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诗复习课教研课教案

古诗复习课教研课教案

古诗复习课教研课教案
古诗复习课教研课教案

诗词大会

-古诗整理与复习

复习目标:

1、灵活积累、运用古诗,养成自觉阅读与积累古诗的良好习惯,并学以致用。

2、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的古诗文化的热爱,提高文学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

复习重、难点:

1、复习小学阶段所学过的古诗。

2、吟诵古诗,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并能结合生活巧妙运用古诗。

复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

PPT出示图片:孩子们,知道这是一档什么节目吗?一起大声告诉老师:中华诗词大会。今天,老师把诗词大会的现场设在我们教室里,我们以诗词大会的形式进行古诗复习,所以今天的课是:(请大家齐读课题)诗词大会—古诗复习

现在,我是本次比赛的的主持人,你们是百人团选手,我待会儿看看哪些孩子、那些组能够过五关、斩六将在本次诗词大会脱颖而出。你们准备好了吗?从孩子们的响亮回答声中,我听出了你们的满满信心。现在比赛开始

二、闯关积累

第一关:古诗万花筒

我们进入今天的第一关:古诗万花筒

下面请个孩子读一下第一关的闯关要求:

要求:

1、以小组为单位,一大组选择第一组题,二大组选择第二组题,三大组选择第三组题,剩下的第四、五组题每大组任选一组进行答题。

2、先独立答题,有疑问可以组内交流,并每组补充一句。

3、小组抢答,组员轮流答题,答对得组分5分,答错后其他组补答得组分2分。

评价朗读:谢谢你把题目读得如此清晰明了、要是读得更流利些就好了,以后要加强朗读。

你听懂了要求吗?现在开始自由做题:

(3分钟后,汇报)

检测第一组:全部汇报完,其他组有不同答案吗?我们来看看正确答案,对照自己的看一下…恭喜你们组答题成功。加组分5分,还有补充的诗句吗?二三大组孩子读一读。

检测第二组,全部汇报完,其他组有不同答案吗?我们来看看正确答案,对照自己的看一下…祝贺你们组答题成功。还有补充的诗句吗?一三大组的孩子读一读。选两句你最的喜欢两句多读两遍。

检测第三组,全部汇报完,其他组有不同答案吗?我们来看看正确答案,对照自己的看一下,这一组诗里要注意六个字的写法(蜓右边是朝廷的廷、鳜右边是突厥的厥,请大家在自己的语文本上分别写两个)你知道“子规”是什么吗?(杜鹃鸟)…恭喜你们组答题成功。还有补充的诗句吗?一二大组的孩子读一读。选两句你最的喜欢一句积累下来。

检测第四组,哪个组来挑战。全部汇报完,其他组有不同答案吗?我们来看看正确答案,这一组诗填写的都是地名,还有对照自己的看一下要注意(巴峡中的巴字,襄阳中襄字的写法,在试卷上写两个…恭喜你们组答题成功。你还有补充的诗句吗?

检测第五组,哪个组来挑战。全部汇报完,其他组有不同答案吗?我们来看看正确答案,对照自己的看一下…恭喜你们组也答一组成功。你还有补充的诗句吗?女孩子像花儿一样漂亮,女孩子们读一读。

第二关:知诗人识美名

在大家的齐心协力下,我们顺利闯过第一关,一起来迎接第二关的挑战。第二关叫“知诗人识美名”,本关采用:个人抢答,将“雅号”、“诗人”、“试题”正确连线。下面的同学

有不同意见吗?看正确答案。看来孩子们对这些诗人的了解还真不少!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第三关:细推敲辨正误

孩子们,恭喜你们第二关也这样轻而易举的通过。在第一关和第二关中,孩子们积累了不少古诗知识。板书:积累接下来我们要进入第三关:细推敲辨正误,看到这个“细”字,我们就知道一定要仔细推敲来答题。这一题要求男孩子和女孩子比赛轮流答题,先请大家认真思考,并简要说明理由。女生优先,女生先来。有不同意见吗?

总结:在这一关当中,孩子们不但能正确答题,还掌握了这类题的答题方法,板书:方法闯关成功,你们真的很不错!

第四关:想画面悟诗情

孩子们,我们知道每首诗都蕴含着诗人丰富的感情,从“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绵绵之情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慷慨陈词,从“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的欣喜若狂到“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在天涯”的悲怆凄凉,这些千古绝唱让我们如痴如醉,真正品味到古诗的意韵。板书:品味这一关,我们要来想画面品诗情,先请一个同学来读读要求:要求:独立思考后和同桌间交流,读下面几句诗,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体会到了什么?你有哪些品诗的好办法?

1、出示两句诗。认真读读下面诗句,我们吟诵的时候,脑海中浮现出怎样的画面?感受到了什么?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两只黄鹂在新绿的柳枝间鸣唱,一行白鹭列队飞向青天。黄鹂怡然自得、翠柳生气勃勃,展示了春天的明媚景色,也传达出诗人欢快自在的心情。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你为什么用这样的语调来读这句诗?

这是一句送别诗,多情自古伤离别。诗人截取了送行酒宴上的一个特写镜头,凝离别深情、离别忧愁于美酒之中,令人越品越觉得余韵不绝。

总结:孩子们刚才通过抓关键词、联系历史背景、想象画面、个人写作风格等方法来想象画面品味诗句,读懂诗人的内心,不失为复习古诗的好办法。

第五关:学古诗巧运用

同学们,谁笑到最后,谁笑得最好!本次诗词大会还有最后一关,第五关:学古诗巧运用,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如果我们在说话、习作时恰当引用诗句,也许就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板书:引用

请根据老师提供的情境填出正确的诗句。请大家完成老师所发的题目。

1、假日,我们去西湖边游玩,看到满池的荷花,莲叶绿得可爱,花儿在朝阳的映照下

显得格外红艳,你情不自禁地吟诵起:()

2、春天,你来到田野里,看到金黄的油菜花地里,放学的小朋友正追着一只蝴蝶在跑,

你想到了:

()

3、老师如蜡烛,燃烧自己照亮他人,我们常想到龚自珍的诗句:

( )

4、毕业在即,在同学即将分手之时,请你写出一句表达依依惜别之情的诗句。

( )

