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枢神经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

中枢神经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

中枢神经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
中枢神经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

左侧侧脑室中枢神经细胞瘤1例

左侧侧脑室中枢神经细胞瘤1例 标签:左侧侧脑室;中枢神经细胞瘤 1 病例介绍 患者,女,24岁,1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一过性黑蒙,偶有胸闷,为先驱症状,多次发作均呈进行性眼前发黑,随即全身无力,身体向前摔倒。患者发作时神志清楚,否认与体位变动、情绪波动等有关,无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及四肢抽搐、口吐白沫等病史。患者发作持续3~4 min,均无特殊诊治,自行缓解,此后上述症状间断发作。于上个月前再次发作,此次持续约10 min,发作时曾有意识丧失约2~3 min,遂来就诊。CT示:左侧侧脑室内可见稍高密度软组织密度影,边界较清,密度不均,并见点状高密度钙化影及多发囊变区。MRI:病变位于左侧侧脑室近室间孔处,呈椭圆形肿块影,边界欠清,呈混杂T1、T2信号,FLAIR亦呈混杂信号(图1)。DWI为高信号影。左侧侧脑室前后角扩大,中线结构大致居中,加强扫描病灶表现为中等均匀强化,其周围脑组织无水肿和浸润。术中B超定位肿瘤边界,从纵裂逐渐分入,保护好双侧胼周动脉,切开胼胝体长约2.5cm,钝性分开左侧侧脑室,可及肿瘤:灰白色,肿瘤边缘部分与侧脑室脉胳丛及侧脑室壁不清楚,血供中等,质地软,分块全切除4.2 cm×3.8 cm×5.3 cm。复查B超未见肿瘤残存。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SYN、NeuN阳性,GFAP散在及灶状阳性,0Iig-2散在阳性细胞。P-170(±);MGMT(++);MMP-9(+++);PTEN(±~+);EGFR(-),P53(++);VEGF(+++);Ki-67(±);TOPOⅡ(±);GST-π(+++)。病理诊断:中枢神经细胞瘤(图2)。 图1 左侧侧脑室中枢神经细胞瘤 注:图①示左侧脑室见混杂T1、T2团块影,中度强化。图②示左侧脑室室间孔区混杂T1、T2团块影 2 讨论 中枢神经细胞瘤(central neurocytoma,CNC)起源于神经元或混合神经元的神经胶质部分,属于神经系统的良性肿瘤,临床上发病率不高,一般不超过神经系统肿瘤发病率的千分之一,该病可发于任何年龄段,以中青年多见,发病年龄为20~30岁,男性和女性的发病比例为1.13∶1。世界卫生组织将该疾病分为二级,临床上一般会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及视乳头水肿等表现,这是由于脑积水导致颅内压增高而引起。此例患者主要表现为一过性黑蒙。CNC一般多发生在侧脑室内,首发部位在侧脑室壁和透明隔,多发生在Monro氏孔附近,有时会影响到胼胝体、尾状核头、穹隆及丘脑。MRI检查有如下特征:(1)该类肿瘤一般都发生在侧脑室前部,孟氏孔区或透明隔,以广基底联结与侧脑室透明隔,有时会发生轻重不一的脑积水。(2)大部分的CNC呈分叶状,形态不规则,边缘表现为绳索状。(3)CNC边界清晰,大部分不会波及到脑组织。(4)MRI平扫信号T1等长T2混杂。肿瘤组织中T1、T2等长,发生囊变、坏死时会

星形胶质细胞瘤病理变化介绍

星形胶质细胞瘤病理变化介绍 星形胶质细胞瘤是常见的胶质瘤,尤其好发于30到40岁的年龄阶段,所以对它的病理特征必须注重了解,可以用右眼观察了解是否有结节或者具它的状况,或者是在光镜下检查。 1,肉眼观察:肿瘤大小可为数厘米大的结节至巨大肿块不等,一般境界不清,在肿瘤组织出现坏死出血时,似与周边组织境界分明,但边界外仍有瘤组织浸润。瘤体灰白色,质地视瘤内胶质纤维多少而异,或硬、或软、或呈胶冻状外观,并可形成大小不等的囊腔。由于肿瘤的生长,占位和邻近脑组织的肿胀,脑的原有结构因受挤压而扭曲变形。 2,光镜下:肿瘤细胞形态多种多样,肿瘤细胞核的多形性,核分裂像,瘤细胞密度,血管内皮增生程度以及瘤组织坏死。

