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笔杆子写材料必不可少的语言美学(一)

笔杆子写材料必不可少的语言美学(一)

笔杆子写材料必不可少的语言美学(一)
笔杆子写材料必不可少的语言美学(一)

笔杆子写材料必不可少的语言美学(一)

写材料,离不开材料自有的语言特点,简单点概括便是于语言的平淡中见功力。在相关规定中对写材料的语言特点的要求便可见:“情况确实,观点明确,表述准确,结构严谨,条理清晰,直述不曲,字词规范,标点正确,篇幅力求简短。”

将要求简化的理解便是材料语言将就准确、简单朴实、行文规范,符合所属单位和个人的角色定位。

那么,我们作为笔杆子在写材料的时候,常见的问题便是经常把材料写的太过口语化,在文中加入了个人情感倾向以及用词不当的情况。下面,我就这三个问题逐一为大家展开来分析一下:

口语化的问题

材料的作用首先是传情达意,我们在写材料的时候,尤其是新晋笔杆子在起步的时候,很容易出现的便是怎么想的就怎么写,看到的材料素材是什么样的就怎么样写。

出现这个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个人写材料功力的欠缺,思考的深度不够,只能够按照最快捷的方式组稿了。因此,写出来的材料口语化较重,写的有点随心所欲,从而失去了材料应该有的行文规范,没有做到简单朴实的准确。

其次便是写材料的时候,自己输入和吸收到的材料较少,没有充足的素材,便按照自己所能接触的素材写,素材的局限性将自己限制在了所在片区,所在地域,方言或者地方特色在文中频繁出现,讲一些不合时宜的地方特色呈现在材料中,是不太恰当的,材料走出所在地域

便会带来理解的困惑。

然后还有一种情况便是习惯性的使用俚语,使得材料显得油腻,让原本应该严肃认真的材料变得过于随意,也不容易唤起材料接收方的重视。

一些个别笔杆子写材料的时候,还会滥用或者过度使用缩略语,虽然我们的工作中有很多的缩略语,也有一些约定俗成的习惯,如果这些缩略语或约定俗成的用词是众所周知的,使用在文中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在正式的材料中,要尽可能的准确,减少他人误解的可能,毕竟读你材料的人不是你脑中的细胞,你所认为的那个称呼并非他也这么认为。比如:很多人在文中写人大,可能会觉得这不就是指人民代表大会么?其实不然,如果是教育圈的人看人大,更容易理解为中国人民大学。

个人情感倾向问题

我们在平时的写作中,都会不自觉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带有个人情绪的表述一些问题,这个习惯会不自觉的在写材料的时候也带入进去。一旦带有个人情绪的描述现状和问题,就会使用一些偏激的词语,但是在材料中,强调的是客观,要求的是公正,因此我们应该使用的是理性的词语,中性的描述为主。

带有情绪的材料用词多表现在这两个方面,不必对号入座,但请理性对照自检:

第一种情况便是在文中使用过多的形容词

但凡领导讲话都会加上重要讲话;

但凡会议都要加个隆重召开;

但凡描述某个问题都要分析个深层次的原因;

但凡总结汇报都是成绩斐然,成果显著;

……

第一种情况便是尽显文学功力

写材料并非写文学内容,不需要刻意彰显自己的文学功底,有的笔杆子在写材料的时候总是绞尽脑汁想要使用华丽的辞藻,想要材料一鸣惊人,这就很容易让自己写的材料走上华而不实的道路。

这样想,这样写的根源便是忘记了写材料和写文学作品的区别。使得文中使用了过多的修辞手法,采用了泛滥的形容词语。

比如:“在XX行动中,XX人员八面出击,XXX团伙的成员起初四散奔逃,但是在我方严密布控之下,逐一抓获,无一人逃脱……”

让人读到这段的时候,犹如在看警匪大片,画面感十足,让人浮想联翩,这就丢失了材料应有的庄重和严肃,所以我们要在写材料的时候尽量避免这种情况。

用词不当的问题

也可能是一些笔杆子原本就不是专业出身,半路出家走上笔杆子的岗位,因此在从事笔杆子之前并未有过专业的材料写作训练,所以在用词用句上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进一步狠抓人才吸引政策的落实”,这里面便出现了一个之前的狠抓和进一步的狠抓之间的矛盾,难道狠抓还有程度?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在修改的时候,可以修改为“进一步落实人才吸

引政策”或者“进一步落实人才吸引政策”。

以上,主要和大家分享了我对笔杆子常见的三个问题的剖析,我们再回到材料用词的规范和准确上来,说说何为准确、规范。

比如讲话稿,在写的时候以口语化的凡是来写反而是最好的,讲话稿要少用书面语,多用口语。

比如通知或批示,文中语言和用词一定要严肃、认真,甚至有的问题还需要严厉,因为这些内容会涉及到很多执行动作和执行效果,还有可能涉及到一些重大决策,我们必须严肃、严格,用词拿捏到位。

如果是向上写请示,写报告,需要注意用词谦虚、陈恳,如果是给平行单位发文件发函,为了协作之目的,行文要客气,甚至客套一些。简单点说,我们写材料的语气和用词就是要看些什么材料,给谁写了。通俗点讲,可能就是到了什么山唱什么歌,不要把关系搞乱了。

关于材料用词用句的精炼,我常常给笔杆子强调的是多一个字不行,少一个字不可以,能用一句话说清楚的不要用两句话,能用一段话概括的不要发散,不要修饰形容。

对于材料内容,做到通俗易懂,做到任何读到材料的人都能看得懂,材料发挥其作用便可。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明天的文章我将会接着笔杆子写材料必不可少的语言美学这个话题,和大家分享一下写材料需要注意的三个层次。

