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松花江流域综合规划

松花江流域综合规划

松花江流域综合规划
松花江流域综合规划

《松花江流域综合规划》概要

一、流域概况

松花江是我国七大江河之一,有两源,西源嫩江发源于大兴安岭伊勒呼里山,南源第二松花江(简称二松,下同)发源于长白山天池。两江在三岔河汇合后称松花江(简称松干,下同),东流到同江注入黑龙江。嫩江河长1370km,二松河长958km,松干河长939km。松花江流域跨越内蒙古、黑龙江、吉林和辽宁四省区,流域面积55.68万km2,其中嫩江29.70万km2,二松7.34万km2,松干18.64万km2。本次规划还包括与本流域有水利联系的三江平原完达山以北(以下简称三江平原)的4.38万km2,故本次规划的总面积为60.06万km2,称松花江流域规划区。松花江支流较多,流域面积在1万km2以上的支流有16条。松花江流域西部为大兴安岭,北部为小兴安岭,东部和东南部为完达山脉和长白山脉,西南部的丘陵地带是松花江与辽河的分水岭,中部为主要农业区,也是工农各业最发达地区。流域内山区占42.7%,丘陵区占29.1%,平原占27.4%,其它占0.8%。松花江流域地处北温带季风气候区,大陆性气候特点十分明显,冬季严寒漫长,夏秋降雨集中,春季干燥多风。年内温差较大,多年平均气温变化在5℃~-3℃间,7月绝对最高气温为40.6℃,1月绝对最低气温-47.3℃。降水的时空分布极不均匀,一般500mm上下,东南山区达700~900mm,而西北部的干旱地区仅400mm左右;降水多集中在7~8月,占全年的50%以上,又多以暴雨的形式出现;降水的年际变化也较大,最大和最小年降水量之比为3倍左右,且有连续数年多水或少水的交替现象。全年日照时数2200~3000h。无霜期100~150d。规划区地表水资源量776.7亿m3;平原地区的地下水资源量、可开采量分别为198.5亿m3、131.4亿m3,其中三江平原分别为24亿m3、14.6亿m3。松花江流域春季风大雨少蒸发多,常发生春旱;夏秋雨量集中,常发生洪涝。60年代中期以前以洪涝为主,平均2年一涝,间有旱灾;60年代中期以后以旱为主,10年4旱2涝;80年代中期以后,进入丰水期,洪涝又频繁发生。据统计,松花江的年均洪涝灾害耕地约900万亩。干旱也很严重,据黑龙江省统计年均旱灾耕地达404万亩。松花江流域有丰富的林业和矿产资源,主要有石油、煤炭、天然气、铜、铅、锌、钨等。规划区内有县旗84个,有大小城市24座,其中主要城市有哈尔滨、齐齐哈尔、大庆、佳木斯、牡丹江、伊春、乌兰浩特,和长春、吉林、白城,以及最近设立的松原市(即原扶余市和前郭县)。据1988年统计,规划区有人口4698万人,其中三江平原120.5万人,总人口中的农牧业人口2774.3万人,占59%;规划区有工农业总产值1020亿元,其中三江平原14亿元,工农业总产值中的工业和农业产值分别为444.5亿元和575.5亿元,其中三江平原分别为6.6亿元和7.1亿元;规划区1988年有耕地面积2.15亿亩,粮豆总产量达308亿kg。人均656kg。牧草地1.4亿亩、林地3.1亿亩。

二、流域主要问题

(一)水污染日益严重,加剧供需矛盾

流域内经济发展迅速,但工业技术及管理水平较落后,加上对保护好水环境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污水治理跟不上工业建设,且历史欠帐太多,以致水污染日益严重。

(二)城市地区污染严重

城市由于工业和人口过分集中,工业结构和建设布局不合理,污水处理基础设施少且落后,使大量城市生活废物和工业“三废”未能得到很好处理即排于江河,以致城市附近的河段污染多较严重,且成为其以下河道的主要污染来源。

(三)工艺落后,管理不善

流域内工业用水重复率低,仅20%,单位产品排水量大,工业污水排放量相应较大。由于我国现行管理政策不完善,仅有的污水处理设施运转率低,处理效果差,没有收到应有的效果。

(四)面源污染日趋严重

当前乡镇企业多随意排放,较少考虑污水处理,形成量大面广的污染源,首先危害广大乡镇本身,也是其以下河道水质污染的另一主要来源。旅游业和疗养业的发展,把大量人群引入风景秀丽的自然保护区,加上管理不善,影响了保护区或大中型湖泊水库的水环境。化肥、农药的施用及植被破坏所带来的面源污染,六六六农药等均有检出。城区地下水超采现象严重,地下水污染范围呈扩大趋势。自五十年代起,流域内施用农药、化肥量逐年增加,平均每亩农药施用量折合原药57.7g,化肥施用量为26kg。未被植物吸收或蒸发、分解的化肥农药,随地表径流进入江水中或渗入地下水中,造成一定的污染。再加之乡镇企业的飞速发展及养殖业和旅游业的兴起,面源污染呈加重趋势。

三、.当前流域形势

1.防洪减灾体系亟需进一步完善

松花江流域防洪工程基础设施仍然薄弱,与规划目标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流域防洪骨干工程月亮泡、胖头泡蓄滞洪区虽已开始应急度汛建设,但与设计蓄洪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严重影响哈尔滨市的防洪安全;干支流主要防洪保护区防洪标准偏低,大部分河段未达到规划标准;防洪非工程措施尚不完善。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受洪水威胁地区的经济存量、人口密度、人民财产都有较大增长,洪灾损失越来越大,防洪减灾体系亟需进一步完善。

2. 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流域水资源分布东多西少、北多南少、边缘多腹地少,与生产力布局不协调。在不考虑水质性缺水情况下,现状多年平均缺水接近50亿m3,主要表现在农业灌溉供水不足,流域内供水保障程度低,缺乏调蓄工程,现状蓄水工程供水能力仅占地表水供水能力的21%,同时,人们的节水意识不强,用水效率偏低,用水浪费情况严重。

3.水环境恶化尚未根本扭转

目前,流域城镇污水处理率仍然较低。地表水污染程度没有明显改善;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流域水环境恶化及河湖纵横向连通受阻,导致河湖水生态功能退化,湖泊、湿地萎缩;部分大中城市地下水严重超采,形成大面积地下水漏斗;经多年治理,水土流失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机制尚不配套,水土保持投入严重不足,水土流失治理任务依然艰巨。

4.农村水利基础设施相对薄弱

流域内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尚有1215万饮水困难人口,存在饮用水水质超标、水源保证率低、用水方便程度低等问题;许多地区农田灌溉和排涝等水利工程设施不完善,用水保证率普遍不高。

5.流域综合管理能力亟待提高

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水资源管理体制需要进一步完善,由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转变的新思路在实际工作中落实不够,高效节水管理体制尚未形成,流域排污总量控制制度尚未建立,水土保持有效管理机制仍未形成,河道管理范围内无序开发、违规建设、挤占河道等现象依然存在。

四、规划目标

到2020 年,基本建成防洪减灾体系,重点城市和防洪保护区防洪能力明显提高,完成重点中小河流治理,全面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山洪灾害易发区预警预报系统建设,完善灌排体系

基本建成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体系,城乡供水保证率显著提高,城乡居民用水得到全面保障,万元国内生产总值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明显降低,2020 年用水总量控制在

404.77 亿m3以内,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9;

基本建成水资源保护和河湖健康保障体系,主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明显改善,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80%,城镇供水水源地水质全面达标,地下水超采基本遏制,水生态恶化趋势得到基本遏制并有所改善,重点区域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基本建立,涉水事务管理全面加强。

到2030 年,形成比较完整的流域防洪减灾体系,干流、主要支流及城市均达到规划防洪标准;建成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体系,城乡供水保证率进一步提高,2030 年用水总量控制在430.24 亿m3以内,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61;

建成水资源保护和河湖健康保障体系,全面实现水功能区水质目标,浅层地下水超采区超采量全部退还,流域江河、湖泊、湿地生态系统得到全面保护,受损水生态系统得到基本修复,保证水生态系统基本实现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黑土资源得到有效保护;

基本实现流域综合管理的现代化。

五、规划基本内容:

1.提出嫩江、二松和松干河道防洪工程体系,完善工程措施,提高防洪标准;提出哈尔滨、长春、齐齐哈尔、吉林、大庆、佳木斯和牡丹江等7座城市防洪方案和遇超标准洪水的临时应急措施意见。

2.预测不同水平年国民经济各业需水要求,提出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在此基础上,结合“引松济辽”(北水南调)提出从松花江向辽河调水的可能与合理的方案。

