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振动模态实验报告要求

振动模态实验报告要求

振动模态实验报告要求
振动模态实验报告要求

振动模态实验报告要求

1.实验目的

1.1使用锤击法测量T型结构的振动实验模态,获取模态参

数。

1.2巩固振动模态实验的基本理论,掌握振动模态测试方法和

分析方法。

2.实验原理与方法,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描述进行展开

3.实验对象及框图,被结构图、测点分布图、测试仪器框图

4.实验数据及结果

4.1 实验数据(频响函数测量)典型频响函数图

Figure 4 NO. 59 DOF output at NO.1 Node input

4.2 实验结果

1. 模态测试结果

用xxx法,在软件中拾取稳定点,得到相应的模态频率和振型。下列表格为测试到的模态频率和模态阻尼:取得被测结

构的前10阶模态

阶数频率(Hz) 阻尼(100%) 振型形态描

述1

2

3

4

5

6

7

8

9

振型展示:展示各阶振型

2.模态验证

本节主要看检查一下模态复杂度和mac矩阵结果.找到其中两阶模型进行复杂度好坏比较

Figure 8

Figure 9 mac matrix

5.进一步(有能力的话可以与有限元计算结果比较)

6.分析和讨论,对实验结果或者与有限元结果分析后得出结

弦振动实验报告

实验13 弦振动的研究 任何一个物体在某个特定值附近作往复变化,都称为振动。振动是产生波动的根源,波动是振动的传播。均匀弦振动的传播,实际上是两个振幅相同的相干波在同一直线上沿相反方向传播的叠加,在一定条件下可形成驻波。本实验验证了弦线上横波的传播规律:横波的波长与弦线中的张力的平方根成正比,而与其线密度(单位长度的质量)的平方根成反比。 一. 实验目的 1. 观察弦振动所形成的驻波。 2. 研究弦振动的驻波波长与张力的关系。 3. 掌握用驻波法测定音叉频率的方法。 二. 实验仪器 电动音叉、滑轮、弦线、砝码、钢卷尺等。 三. 实验原理 1. 两列波的振幅、振动方向和频率都相同,且有恒 定的位相差,当它们在媒质内沿一条直线相向传播时,

将产生一种特殊的干涉现象——形成驻波。如图3-13-1所示。在音叉一臂的末端系一根水平弦线,弦线的另一端通过滑轮系一砝码拉紧弦线。当接通电源,调节螺钉使音叉起振时,音叉带动弦线A端振动,由A端振动引起的波沿弦线向右传播,称为入射波。同时波在C点被反射并沿弦线向左传播,称为反射波。这样,一列持续的入射波与其反射波在同一弦线上沿相反方向传播,将会相互干涉。当C点移动到适当位置时,弦线上就形成驻波。此时,弦线上有些点始终不动,称为驻波的波节;而有些点振动最强,称为驻波的波腹。 2. 图3-13-2所示为驻波形成的波形示意图。在图中画出了两列波在T=0,T/4,T/2时刻的波形,细实线表示向右传播的波,虚线表示向左传播的波,粗实线表示合成波。如取入射波和反射波的振动相位始终相同的点作为坐标原点,且在X=0处,振动点向上到达最大位移时开始计时,则它们的波动方程分别为: (3-13-1) (3-13-2)式中为波的振幅,为频率,λ为波长,为弦线上质点的坐标位置。 两波叠加后的合成波为驻波,其方程为: (3-13-3)由上式可知,入射波与反射波合成后,弦线上各点都在以同一频率作 简谐振动,它们的振幅为,即驻波的振幅与时间无关,而与质

中南大学机械工程技术测试技术实验报告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 实 验 报 告 姓名:*** 班级:***** 学号:******** 时间:2018-5-12

实验一金属箔式应变片――全桥性能实验 一、实验目的 了解全桥测量电路的优点。 二、实验仪器 应变传感器实验模块、托盘、砝码、数显电压表、±15V、±4V电源、万用表 三、实验原理 电阻丝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机械变形时,其电阻值发生变化,这就是电阻应变效应,描述电阻应变效应的关系式为:ΔR/R=Kε,式中ΔR/R为电阻丝电阻相对变化,K为应变灵敏系数,ε=Δl/l为电阻丝长度相对变化。金属箔式应变片就是通过光刻、腐蚀等工艺制成的应变敏感组件,如图1-1所示,四个金属箔应变片分别贴在弹性体的上下两侧,弹性体受到压力发生形变,应变片随弹性体形变被拉伸,或被压缩。 图1-1

图1-2全桥面板接线图 通过这些应变片转换被测部位受力状态变化、电桥的作用完成电阻到电压的比例变化,如图1-2所示,全桥测量电路中,将受力性质相同的两只应变片接到电桥的对边,不同的接入邻边,当应变片初始值相等,变化量也相等时,其桥路输出 Uo= E(1-1) E 为电桥电源电压,R 为固定电阻值,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 1.应变传感器已安装在应变传感器实验模块上,可参考图1-1。 2.差动放大器调零。从主控台接入±15V 电源,检查无误后,合上主控台电源开关,将差动放大器的输入端Ui 短接并与地短接,输出端Uo2 接数显电压表(选择2V 档)。将电位器Rw4 调到增益最大位置(顺时针转到底),调节电位器Rw3 使电压表显示为0V。关闭主控台电源。(Rw3、Rw4 的位置确定后不能改动)。3.按图3-1 接线,将受力相反(一片受拉,一片受压)的两对应变片分别接入电桥的邻边。 4.加托盘后电桥调零。电桥输出接到差动放大器的输入端Ui,检查接线无误后,合上主控台电源开关,预热五分钟,调节Rw1 使电压表显示为零。

