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恩施硒资源研究与开发概述

恩施硒资源研究与开发概述

恩施硒资源研究与开发概述
恩施硒资源研究与开发概述

恩施市硒资源研究与开发概述

湖北省恩施市硒资源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

从原因不明到硒资源的发现

据湖北省卫生志记载:1958—1963年期间,恩施沙地、双河一带发现一批原因不明的人畜脱发(毛)、脱甲(蹄)症,在国内尚未见报告。

1966年,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卫生研究所从湖北省卫生防疫站送检的恩施产玉米中发现硒含量高达44mg/kg,并证实脱发脱甲症是摄入高硒粮食(主要是用高硒石煤烘炕的玉米)而引起的地方性硒中毒,发病与当地煤系有密切关系。实验室分析证实,粮食中的硒主要来源于土壤和石煤,这种煤属含碳硅质泥岩。据当时调查,双河鱼塘坝煤的含量为235.0—3632.0mg/kg,平均为1009.0/kg,土壤的含硒量为0.78—12.88mg/kg,平均为6.32mg/kg,玉米的含硒量为23.0—43.95mg/kg,平均为34.89/kg,洋芋含硒量为8.32mg/kg,大米含硒量为3.85mg/kg,油菜籽含硒量为268.10mg/kg,在野生植物中以青苔(738.0mg/kg)紫云英(132.5mg/kg)和鹅儿肠(115.0mg/kg)含硒较高;水中硒含量为0.075mg/l;据5例患者发硒检查,硒含量为27.60—100.60mg/kg,平均64.38mg/kg。1981年,杨光圻研究员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上发表研究资料,并称恩施高硒区是“中国第一高硒区”,1984年第三届“硒在生物学和医学中作用”国际讨论会议上,杨光圻就恩施高硒区和地方性硒中毒的报告,引起与会者极大关注,会后不少专家先后来恩施现场考察。2006年6月,中科院地球化学研究所邵树勋等在《矿物学报》第二期发表论文,称在恩施高硒区发现的一种叫遏篮菜的植物含硒量达816 mg/kg,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含硒最高的植物,是超富集硒的植物。

地方性硒中毒被证实以后,当地政府相继采取了移民搬迁、封山育林、关闭“五小工业”和改变耕作方式与生活习惯等措施,到1969年前后,地方性硒中毒得到有效控制,1987年后再无硒中毒病人发生,。2007年6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食品营养与安全研究所吴永宁、朴建华、荫士安等专家受卫生部的派遣,来我市高硒区进行了现场考察,经采样分析,高硒区的土壤、植物、水硒都已大幅降低,达不到使人畜中毒的剂量,人血硒也已恢复到正常水平,确认已无硒中毒发生。调查组返京后即向卫生部写出了专题报告,并附湖北省恩施市人民政府给卫生部的“关于取消GB2762—2005中硒限量标准的请示(恩市政文[2007]123号)”,卫生部已于2008年9月组织专家进行论证,并决定废除GB2762中关于硒的限量标准,硒从此不再被视为食品污染物。

从高硒石煤的发现到独立硒矿床的证实

1991年9月和1992年5月,“恩施硒资源综合开发研讨会”先后在武汉和恩施召开,来自全国的50多位专家联名建议国家有关部门立项开发恩施硒资源,1992年下半年,国家计委对上述建议审查批复,决定按地矿部门《拼盘项目管理办法》开展恩施硒矿详查工作。

双河硒矿区位于湖北省恩施市东南73km处,是湖北省地质矿产局第二地质大队(原第十一地质队)勘查的一个规模可观的独立硒矿床。1988年提交了《湖北省恩施双河渔塘坝硒矿普查报告》,1990年又提交了《湖北省恩施双河硒矿及其外围普查地质报告》。该矿床的发现和勘查,不仅填补了全球无独立硒矿床的空白,而且为硒资源开发利用奠定了物质基础。

1993年3月至1994年5月历时一年零三个月,对鱼塘坝硒矿主矿床(约仅1平方公里范围内)进行了详查取得以下成果:

1、基本查明矿段内的地质构造特征,属构造简单类型,为向南南东陡倾的单斜构造,总体走向为北东东,倾向150°-170°,倾角57°-65°,断裂构造不发育。

2、查明了矿段内含矿层层位和层数,并用50×25-50×50-100米间距的槽、井等工程控制了硒矿体的形态、产状、厚度、品位及空间分布。矿段内含矿层对比标志较为明显,划分了三个含矿层,其中工业矿体产于第II和第I含矿层内。

3、基本查明硒矿石的物质组分、结构、构造、矿石特征,矿石类型及硒的赋存状态。根据硒矿石物质成份、结构构造与工业要求,划分为含碳化硅质岩型硒矿石(所占比例为60—65%,硒含量为0.07—0.139%);含硅质碳质页岩型硒矿石(所占比例为30%,硒含量为0.165—0.354%);矿化半暗腐泥煤型硒矿石(所占比例3—10%,硒含量0.29—0.563%),以上三种类型均属碳质吸附型硒矿石。

4、通过实验室矿石选冶加工技术试验,基本确定该矿石宜用氧化钠焙烧—水浸法。硒矿石入选品位:硒0.048—0.094%,钒0.45%,选矿结果为:硒回收率84.9%,粗硒含硒95.09%,钒回收率67.5%,粗钒含V2O598.4%,矿石选冶效果较好,为硒矿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基础资料。

矿床处于双河向斜北西翼的中段。矿区范围长6km,宽1.5km,面积9km2。硒矿赋存于下二叠统茅口组上部含碳硅质岩段,厚14~20m,自下而上分为3个含矿层。下含矿层由含碳硅质岩和硅质碳质页岩组成,厚 2.26~5.90m,含硒0.0015%~0.54%、钼0.061%~0.037%、V2O50.06%~0.79%;上含矿层为碳质泥岩夹少量硅质岩,厚2.46~4.56m,含硒0.001%~0.029%。

矿体主要沿中、下含矿层界面断续分布,共有5个硒矿体和3个钼钒硒矿体。硒矿体走向长25~140m,倾向延伸14~35m,厚度0.59~2.64m,含硒平均为0.088%~0.199%。钼钒硒矿体长80~330m,倾向延伸40~120m,厚度 1.28~2.05m,含钼0.44%~0.053%、V2O50.41%~0.49%、硒0.015%~0.028%。

矿石具隐晶结构、块状构造,矿石中65.84%的硒呈吸附状态分布于碳质中,33.90%的硒呈类质同象赋存于黄铁矿中。矿床类型为沉积型硒矿床。矿石经氧化焙烧,从烟道沉降室收集富硒烟尘中提取工业粗硒,平均回收率65%。

渔塘坝硒矿床是目前我国发现含硒量(8 590×10-6)最高的小型独立硒矿床,其赋矿岩石主要为硅质岩,且发育程度较高.早二叠世晚期的黑色碳质硅质岩系,是区内的赋矿层位,它局限于特定的沉积相位,即碳酸盐台地海盆浅部沼泽(藻沼)环境沉积的黑色碳质硅质岩相带,硒矿化层和这套碳质硅质岩相带密切相关,其矿化相带呈NW向展布.硅质岩的SiO2含量变化较大(64.2%~94.85%),平均为75.9%;Fe2O3、FeO、MnO、TiO2、Al2O3和MgO等含量相对较高.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2002)追踪检测双河(硒矿所在地)土壤中硒的含量变化于6.7--14.2mg/kg,远大于高硒中毒区的标准阈值(1.0mg/kg);水样的硒(0.0272--0.0502mg/L)均超过国家标准(饮用水和农田灌溉水的安全上限均为0.01mg/L)2--5倍.并对硒的赋存状态作了深入的研究。一般认为,双河的硒矿石中除少量的硒矿物和硒黄铁矿外,大约67%赋存在有机质中,但是以前认为硒与有机质主要形成硒的有机化合物,但双河的情况并非如此,根据详细的电子显微镜研究,有机质中的硒主要以纳米级的单质硒存在,一般在50-200

nm之间,它被紧密地包裹或粘附在有机质中.这一发现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合理解释这一

地区硒中毒发生的机制.在我国也还有其它相对富硒的地区,但形成硒中毒只在以双河为中心的恩施高硒区才发生.根据研究,其它地区的硒一般与有机质形成有机化合物,因此它在分化过程中一般较难从矿石和岩石中淋滤出来而形成较大面积的硒异常区,特别是形成高硒土

壤和高硒水环境.而在双河高硒区,由于硒主要是以化合物和单质硒的形式存在,在风化过程中,特别是地下水的淋滤过程中,很容易被氧化成可溶性硒而被带入土壤、水体和动植物中。过去当地用高硒石煤作燃料,单质硒由于低的熔点和沸点,很容易挥发到环境中形成硒的污染。由于这种长期地淋滤作用,硒被不断地带出矿体并形成高硒区。初步认为,恩施高硒区硒的环境异常与硒的赋存形态直接相关,这种以纳米级的单质硒形式赋存于有机质中是十分罕见的,是形成高硒区的重要因素。

湖北省地质实验研究所曾对恩施石煤点进行检测:白杨坪马鞍煤系222.35mg/kg;屯堡桥坡河吴家坪煤系96.8mg/kg;沐抚沐贡223.0mg/kg;沐抚云上229.5mg/kg;大山顶茶条岭232.0mg/kg;沙地罗家湾245.0mg/kg;屯堡马者188.0mg/kg;崔坝刘家河180.5mg/kg;沐抚大庙254.5mg/kg;屯保田丰坪182.5mg/kg;芭蕉南河166.0mg/kg;板桥铁厂坝218.5mg/kg;沐抚镇213.0mg/kg;而红土帅家垭仅14.76mg/kg;龙凤竹园坡6.10mg/kg;新塘前坪15.5mg/kg;红庙石家坡12.55mg/kg;七里柳州城4.4mg/kg;太阳泥巴沟6.8mg/kg;红土陶家岭14.55 mg/kg。

彭祚全等(2004)对几个高硒点进行了监测,结果如下:

硒矿:双河鱼塘坝(高硒区20个样)684--1940mg/kg;沙地花被(高硒区11个样)176--450mg/kg;白杨坪(富硒区4个样)150--480mg/kg;向家村(富硒区3个样)

27--310mg/kg。

土壤:沙地花被(高硒区)5.39--5.49mg/kg;沐抚高台(高硒区)1.5--13.5mg/kg;罗家坝(高硒区)5.52--9.7mg/kg;芭蕉(适硒区,13个样)0.83--1.54,均值0.97mg/kg.