( )

( )

3.总结

孩子们,我们把这些脍炙人口的古诗名句引用到我们的语言中,不仅很好地为我们传情达意,而且还增添了一份典雅。希望孩子们在作文当中多多引用古诗,为你的文章添彩。

六、交流收获,总结提升

今天的诗词大会,同学们表现非常积极,不但积累了原来学过的诗句,还领悟了复习古诗要掌握方法、学会运用古诗。恭喜大家成为诗词大会中的佼佼者。但小学阶段所学的古诗,只不过是古诗园的冰山一角,要想对古诗有更多的了解,我们还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更大的功夫。我相信,只要同学们一起努力,一定能有更大地收获。

七、课外作业

1、自己设置情境试写一段话,用上2-3句古诗。

提示:外出游玩时看到的美景、做事时受到的启示、离开家时对家人的思念…

2、继续背诵《小学生必背古诗75首》

部编本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24、司马光》 教学设计

第八单元 24司马光 1.了解课文中字词的含义。 2.能够流利地翻译本篇课文。 3.通过此篇文言文,我们能够学习到司马光身上的哪些品质。 1.能翻译此文,读懂其意思。 2.学习司马光身上的舍己救人品质。 生字卡片,教学课件 1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第一次接触文言文,文言文具有语言简练的特点。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文言文是怎样叙述《司马光》这个小故事的。老师还要告诉你们学习文言文的诀窍,就是古人说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现在老师先读一读,请同学们注意听。 二、读通课文,整体感悟大意。 1.请同学把课文试读一次,要求读准字音,若有读不准的,请画出来与同桌交流。 2.大家在读好字音的基础上,再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并读给同桌听。 3.教师抽查学生读文情况,学生评议。 三、看注释,自解句意文意。 1.自读自悟。 每读一句,就看这句有关词语的注释,把注释的意思放到句子里,揣摩句

子的意思,这样读懂每一句话,自己弄不懂的记下来,留待小组合作学习时提出与同学研讨。 2.小组合作学习。 各自汇报对每句话的理解,一句一句相互研讨,说句子意思,弄不懂的语句记下来,留待向全班同学或老师请教。 3.全班交流。 ①各组推荐代表说每句话的意思,互相评议,每句意思的说法不求完全一致,但求主要意思不错。学生说不准,教师应予以点拨。 ②各组提出疑难问题,同学讨论,教师点拨。 ③把每句话的意思连起来,说全文大意。 四、朗读课文,感悟人物。 1.我们读了几遍课文,应该逐渐开始认识司马光小朋友了,你能说说在课文里司马光做了什么事吗?(先同桌小声交流,再全班交流。) (1)自己读读,根据句子的意思学做司马光的动作。(光持石击瓮破之) (2)讨论:你学着司马光做了什么动作?(师走到学生中,询问了解学情。) (3)情景感悟:请一学生上台做做。 ①你做这样的动作能帮助自己理解“持”“击”的意思吗? ②通过朗读体会,让学生提建议怎样把这两个动作做得再好些。(如:要举双手,要对准了,要用力等。) (4)司马光持石击瓮时,心里怎么想? (5)继续探寻司马光的心理,感受一下砸缸之前司马光在想什么。 (6)小结:原来砸缸不是目的,救人才是目的。司马光砸缸砸得好! (7)了解结果,引读“水迸,儿得活”。 2.假如当时你也在场,你会怎样想,怎样做?(引导动脑筋想办法。) 3.从司马光砸缸救人这件事上,你觉得司马光是一个怎样的小朋友?你想对他说什么话? 五、品读,读出理解和韵味。 1.自己练习朗读,把对词句的理解读出来。“与群儿戏于庭”要读出欢快的语气;“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要读出着急的语气;“光持石击瓮破之”要

公开课教学设计

公开课教学设计 《功能关系—传送带模型的构建》 华容一中胡昌武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进一步掌握物体在传送带上的运动规律 2、理解掌握物体在传送带上运动的功能分析方法及过程 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建模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和推理判断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物体在传送带上运动产生内能的原因及计算。 三、教学难点 模型的迁移运用 四、课时: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高考动向: 我们研究过运动学的问题,也研究过功与能的有关问题,这两类问题在高考中都很难绕过一个基本模型——传送带。近几年有关传送带考题也是频频出现。传送带问题的考查一般从两个层面上展开,一是受力和运动分析,二是功能分析。今天我们主要研究第二类问题。

下面请同学们完成学案上的复习引入里的有关问题。 问题情境 如图所示,传送带随轮以恒定的速率1v 顺时针转动(01>v ),物体从左端以速度2v 滑上传送带,从传送带左端运动到右端。试分析下列问题: 情况 答案 问题 12v v < 12v v > 12v v = 是否受到摩擦力作用 物体将会在传送带上怎样运动 (二)合作探究,小组交流 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讨论研究下面的三个问题: 探究1:一水平传送带两轮之间距离为10m ,以1v =4m/s 的速度做匀速运动。已知某质量为1kg 小物体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1,将该小物体轻轻的无初速放在传送带的左端,设传送带速率不受影响,求物体从左端运动到右端的过程中(g 取10m/s2) (1)传送带对物体做的功W f ; (2)系统产生的内能Q ; (3)物体对传送带做的功W F 。 2v 1v v 2 v 1 v