3,星形细胞瘤预后较好,按瘤细胞形态又分为纤维型、原浆型、肥胖型和混合细胞型等亚型。其中以纤维型星形细胞瘤(fibrillary astrocytome)最常见,瘤细胞分化好,但呈浸润性生长,瘤细胞之间可见红染的原纤维性背景。原浆型星形细胞瘤(protoplasmic astrocytoma)较少见,瘤细胞体积小,形态较一致,胞突少而短。肥胖细胞型星形细胞瘤(gemistocytic astrocytoma)瘤细胞体积较大,胞浆丰富,半透明,核偏位。电镜下在瘤细胞胞浆中可见成束排列的中间丝。星形细胞瘤胞浆均表达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 GFAP)、S-100蛋白和波形蛋白(Vimentin)。 4,间变性星形细胞瘤(anaplastic astrocytoma)预后较差,光镜下表现为瘤细胞密度增加,核异型性明显,核深染可见核分裂像,血管内皮细胞增生等,为恶性肿瘤的征象。 5,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又分为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 multiform, GBM)和巨细胞型胶质母细胞

中枢神经细胞瘤的MRI诊断

作者单位:10005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影像中心;3系首都医科大学2001级博士研究生;△现工作于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 中枢神经放射学 中枢神经细胞瘤的MRI诊断 胡 凌3,高培毅△ 【摘要】 目的 研究中枢神经细胞瘤(C NC)的MRI诊断特点。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C NC 19例,男12例,女7例,年龄11~49岁,平均28.5岁,分析其MRI表现。结果 肿瘤均位于侧脑室透明隔和(或)第三脑室,靠近M onro孔处,T1WI呈等信号;T2WI信号强度与皮层灰质比较多为等或略高信号。内部多见囊变、出血及钙化,边缘清晰。结论 青年人位于透明隔的肿瘤,应考虑C NC的诊断。MR有助于术前诊断此病,确定手术方案。 【关键词】 中枢神经细胞瘤 磁共振成像 透明隔 MR Diagnosis of Central N eurocytoma:A R eport of19C ases H U Ling,G AO Peiyi Neuroimaging Center,The A ffiliated T iantan H ospital,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Beijing100050,P.R.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 o study MR features of central neurocytoma.Materials and Methods MR findings in19cases with pathologically2proved neurocytoma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The patients included12males and7females,aged11~49with the average of28.5years.R esults All tum ors were located at the septum pellucidum between the lateral ventricles and/or the third ventricle close to M onro foramen,presenting as is o2signal on T1WI and is o2or hyper2signal on T2WI.Cystic degeneration, hem orrhage and calcification within the tum or were seen in m ost cases.The tum or showed a sharp border.Conclusion Central neurocytoma should be considered when a mass located at septum pellucidum is found in a y oung patient.MRI is helpful in making a preoperative diagnosis and in deciding surgical plan. 【K ey w ords】 Central neurocytoma MRI Septum pellucidum 中枢神经细胞瘤(central neurocytoma,C NC)最早由Hass oun等[1]于1982年报道,是比较少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良性肿瘤。迄今大约有百余例报道,不到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1%[2]。因C NC生物学特征呈良性经过,预后良好,因此有必要在术前作出准确的影像学诊断,以帮助治疗方案的选择。笔者共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C NC19例,分析其影像学特点。 1 资料与方法 本组19例,男12例,女7例,年龄11~49岁,平均28.5岁。13例以头痛、呕吐等颅内高压症状就诊,70%病程在半年以内。 使用GE Signa1.5T和3.0T及T oshiba Visart 1.5T超导型磁共振成像仪,采用头线圈,自旋回波(SE)序列,GE1.5T和3.0T及T oshiba1.5T T1WI及T2WI,TR/TE分别为370ms/25ms,4200ms/90ms 和2240ms/19ms,5000ms/123ms及325ms/15ms, 4800ms/100ms,必要时采用梯度回波序列,层厚5mm,无间隔,轴、矢、冠状位扫描。19例均行增强扫描,对比剂为钆喷酸葡胺(G d2DTPA,北陆公司),剂量0.2ml/kg体重。15例术前亦行CT检查。 2 结果 MRI表现:肿瘤均位于侧脑室透明隔和/或第三脑室,靠近M onro孔处,肿瘤实质部分T1WI呈等信号,17例内部见大小不等的多发低信号囊变区(图1);T2WI信号强度与皮层灰质比较为等或略高信号(图2)。病变呈不规则形,平均大小为4.2cm×3.1cm×2.8cm,边缘清晰,脑室周边脑实质未见水肿及浸润征象。6例生长在M onro孔附近或累及