中国科学院系统的地球化学研究所、地理研究所、西北水土保持研究所、环境研究所;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等研究机构以及谭见安、冯彩霞、刘家军、朱建明、郑宝山、毛大均、苏宏灿、李恩东、姚林波等国家研究机构的专家又先后对恩施高硒区的医学地理学分布及鱼塘坝硒矿的地球化学特征、硒的赋存状态、岩石中硒的淋滤、局域环境效应、自然硒的发现及成因、硒的分布迁移和生物可利用性、硒矿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等进行了深入研究。

上述资料表明,经过地质、地理等部门多年的调查研究,证实恩施双河渔塘坝存在独立硒矿床,有资料表明,恩施硒矿主矿床呈板块状结构,已出露面积约为850平方公里,部分矿点石煤含硒量均值3637.5mg/kg,含硒品位为230—6300克/吨,最高达84公斤/吨以上,具有工业开采价值。

从基础研究到开发利用研究

1982—1990年,卫生部“七五”攻关项目,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营养地方病专家杨光圻研究员主持的“人体硒需要量及安全摄入量范围的研究”在恩施市完成,1991年获卫生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研究成果曾被FAO/WHO/IAEA三个国际组织所采用,具体指标是:

①最低需要量(以预防克山病发生为界限)17ug/日(全血硒约0.05ug/ml);

②生理需要量(以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达到饱和为正常生理功能指标)40ug/日(全血硒0.1ug/ml);

③界限中毒剂量(指甲变形)800ug/日(全血硒1.0ug/ml);

④膳食硒供给量50—250ug/日(全血硒0.1—0.4ug/ml);

⑤膳食硒最高安全摄入量400ug/日(全血硒0.6ug/ml)。

此项研究成果,先后4次在国内地方病及营养学方面的学术会上专题报告;在第三届、第四届“硒在生物学和医学中的作用”国际讨论会和第十三届、第十四届“国际营养学会分

组会议”及FAO/WHO/IAEA联合召开的“微量元素和人体营养”国际会议专题报告,并被WHO/FAO/IAEA联合召开专家会议(1990年),决定采用“硒的人体最大安全摄入量”研究成果。

与此同时,湖北省卫生防疫站、鄂西自治州地方病防治办公室、州卫生防疫站、州人民医院、恩施市卫生防疫站等单位先后联合或单独进行了长期的调查研究和跟踪监测,开展了“环境硒及高硒区成因”、“高硒碳质页岩风化及燃烧导致硒中毒”、“硒中毒流行病学调查”、“地方性硒中毒调查”等专题研究;相继又有中国农业科学院、湖北省中医院、湖北民族学院等单位开展“富硒茶抗癌研究”、“低硒土壤施硒肥研究”等基础应用与开发性研究。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朱建明,冯志刚,郑宝山在2008

年第4期《矿物学报》上发表题为“恩施硒中毒区土壤高硒的成因:自然硒的证据”的文章,称:“在湖北恩施渔塘坝土壤硒分布的调查过程中,发现不同地段田地土壤中存在异常高硒样品.其硒含量变化范围是346~2018 mg/kg,平均(899±548)mg/kg(n=11),相对于坝内成土基岩和耕作土硒含量0.5 mg/kg与3.5 mg/kg的水平而言,表明这些土壤硒受到了外来源硒的严重污染.扫描电子显微镜的观察表明,这些土壤样品中均有大量晶体状自然硒的出现,其特征类似燃煤型成因的自然硒,证实了上世纪50年代后期恩施当地居民石煤火熏土作肥的耕作方式,并直接导致了田地土壤硒的骤然增加.渔塘坝当地居民在1963年间的硒中毒爆发性流行,极可能是人为因素引起。”

朱建明、秦海波等在《环境科学学报》2008第4期的研究报告认为:“渔塘坝高硒土壤中硒结合态分布基本可以分为4种类型,或以有机结合态硒为主,或以元素态硒为主,或是有机结合态和元素态硒为主,亦或是有机结合态和硫化物/硒化物硒为主,可交换态和元素态硒次之。上述硒的结合态分布特征说明,渔塘坝土壤硒来源或以人为引入硒为主,或以富硒碳质岩石的风化来源为主.渔塘坝旱地土壤中元素态硒(多以自然硒晶体形式出现)的普遍分布,揭示了人为来源硒的引入是导致田地土壤高硒的主要原因.也就是说,20世纪60年代初期,当地村民耕种田地的施肥方式是引入硒的主要途径。”

因此,当年发生在恩施的地方性硒中毒是在特殊的自然环境(连续三年干旱)、特殊的时代背景(大兴“五小工业”森林植被严重破坏,硒矿大量裸露)、传统的耕作方式(以煤灰、火粪作肥料)、传统的生活习惯(燃煤及用煤火烘炕玉米)等多因素共同作用下发生的,这

些因素彻底改变以后,已有20多年没有硒中毒发生。

1991年9月,恩施硒矿在上海冶炼厂提取硒获得成功。报道称,我州硒矿储量相当于世界上已发现硒储量(除我国以外)的总储量,预示恩施州有可能成为我国硒自给乃至硒出口的重要基地。

1996—1998年哈尔滨铁路分局工业公司、黑龙江省商学院和讷河市专用肥厂采用从我市购进的硒矿粉在畜产品和农作物方面进行了补硒研究。结果表明:施用富硒专用肥不仅能使农作物增产,而且可达到增硒的效果,向日葵产量增加10—15%,葵瓜子中硒含水量较对照增加12.4倍,鸡蛋中硒含量达180—240ug/kg。2004年通过省科技厅邀请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硒研究专家夏弈明研究员和哈尔滨医科大学张宏绪教授等专家进行了鉴定,充分肯定了应用硒矿粉经土壤补硒的科学性、可操作性及社会和经济效益,结论为“该项目达到国内

先进水平”,2001年获黑龙江省科技进步奖,这是我市硒矿粉首次在严重缺硒区进行土壤和畜产品补硒试验并取得成果。

2000年以来,吴永尧、张驰、周毅峰、彭振坤、向天勇、张劲松、彭运堂、薛慧、彭祚全、李拓等就“水稻硒蛋白及其硒结合形态”、“硒对油菜苗期叶片色素的影响”、“大豆蛋白中硒的分布”、“硒对白肋烟成分的影响”、“大豆硒蛋白抗肿瘤作用”、“鄂西茶叶硒水平”、“恩施富硒茶开发前景”、“烟叶硒蛋白研究”、“恩施富硒绿茶微量元素分布”、“低硒土壤增施高硒石煤”、“高硒区硒源背景”、“恩施富硒中药材开发”、“高硒区人群白内障流行病学研究”等进行了专题研究与探讨,并取得一系列研究成果。

2008年,市人民政府与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合作,对全市高硒区硒资源进行了地质详查,结果硒矿最高含硒量7150.75mg/kg;其它在45.01—4457.45 mg/kg之间;土壤含硒量0.64—42.85 mg/kg;部分农作物含硒量仍然很高,如秋木村白菜29.89 mg/kg、红薯5.28 mg/kg;花被南瓜9.72 mg/kg、黄豆5.09 mg/kg、辣椒3.79 mg/kg;椿树湾大米3.24 mg/kg;红土鲜茶33.79 mg/kg;新塘红薯12.22 mg/kg、萝卜13.00 mg/kg、白菜39.19 mg/kg、萝卜菜叶44.55 mg/kg、生姜11.10 mg/kg;鱼塘坝烟叶42.06 mg/kg;沐抚高台玉米5.57 mg/kg;芭蕉南河大米5.28 mg/kg。这是国家权威机构最新的检测结果。

从加强对外宣传到助推硒产业发展

1991年4月,杭州国际茶叶文化节专门为恩施富硒茶举办展销会;恩施富硒茶论证会在北京举行,陈丕显、王平、陈锡联出席新闻发布会;恩施富硒茶被列入湖北省星火计划。4月17日,新华社播发通稿:恩施硒资源富集世界罕见。

1991年9月13日—17日,州委、州政府主办的“硒资源综合开发研讨会”举行,国家计划委员会、农业部、能源部、中国农科院、中国科学院、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中国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北京农业大学、浙江农业大学、暨南大学、华中理工大学、上海冶炼厂等国家和省级政府主管和科研机构的领导和专家共200多位代表与会,会议提出了五大任务,即富硒烟叶基地、富硒茶基地、富硒新药基地、富硒原粮(包括食品、饲料及添加剂)基地建设及硒矿的综合开发利用。

1992年4月15日,《香港经济导报》以“世界最大硒资源地——中国恩施自治州”为题,用14个版面,2万余字,中英文对照,全面介绍恩施硒资源。

1992年7月2—4日,“恩施生物硒资源开发利用项目鉴定会”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冠仁、中国工程院院士卢良恕分别发来贺信。徐冠仁的贺信是:“恩施所开发的以名茶为首的一系列富硒产品,有利于人民的健康和保健,具有重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前景非常美好。……”;卢良恕的贺信是:“开发恩施硒资源,为国内外缺硒地区开辟经济有效的补硒途径乃科技领域之大事。……”;于若木(党和国家领导人陈云同志夫人、中共中央书记处研究室研究员、中共中央秘书局科技组顾问、曾担任中国营养学会理事长、著名营养学家)、杨光圻、顾景范、陆启清、陈启坤等13位专家与会,同时有“天香牌有机硒饲料添加剂”、“富硒施南春粮液”、“富硒萝卜干”、“华恩牌富硒板党酒”、“神稀牌富硒方便系列小食品”、“天香牌富硒精炼食用油”、“富硒剌梨汁”等七个产品通过专家鉴定。于若木同志为恩施富硒茶和富硒硒饲料添加剂题词:“茶以硒为贵”、“饲料工业一枝花”;刘中一(原农业部部长)题写“恩施富硒茶”茶名;程启坤(著名茶叶专家,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原所长)题词“恩施富硒茶是大自然和茶人对人类的美好奉献”;8月18日,《科技日报》在“开发恩施硒资源造福全人类”的通栏标题下,发表于若木、徐冠仁、卢良恕、杨光圻、顾景范(时任中国营养学会理事长、军事医学科学院研究员、《营养学报》主编)等院士、专家的署名文章,推介恩施硒资源。