模态分析实验报告

篇一:模态分析实验报告 模态分析实验报告 姓名:学号:任课教师:实验时间:指导老师:实验地点: 实验1传递函数的测量 一、实验内容 用锤击激振法测量传递函数。 二、实验目的 1) 掌握锤击激振法测量传递函数的方法; 2) 测量激励力和加速度响应的时间记录曲线、力的自功率谱和传递函数; 3) 分析传递函数的各种显示形式(实部、虚部、幅值、对数、相位)及相干函 数; 4) 比较原点传递函数和跨点传递函数的特征; 5) 考察激励点和响应点互换对传递函数的影响; 6) 比较不同材料的力锤锤帽对激励信号的影响; 三、实验仪器和测试系统 1、实验仪器 主要用到的实验仪器有:冲击力锤、加速度传感器,lms lms-scadas ⅲ测试系统,具体型号和参数见表1-1。 仪器名称 型号 序列号 3164 灵敏度 2.25 mv/n 100 mv/g 备注比利时 丹麦 b&k 数据采集和分析系统 lms-scadas ⅲ 2302-10 力锤 加速度传感器 表1-1 实验仪器 2 、测试系统 利用试验测量的激励信号(力锤激励信号)和响应的时间历程信号,运用数字 信号处理技术获得频率响应函数(frequency response function, frf),得到系统的非参数模型。然后利用参数识别方法得到系统的模态参数。测试系统主要完成力锤激励信号及各点响应信号时间历程的同步采集,完成数字信号的处理和参数的识别。 测量分析系统的框图如图1-1所示。测量系统由振动加速度传感器、力锤和比利时lms公司scadas采集前端及modal impact测量分析软件组成。力锤及加速度传感器通过信号线与scadas采集前端相连,振动传感器及力锤为icp型传感器,需要scadas采集前端对其供电。scadas采集相应的信号和进行信号处理(如抗混滤波,a/d转换等),所测信号通过电缆与电脑完成数据通讯。图1-1 测试分析系统框图 四、实验数据采集 1、振动测试实验台架 实验测量的是一段轴,在轴上安装了3个加速度传感器,如图1-2所示,轴由四根弹簧悬挂起来,使得整个测试统的频率很低,基本上不会影响到最终的测试结果。整个测试系统如下图所示:a1 a 测点2测点3测点4 图1-2 测试系统图

弦振动实验报告

弦 振动的研究 一、实验目的 1、观察固定均匀弦振动共振干涉形成驻波时的波形,加深驻波的认识。 2、了解固定弦振动固有频率与弦线的线密ρ、弦长L 和弦的张力Τ的关系,并进行测量。 三、波。示。轴负方向传播的波为反射波,取它们振动位相始终相同的点作坐标原点 “O ”,且在X =0处,振动质点向上达最大位移时开始计时,则它们的波动方程分别为: Y 1=Acos2(ft -x/ ) Y 2=Acos[2 (ft +x/λ)+ ]式中A 为简谐波的振幅,f 为频率,为波长,X 为弦线上质点的坐标位置。两波叠加后的合成波为驻波,其方程为: Y 1 +Y 2=2Acos[2(x/ )+/2]Acos2ft ① 由此可见,入射波与反射波合成后,弦上各点都在以同一频率作简谐振动,它们的振幅为|2A cos[2(x/ )+/2] |,与时间无关t ,只与质点的位置x 有关。 由于波节处振幅为零,即:|cos[2(x/ )+/2] |=0

2(x/ )+/2=(2k+1) / 2 ( k=0. 2. 3. … ) 可得波节的位置为: x=k /2 ②而相邻两波节之间的距离为: x k+1-x k =(k+1)/2-k / 2= / 2 ③ 又因为波腹处的质点振幅为最大,即|cos[2(x/ )+/2] | =1 2(x/ )+/2 =k ( k=0. 1. 2. 3. ) 可得波腹的位置为: x=(2k-1)/4 ④ 这样相邻的波腹间的距离也是半个波长。因此,在驻波实验中,只要测得相邻两波节或相邻两波腹间的距离,就能确定该波的波长。 在本实验中,由于固定弦的两端是由劈尖支撑的,故两端点称为波节,所以,只有当弦线的两个固定端之间的距离(弦长)等于半波长的整数倍时,才能形成驻波,这就是均匀弦振动产生驻波的条件,其数学表达式为: L=n / 2 ( n=1. 2. 3. … ) 由此可得沿弦线传播的横波波长为: =2L / n ⑤ 式中n为弦线上驻波的段数,即半波数。 根据波速、频率及波长的普遍关系式:V=f,将⑤式代入可得弦线上横波的传播速度: V=2Lf/n ⑥ 另一方面,根据波动理论,弦线上横波的传播速度为: V=(T/ρ)1/2 ⑦ 式中T为弦线中的张力,ρ为弦线单位长度的质量,即线密度。 再由⑥⑦式可得 f =(T/ρ)1/2(n/2L) 得 T=ρ / (n/2Lf )2 即ρ=T (n/2Lf )2 ( n=1. 2. 3. … ) ⑧ 由⑧式可知,当给定T、ρ、L,频率f只有满足以上公式关系,且积储相应能量时才能在弦线上有驻波形成。 四、实验内容 1、测定弦线的线密度:用米尺测量弦线长度,用电子天平测量弦线质量,记录数据 2、测定11个砝码的质量,记录数据

机械结构实验模态分析实验报告书

《机械结构实验模态分析》实验报告 开课实验室:汽车结构实验室 2019年月日 学院 姓名 成绩 课程 名称 机械结构实验模态分析 实验项目 名 称 机械结构实验模态分析 指导教师 教师评语 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机械结构实验模态分析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和意义 模态分析技术是近年来在国内外得到迅速发展的一门新兴科学技术,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机械制造、建筑、汽车等许多领域,在识别系统的动力学参数、动态优化设计、设备故障诊断等许多方面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 本实验采用CCDS-1模态分析微机系统,对图1所示的框架结构进行分析。通过该实验达到如下目的: 212019 1817 16 1514 13121110 987 6 5 4 3 222120 20 202090 9090 90 90909090113 113 113 113 113 113 115 115 115 115 图1 框架结构图 详细了解CCDAS-1模态分析微机系统,并熟练掌握使用本系统的全过程,包括 了解测量点和激振点的选择。 了解模态分析实验采用的仪器,实验的连接、安装和调整。 1、 激励振时各测点力信号和响应信号的测量及利用这些测量信号求取传递函数,并分析影响传递 函数精度的因素。 2、 SSDAS-1系统由各测点识别出系统的模态参数的步骤。 3、 动画显示。 4、 灵敏度分析及含义。 通过CCDAS-1模态分析的全部过程及有关学习,能祥述实验模态的一般步骤。 通过实验和分析,大大提高综合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