2019年中考复习《古代诗歌阅读指导》公开课教案

《古代诗歌阅读指导》公开课教案 时间:2019年3月22日上午第三节 班级:初三年一班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培养学生规范答题和准确答题的能力。 (2) 体味诗歌的内容和情感,初步领悟诗歌的内涵。 (3) 品味诗歌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2.过程与方法: 归纳法、讨论法、练习法相结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阅读欣赏古代诗歌的兴趣,感受古代诗歌的独特魅力,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规范答题和准确答题的能力。 (2)体味诗歌的内容和情感,初步领悟诗歌的内涵。 教学难点 品味诗歌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中国是诗的国度。诗歌是我国古代文学一颗璀璨的明珠,它音节和谐、文字精炼、意境优美。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这节课,让我们遨游诗歌的世界,走进唐诗宋词元曲,感受它们的多彩多姿、多情多味。 二、明确考纲 1、了解古代诗歌的文学样式; 2、体味诗歌的内容和情感,初步领悟诗歌的内涵; 3、品味诗歌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三、直击中考(中考试题) 水调歌头(苏轼) 1.天上宫阙如此美好,但作者毕竟更热爱人间生活。词中哪两句是由出尘之思转向入世情怀的过渡? 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的“婵娟”指,说说你对这个名句的理解。 四、古代诗歌常识 (一)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思想感情 1、忧国忧民 2、建功立业 3、思乡怀人 4、秀美山河 5、离愁别绪 6、雄心壮志 7、热爱田园 8、怀才不遇 9、自由悠游 10、美好爱情 (二)古代诗歌语言 1、修辞:比喻、拟人、排比、对偶、反复、夸张、设问、反问、双关、顶真、借代、用典等。作用:生动形象、增强气势、张弛跌宕、委婉含蓄等等。 2、炼字:(1)动词(2)形容词 五、答题方法指导 (一)体味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1、整首诗歌 (1)崔颢《黄鹤楼》这首七言律诗描绘了什么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参考答案】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上黄鹤楼所见到的生机勃勃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思念家乡的愁绪。【答题步骤】①找出诗中描写景物的句子或词语;②分析归纳景物特征;③找主旨句、情感句概括诗人的思想感情。 (2)课堂练习 曹操《观沧海》这首诗描绘了什么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参考答案】这首诗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藏万千的雄伟壮丽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气吞山河、囊括宇宙的豪迈气概和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2、名句赏析 (1)陆游《游山西村》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怎样解释?描绘了什么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有什么深层含义? 【参考答案】翻座座山过道道水好像没了路,穿过柳阴走过花丛又是一个村庄。(释含义)描写了农村明媚绚丽、变化万千的自然风光,(描景象)也表现了诗人的喜悦和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之情。(表情感)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比喻人们在无路可走的时候,经过一番周折,一番努力,又有了新的出路、新的天地。(深层含义) 【答题步骤】①解释诗句的含义;②描绘了怎样的景象或写了什么内容;③表达了怎样的情感;④深层含义(哲理诗句)。 (2)课堂练习 杜甫《望岳》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怎样解释?写了什么内容?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有什么深层含义? 【参考答案】我一定要登上泰山的顶峰,看周围的山都显得低矮渺小。(释含义)写诗人由望岳而产生登岳的愿望。(写内容)体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表情感)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高瞻远瞩)(深层含义) (二)品味诗歌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1、修辞 (1)李煜《相见欢》这首词中“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运用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好处?【参考答案】比喻。好处:以丝喻愁,“剪不断”写出离愁繁多和绵长的特点,“理还乱”写出离愁纷繁杂乱,难以理清的特点;生动形象地把诗人内心的烦乱、无法忘却的离愁别恨表达出来。【答题步骤】①用什么方法;②写什么内容;③有什么作用。 (2)课堂练习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运用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好处? 【参考答案】用典。引用冯唐持节赦免魏尚的典故,作者以魏尚自喻,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愿望,希望朝廷能赦免自己、重用自己,让自己有机会建功立业、报效朝廷。 2、炼字 (1)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几处早莺争暖树中“争”这个动词用得好,为什么? 【参考答案】①“争”是争先恐后的意思;②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莺的活泼可爱;③描写了初春乍暖还寒又生机勃勃的景象;④表现了作者对初春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答题步骤】①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②注意看修辞方法及作用;③展开联想写出该字描述的景象;④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者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2)课堂练习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波涛如怒”中“怒”字用得好,为什么? 【参考答案】①“怒”是发怒的意思;②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黄河)波涛汹涌澎湃的气势;③从听觉的角度来写出了黄河咆哮的壮观;④烘托了潼关地处黄河边地势的险要。 六、答题方法小结 七、课堂小结 “腹有诗书气自华”,诗歌是中国古典文化的精华,我们学会了古代诗歌阅读的方法,犹如手握一把金钥匙,就能从容面对考试。虽然前方行路艰难,但我们相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八、布置作业:完成《复习指南》56至58页的作业。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司马光教案(2018最新改版)

24 司马光 【教学目标】 1.认识“司、跌”等5个生字,会写“司、庭”等7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受文言文简约的特点。 3.紧扣重点词句,感悟司马光的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 【教学重点】 参考注释,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句子的意思。 【教学难点】 体会司马光的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堂作业新设计】 1.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tiě diē)没(méi mo)水中。众皆(kǎi jiē)弃去,光持(chí cí)石击瓮破之,水迸(bènɡ bìnɡ),儿得活。 2.先解释带点词的意思,再解释整句话的意思。 (1)群儿戏于庭。() (2)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3)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参考答案: 1. diē√ mo√ jiē√ chí√ bènɡ√ 2.(1)戏:玩耍。有一次,他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 (2)登瓮:爬到缸沿上玩。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里。 (3)破之:水缸破了。之:它,指水缸。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被淹在水里的小孩得救了。 【板书设计】 司马光 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 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在实际教学《司马光》中,教师紧紧抓住“读”来完成一系列的问题。 一、以读为主,熟读成诵。 学生刚刚接触文言文,没有相应的基础,而文言文在读音、意思、朗读方法上与现代白话文的巨大差别,都需要教师的有效指导。所以教师的范读对指导学生把文章读正确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这种有滋有味、声情并茂的朗读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给方法,学以致用。 为了整体感知故事内容,我先引导学生总结以前学习古诗的方法(看注释、联系上下文、查找资料书、多读)。然后告诉孩子们学习古文的方法跟学习古诗的方法大同小异,也可以用上这些方法。最后我再通过小组讨论两个问题:①说说每个句子的意思。②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不足之处:应该严格遵守“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这一要求进行,教师在教学中只扮演一个穿针引线的作用,学生能回答的,教师一定不能代为回答,一定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做教学的主人。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司马光》是义务教育人教版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文言文课文,讲的是司马光砸缸救伙伴的故事。表现了司马光的聪明机智、遇事沉着冷静。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一、司马光介绍。 司马光(1019~1086),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散文家。北宋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运城安邑镇东北)人,汉族。出生于河南省光山县,字君实,号迂叟,世称涑水先生。司马光自幼嗜学,尤喜《春秋左氏传》。 二、司马光主要成就。 司马光的主要成就反映在学术上。其中最大的贡献莫过于主持编写《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我国最大的一部编年史(公元前403年—公元959年),全书共294卷,上起战国初期韩、赵、魏三家分晋,下迄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末年宋太祖赵匡胤灭后周以前,共1362年。 司马光编撰《资治通鉴》共费时十九年,他在《进资治通鉴表》中说:“日力不足,继之以夜”,“精力尽于此书”。书名的意思是:“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三、司马光砸缸的故事背景。 司马光出生于宋真宗天禧三年(公元1019年),当时,他的父亲司马池正担任光州光山县令,于是便给他取名“光”。司马光家世代官宦,一直以清廉仁厚享有盛誉。 司马光深受其父影响,自幼便聪敏好学。据史书记载,司马光非常喜欢读《左传》,常常“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七岁时,他便能够熟练地背诵《左传》,并且能把二百多年的历史梗概讲述得清清楚楚,可见他自幼便对历史怀有十分浓厚的兴趣。

