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超高层建筑公共安全与智能化设计浅谈

超高层建筑公共安全与智能化设计浅谈

超高层建筑公共安全与智能化设计浅谈
超高层建筑公共安全与智能化设计浅谈

编号:AQ-JS-07679

( 安全技术)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超高层建筑公共安全与智能化

设计浅谈

Discussion on public safety and intelligent design of super high rise buildings

超高层建筑公共安全与智能化设计

浅谈

使用备注:技术安全主要是通过对技术和安全本质性的再认识以提高对技术和安全的理解,进而形成更加科学的技术安全观,并在新技术安全观指引下改进安全技术和安全措施,最终达到提高安全性的目的。

1概述

超高层建筑一般为重要建筑,其政治和经济价值巨大,然而超高层建筑随时可能受到火灾、恐怖袭击和自然灾害的威胁。如果事先没有对应措施,损失将是惨重的。总体来说超高层建筑有如下特点:1)建筑结构复杂:超高层建筑主体建筑层数多,垂直疏散距离长,人员需要较长时间才能疏散到安全场所;2)功能多样:一般的超高层建筑都具有多种功能、人员密集容易出现混乱,火灾时更容易导致伤亡;3)发生火灾时,在烟囱效应作用下,烟气和火势竖向蔓延快,增加了安全疏散的困难。

建筑火灾发生后,人员是否能够安全疏散,由4种影响安全疏散的时间因素:1)从火灾发生到人员感知火灾之间的时间间隔2)从人

员感知到开始疏散的时间间隔:人员意识到有火情时,一般不急于疏散,而是首先通过获取信息进一步确定是否真的发生了火灾,然后采取相应的行动;3)从人员开始疏散到疏散结束的时间间隔:从疏散开始,通过走廊、楼梯间、安全出口至到达安全区域的时间;4)危险来临的时间:自火灾开始,到由于烟气的下降、扩散和轰燃等原因而致使建筑或疏散通道发生危险状态为止的时间。超高层建筑智能化的安全系统设置应着眼于缩短上述1~3点时间,拖后时间点4的到来。

本文重点阐述智能化系统在安全预警及人员疏散方面起到的独特作用,以及相比常规建筑而言,超高层建筑的智能化系统设计特殊性。超高层建筑的智能化弱电系统中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控制、综合安防、广播系统与公共安全最直接相关。

2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

超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扑救难度非常大,成灾后果更严重,因此高层建筑应立足于自防自救,采取可靠的防火措施,达到预防火灾的目的。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正是从及时报警和联动消防

设施两方面起作用,遏制火势蔓延、保护人身和财产安全。

2.1火灾报警系统的智能化和可靠性

超高层建筑火灾报警系统的设计应从提高火灾报警系统的智能化和可靠性这2方面入手。

2.1.1提高火灾报警系统智能化程度

这个问题分内外2个层次。

1)对火灾报警系统内部而言,超高层建筑一般采用全智能火灾报警系统。系统能对探测器回路送来的火灾探测参数进行分析运算,自动去除环境影响,同时控制器还具有存储火灾参数变化规律曲线的功能,并与现场采集的火灾探测参数比较,来确定是否报警。

2)对火灾报警系统外部而言,智能化的含义主要指系统联动。采用系统联动方式,就成为争取火灾前期时间和主动权的有效手段。1)当火灾报警系统与保安监控系统联动,在火灾之初,火场的摄像机可将现场画面迅速传至中央控制室,通过实景画面,值班人员可以立即确认是火灾还是探测器误报,从而马上采取广播、排烟、正压送风、启动消防泵、喷淋、向消防局119台报警、降客梯、切换

消防电源等一系列应急措施。2)火灾报警系统还可与楼控、广播音响和门禁系统等联动。

2.1.2提高火灾报警和联动控制系统的可靠性

提高火灾报警系统可靠性的措施有:1)采用控制中心报警系统;2)系统具有完善的自检功能;3)关键部件冗余可采用具有双主机热备份的系统等;4)报警回路采用环形总线;5)探测器与模块分开回路设置,每15~20个探测器设1个短路隔离模块。

提高联动控制系统的可靠性的措施有:1)对于重要的灭火和防排烟设施,如消火栓泵、喷淋泵、正压送风系统和排烟系统等,为了确保动作的可靠性,应考虑多种、多地联动和手动控制方式,既有自动,又有手动,既有就地控制,又有远地控制,以增加被控设备的可靠动作。2)合理设计各类管线的走向、敷设方式和敷设场所,采取必要的防火措施,避开可能对线路造成损坏的热源,与强电管线及其他专业管道保持必要的安全间距,确保消防电气线路处于安全环境中,以尽量延长处于火场中线路的工作时间。

2.2探测器设置

超高层10大技术难点及解决方案

资深工程总必须知道的:超高层10大技术难点及解 在40层(大约150米)左右,是超高层建筑设计的敏感高度(建筑物的超长尺度特性将引起建筑设计概念变化),这种变化促使建筑师必须提出有效设计对策,调整设计观念,应用适宜的建筑技术。 超高层楼宇就像一条竖立起来的街道,存在着安全、内部交通、环境、能源消耗等多种难以妥善解决的问题,越是向高处发展,安全性、耐久性及适用舒适等问题就愈多,对结构、建筑、机电、暖通、电梯等专业的要求就越高。 难点1——结构系统 由于超高层建筑结构的特殊性,建筑内部的梁柱将会不可避免的存在,在结构设计中要考虑异形柱的使用,特别是在超高层住宅户型设计中,充分全面考虑梁柱的影响、规避及利用是设计的难点。 对于结构设计来讲,按照建筑使用功能的要求、建筑高度的不同以及拟建场地的抗震设防烈度以经济、合理、安全、可靠的设计原则,选择相应的结构体系,一般分为六大类:框架结构体系、剪力墙结构体系、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框-筒结构体系、筒中筒结构体系、束筒结构体系。 除上述结构体系得到广泛应用外,多筒体结构、带加强层的框架-筒体结构、连体结构、巨型结构、悬挑结构、错层结构等也逐渐在工程中采用。 进入90年代后,由于我国钢材产量的增加,钢结构、钢-混凝土混合结构逐渐采用。如金茂大厦、地王大厦都是钢-混凝土混合结构。此外,型钢混凝土结构和钢管混凝土结构在高层建筑中也正在得到广泛应用。高层建筑结构采用的混凝土

