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诗阅读指导课

古诗阅读指导课

古诗阅读指导课
古诗阅读指导课

古诗阅读指导课

一、教学目标

1、学习古诗《题西林壁》,理解诗的含义及蕴含的哲理。

2、总结学习古诗的阅读方法,自学古诗《登飞来峰》和《蔽月

山房诗》。

3、能将学到的方法运用到课外阅读。

二、教学重点

学习古诗《题西林壁》。

三、教学难点

运用学到的方法自学另外两首古诗。

四、教学过程

(一)课前三分钟展示李叔同的《春游》。

(二)教师谈话导入,感受庐山的美。

1、是啊,就像李叔同诗中所说的“游春人在画中行,万花飞舞春人下。”春天正是人们外出郊游踏青的好时候,今天老师就给大家介绍一个旅游的好地方——庐山。

2、教师出示图片,欣赏庐山美景。

3、谁还记得哪位大诗人曾写诗赞美庐山的风景。学生回忆李白的《望庐山瀑布》。

4、教师介绍其他诗人的诗句。

5、北宋大文学家苏轼也有一首诗写庐山的,却和别人的诗不尽相同,我们今天就来看看他的独到之处。

(三)解读课题,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1、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2、通过课前的预习你知道课题是什么意思吗?学生交流。

3、对苏轼,你了解多少,交流一下你搜集到的资料。

(四)初读古诗,想象意境。

1、学生自读古诗,解决字词。

2、小组内互相读古诗。

3、指名读古诗,要求读准确。

4、初读古诗,结合文中的插图,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庐山?学生交流。

(五)小组合作学习古诗

庐山在苏轼的眼中究竟是什么样?自学古诗,小组合作学习后交流。

交流第一、二行诗句

1、学生汇报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2、结合“横看”和“侧看”的不同感受,让学生发挥想象并用自己的语言去描绘庐山的“岭”和“峰”是什么样子的,感悟庐山的美。

3、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这两句诗,读出庐山的不同姿态。

4、引导学生发现这两句中三组反义词(横----侧,远----近,高----低)的运用,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

交流第三、四行诗句。

1、学生自由表达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2、针对学生理解上遇到的困难,结合辞海中的义项,帮助学生选择“只”“缘”在诗中的正确意思。

3、结合“真面目”字面的意思,讨论:为什么看不清庐山的真面目?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从而帮助学生体味诗所蕴含的道理。

4、引发创造。引导学生像诗人那样用诗句说明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

[学生根据诗意改诗,既使所学的知识得到迁移,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5、说一说:联系实际并结合诗中所表达的哲理,说说在生活中我们该怎样看人、看事、看问题呢?

6、朗读第三、四行诗句。

(六)再读古诗,感悟诗情。

是啊,诗人看到的不仅仅是庐山的景,更从中悟出了道理。让我们带着作者的感悟再来读这首诗。

教师范读,学生指读,齐读。

(七)总结学习方法并运用。

1、我们体会了苏轼的心境之后,回过头来想想我们是怎样学习这首诗的。学生交流学习方法,教师总结。

2、运用所学方法自学古诗《蔽月山房诗》《等飞来峰》。

除了苏轼之外,还有很多的诗人,在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之时

还悟出了人生的哲理。现在,我们就运用我们学到的阅读古诗的方法学习另外两首古诗。

3、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4、交流汇报。

(八)作业

背诵这三首诗

运用所学方法学习本学期的两首必备古诗《江雪》《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苏轼由黄州贬赴汝州任团练副使时经过九江,游览庐山。瑰丽的山水触发逸兴壮思,于是写下了若干首庐山记游《题西林壁》是游观庐山后的总结,它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指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开头两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实写游山所见。庐山是座丘壑纵横、峰峦起伏的大山,游人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这两句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移步换形、千姿万态的庐山风景。

后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心中所想)。为什么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呢?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游山所见如此,观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这两句诗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启迪人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这是一首哲理诗,但诗人不是抽象地发议论,而是紧紧扣住游山谈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借助庐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哲理,故而亲切自然。

后世影响本诗被纳入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2页以及苏教版练习中中心:《题西林壁》是游观庐山后的总结,它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指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后两句诗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启迪我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这首诗寓意十分深刻,但所用的语言却异常浅显。深入浅出,这正是苏轼的一种语言特色。苏轼写诗,全无雕琢习气。诗人所追求的是用一种质朴无华、条畅流利的语言表现一种清新的、前人未曾道的意境;而这意境又是不时闪烁着荧荧的哲理之光。从这首诗来看,语

言的表述是简明的,而其内涵却是丰富的。也就是说,诗语的本身是形象性和逻辑性的高度统一。

诗人在四句诗中,概括地描绘了庐山的形象的特征,同时又准确地指出看山不得要领的道理。鲜明的感性与明晰的理性交织一起,互为因果,诗的形象因此升华为理性王国里的典型,这就是人们为什么千百次的把后两句当作哲理的警句的原因。

王守仁十岁时,与中了状元的父亲赴京的时候,路经金山寺时,写下了这首蔽月山房诗:“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若人有眼大如天,还见月小山更阔。”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别号阳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属宁波余姚)人,因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学者称之为阳明先生,亦称王阳明。

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晚年官至南京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因平定宸濠之乱军功而被封为新建伯,隆庆年间追赠新建侯。王守仁(心学集大成者)和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其学术思想传至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立德、立言于一身,成就冠绝有明一代。谥文成,故后人又称王文成公。

庐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山体呈椭圆形,典型的地垒式块段山,长约25公里,宽约10公里,绵延的90余座山峰,犹如九叠屏风,屏蔽着江西的北大门,主峰汉阳峰,海拔1474米。庐山自古命名的山峰便有171座。群峰间散布冈岭26座,壑谷20条,岩洞16个,怪石22处。水流在河谷发育裂点,形成许多急流与瀑布,瀑布22处,溪涧18条,湖潭14处。著名的三叠泉瀑布,落差达155米。庐山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和旅游观赏价值。

