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枢神经细胞瘤囊变特征的影像学分析

中枢神经细胞瘤囊变特征的影像学分析

中枢神经细胞瘤囊变特征的影像学分析
中枢神经细胞瘤囊变特征的影像学分析

中枢神经细胞瘤的MRI诊断

作者单位:10005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影像中心;3系首都医科大学2001级博士研究生;△现工作于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 中枢神经放射学 中枢神经细胞瘤的MRI诊断 胡 凌3,高培毅△ 【摘要】 目的 研究中枢神经细胞瘤(C NC)的MRI诊断特点。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C NC 19例,男12例,女7例,年龄11~49岁,平均28.5岁,分析其MRI表现。结果 肿瘤均位于侧脑室透明隔和(或)第三脑室,靠近M onro孔处,T1WI呈等信号;T2WI信号强度与皮层灰质比较多为等或略高信号。内部多见囊变、出血及钙化,边缘清晰。结论 青年人位于透明隔的肿瘤,应考虑C NC的诊断。MR有助于术前诊断此病,确定手术方案。 【关键词】 中枢神经细胞瘤 磁共振成像 透明隔 MR Diagnosis of Central N eurocytoma:A R eport of19C ases H U Ling,G AO Peiyi Neuroimaging Center,The A ffiliated T iantan H ospital,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Beijing100050,P.R.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 o study MR features of central neurocytoma.Materials and Methods MR findings in19cases with pathologically2proved neurocytoma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The patients included12males and7females,aged11~49with the average of28.5years.R esults All tum ors were located at the septum pellucidum between the lateral ventricles and/or the third ventricle close to M onro foramen,presenting as is o2signal on T1WI and is o2or hyper2signal on T2WI.Cystic degeneration, hem orrhage and calcification within the tum or were seen in m ost cases.The tum or showed a sharp border.Conclusion Central neurocytoma should be considered when a mass located at septum pellucidum is found in a y oung patient.MRI is helpful in making a preoperative diagnosis and in deciding surgical plan. 【K ey w ords】 Central neurocytoma MRI Septum pellucidum 中枢神经细胞瘤(central neurocytoma,C NC)最早由Hass oun等[1]于1982年报道,是比较少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良性肿瘤。迄今大约有百余例报道,不到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1%[2]。因C NC生物学特征呈良性经过,预后良好,因此有必要在术前作出准确的影像学诊断,以帮助治疗方案的选择。笔者共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C NC19例,分析其影像学特点。 1 资料与方法 本组19例,男12例,女7例,年龄11~49岁,平均28.5岁。13例以头痛、呕吐等颅内高压症状就诊,70%病程在半年以内。 使用GE Signa1.5T和3.0T及T oshiba Visart 1.5T超导型磁共振成像仪,采用头线圈,自旋回波(SE)序列,GE1.5T和3.0T及T oshiba1.5T T1WI及T2WI,TR/TE分别为370ms/25ms,4200ms/90ms 和2240ms/19ms,5000ms/123ms及325ms/15ms, 4800ms/100ms,必要时采用梯度回波序列,层厚5mm,无间隔,轴、矢、冠状位扫描。19例均行增强扫描,对比剂为钆喷酸葡胺(G d2DTPA,北陆公司),剂量0.2ml/kg体重。15例术前亦行CT检查。 2 结果 MRI表现:肿瘤均位于侧脑室透明隔和/或第三脑室,靠近M onro孔处,肿瘤实质部分T1WI呈等信号,17例内部见大小不等的多发低信号囊变区(图1);T2WI信号强度与皮层灰质比较为等或略高信号(图2)。病变呈不规则形,平均大小为4.2cm×3.1cm×2.8cm,边缘清晰,脑室周边脑实质未见水肿及浸润征象。6例生长在M onro孔附近或累及

