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方债务发展历程以及成因分析

地方债务发展历程以及成因分析

地方债务发展历程以及成因分析
地方债务发展历程以及成因分析

摘要

近些年,有关“地方政府债务”的报道开始频繁地见诸于报端。在我国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巨额的地方政府债务是我们无法回避的事实。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债务总量过大且问题重重,如若解决不好,这些巨额债务将严重威胁我国的经济安全与社会稳定。着力解决地方政府债务问题,不仅是缓解财政风险,发展经济的需要,而且更是构建诚信政府乃至构建诚信社会的需要。因此,在当前地方债务危机愈演愈烈,不少地方政府深陷债务泥潭的严峻形式下,对我国地方债务发展历程、成因进行深入剖析,对于分析探讨当前地方债务危机的解决之道,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故在本文中,笔者首先从地方政府债务定义和构成两方面来阐述地方政府债务的内涵:然后笔者将对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发展历程和现状进行分析:接下来,笔者在深入研究地方债务发展历史的前提下,对债务问题的成因、当前面临的问题以及解决途径进行深入的剖析,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地方债务;财政体制;发展历程

目录

一、引言 (4)

二、地方债务的界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地方债务的定义...........................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地方债务的构成...........................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我国地方债务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6)

(一)我国地方债务的发展历程 (6)

(二)我国地方债务的发展现状 (7)

四、我国地方债务成因分析 (8)

(一)地方债务成因分析 (8)

(二)地方债务当前面临的问题 (10)

五、化解地方债务问题的对策 (11)

(一)摸清总量、区别对待、分类化解 (12)

(二)以外汇储备来缓解偿债压力 (12)

参考文献 (14)

致谢 (15)

一、引言

正处于转轨时期的中国地方政府,在经济总量不断扩大的同时,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也在飞速增长。在地方政府表面财政收支基本平衡的背后,却隐藏着诸多问题。地方债务从形式上看流离在预算之外,实质上却是需要财政来负担的,属于政府债务的性质。另外,财政是社会经济风险的最终承担者,特别在转型过程中,社会“推定”给地方政府的支出责任和义务不断增加。以上的种种问题,使得地方政府正承受着巨大的未来支出压力,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凸现。

当前我国地方债务所面临的严重性和广泛性并不是偶然的,其形成的机理与当前中国的体制转轨密切相关。但是长期以来,我国各级地方政府未对债务问题保持应有的警觉。随着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日趋严重,地方债务问题才真正地浮出水面,逐渐成为当前人们关心的一个问题。而各级政府部门也开始重视对这个问题的研究,重新审视自己所负的真正的债务。因此,在这样一个特殊的转轨时期来探讨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是极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这有助于各级地方政府以及社会公众加深对该问题的认识,从而更好地防范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维护地方财政的安全性、持续性和社会的稳定性。

二、地方债务的界定

(一)地方债务的定义

债务是指市场经济中的信用关系,合理适度的债务能扩展市场经济中的资金链、信息链和分工链,适度负债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然而,过度债务则会诱发债务风险。债务分为私债和公债两类,公债也就是政府债务,可分为中央政府债务和地方政府债务。国际会计师协会把“政府债务”定义为:能带来某种形式的经济利益且由过去事件引起的一种现行的政府债务,解决这些预计要导致政府资金的流出。

据此,笔者认为,地方政府债务是指地方各级政府(从目前来看,我国地方政府是指省、市、县、乡四级政府)以货币或其他经济资源偿还的各种负债;是地方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或其他经济组织等,以“政府名义向社会公众以及外国政府等组织举借或者担保举借的债务。地方政府债务主要包括国内外或境内外金融机构贷款,外国政府贷款,财政性借款,各项集资、欠发职工工资,工程项目欠款等”。

(二)地方政府债务的构成

世界银行专家汉纳·普拉科瓦认为政府债务可以用两对概念的组合来表示,即直接债务与或有债务,显性债务与隐性债务。据此,笔者认为我国目前地方政府可分为四类,地方政府显性债务、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地方政府直接债务、地方政府或有债务。地方政府显性债务是指由国家法律或政府签订合同明确规定的必须由地方政府来偿还的债务,当债务到期时,政府有法律义务偿还这些债务,例如主权债务的偿还以及难以履约的政府担保债务的偿还。这种债务往往易于计算,理论上是可以准确统计其数量的。

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则与之相反,它是地方政府一种道义上的义务,这种道义义务不受法律约束,而是由于公众的预期、政府压力或社会理解意义上的应由政府承担的义务。例如,地方政府迫于压力或者主动对银行破产后小储户利益的保

护、对于未承保的自然灾害受害者的救济等,这些本应是政府支出的项目,但由于种种原因致使政府不能及时兑现,不能兑现的部分就会形成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通常情况下,这种债务的数量难以衡量。

地方政府直接债务是指地方各级政府基于社会稳定和经济建设的需要,以各种形式在国内外举借所形成的,最终必须全部或部分由各级财政予以偿还的债务,即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应付欠款。这是地方政府在任何条件下都无法回避和应该履行的义务、其后果是可以预见的负债。例如,政府发行的债券、法律规定的未来养老金的偿付等等都属于此类债务。通常情况下,这类债务易于衡量。

地方政府或有债务在我国债务构成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而且或有债务的概念难以把握。这里,笔者将着重介绍地方政府或有债。或有债务属于会计学概念的范畴,我国《会计准则》对企业或有负债定义为:或有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潜在义务,其存在必须通过未来不确定事项的发生或不发生予以证实;或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很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或该义务的金额不能可靠计量一。从地方政府的角度来考察,政府或有债务可理解为:“由于过去事项或既存事实引起的各类潜在义务,履行这些义务可能导致地方政府支出压力的加大”。

通常,政府或有债务形成的原因并不仅仅由地方政府自身的行为引起的。政府作为辖区公共利益的代表,它是社会的管理者,也是公共风险的最终承担者,辖区内的其他主体不能承当的风险最终会由政府来承担。如金融机构发生危险,一且引起社会的动荡,影响社会稳定,政府往往基于道义的责任或其他目的而出面救助。因而,“政府或有债务并不仅仅源于政府行为”。“政府或有债务具有层次性,它源于国家统一领导与分级管理相结合的政权体制。由于实行分级管理,各级政府在管理自己的事物过程中就会形成债权债务关系”。在统一的国家里,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政府之间实际隐含着某种法律上的担保关系,当地方政府或下级政府陷入债务危机时,下级政府的负债,包括直接负债和或有负债,都是中央政府或上一级政府的或有负债。

三、我国地方债务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一)我国地方债务的发展历程

当代政府是信用政府,大量事实证明,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几乎所有国家的各级政府都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政府债务,我国也不例外。自从中图共产党登上历史的舞台,我国就存在着共产党领导下的各级政府利用信用手段筹集资金为履行职能提供资金保障的现象。

新中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以前,由于当时我国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地方政府自主权很小,这个时候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不大,来源也比较单一。但是尽管如此,地方政府也会通过举债的途径筹集资金。例如“一五”期间,出于扩大建设资金考虑,1954 -1958年发行了“经济建设公债”。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财政分权化改革的推进,中央政府不再对地方政府的各项事务大包大揽。随着需要承担的事权越来越多,地方政府对财政资金的需求也就越来越大,可是当时我国财政体制赋予地方政府的财力却相对有限。尽管我国预算法一直禁止地方政府举债,但是迫于财力需求的压力,地方政府还是以各种形式举债筹资。并且伴随着债务规模的越来越大,形式的越来越复杂,地方政府举债所起的积极作用和潜在的风险也越来越大。这个时期的地方政府债务结构不像以前那样单一。除了直接债务外,还出现了“一些新的债务形式,如财政周转金借款、地方政府拖欠工资以及包括隐性债务和或有债务等在内的各种间接性债务”。