强度等级不断提高,从C30逐步向C60及更高的等级发展。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在高层建筑的梁、板结构中广泛应用。钢材的强度等级也不断提高。 高层和超高层建筑在结构设计中除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代号RC)外,还采用型钢混凝土结构(代号SRC),钢管混凝土结构(代号CFS)和全钢结构(代号S或SS)。 建筑高度100m,柱网为8.4m,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采用框架-剪力墙或框-筒结构体系较为经济合理,这种结构体系的剪力墙或筒体是很好的抗侧力构件,常常承担了大部分的风载和地震荷载产生的水平侧力,总体刚度大,侧移小,且满足玻璃幕墙的外装饰要求。 超高层建筑的楼板和屋盖具有很大的平面刚度,是竖向钢柱与剪力墙或筒体的平面抗侧力构件,同时使钢柱与各竖向构件(剪力墙或筒体)起到变形协调作用。一般钢结构建筑物的楼板和屋盖,都采用轧制的压型钢板加现浇钢筋混凝土(简称钢承混凝土)楼板和屋盖,厚度一般不小于150mm。目前在设计钢承混凝土楼板和屋盖时没有考虑钢承混凝土楼板和屋盖与钢梁共同作用。主要是对于板底呈波形的计算原理不甚了解或认为计算繁琐,就按平板计算,这样既不安全又增加了钢梁的用钢量。 如果采用钢梁与钢承混凝土楼板共同作用,简称MST组合梁,只要计算正确,配筋合理,栓钉可靠,则可以节约楼层和屋盖钢梁的用钢量20%左右,而且不需对钢梁进行稳定验算。 难点2——垂直交通设计

浅谈建筑电气设计

浅谈建筑电气设计 建筑电气设计要保证建筑物和设备的安全,供电可靠性,节约能源,在符合国家相关经济政策的前提下,电气设计技术的实施要有先进的技术,经济合理的要求。文章讨论了一些建筑电气设计的相关问题。 标签:建筑电气设计;电气设计;配电回路 1 概述 目前我国已经让电器走进千家万户,以现在的发展水平,电器的数量在绝大部分的家庭中占有重要比例,所以在建筑中电气合理的设计也是当下必不可少的因素,为了更好的满足现在居民的用电基础,研究人员在设计上让电的使用率增大,也费尽不少心思,根据居民居住的每个住房具体研究,保证每家供电的水平。居民合理的购买电器产品同时也保证了电能的质量问题,方便居民合理的使用电能不会再重复,为电气的安装和使用时间提供必要的数据。 2 需要注意的建筑电气设计相关问题 2.1 系统供配电分布 我国现在系统供电分布是以每个房子单个设计的三相电源,虽然在国家的规定当中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但是基本上每家都有独立的电气仪表箱,在这当中电源的线路都是三回路的,仪表箱也不是封闭放置的。所以应该根据电气线路的要求合理的安排电器在使用的时候所处的位置,让每个居民安全的使用电器。 2.2 铺设导线 导线铺设在建筑的安装上也起到重要的作用,一般情况下,由于家用的暗线敷设是不可以换的,所以导线的选择截面和质量尤其重要,家庭配线一般选用聚氯乙烯绝缘铜线(BV或BVR型)当环境温度高于250C或线路较长时,允许载流量就要减少,加上家电还要留有裕度等因素,1kW以上的大功率电器独立回路、插座回路或插座照明混合回路宜选用4mm2的铜线,单独的照明回路宜选用2.5-4mm2的铜线,柜式空调、电炒锅等2.5kw以上功率的电器,如果线路长度在10m以上,要选用6mm2的铜线.家庭暗线敷设,最大宜选用到6mm2,需要再大的截面时,可以选用两根。再考虑导线截面的时候,还要看线路距离,如果线路距离短,可以按长期最大负荷电流加裕度按导线额定电流选择导线,要满足发热、电压损失和安全供电的要求,线路越长,需要的导线截面就越大,如果从电表箱到家里面的线路由供电部门或房产商已经安装到家中,如果截面小于你需要的截面一个等级以下,不能满足你现在负荷的要求,要向供电部门或房产商提出申请换线,才能保证正常用电。 2.3 插座和开关

建筑智能化工程方案设计

建筑智能化工程方案设计 智能建筑开始了迅猛发展,新技术也有了越来越快的更新周期,涉及的管理部门和学科也越来越多,随之要求能与之匹配的管理新模式。在这一背景之下,对于智能建筑自动化系统开展专门的项目管理研究,对有效管理项目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分析了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项目集成管理的必要性,下面是整理的建筑智能化工程方案设计,欢迎来参考! 必要性 智能化的建筑工程势必是集成化和一体化的,工程中的各个项目相互关联,任何项目的变化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其他项目。如工程造价的改变会直接影响工程效益,也间接影响到工程的质量与进度。这些影响因素的存在就要求管理决策者科学衡量工程的进度、成本、质量等指标。工程项目管理的难点在于满足用户需求,其本质就是协调好各个工程项目,使它们的呈现保持均衡状态。因此,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项目集成管理应涵盖项目的进度、质量、成本、满意度、安全、效益等全要素。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项目集成管理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现代工程项目各要素间的密切关联程度不断深化,所以,分析研究项目集成管理时应综合评估各个要素以及实施管理各项内容的理论、技术与方法,整体性、系统性的管理思路就显得很重要。、

可行性 建筑项目的共性。建筑智能化系统是指依托建筑主体,在其内部构建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通信自动化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三大系统,这些系统优化整合了结构、服务与管理,为人们的生活与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并且实现了最低的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可以说是集节能环保、高效、优质于一体。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中应用项目集成管理是基于智能化系统工程的相互关联的统一整体,属于一个不可分割的管理结构的思路,同时建设工程是为了满足业主的要求,不同的建设项目要以满足设计功能为条件,优化工程进度、质量和成本等指标。所以项目集成管理在协调工程项目进度、质量、环境、各参与方满意等目标时具有较高的可行性。理论与物质基础。第一,随着建设工程项目的快速发展,项目管理理论有了实质性的提高,在其集成管理体系中融合了多种理论与模型,逐渐成熟的理论与实践经验都将为建设工程项目的发展带来良好的机遇,因此应减少对细小环节的投入,减少相应的工作量。这就要求必须协调、统一各个项目,集成化管理各个项目。第二,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建设工程项目各参与方之间是是“协作、共赢”的关系,这就要求各参与方就建设工程项目进行积极的交流与沟通,一致协商,以项目全寿命周期集成管理目标为主线,相互配合,进而实现建设工程