中枢神经细胞瘤CT和MR检查的影像学特征及其诊断准确率对比

中枢神经细胞瘤CT和MR检查的影像学特征及其诊断准确 率对比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中枢神经细胞瘤CT和MR检查的影像学特征,并且对其 诊断的准确率进行比较。方法:将2015年3月—2017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50 例中枢神经细胞瘤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借助CT和MR对其影像学特征进行检查。结果:50例患者的发病位置CT、MR检查都可以将其清晰的显示。而且CT 诊断的确诊率明显的低于MR的诊断准确率。结论:对于中枢神经细胞瘤的临床 诊断采用MR进行检查,其准确率明显的比CT的诊断准确率高,而且其影像学 表现以及发病位置具有一定的特点,临床上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影像学 工具,这样有助于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 【关键词】CT;MR;中枢神经细胞瘤;影像学特征;准确率 【中图分类号】R739.41;R445.2;R730.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14-0240-01 中枢神经细胞瘤是一种比较小的细胞神经元肿瘤,在1982年被Hassoun首 次提出,在临床上的发病率比较低,而且以良性为主,预后效果比较好[1]。中枢 神经细胞瘤在青年人群中比较多见,早期症状比较轻,容易出现误诊和耽误的现象。因此本次研究主要分析中枢神经细胞瘤CT和MR检查的影像学特征,并且 对其诊断的准确率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5年3月—2017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50例中枢神经细胞瘤的患者作 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都经过病理诊断被确诊为中枢神经细胞瘤。50例患者中包 括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在22~43岁之间,平均年龄(32.9±4.5)岁。 1.2 方法 首先CT采用飞利浦16排CT仪对患者实施检查,指导患者采取仰卧位,将 层厚和层间距设置为10mm×10mm,连续扫描患者的颅底至颅顶,增强扫描实施 时应该采用非离子造影剂,在肘静脉高压注射器对其注射1.5~2.0ml/kg,速率控 制在3ml/s。 MR检查采用鑫高益0.5T核磁共振成像仪对患者进行平扫和增强扫描,借助SE T1WI和FSE T2WI对患者的矢状位、轴位、冠状位等进行扫描,层厚设置为6mm,层间距设置为2mm。将造影剂钆喷替酸葡甲胺(Gd-DTPA)15ml实施静脉注射后进行增强扫描,速率控制在1ml/s。对患者的CT、MR的发病位置、病理特性等 进行观察。 1.3 统计学分析 借助统计学软件SPSS20.0对数据进行分析,t对计量资料进行检验,计数资 料采用χ2检验,当P<0.05时,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50例中枢神经细胞瘤患者的CT、MR影像学特征进行分析,经过检查发现,CT和MR都可以清晰的对患者的发病位置显示,比较常见的现象就是透明隔 和侧脑室壁,在额叶、第四脑室、小脑蚓部、胼胝体内壁处也可见。CT检查肿瘤 呈现一种实质性的等密度或者是稍高密度的现象,实施增强扫描后会呈现一种轻度、中度的强化现象,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囊性病变,片状钙化、条带状钙化等。MR检查肿瘤主要呈现等信号或者是稍低信号,实施增强扫描后会呈现一种轻度

中枢神经细胞瘤1例MRI诊断鉴别诊断论文

中枢神经细胞瘤1例及MRI诊断与鉴别诊断【摘要】目的认识中枢神经细胞瘤,比较中枢神经细胞瘤的mri 特点,以提高诊断水平。ct、mri对中枢神经细胞瘤均具有一定特点,结合年龄、发病部位,多能够做出正确诊断。 【关键词】中枢神经细胞瘤 mri 室管膜瘤 monro孔 中图分类号:r739.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4-380-02 病例1 患者张xx女25岁主诉:间歇性头痛,伴恶心呕吐,全身乏力一周 现病史:患者一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歇性头疼,同时伴有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曾就诊于当地医院,静点甘露醇后症状明显缓解,患者无走路不稳症状,无视物模糊症状,肌力及肌张力正常,肢体无麻木感,患者诉三个月来明显消瘦。 既往史、个人史及查体无特殊。 术前诊断:脑室内占位病变 手术名称:大脑开颅颅内肿瘤切除。 全麻。送检标本肿瘤组织。 手术过程:全麻成功取仰卧位置, 头部三翼钉固定,标记右额部跨越中线u型头皮切口线,常见碘伏消毒铺巾胶纸固定。 延标记切开皮肤,皮下。皮瓣翻向面部,环钻骨孔5枚,线锯