中枢神经细胞瘤CT和MR检查的影像学特征及其诊断准确率对比

中枢神经细胞瘤CT和MR检查的影像学特征及其诊断准确 率对比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中枢神经细胞瘤CT和MR检查的影像学特征,并且对其 诊断的准确率进行比较。方法:将2015年3月—2017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50 例中枢神经细胞瘤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借助CT和MR对其影像学特征进行检查。结果:50例患者的发病位置CT、MR检查都可以将其清晰的显示。而且CT 诊断的确诊率明显的低于MR的诊断准确率。结论:对于中枢神经细胞瘤的临床 诊断采用MR进行检查,其准确率明显的比CT的诊断准确率高,而且其影像学 表现以及发病位置具有一定的特点,临床上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影像学 工具,这样有助于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 【关键词】CT;MR;中枢神经细胞瘤;影像学特征;准确率 【中图分类号】R739.41;R445.2;R730.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14-0240-01 中枢神经细胞瘤是一种比较小的细胞神经元肿瘤,在1982年被Hassoun首 次提出,在临床上的发病率比较低,而且以良性为主,预后效果比较好[1]。中枢 神经细胞瘤在青年人群中比较多见,早期症状比较轻,容易出现误诊和耽误的现象。因此本次研究主要分析中枢神经细胞瘤CT和MR检查的影像学特征,并且 对其诊断的准确率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5年3月—2017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50例中枢神经细胞瘤的患者作 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都经过病理诊断被确诊为中枢神经细胞瘤。50例患者中包 括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在22~43岁之间,平均年龄(32.9±4.5)岁。 1.2 方法 首先CT采用飞利浦16排CT仪对患者实施检查,指导患者采取仰卧位,将 层厚和层间距设置为10mm×10mm,连续扫描患者的颅底至颅顶,增强扫描实施 时应该采用非离子造影剂,在肘静脉高压注射器对其注射1.5~2.0ml/kg,速率控 制在3ml/s。 MR检查采用鑫高益0.5T核磁共振成像仪对患者进行平扫和增强扫描,借助SE T1WI和FSE T2WI对患者的矢状位、轴位、冠状位等进行扫描,层厚设置为6mm,层间距设置为2mm。将造影剂钆喷替酸葡甲胺(Gd-DTPA)15ml实施静脉注射后进行增强扫描,速率控制在1ml/s。对患者的CT、MR的发病位置、病理特性等 进行观察。 1.3 统计学分析 借助统计学软件SPSS20.0对数据进行分析,t对计量资料进行检验,计数资 料采用χ2检验,当P<0.05时,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50例中枢神经细胞瘤患者的CT、MR影像学特征进行分析,经过检查发现,CT和MR都可以清晰的对患者的发病位置显示,比较常见的现象就是透明隔 和侧脑室壁,在额叶、第四脑室、小脑蚓部、胼胝体内壁处也可见。CT检查肿瘤 呈现一种实质性的等密度或者是稍高密度的现象,实施增强扫描后会呈现一种轻度、中度的强化现象,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囊性病变,片状钙化、条带状钙化等。MR检查肿瘤主要呈现等信号或者是稍低信号,实施增强扫描后会呈现一种轻度

中枢神经细胞瘤1例MRI诊断鉴别诊断论文

中枢神经细胞瘤1例及MRI诊断与鉴别诊断【摘要】目的认识中枢神经细胞瘤,比较中枢神经细胞瘤的mri 特点,以提高诊断水平。ct、mri对中枢神经细胞瘤均具有一定特点,结合年龄、发病部位,多能够做出正确诊断。 【关键词】中枢神经细胞瘤 mri 室管膜瘤 monro孔 中图分类号:r739.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4-380-02 病例1 患者张xx女25岁主诉:间歇性头痛,伴恶心呕吐,全身乏力一周 现病史:患者一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歇性头疼,同时伴有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曾就诊于当地医院,静点甘露醇后症状明显缓解,患者无走路不稳症状,无视物模糊症状,肌力及肌张力正常,肢体无麻木感,患者诉三个月来明显消瘦。 既往史、个人史及查体无特殊。 术前诊断:脑室内占位病变 手术名称:大脑开颅颅内肿瘤切除。 全麻。送检标本肿瘤组织。 手术过程:全麻成功取仰卧位置, 头部三翼钉固定,标记右额部跨越中线u型头皮切口线,常见碘伏消毒铺巾胶纸固定。 延标记切开皮肤,皮下。皮瓣翻向面部,环钻骨孔5枚,线锯

