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村落保护与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古村落保护与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古村落保护与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古村落保护与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古村落保护与开发项目可行性

研究报告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修改编辑!)

目录

第一章总论 (2)

第二章需求分析和建设规模 (15)

第三章项目建设条件 (21)

第四章建设方案选择 (24)

第五章环境保护与节能 (34)

第六章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45)

第七章工程招投标 (50)

第八章项目建设实施计划 (53)

第九章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 (55)

第十章经济效益评价分析 (57)

第十一章结论与建议 (65)

第一章总论

1.1 项目提要

1.1.1 项目名称

古村落保护与开发项目

1.1.2 项目管理单位

某某县某某村乡人民政府

1.1.3 建设性质

恢复重建

1.1.4 建设地点

项目位于某某省某某市某某县县城西南8km处某某村乡某某村村

1.1.5 建设单位概况

项目建设单位为某某村乡人民政府。1983年正式设立某某村乡建制,1993年撤区并乡继续保留,将原朱村乡并入某某村乡,现辖6个村,115个村民组。

内设党政办、经济发展办、综治办、计生办、财政所、农经站、国土所、农技站、林业站、水利站以及民政、文广、劳保等机构。主要职能是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依法管理本行政区域各项社会事务和经济发展事务,维护社会稳定,为居民生

产生活提供服务。现有在职干部职工48人(行政26人、事业22人)。

为保障项目顺利实施,我乡还专门成立项目管理办公室,抽调5名专业技术干部组成,负责项目建设日常管理工作。

1.1.6 某某村概况

某某村乡位于某某县城郊,新安江畔,距县城5公里,辖区人口13659人,面积43.6平方公里,2011年某某村乡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8.56亿元,乡财政收入34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024元。预计2012年乡财政收入达5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800元。

某某村,古名洪村,元末曹姓家族迁入此地,取《曹全碑》中“枝分叶布,所在为某某”句,改名为某某村,距今已有800多年的久远历史。某某村青山环抱,竹林掩翳,清碧新安江水傍村流淌,是一块钟灵毓秀、风光旖旎的风水宝地,与“锦绣江南第一村”呈坎、“牌坊之乡”棠樾齐名。巍峨壮观的“四世一品坊”、“大中丞坊”、竹山书院、慈光庵、桃花坝等古迹沉淀着某某村古老深厚的文化内涵,其中竹山书院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某某村在徽州五千多个古村落中是最有历史文化的,号称“徽州最某某村”。拥有从某某某某流向千岛湖的新安江上的第一座

岛屿,即号称小南海的岑山岛,岛上古木参天、景色秀丽。巨大的观音像和康熙御书“星岩寺”造就了这一片“佛国天地”。

某某村景区以其秀美的山水风光、宜人的休闲环境和独特的文化底蕴而名传千古。经过前几年的招商引资和强力推进,某某村景区已建设成为某某县四大旅游板块古徽州乡村旅游“一系列”产品的典范代表,继牌坊群.鲍家花园、徽州古城、新安江山水画廊景区后,2008年荣获国家4A景区。

1.2 项目背景

1.2.1项目建设依据

近年来,在《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某某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政策意见》指导下,某某市紧紧围绕加快建设现代国际旅游城市的战略目标,坚持以旅游经济为中心,通过旅游、文化、生态“三位一体”的融合模式,大力发展以旅游业为主导的服务业,促进了全市经济总量的快速提升和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

2010年1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批复某某市为某某省唯一、全国首批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为进一步落实试点工作,促进某某市服务业又好又快发展,市委、市政府确立了“把某某打造建设成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旅游观光服务中心、徽文化展示中心、现代会展中心和休闲养生基地、摄影演艺基地、乡村旅

游基地、户外运动基地、商贸物流基地,在全国生活服务业发展方面起引领示范作用”的总体目标。某某县做为某某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好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责无旁贷,某某县政府制定了《某某县开展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方案》。

1.2.2 项目建设背景

旅游业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也是目前我国第三产业中最具活力的行业。旅游业社会化程度高、综合性强,是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提高的重要标志。旅游业的发展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2.3 国家政策背景

2009年,国务院41号文件《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把旅游业培育成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这大大提升了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某某省人文自然资源深厚,交通区位优势明显,发展旅游业具有良好的条件。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先后出台多项政策措施,旅游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旅游总收入已经在全省经济发展中占相当比重,成为某某省的重要产业之一。特别是随着“861行动计划”的实施,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日益完善。2011年4月,某某省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旅游业的实施意

见》提出“加快建设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吸引高端游客,拓展入境市场,建成国际旅游胜地”。

1.2.4 旅游业市场发展背景

(1)长三角旅游业发展态势

长三角旅游市场以区域内市场为主,兼顾区域外市场。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决定了其旅游消费的欲望、需求旺盛,旅游消费支付能力也比较强,旅游消费将实现普遍化、大众化,区域内市场将成为该地区最主要的客源市场。2003年7月,长江三角洲15个城市及某某某某市签署了《长江三角洲旅游城市合作(杭州)宣言》,各省市就构建中国首个无障碍跨省市旅游区达成了初步共识,掀起了建设长三角旅游圈的序幕。

(2)中部六省旅游业发展态势

《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中明确指出,要加快区域旅游产品结构和布局调整。高起点建设以名山、名湖、名城为重点的精品旅游区,推进重点景区整体开发。加快建设一批资源品味好、具有开发条件的新景区。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进一步强化旅游景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区域旅游目的地系统建设。“中部崛起,旅游业先行”。中部六省将建立和完善区域旅游合作机制。进一步优化整合各类旅游资源,着力打造一批具有中部特色的旅游品牌。整合开发一批旅游精品线路,加强国

内外旅游客源市场开发力度,扩大旅游开放领域和层次,共同推进无障碍旅游的发展。

此外,中国中部旅游交易会、中部崛起旅游论坛以及中国中部地区旅游协作年会等中部旅游盛会也将为某某村旅游业带来了更多的市场机遇。

(3)某某省旅游业发展态势

①A级景区数量中部第一

“十一五”期间,某某省创建A级景区358个,数量居中部第一、全国第三,其中4A以上景区94个。

②旅游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旅游产品结构趋于合理

某某省旅游资源丰富,既有世界一流的某某等自然资源,又有佛教、道教和徽州文化等深厚的人文底蕴。在发展传统观光旅游产品的同时,培育开发了休闲度假及专项旅游产品,形成了满足不同游客需求的旅游产品,旅游产品结构日趋合理。

2008年8月底,在某某召开的考察座谈会中,王金山书记、王三运省长就某某省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合作发表了重要讲话,提出了“抓钱庄、造粮仓、建天堂”的重大课题和建设工业强省、农业强省和旅游强省的重要目标。

③旅游区域合作加强

加大区域旅游合作,实现优势互补,谋求旅游业的共同发展。

在省内旅游合作方面,某某、池州、宣城三市签署了区域旅游联动协议,从机制上保证“两山一湖”旅游联动和无障碍旅游区的实现。大皖南、皖江、巢湖、合肥经济圈和皖北区旅游建设有了新进展。在省际旅游合作方面,某某省与江浙沪三省市签订了旅游合作协议,某某加入了长三角旅游城市“15+1”高峰论坛;某某省与湘赣鄂豫四省建立了中部五省旅游共同体。

④旅游产业地位日益显著

国内游、入境游及出境游全面发展,旅游业已成为某某省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2010年全省接待入境游客198万人次,超出“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32%,同比增长27.1%;接待国内游客1.5亿人次,超出规划目标任务50%,同比增长25.1%;实现旅游总收入1150.6亿元,超出规划目标任务43%,同比增长26.7%,旅游总收入相当于全省GDP的9.38%,超出规划目标任务1.38个百分点。旅游对经济、就业等贡献率不断提高。

(4)某某市旅游业发展态势

某某市旅游资源类型齐全、数量众多、分布广泛、品位极高。基本拥有全国所有的与旅游产业发展相关的资源名录,拥有两处世界遗产,拥有全国三个国家风景名胜保护区中的一个,众多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A级景区。某某市旅游发展取得长足进步,一直一枝独秀,占领国民经济的半壁江山。现阶段某某市的

旅游发展态势如下:

①杭千黄国际黄金游线的改变,要求大某某旅游区进一步增强了旅游竞争力

在长三角区域家庭度假中,上海—杭州—千岛湖—某某—九华山是一条名山名水名城的黄金旅游线路,这条线路积聚了不同类型的旅游精品,每年有上千万游客选择此条黄金线路,随着徽杭、千黄等多条高速公路的开通,杭州、千岛湖、某某地区的交通联系更加便利。

②某某—某某县一体化发展,为提升大某某旅游区的旅游竞争力和建设某某现代国际旅游城市提供了良好基础

某某要充分展示“名山秀水地,徽州文化源,生态宜居地,国际旅游城”的城市特色,要建设成国际旅游城市,必然会强调海阳、徽城一体化发展,在某某市总体规划中明确提出,远景将以“一城五组团(屯溪组团、新城组团、岩寺组团、海阳组团、徽城组团)”的空间结构构筑大某某组合型城市。同时也明确提出,要在旅游产业方面进一步吸引外部投资,在保证生态环境不受到破坏的前提下,建设区域性的大型旅游项目,为打造世界著名的现代国际旅游城市增加新的条件。

(5)某某县旅游业发展态势

近年来,某某县旅游业取得了较好的发展业绩,除了棠樾牌

坊群、徽州古城、新安江山水画廊、某某村宰相故里等4A级景区外,还形成了中国古村落许村、徽商故里昌溪、漳潭红妆馆、上丰花果山、石潭油菜花,宋村葡萄沟等一批颇具实力的乡村旅游景点,18户农家乐被评为某某省星级农家乐。可以说,某某县旅游已经步入良性发展轨道,一些有利于旅游业发展的积极因素将得到进一步发挥。

1.3 项目概况

某某县某某村古村落保护与利用工程项目主要是对竹山书院的修复和古村落的历史沿革进行系统研究和分析,对其历史文化价值进行准确定位,合理确定恢复格局的年代依据。

以非物质文化内涵提升物质载体价值,寻求文化旅游新功能的和谐统一。以建筑为载体,具体分为大部分建设布展建设,纳入文化展示功能,展示某某县丰富的文物古迹,体现多种类型的徽州地方文化,包括以书院文化、徽派园林文化为核心的徽州历史和徽文化展示,凸显徽州文化的历史地位。

促进传统文化保护与现代文化创新相结合,促进城市历史文明和文化的传播与区域经济发展结合,促进历史文化的考古、学术研究与交流,促进城市历史文物与文化的有效保护。

加快旅游兴乡为目标,努力把某某村古村落建设成为主体形象鲜明、产品特色突出、旅游功能齐全、服务质量优良、旅游经

济快速增长的旅游精品强乡。

1.4 建设规模和内容

某某县某某村古村落保护与利用工程项目坚持保护性、系统化、体验化、点亮化、商业化的五大原则,此项目主要是以历史文化和名胜古迹为载体,充分挖掘和展现某某村宰相文化、官宦文化、曹氏家族文化、兴学文化、徽商文化、古徽州村落文化、建筑文化、山水文化、佛文化等内涵。根据初步设计方案和合理利用的原则,其主要包括:竹山书院恢复及景观带建设、桃花坝恢复工程、古村落保护工程3个项目单元组成。

(一)竹山书院恢复及景观带建设

1、竹山书院广场铺设青石板300m2,恢复古旗杆石12个;

2、竹山书院大门恢复古旗杆石15个;

3、竹山书院大门、台阶及正立面青石仿古恢复12 m3;

4、讲堂大厅、桂花厅、文昌阁等屋面修复及防水1500平方米;

5、木结构及格栏山栅、山中天廊道维修;

6、重建20m2秋叶池用青石板铺底,安置假山景观;

7、牡丹圃安置假山及绿化,打造景观带;

8、天井、桂花厅园路青石板铺设800平方米及桂花厅景观建设;

9、砼砌块砌筑100m围墙,并仿古徽派;

10、桂花厅长20m,高0.7m仿古栏杆恢复重建;

11、竹山书院内各景观带草皮铺设1000 m2;

12、配备竹山书院建筑面积2000m2电气线路、供水、消防设备;

13、购置仿古明清家具50套,安装仿古字匾、对联制作安装16副,提升竹山书院旅游内涵;

14、讲堂大厅进行布展,主要展示高仿古迹,并进行场重现古书院传道、授业、解惑场景。

(二)桃花坝恢复工程

1、重建浆砌石挡墙长200m,高6m;

2、回填土方12000m3;

3、用石料砌筑仿古石拦杆长200m,高0.7m;

4、坝面种植各品种桃花,间距为2m×2m,面积为1000 m2;

5、仿古石板铺设桃花坝游览步道800 m2;

通过修旧如旧模式,对桃花坝环境进行综合整治,复原200米桃花坝,建设滨江风雨长廊;并对周边区域进行整体规划,恢复3000平方米桃花坝广场原貌,建设桃花坝游览步道,打造“十里红云”常“绿”景观带。

(三)古村落保护工程

1、重铺设石板路面1800 m2;

2、埋设DN400管径雨水管1825 m;

3、埋设电力、电信、有线电视线路1825 m;

4、清淤3口池塘面积2100 m2,挖土方3000方;

5、浇筑C20砼挡墙长500 m,高2.5 m;

根据保护规划要求,旅游环线步道路面采用石板铺筑,对巷道可利用的石板路面进行重新修整;更新改造排水管网;结合路面改造和排水管网建设,将线路埋管均入地敷设,拆除电力、电信、有线电视线路,完成“三线下地”改造。清淤村内救火池塘3个,疏浚排水沟渠。使某某村古村落原有的功能充分的发挥。

1.5 项目投资及资金来源

项目总投资为1302.8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252.8万元,流动资金50万元。

资金筹措方案:项目单位自筹702.8万元。本项目拟申请政府资金补助600万元。

1.6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工程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详见下表: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表

第二章需求分析和建设规模

2.1 需求分析

2.1.1 是现代服务业综合改革的需要

现代服务业是伴随着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的发展而产生的,用现代化的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服务方式改造传统服务业,创造需求和引导消费,向社会提供高附加值、高层次、知识型的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的服务业。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本质上来自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社会分工的专业化等需求,它既包括新兴服务业,也包括对传统服务业的技术改造和升级,其本质是实现服务业的现代化。

首先,某某村古村落的功能定位是成为学术研究、文化交流、旅游接待、休闲娱乐的综合平台。本身就是属于现代服务业中文化旅游服务、旅游资源、旅游设施分类项目。

其次,某某村古村落将成为新安江山水画廊为代表的山水生态休闲旅游板块上一颗明珠,将与徽州古城景区为龙头鲍家花园、紫阳创意文化园及现代物流业形成有效连接,形成某某县滨江现代服务业产业链。

再次,某某村古村落将以名村、名品、名人为重点,与竹山书院、桂花厅、文昌阁、桃花坝、桂花厅、八角亭、“四世一品

坊”等有机结合,积极抓好文化资源保护、利用与开发,加速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竞争优势,把徽州古城建设成为地域特色鲜明、辐射面广、影响力大、竞争力强的文化繁荣区。

2.1.2 是推动某某省文化产业发展的需要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文化需求成为经济增长极其重要的动力。发展文化产业也就成了我国经济发展内在的必然的需求。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利用民族文化丰厚资源。加强对各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保护,重视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做好文化典籍整理工作。”

随着国民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某某省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市民的文化消费需求会达到一个新的层次,尤其是2011年《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

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出台后,文化需求将迅速攀升,文化产业的发展将成为经济发展新的空间,并可以吸收大批劳动力,提供大量就业机会。

2.1.3 符合文化遗产保护政策的需要

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文明世代相传,从未间断,文物遍布祖国各地,保护好文物是我们的历史责任。文化遗产之所以珍贵,是因为它不可再生。新修定的文物保护法第九条特别强调:“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重视文物保护,正确处理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与文物保护的关系,确保文物安全。基木建设和旅游发展必须遵守文物保护工作方针,其活动不得对文物造成损害”。

2.1.4 符合国家旅游产业政策的需要

从国内产业政策背景看,旅游业进一步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被明确列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加强第一产业,提高第二产业,发展第三产业,是今后一个时期调整产业结构的基本思路”。中央对旅游业认识的深化,必将进一步促进旅游业的大发展。

某某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旅游业发展的政策,特别是制定了《关于加快某某旅游业发展的决定》,明确了以“两山一湖”(某某、九华山、太平湖)为重点的旅游经济发展方向。因此项目建设符合国家旅游产业政策。