2019年中考复习《古代诗歌阅读指导》公开课教案

《古代诗歌阅读指导》公开课教案 时间:2019年3月22日上午第三节 班级:初三年一班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培养学生规范答题和准确答题的能力。 (2) 体味诗歌的内容和情感,初步领悟诗歌的内涵。 (3) 品味诗歌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2.过程与方法: 归纳法、讨论法、练习法相结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阅读欣赏古代诗歌的兴趣,感受古代诗歌的独特魅力,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规范答题和准确答题的能力。 (2)体味诗歌的内容和情感,初步领悟诗歌的内涵。 教学难点 品味诗歌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中国是诗的国度。诗歌是我国古代文学一颗璀璨的明珠,它音节和谐、文字精炼、意境优美。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这节课,让我们遨游诗歌的世界,走进唐诗宋词元曲,感受它们的多彩多姿、多情多味。 二、明确考纲 1、了解古代诗歌的文学样式; 2、体味诗歌的内容和情感,初步领悟诗歌的内涵; 3、品味诗歌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三、直击中考(中考试题) 水调歌头(苏轼) 1.天上宫阙如此美好,但作者毕竟更热爱人间生活。词中哪两句是由出尘之思转向入世情怀的过渡? 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的“婵娟”指,说说你对这个名句的理解。 四、古代诗歌常识 (一)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思想感情 1、忧国忧民 2、建功立业 3、思乡怀人 4、秀美山河 5、离愁别绪 6、雄心壮志 7、热爱田园 8、怀才不遇 9、自由悠游 10、美好爱情 (二)古代诗歌语言 1、修辞:比喻、拟人、排比、对偶、反复、夸张、设问、反问、双关、顶真、借代、用典等。作用:生动形象、增强气势、张弛跌宕、委婉含蓄等等。 2、炼字:(1)动词(2)形容词 五、答题方法指导 (一)体味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1、整首诗歌 (1)崔颢《黄鹤楼》这首七言律诗描绘了什么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参考答案】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上黄鹤楼所见到的生机勃勃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思念家乡的愁绪。【答题步骤】①找出诗中描写景物的句子或词语;②分析归纳景物特征;③找主旨句、情感句概括诗人的思想感情。 (2)课堂练习 曹操《观沧海》这首诗描绘了什么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参考答案】这首诗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藏万千的雄伟壮丽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气吞山河、囊括宇宙的豪迈气概和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2、名句赏析 (1)陆游《游山西村》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怎样解释?描绘了什么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有什么深层含义? 【参考答案】翻座座山过道道水好像没了路,穿过柳阴走过花丛又是一个村庄。(释含义)描写了农村明媚绚丽、变化万千的自然风光,(描景象)也表现了诗人的喜悦和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之情。(表情感)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比喻人们在无路可走的时候,经过一番周折,一番努力,又有了新的出路、新的天地。(深层含义) 【答题步骤】①解释诗句的含义;②描绘了怎样的景象或写了什么内容;③表达了怎样的情感;④深层含义(哲理诗句)。 (2)课堂练习 杜甫《望岳》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怎样解释?写了什么内容?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有什么深层含义? 【参考答案】我一定要登上泰山的顶峰,看周围的山都显得低矮渺小。(释含义)写诗人由望岳而产生登岳的愿望。(写内容)体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表情感)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高瞻远瞩)(深层含义) (二)品味诗歌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1、修辞 (1)李煜《相见欢》这首词中“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运用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好处?【参考答案】比喻。好处:以丝喻愁,“剪不断”写出离愁繁多和绵长的特点,“理还乱”写出离愁纷繁杂乱,难以理清的特点;生动形象地把诗人内心的烦乱、无法忘却的离愁别恨表达出来。【答题步骤】①用什么方法;②写什么内容;③有什么作用。 (2)课堂练习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运用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好处? 【参考答案】用典。引用冯唐持节赦免魏尚的典故,作者以魏尚自喻,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愿望,希望朝廷能赦免自己、重用自己,让自己有机会建功立业、报效朝廷。 2、炼字 (1)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几处早莺争暖树中“争”这个动词用得好,为什么? 【参考答案】①“争”是争先恐后的意思;②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莺的活泼可爱;③描写了初春乍暖还寒又生机勃勃的景象;④表现了作者对初春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答题步骤】①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②注意看修辞方法及作用;③展开联想写出该字描述的景象;④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者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2)课堂练习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波涛如怒”中“怒”字用得好,为什么? 【参考答案】①“怒”是发怒的意思;②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黄河)波涛汹涌澎湃的气势;③从听觉的角度来写出了黄河咆哮的壮观;④烘托了潼关地处黄河边地势的险要。 六、答题方法小结 七、课堂小结 “腹有诗书气自华”,诗歌是中国古典文化的精华,我们学会了古代诗歌阅读的方法,犹如手握一把金钥匙,就能从容面对考试。虽然前方行路艰难,但我们相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八、布置作业:完成《复习指南》56至58页的作业。

古诗词诵读活动实施方案

杨家河小学古诗词诵读活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小学阶段是人生的黄金时期,是文化知识和道德品质初步形成的重要时期。中华古诗词历史源远流长,名篇佳作篇目繁多,美不胜收。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诗词教育活动,吟诵经典诗词及其名言佳句,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记忆力、想象力以及对语言的感悟力,挖掘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还可以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陶冶情操,完善人格,提高人文素养。为了进一步落实新课程标准中关于弘扬民族文化精髓,加强学生民族文化底蕴的要求,开拓学生视野,培养良好的阅读和学习习惯。因此,经学校领导班子研究决定,本学期在全校1——6年级学生中间开展“古诗词诵读”活动,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二、活动原则 1.面向全体的原则。活动要面向全体学生,坚持一个也不能少,坚持全过程参与,坚持在诵读诗文的过程中提高人文素质。 2.数量与质量统一原则。正确处理诵读与理解的关系,不能只单纯追求背诵数量,也不能把古诗文诵读变成学生新的负担,要让学生轻松的背,愉快的记,提高学习古诗文的质量。