3.调查嫩江、二松和松干等主要河道的污染状况及主要污染源,并对水质作出评价。预测不同水平年城市生活和工业污水的排放量,提出污水的综合防治方案及水资源保护对策。

4.调查航运现状,预测年货运量、客流量,提出以松花江干流为重点的,包括嫩江、二松在内的松花江水系航运规划方案。

5.规划中还同时完成灌溉治涝、水力发电、水土保持和城市供水等规划内容

六、防洪规划

1、洪涝形成原因

松花江洪水多由暴雨形成。洪峰主要发生在7~9月,尤以8月为多;洪水主要来自嫩江和二松的上游山区,以及较大的区间。由于河槽调蓄的影响,传播时间较长。松干洪峰多发生在8、9月份。一次洪水历时,嫩江和二松在40~60天左右,松干达90天,甚至更长一些,但一次洪水过程却主要集中在30天内。洪水的峰型,嫩江和松干由于受河槽调蓄影响较大,多为平缓的单峰,但松干下游佳木斯站受牡丹江和汤旺河等支流洪水影响,有时出现双峰型洪水,前峰多为支流来水,后峰多为松干上游来水;而二松因暴雨出现次数较频繁,洪峰年内可出现2~3次。

上述洪水特点,加上占松花江水资源主体的地表径流量,又多来于洪水之中,因此,要提高水资源利用就必须采取调蓄洪水的途径来实现,这说明松花江流域的防洪规划遵循“蓄泄兼筹”的方针是符合实际的。在嫩江中上游和二松修建控制性水库削减洪峰,拦蓄洪水,在中下游修建堤防、整治河道、清除行洪障碍,保证泄洪顺畅等,以达到防洪和用洪的目的。

2、防洪标准

嫩江、二松和松干干流河道和哈尔滨、长春、齐齐哈尔、吉林、大庆、佳木斯、牡丹江等7

座城市的防洪规划标准,是根据有关规程规范,并考虑各河道及各城市现有防洪工程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选定的。嫩江库莫屯以下、二松丰满水库以下和松花江干流防洪规划标准均为50年一遇。哈尔滨、长春、齐齐哈尔和吉林等4座城市为100年一遇;佳木斯和牡丹江2座城市为50年一遇;大庆市为50~100年一遇(重要的防护对象为100年一遇,次要的为50年一遇)。

3、防洪规划

(一)水库工程

水库工程是嫩江、二松和松干防洪工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有二松现有以发电为主的白山水库(设为丰满错峰防洪库容4.5亿m3)、丰满水库(设防洪库容26.7亿m3)、规划的以供水、防洪为主的哈达山水库(设防洪库容11.7亿m3);嫩江规划的以防洪、供水等综合利用为主的尼尔基水库(设防洪库容24.6亿m3)、支流绰尔河文得根水库(设防洪库容约3亿m3)等。

(二)堤防工程

嫩江、二松丰满以下和松干的现有堤防多年运行表明,堤线比较合理,只需做局部改线。根据各河段选定的防洪标准及相应的设计洪水流量,分别推求水面线按设计堤防标准断面进行整修加固,并新建局部堤段。

1.嫩江干流:嫩江的防洪标准选定为50年一遇,其中堤防标准为20年一遇,其余则由尼尔基和文得根水库来承担。嫩江堤防规划河段,上自库莫屯水文站下至三岔河口,长749km。现有农田堤防641km,多沙基沙堤,且断面单薄,护岸护坡极少,穿堤建筑与堤身接触不良,堤防险工多,洪水时塌岸塌坡严重,需整修加固及险工处理。规划整修加固堤防685km,改、扩建和新建穿堤建筑物94处和护坡30处长约24km,工程土方量为3368万m3,抛、砌石量18万m3,需投资

2.12亿元。尼尔基、文得根水库建成前嫩江防洪标准可达20年一遇,水库建成后达50年一遇。可保护耕地440万亩,人口44.3万人。

2.松花江干流:防洪标准选定为50年一遇。二松和嫩江上的水库,对松干与哈尔滨市有一定的防洪作用,但由于区间面积较大,有时区间洪水造成较大威胁,为此,松干与哈市防洪还需由堤防承担。牡丹江莲花水库对松干下游的防洪作用亦很有限,故松花江干流哈尔滨以下的防洪任务也需由堤防承担。松花江干流堤防规划河段,上自三岔河口下至同江松花江口,长939km。现有农田堤防1249km,其中防洪效益较大的堤段防洪标准够定50年一遇的有739km,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的有490km,其余20km因防洪效益过小而规划为民堤。这些堤防当前普遍存在断面瘦小,穿堤建筑与堤身接触不良和老化失修问题比较严重,需进行断面整修加固,穿堤建筑物改、扩建以及护岸护坡等工程建设。规划整修加固堤防1229km,建穿堤建筑物259处,护坡51处,工程土方量6687万m3,抛砌石量49万m3,需投资

3.88亿元。工程实施后,可达到20年和50年一遇标准,保护人口112万人,保护耕地696万亩。

(三)河道整治与清障

1.河道整治

(1)嫩江干流河谷宽阔,河床形态复杂,多弯叉,局部河道有明显的冲淤与塌岸,威胁堤防的安全。据统计,塌岸严重的有10处,累计长5650m。拟采用覆盖式平顺护岸工程,以固定河势,保护防洪堤的安全。

(2)二松下游河道演变较为剧烈,河床形态复杂,多弯叉,局部河段冲淤明显、河床摆动与塌岸严重,威胁堤防安全。当前塌岸严重的有30处。根据各塌岸险工的不同情况,规划拟采用平顺护岸工程(19处),建丁坝(7处)与建锁坝(4处)等不同整治工程。

(3)松干河谷宽阔,河床形态复杂,牡丹江口以下河道摆动、塌岸较重,危及堤防安全。据统计,塌岸严重的共有47处,牡丹江口以下占34处。规划拟全部采用覆盖式平顺护岸工程,以固定河势,保证大堤的安全。

2.河道清障

由于长期缺少管理,在河道行洪滩地设障日益增多,有村屯、工厂、公路、桥梁、民堤以及树木、高杆作物等,给防洪带来了威胁。据对62处阻水物推算,拥水增高值大于30cm的占40%以上,这不仅加重了沿岸地区的洪水危害,而且危及工程自身的安全渡汛。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与《河道管理条例》,贯彻“谁设障,谁清除”原则,按照阻水影响大小,分清轻重缓急,对河道阻水障碍物的清除作了如下安排:

(1)嫩江河道内有民堤、围堤、公路、桥梁、水渠等52处阻水物,其中齐齐哈尔市江段和富拉尔基至江桥江段占25处。规划要求对行洪影响较大22处,必须立即予以清除或采取恢复行洪能力的措施;行洪影响较小的29处,则严格禁止维护或限制规模,可缓期清除;对行洪影响极小的1处,可以维持现状。

(2)二松丰满以下河道内行洪障碍由来已久,据统计,有民堤138条,累计长342km、居民6175户,近3.2万人,房屋18100间、林木61片2.4万亩,还有堤外耕地28万亩,对行洪带来了很大影响。应逐步清除,其中耕地可耕种,但必须限制种植矮杆早熟作物。二松河道清障问题复杂,当地政府要加强领导,坚决贯彻有关法规,切实做好清障工作。

(3)松干河道设障,局部河段也很严重。据调查,有民堤、围堤、道路和桥梁等阻水物共22处,其中18处集中哈尔滨市和肇源肇东江段。规划要求,立即清除的有13处,缓清并严格控制规模的9处。

4.重要城市防洪规划

1.哈尔滨

哈尔滨市位于松花江干流上游,以上流域面积39万km2,是黑龙江省省会,为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市区面积1637km2,1990年有282.7万人口,工农业总产值约200亿元。防洪标准为100年一遇。哈尔滨自有水文记载的87年间,发生超过堤防警戒水位的洪水有26次,1932年特大洪水,道里、道外两区大部分被淹,街上可行船,灾害严重;1956年和1957年大洪水,虽经全市军民奋力抢险,仍有灾害损失。哈尔滨原有堤防42.8km,堤线合理,但工程水毁严重,险工隐患多,断面不够,标准仅30~40年一遇。

该市防洪规划已基本实现,即在丰满水库的一定拦洪作用下,按哈尔滨100年组合洪水进行堤防整修加固,改、扩建穿堤建筑物和河道清障等。现已基本达到规划的100年一遇标准。

2.长春市

长春市位于第二松花江二级支流伊通河中游,以上流域面积2320km2

,是吉林省省会,为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市区面积1116km2,1990年211万人口,工农业总产值约204亿元。

长春市在新中国成立以来以1953年和1985年洪水灾害最重,1953年淹耕地约12.8万亩,受灾人口约2.6万人;1985年淹耕地8.6万亩,受灾人口1.8万人。现有防洪工程措施是上游20km处的新立城水库(防洪库容2.9亿m3

)和31.7km堤防。堤线基本合理,但断面瘦窄,工程质量差,险工隐患多,其防洪标准除有8km河段因经前几年建设可达80年一遇外,其余大多不足10年一遇。

规划意见,按有新立城水库的拦洪下长春城区段100年一遇,效区段50年一遇组合洪水进行整修加固与新建堤防,共49.1km,改、扩和新建穿堤建筑物21处,护岸31.4km,工程土石方量394万m3,需投资约6200万元。

