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手足口病健康教育宣传资料

手足口病健康教育宣传资料

手足口病健康教育宣传资料
手足口病健康教育宣传资料

手足口病健康教育宣传资料

1、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是婴儿和儿童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可防可治。世界各地都有手足口病的散发和爆发,以夏季和早秋较常见。该病以发热、口腔溃疡和疱疹为特征。初始症状为低热、食欲减退、不适并常伴咽痛。发热1 -2天后出现口腔溃疡,开始为红色小疱疹,然后常变为溃疡。口腔疱疹常见于舌、牙龈和口腔颊粘膜。1-2天后可见皮肤斑丘疹,有些为疱疹,皮疹不痒,常见于手掌和足底,也可见于臀部。有的病人仅有皮疹或口腔溃疡。从感染到出现症状即潜伏期通常是3—6天。

2、手足口病严重吗?

通常不严重。几乎所有病人不需治疗便可康复。手足口病通常在7-10天内痊愈。并发症不常见,极少病人可并发无菌性或病毒性脑膜炎,其症状是发热、头痛、颈直或背痛,这需要住院治疗一段时间。

3、手足口病是如何发生的?

有数种病毒可引起手足口病。最常见的是柯萨奇病毒A组16型,此外柯萨奇病毒A组的其他株或肠道病毒71型(EV71)也可引起手足口病。柯萨奇病毒是肠道病毒的一种。肠道病毒包括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和埃可病毒。 4、手足口病会传染吗?

会。手足口病有中度传染性。人与人之间的传染是通过直接接触感染者的鼻和咽分泌物或粪便。在发病的第一周传染性最强。病毒可通过唾液、疱疹液、粪便等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间接接触传播;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如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亦可经水感染。手足口病不会在人和动物或宠物间传播。

5、哪些人易得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主要发生在5岁以下的儿童,尤以≤3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但成人也有可能得病,因此可以说每个人都是易感的。感染后只获得该型别病毒的免疫力,对其它型别病毒再感染无交叉免疫,即患手足口病后还可能因感染其它型别病毒而再次患手足口病。

6、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目前该病尚未特殊的预防方法,但是做到勤洗手、喝开水、吃熟食、勤开窗、晒衣被可以有效降低手足口病的发生。

①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饮食习惯,如饭前便后洗手,勤洗澡等,要饮开水,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剩饭剩菜要完全加热后再食用。

②家长要经常对孩子居住的房间进行通风换气,尽量少带孩子去拥挤的公共场所,特别是尽量逛免与其他有发热、出疹性疾病的儿童接触,减少被感染的机会。

③注意孩子营养的合理搭配,还要让孩子休息好,适当晒晒太阳,增强自身的免疫力。

④家长要注意家庭室内外的清洁卫生,家庭成员的衣服、被褥要在阳光下曝晒,家禽家畜要圈养,逆免人畜洗合住一处,尤其要减少儿童与家禽的直接传播。

7、正确洗手的方法

第一步:湿

在水龙头下把手淋湿,擦上肥皂或洗手液。

第二步:搓

手心、手臂、指缝相对搓揉20秒;

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摩擦;

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搓擦,交换进行;

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摩擦;

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转搓擦,交换进行;

弯曲各手指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搓擦,交换进行;

搓洗手腕,交换进行。

第三步:冲

用清水把手冲洗干净。

第四步:捧

用清水将水龙头冲洗干净,再关闭水龙头。

第五步:擦

用干净的毛巾/纸巾擦干或烘干机烘干。

幼儿园手足口病预防宣传保健知识汇编

幼儿园手足口病预防宣传保健知识 “手足口病的预防,关键在于春季。”专家介绍: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儿童传染病,并不可怕,家长不必惊慌。只要早发现、早治疗,是完全可防可治的。 一、幼儿园预防手足口病知识问答 1、什么是手足口病?这是一种发生在年龄较小的托班、小班(4岁以内)幼儿多见的空气传播的传染病一般传染病,年长儿及成人也感染,但一般症状较轻,或为无症状的隐性感染。在托幼机构内容易 发生流行。 此病主要表现为口腔炎及位于手足的皮疹,手足口病的临床上首先表现为口痛、厌食及低热(38度),亦可不发热。口腔内可见散发性小疱疹或溃疡,位于舌、颊粘膜及硬腭处。四肢,尤以手足部可 见斑丘疹或疱疹,数量多少不定。病程短,多于1周左右痊愈。皮疹发展很快,痊愈后不留疤,不痒不痛,不流脓,成簇状出现个别患者 可引起肺炎、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致命性并发症 2、手足口病通过哪些途径传播?可通过鼻涕、唾液、粪便、共 用玩具等传染。人群间的密切接触,既通过直接接触病人或无症状带菌者的鼻和咽喉分泌物及粪便而感染,也可通过飞沫传播。 3、手足口病的潜伏期是多少?一般为3~6天,平均4天。