CCDAS-1系统模态分析的优缺点讨论并提出改进实验的意见。 二、测试及数据处理框图 加速度传感器 力传感器 脉冲锤 四个点由橡胶绳悬挂 1724 打印机 IBM PC 微型计算机 含AD板 CCMAS-1模态分析软件 双通道低 通滤波器 电荷放大器 电荷放大器 图2 测量及数据处理系统框图 三、实验模态分析的基本原理 对于一个机构系统,其动态特性可用系统的固有频率、阻尼和振型来描述,与模态质量和模态刚度一起通称为机械系统的模态参数。模态参数既可以用有限元的方法对结构进行简化得到,也可以通过激振实验对采集的振动数据进行处理识别得到。通过实验数据求取模态参数的方法就是实验模态分析。只要保证测试仪器的精度、实验条件和数据分析处理的精度就能获得高质量的模态参数。 一个线性系统,若在某一点j 施加激振力j F ,系统各点的振动响应为i X 1,2,...,i n =,系统任意两点的传递函数ij h 之间的关系可用矩阵表示如下: 11112122122212()... 0()...()...()...0n n j n n n nn x h h h x h h h F x h h h ωωωω?????? ???????????? =??? ??????????????? ??????M M M O M (1-1) 可记为:{}{}[]X H F = []H 称为传递函数矩阵。其中的任意元素ij h 可以通过激振实验得到 () () i ij j X h F ωω= ()i X ω,()j F ω分别表示响应i X 与激振力j F 的傅立叶变换。 测量方法是给系统施加一有限带宽频率的激振力(冲击也是一有限带宽激振力),同时测量系统的响应,将力和响应信号进行滤波,A/D 转换并离散采样,进行双通道FFT 变换,计算出激振力j F 与响应i X 之间的传递函数ij h 。 对测量的传递函数进行曲线拟和得到模态参数,一个多自由度系统曲线拟和传递函数的解析式为:* * 1 ()[]n ijk ijk ij k k k r r h S S P S P == - --∑ (1-3)

波尔共振实验报告

波尔共振 振动是一种常见的物理现象,而共振是特殊的振动,为了趋利避害在工程技术和科学研究领域中对其给予了足够的重视。 目前,电力传输采用的是高压输电法。而据报载,2007年6月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物理学家索尔加斯克领导的一个小组,成功地利用无线输电技术,点亮了距离电源2米远的灯泡!无线输电法原理的核心就是共振。人们期待着能在更远的距离实现无线输电,那时生产和生活将会发生一场重大变革。 【目的与要求】 1. 观察测量自由振动中振幅与周期的关系。 2. 研究阻尼振动并测量阻尼系数。 3. 观察共振现象及其特征;研究不同阻尼力矩对受迫振动的影响及其辐频特性和相频特 性。 4. 学习用频闪法测定动态物理量----相位差。 【实验原理】 物体在周期性外力(即强迫力)的作用下发生的振动称为受迫振动。若外力是按简谐振动规律变化,则稳定状态时的振动也是简谐振动,此时,振幅保持恒定,振幅的大小与强迫力的频率和原振动系统的固有频率以及阻尼系数有关。在受迫振动状态下,系统除了受到强迫力的作用外,同时还受到回复力和阻尼力的作用。所以在稳定状态时物体的位移、速度变化与强迫力变化不是同相位的,存在一个相位差。在无阻尼情况下,当强迫力频率与系统的固有频率相同时产生共振,此时振幅最大,相位差为90°。 当摆轮受到周期性强迫外力矩t M M ωcos 0=的作用,并在有空气阻尼和电磁阻尼的媒质中运动时(阻尼力矩为dt d b θ-),其运动方程为 t M dt d b k dt d J ωθ θθcos 02 2+--= (33-1) 式中,J 为摆轮的转动惯量,-k θ为弹性力矩,M 0为强迫力矩的幅值,ω为强迫力的圆频率。 令 ,2 0J k =ω ,2J b =β J M m 0= 则式(33-1)变为 t m dt d dt d ωθωθβθcos 22022=++ (33-2) 当0cos =t m ω时,式(2)即为阻尼振动方程。 当0=β,即在无阻尼情况时式(33-2)变为简谐振动方程,系统的固有圆频率为ω0。方程(33-2)的通解为 )cos()cos(021?ωθαωθθβ+++=-t t e f t (33-3) 由式(33-3)可见,受迫振动可分成两部分: 第一部分,)cos(1αωθβ+-t e f t 和初始条件有关,经过一定时间后衰减消失。

气垫弹簧振子的简谐振动实验报告

××大学实验报告 学院:×× 系:物理系专业:×× 年级:××级 姓名:×× 学号:×× 实验时间:×× 指导教师签名:_______________ 实验四:气垫弹簧振子的简谐振动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 考察弹簧振子的振动周期与振动系统参量的关系。 2. 学习用图解法求出等效弹簧的倔强系数和有效质量。 3. 学会气垫调整与试验方法。 二.实验原理: 1.弹簧的倔强系数 弹簧的伸长量x 与它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F=kx k=X F 2.弹簧振子的简谐运动方程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滑块m 1 的运动方程为 -k 1(x+x 01)-k 2(x-x 02)=m 2 2dt x d ,即-(k 1+k 2)x=m 2 2dt x d 式中,m=m 1+m 0(系统有效质量),m 0是弹簧有效质量,m 1是滑块质量。令 k=k 1+k 2,则 -kx= m 2 2dt x d 解为x=A sin (ω0t+ψ0 ),ω0= m k = m k k 2 1+ 而系统振动周期 T 0=0 2ωπ=2π k m