3.齐齐哈尔市

齐齐哈尔市位于嫩江下游,以上流域面积12.3万km2,是黑龙江省第二大城市。滨洲、平齐和齐北铁路在此交汇,公路四通八达,为黑龙江省西部物资的集散中心,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主城区面积132km2,全市区1990年有138.3万人口,工农业总产值近138亿元。据文献记载,近200年来发生洪水达30次,据调查推算,1794年洪峰最大达17000m3/s,其次为1886年、1932年和1969年的洪峰流量均超过10000m3/s,洪灾损失较大,如1969年嫩江大堤决口数十处,滨洲铁路中断29天,淹没耕地141万亩,房屋1510间。齐齐哈尔市现仅依靠堤防防洪,现有堤防53.5km,堤线基本合理,沙基沙堤,且断面单薄,穿堤建筑与堤身接触不良,堤身险工多,加上河道设障严重,防洪能力仅为15年一遇左右。

主城区的小圈堤63.7km按50年一遇洪水进行整修加固,与穿堤建筑物改、扩建和修建护坡工程的规划意见,已付诸实施,可达50年一遇标准,在尼尔基水库投入运行后,可提高到100年一遇。

4.吉林市

吉林市位于第二松花江中游丰满水电站以下20km处,以上流域面积4.25万km2,是吉林省第二大城市,也是东北地区重要的化工基21地之一。土地面积约1200km2,1990年有近128万人口,工农业总产值约165亿元。

本世纪吉林市发生较大洪水灾害的年份有1909、1923、1932、1934、1938、1953、1954、1957年等,如1909,江南一带被淹,死亡上千人;1953年淹没城区9km2

。吉林市现有防洪工程体系由丰满水库和12.2km堤防组成,堤防保护范围已不适应城市发展需要,且现有堤防质量较差,达不到设计标准。

规划意见,按有丰满水库吉林市100年组合洪水进行整修加固和新建堤防共40.5km,进行穿堤建筑物和护坡等工程的建设。工程土石方量304万m3,需投资约7000万元。现在,除有些护坡工程尚未完成外,其余工程已基本完成,可防约100年一遇标准的洪水。

7、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

松花江流域与辽河流域比水资源相对较丰,也是我国北方少水地区之一。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用水量不断增加,水的供需矛盾将与日俱增,结合松辽两流域水资源统筹规划,做好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是本规划的一个重要内容。

一、水资源量

(一)地表水资源量

地表水资源量是以水文测验资料为基础计算的。根据选定的1951~1982年水文系列分析,流域内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为734.7亿m3,其中河川径流量725.8亿m3,闭流区径流量8.9亿m3。三江平原河川径流量42亿m3。松花江流域规划区地表水资源量776.7亿m3。

(二)地下水资源量

扣除与地表水的重复量后,全规划区地下水资源量和可开采量,分别为338.3亿m3和131.4亿m3,其中流域内分别为310亿m3和116.8亿m3。

(三)水资源总量

地表水资源量与地下水资源量之和(扣除二者的重复水量),即水资源总量。全规划区水资源总量为942.8亿m3,其中流域内880.3亿m3,三江平原62.5亿m3。水资源量分区见表

四、需水量预测

1.河道外用水:根据国民经济发展指标和用水定额的预测,2000年需水量为356亿m3,其中流域内为336亿m3;2010年需水量为403亿m3,其中流域内为381亿m3。

2.河道内用水:主要是航运用水和环境用水。

(1)航运用水

航运用水重点研究了松花江干流,经与航运部门商议,以哈尔滨、三姓浅滩和佳木斯三个断面的航运流量为代表,2000年哈尔滨为550m3/s,航道进行整治,并在三姓浅滩下游修建依兰航运枢纽,佳木斯为950m3/s;2010年当航道进一步整治后则分别为400m3

/s和750m3/s。

(2)环境用水

松花江流域水资源保护专题规划中,以嫩江的齐齐哈尔、二松的扶余和松干的哈尔滨为控制断面,2000年的环境流量分别为35 m3/s、100 m3/s和250m3/s。

(3)河道内用水

规划阶段按4月至10月共7个月通航期计算,其余月份按环境要求计算。河道内2000年用水量约176亿m3,2010年约149亿m3。

五、可供水量预测

为满足国民经济各业发展的需水要求,除继续抓节水措施外,还要建设一批大、中型蓄水工程,并积极开发利用地下水,增加可供水量。

1.地下水可供水量

根据地下水分布特点,合理开发地下水,增加供水量。在平原区根据条件安排井渠联合灌溉水田灌区和井灌旱田灌区,加速地下水的合理开发与利用。全规划区2000年地下水可供水量,即计划开采量为97亿m3,2010年为104亿m3。

2.地表水可供水量

在充分发挥现有供水工程作用、适当兴建支流中小型水库的同时,规划推荐重点建设尼尔基、文得根和哈达山等控制性蓄水工程,以增加地表水的可供水量,从根本上缓和水资源供需矛盾。

(四)水资源供需分析

1.供需分析原则

地下水的开采在可供水量的范围内供需是平衡的。地表水的供应顺序,按用水保证率的高低排序,并考虑破坏年供水和回归水利用。工业、城镇生活和航运、环境供水保证率90~95%,河道外破坏年按0.9控制,回归水按0.6计;农业灌溉用水保证率,水田75%、旱田50%,破坏年供水按0.7控制,水田回归水按0.2计。

2.供需分析

按水资源规划分区,对1951—1982年代表系列以月为单位,先上游后下游,按时历法进行水资源供需平衡计算。在供需平衡计算时,将辽河流域的工业和城市生活缺水,作为松花江流域水资源的一个用户来考虑。计算时计入了石佛寺(兴利库容6.7亿m3)、三王泡(兴利库容2.7亿m3)和花道泡(兴利库容14亿m3)三个反调节水库的作用。经计算,2000年和2010年不仅本流域供需平衡,而且还有约28亿m3和66亿m3的水可供辽河流域调用。具体的供需分析成果见表

四、2030年水资源供需展望

2030年水资源供需展望除遵守2000年、2010年水资源供需分析的原则外,还考虑了2030年时科技水平和管理水平的提高,生活用水要求的提高,以及工农业用水定额的大幅度降低等因素。在充分利用本流域水资源的基础上,如供需不平衡,则考虑从外流域(如从黑龙江流域)调水以满足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

1.需水量预测

河道外需水2030年的工业产值,拟在2000年指标基础上翻两番左右,全规划区为5594亿元;2030年的农林牧业灌溉面积、城镇人口和牲畜等指标,则在省区发展规划指标基础上进行综合调整后拟定的,其值分别为8497万亩、5983万人和8016万头。各业的用水定额:工业万元产值用水定额平均比2010年降低20%左右,农业灌溉净定额比2010年降低20%左右,城镇生活和农村人畜用水定额比2010年提高10~30%。据此,推算出2030年全规划区河道外需水量约598亿m3。

(2)河道内用水

环境用水维持在2010年的水平。航运用水预测的基础是松花江干流航道全部渠化,哈尔滨断面最小通航流量由400m3/s降至250m3/s,同江断面最小通航流量降至400m3/s。河道内用水约109亿m3/s。

2.可供水量预测

(1)地表水

地表水可供水量是在2010年可供水量的基础上预测2010年至2030年可能修建的水源工程新增加的供水量。2030年全规划区地表水可供水量为669亿m3。

(2)地下水

地下水可供水量,考虑到地域分布和开采条件的限制,平原区地下水开采利用程度81%,可供水量比2010年增加2.8亿m3。2030年规划区地下水可供水量为106.8亿m3

3.供需展望

2030年时,松花江规划区规划的各类水源工程可供水量为776亿m3,可以满足包括可调给辽河流域的65.7亿m3在内总共为773亿m3的需水量的需要。也就是说,只要采取一切可行的节流和开源措施,松花江流域的水资源,在2030年时供需是平衡的,不仅可满足本流域的需要,而且还可以维持2010年向辽河流域调水65.7亿m3的规模。

八、水资源保护规划

(一)自然保护区规划

松花江流域内各类风景名胜较多,属重要的自然保护区地表水体有长白山天池、镜泊湖等。长白山天池位于长白山顶峰,是第二松花江、图们江、鸭绿江三江之源。天池处于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内,现状水质为Ⅰ类,水质很好。但由于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内,植被自然退化及人类不合理采伐,造成水土流失,加之对旅游管理不善,使水质有被污染的趋势。为很好地保护这三江之源,要加强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和保护,控制水土流失,严格防止人类活动对水质的可能污染,确保天池水体维护Ⅰ类水质。

镜泊湖位于牡丹江上游,是一个用于发电供水、养鱼、灌溉和旅游等多功能的湖泊,现状水质Ⅱ类。由于近年来疗养院的增多,网箱养鱼面积的扩大、旅游人员剧增,乡镇企业的掘起,农业的发展,使镜泊湖的水质受到污染,岸边出现富营养化现象。为保护镜泊湖,本规划要求:在镜泊湖周围,不宜再新建疗养院,已建的疗养院必须增建污水处理设施;要控制网箱养鱼面积,恢复湖泊的自然养鱼系统要对旅游点进行规划和限制,加强旅游点的管理,尽量减少因旅游业的发展而带来的湖泊水质污染;禁止在镜泊湖周围建土硫磺、土焦、小造纸、电镀、印染、有机化工等严重污染企业,已建的要限期妥善处理;对湖周围的农田要限制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提倡使用农家肥,缓解直至解决镜泊湖岸边富营养化问题,加强林网建设,保护植被,恢复其自然生态环境,保证镜泊湖维持在Ⅱ类水体。