4、手足口病患儿多久可以返回幼儿园?病程通常一周左右,愈 后良好,到幼儿的疱疹全部干燥结痂可返回幼儿园。 5、接触过手足口病患儿的幼儿要医学观察多久?7天(5~10天)。 6、发生手足口病如何护理?手足口病没有特效药,对症治疗有 发烧进行退热,服用板兰根冲剂,清热解毒口服液,桂林西瓜霜口腔 治疗溃疡。幼儿穿宽松透气的鞋袜,多洗手保持清洁,饮食上可以吃 些绿豆薏苡仁粥,或是山药米仁赤豆粥,起到清热利湿健脾利湿的作用。 二、手足口病的预防方法有那些? 1、注意环境和个人卫生可以减少感染机会。尤其是小孩子,一 定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要舔手、咬指甲。从公共场所回家后要 洗手、洗脸、换衣服。饭前便后肥皂流动水洗手。 2、在疾病流行时,请大家尽量减少带孩子去公共场所和人群密 集的地方,以减少感染机会 3、居室要经常开窗通风,彻底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清洁。 幼儿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早睡早起,不要挑食偏食,多吃蔬菜水果。勤洗手,多运动多户外活动晒太阳。 4、幼儿园内加强晨间检查及早发现手足口病做好早隔离早报告 早预防。 5、对家长早做健康教育。 预防手足口病必须注意个人卫生,要注意居室内空气流通、温度适宜,多饮白开水或清凉饮料,多吃新鲜蔬菜和瓜果;经常彻底清洗 儿童的玩具或其他用品。在手足口病流行时,家长尽量少让孩子到拥挤的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机会。此外,家长还要注意幼儿的营养、

手足口病宣传标语

手足口病宣传标语 1、预防手足口病,人人有责。 2、手足口病的预防,关键在于春季。 3、托幼机构做好晨间体检,发现疑似病人,及时隔离治疗。 4、多打肥皂勤洗手,吃手习惯不要有。 5、家长要经常对孩子居住的房间进行通风换气。 6、洗净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 7、手足口病的患者主要为学龄前儿童,但成人也有发病。 8、管好垃圾和粪便,消毒杀虫是关键。 9、爱卫生,重预防,爱婴儿。 10、托幼机构应每日对玩具、用具等进行清洗消毒,减少间接接触传播。 11、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 12、养成良好的的个人卫生习惯和饮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勤洗澡。 13、防控结合,群防群控。 14、成年人也会感染并传播手足口病病毒。 15、注意搞好孩子营养的合理搭配。还要让孩子休息好,适当晒晒太阳,增强自身的免疫力。 16、注意家庭室内外的的清洁卫生,家庭成员的衣服、被褥要在阳光下暴晒。 17、手足口病是全球性传染病。

18、手足口病要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 19、强化医疗感染控制工作,避免院内交叉感染。 20、喝开水,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剩饭剩菜要加热后食用。 21、做好消毒杀虫工作,切断手足口病传播途径。 22、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 23、加强手足口病宣传教育,提高群众防控意识。 24、正确认知手足口病,不要听传言、盲目恐慌。 25、勤洗手、勤通风、晒晒被褥讲卫生。 26、讲究卫生,减少疾病。 27、手足口病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 28、手足口病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高发。 29、手足口病可防、可治、可控、不可怕。 30、养成“洗净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的良好习惯。 31、搞好个人卫生,预防手足口病。 32、手足口病由有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 33、加强食品与环境卫生工作,减少手足口病经食品及场所传播。 34、手足口病传播方式多,以通过人群密切接触传播为主。 35、搞好卫生综合整治,建设文明和谐家园。 36、家禽、家畜要圈养,避免人、畜混住一处,尤其要减少儿童与家禽、家畜的直接接触。 37、动员一切力量做好手足口病的监测和控制工作。

手足口病预防宣传教育讲稿

手足口病预防宣传教育讲稿 2014年长春市手足口病疫情概况: 2014年1月1日到6月8日我市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329例,报告发率为4.29/10万,与2013年同期相比上升了43.04%,无重病或死亡病例报告。除榆树外的13个县(市)区、开发区均有病例报告,分别为二道95例、双阳38例、净月37例、南关30例、朝阳和农安28例、绿园20例、刀台17例、宽城13例、高新9例、经开6例、德惠5例、汽车产业开发区3例,报告发病率排在前五位的县区为二道、净月、双阳、高新和南关。病例以1——5岁儿童为主,占报告病例总数的82.98%,男女性别比为1.37:1;报告病例散居儿童为主,占68.39%,其次为幼托儿童,占23.40%,再次为学生,占7.60%。根据“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数据统计,我市出现手足口病疫情的学校有14家,托幼机构63家,其中,南关区长春市二实验小学和绿园区长春二实验通达小学出现聚焦性商情。 一、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HFMD))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 少数患儿可引起、、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

二、手足口病的病原有哪些? 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柯萨奇病毒A 组的16、4、5、9、10型,B组的2、5型,以及肠道病毒71型均为手足口病较常见的病原体, 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 71)最为常见。 三、手足口病临床表现有哪些? 急性起病,发热;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米粒大小,疼痛明显;手掌或脚掌部出现米粒大小疱疹,臀部或膝盖偶可受累。疱疹周围有炎性红晕, 疱内液体较少。部分患儿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疼等状.手足口病常常表现为:患儿口腔内颊部、舌、软腭、硬腭、口唇内侧、 手足心、肘、膝、臀部和前阴等部位,出现小米粒或绿豆大小、周围发红的灰白色小疱疹或红色丘疹。疹子“四不像”:不像蚊虫咬、不像药物疹、不像 口唇牙龈疱疹、不像水痘。口腔内的疱疹破溃后即出现溃疡,常常流口水,不能吃东西。临床上不痒、不痛、不结痂、不结疤。患儿尿黄。重疹患儿可伴发热、流涕、咳嗽等症状。 四、手足口病的额传染途径有哪些? 1.人群密切接触传播。通过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