2.1.5 提升某某旅游竞争及徽文化影响力的必然要求

随着某某省“两山一湖”旅游战略的实施和某某市旅游二次创业的不断深入,打好某某牌、做好徽文章,大力发展旅游经济符合时代要求。

对历史古迹进行保护与挖掘,可丰富“大某某旅游及徽文化旅游”内涵,与周边景区的发展相互促进,是大某某旅游及徽文化的有效补充和延伸。依托某某大旅游,做好徽文章,深度保护和挖掘古徽文化遗存和古迹胜景资源,把境内的文物古迹、景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既有古徽文化的一脉相承,又有地域徽文化的独特性,因此,项目的建设十分必要。

2.1.6 将保持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历史文化遗产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也是有目共睹的。遍布全国各地的历史文物已经成为发展我国旅游业的宝贵资源,在国家旅游业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中,文化旅游收益占了相当大的比重,成为旅游经济的重要支柱。许多地区依靠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发展了当地经济。

某某县旅游业发展迅速,已经成为一个初具规模的综合性行业,成为最具活力、最有潜力的成长型产业之一,成为某某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增长点、闪光点和带动点,对某某县综合经济效益的提高发挥着其他行业不可替代的作用。

通过项目的成功建设和运作,挖掘历史文化资源潜力,可有力带动当地产业结构调整,拓宽剩余劳动力就业渠道,增加人均收入,是可持续发展地方经济的有效途径之一。

2.2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项目的实施符合《某某县城区总体规划》和《某某县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有利于进一步弘扬徽文化,有利于加强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街区保护,凭借“徽文化”和“徽派建筑”的广泛影响力,某某县特色历史文化将成为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某某县建设文化强县、促进文化旅游事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某某县某某村古村落保护与利用工程项目将提供现实的历史文化载体,将打造成为徽文化展示中心、现代会展中心及摄影演艺基地。某某县某某村古村落保护与利用工程项目主题突出,并以古建筑为主体特色的拥有学术研究、文化交流、旅游接待、休闲娱乐的综合现代服务业平台,与新安江山水画廊、某某村古民居、慈光庵等有机结合,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城市重要的名片之一。

该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徽州具代表性的古建筑群之一。将成为学术研究、文化交流、旅游接待、休闲娱乐的综合平台。该项目作为某某市服务业综合改革的试点工程,更加有利于加快转变某

保护古村落为主题做一个演讲

河南省考面试交流群号:147420460 【华图教育https://www.doczj.com/doc/c017274419.html, - 河南公务员面试备考热点】 2014河南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汇总面试热点汇总 2014河南公务员考试报名时间为8月18日至22日,面试时间预计在11月份。考生们在更好地复习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的同时,对于2014河南公务员面试也应该提前着手进行准备。河南公务员考试网(https://www.doczj.com/doc/c017274419.html,/)为你精选河南公务员考试与面试相关的辅导资料供广大考生练习。 【题目类别】综合分析之演讲 【解析人】张燕 【参考解析】 各位考官好,很荣幸今天在这里为大家发边演讲,我演讲的题目是《让古村落活下去》在中华大地上,一些现存的古村落因镌刻着千百年时光的印记而弥足珍贵。这些村落多由家族栖居而形成,历经世事变迁却生生不息。那里得以保存至今的一砖一瓦,一椽一木,无不凝聚着最质朴的乡间民俗,无不讲述着最原汁原味的华夏民风。随着时代变迁,这些曾经孕育了文明的古村落正慢慢退出人们的视野,在孤独的守望中日渐消亡。探寻与记录,保护与传承,尽管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这些“瑰宝”的命运,但古村落是否能够永远诗意地栖居在美丽的中华大地,仍是未知之数。随着城市化的加速,我们有着上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古村 落正在大量消失;随着土地成为地方政府发展GDP的资源,追求经济的发展,我们有着上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古村已经面目全非;随着房地产开发向农村转移,我们有着上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古村落的文化已经被肢解。在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古村落面临怎样的命运?对它们保护和发展应当选择怎样的路径?这已经成为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古村落是一个完整的 生命体,有自己的外形和内核,有自己的精神和灵魂。保护古村落,并非是被动地对抗岁月的磨蚀,其中也包含着对古村落人文生命的挖掘与扬弃。因此,只有对古村落的保护、建设 和开发按规律办事,才能使在历史浩劫中幸存的古村落不在开发中死去;只有对古村落作为 文化基因完整地加以保护,才能避免古村落变成一座座没有了血肉和灵魂的“文化空巢”。我相信只要本着高度的文化自觉,以历史的情怀、超前的眼光、长远的规划、持之以恒的决心,积极开展对古村落的保护,既注重对古村落的活态传承,又防止过度的开发,正确地面对历史与现实,正确地处理经济与文化,正确地看待遗产与利益,正确地评判政绩与公益,一定会寻找出一个适合中国国情的古村落保护与发展的两全之策。

游碗窑古村落作文

游碗窑古村落作文 今天,又是个阴雨天气,蒙蒙细雨滋润着大地。树叶被雨水打过,叶子上的露珠像一串串珍珠挂在树梢。虽然是雨天,但看着窗外鲜亮的美景,反而更增添了我去碗窑游玩的兴致。 由于刚好是清明节,车站里人声鼎沸,我差一点坐不到车。后来,好不容易挤上车子,但是已座无隙地,妈妈一路上站在那里,我是坐在一个姐姐膝盖上。车子在崎岖的山路上飞快地奔跑着。雨继续下着,风儿扫过,马路上腾起一片片水雾。透过车窗,我看见一片片绿油油的田野像一座座绿色的城堡,从我眼前一闪而过。路边树木被雨水冲得青翠水绿,晶莹剔透,空气也变得清新湿润,让人好舒爽。转眼间,我们就到了目的`地——碗窑。 碗窑位于苍南县桥墩镇境内,玉龙湖河谷中上游。依山傍水,是个非常僻静的小村庄。只住着十几户人家,家家户户的庭院里,开满了桃花,真像世外桃园;每户人家的房前屋后都有山泉绕过,那里泉水清澈见底,走过小路,还能听到哗啦哗啦的流水声。山间石阶,光滑得很,刚下过雨,就显得更滑,走在上面,稍有不慎,就会摔倒;那里古建筑虽然略显陈旧,但排列整齐,各式各样。其中有排楼叫吊脚楼,顺着山坡拾级而建,极具特色。还有古戏台,八角楼,整个就像一座活生生的“历史博物馆”,一到旅游季节,吸引着不少的游客驻足观赏。

在碗窑村周边,有个气势磅礴的三折瀑布,非常壮观。湍急的水流飞快地从山顶上倾泻下来,浪花像一条条巨龙从天而降,水流发出哗啦哗啦的声音,好像正在奏响着乐曲,让人陶醉不已! 后来,我们又参观了制碗工场,那里已经很少有人会做这样的陶艺了。听人介绍,只有村庄北边住着的一户人家的一个老人,还保持着这种手艺。他现场为我们展示了做碗手艺,那技术真称得上一绝。我当然不会错过好机会,也亲身体验了一回。但这哪是一下子就能学会的?虽然做不出漂亮的碗,但我为观赏了古代陶瓷业的精华而开心。 一天的碗窑之行很快就结束了,在绵绵细雨中,我禁不住心想:雨中碗窑,诗情画意,古朴村寨,流连忘返。碗窑,等到阳光明媚的一天,我会再来看你另一番的美丽!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古村落的的价值与意义

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保护意识淡漠,财力不济,外出务工等原因,以致古村落乡土建筑“老龄化、空巢化”的“自然性颓废”趋势正在蔓延。 2、长期实行“旧房宅基不拆、新房地基不批”的用地政策不完善,加之“农村规划无序性”以及村民改变居住条件、无序地“拆旧建新”等原因,造成古村落格局风貌“自主自建性破坏”难以遏制。 3、加快城镇化、美丽乡村、新农村建设中“旧村改造”决策误导,“急功近利”追求政绩的弊端,“涂脂抹粉”的“形象工程”等原因,导致古村落“大拆大建”的“建设开发性破坏”仍在延续。 4、历史文化名村“重申报、轻保护”“重旅游开发、轻文化保护”,商业化过度开发中“拆旧建新”“保护性拆除”为借口的“拆真造假”等原因,导致古村落不断遭受“旅游性开发破坏”时而发生。 5、古村落长期来“萎缩性管理”和“多头管理”的弊端,保护法规、制度、政策相对滞后,新农村建设中“鼓励新建”(按投入补贴)的政策缺陷,农村乡土建筑产权不清等,这些都是给古村落保护带来诸多问题的重要原因。