优质课教案公开课

奇妙的图形密铺 教学内容:教科书86-87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生活中常见的密铺现象,初步理解密铺的含义,知道什么是平面图形的密铺;通过拼摆密铺的特点,认识一些可以密铺的平面图形。 2、在探究多边形密铺条件的过程中提升学生观察、猜测、验证、推理和交流的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合理推理能力,能运用几种图形进行简单的密铺设计。 3、通过欣赏密铺图案和设计简单的密铺,经历欣赏数学美、创造数学美德过程,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享受由美带来的愉悦。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密铺的特点,知道哪些图形可以进行密铺。 教学难点:理解密铺的特点,能进行简单的密铺设计。 教学准备: 1、交互式电子白板和课件。

2、圆、正三角形、正五边形、平行四边形、等腰梯形、七巧板和水彩笔等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分析比较,认识密铺 1、找一找 出示生活中一组图片:(多媒体播放) 师:同学们,在我生活中随处可见这样的画面,你能在上面找到哪些我们学过的图形? (学生回答) 它们是由正方形、长方形拼接而成的,这些图形拼在一起美化了我们的环境。 2、分析比较 师:老师这有一副用圆形铺的画面,和上面两幅图形比一比,有什么不同?(出示用圆形铺的画面) 师:那这样呢?(演示圆重叠效果)就会重叠。 3、小结定义 师:像上面这样把平面图形既无空隙又不重叠的铺在平面

上,这种铺法数学上称它为“密铺”。(板书:无空隙、不重叠铺在平面上) 屏幕演示正方形密铺。看,像这样在平面上无空隙、不重叠的一直铺下去。 4、联系生活,揭示课题 师: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密铺现象,(出示:蜂窝、龟壳、棋盘、水立方)找到密铺的图案了吗?播放生活中密铺的例子。 今天就让我们就一起走进“奇妙的图形密铺”世界。(板书课题) 二、操作实践,体验密铺 (一)一种平面图形密铺 出示课始的两幅图形 师:刚才我们发现哪些图形能单独密铺呢?(长方形、正方形)出示这样的两种图形。哪个图形不可以密铺?(圆形) 1、下面几种图形也能密铺吗? 平行四边形、等边三角形、正六边形、等腰梯形、正五边形

古诗阅读指导课

古诗阅读指导课 一、教学目标 1、学习古诗《题西林壁》,理解诗的含义及蕴含的哲理。 2、总结学习古诗的阅读方法,自学古诗《登飞来峰》和《蔽月 山房诗》。 3、能将学到的方法运用到课外阅读。 二、教学重点 学习古诗《题西林壁》。 三、教学难点 运用学到的方法自学另外两首古诗。 四、教学过程 (一)课前三分钟展示李叔同的《春游》。 (二)教师谈话导入,感受庐山的美。 1、是啊,就像李叔同诗中所说的“游春人在画中行,万花飞舞春人下。”春天正是人们外出郊游踏青的好时候,今天老师就给大家介绍一个旅游的好地方——庐山。 2、教师出示图片,欣赏庐山美景。 3、谁还记得哪位大诗人曾写诗赞美庐山的风景。学生回忆李白的《望庐山瀑布》。 4、教师介绍其他诗人的诗句。 5、北宋大文学家苏轼也有一首诗写庐山的,却和别人的诗不尽相同,我们今天就来看看他的独到之处。

(三)解读课题,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1、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2、通过课前的预习你知道课题是什么意思吗?学生交流。 3、对苏轼,你了解多少,交流一下你搜集到的资料。 (四)初读古诗,想象意境。 1、学生自读古诗,解决字词。 2、小组内互相读古诗。 3、指名读古诗,要求读准确。 4、初读古诗,结合文中的插图,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庐山?学生交流。 (五)小组合作学习古诗 庐山在苏轼的眼中究竟是什么样?自学古诗,小组合作学习后交流。 交流第一、二行诗句 1、学生汇报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2、结合“横看”和“侧看”的不同感受,让学生发挥想象并用自己的语言去描绘庐山的“岭”和“峰”是什么样子的,感悟庐山的美。 3、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这两句诗,读出庐山的不同姿态。 4、引导学生发现这两句中三组反义词(横----侧,远----近,高----低)的运用,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 交流第三、四行诗句。