当 m 0《 m 1时,m 0=3 s m ,m s 是弹簧的实际质量(m 0与m s 的关系可简单写成 m 0=3 m s )。 本实验通过改变m 1测出相应的T ,以资考察T 和m 的关系,从而求出m 0和 k 。 三.主要仪器设备: 气垫导轨、滑块(包括挡光刀片)、光电门、测时器、弹簧。 四.实验内容及实验数据记录: 1.气垫导轨水平的调节 使用开孔挡光片,智能测时器选在2pr 功能档。让光电门A 、B 相距约60cm (取导轨中央位置),给滑块以一定的初速度(Δ t 1和Δt 2控制在20-30ms 内),让 它在导轨上依次通过两个光电门.若在同一方向上运动的Δ t 1和Δt 2的相对 误差小于3%,则认为导轨已调到水平.否则重新调整水平调节旋钮。 2.研究弹簧振子的振动周期与振幅的关系 先将测时器设置于6pd (测周期)功能档。按动选择钮,屏幕显示6pd 时,按动执行键,显示为0。每按一次选择键,显示加1;当达到预定值(如预置数为n =6,则表示测3个周期的时间)后,将滑块拉离平衡点6.00厘米(即选定某一振幅),再按执行键,放手让其运动,进入测周期操作。当屏幕上显示预置数减为0后,显示屏上出现总时间t ;由此可得周期T = n t 2。 再重新测量几次并取平均值。并测量滑块和弹簧的质量,利用T 0= 2ωπ =2π k m 计算弹簧的倔强系数。取不同的振幅测量,探讨周期与振幅是否有关。 3.观测简谐振动周期T 与m 的关系,并求出k 与弹簧的有效质量m 0。

机械工程测试实验报告----白云静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 实验指导书 学院: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专业:车辆工程 班级: 11010141 学号: 1101014125 姓名:赵艳峰

实验一 用应变仪测量电阻应变片的灵敏度 一 实验目的 1、掌握在静载荷下使用电阻应变仪测量方法; 2、掌握桥路连接和电阻应变仪工作原理; 3、了解影响测量误差产生的因素。 二、实验仪器及设备 等强度梁 编号;天平秤;砝码;yd-15型动态电阻应变仪; 游标卡尺;千分尺(0~25㎜);DY-15型直流24伏电源; 三、实验原理 电测法的基本原理是:将电阻应变片粘贴在被测构件的表面,当构件发生变形时,应变片随着构件一起变形(ΔL/L ),应变片的电阻值将发生相应的变化,通过电阻应变仪,可测量出应变片中电阻值的变化(ΔR/R ),并换算成应变值,或输出与应变成正比的模拟电信号(电压或电流),用记录仪记录下来,也可用计算机按预定的要求进行数据处理,得到所需要的应变或应力值。电阻应变片的灵敏度是构件单位应变所引起应变片电阻值的变化量,用K 来表示, K= L/L R/R ??=ε R/R ? yd-15动态电阻应变仪主要技术参数 1、测量点数:4点 8点 2、测量范围: 10000微应变 3、标定应变: 50, 100, 300, 1000, 3000微应变,标定误差不超过 1%,最小 1微应变 4、灵敏系数:k=2.00 5、灵敏度:0.25mA/με(12Ω及2Ω负载) 0.093 5mA/με(16Ω负载) 0.025mA/με(20Ω负载) 0.01mA/με(50Ω负载) 0.01伏/με(1k 负载) 6、电阻应变片:按120Ω设计,100~600Ω可用。 7、线性输出范围:0 30mA(12Ω及2Ω负载)

随机振动试验报告

随机振动试验报告 高等桥梁结构试验报告 讲课老师: 张启伟(教授) 姓名: 史先飞 学号: 1232627 试验报告 1 试验目的 1.过试验进一步加深对结构模态分析理论知识的理解; 2.熟悉随机振动试验常用仪器的性能与操作方法; 3.复习和巩固随机振动数据测量和分析中有关基本概念; 4.掌握通过多点激振、单点拾振的方法,利用DASP2005软件进行模态分析的基本操作步骤。

2 试验仪器和设备 1. ZJY-601振动与控制教学实验仪系统(ZJY-601A型振动教学实验仪、激励锤、YJ9-A型压电型加速度传感器等)。 2. DASP 16通道接口箱。 3. 装有“DASP2005智能数据采集和信号分析系统”软件的PC机。 4. 有关设备之间的联接电缆。 3 试验原理 3.1模态叠加原理 N自由度线性振动系统的运动微分方程是一组耦合的方程组: 引入模态矩阵Φ和模态坐标(广义坐标或主坐标)q,使X= Φq。 如果阻尼矩阵能对角化,方程组即可解耦: 解耦后的第i个方程为: 可见,采用固有振型描述振动的模态坐标后,N自由度线性振动系统的振动响应可以表示为N阶模态响应的叠加。 3.2实模态理论 实模态理论建立在无阻尼的假设基础上。在实模态理论中,模态频率就是系统的无阻 ,尼模态固有频率错误~未找到引用源。;而固有振型矩阵中的各元素都是实数,它们之间i 的相位差是0?或180?。 系统在P点激励,l点测量的频响函数为:

K,,式中,称为频率比,,为模态固有频率。当,则: ,,,,,/,,,iiiiiMi 取频响函数矩阵的一列或一行,如第P列,就可确定振动系统的全部动力特性(模态参数)。 3.3伪实模态理论 某些有阻尼振动系统有时会出现与实模态一样的实数振型,而非复数振型,但其模态 2,,,,,1固有频率为,具有这种性质的振动系统的模态称为伪实模态。伪实模态理diii 论仅适应于阻尼矩阵可解耦,即可采用固有振型矩阵正交化模态称为伪实模态。在伪实模态下,各测点的相位差都是0?或180?。 伪实模态理论仅适应于阻尼矩阵可解耦,即可采用固有振型矩阵正交化的情况。一般情况下,阻尼矩阵对角化的充要条件为: 上式也是有阻尼振动系统方程解耦的充要条件。 总之,H(ω)建立了模态参数与频响函数的关系。因此,利用实验测出的H(ω) 值,即可计算出系统的模态参数。根据频响函数的互易定理及模态理论,只需 H(ω)矩阵的一列(或一行)即可求出全部模态参数。