开颅。游离骨瓣,悬吊硬膜止血后星形切开硬膜,见脑压高,经右侧脑室额角穿刺点穿刺侧脑室释放脑脊液,经右侧脑室额角及纵裂经右侧脑室探查,切除部分额叶进入脑室内,见脑室内肿物,色灰暗,血供丰富,与周边组织分界欠清,显微镜下切除大部分肿瘤,脑组织略膨满,搏动良好,术中冰冻切片结果中枢神经细胞瘤可能大。 大病理 讨论:中枢神经细胞瘤是生长于侧脑室和第三脑室的小细胞神经元肿瘤在1982年首先由hassoun等报道,其主要发生部位在透明隔近室间孔处(monro孔),引起临床症状时,肿瘤均长得很大其主要症状是头痛和梗阻性脑积水所产生的颅内压增高症状近来报道逐渐增多,bailey和cushing脑膜组织学分类属于来源于原始髓上皮的神经细胞瘤;按kernohan肿瘤分类归于神经星形细胞瘤ⅰ级;世界卫生组织(wh0)2000年公布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属于神经元及混合神经元神经胶质起源的肿瘤who分级为ⅱ级。 病因:1982年由hassoun等首先发现其超微结构的特殊性,认为是神经细胞起源,但光镜下有别于神经节细胞瘤和神经母细胞瘤而另外命名脑室内神经细胞可能来自透明隔或穹窿小灰质核团的颗粒神经元。 中枢神经细胞瘤影像学典型表现 对中青年病人颅内压增高起病的侧脑室肿瘤,特别是头颅ct扫描或mri影像显示肿瘤伴有点状钙化者应考虑脑室内神经细胞瘤。

中枢神经细胞瘤特征及孟氏孔区肿瘤MRI鉴别诊断

中枢神经细胞瘤-特征 影像学特征表现为:(1)肿瘤大都位于透明区,Monor 氏孔区,以一侧为主向对侧生长。(2)CT 显示钙化、囊性变和MRI 显示血管流空及大小不等低倍号区,对CNC 诊断有帮助。(3)CT 平扫肿瘤稍高密度,轻中度强化;MRI 呈稍长或等T1信号,稍长T2信号,可有轻度到明显强化;DSA可显示肿瘤染色。(4)肿瘤边界清晰,一般无瘤周水肿以及肿瘤侵入脑实质的征象。近年来,磁共振波谱成像发现CNC有一3.35 ppm的特殊波峰,对其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MRI:特征性的MRI表现:①好发部位:肿瘤大都位于侧脑室前2/3,透明隔或孟氏孔区,典型表现为以广基底与侧脑室透明隔相连的肿瘤,均伴有不同程度脑积水。②形态:肿瘤形态不规则,多呈分叶状,边缘呈绳索状。此为CNC的一个较为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③边界:肿瘤边界清晰,一般不侵入脑实质。④平扫信号改变:肿瘤呈不均匀等长T1 等长T2 混杂信号,其中等T1 等T2 信号代表肿瘤组织,长T1 长T2 信号代表囊变、坏死。有些病变中还可见无信号区,代表钙化或肿瘤血管。脑室内的信号不一及匍行性流空是CNC的另一特征性MRI表现。 ⑤增强扫描信号改变:多呈轻中度强化。 鉴别诊断: ①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此肿瘤多见于20岁以下青少年,几乎所有病人都伴有结节性硬化,肿瘤起源于室管膜结节的巨大星形细胞,室间孔附近好发,临床上易产生阻塞性脑积水。MRI上呈长T1 长T2 信号,信号均匀,边缘清楚,增强扫描肿瘤呈明显强化,同时可见室管膜下的其他结节。 ②室管膜瘤:室管膜瘤是起源于室管膜或室管膜残余部分的肿瘤,可发生于脑室内及脑室外,58%源自第四脑室,42%源自侧脑室和第三脑室。发生于幕下者多见于儿童,平均发病年龄6岁;发生于幕上者平均发病年龄稍高,为18~24岁。室管膜瘤沿脑室塑形生长,可有囊变。MRI上肿瘤呈等长T1 等长T2 混杂信号,增强扫描肿瘤不均匀强化。MRI诊断本病主要靠肿瘤位置和形态的改变,而不是肿瘤的信号特征,其中肿瘤沿脑室塑形生长是其特征性改变。 ③脉络膜丛乳头状瘤:脉络膜丛乳头状瘤发生于脉络膜丛,好发于侧脑室三角区(50%)及第四脑室(40%),也可发生于第三脑室(5%)。发生于侧脑室的脉络膜丛乳头状瘤好发于10岁以前的婴幼儿,发病无性别差异,多数为良性病变,病程缓慢。肉眼观呈“菜花样”改变,可有出血和囊变。MRI上肿瘤多数呈等T1 短T2信号,肿瘤内常可见血管流空现象,有时肿瘤内可见脑脊液而导致信号不均