超高层智能化设计

超高层智能化设计 一、超高层建筑的建筑特征 超高层建筑具有显著的建筑特征。其建筑高度高、总建筑面积大、投资大,目前越来越多的超高层建筑功能更为复杂多样而且经常以多功能的综合建筑群或城市综合体的模式出现;不仅竖向交通占用空间很大,而且通常有竖向通道的转换,设备层、转换层内的相关专业设备及管道多而密集;设备竖井多,布置集中、密集;塔楼部分每层建筑功能相对单一,每层面积不是很大;避难层设置多(常以避难层作为功能分区);对消防、抗震等防灾要求都很高。 超高层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应针对超高层建筑特点并结合当前主流技术应用及发展趋势,选择适合的系统形式和技术路线(如模拟和数字、以太网和总线、自成套系统和非自成套系统等的选择),才能有效地解决系统设计的关键问题。 超高层建筑特点体现在一明、一隐两个方面。明显的特点是由于建筑物的高度带来的竖向分区,其功能性分区之间均设置有避难层或设备层,每一个功能区建筑规模都较大,一般在几万m2左右,竖向分区一般在3个以上。隐含的特点是存在不同的管理部门来维护、管理建筑物的日常运营。 二、通信系统 作为超高层建筑的通信系统,因其规模庞大,一般由当地电信运营商承担建造,提供语音、数据、视频、传真、因特网等多媒体综合传输

业务。在建筑物内设置的用户电话局是城市级别的通信网络的一部分,设计者应考虑预留物理上分开的双通信接入系统路由,以满足如城市SDH(同步数字体系)光纤通信传输网络的应用需求,在超高层建筑物内应根据不同的使用功能和竖向分区的特点,分别采用分级和分区的设计措施: 1、按照使用功能的不同,宜建立两级通信网络系统。一级通信网络系统由提供建筑物整体业务的中心程控交换机等局端设备组成。在不同使用区域构建二级通信网络系统,如办公、酒店、商业等区域,采用网络型程控交换机,分别提供各类业务需求。 2、可考虑如图1所示的无源光网络通信接入技术在建筑物内的应用。可将光网络单元(ONU)部署在避难层的电信主室内,管理避难层之间功能区的数据、语音业务。 通信系统的网络组成方式需要结合当地电信运营商的本地资源情况进行部署,其组成方式直接影响建筑物内综合布线系统的拓扑结构,因此设计者应立足于超高层建筑的特点,与当地运营商尽可能早地共同制定出网络方案,才能更好地把握设计品质。

浅谈建筑电气工程的节能设计

浅谈建筑电气工程的节能设计 摘要:随着我国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城市化、现代化进程也在不断地加快,这势必会带来能源消费的增长,目前我国的能源问题十分严重,能源利用率低、能源短缺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障碍。建筑电气节能作为建筑 节能不可或缺的部分,相关的节能设计要合理地运用到工程设计中,做到电气系 统不但安全性高,而且能够减少能耗和投资成本。本文将对建筑电气共工程节能 设计策略进行相关探讨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建设工程;电气工程;节能设计 为解决能源过度紧张以及使用的不合理问题,我国提出了将节能问题当作一 项关乎国内经济持续发展的长远战略方针来抓。为顺应国家节能的方针政策,在 进行建筑电气设计时应充分考虑电气节能设计,在确保能良好地完成电气功能需 求的情况下,应设法降低能源消耗水平,着力提升能源的利用率,对建筑电气设 备进行优化配置,利用科学、节能及高效的管理模式进行日常管理,并应避免因 盲目追求建筑电气功能需求而忽略能源消耗的高消耗设计模式。在建筑电气做到 节能设计后,还存在着所设计的节能方案能否按设计标准实施的问题。 一、供配电系统节能设计 供配电系统的节能设计要考虑方案的合理性、系统设备和供电线路的能耗。 (1)优化用电负荷计算与负荷分配,选择最佳变压器负载率,从而降低变压器 容量,减少变压器损耗。(2)采用集中或分散方式进行无功补偿,提高低压侧功率 因数,使其大于0.9,减少变压器损耗及配电线路损耗。(3)合理确定配电点位置,配电间或配电柜应靠近负荷中心,从而减少电压损失与电能损耗。(4)控制各类非 线性用电设备所产生的高次谐波,降低高次谐波值,减少变压器、电动机、线路 等的电能损耗。(5)采用峰谷调节能量控制。 二、电动机运行节能设计 在建筑电气中常用的电动设备如风机、水泵和电梯等都是由设备制造厂商统 一供应的,因此,其节能措施只能贯彻在运行过程中。除了上述采用就地电容器 补偿以减少线路的无功损耗外,还应减少电动机轻载和空载运行,因为在这种情 况下电动机的效率是很低的,消耗的电能并不与负载的下降成正比。采用变频调 速器,当负载下降时,通过变频的方式,自动调节转速,使其与负载的变化相适应。采用这种方式可提高电动机在轻载时的效率,达到节能的目的。但是,这种 设备的价格仍然偏高,因此在应用中受到一定的限制。 另一种节能方式是采用软起动器,软起动器设备是按起动时间逐步调节可控 硅的导通角,以控制电压的变化。由于电压可连续调节,因此起动平稳,起动完 毕即全压投入运行,此设备也可采用测速反馈,电压负反馈或电流正反馈,利用 反馈信息控制可控硅导通角,以达到速度随负载的变化而变化。它可用在电动机 容量较大的设备以及附近用电设备对电压的稳定要求较高的场合,因为它从起动 到运行,其电流变化不超过3倍,可保证电网电压的波动在所要求的范围内但它 是采用可控硅调压,正弦波未导通部分的电能全部消耗在可控硅上不会返回电网。因此,它要求散热通风措施完善,其价格比变频器便宜,在大容量的风机、水泵 用电动机的控制设备中可以应用。 三、供电线路和导线节能设计 根据建筑的规模、用电负荷性质及容量,使电气间位置合理的靠近用电负荷 中心,减少供电半径、减少电能的损耗。据统计,照明线路的损耗约占输入电能