人类文化语言学

一. 概论 在国外出版的语言学概论一类的书上,常常看到“语言与文化”这样的章节,但是在语言学文献里从来未见到“文化语言学”这个名称(国外正式出版物中收录的相关术语只有:人种语言学(或种族语言学)Ethno linguistic、人类语言学anthropological linguistic、社会语言学sociolinguistic)。文化语言学这一学科名称在国内出版物上最早见于《复旦学报》1985年第三期游汝杰的《方言与文化》,该文是一本当时尚未出版的同名书稿的内容提要。其后,桂诗春、顾嘉祖和陆晟主编的《语言与文化》2002年增改版序言中解释说“文化语言学”乃是译自英文的人类文化语言学(ethno linguistics)。 而事实上,社会语言学、人类文化语言学、人类语言学这三个学科在一定程度上是重叠的,中国文化语言学在其创立过程中吸收了西方人类学语言学和人种语言学的一些理论和观点,但由于它提出并坚持了以汉语人文性论为本体论、以汉语的文化性征和中国语文传统的科学分析、阐释为方法论的两翼这一“向中华文化认同”的方法原则,因此,被它所吸收的有关理论和观点,很自然地已在中国文化语言学的“文化规定”和“语言型式”中得到脱胎换骨的改造并融为中国文化语言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些经改造后的西方人类语言学的理论、观点与其原初形态已有了本质差异,中国文化语言学成为一种既对立于西方形式主义(或曰科学主义)语言学及其中国变体—中国现代语言学,又有别于西方人文主义语言学的学术新范型, 它有着自己特殊的内涵。 我先分别介绍西方的人类文化语言学Ethno linguistic、人类语言学anthropological linguistic和中国的文化语言学,再作一个比较。 二. 西方的人类语言学和人类语言学 西方人类语言学(Anthropological Linguistic),又称语言人类学(Linguistic Anthropology),成型于20世纪初,是西方人文主义语言学之集大成。它综合运用语言学和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来研究语言结构、语言变化和社会文化的关系,以及与人类文化模式和信仰有关的语言变异。其缘起的学术逻辑可以一直追溯到古希腊崇尚人文的奥尔菲传统,他关注人的认识的能动性,注重社会政治伦理并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之命题,从而构成了西方学术中相对于形式主义倾向与流派的一种人文主义倾向与流派。18世纪由维柯(Giovanni Battista Vico,l668- 1774)在1725年出版的《新科学))中首次依据“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命题提出符号学——文化语言学的思想,开创了把语言作为文化的核心和构成因素来研究语言与文化关系的人文主义传统。 继维柯之后,第一个从系统的纯语言学角度对文化学一语言学作创造性阐释的是威廉·洪堡特(Wilhelrn Freiberr von Humbolt ,1767-1835)。他首次认定语言是一种创造性的精神活动,进而提出每一种语言都具有特定的认知形式即“内蕴形式”.所谓语言的内蕴形式是一种语言的语义结构,它决定着语言的各种成分、模式和规则,反映着使用该语言的民族对事物、思想的表达方式和对语言的组织原则.包含着该语言集团对世界的一种主观见解.因此,语言的内蕴形式是一种语言的个性,是民族的思想表达方式和民族文化精神的体现。简言之,语言的内蕴形式只是部分地为人类所共有并属于人类的智力特征,而另一部分则为每种语言所特有的语言形式,这种语言形式构成该语言与其它一切语言形式的同一和差别.由此,洪堡特建立起著名的语言世界观理论—人类各种语言的差异不在于外部声音和感性符号的不同、不在于对某一事物的称谓不同,而在于它的内蕴形式所取的对某一种事物的观点即世界观不同,因此,语言结构具有民族的特点,不能用莫须有的逻辑的普遍语法代替每种语言的独特性。 洪堡特所代表的文化学一语言学传统,在欧洲大陆曾因19世纪后期新语法学派的崛起而出现断裂.不过,一些具有文化哲学洞察力的语言学家还是沿着维柯、洪堡特的理论和克

新媒体艺术的美学语言_

概念做了细致研究,按照他的看法,影像艺术使自发性和共时性成为可能。“视频技术的同步记录传输和多维展示形象的性能对这些艺术家们具有吸引力,探讨时间的瞬间性和同步性成为他们共同关注问题,这一问题恰巧就是电影所忽略的,作为一种主要在时间的维度上展开的媒介,视频艺术呈现出多种对时间经验的灵活运用与支配,人们对过去、现在、未来的时间概念被视频技术设备的功能所打乱。”① 影像艺术诗人比尔·维奥拉将影像比喻成一种凝视现实、同时进入藏身于现实中的世界的途径,通过对空间和时间的探讨,揭示出他对生命弧线的提问和沉思。在他新的影像声音装置作品《致千禧年的五个天使》(Five Angels for the Millennium)中,以五个影像分开陈列于一个L型的大空间里,影像包括“启程”、“诞生”“火”“堕落”“创造”等标题。维奥拉以象征性的手法——高空跳水的动作来描述人生历程的不同阶段,充分表现了对科技媒体、空间、时间与观念的掌握。 尽管新媒体作品喜欢利用空间来进行各种各样的表达,虚拟空间却不是真实的空间。“在赛博空间没有空间!”②虚拟空间是另类的空间,它为交互性的审美体验提供了可能性。 第五节 艺术体验:在线交互式的游戏审美 新的存在方式、表现方式和时空观自然造就了新的艺术体验。比如,录像艺术的空间感必然促使观众参与到录像装置艺术作品中,是一种在场(On Spot)的审美;网络艺术中超链接的表达方式和共时性特点,使得观众也成为作品创造者之一,是一种在线(Online)的审美。交互式艺术体验产生是必然的。 艺术家在更加纯熟地运用传统表现手段的同时,又在科学技术的诱导下,开始使用声、光、电和信息等一系列的新媒介。新时代的艺术家通过图像、声音、虚拟环境等各种表现手段,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充分发挥了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即时性、事物发展的过程性和生命本来具有的交融性,由此构成了一部历史上任 ①张朝晖徐翎.《新媒介艺术 NEW MEDIA ART》[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第54页 ② Lev Manovich. “The Language of New Media” [M]. The MIT Press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London, England, 2001, Page 252