星形细胞瘤

星形细胞瘤 百科名片 星形细胞瘤,英文名:astrocytoma ,别名:星细胞瘤;astrocytic glioma;astroma。星形细胞肿瘤是指以星形胶质细胞所组成的肿瘤,是最常见的神经上皮性肿瘤。星形细胞瘤相当于Kernohan分级中除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外的Ⅰ级与Ⅱ级,在ST Anne-Mayo分级中为1级与2级。星形细胞瘤为浸润性生长肿瘤,多数肿瘤切除后有复发可能,且复发后肿瘤可演变成间变性星形细胞瘤或多形性胶母细胞瘤。间变性星形细胞瘤又称为恶性星形细胞瘤,肿瘤细胞间变程度在星形细胞瘤与多形性胶母细胞瘤之间。 目录 编辑本段

星形细胞瘤 临床表现与病情发展均有各自典型特征,预后较好。另一类星形细胞肿瘤则无明显边界,向周围脑组织广泛浸润,肿瘤细胞呈间变特性,包括星形细胞瘤、间变性星形细胞瘤及多形性胶母细胞瘤等。此类肿瘤病程为进展性,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效果均较差。发病机制: 星形细胞肿瘤可发生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任何部位,一般成年多见于大脑半球和丘脑底节区,儿童多见于幕下。有报道幕上占3/4 幕下占1/4。发生在幕上者多见于额叶及颞叶,顶叶次之,枕叶较少见肿瘤可累及两个以上脑叶。亦可见于视神经,丘脑和第三脑室旁;幕下者则多位于小脑半球和第四脑室,亦可见于小脑蚓部和脑干。 1.星形细胞瘤肿瘤主要位于白质内,呈浸润性生长,实性者无明显边界,多数不限于一个脑叶,向外生长可侵及皮质向内可破坏深部结构,亦可经过胼胝体越过中线侵犯对侧大脑半球肉眼观察质地灰红色或灰白色,质地多较硬,半数左右的肿瘤呈部分囊性变,囊液淡黄透明,蛋白质含量较高,静置易自凝,称为Froin征阳性。有囊性变的肿瘤可称为“囊在瘤内”。而位于小脑的星形细胞瘤常为一个大囊,囊壁上有肿瘤结节,囊壁为纤维结缔组织及神经胶质纤维构成,因此只切除肿瘤结节即可达到根治肿瘤的目的,此种肿瘤称之为“瘤在囊内” 少数小脑星形细胞瘤为实质性,呈浸润性生长,无明显边界,预后较囊性者差。 根据肿瘤的组织学特点,星形细胞瘤可分为纤维型,原浆型和肥胖型三种亚型: (1)纤维型:最为常见,可见于中枢神经的任何部位及各年龄组病人。在成人中多见于大脑半球;在儿童和青少年中较多见于小脑、脑干与丘脑。生长缓慢,质地较硬韧,有时如橡皮。弥漫型肿瘤切面呈白色,与四周脑组织不易区别。临近皮质可被肿瘤浸润,色泽深灰,与白质分界模糊。肿瘤中心可有囊肿形成,大小数目不定。 (2)原浆型:为最少见的一种类型,质地软,主要见于大脑内,多位于颞叶,部位表浅主要侵犯大脑皮质使受累脑回增宽、柔软、变平为其特点,瘤体较大,灰红色,切面呈半透明均匀胶冻样。深部侵入白质,在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WHO分类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WHO分类(1993) 1.神经上皮组织肿瘤(Tumours of neuroepitheLlial tissue) 1.1 星形细胞肿瘤(Astrocytic tumor) 1.1.1 星形细胞癌(Astrocytoma) 1.1.1.1 变型(variants) :纤维型(Fibrillary) 1.1.1.2原浆型(Protoplastnic) 1.1.1.3肥胖细胞型(gernistocytic) 1.1.2 间变性(恶性)星形细胞瘤【Anaplasic(malignant)astrocytoma】 1.1.3 胶质母细胞细胞瘤(glioblastoma) 1.1.3.1 变型(variants),巨细胞胶质母细胞瘤(giant cell glioblastoma) 1.1.3.2 胶质肉瘤(gliosacoma) 1.1.4 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Pilocytic astrocytoma) 1.1.5 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Pleomorphic xanthoastrocytoma) 1.1.6 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结节性硬化)【subependy ma]E giant cell astrcytomama(Tuberous sclerosIs) 1.2少突胶质细胞肿瘤(Oligodendroglial tumours) 1.2.1少突胶质瘤(Oligodendroglioma) 1.2.2 间变性(恶性}少突胶质瘤【Anaplastic(malignant)oligodendroglioma】 1.3 室管膜肿瘤(EpendymaL tumours) 1.3.1 室管膜瘤(ependymomal) 1.3.1.1 变型(variants):J细胞型(Cellular) 1.3.1.2 乳头型(papillary) 1.3.1.3 透明细胞型(Clear cell ) 1.3.2 间变性(恶性l室管膜瘤[Anaplastic(malignant)ependymoma] 1.3.3 粘液乳头状室管膜瘤(Myxopapillary ependymoma) 1.3.4 室管膜下瘤(Snbependymoma) 1.4 混合性胶质瘤(Mixed gliomas) 1.4.1 少突星形细胞瘤(Oligo—astroeytoma) 1.4.2 间变性(恶性)少突星形细胞瘤【Anaplastic(malignant)olio—astrocytoma】 1.4.3 其他(other) 1.5 脉络丛肿瘤(Choroid plexus tumours) 1.5.1 脉络丛乳头状瘤(Choroid plexus papilloma) 1.5.2 脉络丛癌(Choroid plexus carcinoma) 1.6来源未定的神经上皮肿瘤(N enroepithelial tumonrs of uncertain origin) 1.6.1星形母细胞瘤(Astroblastoma) 1.6.2 极性成胶质细胞瘤(polar spongioblastomal) 1.6.3 大脑胶质瘤病(gliomatosis cerebri) 1.7神经元和混台性神经元一神经胶质肿瘤(neuronal and mixed neuronal-glial tomours) 1.7.1节细胞瘤(Gangliocytoma) 1.7.2 小脑发育不良性节细胞瘤(Lhermhtte-doclos)【dysplastic gangliocytoma of cerebellum(ehermhtte-doclos) )】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及分级