浅谈建筑电气设计的节能 张焕鼎

浅谈建筑电气设计的节能张焕鼎 发表时间:2018-12-13T16:08:23.960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26期作者:张焕鼎 [导读] 因此,这就需要建筑企业采取有效的节能措施,来积极的进行电气设计的改进和完善。 山西省工业设备安装集团有限公司山西太原 030032 摘要:建筑电气的节能设计是建筑行业发展的未来方向,如何做好建筑电气的节能设计对建筑企业的行业竞争力有着巨大的影响,因此,这就需要建筑企业采取有效的节能措施,来积极的进行电气设计的改进和完善。 关键词:建筑电气设计;节能措施;应用 1建筑电气节能设计的特点和要求 1.1建筑电气节能设计的特点 建筑电气的节能设计,在其设计的电气系统的安全性可靠的基础上,还需要其和能源的经济性与节约性相结合,因此,其也具有着鲜明的设计特点。在建筑电气节能设计中,首先需要根据其建筑的实际使用功能来确定负荷的使用等级,还要根据建筑实际的设备功率以及建筑面积来进行相应负荷的计算,进而准确的计算出相应的用电负荷,确定相应的变配电设备以及线缆,同时还需要对其变压器以及电缆的经济运行情况进行分析,避免电力资源的浪费情况出现,然后,就需要对供配电系统进行合理的设计,需要对其高低压的线路进行协调,控制其用电的半径,进而根据设备使用来进行分项分电,保证系统配电分配的合理性,在对建筑电气照明系统的设计中,在保证其照明效果理想的情况下,还要实现其智能熄灯和延时控制,避免电能的浪费,最后,对建筑电气节能设计中就要做好其防雷接地。 1.2建筑电气节能设计的要求 建筑电气节能设计重点突出了其节能环保性,因此,在实际的建筑电气节能设计中,其也具有着一定的设计要求。首先,对于建筑电气节能设计来说,就要建立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在其具有电气系统使用性能的基础上,尽可能的实现电力能源的节约效果,减少其能源的消耗,但是,在节能环保的实现上,不能造成电气系统使用的局限,另外,对于建筑电气节能设计来说,势必会增加其初期的资金投入,而其在后期的使用中又会得到相应的利益回报,因此,需要对其节能设计进行全面的综合考虑分析,从而保证其节能措施的最优化,最后,对于节能设计要和环保进行有效的结合,利用合理有效的节能措施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同时也对其污染进行控制。 2建筑电气设计原则 在建筑电气设计的过程中,要综合考虑电气系统实用性、经济性、环保性等因素,引入先进电气技术,不断提高用能设备与工艺能量的综合利用价值,进而促进电能效益的最大化。 2.1实用性原则 在建筑电气设计中,要遵循实用性原则,在保证建筑照明功能的基础上,明确人们的日常使用要求,依托于住户工作需求和生活需求,确定建筑照明系统的显色指数、照度以及色温,满足用户居住中的舒适度要求,提高建筑物运输通道的通畅性。 2.2经济性原则 在建筑电气设计中,要遵循经济性原则,针对大能耗设备或是投资项目,要慎重选择,尽量控制设备运行中的费用支出,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同时,设计人员要加强对旧技术或是旧设备的利用,通过适当的改造和优化,保证使用效能,在短时间内,借助节能措施来控制投资数额,进而达到最大收益的获取目标。 2.3先进性原则 在建筑电气设计中,要遵循先进性原则,无论是设计阶段还是施工阶段,都要引入节能技术,在此过程中,要制定有效的节能措施,将节能重点0落在不必要的能源损耗上面,找出能耗源,通过分析和研究,制定针对性节能方案,节约能源的消耗和浪费,达到节能的目标。一般而言,电能传输线路中的有功损耗和变压器功率损耗都是非必要能耗,设计人员可以重点进行优化,控制能源消耗量。 3建筑电气设计中的节能措施 3.1建筑物内系统的节能设计 在建筑电气工程中,建筑照明在整个工程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因此,能够实现一定的节能效果。在建筑照明设计中,科学设计照明色彩、照明和色彩渲染指标,可以提高照明的转换点,保证对相关灯具各开关的控制,方便灯具的管理,降低能耗;调光开关可用于床头灯,比如休息室、客房、程控开关或光电子开关、语音控制开关等。在公共和室外照明方面,节能自熄灯可用于公共场所,比如走道和楼梯;对于室外照明系统,应采用传感器来提高照明系统的效率,防止长期户外照明系统用电。 3.2优化暖通空调系统的设计 在暖通空调的节能方面,暖通接口的控制是最重要的,它能使暖通空调系统工程师与强、弱电气工程师相互协调,合理优化暖通接口,使电力更节能。具体包括冬季和夏季局部负荷时水泵的分离控制,室内二氧化碳浓度的控制,低温送风系统和蓄冰阶段的分离,机电设备启停的优化控制、参数设置和节能控制,温度规格、焓控制、变风量、变流量系统优化控制等。 3.3合理选择电气变压器类型 变压器是供配电系统的基本设备,变压器的损耗不容忽视。因此,应对具体损失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改进,变压器损耗主要分为铁耗和铜耗,铁的消耗主要是由于铁芯材料与制造工艺有关,因此,应选用节能变压器来降低能耗。因此,在选择变压器时,最好选用采用优质冷轧取向硅钢片的S9、SL9、SC9等节能变压器。由于“取向”处理,硅钢片的磁畴方向接近同一方向,从而降低了铁芯的涡流损耗,45°全斜率接头结构使接头闭合,减少了漏磁损失。在选择变压器容量时,应充分考虑负荷运行时间,确定变压器的运行参数,最大限度地减少损耗,提高电气设备的使用效率,提高电气利用率。在选择变压器容量和数量时,应根据负荷情况考虑投资和年运行成本,合理分配负荷,选择适合电力负荷的变压器,使变压器能高效率、低消耗地工作。 3.4提升电气系统功率因数 采用功率因数较高的电机,降低设备的无功率要求,提高建筑电气设备的自然功率因数;采用电容无功补偿来补偿电感引起的无功

智能化大楼

浅谈智能化大楼 智能化大楼作为一种集办公自动化、通讯自动化、楼宇管理自动化为一体的高科技建筑,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和关注。然而,上海智能化楼宇建筑市场的现状又使人们产生了越来越多的忧虑,甚至产生了不少疑惑:智能化大楼究竟能为入住者带来哪些便利智能化大楼的内涵究竟有哪些具备了哪些功能的大楼才能称为真正意义上的智能化大楼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国际上其他国家对智能化大楼是如何定义的。新加坡政府的PWD部门在智能大厦手册内规定,一栋智能大厦必须具备下列条件:先进的自动化控制系统,该系统能够通过中央控制室对温度、湿度、灯光、保安、消防及各类设备进行调节和控制,为用户提供舒适、安全的环境;良好的内部通讯网络设施,使各类数据、图像能在大楼内进行传输;提供足够的对外通讯设施。 位于华盛顿的智能建筑研究所将智能建筑定义为:通过对建筑物的四要素即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其内在联系的最优化设计,来提供一个投资合理而又拥有高效率的优雅舒适、便利快捷、高度安全的工作环境。 上述两个例子分别从内容和结果两个不同的侧面阐述了智能化大楼的定义。目前,上海建筑市场上出现的“3A”、“5A”智能化大楼,其3A一般指楼宇自动化(BA),办公自动化(OA),通讯自动化(CA),这三点与新加坡政府的提法是一致的。而5A则是将消防自动化(FA),安保自动化(SA)从楼宇自动化中分离出来。至于什么7A、9A就纯属无稽之谈。事实上,几个A并不重要,具备了上述3A或5A中的某些功能也不能就此认为是智能化大楼了,重要的是大楼搞了智能化之后的结果。我们认为:智能建筑是通过对能源节约、人身安全和舒适、对外联系方便快捷和运营成本降低的综合考虑而发展形成的。智能建筑应该帮助大厦的拥有者和使用者在投资费用开支、生活舒适程度、商务活动方便快捷、信息服务的准确迅速以及人身安全等方面获得最大的回报。 目前,普通市民对智能化大楼有一种神秘感,一些设备厂商借智能化名义推销甚至是倾销产品,在一旁推波助澜;房地产发展商更是在“热炒”智能化意欲出人头地;专业人士对智能化如何搞,分歧甚大。 鉴于这种情况,上海市建委和智能化协会制订了《智能建筑设计标准》,规范了智能建筑的称呼,也定义了智能化的程度标准。最近,由市建委组织的“商务楼智能系统的应用及规范化”课题组将把由上海城市房地产有限公司投资建造的“智慧广场”作为典型工程进行智能化系统应用和研究的样板,从设计、施工到竣工验收进行全过程的研究试点,对“智慧广场”智能系统根据需要进行合理设计,为规范智能化理论提供实际依据。我们有理由相信上海的大楼智能化系统必将从无序走向有序。

