1)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摩擦。 (2)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搓擦,交换进行。 (3)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摩擦。 (4)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转搓擦,交换进行。 (5)弯曲各手指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搓擦,交换进行。 (6)搓洗手腕,交换进行。 (三)冲用清水把手冲洗干净。 (四)捧用清水将水龙头冲洗干净,再关闭水龙头。 (五)擦用干净的毛巾擦干,或烘干机烘干。 3、延伸活动将所述的预防方法用图画的形式画出来,并用简单文字写出图画内容,制成宣传品。 教学反思: 近期全国手足口病疫情开始上升,本市手足口病的发病较往年提前出现高峰。所以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和卫生意思很有必要。 幼儿通过这次活动大致都能理解什么是手足口病,懂得了该病的传播方式。特别是在讨论的环节,幼儿都特别积极,基本都能说出要爱清洁卫生的方法。有的平时挑食的幼儿也变得爱吃水果了。幼儿通过巩固学习用洗手液洗手后,也更注意自己的卫生习惯,对我们幼儿的身体健康提高了有效的保障。

大班下学期健康教案《预防手足口病》

大班下学期健康教案《预防手足口病》 活动目标 1、了解关于手足口病的传播和预防的知识。 2、教育幼儿注意个人及饮食卫生,预防疾病的发生。 3、引导幼儿正确对待手足口病,不恐慌。 活动重难点:了解手足口病的传播和预防的措施。 活动准备:手足口病例图。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小朋友们,每天老师都会给你们量体温、检查小手 和嘴巴,谁知道这是为什么?(请幼儿讲述) 二、介绍手足口病的基本知识 1、看来小朋友们对手足口病都已经有所了解,那手足口病都有哪 些症状呢?(幼儿讨论)得出结论:症状:潜伏期2-5天,往往先出 现发烧症状,手掌心、脚掌心出现斑丘疹和口腔粘膜出现疱疹或 溃疡,很疼。还会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

病重的会并发脑炎、心肌炎、肺炎等,若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所以,小朋友不舒服时要赶快告诉老师和大人,及时就医。 2、请幼儿观看手足口病例图片。(加深幼儿对手足口的认识) 3、了解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手足口病病菌是怎么传播的呢?(幼儿 讨论)小结: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教案出自:教案网)手足口 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好发于小儿的传染病,主要通过三 条途径传播:一是人群密切接触;二是病人的分泌物、排泄物通过 空气传播;三是引用或吃了被病人污染的水、食物。过粪、口传播 是主要的传播途径。患儿摸过的玩具、图书;带有病毒的苍蝇叮、 爬过的食物我们在接触都会得病。 全年均可有发病,但3-11月份多见,6-8月份为高峰期。这种病 传播速度极快,传播. 三、知道预防手足口病的方法。 怎样预防手足口病?(幼儿讨论【大班健康教案 /daban/jiankang/】)小结:预防措施:

重性精神病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重性精神病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精神病是高发性的疾病,它不仅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危害,也对其家庭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一旦家庭成员中有一人患病,便会搞得全家人不得安宁。作为精神病患者的家庭成员,应该掌握一些对患者的护理知识,这样才会帮助患者早日摆脱疾病所带来的困扰。 一、精神病护理的误区 1、精神病和其他病一样,只是一种疾病。精神病人的早期症状大多表现孤僻、生活懒散,性格改变、工作或学习能力下降、失眠等等。当家中有人出现上述现象时,家庭的其他成员由于缺乏精神疾病的常识以及没有这方面的心理准备,常常否认病人这一系列的言行是精神病的早期症状。而总是往好的方面想,简单或错误地认为是“个性问题”或“思想问题”,耽误了治疗精神病的时机。 2、当病人的言行已表现出明显的异常时,家属才意识到他(她)患了精神病。但是,他们在焦虑、不安和恐慌之际,又生怕别人知道家中有人患了精神病,担心病人的婚姻和前途受到影响,所以,常常忌讳带病人到医院诊治。更有甚者抱侥幸心理,希望病人能不治自愈。 3、病人症状加重后,家属已不可能顾及面子,开始懊悔自己的无知延误了治疗,于是迫切请求治疗,以减轻内心的自我责备。但过份的懊悔以及对治疗过于性急,无助于病人的康复。 二、精神病患者的护理技巧