90年代后期,我国实施了积极财政政策,大量发行国债,中央政府实行了“将国债转贷给地方”的政策,转贷给地方的定额国偾的还本付息由地方政府来承当。国债转贷所形成地方政府债务的规模很大,1998年-2005年,中央财政共发行了约9900亿元长期建设国债投资资金,其中约三分之一的是由中央转贷给地方使用。中央政府在向地方政府转贷国债时,往往要求地方政府配套相当数额的资金.配套资金制度使得一些她方政府为了得到中央政府的国债转贷项目,采取了包括举债在内的各种方式来筹措相应的配套资金,这就迫使地方政府被动增加直接债务。

财政分权改革后,地方政府的自主权越来越大。与之相适应,地方政府对社会管理和经济建设的参与程度也越来越深;与此同时,地方政府在公共投资领域内的投资也形成了不小的债务。在各级财政的财力普遍吃紧的情况下,各地的基础设施等公共投资往往过多依赖于政府的举债或者政府担保的企事业单位的举债收入。这一方面,加快了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的速度,有利于地方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福利的提高;但另一方面,如果债务规模过度,将会给地方财政带来严重的负担。

此外,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转轨期,社会易出现一系列问题,解决这些问题会导致地方政府债务的增加。这类债务是地方政府出于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公众的期望以及政治压力等原因必须承担的社会债务。这些社会性债务通常属于地方政府或有负债,但只要其中一部分转化为地方政府的直接债务,便会增加地方财政风险和负担。

(二)我国地方债务的发展现状

从前文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包括了大量或有债务,这些债务能否真正形成债务需要一定的条件。因此,要准确计算出地方政府债务的数量非常困难,在实践中我们只能做些估算。

世界银行的报告曾估计我国政府或有债务占GDP的50%以上,我国的经济学界的估计则为42%左右,如果按照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按照50%分担的话,我国地方政府承担的或有债务规模约为GDP的20%-25%。著名财政学家张馨认为:理论界在计算地方政府债务的数量时,是从较为宏观的角度认识和把握地方政府债务的,或有债务是不会全部转化为政府直接债务的,理论界的统计口径偏大。因此张馨认为我国地方政府或有债务规模是10%- 15%。如果“将地方政府直接债务与或有债务相加,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总规模可能达到GDP的20%-30%。这样如果以2012年我国GDP总量为52万亿元来算,我国地方政府债务总量10万亿到15万亿之间。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尽管我国目前就地方债务数量还没有达成一致看法,

但是,有一点我们不难得出,我国目前的地方债务数量是巨大的。同时考虑到化解地方政府债务的复杂性,我国地方政府债务数量在短时间内难以大幅度的减少。

四、我国地方债务成因分析

(一)地方债务成因分析

1、地方政府缺少正常的收入来源

一方面,我国地方缺少主体税种。上世纪的分税制改革,确定了我国税收收入体系,将消费税、关税等维护国家权益、实施国家宏观调控所需的税种收入化为中央收入;将营业税等11个税种划归地方收入;将增值税、资源税等税种划归地方和中央共享收入。此外,地方政府缺少税收立法权,使得其在与中央的博奕中处于不利位置。

一般说来,政府总是有着两大目标:一是社会稳定,二是财政收入最大化。但这两个目标在不同级次政府中所处的位置是不一样的,社会稳定往往是中央政府的首要目标,但它对地方政府来说却是外部的,地方政府更关心的是财政收入最大化。而在地方和中央的博奕过程中,过分集中的税权体制,使地方政府缺少与事权对应的税权。处于强势的中央政府制定有利于自身的政策同时,地方政府却面临巨大的财政压力。迫于财力的压力,地方政府就会通过各种途径聚集资金。其中,发行地方债务便是地方政府筹集资金的一个主要方法。

2、不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

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分级财政体制的一项重要内容。我国目前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建立在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的基础上。开始时,转移支付形式主要有:税收返还,过渡期转移支付,体制补助,结算补助,专项补助。最近几年,为适应新的情况,又新增了民族地区转移支付,调整工资转移支付,缓解县乡财政困难“三奖一补”的转移支付。

但是尽管如此,我国目前转移支付却依旧存在许多问题。首先我国转移支付缺乏应有的法律地位,随意性比较大。目前,我国只存在转移支付规章制度,没有一套严格的全国性的转移支付法律。法律没有严格规定中央政府对地方转移支付的责任,地方获得的转移支付更多的表现为自身的“跑部进钱”的努力程度。而且,在缺少严格的转移支付法律的情况下,中央政府的转移支付易存在支付缺位。其次,我国转移支付制度不合理,表现为专项转移支付过多:专项转移支付往往伴随者地方资金的配套,地方政府为获得上级政府一定数量的转移支付,不得不动用本来就很有限的资金,甚至通过举债的方式筹集资金,这样就会形成各种不同的地方政府债务。

3、软性的约束机制

如果说地方政府主体税种以及不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是地方政府举债的内在原因,那么当前我国对地方政府举债的缺乏硬性约束机制则是地方政府屡屡负债的外在原因。

一方面,分税制改革后的软预算约束机制不能有效约束政府的非理性行为。许多地方政府从国有银行或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基金等金融组织直接举债;有的直接为城市基础设施融资;有的为所属企业向银行贷款提供方便;有的甚至以企业债券的名义发行市政债券,突破了地方政府不得搞预算赤字的禁令,又以各类投资建设公司吸收委托贷款的方式绕过了中央政府对企业债券发行的审批制度等等,这些说明了软约束的预算法不能有效约束地方政府负债。

其次,我国预算透明民主度低,缺少必要的监督。由于利益相关主体的共同治理还有待完善,监督制街机制不健全,造成政府部门拥有过大的权利。地方人大不能对政府预算情况进行有效监督,地方政府往往能够以各种借口脱离预算的约束,利用自身的权力筹措资金。此外,我国财政执行情况缺乏绩效评价。我国财政支出重投入轻产出,也就是财政支出不重视结果分析,而只注重如何筹集资金,如何运用资金。在这种情况下,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势必会大打折扣,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的低下,会在一定一定程度上扩大了财政资金的需求,在正常筹集资金的渠道受阻的情况下,地方政府举债便成为了必然。

(二)地方债务当前面临的问题

目前,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在局部已经显现,未来潜在的风险很大,如不积极防范和化解,将会严重威胁固家的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这势必会影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因此,研究地方政府债务当前所面临问题显得格为重要。

首先,地方政府债务会产生“挤出效应”。在我们这样一个资金稀缺的国家里,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不断累积的另一面,是民间实际可支配资本的规模在不断缩小。“挤出效应”在我国早已经普遍存在。地方债务资金并非全部用于基础设施和公共项目,有相当大一部分被用于非生产性建设领域,发放拖欠工资以及借新债还旧债。地方政府负债“挤出”民间投资,直接损害了民营经济的发展。而且,地方政府债务会大大限制地方政府对基础设施、教育、科技等地方公共产品的投入,延缓地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其次,地方巨额债务势必会对宏观经济产生冲击。地方政府的大量债务,最终会通过特有的财政货币传导机制影响宏观经济稳定。在我国,地方政府是中央政府的地方代理人,代表中央政府去造福一方,所以地方政府没有破产之忧。这实际上意味者中央政府是地方政府债务的最终责任人。甚至可以这样说,地方政府任何财政扩张行为都可以看作中央财政行为的组成部分。