(二)重要城市饮用水水源地保护规划

1. 丰满水库

丰满水库是一个多功能水库,也是吉林市的重要饮用水源地,现状水质为Ⅱ类。丰满水库受辉发河、拉法河等支流的污染,个别污染有时偏高,为保护库区水体不受污染,辉发河区域规划11家企业要单独治理,拉法河一家企业要单独治理。库区周围要控制化肥、农药使用量,旅游点要加强管理,注意上游水土保持,减缓水库泥沙淤积,禁止沿湖开办乡镇企业和污染严重企业,保证其水质维护在Ⅱ类。

2.扶余自来水水源地

扶余自来水水源地位于二松下游,是扶余市重要饮用水源地。在水源地的上游有吉林市、饮马河上的长春等各种污水源。为控制污染,保护饮水源地,在吉林市除重点污染源单独治理外,还要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控制吉林市排污;饮马河区域规划了7家单独治理企业,还规划建设长春市污水处理厂,保证饮马河出口水质满足规划要求。保证饮水源地达到Ⅱ类。

3.四方台水源地

四方台水源地位于松干哈尔滨上游,是哈尔滨市的主要饮水水源地,由于上游的污染,该水源地目前已受到轻污染,给人民生造成潜在危害。为保护饮水源地,上游二松和嫩江两流域要严格控制工业、生活污水及污染物的排放量。为此,二松中下游共规划治理22家企业,建二座城市污水处理厂,两个县综合污水塘库处理系统。其中特别是扶余市的污水治理,对保证二松入干流水质达到目标是十分重要的。嫩江污染主要来自齐齐哈尔市,该市建二座氧化塘,还将新建一座二级污水处理厂,以确保四方台饮用水源的水质。此外,在水源地周围要划定保护区,在保护区范围内,设置自动监测站,加强污染管理,严禁在此保护区内直接排放任何污水。

4.地下水源地

以地下水为饮水源地的市县,要严禁在地下水源上面建设氧化塘、排污渠、污水灌区等。要尽快研究划定保护区范围,科学设置监46

测点,进行常年监测。在保护区内健全下水管网,严禁污水随地泼洒和工业污水涉坑排放,确保地下水源的水质。对预备水源要加强保护,以免因水质污染带来水源匮乏。同时注意采、补平衡,防止出现或扩大地下水漏斗。

全国重点地区中小河流近期治理建设规划工作大纲【模板】

全国重点地区中小河流近期治理建设规划 工作大纲 水利部规划计划司 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

2008年7月 一、编制规划的重要意义 (3) (一)............................................... 重点地区中小河流存在的突出问题3(二)...................................................................... 规划的必要性和紧迫性4二指导思想和原则.. (4) (一)................................................................................................. 指导思想4(二)................................................................................................. 规划原则5三、规划目标与任务 . (5) (一)................................................................................................. 规划范围7(二)................................................................................................. 规划重点7(三)................................................................................................. 总体要求8五、规划主要工作内容 (9) (一)分析中小河流治理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9) (二)确走近期治理重点 (9) (三)筛选确走建设项目 (10)

黑龙江省松花江水系环境质量标准暂行

黑龙江省松花江水系环境质量标准(暂行)(1981年6月2日颁布 1981年6月2日实施)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关于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防止污染和其它公害的要求,为保护松花江流域的人民健康和生态平衡,防治污染危害,促进工农业生产发展,特制订本标准。 第二条本标准适用于松花江水系各干流、支流、湖泊与水库等一切水域。 第三条凡属松花江水系沿岸的厂矿企事业单位,必须充分发动群众,大力开展综合利用,严格限制排废量和物料流失,认真治理“三废”。除老企业应分期、分批改造,增置处理设施外,新、改、扩建企业,必须严格执行“三同时”的规定,以便达到本标准的要求。第四条本标准是制订松花江水系污染物总量控制标准和主要污染 排放标准的依据。 第二章水质标准 第五条本标准依据松花江水系环境、现状、水体用途及控制目标,将水体划分为五级:I级水、II级水、III级水、IV级水和V级水。以本流域内对人体健康和生态平衡最为有利的水质,作为最高标准;以对人和其它生物不产生急性损害和明显为最低标准。依此,制订水体环境质量的分级指标。 松花江水系环境质量标准如表1。

第六条松花江水系各干、支流水体,按保证人体健康和生态平衡对环境水质的客观需求,在今后5-10年内必须努力消除污染,改善水质,达到进级要求。进级要求。进级的具体要求如表2。 第三章水质监测 第七条松花江流域各级环保部门,应在当地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组织城建、工交、农林、卫生、水产、水利、科研、部队及大专院校等有关部门和重点厂矿企业的监测力量,建立健全环境监测网,定期将水质监测结果汇总上报所在省环保局及松花江水系保护领导小组办公室。 第八条松花江流域各级环境监测机构和其它有关单位,必须统一水质监测项目和方法。应按(80)国环办字第77号文件《环境监测标准分析方法(试行)》的规定执行。 第四章监督管理 第九条各级环保、卫生、水产、工交、农林、水利等部门,应在当地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由环保部门牵头,协同监督有关企、事业单位执行本标准。 第十条凡从事对水域有影响的生产建设、科学实验或其它有关活动,包括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在内,必须按规定在实验、设计、施工前提出环境影响报告书,经环境保护部门审批同意后,方可进行。第十一条对积极执行本标准,在水质保护中做出显着成绩者,应给予表扬和奖励,凡违反本标准的规定,破坏水质保护及造成恶果的

珠江水系概况

一、珠江水系概况 珠江,旧称粤江,是中国七大江河之一,全长2214公里,横贯滇、黔、桂、粤、湘、赣六省区,连通越南北部(如图1所示),流域总面积453690平方公里,其中442100平方公里在中国境内,11590平方公里在越南境内。 图1 珠江水系示意图 珠江流域属于复合型流域,由西江、北江、东江流域及珠江三角洲河网四部分组成。西江流域面积353120 km2,占全流域面积%;北江流域面积46710 km2,占全流域面积%;东江流域面积27040 km2,占全流域面积%;珠江三角洲及流入区内中小河流流域面积共计26820 km2,占全流域面积%。

珠江流域集水面积在10000 km2以上的河流共有8条,在1000 km2以上的河流共有120条。 珠江水系航道包括了中国内河航道规划“两横一纵两网”中的“一横”和“一网”,如图2所示,航道布局以西江为主干,上游通过三个通道与云贵连接,这三条通道分别是南线通道右江;中线通道南盘江、北盘江、红水河;北线通道都柳江、融江、柳江,流经中游的广西,经西江航运干线与下游三角洲航道网及北江、东江贯通,通过八个口门入海,形成江海相连、干支相通、水陆联运的水运体系。 图2 珠江水系航道分布图 二、珠江内河水运现状 1.内河水运基础设施

珠江水系主要航道有:西江航运干线、珠江三角洲航道网、右江、左江、南盘江、北盘江、红水河、柳江、黔江、北江、东江、都柳江、融江、桂江、贺江等。珠江水系中上游航道由于大中型水利水电枢纽库区不断建成蓄水,水域面积增加,航道从天然航道向库区航道转变,航道条件优良,下游航道经过系统治理,通航条件逐步改善。 根据对珠江水系内河港口现状分析,内河港口布局及规模与腹地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力布局基本吻合,下游珠江三角洲经济发达地区的港口规模较大,上中游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港口规模较小。珠江水系内河港口已经形成了由主要港口、地区重要港口和一般港口三个层次构成的布局。 2007年珠江水系航道通航里程15552km,占全国航道通航里程的%,其中三级航道km,四级航道km,五级航道km,初步形成了以西江航运干线、右江、柳黔江、北江、东江和珠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等为骨干,其它航道为基础的航道架构;2007年珠江水系内河港口共拥有生产性泊位2281个,年综合通过能力22156万吨、355万TEU,初步形成了以南宁港、贵港港、梧州港、肇庆港、佛山港五个内河主要港口为主,其他地区重要港口、一般港口分工协作、共同发展的港口体系。2.内河水运量规模 在珠江水系内河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船舶平均吨位以及水运量逐步提高。

高考地理必考知识点:松花江的开发利用

2019年高考地理必考知识点:松花江的开发 利用 查字典地理网的小编给各位考生整理了2019年高考地理必考知识点:松花江的开发利用,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的资讯请持续关注查字典地理网。 ▲高考地理必考知识点:松花江 中国七大河之一,黑龙江在中国境内的最大支流。松花江在隋代称难河,唐代称那水,辽金两代称鸭子河、混同江,清代称混同江、松花江。松花江流经吉林、黑龙江两省;流域面积55.72万平方公里,涵盖东北四省区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年径流量762亿立方米。▲高考地理必考知识点:松花江的开发利用 水电枢纽 松花江流域水能资源较丰富,规划建21级水电站,共装机415.04万千瓦,平均年发电量合计为91.55亿千瓦时。已建1万千瓦以上水电站8座,总装机容量338.81万千瓦,年发电量56.69千瓦时。各河段的开发任务不同:①嫩江上游,规划布置卧都河、窝里河、固固河、库莫屯4级水电站,共利用水头125米,总库容137亿立方米,共装机35.84万千瓦;②嫩江中下游规划设置尼尔基和大赉两级水利枢纽。尼尔基枢纽总库容为82.2亿立方米,其中防洪库容24.64亿立方米,可使齐齐哈尔市防洪标准由5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③松花江丰满水电站以上河段开发任务以发电为主,兼顾防洪。 处于最上游的松山枢纽为一引水枢纽,把松花江的源流漫江的水量通