拓展训练教案教案资料

拓展训练课程教案 时间:年月日(周)第3.4节班级:教师:刘亚男 教学内容1.热身项目:萝卜蹲 2.体验项目:挑战120 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认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2.技能目标:提高学生身体协调性,腿部力量 3.情感目标:加强学生间的理解与沟通,提高意志力,增强学生集体荣誉感 重点难点重点:团队的沟通与协调配合难点:步调与节奏的整齐划一 课的部分时 间 教学内容组织教法 准 备部分20 分 钟 一、课堂常规 1.整队集合,点名 2.师生问好 3.宣布本次课内容及任务要求 4.安排见习生 二、热身项目 1.萝卜蹲 项目布置: 将学生分成四队,成一个大正方形,每 队人成一横排,指定一队颜色萝卜开始 统一下蹲,同时要念,再指定别的萝卜 队做另一动作,目标要一致,依此类推 但不能马上回指。以一实例加以说明。 有红、白、黄、绿四堆萝卜,白萝卜先 蹲,蹲的时候念“白萝卜蹲,白萝卜蹲, 白萝卜蹲完红萝卜蹲。”念完后所有白 萝卜手指一致指向红萝卜堆。红萝卜们 马上要开始蹲且口中一样要念之后他 们可以再指定下一个但不能是白萝卜。 (为增加趣味性,可命名为蔬菜,水果 或者人物。) 组织队形: 要求: 集合迅速整齐、精神饱满 见习生要求: 1.了解课的内容要求 2.记好笔记,参加力所能及的练习 3.观看拓展过程,参与课后总结 注意事项: 萝卜蹲 行动,口令要求同时,统一 不能马上回指 一、挑战120 (3项内容连续完成,120秒成绩及格, 时间最短者获胜) 教学步骤: 1.讲解挑战120要求 2.学生自行组织练习

基 本部分65 分 钟 1.蛟龙出海 项目布置: 每组队员站成一排,相邻的左右腿绑起 来,侧向前行共同完成25米距离的行 程,以队首先到者为胜。 2.不倒森林 项目布置: 每组队员围成一个圈,每人手中一根长 塑胶杆并立于地上,所有人按特定顺序 围着圈向前移动,要求所有人在移动的 同时松开手中的塑胶杆,由身后的队员 来抓住塑胶杆使其仍立于地上不倒,要 求连续8次即算完成。 3.排山倒海 项目布置: 每组成一路纵队站立,由队尾队员将球 经过前一个人的胯下给队友,前一名队 友再经头上继续向前传递,队首接到球 后即刻跑到队尾继续传递,直至最初的 队尾站在排头,以用时少者为胜。 教师公布竞赛结果,作简要评价。 二.项目分享要点 1.沟通的重要性,急躁抱怨情绪 2.时间管理,压力管理 3.成功与失败的原因 4. 不抛弃不放弃,坚持的意志力 5. …… 蛟龙出海(图示) 不倒森林(图示) 排 山倒 海 (图 示) 注意事项: 蛟龙出海:绑好鞋带,注意安全 不倒森林:不能抓杆,倒杆则重新开始 3.组间竞赛 4.分享 点评 结束部分 5 分 钟 一、集合放松 二、整队小结 三、归还器材、宣布下课 组织队形: 要求:1、集合迅速整齐,收好球 2、认真听老师讲评 器材布绳子、塑胶杆、篮球若干;背摔台,绑手带,垫子一块课后小结

新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司马光》优质教案

第八单元 本单元的文章都是写人的。包括三篇精读文章、一篇略读文章、一个口语交际、一个习作和一个语文园地。《司马光》讲述了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赞扬了他的机智与勇敢。《掌声》写了一次掌声改变了一位残疾姑娘的生活态度的故事,说明了人与人之间的关怀很重要。《灰雀》描写了列宁和小男孩之间的故事。《手术台就是阵地》讲述了白求恩大夫在炮火中坚持给伤员做手术的事迹,赞扬了白求恩大夫高度的责任感和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语文园地包括“交流平台”“识字加油站”“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四个版块。 课题内容简说 司马光 本文通过写司马光砸缸救落入缸中的孩子的故事,赞颂了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肯动脑筋的品质。 掌声 课文通过写身患残疾而忧郁自卑的英子因上台演讲时得到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而变得自信、开朗的故事,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鼓励。 灰雀 课文通过讲述列宁在公园里找灰雀时与一个男孩交谈,受到感动的男孩主动放回灰雀的故事,表现了列宁对灰雀的爱护,对男孩的关爱和尊重,以及男 孩知错能改的优秀品质。 手术台就 是阵地 本文写的是在抗日战争时期,白求恩大夫不顾个人安危,把手术台当作阵地,连续工作了69个小时抢救伤员的事,表现了他对工作极端负责任、对同 志极端热忱的高尚品质,赞扬了他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的国 际主义精神。 1.认识41个生字,会写30个生字。正确读写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司马光》。了解文言文的特点。

3.学会默读,读懂课文内容,认识救人英雄司马光和白求恩,了解掌声的意义,看看“剃头大师”的趣事。 4.学习写人叙事的方法。学习表现一个人品质的技巧。 1.掌握本单元的字词。 2.了解文言文的特点:言文分离,行文简练。 3.学习文章中表情、动作、心理、语言的人物写作技巧。 4.学习文章中的人物的优点:如司马光的机智勇敢。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 24.《司马光》……………………………………………………… 1~2课时 25.《掌声》………………………………………………………… 2~3课时 26.《灰雀》………………………………………………………… 2~3课时 27*.《手术台就是阵地》…………………………………………… 1~2课时 习作·语文园地……………………………………………………… 4~5课时 本单元的教学可以按照“课文讲读——收集名人故事——口语交际——习作”的顺序进行。本组课文在教学时,要注意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发挥其整体优势,引导学生通过默读和朗读理解词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名人身上的优秀品质,进而收集名人故事。在阅读教学中,使阅读、教学、口语交际、习作等训练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有机整体。24.司马光 课题司马光课型新授课 设计说明 课文是一篇文言文,讲述了一个孩子掉进一口装满水的大缸里,其他孩子都吓跑了,司马光用石头砸破大缸,救了那个孩子的故事。在教学中,我注重学生朗读课文,读通、读懂句子,并借助课后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司马光的沉着,机智,遇事肯动脑筋的品质。 学前 1.查找司马光的资料了解司马光,预习课文,生字,制作生字卡片。(学生)