6、古村落保护范围广、乡土建筑多,维修规模大、费用高,财政投入普遍不足,还有保护资金及专业人才严重匮乏等问题,都是制约古村落保护利用的现实困境。 “保护好古村落”的对策建议 未来5年,我国古村落将面临“加快城镇化、城乡一体化、美丽乡村建设”的多重挑战。如不及时加强保护,分散在全国各地、各具特色的古村落乡土建筑,随时面临着被“拆、迁、整、改、并”等危险。为此,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1、各级政府应坚持文化自觉,将古村落保护作为城乡一体化、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任务。将之纳入政绩考核指标,建立“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古村落保护领导小组”;各职能部门要各司其职、配合抓好古村落的保护、利用、管理等。 2、各级人大、政协应加强古村落保护的巡回督查和指导。组织专家检查团对加强保护利用提出法规性、政策性、可操作的意见和措施。各级新闻媒体应充分发挥舆论宣传作用,努力营造全社会重视古村落保护利用的良好氛围。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应设置

古村落保护-珠海会同村

保护古村落的调研报告 ---- 以会同村保护为例 指导人:范时杰 调查人:高嵩刘鹤陈珊 张卉慧幸雯 调查单位: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08行政管理班调查地点:珠海市会同村 调查时间:08年10月-12月

一.研究主题确定 随着现代化经济和城市化进程的飞速发展,中国古村落生存现状日益艰难,特别是在经济大潮中,古村落地域人口的解体和分流,传统村落生活相、生活场、生活流文化遗产的式微,以及人们对文化遗产保护重要性认识的不足,使得这些遗存的古村落文化遗产很难得到有效的保护。在珠海的唐家湾,有一处浓缩了近代中国古建筑的辉煌村落--会同村。这里鲜为人知的浓厚历史文化底蕴,因年代久远,加之保护措施不利,这些极具价值的古迹民居正在加速损坏,有人说,如此下去不出几年,这个被业界誉为“岭南周庄”的“活历史”将灰飞烟灭,消失殆尽。会同村的现状及保护力度究竟如何?如何从中挖掘会同村珍稀的文化资源?如何保护和开发和传承?于是,我们前往会同村进行了调查。 二.会同村落的悠久历史 会同村,位于珠海金鼎镇,隐居在凤凰山麓。19世纪30年代,莫、鲍、欧阳3族人约定从不同地方会同一起到该地建村,由此得名“会同”,沿用至今已有170多年历史。走过了170多个春秋,会同如今已是年迈的老者,断壁残垣、杂草丛生间,我们不由满目苍凉,但这一切却丝毫掩饰不了这里曾经的兴盛与光耀。小桥流水、雕楼祠堂、灰瓦青砖——只是基本元素,徜徉在这个古老村落中,不经意间,你会有置身欧陆小镇的错觉,因为这里,岭南碉楼,却悬挂着西式时钟;院墙深深,却能看到斑驳的百叶窗;清代民居,却装饰着西洋壁画。“前面一条塘,二闸围一乡,一间祠堂三塔上,左边文阁真牌坊,右边瓦窑又排长,花儿果子喷鼻香,人人行过都旺相,真话会同村仔好村场。”这是会同村村民世代相传的一首歌谣,它唱的是昔日会同的盛况。 听到这首歌谣,很多游客都会好奇,这样一个富有诗情画意,又拥有异国气息的古老村落,为何会“隐居”在凤凰山麓?生活在这个村庄的人们又经历了怎样的兴衰和荣辱?建村之初,会同村只不过是一个贫穷的小山村,村民们自给自足。后来,会同村的莫、鲍、欧阳三姓人员,惟有莫氏发展成为最大一族。莫氏家族的莫仕杨、莫藻泉、莫干生祖孙三代,在香港太古洋行担当买办达60余年之久,在他们的帮助下,当时许多莫氏族人也前往香港和广州等地为太古洋行工作,因此其家庭和不少个人都积累了一定财富。 1927年会同村村民就使用了电灯照明,是当时中山县(包括珠海)第一个使用电灯的村子。大约在1992年的下半年,栖霞仙馆建成后不久,莫咏虞利用自己在太古洋行做船务买办、常与英国人有贸易往来之便,托人从英国买回了一台发电机运到香港,准备运回老家会同村,让栖霞仙馆内的尼姑们也用上电。 发电机和电线,管道等设备从香港用船运至澳门时,同行的还有从香港聘请的一位年轻电工阿荣去会同村,主要负责发电机的安装、调试和正常运转等工作。发电机的到来给偏僻的小山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光明,但是一台发电机只能供栖霞仙馆及部分莫氏家族成员照明用电。 到清同治至光绪年间,会同村当时很多海外富裕宗亲回乡投资,会同村在统一规划下重建,从建筑材料到规划格局都是从香港,西方引进,学习得来,因此,这个村庄在当时已经颇具规模,气势恢宏,这也便是我们如今看到的会同。 三.会同村的现状及造成的原因以及论证 1.会同村的现状 会同村落,是珠海迄今保存最完整的一座清代村庄,这几年的名气越来越大,成为珠海原创艺术基地和各种电视剧的拍摄现场,来参观的游人络绎不绝,但它却连珠海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都不是,更谈不上对村内建筑进行维护和修缮。

古村落保护与发展之路

古村落保护与发展之路 南昌工程学院 严鹏 1.南昌市古村落的背景分析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立,南昌市古村落的生存环境正在发生明显变化,但在变迁的步伐中,如何保护抢救已经极其有限的古村落以及周边的环境,也引起了社会上下的普遍关注。由于开发利用不够合理,有的部分遭到损坏,有的则年久失修;有的新旧相杂、不伦不类,有的因无人居住或产权归属等问题正呈颓败之势。古村落的环境也随着经济发展而急剧变迁,生存环境不断恶化,很多古建筑甚至处于垃圾遍地、污水横流的境地。因此,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已经提升为国家战略的大环境下, 做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古村落的保护工作已迫在眉睫。 2.南昌市古村落保护与发展的思路构架 2.1全面开展南昌市范围内古村落的普查 弄清南昌市古村落的文化遗产分布、现状及保护重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现代化建设突飞猛进,人们重建设轻保护,拆掉了很多可以不拆或本不该拆的古建筑,因此,有必要对古村落文化遗产进行一次全面的普查,并公布保护名单,这样才能进行很好的保护。古村镇分布地区广,民族与地域条件各具特色,须分别对待,依据不同的情况、价值的大小、完整的程度采取不同的措施。通过文化遗产普查,在全面了解情况的基础上,才能按照国务院提出的“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加强对重要濒危文物的保护和管理,以促进新农村建设的协调发展. 2.2分析南昌市古村落发展与保护所面临的问题 2.3制定相关对策 a.加强法规建设:加强法规建设,尽快起草制订专门的保护法规。现有的文物保护法律法规不完全适合古村落建筑保护,为便于各项保护工作的开展,有必要考虑制定适用于古村落建筑保护的专门法规或政策,

我的家乡作文

我的家乡 我的家乡广德在安徽省内的一个不起眼的小县城里,在地图上似乎很难找到。但对于安徽,大家一定非常熟悉,这里有景色奇绝,闻名遐迩的黄山,有名满天下的九华山,有宁静悠远、历史悠久的西梯古镇…… 我的家乡地理位置很独特,位于三省交界处,和江苏,浙江相邻,处在安徽的最南部。广德虽然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地方,但这里山清水秀、风景宜人,并盛产毛竹,也是中国著名的十大竹乡之一,当地的竹制工艺品,品种繁多,早已远销全国各地,除了竹子,这里出产的板栗和茶叶也是很有名气的,听奶奶说:家乡的板栗栽培历史悠久,清朝嘉庆年间曾作为“贡品”名噪大江南北。 春天,这里清香袅袅,风和日丽。竹林里到处是破土而出的竹笋,茶叶也长出了嫩绿的叶芽,有好几只小麻雀站在树上“叽叽喳喳”的叫着。夏天,这里骄阳似火,许多人喜欢搬着椅子坐在竹林里乘凉,听着那知了快乐的叫声。秋天,这里秋高气爽,稻谷飘香。树上的板栗也挺着大肚皮在向农民伯伯招手……好一幅快乐的丰收图啊!冬天,外面白雪皑皑,雪花漫天飞舞。许多小孩把雪涅成雪球打雪仗,还有一些小