7月3日,“恩施硒资源开发监督检测中心”成立,于若木、杨光圻、顾景范在市政府(92)31号文件上题词祝贺,该中心挂靠在市卫生防疫站,于若木同志为该站题写了站名,同年底通过省计量认证;2000年市编委“恩市机编[2000]21号”继续确认该中心与市预防保健药品检验中心(即市防疫站)合署办公;2003年市政府决定单独设立“市硒资源研究开发检测中心”(以下简称硒检测中心),为市政府办公室管理的正科级事业单位,由杨昌福同志任主任(恩市政任[2003]5号),彭祚全担任中心实验室主任、质量保证人并代行技术负责人职责(恩施市预防保健药品检验中心、恩施市硒资源研究开发检测中心关于彭祚全同志任职的通知,2003年5月8日);经市委副书记田凤培同志批示同意,借用市农业局原土肥站作为工作场所,借用市预防保健药品检验中心计量认证资质(以该站硒检测实验室)为企业提供检测服务;2004年“恩市政办发[2004]35号”将该中心划归市科技局管理,由局长吴承亚兼任主任;“恩市机编[2005]44号”文件核定保留该中心正科级事业单位性质。2006年因市农业局启动“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经市政府同意将实验室归还给市农业局,但“硒检测中心”仍然挂靠在市科技局;2008年12月,市人民政府与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决定联合成立“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恩施硒资源开发研究中心”(恩市政函[2008]140号、地理函字[2008]74号;恩市政发[2008]15号),市长秦斌担任中心主任、中科院地理资源所副所长、博士生导师葛全胜研究员担任名誉主任、市政协主席刘宗烈担任常务副主任、副市长何慧与中科院地理资源所博士生导师雒昆利研究员担任副主任;聘请中科院地理资源所医学地理学和硒研究专家谭见安研究员担任学术委员会主任,雒昆利、高俊全(研究员)、尹雪斌(副教授)任副主任,王五一(博导、研究员)、陈同斌(博导、研究员)、杨林生(博导、研究员)、刘宗烈(领导小组常务副组长)、彭祚全(主任技师)任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郑度、中国工程院院士刘更另、美国南伊利诺伊大学教授林治庆被聘为学术顾问,并向学术委员会成员及顾问颁发了聘书;院地双方正式签订了合作协议,并决定该中心与“硒检测中心”合署办公。

1993年7月,恩施市卫生防疫站、湖北省恩施硒资源开发监督检测中心编制(彭祚全起草)的《富硒食品含硒量标准(Q/EFZ—01—93)》由恩施市标准局发布(鄂西报,1993年7月7日,第四版),在恩施市辖区内强制执行。希友矿泉水公司生产的“希友牌”硒矿泉水正式上市。此后相继又有稀之源牌玉米爽、硒引力、富硒小麦草片、富硒绞股蓝、龙希牌膳食纤维源、富希硒蛋白片、富硒大蒜粉、硒虫草系列等产品问世。

2003年3月,中国工程院院士、解放军总后勤部军需装备研究所所长周国泰少将、北京大学儿少卫生研究所所长、全国儿童青少年铅危害防治办公室主任季成叶教授等专家考察恩施生物硒资源,开展“硒蛋白促进排铅技术研究”。

9月1日,市人民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发展富硒绿色产业的意见,恩市政发[2003]31号》,首次提出“发展富硒绿色产业”及相应的九条措施。

2004年市政协六届四次全会向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加快我市硒资源开发”的建议案,在市政协六届五次全会上,市政府对此建议案的办理情况向大会作了专题报告。

4月18日,恩施军神生物药业公司和市硒资源研究开发检测中心共同研发的“大豆硒蛋白多肽”和“硒蛋白片”在北京通过专家鉴定,于若木同志抱病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2005年9月该项目获科技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无偿资助,同年该产品获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食健字”批文(国食健字G2*******),这是我市硒资源开发首次获得国家级项目支持和首个“国食健字”产品批文。

2004年8月,于若木同志在北京亲切接见时任恩施州委书记汤涛同志,听取恩施硒资源开发情况汇报。为纪念于若木同志对恩施硒资源开发的贡献,彭祚全撰写了“于若木与恩施硒资源开发”一文,发表于《鄂西文史资料》2007第一辑,《恩施文史》2008年(总第十九辑)转载。于若木同志于2006年2月2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

10月,由刘宗烈、彭祚全、吴修文、何义发等发起的“湖北省硒资源开发利用促进会”在恩施市成立,这是湖北省首个省级民间社团组织挂靠在县(市)级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黄开勋教授当选为理事长、徐辉碧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博导)被聘为名誉理事长、市政协主席、市硒资源开发领导小组组长刘宗烈当选常务副理事长、法人代表,王怀东(副市长)、何义发(副市长)、胡其龙(州科技局局长)、向心炯(州土肥站研究员)、吴承亚(市科技局局长、硒检测中心主任)、彭祚全(市疾控中心主任技师)当选副理事长,吴承亚兼秘书长,吴修文(市科协主任科员)、刘红梅(华中科技大学博士)为副秘书长。

2005年8月,由彭祚全、刘宗烈、吴承亚主编的《生命元素硒——兼谈恩施硒资源》一书由大中华文化出版社出版,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何鲁丽为该书题词:“开发硒资源造福群众”,于若木、徐辉碧作序、周国泰、黄开勋主审。

2006年4月恩施市稀宝生物技术公司成立,利用含硒煤矸石生产“活化硒矿粉”,并以此带动富硒大米、富硒茶的系列开发。

2003年以前没人敢提开发硒矿,“硒矿”一词很敏感。八龙化肥公司2003年生产硒肥,需向硒办提出报告,批准后才能去定量采挖,总共才批准100多吨采挖指标。围绕硒矿开发一直存在不同意见,一种意见认为,硒矿是无价之宝,挖完了就没有了,“中国硒都”也就不存在了,把硒矿开发卖出去了,自已的硒产品就没有市场了,不主张开发;一种意见认为,硒矿应该开发,关键是怎么开发,只要是综合开发利用,不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主张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2005年彭祚全在“中国硒都网”发表一篇长达万余字的文章:“国内硒产品开发现状及恩施硒资源开发前景”,综述了1941年以来硒研究的文献,研究方向的变化趋势,研究成果的应用,以及国内已有知名的硒产品品牌及市场现状与前景。该文发表10天点击率超过5000次,30天达1万多次。与此同时还打印成文本送市主要领导参阅。文章提出保护主矿床核心区域(含硒1000mg/kg以上的矿体),以“含硒煤矸石”名义开发主矿区边缘的尾矿(即含硒800mg/kg以下的页岩),避开开采“硒矿”的嫌疑,并提出了一些限制性措施。同时提出三条理由,说明开发含硒煤矸石的必要性:一是含硒煤矸石已存在亿万年,没有给当地人民带来财富,相反造成477人和无数畜、禽硒中毒的危害,如果开发成补硒产品可以在更大范围内造福人民,特别是低硒和缺硒区需要补硒的人群,不仅有经济效益,更有巨大的社会效益;二是要开发生产标准化的富硒农产品,必须依靠硒肥来实现,纵然是富硒地区,由于土壤中硒的分布不均衡,无法生产出硒含量合理一致、质量可测可控的标准化硒产品;三是在低硒和缺硒区,要从改变环境低硒入手解决人群补硒才是治本之策,唯有用硒肥去改变土壤结构,使农作物通过根系吸收,提高硒利用率和转化率,使缺硒人群通过膳食补硒,才是改善人群硒营养水平的根本措施,蕴藏着巨大的商机。此后,国内一些专家对开发富硒煤矸石给予了肯定,加上市场的需求拉动,市长、市硒产业及矿产资源开发领导小组组长程贤文亲自主持召开市长办公会研究,才有了“活化硒矿粉”中试项目的启动和2009年湖北华硒源科技开发公司利用含硒煤矸石开发系列硒肥产品的后续行动。

2003年10月,由市硒办、市科技局、市粮食局共同实施的5300亩优质富硒大米示范项目取得成功,产品在武汉、北京上市,与泰国米同价。

2007年5月23—24日,芭蕉富硒茶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通过验收,该示范区时有茶园6.8万亩,其中无性系良种茶5.6万亩;6月30日,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批准《恩施富硒茶证明商标注册》,恩施富硒茶获原产地注册商标保护。

2008年10月10 —13日,由中国营养学会主办、恩施市人民政府和湖北省硒资源开发促进会共同承办的《中国硒资源开发利用研讨会》在恩施市举行,并同时成立了“中国硒资源开发利用协作组织”,13个省、市200多名代表与会交流。会议的主题是硒资源开发的标准化问题。中国科学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华中科技大学、中国科技大学苏州研究

院等单位的专家围绕这一主题向大会作了学术报告,恩施市、陕西省紫阳县、贵州省开阳县、湖南省桃源县、湖南省全民补硒办公室在会上分别交流了经验,有关专家进行了点评。省、州、市领导到会听取报告并作重要讲话,会议期间还进行了富硒产品展示,现场参观考察等活动。会议编印了《恩施硒资源研究与开发》专辑、《中国硒资源开发利用研讨会文集》、《月照硒都分外明》电视专题片等资料,《中国硒都网》开辟了专题网页、《恩施日报》刊发了会议专版、恩施电视台制作了专题节目、市文工团演出了专场文艺晚会。新华网、人民网、荆楚网等大型网站都进行了图文并茂的专题报道。