dgs设计美学习题1

一、选择题 1.[ D ] 下列( D )书中指出建筑是一种最引人注目的工业艺术? A.《应用艺术和结构艺术的风格》 B.《艺术手工艺美学》 C.《通俗美学》 D.《艺术分析》 2.[ A ]材料、结构、形式和功能成为任何人工产品所不可缺少的构成要素。其中(A )是产品的物质基础? A.材料 B.结构 C.形式 D.功能 3.[ B ]完形心理学是由德国心理学家( B)开创的。 A.马赫 B.特墨 C.本泽 D.苛勒 4.[ C ]与产品相关的技术包括不同的三个方面,以下( C )个不属于这三个方面的? A.产品技术 B.生产技术 C.科学技术 D.操作技术 5.[ C ]所谓经济的合理性指可取得较大的经济效果,一下说法正确的是(C )? A.减少投入,增加劳动消耗 B.增加产出,增加能源消耗 C.提高产品的功能,降低原材料消耗 D.降低产出和能源消耗 6.[ A ]精神分析学创始人( A )把人的精神活动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三个层面。 A.弗洛伊德 B.赫尔巴 C.费希纳 D.荣格 7.[ D ]( D )在建筑学领域中明确地提出了“形式依随功能”的观点? A.居维埃 B.达尔文 C.穆特修斯 D.沙利文 8.[ D ]波特兄弟在《市场要素设计》一书中列举了五种不同类型的产品,分别给出它们对使用性能、人机特性、审美要素和工艺性的侧重顺序。其中普及型高尔夫轿车是把( D )放在首位? A.使用性能 B.人机特性 C.审美要素 D.工艺性 9.[ B ]据有关统计,到20世纪70年代之前,各国文献中对文化的定义已经达到( B )多种。 A.164 B.250 C.264 D.150 10.[ A ]下列( A )不属于我国历史上不同地域形成的不同类型的文化? A.中国文化 B.齐鲁文化 C.楚文化 D.两广文化 11.[ C ] 19世纪初叶,物质产品的生产出现两种不同的趋势,下列( C )符合手工艺单件生产的产品? A.设计简陋,能为广大消费者接受 B.注重装饰,价格低廉 C.精工细作,只能为少数有钱阶层消费 D.制作粗糙,价格昂贵 12.[ A ]设计美的性质、构成,设计美的类型、风格,设计的文化意蕴,设计的形式美,设计的创造性和设计美的境界等等属于( A )。 A.设计产品的美学性质 B.设计过程的美学问题 C.产品消费的美学问题 D.设计美学史问题 13.[ D ] “设计观念要从社会需求和技术可能性两者的综合中产生的”,这句话是( D )提出的? A.布鲁斯.阿舍 B.西蒙 C.阿西莫夫 D.麦克可若 14. [ A ]对美作出全面分析,从而使人能够区分美与善、审美价值与功利价值的第一位哲学家要算( A )? A.康德 B.苏格拉底 C.柏拉图 D.保罗.苏里奥15.[ B ]以下( B )不属于绘画形式构成的三大要素? A.色彩造型 B.色调关系 C.艺术变形 D.几何程式 16.[ D ]设计作为一种文化创造,其文化可以粗略的划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它包含以下四个层次,其中( D )是文化的核心层面。 A.物态文化层 B.制度文化层 C.行为文化层 D.心态文化层 17.[ D ]人文主义艺术的特点是( D ) A.再现性,非具象性 B.再现性,直觉性 C.具象性,直觉性 D.再现性,具象性18.[ A ] “语言比任何东西都更适宜于使人了解符号学的性质”是( A )说的? A.索绪尔 B.苛勒 C.海伦 D.查.桑.皮尔斯19.[ C ]设计美是一种特殊的美,涉及设计美感构成中快感地位问题,还表现在设计美具有理性美的 1

管理者如何提升语言表达艺术(一)

第一章权威对话概述(上) 人们通常认为,在某种领域或每个行业都存在着有一定影响力的人,这样的人就被称为权威。这里说的影响力是指持续的影响力。一个人若逞一时之气或凭一时之勇,用不了一两年就可能被大浪淘沙而销声匿迹,这样的人就不能称之为权威,只不过是一时的英雄而已。因此,权威完整的概念应该是持久的影响力。 之所以要学习权威对话,是因为权威对话能改善组织,改善人际关系和改善健康。 (一)实现自我主张并准确表达明晰的观点 首先,与人交流是一个人一生中不可或缺的本领。沟通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本领,一个人再有才华,如果他不开口说话,是不会有人知道他的才华的。有人会说,佛陀是不说话的,他坐在高高的佛座上,不是仍被所有人顶礼膜拜吗?但是在他成佛之前,他已经教育了弟子三千。要把三千弟子培育成才,他不说话能行吗?孔子也是如此,他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学者和导师,全世界建造了100~300所孔子学院,孔子逝世之前,也是每天都要对着徒弟说话的。可见即使是神,在成为神之前也是通过说话讲明道理而影响了很多的人。可见,影响永远跟表达有关。 其次,一个人要有自己独特的主张。当一个人没有自己的主张而一味地附和别人的观点的时候,就等于没有自己的声音。这样的人只能成为一个庸才。正确的做法是,要发出独特的声音,要有独特的管理主张、独特的生活主张、独特的价值主张。 【案例】 中国的每一位领袖都有自己独特的主张和独特的表述方式。 毛泽东是一位思想家和善于表达的大师,他在新中国成立之前,说中国是躁动于母腹中的一个婴儿,是遥远海岸边喷薄欲出的一轮红日,是远处的航标;而当革命真正获得成功以后,他一改这种运用抒情的语言来激励部下的做法,变成了“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用的是全世界都能听懂的声音。 邓小平那句大家耳熟能详的话: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这句话

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必读书目

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必读书目 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必读书目 1. Pragmatics ............ by Levinson 2. Semantics.............. by Geoffrey Leech 3. Discourse Analysis............ by Brown and Yule 4. Relevance: 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 .by Sperber and Wilson 5. Metaphors We Live by...................... by Lakoff 6、西方语言学流派刘润清编著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 7、语言学方法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桂诗春宁春岩著1997 8.The Pragmatics of translation............ Leo Hickey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9. In Other Words: A Coursebook on translation... Mona Baker 外研社 10. Communication between Cultures ............ Samovar et al 外研社 11. 当代英国翻译理论寥七一湖北教育出版社 12. 当代美国翻译理论郭建中湖北教育出版社 13. 跨文化交际学贾玉新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4. 文学解释学金无浦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15. 红楼梦(中英版)外文出版社 推荐阅读书目 1、20世纪的中国语言学 2、语言哲学 3、语言逻辑分析J.D.麦考莱著王维贤等译杭州大学出版社1998 4、美学语言学---语言美和言语美钱冠连著海天出版社1993

笔杆子写材料必不可少的语言美学(一)