幼儿园中班健康教案:认识手足口病

幼儿园中班健康教案:认识手足口病

幼儿园中班健康教案:认识手足口病【活动意图】 手足口病是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之一,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可引起发热和手足、口腔和臀等部位的丘疱疹、溃疡。开展此次活动,旨在让大家了解此病,对此病有一个科学的认识,让孩子不再害怕,同时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及个人卫生习惯。 【活动目标】 1、学习手足口病的传播和预防知识。 2、注意个人及饮食卫生。 3、正确对待手足口病。 【活动过程】 1、传播途径 (1)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好发于小儿的传染病,近些年来在世界各国广为流行。 (2)主要通过粪口,飞沫和呼吸道传播。 (3)患儿摸过的玩具、图书;带有病毒的苍蝇叮、爬过的食物。 (4)全年均可有发病,但3-11月份多见,6-8月份为高峰期。 2、症状 潜伏期2—5天,初期:低热,困倦、头疼、咳嗽流涕,食欲不佳;之后粘膜出现疼痛性小泡。并发症:脑膜炎、脑炎、心肌炎、迟缓性麻痹、肺水肿。 3、预防 (1)保持口腔卫生,饭后漱口。 (2)饭前便后要洗手、勤剪指甲,不吃生食。 (3)健康幼儿可口服板蓝根、大青叶等药物。 (4)少去人群拥挤的公共场所。 (5)少吃冷饮,不喝生水,瓜果洗净削皮,不吃变质的食品。加强营养,注意休息,避免日光暴晒,防止过度疲劳而降低抵抗能力。 (6)花卉:吊兰、龟背竹、满天星、芦荟、龙舌兰。 (7)艾叶煮水泡脚,患儿隔离2周。水泡结痂,皮疹消退,热度消退。 【活动反思】 通过本次活动,幼儿对手足口病有了大体的了解,知道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澡、洗头,剪指甲;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吃生的和腐烂变质的食物;少吃冷饮,瓜果要洗干净再吃等等。同时也学会了正确地洗手方法。知道手足口病是怎么回事,又知道应该怎样预防和治疗,所以,消除了孩子们心中的恐慌感,对于手足口病不再害怕。

手足口病健康宣教

手足口病的健康教育 概念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特别4岁以下的宝宝容易得这种病。夏秋之交都有发病,9月是高峰期,家长需要注意。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宝宝患了手足口病,又是咳嗽又流口水,还不爱吃东西,嗓子里还有一些小水泡。最典型的起病过程是中等热度发热(体温在39℃以下),进而出现咽痛,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儿会有神经系统症状,并发无菌性脑膜炎和皮肤继发感染,但极少有后遗症。 疾病传播 人群密切接触 是重要的传播方式,儿童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感染。 分泌物 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故与生病的患儿近距离接触可造成感染。 饮食 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食物,也可发生感染。 临床表现 患儿感染肠道病毒后,多以发热起病,一般为38℃左右。口腔粘膜出现分散状疱疹,米粒大小,疼痛明显,手掌或脚掌部出现米粒大小疱疹,臀部可受累。疱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轻症患者早期有咳嗽流涕和流口水等类似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有的孩子可能有恶心、呕吐等反应。发热1~2天后开始出现皮疹,通常在手足、臀部出现,或出现口腔粘膜疱疹。有的患儿不发热,只表现为手、足、臀部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病情较轻。大多数患儿在一周以内体温下降、皮疹消退,病情恢复。重症患者病情进展迅速,在发病1-5天左右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极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可致死亡,存活病例可留有后遗症。重症患者表现为精神差、嗜睡、易惊、头痛、呕吐、甚至昏迷;肢体抖动,肌阵挛、

手足口病预防及防治知识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问答(1) 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HFMD)是婴儿和儿童的一种常见疾病。以发热、口腔溃疡和疱疹为特征。初始症状为低热、食欲减退、不适并常伴咽痛。发热1-2天后出现口腔溃疡,开始为红色小疱疹,然后常变为溃疡。口腔疱疹常见于舌、牙龈和口腔颊粘膜。1-2天后可见皮肤斑丘疹,有些为疱疹,皮疹不痒,常见于手掌和足底,也可见于臀部。有的病人仅有皮疹或口腔溃疡。 手足口病严重吗? 通常不严重。几乎所有病人不需治疗便可康复。手足口病通常在7-10天内痊愈。并发症不常见。极少病人可并发无菌性或病毒性脑膜炎,其症状是发热、头痛、颈直或背痛,这需要住院治疗一段时间。手足口病是如何发生的? 有数种病毒可引起手足口病。最常见的是柯萨奇病毒A16型,此外柯萨奇病毒A的其他株或肠道病毒71型也可引起手足口病。柯萨奇病毒是肠道病毒的一种。肠道病毒包括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和埃可病毒。 手足口病会传染吗? 会。手足口病有中度传染性。人与人之间的传染是通过直接接触

感染者的鼻和咽分泌物或粪便。在发病的第一周传染性最强。手足口病不会在人和动物或宠物间传播。 人感染后多长时间发病? 从感染到出现症状即潜伏期通常是3-6天,发热是手足口病常见的首发症状。 哪些人易得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主要发生在5岁以下的儿童,但成人也有可能得病,因此可以说每个人都是易感的。感染后只获得该型别病毒的免疫力,对其它型别病毒再感染无交叉免疫,即患手足口病后还可能因感染其它型别病毒而再次患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在何时何地发生? 世界各地都有手足口病的散发和爆发,以夏季和早秋较常见。如何诊断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只是可引起口腔溃疡的许多种传染病中的一种,另一种常见的口腔溃疡的原因是口腔疱疹病毒感染,它使口腔和牙龈产生炎症(有时称口炎)。医生通常能根据病人的年龄、病人或家长的诉说的症状,及检查皮疹和溃疡来鉴别手足口病和其他原因所致的口腔溃疡。可将咽拭子或粪便标本送至实验室检测病毒,但病毒检测需要2-4周才能出结果,因此医生通常不提出做此项检查。 如何治疗手足口病?它能预防吗? 对手足口病无特效治疗方法。对症治疗以减轻发热、头痛和口腔溃疡引起的疼痛。预防措施包括常洗手,尤其是换尿布后;消毒有可