孩在操场忙着堆大雪人呢,屋内,大人们早已升起了炭火,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谈笑风生…… 我9岁前都是在这里度过的,这里有我日夜思念的爷爷奶奶、有我许多的小伙伴,还有好多,好多美好的回忆……记的我二年级的一个冬天,我在学校和一群小伙伴在操场上打雪仗,大家都不甘示弱,玩的不亦乐乎,忘乎所以,竟然上课的铃声都没听到,结果被老师集体罚站!还记得那时常喜欢和小伙伴聚在一起弹弹珠比赛,每次都是奶奶连哄带拽才肯回家吃饭……这种故事还有很多,很多…… 我爱我的家乡,因为这里的山美水美!我爱我的家乡,更因为这里有我快乐童年的记忆!! 作文二:我的家乡 对家乡的留恋是每一个人潜藏在内心深处不灭的火种,总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会回想起那儿时的清纯与天真。也许是因为家乡曾经承载过自己最伟大的理想和最真诚的友谊,也许是因为家乡有自己割舍不断的如同对母亲的一种天生的依恋,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怀,所以我对家乡的情感总是有增无减。

古村落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最新资料(最新整理)

古村落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是建设部和国家XX局从2003年起共同组织评选的,主要针对保存文物特别丰富且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纪念意义、能较完整地反映一些历史时期传统风貌和地方民族特色的村镇。 2005年,国务院办公厅颁发了《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使得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保护工作又有了新的内容。2008年国务院又颁布了《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使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保护走上了法治轨道。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青城镇的保护与开发也受益于这个时期。2009 年以后,青城镇相继申请到世界银行贷款项目――兰州文化自然遗产保护与开发项目、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高家祠堂修缮项目和古民居、博物馆保护与建设项目等。经过这一系列的保护与开发工程,青城镇的面貌焕然一新,成为集文化遗产保护、宣传、展示与旅游、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历史文化名镇。 青城古镇文化遗产丰富。物质文化遗产大致包含三类:一是文物类,包括砖雕、木雕、传统服饰、明清家具、碑刻、农业生

产工具、水烟制作工具、乐器、传统生活用具等;二是建筑群类,包括明清民居、城隍庙及其附属建筑、青城书院及其附属建筑、高家祠堂及其附属建筑、罗家大院及其附属建筑等;三是遗址类,主要指尚存争议的闯王李自成墓及其故居。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致包含四类:一是传统手工技艺类,包括水烟制作技艺、陈醋酿制技艺、织布技艺、长面制作技艺、剪纸技艺、刺绣技艺、砖木雕刻技艺等;二是民间游艺类,包括道台狮子、青城高跷、城河抬子、火狮子、英雄舞鼓等表演活动;三是民间音乐类,主要指青城小调;四是民俗活动类,比较典型的是城隍出府。这些文化遗产共同孕育在青城古村落的整体生态文化遗产之中。 对于青城文化保护与利用的关系,各方争论不一。有人强烈反对开发利用,认为其对文化遗产的破坏大过保护。也有人支持开发利用,认为可以依靠文化遗产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笔者认为各有利弊。文化遗产是各历史时期前人创造的物质和精神文化产品,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文化和生活状况,人们通过这些遗产分享人类的文明成果。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既要保护文化遗产,也要分享利用它的价值。因此,保护和利用并不绝对对立。但也要看到,现实社会中,以经济利益为核心的开发利用确实威胁到文化遗产的保护,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使文化遗产遭受人为的严重破坏。因此,我们要反对不科

传统古村落的评价及保护

传统古村落的评价及保护——以安徽省西递宏村为例 葛立傲 摘要:在传统文化不断被破坏的今天,传统古村落的保护显得格外重要,我们在保护古村 落的过程中,不能只重视其外部的保护,更重要的是要加强古村落的评价,只有我们分析,评价完问题,才能从其遇到的问题而加强保护。本文以安徽西递宏村为例,研究古村落的价值,分析,评价古代村落,研究古村落的保护方法。 关键字:古村落,聚居环境,遗产价值,保护利用 一:前言 在城市化与商业化倾向越来越严重的今天,传统古村落是保留较大历史改革,具有特色的民俗民风。虽历史悠久,但至今仍为人们服务与使用的村落。古村落是乡村建设发展的缩景,也是传统文化的遗迹,具有浓厚的乡村特色和建筑特色。例:安徽的西递宏村,徽州呈坎古村落,岭南传统水乡古村落等均属此类 二:传统古村落的价值评价 传统古村落评价的指标体系综合历史悠久性,保护完整性,建筑的乡土性,环境协调性和文化传承的典型性五个方面进行全面评价,从而保证传统古村落的独特价值(表一)[ 1 ] (1)历史的悠久性。对于传统古村落来讲,时间价值是最能反映遗产的珍贵性指标,西递宏村古村落的评价具有时间跨度较大的特征,据史料记载,西递始祖为唐 昭宗李晔之子,因遭变乱,逃匿民间,改为胡姓,繁衍生息,形成聚居村落。 而宏村始建于南宋绍熙年间,但现在大部分保留下明清村落的基本面貌和特 征 (2)保护的完整性。完整性要求传统古村落必须具有完整的村落形态,具有完整的时间序列和完整的人文生活三个特点。而西递村中至今尚保存完好明清民居近二 百幢 (3)建筑的乡土性。聚落环境和传统居民不是刻意保护的结果,而是在人们长期生活中得以保存的空间。传统古村落居民生活的现代化,使传统古村落发生 了很大的改变,随之改变的就越是传统古村落及建筑形式,有的村落在变革 中保存下来,成为靓丽的风景线 (4)环境的协调性。环境的协调性是传统古村落“天人合一”的重要体现,传统古村落在建设发展过程中,人们对村落及其周边景观环境具有独特的协调 性,并将这种理念渗透到村落建设中去,并构架起与景观环境完全协调的村 落 (5)文化传承的典型性。文化传承的典型性是传统古村落所继承并有效发挥的传统文化特征,是人们创造自然,认识自然并将对自然独特的理解方式运用到村落建设 中,并被完整的保留下来,成为村落的典型 三:西递宏村传统古村落的遗产价值与特征 (1)传统古村落是居住,生活,生产活动的物质载体,综合体现地理环境,地域文化,乡土特色和独特生活方式,是区域整体人文生态系统的凝固。【2】西递宏

关于古镇或者古村落保护与开发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古村落保护与开发问题的调查与思考一、调研背景 中国有着五千多年的农耕历史和文化渊源,加之地域辽阔,遗存了大量各具特色、传统文化丰厚的古村落。随着古村落的价值被社会逐渐认可,古村游已成为一种别具特色的旅游形式,受到越来越多的广泛关注,但随着古村落与外界联系的骤然增多,古村落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的矛盾也日益加深。本次调研对苏州太湖金庭镇明月湾的保护与开发现状进行了调查,并对其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思考,并尝试性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明月湾位于太湖西山岛南端,是一个仅有百来户人家的小村落。由于偏于孤岛一隅,长期隐逸于湖山深处,千百年来的历史变迁鲜为人知。2003年吴中区古村旅游开发公司和西山镇(今改名金庭镇)人民政府对其实施保护整治,2007 年明月湾被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公布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苏州古村落是苏州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保护和利用。作为苏州古村落保护与开发的代表作,更为完善的对明月湾进行保护开发,能为全市甚至全国的古村落保护与开发工作起到示范作用,并对地域文化的传承和现代文明的持续建设,彰显江南水乡的特色和风情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调查结果 1、明月湾的历史变迁 由于疏于记述且时间有限,明月湾的历史我们只能从文献和镇政府提供的资料中搜索、筛选。尽管找到的也只是一个大致梗概,但从中仍然可以看出这个千年古村承载的历史文化价值,值得我们去保护开发。 (一)春秋时期——吴王和西施玩月之地 明月湾,因春秋时吴王夫差和西施曾来此玩月而得名。尽管这仅是一则传说,但历史上西山确实曾经是吴越相争的前沿阵地,至今岛上还流传着许多有关吴王的传说,留下了许多当时的遗迹。 (二)盛唐时期——文人雅士寻胜探幽之处 明月湾村的始建年代已无从考证,但至少在唐代已闻名遐迩。刘长卿、白居易、皎然、皮日休、陆龟蒙等一代文人雅士纷纷慕名而来,欣然命笔。他们的作品是明月湾村悠久历史的重要佐证。有“情才冠世” 之誉的诗人刘长卿曾当过长洲(今苏州)尉,后被人诬陷入狱,出狱离苏之前,到明月湾探望一位名叫贺九的隐士,可惜寻访不遇,便写下了《明月湾寻贺九不遇》一诗。诗中写道:“古人不在明月在,谁见孤舟来去时?”有人考证,这首诗当作于唐至德二年,即公元757 年。由此算来,明月湾建村距今至少已有1250年了。 宝历二年(825),诗人白居易出任苏州刺史,这年秋天,他来到明月湾。诗人一下子就被明月湾秀丽的景色深深地吸引住了,忍不住赞叹:“湖山处处好淹留,最爱东湾北坞头。”这是明月湾古村在这位苏州太守心目中的地位。 陆龟蒙、皮日休两位诗人是在咸通十一年(870)来到明月湾的。陆龟蒙将洞庭明月湾村和南京道教建筑明月观相比较以后,认为“洞庭看最奇”。诗人突出