开颅。游离骨瓣,悬吊硬膜止血后星形切开硬膜,见脑压高,经右侧脑室额角穿刺点穿刺侧脑室释放脑脊液,经右侧脑室额角及纵裂经右侧脑室探查,切除部分额叶进入脑室内,见脑室内肿物,色灰暗,血供丰富,与周边组织分界欠清,显微镜下切除大部分肿瘤,脑组织略膨满,搏动良好,术中冰冻切片结果中枢神经细胞瘤可能大。 大病理 讨论:中枢神经细胞瘤是生长于侧脑室和第三脑室的小细胞神经元肿瘤在1982年首先由hassoun等报道,其主要发生部位在透明隔近室间孔处(monro孔),引起临床症状时,肿瘤均长得很大其主要症状是头痛和梗阻性脑积水所产生的颅内压增高症状近来报道逐渐增多,bailey和cushing脑膜组织学分类属于来源于原始髓上皮的神经细胞瘤;按kernohan肿瘤分类归于神经星形细胞瘤ⅰ级;世界卫生组织(wh0)2000年公布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属于神经元及混合神经元神经胶质起源的肿瘤who分级为ⅱ级。 病因:1982年由hassoun等首先发现其超微结构的特殊性,认为是神经细胞起源,但光镜下有别于神经节细胞瘤和神经母细胞瘤而另外命名脑室内神经细胞可能来自透明隔或穹窿小灰质核团的颗粒神经元。 中枢神经细胞瘤影像学典型表现 对中青年病人颅内压增高起病的侧脑室肿瘤,特别是头颅ct扫描或mri影像显示肿瘤伴有点状钙化者应考虑脑室内神经细胞瘤。

星形细胞瘤

星形细胞瘤 百科名片 星形细胞瘤,英文名:astrocytoma ,别名:星细胞瘤;astrocytic glioma;astroma。星形细胞肿瘤是指以星形胶质细胞所组成的肿瘤,是最常见的神经上皮性肿瘤。星形细胞瘤相当于Kernohan分级中除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外的Ⅰ级与Ⅱ级,在ST Anne-Mayo分级中为1级与2级。星形细胞瘤为浸润性生长肿瘤,多数肿瘤切除后有复发可能,且复发后肿瘤可演变成间变性星形细胞瘤或多形性胶母细胞瘤。间变性星形细胞瘤又称为恶性星形细胞瘤,肿瘤细胞间变程度在星形细胞瘤与多形性胶母细胞瘤之间。 目录 编辑本段

星形细胞瘤 临床表现与病情发展均有各自典型特征,预后较好。另一类星形细胞肿瘤则无明显边界,向周围脑组织广泛浸润,肿瘤细胞呈间变特性,包括星形细胞瘤、间变性星形细胞瘤及多形性胶母细胞瘤等。此类肿瘤病程为进展性,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效果均较差。发病机制: 星形细胞肿瘤可发生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任何部位,一般成年多见于大脑半球和丘脑底节区,儿童多见于幕下。有报道幕上占3/4 幕下占1/4。发生在幕上者多见于额叶及颞叶,顶叶次之,枕叶较少见肿瘤可累及两个以上脑叶。亦可见于视神经,丘脑和第三脑室旁;幕下者则多位于小脑半球和第四脑室,亦可见于小脑蚓部和脑干。 1.星形细胞瘤肿瘤主要位于白质内,呈浸润性生长,实性者无明显边界,多数不限于一个脑叶,向外生长可侵及皮质向内可破坏深部结构,亦可经过胼胝体越过中线侵犯对侧大脑半球肉眼观察质地灰红色或灰白色,质地多较硬,半数左右的肿瘤呈部分囊性变,囊液淡黄透明,蛋白质含量较高,静置易自凝,称为Froin征阳性。有囊性变的肿瘤可称为“囊在瘤内”。而位于小脑的星形细胞瘤常为一个大囊,囊壁上有肿瘤结节,囊壁为纤维结缔组织及神经胶质纤维构成,因此只切除肿瘤结节即可达到根治肿瘤的目的,此种肿瘤称之为“瘤在囊内” 少数小脑星形细胞瘤为实质性,呈浸润性生长,无明显边界,预后较囊性者差。 根据肿瘤的组织学特点,星形细胞瘤可分为纤维型,原浆型和肥胖型三种亚型: (1)纤维型:最为常见,可见于中枢神经的任何部位及各年龄组病人。在成人中多见于大脑半球;在儿童和青少年中较多见于小脑、脑干与丘脑。生长缓慢,质地较硬韧,有时如橡皮。弥漫型肿瘤切面呈白色,与四周脑组织不易区别。临近皮质可被肿瘤浸润,色泽深灰,与白质分界模糊。肿瘤中心可有囊肿形成,大小数目不定。 (2)原浆型:为最少见的一种类型,质地软,主要见于大脑内,多位于颞叶,部位表浅主要侵犯大脑皮质使受累脑回增宽、柔软、变平为其特点,瘤体较大,灰红色,切面呈半透明均匀胶冻样。深部侵入白质,在