超高层建筑核心筒优化设计研究

超高层建筑核心筒优化设计研究 发表时间:2018-11-05T14:48:18.613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19期作者:詹锐斌 [导读] 核心筒作为超高层建筑的重要功能性空间,对其设计进行合理优化,不仅在结构上起到支撑建筑的效果,也在实用性上发挥重要的基础作用。 珠海市建筑设计院广东省珠海市 519000 摘要:核心筒作为超高层建筑的重要功能性空间,对其设计进行合理优化,不仅在结构上起到支撑建筑的效果,也在实用性上发挥重要的基础作用。文章站在设计的角度,对超高层建筑核心筒中,电梯、消防、卫生、电力、功能五大系统进行分析,供相关研究参考的同时,为优化超高层建筑核心筒设计方案提供方法。 关键词:超高层建筑;建筑设计;核心筒 引言:随着社会水平的不断发展,城市化的进程也在进一步加快,为了有效的缓解城市用地紧张的实际问题,超高层建筑在工程领域的应用逐渐扩大,并呈明显的上升趋势。提升超高层建筑的设计水平,必须从核心筒的设计优化展开,这一点既满足了建筑设计方式升级的需要,也适应时代对于建筑行业发展的要求。 一、电梯系统设计优化方案 在超高层建筑中的核心筒设计中,电梯系统占据着绝对的重要地位,并在比重上有着明显的优势性。在对电梯系统进行设计时,要从电梯井与电梯厅两个方面进行分别说明。 (一)电梯井道 电梯的数量与其具体的分布形式,直接的控制着整体超高层建筑核心筒中,其他功能区域的分布情况。如果电梯的数量较多,需采用群控的方式进行管理时,单面的数量尽量不应超过4部,并尽可能在设计时采取面对面分布的方式,减少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观看指示信号不及时的情况。 以写字楼为例,在选用电梯时,尽量避免使用载重在1000kg以内的电梯,防止使用过程中由于轿厢狭小而产生的压抑感,尽可能使用1150kg以上的电梯,将使用中的舒适度进行提升[1]。 同时,在设计中对电梯型号进行选择时,由于不同品牌的电梯对于井道的要求不同,在井道尺寸、冲顶高度、底坑深度等系列参数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水平。所以,具体超高层建筑设计中,为了使核心筒中电梯的设计更为合理,应当以自身的实际使用条件为基础,对其进行选择,并至少预留三种不同的品牌,供招标使用,并配以具体的井道方案。 另外,为了保证使用过程中超高层建筑电梯的安全系数,在发生故障时,使梯内人员可以进行有效的逃生与自救,应当以11m为标准,在未停站的位置处设置逃生门。条件允许的工程中,可在每两层的厅门处设置逃生门。 (二)电梯厅 电梯厅的设计,是整个建筑中电梯最为密集的区域,应当对各竖向分区的分布进行合理的控制,并由此作为确定电梯设置形式的基础内容。 “一”字型的设置,是最为常见的设计形式,可以有效的保证各电梯厅之间保持独立的状态(如图 1 所示)。同时,对于停滞使用的电梯厅可以作为其他功能区域被合理的利用起来,实现使用效率的提高。 “T”型设计,在方形的核心筒设计中较为常见,当电梯终止使用时,可以将楼板打开,形成新的挑高前厅。 “十”字型的设计,也是十分常见的设计方案,将电梯设置在“十”字通道的两侧,可以将通道作为电梯厅进行有效的利用。然而在设计过程中,要对其宽度水平进行控制,一般单面梯保持在2.5M-3M,双面电梯尽量在3M-4M左右,以使其空间不至于产生拥挤感。 图 1 “一”字型单侧电梯厅 二、消防系统与楼道间的设计 安全设计在超高层建筑中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在发生火灾或是其他突发性事故时,必须保证疏散通道的畅通。所以,消防通道在建筑中位置的布置就成为了关键性的问题,在保证其功能性发挥的同时,还有对其覆盖范围进行设计处理。 一般情况下,消防通道在设计时,应当分置于整体建筑的两端,防止其由于过度集中而产生拥堵的情况。当高层低区的面积较大,需要增加消防通道时,可以在核心筒以外的空间进行加设,以免对整体核心筒结构产生影响[2]。 三、卫生系统的设计 在卫生系统的设计过程中,可以采用男女相邻的设计方案,以此可以将前室的空间进行有效的整合,从而提高空间利用率水平,同时还可在给排水系统上进行设计优化,使得整体的管线设置更加集中,方便后续工作中的维修与管理。由于清理间功能的特殊性,必须设置在卫生间的临近位置,以保证其功能作用的发挥。 在使用过程中,为了对楼层的利用效率进行优化,需不断的对电梯的分区进行变更处理,而这一点,就会对卫生系统中的用水房间位置产生新的要求。虽然在变更过程中,会产生较多的管道,尤其是横管,但为了提高楼层内的空间利用率,进行变更也有着不可替代的现实意义。 四、电力系统下,强弱电间的设计 在超高层建筑中的强电、弱电间,应当进行分开的独立设计,以免较强的磁场对信号的传输产生负面影响,并在空间上保证其面积范围在5m2左右。这样做也可以有效的防止桥架出线的密集化,是体现设计科学性的重要措施。同时,还应当尽量保证强、弱电间与用水房间的隔离,如设计中两者处于临近关系,则必须用双墙或是混凝土墙对其进行分隔处理。 在弱电系统的处理中,复杂度水平较高,与相关的网络、视频、消防等设施息息相关,是实现超高层建筑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内容。而弱电系统在设计时展现出的智能化水平,也是体现其设计专业化与系统化的基本内容,因此在弱电间的设计中,应当预留足够的空间,