中央政府在面对地方政府巨额债务时,将不得不主动帮助地方政府解决债务的偿还问题。为此,中央政府通常有两种途径:一是中央政府承担起地方政府债务的偿还责任。但如杲中央政府这样做,这会使地方债务风险上移到中央政府。但是,我国目前的现实是,中央财政的债务依存度已远远超过发达国家,如果中央政对地方政府债务承担偿还责任的话,将会拖垮中央财政,危及整个国家的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另一途径是通过债务重组,国有银行承担债务的偿还责任。这样,地方财政风险会转化为金融风险。显然,以上两种途径都会对宏观经济产生很大程度的冲击。

再次,地方政府债务危及政治文明建设。政府债务最终“埋单者”只能是广大老百姓,只能是每位纳税人。地方政府政府巨额债务势必会影响“中国梦”的

实现、和谐社会的构建。与此同时,巨额地方政府债务将会使得财政各种支付产生危机,造成的干部职工工资拖欠、国有企业财政破产、下岗人员生活费和再就业、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等支出缺口,会严重影响政权运转、群众生活,从而会使老百姓对政府的执政能力产生怀疑。因此,可以说,地方政府巨额债务考验着政府的诚信。

五、化解地方债务问题的对策

实际上近年来,有些地方政府就如何缓解地方政府财政困难,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进行了一些可贵的实践,有些地方甚至取得了初步成效。例如,浙江省的“省管县”改革对解决县级政府财政困难、缓解县级地方政府偿债压力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笔者认为浙江的经验未必能在全国迅速得到推广,其原因是浙江省情不具有代表性,将浙江的经验推广到中西部地区则未必可行,而且“省管县”改革涉及到多方利益的调整。因此,即使“省管县”做法可行,推广起来也可能比较困难,耗时较长。

所以笔者认为,就缓解地方政府偿债风险来讲,当前最紧迫的任务是在防止巨额地方债务风险进一步波及经济体系的基础上,逐步进行深入研究,想方设法化解地方债务困境。只有这样,我们方能着眼未来,立足现实,使得地方政府方能一步步从债务泥潭里走出来。

就当前而言,防范财政风险进一步蔓延、化解我国地方政府巨额债务的关键是控制增量和分步化解存量。控制增量就是严格控制地方债务的迸一步增加;分步化解存量是指各级政府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按照债务的轻重缓急程度,在分门类别的基础上进行化解,防止潜在的财政风险影响经济社会稳定。针对以上两点,笔者认为可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一)摸清总量、区别对待、分类化解

要有效化解巨额地方政府债务,笔者认为首先地方政府应尽快组织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对其辖区政府债务存量进行一次全面清查。按照显性、隐形的债务分

类法对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进行登记和核查,查清各地区的政府债务总量和结构。各级政府部门才能对不同类别的债务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分类化解:对于直接显性债务,建议根据债务的数量和期限,制定中长期偿债计划,建立相应的偿债基金;对于直接隐性债务,在科学预测未来各年度的支出缺口的基础上,制定弥补支出缺口计划;对或有显性债务,应按照“谁借谁还”的原则,明确偿债主体、强化偿债主体责任;对或有隐性债务,应加强管理,尽可能在经济、社会领域内化解,防止随意转化为直接显性债务;对确实无法追讨的或有显性债务和无法化解的或有隐性债务,建议纳入直接显性债务进行清偿。在条件可能的情况下,中央政府应给地方政府债务偿还提供资金帮助。

(二)以外汇储备来缓解偿债压力

在我国地方政府各级债务构成中,很大的一部分是由地方政府自身的行为造成的。按照“谁借谁还”的原则,地方政府理应承担还债的责任。但是,由于我国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地的具体情况有所不同。就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而言,由于这些地区财政收人相对充裕,地方各级政府是有能力承担偿债的责任;但就经济相对不发达的中西部地区而言,财政收入本身就很少,有的甚至靠继续借债维持政权的运转。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让地方政府独立承担偿债的责任,这显然是不合适的。因此,对中西部等不发达地区,中央政府应通过完善转移支付制度来主动承担其应有之责。但是,如前文所述,我国转移支付制度不完善,改革和完善现有的转移支付制度需要一个过程。因此,我们应该另辟蹊径来缓解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短期巨大压力,防范财政风险。笔者认为动用当前巨额的外汇储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近期地方政府偿债压力。

近年来,我国外汇储备出现了持续的高速增长。2005年以来,更是呈现急速的趋势,截止2012年3月我国外汇储备已达3.3万亿元,超越日本稳居世界第一。显然,目前我国外汇储备总量过大,过大的外汇储备引发了流动性过剩。因此,探索如何科学运用我国巨额外汇储备成为了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一般说来,外汇储备对外是资产,对内是负债,因而不属于财政性资金或政府收入,需要保

持较高流动性。但是,在我国当前的汇率体制和经济发展的阶段背景下,我国外汇储备中的有相当一部分具有“铸币税”性质,这部分外汇储备具有财政属性,可作为政府的一种收入来源。

对属于财政性资金性质的外汇储备,笔者认为可以运用其来偿还地方政府债务。基本思路是让央行“铸币税”性质的外汇储备转化为财政资金。具体操作如下:中央银行向公众出售外汇储备,然后用所得的人民币购买财政部发行的国债,财政部获得人民币资金。由于这一部分资金具有财政性质,我们可以有偿甚至无偿将这一部分资金拨给经济欠发达的地区,用于偿还到期的债务尤其是到期的外债。这不仅没有增加我国包括中央政府在内的各级政府债务总量,而且缓解了地方政府偿债的压力。

对属于非财政性资金的外汇储备部分,也可以在保持外汇储备流动性和安全性的前提下,通过央行出售适量外汇储备,用所得资金购买财政所发的特种国债,财政部将所获资金用于地方政府偿债。虽然,这有点“借新债还旧债”之嫌,但笔者认为这能缓解地方政府还债的压力,缓解地方政府近期潜在的财政风险。由于这部分外汇储备资金不具有财政性质,所以地方政府必须承担最终偿还责任。一个可行的办法是,待各级地方政府财力充裕和公共财政体制完善后,地方政府偿还中央政府运用非财政性质外汇储备代为偿还的那一部分资金。

参考文献

[1]Hana Polackova:《Contingent Government Liabilities: A Hidden Risk for Fiscal Stability》,《WORLD BANK》,2002.

[2]Hana Polackova:《Fiscal Risks and the Quality of Fiscal Adjustment in Hungary》,《WORLD BANK》,1999.

[3]夏锦良:《公债经济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1年出版;

[4]张海星:《国家信用》,《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出版;

[5]王山:《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研究》,《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出版;

[6]张馨:《透视中国公共债务问题》,《中共财经经济出版社》,2004年出版;

[7]刘尚希:《地方政府或有债务:隐匿的财政风险》,《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年出版;

[8]刘星:《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机制研究》,《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年出版;

[9]魏加宁:《中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与金融危机》,《商务周刊》,2009年出版;

[10]张远:《地方政府债务的效应及形成机制新探》,《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5年出版;

[11]莫兰琼、陶凌云:《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分析》,《上海经济研究》,2012年08期;

[12]张捷:《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剖析》,《银行家》,2012年第1期;

致谢

读大学的时候写过毕业论文,写论文的那半年是痛苦却又快乐着的日子。虽然每天都要为找参考文献、咬文嚼字想破头皮,但是事后回想,那段时间却是我大学生涯难得的一段可以系统回顾自己所学知识、检验自己学习成果的快乐历程。感谢浙大!感谢郑老师!又让我体验了一回这痛并十分快乐着的日子。