过水库调节,用长12.6公里的引水洞引到支流松江河,集两河的水量在一起由建于松江河上小山、双沟、石龙3级水电站发电,共装机51万千瓦。 支流松江河在白山水电站上游汇人干流。经白山、丰满水库调节可将百年一遇以下洪水控泄为5500立方米/秒出库;④丰满以下河段规划布置哈达山水利枢纽,总库容42.2亿立方米,其中调节库容33.5亿立方米。经其调节可多提供水量81亿立方米/年;⑤松花江干流的开发任务是渠化河道,以满足通航要求,设置了7级航运枢纽。 22座大型水库控制流域面积为10.41万平方公里,占流域总面积的18.7%。中型水库103座,总库容27.6亿立方米,但防洪库容较小,大部分为农田灌溉而兴建。引松入长调水工程1994年9月开工,2019年11月正式通水,调水工程从吉林松花江石头门水库引水至长春,长63公里,引水流量ll立方米/秒,可暂缓长春市用水紧张的局面。▲高考地理必考知识点:松花江的开发利用 丰满水电站 丰满水电站建于松花江上,位于吉林省吉林市,是我国第一座大型水力发电站,被誉为“中国水电之母”,始建于1937年,1943年第一机组开始发电,当时发电规模较小,至解放前夕又遭破坏,处于瘫痪状态。建国后经政府大力修复并加以改建,成为东北电网的主力电厂。1988年,二期扩建工程上马后共安装10台机组,总装机容量72万千瓦,三期扩建工程完工后,总装机容量达100.25万千瓦。 ▲高考地理必考知识点:松花江的开发利用

松花江流域综合规划

《松花江流域综合规划》概要 一、流域概况 松花江是我国七大江河之一,有两源,西源嫩江发源于大兴安岭伊勒呼里山,南源第二松花江(简称二松,下同)发源于长白山天池。两江在三岔河汇合后称松花江(简称松干,下同),东流到同江注入黑龙江。嫩江河长1370km,二松河长958km,松干河长939km。松花江流域跨越内蒙古、黑龙江、吉林和辽宁四省区,流域面积55.68万km2,其中嫩江29.70万km2,二松7.34万km2,松干18.64万km2。本次规划还包括与本流域有水利联系的三江平原完达山以北(以下简称三江平原)的4.38万km2,故本次规划的总面积为60.06万km2,称松花江流域规划区。松花江支流较多,流域面积在1万km2以上的支流有16条。松花江流域西部为大兴安岭,北部为小兴安岭,东部和东南部为完达山脉和长白山脉,西南部的丘陵地带是松花江与辽河的分水岭,中部为主要农业区,也是工农各业最发达地区。流域内山区占42.7%,丘陵区占29.1%,平原占27.4%,其它占0.8%。松花江流域地处北温带季风气候区,大陆性气候特点十分明显,冬季严寒漫长,夏秋降雨集中,春季干燥多风。年内温差较大,多年平均气温变化在5℃~-3℃间,7月绝对最高气温为40.6℃,1月绝对最低气温-47.3℃。降水的时空分布极不均匀,一般500mm上下,东南山区达700~900mm,而西北部的干旱地区仅400mm左右;降水多集中在7~8月,占全年的50%以上,又多以暴雨的形式出现;降水的年际变化也较大,最大和最小年降水量之比为3倍左右,且有连续数年多水或少水的交替现象。全年日照时数2200~3000h。无霜期100~150d。规划区地表水资源量776.7亿m3;平原地区的地下水资源量、可开采量分别为198.5亿m3、131.4亿m3,其中三江平原分别为24亿m3、14.6亿m3。松花江流域春季风大雨少蒸发多,常发生春旱;夏秋雨量集中,常发生洪涝。60年代中期以前以洪涝为主,平均2年一涝,间有旱灾;60年代中期以后以旱为主,10年4旱2涝;80年代中期以后,进入丰水期,洪涝又频繁发生。据统计,松花江的年均洪涝灾害耕地约900万亩。干旱也很严重,据黑龙江省统计年均旱灾耕地达404万亩。松花江流域有丰富的林业和矿产资源,主要有石油、煤炭、天然气、铜、铅、锌、钨等。规划区内有县旗84个,有大小城市24座,其中主要城市有哈尔滨、齐齐哈尔、大庆、佳木斯、牡丹江、伊春、乌兰浩特,和长春、吉林、白城,以及最近设立的松原市(即原扶余市和前郭县)。据1988年统计,规划区有人口4698万人,其中三江平原120.5万人,总人口中的农牧业人口2774.3万人,占59%;规划区有工农业总产值1020亿元,其中三江平原14亿元,工农业总产值中的工业和农业产值分别为444.5亿元和575.5亿元,其中三江平原分别为6.6亿元和7.1亿元;规划区1988年有耕地面积2.15亿亩,粮豆总产量达308亿kg。人均656kg。牧草地1.4亿亩、林地3.1亿亩。 二、流域主要问题 (一)水污染日益严重,加剧供需矛盾 流域内经济发展迅速,但工业技术及管理水平较落后,加上对保护好水环境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污水治理跟不上工业建设,且历史欠帐太多,以致水污染日益严重。 (二)城市地区污染严重 城市由于工业和人口过分集中,工业结构和建设布局不合理,污水处理基础设施少且落后,使大量城市生活废物和工业“三废”未能得到很好处理即排于江河,以致城市附近的河段污染多较严重,且成为其以下河道的主要污染来源。 (三)工艺落后,管理不善 流域内工业用水重复率低,仅20%,单位产品排水量大,工业污水排放量相应较大。由于我国现行管理政策不完善,仅有的污水处理设施运转率低,处理效果差,没有收到应有的效果。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大纲)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主要内容编制 一、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1、原辅材料(包括名称、用量)及主要设施规格、数量 应特别关注化学危险品及含有机毒物、重金属等原辅料。 2、工程内容及规模 规范项目名称和建设单位名称。说明项目来源,根据项目特点,说明新建工业类项目,技改扩建项目应说明技改前后产品方案的变化、公用工程及辅助工程依托情况等。 3、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 简述技改扩建项目依托单位已建、在建项目概况(含公用工程及辅助工程)。说明主要污染源污染物排放现状及现有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状况,说明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明确以新带老内容。 二、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 1、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 简述与建设项目选址所在区域关系密切的自然环境状况。重点说明项目废水受纳水体与相关水体的水文特征、重要水工设施运行规律等。 规范描述当地气象特征,说明主导风向、平均风速等主要气候状况。 生态环境:说明区域内植被类型、重点保护珍稀动植物等情况。 2、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 简述区域经济社会环境现状。重点说明选址所在区域功能定位、产业结构、土地利用等,区域集中供热、污水处理厂(含排水体制)、固废处置等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及现状,说明与建设项目关系密切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及文物保护等内容。 在开发区(工业集中区)内建设,需附相应环保主管部门对开发区(工业集中区)环境影响评价的批复意见或环保要求。 三、环境质量状况

1、建设项目所在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表水、地下水、声、生态) 利用有效资料阐述与建设项目有关的各环境要素的环境质量现状,并须提供相应监测资料,说明资料来源(设大气、水及噪声环境影响评价专题时须出具“质保单”)。当建设项目排放优先控制的有机毒物而无历史资料可供利用时,须进行实测。结合环境功能要求评述环境质量现状,如出现超标现象,须分析超标原因。明确区域内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说明项目所在区域是否发生过污染事故和污染纠纷。 2、主要环境保护目标 列表说明项目周围300m(或行业规定卫生防护距离)范围内集中居住区、学校、医院、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文物古迹大气和噪声保护目标,污水排口上下游饮用水源保护区(含清水通道)、取水口、水产养殖等水环境保护目标及生态敏感点等。 四、评价适用标准及总量控制指标 1、环境质量标准:列出环境质量标准文号和各评价因子的相应标准限值。 2、污染物排放标准:列出污染物排放标准文号和各污染物允许排放限值。废气含排气筒相应排放高度的排放速率、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等;废水含行业允许排水量。如实行污水集中处理,须列出污水处理厂接管标准。 如无国内标准,可参照国外标准。 3、总量控制指标:项目选址所在区域如属于“双控区”、淮河流域、太湖流域、“南水北调”等重点区域,须加以说明。根据项目污染物排放特征,如排放优先控制的有机毒物及重金属等污染物,须明确相应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废水接入区域或综合污水厂的项目,须分别列出接管量(含污水量)和最终外排量。 五、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1、工艺流程简述并图示 简述工艺流程并绘制带产污环节的生产工艺流程框图,说明物料回收和循环工艺,化工项目应列出主要化学反应方程式。 2、主要污染工序 结合生产工艺流程阐述污染物产生环节及公用工程、辅助工程产污环节。说