浅谈超高层建筑的利与弊

浅谈超高层建筑的利与弊 刘治伟 (中国矿业大学安全工程学院江苏徐州 221000) [摘要]:在现今的主要城市中,超高层楼宇已经不是几个地标性建筑的专利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建筑技术的进步,写字楼、酒店、商场、住宅等各种用途的超高层楼宇拔地而起,并且其内部结构也日趋复杂。毋庸置疑,我们正处于前所未有的超高层建筑急剧发展期,这种发展具有全球性规模,从莫斯科到中东、从上海到旧金山,越来越密的城市,越来越高的建筑不断涌现。高层建筑像一柄双刃剑,利弊共存,既有节约土地不可代替的价值.又有破坏人居环境的潜在威胁。高层建筑设汁中.建筑师应高瞻远瞩,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本文从节约土地、开拓再生绿化空间;建设立体交通网络,建筑交通一体化;节约能源和气候意识的回归,尊重社会人文环境,发扬特色建筑文化等方面,阐述了对可持续发展的高层建筑的认识。 [关键词]:超高层建筑未来发展利与弊 1.超高层建筑的诞生 超高层建筑隶属于高层建筑范畴,追溯超高层建筑的起源不能不涉及高层建筑。高层建筑的出现是人类美好愿望、社会需求、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完美结合。 尽管高层建筑是现代文明的成果,但是人类追求 更高、更远的美好愿望早已有之,追求更高是人类的 天性和宗教情结使然。高大雄伟历来是权力、地位的 象征。高大建筑也从来都是神圣的,人们一直希望通 过高大的庙宇、教堂、高塔来架起通往天堂(神、上帝) 的桥梁。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高层建筑建造方面表现 出了高超的智慧:中国古塔,是我国古代的高层建筑, 在工程技术上早就达到了很高的成就。我国大陆最高 的塔,要数河北定县城开元寺塔。开元寺塔建于北宋 咸平四年(1011年),从底到塔刹尖部高度有85.6 m,是

浅议建筑电气节能设计

浅议建筑电气节能设计 发表时间:2019-04-11T10:45:28.843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36期作者:陈勇 [导读] 本文作者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对建筑电气节能设计进行了分析探讨,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摘要:本文作者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对建筑电气节能设计进行了分析探讨,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建筑电气;节能设计 1 建筑电气设计节能的原则 建筑电气节能应坚持三个原则。一是满足建筑物的功能,即满足照明的亮度、色温、显色指数;舒适性空调的温度及新风量,也就是舒适卫生;满足上下、左右的运输通道畅通无阻。二是考虑实际经济效益。不能因为节能而过高地消耗投资,增加运行费用,而是应该让增加的部分投资,能在几年或较短的时间内用节能减少下来的运行费用进行回收。三是节省无谓消耗的能量。首先找出哪些地方的能量消耗是与发挥建筑物功能无关的,再考虑采取什么措施节能。如变压器的功率损耗,传输电能线路上的有功损耗都是无用的能量损耗。因此,节能措施也应贯彻实用、经济合理、技术先进的原则。 2 合理设计供配电系统 2.1 根据负荷容量、供电距离及用电设备分布特点等因素,合理设计供配电系统和选择供电电压。供配电系统应尽量简单可靠。同一电压供电系统变配电级数不宜多于两级。 2.2 合理选择供电电压。根据负荷情况合理选择变压器容量、台数,其接线应能适应负荷变化时,按经济运行原则灵活投切变压器。同等情况下,电压越高,损耗越小。民用建筑用电设备电压等级大部分为220/380 V,但一些大型或特大型的民用建筑的空调主机为了达到节能目的,可以选择10(6)kV的制冷设备。 2.3 变电所应靠近负荷中心,低压配电间应靠近电气竖井,合理分布供电网络,使低压供电半径控制在100 m以内,供电线路的电压损失满足规范的允许值,减少线路电压损失,提高供电网络的供电质量及网络运行的经济效益。 2.4 配电设计时尽量使三相负荷达到平衡,最大相负荷不宜超过三相负荷平均值的115%,最小相负荷不小于平均值的85%。可采用移相平衡法或容抗平衡法来改善系统的平衡,以减少因不平衡带来的最大相的多余损耗。 3 合理设计节能变压器 据有关资料统计,变压器总电能损耗占总发电量的2%~3%,因此,节能变压器的使用更为重要。变压器经历了由油浸式变压器转向干式变压器的发展过程,如今具有损耗低、重量轻、噪声低、效率高、抗冲击、节能显著的新型变压器也已产生。如s10型的干式变压器与s9型的干式变压器相比,空载损耗平均降低8%,负载损耗平均降低5%。变压器噪声水平下降7~10 dB,而且价格与s9型相当,可以作为当前通常项目设计的首选型号。减少变压器的有功损耗按下式计算: △P=Po+β2Pk 式中:△P-变压器的有功损耗(kW);Po-变压器的空载损耗(kW);Pk-变压器的短路损耗(kW);β-变压器的负载率。 3.1 Pk作为变压器的空载损耗又称铁损,它是由铁芯涡流损耗及漏磁损耗组成,其值与铁芯材料及制造工艺有关,与负荷大小无关,所以在选用变压器时最好选择节能型变压器如S9,SL9,SC8等。它们采用优质冷轧取向矽钢片,由于“取向”处理,使矽钢片的磁畴方向接近一致,减少铁芯涡流损耗,45°全斜度接缝结构使接缝密合性好,减少了漏磁损耗。 3.2 Pk是变压器额定负载传输的损耗又称变压器线损,它取决于变压器绕组的电阻及流过绕组电流的大小,并与负荷率平方成正比。因此在选择变压器时应选用阻值较小的绕组,如铜芯变压器。β2 Pk用微分求它极值时,是在13=50%时每千瓦的负荷,此时变压器的能耗最小,但在B=50%负载率时仅减少变压器的线损,并未减少变压器的铁损,因此也不是最节能的。综合初装费,变压器、高低压柜、土建投资及运行费用,又要使变压器在使用期内预留适当的余量,变压器最经济节能运行的负载率一般在75%-85%之间。 3.3 在选择变压器容量和台数时,应根据负荷情况,综合考虑投资和年运行费用,对负荷合理分配,选取容量与电力负荷相适应的变压器,使其工作在高效低耗区内。 4 合理选择供电线路和导线截面 根据建筑的规模、用电负荷性质及容量,使电气间位置合理的靠近用电负荷中心,减少供电半径、减少电能的损耗。据统计,照明线路的损耗约占输入电能的4%左右,影响照明线路损耗的主要是供电方式和导线截面积。在满足允许载流量、运行电压损失等各种技术指标的前提下,应按经济电流密度合理选择电缆及导线的截面,从降低电能损耗、减少投资等方面综合进行选择。按经济电流密度合理选择导线截面。一般按年综合运行费用最小原则确定经济电流密度。(1)尽量选用电阻率P较小的导线,如铜芯导线较佳,铝线次之。(2)尽可能减少导线长度,在设计中线路应尽量走直线少走弯路,另外在低压配电中尽可能不走或少走回头路。变电所应尽可能地靠近负荷中心,以减少供电半径。(3)增大导线截面积,对于较长的线路,在满足载流量、热稳定、保护配合及电压降要求的前提下,在选定线截面时加大一级线截面。这样增加的线路费用,由于节约能耗而减少了年运行费用,从而达到节能、经济的目的。 5 合理选择照明方式 照明节能设计就是在保证不降低作业面视觉要求、不降低照明质量的前提下,力求减少照明系统中光能的损失,从而最大限度的利用光能,通常的节能措施有以下几种: 5.1 充分利用自然光,这是照明节能的重要途径之一,在设计中电气设计人员应多与建筑专业配合,做到充分合理地利用自然光使之与室内人工照明有机地结合,从而大大节约了人工照明电能。 5.2 照明设计规范规定了各种场所的照度标准、视觉要求、照明功率密度等等。照度标准是不可随意降低的,也不宜随便提高,要有效地控制单位面积灯具安装功率,在满足照明质量的前提下,一般房间(场所)应优先采用高效发光的荧光灯(如T5、T8管)及紧凑型荧光灯,高大车间、厂房及体育馆场的室外照明等一般照明宜采用高压钠灯、金属卤化物灯等高效气体放电光源。 5.3 广泛使用低能耗性能优的光源用电附件,如电子镇流器、节能型电感镇流器、电子触发器以及电子变压器等,公共建筑场所内的