身为金融从业人员,自今年年中金融机构流动性短缺,导致债基市场一蹶不振后。金融债务一直是我平时所关注的焦点,感谢这次写作,让我有了系统去了解、深入去研究该课题的机会。尽管写作时就盼着早点结束,真的要结束了却怅然若失,回头看看,很多地方应该做得更好些。

在此我要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对我论文进行了仔细全面的指导,并且给了我很大的帮助。针对我论文的内容及格式都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使我的论文有了很大的进步,并且使我全面的了解和掌握了论文的写作方法和注意事项。使我具备了一定的专业金融知识,在思维方式上也有了很大的转变。最后,我要感谢论文老师对我的论文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使我认识到论文中还存在的不足之处,并进行改正。

颜陈胤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状况以及治理思路分析

《财政学》课程论文 题目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状况以及治理思路分析系别工商管理系 专业工商管理 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 2013 年 6 月 XXXX制

一、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定义和分类 (一)地方政府债务 地方政府债务,是指地方政府作为债务人要按照协议或合同的约定,依照法律的规定向债权人承担的资金偿付义务。目前,我国地方政府债务主要包括省(以及省级政府)、地(或地级市)县(或县级市)、乡(镇)四级政府负债。 (二)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分类 世界银行汉纳·普拉科瓦(HanaPolackova)发展和完善的财政风险矩阵模型认为,政府债务可以用两对概念的组合来表示,即政府债务可以是直接的或者或有的,显性的或者隐性的。据此,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可以分为四项:显性的直接债务、隐性的直接债务、显性的或有债务和隐性的或有债务。传统的财政分析方法把注意力集中在政府显性的直接债务上,对其余三种政府债务则往往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直接债务是指政府在任何条件下都无法回避的责任和应当履行的义务,是后果可以预见的负债.例如政府发行的债券、法律规定的未来养老金的偿付等等。或有债务是指在特定条件下政府需要承担和履行的责任及义务.其出现与否取决于特定事件是否发生,而这一特定事件的发生可以内生于政府的政策(例如政府项目带来的道德风险),也可以外生于政府的政策(例如自然灾害)。 显性债务和隐性债务是从另一个角度对政府债务所作的划分。显性债务是指由国家法律或政府签订合同明确规定的必须由政府来偿还的债务,当债务到期时,政府有法律义务处理这些债务,例如主权债务的偿还以及难以履约的政府担保债务的偿还。隐性债务与之相反,它代表了道义上的义务,这种道义义务不受法律约束,而是由公众的期望或政府压力决定。在某些危机事件发生后,政府经过事后的得失权衡,通常会对事件进行干预,承担事件的最终职责,以减少损失。例

【文献综述】地方政府债务管理问题研究

文献综述 地方政府债务管理问题研究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在我国学术界引起了重视,我国学术界近年来也纷纷对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加以研究,并取得了不少成果,许多作者,在地方政府债务的形成原因和管理对策方面,从不同的角度对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进行了研究,也都获得了各种结论。我从地方政府债务的界定,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以及特点,成因分析以及解决对策和建议等方面进行了总结整理。 1地方政府债务涵义的界定 1.1 地方政府债务的定义 所谓地方政府债务,是指由地方政府及其所属部门预算单位举借或合法担保以及在特定条件下需由政府偿还的内外债务。具体来说,它要求“地方政府作为债务人要按照协议或合同的约定,依照法律的规定向债权人承担资金的偿付义务”。 在国外,真正深入政府债务的研究是在20世纪90年代,代表人物是世界银行高级经济学家Hana Polackova。她(2002)提出:根据债务发生是否需要特定条件而划分为直接债务和或有债务;根据债务发生是否属于法定义务而划分为显性债务和隐性债务。这一概念就表示为她所提出的财政风险矩阵。 Hana Polackova(1999)认为当政府在短期内面临财政赤字和政治压力的环境中,政策制定者往往更偏好一些预算外政策。“政府可能对带来了更多财政风险但是要求较少的即时融资的预算外政策情有独钟。”这些预算外政策在收付实现制的预算模式下并不需要即时的财政支付和预算内列支。在实践中,政府的预算外政策通常是采用国家担保、直接贷款等或有负债形式。财政机会主义的行为增加了长期公共融资的不确定性,也损害了长期财政的稳定性。她把政府在财政调整过程中表现出的这种短期行为称为“财政机会主义”。 但是国外学者对于政府债务的研究,主要是建立在中央政府债务的角度上的,我国学者可以根据这些理论成果,对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进行界定。 2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特点及风险概述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现状与化解的思路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现状与化解的思路 田锦尘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发展规划司副司长 二O一三年十一月 我围绕“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现状及防范、化解的思路”谈一些个人看法。主要谈以下三个观点: 一、从近几年国内外对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高度关注,有很多的判断,有的认为有十几万亿,有的认为有 20 多万亿,还有的认为 30 多万亿的甚至更多。现在国际上也有一股唱衰中国的声音,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问题是其中重要的一个依据。对这个问题,我们应该客观面对,要看到我国政府债务的形成有其历史的、客观的原因。政府通过举债融资可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提高公共产品服务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熨平经济周期波动,提供了资金保障,发挥了积极作用。我国地方政府债务是在发展中形成的,问题的解决也应在发展中解决。分析判断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应该考虑我国有别于其他国家的一些特殊因素,这些因素包括以下方面:全局看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总体现状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资金主要是用于基础设施的建设项目,大多具有直接或者间接的收益,能形成固定资产,有利于当地经济增长和财源的培育,与欧美国家主要用于福利支出有本质的不同。除了财政收入外,我国各级政府还有一定的固定资产、国有股权、可处置土地的使用权、在建工程等可变现的资产,可以根据需要变现以增强政府偿债能力。此外考虑我国经济处于稳定的增长阶段,地方政府通过举债进行基础设施和市政设施建设可以提高当地的公共服务水平,改善当地的商业环境,给地方经济和政府收入创造增长的空间,改善政府的偿债条件。这些都是判断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应该看到一个有利的条件。同时也应该看到如果对地方政府债务不进行规范的管理,其危害也非常大。正因为如此各级政府、特别是国务院高度重视地方政府债务问题,2010年6月份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也即业界常说的19号文,有关部门也出台了一系列配套的文件,通过这些举措,清理融资平台公司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保留的融资平台公司正按照市场化原则规范运行,与政府产权关系进一步明晰,法人治理结构不断完善,自主经营的能力大幅增强。据不完全的统计,2012年末在发行过企业债券、中期票据和短期融资券的807家城投公司的总资产和净资产,分别比2010年年均增长19.9%和22.4%,平均资产负债率由2010年的58.5%,降低到 2012年56.4%。 在清理规范融资平台同时,通过发布地方政府债券,积极探索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2009年至2011年每年中央财政代理发行地方政府债券2000亿元,2012年、2013年发行额分别增加到2500亿元和3500亿元。从2011年起国务院批准上海、浙江、广东、深圳四省市试点实行发债,2013年发债试点地区扩展到山东和江

六张表告诉你中国地方政府债务真相

六张表告诉你中国地方政府债务真相 从总量上看,中国政府债务风险可控,但市场普遍担忧的是“是否会在一些局部区域出现问题”。本文将对全国30个省市(西藏没有公布数据)地方政府债务的横向对比分析,从各自债务规模及在全国中的占比、债务在不同层级(省、市、区县、乡镇)的分布结构、举债主体特征、债务类型、债务投向、偿债压力及风险等六个维度展开。 一、债务区域分布:东部占半壁,江苏省为首 从区域分布看,东部地区(11省市)占比47.5%,其中,江苏、广东、浙江、上海和山东占比较高;西部地区(11省市)占比28.7%,其中,四川、重庆占比较高;中部地区(8省市)占比23.6%,其中,湖南、湖北占比较高。分省看,江苏、广东、浙江、四川、上海和山东,依次是中国债务占比较高的省份,合计占比三分之一。

