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毁损性创面修复重建关键技术及策略研究-中华医学会

毁损性创面修复重建关键技术及策略研究-中华医学会

毁损性创面修复重建关键技术及策略研究-中华医学会
毁损性创面修复重建关键技术及策略研究-中华医学会

中华医学科技奖形式审查结果公布

年份2018

推荐奖种医学科学技术奖

项目名称毁损性创面修复重建关键技术及策略研究

推荐单位推荐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推荐意见:

毁损性创面是指严重烧创伤造成大范围皮肤及软组织缺损,并导致血管、肌腱、神经、肌肉、骨骼等深部重要组织裸露或损伤的一类创面;因其感染率高、致残率高、致死率高,一直是烧创伤救治亟待解决的难题。本项目围绕毁损性创面救治中的急救处理、创面修复、结构重建、功能康复等四个关键环节,开展了系列创新性研究。针对早期急救缺少有效措施,感染发生率高的难题,创新性将“Ag+-Na+交换”智能银离子控释抗菌与高效渗液吸收技术相结合,研发出藻酸盐银离子控释新型复合敷料和高效封闭负压套装,使创面感染发生率由70.1%降至26.5%,脓毒症发生率由52.7%降至17.3%。针对修复及重建的难题,将腔镜微创与显微外科技术相结合,率先开展了游离大网膜复合刃厚皮片移植术,实现了毁损性创面一期修复;率先建立毁损性创面组织血管评分标准及自体阔筋膜腱性组织重建新技术,突破了重建难的瓶颈问题,为复杂结构重建奠定了基础。针对创面修复术后易于继发瘢痕纤维化挛缩畸形的难题,研究发现胶原和细胞外基质异常沉积的纤维化病理新机制;建立了“一早、二持续、三序贯”的个体化康复治疗方案。进一步针对后期严重瘢痕挛缩畸形手术治疗的三大难题,提出并创建三种新术式,有效降低了继发畸形率。

该项目内容真实可靠,研究成果创新性强,解决了该专业领域关键性、共性难题,在同类研究中处于领先地位。社会效益显著,推广前景好,总体水平高。同意推荐。

项目简介毁损性创面感染率高、致残率高、致死率高,是烧创伤救治亟待解决的难题。本项目围绕毁损性创面救治中的急救处理、创面修复、结构重建、功能康复等四个关键环节,创建系列关键救治技术,降低毁损性创面感染发生率,提高创面修复成功率,提升功能重建质量,显著推动了毁损性创面救治理念和治疗手段的进步。

1、针对毁损性创面损伤范围大污染重、早期急救难及转运难,导致感染发生率高的难题,开展了系列新型敷料及相关装置的研发。首次将“Ag+-Na+交换”智能银离子控释抗菌技术与高效渗液吸收技术相结合,研发出藻酸盐银离子控释新型敷料和高效便携式封闭负压套装,使创面感染发生率由70.1%降至26.5%,脓毒症发生率由52.7%降至17.3%。研究成果发表于Biomaterials等专业权威杂志,德国雷根斯堡大学Wolfbeis教授在Chem Soc Rev(IF:38.618)杂志上撰写综述给予高度肯定。主持制订2017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烧伤外科应用的全国专家共识。获国家授权专利12项,医疗器械注册证4项。

2、针对毁损性创面修复及重建的难题,将腔镜微创外科技术与显微外科技术相结合,率先开展了大网膜复合刃厚皮片游离移植术;创建了毁损性创面组织血管评分标准及自体阔筋膜腱性组织重建新技术。为一期修复毁损性创面建立了新的有效术式和途径,同时为复杂结构功能重建奠定了基础和技术支撑,突破了功能重建难的问题。研究成果发表于Burns,Stem Cell Res等专业权威杂志,获发明专利3项,举办微创显微外科技术学习班5次,受邀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作大会发言12次。

3、针对毁损伤创面修复术后易于继发瘢痕纤维化挛缩畸形的难题,研究发现了胶原和细胞外基质异常沉积的纤维化病理新机制。据此研发出新型动静态矫形器,提出并建立了“一早、二持续、三序贯”的个体化康复治疗方案,显著降低了毁损性创面继发畸形的发生率。相关论文发表于J Clin Invest等国际顶尖期刊,英国Huddersfield大学Simon J教授发表于Nat Rev Nephrol(IF:12.145)杂志的综述中对上述研究给予高度评价。

4、针对毁损性创面继发严重瘢痕挛缩畸形整复的治疗困境,创新性提出三种新术式,

突破传统治疗方法的技术瓶颈。①针对萎缩性瘢痕,首次应用“水刀技术”对瘢痕“精准磨削”,通过“酶消化法”获得“纯表皮皮片”实施移植修复,建立了萎缩性瘢痕的治疗新术式。②针对功能部位瘢痕,率先开展皮肤软组织扩张与显微修复相结合的新术式,获得了理想的疗效。③针对大面积瘢痕,首次建立了自体瘢痕组织支架复合皮移植的新术式,解决了全身大面积瘢痕患者自体皮源匮乏的难题。获国家专利33项,研究结果发表于本专业顶级期刊,受邀撰写瘢痕整复专家述评。举办国家级学术会议12次,在国内外会议上报道61次,获得学术界的高度评价。

该项目获军队、省部级一等奖2项,发表代表性SCI论文20篇,他引293次,编写出版专著19部,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5项,产品注册证4项,牵头制订治疗指南3项。在52家医院推广应用,共救治患者11081例,疗效显著。受邀专题报告200余次,主办国际国内会议及培训班21次。

序号类别国别授权号授权

时间

知识产权具体名称发明人

1 中国发明专利中国ZL 2016 1

0202793.4

2017

-12-

22

一种防止足下垂高节治

疗装置

周琴,卢迎,

胡大海,邹小

梅,王立娜,

王冬娟,司艳

2 中国发明专利中国ZL 2014 1

0804484.5

2017

-06-

16

一种肢体离断术后的专

用包扎敷料

杨薛康,胡大

海,朱雄翔,

周琴 ,陈俏

华,徐志刚

3 中国发明专利中国ZL 2013 1

0047476.6

2015

-04-

15

一种手骨间肌训练器

石梦娜,胡大

海,王冰水,

李娜,易南,

染艳,朱蝉,

周永博,齐宗

4 中国发明专利中国ZL 2012 1

0370725.0

2014

-12-

17

从龙血竭中提取的中药

单体化合物的应用

白晓智,胡大

海,石继红,

朱雄翔,汤朝

5 中国发明专利中国ZL 2012 1

0255607.5

2014

-06-

25

显微手术笔

郑朝,胡大

海,王耀军,

朱雄翔,韩军

涛,董茂龙,

韩夫,杨晨,

胡晓龙,折

涛,刘洋

6 中国发明专利中国ZL 2012 1

0361718.4

2014

-03-

19

一种预防及治疗瘢痕的

疫苗及制备方法

胡大海,石继

红,朱雄翔,

韩军涛,胡晓

龙,方小兵,

白晓智,蔡维

霞,汤朝武

7 中国发明专利中国ZL 2011 1

0400768.4

2012

-10-

创伤凝胶剂及其制备工

胡大海,王四

旺,官浩,朱

10 雄翔,汤朝

武,胡晓龙,

谢艳华,张

雅,白晓智,

李小强,张月

8 中国发明专利中国ZL 2010 1

0604351.5

2012

-07-

04

胶原靶向治疗增生性瘢

痕蛋白药物的制备及应

石继红,胡大

海,白晓智,

张战风,朱雄

翔,韩军涛,

董茂龙,汤朝

9 中国发明专利中国ZL 2010 1

0288356.1

2011

-12-

07

一种热塑性弹性体复合

材料

李忠志,朱雪

真,刘应福,

王以秀,朱世

欣,唐雷

10 中国发明专利中国ZL 2009 1

0015222.X

2011

-02-

09

医用多功能聚录乙烯复

合材料

李忠志,于尚

在,唐雷

序号论文名称刊名

年,卷

(期)及

页码

影响

因子

通讯作

者(含共

同)

SCI

他引

次数

他引

总次

通讯作者

单位是否

含国外单

1 Melatonin prevents

acute kidney injury

in severely burned

rats via the

activation of

SIRT1.