3.速度与效率统一的原则。诗文诵读,要化整为零,要做到周清月结。 三、实施目标: 1、通过诵读古诗文,让学生感受中华古诗文的魅力,增进对中华优秀文化的了解,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中健康和向上的道德观和人生信念。 2、通过对大量经典古诗词的吟诵和记忆,锻炼并提高学生的记忆力,激活并发展学生的思维力。 3、培养小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 4、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提升学生语文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 5、通过天天诵读活动,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毅力。 四、时间安排 1、利用早读课的部分时间和语文课前两分钟等时间,采用教师范读、优生领读、学生齐读、学生自由诵背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坚持天天吟诵,语文老师要做好安排。 2、充分利用零碎时间,寻找机会让学生多接触古诗文,多读多背从而多用,不增加负担,使古诗文诵读活动成为学生课外生活的一件乐事。 3、每天回家复习10分钟,和家长一起读,营造浓厚的家庭诵读氛围。

(完整)初中语文中考古诗词鉴赏的六种题型及答题技巧

2015中考古诗词鉴赏的六种题型及答题技巧 诗词鉴赏表达技巧包括:表达方式、语言艺术(修辞方法、语言风格)、结构形式、写作技巧等四个方面。 例题:下面这首诗从哪些角度入手,可以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参考答案:从题目(秋思)、意象(枯藤……夕阳……)、关键词句(断肠人在天涯)体会到了了天涯沦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题目形式](1)诗歌中的“某”字或词有什么表达效果?(2)“某”个字或词用得好,好在哪里?(3)“某”字能否改为“某”字?(4)你最欣赏哪个字或词?请赏析。 [应对策略]抓住诗歌中关键词语理解词语的表层义和深层义,可以从词性、色彩、词的准确性、生动性以及词的丰富内容和意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等方面去把握它的内涵。解答修辞的效果时,(炼字和赏析句子时都)先指出用了xx修辞方法。分析时要结合全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去回答,不能孤立地谈这个词的作用。 [炼字的答题步骤] a、析词语的表层义和深层义;b、找修辞写其表达效果;c、绘画面,即烘托了xx的意境;(4)写感情:表达了xx感情、传达了xxx的思想。 [题型示例]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渡汉江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问题:首句中的“断”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解析:“断”字面上是“断绝、隔绝”的意思,结合“音书”一词,可以理解为诗人与亲朋音讯隔绝的含义,再联系诗歌的写作背景,这首诗是作者从被贬之地岭南逃回洛阳途经汉江所作,突出了自己久居蛮荒之地的孤寂、苦闷及对家里人的思念之情,故答案应为:写出了诗人与亲朋音讯隔绝的境况,更突出了诗人的思家之情。 [题型示例] 你觉得哪个字更好,为什么? [解题步骤]:(1)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2)解释该字的一般含义和在句中的意思。(3)展开想象和联想,把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到句中,再现诗人所描绘的情景。(4)说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答题格式】——词(或——字) 好,有——之意,(形象生动地)写出了

古诗阅读指导课

古诗阅读指导课 一、教学目标 1、学习古诗《题西林壁》,理解诗的含义及蕴含的哲理。 2、总结学习古诗的阅读方法,自学古诗《登飞来峰》和《蔽月 山房诗》。 3、能将学到的方法运用到课外阅读。 二、教学重点 学习古诗《题西林壁》。 三、教学难点 运用学到的方法自学另外两首古诗。 四、教学过程 (一)课前三分钟展示李叔同的《春游》。 (二)教师谈话导入,感受庐山的美。 1、是啊,就像李叔同诗中所说的“游春人在画中行,万花飞舞春人下。”春天正是人们外出郊游踏青的好时候,今天老师就给大家介绍一个旅游的好地方——庐山。 2、教师出示图片,欣赏庐山美景。 3、谁还记得哪位大诗人曾写诗赞美庐山的风景。学生回忆李白的《望庐山瀑布》。 4、教师介绍其他诗人的诗句。 5、北宋大文学家苏轼也有一首诗写庐山的,却和别人的诗不尽相同,我们今天就来看看他的独到之处。

(三)解读课题,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1、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2、通过课前的预习你知道课题是什么意思吗?学生交流。 3、对苏轼,你了解多少,交流一下你搜集到的资料。 (四)初读古诗,想象意境。 1、学生自读古诗,解决字词。 2、小组内互相读古诗。 3、指名读古诗,要求读准确。 4、初读古诗,结合文中的插图,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庐山?学生交流。 (五)小组合作学习古诗 庐山在苏轼的眼中究竟是什么样?自学古诗,小组合作学习后交流。 交流第一、二行诗句 1、学生汇报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2、结合“横看”和“侧看”的不同感受,让学生发挥想象并用自己的语言去描绘庐山的“岭”和“峰”是什么样子的,感悟庐山的美。 3、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这两句诗,读出庐山的不同姿态。 4、引导学生发现这两句中三组反义词(横----侧,远----近,高----低)的运用,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 交流第三、四行诗句。

最新走进春天古诗词 主题阅读教学设计教程文件

走进春天 ——课外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使学生能感受语文课的美,能感悟古诗的语言美,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想象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从中受到美的熏陶。此课的重点是展示学生的读书活动的成果和我的一些方法。 教学重点: 1、学习《春日》,指导学生通过大胆想象、以诗带诗、借诗表情的方法学习运用古诗。 2、通过感受春天,赞美春天,从而珍惜时间,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时光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调动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感悟古诗的意境、音韵美。 教具准备: 课件或春天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走进春天 1、小朋友们,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欣赏一首歌曲: 播放:《春天在哪里》 听出来了吗?歌里唱的是什么呀?(春天) 2、那么,在你的眼中,春天是一个怎样的季节呢? (成语)