《辽河流域综合规划(2012-2030)》概要

《辽河流域综合规划(2012-2030)》概要 1.流域概况 辽河发源于河北省境内七老图山脉的光头山,流经河北省、内蒙古自治区、吉林省、辽宁省,全长1345km。辽河流域地处中国东北地区西南部,东邻第二松花江、鸭绿江流域,西邻内蒙古高原,南邻滦河、大凌河流域及渤海,北邻松花江流域,流域总面积22.11万km2,其中平原区面积9.45万km2,山丘区面积12.66万km2。 辽河流域主要河流有西辽河、东辽河、辽河干流和浑太河。流域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137.21亿m3,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139.57亿m3,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221.92亿m3。 辽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和商品粮基地。行政区划涉及内蒙古、吉林、辽宁和河北四省区的20个市(盟)。2007年全流域总人口3383万人,国内生产总值9172亿元,工业增加值3168亿元;耕地面积8327万亩,有效灌溉面积3319万亩,粮食总产量2747万吨。 2.水利发展面临的形势 2.1水资源承载能力不足,供需矛盾加剧 辽河流域属于资源型缺水地区。目前,全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已达77%,其中浑太河已达89%,水资源开发利用已接近或超过水资源承载能力。随着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保证国家粮食

安全战略及辽宁省沿海经济带发展战略的实施,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将提出更高要求,水资源供需矛盾将更加突出。 2.2 水污染防治任务重,生态环境脆弱 辽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高,废污水排放量大,是国家“三河三湖”重点治理区。目前,城市废污水处理率较低,水污染问题突出。经济社会用水挤占了生态、环境用水,部分河流出现断流,河流下泄水量减少,湖泊、湿地及河口萎缩。部分城市地下水超采,水土流失依然十分严重。 2.3 局部地区用水效率偏低,节水工作亟待加强 现有灌区渠道多数没有衬砌,输水损失严重,水田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53,水浇地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60,与先进地区相比,仍有差距;节水意识不强,部分灌区还存在大水漫灌现象,用水定额偏高;城镇供水管网综合漏失率高达16%,个别城镇甚至超过30%。 2.4 防洪工程达标率低,防洪形势依然严峻 流域内部分堤防建设标准偏低,未达到规划防洪标准;部分建筑物阻洪严重,对地区防洪构成严重威胁;山洪灾害防治、中小河流治理工作滞后。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受洪水威胁地区的经济存量、人口密度、人民财产都将有较大提高,防洪风险越来越大,对防洪安全保障提出更高要求。 2.5 水管理改革滞后 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水资源管理体制需要进

黑龙江(河流)情况

黑龙江的基本情况 一、界河黑龙江的概况 黑龙江是世界上著名的国际河流,是中国与俄罗斯的重要国际界河。黑龙江流域跨中国、蒙古和俄罗斯3个国家,地理位置在北纬47。40'-53。34',东经121。28'-141。20'。黑龙江全长4510km,流域东西跨度约2000km,南北跨度约1500km。黑龙江上、中游1887 km为中俄两国国际界河,下游全部在俄罗斯境内。流域面积185.5×104km2,其中中国境内80.34×104km2,占全流域的48%,俄罗斯侧占50.4%,蒙古侧占l3%。 黑龙江有南北两源。南源为额尔古纳河,由发源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大兴安岭两麓的海拉尔河和发源于蒙古固肯特(Khentei)山脉东坡的克鲁伦(Cherlen)河在满洲里市东南两河相汇后始称额尔古纳河。北源为俄罗斯境内的石勒喀(Shilka)河。全长1592km,其上游称鄂嫩河,发源于蒙古肯特山脉东侧。南化两源在中国黑龙江省漠河以西的洛古河附近汇合后成为黑龙江。 黑龙江沿途接纳左岸(俄罗斯侧)的结雅河、布列亚河、阿姆贡河和右岸(中国一侧)的呼玛河、逊河、松花江、乌苏里江等支流。黑龙江水量丰沛,乌苏里江汇合口以上年平均流量8600m3/s,入海口多年平均流量10800m3/s。 黑龙江干流至哈巴罗夫斯(伯力)与南来的支流乌苏里江汇合后流入俄罗斯境内,在克拉耶夫斯克(庙街)附近注入鄂霍茨克海。黑龙江干流全长2821 km。黑龙江干流分为上、中、下三段。额尔古纳州与石勒客河汇合处(洛古河村)至结雅河口(黑河市)为上游,长905 km;结雅河至乌苏里江口为中游,长982 km;乌苏里江至入海口为黑龙江下游,长934 km。黑龙江干流上游

珠江片水资源规划水资源四级分区表

附件珠江片水资源规划水资源四级分区表 一级区二级区 三级区 (编码) 四级区编码代表站(节点)备注 珠江南北盘 江 南盘江 (H010100) 沾曲陆宜H010110 曲江河H010120 曲江河口 泸江河H010130 泸江河口 甸溪河H010140 甸溪河口 清水江H010150 清水江口 黄泥河H010160 黄泥河口 滇、黔两省 合并 南盘江(云 南部分) H010170 宜良以下 马别河H010180 马别河口 南盘江(黔 桂部分) H010190 黄泥河口至南北 盘江汇合口 含清水河 广西部分 面积 北盘江 (H010200) 北盘江上游H010210 大渡口站以上 滇、黔两省 合并 打邦河H010220 打邦河口 麻沙河H010230 麻沙河口 大田河H010240 大田河口 北盘江中下 游 H010250 大渡口站至南北 盘江汇合口 红柳江 红水河 (H020100) 红水河上游H020110 龙滩坝址以上 黔、桂两省 合并 蒙江H020120 蒙江河口 六硐河H020130 六硐河口 不包括广 西六硐河 部分 红水河中游H020140 龙滩坝址至恶滩 坝址 红水河下游H020150 恶滩坝址至三江 口 柳江 (H020200) 都柳江榕江 上游 H020210 都柳江石灰厂站 以上 都柳江下游H020220 都柳江石灰厂站 至老堡口 黔、桂两省 合并 龙江H020230 龙江口 黔、桂两省 合并 柳江中游H020240 老堡口至龙江口 含古宜河 等,湘、桂 两省合并

柳江下游H020250 龙江口至三江口 郁江右江 (H030100) 右江上游H030110 百色水库坝址以 上 滇、桂两省 合并 续表 一级区二级区 三级区 (编码) 四级区编码代表站(节点)备注 珠江郁江 右江 (H030100) 右江下游H030120 百色水库坝址至 左、右江汇合口 左郁江 (H030200) 左江H030210 左江河口 郁江干流H030220 左、右江汇全口至 郁、浔江汇合口 西江 桂贺江 (H040100) 桂江H040110 桂江河口 湘、桂两省合 并 贺江H040120 贺江河口 湘、桂、粤三 省合并 黔浔江及 西江(梧州 以下) (H040200) 黔、浔江H040210 桂粤两省交界处 以上 北流江H040220 北流江河口以上 桂、粤两省合 并 西江下游H040230 桂粤两省交界处 以下 北江 北江大坑 口以上 (H050100) 浈江H050110 浈江长坝水文站 湘、赣、粤三 省合并 武江H050120 武江黎市水文站 湘、粤两省合 并 北江上游H050130 浈水、武水河口至 大坑口 北江大坑 口以下 (H050200) 滃江H050220 滃江河口 连江H050230 连江河口 绥江H050240 石狗站 桂、粤两省合 并 北江中下游H050210 大坑口、滃江、连 江河口至思贤滘 东江 东江秋香 江口以上 (H060100) 东江上游H060110 枫树坝坝址以上 赣、粤两省合 并 东江中游H060120 枫树坝坝址至秋 香江口 新丰江H060130 新丰江坝址以上 东江秋香 江口以下 (H060200) 东江下游H060210 东江秋香江口至 石龙 珠江三 角洲 东江三角 洲 东江三角洲 惠州 H070110

枣庄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地理试题(含答案)

枣庄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甘肃省冰沟丹霞景区以砂岩地貌遗迹景观为主,其中一处景观轮廓酷似巴黎卢浮宫。图1为某摄影爱好者于10月14日在同一地点间隔不久拍摄的两张“卢浮魅影”照片,该日万里无云。据此,回答1~2题。 第一张照片第二张照片 图1“卢浮魅影”景观照片 1.据先后两张照片推断: A.镜头朝正东方向 B.拍摄时段正值日落 C.拍摄时段正值日出 D.当地时间为5点左右 2.关于“卢浮魅影”地貌景观成因的描述,正确的是 A.固结成岩—水平挤压—断裂抬升—风化侵蚀 B.水平挤压—固结成岩—风化侵蚀—断裂抬升 C.断裂抬升—风化侵蚀—水平挤压—固结成岩 D.固结成岩—风化侵蚀—水平挤压—断裂抬升 高空冷涡存在于对流层的中高层,具有气旋式涡旋,且中心附近的气温明显低于四周,其特征是在500百帕等压面高空天气图上至少有一圈闭合的等高线。形成于贝加尔湖附近的高空冷涡常经蒙古国东移,到达东北地区附近时称为东北冷涡。图2示意春末某时刻东北冷涡高空500百帕等压面的高度分布。回答3~4题。