笔杆子写材料必不可少的语言美学(一) 写材料,离不开材料自有的语言特点,简单点概括便是于语言的平淡中见功力。在相关规定中对写材料的语言特点的要求便可见:“情况确实,观点明确,表述准确,结构严谨,条理清晰,直述不曲,字词规范,标点正确,篇幅力求简短。” 将要求简化的理解便是材料语言将就准确、简单朴实、行文规范,符合所属单位和个人的角色定位。 那么,我们作为笔杆子在写材料的时候,常见的问题便是经常把材料写的太过口语化,在文中加入了个人情感倾向以及用词不当的情况。下面,我就这三个问题逐一为大家展开来分析一下: 口语化的问题 材料的作用首先是传情达意,我们在写材料的时候,尤其是新晋笔杆子在起步的时候,很容易出现的便是怎么想的就怎么写,看到的材料素材是什么样的就怎么样写。 出现这个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个人写材料功力的欠缺,思考的深度不够,只能够按照最快捷的方式组稿了。因此,写出来的材料口语化较重,写的有点随心所欲,从而失去了材料应该有的行文规范,没有做到简单朴实的准确。 其次便是写材料的时候,自己输入和吸收到的材料较少,没有充足的素材,便按照自己所能接触的素材写,素材的局限性将自己限制在了所在片区,所在地域,方言或者地方特色在文中频繁出现,讲一些不合时宜的地方特色呈现在材料中,是不太恰当的,材料走出所在地域

便会带来理解的困惑。 然后还有一种情况便是习惯性的使用俚语,使得材料显得油腻,让原本应该严肃认真的材料变得过于随意,也不容易唤起材料接收方的重视。 一些个别笔杆子写材料的时候,还会滥用或者过度使用缩略语,虽然我们的工作中有很多的缩略语,也有一些约定俗成的习惯,如果这些缩略语或约定俗成的用词是众所周知的,使用在文中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在正式的材料中,要尽可能的准确,减少他人误解的可能,毕竟读你材料的人不是你脑中的细胞,你所认为的那个称呼并非他也这么认为。比如:很多人在文中写人大,可能会觉得这不就是指人民代表大会么?其实不然,如果是教育圈的人看人大,更容易理解为中国人民大学。 个人情感倾向问题 我们在平时的写作中,都会不自觉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带有个人情绪的表述一些问题,这个习惯会不自觉的在写材料的时候也带入进去。一旦带有个人情绪的描述现状和问题,就会使用一些偏激的词语,但是在材料中,强调的是客观,要求的是公正,因此我们应该使用的是理性的词语,中性的描述为主。 带有情绪的材料用词多表现在这两个方面,不必对号入座,但请理性对照自检: 第一种情况便是在文中使用过多的形容词 但凡领导讲话都会加上重要讲话;

从设计美学角度看设计作品.doc

从设计美学角度看设计作品 设计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自产生之日起就对设计领域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尤其是设计美学领域的审美学说,对设计师来讲,更是衡量其作品好坏的一个很重要的标准。下面,我就选取古今中外历史上几件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从设计美学角度简要分析一下。 一、唐代曲辕犁 唐代曲辕犁设计精巧,同时亦符合一定的美学规律,有一定的审美价值。犁辕有优美的曲线,犁铧有菱形的、V形的,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同时还具有良好的审美情趣。下面,我就从功能美、形式美、材料美和结构美四个方面分析一下。 1、功能性分析 功能美不是“有用即美”,而是使用价值和技术美的结合,在注重物品使用价值的时候不能忽略了其技术性。 与直辕犁相比,唐代曲辕犁的设计具有良好的使用功能,不仅可以通过扶犁人用力的大小控制耕地的深浅,还大大节省了劳动力,有很高的劳动效率。犁架加大,显得更加稳定,便于在耕地时的控制,犁铧多为V形,尖头更加锋利,便于入土。曲辕犁的使用功能相当完善,使用性加强。同时,从技术美学角度看,唐代曲辕犁的设计更加先进,犁的规格、种类多样,形制亦因需要而有差异。犁铧、犁壁、犁头等也是根据需要而不断改进,技术含量可谓相当高。 2、形式美分析 唐代曲辕犁在形式上,可谓达到了一种均衡与稳定的美学效果。均衡与稳定,是美学规律中重要的一条。均衡是指造型物各部分前后左右间构成的平衡关系,稳定则是指造型物上下之间构成的轻重关系,给人以安定、平稳的感觉。 在唐代曲辕犁造型中,以策额为中线,左右保持着等量不等形的均衡;从色彩上看,木材的颜色是冷色的,而铁也是冷色,可以达到视觉上的平衡;犁铧为V形,是一种对称,可以给人以舒适、庄重、严肃的感觉,对称本身亦是一种很好的均衡。稳定,则主要表现在实际稳定和视觉稳定两方面。无论从造型上看还是从视觉平衡上看,都具有极强的稳定性。 3、材料美分析 唐代曲辕犁的用材主要是木材和铁。二者皆为冷色,极易达到平衡。而且,唐代时候的冶铁技术已十分成熟,铁已经广泛运用于各种器物上。这样,唐代曲辕犁的设计,就更加经济适用,适合于普通老百姓的购买和使用。而且,木材和铁,二者均为冷色系的实物,搭配起来很容易,不会显得突兀。 4、结构美分析 在产品造型中,变化与统一是一条很重要的美学规律,为取得产品造型的变化与统一,主要采取的造型手法是:在变化中寻统一;在统一中寻变化。 在唐代曲辕犁造型中,虽有直线的犁底、压镵、侧额、犁箭和曲线的犁辕、犁梢,但它们的连接方式是相同的,大多用楗、梢、榫来连接固定,且主体以直线为主。这就是在变化中寻统一;以直线型为主,给人以硬朗稳定的感觉,但犁辕和犁梢的曲线又使造型富有变化,给人以动态的感觉,起对比和烘托作用。曲辕犁以木材为主,而铁质的犁铧与木质的犁架形成了对比,这就是在统一中求变化。 综上所述,唐代曲辕犁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创造力,不仅有着精巧的设计,精湛的技术,还蕴含着一定的美学规律,其历史意义、社会意义影响深远。 二、流水别墅 著名的流水别墅是美国著名建筑设计师赖特为卡夫曼家族设计的。这座位于瀑布之上的别墅实现了赖特“方山之宅”的梦想。整个建筑构思是大胆的,因而它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现代建筑之一。下面,就从设计美学角度,从不同方面看着做瀑布之上的人居典范。