(以前学的古诗) 3、是啊,春姑娘多迷人呀!自古以来,就有很多诗人用诗来描绘春天,赞美春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诗的世界,一起去感受春天给我们带来的美好。 (板书课题:走进春天) 二、感受春天 1、①漫步古诗百花园,只见咏春诗姹紫嫣红、争奇斗艳,令人目不暇接,首先我们跟随南宋诗人朱熹来到泗水滨。 (师配乐朗读《春日》) ②下面先请一位同学说说我们以前学习古诗的方法。 (板书:读通读懂读出感情) ③好,那我们就同桌之间来学习《春日》这首诗。 (同桌学习古诗、注释、赏析) ④好,哪对同桌来读这首诗? (同桌1读) ⑤我再请一对同桌来读? (同桌2读) ⑥那么你们觉得哪几个半句描绘了春天的景色? (第1、2、3、4四个半句) ⑦看来同学们已经借助注释读懂了古诗,下面请同学们再自由小声地练一练,这一次你喜欢哪个半句,你就重点念好哪个半句! (生自由练读) 2、①谁先来读? (万紫千红总是春) ②“万紫千红”都有哪些颜色呢? (生自由说)

古诗词鉴赏方法与技巧 古诗词鉴赏方法整理

首先看到诗后先看题目和作者,因为题目往往有作者的写作意图;然后再看注释,看注释可以看出作者的事迹;最后看诗句翻译,一般的诗歌可以通过注释翻译出来,通过翻译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1)“诗眼”或“炼字”型题 设问方式: ①对诗中某句某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 ②从某两句中分别找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 ③此诗某联某句中的哪个字音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觉得:这两个字中 哪个更好?为什么? ④某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是什么? 解答提示:古人作诗常追求一字传神。设计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出这些经古人锤炼出的字,妙在何处。回答问题时,不能就字论字,应放回句中,结合全诗的意境、题旨和诗人的感情来分析。 答题要点: ①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 ②解释该字在句中的语表义和语里义; ③展开联想和想象,把这个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句中描述景象; ④点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示例:如王湾《次北固山下》第三句“湖平两岸失”的“失”字,与“湖平两岸阔”的“阔”字,哪个更好? [答]①“阔”字更好。②阔是空阔、开阔之意(这一步有时可并入一点来说)。③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两岸显得格外宽阔。④“阔”字,直接抒发了诗人视野更加开阔的强烈感受。(此题只答“阔”字好,不作具体分析不给分。卷面回答时,一般可省去序号,这里分点列出,提示不要漏掉一些步骤或要点。下同。) (2)句意型题 设问方式: ①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②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或第四句的理解或赏析。 解答提示:解释诗句的意思要注意两层:语表义和语里义,并结合全诗,指出它的作用,或表达了什么感情和思想观点。 答题要点:①阐明语表义,有时要发掘它的深层意思。 ②指出诗句的描写作用,或表达了什么感情和旨趣。 示例:谈谈对李白《听蜀僧洛弹琴》第四联“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的理解。 [答]①写出了曲终时的景色,和诗人沉醉于琴声之中的状态。②侧面描写了琴声的魅力。 (3)意境型题 设问方式: ①诗中哪两联写了什么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②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某两句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③解释某一联的意思,并分析其情与景的关系。 解答提示:意境是指诗人主观情意和观事物的形、神水乳交融后所产生的艺术境界。由于这种艺术境界所展示的美的意味,往往超出了诗作的原意,它既体现了诗“言在此、意在彼”的基本特点,又具有“言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故而意境也就成了诗词鉴赏中的核心问题。

唐诗宋词三百首阅读指导课教案

《唐诗宋词三百首》阅读指导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让学生走进唐诗宋词,感受中华诗词源远流长的历史风貌。 (2)积累古诗词,提高学生文化素养。 2.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华诗词的兴趣与爱好,提高对民族文化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与文化品味。 教学重点:学生通过诵读,多积累一些古诗词。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诗词的感悟理解。 课前准备: 1.背诵唐宋著名诗人的诗词。 2.搜集唐宋诗人的故事。 一、导入: 一段乐曲,会牵动我们无尽的情思;一道风景,会使我们留连忘返;一幅好画,会让我们心驰神往。好诗,就像是一组立体的画,一道永恒的风景,一曲流动的歌,定格在我们的心田,牵引我们心中无限的感慨。 今天,让我们走进唐诗宋词,去感受古典诗词优美的意境,丰富的情感;去品味古典诗词和谐的音律,精妙的语言。 二、走进唐诗宋词,你吟我诵 1.我最喜欢的一首唐诗宋词(小组推荐,激情朗诵。) 杜甫的《登高》李之仪《卜算子》

王维的《山居秋暝》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贺知章《回乡偶书》李清照《声声慢》 2.我最喜欢的一句唐诗宋词(自由发言,抒写感悟。) 我最喜欢的一句唐诗:“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那是一幅男子汉的形象,正因为是一种“沙场在前,美人与后”的境界才显得和谐与壮烈,令人感叹遐想不已。“大漠孤烟直,黄河落日圆。”古朴,平实,平生最爱朴实。 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令人顿觉天地虽大,万物虽众,自己却是来时来,去时去,生来孤独,死也孤独。心境好时读它,只觉得淡淡的惆怅;而心境不佳时读,可是觉得无边的寂寞了。 岳飞的《满江红》。“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这句话发人深省,与“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意思相同,反映了作者积极进取的精神。我们每个人都不要空将青春消磨,碌碌无为,要趁大好年华奋发进取,为国作出贡献。 3.我最欣赏的唐宋诗人(抓住特色,勾勒个性。) 走进唐诗宋词,就是走进一个人类精神之花全面盛开的季节,我们的大师从一张薄薄的书页上站起来,沿着字里行间向我们走来:闲静淡远的孟浩然,飘逸豪放的李白,沉郁顿抑的杜甫,精巧艳丽的温庭筠,豪放旷达的苏轼?? 最爱李白,“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友人孟浩然已经远去,李白仍然望着江水,友情如江水一样绵延不断。 最爱辛弃疾,“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不要说鲈鱼脍的鲜美,西风吹, 我却不能像张季鹰那样归去,多么无私而有担当的英雄啊! 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是的,从同学们气宇轩昂的吟诵中,老师已经深深地感受到了这一点。 三、品味唐诗宋词,你赏我析