杨氏之子教研课教案

《杨氏之子》教研课教案 玉玲 教学目标: (一)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能理解课文意思,体会语言地巧妙艺术。 教学重点: 能主动在生活中搜集、发现、积累、运用巧妙的语言艺术。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流利,读懂句子,体会人物语言的风趣和机智。 教学准备: 准备课件,一则故事。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1.故事:从前有个小孩特别聪明,一位丞相知道了就把这个小孩叫到府上来想戏耍一下。丞相见这个小孩穿了一身绿,于是出了个上联挖苦他:“井底之蛙一身绿”(课件出示)小孩一听心想,噢说我穿了一身绿,像井底的青蛙见识短。小孩并不着急,他瞧见相爷头戴乌纱帽,身穿大红袍,眼珠一转对出下联:“锅中熟蟹披大红”(课件出示)丞相一听眼珠差点掉出来,心想这小孩果然厉害,我说他是青蛙,好歹还是活的啊,他说我是螃蟹还是死螃蟹! 2.学生谈看法。引出:聪明。(板书)从衣服做文章,这就是语言的艺术。3.师:古今中外有很多这样聪明的孩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杨氏之子》。板书课题。 (二)学习课题、了解文体。 1.指名说说题目意思。(杨家的儿子)氏:姓氏。 2.学生举一反三。如:王氏之女,刘氏之子…… 3.出示课文,学生讨论:与我们平时看学的白话文有什么不同? 4.集体讨论:语言精炼,字义不同…… 5.教师总结(文言文) 6.学生举例说明文言文书籍。《论语》《世说新语》…… (三)朗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试读文章。 2.指名读。 3.师范读,生边听边想:有什么不同? 4.引导学生理解,读文言文要点:读出韵味。

5.出示课件,指名分角色读。 6.齐读。 (四)理解意思。 1.出示学习文言文方法。 (1)根据注解。 (2)联系上下文。 (3)观察图片。 2.分小组讨论。 3.分句检查诗意。 (1)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指导学生理解“甚”“惠”。) 从哪看出“很”意思?(甚) 区别“惠”与“慧”(板书惠) (2)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指导学生理解“诣”) 举例:如果老师到学生家玩,能否用“诣”?在什么情况下用?(3)为设果,果有杨梅。 (指导学生理解“谁为谁设果”联系上下文) (4)孔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指导学生理解“示”) (5)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指导学生理解“应声”“夫子”“禽”) 从哪个词看书回答得快?(应声)老师做示范。 “夫子”什么意思?什么人可以使用?(孔夫子、刘夫子……)4.学生试说全意。 (五)学习“妙”处。 1.师:都说杨氏之子有过人之处,他回答得妙。“妙”在哪?2.指名回答: (1)用姓氏做文章。 杨梅杨氏 孔雀孔君平 (板书) (2)反应快。 应声(板书)

唐诗宋词三百首阅读指导课教案

《唐诗宋词三百首》阅读指导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让学生走进唐诗宋词,感受中华诗词源远流长的历史风貌。 (2)积累古诗词,提高学生文化素养。 2.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华诗词的兴趣与爱好,提高对民族文化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与文化品味。 教学重点:学生通过诵读,多积累一些古诗词。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诗词的感悟理解。 课前准备: 1.背诵唐宋著名诗人的诗词。 2.搜集唐宋诗人的故事。 一、导入: 一段乐曲,会牵动我们无尽的情思;一道风景,会使我们留连忘返;一幅好画,会让我们心驰神往。好诗,就像是一组立体的画,一道永恒的风景,一曲流动的歌,定格在我们的心田,牵引我们心中无限的感慨。 今天,让我们走进唐诗宋词,去感受古典诗词优美的意境,丰富的情感;去品味古典诗词和谐的音律,精妙的语言。 二、走进唐诗宋词,你吟我诵 1.我最喜欢的一首唐诗宋词(小组推荐,激情朗诵。) 杜甫的《登高》李之仪《卜算子》

王维的《山居秋暝》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贺知章《回乡偶书》李清照《声声慢》 2.我最喜欢的一句唐诗宋词(自由发言,抒写感悟。) 我最喜欢的一句唐诗:“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那是一幅男子汉的形象,正因为是一种“沙场在前,美人与后”的境界才显得和谐与壮烈,令人感叹遐想不已。“大漠孤烟直,黄河落日圆。”古朴,平实,平生最爱朴实。 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令人顿觉天地虽大,万物虽众,自己却是来时来,去时去,生来孤独,死也孤独。心境好时读它,只觉得淡淡的惆怅;而心境不佳时读,可是觉得无边的寂寞了。 岳飞的《满江红》。“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这句话发人深省,与“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意思相同,反映了作者积极进取的精神。我们每个人都不要空将青春消磨,碌碌无为,要趁大好年华奋发进取,为国作出贡献。 3.我最欣赏的唐宋诗人(抓住特色,勾勒个性。) 走进唐诗宋词,就是走进一个人类精神之花全面盛开的季节,我们的大师从一张薄薄的书页上站起来,沿着字里行间向我们走来:闲静淡远的孟浩然,飘逸豪放的李白,沉郁顿抑的杜甫,精巧艳丽的温庭筠,豪放旷达的苏轼?? 最爱李白,“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友人孟浩然已经远去,李白仍然望着江水,友情如江水一样绵延不断。 最爱辛弃疾,“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不要说鲈鱼脍的鲜美,西风吹, 我却不能像张季鹰那样归去,多么无私而有担当的英雄啊! 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是的,从同学们气宇轩昂的吟诵中,老师已经深深地感受到了这一点。 三、品味唐诗宋词,你赏我析

团队素质拓展训练课教案(第2次课搭桥过河)课次团队过河第

20XX级团队素质拓展训练课教案 课次:第 2 次授课人:石明辉 一、课的内容 1、课堂常规 2、队列训练 3、运动保健操 4、团队素质项目拓展之搭桥过河 5、讨论、小结、分享 二、教学目的 通过课堂常规,给各队长提供组织管理的锻炼平台;通过队列训练,一方面养成学生良好的站姿,另一方面给学生提供组织管理的平台,让多数敢说话;通过教授常见保健操,使学生得以了解平常保健方法、手段;通过团队素质项目拓展,加强团队内各成员的沟通交流,促使各团队学会分析讨论问题,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讨论小结和分享,进一步促进团队内部的沟通交流,使团队养成完成任务后分析总结的习惯,从中提炼有益的信息,指导今后工作学习和生活。 三、教学方法:讲解、体验 四、教学过程: 第一步:课程常规——由各团队队长整理队伍,师生问好,安排见习生,教师宣布课的内容。 第二步:队列训练 教师强调队列训练注意事项,各团队自行带开,各个队员逐一进行组织,教师巡回检查指导组织情况。 第三步:运动保健操 教师结合专业特点讲解可能产生劳损的关节、部位,并教授能够减缓、抑制疼痛常用的保健手段和方法,并与老师共同练习。 第四步:团队素质项目拓展之搭桥过河 项目任务:每个团队利用仅有的木块(木块数量比团队人数少1),尽可能用最快、最短的时间使团队每个成员从河的这一岸(起点)到达河的另一岸(终点),同时木块也须到达河的另一岸(终点)。 项目规则: 1、团队每个成员身体任一部位从开始到结束的整个过程不得碰触河面,单脚(手)落地一次,将减少1个木块,两次,减少2个木块,以此类推。 2、最后以团队完成任务时间先后排名次。 第五步:讨论小结和分享 1、每个团队在5分钟时间内对团队完成项目情况进行小结。 2、每个团队派代表或自行到台前进行经验分享,限时3分钟。