Sci Rep.

2016,6

:32199

.

4.25

王洪涛,

胡大海

7 7

2

Adipose

tissue-derived

stem cells suppress

hypertrophic scar

fibrosis via

P38/MAPK signaling

pathway

Stem Cell

Res Ther.

2016,7

(1):10

2.

4.5

石继红,

胡大海

9 9

3

Human amniotic

epithelial cells

attenuate TGF-β

1-induced human

dermal fibroblast

transformation to

myofibroblasts via

Cytotherap

y.

2016,1

8(8):1

012-10

24.

3.62

苏琳琳,

胡大海

4 4

TGF-β1/Smad3 pathway.

4

Murine Sertoli

cells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olerogenic

dendritic cells: a

pivotal role of

galec

Immunology

.

2016,1

48(3):

253-65

.

4.07 胡大海 4 4

5 Identification of

sirtuin 1 as a

promising

therapeutic target

for hypertrophic

scars.

Br J

Pharmacol.

2016,1

73(10)

:1589-

601.

4.84

郑朝,胡

大海

4 4

6

Knockdown of

lncRNA-ATB

suppresses

autocrine

secretion of TGF-

β2 by targeting

ZNF217 via miR-200c

in keloid

fibroblasts

Sci Rep

2016,6

:24728

5.22

王洪涛,

胡大海

19 19

7 Up-regulation of

FGFBP1 signaling

contributes to

miR-146a-induced

angiogenesis in

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

Sci Rep.

2016,6

:25272

5.22

王洪涛,

胡大海

7 7

8

IL10 inhibits

starvation-induced

autophagy in

hypertrophic scar

fibroblasts via

cross talk between

the

Cell Death

Dis.

2016,7

:e2133

.

5.37

郑朝,胡

大海

16 16

IL10-IL10R-STAT3 and IL10-AKT-mTOR pathways.

9

Selective

decontamination of

the digestive tract

ameliorates severe

burn-induced

insulin resistance

in rats

Burns.

2015,4

1(5) :

1076-8

5.

1.9

胡大海,

高峰

4 4

10 SIRT1 protects rat

lung tissue against

severe

burn-induced

remote ALI by

attenuating the

apoptosis of PMVECs

via p38 MAPK

signaling.

Sci Rep.

2015,5

:10277

5.57

苏琳琳,

胡大海

17 17

11

Loureirin B

inhibits

fibroblast

proliferation and

extracellular

matrix deposition

in hypertrophic

scar via TGF-β

/Smad pathway.

Exp

Dermatol

2015,2

4(5):3

55-60.

2.67

5

苏琳琳,

胡大海

24 24

12

Rho kinase

inhibitor Y-27632

promotes the

differentiation of

human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into

keratinocyte-like

cells in xeno-free

conditioned

medium.

Stem Cell

Res Ther.

2015,6

:17.

4.5 胡大海9 9

13

MiR-10a and

miR-181c regulate

collagen type I

generation in

hypertrophic scars

by targeting PAI-1

and uPA.

FEBS Lett.

2015,5

89(3):

380-38

9.

3.51

李军,胡

大海

12 12

14

Anti-fibrotic

actions of

interleukin-10

against

hypertrophic

scarring by

activation of

PI3K/AKT and STAT3

signaling pathways

in scar-forming

fibroblasts.

PLoS One.

2014,9

(5):e9

8228.

3.23

4

胡大海,

朱雄翔

24 24

15

MicroRNA-21

regulates hTERT via

PTEN in

hypertrophic scar

fibroblasts.

PLoS One.

2014,9

(5):e9

7114.

3.23

4

李军,胡

大海

26 26

16

Retinoic acid and

human olfactory

ensheathing cells

cooperate to

promote neural

induction from

human bone marrow

stromal stem cells.

Neuromolec

ular Med.

2013,1

5(2):2

52-264

.

3.88

胡大海,

杨浩

26 26

17

Role of

donor-specific

regulatory T cells

in long-term

acceptance of rat

hind limb

allograft.

PLoS One.

2012,7

(8):e4

3825.

3.53 胡大海 3 3

18 Reduced expression Arch 2012,3 2.70胡大海16 16 否

of microtubule-associ ated protein 1 light chain 3 in hypertrophic scars Dermatol

Res.

04(3):

209-15

8

19

Wnt/β-catenin

pathway forms a

negative feedback

loop during TGF-β1

induced human

normal skin

fibroblast-to-myof

ibroblast

transition.

J Dermatol

Sci.

2012,6

5(1):3

8-49

3.52 胡大海45 45

20

Smad interacting

protein 1 as a

regulator of skin

fibrosis in

pathological scars

Burns.

2011,3

7(4):6

65-72

1.96

2

胡大海17 17

主要完成人情况1.姓名:胡大海

排名:1

职称:教授,主任医师

行政职务:主任

工作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对本项目的贡献:对第1、2、3、4创新点有贡献,证明材料见:4-1、4-2、4-3、4-4、4-5、4-6、4-7、4-8、4-9、4-10、4-11、4-12、4-13、4-14、4-15、4-16、4-17、4-18、4-19、4-20。具体贡献如下:

作为本项目负责人指导全部课题的整体设计开展、中期检查、结题验收、论文的撰写修改与发表。本项目关键技术的创建者、实施者,治疗新策略的制定者。

2.姓名:韩军涛

排名:2

职称:副教授,副主任医师

行政职务:副主任

工作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对本项目的贡献:对第2、3、4创新点有贡献,证明材料见:1-5、1-6、1-8,4-1、4-2、4-19。

3.姓名:郑朝

排名:3

职称:副主任医师,讲师

行政职务:副主任

工作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对本项目的贡献:对第2、4创新点有贡献,证明材料见:1-5,4-1、4-3、4-6、4-7、4-8、4-9、4-12、4-14、4-17。

4.姓名:官浩

排名:4

职称:副教授,副主任医师

行政职务:副主任

工作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对本项目的贡献:对第1、2、4创新点有贡献,证明材料见:1-7,4-1、4-3、4-6、4-7、4-8、4-14。

5.姓名:陶克

排名:5

职称:副主任医师,讲师

行政职务:无

工作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对本项目的贡献:对第3、4创新点有贡献,证明材料见:4-1、4-11。

6.姓名:王洪涛

排名:6

职称:副主任医师,讲师

行政职务:无

工作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对本项目的贡献:对第1、3创新点有贡献,证明材料见:4-1、4-2、4-6、4-7、4-8、4-12、4-14、4-18、4-20。

7.姓名:苏琳琳

排名:7

职称:副教授

行政职务:无

工作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对本项目的贡献:对第3创新点有贡献,证明材料见:4-3、4-5、4-6、4-8、4-10、4-11、4-12、4-14、4-15、4-18、4-19。

8.姓名:谢松涛

排名:8

职称:副教授,副主任医师

行政职务:无

工作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对本项目的贡献:对第2、3、4创新点有贡献,证明材料见:4-1、4-6、4-16。9.姓名:周琴

排名:9

职称:副主任护师

行政职务:护士长

工作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对本项目的贡献:对第1创新点有贡献,证明材料见:1-1、1-2,4-3、4-6、4-12。

10.姓名:刘佳琦

排名:10

职称:讲师,主治医师

行政职务:无

工作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对本项目的贡献:对第2、4创新点有贡献,证明材料见:4-1、4-2、4-3、4-5、4-6、4-7、4-11、4-13、4-15、4-17、4-19、4-20。

11.姓名:李军

排名:11

职称:讲师,主治医师

行政职务:无

工作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对本项目的贡献:对第3、4创新点有贡献,证明材料见:4-1、4-6、4-9、4-13、4-14、4-15。