预防手足口病健康教育主题活动小结

预防手足口病健康教育主题活 动小结(总3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预防手足口病”健康教育活动总结 手足口病是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之一 , 多发生于 5 岁以下的婴幼儿,托幼机构是人群聚集的场所,一旦发病很容易引起聚集,所以此病是幼儿园重点防治的传染病。目前尽管有疫苗,但主要还是针对重症EV71感染的疫苗,同时也没有什么针对性的特效药物,4-9月手足口病处于多发阶段,是流行的高峰期。所以我园开展了以“加强手足口病,提高防控意识”为主题的系列活动,除了让孩子们养成正确洗手的好习惯,更让家长也共同参与其中,一起培养孩子良好地洗手卫生习惯,使孩子们能健康地成长。 活动具体内容 一、以丰富的活动形式,培养幼儿正确洗手的卫生习惯。 1、开展正确洗手健康教育活动。为增强幼儿的健康卫生意识,让幼儿了解正确洗手的健康知识,由各班老师组织幼儿通过图片讲解,演示正确洗手的步骤,并让幼儿一起跟着老师做做洗手操,通过动动玩玩的实践,从而使孩子们更加直观地学习掌握应该怎样正确洗手方法,并通过有趣生动地讲解,使孩子们明白正确洗手的重要性。 2、我们两位保健员分别对小班的幼儿进行了洗手教育,通过讲故事和观看视频,让孩子们了解为什么要洗手,以及该在什么时候,如何进行正确的六步骤洗手。通过生动的讲课让孩子在一日生活中增强卫生意识和生活自理能力,改正经常将手放入口中等不文明、不卫生的行为习惯。 3、结合每月星宝宝活动,在各班中开展“最干净小手”评选活动,对评班级中选出的“最干净的小手”幼儿给予鼓励和奖励。通过活动的开展,不仅让孩子学会正确的洗手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在孩子中形成了讲卫生意识。 二、多途径增长家长科普知识,增强防控意识 在幼儿园保健栏张贴宣传板报;并进行手足口病预防资料发放;通过老师对家长群进行微信推送;六步洗手图互动版,兴起防病热潮,增强家长防控意识,丰富家长防病知识。

手足口病健康教育宣传资料

手足口病健康教育宣传资料 1、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是婴儿和儿童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可防可治。世界各地都有手足口病的散发和爆发,以夏季和早秋较常见。该病以发热、口腔溃疡和疱疹为特征。初始症状为低热、食欲减退、不适并常伴咽痛。发热1 -2天后出现口腔溃疡,开始为红色小疱疹,然后常变为溃疡。口腔疱疹常见于舌、牙龈和口腔颊粘膜。1-2天后可见皮肤斑丘疹,有些为疱疹,皮疹不痒,常见于手掌和足底,也可见于臀部。有的病人仅有皮疹或口腔溃疡。从感染到出现症状即潜伏期通常是3—6天。 2、手足口病严重吗? 通常不严重。几乎所有病人不需治疗便可康复。手足口病通常在7-10天内痊愈。并发症不常见,极少病人可并发无菌性或病毒性脑膜炎,其症状是发热、头痛、颈直或背痛,这需要住院治疗一段时间。 3、手足口病是如何发生的? 有数种病毒可引起手足口病。最常见的是柯萨奇病毒A组16型,此外柯萨奇病毒A组的其他株或肠道病毒71型(EV71)也可引起手足口病。柯萨奇病毒是肠道病毒的一种。肠道病毒包括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和埃可病毒。 4、手足口病会传染吗? 会。手足口病有中度传染性。人与人之间的传染是通过直接接触感染者的鼻和咽分泌物或粪便。在发病的第一周传染性最强。病毒可通过唾液、疱疹液、粪便等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间接接触传播;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如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亦可经水感染。手足口病不会在人和动物或宠物间传播。 5、哪些人易得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主要发生在5岁以下的儿童,尤以≤3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但成人也有可能得病,因此可以说每个人都是易感的。感染后只获得该型别病毒的免疫力,对其它型别病毒再感染无交叉免疫,即患手足口病后还可能因感染其它型别病毒而再次患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宣传资料

2015 年幼儿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宣传资料 一、什么是手足口病? 答:手足口病是由多种人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是我国法定报告管理的丙类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 3 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二、手足口病的主要传染源是什么? 答:手足口病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均为本病的传染源,隐性感染者难以鉴别和发现。发病前数天,感染者咽部与粪便就可检出病毒,通常以发病后一周内传染性最强。 三、手足口病是如何传播流行的? 答: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1)儿童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传播; (2)患儿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也可通过空气沫)传播; (3)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食物等也可造成传播; (4)门诊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严可造成传播。 四、手足口病有哪些症状? 答:急性起病,发热,口腔粘膜出现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

少。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多在一周内痊愈,愈后良好。部分病例表现不典型,如:单一部位或仅表现为斑丘疹。少数病例(尤其是小于三岁者),病情进展迅速,在发病1— 5 天左右出现脑膜炎、脑炎(以脑干脑炎最为凶险)、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极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可致死亡,存活病例可留有后遗症。 五,手足口病怎么治疗? 答:目前无特异性治疗方法,以支持疗法为主,绝大多数患者可自愈。目前尚无特异性的疫苗,根据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 (一)普通病例1.一般治疗:注意隔离,避免交叉感染。适当休息,清淡饮食,做好口腔和皮肤护理。 2.对症治疗:发热等症状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 (二)重症病例 1. 神经系统受累治疗; 2. 呼吸、循环衰竭治疗; 3. 恢复期治疗。 六、哪些手足口病病人可能发晨成为重症病例? 答:具有以下特征,尤其 3 岁以下的患者,有可能在短期内发展为危重病例,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进行必要的辅助检查,有针对性地做好救治工作。