1、讲话的态度要专注而亲切,即使他看来注意力分散,也不要忽视他。讲话要缓慢、平和,内容要简明。如果要向他提问题,或吩咐他做事,每次只能说一件事。一下子说好几件事,就会使他无所适从。 2、经常用语言和行动来表现你对他的关怀和挚爱,有时谈谈对童年生活的回忆,或许可以创造一个比较愉快的气氛。 3、不论他在生活和工作中取得了多么微小的进步,都应加以鼓励,借此重建患者的自尊和自信,尽量避免抱怨和责备。 4、对于患者明显脱离现实的想法,不要试图去说服他,更不要同他争辩或嘲笑他,这样做不仅于事无补,反而会招致麻烦。 5、培养患者更多的兴趣爱好,适当地为患者提供社交的机会,并鼓励他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对于精神病的治疗必须到专科医院进行诊治,否则会使症状恶化,增加治疗难度,增加复发机会,增加住院时间和费用,增加自杀危险性,社会功能减退,造成精神残疾。 三、在照顾患者的过程中,家属所应该具备的职责主要包括。 1、听从医生的指导,妥善看管和照顾患者,督促病人按时按量服药,防止病人自行减药或加药,若发现病情复发症状时要及时与医生联系,以进行更好地改善治疗方案。 2、要合理安排病人日常生活,使病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督促病人搞好个人卫生,适当进行体育锻炼。

精神病健康知识讲座

精神病健康知识讲座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精神病健康知识讲座 什么是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的症状表现精神分裂症的病象都是变态心理,它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十分繁杂,可以说是“千变万化”,不仅不同的病人症状不一样,就是同一病人,每次患病及同次患病的不同时期也表现不一样,但如能掌握其“万变不离其宗”的要领,就可以把这个病区别出来。 该病的主要表现是精神活动(也称心理活动)脱离现实,在知觉、情感、思维及意志行为之间互相不协调及互相影响,而导致学习、工作、生活、社交等适应能力降低,因此常不能维持原来的学习工作能力,原来的生活习惯方式也变为异常。 临床上精神分裂症的症状表现有: 一、早期 大部分患者无明显诱因下缓慢起病,许多病状是在不知不觉中逐渐形成。最早被发现很多时候独自呆坐似在思考问题,生活较前懒散,纪律松弛,做事注意力不集中,常漫不经心,学习成绩下降,与其谈话话题不多,语句简单、内容单调,逐渐对人冷淡,疏远亲人,本来很有兴趣的事物也不感兴趣。偶然可发现有一两句话不可理解或“牛头不对马嘴”,或有时有点奇怪的行为。如突然发怒摔烂东西,或为一点小事执拗与人纠缠不休,无理取闹,莫名其妙地伤心落泪或欣喜。此时常易被误会为“思想问题”或性格改变。有部分患者会诉说:时有头晕、头痛、失

眠、记忆力差、注意力不集中、全身疲倦无力等不适,也有表现为怕脏,反复洗手,无故心慌恐惧,心烦意乱等,也常常被误诊为神经衰弱。部分患者可因躯体有病或精神受刺激等因素诱发,突然出现失眠、兴奋、言语与行为明显异常,少数会出现短暂意识不清并有片断性幻觉妄想或呆着不动成为木僵状态等。 二、充分 期此期为精神分裂症明显显露特征性病状时期,其表现如下: 1.思维障碍也称联想过程障碍,较轻病状时为思维散漫,病者讲话或写文章时,每句话文法结构尚通顺,但上下句之间或上下文之间缺乏连贯性,因而整段讲话或文章使人无法理解其中心内容。病状严重时加重思维破裂,不仅句与句之间无联系,每个语句也不完整,好象语词的杂拌或语句的堆积,紊乱得支离破碎,好象一个文盲的人乱按打字机所打出来的文章。 2.情感障碍。病者在安静时表现冷淡,对周围事物无兴趣,不关心,与亲人疏远,告知重大事件时无动于衷,喜欢一人独坐房中,甚至连吃饭也不与亲人一起吃。有时会出现兴奋激动或焦虑抑郁等反应,但大多与周围环境无联系而是受幻觉妄想所支配,有时其情感与周围环境极不协调,为亲人开追悼会的时候他却站在一旁自笑。其情感也常与思维内容不协调,如笑嘻嘻的叙述她的悲惨遭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