12.姓名:杨薛康

排名:12

职称:讲师,主治医师

行政职务:无

工作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对本项目的贡献:对第1、4创新点有贡献,证明材料见:1-2,4-1、4-7、4-9。13.姓名:李忠志

排名:13

职称:其他

行政职务:公司经理

工作单位:威海洁瑞医用制品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的贡献:对第1创新点有贡献,证明材料见:1-9、1-10。

14.姓名:李娜

排名:14

职称:主治医师

行政职务:无

工作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对本项目的贡献:对第3创新点有贡献,证明材料见:1-3,4-6、4-8、4-17。15.姓名:王耘川

排名:15

职称:讲师,主治医师

行政职务:无

工作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对本项目的贡献:对第1、2创新点有贡献,证明材料见:4-4、4-6、4-11、4-12、4-17、4-19。

主要完成单位情况1.单位名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排名:1

对本项目的贡献:毁损性创面临床救治复杂,存在诸多技术困难的瓶颈问题,做为项目主要完成单位紧紧围绕急救处理、创面修复、结构重建、功能康复等四个关键环节,独立提出并完成了(或部分同合作单位共同研发完成):创建系列关键技术及形成新策略。本单位主要有以下贡献。

1、针对创新点一,提出了毁损性创面早期救治及转运所需敷料特点及设计理念,并

同合作单位威海洁瑞医用制品有限公司共同研发出新型敷料产品,实施临床应用及推广。

2、完成创新点二,创新性将腔镜微创与显微外科技术相结合,率先开展了游离大网

膜复合刃厚皮片移植术,实现了毁损性创面一期修复。创建了毁损性创面组织血管评分标准及自体阔筋膜腱性组织重建新技术,为复杂结构功能重建提供了技术支撑。

解决了毁损性创面修复及重建的难题。

3、完成创新点三,发现胶原和细胞外基质异常沉积的纤维化病理新机制,提出并建

立了毁损性创面序贯性功能康复治疗方案,为毁损性创面最终功能治愈提供了有效的康复治疗方法。

4、完成创新点四,提出并创建了严重毁损性创面继发瘢痕挛缩畸形整复的三种新术

式,突破了萎缩性瘢痕、功能部位瘢痕挛缩畸形、大面积瘢痕整复的技术瓶颈难题。

本项目经过多年临床实践,形成了以有效急救处置、早期修复及重建、后期功能康复为核心的毁损性创面救治新技术新策略。显著推动了毁损性创面救治的理念和治

疗手段的进步。

2.单位名称:威海洁瑞医用制品有限公司

排名:2

对本项目的贡献:根据合作单位提出的毁损性创面早期救治及转运所需敷料特点及设计理念,完成产品设计开发,申报国家专利及产品注册,并完成敷料产品推广后,及时记录产品临床应用的临床反馈情况。

棚户区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建设背景 1.1.1项目名称 ****市****区****街棚户区改造项目 1.1.2主办单位 ****市****区****道办事处 1.1.3调查编制单位 ****道办事处 1.1.4可研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4、《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方法与案例应用手册》 5、《建筑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6、《房地产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与经济评价手册》 7、《辽宁省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规定》 8、《辽宁省建设工程概算定额》 9《辽宁省产业发展指导目录》(2006年本) 10、《辽宁省国有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办法》 11、《辽宁省关于加快城市棚户区改造有关问题的通知》 12、《辽宁省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办法》

13、《****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五年规划纲要》 14、《****市城市集中连片棚户区改造实施方案》 15、《****市城市集中连片棚户区改造规定》 16、《****市棚改新区物业管理实施意见》 17、项目承办单位提供的相关资料: 18、国家有关技术规范、规程和规定,主要有: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 《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 《住宅建筑设计规范》(GBJ96-86);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16-87);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94)等。 1.1.5可研研究范围 承担****市****区****街棚户区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任务,主要进行了以下研究工作: 1、项目的建设背景、必要性; 2、项目建设、市场预测及发展前景; 3、项目建设投资及费用的测算; 4、项目经济效益的分析; 5、项目社会效益的评价等。

毁损性创面修复重建关键技术及策略研究-中华医学会

中华医学科技奖形式审查结果公布 年份2018 推荐奖种医学科学技术奖 项目名称毁损性创面修复重建关键技术及策略研究 推荐单位推荐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推荐意见: 毁损性创面是指严重烧创伤造成大范围皮肤及软组织缺损,并导致血管、肌腱、神经、肌肉、骨骼等深部重要组织裸露或损伤的一类创面;因其感染率高、致残率高、致死率高,一直是烧创伤救治亟待解决的难题。本项目围绕毁损性创面救治中的急救处理、创面修复、结构重建、功能康复等四个关键环节,开展了系列创新性研究。针对早期急救缺少有效措施,感染发生率高的难题,创新性将“Ag+-Na+交换”智能银离子控释抗菌与高效渗液吸收技术相结合,研发出藻酸盐银离子控释新型复合敷料和高效封闭负压套装,使创面感染发生率由70.1%降至26.5%,脓毒症发生率由52.7%降至17.3%。针对修复及重建的难题,将腔镜微创与显微外科技术相结合,率先开展了游离大网膜复合刃厚皮片移植术,实现了毁损性创面一期修复;率先建立毁损性创面组织血管评分标准及自体阔筋膜腱性组织重建新技术,突破了重建难的瓶颈问题,为复杂结构重建奠定了基础。针对创面修复术后易于继发瘢痕纤维化挛缩畸形的难题,研究发现胶原和细胞外基质异常沉积的纤维化病理新机制;建立了“一早、二持续、三序贯”的个体化康复治疗方案。进一步针对后期严重瘢痕挛缩畸形手术治疗的三大难题,提出并创建三种新术式,有效降低了继发畸形率。 该项目内容真实可靠,研究成果创新性强,解决了该专业领域关键性、共性难题,在同类研究中处于领先地位。社会效益显著,推广前景好,总体水平高。同意推荐。 项目简介毁损性创面感染率高、致残率高、致死率高,是烧创伤救治亟待解决的难题。本项目围绕毁损性创面救治中的急救处理、创面修复、结构重建、功能康复等四个关键环节,创建系列关键救治技术,降低毁损性创面感染发生率,提高创面修复成功率,提升功能重建质量,显著推动了毁损性创面救治理念和治疗手段的进步。 1、针对毁损性创面损伤范围大污染重、早期急救难及转运难,导致感染发生率高的难题,开展了系列新型敷料及相关装置的研发。首次将“Ag+-Na+交换”智能银离子控释抗菌技术与高效渗液吸收技术相结合,研发出藻酸盐银离子控释新型敷料和高效便携式封闭负压套装,使创面感染发生率由70.1%降至26.5%,脓毒症发生率由52.7%降至17.3%。研究成果发表于Biomaterials等专业权威杂志,德国雷根斯堡大学Wolfbeis教授在Chem Soc Rev(IF:38.618)杂志上撰写综述给予高度肯定。主持制订2017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烧伤外科应用的全国专家共识。获国家授权专利12项,医疗器械注册证4项。 2、针对毁损性创面修复及重建的难题,将腔镜微创外科技术与显微外科技术相结合,率先开展了大网膜复合刃厚皮片游离移植术;创建了毁损性创面组织血管评分标准及自体阔筋膜腱性组织重建新技术。为一期修复毁损性创面建立了新的有效术式和途径,同时为复杂结构功能重建奠定了基础和技术支撑,突破了功能重建难的问题。研究成果发表于Burns,Stem Cell Res等专业权威杂志,获发明专利3项,举办微创显微外科技术学习班5次,受邀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作大会发言12次。 3、针对毁损伤创面修复术后易于继发瘢痕纤维化挛缩畸形的难题,研究发现了胶原和细胞外基质异常沉积的纤维化病理新机制。据此研发出新型动静态矫形器,提出并建立了“一早、二持续、三序贯”的个体化康复治疗方案,显著降低了毁损性创面继发畸形的发生率。相关论文发表于J Clin Invest等国际顶尖期刊,英国Huddersfield大学Simon J教授发表于Nat Rev Nephrol(IF:12.145)杂志的综述中对上述研究给予高度评价。 4、针对毁损性创面继发严重瘢痕挛缩畸形整复的治疗困境,创新性提出三种新术式,