古诗词比较阅读方法学习路线图

古诗词比较阅读方法学习路线图 (一)艺术手法(写景抒情诗里又叫写景方法)比较 1、问题类型这两首(句)诗艺术手法有何相同(或不同) 2、解题方法 (1)先掌握常见的艺术方法:动静结合,虚实相衬,化虚为实,以声衬静,侧面烘托,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运用修辞, (2)再分析各自的艺术手法。抒情方式也是艺术手法的一种,又可分为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寓情于景) (二)思想情感比较 1、问题类型这两首(句)诗内容和情感有何相同(或不同) 2、解题方法 (1)思想即内容,这和一般记叙文没有区别(略)。 (2)先要了解古代诗歌抒发的常见情感: 田园诗和咏物诗一般抒发喜爱赞美乡村山水美景,远离官场洁身自好的情怀; 思乡诗一般抒发思乡怀亲,孤独惆怅之情; 送别诗一般抒发依依难舍,担忧、孤独惆怅之情; 边塞诗(战争题材)一般抒发建功报国,壮志难酬,思想怀亲之情; 咏史诗一般抒发借古讽今,表示对当朝统治者不满和警示;再据作品背景和内容做出比较。 (三)语言风格比较 1、问题类型这两首(句)诗语言风格(诗词风格)有何相同(或不同) 2、解题方法 (1)语言风格即语言特点,每位诗人大致都形成了固有的语言特点,如李白的飘逸,杜甫的沉郁,孟浩然的清雅,岑参的悲壮,李贺奇诡,苏轼的豪放,辛弃疾雄浑,李清照的婉约,……当然,据诗人不同时期,不同作品,也有例外。 (2)就内容而言,山水田园诗清新淡雅,边塞诗(战争诗)悲壮雄浑,送别诗和爱情诗缠绵悱恻。 (3)分析风格要和情感内容结合起来。还要主义四个大的诗歌流派:浪漫主义(豪放雄健),现实主义(沉郁顿挫),豪放派,婉约派。 (四)意境比较 1、问题类型这两首(句)意境有何相同(或不同) 2、解题方法 一般地山水田园诗意境清新自然优美,边塞诗雄奇悲壮,送别诗、爱情诗,思乡诗意境缠绵哀怨,惆怅孤寂;春天之景优美宜人,夏天之景火热明亮,秋冬之景衰败凄凉,寺庙山林之景清幽冷寂,天地黄河长江沙漠大河之景辽阔雄浑,古今之景悠远。

中考古诗词阅读指导之词版块

中考古诗词阅读指导之词版块 【导入语】 中国是诗词的国度,五千年来,多少文人墨客“各领风骚数百年”,写下了多少诗词佳句。那些优美的诗词篇章就像一杯杯陈年佳酿,每一次品尝都让人心醉不已。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在这个美丽的春天走进古诗词的天地,去品尝古人给我们带来的精神食粮,去感悟古人给我们带来的人生启迪。 【学习目标】 1、熟悉中考词类阅读的题型,明确复习方向。 2、尝试收集词人的生平经历作为答题的依据。 3、找出答题过程中常见的失误,尝试着探究解题技巧。 4、能够把词专题的知识点牵引到古诗的赏析领域。 【学习重难点】 明确词类复习方向,把握解题技巧。 【学习过程】 一、考题回放 1、请阅读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回答问题。(2004连云港中考题)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①词中“鬓微霜,又何妨”表达了词人什么心境?其言外之意是什么? ②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导引】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他出生于一个有文化修养的家庭,生长在号称“百年无事”的北宋中叶。青年时期的苏轼就具有广博的历史文化知识和多方面的艺术才能,为欧阳修所赞许。但苏轼一生处于激烈的政治斗争中,因反对王安石实行打击豪强地主的新法,而被贬,出任杭州通判,转知密、徐、湖三洲。被贬密州时,写下了世代相传的“中秋词”《水调歌头》,表现了他对当时社会的不满,也再现了他心胸旷达,毫无悲观的性格,以及《江城子·密州出猎》,表现了立功报国的愿望。元丰二年(1709)苏轼因作诗讽刺新法(乌台诗案)被捕入狱,出狱后,责授黄州团练副使。黄州是长江中游形势险要之地,武汉三镇即在它的西面,我国不少英雄人物曾经在这里开展军

儿童诗课外阅读指导课

打开儿童诗的大门 ——儿童诗课外阅读指导课精品教案(有课件) 教学目标: 1、通过品童诗、读童诗,激发阅读儿童诗的兴趣。 2、初步学会用“品味诗句、想象画面、体会情感”的方法阅读儿童诗,在阅读的过程中体会到读儿童诗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初步学会阅读儿童诗的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儿童诗4首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主题 1、猜猜儿童诗 (板书:儿童诗)你知道什么是儿童诗吗? 指生说。 小结:同学们说得这些,都是你们的猜测。那么儿童诗究竟是不是像大家猜测的那样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打开儿童诗的大门,去掀开儿童诗那神秘的面纱。(补全课题) 2、游戏识童诗 (1)我们先来做一个游戏,游戏结束后,你可能就会明白什么是儿童诗了。 师生做游戏:《你问我答》(出示课件) (2)交换角色,再玩一次。 (3)出示《我不想吃鱼》,学生齐读。 (4)我们以前也学过不少的儿童诗,像三年级上册的《听听,秋的声音》,二年级的《一株紫丁香》,一年级的《柳树醒了》《两只鸟蛋》等等。仔细想想这些儿童诗,再结合刚刚读过的这首,你对儿童诗是不是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指生说。 小结:是呀,儿童诗就是专门为我们儿童写的诗。它语言优美生动,充满童真童趣、充满丰富的想象,读起来朗朗上口,深受广大儿童的喜爱。 了解了什么是儿童诗,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近她,一起去感受儿童诗的魅力。 二、依托文本,研究方法 1、出示课件:《朋友》 根据你对儿童诗的了解,你猜猜这首诗会写什么?生猜测。 2、指六名同学朗读,其他同学看看是不是和自己猜想的一样。 3、读悟儿童诗,学习方法 一读: 请同学们都来用心地读读这首儿童诗,看看你从这首诗中能读懂什么?可以在空白处写写你的理解,相信同学们能读出自己的发现。 交流:通过读诗,你知道了什么?你是从哪些诗句中知道的?(教师随机指导)