二、债务层级分布:不发达地区在省级,发达地区在区县 地方政府债务主要集中于市级层面,占比40%,其次是省级和县级,乡镇债务占比较低。与地方财力直接挂钩的负有偿还责任债务,其在不同层级的占比结构差别比较大,省级较低,为34.2%,市级66.4%,县级78.5%、乡镇84.2%,这反映出:层级越下沉,债务偿还对财力的需求越大,这与中国目前地方基层政府财力吃紧形成“倒挂”局面。

区域比较看,总体上,经济不发达省份,省级负债占比较高,经济发达地区区县负债占比较高,其中,山西省级负债占比最高,达到62.4%;浙江、四川、贵州、内蒙古、重庆区县级债务占比较高,占比在50%以上。这给出的提示是:对于经济不发达省份,省级平台及其他负债单位的偿还资金来源和再融资能力是关注的重点,而发达省份(特别上述重点省份,包括几个西部省份),由于负债层级下沉,而且较为分散,债务整顿和管理,财力的纵向平衡更为重要。 三、举债主体:不发达地区政府部门和机构占比较高 分省/市看:第一类负债主体是融资平台,其债务占比较高的省份主要是湖南、重庆、安徽、湖北、广西,占比在60%以上,江苏、陕西和海南占比也比较高,分别为57%、53%和52%。这些区域大部分是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省份。 第二类负债主体是政府部门和机构,欠发达省份该类负债主体负债占比较高:山西、新疆、宁夏、吉林占比50%以上,内蒙古、青海占比45%以上,云南占比35%以上。 第三类负债主体是国有独资或控股企业,国有企业占比较高的省市,该类债务占比较高:福建、甘肃占比40%以上,上海、浙江和天津占比近35%以上。 第四类负债主体是经费补助事业单位,少数几个省市占比较高,北京占比近50%、河南占比25%。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综述与启示_童香英

2016年7月刊第19期当代经济 摘要: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较快增长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本文对当前地方政府债务增长对经济增长影响的文献进行梳理和综述,并对正确处理好地方政府债务增长与经济增长和防范地方政府债 务风险提出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地方政府债务;经济增长;可持续性 从古典经济学的债务“有害论”到凯恩斯主义的债务“有益论”,再到李嘉图的债务“中性论”,政府债务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一直处于争议中,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政府债务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典型的特征事实。对政府债务与经济增长的相关理论和实证文献的梳理分析有利于更加全面地认识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增长和防范地方政府债务增长的风险。 一、不同性质的债务支出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不同 政府债务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取决于债务支出的预期生产力。资本性支出(生产性投资)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债务的资本性支出解决了资本投资的资金约束问题,增加了经济中的资本积累,进而促进经济增长。但是政府债务的增加可能导致私人投资的“挤出效应”,决定政府债务是否会挤出私人投资的关键是资本回报率与利率的相对大小关系(Woodford,1990),政府债务对经济增长最终的作用取决于政府债务带来的正效应和“挤出效应”之间的相对大小。消费性支出对经济增长影响不大,甚至带来负影响,政府债务用于消费性支出不能形成固定资本,不增加资本和生产力。根据李嘉图的等价定理,政府债务的消费性支出相当于一种变相的税收,会对未来税收体系造成高度扭曲,不利于经济增长。 二、政府债务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存在阀值效应 Rehinhart和Rogoff(2010)的研究首先发现了政府债务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阀值效应,其研究认为当政府债务与GDP的比重低于90%时,政府债务和经济增长之间无显著相关性;当这一比重超过90%时,政府债务与经济增长之间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之后的很多研究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扩展,但在不同的研究样本和研究方法下,债务阀值水平不同。Cecchetti等(2011)对OECD的18个国家1980—2010年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政府债务占GDP的比例超过85%时会阻碍经济增长。Baum 等(2013)以欧元12国1990—2010年的数据为研究样本,运用动态阀值模型得出结论认为,在短期内债务比率小于67%时,政府债务对经济增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介于67%和95%之间时,对经济的影响几乎为零;超过95%时,继续增加债务就会对经济产生负面影响。张启迪(2015)以欧元区16国1970—2012年的经济数据为样本,研究政府债务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证明了政府债务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阀值效应,阀值水平约为54%~78%。程宇丹等(2014)利用1960—2010年间113个国家的数据检验政府债务对经济增长的非线性影响,发现当政府债务与GDP之比的规模低于20%时,政府债务的增加可以提高经济增长率;当高于20%时,会降低经济增长率,但直到低于35%之前,对经济增长的整体影响是正的;当超过35%后,对经济增长的整体影响则是负的。邱栎桦等(2015)的研究认为在当前的经济运行环境下,我国西部地区的地方政府债务阀值是20%,低于此阀值时,地方政府债务促进经济增长;大于此阀值时,地方政府债务与经济增长不存在显著关系。 三、不同国家(地区)以及同一国家(地区)不同发展阶段债务阀值不一样 债务阀值与一国(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要素禀赋、财政收支状况、经济周期区位、产业结构和金融发展程度等因素密切相关。经济发展程度越高、经济实力越强、实体经济越健康、发展潜力越大,要素禀赋优势明显、财政收支结构合理、处于经济周期的繁荣阶段、产业结构优化、金融发展水平越高的国家(地区),债务阀值较高。不可能存在一个适用于每个国家或地区的最优债务阀值。刘洪钟等(2014)基于61个国家1980—2009年的面板数据研究表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债务阀值的大小存在差异,债务阀值不具有唯一性和确定性,随利率、通货膨胀率、经常账户和金融发展的变化而显示出动态性特征。程宇丹等(2014)的研究也表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综述与启示 童香英 (漳州市财政局,福建漳州363000) 22