11月,市硒资源研究开发检测中心获得省产业集群激励性转移支付专项资金支持,购置了AFS—3100型原子荧光光谱仪和片剂、胶囊剂实验室中小试生产线,并将对检测中心实验室进行全面改造升级,使之符合计量认证要求。2009年农业部还将对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站增加大量高档检测仪器设备投入。因此,该中心将成为全市富硒绿色产业集群的孵化器和服务平台。

2009年3月5日,市长秦斌主持“硒资源开发利用工作专题会议”,决定将“市硒产业及矿产资源开发工作领导小组”更名为“市硒资源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并增加部分成员单位,市长秦斌任组长、市政协主席刘宗烈任常务副组长、市委副书记李国庆、副市长何慧、市政协副主席赵萍、恩施经济开发区副主任刘恩敏任副组长,市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刘希成兼任硒办主任、张自树、彭祚全任副主任。决定将“市硒资源研究开发检测中心”由市科技局划归市农业局管理,为市农业局二级正科级事业单位,并与省硒促会、中科院地理资源所恩施硒资源开发研究中心、市农业局测土配方施肥化验室、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站等五家单位合署办公,实行一套班子管理模式,并就人事、经费和工作任务做出了安排。

4—5月,恩施硒多多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湖北恩施华硒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等从事硒产业的企业正式注册,富硒金花葵试种及富硒小杂粮基地建设项目、活化硒复混肥、硒多元烟草专用复混肥研究项目正式启动。2009年底,在申报“煤矸厂发电”项目中,彭祚全提出“从烟道废气中回收硒”的建议,受到省和国家发改委的高度重视,初步研究表明,每年可从烟道中回收200多吨纯硒,产值达1.6亿元以上,并建议将原项目名称改为“含硒煤矸石综合开发利用”,并将成立工业园区,建设循环产业链。

2009年10月,由市硒办主办的“中国天然硒资源网”正式开通运行,为国内硒资源研究开发者了解恩施硒资源情况打开了一扇窗口。

截止2010年底,全市有富硒茶园20.5万亩、富硒中药材25万亩、富硒反季节蔬菜22万亩、富硒低毒烟叶12万亩,此外,还有富硒小杂粮、金花葵、油茶、芦笋、林果业等基地建设,都在开发发展之中。据报道,富硒绿色产业总产值已达30亿多元。2011年市政府已经向省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申请制订《富硒农产品含硒量范围》的地方标准,预期富硒绿色产业集群将成为恩施市最具成长性的朝阳产业。

2011年9月19日—24日,第十四届国际人与动物微量元素大会在恩施市举行,全球60多个国家280多位微量元素研究专家齐聚恩施,交流微量元素领域的研究成果。同时还举办了恩施硒资源开发研究论坛和中国富硒产品博览会。这次会议是该国际学术会议首次在欧美以外的地区举行,也是中国县级城市首次举办大型国际学术会议。

恩施州矿产资源

恩施州矿产资源 恩施州属沉积岩分布地区,沉积矿产比较丰富。到目前为止,全州已发现各类矿产70余种,矿产地370余处,其中探明储量的有31种,矿产地235处,在31种矿产中,已探明大型矿床10处,中型矿床23处,小型矿床202处,矿点23处。铁、煤、石煤、磷、硫铁矿、天然气、高岭土、耐火粘土、石膏、冶金用白云岩、生物大理石、硒矿、硅、等13种矿产位居湖北省各地市州前列。恩施州矿产资源潜在价值估算在11000亿元以上,由于目前受交通“瓶颈”和市场的限制,还未发挥出应有的价值。 恩施州矿产资源已开发利用的26种,2012年底恩施州共有各内矿山企业649家,其中能源矿产2种,矿山企业108家;黑色金属矿产1种,矿山企业4家;有色金属矿产2种,矿山企业2家;冶金辅助原料非金属矿产1种,矿山企业9家;化工原料非金属矿4种,矿山企业28家;建材及其它非金属矿产15种,矿山企业498家;水气矿产1种(仅指矿泉水,未含天然气,建始县矿泉水厂)。 恩施州内主要矿产如下: 铁矿:探明储量13.77亿吨,经历年开采注销后,还有保有储量12.90亿吨,占全国铁矿保有储量443.1亿吨的3.1%,占全省保有储量22.46亿吨的61.3%,居湖北省第一位、全国第九位。恩施州铁矿主要赋予泥盆系上统,次为赋存于株罗系下统,以泥盆系宁乡式赤铁矿为主。主要集中分布在巴东县、建始县、宣恩县、恩施市、鹤峰县四县(市),其矿石工业类型为鲕状赤铁矿石、菱铁矿石、鲕录泥石菱铁矿石,其中以高磷低硫鲕状赤铁矿石为主,矿体呈层状、似层状展布,矿层稳定。后者主要集中分布于利川市境内,其工业类型为菱铁矿石、褐铁矿石,矿体呈层状、透镜体状展布。恩施州已发现铁矿床、矿点、矿化点共88处,其中其大型矿床(矿石储量大于1亿吨)规模有两处,即巴东县金果坪乡黑石板、建始县官店凉水井—大庄,共计探明储量8.05亿吨(其中官店凉水井—大庄铁矿探明储量4.21亿吨,金果坪乡黑石板为3.84亿吨),占恩施州铁矿储量的58.48%。中型矿床(矿石储量0.1—1亿吨)9处,共计探明储量4.59亿吨,占恩施州铁矿探明储量的33.33%。小型矿床(矿石储量0.05—0.1亿吨)3处,共探明储量2204.6万吨,占全州探明储量的1.6%。由于铁矿石中的硫、磷有害组分含量偏高,属难选得高磷鲕状赤铁矿,目前尚未规模开发,仅零星开采用作

调查恩施茶叶含硒量多少

调查恩施富硒茶叶含硒量多少资料 恩施茶叶门户通过查找资料得出下文,恩施茶叶品质特点以富硒、味鲜、香高、色绿、形美、显毫六绝著称于世,多次在全省和全国茶叶评比中获奖夺魁。全州现有茶园面积25万余亩,年产量20万担,年产值近2亿元,年创税1000万元以上。 全市现有茶园10.1万亩,其中无性系良种茶园占57%,位居湖北省第一,被省农业厅授予“湖北省良种茶园第一市”。现全市年产茶3256吨,产值7051 万元。 恩施市山清水秀,空气清新,硒矿储量位居世界第一。所产茶叶无污染且富含人体必需的硒元素,茶叶平均含硒量1.068ppm。长期日均饮用富硒茶500ml,是人体补充有机硒的最佳途径,具有抗癌防癌、抗高血压、延缓衰老的功效。 (注1:我国非富硒茶地区茶叶平均含硒量为0.15mg/kg.2004年国家正式颁布了中国富硒茶标准。标准设定富硒茶含硒值为0。25mg/kg至4.00mg/kg)。 (注2:ppm ——part per million,即百万分之一.表达溶液浓度时,1ppm即为1ug/mL;表达固体中成分含量时,1ppm即为1ug/g或1g/t。) (注3: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人体每日需要量为60~120微克) (注4:mg为毫克,ug为微克.1kg=1000g;1g=1000mg.1mg=1000ug;1ppm可以理解为1mg/kg) 恩施玉露”,历史悠久,中外驰名,1991年被评为湖北省优质产品,载入《中国名茶》。近年来,还研制了“龙潭翠峰”、“金星玉毫”、“炒青绿茶”等产品,这些产品多次在“鄂茶杯”评比中获金奖。2003年举办了“恩施茶叶文化节”,吸引了众多外地客商。 恩施市是全国第一个发现的高硒区,地质部门经过普查,在恩施市双河区渔塘坝首次发现了世界上第一座独立硒矿,打破了硒不能形成独立工业矿床的传统结论,填补了世界已知矿床的一项空白。 1991年1月20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在北京主持召开了“恩施富硒茶”论证会。中国农学会会长卢良恕、中国微量元素学会理事长杨光圻、中国茶叶学会理事长程启坤、中国营养学会理事长顾景范、中国茶叶研究所所长陈宗懋等专家认为:恩施茶除含硒外,还具有无污染、自然品质好、内含物丰富等特点。建议依靠科技进步,有组织、有计划、保质保量地开发富硒茶及其它富硒系列产品。 富硒绿茶小知识: 一、什么是硒,人体为什么缺硒? 1973年,联合国卫生组织首次宣布(1996年再次确定):硒是“人和动物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必需微量元素。” 硒是1817年被瑞典化学家贝捷利亚发现的以希腊月亮女神的名字命名的,它的符号是Se,化学周期表中序号34,介于砷与溴之间。我国约有72%的地区属于国际上公认的缺硒地区,自然环境低硒,故粮食天然植物含硒量极低,人体自身不能合成硒,在预防疾病时又不断流失,从而导致缺硒。 二、缺硒的生理表现: 我们已经知道,硒是一种人体必须的微量无素,但人体缺硒,会怎样呢? 大约六十年前,人们在中国黑龙江省的克山县发现一种奇特的病。病人的面色苍白,手足冰凉,气短,呕吐等。死亡率相当高,由于当时对病因一无所知,故称为克山病。后来,研究发现,克山病发病区的家畜普遍患有白肌病,而白肌病可用硒治疗。因此,在有关部门的合作下,用硒进行了防治克山病的试验,效果十分明显。后来得出结论:克山病的原因就是缺硒。大骨节病:表现在患者的软骨组织多处出现一小块一小块的坏死斑点,骨头严重畸形,指关节异常粗大。后来经研究,也得出结论:与克山病的原因一样,缺硒是造成大骨

2020年湖北省恩施州中考数学试卷 (解析版)