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分类(2007年) 肿瘤分类ICD- O WHO分级一.神经上皮组织起源肿瘤 1. 星形细胞起源肿瘤 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9421 /1 Ⅰ 毛细胞黏液样型星形细胞瘤9425 /3 Ⅱ室管膜下巨细胞型星形细胞瘤9384 /1 Ⅰ 多形性黄色瘤型星形细胞瘤9424 /3 Ⅱ●1 弥漫性星形细胞瘤9400 /3 Ⅱ 纤维型;肥胖细胞型;原浆型 间变性星形细胞瘤9401 /3 Ⅲ 胶质母细胞瘤9440 /3 Ⅳ 巨细胞型胶质母细胞瘤;胶质肉瘤Ⅳ大脑胶质瘤病9381 /3 Ⅲ 2. 少突胶质细胞起源肿瘤 少突胶质细胞瘤9450 /3 Ⅱ 间变性少突胶质细胞瘤9451 /3 Ⅲ 3. 少突-星形胶质细胞起源肿瘤 少突-星形细胞瘤9382/3 Ⅱ 间变性少突- 星形细胞瘤9382/3 Ⅲ 4. 室管膜起源肿瘤 室管膜下室管膜瘤;黏液乳头状型室管膜瘤9383 /1 Ⅰ 室管膜瘤9391 /3 Ⅱ 富于细胞型,乳头状型,透明细胞型,伸长细胞型 间变性室管膜瘤9392 /3 Ⅲ 5. 脉络丛起源肿瘤 脉络丛乳头状瘤9390 /0 Ⅰ 非典型性脉络丛乳头状瘤9390 /1* Ⅱ 脉络丛癌9390 /3 Ⅲ 6. 其他神经上皮起源肿瘤 星形母细胞瘤9430 /3 △2 三脑室脊索瘤样胶质瘤9444 /1 Ⅱ 血管中心型胶质瘤9431 /1* Ⅰ 7. 神经元及混合性神经元- 神经胶质起源肿瘤 小脑发育不良性神经节细胞瘤9493 /0 Ⅰ 9412 /1 Ⅰ婴儿促纤维增生性星形细胞瘤/神经节细胞胶 质瘤 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9413 /0 Ⅰ 1●当核分裂≥5 个/10HPF 和(或)有小灶性坏死时诊断为“有间变特征的多形性黄色瘤型星形细胞瘤”, 不再使用“间变性多形性黄色瘤型星形细胞瘤WHOⅢ级”一词; 尽管这种病例预后稍差,但仍为WHO Ⅱ级。 2△:因其生物学行为多变, 由于缺乏足够的临床和病理资料, 本次WHO分类未对其明确分级, 以往认为