古村落保护 社会实践报告讲解

关于乡村记忆——走访河口传统村落的调查报告 学院:建筑学院 班级:城规142班 调查人:杜雪妍 在学校的倡导下,我于2015年2月18日-2015年2月20日走访甘肃省兰州市河口村,以主题为“乡村记忆——走访河口传统村落”展开调查。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前言:中国传统村落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是农耕文明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但随着现代化、城镇化、工业化的突飞猛进,我国的自然村落数量锐减。传统村落的消失还不仅是灿烂多样的历史创造、文化景观、乡土建筑、农耕时代的物质见证遭遇到泯灭,大量从属于村落的民间文化——非遗随之灰飞烟灭,少数民族的聚集地也濒临瓦解。所以,保护村落文化,势在必行。 一、河口村基本情况 村落名称:河口村 所属省份:甘肃省 所属市县:兰州市西固区 所属乡镇:河口乡 行成年代:元代以前 传统建筑:民居传统商业祠堂驿站防御 非遗名称:铁芯子制作技艺 二、河口村详细信息

(一)悠久历史 河口乡河口村位于庄浪河与黄河交汇处,村庄沿河而建,风景优美。河口村人文资源丰富,现存有古民居40处,200多间,祠堂两座,存有古码头遗址一处,古城池庄河堡遗址等。河口民俗文化丰富,地域特色明显,是兰州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在其漫漫的历史长河中留有其商贾码头、战略要塞、交通枢纽的遗迹、也留有辛店文化、秦汉文化、唐宋文化的痕迹,特别是在长期的人类活动中留存了多样的文化遗存。据史料记载,早在远古至西汉元狩二年(前121年)前河口为羌戎之地,自元狩二年汉武帝开辟西域,派大将军霍去病统兵西征,兵众从新城津渡河(考证即现在的咸水村、岗镇村),由此,河口在西汉元狩二年要纳入汉帝国版图,到汉昭帝始元六年(前81年),河口属枝阳县所辖。由于河口地处 中原的农耕文化与西域游牧文化的交界地,出于对羌戎的防御需要,唐代在此地修建庄河堡,史称广武,元代称庄浪河堡,明清时称庄河堡。黄河和庄浪河在此交汇,创造了特有的河流文化,是古渡又是古道,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河口村曾是古丝绸之路的要塞和枢纽之地,也是古唐蕃道(古甘青道)、甘新道的要冲。古庄河堡在明清时期为重要的码头,凡从青海、新疆、河西等地运往兰州的货物都要途经河口渡口,乘坐羊皮筏子运往金城。在繁华的商业发展中逐步形成了南、北、西三条主街,街面店铺林立,街头商贾云集,沿街店铺以杂货为主,还有一些烟坊、磨坊、油坊等早期的手工业作坊,其中的主古庄河堡在明清时期为重要的码头,凡从青海、新疆、河西等地运往兰州的货物都要途经河口渡口,乘坐羊皮筏子运往金城。漫步河口,每一步都踩着一个故事。随意推开一扇厚重的大门,房梁上的木雕花鸟,古朴精致的门饰,偌大的花格窗户,考究的用料、精美的雕刻,都让我过目难忘。村里人指点着说,这里以前是码头仓库,这是河口海关,这是磨坊、酒坊、烟坊,这是义学……院内的梁柱上刻着形态丰富的各式图案,每个图案都有含义。比如老鼠吃葡萄寓意多子多孙,莲花象征着纯洁,松柏表示长寿等。

加强古村落保护与开发的调研报告

加强古村落保护与开发 深入推进我市特色文化村建设 绍兴市农办副主任钱增扬 绍兴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素有“山清水秀之乡、历史文物之邦、名人荟萃之地”盛誉。在越地的青山绿水间,散落着大量古村落。这些古村落,是越民族悠久农耕文化的结晶,体现了人与社会和谐的传统建筑文化,人与自然和谐的传统生态文化。发掘、保护、传承和利用好这些不可再生的历史文化遗产和潜在文化旅游资源,把古村落培育成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有机结合的特色文化村,不仅是推进新农村文化建设题中应有之义,也是深化“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为此,市农办组织力量对我市古村落的基本现状进行了调查,并在调研基础上,分析提出了加强古村落保护与开发,深入推进特色文化村和美丽乡村建设的相关对策建议。 一、我市古村落基本现状 由于特色文化的概念比较宽泛,对古村落的认定也尚无统一标准,为便于调研开展,课题组按照省有关标准,并结合我市实际,把古村落分为古民居村落和自然生态村落两大类进行研究。其中,古民居村落主要为三类,一是指民国以前(1911

年)建成,至今尚保留较为完整的村落建筑;二是指特定年代(如大跃进年代、文革年代)的建筑;三是指区域地方特色浓郁的村落建筑。自然生态村落,主要指村落布局构思精妙,农民生产生活与山水环境相互交融,自然生态环境及物种保护较好的村庄。 经初步调查,目前我市符合上述条件的古村落约有124个,这些古村落不同程度具备了培育建设特色文化村的基础,其中古民居村落72个,自然生态村落52个。在这些古村落中,合计有古建筑和特定年代建筑2845幢(主要集中在72个古民居村落),占地51.02万平方米。从建筑历史看,民国前的1576幢,占55.4%;大跃进、文革等特定年代的1269幢,占44.6%。从用途看,这些古民居中的六成(64%)仍用于居住,共1822幢,目前居住着5240户,14901人;用于旅游和商业的分别占6.9% 和1.9%,空置和其他用途的约27%。所调查村中,属于规划中心村的古民居村落42个,占58.3%,自然生态村落13个,占25%;9成以上古村落属于规划保留村。另外,在古村落中分布着约105处历史文化保护区(文保单位),属于国家、省级、市级、县级的分别为31处、12处、2处和58处。 (一)我市古村落主要特点 概括起来,我市古村落主要有以下四个比较显著的特点: 1、村落历史源远流长。绍兴建城于公元前490年,距今已有2500年,所辖各县(市、区)也均历史悠久,如诸暨、