2020年湖北省恩施州中考数学试卷 一、选择题(共12小题). 1.5的绝对值是() A.5B.﹣5C.D.﹣ 2.茶中精品“恩施绿”“利川红”享誉世界.去年恩施州茶叶产量约为120000吨,将数120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A.12×104B.1.2×105C.1.2×106D.0.12×106 3.下列交通标识,既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B.C.D. 4.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a2?a3=a6B.a(a+1)=a2+a C.(a﹣b)2=a2﹣b2D.2a+3b=5ab 5.函数y=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 A.x≥﹣1B.x≥﹣1且x≠0C.x>0D.x>﹣1且x≠0 6.“彩缕碧筠粽,香粳白玉团”.端午佳节,小明妈妈准备了豆沙粽2个、红枣粽4个、腊肉粽3个、白米粽2个,其中豆沙粽和红枣粽是甜粽.小明任意选取一个,选到甜粽的概率是() A.B.C.D. 7.在实数范围内定义运算“☆”:a☆b=a+b﹣1,例如:2☆3=2+3﹣1=4.如果2☆x=1,则x的值是() A.﹣1B.1C.0D.2 8.我国古代数学著作《九章算术》“盈不足”一章中记载:“今有大器五小器一容三斛,大器一小器五容二斛,问大小器各容几何”.意思是:有大小两种盛酒的桶,已知5个大桶加上1个小桶可以盛酒3斛,1个大桶加上5个小桶可以盛酒2斛.问1个大桶、1个小桶分别可以盛酒多少斛?设1个大桶盛酒x斛,1个小桶盛酒y斛,下列方程组正确的是()

A.B. C.D. 9.如图是由四个相同的小正方体组成的立体图形,它的主视图为() A.B.C.D. 10.甲乙两车从A城出发前往B城,在整个行程中,汽车离开A城的距离y与时刻t的对应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甲车的平均速度为60km/h B.乙车的平均速度为100km/h C.乙车比甲车先到B城 D.乙车比甲车先出发1h 11.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点E在AB上且BE=1,F为对角线AC上一动点,则△BFE周长的最小值为() A.5B.6C.7D.8 12.如图,已知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与x轴相交于A(﹣2,0)、B(1,0)两点.则

恩施十大富硒产业

恩施十大富硒产业

恩施硒产业现状与展望 题记:20世纪最权威的微量元素专家奥德菲尔德博士这样评价:“硒像一颗原子弹,量很小很小,作用和威慑力却很大很大……一旦被人们认识、利用,将对人类健康产生深刻的影响。”第十四届国际人与动物微量元素大会(简称TEMA14大会),于9月19日至24日在恩施市举行,这是TEMA国际学术会议首次在欧美以外国家召开,拥有天然硒资源的恩施,成了众多国际和国内科学家特别关注的地方,恩施硒资源的科学开发与利用正迎来一个最好时期。 “世界硒都”,这枚勋章给恩施 古希腊物理学家阿基米德说:“给我一根足够长的杠杆和恰当的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

今天,在恩施州2.4万平方公里国土上的一颗普通石头,却搅得全球微量元素科学界风生水起。这颗石头叫“硒”。 1818年,瑞典科学家贝采尼乌丝发现一种与人类健康息息相关的微量元素“硒”,他根据古希腊神话中的“月亮女神(selene)”一词对其取 名为selenium。 自硒被发现以来,科学家们通过科学实验和临床资料证明,硒在人体组织内含量虽然很少,但它对人类健康的巨大作用却是其他物质所无法替代的。硒在地壳里的含量是亿分之一,在人体内是千万分之一,但它却决定了生命的存在。缺硒会直接导致人身体的免疫力下降,临床医学证实,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40多种疾病都与缺硒有关,如癌症、心血管病、肝病、白内障、胰脏疾病、糖尿病、生殖系统疾病、儿童发育不 良和营养阻滞等。 1973年,世界卫生组织向全球宣布,硒是人和动物生命活动中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美国营养学会也将硒列为与维生素、β—胡萝卜素同等重要的生命营养素。上世纪60年代,恩施市沙

恩施富硒茶

恩施富硒茶 (一)为什么要开展“硒”的研究作用 一、什么是硒,人体为什么缺硒? 1973年,联合国卫生组织首次宣布(1996年再次确定):硒是“人和动物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必需微量元素。” 硒是1817年被瑞典化学家贝捷利亚发现的以希腊月亮女神的名字命名的,它的符号是Se,化学周期表中序号34,介于砷与溴之间。我国约有72%的地区属于国际上公认的缺硒地区,自然环境低硒,故粮食天然植物含硒量极低,人体自身不能合成硒,在预防疾病时又不断流失,从而导致缺硒。 二、缺硒的生理表现: 我们已经知道么大的区别,就在于干燥方式不同。烘干机内温度高达130℃以上,只用6~7分钟时间,便可结束茶叶的干燥过程。高温杀死了茶叶内残余的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凝固了茶叶内的多酚类化合物,中断其进一步发展变化的条件,或改变了发展变化的方向。科学家就多酚氧化酶的动力学性质做过实验,最适宜的温度为37℃,极端温度60℃,超过60℃以上使酶迅速失活——烘干机让普洱茶失去生命,只会越存越苦”。 晒青、烘青、炒青: 晒青、烘青、炒青在传统茶叶分类中,同属绿茶类,它们的初制工艺组合相同,都是鲜叶、杀青、揉晒青毛茶捻、干燥。但是,晒青、烘青、炒青加工的技术要求是不一样的,形成了截然不同的品质

风格。 1、杀青:晒青毛茶常使用锅炒杀青,杀青温度较低,叶温多在80℃以下,多酚氧化酶钝化较少,低沸点香气物质未完全消失,杀青叶透青草气,杀青程度较嫩。烘青、炒青毛茶:锅炒、滚筒、蒸汽、热风杀青主要产地是云南省,近10年来,才开始在各地流行起来,由于卫生部门研究普洱茶有降血脂、瘦身、抗癌的功能,普洱茶尤其是保存越久的普洱茶越有效能,所以价格的变动也相当剧烈。辨别新、老普洱茶由于普洱茶可持续发酵,因此越陈越香,价钱当然也较贵。新的普洱茶指的是刚制成的普洱茶,外观颜色较绿有白毫,味道浓烈,老的普洱茶指的是陈放较久的普洱茶,因为经过长时间的后氧化作用,茶叶外观呈枣红色,白毫也转成黄褐色。 闻茶叶香气 通常保存不佳的普洱茶会产生霉味,有些商人为掩盖其气味,会加入菊花等花香。因此若看到普洱茶中掺有菊花,或闻起来有花香,表示茶叶品质不纯正。 辨别茶汤颜色 请店员或老板试用,观察茶汤颜色。由于陈年普洱经过多年持续发醇,茶汤颜色较深,但绝非黑如漆;而新普洱茶的茶汤颜色较淡。不过这一点也只能作为参考,因为即使新制的茶也会很深,最好的方法还是试喝。 试喝 试喝是选购茶叶最重要的部分了,因为一杯茶好不好,合不合口

恩施市环境现状

恩施市环境现状与解决措施 707040522 周超 摘要:针对恩施市环境质量现状,分析恩施市目前存在的各种环境问题,对资源开发和环境污染治理提出措施,使恩施市资源的开发利用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良性轨道。 关键词:水污染;大气污染;森林资源;水土流失 Abstract: The environmental quality of Enshi, Enshi City analysis of existing environmental problems, resource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control measures proposed, so that the Exploitation of Enshi City to a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healthy track. Key words: water pollution; air pollution; forest resources; soil erosion 恩施市位于湖北省西南部,地处清江中上游,介东经1094′48“-10958′42”,北纬2950′33“-3039′30”。东邻建始、鹤峰,西界利川、咸丰,南连宣恩,北接重庆奉节。东西宽86.5公里,南北长90.2公里,全市国土总面积3972平方公里,占全州总面积的16.6%。辖10个乡、3个镇、3个街道办事处和172个行政村、34个居委会。总人口78万,其中土家族、苗族、侗族等少数民族占38%。1998年被列为国家对外开放城市,是湖北省九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现为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首府所在地。恩施市是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首府所在地,全州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 1 恩施市环境质量现状分析 1.1 恩施市水环境质量现状 截止2005年底,恩施市13条主要河流除清江河部分流段以外,其余状况均良好。其中主要河流清江发源于苗族自贵定县斗山的南麓,流经我州内九个县(市);州境内河长369公里,州内流域面积

恩施硒资源研究与开发概述

恩施市硒资源研究与开发概述 湖北省恩施市硒资源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 从原因不明到硒资源的发现 据湖北省卫生志记载:1958—1963年期间,恩施沙地、双河一带发现一批原因不明的人畜脱发(毛)、脱甲(蹄)症,在国内尚未见报告。 1966年,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卫生研究所从湖北省卫生防疫站送检的恩施产玉米中发现硒含量高达44mg/kg,并证实脱发脱甲症是摄入高硒粮食(主要是用高硒石煤烘炕的玉米)而引起的地方性硒中毒,发病与当地煤系有密切关系。实验室分析证实,粮食中的硒主要来源于土壤和石煤,这种煤属含碳硅质泥岩。据当时调查,双河鱼塘坝煤的含量为235.0—3632.0mg/kg,平均为1009.0/kg,土壤的含硒量为0.78—12.88mg/kg,平均为6.32mg/kg,玉米的含硒量为23.0—43.95mg/kg,平均为34.89/kg,洋芋含硒量为8.32mg/kg,大米含硒量为3.85mg/kg,油菜籽含硒量为268.10mg/kg,在野生植物中以青苔(738.0mg/kg)紫云英(132.5mg/kg)和鹅儿肠(115.0mg/kg)含硒较高;水中硒含量为0.075mg/l;据5例患者发硒检查,硒含量为27.60—100.60mg/kg,平均64.38mg/kg。1981年,杨光圻研究员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上发表研究资料,并称恩施高硒区是“中国第一高硒区”,1984年第三届“硒在生物学和医学中作用”国际讨论会议上,杨光圻就恩施高硒区和地方性硒中毒的报告,引起与会者极大关注,会后不少专家先后来恩施现场考察。2006年6月,中科院地球化学研究所邵树勋等在《矿物学报》第二期发表论文,称在恩施高硒区发现的一种叫遏篮菜的植物含硒量达816 mg/kg,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含硒最高的植物,是超富集硒的植物。 地方性硒中毒被证实以后,当地政府相继采取了移民搬迁、封山育林、关闭“五小工业”和改变耕作方式与生活习惯等措施,到1969年前后,地方性硒中毒得到有效控制,1987年后再无硒中毒病人发生,。2007年6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食品营养与安全研究所吴永宁、朴建华、荫士安等专家受卫生部的派遣,来我市高硒区进行了现场考察,经采样分析,高硒区的土壤、植物、水硒都已大幅降低,达不到使人畜中毒的剂量,人血硒也已恢复到正常水平,确认已无硒中毒发生。调查组返京后即向卫生部写出了专题报告,并附湖北省恩施市人民政府给卫生部的“关于取消GB2762—2005中硒限量标准的请示(恩市政文[2007]123号)”,卫生部已于2008年9月组织专家进行论证,并决定废除GB2762中关于硒的限量标准,硒从此不再被视为食品污染物。 从高硒石煤的发现到独立硒矿床的证实 1991年9月和1992年5月,“恩施硒资源综合开发研讨会”先后在武汉和恩施召开,来自全国的50多位专家联名建议国家有关部门立项开发恩施硒资源,1992年下半年,国家计委对上述建议审查批复,决定按地矿部门《拼盘项目管理办法》开展恩施硒矿详查工作。 双河硒矿区位于湖北省恩施市东南73km处,是湖北省地质矿产局第二地质大队(原第十一地质队)勘查的一个规模可观的独立硒矿床。1988年提交了《湖北省恩施双河渔塘坝硒矿普查报告》,1990年又提交了《湖北省恩施双河硒矿及其外围普查地质报告》。该矿床的发现和勘查,不仅填补了全球无独立硒矿床的空白,而且为硒资源开发利用奠定了物质基础。