关于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文献综述

摘要:在我国,目前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地方政府不能举债。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地方政府不存在债务,多年以来各级地方政府以各种名义举借了大量债务,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在某些局部早已经有所表现,潜在的风险不可忽视。 关键词: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文献综述 中国的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深厚,债务关系错综复杂(龚强,2011)。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发展在地方政府筹集财政资金,发行地方债务的过程中起到决定性作用,借助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强大融资能力,中国的地方政府已经积累了相当大规模的地方债务数量。考虑到中国地方政府的支付能力,中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导致的巨额的中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构成中国地方政府的巨大债务风险。 对于我国目前地方政府债务的风险及其风险预警评估、风险成因等问题,国内学者都做了大量的研究,我们将就这些问题进行系统的总结探讨。 (一)如何看待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研究 从方法论来看,要正确判断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或危机,需要和偿债的公共资源联系起来,孤立地就债务论债务是没有意义的。依据债务增长速度、债务绝对规模这样的指标是无法判断风险状态的,要正确判断地方债务风险,还要看地方政府债务使用产生的效应,包括经济效应、社会效应和生态效应,还要看地方政府债务的体制机制(刘尚希,2010)。 地方政府债务是否存在风险及其风险到底有多大,国内学者在估算了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等指标后,与国际上判别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相对指标进行比较,得出了结论。 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债务数量和规模正在超常增长和急剧累积,庞大的地方政府债务已严重影响了本级财政的运转,成为中国宏观经济运行中最大的潜在风险因素之一(张成,2011)。魏佳宁(2007)认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正通过面向政府及相关机构和单位放贷的金融机构转化为金融风险,地方政府债务已经威胁到地方乃至全国的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社会各界对此应该高度重视。这种观点认为我国的地方债危机已经如剑悬空,如不加清理整顿和有效治理,则会引发严重的地方政府乃至中央政府的债务风险并触发社会危机。 然而,很多学者则不这么认为,巴曙松(2011)对于我国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持有相对乐观的态度。他认为依照国际惯例,虽然个别地方政府存在过度举债行为,但大体来看,中国的地方政府债务水平总体上处于可以承担的水平。呼显岗(2004)认为目前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开始在局部显现,未来潜在的风险不应当被忽视,应当注意防范和化解中国的地方债务问题。毋晓雷(2013)、封北麟(2013)也认为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相对可控,我国地方政府通过法律合同或各种形式承诺而无条件兑现的债务义务(显性直接债务)仍然占据主体地位。 (二)地方政府债务特点的研究 我国的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由于与我国特有的经济体制、财政政策等密切相关,因而呈现出一些自己独有的特点。马海涛(2004)在其文章中指出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表现为四个特点:(1)区域性,主要表现为东、中、西部不同地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程度不同;(2)复杂性,即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产生有多种错综复杂的原因,(3)层次性,这主要体现在省、地(市)、县、乡四级政府债务风险各不同,(4)传递性,我国地方政府的难以弥补的债务均构成中央政府的隐性债务。 依据现有的研究文献,我国的地方政府债务特点表现为: (1)总量不清,但规模巨大。到目前为止,我国的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到底有多大,还缺乏一个系统的调查研究。地方政府债务往往是通过融资平台暗中举借的债务,而且地方政府债务融资的机构分散,合法与不合法的债务并存,因此地方债数量难以衡量。但是从某些地区的典型调查来看,地方政府债务的规模已较大,有的甚至已超过地方财政的承受能力(马

美国地方政府债务

美国地方债发行经验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摘要 美国地方政府债券历史悠久,是世界上最早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的国家,美国《宪法》明确赋予地方政府发行债券的权利与责任,地方债券的发行是州政府集资的重要工具,不但缓解了各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而且还推动了经济的发展。经过多年的发展和改进,美国在地方债务发行上经验丰富,在管理方法和风险防范方面有科学的管理方法。 我国地方债发行起步较晚,还处于实验阶段,缺乏相关的经验,从而可以借鉴美国的地方债发行和管理的方法,从中规避一些教训并吸取经验。本文通过对美国的地方债发行的管理方法和防范风险措施进行分析,并且依照我国地方债务发行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规划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地方债;风险防范;债务监管

目录 第一章绪论 1.1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第二章.美国地方政府债务的一般分析 2.1地方政府债务的概念 2.2美国地方政府的债务类型 2.3 美国市政债券的特点 第三章美国地方政府债务的发行与管理 3.1 美国市政债券的发行 3.2 美国地方政府债务的管理 第四章美国地方政府债务的风险管理4.1 美国市政府债务的风险控制 4.1.1信用评级制度 4.1.2 债券保险制度

4.1.3 信息披露制度 4.1.4 社会监督 4.2美国地方政府债务的危机与化解 4.2.1 建立偿债准备金 4.2.2 政府债务担保 第五章美国地方政府债券管理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5.1 美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特点 5.2 美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中的问题 5.2.1 美国地方债务出现的表面原因 5.2.2 美国地方政府出现债务危机的深层次原因 第六章美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给我国的启示 6.1 我国政府的债务现状 6.2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中的问题 6.2 美国地方政府债券发行经验对我国的借鉴意思 结论 (10) 参考文献 (11)

全国30个省级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解读

全国30个省级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解读 来源:金融界网站2014-02-11 ?分页: ? 观点简述: 2014年1月23日起,各省市审计厅陆续公布了各自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截至1月27日,共30个省级行政单位和3个计划单列市公布了地方政府性债务情况。 债务规模和结构方面,国内省级行政单位债务规模、债务类型和增长速度差异较大,江苏、广东、浙江债务规模较大,甘肃、安徽等部分地区债务增长速度较快。从债务结构来看,大部分地区债务以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为主,但重庆、山西、甘肃等部分地区债务以或有债务为主;从债务层级来看,各省份中市级和县级政府是主要的举债主体,但部分西部不发达地区由于省级政府或国有企业在经济中占主导地位,以省级政府债务为主,并且广东、江苏、浙江等省份县域经济强,县级政府债务占比较高。 举债主体方面,融资平台是地方政府性债务最主要的举债主体,但山西、新疆、云南等中西部地区政府机构是主要举债主体。资金来源方面,银行贷款是地方政府最主要融资方式,但部分中西部地方政府近年来BT、信托等“影子融资”快速增长,政府债务或有风险较大。债务投向方面,大部分地区债务以市政建设领域为主,但部分基础设施落后的中西部省份债务以交通行业债务为主。 债务指标方面,各省市地方政府负债率均较低,但重庆、云南已接近国际警戒线,各省自己公布的债务率均低于100%,总债务率超过90%的有北京、重庆、贵州、云南;但是如果考虑全口径政府性债务的话,重庆、云南、湖北、吉林、甘肃等债务指标表现较弱,而广东、山东、河南、安徽等地区债务指标表现较好;湖南、云南、内蒙古、陕西、河南、甘肃等中西部地区的政府性债务逾期率较高;浙江、海南、福建、重庆等地的偿债对土地依赖程度很高,偿债资金稳定性较弱。 江苏、浙江、北京、上海、重庆等地方政府面临的集中偿付比例较高,但地方政府综合财力对到期债务覆盖倍数较高并可利用外部融资进行债务周转,整体上到期债务出现系统性风险的可能性不大。 2013年12月30日,国家审计署率先公布了《全国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然后,各省市陆续开始公布其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截至2014年1月27日,除西藏外,全国大陆

地方债开题报告

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财政支出结构对地方债发行规模的影响——以上海地 区为例 院系(所): 专业: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2014年12月 目录 一、选题背景介绍.............................................................................. .. (1) 二、文献综述.............................................................................. . (1) (一)国外文献综述.............................................................................. .. (1) (二)国内文献综述.............................................................................. .. (2) 三、研究方法与思路.............................................................................. . (4) 四、研究的创新和不足之处.............................................................................. . (5) 五、论文的结构和安排.............................................................................. (6) 六、论文写作时间进度安排与目前进展情况 (7) (一)写作时间进度安排.............................................................................. (7) (二)目前进展情况.............................................................................. .. (7) 七、主要参考文献.............................................................................. .. (7) 一、选题背景介绍 近年来,为保持经济增长所付出的最大代价主要表现为财政分权过程中,地方公共物品供

地方债务发展历程以及成因分析

摘要 近些年,有关“地方政府债务”的报道开始频繁地见诸于报端。在我国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巨额的地方政府债务是我们无法回避的事实。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债务总量过大且问题重重,如若解决不好,这些巨额债务将严重威胁我国的经济安全与社会稳定。着力解决地方政府债务问题,不仅是缓解财政风险,发展经济的需要,而且更是构建诚信政府乃至构建诚信社会的需要。因此,在当前地方债务危机愈演愈烈,不少地方政府深陷债务泥潭的严峻形式下,对我国地方债务发展历程、成因进行深入剖析,对于分析探讨当前地方债务危机的解决之道,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故在本文中,笔者首先从地方政府债务定义和构成两方面来阐述地方政府债务的内涵:然后笔者将对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发展历程和现状进行分析:接下来,笔者在深入研究地方债务发展历史的前提下,对债务问题的成因、当前面临的问题以及解决途径进行深入的剖析,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地方债务;财政体制;发展历程