中枢神经细胞瘤特征及孟氏孔区肿瘤MRI鉴别诊断

中枢神经细胞瘤-特征 影像学特征表现为:(1)肿瘤大都位于透明区,Monor 氏孔区,以一侧为主向对侧生长。(2)CT 显示钙化、囊性变和MRI 显示血管流空及大小不等低倍号区,对CNC 诊断有帮助。(3)CT 平扫肿瘤稍高密度,轻中度强化;MRI 呈稍长或等T1信号,稍长T2信号,可有轻度到明显强化;DSA可显示肿瘤染色。(4)肿瘤边界清晰,一般无瘤周水肿以及肿瘤侵入脑实质的征象。近年来,磁共振波谱成像发现CNC有一3.35 ppm的特殊波峰,对其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MRI:特征性的MRI表现:①好发部位:肿瘤大都位于侧脑室前2/3,透明隔或孟氏孔区,典型表现为以广基底与侧脑室透明隔相连的肿瘤,均伴有不同程度脑积水。②形态:肿瘤形态不规则,多呈分叶状,边缘呈绳索状。此为CNC的一个较为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③边界:肿瘤边界清晰,一般不侵入脑实质。④平扫信号改变:肿瘤呈不均匀等长T1 等长T2 混杂信号,其中等T1 等T2 信号代表肿瘤组织,长T1 长T2 信号代表囊变、坏死。有些病变中还可见无信号区,代表钙化或肿瘤血管。脑室内的信号不一及匍行性流空是CNC的另一特征性MRI表现。 ⑤增强扫描信号改变:多呈轻中度强化。 鉴别诊断: ①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此肿瘤多见于20岁以下青少年,几乎所有病人都伴有结节性硬化,肿瘤起源于室管膜结节的巨大星形细胞,室间孔附近好发,临床上易产生阻塞性脑积水。MRI上呈长T1 长T2 信号,信号均匀,边缘清楚,增强扫描肿瘤呈明显强化,同时可见室管膜下的其他结节。 ②室管膜瘤:室管膜瘤是起源于室管膜或室管膜残余部分的肿瘤,可发生于脑室内及脑室外,58%源自第四脑室,42%源自侧脑室和第三脑室。发生于幕下者多见于儿童,平均发病年龄6岁;发生于幕上者平均发病年龄稍高,为18~24岁。室管膜瘤沿脑室塑形生长,可有囊变。MRI上肿瘤呈等长T1 等长T2 混杂信号,增强扫描肿瘤不均匀强化。MRI诊断本病主要靠肿瘤位置和形态的改变,而不是肿瘤的信号特征,其中肿瘤沿脑室塑形生长是其特征性改变。 ③脉络膜丛乳头状瘤:脉络膜丛乳头状瘤发生于脉络膜丛,好发于侧脑室三角区(50%)及第四脑室(40%),也可发生于第三脑室(5%)。发生于侧脑室的脉络膜丛乳头状瘤好发于10岁以前的婴幼儿,发病无性别差异,多数为良性病变,病程缓慢。肉眼观呈“菜花样”改变,可有出血和囊变。MRI上肿瘤多数呈等T1 短T2信号,肿瘤内常可见血管流空现象,有时肿瘤内可见脑脊液而导致信号不均

神经上皮组织来源的肿瘤

神经病理 神经上皮组织来源的肿瘤 1、起源于原始神经管的髓上皮成份的肿瘤-胶质瘤(glioma)。 2、神经上皮组织的肿瘤大多是依据其病理特征来分类的。 3、Bailey和Cushing根据肿瘤中的细胞类型与正常发育中各个阶段细胞形态相似的特征,提出肿瘤分类。 脑肿瘤的年龄特点:85%发病于成人(20-50岁),15%发病于儿童(5-15岁)。 成人肿瘤多位于幕上和大脑半球(70%),儿童肿瘤多位于幕下、后颅窝、四脑室和中线结构(70%)。 儿童脑肿瘤主要是髓母、PNET、室管膜瘤、颅内生殖细胞肿瘤,而脑膜瘤、听神经瘤和垂体腺瘤少见; 成人主要是大脑星形细胞瘤、GBM、少突胶、脑膜瘤、垂体腺瘤,髓母和PNET很少见; 老年人主要是GBM、脑膜瘤、淋巴瘤和转移癌。 脑肿瘤的部位特点 小脑天幕上肿瘤(71%): 大脑半球实质肿瘤――神经胶质来源肿瘤、淋巴瘤 脑实质外肿瘤 ―-脑膜源性 ――周围神经鞘细胞源性肿瘤 ――蝶鞍区肿瘤(垂体腺瘤、颅咽管瘤、脑膜瘤、生殖细胞肿瘤) 小脑天幕下肿瘤(29%) 小脑实质内肿瘤――小脑星形细胞瘤、髓母、血管母细胞瘤 第四脑室内肿瘤――室管膜瘤、脉络丛乳头状瘤 小脑桥脑角肿瘤――神经鞘瘤、脑膜瘤 脑干肿瘤――星形细胞瘤(毛细胞性) 大脑实质内胶质瘤多分布于额、顶、颞叶; 毛细胞性星形细胞瘤见于丘脑下部、视神经、脑干和小脑; 垂体腺瘤和颅咽管瘤几乎都在蝶鞍区; 血管母细胞瘤几乎都在小脑半球内; 在大脑和脊髓内类似于髓母细胞瘤结构特点的肿瘤称为PNET; 同一类肿瘤不同部位可组织结构不同:星形细胞瘤(大脑内多为原浆型、肥大细胞型和间变型;小脑内多为纤维型和毛细胞性;丘脑、视神经和脑干则多为毛细胞性); 几个肿瘤的固定部位:中枢神经细胞瘤(侧、三脑室内);少突胶(大脑半球白质浅层);PXA (额颞部近脑表面实质);粘液乳头型室管膜瘤(脊髓圆锥终丝);RGNT(第四脑室)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诊断三结合:发病年龄和肿瘤部位;临床特征和影像学特征;HE形态与免疫标记; 组织学分级原则:细胞密度;细胞多形性;核分裂像;血管增生;坏死;生物学行为。 ★具有类似组织学形态特点肿瘤的鉴别诊断:

16例小脑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MRI及病理分析

16例小脑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MRI及病理分析 作者:黄文才, 李国雄, 曾晓华, 金德勤, Huang Wencai, Li Guoxiong, Zeng Xiaohua,Jin Deqing 作者单位: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放射影像科,湖北,武汉,430070 刊名: 肿瘤基础与临床 英文刊名:JOURNAL OF BASIC AND CLINICAL ONCOLOGY 年,卷(期):2008,21(6) 参考文献(6条) 1.罗泽斌;潘恒囊性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MRI诊断[期刊论文]-实用放射学杂志 2006(01) 2.周东;李昭杰;林志俊小脑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诊断及显微手术治疗[期刊论文]-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2006(02) 3.刘金龙;陈昆;闵登梅毛细胞星形细胞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期刊论文]-中国显微外科杂志 2006(03) 4.Erdogan C;Hakyemez B;Yildirim N Brain abscess and cystic brain tumor:discrimination with dynamic susceptibility contrast perfusion-weighted MRI[外文期刊] 2005(05) 5.郎志谨星形细胞瘤影像学诊断及WHO新分类法的介绍[期刊论文]-临床放射学杂志 2001(07) 6.李春和;姚振威;冯晓源青少年小脑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CT、MRI诊断[期刊论文]-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05(04)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胡高军.吴建国.张宗军.於建军.吴宇强.王宁兰.HU Gaojun.WU Jianguo.ZHANG Zongjun.YU Jianjun.WU Yuqiang.WANG Ninglan小脑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MR诊断与病理分析[期刊论文]-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31(3) 2.李作青术前化疗对进展期神经母细胞瘤手术切除率及疗效的影响[学位论文]2007 3.邓亚.解天梅.Deng Ya.Xie Tianmei毛细胞星形细胞瘤的CT、MRI诊断分析[期刊论文]-西南军医2009,11(5) 4.刘罡.舒慧珍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MR诊断10例临床探讨[期刊论文]-中国现代医生2009,47(32) 5.曹代荣.王弘岩.李银官.游瑞雄.林钊.方哲明.郑贤应成人幕上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MRI诊断[会议论文]-2008 6.徐宏治.陈衔城.顾宇翔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期刊论文]-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2,28(6) 7.谢泽宇.庄明华.许宏武.孙德麟.Xie Zeyu.Zhuang Minghua.Xu Hongwu.Sun Delin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诊治与预后[期刊论文]-医学研究杂志2007,36(7) 8.周文科.周国胜.王剑新.李强.张新中.史跃亭.梁宗浩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治疗[期刊论文]-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4,19(12) 9.郑春红.曹代荣.林征宇.陈正挺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MRI诊断(附10例报告)[期刊论文]-中国CT和MRI杂志2008,6(1) 10.彭振鹏.李子平.王晓燕.许达生.郑可国肝内脂肪瘤和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和MRI诊断[期刊论文]-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2004,13(4) 引证文献(1条) 1.何飞.李飞.李梅.陈志.林江凯.朱刚.冯华小脑星形胶质瘤临床特点与治疗[期刊论文]-医学综述 2012(2) 本文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3114233584.html,/Periodical_hnzlxzz200806020.aspx