【完整版】XX农村危桥改建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XX农村 危桥改建新农村建设项目建议书

第一章总论 一、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多伦县大河口乡大河口村危桥改建新农村建设项目 2、建设地点:多伦县大河口乡大河口村 3、建设内容与规模:在位于大河口村吐鲁根河危桥改建一座21.5米桥梁 4、总投资及资金来源:项目总投资781,811元,争取上级支持资金来解决。 二、编制依据 1、多伦县城乡发展规划; 2、多伦县农业产业发展规划; 3、多伦县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4、多伦县农村扶贫开发规划; 5、多伦县村镇建设规划; 6、多伦县村镇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7、多伦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项目建设规划; 8、大河口乡大河口村资料

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一、项目概况 1、地埋位置 多伦县大河口乡大河口村位于多伦县城东北浑善达克沙地南缘吐鲁根河南岸,滦河源头北端山清水秀,土质优良,是种植胡萝卜和各种蔬菜的理想地域,近几年仅一组种植面积就达两千多亩以上,距多伦县政府所在地30公里,是是多伦县大河口乡的一个典型的农业村。水浇地地面积3000多亩,辖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331人。其中,常住村人口1300人,是大河口乡滦河支流灌区经济、文化服务中心。 2、多伦县大河口村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多伦县大河口村交通较为便利,乡村公路横贯村组,通讯发达、水资源丰富,是多伦县大河口乡小村镇发展框架的重要部分,被多伦县列为多伦县首批提水浇灌农田建设试点示范村之一。 多伦县大河口村主导产业为农牧业。农业以盛产胡萝卜为主畜牧业以育肥西门达尔肉牛为主而独具优势的产业发展村组。由于种植条件优越,可耕水浇地地3000多亩,年产胡萝卜等蔬菜1500万公斤,年产育肥草料690万公斤,而且该地域气候适宜、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无任何污染,在此得天独厚的种养殖条件下,为实现为养而种,为加工而种的种植业结构调整,为加快村域农牧业产业化发展进程提供了保障,但3000亩水浇地中有2000多亩在距村吐鲁根河对岸,吐鲁根桥位于多伦县大河口乡大河口村北边,建于大清康熙年代,

棚户区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概况 1.1.1项目名称 昌吉市棚户区改造项目 1.1.2建设地点 昌吉市棚户区改造项目位于昌吉市新域街,规划范围为新域街社区棚户区,规划面积48259.20平方米。 1.1.3建设内容 根据昌吉市棚户区的分布数量、人口和社会构成、基础设施服务水平,昌吉市新域街棚户区改造项目计划用1年时间基本完成新域街社区集中连片的城市和工矿棚户区604户、1657人的改造任务。 具体建设内容有:住房建设主要包括:符合城市规划和国家有关建筑设计规范的产权调换安置房、廉租房、集资房解危解困房以及公共租赁用房;公共设施:主要包括各项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工程设施;交通设施:主要包括城市支路网系统和静态交通设施;环境绿化主要是运用拆除重建、改善、公私合作营造等多种手段营造的城市环境。 1.1.4建设规模 昌吉市棚户区改造项目,规划用地范围面积48259.2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4735.9平方米,其中住宅建筑面积40500平方米,公用设施建筑面积4235.9平方米。

1.1.5实施单位 实施单位:昌吉市人民政府 单位性质: 行政 项目负责人: 市长 1.1.6项目投资和资金来源 1、项目建设总投资10279.8万元,其中,住宅工程建设投资5692.8万元,占建设投资的54.4%,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投资3400万元,占建设投资的33%,工程建设其他费用712.4万元,占建设投资的6.9%,预备费581.9万元,占建设投资的5.7%。 2、筹资通过国家支持、个人投入、政府启动等方式解决。其中国家及自治区专项补助资金约占总投资的30%,地方其他方式筹资约占总投资的70%。 1.1.7建设时间 项目改造期为1年 自2014年至2015年 1.1.7项目性质 本项目属于新建项目 1.2 昌吉市概况 昌吉市是一个维吾尔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集区,地处天山北麓、亚欧大陆腹地、准噶尔盆地南缘,昌吉州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昌吉市集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于一体,中原文化与西域文化荟萃于一身,是多民族风情异彩纷呈的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城市,具有独特的自然资源。昌吉市市行政区域总面积8215平方公里,总人口36.33万人,其中汉族人口占72%,下辖八镇、两乡、六个街道办事处和1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个国家级农业科技园。昌吉市GDP

最新版医院改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医院改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总论 1.1 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市**区人民医院改扩建项目 项目地址:**市**街 项目业主:**市**区人民医院 法人代表:** 项目摘要: **市**区人民医院改扩建项目是为配合医院“升三院、创二甲”实施的硬件建设工程。项目利用**区人民医院原址进行改扩建,新建门诊大楼3270㎡、地下停车场1113㎡和临时门诊用房建设435㎡,并按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配套设备及编制床单元基础设施。项目估算总投资12015万元,其中项目业主自筹资金300万元,申请各级政府财政补助280万元,商请区财政贴息贷款620万元。项目计划工期1年,于2018年11月竣工。 1.2 研究工作的依据、原则和范围 1.2.1 研究工作依据 按照《中共某省委、某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立和完善城乡卫生体系的决定(川委发[20155]2号)文件,以及**市规划和建设局宜规建函[20155]139号《关于**市**区人民医院申请门诊大楼改建的复函》,20152年**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关于**市**区人民医院门诊楼工程

结构安全性鉴定报告》作为项目的编制依据。 1.2.2 研究工作原则 根据客观条件和医院发展总体目标,按照《国家二级综合性医院建设标准》、国家基本建设项目程序及项目可行性研究必要的内容开展本项目的可行性研究。 1.2.3 研究工作范围 本报告着重对项目建设的背景和必要性、建设条件、建设内容及规模、工程设计方案、环境保护、项目组织管理等进行可行性研究;按照国家现行的设计规范、规定、定额,估算项目总投资。根据国家的财税制度和有关政策、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对项目进行财务效益分析、评价,并提出结论性意见,供建设业主和有关部门决策。 1.3 可行性研究概要 1.3.1 项目建设背景和必要性 **市是正在实施跨越式发展的区域性二级中心城市,但医疗卫生条件发展较为滞后。中心城区现有的三家主要医院医疗现状为门诊拥挤、住院床位严重不足、医疗设备设施需更新、医疗技术尚需进一步提高,随着人民生活的提高,用于医疗保健方面的支出必将大大提高,全市医疗卫生的总体水平还有待于提高,才能满足全市人民对医疗卫生保健的总体需求。 **市**区人民医院作为**区属唯一的一家综合性医院,承担全区70多万人的医疗卫生工作,但落后的医疗设备设施条件更显突出,特别是

创面修复的影响因素与治疗进展

创面修复的影响因素与治疗进展 作者:杨瑞,李亚洁 【摘要】从局部、全身和心理精神三大方面介绍影响创面修复的因素,综述促进创面修复的治疗进展。提示影响创面修复因素有局部、全身和心理精神因素,创面修复的治疗进展主要体现在基因工程、生物工程材料、纳米技术、中西医结合技术、创面覆盖物的应用以及营养辅助、氧气、心理治疗等方面。 【关键词】创面;修复;影响因素;治疗 1影响创面修复的因素 1.1局部因素 1.1.1创面感染:感染区中性白细胞吞噬细菌后,释放的蛋白酶和氧自由基可破坏组织,使胶原溶解超过沉积,而且感染后渗出物多,加大创面局部张力,引起创面延迟愈合[2]。 1.1.2缺氧、低灌流量:良好的局部血液循环,既能保证创面修复所需要的营养和氧,也有利于坏死物质吸收、运输,控制局部感染。Jonsson等[3]研究发现,创面胶原含量、创面强度与创面组织氧张力及组织灌注呈正相关。 1.1.3早期活动:固定体位对于骨、神经、血管、肌腱的修复很重要。邻近关节的伤口过早活动容易加重炎症过程中的渗出反