体育公开课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体育课教案 教材内容:1、技巧:前滚翻。2、游戏:快快跳起来。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能说出前滚翻的动作要领。能说出游戏的方法、名称及要求。2、技能目标:90%的学生学会前滚翻。95%的学生能熟练地游戏。 3、体能目标:发展灵敏、协调、柔韧等身体素质。发展学生反应、快速跳跃能力。 4、情 感目标: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热爱集体的良好品质。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小干部整队,汇报人数,师生问好。 2、教师检查学生的服装鞋子情况。 3、宣布新课内容、要求。①技巧:前滚翻。 ②游戏:快快跳起来。 二、准备部分: 1、螺旋形慢跑。 2、拍手操一套。 ①伸展运动②体转运动③扩胸运动④体侧运动⑤踢腿运动⑥腹背运动⑦跳跃运 动 3、专项准备活动。①抱腿深蹲团身练习②颈、踝、腕关节运动 三、基本部分: 1、技巧:前滚翻: 重点:团身滚动。难点:两臂撑地力量均匀,用头后着地。 技术要求:颈、肩、背、腰、臀依次着垫前滚。 动作技术过程:蹲撑,提臀,两脚稍蹬地,两腿蹬直,获得向前翻转的动力,同时屈臂,低头、含胸、用头的后部、颈、肩、背、腰、臂依次着垫前滚。当背腰着垫时,两手迅速抱腿,缩短身体的翻转半径,上体紧跟大腿成蹲立。 教法:(1)教师利用警察抓小偷的情景导入。(问:小偷腿摔断了,而警察为什么完好无损。) (2)学生分组结合图片及动作要领自主体会尝试练习。 (3)集合队伍教师了解学生尝试掌握情况。 (4)教师给予评价激励并利用正方体与圆球的滚动让学生领悟团身紧的重要性。 (5)学生分组练习。相互评价。①做前滚翻成并腿坐,体会腱的伸直过程。②团身滚动练习。③胸前夹手绢练习。④完整前滚翻练习。(6)集合队伍学生到光荣垫示范表演。师生共同评价。 2、游戏:快快跳起来。要求:反应灵敏、快快跳起。

体育拓展训练课

体育拓展训练课教学构思 一、设计理念 本课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把学生主动发展放在突出地位。对学生的情感、意志品质和行为习惯方面的要求更加具体化、显性化。体育与健康课程从育体向育体与育人有机结合是本课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以“游戏”为载体,围绕着“素质拓展”这一主题,层层深入,使学生在开放式教学环境中学习,发展个性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与创造思维能力。同时,采用分组教学形式,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索学习等方式,尽可能地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主导性。如在游戏中,采用的任务式的教学模式,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和促进者,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到游戏中,积极思考、探索,相互讨论、合作,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学会交流沟通、信任与合作,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目标 1、运动参与: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运动中来,活跃思维,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 2、身体健康: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培养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 3、心理健康:培养学生自尊、自信、勇敢、团结的精神,具有在活动中勇于展示相互协作的愿望和行为,能遵守规则,表现出活泼的精神面貌。 4、社会适应:与同伴和谐相处,团结奋进,共同努力,在活动中表现出合作探究的行为,培养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和社会生存能力。 三、课的重难点: 重点是让学生在练习中体会到合作学习的特点,学会与他人合作进行各种游戏的方法。 难点是在合作练习的过程中个人与集体的关系的处理,个性与共性的和谐发展。 四、教法运用 针对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遵循“从学生的发展出发,培养想像创新能力”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模式: 1、情境教学:创设情境——场地的变化,激发学生改善环境和学习的兴趣。 2、自主教学:给学生以自由、自主的活动和想像空间,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年级《司马光》的教学设计3篇

三年级《司马光》的教学设计 三年级《司马光》的教学设计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课前预习、观察字形等方法随文识记“司、跌”等5个生字,通过观察比较写好“司、庭、跌”3个生字。 2.通过跟老师读、画停顿符号等方法学习朗读课文,注意读好课文节奏。 3.借助注释、插图、微课、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等方法了解课文大意,在对比中感受人物形象,初步了解文言文特点。 【教学流程】 一、旧知导课,揭示课题 1.揭题导课: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司马光(板书课题)。 2.介绍复姓“司马”:司马光是一个人的名字,你知道他姓什么吗?我们在一年级的时候就学过姓氏歌,里面就提到了不少复姓,有哪些?(诸葛、东方、上官、欧阳)今天又认识了一个新的复姓,叫——司马。 3.介绍司马光:司马光是北宋人,他是一位史学家、文学家、政治家,也就是说他研究历史、写文章都非常厉害。他编写的《资治通鉴》就是一部很伟大的史书。 4.联系旧知,引出“文言文”: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大家都知

道,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这个故事。但是今天的课文和平时的课文很不一样,这是我国古代的人们写文章的时候使用的语言,叫作“文言文”。(板书:文言文) 二、读出节奏,读通课文 1.范读:这是我们第一次学文言文,文言文的朗读和现代文有点不一样,所以就先听老师来读一读。 2.跟读:是不是我现代文的朗读有点不一样?想不想来学一学呢?好,捧起你们的书本,跟着老师来读一读。(逐句跟读) 3.开火车跟读:接下来我们开一列小火车好不好?(逐句开火车3—4人跟读,随时词卡正音) 4.集中正音(瓮、迸)。 5.联读:读准了字音,又跟着我这样读了几遍,接下来我们换一种方式来读一读好吗?我们来联读,我读句子的句首,你们连着来把下面的句子读完整。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6.跟读长句:想不想再来读一读?我们接下来难度加大,跟着我来读长长的一句好不好?(生跟读) 7.自由读:想不想试着自己连起来把它读一读?好,那就自己大声地读几遍吧。 8.指名读。 9.画停顿符号:她棒在哪里呢?我们一起来看。她读文言文