公众演讲与语言表达艺术自测

公众演讲与语言表达艺术自测 返回上一级 单选题(共9 题,每题4 分) 1 . ()是沟通的一种表现形式,就是在公开的场合面对公众发表言论的一种演讲形式,简而言之就是当众讲话? A.汇报 ? B.公众演讲 ? C.陈述 ? D.讨论 我的答案: B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暂无 2 . 公众演讲更追求实现() ? A.目标 ? B.行为 ? C.形象 ? D.传达 我的答案: A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暂无 3 . ()更容易造成沟通双方心中的误会和误解 ? A.环境与场合 ? B.渠道与媒介 ? C.方式与技能 ? D.心态和情绪 我的答案: D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暂无 4 . 有效的沟通力求达成() ? A.单向沟通 ? B.信息传达 ? C.双向沟通 ? D.信息反馈 我的答案: C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5 . ()简要描述了沟通的流程和步骤 ? A.维尔斯·斯宾克斯模型 ? B.梅拉比安原理 ? C.乔哈里之窗 ? D.需求层次理论 我的答案: A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暂无 6 . 造成紧张的主要原因是() ? A.忽略观众 ? B.过度准备 ? C.时间有限 ? D.有需求、没把握 我的答案: D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暂无 7 . ()是我们做好公众演讲和克服紧张的有效途径? A.微笑 ? B.眼神 ? C.自信 ? D.目光 我的答案: C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8 . ()就是表达的目的 ? A.听众的需要 ? B.听众的反应 ? C.听众的评判 ? D.听众的想法 我的答案: A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暂无 9 . ()就是最大的尊重和激励 ? A.亲和微笑 ? B.主动协商 ? C.目光对视 ? D.说服对方 我的答案: B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暂无 多选题(共9 题,每题4 分) 1 . 沟通力取决于() ? A.学习力 ? B.理解力 ? C.表达力 ? D.行动力

镜头语言与美学

镜头语言与美学 鏡頭語言與美學 電影的語言由攝影的角度(Camera angle)、分鏡的連續性(Continuity)、影片的剪接(Cutting)、特寫(Close up)、取景與構圖的組合(Composition)所串連而成,螢幕影像的作業過程大多相同,利用人類視覺暫留的原理,電影一秒鐘24格畫面,電視則為一秒30掃瞄圖框。因此討論影像的概念,可以從攝影機拍攝與運鏡技術著手。基本來說,其攝製作業在內容上可包括動作、構圖、燈光、剪輯與 成音等五大要素。 在拍攝運作上,除了類似照片拍攝的考慮與思維之外,這種連續性影像的線性時間敘述,還得考慮攝影機的設定位、取景構圖運鏡的變化、燈光照射之配合、 攝影機的運動與演員表情與動作的連續,而後製作的剪輯與音效也是要納入構思 的範圍。 觀眾也許是無知的,他們只能從被限制的視野框架中來瞭解事情的真相與意義,因此這種整體意念的傳達,不只是依賴動作的銜接順暢而已。這種連續影像 的錄製,最大的不同是要隨時注意演員的前進方向、視向和在動向無形中所產生 的假想線(Image line)。這種假想線的錯誤在單機作業中,特別容易發生視覺方向

的錯誤。這便關聯於攝影機的設定位、視線觀點以及出入鏡的位置關係,甚至道 具設置的空間關係也要注意。 攝影機的基本操作,對於攝影機本身和三角架的性能要熟練,平時也要多練習各種運鏡姿勢,求其穩定有效,否則補拍耗時費工,會嚴重耽誤進度,也會造 成色溫、光影的前後差異,而破壞了情境效果。 為追求預期的效果,攝影師的運鏡動作可參考如下: 1. 合乎人體工學的姿勢運用,呼吸長而穩定。 2. 器材要熟練才不致緊張,上半身盡量不要晃動,而以腰部和雙腳來調整 與移動,移動時一次只移動一隻腳,避免分散觀眾的注意力。 3. 使用全景或廣角的鏡頭,或靠近被攝體拍攝,可以減低晃動感。 4. 利用環境中可以依靠的物體,動態物體可以輪架、推車等工具協助。 5. 剪輯時可用短鏡頭、快節奏的影像剪輯方式,使晃動感降低。 如果企圖達到緊張、意外、震撼的效果,當然可以逆向而行,但是這是在一個精密設計下的過程,而不是意外連連之後的慌張掩飾才好。視覺感受對於構圖有強烈的影響力,例如光線、布景、大小、黑白、明暗對比色彩以及鏡頭的選定 等等,在錄影藝術中,構圖主要功能是建立主體與環境的關係,清楚交代人物的 動作與表情,呈現一種秩序的美感(並非呆板,而是不讓觀者發現攝影者的存在)。 構圖與視角 以眼睛的視平線為參考水平,站立與蹲下的地平線高低便不相同。視角的改