古诗词诵读活动方案设计

古诗词诵读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了深刻领会学习《语文课程标准》精神,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广我校多年来古诗诵读课题研究的成果。大力营造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氛围,提高教师和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民族精神。 二、活动目的 1、通过经典诵读,可以让学生了解优秀的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从而产生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思; 2、通过经典诵读,让学生接受中国传统美德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陶冶其性情,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 3、通过经典诵读,可以培养学生形象思维、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思维能力; 4、通过经典诵读,可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5、通过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结合学校“小书房”建设,努力塑造学校文化氛围营造书香校园。 三、活动内容: (一)大力宣传,营造浓厚的诵读氛围。 1.在教室显眼、学生看得到、摸得着地方补充装饰古诗文的内容。 2.每天定时间(中午小广播时间)朗诵,让学生感其声,领其情,通过系列活动,营造浓厚的诵读氛围。 3.有条件的班级在教室张贴、悬挂师生的诗文书法作品。 4.充分利用好黑板报,让教室的墙壁动起来,开辟“古诗乐园”、“今日格言”、“精彩段落”等栏目。 5.图书室面向学生开放,保证借书渠道畅通,并有计划的安排学生到阅览室读书。 6.古诗文背诵活动卓有成效地开展,必须营造班级、家庭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优化背诵的文化环境。鼓励学生家长为孩子订阅报刊、购买图书,建立小书柜,班级将评比出优秀家长,家长作为特邀佳宾,将出席班级组织的有关诵读活动。 (二)课堂古诗词教学的开展。

课堂作为学生学习积累的主渠道,应在学习积累古诗词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词兴趣的基础上,要加强课堂古诗词教学的研究,研究古诗词教学的教学方法与策略。 1.加强古诗词教学的课堂设计研究。研究探索较为科学的、有利于积累和自主探究的多种古诗词教学模式。 (1)启导式启导式以教师启发引导为主,基本的流程为:设疑启导——自我探究——自我强化。教师的启导主要起到激发学生在探究问题中集中精力的作用。如:诵读《暮江吟》一诗前,教师导问:诗中哪一句描绘的是暮江的景色作者把什么比作弓把什么比作珍珠这一“启导”留给学生的探究空间较大,学生可以品词,可以体验语境和情感,可以欣赏内容的丰富性和典型性,理解的本质内容是相同的,具体的意象内容则必然不会千人一面,而是各有千秋。经过多次的诵读,强化和内化自己的理解。 (2)开放式开放式是以学生自我确定研究目标为前提的,基本操作程序是:自拟目标——自主实践——成果展示。“自拟目标”是让学生对自我感兴趣的方面或自感欠缺的方面确立可行的一个或多个目标。或读读查阅资料,或演演说说唱唱。如:制作卡片,诗词编剧,小品表演。时间可采用课余任一时候,地点可随意选择。 (3)交流式交流式是以学生之间交流互补为主,基本的流程为:自我实践——相互交流——自我改进。“自我实践”是学生自我阅读、自我动手画、编、写、唱中获得自我认识的过程,教师给予一定的时间,学生交流。这是个发挥个体潜能的重要方式,这种交流主要是让学生以小组形式交流所得,取长补短。 2.加强古诗词的自主学习研究。研究出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古诗词的方法和策略。 3.加强课堂上快速积累的研究,研究有效快速积累的方法策略。 4.加强课堂上面向全体学生的研究。如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进行大量有效快速的积累,探索其最佳途径。 5.加强课堂上古诗词对人文素养形成的研究,研究古诗词所承载的丰富人文内涵,探索人文内涵对学生的熏陶和感染作用。

小学语文古诗词鉴赏解题技巧和方法汇总

01 1.提问格式: ⑴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 ⑵试说说这首诗中的形象特点? ⑶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解答分析: 形象(意象): A、人(诗歌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 B、 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 C、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 ⑴懂得意象合成意境,意境凸现形象。 ⑵形象蕴含诗人的思想和情感。 ⑶分析诗歌形象要根据诗歌描写的具体物象和画面识别其性质,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概括出诗歌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 3.答题步骤: ⑴概说塑造了什么形象。 ⑵结合诗句内容或表达技巧具体分析形象特点。 ⑶揭示形象表现的意义(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答题示例: 早梅 张渭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 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问: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答: (步骤一)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象。 (步骤二)“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字表现出早梅的孤单;“白玉条”之喻、疑梅为雪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冰清玉洁之质。

(步骤三)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 02 分分析析意意境境型型 1.提问方式: ⑴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⑵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⑶某几句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2.解答分析: 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3.答题步骤: ⑴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⑵概括景物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明净绚丽、幽静深寂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⑶分析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 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 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 感伤” 。 ?答题示例: 绝句二首( 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 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描写春天的古诗词主题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