建筑智能化工程设计

1.智能建筑: 以建筑物为平台,兼备信息设施系统、信息化应用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公共安全系统等,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其优化组合为一体,向人们提供安全、高效、便捷、节能、环保、健康的建筑环境 2.建筑智能化工程: 又称弱电系统工程,主要涉及通信及控制、安全防范、多媒体三大系统的工程设计与施工。也是智能科学和复杂性科学研究的实际应用。其重要特点是人机结合,是以人为主的综合集成体系。 3.建筑智能化工程对设计人员的要求 1)专业知识的要求 。设计者应熟悉设计规范、准则,使设计更符合规定要求; 。除要掌握弱电系统的专业知识,还需了解建筑专业技术知识; 。需多与用户沟通,了解、分析用户要求,设计合理方案,以 免竣工后出现集成性差、配置不合理、控制精度低等问题; 。熟悉掌握产品及市场变化,保证设计运用产品的合理性; 2)专业配合要求: 与信息化、办公自动化的配合;与通信专业的配合;与建筑专业的配合;与结构专业的配合;与给排水专业的配合;与暖通空调专业的配合;与电气专业内部的配合。 4.建筑智能化工程的基本要求和目标和功能要求 ⑴ 基本要求。对管理者:便于管理、控制和维护,且成本较低; 。对使用者:舒适、安全、便捷。 ⑵ 实现目标。高效节能且节约运营管理费用; 。投资合理,能达到短期或长期投资受益目的;。具有可扩展性、 可变性,且能适应环境变化 5.系统规划具有的特性是整体性,相关性,目的性和环境适应性。?整体性: 强调与建筑结构、系统、服务和管理相结合,使之在外在和内在上进行最优组合,整体实现建筑与智能化系统的组合。 ?相关性: 强调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关系,并通过系统集成关系,实现具有智能化特定功能的智能化系统工程。 ?目的性: 强调系统需实现的总目标(高效,舒适,方便,节能)和投资合理性问题。? 环境适应性: 强调必须能适应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变化及实现技术的变化。 6.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规划的步骤及内容 ⑴ 系统规划步骤: 从系统建设必要性、先进性、经济合理性和技术可行性作出判断,并给出可行性报告。其可行性报告主要内容有: 。任务来源及工程项目的内容和目的要求; 。工程投资控制数额; 。政府部门的有关规定和要求; 。建设工期及工程费用概算; 。建成后应达到的预期效果。 (2)系统规划内容: 环境规划:对智能化系统的控制室、机房、弱电间等场所的空间、环境、视觉、电源及接地等要求提出设计要求。弱电系统规划:对18 个子项提出设计技术要求和实现手段。 7.建筑智能化工程设计阶段的共划分为四个阶段。建筑智能化系统方案设计;建筑智能化系统初步设计;建筑智能化系统施工图设计;建筑智能化系统深化设计; 8.建筑智能化工程规划设计其主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系统规划设计就是对待建项目进行有步骤的探索分析和制定系统总体构想的过程。其规划

智能化时代建筑设计的思考

智能化时代建筑设计的思考 当今社会,物联网经过与互联网网络进行连接的普及,让虚拟与现实之间相结合,从而导致现今社会更加重视个性化体验,功能性与连接性,产生具有前瞻性的连接体验,因此来改变人民的生活。由此可知,传统城市建设会在网络普及时面临不断发展与创新的改变。建筑设计在智能时代,主要通过计算机与网络为核心的信自、技术来向建筑行业实现应用与渗透,是现今发达的高科技与原始建筑设计相融合而产生的技术,很好的体现出了建筑设计与信自、技术的结合,如今以成为综合经济国力评价的表证之一,在未来的发展中将会成为世界各种建筑的领袖。 标签:互联网;智能;建筑设计;发展 近些年,发达国家掀起了智能化建筑的风浪,而建筑智能化也逐渐步入了国际。虽然我国的智能化建筑起步比较晚,但在我国的上海、深圳等地区就已出现了数量可观的智能化建筑。其实我们都知道,随着科技越来越发达,国家的发展水平会越来越好。在目前,互联网已经受到了广泛的运用,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由此可见,新时代的降临,科技的进步,让智能化真正的走进了大家的生活。新技术与新应用也越来越多的融入到了社会中,并为国家的发展提供了前进的方向。 1、智能建筑的概述 从目前发展情况来看,智能建筑技术一般包含了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以及监控技术等,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诸多新技术也得到了日益广泛的普及应用。智能建筑借助于对智能建筑结构、系统、服务以及管理等四个基本要素实施优化设计,让其成为以计算机系统管理为核心的集成管理服务系统,从而为用户提供一个高效、舒适、便利的人性化建筑环境。由于我们国家一直提倡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政策,实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因而,我国智能建筑与这些政策理念相融合,筑造出环保、节能、实用、先进、可持续的智能建筑,与我国国情恰如其分的结合起来,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 2、智能化时代建筑设计分析 2.1安防监控系统 在安全技术防范体系中,电视监控系统非常的关键,不仅是防范与先进的系统,同时还能辅助其他设备,观察到各种事件,且声音、图像都能同时传输到监控中心,让地区的情况一目了然。还有一点就是电视监控系统能与防盗报警安全系统同时进行能让防范能力大大加强。尤其是在近些年,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与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为人们提供了有力的支持,让电视监控系统成为了安全技术防范的重点。另外,电视监控系统能够及时的将被监控的声音与图像记录下来,以便于日后处理一些相关的事件。然而在设计安防监控系统过程中,还应考虑如下