艺术设计审美分析

艺术设计审美分析 发表时间:2012-08-30T15:15:09.670Z 来源:《时代报告》2012年第6期作者:牛艳君 [导读] 这一层面的审美来自用户维度的评价,是产品的基础审美,是产品最先应该达到的。 牛艳君(新密市园林局;河南工业大学,河南新密 452370) 中图分类号:J5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738(2012)06-0109-02 摘要:艺术设计作为一种有目的的、有设计的造型活动,不只是技术的过程,同时也是审美的心里过程。无论是设计者的美学构思和创作,还是接受者的审美感受和鉴赏,都是感知、想象、情感和理解的多种心里矛盾的统一体。对于艺术设计的审美创作和鉴赏者而言,就不仅需要具备上述四种审美心理因素,还缺少不了艺术设计的审美需要、动机和个性等心理要素。 关键词:感知;想象;情感;理解;个性;设计 一、工业产品:The Light Drop(水滴灯) 设计师:Rafael Morgan(巴西) 品质卓越的工业产品固然是好的,而具备一定艺术设计感的工业产品更是能使产品本身在实现其使用价值的基础上产生趣味性的升华,因此各类工业产品在设计规划、实施生产和服务运营的过程中,亦是需要诉求艺术美感以达到由内至外的卓越。 总体来说,工业产品的审美包括以下三个层面: 1.直观评价和直接感受的审美。是根据产品外观,或者用户交流体验产生的审美。这一层面的审美来自用户维度的评价,是产品的基础审美,是产品最先应该达到的。 2.深刻理性的审美。是在产品的设计和工程现实允许的情况下,实现产品的各功能细节和配置的平衡之美。这个审美来自设计师的科学技术和工程水准的客观评价。 3.设计理念的审美。是产品的社会责任的体现,也是最有力和最值得尊敬的产品诉求和真正价值的体现。一个具备卓越品质符合科学理性的产品,在是否尊重人性、体现社会责任、蕴藏文化内涵的方面,同样不可或缺。 下面就通过这三个层面对“水滴灯”进行审美分析。 1.外观审美。 按照风格的差异,可以简单地把灯具分为欧式灯、中式灯、美式灯、现代灯。根据资料介绍,这款“水滴灯”即是一种不折不扣的现代灯具。水龙头和水滴在日常生活中本是平平常常不惊不奇的,但设计师把这些普通的元素组合在一起并且赋予其新的表意和功能,整个物件就变得不再普通,甚至是令人啧啧称奇的。 另一方面,根据产品的外观特征,造型可分为三类:模仿;变形;抽象。由此看来,此款“水滴灯”只是套用了水龙头的自然造型,对水滴进行了简单的变形再加以组合,就形成了我们现在所看到的独特灯具。其外观造型虽并无过多奇异变化,却使人眼前一亮,散发着足够的彰显力和震撼感。 2.理性审美。 想必看到这款“水滴灯”的人们都能猜到,其照明开关配置应该是在水龙头上,事实也正是如此。就和水龙头能够通过不同方向的旋转取水停水一样,这款“水滴灯”也是通过对其水龙头造型的开关进行旋转以实现开灯灭灯的命令。由此可见,其操作性非常符合人们的潜意识习惯,令人能够使用自如。 3.理念审美。 “水滴灯”的设计师Rafael Morgan在官网里针对这款灯具如是说:“The Light Drop is supposed to make people think about how we are dealing with our natural resources,in this particular case,the water,which is the main source of energy for every living organism in this fantastic world。Water is energy indeed。I really hope that people really get my message。” 其大意就是希望人们在使用这款灯的时候,能够由于他直白的外观表意产生一种环境资源缺失的危机感,从而使自己产生节约用水的行为。这何尝不是一种奇妙的潜在联系,由发自内心的设计所带来的神秘力量。 二、视觉艺术:Animals’Eyes(摄影) 摄影是光的艺术,用光线、线条、影像有机地组合,通过画面把空间感、立体感、质感、运动感、节奏感表达出来。镜头是摄影师交流的武器,是自己身体的一种延伸。 摄影师:Suren Manvelyan(亚美尼亚) 世界摄影史是摄影摆脱绘画,形成独立的艺术手段的斗争过程。摄影发展到今天,无论从摄影器材、参与人数、摄影技术、画面风格来说,都已经进入了一个比较辉煌的时期。由于拍摄器材达到了一定程度的技术支持,因此除了人们所熟知的人物、风景、纪实等摄影类别,当今又有一种另类的摄影风潮悄然兴起——微距摄影。 微距摄影是近距离捕捉画面的技术,专门从事这项技术的人通常还会使用特殊的镜头,这些镜头擅于捕捉微小动物或物体的细节。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这些微小的细节常常被肉眼所忽视,但得益于微距摄影技术,我们可以欣赏到更多的细节画面。 Suren Manvelyan是一名出色的摄影师,他曾推出过一组惊人的人眼超近距离摄影《你美丽的眼睛》。Suren发布的《动物的眼睛》这组作品,由于其超近距离的拍摄角度令人感到逼迫和震撼。一方面,它们有力地说明了最自然即是最美丽,另一方面,Suren也是通过这些美得让人瞠目的眼睛告诫人们动物需要更加安全、自然地存在。 三、室内设计:anzas(舞蹈工作室)为例 室内设计是建筑设计的“延伸”,也是建筑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了生活、科学和艺术三方面的内容。一间尚未装修的毛坯房在室内设计师的手中就如同一张白纸,铺墨着色后,或体现着业主的风格,或透着设计师的风格。 室内艺术设计是艺术文化知识与室内设计之间的融会贯通,一般需遵循以下原则: 1.功能性设计原则:满足使用者的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以及整个室内空间功能设计必须层次分明、统一协调、简单实用、朴素而又不过分奢华; 2.室内空间的整体性设计原则:做室内设计规划时,必须了解使用者的文化与社会背景,选择适合他们的社会身份的艺术设计风格。

家校沟通中的语言艺术教学提纲

家校沟通中的语言艺术 我们先来看一个例子,这样的场景你见到过吗? 小 A 同学早上没交作业,开学短短两周,已是第五次,问起原因,每次都不一样:“我妈妈昨天加班,不能帮我默写。”“我昨天头疼”……老师认为他在找借口,于是怒气冲冲地打电话给他家长。家长来了,老师一顿劈头盖脸“你们如果忙得连孩子都没有时间照顾,那你们忙得有意义吗?以后无论如何请盯一盯孩子的作业。”家长把头点得像小鸡啄米,说一定会好好管教,然后就匆匆离开了。 请问:这是家校沟通吗?如果是,这样的沟通有效吗?大家可以来发表一些看法。 我们知道,班主任与家长的沟通是实现家校合作的重要环节,没有家长的配合,学校的教育很难取得好的效果,但有时候我们发现:沟通沟通,沟而不通。看刚才的例子,表面上家长接受了老师的批评教育并承诺配合学校,但他们心里的感受是怎样的呢?我曾经不止一次听到一些后进生的家长说,最害怕接老师打来的电话,一看号码,头皮发麻心发慌,心想:一定我的孩子又犯事儿了,小子你等着,看我怎么收拾你! 我们班主任可以思考,在沟通中你了解到哪些新的信息?你向家长传递了什么信息?你们的沟通氛围如何?沟通效果如何?沟通之后孩子有无转变? 怎样的沟通才是有效的沟通?家校沟通中需要学习哪些语言表达艺术呢? 前提:尊重和真诚,家校沟通的前提 多用咱 “敬人者,人恒敬之”。为了能达到很好的效果,为了表现出教师的诚意,在会见家长时应注意: 一、选择合适的时间地点

与家长沟通时时间太仓促,说不清前因后果,达不成共识、达不到预期效果,所以,应选择一段较长的时间。听听家长的时间安排,最好不要把家长立刻从上班的地点“召唤”过来,理解家长的难处和苦衷,挑一个家长方便的时间。 在地点的选择上,尽量不被打扰、家长也比较放松的环境为好,放学后无人的办公室或教室为佳。此外,教师登门家访是一种很好的方式,能够用真诚打动家长。 二、使用客观的语言描述 即使学生犯了较为严重的错误,教师也要控制情绪,在叙述学生存在的问题时要本着客观、真实的原则,把事实讲述出来就可以了,不能夸大其词,不能添油加醋,更不能带着不满的情绪数落,或者流露出轻视的表情。深入沟通可以观察家长的反应,由反应顺势而深入。 三 . 给家庭信心和希望 教师一定要向学生和家长传达积极正面的信息,如“错误是成长的好机会”、“孩子是一个成长中的个体,孩子出现问题正好可以让我们反思教育中出现的问题,相信家校一起努力,一定能有解决的办法”。牢牢记住,我们找家长沟通的目的是解决问题,唤起家长和学生的信心及面对困难的勇气是改变的第一步。 四、运用启发式多听少说 教师常常把学生身上的问题归因于家长的不负责任,比如“孩子的家庭作业你们要帮着检查的,不能不管。”“生了老二就不管老大了,这怎么行?”“你们每天不能花点时间陪陪自己的孩子吗?”其实这些道理,家长不是不懂。 开学之初,班里转来一位新同学,连续几天不做作业,班主任决定去家访。本来这位年轻的班主任已经准备好了说词,指出该学生不做作业的问题并请家长配合督促。到了学生家里,班主任努力控制住自己想直奔主题、批评教育的念头,关心地询问:“来到新的学校感觉怎么样?喜欢这里吗?