星形细胞瘤

星形细胞瘤 星形细胞瘤返回首页 [概述] 显形细胞瘤是最常见的神经上皮性肿瘤,据文献报道占颅内肿瘤的13%-26%,占胶质形21(2%-51.6%。 星形细胞瘤可发生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任何部位,一般成人多见于大脑,儿童则多见于幕下。有报告幕上占3,4,幕下占l,4。发生在幕上者多见于额叶及颓叶,顶叶次之,枕叶较少见,肿瘤可累及两个以上脑叶。亦可见于视神经、丘脑和第三脑室旁,幕下者则多位于小脑半球和第四脑室,亦可见于小脑蚓部和脑干。 [病理] 肿瘤主要位于白质内,呈浸润性生长,实性者无明显的边界,多数不限于一个脑叶,向外生长可侵及皮层,向内可破坏深部结构,亦可经胼胝体越过中线侵犯对侧大脑半球。肉眼观察质地灰红色或灰白色,质地多较硬,约半数左右肿瘤呈部分囊性变,囊液淡黄透明,蛋白含量较高,静置易自凝,称为Froin征阳性。我们将有囊性变的肿瘤称为“囊在瘤内”。而位于小脑的星形细胞溜常为一个大的囊,囊壁上有肿瘤结节,囊壁为纤维结缔组织及神经胶质纤维构成,因此只切除at瘤结节即可达到根治肿瘤的目的,此种我们称之为“疤在囊内”。少数小脑星形细胞瘤为实质性,呈浸润性生长,无明显边界,预后较囊性者差。根据肿瘤的组织学特点,星形细胞瘤可分为纤维型、原浆型、肥胖细胞型三种亚型。 [临床表现] 肿瘤的不断生长占据颅腔内空间,肿瘤阻塞脑脊液循环通路造成脑内积水和,或脑水肿(脑脊液的回吸收障碍等均可造成颅内压增高。正常颅腔容积比脑组织约大10,、当脑体积增加8,--10,时尚可能无颅高压症状出现,而当颅内占位病变占据150 ml以上的容积时即可能产生相应的颅高压症状。大脑半球的星形细胞瘤发

病缓侵,病程较长,多数先出现由于肿瘤直接破坏所造成的定位体征和症状,随后又出现颅内压增高的症状。小脑的星形细胞瘤由于较早地影响脑脊液循环通路,多先出现颅内压增高症状,脑干的星形细胞瘤进展较快,病程短,早期出现颅神经损害和锥体束征,而颅内压增高的症状常见于晚期。颅内压增高的症状主要包括头痛、呕吐、视神经乳头水肿、视力视野改变、癫痫、复视、头颅扩大(儿童期)和生命体征的改变等。 [辅助检查] CT检查:纤维型和原浆型星形细胞瘤,因组织含水量达81,一82,,CT多里低密度彤,CT值介于14—25Hu,多数病灶周围无水肿带,除少数病例外,一般注射造影剂不增强或稍有增强。因肿瘤所在的部位和其大小而异,表现相应的占位效应。第三脑室星形细胞涸可见阻塞第三脑室及Monro氏孔后,引起两侧脑室扩大,梗阻性脑积水,肿瘤本身呈稍高密度或混杂密度影,可见造影剂强化。视神经肿瘤可见视神经段梭形肿大,位于眶内或颅内,有时呈哑铃状。小脑星形细胞瘤在cT 上肿瘤的实质部分呈低和,或混杂密度病灶,造影剂增强后可有轻度增强,而囊腔部分则始终保持低密度影。囊壁部分可呈环形或弧线状增强。脑干部位的星形细胞瘤CT上可见脑干增粗,左右不对称及出现低密度或混杂密度的肿瘤病灶影。但cT 显示脑干胶质窟不如MRI理想。 (5)MRI检查:良性星形细胞瘤由于肿瘤的生长,使细胞内外水分增多,造成T1和T 2延长,表现Tl加权像呈低信导,T 2加权像呈高信号,信号强度均匀,瘤周水肿轻微,注射Gd一DTPA增强不明显。随着肿瘤的生长,瘤内发生囊变使得MRI不均匀,瘤体与周围水肿在T1加权像不如T 2加权像容易区分开来,肿瘤可有轻度增强。恶性星形细胞瘤在T1加权像里混杂信号,以低信号为主,间以更低或高信号,体现了瘤内坏死或出血。T2加权像呈高信号,信号强度不均匀,可见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WHO分类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WHO分类(1993) 1.神经上皮组织肿瘤(Tumours of neuroepitheLlial tissue) 1.1 星形细胞肿瘤(Astrocytic tumor) 1.1.1 星形细胞癌(Astrocytoma) 1.1.1.1 变型(variants) :纤维型(Fibrillary) 1.1.1.2原浆型(Protoplastnic) 1.1.1.3肥胖细胞型(gernistocytic) 1.1.2 间变性(恶性)星形细胞瘤【Anaplasic(malignant)astrocytoma】 1.1.3 胶质母细胞细胞瘤(glioblastoma) 1.1.3.1 变型(variants),巨细胞胶质母细胞瘤(giant cell glioblastoma) 1.1.3.2 胶质肉瘤(gliosacoma) 1.1.4 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Pilocytic astrocytoma) 1.1.5 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Pleomorphic xanthoastrocytoma) 1.1.6 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结节性硬化)【subependy ma]E giant cell astrcytomama(Tuberous sclerosIs) 1.2少突胶质细胞肿瘤(Oligodendroglial tumours) 1.2.1少突胶质瘤(Oligodendroglioma) 1.2.2 间变性(恶性}少突胶质瘤【Anaplastic(malignant)oligodendroglioma】 1.3 室管膜肿瘤(EpendymaL tumours) 1.3.1 室管膜瘤(ependymomal) 1.3.1.1 变型(variants):J细胞型(Cellular) 1.3.1.2 乳头型(papillary) 1.3.1.3 透明细胞型(Clear cell ) 1.3.2 间变性(恶性l室管膜瘤[Anaplastic(malignant)ependymoma] 1.3.3 粘液乳头状室管膜瘤(Myxopapillary ependymoma) 1.3.4 室管膜下瘤(Snbependymoma) 1.4 混合性胶质瘤(Mixed gliomas) 1.4.1 少突星形细胞瘤(Oligo—astroeytoma) 1.4.2 间变性(恶性)少突星形细胞瘤【Anaplastic(malignant)olio—astrocytoma】 1.4.3 其他(other) 1.5 脉络丛肿瘤(Choroid plexus tumours) 1.5.1 脉络丛乳头状瘤(Choroid plexus papilloma) 1.5.2 脉络丛癌(Choroid plexus carcinoma) 1.6来源未定的神经上皮肿瘤(N enroepithelial tumonrs of uncertain origin) 1.6.1星形母细胞瘤(Astroblastoma) 1.6.2 极性成胶质细胞瘤(polar spongioblastomal) 1.6.3 大脑胶质瘤病(gliomatosis cerebri) 1.7神经元和混台性神经元一神经胶质肿瘤(neuronal and mixed neuronal-glial tomours) 1.7.1节细胞瘤(Gangliocytoma) 1.7.2 小脑发育不良性节细胞瘤(Lhermhtte-doclos)【dysplastic gangliocytoma of cerebellum(ehermhtte-doclos) )】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及分级