应,加剧局部肿胀,影响供血,而且新生肉芽组织非常脆弱,牵扯易致损伤出血,影响纤维母细胞分化和瘢痕组织形成[4]。 1.2全身因素 1.2.1营养因素:胶原代谢是机体蛋白质代谢的一部分,营养不良所致机体负氮平衡必然影响胶原合成,延缓伤口愈合[4]。创面修复所需的主要营养物质有①蛋白质。创伤后蛋白质代谢主要表现为蛋白质的丢失,机体的尿氮排出量增多,出现明显的负氮平衡,主要是由创伤后全身组织处于分解状态所致,并可持续一个相当长的时间,造成机体蛋白质缺乏[5]。蛋白质缺乏可减慢新微血管形成、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胶原合成,也可影响吞噬作用,导致感染的高危状态,使创面不易修复。②维生素。维生素A可通过对溶酶体膜作用提高炎症反应,增加进入创面的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及淋巴细胞等炎症细胞,调节胶原酶活性,有助于胶原合成成熟、上皮再生及血管形成,还可改善由手术创伤造成的免疫功能抑制[5]。但在临床应用中应注意,过量的维生素A可使溶酶体膜不稳定,增加炎症反应[5]。维生素C是中性粒细胞产生过氧化物杀灭细菌所必需的,有利于巨噬细胞吞噬和游走,同时它作为脯氨酸和赖氨酸羟化的辅助因子,可促进胶原合成和交联,提高伤口强度[6]。维生素E可用于修正瘢痕形成,其抗氧化特性可保护伤口免受粒细胞释放的氧自由基损害,其不良反应比激素小,但大剂量应用时也可明显地延迟愈合[4]。维生素B1是糖代谢过程中丙酮酸氧化酶的组成部分,有利于提高赖氨酸羟化酶活性,促进胶原肽链交联,增强创面强度;维生素B2具有促进新陈代谢的

公路改建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概述 1.1 编制依据及背景 1.1.1 任务依据 XX省XX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受XX县交通局公路管理所的委托,对XX至XX 公路改建工程进行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工作。根据委托书的要求,组成项目研究组,通过对路线方案的纸上定线,现场勘察、调查收集有关地区社会经济、交通运输等资料,听取地方有关部门的意见,在充分论证发展预测、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同时参照《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交通部1996年),于2012年7月上旬完成了编制本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1.1.2 编制依据 本报告编制的主要依据如下: 1、《水运、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交通部1988年6月); 2、《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交通部1996年讨论稿); 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及现行有关公路工程的规范、规程; 4、《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04); 5、《公路基本建设工程投资估算编制办法》【交公路发(1996)611号】(交通部1996年);《公路工程基本建设工程概预算编制办法》【交公路发(1996)612号】(交通部1996年);《公路工程估算指标》【交公路发(1996)611号】(交通部1996年); 6、《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国家计委、建设部1993年); 7、《XX县路网建设规范》、《XX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五计划纲要》及《XX交通志》; 8、XX县各有关乡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五计划; 9、XX省关于投资估算、概算、预算的补充规定。 10、XX省交通运输厅公路局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农村公路建设标准和审批程序的通知》(交路农建函[2011]251号)的通知。 11、XX省交通厅川交【2006】560号《关于做好发展农村公路建设前期工

寺庙恢复重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寺庙恢复重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 第一章项目概述 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第三章规划总论 第四章开发条件分析 第五章指导思想与发展战略 第六章项目性质与形象定位 第七章市场分析与营运 第八章项目建设 第九章安全系统规划 第十章生态环境保护 第十一章开发建设与效益分析 第十二章发展的对策与措施 第十三章技术指标与投资效益

第一章项目概述 总论 社会的快速发展,人类的文明进步,城市的高速扩张,物质生活及文化素质的普遍提高,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质的变化,在城市钢筋混凝土中激烈竞争生活的人们有了放松身心、静心休闲,亲近自然的需求,旅游观光、宗教信仰、敬佛拜佛已成为人们一种高雅的消费方式。在新的潮流下,发展宗教、旅游及相关事业已成为一种促进社会和谐、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朝阳事业。 随著时代进步,为配合弘化的实际需要,现代寺院则增设有教室、会议室、谈话室、贵宾室、书报室、图书馆、美术馆、展览馆、托孤院、安养院、医疗所、停车场等。现代佛寺以设备来代佛宣化,以设备来加强教化的功能。可见无论古今,佛教对修道、研究、退休养老均极重视;也就是说,从佛教的建筑中可得知佛教重视生活与世间的关系。**寺采用总体规划,分期实施的方式。总体规划:**寺宗教场所区、素食养生园、慈恩养老园、佛医养健康生态养生谷,托孤院、**寺少林武术学院、窑窟泥雕万佛谷和禅修闭关谷等,总占地约60亩,总建筑面积26000平方米。 (一).项目名称; **寺恢复重建项目 (二).项目承办单位; **县**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三).项目建设地址; **市**县朝阳村 (四).建设内容及规模; **寺恢复重建项目中心区总占地约30亩,规划面积60亩。总投资约2.35亿元人民币。土地来源及性质为划拨。总规划建筑面积26000平方米。宗教场所区是本项目重点实施的前期工程,建设内容为: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万佛殿、金刚舍利塔、地藏殿、伽蓝殿、药师殿、西方三圣殿、祈福殿、僧寮、居士楼、五观堂、念佛堂、景区道路、绿化、景观、水电、广场、停车场、及配套辅助设施等。前期工程完成并开放使用后,再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及市场需求进行后期开发,同期开发建设素食养生园,慈恩养老园、佛医养健康生态养生谷,托孤院、**寺少林武术学院、窑窟泥雕万佛谷和禅修闭关谷等,总占地约60亩,总建筑面积26000平方米。 (五).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来源; **寺修复扩建项目资金来源主要为慈善机构、慈善家、十方信众捐赠的善款。 项目建设周期:建设周期5年,即2017年8月至2022年7月。(六).环境保护、消防措施 环境保护:**寺修复扩建项目对原生态环境破坏极小,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后,我们将设置垃圾回收设施对垃圾进行回收,素食养生园加工所产生的有害废气,将安装排气管,经过滤后再排放;对生活污水安装过滤回收装置,过滤回收后用于绿化灌溉;卫生间修建化粪池进

安尔舒创面修复生物胶

安尔舒?创面修复生物胶 商标名/商品名: 改性甲壳素创面修复凝露 产品性质: 处方药 药品类别: 医疗设备---医用材料及医用器具,医用卫生材料及敷料,医用高分子材料及制品 批准文号: 粤食药监械(准)字2010第2640759号 生产单位: 深圳市阳光之路生物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剂型: 凝露状 规格: 10g(300支/件) 20g(200支/件) 成份: 改性甲壳素、纯净水 用法用量: 生物胶应用领域: ①手术切口(含美容手术切口) ②各种外创性创面(含取皮区) ③浅ⅱ度、深ⅱ度、小面积ⅲ度烧烫伤 ④难愈性创面,如褥疮、溃疡等。 生物胶的使用方法: 常规清创并去除坏死组织后,将安肤舒/安尔舒均匀涂抹于创面上,薄薄一层即可,无须加盖纱布第66届全国药品交易会第46届新特药品交易会>> 更多 产品性能 生物胶是分子修饰与仿生设计构建的组织工程二维表皮支架,能够替代传统敷料和外用抗菌药物,因此衍生出了新型皮肤外伤医疗手段。其功效特性如下: ①平衡修复、抑制瘢痕增生(独特) ②本源性促愈合 ③安全、长(高)效抗感染(非抗生素和化学杀菌剂) ④镇痛、止血 ⑤无需频繁换药(新鲜创面一贴ok!) ⑥透气性好 ⑦对创口*、无刺激、无免疫原性。 产品补充说明 安尔舒创面修复生物胶是根据材料创新和仿生原理,通过对低等生物糖胺多糖甲壳素分子结构进行手术,制成的一款具有世界领先水平新型皮肤支架产品。它的主要成分是改性甲壳素和水,核心生物材料改性甲壳素和皮肤胞间基质粘多糖具有极强的相似性,并与皮肤细胞具有极强的亲和性。