关于古村落保护的提案

关于古村落保护的提案 摘要: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提案第0477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案由:关于古村落保护的提案 审查意见:建议国务院交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理 提案人:周骏羽 主题词:文化遗产,保护 提案形式:个人提案 内容: 中国城镇化的步伐正在急迫地进行。城市化已经从1991年的26%发展到2008年的45.68%。各地又掀起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整农村聚落的分布使得土地使用集约化,应对经济发展的建设用地需求在这一城市化的进程中,既有不可逆转的大趋势,也有不可回避的新问题。其中,散布在全国各地的作为文化遗产被俗称为“古村落”的急剧减少、萎缩衰败和被乱更新,就是一个问题。 我国现有约60万个村庄,其中古村落大约有五千个,占全部村落数量的不足1%。古村落分布密集的省份有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安徽、湖南、贵州、云南、山西等,山西、甘肃、宁夏、湖北、河北等省份。这些村落大多始建于明清时期,还有的可以追溯到南宋时期。这些因浓郁的历史风貌、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科学合理布局的人文景观、民族特色姿彩纷呈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构成的历史文化村落,成为中国乡村社会中一个特殊的群体。它们是中国乡村社会的缩影,因其深厚的文化积淀、丰富的历史信息、意境深远的文化景观,而具有“史考”的实证价值、“史鉴”的研究价值、“史貌”的审美价值。 这些村落所以能够历经沧桑巨变而保存至今,有着它们独特的生命特征。究其生命特征之源,是中华文化基因。这些历史文化村落不仅是中华文化最后的瑰宝,还可以称为古代“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区的典范。具备和谐中国的历史风范和诸多宝贵的村落管理与繁衍发展的经验。保护这些历史文化村落,是我们这个时代对历史对未来的一份使命和责任。 但是,这些历史文化村落在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正面临着毁灭性灾难。 具体表现在: (1)历史性老化造成老房子的自然颓败和无力修复; (2)无序的随意的抢占性的新建、翻建,与乡土环境、历史风貌不和谐的各类现代建材破坏着村落的古风古貌; (3)村民对现代城市生活方式和品质的合理追求对原有居住环境的不满意构成古村落保护的内部压力; (4)公路和高速公路的建设对村落景观的破坏,如穿膛破肚、砍伐古木; (5)国家和地方水力发电站建设对流域下游古村落的冲击,大量古村落因此动拆迁移址;

保护古村落材料作文范文

“保护古村落”材料作文范文 【原题回放】。 某驴友在网上发了几张偶然发现的一个古村落的照片,村子周边风景清幽,建筑虽显颓态但仍隐隐透出当年的繁华。不少网友急切打听村子的位置,该驴友却不肯透露,说怕来来往往的人太多,干扰了当地人的生活;更怕村子出名后因为过度开发而破坏了它本来的面目。 跟帖的网友议论纷纷。有人说,这样的古村落应该让更多的人了解它的价值。有人说,如果缺乏必要的开发性保护,这些古建筑用不了多久就会消失。也有人说,只有经得起时间的打磨而保留下来的才有意义,任何刻意的措施都不是办法。 ? 顺其自然,岁月静好(25+25+10=60) 某驴友上传了几张偶然发现的古村落的照片,却在网友的追问下守口如瓶,不肯透露具体的位置,生怕因过度开发干扰了当地人的生活,破坏了村子的本来面目。 读至此处,不得不钦佩该驴友的良苦用心。他并没有因为发现了一处世外桃源而大肆宣扬,而是想得更远:如果古村落遭遇过度开发,那么其原有的宁静祥和会不会从此“一去而不复返” 不要认为这是危言耸听,我们身边有太多太多这样的例子。曾经的凤凰,是沈从文魂牵梦绕的宁静边城。河两岸的吊脚楼静静伫立,人们三三两两坐在树下。然而近些年,过度的开发与商业化使得游客变得越来越多,人声鼎沸,熙熙攘攘间流转的是金钱、利益与算计。人们开始为利而来,为益而往,为票价争吵不休,为交易尔虞我诈,小城再不复当年纯朴模样。过度开发的九寨沟,一日接待数万游客的故宫,难道真的得到应有的保护了吗反观这个宁静的古村落,谁又能保证,这个村庄不会因为开发变成下一个凤凰 筱敏曾在《捕蝶者》中追问:“什么是真正的美丽是被做成标本名扬天下,还是默默损耗掉美丽终老山林”其实,不用太多刻意为之的保护,顺其自然未尝不是一种保护手段。顺其自然,保护的是一种原生态。颓态的建筑上记录的是岁月的变迁和沧桑,为何还要去做那重绘重彩,翻旧为新的画蛇添足之举顺其自然保护的是看不见的人文情怀。就让这些在村落中世代生活的人们,守住那一壶酽茶,在香气氤氲中慢节奏地生活,花开花落,远离喧嚣,一世安然,岁月静好。 那些古老的建筑在村落中静静伫立,远离现代社会的物欲横流、灯红酒绿。没有外部的干扰,或许才是让它长久留存本来面目的最好方法。顺其自然吧,让这份宁静祥和永存,让它从古至今,都保留它原本最初的模样。 ? 一轮明月度你至春秋(22+25+10=57) 谁不向往古朴沧桑的村落而又有谁读得出旧楼飞檐下走过的各朝各代谁不喜欢绵长悠然的青石 板路而又有谁想得到古道驿站里缠绵的分合,悠久的兴衰 现代国人,不是不懂得应该保护古迹,而是肚子里少了几捧汨罗河里屈原的泪水,少了几缸书写华夏春秋的王羲之的墨汁。 少了应有的文化底蕴,你拿什么来保护老祖宗留下的财富将这些古迹,交给一个国学门外汉来保护来发展岂不谬哉! 我想起我曾游历古城荆州,那是古时军事要塞兼鱼米之乡,更是一个人杰地灵之地。现如今的荆州,重修围墙,雄伟而森严,再现古都之风。然而,城墙角下一隅,虽赫然立一牌坊道“张居正故居”,其实质却冷冷清清,空无一物。同行者不时嬉皮笑脸地催促“走吧走吧,不就是一个破房子吗”

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

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 作者:李榕儿苏琳李嘉瑞苏慕洁蔡佳媚 来源:《丝路视野》2020年第08期 摘;要:在当今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的时代背景下,被称为“传统文化明珠”的古村落正面临着消亡的困境。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问题成为关注重点,如何更好地传承与发展成为重要的现实问题。以潮州市龙湖古寨为例,通过对龙湖古寨的历史文化、建筑风格、当前发展情况的分析,提出龙湖古寨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发展保护等措施,通过发展特色旅游业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更好地传承当地文化,试图为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提供可借鉴的、具有普遍适用性的对策。 关键词:古村落;文化传承;旅游;保护与发展 中共中央办公厅曾指出了“实施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工程,做好原著民居、传统建筑、革命文化纪念地、工业遗产保护工作”。同年10月,在第十九次人大上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以及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自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曾多次强调,要实现精准扶贫、振兴乡村,就要特别保护好古村落。这对建设美丽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归属感,都具有重要的实际价值和深远意义。在实际工作中,采用多种有效措施对古村进行保护和发展,扎实有序地推进对古村落的保护工作,实现古村落的可持续性发展,不仅能够留住“美丽乡愁”,更是可以激发乡村发展新活力。现如今,如何更好地保护与发展古村落成为热门话题。对于这一热门话题,以潮州龙湖古寨为例,将作进一步地分析,为古村落的保护和发展提供一些借鉴参考。 一、龙湖古寨的概况 2019年2月,广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公布了第六批广东省古村落具体名单,名单中共43个,其中潮汕地区共有8个村落入选。作为广东三大民系古村落之一的龙湖古寨,地理位置优越,使得侨乡文化得到积淀和发展,龙湖古寨作为潮汕古村落的代笔也逐渐在古村落文化中独树一帜。习近平总书记在“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诗中,勾起了离人对故土的眷恋。正因如此,人们对保护好古村落的关切度比以前要高涨了许多,同时可见古村落的保护和发展对于美丽乡村的建设具有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 (一)建筑形态与历史特点 1.建筑形态 龙湖古寨位于潮汕地区,韩江中下游地段,自古寨建寨以来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现在仍然有保存较为完好的古建筑100多座。古寨整体呈现带状,由南向北走向,面积大约为1.5