大学物理题库-振动与波动

振动与波动题库 一、选择题(每题3分) 1、当质点以频率ν 作简谐振动时,它的动能的变化频率为( ) (A ) 2v (B )v (C )v 2 (D )v 4 2、一质点沿x 轴作简谐振动,振幅为cm 12,周期为s 2。当0=t 时, 位移为cm 6,且向x 轴正方向运动。则振动表达式为( ) (A) )(3 cos 12.0π π-=t x (B ) )(3 cos 12.0π π+=t x (C ) )(3 2cos 12.0π π-=t x (D ) ) (32cos 12.0π π+=t x 3、 有一弹簧振子,总能量为E ,如果简谐振动的振幅增加为原来的两倍,重物的质量增加为原来的四倍,则它的总能量变为 ( ) (A )2E (B )4E (C )E /2 (D )E /4 4、机械波的表达式为()()m π06.0π6cos 05.0x t y +=,则 ( ) (A) 波长为100 m (B) 波速为10 m·s-1 (C) 周期为1/3 s (D) 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 5、两分振动方程分别为x 1=3cos (50πt+π/4) ㎝ 和x 2=4cos (50πt+3π/4)㎝,则它们的合振动的振幅为( ) (A) 1㎝ (B )3㎝ (C )5 ㎝ (D )7 ㎝ 6、一平面简谐波,波速为μ=5 cm/s ,设t= 3 s 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则x=0处的质点的振动方程为 ( ) (A) y=2×10- 2cos (πt/2-π/2) (m) (B) y=2×10- 2cos (πt + π) (m) (C) y=2×10- 2cos(πt/2+π/2) (m) (D) y=2×10- 2cos (πt -3π/2) (m) 7、一平面简谐波,沿X 轴负方向 传播。x=0处的质点 的振动曲线如图所示,若波函数用余弦函数表示,则该波的初位相为( ) (A )0 (B )π (C) π /2 (D) - π /2 8、有一单摆,摆长m 0.1=l ,小球质量g 100=m 。设小球的运动可看作筒谐振动,则该振动的周期为( ) (A) 2π (B )32π (C )102π (D )52π 9、一弹簧振子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做简谐振动时,弹性力在半个周期内所做的功为 [ ] (A) kA 2 (B )kA 2 /2 (C )kA 2 /4 (D )0

大学物理实验简谐振动与阻尼振动的实验报告

湖北文理学院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实 验 报 告 学院 专业 班 学号: 姓名: 实验名称 简谐振动与阻尼振动的研究 实验日期: 年 月 日 实验室: N1-103 [实验目的]: 1. 验证在弹性恢复力作用下,物体作简谐振动的有关规律;测定弹簧的弹性系数K 和有效质量m. 2. 测定阻尼振动系统的半衰期和品质因数,作出品质因数Q 与质量M 的关系曲线。 [仪器用具]:仪器、用具名称及主要规格(包括量程、分度值、精度等) 气垫导轨、滑块、附加质量(2)、弹簧(4)、光电门(2)、数字毫秒计. [实验原理]:根据自己的理解用简练的语言来概括(包括简单原理图、相关公式等) 1.简谐振动 在水平气垫导轨上的滑块m 的两端连接两根弹性系数1k 、2k 近乎相等的弹簧,两弹簧的另一端分别固定在气轨的两端点。滑块的运动是简谐振动。其周期为: 2 122k k M T +== π ω π 由于弹簧不仅是产生运动的原因,而且参 加运动。因此式中M 不仅包含滑块(振子)的质量m ,还有弹簧的有效质量0m 。M 称为弹簧振子系统的有效质量。经验 证:0m m M += 其中 s m m 31 0=,s m 为弹簧质量。假设:k k k ==21则有周期: 22T πω= = 若改变滑块的质量m ?,则周期2T 与m ?成正比。222 4422M m T k k ππ?=+。以2T 为纵坐标,以m ?为横坐标,作2T -m ?曲线。则为一条斜率为242k π的直线。由斜率可以求出弹簧的弹性系数k 。求出弹性系数后再根据式22 42M T k π=求出弹簧的 有效质量。 2.阻尼振动 简谐振动是一种振幅相等的振动,它是忽略阻尼振动的理想情况。事实上,阻尼力不可避免,而抵抗阻力做功的结果,使振动系统的能量逐渐减小。因此,实验中发生的一切自由振动,振幅总是逐渐减小以至等于零的。这种振动称为阻尼振动。用品质因数(即Q 值),来反映阻尼振动衰减的特性。其定义为:振动系统的总能量E 与在一个周期中所损耗能 量E ?之比的π2倍,即 2E Q E π =?;通过简单推导也有: 12 ln 2 T Q T π= 2 1T 是 阻尼振动的振幅从 0A 衰减为 2 0A 所用时 间,叫做半衰期。测出半衰期就可以计算出品质因数Q 。在实验中,改变滑块的质量。作质量与品质因数的关系曲线。 [实验内容]: 简述实验步骤和操作方法 1. 打开气泵观察气泵工作是否正常,气轨出气孔出气大小是否均匀。 2. 放上滑块,调节气轨底座,使气轨处于水平状态。 3. 把滑块拉离平衡位置,记录下滑块通过光电门10次所用的时间。 4. 改变滑块质量5次,重复第3步操作。 5. 画出m T -2 关系曲线,.据m T -2关系曲线,求出斜率K ,并求出弹性系数k 。 6. 用天平测量滑块(附挡光片)、每个附加物的质量后;求出弹簧的有效质量。 7. 用秒表测量滑块儿的振幅从A 0衰减到A 0/2所用的时间2 1T ;求出系统的品质因数Q 8. 滑块上增至4个附加物,重复步骤7作出Q-m ?的关系曲线;

中南大学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实验指导书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 实验报告 学号:0801130801 学生: 俞文龙 指导老师:邓春萍