《倾城之恋》的言语美策略分析

《倾城之恋》的言语美策略分析 “言语美策略”是钱冠连在《美学语言学——语言美和言语美》一书中提出的。这一策略包括提供意象,意义上求新,说白话,语不及,调动感官美好感受,反说碰撞等等。本文就是运用其中的策略分析张爱玲小说《倾城之恋》中的语言美。 标签:言语美策略张爱玲《倾城之恋》 钱冠连在他的《美学语言学——语言美和言语美》一书中提出了“言语美策略”这一概念。言语美策略的共同特点是:语言形式美、特征隐退;在话语传达信息的同时,也作为审美媒介,以提供意象(或图示或形象)或以其他手段引起听话者的美感。 一、提供意象 在讲话过程中,说话人给出交际信息的同时,还构造出一些图像、图示或情景来,正是这些东西(不是形式美)生成美感。这时的话语除了它的使用角色外,还充当了审美媒介和刺激听话人生成美感的刺激物。例如:《倾城之恋》中的“城”有“真实存在之城”与“心城”之分。表面上,“城”应指香港城,其实还另有一现实之城——白公馆的所在地上海。与之相映照的还有无形之城——白流苏与范柳原各自的“心城”。 无论是理解现实之城,还是心城,都应从消极和积极两个方面来理解。从消极面来看,”城”是一种禁锢,限制着城中之人的活动。因而从城内走出,即是对既有桎梏的叛离,意味着重获自由的新生;但由积极面看来,“城”在造成桎梏的同时,未尝不是提供了另一种防卫保护作用——在强敌压境之际,让城中子民有所依归。 真实的上海城,代表的是传统、守旧。“他们唱歌走了板,跟不上生命的胡琴。”对白流苏造成了制约和压抑。从另一角度看,“城”不仅是造就白流苏成为一个真正的“中国女人”的环境,也是“为了让柳原在没有得到她”的情况下,能够“带了较优议和条件”,回到她身边的唯一栖身之所。真实的香港城虽然开放洋化,是流苏可以摆脱旧社会的开放之地,可是弥漫其中的浮华风气、轻薄言行,却使她在“枉担了这个虚名(范太太)下”,感受到另一形式的心理压迫和禁闭。此外,二人的“心城”乃是为了不同的打算,彼此攻防而筑起的心理防线——两人都是精刮的人,算盘打得太仔细,始终不肯冒失。退守于防线之内,故可保距离以保安,但却失去真心相待的机会;走出防线以外,虽可获得真情,但也有被对方玩弄于股掌之间,最后被抛弃的危险。 二、意义上求新 对素来就有的老一套的思想与观念的偏离。例如:“她的声音灰暗而轻飘,像断断续续的灰尘吊子。”我们形容一个人的声音,一般都会用“洪亮”“低沉”等

自考汉语言文学美学笔记

自考“美学”串讲笔记 一、知识点 1、1750 年德国理性主义哲学家、美学家鲍姆嘉登的《美学》标志着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正式出现。鲍 姆嘉登被称为美学之父”。《美学》(Aestetica)埃斯特惕卡”在德文中是感性学”的意思。中国的美学之父”是王国维。 2、人类的心理活动可以分成知、情、意三个方面。 3、美学是一门独立的人文学科,与哲学认识论(为美学提供基本理论框架、世界观的基础)紧密相关,联系密切的其他学科:哲学、文艺学、心理学、伦理学。 4、美学与伦理学的关系:苏格拉底强调美与善相统一;孔子提出“里仁为美”的主张。 5、雄鸟在雌鸟面前展示其色相俱美的羽毛这并不能证明这种鸟类能欣赏美,而只是出于性选择本能的需要。 6、哲学研究的是人对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最基本看法,研究人如何认识客观世界,研究各种方法论问题;文艺学则研究人类的文艺现象;心理学研究人类的心理现象;伦理学则研究人类的伦理现象。 7、美学的发展经历的三个阶段:审美意识、美学思想、独立的美学学科。 8、审美意识的两个基本特点:一是借助语言文字的形式进行传播;二是美学思想具有理论的形态。美学作为一门学科必须具备二个条件:有专门的著作;有独立的研究对象和范围。 9、美学思想是具有某种理论形态的对审美现象的思考。 10、审美意识的形成,来源于人类劳动中对自身的改造。人类审美意识的产生是一个历史的过程,从根本上说,是与人类的生产劳动分不开的。 11、表达美学思想的作品:中国的《诗经》《国语》,伍举提出的以善为美,否定以感官享乐为美的观点。 12、公元前6 世纪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建立了数的本体论(美是数的和谐与比例)。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师徒关系)他们的思想影响了西方二千年。 13、康德、黑格尔为代表的是德国古典美学。 14、1871 年,以德国美学家费希纳为代表的实验美学、以立普斯等人为代表的“移情说”美学、以法国丹纳 为代表的艺术社会学都提出一种所谓“由下而上”(形而下)的重视科学实验、实证主义的研究方法,用以取代传统的“由上而下”(形而上)的哲学思辨方法。 15、审美对象的审美性质会随着不同的历史时代产生变化。“环肥燕瘦”的审美现象典型提示了女性美的历史 变化。19 世纪法国伟大雕塑家罗丹的作品〈欧米哀尔〉(老妓),老妇人已转化为具有高度的艺术技巧和思想力 量的艺术美了。 16、中国当代美学界对于美学研究对象的主要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美学研究的对象应当是美以及美的规律;第二种观点认为,美学是艺术哲学,因此其研究对象是艺术;第三种观点认为,美学研究的对象是美感经验,美学应以美感经验为中心去研究美和艺术。第四种观点认为,美学研究的对象是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 17、美学研究的方法: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哲学基础应该是作为整体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18、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主要内容:(1)美的本质和起源的理论。马克思《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 明确提出“劳动创造了美”。(2)美的规律的理论。马克思指出:“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物种的尺度和需 要来进行塑造,而人则懂得按照任何物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随时随地都能用内在因有的尺度来衡量对象; 所以,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 (3 )异化劳动与审美活动相互关系的理论。马克思:“(异化)劳动创造了宫殿,却为劳动者创造了贫民窟。劳动创造了美,却使劳动者成为畸形。”忧心忡忡的穷人甚至对最美丽的景色都无动于中。”异化:外在客观事物本身应当是与人类一致的,结果反过来成为人的异己的敌对的力量。 “ 4) 艺术本质的理论。马克思《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真理。 19、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基本特点:把美的本质问题与人的本质紧密结合在一起。《手稿》中把人的本质规定为“自由自觉的活动”,即劳动。 20、古希腊时代柏拉图的《大希庇阿斯篇》是西文美学史上最早讨论美的专著,它将美和美的东西作了严格的区分。 21 、威廉?荷加斯在《美的分析》一书中指出,曲线比直线美,而在曲线中又以蛇形线最美。22、费希纳 的实验美学,以科学的实证方式,反对过去“从上而下”的形而上的美学,提倡重视实验的“从下而上”的美学,认为黄金分割段是最美的形式。 23、从客观的精神世界中探求美。在西方美学史上,最早提出“理念说”的是柏拉图,他认为任何东西是因为 “分享了”美的理念才美的。