可提供支持 为临床推广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和相关培训 提供产品的相关资质文件和销售所需的宣传资料; 对国家级,省、市级专科学术会议提供学术及资金支持; 对独立办理产品医保的代理商给予一定价值的产品或资金资助;对在产品临床应用发表专业论文的医务工作者实施奖励; 严格的市场价格控制和市场秩序维护政策;

改建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概述 1.1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遂宁市安居区东禅镇二水磨至东禅镇界(石鼓) 改建公路工程 二、项目建设地址:四川省遂宁市安居区 三、项目业主:四川省遂宁市安居区交通局 四、建设规模:本项目路线全长4.61公里。 五、项目建设投资:5705.607万元 1.2编制依据 1.交通部1998年12月编制的《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 2.《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8),及现行有关公路工程的规范、规程; 3.《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国家计委、建设部2006年); 4.《公路基本建设工程投资估算编制办法》[交公路发(1996)610号](交通部1996年); 5. 四川省关于投资估算、概算、预算的补充规定; 6. 安居区综合交通体系“十一五”规划; 7. 1:10000地形图; 8. 项目业主提供的相关资料; 9. 现场调查资料以及其它有关文件资料。

1.4研究过程及内容 根据交通部《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中关于工程可性研究报告的内容要求,对东禅镇二水磨至东禅镇界(石鼓)改建公路对安居区社会经济现状和未来经济发展方向及现有公路基础设施状况及未来路网规划进行了调查;对沿线交通发展、交通量进行了调查分析和预测;通过对该条路的初步调查,提出了该路的初步整治方案。调查研究的范围和主要任务如下: 一、调查研究所在地区的交通运输和公路现状,以及与经济发展不适应程度。 二、根据安居区政府“十一五”计划和2020年国民经济发展纲要及安居区政府制定的“十一五”经济发展规划,对安居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全面分析经济发展对交通运输发展的影响。 三、搜集地区历年交通运输资料,同时进行交通量调查,进行交通量的发展预测,推算项目远期公路交通量。 四、经过初步分析,拟定该路段初步整治方案的比较选择。在优选整治方案的过程中,充分征求了地方有关部门的建议和意见,依据公路交通量的发展水平,按照因地制宜和节约工程投资的原则,提出本项目采用的技术标准、推荐方案和改建规模。 五、测算工程量、估算工程投资,研究项目建设资金筹措的可能性。 六、进行项目的国民经济评价。 七、研究分析该路段建设过程中,与道路正常运行过程中可能对

课题可行性研究报告书

课题可行性研究报告书 一、立项的背景和意义 急性心肌梗死为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和生命的疾病,目前世界各地针对其防治从各方面展开了 深入研究。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是目前降低其死亡率最有效的 方法,业已得到广泛的推广。冠状动脉侧支循环(coronarycollateralcirculation):冠脉之间有 交通支彼此连接,当某一冠脉支闭塞或严重狭窄,其他冠脉通过交通支向问题血管远端供血, 称为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賃軔。 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在冠脉正常时是不可见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普遍存在,但有个体差 异。 实现冠脉侧支循环对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的影响研究,有助于在急性心 肌梗死患者行急诊介入手术及预后作临床评估,并对心肌梗死早期帮助侧支循环建立和改善 患者预后奠定理论基础。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祸測。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目前对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建立研究有两种假说:1、先天存在;2、后天新生血管组成。大多 数的研究是围绕着后者进行,即血管的新生,血流切应力学说受到认同。当冠脉严重狭窄或 闭塞时,其远端血管管腔压力明显降低,压力差形成,血流对血管壁内皮细胞的流体切应力 改变,内皮细胞活化,压力敏感的通道、酪氨酸激酶受体、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等将信息传 递,使细胞数增加,形成侧支。在心肌梗死早期,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表达减少,以便巨噬 细胞聚集,促进侧支血管延伸。残骛楼諍锩瀨濟溆塹籟婭骒。 目前对急性心肌梗死最为明确的方法为冠脉造影术,数字减影机下侧支循环的建立也非常清 晰。按Rentrop法进行冠状动脉侧支循环计分分级。根据冠脉侧支循环状况按照Rentrop法 进行分级:0级,病变远端血管几无显像:l级,病变远端血管的小分支通过侧支血流隐约 显像;2级,病变远端血管的主要分支通过侧支血流完全正常显像,但病变远端显像不连续; 3级,病变远端血管通过侧支血流完全正常显像。其中0~l级属侧支循环发育不良,而2~ 3级侧支循环发育良好。酽锕极額閉镇桧猪訣锥顧荭。 而且研究也证实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建立可有效减少冠心病患者急性心肌梗死面积,促进心室 重塑,改善心功能,从而降低长期死亡率等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对侧支循环的建立机制, 侧支循环的影响因素以及改善侧支循环的方法等仍受到人们关注。彈贸摄尔霁毙攬砖卤庑诒尔。 而且目前较少研究的是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12小时内适合急诊介入治疗时其侧支循环开发 状态,术前药物对其影响,以及其对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的影响等,主要包括住院期 间和预后的心功能状态、再次心绞痛发作、死亡率等。本课题目的旨在探讨冠状动脉侧支循 环对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的影响,明确其对急诊术后患者临床预后评估 的意义。謀荞抟箧飆鐸怼类蒋薔點鉍。 参考文献: 1、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侧枝循环形成的影响因素;霍海洋,李杰,胡健,等;中国动脉硬 化杂志;2003,11(4):355-358.厦礴恳蹒骈時盡继價骚卺癩。 2、合并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的AMI患者临床及冠状动脉特征分析;刘鸣,陈忠,刘乃丰,方 瑛;现代医学;2010,Feb;38(1):11-14.茕桢广鳓鯡选块网羈泪镀齐。 3、Relationshipbetweencollateralcirculationandsuccessfulmyocardialreperfusioninacute myocardialinfarction:asubanalysisofthePREMIARtrial[J].AlbertalM,CuraF,EacuderoAG,et al.Angiology,2008,59(5):587-592.鹅娅尽損鹌惨歷茏鴛賴縈诘。 4、Coronarycollateralcirculation:Effectsonoutcomesofacuteanteriormyocardialinfarction afterprimary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BinWang,Ya-LingHan,YiLi,Quan-MinJing,etal.JournalofGeriatricCardiology(2011)8:93-98.籟丛妈羥为贍偾蛏练淨槠挞。

天然真皮基质应用于创面修复的全国专家共识(2020完整版)