实验一电阻应变片的粘贴及工艺 一、实验目的 通过电阻应变片的粘贴实验,了解电阻应变片的粘贴工艺和检查方法及应变片在测试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二、实验原理 电阻应变片实质是一种传感器,它是被测试件粘贴应变片后在外载的作用下,其电阻丝栅发生变形阻值发生变化,通过阻桥与静动态应变仪相连接可测出应变大小,从而可计算出应力大小和变化的趋势,为分析受力试件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三、实验仪器及材料 QJ-24型电桥、万用表、兆欧表、电烙铁、焊锡、镊子、502胶、丙酮或酒精、连接导线、防潮材料、棉花、砂纸、应变片、连接片。 四、实验步骤 1、确定贴片位置 本实验是在一梁片上粘贴四块电阻应变片,如图所示: 2、选片 1)种类及规格选择 应变片有高温和常温之分,规格有3x5,2x4,基底有胶基箔式和纸基箔式。常用是3*5

胶基箔式。 2)阻值选择: 阻值有120欧,240欧,359欧,500欧等,常用的为120欧。 3)电阻应变片的检查 a.外观检查,用肉眼观察电阻应变是否断丝,表面是否损坏等。 b.阻值检查:用电桥测量各片的阻值为配组组桥准备。 4)配组 电桥平衡条件:R1*R3 = R2*R4 电桥的邻臂阻值小于0.2欧。 一组误差小于0.2% 。在测试中尽量选择相同阻值应变 片组桥。 3.试件表面处理 1) 打磨,先粗打磨,后精细打磨 a. 机械打磨,如砂轮机 b. 手工打磨,如砂纸 打磨面积应大于应变片面积2倍,表面质量为Ra = 3.2um 。应成45度交叉打磨。因为这样便于胶水的沉 积。 2)清洁表面 用棉花粘积丙酮先除去油污,后用酒精清洗,直到表面干净为止。 3)粘贴。涂上502胶后在电阻应变片上覆盖一薄塑料模并加压,注意电阻应变片的正反面。反面涂胶,而正面不涂胶。应变片贴好后接着贴连接片。 4)组桥:根据要求可组半桥或全桥。 5)检查。 用万用表量是否断路或开路,用兆欧表量应变片与被测试件的绝缘电阻,静态测试中应大于100M欧,动态测试中应大于50M欧。 6)密封 为了防止电阻应变被破坏和受潮,一般用AB胶覆盖在应变片上起到密封和保护作用,为将来长期监测做好准备。 五实验体会与心得 本次亲自动手做了应变片的的相关实验,对应变片有了进一步的认识,通过贴应变片组成电桥,认识并了解了应变片的粘贴工艺过程,以及对应变片在使用之前是否损坏的检查。通过实验,进一步了解了应变片在试验中的作用,同时也锻炼了自身的动手能力。

有限元模态分析报告实例

ANSYS 模态分析实例 5.2ANSYS 建模 该课题研究的弹性联轴器造型如下图 5.2 : 图勺2弹性联轴器 1-联接柴油机大铁圈;茁橡胶膜片;3-联接电动机小铁圈 在ANSYS 中建立模型,先通过建立如 5.2所式二分之一的剖面图,通过绕中轴线 旋转建立模拟模型如下图 5.3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_.:q: 4 1(. 片三 _」」_止

5.3单元选择和网格划分 由于模型是三给实体模型,故考虑选择三维单元,模型中没有圆弧结构,用六面体单元划分网格不会产生不规则或者畸变的单元,使分析不能进行下去,所以采用六面体单元。经比较分析,决定采用六面体八结点单元SOLID185,用自由划分的方式划 分模型实体。课题主要研究对象是联轴器中橡胶元件,在自由划分的时候,中间件2 网格选择最小的网格,smart size设置为1,两端铁圈的smart size设置为6,网格划分 后模型如图5.4。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5.4边界约束 建立柱坐标系R- &Z,如5-5所示,R为径间,Z为轴向

选择联轴器两个铁圈的端面,对其面上的节点进行坐标变换,变换到如图5.5所示的柱坐标系,约束节点R,Z方向的自由度,即节点只能绕Z轴线转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5.5联轴器模态分析 模态分析用于确定设计中的结构或者机器部件振动特性(固有频率和振型),也是瞬态变动力学分析和谐响应分析和谱分析的起点。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在模态分析中要注意:ANSYS模态分析是线性分析,任何非线性因素都会被忽略。因此在设置中间件2的材料属性时,选用elastic材料。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5.5.1联轴器材料的设置 材料参数设置如下表5-1 : 表5.1材料参数设置 表5.1材料参数设置 5.5.2联轴器振动特性的有限元计算结果及说明 求解方法选择Damped方法,频率计算结果如表5-2,振型结果为图5.6: 表5.2固有频率

大学物理复习题答案(振动与波动)

大学物理1复习题答案 一、单选题(在本题的每一小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请把你认为正确答案的题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 1.一个弹簧振子和一个单摆(只考虑小幅度摆动),在地面上的固有振动周期分别为T 1和 T 2。将它们拿到月球上去,相应的周期分别为'T 1和'T 2。则有 ( B ) A .'T T >11且 'T T >22 B .'T T =11且 'T T >22 C .'T T <11且 'T T <22 D .'T T =11且 'T T =22 2.一物体作简谐振动,振动方程为cos 4x A t ?? =+ ?? ? πω,在4 T t = (T 为周期)时刻,物体的加速度为 ( B ) A. 2ω 2ω C. 2ω 2ω 3.一质点作简谐振动,振幅为A ,在起始时刻质点的位移为/2A -,且向x 轴的正方向 运动,代表此简谐振动的旋转矢量图为 ( D ) A A A A A A C) A x x A A x A B C D 4. 两个质点各自作简谐振动,它们的振幅相同、周期相同.第一个质点的振动方程为 )cos(1αω+=t A x .当第一个质点从相对于其平衡位置的正位移处回到平衡位置时,第二 个质点正在最大正位移处.则第二个质点的振动方程为 ( B ) A. )π21cos( 2++=αωt A x B. )π21 cos(2-+=αωt A x . C. )π2 3 cos( 2-+=αωt A x D. )cos(2π++=αωt A x .