现代西方美学的语言释义学倾向

现代西方美学的语言释义学倾向. 现代西方美学的语言释义学倾向 知识词典西北师大学报(社科版)兰州

001-009B7美学徐良19951995语言释义学 不仅是现代西方美学最有代表性的思想倾向,也是其最为显著的标志。西方美学的语言释义学是依据本身的发展规律及方向由 古代、近代向现代发展的。其不同阶段的演进是在特定的整体文化背景下,由其内在逻辑结构所制约,在其发展动力推动下完成的。语言释义学随着科学文化的革命不仅推动 了西方美学由近代向现代的巨大历史转折,而且成为其根本的思想倾向和显著标志,并体现了20世纪西方美学的基本精神。其在本体论、方法论上的革命已影响到当代西方文化的一切方面,并在后现代主义时期得到蓬勃的发展。“每一个历史时代都不是突然出现的,它们通常总要有预先的准备。” 英国思想家亚·沃尔夫在论述近代科学与近代哲学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巨大转折. 时所说的这句话,同样适应于现代西方美学。现代西方美学经过一个世纪的发展,它的确开创了一个新的美学时代,它从根本上批判、动摇乃至推翻了近代美学的基本观念,在形而上学、本体论、方法论等诸多方面对传统

美学提出了强烈的挑战。但是,这个新的美学时代并不是一种突然而至的孤立的文化 现象,它是整体的20世纪人类文化发展的有机构成。哲学、心理学、语言学、人类文化学包括科学在内的所有人类科学文化对 美学的发展都产生了直接的作用和影响,它们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共同促成了人类 文化前所未有的现代转折。西方美学在由近代向现代这场巨大的历史性转折过程中,语言学对美学的作用和影响越来越引起人们 的关注和重视。进入当代以来,人们发现,几乎所有的美学问题,都可以归之于语言问题,美学的语言释义学倾向就是其最为显著的体现。一自从人类诞生以后,语言就和人结下了密不可分的关系。人的一切想法和活动总是包含着一定意义的。语言不仅始终伴随着人的所有活动,而且所有的意义都要通过语言来进行表示、传达,这样解释和理解才能得到最终的实现;反过来,我们也可以把 人的一切的想法和活动都归之于语言的活动,离开了语言,人的任何思想和活动都无

浅析设计美学的创新性

浅析设计美学的创新 摘要:设计美学的创新是现代设计的基本要求,如果缺少发明,设计将失去价值;如果缺少创造,美学将失去生命,人们的审美心理蕴含着求新、求异、求美的特征,所以就决定了设计必须做到求新、求异、求变。设计的创新是一种创造行为,设计美学研究的就是一种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方法。独创性是设计美学区别于其它学科门类的主要特征。 关键词:理论思想创新根源意义 一.理论思想的创新 (一)、古代美学思想 1、古代西方的美学思想的发展创新 古希腊美学发源于毕达哥拉斯学派,发展丰富于赫拉.克里特和苏格拉底,鼎盛于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毕达哥拉斯认为美就是数与数之间的和谐,苏格拉底认为美是人与神之间的合适,柏拉图认为美是一种先于人外于人而存在的客观理念。 2、中国古代美学思想的发展创新 在先秦时期由奴隶制过渡到封建制的社会制度变革,给当时的思想意识形态和文化艺术形态带来强烈的冲击和碰撞。人们的思想空前解放,思想学术界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现象。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思潮,美学思想也在各种学派中露面,其中以“儒家、道家、墨家”等为首的美学思潮涌现对当时的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中国,有着思想后盾的设计品到先秦时期才真正出现,先秦时期可谓是中国美学思想及设计的发展萌芽期。由专

制的美学思想中孕育出向往和平的理念,孔子提出了“执两用中”以求其和的处事原则。“中和之美”是作为儒家文化的理想是美的极致,儒家思想认为过分强调设计中的某一方面,必然会导致“失和”,从而会打破情绪的平和,这样是不美的。这种审美取向反映在设计上,就要求设计作品应让使用者在精神和心理上达到平和,不能显得突兀,不能在事物、概念的任何一个对立方面走向极端。 中外古代美学思想在设计上的创新体现往往是追求和谐之美,正好与当时的专制纷乱的社会背景想对应,体现出时代特点的创新。(二)、现代设计美学思想的创新 工业革命使人类社会从手工业时代进入了先进的工业时代。设计艺术的主流也随即发生了从手工业设计向现代工业设计发展的重大 转折,人类社会生活与审美活动也步入了更高的层次。现代设计在全球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设计的理念与流派令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但是,力求美学思想上的创新成为设计的象征,使人们在面对产品时 获得一种美感的愉悦则是现代设计所追求的最高目标。 现代设计作为新时代的产物,它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生活的审 美需求息息相关。美学是现代设计的思想和灵魂。 二、实践上的创新 从漫长的原始社会,一直沿革到现代化的今天,人类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物质生产第一步的设计,从来没有停止过对艺术美学的创新追求。人类自古迄今的设计品无法计数,从远古的兵器、礼器、乐器、食具、车马船轿,到现代的家具、工具、玩具、电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