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分类(2007年) 肿瘤分类ICD- O WHO分级一.神经上皮组织起源肿瘤 1. 星形细胞起源肿瘤 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9421 /1 Ⅰ 毛细胞黏液样型星形细胞瘤9425 /3 Ⅱ室管膜下巨细胞型星形细胞瘤9384 /1 Ⅰ 多形性黄色瘤型星形细胞瘤9424 /3 Ⅱ●1 弥漫性星形细胞瘤9400 /3 Ⅱ 纤维型;肥胖细胞型;原浆型 间变性星形细胞瘤9401 /3 Ⅲ 胶质母细胞瘤9440 /3 Ⅳ 巨细胞型胶质母细胞瘤;胶质肉瘤Ⅳ大脑胶质瘤病9381 /3 Ⅲ 2. 少突胶质细胞起源肿瘤 少突胶质细胞瘤9450 /3 Ⅱ 间变性少突胶质细胞瘤9451 /3 Ⅲ 3. 少突-星形胶质细胞起源肿瘤 少突-星形细胞瘤9382/3 Ⅱ 间变性少突- 星形细胞瘤9382/3 Ⅲ 4. 室管膜起源肿瘤 室管膜下室管膜瘤;黏液乳头状型室管膜瘤9383 /1 Ⅰ 室管膜瘤9391 /3 Ⅱ 富于细胞型,乳头状型,透明细胞型,伸长细胞型 间变性室管膜瘤9392 /3 Ⅲ 5. 脉络丛起源肿瘤 脉络丛乳头状瘤9390 /0 Ⅰ 非典型性脉络丛乳头状瘤9390 /1* Ⅱ 脉络丛癌9390 /3 Ⅲ 6. 其他神经上皮起源肿瘤 星形母细胞瘤9430 /3 △2 三脑室脊索瘤样胶质瘤9444 /1 Ⅱ 血管中心型胶质瘤9431 /1* Ⅰ 7. 神经元及混合性神经元- 神经胶质起源肿瘤 小脑发育不良性神经节细胞瘤9493 /0 Ⅰ 9412 /1 Ⅰ婴儿促纤维增生性星形细胞瘤/神经节细胞胶 质瘤 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9413 /0 Ⅰ 1●当核分裂≥5 个/10HPF 和(或)有小灶性坏死时诊断为“有间变特征的多形性黄色瘤型星形细胞瘤”, 不再使用“间变性多形性黄色瘤型星形细胞瘤WHOⅢ级”一词; 尽管这种病例预后稍差,但仍为WHO Ⅱ级。 2△:因其生物学行为多变, 由于缺乏足够的临床和病理资料, 本次WHO分类未对其明确分级, 以往认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