天然真皮基质应用于创面修复的全国专家共识(2020完整版) 摘要 天然真皮基质在创面修复中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模板"功能。根据材料的来源,天然真皮基质可分为脱细胞真皮基质(ADM)、变性真皮基质和瘢痕真皮基质。ADM是一种通过去除皮肤内的细胞成分,保留真皮细胞外基质制备的生物材料,富含天然生物信息,免疫原性低、再生力强,作为真皮替代物极大地推动了创面修复专科的发展。变性真皮基质是指深度烧伤创面通过浅削痂或磨痂保留的一层真皮组织,保留的变性真皮表面移植自体皮片后,能够逐渐复苏,且其结构、形态及生物力学均接近正常皮肤真皮。瘢痕真皮基质是以自体断层瘢痕组织为原材料制备的真皮支架,具有成活率高、质地良好、瘢痕反应轻等特点,在修复瘢痕挛缩畸形的同时,可有效减轻供皮区的二次损伤。本文在汇集国内外研究进展和国内相关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就不同类型的天然真皮基质在创面修复领域应用的适应证、使用方法、禁忌证及注意事项等方面作一归纳。 1 前言 烧创伤、瘢痕或肿瘤切除引起的人体大面积皮肤缺损是困扰临床医师的一大难题[1,2]。随着我国人口逐渐老龄化,糖尿病足、压疮和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溃疡的发生率逐年升高[3,4],而烧创伤引发的急性创面的发生率又居高不下。皮片移植、皮瓣转移是目前最常用的创面修复手段,但自体组织来源受限、供皮区缺乏或损伤、植皮区瘢痕挛缩等问题仍难以解决[5,6]。

随着现代生物材料学的不断发展,天然真皮基质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因其种类繁多,目前仍存在认识不同步、使用方法不够统一等情况。有鉴于此,中国老年医学学会烧创伤分会组织国内相关专家,先后在成都、武汉召开学术研讨会,讨论并编写本共识,旨在汇集国内外最新的研究进展和专家意见,就天然真皮基质在创面修复专科应用的适应证、使用方法、禁忌证以及注意事项等方面达成一致,形成合理、统一、规范的使用指导,供临床参考。 2 天然真皮基质的分类、特点及其临床应用 天然真皮基质可分为ADM、变性真皮基质和瘢痕真皮基质。天然真皮基质在创面修复领域的应用前景极其广阔,现简要介绍不同类型真皮基质的特点及其在创面修复中的应用情况。 2.1 ADM简介 ADM是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方法去除皮肤内的细胞成分,保留真皮ECM 和三维空间框架结构后的生物材料[7,8]。真皮内ECM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不仅能为组织提供机械支持,还能促进细胞黏附并调节细胞行为[9,10]。预先去除异体或异种组织内的细胞成分,可有效降低材料的免疫原性[11]。 2.1.1 ADM的分类 ADM按照材料来源可分为异体ADM(人源性)和异种ADM(动物源性)。人

XX生活小区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XX生活小区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 1 页

目录 1总论 (7) 1.1 项目概况 1.2承办单位概况 1.3 项目拟建地点 1.4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概况 1.5 编制依据、原则、编制工作概况和研究范围 1.6 建设规模 1.7研究结论 2 项目建设的背景与必要性 (11) 2.1、项目背景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3、项目发展概况 3市场预测与建设规模 (16) 3.1、市场预测 3.2、建设规模 4 场址、建设条件 (21) 第 2 页

4.1、建设场址 4.2、建设条件 5土地综合利用 (24) 5.1 土地利用依据 5.2 土地利用原则 5.3 项目选址情况 5.4土地综合利用情况 5.5 用地规模及土地使用参数 6工程技术方案 (25) 6.1、总平面布局与功能划分 6.2、建筑设计 6.3、结构设计 6.4、给水、消防、排水、雨水设计 6.5、暖通设计 6.6、强电设计 6.7、弱电设计 7 环保、绿化与节能 (39) 7.1、设计依据 7.2、施工期间环境影响因素 第 3 页

7.3、项目建成后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7.4、园林绿化 7.5、节能 8消防 (42) 8.1 设计依据 8.2 消防给水 8.3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8.4自动喷淋灭火系统 9物业管理 (44) 9.1、物管理的内容和目标 9.2、机构设臵与定员 9.3、物业公司经费来源 10项目实施计划和招标方案 (46) 10.1项目建设周期规划 10.2实施进度安排 10.3招标方案 11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48) 11.1、编制依据 11.2、编制办法及各项费用的确定 第 4 页

烧伤创面修复的现状与展望

烧伤创面修复的现状与展望 作者:孙永华 烧伤是平时和战时常见的一种创伤,伤在体表,但如果烧伤面积超过体表面积的30%,就会影响到全身多脏器和多系统的生理与病理生理改变。烧伤面积愈大,深度愈深,对机体的打击愈大,影响着治愈率的提高和生活质量的改善。烧伤治疗包括维持内环境稳定和创面修复二个方面。不同烧伤深度的创面修复,各有其特点,浅Ⅱ度烧伤创面是表皮层修复,不涉及结缔组织形成和伤口的重新塑造。修复的基本过程为上皮细胞增殖,分化和迁移;深II度烧伤创面的组织缺损除表皮外还有相当深度的真皮缺损,修复的基本过程除残留的皮肤附件的上皮细胞增殖、分化和迁移外,还有血管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增殖,结缔组织形成以及伤口重新塑造;III度烧伤创面为全层皮肤缺损,修复的基本过程为血管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增殖,结缔组织形成,最后为伤口重新塑造,而表皮层因为缺乏残留的皮肤附件,除小范围的全层皮肤缺损能凭借创缘的上皮细胞增殖、分化和肉芽组织上迁移而完成修复外,范围较大的全层皮肤缺损,超过创缘上皮细胞扩展的能力,必须凭借移植自体游离皮片或培养的表皮细胞膜片,才能完成表皮修复。烧伤创面修复与治疗的正确与否紧密相关,且贯彻于治疗的全过程。 影响创面修复的因素很多,有全身因素和局部因素。有生物化学、组织学、物理学和微环境等因素,在伤后不同期如炎症期细胞增殖、肉芽组织形成期、伤口重塑期,影响的因素也不尽相同,认识创面修复的全貌,本质、采取相应的措施是十分重要的。 一、烧伤创面的深度及转归 一般采用三度四分法。 1.I°烧伤又称为红斑性烧伤,包括表皮角质层、透明层、颗粒层的损伤,偶可伤及棘状细胞层,临床表现为局部干燥,疼痛,微肿而红,无水泡。3~5天后局部由红转为淡褐色,表皮皱缩、脱落、露出红嫩光滑的上皮面而愈合,不留瘢痕,可有短时间的色素沉着改变。 2.II°烧伤根据伤及皮肤的深浅可分为浅Ⅱ°烧伤和深Ⅱ°烧伤。 浅II°烧伤:伤及整个表皮和部分真皮乳头层,生发层部分受损,局部红肿明显,有大小不一的水泡形成,内含黄色血浆样液体或蛋白凝固的胶冻物。水泡破裂后,可见潮红的创面,质地较软,温度较高,疼痛剧烈,疼觉敏感,上皮的再生有赖于残存的生发层及皮肤附件,如汗腺及毛囊等的上皮增殖。如无继发感染,一般经1-2周左右愈合,也不留瘢痕。短期可有程度不等的色素沉着。 深II°烧伤:烧伤深及真皮乳头层以下,但仍残留部分网状层,真皮内毛囊、汗腺等皮肤附件残存,仍可再生上皮,成为修复创面的上皮小岛。局部肿胀,表皮较白或棕黄,间或有较大的水泡。去除坏死的表皮后,创面微湿、微红或红白相间,质地较韧,感觉迟钝,温度较低,拔毛有疼痛。干燥后有栓塞血管呈

XX市人民医院改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XX市人民医院改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总论 1.1 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XX市XX区人民医院改扩建项目 项目地址:XX市AA街 项目业主:XX市XX区人民医院 法人代表:xxxxxxx 项目摘要: XX市XX区人民医院改扩建项目是为配合医院“升三院、创二甲”实施的硬件建设工程。项目利用XX区人民医院原址进行改扩建,新建门诊大楼3270㎡、地下停车场1113㎡和临时门诊用房建设435㎡,并按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配套设备及编制床单元基础设施。项目估算总投资12007万元,其中项目业主自筹资金300万元,申请各级政府财政补助280万元,商请区财政贴息贷款620万元。项目计划工期1年,于2010年11月竣工。 1.2 研究工作的依据、原则和范围 1.2.1 研究工作依据 按照《中共XX省委、XX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立和完善城乡卫生体系的决定(川委发[20075]2号)文件,以及XX市规划和建设局宜规建函[20075]139号《关于XX市XX区人民医院申请门诊大楼改建的复函》,20072年XX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关于XX市XX区人民医院门诊楼工程结构安全性鉴定报告》作为项目的编制依据。 1.2.2 研究工作原则 根据客观条件和医院发展总体目标,按照《国家二级综合性医院建设标准》、国家