5.波源作简谐运动,其运动方程为t y π240cos 10 0.43 -?=,式中y 的单位为m ,t 的单 位为s ,它所形成的波形以s m /30的速度沿一直线传播,则该波的波长为 ( A ) A .m 25.0 B .m 60.0 C .m 50.0 D .m 32.0 6.已知某简谐振动的振动曲线如图所示,位移的单位为厘米,时间单位为秒。则此简谐振动的振动方程为: ( B ) A .cos x t ππ??=+ ???2 2233 B .cos x t ππ??=+ ??? 42233 C .cos x t ππ??=- ???22233 D .cos x t ππ??=- ??? 42233 二. 填空题(每空2分) 1. 简谐运动方程为)4 20cos(1.0π π+ =t y (t 以s 计,y 以m 计) ,则其振幅为 0.1 m,周期为 0.1 s ;当t=2s 时位移的大小为205.0m. 2.一简谐振动的旋转矢量图如图所示,振幅矢量长2cm ,则该简谐振动 的初相为4 0π ?=,振动方程为_)4 cos(2π π+ =t y 。 3. 平面简谐波的波动方程为()x t y ππ24cos 08.0-=,式中y 和x 的单位为m ,t 的单位为s ,则该波的振幅A= 0.08 ,波长=λ 1 ,离波源0.80m 及0.30m 两处的相位差=?? -Л 。 4. 一简谐振动曲线如图所示,则由图可确定在t = 2s 时刻质点的位移为___0 ___,速度为:πω3=A . t

弦振动实验_报告

弦振动的研究报告 班级:工程力学二班 学号:120107020045 姓名:康昕程

实 验 报 告 【实验目的】 1. 了解波在弦上的传播及驻波形成的条件 2. 测量不同弦长和不同张力情况下的共振频率 3. 测量弦线的线密度 4. 测量弦振动时波的传播速度 【实验仪器】 弦振动研究试验仪及弦振动实验信号源各一台、双综示波器一台 【实验原理】 驻波是由振幅、频率和传播速度都相同的两列相干波,在同一直线上沿相反方向传播时叠加而成的特殊干涉现象。 当入射波沿着拉紧的弦传播,波动方程为 ()λπx ft A y -=2cos 当波到达端点时会反射回来,波动方程为 ()λπx ft A y +=2cos 式中,A 为波的振幅;f 为频率;λ为波长;x 为弦线上质点的坐标位置,两拨叠加后的波方程为 ft x A y y y πλ π 2cos 2cos 221=+= 这就是驻波的波函数,称为驻波方程。式中,λ π x A 2cos 2是各点的振幅 ,它只与x 有关, 即各点的振幅随着其与原点的距离x 的不同而异。上式表明,当形成驻波时,弦线上的各点作振幅为λ π x A 2cos 2、频率皆为f 的简谐振动。 令02cos 2=λ π x A ,可得波节的位置坐标为 ()4 12λ +±=k x 2,1,0=k 令12cos 2=λ π x A ,可得波腹的位置坐标为 2 λ k x ±= 2,1,0=k 相邻两波腹的距离为半个波长,由此可见,只要从实验中测得波节或波腹间的距离,就可以确定波长。 在本试验中,由于弦的两端是固定的,故两端点为波节,所以,只有当均匀弦线的两个固定端之间的距离(弦长)L 等于半波长的整数倍时,才能形成驻波。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实验报告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实验报告 专业 班级学号 姓名 成绩 沈阳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机械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2015年4月

目录 实验一金属箔式应变片——电桥性能实验1 1.1实验内容1 1.2实验目的1 1.3实验仪器、设备1 1.4简单原理1 1.5实验步骤2 1.6实验结果2 1.7思考题4 实验二状态滤波器动态特性实验4 2.1实验内容4 2.2实验目的4 2.3实验仪器、设备5 2.4简单原理5 2.5实验步骤5 2.6实验结果6 2.7思考题11 实验三电机动平衡综合测试实验11 3.1实验内容11 3.2实验目的11 3.3实验仪器、设备11 3.4简单原理12

3.5实验步骤12 3.6实验结果13 3.7思考题15 实验四光栅传感器测距实验15 4.1实验内容15 4.2实验目的16 4.3实验仪器、设备16 4.4简单原理16 4.5实验步骤16 4.6实验结果17 4.5思考题19 实验五 PSD位置传感器位置测量实验19 5.1实验内容19 5.2实验目的19 5.3实验仪器、设备19 5.4简单原理19 5.5实验步骤20 5.6实验结果20 5.7思考题23 -

实验一金属箔式应变片——电桥性能实验指导教师日期 1.1实验内容 1.2实验目的 1.3实验仪器、设备 1.4简单原理

1.5实验步骤 1.6实验结果 表1.1 应变片单臂电桥实验数据表

表1.2 应变片半桥实验数据表 根据实验结果计算单臂和半桥的灵敏度、线性误差、回程误差,在座标纸上分别画出单臂、板桥的输入及输出关系曲线,并在曲线上标出线性误差、回城误差位置:

模态分析实验报告

模态分析实验报告 姓名: 学号: 任课教师: 实验时间: 指导老师: 实验地点:

实验1 传递函数的测量 一、实验内容 用锤击激振法测量传递函数。 二、实验目的 1)掌握锤击激振法测量传递函数的方法; 2)测量激励力和加速度响应的时间记录曲线、力的自功率谱和传递函数; 3)分析传递函数的各种显示形式(实部、虚部、幅值、对数、相位)及相干函 数; 4)比较原点传递函数和跨点传递函数的特征; 5)考察激励点和响应点互换对传递函数的影响; 6)比较不同材料的力锤锤帽对激励信号的影响; 三、实验仪器和测试系统 1、实验仪器 主要用到的实验仪器有:冲击力锤、加速度传感器,LMS LMS-SCADAS Ⅲ测试系统,具体型号和参数见表1-1。 仪器名称型号序列号灵敏度备注 数据采集和分析系统LMS-SCADAS Ⅲ比利时力锤2302-10 3164 2.25 mV/N 加速度传感器100 mV/g 丹麦B&K 表1-1 实验仪器 2 、测试系统 利用试验测量的激励信号(力锤激励信号)和响应的时间历程信号,运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获得频率响应函数(Frequency Response Function, FRF),得到系统的非参数模型。然后利用参数识别方法得到系统的模态参数。测试系统主要完成力锤激励信号及各点响应信号时间历程的同步采集,完成数字信号的处理和参数的识别。 测量分析系统的框图如图1-1所示。测量系统由振动加速度传感器、力锤和比利时LMS公司SCADAS采集前端及Modal Impact测量分析软件组成。力锤及加速度传感器通过信号线与SCADAS采集前端相连,振动传感器及力锤为ICP