手足口病的预防健康教育宣传知识

手足口病的预防健康教育宣传知识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儿童传染病,并不可怕,家长不必惊慌。只要早发现、早治疗,是完全可防可治的。而做好儿童个人、家庭的卫生是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 手足口病传播能力强,幼儿一年可多次感染。手足口病是肠道病毒引起常见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潜伏期一般为2-7天,大多数患儿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重症患者可出现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肺水肿和心肌炎等并发症。传播方式主要是密切接触传染源,也可以通过空气飞沫,或经口或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食物传播。四季均可发病,一般3月份逐渐增多, 5-6月可达到高峰,该病具有传染性强、传播快的特点,极易造成暴发流行。 3岁及3岁以下的婴幼儿最容易感染手足口病。由于成人的免疫系统较完善,成人感染一般不发病,也无任何症状,但感染后会传播病毒,因此成人也需要做好防护,避免传染给孩子。由于可以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种类很多,不同型的肠道病毒感染后没有或很少有交叉免疫力,一种肠病毒感染后机体产生的免疫力持续时间较短,不会获得终身免疫。所以幼儿一年有可能被多次感染,患上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尚无预防疫苗,讲究个人卫生是关键。由于可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种类较多,目前又没有可以预防手足口病的疫苗,因此,主要的预防措施就是教育公众认识手足口病,讲究卫生,加强管理。手足口病的预防工作应开始于早春疾病尚未流行时,加强监测,发现早期病例,早隔离,早治疗,防患于未然。 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①注意家庭及周围环境卫生,讲究个人卫生。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给儿童洗手,不要喝生水,不吃生冷的食物;②家长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或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③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④注意孩子营养的合理搭配,还要让孩子休息好,适当晒晒太阳,增强自身的免疫力;⑤在流行期间,家长要少带孩子去人多的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机会。如果孩子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要及时就诊 通过管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

大班下学期健康教案《预防手足口病》

大班下学期健康教案《预防手足口病》 活动目标 1、了解关于手足口病的传播和预防的知识。 2、教育幼儿注意个人及饮食卫生,预防疾病的发生。 3、引导幼儿正确对待手足口病,不恐慌。 活动重难点:了解手足口病的传播和预防的措施。 活动准备:手足口病例图。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小朋友们,每天老师都会给你们量体温、检查小手 和嘴巴,谁知道这是为什么?(请幼儿讲述) 二、介绍手足口病的基本知识 1、看来小朋友们对手足口病都已经有所了解,那手足口病都有哪 些症状呢?(幼儿讨论)得出结论:症状:潜伏期2-5天,往往先出 现发烧症状,手掌心、脚掌心出现斑丘疹和口腔粘膜出现疱疹或 溃疡,很疼。还会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

病重的会并发脑炎、心肌炎、肺炎等,若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所以,小朋友不舒服时要赶快告诉老师和大人,及时就医。 2、请幼儿观看手足口病例图片。(加深幼儿对手足口的认识) 3、了解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手足口病病菌是怎么传播的呢?(幼儿 讨论)小结: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教案出自:教案网)手足口 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好发于小儿的传染病,主要通过三 条途径传播:一是人群密切接触;二是病人的分泌物、排泄物通过 空气传播;三是引用或吃了被病人污染的水、食物。过粪、口传播 是主要的传播途径。患儿摸过的玩具、图书;带有病毒的苍蝇叮、 爬过的食物我们在接触都会得病。 全年均可有发病,但3-11月份多见,6-8月份为高峰期。这种病 传播速度极快,传播. 三、知道预防手足口病的方法。 怎样预防手足口病?(幼儿讨论【大班健康教案 /daban/jiankang/】)小结:预防措施:

手足口病预防知识宣传单

手足口病预防知识宣传单 贵家长:您们好! 当前,正值手足口病流行季节。为做好手足口病的防控工作,保障广大儿童的身体健康,现将手足口病的防治知识介绍给你们,请您做好家庭疾病防控工作。 一、手足口病常识 1、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20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传染病,夏秋季节多发,以6岁以下儿童多见。临床上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皮疹、疱疹等表现为主,极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脑膜炎、脑炎、肺水肿等并发症死亡。 2、什么人可以传播手足口病?手足口病病人、感染病毒后还未发病的人、不发病但带病毒的人均可以传播手足口病。 3、手足口病是怎样传播的? 手足口病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传播,带毒的唾液、疱疹液和被病人污染的手、毛巾、玩具、餐饮具、被褥、衣服等都可以造成本病的传播。病毒污染的水、食物也可造成传播。带毒的咽喉分泌物、唾液可局限性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4、哪些人群容易感染手足口病? 儿童普遍易感,6岁以下儿童发病最多,尤以3岁及以下儿童发病率最高。 5、一般情况下,感染了病毒后多长时间发病? 一般感染病毒后2-10天发病,平均3-5天,病程一般为7-10天。 6、手足口病发生后,主要有哪些症状? ①该病一般突然发病,大约一半人有发烧症状。 ②发病当天或第2天出疹,1-2天出齐,是玫瑰色疹子,1天后有部分皮疹变成疱疹。一般常见于手掌、脚掌和臀部。 ③皮疹出现的同时或1-2天后,在唇边、舌边和两腮粘膜上出现疱疹,患儿咀嚼疼痛,流口水。 ④部分患儿还出现咳嗽、流涕、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症状。 ⑤少数病例(尤其是小于3岁者)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病情凶险,可致死亡或留有后遗症。 二、怎样预防手足口病? 1. 本病流行期间尽量不要带儿童到人群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最好呆在家中不要外出,不要与外人接触。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2. 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3、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消毒,并妥善处理污物; 4、家长外出回家后,应先搞好个人卫生,进行洗手、消毒。