最新教研活动献课之教学设计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兼”等7个生字,能正确理解“学无止境”等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词赏句,积累语言。 3.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和老子的品行。懂得为学要 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师要真诚、无私。 4.学会借助资料学习语文。 5.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积累和发展语言。 课前准备 搜集孔子、老子的有关资料:名言;孔子和老子画像;孔子讲学和纪 念孔子的活动等图片。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激情引趣 1.你知道我国的教师节为什么定在9月份吗? (孔子的生日在9月份,为了纪念这位“万世师表”的孔子。) 2.你知道在西方学者眼中最有影响的炎黄子孙是谁吗? 美国学者迈克尔·哈特写了一本书叫《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人》,他在全世界精心挑选了100位最有影响的人物,其中,排名在第5位的就是我国的孔子,那么,你对孔子有哪些了解呢? (学生介绍自己知道的关于孔子的知识和资料。)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1.初读课文。 你知道孔子拜谁为师了吗?你对老子了解有多少呢? 老子是中国第一个把真话说到最高境界的人,为我们留下了《道德 经》。而孔子是中国第一个把好话说到最高境界的人。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古代人有姓,有名,有字,在名和字的使用 上是有讲究的,自己称自己时,用名不能用字,以表示谦虚有礼,对别 人就不能直接称呼名,而要称字,这也表示谦虚有礼。 再看孔子的称呼,书中有几个称呼?当老子称呼他的时候叫仲尼,孔 子自己称自己的时候叫孔丘,这表示什么? 三、直奔中心,提炼问题 读最后一段话:“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根据这句话你能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同大家一起来思考和交流吗? 提炼中心问题:人们为什么佩服他们的学问和品行? 四、围绕中心,品读感悟 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表现孔子和老子品行的句子,表明孔子品行 的句子用“——”,老子的品行的句子用“……” (1)出示下面句子。 ◆“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这段话可以用上“虽然……但是……”这个关联词语,变成转折关系的,试一试好吗?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

儿童诗课外阅读指导课

打开儿童诗的大门 ——儿童诗课外阅读指导课精品教案(有课件) 教学目标: 1、通过品童诗、读童诗,激发阅读儿童诗的兴趣。 2、初步学会用“品味诗句、想象画面、体会情感”的方法阅读儿童诗,在阅读的过程中体会到读儿童诗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初步学会阅读儿童诗的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儿童诗4首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主题 1、猜猜儿童诗 (板书:儿童诗)你知道什么是儿童诗吗? 指生说。 小结:同学们说得这些,都是你们的猜测。那么儿童诗究竟是不是像大家猜测的那样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打开儿童诗的大门,去掀开儿童诗那神秘的面纱。(补全课题) 2、游戏识童诗 (1)我们先来做一个游戏,游戏结束后,你可能就会明白什么是儿童诗了。 师生做游戏:《你问我答》(出示课件) (2)交换角色,再玩一次。 (3)出示《我不想吃鱼》,学生齐读。 (4)我们以前也学过不少的儿童诗,像三年级上册的《听听,秋的声音》,二年级的《一株紫丁香》,一年级的《柳树醒了》《两只鸟蛋》等等。仔细想想这些儿童诗,再结合刚刚读过的这首,你对儿童诗是不是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指生说。 小结:是呀,儿童诗就是专门为我们儿童写的诗。它语言优美生动,充满童真童趣、充满丰富的想象,读起来朗朗上口,深受广大儿童的喜爱。 了解了什么是儿童诗,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近她,一起去感受儿童诗的魅力。 二、依托文本,研究方法 1、出示课件:《朋友》 根据你对儿童诗的了解,你猜猜这首诗会写什么?生猜测。 2、指六名同学朗读,其他同学看看是不是和自己猜想的一样。 3、读悟儿童诗,学习方法 一读: 请同学们都来用心地读读这首儿童诗,看看你从这首诗中能读懂什么?可以在空白处写写你的理解,相信同学们能读出自己的发现。 交流:通过读诗,你知道了什么?你是从哪些诗句中知道的?(教师随机指导)

素质拓展教学大纲

成都指南针职业技术学校 《素质拓展》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和教学目的 素质拓展训练是一种应用行为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咨询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通过创设情境,借助团队的力量,用以提高学员心理素质的训练方法。心理素质拓展训练分为个人项目和团体项目两类,理论和训练相结合的教学方式。素质拓展训练根据学生心理素质发展的特点,突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以丰富的内涵、新颖的形式、真实的体验、快速的成长和转变,对学生的认知、情绪、行为进行有效的调整和提升,是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和发展。 (二)教学任务 培养学生正确的体育观,身体观,使他们能自觉地、积极地、经常地参与锻炼,实现身体运动的参与。通过体育课程学习和锻炼,使学生在耐力、力量、柔韧及协调性等主要素质方面得到提高。并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即情绪的调控能力和树立健康向上的自信心。通过体育教育和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交往能力和适应能力,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本课程以实践教学为主,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运用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实际出发,因材施教,注意区别对待,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并在教学中注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运用,要注意防止伤害事故发生,重视学生自我保护能力培养。 课程教学时数分配

(四)大纲正文 第一章:组建团队素质拓展介绍(4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心理行为训练的性质、 教学特点和要求: 通过组建团队,使学员相互熟悉了解,建立相互间的信任。 教学重点和难点: 沟通、交流与团队合作 教学内容: 一、走进美妙的团体心理训练 1.心理行为训练的起源 2.心理行为训练的特点 3.心理行为训练的核心理念 4.心理行为训练的要求 二、组建团队训练: 1.热身游戏 2.组建团队与团队展示 三、交流回顾 第二章:团队凝聚力(6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使学生共同完成具有一定难度的任务,从中体验到团队凝聚力的作用。教学重点和难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