机械振动实验报告

《机械振动基础》实验报告 (2015年春季学期) 姓名 学号 班级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报告提交日期2015.05.07 哈尔滨工业大学

报告要求 1.实验报告统一用该模板撰写,必须包含以下内容: (1)实验名称 (2)实验器材 (3)实验原理 (4)实验过程 (5)实验结果及分析 (6)认识体会、意见与建议等 2.正文格式:四号字体,行距为1.25倍行距; 3.用A4纸单面打印;左侧装订; 4.报告需同时提交打印稿和电子文档进行存档,电子文档由班长收 齐,统一发送至:liuyingxiang868@https://www.doczj.com/doc/3b13360010.html,。 5.此页不得删除。 评语: 教师签名: 年月日

实验一报告正文 一、实验名称:机械振动的压电传感器测量及分析 二、实验器材 1、机械振动综台实验装置(压电悬臂梁) 一套 2、激振器一套 3、加速度传感器一只 4、电荷放大器一台 5、信号发生器一台 6、示波器一台 7、电脑一台 8、NI9215数据采集测试软件一套 9、NI9215数据采集卡一套 三、实验原理 信号发生器发出简谐振动信号,经过功率放大器放大,将简谐激励信号施加到电磁激振器上,电磁激振器振动杆以简谐振动激励安装在激振器上的压电悬臂梁。压电悬臂梁弯曲产生电流显示在示波器上,可以观测悬臂梁的振动情况;另一方面,加速度传感器安装在电磁激振器振动杆上,将加速度传感器与电荷放大器连接,将电荷放大器与数据采集系统连接,并将数据采集系统连接到计算机(PC机)上,操作NI9215数据采集测试软件,得到机械系统的振动响应变化曲线,可以观测电磁激振器的振动信号,并与信号发生器的激励信号作对比。实验中的YD64-310型压电式加速度计测得的加速度信号由DHF-2型电荷放大器后转变为一个电压信号。电荷放大器的内部等效电路如图1所示。 q

模态分析实验报告

研究生学院 机械工程专业硕士结课作业 课程题目:机械结构模态分析实验 指导老师: 姓名: 学号: 2015年08月23日

一、概述 模态分析是研究结构动力特性一种近代方法,是系统辨别方法在工程振动领域中的应用。模态是机械结构的固有振动特性,每一个模态具有特定的固有频率、阻尼比和模态振型。这些模态参数可以由计算或试验分析取得,这样一个计算或试验分析过程称为模态分析。这个分析过程如果是由有限元计算的方法取得的,则称为计算模态分析;如果通过试验将采集的系统输入与输出信号经过参数识别获得模态参数,称为试验模态分析。通常,模态分析都是指试验模态分析。 振动模态是弹性结构固有的、整体的特性。通过模态分析方法搞清楚了结构物在某一易受影响的频率范围内的各阶主要模态的特性,就可以预言结构在此频段内在外部或内部各种振源作用下产生的实际振动响应。因此,模态分析是结构动态设计及设备故障诊断的重要方法。 机器、建筑物、航天航空飞行器、船舶、汽车等的实际振动模态各不相同。模态分析提供了研究各类振动特性的一条有效途径。首先,将结构物在静止状态下进行人为激振,通过测量激振力与响应并进行双通道快速傅里叶变换(FFT)分析,得到任意两点之间的机械导纳函数(传递函数)。用模态分析理论通过对试验导纳函数的曲线拟合,识别出结构物的模态参数,从而建立起结构物的模态模型。根据模态叠加原理,在已知各种载荷时间历程的情况下,就可以预言结构物的实际振动的响应历程或响应谱。 模态分析的经典定义:将线性定常系统振动微分方程组中的物理坐标变换为模态坐标,使方程组解耦,成为一组以模态坐标及模态参数描述的独立方程,以便求出系统的模态参数。坐标变换的变换矩阵为模态矩阵,其每列为模态振型。模态分析的最终目标是识别出系统的模态参数,为结构系统的振动特性分析、振动故障诊断和预报以及结构动力特性的优化设计提供依据。 模态分析技术的应用可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 评价现有结构系统的动态特性; 2) 在新产品设计中进行结构动态特性的预估和优化设计; 3) 诊断及预报结构系统的故障; 4) 控制结构的辐射噪声; 5) 识别结构系统的载荷 二、实验的基本过程 1、动态数据的采集及频响函数或脉冲响应函数分析 (1)激励方法。试验模态分析是人为地对结构物施加一定动态激励,采集各点的振动响应信号及激振力信号,根据力及响应信号,用各种参数识别方法获取模态参数。激励方法不同,相应识别方法也不同。目前主要由单输入单输出(SISO)、单输入多输出(SIMO)多输入多输出(MIMO)三种方法。以输入力的信号特征还可分为正弦慢扫描、正弦快扫描、稳态随机(包括白噪声、宽带噪声或伪随机)、瞬态激励(包括随机脉冲激励)等。 (2)数据采集。SISO方法要求同时高速采集输入与输出两个点的信号,用不断移动激励点位置或响应点位置的办法取得振形数据。SIMO及MIMO的方法则要求大量通道数据的高速并行采集,因此要求大量的振动测量传感器或激振器,试验成本较高。 (3)时域或频域信号处理。例如谱分析、传递函数估计、脉冲响应测量以及滤波、相关分析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