手足口病宣传总结

手足口病宣传总结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急性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病人和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主要症状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少数病例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多由EV71感染引起,致死原因主要为脑干脑炎及神经源性肺水肿。2010年3月份以来,我市手足口病发病数出现增多现象,与去年同期相比有明显的上升趋势。为了将手足口病等肠道传染病防治知识普及全市人民群众,我中心于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现简要地总结如下: 我中心积极应对制定相应的宣传计划,印发宣传资料13余万张,分三路下发一是派发到各个社区共计900余张、折页3600份、宣传品62000余张。二是下发到各学校、幼儿园共计海报300张、折页900份、宣传品20000份。三是下发到医院和各村卫生所海报260张、折页1000余份、宣传品50000余张,通过张贴和分发宣传资料,已经全面覆盖我市,做到了家喻户晓,收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健康教育科还利用电视、电台、报纸分别宣传预防手足口病的相关知识,在都市110、人民台:春天里手足口病要预防;江城晚报:家长多注意防手足口病隐形传播、预防

手足口病保幼儿健康、预防手足口记住这5招、手足口病抬头家长要注意;江城日报:春季慎防儿童手足口病。电视台:预防手足口你我共行动、手足口病不可怕等等一系列的媒体宣传,全方位向全市人民宣传预防手足口病的基本知识、防范措施,养成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提高防病意识。 手足口病的预防是一项长期工作,坚持以“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大宣传力度,群策群力,就能有效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我们决心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继续加强预防手足口病的健康教育工作,在上级部门的指导下全面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吉林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5年学校手足口病预防知识

幼儿园怎样预防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传播很快的一种儿童传染疾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儿童。手足口病可以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很容易交叉感染,现在还未研制出预防这种病毒的疫苗,所以一定要注意预防,特别是幼儿园里的孩子们要注意预防手足口。 一、聚集性病例 指一周内,同一托幼机构或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生5例以上,但不足10例手足口病病例;或同一班级(或宿舍)发生2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或同一个自然村/居委会发生3例及以上,但不足5例手足口病病例;或同一家庭发生2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 二、传染病突发事件 一周内同一托幼机构或学校发生10例以上或出现1例以上手足口病死亡病例 三、停课的标准 ①托幼机构和学校发现手足口病聚集性病例时,应以最快的方式向疾控中心报告。 ②出现重症或死亡病例,或聚集性病例时,建议病例所在的班级停课10天。 ③1周内累计出现10例及以上或3个班级分别出现2例及以上病例时,建议全校停课10天。 ④管理时限为自患儿被发现起至症状消失后1周。 症状体征: 潜伏期3~5天,有低热、全身不适、腹痛等前驱症。1~2天内口腔、咽、软腭、颊黏膜、舌、齿龈出现疼痛性、粟粒至绿豆大小水疱,周围绕以红晕,破溃成小溃疡,由于疼痛,常流涎和拒食。同时手足亦出现皮疹,在手足的背侧面和手指(趾)背侧缘、甲周围、掌跖部,出现数目不定的水疱,除手足口外,亦可见于臀部及肛门附近,偶可见于躯干及四肢,数天后干涸、消退,皮疹无瘙痒,无疼痛感。个别儿童可出现泛发性丘疹、水疱,伴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心肌炎等。一般经过良好,全病程约5~10天,多数可自愈,预后良好。 预防步骤: 1、卫生消毒。 清洗消毒:可用高温(>56℃)、漂白粉或紫外线照射进行消毒。幼儿园要保持每天放学消毒一次,有条件的应该中午一次、晚上各一次。孩子玩耍的教学玩具要用专门的消毒液浸泡消毒,通常使用的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宣传资料

2015年幼儿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宣传资料 一、什么是手足口病? 答:手足口病是由多种人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是我国法定报告管理的丙类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二、手足口病的主要传染源是什么? 答:手足口病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均为本病的传染源,隐性感染者难以鉴别和发现。发病前数天,感染者咽部与粪便就可检出病毒,通常以发病后一周内传染性最强。 三、手足口病是如何传播流行的? 答: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1)儿童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传播; (2)患儿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也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3)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食物等也可造成传播; (4)门诊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严可造成传播。 四、手足口病有哪些症状? 答:急性起病,发热,口腔粘膜出现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

少。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多在一周内痊愈,愈后良好。部分病例表现不典型,如:单一部位或仅表现为斑丘疹。少数病例(尤其是小于三岁者),病情进展迅速,在发病1—5天左右出现脑膜炎、脑炎(以脑干脑炎最为凶险)、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极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可致死亡,存活病例可留有后遗症。 五,手足口病怎么治疗? 答:目前无特异性治疗方法,以支持疗法为主,绝大多数患者可自愈。目前尚无特异性的疫苗,根据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 (一)普通病例 1.一般治疗:注意隔离,避免交叉感染。适当休息,清淡饮食,做好口腔和皮肤护理。 2.对症治疗:发热等症状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 (二)重症病例 1.神经系统受累治疗; 2.呼吸、循环衰竭治疗; 3.恢复期治疗。 六、哪些手足口病病人可能发晨成为重症病例? 答:具有以下特征,尤其3岁以下的患者,有可能在短期内发展为危重病例,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进行必要的辅助检查,有针对性地做好救治工作。