骨母细胞瘤的影像学诊断_许尚文

骨母细胞瘤的影像学诊断 许尚文,曾建华,张雪林,彭旭红,赵云辉,段刚 (广州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影像中心广东广州510515) =摘要>目的:评价影像学检查对骨母细胞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骨母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18例均摄了平片,6/18例均行C T平扫和增强、10/18例均行MR平扫和增强。结果:脊柱6例,颅骨4例,胫骨2例,股骨2例,肱骨、骨盆、距骨、软组织各1例。骨母细胞瘤以脊柱及长管状骨好发。平片和CT多表现、膨胀性囊状骨破坏,病灶内常有钙化、骨化,边缘常有轻度硬化缘;MRI检查多呈不均匀性长T1、T2囊状膨胀性骨质破坏,增强扫描多呈不均匀性强化,部分见液平和软组织肿块;一般无骨反应。结论:CT、MRI对骨母细胞瘤诊断较平片有优势,综合影像学检查能提高诊断符合率。 =关键词>肿瘤;骨母细胞瘤;X线诊断;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磁共振成像 中图分类号:R738.1;R814.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011(2005)01-0028-03 Imaging diagnosis of osteoblastona XU Shang-wen,ZE NG Jian-hua,Z HANG Xue-lin,et al.Departaent o f Ra diology,N an fang H os-pita l,First Milita ry Me dical University,Guan gzhou510515,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assess the value of i maging in diagnosing osteoblastoma.Methods: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made on i maging of18patien ts with pathologically approved osteoblastoma.Imaging materials includes radiographs(n=18),CT scan(n=6)and MRI(n=10).Results:Of18cases,the lesions were located at spi ne i n6,at skull in4and at hu merus,pelvic,talus,soft ti ssue mass in1respecti vely.Predilections site of osteoblastoma were found i n spine and long tubular bone.On plain film and C T i mages,the lesions presented cystic destruction of bone,small do-t patchy and macular calcifacation with edge lightly scleroses.On MRI images,the lesion presented expanding bony destruction,and MR images always showed a multicystic appearance with inhomogeneous low intensi ty in T1WI and inhomogeneous high intensity in T2WI.After contras t the lesions showed inhomogeneous enhancement.Predilections site of osteoblas-toma were found i n spine and long bones.Fluid-fluid level and/or soft tissue mass were found partial patients but no periosteal reaction was found.C onclusion:C T and MRI are superior to the plain film.It contributes to diagnosing osteoblastoma combining with plain film,C T and MRI. =Key words>Tu mor;Osteoblastoma;Radiographic diagnosis;Tomography,X-ray computed;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骨母细胞瘤(osteoblastoma)属少见肿瘤,国内、外文献报道不多,多以个案形式报道[1,2],有关其CT、MRI表现报道就更少了。本文收集我院从1995年1月~2004年2月共收治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骨母细胞瘤,分析总结骨母细胞瘤的影像学资料,旨在提高术前诊断水平。 1材料与方法 18例经证实的骨母细胞瘤患者中男10例,女8例,年龄11~56岁,平均2916岁。病程最短三个月,最长达6年余。临床无特异症状,多因疼痛或局部肿块来就诊。8例出现明显神经压迫症状,2例有明确外伤史,1例有鼻咽癌放疗史,碱性磷酸酶 作者简介:许尚文(1973-),男,福建省永定县人,毕业于第一军医大学,医师,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CT和M RI影像诊断工作增高3例。 18例骨母细胞瘤均摄了正侧位X线平片; Sie mens的Somatom Plus4全身螺旋C T检查平扫6例,均做静脉团注法增强扫描,采用各部位常规扫描法,层厚和间隔3~10mm;SSie mens的115T Magnetom Vision Plus VB33A超导型全身磁共振扫描仪检查10例,均做了静脉团注法Gd-DTPA增强,均采用各部位常规扫描法,层厚4~8m m。 2结果 18例中恶性4例(图1~3),良性14例。其中脊柱6例(颈椎2例、胸椎2例、腰椎2例且均为恶性),颅骨4例(额眶骨1例、颞骨鳞部1例、蝶骨1例、上颌骨1例),胫骨2例(恶性1例),股骨2例,肱骨、骨盆(恶性)、距骨、软组织各1例。 全部为单发,形态均为不规则;最大819c m@ 28 医学影像学杂志2005年第15卷第1期J M ed Imaging Vol.15No.12005