第二届恩施硒博会工作总结(定稿)

办好硒博会引领硒经济 ——第二届中国(恩施)硒产品博览交易会工作总结 第二届硒博会组委会办公室 2015年1月18日至22日,由中国商业联合会、恩施州人民政府主办的第二届中国硒产品博览交易会暨中国恩施〃世界硒都硒产品博览交易会,经过各方面的积极筹备、精心组织和辛勤努力,圆满落下了帷幕。这是一届奠定恩施州在全国硒产业发展领先地位的展会,是一届集硒产品营销、硒标准发布、硒产业高峰论坛、州内外交流合作为一体的展会,是一届推动富硒产业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会展,是一届统一指挥、政企联动、协同作战、安全高效、圆满成功的展会。 一、主要成绩 第二届硒产品博览交易会在规模规格、活动层次、展品品质、现场人气、展会成果等方面再创新高,对我州硒产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社会各方评价较好。 (一)吸引力明显增强。这次盛会吸引了495家企业参展,产品5000多种,参展企业和产品均超过首届硒博会。中国商业联合会继续作为本届恩施硒博会主办单位,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省商务厅、省农业厅、省质监局、省科技厅等20家单位为支持单位。来自国家部委、省人大以及省直相关部门的55名领导亲临展会指导。来自法国、韩国、加纳、秘鲁等外国驻汉领事及嘉宾10 - 1 -

人亲临展会现场。来自省内其他市区党政代表团55人、武陵山区党政代表团46人、北京市嘉宾7人参观展会。来自10个省的富硒地区党政领导和企业代表135人相集恩施。来自英国、日本以及19个省的采购商和投资商229家324人寻觅商机。第十四届国际人与动物微量元素大会学术委员会主席雷新根教授发来祝贺视频。各级领导亲临指导、各个层面的嘉宾云集,扩大了恩施硒产品博览交易会的国际影响力。 (二)活动高端权威。本届硒博会期间,举办的一系列活动把硒博会推向高潮。国家硒产品检测中心正式揭牌、硒产品标准〃标识〃标签正式发布,标志着我州硒资源开发利用再上新台阶,奠定了我州引领全国富硒产业发展的领先地位。中国富硒地区25位行政领导首次相聚恩施,共同签署《关于推进中国硒产业发展合作框架协议》,标志着全国富硒地区硒产业合作发展迈出了新步伐。《恩施州人民政府与新西兰奥克兰大学理学院富硒功能食品联合开发合作协议》的签署,标志着我州富硒功能食品的研发达到国际合作的新境界。成功举办了中国(恩施)硒产业发展高峰论坛,著名土壤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赵其国,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院长吴文良,新西兰〃奥克兰大学教授郭秀蓉女士,国家标准化研究院副研究员赵镭,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副教授郭岩彬等学者的讲座,为硒产业发展的路径、措施和对策把脉问诊,有着很强的前瞻性、科学性和权威性。成功举办了中小企业发展营销战略峰会,中央电视台品牌顾问专家李光 - 2 -

恩施市环境质量现状分析及污染治理措施

恩施市环境质量现状分析及污染治理措施 ---------------------------------------------------------------------------------------------------------------------- 编辑整理:https://www.doczj.com/doc/3b18066312.html,/文章来源:新浪 摘要:针对恩施市环境质量现状,分析恩施市目前存在的各种环境问题,对资源开发和环 境污染治理提出措施,使恩施市资源的开发利用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良性轨道。 关键词:水污染;大气污染;森林资源;水土流失 恩施市位于湖北省西南部,地处清江中上游,介东经1094′48“-10958′42”,北纬2950′33“-3039′30”。东邻建始、鹤峰,西界利川、咸丰,南连宣恩,北接重庆奉节。东西宽86.5公里,南北长90.2公里,全市国土总面积3972平方公里,占全州总面积的16.6%。辖10个乡、3个镇、3个街道办事处和172个行政村、34个居委会。总人口78万,其中土家族、苗族、侗族等少数民族占38%。1998年被列为国家对外开放城市,是湖北省九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现为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首府所在地。恩施市是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首府所在地,全州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 1 恩施市环境质量现状分析 1.1 恩施市水环境质量现状 截止2005年底,恩施市13条主要河流除清江河部分流段以外,其余状况均良好。其中主要河流清江发源于苗族自贵定县斗蓬山的南麓,流经我州内九个县(市);州境内河长369公里,州内流域面积14883km2,占全州总面积48.7%,年总降雨量在1200-1500mm之间,多年平均流量96.5亿立方米。流域地处中低纬度,经齐跃山东部斜坡,冷暖气流经常相持过渡的地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其特点:气候暖和,夏无酷暑,阴雨天居多,雨量充 沛,空气湿度大,冬季凌冻期短。 1.2 恩施市大气环境质量现状 据2005年恩施市城区空气中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总悬浮颗粒物年均浓度综合评价显示:恩施市城区全年52个周有44个周的空气质量在二级质量级别以上,其中达到一级的有12周(2002年为4周)。达到二级标准以上的周数占全年总周数的84.61%,比上年增加2个周;有8个周在三级质量级别以下,占总周数的15.39%。空气质量属于三级质量级别的周主要集中在1月和12月。2005年我市全年降水中,酸雨出现频率为25.8%,全年降水年 均PH值为5.68,酸雨年均PH值为4.50。 1.3 污染源分析 (1)水污染源分析。 恩施市2004年废水排放总量为1738.38万吨,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为465.38万吨,生活污水排放量1273万吨,废水中化学需氧量COD排放量5190.3吨,生活污水COD的排放量占COD排放总量的64%。2005年废水排放总量为1585.26万吨,比上年减少2.9%(47.37吨),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为367.26万吨,比上年减少4%(15.37万吨),生活废水排放量为1218万吨,比上年减少2.5%(32万吨)。工业废水排放达标量为272.17万吨,达标率为74.11%。 (2)大气污染源分析。 2005年全市工业废气排放量为134779万标立方米,工业废气中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为:二氧化硫1436.13吨,比2002年减少14.17吨;烟尘1461.33吨,比2002年减少403.07吨;粉尘1315.86吨,比2002年增加279.8吨。工业煤炭消费总量为16.8万吨,比2004年减少

恩施州产业结构及经济资源

恩施州产业结构及经济资源 一、恩施州产业结构: 在新一轮的城市总体规划中,州委州政府将会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实施“三州战略、推进绿色繁荣”的发展思路,以改善基础设施、壮大特色产业、加快城镇化进程、扩大对外开放、建设生态文明、构建和谐社会为重点,大力推进州域经济由第一产业为主导向二、三产业为主导转变,由农村经济为主向城市经济为主转变,由内生型经济为主导向开放型经济为主导转变,由整体解决温饱向全面建设小康转变,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建成全国先进自治州奠定坚实的基础。 坚持州域经济以民营化为主体,民营经济比重要达到80%;推进工业化,大力发展卷烟工业、水电工业、富硒绿色食品加工工业、药化工业、建材工业,同时突破性发展旅游业,实施园区战略,集团化战略和名牌战略,做强五大工业,把恩施州建成鄂西南重要的卷烟工业基地、洁净能源基地、富硒绿色食品工业基地、药化工业基地和建材工业基地;用现代工业的理念谋划农业,发展烟叶、茶叶、林果、药材、畜牧、特色蔬菜等六大绿色产业,推进产业化经营,努力建设绿色产业州。 二、恩施州产业现状: 依托绿色生态优势,走差异化发展路子,大力发展特色产业。 恩施州已基本形成了扎实的产业基础。建立了以烟叶、茶叶、畜牧、林果、药材、特色蔬菜等为主的六大绿色产业基地,形成了以卷烟、电力、药化、富

硒绿色食品、建材为主的五大工业体系,由于两路的开通,恩施旅游业也迎来了黄金发展期。 恩施州是湖北省的“烟草王国”和“茶叶基地”。恩施良好的气候条件,为生产优质茶叶提供了理想的生态环境。目前全州已形成了恩施玉露、鹤峰翠泉、宣恩五家台“三大知名茶品牌”。并建立80多万亩优质茶园,目前规划在建一个占地200亩的硒都茶城,位于金桂大道。 恩施也是全国优质白肋烟和烤烟生产基地。白肋烟远销亚、非、欧、美等20多个国家。现有烟叶种植面积70万亩,有全省的烟叶复烤厂,年生产量180万担,卷烟年生产量50万大箱。