手足口病健康教育讲座

手足口病健康教育讲座 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做好儿童个人,家庭和托幼机构的卫生是预防本病的关健。 个人预防措施 1.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 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2.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 理污物。 3.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 4.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场所,注意保持家 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5.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院机构就诊。居家治疗的儿童不要接触其 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消毒,轻症儿童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托幼机构及小学等集体单位的预防控制措施 1.本病流行季节,教室和宿舍等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 2.每日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 3.进行清扫和消毒工作时,工作人员应穿戴手套,清洗工作结束后应立即 洗手; 4.每日对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体进行擦拭消毒; 5.教育指导儿童养成正确洗手的习惯; 6.每日进行晨检,发现可疑患儿时,要对患儿采取及时送诊,居家休息的 措施,对患儿所用的物品立即进行清洗消毒处理; 7.患儿增多时,要及时向教育和卫生部门报告,根据疫情的控制需要当地 教育和卫生部门可决定采取托幼机构或小学放假措施。 医疗机构的预防控制措施 1.疾病流行期间,医院应实行预检分诊,并专辟诊室接诊疑似手足口病人, 引导发热出诊患儿到专门诊到就诊,候诊及就诊等区域应增加消毒频次,室内清扫时应采用湿式清洁方式; 2.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每一位病人后,均应认真洗手或对双手消毒; 3.诊疗护理病人过程中所使用的非一次性的物品,仪器均要擦拭消毒; 4.同一间病房内不应收治其他非肠道病毒感染的患儿,重症患儿应单独隔 离治疗; 5.对住院患儿使用过的病床及桌椅等设施和物品必须消毒后才能继续使 用; 6.患儿的呼吸道分泌物和粪便及其污染的物品要进行消毒处理; 7.医疗机构发现手足口患者增多或肠道病毒感染相关死亡病例时,要立即 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和疾控机构报告。

手足口病宣传标语

手足口病宣传标语 篇一:预防甲型H1N1流感和手足口病宣传标语 预防甲型H1N1流感和手足口病宣传标语 1、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全面防控甲型H1N1流感 2、动员起来,讲究卫生,减少疾病,提高群众健康水平 3、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全面整治城乡环境卫生 4、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提高全民健康素质 5、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大力创造少患病环境 6、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全民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7、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保障人民身体健康 8、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不断提高城乡整体卫生水平 9、整治城乡环境,共创清洁家园 10、大力搞好环境卫生,切实增强防病能力 11、自觉维护环境卫生,有效预防甲型H1N1流感的发生和流行 12、人人参与,净化环境,美化家园,预防传染性疾病 13、整治环境卫生,提升生活质量 14、重视卫生环境,构建和谐社会 15、人人动手,清洁环境,预控甲型H1N1流感流行 篇二:2014年手足口病防控宣传活动 2014年手足口病防控宣传活动 手足口病严重危害健康,是重点控制的最大疾病之一,为做好全乡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控制疫情的发展,保护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为提高全社会对手足口病的高度重视和正确认识,根据上级有关部门关于做好防控手足口病的通知要求,结合实际,制定了今年手足口病防控宣传活动计划。 一、活动时间: 2012年2月至7月 二、活动主题: 关注您的健康,手足口病可防、可治、不可怕。 三、组织领导: 组长:徐正现 副组长:杨海兵刘正国 成员:全体医务人员及各村村医 领导小组负责各种宣传工作的准备,包括开展宣传成员的培训、时间和人员的安排、宣传工具和资料的印发等,对各村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防控宣传工作开展督导检查,并汇总资料上报上级卫生主管部门。 四、活动区域和工作安排: 1、在李集乡内举行宣传活动,深入各自然村,使之家喻户晓。 2、参加单位和人员:卫生院全体医务工作者和各村卫生室村医。

手足口病预防知识宣传单终审稿)

手足口病预防知识宣传 单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手足口病预防知识宣传单 贵家长:您们好! 当前,正值手足口病流行季节。为做好手足口病的防控工作,保障广大儿童的身体健康,现将手足口病的防治知识介绍给你们,请您做好家庭疾病防控工作。 一、手足口病常识 1、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20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传染病,夏秋季节多发,以6岁以下儿童多见。临床上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皮疹、疱疹等表现为主,极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脑膜炎、脑炎、肺水肿等并发症死亡。 2、什么人可以传播手足口病?手足口病病人、感染病毒后还未发病的人、不发病但带病毒的人均可以传播手足口病。 3、手足口病是怎样传播的? 手足口病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传播,带毒的唾液、疱疹液和被病人污染的手、毛巾、玩具、餐饮具、被褥、衣服等都可以造成本病的传播。病毒污染的水、食物也可造成传播。带毒的咽喉分泌物、唾液可局限性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4、哪些人群容易感染手足口病? 儿童普遍易感,6岁以下儿童发病最多,尤以3岁及以下儿童发病率最高。 5、一般情况下,感染了病毒后多长时间发病? 一般感染病毒后2-10天发病,平均3-5天,病程一般为7-10天。 6、手足口病发生后,主要有哪些症状? ①该病一般突然发病,大约一半人有发烧症状。 ②发病当天或第2天出疹,1-2天出齐,是玫瑰色疹子,1天后有部分皮疹变成疱疹。一般常见于手掌、脚掌和臀部。 ③皮疹出现的同时或1-2天后,在唇边、舌边和两腮粘膜上出现疱疹,患儿咀嚼疼痛,流口水。 ④部分患儿还出现咳嗽、流涕、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症状。 ⑤少数病例(尤其是小于3岁者)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病情凶险,可致死亡或留有后遗症。 二、怎样预防手足口病? 1.本病流行期间尽量不要带儿童到人群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最好呆在家中不要外出,不要与外人接触。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2.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手足口病健康教育宣传材料