图2春末某时刻东北冷涡高空500百帕等压面分布 3.关于该时刻图示地区高空气压状况和水平气流运动状况的判断,正确的是 A.中心气压高气流呈逆时针辐散 B.中心气压高气流呈逆时针辐合 C.中心气压低气流呈逆时针辐散 D.中心气压低气流呈逆时针辐合 4.图中四地最可能出现天高云淡、蓝天在线的高颜值“冷涡蓝”天气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亚速海是世界上最浅的海,南部通过刻赤海峡与黑海相通,西部有狭长的沙嘴(从陆地凸入海中的狭长沙滩)与锡瓦什湾相隔。亚速海平均盐度约9‰~11‰,而与之相邻的黑海平均盐度约12‰~22‰。图3为亚速海位置、入海河流及洋流示意图,回答5~6题。 图3亚速海位置、入海河流及洋流示意 5.与黑海相比,亚速海海水盐度明显偏低的原因有

引绰济辽调水工程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初稿

引绰济辽调水工程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初稿(简本) 目录 1 规划概述 (1) 1.1 规划概况 (1) 1.2 规划方案比选 (1) 2 规划协调性分析 (2) 2.1 与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的符合性分析 (2) 2.2 与主体功能区规划的符合性分析 (2) 2.3 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协调性分析 (3) 2.4 与东北地区振兴规划的协调性 (4) 2.5 与水利发展和流域规划协调性分析 (4) 2.6 与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协调性分析 (6) 2.7 与“三先三后”原则的符合性分析 (6) 3 项目区域环境现状 (8) 3.1 生态环境现状 (8) 3.2 水资源现状 (8) 3.3 水环境现状 (8) 3.4 地下水环境现状 (9) 3.5 社会环境现状 (9) 4 规划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 (9) 4.1 对陆生生态系统的影响 (9) 4.2 对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 (10) 4.3 对水资源及水文情势影响 (10) 4.4 对水环境的影响 (11) 4.5 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 (11) 5 预防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的要点 (12) 5.1 预防性措施 (12) 5.2 最小减量化措施 (14) 6 环境影响报告书提出的环境影响评价结论要点 (17) 1 规划概述

1.1 规划概况 规划范围包括调出区、调入区和输水线路区。引绰济辽工程调出区为绰尔河流域,涉及呼伦贝尔市的牙克石市、扎兰屯市,兴安盟的阿尔山市、科右前旗,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的龙江县、泰来县等。调入区为西辽河干流地区、霍林河、洮儿河,涉及通辽市的科尔沁区、开鲁县、扎鲁特旗、科左中旗、科左后旗,兴安盟的乌兰浩特市、科右前旗、科右中旗、突泉县等。输水线路穿越洮儿河、霍林河、乌力吉木仁河、新开河等河流,途经乌兰浩特市、科尔沁右翼中旗、扎鲁特旗等地区。 规划拟在绰尔河干流修建文得根水利枢纽,并以其为调水水源,经过 402.20km输水渠道,向沿途兴安盟的乌兰浩特市、科右前旗、科右中旗、突泉县和通辽市的科尔沁区、开鲁县、扎鲁特旗、科左中旗、科左后旗调水,解决这些地区水资源短缺的现状,促进该地区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同时改善通辽地区地下水超采的现状。 规划水平年:现状基准年2010年,近期水平年2020年,规划水平年2030年。 1.2 规划方案比选 本规划从水资源利用的角度分析,绰尔河向外流域调水的最大规模为8亿 m3左右,综合考虑绰尔河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和文得根水库的地形条件,同 时考虑松辽流域规划确定的调水规模,拟定4.0亿m3、5.0亿m3、6.0亿m3、7.0亿m3、8.0亿m3五个方案进行比选。这五个方案通过淹没面积、移民、工 程投资等全方面比选,认为7.0亿m3从环境角度基本可接受、经济上可行。 规划输水线路分为有压重力输水线路和无压重力输水线路。其中无压重力输水线路突泉至莫力庙段穿越代钦塔垃五角枫及荷叶花湿地珍禽两个省级自然保护区,从环境角度分析对环境干扰较大。因此输水线路突泉至莫力庙段从环境角度推荐有压重力输水线路。从经济角度分析,文得根至突泉县无压输水线路更为经济,故本次最后从环境及经济角度的推荐方案为有压无压相结合重力输水方案。 通过调水水量环境影响分析及输水线路方案比选,本次推荐方案为:规划拟在绰尔河干流修建文得根水利枢纽,并以其为调水水源,通过有压重力和无压重力相结合输水渠道,全长402.2km,向沿途兴安盟的乌兰浩特市、科右前旗、科

贺州港总体规划报告书审查意见

《贺州港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查意见 贺州市环境保护局于2018年5月11日在贺州市主持召开《贺州港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以下简称“报告书”)技术审查会议,参加会议的有贺州市发改委、规划局、国土局、交通运输局、旅游发展委、水利局、林业局、水产畜牧兽医局、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局、粤桂经济示范区管委、临港产业区管委、八步区环保局、平桂区环保局、钟山县环保局、富川县环保局、昭平县环保局、广西交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等单位代表和7名特邀专家,由有关部门代表和专家组成审查小组(名单附后)。会上,贺州市交通运输局介绍了规划基本情况,环评单位广西交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汇报了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的主要内容,与会人员经认真讨论、审议,形成审查意见如下: 一、规划概述 ㈠原规划执行情况 《贺州港总体规划》于2010年8月取得贺州市人民政府批复(贺政函〔2010〕153号)。由于贺江断航和桂江通航条件差等因素,贺州港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自2010年《贺州港总体规划》批复实施以来,贺州港已开展昭平港区马江作业区的前期工作。 ㈡贺州港总体规划修编的必要性 2010年已批复的贺州港总体规划的功能定位及岸线规模,已不能满足现阶段国家政策、自治区文件及贺州市发展规划对贺州港的要求,急需对其进行修编。根据《珠江流域综合规划(2012~2030年),规划2025年前实施贺江扩能一期工程,建成扶隆、信都、云腾渡、合面狮等枢纽500吨级船闸(兼顾1000吨

级单船通航)。贺州港规划作业区泊位吨级需与上述航道规划和船闸建设规模相匹配,才能充分发挥水运通道的航运能力。 为更好地与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珠江流域综合规划、西江黄金水道建设规划等相衔接,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贺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满足贺州港、贺州市和广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要求,迫切需要对贺州港总体规划进行修编。 ㈢本次规划修编过程 2017年10月受贺州市交通运输局的委托,广西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承担贺州港总体规划修编的编制工作;2018年3月完成《贺州港总体规划修编》(征求意见稿),2018年4月完成《贺州港总体规划修编》(送审稿)。 ㈣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范围总长279.456km,包括富江龟石水库至八步大桥江段63.4km,贺江八步大桥至贺州与广东省交界处119km,桂江平乐昭平界至昭平梧州界97.056km。 ㈤规划水平年 现状基础年为2017年,规划近期为2025年,远期为2035年。 ㈥港区划分及功能定位 贺州港按行政区划划分为富川港区、钟山港区、平桂港区、八步港区和昭平港区等5个港区。其中,富川港区、钟山港区、平桂港区为贺州市旅游业发展服务,以旅游客运为主。八步港区为八步区经济发展和临港产业服务,以散货、集装箱和件杂货运输为主。昭平港区为昭平县经济发展和临港产业服务,以集装箱、件杂货和散货运输为主。 本次规划贺州港重点发展八步港区的七分口作业区、信都作

沁河流域综合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沁河流域综合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本 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二〇一三年七月

1 规划概要 1.1 规划编制背景 沁河是黄河三门峡至花园口区间两大支流之一,发源于山西省长治市沁源县霍山南麓的二郎神沟,流经山西、河南两省,13532km2,其中山西境内12304km2,河南境内1228km2。 近年来能源工业及相关产业发展迅猛,水资源需求旺盛,水资源短缺逐渐成为制约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突出表现在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用水效率不高;水污染形势严峻,水生态系统恶化;防洪措施有待进一步完善;水土流失治理仍需加强;水电开发建设有待规范;流域综合管理有待加强。 为此,水利部2011年12月印发了《关于沁河流域综合规划前期项目任务书的批复》(水规计【2011】640号),同意黄河水利委员会(以下简称黄委)组织编制《沁河流域综合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的主要任务是:要充分利用已有规划成果等资料,补充收集整理分析有关基础资料,根据流域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研究流域面临的重大问题,提出生态环境保护和水资源管理相关控制指标及总体规划布局;提出不同水平年水资源配置方案以及保障流域城乡饮水安全的对策措施,分析论证沁河流域的可外调水量及调水规模;提出流域防洪工程布局和治理措施以及重点城镇防洪、山洪灾害防治等工程和非工程措施;提出水生态保护和修复目标以及主要控制断面的生态水量与过程需求,提出水资源和水生态保护对策措施,开展重点饮水水源地水质安全调查评价工作并提出保护措施;提出水土保持预防保护和监督措施等管理要求;开展水能开发以及其它专业规划;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开展人类活动对沁河流域水资源变化影响专题研究等。 1.2 沁河流域综合规划简介 1.2.1 规划范围和规划水平年 评价范围为沁河流域,包括山西、河南两省16个县(区),流域面积13532km2。其中山西省为12304 km2;河南省为1228km2。根据本次规划范围、任务、目标与内容