成釉细胞瘤能活多久

成釉细胞瘤(ameloblastoma)占牙源性肿瘤的60%以上,是最常见的牙源性肿瘤。肿瘤内主要含成釉器样结构,但无釉质或其他牙体硬组织形成。大多数肿瘤发生于颌骨内,常导致颌骨的膨大和面部变形。才永秀主任说成釉细胞瘤虽属良性肿瘤,但其生长具有局部侵袭性,术后复发率较高,也有恶变甚至远处转移的零星报道。 WH0新分类将成釉细胞瘤分为4种临床病理行为不同的变异型,包括:实性/多囊型、骨外/外周型、促结缔组织增生型和单囊型。这些亚型在患者年龄、部位、影像学表现以及临床预后等方面均存在差异,因此应采用不同的处置方法。 1.实性或多囊型成釉细胞瘤(solid or muhicystlc ameloblastoma) 是指经典的骨内型成釉细胞瘤,可沿松质骨的骨小梁间隙向周围浸润,其波及范围往往超越X线所示的肿瘤边缘,若手术不充分极易复发。 肿瘤常见于30~49岁,下颌较上颌多见,其中下颌磨牙区和下颌升支部为最常见的发病部位。发生在上颌者以磨牙区多见。肿瘤生长缓慢。表现为无痛性、渐进性颌骨膨大。骨质受压则吸收变薄,压之有乒乓球样感。肿瘤区可出现牙松动、移位或脱落。肿瘤较大时可致面部变形。X线可表现为单房或多房性透射影,边界清楚,可见硬化带。肿瘤生长可导致牙移位、牙根吸收。伴有埋伏牙者可表现类似于含牙囊肿的X线特点。 肉眼见肿瘤大小不一。剖面常见有囊性和实性两种成分,广济医生才永秀说:通常在实性肿瘤的背景下,可有多处囊性区域,故也称多囊型。囊腔内含黄色或褐色液体。实性区呈白色或灰白色。 组织学上,典型成釉细胞瘤的上皮岛或条索由两类细胞成分构成,一种为瘤巢周边的立方或柱状细胞,核呈栅栏状排列并远离基底膜;另一种位于瘤巢中央,排列疏松,呈多角彤或星形,类似于星网状层细胞。 成釉细胞瘤的组织结构和细胞形态变异较大,可有多种表现。 (1)滤泡型:肿瘤形成孤立性上皮岛,上皮岛中心部由多边形或多角形细胞组成,这些细胞之间彼此疏松连接,类似于成釉器的星网状层,上皮岛周边围绕一层立方状或柱状细胞,类似于成釉细胞或前成釉细胞,细胞核呈栅栏状排列并远离基底膜,即极性倒置。上皮岛中央的星网状区常发生囊性变,形成小囊腔,囊腔增大时周边部细胞可被压成扁平状。滤泡之间的肿瘤间质为疏松结缔组织。 (2)丛状型:肿瘤上皮增殖呈网状连接的上皮条索,其周边部位是一层立方或柱状细胞,被周边细胞包围的中心部细胞类似于星网状层细胞,但其含量较滤泡型者少。这型肿瘤发生囊性变是在肿瘤间质内,而不是上皮内囊性变。 (3)棘皮瘤型:是指肿瘤上皮岛内呈现广泛的鳞状化生,有时见角化珠形成。常出现在滤泡型成釉细胞肿瘤内。 (4)颗粒细胞型:肿瘤上皮细胞有时还可发生颗粒样变性,颗粒细胞可部分或全部取代肿瘤的星网状细胞。颗粒细胞大,呈立方状、柱状或圆形。其胞质丰寓,充满嗜酸性颗粒,在超微结构和组织化学上类似于溶酶体。 (5)基底细胞型:肿瘤上皮密集成团或呈树枝状,细胞小而一致,缺乏星网状细胞分化,较少见,需与基底细胞癌和颌骨内腺样囊性癌相鉴别。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