目录 一、引言 (4) 二、地方债务的界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地方债务的定义...........................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地方债务的构成...........................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我国地方债务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6) (一)我国地方债务的发展历程 (6) (二)我国地方债务的发展现状 (7) 四、我国地方债务成因分析 (8) (一)地方债务成因分析 (8) (二)地方债务当前面临的问题 (10) 五、化解地方债务问题的对策 (11) (一)摸清总量、区别对待、分类化解 (12) (二)以外汇储备来缓解偿债压力 (12) 参考文献 (14) 致谢 (15)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现状、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

Advances in Social Sciences 社会科学前沿, 2019, 8(12), 2090-2097 Published Online December 2019 in Hans. https://www.doczj.com/doc/3b16700241.html,/journal/ass https://https://www.doczj.com/doc/3b16700241.html,/10.12677/ass.2019.812286 The Status Quo, Problems and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of Local Government Debt in China Yajie Shu History and Administration School, Yunnan Normal University, Kunming Yunnan Received: Dec. 10th, 2019; accepted: Dec. 24th, 2019; published: Dec. 31st, 2019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sharp increase in local debt has not only brought huge debt risks and credit crises to society, but even undermines the smooth operation of the local economy. The problem of local government debt in China is also receiving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from both domestic and foreign countries.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local government debt in China, discusses some problems of local government debt in China, analyzes the causes of local debt problems, and discusses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of local debt according to some new poli-cies of the current government. Keywords Local Government Debt, Debt Size, Finance, Local Debt Problem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现状、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 舒雅洁 云南师范大学,历史行政学院,云南昆明 收稿日期:2019年12月10日;录用日期:2019年12月24日;发布日期:2019年12月31日 摘要 近年来,地方性债务的急剧增加,不仅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债务风险和信用危机,而甚至是破坏了地方经济的平稳运行。我国的地方政府债务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国内国外的广泛关注。本文介绍了我国目前的

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研究综述

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研究综述 摘要: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拓展各种招商引资渠道,推进举债建设,加快了本地经济发展,并为我国经济常年保持高速增长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然而,负债融资使得地方政府财政负担加重、地方政府财政风险不断增大。我国很多学者对该问题进行了研究,尤其是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学界出现了研究潮流,但是学者的研究有很多重复。因此,如何正确的把握当前研究的新方向和新成果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也是本文的主要研究目的。 关键词: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制度安排 尽管1994年我国开始实施了分税制,但中央与地方的财权、事权的划分一直不明确。如今,我国地方财政赤字迅速增长,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不断膨胀,地方政府仅靠财政预算和少额的转移支付,无法承担其所有支出的责任。从而,为了追求地方经济的领先,尽管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负债融资有各种限制,各级地方政府仍通过非正规渠道大量举债,使得财政收支不平衡。财政收支的不平衡又使得财政债务风险累增。因此,本文拟对近年来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研究进行简要的梳理,并展开评论,试图对问题的深入探讨提供一些建议。 一、政府债务融资的理论基础 在财政分权的框架下,地方政府面临的预算约束可表示为:财政支出-财政收入= 转移支付流入+新增地方债务。学者们对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讨论也是围绕上述核算等式中各项之间的相互作用展开的。然而,Musgrave(1959)提出了经典的财政联邦理论,认为通过多层次的地方政府提供公共支出比单一的中央政府决策更为有效。所以,地方政府利用投资项目融资比使用当期的财政收入更为可取。 基于经典的联邦财政理论,根据“政府或有负债”理论(Hana Polackova,1998;Allen Schick,2002;Ashoka Mody,2003),通过结合各国实际,学者普遍认为只要能够理清政府债务产生的特殊原因,就能够有效的减少政府性债务的规模和防范相关风险。沿着这一思路,本文将对地方政府债务研究成果进行国外和国内的分类研究。 二、国外政府债务理论及其研究 国外对于政府债务的研究较早,理论研究成果较为丰富,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一)弥补财政赤字和短期资金不足而导致的短期债务规模巨大 John L. Mikesell (2002)认为:弥补财政赤字,为资本性建设项目融资和弥补短期资金不足是形成政府债务的三大主要原因。Thomas P. D. Napoli (2008)通过实证得出美国地方政府的短期债务增幅很大的结论。Qian(1997)、Wildasin (1997)都是运用预算软约束理论和不完全财政联邦主义,解释了地方政府债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现状、成因及对策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3b16700241.html,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现状、成因及对策 作者:罗潇 来源:《中国市场》2017年第08期 [摘要]为应对2008年经济危机,我国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政府支出,使得地方债务问题更加突出。文章从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现状出发,分析了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成因,最后,在财政体制、政府行为、地方债管理体系以及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四个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地方政府债务;现状;成因;对策 [DOI]10.13939/https://www.doczj.com/doc/3b16700241.html,ki.zgsc.2017.08.124 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迅速扩张。这一方面,对于政府更好地实现政府职能,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共服务能力,搞活地方经济具有积极意义,然而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过大,管理混乱也给我国财政管理体制以及金融体系带来了严重的风险。加强地方债务的管控,寻求地方债务问题的解决已经成为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必要选择。 1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现状 1.1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大,增速快 中国审计署发布的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底,抽查的36个地方政府本级政府性债务余额38475.81亿元,比2010年增长12.94%,占全国总额的31.79%。截至2010年底,全国地方性债务总额为10.72万亿元。穆迪基于中国审计署的报告计算得出,从2010年末至2012年末,中国地方政府的直接和担保债务可能已经上升13%,至12.1万亿元。数据来源:地方债务成中国经济隐忧.搜狐财经.2013.http://https://www.doczj.com/doc/3b16700241.html,/s2013/dfzh/。1996—2010年地方债务年增长速度达27%,其中个别年份的增长速度远高于这个数字。其中1998年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地方政府债务增长48%;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2009年地方政府债务增长62%。数据来源:专家:目前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率平均150%.新浪财经.2014年02月17日.http: //https://www.doczj.com/doc/3b16700241.html,/review/hgds/2014/0217/124118235726.shtml。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中国地方政府债务不仅总量较大,而且增长速度快,虽然整体来说还处于可控状态,但是包含着巨大的风险。 1.2地方债务来源多样,数据统计困难 我国法律对于地方政府债务进行了限制,不允许其通过发行债券等形式举债,但是,为满足地方高额财政支出,地方政府采用多种变相的形式借债。地方政府直接设立融资平台公司取得借款在其中所占比重最大,还有为公司提供担保、通过所属公司发行企业债券、抵押土地获