描写春天的古诗词主题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 莺歌燕舞话诗词姹紫嫣红春满园 ——描写春天的古诗词积累与运用综合训练 一、导学构想 很多孩子从咿呀学语就开始接触春天的诗歌,那是从父辈们口中吟出的小曲;从上小学一年级读的《草》到五年级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我们领着孩子读了大量的描写春天的古诗词。本期又把春天的古诗词作为一个诵读主题,精选了一部分合适五年级学生的系列春天古诗词开展主题诵读活动。在拥有了一定积累的基础上,设计了本次指导课,对多年来学习进行梳理和提升,以便构建一个关于春天的古诗词立体的知识体系,达到学以致用,形成人生感悟。 二、教学目标 1、能根据材料,回忆所学过的春天古诗词; 2、能根据要求,进一步体会古诗词的学习方法; 3、能利用所学方法,进行古诗词新诗积累; 4、学习灵活巧妙的运用古诗词。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古诗词学习方法。 难点:灵活巧妙地运用描写春天的古诗词。 四、教学准备 移动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看图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春天来了,莺歌燕舞,姹紫嫣红。她永远那么令人陶醉,令人遐想。古往今来,多少名人雅士为她吟诗诵词,好词佳句千古流芳。现在,让我们走进描写春天的古诗词百花园,与诗人们共享其中别样的春色。 大屏幕出示课题,齐读两篇。(读出生机,读出活力) 师:请先把自己装扮成一位古诗人,一位自信、精神而又博学多才的古诗人。 活动一:看图吟诗 1、图片展示各种春景图:看到这些美景,你想到了哪句诗? (1)依次展示风筝、柳条、繁花、春燕(闭上眼睛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红豆图(全体起立,看节奏读诗),学生吟诗。 (2)谁还会吟诵关于春风、春雨的诗句? 小结:吟了这么多春天的诗词,有春风的、春花的、春水的、春鸟的…… 对于有心人,一草一木,一人一事,都是诗。 多媒体展示: 让我们记住:生活处处有学问一草一木皆诗文; 让我们学会:观察生活、思考生活、品味生活。 过渡语:是啊,生活需要细细地品味,品出滋味,品出甘甜;其实,今天我们品读诗词也是品味生活,品出诗词的神韵,品出诗 人情怀,品出生活的真谛,然后去塑造自己明天的生活。

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指导课《古诗五首》教案

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指导课《古诗五首》预习题单 课前准备:古诗文本、作业本、笔。 1.围绕古诗查找相关资料,了解诗人生平及诗歌的创造背景。 2.有感情地诵读古诗,注意节奏榜和韵律,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3.文言常识填空。 (1)杜甫是唐代大诗人,字子美,他被称作“诗圣”,其诗作被称作“诗史”,都收集在《杜工部集》内。 (2)我国的“五岳”是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南岳衡山和北岳恒山。诗句“岱宗夫如何”中的“岱宗”指泰山。 (3)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 (4)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 《古诗五首》教学案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并默写全诗。 2.理解诗歌的主旨,体味诗歌优美的意境和遣词造句的妙处。 3.理解诗歌的内容,领悟作者情感,体会诗歌蕴含的哲理。 4.培养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兴趣。 学习重点: 1.理解诗歌,领悟诗人情感。 2.品析诗歌词句的妙处。 学习难点: 体味诗歌意境和遣词造句的妙处。 课时安排:5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登幽州台歌》 一、激情导入 千金市骨。燕昭王成为明君圣主的代表,黄金台也成了明君圣主礼遇贤才的象征。此后,有多少怀才不遇的文人,登上幽州台,凭古吊今,感怀时世。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唐代诗人陈子昂的一首诗《登幽州台歌》。 二、作者简介,背景资料 陈子昂(661—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唐代文学家,唐诗革新的前驱者。文明元年进士及第,官拜麟台正字,转右拾遗。其诗思想充实,语言刚健质朴,对唐代诗歌影响巨大。反对浮艳颓靡文风,重视散体。有《陈伯玉集》。 这首诗写于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公元696年),当时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武则天委派武攸(yōu)宜率军征讨,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军出征。武为人轻率,少谋略。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不允。稍后,陈子昂又向武则天进言,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遗址在今北京),

中考语文阅读指导丨古诗词鉴赏答题“套路”解读

中考语文阅读指导丨古诗词鉴赏答题“套路” 古诗词奖赏中的修辞,最多的当算比喻、拟人、用典、对比了。 1.比喻 为了表现所咏之物在某一方面的特征,以达到生动形象的目的。 答题格式:诗人运用比喻的修辞,把什么比作什么,生动形象的表现了什么在哪一方面的特征。 举例: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丁洋》) 运用比喻的修辞,诗人把民族危亡比作“风中絮”,把个人的人生坎坷比作“雨打萍“,生动形象的表达了作者对民族危亡的忧虑及个人身世的感慨。 又如: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运用比喻的修辞,诗人以“病树、沉舟“自比,既生动形象的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又揭示了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这一深刻哲理。 2.用典 诗人运用典故,大都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愿望,观点,或起作借古讽今的效果。 举例: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诗人运用典故,表达了自己渴望重用,为国建功立业的愿望。 又如: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诗人运用“闻笛赋“、”烂柯人“德的典故,表达了自己既有见到老朋友的欣喜,也有被贬久远的怨恨。 3.夸张 运用夸张的修辞,是为了突出表现事物在某一方面的突出特点。 举例: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诗人运用夸张的修辞,“蒸“、“撼”突出表现了洞庭湖雾气蒸腾,波涛汹涌,声势浩大的特点。 又如: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杜甫《望岳》) 诗人运用夸张的修辞,一个“割“字,突出了泰山的高大雄伟、遮天蔽日的景象。 再如: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诗人运用夸张的修辞,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诅咒,同时也由于安史之乱导致的诗人妻离子散,家书的宝贵,对家人的无限思念之情。 如: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春晚》) 诗人运用夸张的修辞,化无形为有形,表达了诗人国破家亡,丈夫早逝的深重哀愁。