手足口病的预防宣传资料 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做好儿童个人、家庭和托幼机构的卫生是预防本病感染的关键。 个人预防措施 1.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2.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3.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 4.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5.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居家治疗的儿童,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托幼机构及小学等集体单位的预防控制措施 1.本病流行季节,教室和宿舍等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 2.每日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 3.进行清扫或消毒工作(尤其清扫厕所)时,工作人员应穿戴手套。清洗工作结束后应立即洗手; 4.每日对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

5.教育指导儿童养成正确洗手的习惯; 6.每日进行晨检,发现可疑患儿时,要对患儿采取及时送诊、居家休息的措施,对患儿所用的物品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 7.患儿增多时,要及时向卫生和教育部门报告。根据疫情控制需要当地教育和卫生部门可决定采取托幼机构或小学放假措施。 医疗机构的预防控制措施 1.疾病流行期间,医院应实行预检分诊,并专辟诊室(台)接诊疑似手足口病人,引导发热出疹患儿到专门诊室(台)就诊,候诊及就诊等区域应增加清洁消毒频次,室内清扫时应采用湿式清洁方式; 2.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每一位病人后,均应认真洗手或对双手消毒; 3.诊疗、护理病人过程中所使用的非一次性的仪器、物品等要擦拭消毒; 4.同一间病房内不应收治其他非肠道病毒感染的患儿。重症患儿应单独隔离治疗; 5.对住院患儿使用过的病床及桌椅等设施和物品必须消毒后才能继续使用; 6.患儿的呼吸道分泌物和粪便及其污染的物品要进行消毒处理; 7.医疗机构发现手足口患者增多或肠道病毒感染相关死亡病例时,要立即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和疾控机构报告。 肠道病毒EV71防控知识问答

手足口病健康教育知识宣传

手足口病健康教育知识 一、手口足病是由什么引起的? 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之一,其中以EV71及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最为常见。 二、多发人群及季节 多发于5岁以下婴幼儿,以2岁以内患儿多见,该病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多见。 三、传播途径有哪些? 是肠道病毒唯一宿主,主要以粪便、口或呼吸道沫传播,亦可经接触病人皮肤粘膜、泡疹渗出液传播,即儿童大便、唾液、牙杯、毛巾、玩具、奶具、内衣及床上用品等。 四、发病的症状是什么? 1、轻型 急性发病为:发热、手、足、口腔及肛门可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皮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疼痛明显,部分患儿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疼痛等症状。 2、重型 可出现肌肉痉挛、脑炎、急性迟缓性麻痹、心肺衰竭,肺水肿等严重并发症。 五、预防措施 目前尚无特殊的预防方法,以下几点可降低被感染的可能。

1、家长教育孩子饭前便后要洗手,勤洗澡,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室内勤通风,勤晾衣被,注意家庭卫生。 2、家长接触婴幼儿尿布、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3、家畜、家禽要圈养,避免与人混住一处。 4、婴幼儿使用奶瓶、奶嘴使用前应充分清洗。 5、儿童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 6、其病应早发现,早治疗,即可全愈。 六、84消毒液的使用方法 1、不易过多使用。垃圾、粪便使用1:10比例浸泡1小时,衣服、被单1:100浸泡30分钟晒干,厕所、地面、墙1:50喷洒,用量每平方米四两。 2、食具、饮具、奶具1:25比例浸泡30分钟,生活用具、书籍、玩具、交通工具等1:50比例擦试30分钟,每天一次,连续一周。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宣传单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宣传单 1、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婴幼儿常见传染病,由肠道病毒引起,夏秋季多发,以5岁以下的婴幼儿多见。临床上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疱疹、溃疡等表现为主,部分患儿可伴有咳嗽、流涕、恶心、呕吐等症状,疱疹通常会在一周内自行消退,同时体温也会下降,多数患者预后良好,不留后遗症。极少数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致命性并发症。 2、手足口病是怎样传播的? 该病传播方式多样,主要是通过人群密切接触传播。病毒也可通过唾液、疱疹液、粪便等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间接接触传播;除此之外病毒还可以通过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飞沫传播;同时也可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发生传播。 3、哪类人群容易感染手足口病? 人群对手足口病病毒普遍易感,各年龄段均可感染发病,但患者主要为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4、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目前该病尚无特殊的预防方法,但做到以下几点可以有效降低手足口病的发生。一是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饮食习惯,如饭前便后洗手、勤洗澡、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二是要经常对居住的房间进行通分换气,尽量少去拥挤的公共场所,特别是尽量避免与其他有发热、出疹性疾病的儿童接触,减少感染的机会;三是家长要注意家庭室内外的清洁卫生,家庭成员的衣服、被褥要在阳光下暴晒,尽量要减少儿童与家禽、家畜的直接接触;四是要注意孩子营养的合理搭配,要让孩子休息好,适当晒晒太阳,增强自生的免疫力。 5、对手足口病的患儿应如何护理和治疗? 手足口病如无合病症,只要及时治疗,多在一周内便可痊愈。患病期间,应加强患儿护理,注意口腔卫生。手足口病部位避免摩擦、挤压,要勤剪指甲、勤洗手、避免不良洗涤液的刺激。若出现合并心肌炎、脑炎、脑膜炎等。患儿应及时就诊。 6、如何进行患者的隔离与消毒 严格管理传染源,对患者进行隔离治疗,同时要认真落实好消毒处理措施,切断传播途径。首选物理消毒,采用通分、日晒和紫外线照射等物理消毒方法。对垃圾、粪便、污水等及时清运消毒;对于患者的用品、衣物、呕吐物、排泄物及其容器等含氯消毒剂以适当配比进行消毒;与此同时还要开展杀灭蚊蝇的活动。 侯边庄小学幼儿园 2011年9月26 家长心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