恩施市简介

(代项目策划草案) 辛立道2009年6 月于北京 恩施生态旅游开发之我见 一、充分利用富集的生态资源 恩施位于湖北省西部,是中国的中心腹地。东临荆楚,与三峡、赤壁一衣带水;西通黔渝,为重庆、巴峡旅游景区必经之路;南连潇湘,与著名景区张家界一脉相连;北齐神龙架,原始森林隔江相望。 神秘的北纬30度穿越整个恩施。亚热带湿润性气候和独特的山地立体气候构成了恩施气候的多样性。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雨量充沛,四季分明,造就了恩施生物的多样性。因秦岭和大巴山的阻隔,使这一地区免遭第四纪冰川的洗劫,成为动植物的避难所。这里动植物繁多,其中40余种植物和70多种动物属国家级珍稀物种,成为华中地区重要的动植物基因库。号称中国的“三大后花园”之一,是全国生态旅游理想地区。 大巴山、巫山和武陵山的余脉在这里融合,造就了恩施多特质的山脉文化。由于岩溶地貌发育,山间谷地星罗棋布,或雄奇俊秀,或佳境荟萃。国家级森林公园坪坝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星斗山、七姊妹山,拥有世界地质公园特质的奥陶纪梭布垭石林,特别是恩施大峡谷,内有世界上最秀美的地缝和最长的暗河,有最壮美的万米绝壁画廊,群峰如屏,云霞如海。它们孕育了世界上许多最为珍贵的天地物种,隐藏着土家山民无数生命玄机。 神奇美丽的清江,传说是人间最清的江,故名清江。清江养育着一个个特殊的民族,从远古的清江放排,到如今的清江闯滩,流淌着一串串古今漂流的神话。 恩施是洁净能源基地。这里水能蕴藏量丰富,开发利用潜力巨大,拥有大小河流60多条,总流域面积2.1万平方公里。水资源总量为300亿立方米,水能资源理论蕴藏达500万千瓦。岩溶发育,暗河伏流多,地下水储量丰富,岩溶水储量64亿立方米。 恩施是绿色食品王国。特种绿色食品资源如莼菜、薇菜、蕨菜,云豆、摩芋、葛仙米、凤姜、百合、山药、野山菌等稀有品种,斐声海内外。 恩施是鄂西林海。森林茂密、植被良好,是华中森林宝库之一,享有“天然植物园”美称。森林覆盖率67%,林材蓄积量3000万立方米左右。原始孑遗树种和珍稀树木举世闻名,水杉、银杏、珙桐、鹅掌秋、香果树、楠木等历来为土家山寨特产,被列为朝贡珍品。金钱松、穗花松等珍贵树木,具有观赏价值外,又属古老孑遗植物,被誉为世界活化石。号称中国的“三大后花园”之一,是全国生态旅游理想地区。 恩施是华中药库。药用植物资源甚为丰富,品种多达2080余种,“鸡爪黄连”产量居全国前列,“板党”质地优良,出口主打产品。“紫油厚朴”,乃国家珍品。党参、当归、黄连、天麻、贝母、杜仲、厚朴、黄柏、丹皮、半夏、银花、百合、舌草等药材种类《本草纲目》所载还多,特别是中国板党、湖北贝母、鸡爪黄连、紫油厚朴、当归、 天麻、丹皮、首乌、竹节参、江边一碗水,七月一支花、头顶一颗珠等数十种名贵中药材,量大质优,享誉世界。 恩施是世界硒都。恩施岩石、土壤、动植物硒富集均达到世界之最,为世界70%以上缺硒地区的人类带来了福音。硒产品和硒矿床的开发利用前景广阔。 恩施是矿藏战略储备库。已探明储有各类矿产资源70余种,矿产地314处。煤矿、硫铁矿、碳石、耐火粘土、天然气、石煤等居全省第一;铁矿20亿吨,磷矿111亿吨,是全国四大磷矿之一。此外,还大量蕴藏白鹤玉、菊花石、墨玉等生物化石,优质大理石,生物礁等稀有资源。 恩施是中国的中心腹地,是中国中部地区迄今为止唯一没有被开发、受污染的处女地。具考古学家考证,200万年前的远古建始直立人是世界最早的古人类,从“建始人”居住的

恩施方言

[转]恩施方言恩施方言集锦+恩施方言四级考试试题恩施方言————日常生活用语 小孩——细娃儿 倒霉——背时 地方——点吧儿 上面——皮头 傻瓜——哈农包 厕所——茅司 放——登、尬 完蛋——搞拐,拐场 瓜子——葵花儿、向阳花儿 花蕾——花苞儿 蟑螂——偷油婆 蚊子——夜蚊子 苍蝇——饭蚊子屎蚊子 外婆——嘎嘎 满月酒——祝米酒 讨厌——嫌人 晚上不睡觉——夜游神 方便——撇脱 顺直线前进——照直走、扯直走 瞎说——扯白 转身——车身 撒谎——扯谎 形容一个人有点傻——信信、哈哈、呆呆 耍——撩 憨厚的人——憨吧儿、哈吧儿 爱秀的人——得宝、得吧儿 爱开玩笑的人——缺宝 聊天——谈白 吹牛——日白 比较缺德的人——日谷子 讲故事——摆场 楞头楞脑——二杆子 角落——卡卡儿、国国儿 好急——焦人 台阶------街(gai)沿儿 心烦------烦人//毛闷 睡觉----------------挺劳把子 扁低人____踏雪人 上厕所---------解首 爸爸———————老汉儿 青蛙——克么

癞蛤蟆——癞克包 一会___一哈(三声) 摔跟头___哒扑叭 蹲下—————拽起 为什么~~~~~~~沙门爹 天呢----------得了啊, 革担子滴 蛮小----------滴个儿 脏-------------罗送 nai呆俩垮 不经常-------三门真儿 拉肚子-------屙西 刚才----------将才,才刚儿 准备----------支架 炫耀---------洋, 得! 着急--------得急 院子--------场吧 哭-----------扯经腮 爷爷--------嗲嗲 自己--------国人 膝盖--------客西老客儿 拳头--------定子 打耳光--------刷你两耳食,跟你两耳巴子 用腿踢别人---跟你两弯心脚 垃圾铲---撮瓢 指甲——直麻壳儿 胳膊肘——到拐子 这段时间--捏华 大声喊---扯起侉子喊 开始-----架势 踢----Zhua (二声) 粘---Ba 外公-------嘎公 吝啬---------啬巴 做事快:流涮 准备-------------------------安支 裸体--眺卡 倒霉---------背实 专门---------叼初 提---------diang(一声) 恩施方言(又称本地土话),念起来顺口,听起来顺耳,是土家人在长期的社会生产、生活中创造的独具特色的交流语言。现收集部分于后(注:引号内为方言,破折号后为汉语注释),让大家分享。 一字方言(6):“咂”-喝;“逮”、“拜”、“搞”-吃;“匀”-分;“耍”-玩。 二字方言(64):“火色”-扎实、厉害、能干、钢性好、不好对付;稀客”-很久未见面的客人;“醒事”-懂事、成熟;“认红”-主动承担某过错;“答白”-答应、理睬;“男客”-丈夫;“女客”、“堂客”-妻子、老婆;“哈数”-本事、把握、心中有数;“搞头”-板眼;“整酒”-喜事请客;“礼

湖北恩施市概况

湖北恩施市概况 恩施市位于湖北省西南腹地,是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首府所在地。全市国土面积3972平方公里,总人口79万人(2007年末)。境内资源丰富,环境优美,文化厚重,有“中国硒都”、“鄂西林海”、“华中药库”、“烟草王国”、“天然氧吧”等美誉。近年来,恩施市充分利用自然生态、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等优势,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西部大开发良好机遇,紧紧围绕“一二三四五”工作思路和“四三二”工作重心,以恩施大峡谷、恩施女儿会、恩施玉露茶“三张名片”为抓手,致力打好生态牌、文化牌、旅游牌,实现了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先后被评为中国魅力城市200强、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50强、湖北省园林城市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先后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市)”、“全省农村党的建设先进县(市)”等荣誉。 近年来,恩施市立足生态资源优势,积极转变发展方式,提出并规划了打造“仙居恩施”的发展蓝图,即结合产业发展打造“三张名片”,结合新农村建设和旅游发展建设“八大生态走廊”,让市民像神仙一样生活居住,让客人体验神仙般的恩施生活,实现农民生活城镇化、市民生活乡村化。“仙居恩施”的提出是全市上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是指导恩施市今后一段时期发展的战略思想,具有划时代意义。主要目标是要通过几年的努力,建成八大生态走廊:即恩施大峡谷黄鹤楼生态走廊;“恩施玉露”生态走廊;“清江源”现代

烟草农业生态走廊;梭布垭石林生态走廊;“318”国道生态走廊;“清江画廊”生态走廊;莲花池生态走廊;“小溪”生态走廊。八条生态走廊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优势,突出特色民居改造、产业发展、生态公路建设等重点,将新农村建设与乡村休闲旅游有机结合,将重点景区与乡村生态旅游有效融合,成为新农村建设新标向。打造“仙居恩施”,建设“八大生态走廊”,将民族特色、地域特色、产业特色、生态特色融入一体,实现了新农村建设理念由基础建设到生态建设的升华,示范由点到线再到面的扩张,使“恩施模式”新农村建设的内涵更加丰富和完善。 地理位置 位于中国湖北省西南部,清江上游,西北邻重庆市。汉巫县地,三国时吴置沙渠县,元为施州,明洪武十四年(1381)置施州卫,清雍正六年(1728)改卫置恩施县,1982年划县城关镇及近郊置恩施市,1983年恩施县并入,恩施市境内为鄂西南山地。主要有煤、铁、硫、水晶石等矿产,农业主产有玉米、水稻、红薯、小麦等,经济作物以桐、茶、漆、麻著名,恩施黑猪为优良品种。珍贵树种有穗花杉、珙桐、水杉等,产党参、当归、天麻等100多种药材。有机械、采煤、电力等工业。土特产品有玉露茶、板桥党参、石窑当归、紫油厚朴、香菌、中华猕猴桃等,是历史古城,抗日战争时期湖北省政府曾迁此,名胜古迹有连珠塔、文昌祠、柳州城遗址等。 道地药材 恩施市居“华中药库”的中心,属湖北省乃至全国中药材主产区之