儿童诗课外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

儿童诗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读童诗、品童诗,激发阅读儿童诗的兴趣。 2、初步学会用“读诗文、品诗句、悟诗情"的方法阅读儿童诗,在阅读的过程中体会到读儿童诗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初步学会阅读儿童诗的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儿童诗七首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主题 1。课前三分钟美文诵读。 生齐声朗诵儿童诗:金波《星星和花》《其实并没有风吹过》《春的消息》、林焕彰《鸟和海》、何爱民《天趣》。 2.猜猜儿童诗 你知道刚才读的是什么诗吗? 齐声说:儿童诗。 什么是儿童诗呢? 生自由回答。 小结:同学们说得这些,都是你们的猜测.那么儿童诗究竟是不是像大家猜测的那样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打开儿童诗的大门,去掀开儿童诗那神秘的面纱。(补全课题) 3。揭示含义. 儿童诗是指适合儿童欣赏阅读的诗歌作品,它既可以是成人写的,也可以是孩子自己写的。 4。我们以前也学过不少的儿童诗,像三年级下册《春的消息》《带雨的花》,一年级《爸爸,你知道吗》等等。仔细想想这些儿童诗,再结合刚刚读过的这几首,你对儿童诗是不是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呢? 指生说。 小结:是呀,儿童诗就是专门为我们儿童写的诗。它语言优美生动,充满童真童趣、充满丰富的想象,读起来朗朗上口,深受广大儿童的喜爱。 了解了什么是儿童诗,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到儿童诗的世界里畅游,一起去感受儿童诗的魅力吧。 二、依托文本,研究方法 1.出示课件:《锁不住的心》 根据你对儿童诗的了解,你猜猜这首诗会写什么?生猜测。 2.指六名同学朗读,其他同学看看是不是和自己猜想的一样。 3.读悟儿童诗,学习方法 一读: 请同学们都来用心地读读这首儿童诗,看看你从这首诗中能读懂什么?可以在空白处写写你的理解,相信同学们能读出自己的发现.

古诗阅读指导课教案

古诗三首阅读指导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诵读:正确、流利、感情充沛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2、理解作者诗中所描绘的景象,能够初步感受诗的意境,并体会诗人的情感。 3、由本诗加以拓展,积累同类题材的古诗,加深对国学的积淀,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教学重点: 古诗中的字词读准,理解古文的意思。 教学难点: 体会诗中的意境之美,进而联想珍惜春光,珍惜时间。 教学过程: 一、歌曲引入,激发情感。 1、课前欣赏《春天在哪里》。 2、刚才那首歌唱的是什么季节?大家喜欢春天吗?跟大家一样,古往今来,很多诗人也喜爱春天,他们用自己的才华把春天写进了诗里,用优美的诗句来表达自己的感情。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他们,看看他们是如何描写春天,表达对春天的喜爱的。 二、欣赏古诗,总结学法。 (一)教师指导学生欣赏《春日》。 1、多媒体出示《春日》,教师范读。 2、指名读。 3、指导学生读资料,了解古诗作者。 春日 (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朱熹(1130——1200),汉族,字元晦,祖籍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世人尊称为朱子。有《四书章句集注》《太极图说解》《通书解说》《周易读本》《楚辞集注》等著作。 作品注释: 1、春日:春天。

2、胜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 3、寻芳:游春,踏青。 4、泗水:河名,在山东省。 5、滨:水边,河边。 6、光景:风光风景。 7、等闲:平常、轻易。“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8、东风:春风。 4、指导学生小组合作再读古诗,联系注释,理解诗意。 读后讨论交流。 5、指导学生体会诗歌感情。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从哪儿可以看出来? 6、指导学生诵读。 自由读、指名配乐朗读、齐读。学生试背。 (二)教师指导学生欣赏《城东早春》《晚春》。 1、总结学法,指导学诗。 (1)通过刚才的学习,你知道从哪些方面进行阅读古诗吗? (2)学生交流。 (3)教师小结。 2、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读后汇报交流(说作者、诗意、表达的情感和表达的方式),教师点拨。 3、配乐诵读两首诗。 三、佳句欣赏,深化感情。 1、同学们平时还积累了哪些描写春天的古诗佳句? 学生汇报交流。

群文阅读指导课 五年级《一个动词写活一首诗》教案

群文阅读指导课—— 五年级《一个动词写活一首诗》教案 教学目标: 一、通过对五首古诗的探究,梳理动词写活诗歌的方法。 二、通过给三首现代诗添加动词,初步在运用中感受一个动词写活一首诗。 一、欣赏图片,知道动词能让图画有动态 1.欣赏动图,说说看到了什么? 师:你用了动词,描述了图画的动态。 2.欣赏静图,你能用动词让图画动起来吗? 二、探究一组古诗词的动词,梳理动词写活一首诗的方法 1.揭题:理解“活”字。 一个动词不仅能让一幅画动起来,也能写活一首诗。你怎么理解这个“活”字。生:动词让诗有活力;动词让诗有了生命;动词让诗有动态。(随意) 2.自由朗读五首古诗词,整体感受一连串特别的动词。 师:在古诗词中,特别的动词有许多,请你拿出学习单,自由地朗读五首古诗词。 3.以《泊船瓜洲》为例,示范研究古诗词中的动词。 我们一起回顾一下学过的《泊船瓜洲》。这首诗中,有一个动词很特别——绿。生说,师板书完成表格第一行,抓关键词示范填。 4.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完成学习单: (1)1至4号依次选择四首诗。自主学习3分钟,并仿照《泊船瓜洲》,填好其中一行表格。 (2)由1号组长主持。1至4号依次当老师,讲解自己研究的动词,其他组员可以补充、完善表格。 (3)由2号组长主持,将动词进行分类,有几类填几个圆圈,1至4号依次说填的理由。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题李凝幽居 唐·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书湖阴先生壁 宋·王安石 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一剪梅·舟过吴江 宋·蒋捷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 宋·张先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瞑,云破月来花弄影①。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释义①:鸳鸯于黄昏后在池边并眠,花枝在月光下舞弄自己的倩影。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