基本建设项目程序及项目可行性研究必要的内容开展本项目的可行性研究。 1.2.3 研究工作范围 本报告着重对项目建设的背景和必要性、建设条件、建设内容及规模、工程设计方案、环境保护、项目组织管理等进行可行性研究;按照国家现行的设计规范、规定、定额,估算项目总投资。根据国家的财税制度和有关政策、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对项目进行财务效益分析、评价,并提出结论性意见,供建设业主和有关部门决策。 1.3 可行性研究概要 1.3.1 项目建设背景和必要性 XX市是正在实施跨越式发展的区域性二级中心城市,但医疗卫生条件发展较为滞后。中心城区现有的三家主要医院医疗现状为门诊拥挤、住院床位严重不足、医疗设备设施需更新、医疗技术尚需进一步提高,随着人民生活的提高,用于医疗保健方面的支出必将大大提高,全市医疗卫生的总体水平还有待于提高,才能满足全市人民对医疗卫生保健的总体需求。 XX市XX区人民医院作为XX区属唯一的一家综合性医院,承担全区70多万人的医疗卫生工作,但落后的医疗设备设施条件更显突出,特别是现有门诊大楼已被鉴定为危房,需尽快拆除重建。本项目的实施,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XX区人民医院的医疗设施条件,更好地服务于全区群众,并为XX区人民医院“升三院、创二甲”创造重要条件。项目的建设是必要的和迫切的。 1.3.2 医疗服务需求分析 XX市XX区人民医院为一所二级乙等综合医院,项目建成后,医院医疗条件将有较大的提高,以满足XX市人民、日益增长的旅游客人及周边邻近市、县广大人民群众对优质医疗服务的需求。 项目建成后,预计日门诊量可达300人次,年住院医疗量5853人次,病床利用率达到85%以上。 1.3.3 项目地址及建设条件 项目选址在XX区人民医院原门诊大楼地址基础上向内退后5米建设。场址建设条

第二人民医院改扩建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某县第二人民医院改扩建建设项目建议书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总论 1.1 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XX市XX区人民医院改扩建项目 项目地址:XX市AA街 项目业主:XX市XX区人民医院 法人代表: 项目摘要: XX市XX区人民医院改扩建项目是为配合医院“升三院、创二甲”实施的硬件建设工程。项目利用XX区人民医院原址进行改扩建,新建门诊大楼3270㎡、地下停车场1113㎡和临时门诊用房建设435㎡,并按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配套设备及编制床单元基础设施。项目估算总投资12007万元,其中项目业主自筹资金300万元,申请各级政府财政补助280万元,商请区财政贴息贷款620万元。项目计划工期1年,于2010年11月竣工。 1.2 研究工作的依据、原则和范围 1.2.1 研究工作依据 按照《中共某省委、某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立和完善城乡卫生体系的决定(川委发[20075]2号)文件,以及XX市规划和建设局宜规建函[20075]139号《关于XX市XX区人民医院申请门诊大楼改建的复函》,20072年XX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关于XX市XX区人民医院门诊楼工

程结构安全性鉴定报告》作为项目的编制依据。 1.2.2 研究工作原则 根据客观条件和医院发展总体目标,按照《国家二级综合性医院建设标准》、国家基本建设项目程序及项目可行性研究必要的内容开展本项目的可行性研究。 1.2.3 研究工作范围 本报告着重对项目建设的背景和必要性、建设条件、建设内容及规模、工程设计方案、环境保护、项目组织管理等进行可行性研究;按照国家现行的设计规范、规定、定额,估算项目总投资。根据国家的财税制度和有关政策、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对项目进行财务效益分析、评价,并提出结论性意见,供建设业主和有关部门决策。 1.3 可行性研究概要 1.3.1 项目建设背景和必要性 XX市是正在实施跨越式发展的区域性二级中心城市,但医疗卫生条件发展较为滞后。中心城区现有的三家主要医院医疗现状为门诊拥挤、住院床位严重不足、医疗设备设施需更新、医疗技术尚需进一步提高,随着人民生活的提高,用于医疗保健方面的支出必将大大提高,全市医疗卫生的总体水平还有待于提高,才能满足全市人民对医疗卫生保健的总体需求。 XX市XX区人民医院作为XX区属唯一的一家综合性医院,承担全区70多万人的医疗卫生工作,但落后的医疗设备设施条件更显突出,特别

晋源寺恢复重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晋源寺恢复重建项目 申请报告 承办单位:曲沃县莲花沟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二0一七年十一月

目录 第一章项目概述 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第三章规划总论 第四章开发条件分析 第五章指导思想与发展战略 第六章项目性质与形象定位 第七章市场分析与营运 第八章项目建设 第九章安全系统规划 第十章生态环境保护 第十一章开发建设与效益分析第十二章发展的对策与措施 第十三章技术指标与投资效益

第一章项目概述 总论 社会的快速发展,人类的文明进步,城市的高速扩张,物质生活及文化素质的普遍提高,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质的变化,在城市钢筋混凝土中激烈竞争生活的人们有了放松身心、静心休闲,亲近自然的需求,旅游观光、宗教信仰、敬佛拜佛已成为人们一种高雅的消费方式。在新的潮流下,发展宗教、旅游及相关事业已成为一种促进社会和谐、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朝阳事业。 随著时代进步,为配合弘化的实际需要,现代寺院则增设有教室、会议室、谈话室、贵宾室、书报室、图书馆、美术馆、展览馆、托孤院、安养院、医疗所、停车场等。现代佛寺以设备来代佛宣化,以设备来加强教化的功能。可见无论古今,佛教对修道、研究、退休养老均极重视;也就是说,从佛教的建筑中可得知佛教重视生活与世间的关系。晋源寺采用总体规划,分期实施的方式。总体规划:晋源寺宗教场所区、素食养生园、慈恩养老园、佛医养健康生态养生谷,托孤院、晋源寺少林武术学院、窑窟泥雕万佛谷和禅修闭关谷等,总占地约60亩,总建筑面积26000平方米。 (一).项目名称; 晋源寺恢复重建项目

(二).项目承办单位; 曲沃县莲花沟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三).项目建设地址; 临汾市曲沃县朝阳村 (四).建设内容及规模; 晋源寺恢复重建项目中心区总占地约30亩,规划面积60亩。总投资约2.35亿元人民币。土地来源及性质为划拨。总规划建筑面积26000平方米。宗教场所区是本项目重点实施的前期工程,建设内容为: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万佛殿、金刚舍利塔、地藏殿、伽蓝殿、药师殿、西方三圣殿、祈福殿、僧寮、居士楼、五观堂、念佛堂、景区道路、绿化、景观、水电、广场、停车场、及配套辅助设施等。前期工程完成并开放使用后,再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及市场需求进行后期开发,同期开发建设素食养生园,慈恩养老园、佛医养健康生态养生谷,托孤院、晋源寺少林武术学院、窑窟泥雕万佛谷和禅修闭关谷等,总占地约60亩,总建筑面积26000平方米。 (五).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来源; 晋源寺修复扩建项目资金来源主要为慈善机构、慈善家、十方信众捐赠的善款。 项目建设周期:建设周期5年,即2017年8月至2022年7月。(六).环境保护、消防措施 环境保护:晋源寺修复扩建项目对原生态环境破坏极小,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后,我们将设置垃圾回收设施对垃圾进行回收,素食养生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