从古村落文化保护到村落文化景观保护

从古村落文化保护到村落文化景观保护 朱隽 摘要随着第四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名镇)名录的公布和《贵阳建议》的出台,古村落的保护再度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文化景观作为世界遗产的重要类型因其“自然与人类的共同作品”的特点,折射出人类和自然之间的内在联系,为古村落保护提供了新思路和新内涵。本文通过对古村落保护相关概念的阐述,分析了古村落文化保护、文化景观以及村落文化景观三个概念,并就古村落文化保护及村落文化景观进行了细致比较。另外以宏村和南屏村为典型案例作对比分析,指出古村落保护中的问题,应将其扩展到村落文化景观的保护,并提出了一些村落文化景观保护的策略和建议。 关键词 古村落文化保护 文化景观 村落文化景观 1 引言 2008年10月31日,第四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名镇)名录公布,安徽黄山市呈坎镇呈坎村等村镇名列其中,村落及村落文化的保护话题,再度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1]至此,中国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总数已经达到了251个。 在此之前一周,在“中国·贵州村落文化景观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来自国内外的80余名专家、学者围绕“村落文化景观保护与可持续利用”主题,结合国际、国内的实践案例进行深入探讨,最终形成关于村落文化景观保护与发展的《贵阳建议》。[2] 2008 年10月17日至21日,第四届中国古村落保护与发展研讨会在上海召开,并启动了第二届中国景观村落的评选活动。 密集而频繁的会议及评选活动让古村落保护的话题顿时成为热点,对于古村落保护的关注由此变得轰轰烈烈。 2 古村落保护的相关概念 2.1 古村落文化保护 对古村落文化保护并无直接的定义,但必须体现自然生态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审美价值及游憩价值。对其内容各方都有较为相似的共识,古村落文化保护的主要内容包含整体空间形态、传统街巷格局、建筑风格、古文化遗址、古建筑(构筑)物、古树名木;地方特色方言、戏曲、传统工艺、产业、民风民俗等。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对于历史保护的关注,人们开始意识到,古村落一旦被破坏便再

江西古村落调查报告

众多古村落急需保护 -----江西古村落调查思考 翻开地图你会发现江西有如此众多的古村落,那些古老的建筑历史久远,文化深刻,让世人瞩目。如此之多的古建筑,非亲历目睹方能领略其中的精髓,然而它们却濒临危亡,很多未被重视起来,它们急需要被保护! 南丰傩舞,据考证起源于大禹治水所演创,是古人用以驱疫逐鬼时跳的一种面具舞。至今已数千年之久。它的特点是:古老稚拙,粗犷豪放,具有原生形态牲。1996年11月,南丰被文化部正式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傩舞艺术)"。2002年月12月,南丰傩舞这一濒危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审为世界无形文化遗产。中央电视台、香港凤凰卫视、上海电影制片厂等诸多媒体曾先后赴南丰拍摄傩舞专题片。日本、法国等专家、学者风涌而至。香港凤凰卫视电视系列报道《寻找远去的家园》之一“谁来拯救南丰傩舞?”一度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在抚州城外大公东路中段南侧,有一座飞檐层叠的花接式古建筑,就是抚州会馆。硬山顶,山峰式内卷棚,明间抬梁构架,次间穿斗构架,脊瓜柱坐落在栌斗上,斗枋雕各种花卉,门窗经改建已非原貌。据有关人士考证,该种类型的古建筑在全国现存不到10处,江南更为罕见,是难得的建筑活资料。现为临川县建筑公司和临川县畜药厂职工宿舍。由于年久失修,会馆破旧,油漆剥落。会馆正需要我们大家一起来保护! 2004年9月,在江西抚州市黎川县城东北约40公里外的洲湖村,一处外形酷似大船的建筑被发现。从船屋侧面的北山南瞰,只见船形古宅如同一艘坚实宏伟的航空母舰逆水向东行驶,船屋周围有数座古屋,这些古屋像簇拥着航母的护卫舰、驱逐舰,与船屋一起形成建筑群落。这巨型豪宅的船式外形,象征什么? 那108个独立房间又寓意什么?是否为历史学家探寻的反清复明“洪帮秘地”?是民宅还是军事设施?主人究竟为谁?后裔踪迹何在?豪宅设计为何这般奇特?“船屋”与闽西客家“围屋”有何渊源?……迷团百结。藏匿在深山里的大船。船屋的发现,如一石击水,荡起层层波浪。各路学者纷纷出马,试图破解船屋之谜。然而,记者最近发现,这样一个极具历史研究的古建筑群,因为缺少维护,如今处境令人堪忧。 千古第一村---乐安流坑以规模宏大的传统建筑、风格独特的村落布局而闻名遐迩。漫步流坑,面对数百幢“瞻之在前,忽焉在后”的明清古建筑和缤纷斑斓的字画、工艺遗存物,不由你不产生颜回“欲罢不能,既竭吾才”般的感叹。1997年8月,国家文物局局长张文彬专程考察流坑时,对流坑古村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流坑村的历史从五代一直延续到清代,延续时间之久,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之高,建筑艺术之精美。保存之完整,文化内涵之丰富,恐怕是国内其它地区的古村落所不能比拟的。""完全可以申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将来也可以申请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村中较好地保存了一批有确切纪年的明代及清早朝的民居建筑,自明万历年间至清乾隆年间几无缺坏,是研究我国江南民居由明代向清代演变的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保护好这些古建筑是我们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以上仅列举了江西抚州市的一些古村落,仅抚州市属省、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就达200余处,而江西省的古建筑村落又何止这些!更多如吉安渼陂古村、钓源古村,大余梅关古道,龙南关西围屋,赣县白鹭客家古村,……

从“传统村落”项目申报看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

文章从“中国传统村落”项目申报的实际工作出发,对东阳市古村落的现状进行了一个深入的调研,在此基础上对古村落的保护和发展模式上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建议,以期对古村落的保护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一、项目背景 为进一步发掘我市的传统村落资源,弘扬传统文化,保护传统村落,根据国家有关部局申报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通知要求,金华市从去年四月份开始组织传统村落的调查登记和申报工作。为了加强对传统村落保护工作的组织领导,东阳市成立了传统村落保护工作领导小组,积极引导、协助各乡镇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完成此次的申报工作。申报初期共提交了15个村落的申报材料。 笔者有幸参与了此次“中国传统村落”的申报工作。传统村落是一个传统文化传承的载体,传统建筑、村落格局、环境要素、非物质文化遗产这四大要素是传统村落申报的重要标准。 通过前期的调研及对各古村落资料的整理,在这整个参与过程中发现各乡镇在申报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不利于申报工作及未来古村落保护规划工作的开展。 (一)申报资料的完整性 此次“中国传统村落”项目申报需要“传统村落调查表”和“汇报ppt”两份材料,为建立传统村落的基本信息档案,获取最新的第一手资料,需要各乡镇对本村落的实际情况进行调研,但从各乡镇提交的材料来看,发现其基础资料的完整性参差不齐。一类是村落资源丰富,资料度的完整性和详细度上都较好;第二类是村落资源相对匮乏,资料不完整且阐述略为简单,例如,缺少地形图及相关照片的辅助说明;第三类是村落资源丰富,但相对应的资料却不完整,体现不出本村落的独特性,例如在建筑类型、非物质文化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深入地挖掘。由此反映出各村落的现状发展不均衡,乡镇对各自村落档案的记录水平参差不齐,也间接反映出项目申报小组对此项工作的重视程度。 各村落的调查表是每个村落的身份证明,档案填写的完整程度、详细度以及真实度都会对此次申报结果产生较大的影响。从古村落保护角度出发,古村落基本情况内容填写的越完整、越详实,对下一步的保护发展规划就越有利,越能发现村落自身的价值特色和保护重点。 (二)申报材料的规范性 通过对各乡镇上交材料的梳理,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对村落的选址特征、结构肌理、建筑类型、传统文化等内容表述不清、不全,未按规定要求制作申报材料,未能充分展现村落的传统资源。尤其在ppt的制作上有一定的随意性和主观性,主要体现在展示照片的处理方式上。 “选址特征”可以从村落风水、故事介绍入手阐明祖先选在此地的理由,建议放置村落古地图加以补充说明;“结构机理”:若有故事则应放置能表现故事的图纸。例如河流贯穿全村,在图上就应表现河流,形似七星拱月的造型,使大家通过图片就能一目了然,若没有类似的图纸,则可以直接放总图;另在旁边附上主要景观照片,并附上文字说明;“建筑类型”应注意类型的丰富性,可以将不同年代、不同类型的建筑都予以展示。例如:庙宇、祠堂、民居、戏台、书院、村民公社、手工作坊、六畜舍等。 入选申报材料之用的图片每一张都应添加标题,并附上说明,不能采用拉伸、渲染等手段使图片失真;在文字陈述部分,要突出重点,可以使用特殊字体、色彩进行格式处理;基本信息里,户籍人口占常住人口、传统建筑占村庄总面积的比,要合乎比例,若被判定为空心村或传统建筑占比少于30%,将不列入保护范围。 历史文化遗产丰富的古村落的损坏消失,意味着时代传承的历史文化积淀的消失,更意味着大批具有旅游潜在价值的资源的消失,是区域人民精神、文化、经济的多重损失。在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