关于我国地方政府举债问题的分析

信息检索与利用实习报告 教师评语: 关于我国地方政府的举债问题的分析 摘要针对引发我国地方政府的举债问题的思考,详细说明地方债券的相关内容,并与其他国家相比较,剖析我国地方举债的优缺点,并说明地方举债的相关政策意见。 关键词地方举债财政政策必要性 Offers loans the question analysis about our country Local authority Abstract In view of initiates our country Local authority to offer loans the question ponder, explained in detail the local bond the related content, and compares with other countries, analyzes the good and bad points which our country place offers loans, and explained the place offers loans related policy opinion. Key words: The place offers loans Finance Policy Necessity 0引言 自从上世纪90年代末期我国遭遇通货紧缩以来,政府积极使用积极地财政政策,积极财政政策的主要政策措施有:扩大政府开支,实行赤字预算,发行国债筹集资金增加公共基础设施的投资规模;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工资水平,稳定部分群体的收入预期;增大转移支付力度,保障和维持低收入群体的基本消费能力。这些措施的推出无一不是针对经济增长减速这一严峻问题的,旨在通过政府支出规模的增加,抑制经济增长速度下滑,适度营造宏观经济景气环境,带动自主投资和社会消费的增加。然而财政政策的执行效果似乎不尽人意:政府赤字连创新高,而国民经济的运行状态仍在通货紧缩的边缘徘徊。这种状况不禁令人对目前财政政策的效果产生疑虑。 1引发地方举债的问题思考 尽管我国的《预算法》和《担保法》对地方政府举债进行了严格限制,但这并不意味着地方政府大规模举债会因此收敛。现实中,地方政府或公开或隐蔽、或直接或间接地举借了大量债务。目前,我国地方政府的债务主要包括中央国债转贷、中央设立的解决地方金融风险的专项贷款、地方政府利用行政命令直接向金融机构融通资金、地方政府担保的债务、地方政府的各种欠款和挂账等。 根据世界银行对政府债务的划分方法,这些债务可以分为直接债务和间接债务、显性债务和或有债务。从我国的具体情况来看,虽然不同类型的债务对于地方财政的影响各有不同,但它们却都具有规模巨大、隐患严重的典型特征。近年来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不断采取措施,试图控制和缩减地方政府债务,但由于缺乏统一的债务管理机构和科学的管理办法,因此,地方债务数额才达到了惊人的7万亿元,并且规模呈现出加速上升趋势。 (1)《地方投融资平台基本处理意见(初步)》 数千家地方融资平台正处于暴风雨前的宁静之中。此前业界盛传,财政部牵头制定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规范文件将于3月底出台。时至今日,上述文件仍未出台,最新消息称,规范文件或因地方政府的反对而延迟。4月6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获得一份措辞强硬、名为《地方投融资平台基本处理意见(初步)》的文件。此规范文件在保证在建项目完工的前提下,将地方融资平台分为三类,以“分而治之”的方式化解风险。 (2)地方债务划分四类 规范文件称,对地方政府举债和融资平台举债分类管理,存量债务将全面清理核实。“新老划断”成为处理的一大亮点。据了解,2010年3月1日成为新老划断的时间点,即对3月1日前形成的存量债务,原则上通过现有还款渠道还款,不改变原有债权债务关系;3月1日

我国地方债务危机现状与解决思路

我国地方债务危机现状的与解决思路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地方政府举债行为已成为一种常态。适当的举债对于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然而由于管理不规范,导致了地方政府举债规模过大,反而对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埋下了潜在的风险,地方政府大规模举债致使财政收支缺口越来越大,债务风险日益扩散。 关键词地方债务债务问题债务风险解决思路 引言地方债务问题一直是我国财政体系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中国地方政府的债务在经济转型期迅速膨胀,目前的债务规模已达历史最高水平,债务风险也随之突现。 一、地方债务现状 (一)地方债务定义 地方债务是指在某个时点上,地方政府作为债务人,由于以往支出大于收入所形成的赤字总和,是一个存量概念,包括建立在某一法律或合同基础之上的显性负债和政府道义上偿付责任的隐性负债。 (二)地方债务资金的来源 (1)银行借款 在银行借款占比较大的国家,有的存在专门的银行负责为地方政府提供资金。银行借的支持款是银行与地方政府之间一对一的客户关系,如果政府信息披露意愿较低或者缺乏强制性的信息披露制度,那么银行对地方政府举债行为的约束和监督功能不足以形成一些管理漏洞。 (2)债券 在资本市场较为发达的美国,市政债券是地方债务的主要形式。通常,地方政府债券的利率要低于银行贷款利率。 (3)政府公共资金借款 转轨国家的市场经济不发达,地方政府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公共资金,这不仅会影响资金的配置效率,还会影响到资金的使用效率,并且容易导致预算软约束、腐败等问题。 (三)地方债务的功能 1.融资功能 在我国等发展中国家,国家法律明确禁止发行地方公债的情况下,各级地方政府主要是通过各种变相方式举债筹集资金,支持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2.资源配置功能 各级地方政府根据各地的实际需求以及财力的可能,举债筹集财政建设资金,实现有限社会资源在政府之间,政府与企业和个人之间的有效配置。 3.稳定功能 举债融资支持财政职能的实现是规范化的分税制体制下,各级政府应有的财权,真正的体现“一级政府、一级事权、一级财权”的宗旨,有利于地方政府公共财政目标的顺利实现,为稳定地方政权建设以及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服务。各级地方政府实现了与市场之间良好的分工与协作关系,促进地方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四)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特点 1.普遍负债,债务规模庞大,具有隐蔽性。 2.地方政府举债多头进行,形式多样。 3.政府偿债能力低.债务风险大,危及信用。 4.构成复杂,透明度差。 5.监管失控,风险加大 二、地方债务问题分析 (一)地方债务存在的主要问题 1.规模庞大,结构分散

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研究文献综述

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研究文献综述 摘要:关于政府性债务问题的研究具有悠久的历史,并已经形成了丰硕的研究成果。而关于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的研究则相对较晚,国外学者自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有所涉及。受政府性债务演变进程的影响,中国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的研究主要开始于1994年分税制的改革。近年来随着地方政府举债融资形式不断丰富和债务规模不断增加,尤其是在应对2008年底因美国次贷危机而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的过程中,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急剧增加。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近几十年来急剧攀升,财政隐患巨大,国内外从不同的角度对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研究也越来越多。 关键词: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一、国内研究现状 (1)如何看待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争论 刘尚希在《如何看待地方债务》一文中认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可控与否,和政府偿债的公共资源、政府债务的体制机制等相关因素有关,单纯的看债务的数字化指标是不能正确判断债务的风险的。对地方政府债务持乐观态度的有:巴曙松在《中国地方政府债务的宏观考察》一文中指出,"根据国际惯例,中国的地方政府债务水平总体上处于可以承担的水平,个别地方政府存在过度举债行为"。吴晓灵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我国总体负债规模占GDP比重仍不超过50%,无须对地方债务过度担忧。持担忧观点的人则认为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时候了。魏加宁博士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指出,"目前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在某种意义上讲实际上已经超过了金融风险,成为威胁我国经济安全与社会稳定的头号威胁"。呼显岗(2004)则认为"目前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在局部已经显现,未来潜在的风险很大,如不积极防范和化解,向中央政府转嫁,将会严重威胁国家的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 (2)地方政府债务特点的研究 地方政府债务特点多样化,但代表性的观点表现如下。陈静在《地方政府债务的探究及建议》一文中认为地方政府债务的现状有三个特点:地方政府债务信息不透明,债务数目缺乏准数;地方政府债务缺乏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地方政府债务数额大。王克群发表的文章《地方政府债务的特点、成因及化解》则认为地方政府债务成因和形式多样化、举债方式隐蔽、还款时间长、地方融资平台项目多由地方政府提供隐形担保。审计署审计科研所课题组的报告《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指出地方政府债务增长过快,规模失控、主体不明、责任不清。孙勇在文章《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问题初步分析》中通过对辽宁的直接显性债务的分析得出,债务结构发生明显变化,主权债务和中央再贷款债务比重下降,其他债务提高;地区间债务负担率差异较大,个别地方债务率过高。牟放则认为为了规避法律责任,地方政府负债日益隐性化。 (3)对地方政府债务形成原因的分析 地方政府负债的主要原因可以概括为两个,一是体制性原因,二是政策性原因。报告《中国经济中长期风险和对策(六)》指出,体制性原因包括财政体制、投融资体制和行政管理体制,其中财政体制的原因表现为中央和地方财权和事权不均衡,地方政府财权小,事权大,导致地方政府不得不举债。支持这一观点的还有张莉、王克群、李显杰、冯树建等。张莉在《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初探--基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