许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市环保局许昌市2008-2010年淮河流域

许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市环保局许昌市2008-2010年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年度实施计划的通知 【法规类别】污染防治 【发文字号】许政办[2008]140号 【发布部门】许昌市政府 【发布日期】2008.11.17 【实施日期】2008.11.17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许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市环保局许昌市2008-2010年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 年度实施计划的通知 (许政办[2008]140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经济开发区、东城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各部门: 市环保局制定的《许昌市2008-2010年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年度实施计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八年十一月十七日许昌市2008-2010年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年度实施计划

(市环保局) 为进一步做好许昌市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按照国家和省“十一五”时期对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的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国务院《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2006-2010年)》为指导,以保护饮用水源安全、建设城镇污水处理厂为重点,严格控制工业污染,加快流域环境综合整治,减少面源污染,加大监管、投资和监测力度,确保流域水环境质量达到各类功能区水质标准,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和生态淮河环境协调发展。 二、防治目标 (一)总体目标 到2010年,主要水污染物COD排放量控制在1.29万吨以内,比2005年削减14.6%以上,氨氮控制在0.1632万吨以内;城市地表水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主要指标达标率达到100%;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100%;清潩河高村桥出境断面水质COD浓度控制在 70mg/L,氨氮浓度控制在5mg/L以内,颍河榆林军民桥出境断面水质COD浓度控制在 30mg/L,氨氮浓度控制在1.5mg/L以内。 (二)阶段目标 2008年,主要水污染物COD排放量控制在1.38万吨以内,比2005年削减8.7%以上;城市地表水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主要指标达标率达到100%;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0%;清潩河高村桥出境断面水质COD浓度控制在70mg/L,氨氮浓度控制在10mg/L以内,颍河榆林军民桥出境断面水质COD浓度控制在50mg/L,氨氮浓度控制在5mg/L以内。

贺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10

《贺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年)》为了让广大市民更多地了解贺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09年11月8日到12月8日贺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的规划文本和图纸将通过信息公开平台,面向社会公众公示,以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下一步规划编制单位将把这些意见连同专家的意见一并在报送审批的规划方案中加以体现。 一.规划概况 《贺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自2005年批复以来,基本体现了贺州市城市发展的特征和要求,解决了贺州市城市发展中许多战略性和实质性问题。并充分发挥了城市总体规划在城市建设、发展中的龙头作用,使建设有法可依。在城市总体规划指导下,贺州市城市职能日趋完善,城市布局日趋合理,城市环境日益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和承载力大幅度提高,有力地促进了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 从2003版规划实施效果看基本达到预期目标,但近年来,贺州城市发展的内外环境有了比较大的变化。首先,2007年4月经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设立平桂管理区;其次,交通通道的超预期建设导致宏观区域发展态势的变化。随着贺州“四高三铁”(桂梧高速、广贺高速(2009)、永贺高速(2010)、南贺高速;洛湛铁路(2009/6)、贵广高速铁路、柳韶铁路),贺江复航,机场的选址,贺州将形成“东靠西连,南北贯通”的交通大格局,贺州将迎来其有史以来最大的发展机遇。交通枢纽城市将成为贺州市城市性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再次,重大项目落户贺州,要求有新的城市总体规划以适应新的发展变化。如:华润贺州电厂一期工程占地140公顷,动态投资约76.52亿元;最后是国家法律政策的变化。尤其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及实施《新城乡规划法》的需要,使贺州市原城市总体规划面临诸多新的问题。 2009年4月由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和贺州市城乡规划院共同组成修编项目组,开始修编工作。2009年6月22日通过规委会、市政府常务会议评审;2009年8月8日,通过市四套班子联系会议评审;2009年10月23日,规划纲要由区建设厅组织专家评审通过。预计规划修编将于明年初编制完成。 一)规划期限 本规划期限为2009—2030年,其中: 近期:2009—2015年; 中期:2015—2020年; 远期:2015—2030年; 远景:2030年以后。 二)规划空间层次 本规划分三个层次(见图1):

黄河流域综合规划(2012-2030年)[详细]

黄河流域综合规划(2012~2030年)概要 治理黄河,历来是中华民族安民兴邦的大事.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十分重视黄河治理开发工作.通过60多年的努力,黄河治理开发保护与管理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有力地促进了流域及相关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保障了黄淮海平原的安全.但黄河特殊的河情决定了治黄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且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河流水沙情势的变化,以及新时期治水思路的转变,现有流域规划已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2007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发文《关于开展流域综合规划修编工作的意见》,部署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新一轮流域综合规划修编工作.根据水利部批复的《黄河流域综合规划修编任务书》,本次规划修编的主要任务是:根据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针对流域存在的主要水问题,研究制定开发、利用、节约、保护水资源和防治水旱灾害的总体部署,研究提出加强流域综合管理的政策措施. 按照国务院的要求和水利部的工作部署,黄河水利委员会组织有关单位会同流域九省(区),在全面开展现状评价、深入研究论证和充分协调的基础上,于修编完成了《黄河流域综合规划》(以下简称“《规划》”);2010年5月《规划》通过了水利部组织的专家审查;2010年9月水利部将《规划》送交国务院有关部门和流域各省(区)人民政府征求意见;国家发展改革委委托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对《规划》进行了评估;2011年9月,环保部与水利部共同召开了《规划》环评篇章专家论证会;,水利部主持召开了流域综合规划修编部际联席会议;《规划》通过了国务院有关部门会签;2013年3月国务院批复了该《规划》. 1. 流域概况 1.1 自然概况 黄河是我国的第二大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海拔4500米的约古宗列盆地,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等9省(区),在山东省垦利县注入渤海.干流河道全长5464千米,流域面积79.5万平方千米(包括内流区 4.2万平方千米).河口镇以上为黄河上游,干流河道长3472千米,流域面积42.8万平方千米;河口镇至河南郑州桃花峪为黄河中游,干流

安徽省水环境功能区划(报批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节目的和意义 水环境功能区划不同于水资源保护规划,也不同于国土整治中的水域功能划分,而是根据水域环境污染状况、水环境承受能力(环境容量)、环境保护目标而确定重点保护区域,通过对实现各种环境目标的排污削减量的优化分配,实施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执行排污许可证制度,其目的在于有效控制污染源排放,落实水环境保护政策,为实现水环境保护目标提供科学依据。 我省进行水环境功能区划意义十分重大,水环境功能区划分在水上,落实在陆上,将环境管理目标落实到具体水域和污染源,为陆上的污染源管理、产业布局的优化提供了决策基础。它是水环境分级管理工作和环境管理目标责任制的基石,是科学确定和实施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基本单元。 第二节水环境功能区划的原则 一、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水环境功能区的划分应与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相结合,合理地开发利用水资源,保护当代和后代人赖以生存的水环境,保障人体健康及动植物正常生存,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优先保护的原则 应以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为优先保护对象。禁止向生活饮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排放污水,禁止新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禁止从事旅游、游泳和其它可能污染生活饮用水水体的活动;禁止在生活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内新建、扩建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改建项目必须削减污染排放量,禁止设立装卸垃圾、油类及其它有毒有害物品的码头。

三、地下饮用水水源地污染预防为主的原则 当地表水作为地下饮用水源地的补给水,或地质结构造成明显渗漏时,应考虑对地下水饮用水源地的影响,防止地下水饮用水源地的污染,将地表水和地下水以及陆上污染源进行统筹考虑,保护地下水水质。 四、不得降低现状使用功能的原则 划分水环境功能区时不得降低现状水质对应的使用功能。对于水资源丰富且水质尚好但尚未开发的地区,确因发展经济的需要要求降低水体现状功能时,应论证降低水质要求是否影响该区未来水环境质量提高要求,并做降低现状使用功能必要性说明。 五、水域兼有多种功能时按高功能保护的原则 当同一水域兼有多类功能时,依最高功能划分水环境功能区。 跨省界等水域还应按相应标准中的高标准值保护,在各省有不同的水质标准时,也依高标准值管理。 六、对专业用水区及跨界管理水域统筹考虑的原则 属于专业用水单一功能的水域,如渔业部门划定的渔业水域等均为专业用水区,分别执行专业用水标准,由相应管理部门依法管理。跨界管理水域应规定跨界控制断面的水质要求和允许排污总量指标。对可由生物富集、环境累积的有毒有害物质,应在源头严加控制。对跨界水域,以下游对水质的功能要求作为划分依据。 七、与调整产业布局、陆上污染源管理紧密结合的原则 为实现水环境功能区保护目标,应与陆上产业合理布局、工农业发展、城市建设发展规划相结合;将区域点源与面源污染源控制方案、区域污染物总量控制实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