超高层建筑智能化技术研究

超高层建筑智能化技术研究 随着城市空间压力的进一步加大,超高层建筑得以迅速兴起和应用。在实践过程中,体量大、功能强、需求复杂、功能齐全是超高层建筑的主要应用特征。面对着人们越来越高的居住要求,对超高层建筑进行智能化技术的设计应用已成为建筑工程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本文由此展开分析。 1智能化建筑的基本内涵 智能化建筑是基于传统建筑发展起来的一种建筑表现形态。其以建筑结构作为基本的应用平台,通过电气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使得建筑的设备系统、应用系统、管理系统、安全系统、服务系统等内容进行优化组合,实现了建筑结构整体的安全化、高效化、便捷化、节能化、环保化和健康化。从应用过程来看,智能化系统的应用使得各个独立的资源和功能相互连接、协调,实现高效化的统一管理。在整个运行过程中,电气系统与互联网系统的充分结合是智能化建筑应用的核心所在。 2超高层建筑智能化应用的必要性 智能化系统是超高层建筑的大脑所在,其通过系统内部的资源协同和功能划分,使得整个建筑在功能、防护、舒适度等方面具有更加突出的应用优势。从建筑工程发展的趋势来看,进行超高程建筑的智能化应用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具体而言,随着经济建设的进一步推进,我国的城镇化建设进程加快,这一因素的改变使得我国的建筑耗能持续增加,建筑工程行业面临着严峻的能源短缺问题,要实现建筑工程行业发展的科学化,就必须通过新理念、新技术的应用,实现建筑工程行业能源问题的充分解决。基于此,智能化技术的应用获得了较为稳定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在城市超高

层建筑中,消费群体对于建筑安全度、高效度、舒适度便捷程度等内容的要求不断提高,这就使得其在发展过程中必须注重建筑技术与新兴信息技术的充分结合。由此可见,在超高层建筑发展过程中,实现科学技术、社会经济、信息通讯的结合势在必行。只有充分实现这些智能技术的交叉使用,才能确保超高层的高效化发展,进而满足人们的应用要求。 3超高层建筑智能化技术的具体应用 超高层建筑的智能化技术应用是一个专业化程度较高、系统性较强的实践过程。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及现代施工工艺的成熟,超高层建筑中的智能化应用越来越广泛;其具体的技术应用表现如下: (1)运维管理系统的智能化。传统建筑模式下,超高层建筑的运维管理受到电气设备、管线道路等诸多内容的干扰,使得整个运维过程难度较大,且效率较低。而在智能化建筑应用过程中,BIM 技术运营维护管理系统得以充分应用。BIM 技术运营维护管理系统包含了数据存储服务器、能耗采集服务器、设备运行管理服务器等诸多内容;其在大数据云平台的支撑下,使得运维管理的系统运行、物理信息和几何信息进行集成,实现了管理的三维可视化。另外,通过对人员、设备、能源及运维报表等内容的系统把控,其使得整个管理过程中的控制更加集中,实现了运维管理的高效准确。 (2)网络技术。互联网技术的成熟使得建筑工程领域的电子信息技术得以广泛利用,有效的实现了建筑工程的网络化、智能化。从应过程来看,物联网技术、宽带网络技术、无线网络技术是超高层建筑智能化网络技术应用的三个主要表现方面。物联网技术是对

浅谈建筑电气设计的若干问题53

浅谈建筑电气设计的若干问题 摘要:本文从建筑电气设计的基本原则、现代建筑电气设计存在的问题、公共 建筑电气设计问题的解决对策来对建筑电气设计的若干问题进行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建筑;电气;设计;问题分析 一、建筑电气设计的基本原则 随着现代建筑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建筑电气设计上也有了更 高的要求,从最基本的保障安全,到现在追求其实际经济效益、节能等等,发生 了很大的变化,具体而言,建筑设计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满足建筑物的使用功能。 建筑设计应首先必须满足建筑物在照明、照度等方面的需要;其次要满足建 筑空调的温度和风量;再次是还要满足建筑物的通道的通畅;最后是满足建筑特 色工艺的需求。例如保障大型会议中心的照明用电,以及高档娱乐场所的音响等 电气设施用电等。 (2)考虑实际经济效益。 节能就是应用技术上现实可靠、经济上可行合理、环境和社会都可以接受的 方法,有效地利用能源,提高用能设备或工艺的能量利用效率。我们在节能技术 开发的过程中,必须按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来衡量其具体的经济效益,防止在节 能方面的过度投入而额外增加公司费用。具体操作中,我们应该结合实际,合理 增加这一部分费用。 (3)节省无谓消耗的能量。 减少无谓能量的消耗,结合具体建筑的特点和实际情况,找出那些额外能量 的损耗,从细节出发,探究具体的节能措施。例如小区内功率过高的探照灯、霓 虹等。在具体实践中,我们可以通过新材料和新设备降低其损耗。 二、现代建筑电气设计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发现,很多建筑电气设计忽视了一些细节问题,这样可能会给广大居 民带来电气上的不安全和使用上的不方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目前,住宅设计大量选用模数化配电箱,其中大部分型号是,但PZ30 是不应该在住宅中使用的。因为,PZ30和PZ20是同时开发的两个系列,分别按 两种使用场合设计的,PZ20按非熟练人员场合设计,主要用于家庭和类似场所;PZ30 则按熟练人员使用设计,主要用于工业场所。因此,只要电气间隙爬电距离 足够,很多三相系统PZ20能代替PZ30系列。由此可见,PZ30不应在住宅中使用。 (2)供配电设计不合理。公共建筑供配电设计包括多方面的内容,例如:电源配置、电气隔离、相序分配等,从目前来看,各个环节的设计都存在一定问题。其中,供电电源设计未从长远、未知领域去规划、设计,忽视了双电源的设计要求,当供电系统故障情况下,无法通过电源之间的切换来持续供电,造成供电危机,供电安全性、可靠性得不到保证,也偏离了电气设计的标准性规定。同时, 即使采用了双电源,其线缆的布设不合理,出现了同槽敷设、不做隔离的现象, 使得两个电源线缆混杂一起、彼此影响、相互干扰,从整体上影响了供电安全。 电气隔离设计不符合标准,未能根据建筑物特征、设计规定等来进行隔离电气安装,隔离电气安装位置、布设方位等不合理,为日后的维护、检修带来困难。在 电气系统设计中,出现了相序分配不合理问题,无法实现三相之间的平衡。 (3)暗敷线路按最近路线敷设时,由于住宅的面层比较薄,线路管线交叉不易处理;另外照明线路通常利用顶棚灯的接线盒进线分线,在住户铺设木地板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