恩施十大景点

恩施十大景点 许多朋友都在网上问恩施有哪些景点?哪些景点好玩?恩施十大景点?下面就由小编来为大家排忧解难。 1、世界最古老的人类起源地——建始人遗址 位于恩施州建始县高坪镇麻扎坪村七组与金塘村交界处。1968年至2000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进行了九次调查与发掘。发现早期直立人牙化石5枚及石器、骨器,同时发现包括步氏巨猿在内的哺乳动物化石9目、37科、68属、87种,距今195-215万年,是首次发现的直立人与巨猿共生的化石地点,是世界上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古人类遗址之一。 2、世界容积量最大的天然溶洞——利川腾龙洞 洞口高72米,宽64米,洞内最高处235米,初步探明洞穴总长度59.8千米,其中水洞伏流16.8千米,

洞穴面积200多万平方米,容积量为4000多万立方米,为目前探明的世界最大的单体溶洞。 3、世界最美的峡谷——恩施大峡谷 恩施大峡谷位于恩施市屯堡乡和板桥镇境内,是清江大峡谷一段,峡谷全长108公里。“清江升白云、绝壁坏峰林、天桥连洞群、地缝接飞瀑、天坑配竖井”为恩施大峡谷五大奇观。

4、世界最古老的水杉植物——利川谋道水杉王 树高35米,胸径2.5米,冠幅22米,树龄达600多年。它是世界上树龄最大、胸径最粗的水杉母树。 5、世界最古老的石林——梭布垭奥陶纪石林 石林形成于远古奥陶纪,距今已有4.6亿年。

6、世界最大的硒资源基地——恩施 恩施市是迄今为止“全球唯一探明独立硒矿床”所在地,境内硒矿蕴藏量居世界第一,硒矿储量达50多亿吨,2011年9月19日,在第十四届国际人与动物微量元素大会(简称TEMA14大会)上,恩施正式被授予“世界硒都”称号。 7、世界最高的公路大桥——泗渡河大桥 地处沪渝高速公路巴东段,2009年建成通车,比号称世界最高桥法国米约大桥还要290米,被誉为世界第一高悬索桥。

恩施州硒资源简介

恩施州硒资源简介 恩施州域由武陵山、巫山和大巴山三大山脉构成,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河谷深切,高差悬殊,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独特的生态环境孕育了全州丰富多彩的自然资源,特殊的地球化学条件,行程了一个罕见的硒资源区域。当今,硒与生命科学关系的研究十分活跃,硒在人体健康中的作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硒在工农业领域中的应用也日益广泛,因此,硒资源开发利用前景十分广阔。 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研究所、环境卫生与食品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地理研究所,中国农科院畜牧研究所、原子能研究所,湖北省地质二大队以及有关大专院校等国内数十家研究机构,美国、英国等国外研究机构相继到恩施,与我州科技人员一道,从医学营养、地质、环境、畜牧营养等多方位开展了广泛的研究。大量的调研数据和实验结果证实,恩施州是这个第一大高硒区,岩石、土壤、生物、地下水等环境中含硒量之高,为世界罕见。还首次发现了我国独立的硒矿床。 综合国内外科研考察成果,可以粗略了解硒在我州矿藏、土壤、植物、动物、水体等自然环境中的分布、储藏情况。 一、硒矿资源 湖北省地矿局第二地质大队对本州范围内矿资源进行了近二十年的研究工作,对几个重点地段硒矿进行了地质详查及钻探工作,掌握了硒矿的成矿规律并获得了部分矿段硒矿地质储量。根据现有的地质资料分析,全州硒矿资源分布广泛,遍及六县两市,主要分布在恩施市、宣恩县、建始县,其次为利川市、巴东县、鹤峰县以及咸丰县和来凤县。恩施的双河乡、红土乡,宣恩的杉坨乡是高硒区,含矿层硒含量均值高达109~7188μ g/g。恩施市双河硒矿是全国乃至全世界罕见的独立沉积型硒矿床,硒品味在 500-7800g/t之间。此外,在双河矿区外围还有3个硒矿点,12个硒矿化点。硒矿石中主要组分为硒,伴生组分主要为钒、钼,可供综合利用。 中科院地化所郑宝山研究员等通过调研认为恩施州境内广泛分布有50~60米厚度的高 硒岩层,含硒最高部分厚12~15米,未风化时含硒量大于1000μg/g,最高含硒量为 1: 表1:恩施州7县市调查点碳质硅质页岩和碳质页岩硒含量(μg/g) 二、高硒土壤 土壤硒的含量主要取决于土壤母质的硒含量以及土壤形成过程中与形成后硒的迁移。我州高硒区土壤的硒主要来自含硒量很高的石煤,经过风化作用后,石煤中的硒可转化为可溶态硒而进入土壤。碳质硅质页岩和碳质页岩俗称石煤,我州的双河、新塘、沙地、椿木营、泗淌、猫坪等地都是石煤出露区。石煤作为这些地区的主要燃料,大量采掘使用加速了其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作用。充分裸露的石煤或因风化淋溶作用将硒迁移至耕

2016年湖北省恩施州中考数学试卷

2016年湖北省恩施州中考数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3分)9的相反数是() A.﹣9 B.9 C.D. 2.(3分)恩施州2013年建筑业生产总值为36900万元,将数369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A.3.69×105B.36.9×104C.3.69×104D.0.369×105 3.(3分)下列图标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B.C.D. 4.(3分)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2a3+3a3=5a6B.(x5)3=x8 C.﹣2m(m﹣3)=﹣2m2﹣6m D.(﹣3a﹣2)(﹣3a+2)=9a2﹣4 5.(3分)已知∠AOB=70°,以O为端点作射线OC,使∠AOC=42°,则∠BOC的度数为() A.28°B.112°C.28°或112°D.68° 6.(3分)函数y=的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 A.x≥﹣1 B.x≥﹣1且x≠2 C.x≠±2 D.x>﹣1且x≠2 7.(3分)有6张看上去无差别的卡片,上面分别写着1,2,3,4,5,6,随机抽取一张后,放回并混在一起,再随机抽取一张,两次抽取的数字的积为奇数的概率是() A.B.C.D. 8.(3分)在广场的电子屏幕上有一个旋转的正方体,正方体的六个面上分别标有“恩施六城同创”六个字.如图是小明在三个不同时刻所观察到的图形,请你帮小明确定与“创”相对的面上的字是()

A.恩B.施C.城D.同 9.(3分)关于x的不等式组恰有四个整数解,那么m的取值范围为() A.m≥﹣1 B.m<0 C.﹣1≤m<0 D.﹣1<m<0 10.(3分)某商品的售价为100元,连续两次降价x%后售价降低了36元,则x 为() A.8 B.20 C.36 D.18 11.(3分)如图,在△ABC中,DE是AC的垂直平分线,△ABC的周长为19cm,△ABD的周长为13cm,则AE的长为() A.3cm B.6cm C.12cm D.16cm 12.(3分)抛物线y 1=ax2+bx+c与直线y 2 =mx+n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中: ①abc<0;②a+b+c>0;③5a﹣c=0;④当x<或x>6时,y 1>y 2 ,其中正确的 个数有() A.1 B.2 C.3 D.4 二、填空题(本题共有4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3.(3分)因式分解:a2b﹣10ab+25b= . 14.(3分)已知一元二次方程2x2﹣5x+1=0的两根为m,n,则m2+n2= .15.(3分)如图,平面内有16个格点,每个格点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则图中

湖北恩施药用植物资源分布概况

湖北恩施药用植物资源分布概况 摘要:主要介绍了湖北省恩施州药用植物区系成分和恩施州药用植物的种类及其地理分布概况。通过对恩施州药用植物科属种的统计,主要代表科的总结,与其他地区药用植物区系的比较,中药材品种数量的调查以及这些药用植物由于受地理条件(例如气候、土壤类型等)的影响而表现出的明显垂直地带性分布规律,分别对北部长江三峡谷地和神农架南坡,恩施州西部和东部山区、中部和南部的丘陵地和河谷盆地的药用植物资源的分布状况进行了分析总结,从而得出三峡谷地和神农架南坡是恩施州的主要药源区以及西部和东部山区是恩施州中药材生产的主要基地的结论。 关键词:恩施州;药用植物;分布概况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于华中腹地,地理坐标为东经108°30′~110°31′,北纬29°05′~31°30′,是云贵高原植物区系向东过渡和亚热带植物区系向北过渡的交汇地。地貌复杂,既有崇山峻岭,又有幽谷平川,河流密布,真可谓山高水长;气候多样,雨量充沛,温暖湿润,有些地区长年云雾缭绕,自然条件得天独厚;拥有十分丰富的植物区系,蕴藏着包括水杉、巴东木莲、珙桐、马蹄香等中国特有植物在内的丰富的植物资源,是中国具有东亚特色的植物分布最广,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笔者在本所从事近30年的资源调查、征集、保存与开发利用研究,深感恩施州蕴藏着极其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 1 恩施州药用植物区系成分 药用植物一般都有较强的地域性,它的生长、繁殖和发展往往受到自然条件的制约。恩施州境内蕴藏的丰富药用植物资源是与该州的自然条件的优势密切相关的。州内自然条件优越,植物成分丰富,药用植物的分布也多种多样。 1.1 药用植物科、属、种的统计 到目前为止,已知全州药用植物共205科881属2258种(见表1),可见恩施州药用植物的种类是十分丰富的,属的密度也较大。在这些药用植物中,草本植物的属、种占绝大多数,而木本和蕨类植物占比例较小。 表1 恩施州药用植物统计 1.2 主要代表科 据统计,在这些药用植物中,有45科含有较多的属、种。 1.2.1 超过20种的有30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